生理心理学论文

生理心理学论文
生理心理学论文

浅谈情绪与生理健康

刘小琼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人们由于生理和心理原因,情绪起伏较大,因情绪引发的问题也较多,尤其是大学生群体。近年来,许多恶性案件都与人们的情绪有关,因此人们应主动了解自己情绪的特点,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本文运用生理心理学上的一些原理,分析情绪与健康的关系,阐述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对健康的不同影响,同时为人们如何培养积极情绪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情绪生理健康控制和调节

在情绪产生和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有机体生理功能的改变,整个有机体内部和外部器官的活动,神经过程和生化过程都共同参与其中。情绪的好坏同身心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对人们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人一旦长期被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所困扰,就容易精神失常、患溃疡病。因此,情绪在调节人的活动、维护身心健康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1、情绪

1.1 情绪的定义

情绪与认知不同,它似乎与个体的切身需要和主观态度联系着。从这种联系中可以引申出情绪的两种特殊存在形式,其一为内在状态或体验,其二是外显表情。这是认知过程所不具有的特征。因此,情绪与认知是带有因果性质和互相伴随而产生的。情绪可以发动、干涉、组织或破坏认知过程和行为;认知对事物的评价则可以发动、转移或改变情绪反应和体验。

许多学派给情绪下的定义反映了这些特点和这类关系。功能主义把情绪定义为:情绪是个体与环境意义时间之间关系的心理现象。阿诺德的定义为:“情绪是对趋向知觉为有益的、离开知觉为有害的东西的一种体验倾向。这种体验倾向为一种相应的接近或退避的生理变化模式所伴随。”拉扎勒斯提出与阿诺德雷斯的定义:“情绪是来自正在进行着的环境中好的或不好的信息的生理心理反应的

组织,它依赖于短时的或持续的评价。另一位学者杨(Young,1973)在上世纪70年代,给情绪下的定义为:“情绪起源于心理状态的感情过程的激烈扰乱,它同时显示出平滑肌、腺体和总体行为的身体变化。”他把情绪标定出感情过程的扰乱,暗示了情绪同有机体的利害关系和联系。但它更强调情绪的“干扰”性质。这些定义都标示出情绪对人的需要和态度的关系。

从心理生物学的研究文献中来看,情绪一词至少有两种含义:情绪是一种私人的主观情感或感触,人们能报告许许多多个人的感受或体验,又是伴有明显的愉快或难过的表示;情绪是一种特别的躯体的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反应的表现或显示,这一含义强调的是情绪状态,这是可以用身体反应的状况说明的。

1.2 情绪的分类

情绪有很多种,可以说每个人每天都在体验着不同的情绪,喜怒哀乐。

在情绪类型的划分上,存在多种分类方式。传统的情绪理论认为人类的情绪可以通过几个维度进行区分,目前较为常用的范式是“效价-唤醒度”的划分方法:依据效价讲情绪分类为正负两极,位于正极的称积极情绪,通常能带来愉悦感受,如喜悦、快乐、希望、满足等。位于负极的称消极情绪,通常产生不愉悦的感受,如愤怒、悲哀、恐惧等。同时依据唤醒度区分情绪的强弱,唤醒度越大,所产生的情绪就越强烈。

2、情绪与生理健康的关系

2.1 情绪的变化与神经生理反应密切相关,情绪反应与自主神经活动联系密切,情绪发生时伴随指交感和副交感等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改变。早在2000年前,中外医学家就注意到了消极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我国古代医学典籍《内经》中曾明确指出:“大怒伤肝,暴喜伤心,思虑伤脾,惊恐伤肾。”国外医学著作中也有许多关于情绪紧张导致神经功能失调、身体虚弱,而乐观、愉快的情绪又使人恢复健康的论述。

Mahl(1950)提出的心身疾病理论强调焦虑和恐惧的重要性。他认为恐惧经常阻止着有机体的行为表现从而一起疾病。例如,愤怒和焦虑之间的冲突引起高血压;儿童因与成人分离而产生的恐惧和哭喊会导致气喘病;依赖性和焦虑之间的冲突会产生溃疡病。Mahl的理论是用狗、猴及学生所做的研究为根据的。他把那些为准备考试而学习到深夜同那些不参加考试的学生进行比较,发现“焦

虑组”比“非焦虑组”有更多的盐酸分泌。Brady(1958)对“执行操作”的猴子进行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他把两只猴子绑在并排的两把椅子上,其中的一只被称为“执行猴”,训练它按动杠杆是它和另外一支猴子来避开点击。如果前后按动钢钒的时间间隔不超过20分钟,它们就永远不受点击,如果超过20分钟没有按动杠杆,两者均受点击。也就是说,两只猴子受点击次数相等,不同的是后一只猴子把命运完全交给了“执行猴”。实验结束后发现,“执行猴”发生了溃疡,而另外一只却没有。研究者对此的解释是,长期的慢性焦虑导致副交感神经占优势,引起胃酸的过多分泌。

2.2 积极情绪与生理健康

积极情绪就是对自己的过去感到幸福、满意;对未来充满希望、乐观;对现在感到如意快乐。积极情绪是与某种需要的满足想联系,通常伴随愉悦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

积极情绪使个体有更大的创造性,更有效地认知和做出决策,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并提供心理能量,使人在压力背景下远离困扰。积极情绪能拓宽注意,能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速度和灵活性。

积极情绪具有更长远利益上的适应意义。它可以使个体获得一系列的个人自愿,比如身体资源(身体技能、健康)、社会资源(友谊、社会支持网络)、智力资源(知识、执行控制)和心理资源(张力、创造性和乐观)等,积极情绪具有拓展我们的注意、认知和行为,开阔知觉、思维在脑中反应倾向的功能;处于积极情绪状态的个体思维开阔、心态积极而放松,更容易发现事件的积极意义。积极情绪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功能,笑是一剂良药,它能增加人的积极情绪和增加自我免疫系统功能的改善,这种免疫系统功能的改善是通过积极情绪的主观体验来调节的。实验表明,经常使用幽默的人增加了唾液-免疫球蛋白A水平,是呼吸系统疾病的第一道防线,从而增强了免疫功能,促进健康。如“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儿医生”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积极情绪能起到抵御疾病的力量,如勇气、乐观主义、希望、诚实和毅力等等,研究表明,乐观的、焦虑少的成人比悲观的、焦虑的成人表现出更低的不稳定血压和更多的积极心境。大量的医学研究也显示了积极情绪对于疾病的预防能力,坚强、乐观、自信和冷静地对待疾病,可以通过大脑对丘脑、胸腺的调节,

