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失误及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学生英语口语中的语用失误分析及其对策的开题报告

中国学生英语口语中的语用失误分析及其对策的开题报告

中国学生英语口语中的语用失误分析及其对策的开题报告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英语已经成为中国与外部世界交流的主要语言。

英语口语的熟练度已成为各行业从业者必备的职场技能之一,并被视为考核英语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然而,在英语口语表达中,中国学生常常存在语用失误的现象,例如不当使用礼貌语言、语境不当、不恰当的情境开场白等。

这些失误会影响到交际效果、阻碍职业发展,并被视为英语学习的瓶颈。

因此,研究中国学生英语口语中语用失误的成因和解决方法,既具有学术研究的价值,又具有社会实践和教育实践的实际意义。

2.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通过语用学的方法,分析中国学生英语口语中普遍存在的语用失误的成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并进行教学实践。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分析中国学生英语口语中常见的语用失误类型,如礼貌用语失误、语境不当、情境开场白失误等。

(2)探讨这些失误产生的原因,如文化背景、英语知识不足、缺乏实践机会等。

(3)基于以上分析,提出针对不同失误类型的语用教学策略,例如通过情境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熟悉英语交际中的情境和应对策略。

(4)进行教学实践,追踪教学效果,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结论总结。

3.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具体包括:(1)文献综述法,收集和分析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学生英语口语中语用失误的研究成果,了解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2)实地调查法,通过问卷和访谈等方式,收集和分析中国学生英语口语中语用失误的情况和自我评价,探讨失误产生的原因和影响,为本研究提供实证数据。

(3)实验法,通过情境模拟和对话练习等方式,进行教学实践,探讨不同的语用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效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验证和实践证明。

4.研究预期结果本研究预期通过对中国学生英语口语中普遍存在的语用失误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不同失误类型的成因和解决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语用教学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进行效果验证。

跨文化交际中翻译的语用失误及对应策略

跨文化交际中翻译的语用失误及对应策略

跨文化交际中翻译的语用失误及对应策略车蕾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快,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由于不同国家在生活习俗、常用语言规范、表达方式的不同,造就了跨文化交际翻译当中的语用失误,对彼此的交流、理解、沟通带来一定的影响。

跨文化交流不仅仅指同一个国家不同人群之间的交流,也包括不同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而从翻译的方式来看,同样包括笔译与口译,由于笔译与口译之间的要求不同,因此在翻译所用时间,翻译标准度上也不尽相同。

本文就跨文化交际翻译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翻译语用失误的策略方法,为从事翻译工作者提供参考标准。

1导言语用翻译观是近十多年来出现的一种翻译新论,是语用学运用于翻译领域的结果。

何自然先生在他的《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何自然,1997)中提出语用翻译可以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分别研究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的问题。

他认为语用语言等效近似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dynamicequivalenttranslation)。

语用翻译把翻译看作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强调译文应再现原文的语用潜力,使译文与原文达到语用等效。

跨文化交际必须懂得语用学,因为它关系到如何正确使用和理解说话双方用以交际的语言。

人们在跨文化交际时,由文化差异造成的语用习惯差异是不可回避的事实,由此产生的语用失效会影响交际中的信息获得,导致信息错误和信息障碍,以致产生交际误解,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

要取得跨语言、跨文化交际的成功,必须注意英汉两种语言在语用方面的文化差异。

从语用学来说,交谈者要达到真正的理解,必须明白对方的交际意图,而交际意图往往是隐含的,这主要是靠语言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及语言习惯来体现。

2翻译在跨文化当中的语用失误分析2.1原文信息与译文信息无法对等“在跨文化交流翻译当中,往往会发生这样的语用失误:原文信息与译文信息无法对等的情况。

语义信息会传达两种信息,即为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

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原因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原因分析

摘要 语用失误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

语用语言失误指语用者不能正确理解或恰当使用会话双方当时共用的语言形式和语用功能来进行达意时所产生的失误;社交语用失误指语用者无法在不同交际场合根据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语言习惯和特点进行交际时所产生的失误。

