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易错题集锦

高中化学易错题集锦
高中化学易错题集锦

高中化学易错题集锦

1、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被氧化的物质是氧化剂

B、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电解质溶液导电过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2、下列四类反应:①置换反应,②复分解反应,③没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④没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其中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只有②

B、只有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X、Y、Z为三种单质。已知:Y能将Z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而Z又能将X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由此可以推断下列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

①单质的氧化性:Y>Z>X;②单质的还原性:Y>Z>X;

③对应离子的氧化性:X>Z>Y;④对应离子的还原性:X>Z>Y

A、只有①

B、只有②③

C、只有①④

D、①②③④

4、铁屑溶于过量的盐酸后,再加入下列物质,会有三价铁生成的是()

A、硫酸

B、氯水

C、硝酸锌

D、氯化钙

5、化合物A、B、C都只含有两种元素,且A、B均含X元素。已知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A+B——X+C,X是一种单质,由此可知X元素()

A、一定是金属元素

B、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C、可能是金属元素,也可能是非金属元素

D、无法确定

6、在氧化还原反应KClO3+6HCl=KCl+3Cl2+3H2O中,当生成0.5molCl2时,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A、5:1

B、3:1

C、1:3

D、1:5

7、在反应11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中,每摩尔CuSO4能氧化P的物质的量为()

A、1/5 mol

B、2/5 mol

C、3/5mol

D、11/5 mol

8、标准状况下,往100mL 0.2mol/L的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体积的Cl2,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有50%的Br-被氧化。则通入的氯气的体积是()

A、0.224L

B、0.336L

C、0.448L

D、0.672L

9、取17.4 g MnO2固体粉末与一定体积的浓盐酸(含溶质0.4mol)共热制取氯气(假设HCl挥发损失不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MnO2作催化剂

B、盐酸未完全反应

C、参加反应的盐酸有一半被氧化

D、反应产生2.24L氯气(标况)

10、能说明常温下二氧化硅是很坚硬的固体而二氧化碳是气体的原因是()

A、硅的非金属性比碳的活泼

B、二氧化硅中硅氧键的类型和二氧化碳中碳氧键不同

C、硅氧键的键能比碳氧键的键能大得多

D、二氧化硅晶体类型和二氧化碳晶体不同

11、往下列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将会看到白色沉淀的是()

A、CaCl2溶液

B、澄清石灰水

C、饱和碳酸钠溶液

D、Na2SiO3溶液

12、下列说法:①硅化学性质很稳定,因此硅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形式存在;②硅和二氧化硅晶体都属于原子晶体;③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在物理性质上有很大的差异;④二氧化硅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它不与任何酸发生反应。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

13、将足量CO2通入KOH和Ca(OH)2的混合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和通入

14、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H 2、CO 、CO 2、HCl 、NH 3和水蒸气中的两种或多种,当混

合气体依次通过:①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②Ba (OH )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③

浓硫酸(无明显变化),④灼热的氧化铜(变红),⑤无水硫酸铜(变蓝)。则可以判断混

合气体中( )

A 、一定没有CO 2,肯定有H 2

B 、一定有H 2、CO 2,和HCl

C 、一定有CO 、CO 2和水蒸气

D 、可能有CO 2、NH 3和水蒸气

15、氯气和二氧化硫都有漂白性,若将等物质的量的这两种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

色物质,可以观察到有色物质( )

A 、立刻褪色

B 、慢慢褪色

C 、先褪色,后复原

D 、颜色不褪

16、高温下硫酸亚铁发生如下反应:2FeSO 4 Fe 2O 3+SO 2↑+SO 3↑,若将生成的

气体通入氯化钡溶液中,得到的沉淀是( )

A 、BaSO 4和BaSO 3

B 、BaS

C 、BaSO 4

D 、BaSO 3

17、下列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 )

A 、CO 2

B 、H 2S

C 、SO 2

D 、HCl

18、向50mL 18.0mol/LH 2SO 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进行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

的硫酸的物质的量是( )

A 、小于0.45mol

B 、等于0.45mol

C 、在0.45mol 和0.90mol 之间

D 、大于0.90mol

19、四支试管中盛放着少量的铜屑,现往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体积的下列四种溶液并

加热。其中,不论加热时间多久,都不会发生反应的是( )

A 、稀盐酸

B 、稀硫酸

C 、浓硫酸

D 、稀硝酸

20、有下列四种判断:①两种弱酸相互反应生成两种强酸;②两种弱酸盐相互作用后

生成两种强酸盐;③一种弱酸和一种盐溶液作用后,得到一种强酸和一种盐;④两种酸溶

液混合后,溶液的酸性减弱。其中有具体例证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1、中和一定量的某醋酸溶液时,消耗氢氧化钠m g 。如果先向该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

的醋酸钠,然后再用氢氧化钠中和,此时可消耗氢氧化钠n g 。则m 与n 的关系为( )

A、m>n B 、m<n C、m=n D、无法确定

22、已知化合物B 3N 3H 6(硼氮苯)与C 6H 6(苯)的分子

结构相似,结构如右图。则硼氮苯的二氯代物(B 3N 3H 4Cl 2)

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 )