影响体内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的功能,增加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体内其他功能,从而增强体内抵抗疾病的能力。在情绪和癌症的大量实践中都证明了积极的情绪不仅能够有效预防癌症的发生,而且对癌症的治疗以及降低复发率都有很明显的作用。同时,积极情绪也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2.3 消极情绪与生理健康

消极的情绪,如焦虑、沮丧、愤怒和悲伤等对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又文献报道,癌症患者有24%存在严重抑郁,有18%存在轻度抑郁。美国医学界曾对500多为胃肠病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因消极情绪造成疾病者占74%。很多学者也认为,当今威胁人类健康和寿命的主要因素已不是细菌、病毒、理化、生物等外在因素,而是紧张、焦虑和抑郁等内在的情绪因素。

人类的任何一种情绪都是由内在的化学和物理变化形成的,消极的情绪体验在很大可能的程度上诱发一些生理疾病,它可能会引起皮肤功能紊乱,使包括皮肤病在内的许多疾病恶化。我们平时所谓的“胀气”现象就是由情绪引起的消化道肌肉痉挛,而打嗝则是情绪在胃部肌肉上的体现。这些方面大家都会有所体会,当情绪处于低落状态时,会感觉内分泌失调或有其他身体不适应症状产生。

处于消极情绪状态时个体的思维会变得越来越狭窄,思维往往聚焦于引起消极情绪的事件或情景而无法自拔,心态变得警惕而紧张,肢体血流加速,不仅增加心血管的负担,而且会导致个体在不清醒和理智的状况下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定,甚至有很强危害性的举动。这个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解释着现代社会各个阶层不断上升的自杀率,包括身居高位的领导干部和寒窗苦读几十个年头的博士生。

3、培养积极情绪,促进生理健康

3.1 合理表达与发泄消极情绪

消极情绪并不一定完全有害于健康,如果能合理的表达和应对,它也可能促进健康。其中倾诉时最有效也是最容易做到的方法,和亲人朋友推心置腹的交流和倾诉,把自己感受到的压力和紧张感告诉他们。或者通过一些高强度的体育锻炼来使自己的不良情绪得到及时的排解。

3.2 强调积极情绪对消极情绪的撤销

积极情绪通过扩展个体瞬间思维序列,依靠分解或取消对具体行为的准备,来减轻消极情绪对个体思维和身体的控制。学会转移和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放

松自己,去接触新的事物或者让自己沉浸在自己的爱好或运动中,体验快乐和幸福,忘掉不愉快的事情。

3.3 主动培养积极情绪

合理利用放松法,包括冥想、瑜伽和肌肉放松练习。根据科学的实验证明,当人进入冥想状态时,大脑的活动会呈现出规律的α脑波,此时,人的想象力、创造力与灵感便会源源不断的涌现,此外对于事物的判断力和理解力都会大幅提升,同时身心会呈现安定、愉快、心旷神怡的感觉。瑜伽练习对个体的肌肉系统、精神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都非常有益;保持微笑,实验表明,我们的大脑并不能区别真实的微笑和装出的微笑,因此,当我们微笑时,大脑反应方式是一样的,都会释放出同样的快乐化学物质,久而久之,我们的微笑就会变成真的。

参考文献

【1】生理心理学(第二版)李新旺等编著科学出版社

【2】生理心理学邵郊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3】郭小燕, 积极情绪与生理健康研究进展[J].陇东学院学报.2010(01) .

【4】杨丽珠,董光恒,金欣俐. 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大脑反应差异研究综述[J].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224-228.

【5】蒋长好,王一牛,郭德俊,方平,赵仑. 积极情绪与压力应对.中国临床富康[J].中国临床康复.2005.

【6】李芳, 白学军,朱绍红. 高兴和悲伤电影片段诱发情绪的有效性和实践进程[J],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2008,7(1):32-38.

【7】徐凝,田谧. 浅谈情绪与大学生身心健康[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05).

浅谈情绪与生理健康

课程名称:__生理心理学_______

院系:__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__

姓名:_刘小琼_________

学号:__2008210056____

大学生抑郁症状况及相关理论的分析 摘要:抑郁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负性情绪状态,对个体的学习、工作、生活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长期处于抑郁状态,甚至会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生。有学者指出,抑郁是21世纪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1】。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文明的发展,高校大学生因情感,就业,学习压力增大,大学生抑郁问题也越来越多,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因此开展大学生抑郁状况研究和相关理论的分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分析研究大学生抑郁症状况离不开对抑郁症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因此本文浅显地分析大学生抑郁状况及有关的相关理论来探讨其产生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抑郁相关理论产生影响因素 University students depression status and analysis of relevant Theories Abstract: Depression is a more common negative emotional state, for individual learning, work, life will have a negative impact. A long period of depression, and even lead to the occurrence of mental disorders. Some scholars have pointed out that depression affects human health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major risk factors [1]. Along with social progress, development of material civilization, college students due to emotional, employment, study pressure, depression, problems are more and more students, but also by the community's attention. Therefore, students carry out research and related depression theoretical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ental health has an important role.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depression status without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depression research, this paper analyzes Students plain depression and related theorie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factor. Keywords: University student depression relevant theories Impact factors 一引言 大学生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处于特定环境的大学生由于生理的、社会的、心理的变化、学业适应、人际关系、恋爱、自我意识等问题的出现和近年来学校的扩招收费的增加,就业压力的加剧,导致其抑郁症明显增多。我国心理学、医学及教育界不少学者对大学生抑郁状况已经开展了许多的研究工作。杜召云、王克勤对1579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轻度抑郁流行率为42.1%,重度抑郁流行率为2.1%。【2】李彤最新一篇关于大学生抑郁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抑郁发生率为38.5%,其中男生抑郁者所占比例为34.45%,女生所占比例为42.03%。【3】而北京市卫生局最新行病学调查显示,该市15岁以上人群中约有30万人正在罹患抑郁症,其中患有抑郁症的大学生不少于10万人。以上数据表明,大学生抑郁状况的检出率较高,应当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探讨大学生的抑郁状况和发生机制,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心理学工作者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本文