故语用语言失误产生于语言形式方面的失误;而社交语用失误产生于文化差异感知的失误。

本文着重分析产生这两类语用失误的具体原因。

关键词 语用失误;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语用功能1 研究语用失误的意义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根据华维芬(2000)的说法: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遵循不同的语用规则,会导致双方交流时出现语用失误现象。

然而,交际中语言出现语法错误是可以被谅解的,然而出现语言使用规则错误就很难被谅解了。

陈新仁和李民(2015)认为衡量英语交际是否成功的标准不再是语言形式或语言方式的表达是否符合本族语的要求,而是会话双方话语表达的可理解性、适切性和可接受性。

由此可见,英语教学只关注语言是否使用正确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要求。

即使语言表达形式完全正确,但一旦不符合当时的使用环境便会成为一个“笑话”。

因此,研究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非常有必要的。

2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相互关联、彼此制约。

文化影响着语言的结构和内涵,而语言的差异部分也是由文化导致的;反过来,语言也影响着文化,是反应文化的一面镜子。

3 语用失误的定义与分类语用失误一词最早是由Jenny Thomas在其1983年发表的《跨文化语用失误一文中提出的。

她认为语用失误是指听话者“不理解说话者话语内容的含义。

”国内也有学者针对语用失误的定义发表了个人看法。

何自然被视为中国语用失误研究的引领者,她认为:“语用失误不是指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而是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

口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及其对口译教学的启示的开题报告

口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及其对口译教学的启示的开题报告

口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及其对口译教学的启示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口译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翻译形式之一,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挥着重要
的作用。

然而,口译过程中存在语用失误,这对口译质量和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研究口译中的语用失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分析口译中的语用失误,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分析口译中常见的语用失误类型;
2. 探讨语用失误的产生原因;
3. 分析语用失误对口译质量和效果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多个实际口译场景中出现的语用失误进行分析,从
而找出其共性和特点。

另外,本研究还将采用文献综述法,收集和分析相关的口译学、语用学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从理论上探讨语用失误的形成原因和解决方法。

四、研究预期成果
本研究预期将得出以下结论:
1. 口译中常见的语用失误类型;
2. 语用失误的主要产生原因;
3. 语用失误对口译质量和效果的影响;
4. 针对语用失误,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口译教学建议。

五、研究启示
本研究可为口译教学提供一定的启示,包括:
1. 加强口译的语用教育,以提高口译员的语言意识和语用能力;
2. 丰富口译教材,将相关的语用知识和实际案例融入口译课堂教学中;
3. 增强口译员的应变能力,即使遇到语用失误,也能够迅速调整语言表达,避免对口译效果的负面影响。

语用迁移视角下的跨文化交际失误应对策略

语用迁移视角下的跨文化交际失误应对策略

语用迁移视角下的跨文化交际失误应对策略引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常常会发生语用失误。

这些失误会对沟通产生负面影响,影响跨文化交流的效果和质量。

本文从语用迁移的视角出发,探讨了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发生的语用失误,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语用迁移视角下的跨文化交际失误概述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导致着不同的语用规范。

语用规范是指在特定语言和文化中,人们根据社会和文化习惯以及交际目的而约定的使用语言的方式。

当我们从一个语言和文化迁移到另一个语言和文化时,我们常常会带着原来语言和文化的语用规范,这就是语用迁移。

语用迁移可能导致以下几种跨文化交际失误:1.语言直译失误:直译是指将源语言的词语或句子直接翻译成目标语言,而不考虑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和语用规范。

直译常常导致语义模糊、歧义、或者是与目标文化的价值观和社会习惯相违背。

这种失误常常出现在跨文化广告、宣传材料以及口译翻译中。

2.语用偏误:语用偏误是指由于对目标语言的语用规范不了解或不熟悉,而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失误。

比如,在某些文化中,直接表达意见被视为失礼,而在另一些文化中,直言不讳则被视为诚实和坦率。

这种差异在商务谈判和商业交流中尤为显著。

3.社交礼仪失误:社交礼仪失误是指由于对目标文化的社交礼仪不了解或不熟悉,而在跨文化交际中造成的失误。

比如,在一些文化中,不适当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或者是不恰当的风俗习惯可能会被视为失礼或者是不尊重。