1、静息膜电位:在静息状态下,由于细胞膜内外离子浓度的不同,存在着电位差,这种电位差就称为…… 或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钠离子浓度较高,细胞膜内钾离子浓度较高,这类带电离子因膜内外的浓度差造成了膜内外大约负70-90毫伏的电位差,称之为静息电位(极化现象)。 2、神经冲动的传导:全或无定律、级量反应 All-or-none law: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刺激阈值,对阈值以下的刺激不发生反应,即“无”反应;而对阈值以上的刺激,不论其强弱均给出同样高度(幅值)的神经脉冲发放,即“全”反应。 (该定律只适用于单根神经纤维中,只说明兴奋的传导过程,而不是产生过程) 级量反应:在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中,首先引起一个局部反应,而局部反应的大小与刺激的大小有关,只有当总和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累加超过了阈值,就会产生一个脉冲。 3、突触类型:轴-轴、轴-胞体、轴-树 4、突触传递的特点: (1)单项传递:前膜——〉后膜 (2)突触延搁:从感应器接收到刺激到效应器开始出现反射活动所经历的时间。 (3)易化作用:部分去极化后对下一次冲动更容易引起反应。 (4)抑制:前膜释放的递质并不能使后膜产生兴奋,反而是抑制。 (5)总和:微弱刺激反复作用,使后一神经元阈下兴奋产生叠加,足以使其产生神经冲动。 (6)疲劳:当递质的消耗比释放更快的时候,突出产生疲劳。 (7)药物的作用:特异性的阻断或促进突触传递。 5、EPSP:若突触前神经元所释放的神经传递物质与突触后神经元的接受器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去极化的反应,使更容易达到阈值而产生动作电位,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IPSP:若突触前神经元所释放的神经传递物质与突触后神经元的接受器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过极化的反应,使更难达到阈值而产生动作电位,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6、神经递质:凡是神经细胞间神经信息传递中介的化学物质,统称神经递质。

一、名词解释 1.机能主义:指理解生物现象(一种行为或一种生理结构)的最佳 方式是试图去了解其对机体有用的功能的原则。 2.选择性优势:能使有机体产生的后代多于其物种后代平均数的特 征。 3.幼态持续:缓慢的成熟过程,需要花费更长的生长时间,这是大 的大脑得以发育的重要因素。 4.精神药理学:研究药物对神经系统和行为的效应。 5.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在体内被吸收、分布、代谢以及排出的这 个过程。 6.实验性切除(实验毁损法):移除或破坏实验室动物的某部分大脑, 假设该区域以前控制的功能将无法履行。 7.磁共振成像:一种可以对身体内部进行精确成像的技术,包括无 线电波和强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8.功能MRI:一种设备,可以用来揭示活体大脑内放射性示踪剂的位 置。 9.感受野:视野中,出现在该处的视觉刺激将导致特异性神经元发 放率的改变。 10.细胞色素氧化酶(CO)斑块:初级视皮层模块的中央区域,会被细胞色素氧化酶着色,包含了波长敏感性神经元,属于小细胞系统。 11.中缝大核:含有五羟色胺分泌性神经元的中缝神经核团,发出投射到脊髓背侧灰质,并参与了阿片类导致的镇痛过程。

12.孤束核:延脑神经核,接收来自内脏器官和味觉系统的信息。 13.快速眼动睡眠:在睡眠过程中去同步化的EEG脑电活动阶段,在这一阶段产生梦、快速眼动和肌肉麻痹,所以也被称为异相睡眠。14.发作性嗜睡症:一种睡眠障碍,其特征是一段时间的不可抗拒的睡眠、猝倒发作、睡眠麻痹以及瞌睡幻觉。 15.(激素的)组织效应(组织化作用):激素对组织分化和发育的影响。 16.(激素的)激活效应(激活作用):激素在发育成熟的机体中所产生的效应,可能取决于机体先前的激素组织效应。 17.条件性情绪反射(反应):当中性刺激后跟随着一个厌恶性刺激时,会发生经典性条件反射,通常包括自主性、行为的和内分泌成分,如心率的改变、惊呆、分泌应激相关激素。 18.韦达测验:一种在实施脑外科手术之前常要做的测验,麻醉患者的一侧大脑半球,考察另一侧大脑半球的功能。 19.神经性厌食症:最常折磨年轻女性的一种障碍,她们过度关注体重增加,导致过分节食以及经常性的强迫运动,可导致极度饥饿。20.神经性贪食症:过度饥饿和过多进食两者循环反复,随后常发生强迫性的呕吐或腹泻,有时也见于神经性厌食症患者。 21.Hebb(海伯)法则:Donald Hebb提出的假说:学习的细胞基础与突出强化有关,即当突触后神经元发放时,突触的反复活跃。22.伏核(腹膈核):近基底前脑隔膜的一个神经核团,接收来自腹侧被盖区的多巴胺分泌神经元的终扣,被认为参与了强化和注意。

1.人的心理现象极为复杂,它可以概括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 2.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冯特《生理心理学原理》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1.人的心理现象极为复杂,它可以概括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 2.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冯特《生理心理学原理》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华生。个性心理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马斯洛。 3.《心理实质》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上是脑的机能。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神经系统可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层上有三条显著的沟裂,将大脑皮层分为四个区,称为叶,即: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大脑四个语言中枢:1视觉性语言中枢2听觉性3书写性4运动性。人的心理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反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包括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与抑制。条件反射的原理是由巴甫洛夫提出来的,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是反射活动。神经元即神经细胞,他是组成整个神经系统的最大基本单位。由突体和突起组成。 4.、《注意》注意可以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其基本特征是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三种基本功能是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与注意的稳定生相反的品质是分心。

5、《感觉》一般地可以把感觉分成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外部感觉有视觉、听、嗅和味觉。内部感觉有肤觉、内脏觉、平衡觉和运动觉。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可以把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知觉特征:1.整体性。2.选择性。 ④知觉的理解性⑤知觉的恒常性 错觉: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歪曲的知觉(对于物的的) 1.视错觉2.形重错觉3.运动错觉4.时间错觉5.方位错觉(对于人的)1首因效应2近因3光环4刻板(效应)*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特征:1.整体性。2.选择性。④知觉的理解性⑤知觉的恒常性 6.、《记忆》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三个基本环记忆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的特征。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可以把记忆分成四种: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记忆可分为三大系统:感觉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和长时记忆系统。根据有无预定的目的、任务,可以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两种。知识巩固的方式:(一)实际策略——科学识记1.目的明确2.积极思考3.感官并用.4.动手操作5.内容适量.6过度学习二:(保持策略——科学复习1及时复习与经常复习结合2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结合3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结合4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5科学用脑劳逸结合)