应对策略为了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1. 提前了解和学习目标文化的语用规范在进行跨文化交际之前,了解目标文化的语用规范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咨询专家或者与目标文化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来获得这些信息。

了解目标文化的语用规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跨文化交际的环境。

2.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应尽量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者隐晦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以免引起误解。

涉外旅游英语中的语用失误及对策研究

涉外旅游英语中的语用失误及对策研究

Sn ”。同样的问题还出现在 “ og 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墓 ・ 袁
林 ”对应 的译文 上。袁林是 安阳市 的重要文物 古迹之 一,吸 引了 大量的 国内外游 客观光。但是 ,袁林被译成 了 Y a oe ,意为 unFr t s
者因缺乏准确理解和有效使用语言的能力而造成的对于非语言信
息 的理解 或表达 失误 。笔者认为跨 文化语用 失误除 了前面 提到 的 言语 层面 的两类 之外 ,还应 包括行 为语用失误 。本文 将结合 安阳 涉外旅游 中 出现 的几个语用 失误 的典型案例来 分析其 原因 ,从而
ta e pe vst n e p c e a s ti c n e td wi a u h t o l ii a d rs tb c u e i s o n ce t a fmo s p e h
显。涉外旅游包括接待外宾、外事接洽等方面,最基本的是要掌
握好 吃住 行方面 的英语词汇 。更为重 要的是要有 广博 的知识 ,在 导游 过程 中对景 点、特产和 娱乐等 多方面有所 了解 ,并能运用英 语恰 当而 准确地 进行表述 ,从而更 好地介绍 安阳 的风 土人情 、历
素养在 安阳市发展对外旅游 中的重要 性和迫切性 。
[ 关键词] 安阳旅游英语语用失误对策
1 引言 . 随着安 阳旅 游业 的快速发 展,涉外旅 游英语 的作用 也日益凸
D ns H n i hi ”。显然这个译文受到了汉语负面迁移的 yat aq S r e y. ’S n 影响,语用者把汉语的语言思维 “ 移情”到了英语语言组织上,
随着世界文化遗产殷虚博物院的进一步建设开发曹操高陵的开发建设及贯穿中国历史的人文景点的二帝陵袁林马氏庄园的开发安阳的独特文化优势逐渐彰显正散发着让人难以抗拒的魅力我市近几年来也在全力打造文化旅游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涌入对英语导游的需求与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代汉语口语中的语用失误与修正研究

现代汉语口语中的语用失误与修正研究

现代汉语口语中的语用失误与修正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交流的日益频繁,语言作为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也变得越发重要。

然而,在现代汉语口语中,语用失误时有发生,给语言交流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误解。

因此,本文将对现代汉语口语中的语用失误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如何进行修正。

【第一部分:语用失误的概念和分类】在开始对现代汉语口语中的语用失误进行研究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是指在语言交流中由于对语境、语气、情感等因素的不准确或不恰当运用而造成的沟通障碍或误解。

语用失误可以分为多个类别。

首先是指称错误,即指在交流中使用错误的称谓、代词等造成的语用失误。

例如,当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不准确时,就会导致误解。

其次是说话者的敏感度不足。

这类语用失误通常是指说话者在表达时缺乏对他人感受的考虑,对他人的情感或观点表达缺乏敏感。

这种失误常常会导致沟通的失败和不愉快。

还有一类语用失误是指疏忽和不当的表达。

这类失误通常是由于思维的不连贯或者对所表达内容的不充分准备所致。

例如,当我们在交流中没有对信息进行充分组织和准备时,可能会导致表达的混乱和不流畅。

【第二部分:语用失误的原因分析】现代汉语口语中出现语用失误的原因有很多。

第一,文化差异的影响。

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方式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语用失误就更容易发生。

第二,语境的不同理解。

在交流中,语境对于理解说话者的意图和表达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不同听者对于语境的理解可能存在差异,从而导致语用失误的产生。

第三,情感因素的影响。

情感是人类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情感因素可能会导致我们在交流中偏离了本意,或者选择不当的表达方式,从而产生语用失误。

【第三部分:语用失误的修正方法】为了避免和纠正现代汉语口语中的语用失误,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修正方法。

首先,加强语言技能的培养和学习。

通过学习和了解语言的规范和使用方式,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从而减少语用失误的发生。

语用失误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语用失误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研究者从 不同的角度对语 用失误 的内涵做 出了不同的解释 。
同语用 特征的 目的语同义结构看成完 全同义。不加选择地乱
用 , 从 而 造 成 语 言 生 硬 、 词 不 达 意 。 例 如 : I iago A: od st rs ua tB: e , cus. 是 一 位 中 国 学生 ( ) et rn? Y so o r 这 a f e B 和一 位 外 国 人 ( 的 对 话 , 用 母 语 的表 达 方 式 “f ore就 显 得 口气 生 A) 套 o cus” 硬 , 不礼 貌 。因为 这 里 外 国人 的话 语 是 一 个 要 求 提供 信 息 的 很 询 问, 于 寻求 信 息 的询 问而 以 o Ore 回答 , 对 f U 来 C s 问话 者 会 很
式 只适 用 于不 熟 悉 的人 或 比 自己 地位 高 的人 。典 型 的 中式 思
研 究 已成 为 当代 语 用 学 研 究 中的 一 个 具 有 重 要 理 论 意 义 和 实 用价 值 的课 题 。 此 本 文 以 语 用 失 误 作 为 研 究 对 象 , 语 用 失 因 对 误 做 进 一 步 的收 集 、 纳 和 分析 , 出造 成 跨 文 化 交 际 中语 用 归 找 失误 的原 因并 在 此 基 础 上 提 出 了一 些 有 效 的预 防对 策 .为 更 好地进行跨文化教学提供客观依据 。
尽 管 研 究者 对 语 用失 误 的解 释 各 不 相 同 。 在 本 质 上仍 有 许 多 但 共 同点 。 文化 语用 失误 是 指说 话 者不 自觉 地违 反 了交 际 规范 、 跨 或者不合时间空间 、 看对象 , 顾交际双方的身份 、 位 、 不 不 地 场 合 等 违 背 目的 语 特 有 的 文 化 价 值 观 念 。使 交 际 行 为 中断 或 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卷第8期Vol.6No.82009年8

August2009读与写杂志

ReadandWritePeriodical

语用学是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一门学科,它研究在特定的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如何使语言合适得体。近年来随着语用学的研究的发展,语用失误,语用能力也被做为重要的学术概念提了出来。本文拟通过对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的分析,研究和探讨防止语用失误,提高语用能力的对策问题。我们将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因没能达到完满交际效果而出的差错,统称为语用失误。不使用错误这个说法,是因为这类失误不是来自言语本身的语法错误,即不是语法结构出错而导致词不达意,而是来自说话方式不妥,或者不符合表达习惯,或者说得不合时宜。根据托马斯(Thomas,1983)的观点,语用失误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和社交-语言方面的失误。前者指对语言语境把握不当导致的语用失误(张巨文,2000)。后者指交际中因不了解或忽视谈话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出现的语言表达失误(何自然,1997)。下面我们从这两个方面来具体分析。1语用语言方面失误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可以从交际双方来考虑。首先,想当然认为听话人能充分理解自己的话语而表达不当,致使听话人误解其话语意义:A:HasJohnbeensetfree?B:Whathappenedtohim?这里B的反问是有问题的,因为A认为B与其共享“John被囚禁”这一语境假设。其次,错误地以汉语的表达方式套用到英语中去。A:Thankyou.B:Itismydutytodoso.这是中方陪同外宾参观以后,外宾表示感谢,中方答谢的对话,谈话双方是客主关系。Thankyou这一言语行为用来表示感谢对方做了一件有益于自己的事,一方或出去礼帽,或出于真情,理应向对方表示感谢。这对中外双方说话人是共同的。因此Thankyou一语被直接理解了。但是中方的答语Itismydutytodoso是用于汉语语言环境下恰当的言语行为,是谦逊的答礼。可是外宾根据一般使用英语的背景知识却期望听到类似“Itismypleasure”的恰当回答。他可能认为“duty”一语背离了交际准则而另有他意。既然说这样做是你的“本分”,那你也可能很不乐意。其含义可能就是:不用谢,我是没办法才这样做的,因为是我的职责,否则我是不会来陪你的。只了解说话人的字面意思,没理解说话人的真正用意。A:Canyouanswerthequestion,Carl?B:Yes.A是教师,当听到B回应yes之后就等着B的回答。但是B一直没吭声。显然老师的问题是要求B回答问题,但B只理解成一种询问。故只按提问的字面意义做答。2社交语用方面失误社交语用失误主要发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常与说话双方的身份、会话、语域、话题的熟悉程度等因素有关。2.1话题选择不当