《生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1. 生理心理学的定义(研究方向)是什么? 答: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学科,研究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即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生理心理学以脑为中心,研究心理的生理机制或行为的生理机制。 2. 生理心理学的实验方法都有哪些?用于人群的研究都有哪些? 答:①脑立体定位技术:找到要损毁或研究的脑内部位。用于:脑内刺激,脑内核团给药,脑内电信号记录,脑内物质(神经递质)的测定等。 ②脑损伤法: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扩布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 伤等。 ③刺激法:电刺激法(如恒流刺激),化学刺激法(神经递质的激动剂或拮抗剂)。 ④电记录法:自发电活动(脑电图和脑电地形图)和诱发电位;胞内电位,胞外电位。 ⑤生物化学分析方法:神经递质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荧光检测, 紫外检测),推-挽灌流,脑内微透析术;mRNA的检测用原位杂交的方法等。分子遗传学技术:行为遗传学,反向遗传学,用相关基因敲除的动物研究整体动物的行为。基因芯片(不同行为的动物某个脑区基因表达的差异)。 ⑥行为学的方法:(1)基本行为:摄食,饮水行为(进食,饮水的时间和数量,内分 泌变化等);防御行为的行为模式:常常采用跳跃行为,跳跃次数和高度;性行为:如爬背行为,雌性动物的脊柱前凸等;睡眠行为:睡眠时间长短和眼动情况以及生化物质变化情况。(2)经典条件反射。(3)操作式条件反射。(4)特殊行为。 ⑦形态学的方法:荧光显微镜,行为异常伴随的脑部结构形态的异常,树突棘的稠密。 ⑧脑成像技术:CT, PET, fMRI。 其中,刺激法、电记录法、行为学方法和脑成像技术可以用于对人群的研究。 3. 大脑分为哪些部分?大脑皮层分为哪些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①大脑分为六部分: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和小脑。中脑、脑桥和延髓合称为脑干。 ②大脑皮层又可以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 ③颞叶:听觉功能,和记忆有关。枕叶:视觉功能。顶叶:躯体感觉功能。额叶:躯 体的运动功能。前额叶皮层和颞叶、顶叶、枕叶皮层之间的联络区与复杂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 4. 边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答:①边缘系统:大脑的底面与大脑半球内侧缘的皮层-边缘叶(包括胼胝体下回、扣带回、海马回及其海马回深部的海马结构),及皮层下一些脑结构,如丘脑、乳头体、中脑被盖等,共同构成边缘系统。 ②功能:内脏功能和机体内环境的高级调控功能。情感、情绪的调节中枢。 5. 上行网状激活(激动)系统的功能? 答:上行网状激动系统:包括向脑干网状结构的感觉传入,自脑干网状结构向间脑的上行投射,以及从间脑向大脑皮质的广泛投射。上行网状激动系统携带的上行冲动是“非特异

第一章 生理心理学的概念 生理心理学是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生理过程,主要解释人类自身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生理机制的科学。 研究方法 1.脑损伤法: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药物损伤扩布性抑制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 伤 2.刺激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 3.电记录法 4.生物化学分析法 5.分子遗传学技术 6.脑成像技术:CT技术PET技术 研究对象:人和高等动物基本行为的胜利基础或神经机制,如随意运动摄食与饮水性行为睡眠与觉醒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1.为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能够用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好的思路 3.生理心理学能够为许多时间领域服务,尤其是为了人类的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4.研究生理心理学的巨大动力和这门学科的的生命力,还在于它是对人类自身的心理活动 进行寻根究底的 生理心理学与心理生理学的关系 相同之处:研究对象基本相同 不同之处:1.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和范围都比心理生理学广泛 2.生理心理学用动物做实验,心理生理学则大多数以人为被试 3.生理心理学可以采用多种仪器和方法来记录数据,而心理生理学则采用多道生理记录仪记录数据。 第二章 注意的神经网络包括:警觉网络定向网路执行网络 上行多巴胺(上行DA系统)的功能:有助于不同形式的行为激活,从而在认知或运动的传出激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上行5-HT系统的功能:有助于行为抑制即降低无关信息引起的活动 丘脑闸门的控制理论:该理论认为,丘脑抑制性网状神经核既接受丘脑-额叶系统的特异兴奋作用,有接受中脑网状结构泛化性的抑制影响,从而对各种感觉冲动进行筛选。只有能通过站们的神经冲动才能传到到大脑皮层,没有通过闸门的神经冲动则不能到达大脑皮层。额叶在执行网络中的作用:额叶的一些区域包括扣带回参与注意的执行,人类的前额叶损伤,导致多种多样的注意障碍。一是前额叶病人注意的调控能力低下,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到被特别暗示的事情上,过分敏感新异刺激和环境干扰。二是前额叶病人往往不能根据暗示信号调整自己的行为,注意力很难在不同的事物或不同的行为操作之间进行转移。顶叶在定向网络中的作用:是注意相关的主要部位,参与注意过程 中脑上丘在定向网络中的作用:视觉定向的作用。顶叶皮层存在“注意神经元”,并且对注意转移也非常敏感。 丘脑枕核在定向网络中的作用:损伤后在隐蔽定向上表现出困难,对视觉形状的选择性具有重要作用。

生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朝向反射:当新异刺激出现时,机体现行活动突然中止,将感受器(眼、耳)朝向新异刺激的方向,以便更好地感知这一刺激,探究其性质对机体的意义的一种反射活动。 2.感受野:指视网膜上的一定区域或范围,当该区域受到刺激时,能激活视觉系统中与该区域有联系的各级神经元的活动。 3.突触: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连接的特化结构 4.受体:细胞膜上能与神经递质特异结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 5.失认症:是一类神经心理障碍,患者意识清晰,注意力适度,感觉系统与简单感觉功能正常无恙,但却不能通过该感觉系统识别或再认物体,对该物体不能形成正常知觉。 6.神经胶质细胞:遍布于神经元胞体与突起之间,构成神经元生长、分化、修复和功能活动的微环境。具支持、营养、保护和绝缘等功能。广泛地分布于胞体和神经纤维之间。神经胶质细胞终生保持分裂能。 7.顺行性遗忘:凡不能在储存新近获得的信息 8.逆行性遗忘症:正常脑功能发生障碍之前一段时间内记忆内容丧失 9.全或无定律:“全或无”定律: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刺激阈值,对阈值以下的刺激不 发生反应,对阈值以上的刺激,不论其强弱均给出同样高度(幅值)的神经脉冲发放。 10.神经递质:在化学突触传递中担当信使的特定化学物质,简称递质 11.长时程增强:指对神经元的短暂高频刺激所引起的某些突触反应增强现象。 12.长时程抑制:指当轴突兴奋的速度较慢时,他们的突触反应强度下降的现象。 13.动作电位:神经元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它使Na+比K+和Cl-更容易通过。Na+进入细胞内部,使膜内正电荷迅速上升,并高于膜外电位。这一电位变化过程叫动作电位。 14.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外正内负)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一、研究对象: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和揭示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生理机制,特别是神经机制的学科。 二、学科性质:是心理学和生物学的交叉学科 三、生理心理学与心理生理学的异同同:二者同是探讨心脑关系。 异:研究方向上、实验对象上、实验方法和记录上四、研究意义:揭示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预防生理、心理疾病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促进人类的幸福 第二节 一生理心理学研究的途径1、临床病例的研究2实验室研究 (1)动物实验和问题(2)动物实验的方法范式 实验室的研究

名词解释 泛灵论万物普遍具有灵魂,灵魂是万物的本原或始基。 亚里士多德错觉将中指和食指交叉重叠,然后将一个小圆球放在两指尖的中间,就会觉得接触到的是两个物体,这就叫做“亚里士多德错觉”。 《论灵魂》是亚里士多德写的西方心理学史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主要内容:①灵魂既是生命的原则和动力,又是身体的一种特殊形式。②身心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统一的。③心脏中心说。④灵魂可分为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人的灵魂。⑤知意二分法。⑥对具体心理现象的研究。 内省法又称自我观察法,要求背时把自己的心理活动报告出来,然后通过分析报告得出某种结论。 单子论由莱布尼茨提出,他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单子构成的,单子是无限的、不可分割的、能动的客观精神实质,物质只是单子的外部表现,灵魂是人体中的最高单子。 微觉最无意识性的观念,莱布尼茨认为微觉是无意识性等于零或几乎为零的观念。 统觉最有意识性的观念,统觉最具有意识性、主动性也较大,它能使人认识内心状态,运用概念进行推理等思维活动。 意识阈任何时候占意识中心的观念只容许与它自己可以和谐的观念出现于意识上,而将与它不和谐的观念抑制下去,降入无意识状态。 统觉团赫尔巴特认为,任何观念要进入意识内,必须与意识中原有的观念整体相和谐,否则就会被排斥。这个观念的整体,他称为“统觉团”。 心理物理法研究物理量与心理量之间对应关系的方法。包括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和均差法等。 冯特错觉两条平行线因受扩散或聚敛式两组线条交叉的影响,显得向内弯曲,因由冯特发现而得名。《生理心理学原理》该书是冯特实验心理学思想成熟的标志,是心理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成体系的心理科学专著,曾被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誉为“心理学的独立宣言书”。 意动心理学主张把意识的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的心理学派。 二重心理学一种调和折中的心理学,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是意动和内容的统一。 意识流詹姆士主张,意识不是一些割裂的片段,而是一种整体的经验,一种川流不息的状态,所以叫做意识流、思想流或主观生活流。 同型论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意识与行为的生理学是“同型论”,即生理历程与意识历程在结构的形式方面彼此完全等同。 行为环境个体心目中或臆想中的环境。 心理场拓扑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他认为心理场由个人生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事件经验和思想愿望组成,人的心理活动在心里场中发生。 蔡戈尼克效应人们对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这个现象是由蔡戈尼克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 《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华生所著,是行为主义诞生的宣言,对传统方法理论提出挑战,阐述行为主义基本观点。 动作流由华生提出,他认为人的一生的行为是川流不息的动作流,用以解释行为的形成,并认为可以代替詹姆斯的意识流。 认知地图在过去经验基础上产生于脑中的类似现场地图的模型,是认知行为轨迹和策略的图式。 道德性焦虑道德性焦虑是指个体的行为违反了超我的价值观时,引起内疚感的情绪体验。 能量中性化指一种把本能能量改变为非本能模式的过程,从而使能量能被自我支配使用,提升自我的独立性。 自体形成个体通过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 异体形成个体通过改变环境使之适合于自己。 社会兴趣每个人都具有与别人和谐相处的先天需要,而个体心理的发展品质和这种需要是密切相关的。这种需要就是社会兴趣。

第一章绪论 ●心理生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 1、脑立体定位技术 2、脑损伤法:不可逆损伤(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药物损伤) 简单易行、效果明显,但无法恢复,可能引起组织病变,影响结果 可逆损伤(扩步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 暂时性的机能切除,不易发生继发性的周围组织病变,常用来研究皮层机能 3、刺激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 4、电记录法 5、生物化学分析法 6、分子遗传学技术 7、脑成像技术:PET技术、CT技术 第二章注意的神经过程 ●注意的主要功能 使有机体选择一定的事物作为心理活动的对象并维持下去,它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过程的顺利进行起着保障作用。 第一节注意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注意是通过一些脑区的神经网络活动来实现的。 ●既不是某一脑区的特性,也不是全部脑区的功能。 ●不同脑区在注意过程中发挥着特定的作用。 ●注意的神经网络包括:警觉网络、定向网络和执行网络 一、警觉网络 (一)警觉和注意的关系 ●实验结果:警觉的提高可以改善对注意目标的觉察速度。 (二)注意(警觉状态)主要靠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持续作用来调节 ●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为单胺能和胆碱能细胞存在的部位。 ●投射到不同部位。 1.上行去甲肾上腺素(NA)系统的功能 ●DNAB损伤鼠模型 在脑内注射6-羟多巴胺(6-OHDA)到蓝斑皮层通路(DNAB ),导致DA严重耗竭,使其含量少于对照组的10%。然后进行习得条件辨别任务:刺激为a,反应为b;刺激为X,反应为Y; --DNAB损伤鼠在完成习得条件辨别任务中有缺陷;同时,鼠的巴浦洛夫条件抑制也受影响。 --表明:蓝斑-皮层投射系统的正常功能是保持在高度唤醒水平下注意的选择。 2.上行多巴胺(DA)系统 ●中脑-边缘DA系统能够将动机转化为动作。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激活行为反应,以便获得强化物。如精神运动兴奋药物苯丙胺的强化效应,部分通过该系统发挥作用。 ●中脑—纹状体DA系统具有唤醒作用。 3.上行5-HT系统的功能 ●在某些情况下,对5-HT的操作,影响到与行为抑制相关的过程,尤其是在厌恶背景中。 ●如中枢5,7-双羟色胺耗竭,可明显提高鼠的惩罚反映率。 4.上行胆碱能系统的功能 ●上行胆碱能系统作用机制—胆碱能投射通过提高新异刺激的作用,帮助了刺激在皮层的加工。 小结: ●蓝斑-皮层NA系统可维持紧张或唤醒状态下辨别能力的保护功能,参与了选择性注意的加工。 ●中脑-边缘DA系统和中脑-纹状体DA系统有助于不同形式的行为激活,在认知或运动传出中起作●皮层胆碱能系统促进刺激在皮层的加工,在注意和记忆信息加工中处于基础地位。 ●5-HT能系统有助于行为抑制,与上述3系统功能对立。