不同文化经常有不同的信仰体系,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就是要能区别所谓自由话题和非自由话题。比如,在西方,年龄,收入等都属于个人隐私,一般情况下不得随便问别人这些方面。然而,这些话题在中国人当中却是经常被提及的。-Whereareyoufrom?-IamfromGuangdong.Whereareyoufrom?-IamfromHubei.-IsyourwifefromHubei,too?-No,sheisfromSichuan.此例是中国人中间很常见的一种寒暄话题,但如果在西方则是不合适的,会被认为是无理,是干预他人的私事。2.2缺乏对西方文化、价值观的认识

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一直强调对语言系统的教学,即对语言系统知识、语音、语法以及词汇的教学上,忽视了文化的导入,致使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价值观不了解,从而导致语言运用上的错误。例如,由于文化习惯的不同,中西方对“胖”字的理解也不相同。看到一个胖乎乎的小孩,中国人会很自然的说“这胖小子真好玩”(whatafatboy!)甚至会伸出手捏捏小孩的脸蛋以示喜爱。但英语中“fat”一词却有贬义。西方人常用“cute”一词来表示孩子长的可爱,而不用“fat”。2.3违反操英语本族人的语言习惯,误用了英语的其他表达方式

A:Thankyou.Thatisagreathelp.B:Nevermind.只有当对方道歉,自己表示不介意时才能用Nevermind。这里应该使用Thatisallright来应答。Thatisallright还有两种用法:同意请求,如学生问老师是否可以用他的笔记,老师说“Thatisallright”。对歉意的应对,如学生头一回上课迟到并说了对不起,这时老师就可以说“Thatisallright”。而很多中国学生则喜欢按汉语习惯说“Itdoesnotmatter”。2.4称呼差异引起社交语用失误

一位中国学生向Smith先生打招呼:Hello,TeacherSmith.而英语中只有直呼对方名字或使用Madam或Mr/Mrs/Miss加姓氏的称呼法。2.5忽略谈话双方身份或社会地位而导致的社交语用失误

Excuseme,wouldyoumindtakingmetotherailwaysta-tion?其实,向出租车招手叫停后,只要说railwaystation就很恰当了,既不失身份,又礼貌得体。从上面的语用失误举例和分析中,我们感到中国学生之所以出现英语语用失误与我们的英语教学没有注意语用能力的培

语用失误及对策研究刘思佳(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外语学院广东珠海519085)摘要:文章从语用学的角度,详细分析了中国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语用失误及其原因。并进一步探讨了在语言教学中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具体措施,旨在提高学生适应语用环境进行交际的能力,进而改进英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关键词:语用失误语用能力英语教学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09)8-0029-02