生理心理学复习 第一章导论 1.生理心理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生理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涉及行为的生理过程,特别是脑的机制。 2.上述中生理过程具体指什么即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或身体其他部分对行为的控制,以及行为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关系。 3.生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观点是什么自然选择,行为选择优势,环境的强化学习 4.人脑的脑发育与行为的规律从发育的一般顺序而言,感知觉先于运动,运动先于语言,语言先于其他的复杂认知功能。 就一般规律而言,动物的演化等级越高,神经系统就越发达,脑的成熟期也越长。 5.脑功能的整体论与定位论整体论认为脑是以一个整体来活动的,如果某些部位由于疾病或外伤而丧失功能,则别的部位将对其功能进行代偿;定位论认为不同的功能按特殊的脑区控制。 第二章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 1.动物行为有哪两种可观察的表现形式一是本能动作模式的变化,二是习得行为的变化。 2.动物实验必须遵守什么原则3R原则,即减少、替代、优化原则。 3.脑的研究方法包括一类是脑干预的研究方法,另一类是观察性的研究方法第三章心理与行为的神经基础 1.卡哈的神经元学说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每一个神经元必须通过接触来相互沟通。 2.神经元的形态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神经突构成,神经突由树突和轴突构成。 3.神经元的功能收集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支配效应器活动。 4.神经胶质在形态上与神经元细胞相比有何特点其功能是什么神经胶质比神经

元要小得多,但数量上几乎是神经元的10 倍;神经胶质与神经元相比,其突起不具备树突与轴突的功能,且终生具有分裂增殖的能力,但神经元不可再生。 其功能:为神经元提供营养和保护作用;代谢物的清除和免疫保护;对神经元的功能支持作用;对神经系统结构的支撑作用。 5.内脏神经又称什么神经又称自主神经或者植物神经。 6.简述植物神经的分类与功能。 植物神经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交感神经,一类是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的活动主要保证人体紧张状态时的生理需要(机体消耗能量);副交感神经的活动主要维持人体安静时的生理需要(机体存储能量)。 7.神经元的联系方式(此题答案为百度)神经元的联系方式复杂多样,主要有辐射式(一个神经元通过轴突末梢的分支与许多神经元建立突触联 系)、聚合式(多个突触神经元的轴突共同与一个突触后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链锁式和环式(通过中间神经元将辐射式和聚合式结合成许多复杂的链锁式和环状式联系)。 8.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和类型包括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为反射,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 9.大脑皮层分区及其功能哺乳类动物大脑皮层按沟回划分为额叶、颞叶、枕叶、顶叶等四个区域。 枕叶是视觉语言主要加工区。颞叶是听觉的主要中枢,参与许多重要感觉信息的加工,如味觉、嗅觉等,还与面部表情、情绪活动或情绪相关的记忆有关。额叶涉及诸多复杂认知功能,控制躯体运动。顶叶加工皮肤或躯体的所有感觉。 10.边缘系统的结构及其重要功能边缘系统是大脑演化最早发展起来的一些皮质结构,尤其指位于大脑皮层内侧以及周围的一些较古老的皮质和核团,主要包括海马、杏仁核、边缘叶、岛叶、隔区、乳头体、中脑被盖以及下丘脑等结构。 功能低等动物获得应对环境变化的最高中枢,控制摄食、搏斗和繁 衍等与生存有关的一系列本能行为。 11.试述丘脑和下丘脑各自的功能丘脑是全身感觉信息传入大脑皮层的最后一个中继站,也是皮层下感觉信息初步加工整合的中枢。

期末复习大纲—生理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心理生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 1、脑立体定位技术 2、脑损伤法:不可逆损伤(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药物损伤) 简单易行、效果明显,但无法恢复,可能引起组织病变,影响结果 可逆损伤(扩步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 暂时性的机能切除,不易发生继发性的周围组织病变,常用来研究皮层机能 3、刺激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 4、电记录法 5、生物化学分析法 6、分子遗传学技术 7、脑成像技术:PET技术、CT技术 第二章注意的神经过程 ●注意的主要功能 使有机体选择一定的事物作为心理活动的对象并维持下去,它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过程的顺利进行起着保障作用。 第一节注意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注意是通过一些脑区的神经网络活动来实现的。 ●既不是某一脑区的特性,也不是全部脑区的功能。 ●不同脑区在注意过程中发挥着特定的作用。 ●注意的神经网络包括:警觉网络、定向网络和执行网络 一、警觉网络 (一)警觉和注意的关系 ●实验结果:警觉的提高可以改善对注意目标的觉察速度。 (二)注意(警觉状态)主要靠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持续作用来调节 ●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为单胺能和胆碱能细胞存在的部位。 ●投射到不同部位。 1.上行去甲肾上腺素(NA)系统的功能

●DNAB损伤鼠模型 在脑内注射6-羟多巴胺(6-OHDA)到蓝斑皮层通路(DNAB ),导致DA严重耗竭,使其含量少于对照组的10%。然后进行习得条件辨别任务:刺激为a,反应为b;刺激为X,反应为Y; --DNAB损伤鼠在完成习得条件辨别任务中有缺陷;同时,鼠的巴浦洛夫条件抑制也受影响。 --表明:蓝斑-皮层投射系统的正常功能是保持在高度唤醒水平下注意的选择。 2.上行多巴胺(DA)系统 ●中脑-边缘DA系统能够将动机转化为动作。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激活行为反应,以便获得强化物。如精神运动兴奋药物苯丙胺的强化效应,部分通过该系统发挥作用。 ●中脑—纹状体DA系统具有唤醒作用。 3.上行5-HT系统的功能 ●在某些情况下,对5-HT的操作,影响到与行为抑制相关的过程,尤其是在厌恶背景中。 ●如中枢5,7-双羟色胺耗竭,可明显提高鼠的惩罚反映率。 4.上行胆碱能系统的功能 ●上行胆碱能系统作用机制—胆碱能投射通过提高新异刺激的作用,帮助了刺激在皮层的加工。 小结: ●蓝斑-皮层NA系统可维持紧张或唤醒状态下辨别能力的保护功能,参与了选择性注意的加工。 ●中脑-边缘DA系统和中脑-纹状体DA系统有助于不同形式的行为激活,在认知或运动传出中起作●皮层胆碱能系统促进刺激在皮层的加工,在注意和记忆信息加工中处于基础地位。 ●5-HT能系统有助于行为抑制,与上述3系统功能对立。 ●在许多情况下,这些系统同时活动,只是程度不同。 二、定向网络 主要组成部分是:顶叶、中脑的上丘和丘脑。 1.顶叶 ●对侧疏忽综合征。 (1)对侧疏忽综合征主要表现:病人不能对出现在脑损伤对侧空间的刺激作出适当的反应。 (2)对侧疏忽综合征原因:对损伤的大脑半球同测线索的过度注意; 注意损伤大脑半球对侧的目标出现了困难。 (3)对侧疏忽综合征特别与右半球顶叶损伤有关。 此外,研究发现,右侧顶叶同时主管对身体左右两侧及其对外部空间事物的注意力,而左侧顶叶只管对身体右边的注意。 (4)顶叶皮层存在“注意神经元” 注意力集中时,顶叶某些神经元放电会增加且持续。顶叶皮层对注意转移也非常敏感。 2.中脑上丘

《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概述 摘要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布连塔诺(1838~1927)著。1874年出版。该著作和冯特的《生理心理学原理》同年出版,且基本观点互相对立。本书作者是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的哲学教师,他提出的“意向性”概念深深地影响了胡塞尔,是胡塞尔的思想先驱。在本书中作者将心理学表述为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意识的动作是它的研究对象。他说,意识的重要特征是有意向性,意识的动作或意动必定作用于一定的对象,这个对象就是冯特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意识内容。他认为,动作和内容不可分,从来不存在没有对象的动作,也决不会存在没有动作的对象;动作和内容都要研究,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动作,不是内容。他说,我观看颜色,颜色是意识的内容,看是动作。心理学研究怎样看,不研究看到什么,是在看到什么的过程中研究如何看。本书出版后,引起心理学界的一场大争论,导致19世纪末意识心理学的危机和20世纪初心理学派别林立和纷争的局面。 1引言 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把心灵看作灵魂的功能或机能。布伦塔诺不仅著文讨论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而且还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心理学思想。此外,意动心理学还与中世纪经验哲学和近代德国莱布尼茨以来的传统思想有关。布伦塔诺意动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具体体现在他对心理学的对象和方法的看法上。 2布伦塔诺的主要心理学内容 2.1关于心理学的性质 布伦塔诺在《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中提出了一种与冯特的内容心理学相对立的意动心理学。布伦塔诺与冯特一样,也宣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但他有认为,这个科学可不比冠以另一形容词,而限定其意义。布伦塔诺的心理学是经验的,他说:“在心理学上我的立场是经验的;只有经验才是影响我的老师。”冯特的实验心

生理心理学重点整理 行为的生物学解释:生理学解释、个体发育解释、演化解释、功能解释 生理学解释:把行为与脑和其他器官的活动联系起来 e.g.激素影响脑活动的化学反应脑活动控制肌肉收缩 个体发育解释:描述一种结构或行为是怎样发展的,包括基因、营养、经验以及三者间相互作用的影响e.g.抑制冲动的能力从婴儿期开始发展直到青少年期,反映出大脑额叶的逐渐成熟 行为的生物学解释 演化解释:重建一个结构或行为的演化历史 e.g.人类起鸡皮疙瘩是从远古祖先那里演化而来的 功能解释:描述了为什么一个结构或一种行为是这样演变的是这样演变的 e.g.一个恐惧的动物会看起来更大;更具恐吓性带尾鹰在秃鹫群中飞翔,保持姿势与秃鹫一样,便于捕食 例子:鸟鸣行为的生物学解释 生理学解释:与鸣叫关联的大脑区域在睾酮的影响下发育,因此,繁殖期雄性鸟的这个区域比雌鸟或未成熟鸟大,由此雄鸟鸣唱个体发育的解释 个体发育的解释:在很多物种中,年幼雄鸟需要听成年雄鸟的叫声来完成学习。鸣唱的发展需要一组特定的基因。鸣唱的发展有关键期 演化的解释:某些种类的鸟有相似的叫声。滨鹬和阔嘴鹬使用特定的频率呼叫,说明其来自相同的祖先功能的解释:大多数鸟类中,只有雄鸟鸣唱;雄鸟只在繁殖期鸣唱,且只在自己的领地上鸣唱。鸣唱是为了吸引异性,捍卫领地 伴性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基因 限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在两性上都有,依赖于性激素的激活,只在某一性别中起作用 行为的演化 演化:在一群人中,一代与一代之间,各种基因在频次上所发生的变化 关于演化的常见误解 行为或结构的使用或废弃会导致某种特征在演化上增加或减少 —拉马克演化:用进废退学说 —肌肉力量遗传;小脚趾遗传 人类停止演化了 —具有比平均数数量多子女的人的基因会在人口中扩散

第一章绪论 1.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即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 生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生理心理学正是以脑为中心,研究心理的生理机制或行为的生理机制。 2.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因此,研究并揭示 心理现象产生过程中有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它的高级部位——大脑的活动方式,是生理心理学的主要任务。 3.研究生理心理学的意义:第一,生理心理学为科学心理学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它 在解释心理的实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新的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这门学科对心理科学的发展必将继续产生重要影响。第二,人类的科学事业正在面临着物质的本质、宇宙的起源、生命的本质和智力的产生四大问题的挑战。这四大问题的最后一个,也是最困难的一个:智力是如何由物质产生的,正是心理科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研究智力的产生,生理心理学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第三,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能够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好的思路。第四,研究生理心理学的巨大动力和这门学科的生命力,还在于它是对人类自身的心理活动进行寻根究底的。第五,生理心理学能够为许多实践领域服务,尤其是为人类的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4.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 ●脑立体定位技术 ●脑损伤法 ●原理:大脑皮层机能定位说、大脑皮层机能等势说 ●具体方法:不可逆损伤: 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 ●可逆损伤: 扩布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