29--第6卷第8期Vol.6No.82009年8

August2009读与写杂志

ReadandWritePeriodical

养有关。不同文化中可能有不同的语用原则,为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英语教材和参考书需要增加反映社会交际涵义的材料的比重。英语教学需要英语语言体系的形式特点,可是也不能过分强调乃至取消或消弱英语的交际功能。很多英语教科书和语法书将类似Canyouoperatethemaching?作为询问能力的问句的例子,而很少提及“Canyou……?”一式常做“请求”或“委婉的命令”发挥其交际功能。“Didyou……?”并非一定是疑问句,在特定的环境下,“Didyou……?”一式具有间接的转义的“请求”或“命令”的语用涵义。同时应该增加学生与真实性强的语言材料的接触,包括多看英语录像和电影,或者增大阅读量。第二,在教学中老师要帮助学生熟悉英语词汇的内涵和外延包括其文化含义。要求学生必须熟悉那些同汉语相应词汇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的英语词汇,使学生建立英汉词汇不完全对等的概念。例如“拉”和“pull”有时候是对等的,如拉门pullthedoor,但有时候又是不对等的,比如pullatooth就不能说拉牙只能说拔牙。这点对转变学生语言观念,全面提高学生英语水平非常重要。第三,课内要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这其中包括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要让学生懂得语言知识不等同于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如果不了解外国文化背景,而从本国文化背景出发,哪怕是最简单的交际,说出来的话即使语音、语法、词的搭配都正确,但人家却听不懂或说了有失礼貌,达不到交际的目的。非英语专业没有专门开设英美文学,英美概况等课,教师可以在精读课时随遇随教。这样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帮助学生识别所学文化特有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如“Youhaveaniceskirt”或“Ilikeyourhat”等“赞语之语”的功能是表示友好或引起谈话。又如,在美国熟人见面举手招呼,靠近时通常握手问候。如果是异性亲密朋友或同是女性久别重逢,则拥抱甚至互吻面颊等等。了解这些特有的文化因素将极大的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敏感性,使他们充分利用接触不同文化的机会,广播、电视以及跨文化交流都会成为学习文化的课堂。语用失误现在还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如何逐步纠正学生的语用失误,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还需要更多更深的研究。

参考文献:[1]鲍文.语用失误及策略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11):453-455.[2]刘绍忠.语境与语用能力[J],外国语,1997(3):24-32.[3]沈立文.大学生英语语用失误的原因及对策[J],湖南师范大

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2):119-121.[4]孙亚,戴凌.语用失误研究在中国[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3):19-21.[5]席红宇.语用失误与英语教学[J],南都学坛,1994(1):119-120.[6]叶邵宁,腾巧云.英语教学与语用能力的培养[J],外语界,

2003(6):.66-71.

作者简介:刘思佳(1982—),女,籍贯湖南省常德市,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语言测试。

(上接1页)geous,whichisalsoacontrasttothepeopleintherealsoci-ety,includingPrufrockwhoisacoward.Afterall,Mermaids’worldistheideallifeofPrufrock,“Wehavelingeredinthechambersofthesea/Bysea-girlswreathedwithseaweedredandbrown.”4Hedoesn’twanttoleavethisfree,happyandlivelylife.Anyhow,thisisonlyhisillusionandimagination,heiswakedupby“humanvoices,”andthengets“drown”.Hewantstoescapefromthereality,buthecannotbecausethe“humanvoice”whichsymbolizestherealityofthehumanworldwilldrawhimback.Thustheresultishecanonlylivephysically,butspirituallydies.Intheselines,thevisualimageryshouldbeemphasized,especiallythecoloroftheimages.Forinstance,“white,”“black,”“red,”“brown,”thesecolorsarebrilliantwhichcaneasilystriketheeye,andthecolorcanalsoshowsthevitalityoftheworldof“mermaids”and“sea-girls.”And“sea”isasymboloflifeandvitality,becauseitistheoriginoflife.ThusalltheimagesinthelastfourstanzastogethershowPrufrock’sideallife,thevivid,vigor,lively,worldwhichheexpectsanxiously,butactuallywouldneveroccurinthereali-ty.4ConclusionThebeginningandtheendingisasharpcontrast,thebe-ginningisthedescriptionoftherealsituationofthatsociety,thewastelandofspirit,whiletheendingistheidealworldofPrufrock,theworldfullofvitality.Anyhow,thespeaker,J.Al-fredPrufrockpreferstochoosetheworldfullofvitalityeventhoughitisthefairy-talelandorthehereafterworld.Theendofthepoem,theclimax,contributesalottothethemeofthepoem.Thepoetputsforwardjuxtapositionofimagestobettershowthetwodifferentsettingsandtoreinforcethethemethepoetinthispoem.Furthermore,byjuxtapositionofimages,thesharpcontrastofthebeginningandendingisadramaticfea-tureofthepoem,whichfurtherconveysthepoet’sdissatisfac-tionofthedeterioratingland,andhisdreamingofa“Utopi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