●刺激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原理:任何心理和生理活动都是由神经系统的兴奋所引起,电刺激和化学刺激可以代替外部刺激。 ●电记录法:原理:神经系统的兴奋是以生物电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生物化学分析法原理:机体活动受化学物质的影响(递质、受体),并且能改变体内化学物质的含量。 ●分子遗传学技术:原理:基因控制化学物质的合成。 ●脑成像技术:定义:通过成像技术记录脑活动的部位和功能变化。分为结构成像 和功能成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波谱、脑电图、事件相关电位、CT、PET。 第二章注意 注意的神经网络:警觉网络、定向网络、执行网络 网状结构上行系统:1)上行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的功能:蓝斑内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的活动能够提高动物的警觉水平——注意周围环境的能力增强。蓝斑—皮层NE耗竭能够导致注意功能的障碍。2)上行多巴胺系统的功能:中脑边缘DA系统激活行为反应,获得强化物。中脑纹状体DA竭耗会导致反应的正常加速效应被取消,在反应准备过程中的作用。3)上行胆碱能系统的功能:中枢胆碱能系统的功能是影响大脑皮层的唤醒水平,乙酰胆碱拮抗剂能够降低代表皮层唤醒的脑电活动,而其激动剂能够提高皮层的脑电活动。上行胆碱能系统的作用机制:一种可能性是胆碱能投射通过提高新意刺激的作用,帮助了刺激在皮层水平的加工,另一可能是通过提高信号/噪声比的机制而起作用。4)上行5—HT系统的功能:5-HT的操作影响到与行为抑制有关的过程。 总结:蓝斑皮层NE系统有维持紧张或唤醒的情境下辨别能力的保护功能,因而参与了选

心理发展与教育试题第1章 既然你都找到了这份文档,相信你一定花了很多功夫吧?大家都是西南大学苦命的孩纸,我总结的这套习题是2013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题库,好多书上都找不到答案,而且老师出题也不系统,乱七八糟的,我都是在网上找的,不免有些错误。我一直坚信,找不到的,或是背错了的答案都是和我没有缘分的,所以又何必强求呢O(∩_∩)O哈!为逃出老师的魔爪共同奋斗吧! 一、单项选择题 1、科学心理学的创立时间( C ) A 1978 B 1897 C 1879 D 1798 2、科学心理学在哪个国家诞生( B ) A 美国 B 德国 C 英国 D 希腊 3、第一个科学心理学实验室位于( A ) A 莱比锡大学 B 哈佛大学 C 剑桥大学 D 牛津大学 4、科学心理学创立的标志是:( B ) A 《生理心理学原理》的发表 B 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 C 科学的研究方法的体系 D 大量的人才的出现 5、弗洛伊德手上的戒指是:( A ) A 斯芬克斯像 B 钻石 C 宙斯像 D 俄狄浦斯像 6、学校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是:( A ) A 师生关系 B 同伴关系 C 校园设施 D 校长 7、狼孩的例子展示了( B )因为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A 遗传 B 环境 C 内因 D 先天 8、下列那个学派更有可能是环境决定论:( C ) A 人本主义学派 B 精神分析学派 C 行为主义学派 D 认知学派 9、把学生看作“较慢的计算机”的学派更有可能是:( D ) A 人本主义学派 B 精神分析学派 C 行为主义学派 D 认知学派

10、1982年,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正式成为国际科学联合会的成员。心理学的科学性得到科学界的普遍认可,其原因之一是( B )。 A 心理学可以帮助人们解决问题 B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严谨可靠,实验设计严密 C 心理学的理论是绝对正确的 D 心理学的历史非常悠久 11、同卵双生子分开抚养后在许多人格特征上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49,而一起抚养长大的同卵双生子为0.52;相比之下,分开抚养与一起抚养的异卵双生子间对应的平均相关系数是0.21与0.23。这说明了心理发展受到( B )的影响。 A 环境因素 B 遗传因素 C 学校因素 D 家庭因素 12、( C )认为人的行为由强大的内部力量驱动和激发,且这些力量是与生俱来的。 A 行为主义学派 B精神分析学派 C 人本主义学派 D 先天本能学派 13、根据操作性条件发射,行为是否自发的出现主要是受( D )支配。 A 条件刺激 B 无条件刺激 C 本能 D 强化 14、读书看报属于( A ) A 认知过程 B 情绪过程 C 意志过程 D 人格过程 15、前几天,重庆阴雨绵绵,小明觉得非常“郁闷”。随着天气放晴,小明也变得活跃起来。小明的心理变化反映了(C )的不稳定性。 A 性格 B 气质 C 心理状态 D 心理过程 16、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C ) A 华生 B 亚里士多德 C 冯特 D 弗洛伊德 17、通过统计方法计算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0,表明( C ) A 两个因素负相关 B 两个因素不相关 C 两个因素正相关 D 两个因素伪相关 18、在一位研究者设计的“智力对中学生物理成绩的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是 ( A ) A 智力 B 中学生 C 物理问题 D 物理成绩 19、“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类心理现象属于( B ) A 认知过程 B 心理特征 C 情感过程 D 心理状态 20、“爱之愈切,知之愈深”反映了( C ) A 认知对情绪的影响 B 环境对心理的影响

一、名解 1感受野:有效地影响某一感觉细胞兴奋性的外周部位称为该神经元的感受野。 2功能柱:具有相同感受野并且有相同功能的视皮层神经元,在垂直于皮层表面的方向上是柱状分布,只对某一视觉特征发生反应。 3超柱:在大脑视皮层中,具有相同感受野的多种特征检测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对各种视觉综合反应的基本单位叫超柱。 4视感受单位:一个神经节细胞及与其相互联系的全部其他视网膜细胞,所构成的视觉最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 5:(正电子发射层描述)是一种对人脑代谢无损伤性连续测定方法,能够动态活体研究人脑功能与其区域性糖代谢率之间的关系。 6:指无创性脑代谢成像技术之一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用于测定血氧水平信号在认知活动中不同脑区的变化。 7朝向反应:指由新异强烈刺激引起的机体现行活动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的一种反对活动。8习惯化:强化S重复—前膜离子内流减少—递质释放减少—后电位减少,无生物学意义。 9敏感化:强刺激重复—前膜离子内流增加—递质释放增加—后电位增加,有生物学意义。 10次发行饮水:是一种预见性的生理心理反应,由于生活习惯和预料将会渴,而导致的饮水行为。在吃饭中喝汤和饭后饮水,以及不论是否口渴每日定时喝茶都是。 11:(大脑平均诱发电位)一组能够反应心理活动中脑功能瞬间变化的脑电波。根据潜伏时可分为早成分,中成分,晚成分。12大脑半球功能一侧化:对正常被试和割裂脑病人的研究表明,大脑两半球在认知活动中的功能是不对称的。左侧大脑半球的言语功能和抽象思维功能优于右侧半球。右侧半球的空间概括能力的形象思维功能和情感信息处理优于左半球。 二、填空 1、生理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神经科学)(信息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2、与脑机能定位论相对应的学说称为(脑等势学说)。 3、人的心理反应不仅制约于(外界刺激),也制约于脑干非特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