A 、2

B 、3

C 、4

D 、6

23、X 、Y 为两种主族元素,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

为1和6,则X 、Y 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

A 、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 、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 、一定形成X 2Y 型化合物

D 、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24、1824年法国巴拉尔发现溴。在他以前,有一家工厂曾将一瓶红棕色的液体送给德

国化学家李比希检测,李比希凭经验武断地认为该液体为氯化碘(化学式为ICl ,性质和

溴非常相似)。后来看到巴拉尔发现溴的报道后,忏悔不已。下列关于ICl的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I-Cl键为极性共价键

B、该物质在反应中通常体现氧化性

C、ICl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D、在反应ICl+2NaOH=NaCl+NaIO+H2O中作氧化剂

25、某溶液中有NH4+、Mg2+、Fe2+和Al3+四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微热并搅拌,再加入过量的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

A、NH4+

B、Mg2+

C、Fe2+

D、Al3+

26、25℃时,重水(D2O)的离子积为1.6×10-15,也可用PH一样的定义来规定其酸碱度:PD=-lgc(D+),下列有关PD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中性D2O的PD=7 ②在1LD2O中,溶解0.01molNaOD,其PD值为12

③1L0.01mol/L的DCl的重水溶液,PD=2

④在100mL 0.25mol/L DCl的重水溶液中,加入50mL 0.2mol/L NaOD的重水溶液,反应后溶液的PD=1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7、有一种碘和氧的化合物可以称为碘酸碘,其中碘元素呈+3、+5两种价态,则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I2O4

B、I2O5

C、I4O7

D、I4O9

2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②所有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③硝酸和氢硫酸均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④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A、都正确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

29、有甲基、苯基、羟基、羧基两两结合的物质中,具有酸性的物质种类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30、充分煅烧黄铁矿Wg,反应完全后冷却至室温,称得固体物质的质量是mg,生成SO2为VL,则黄铁矿中FeS2的质量分数是(假设矿石中的杂质受热不分解,也不会反应)A.60V/22.4W B.22.4V/60W C.80V/22.4W D.3(W-m)/W

31、舰船使用的水基防锈漆,在具有环保功能的同时,又容易溶解氧气,为此要在水基防锈漆中加入缓蚀剂,以下可作为缓蚀剂的是()

A、Na 2SO4

B、FeCl3

C、NaNO2

D、HNO3

32、在铁与铜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HNO3,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m1g,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后,剩余金属为m2g,则m1和m2之间的关系是()

A、m1一定大于m2

B、m1可能等于m2

C、m1一定等于m2

D、m1可能大于m2

33、50mL物质量浓度为18mol/L的硫酸中加入足量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0.09mol的硫酸被还原

B、有0.045mol的硫酸被还原

C、充分反应后体系无硫酸剩余

D、消耗的铜的质量一定少于2.88g

34、浅绿色的Fe(NO3)2 溶液中存在着如下的平衡:Fe 2+ + 2H2O Fe(OH)2 + 2H+若往此溶液中加入盐酸,则溶液的颜色()

A、绿色变深

B、变得更浅

C、变黄绿色

D、不变

35、F2是氧化性最强的非金属单质,在加热的条件下,物质的量相同的F2(气体)跟烧碱完全反应,生成NaF、H2O和另一种气体,该气体是下列中的()

A、H2

B、HF

C、OF2

D、O2

36、设某元素某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m,中子数为n,则下列论断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这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n

C、若碳原子的质量为Wg,此原子的质量为(m+n)g

D、核内中子数的总质量小于质子的总质量

37、同主族元素形成的同一类化合物往往在结构和性质上很相似。化合物PH4I是一种白色晶体,下列对PH4I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一种共价化合物

B、加热时PH4I可以分解,而且有颜色变化

C、它可以跟NaOH反应

D、它可由PH3和HI化合而成

38、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

0.1mol Cu(OH)2后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

A、0.1mol

B、0.2mol

C、0.3mol

D、0.4mol

39、实验室里需用480 mL 0.1 mol/L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 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称取7.68 g硫酸铜,加入500 mL水

B.称取12.0 g胆矾配成500 mL溶液

C.称取8.0 g硫酸铜,加入500 mL水

D.称取12.5 g胆矾配成500 mL溶液

40、下列关于锶(Sr,核电核数为38)的单质(密度为2.50g/cm3),一定错误的是

A、颗粒状的单质锶投入水中,剧烈反应,生成大量的气体并引起气体燃烧和轻微爆炸

B、颗粒状的单质锶与稀硫酸反应,反应现象不如钠和水反应那么剧烈

C、锶在纯氧中点燃可燃烧,燃烧生产的产物投入水中可以放出气体

D、锶在纯净氮气中可以燃烧,燃烧产物投入水中可以放出气体

41、在反应X+2Y=R+2M中,已知R和M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2:9,当1.6gX与Y 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

A、1 6:9

B、23:9

C、32 :9

D、46:9

42、某元素R硝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该元素相同价态的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则该元素的可能化合价是()

A、(m-n)/14

B、(n-m)/14

C、(2m-n)/28

D、(n-2m)/28

43、在室温下,将PH=3的酸和PH=11的碱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的PH小于7。则该酸和碱的组合可以是()

A、硝酸和氢氧化钠

B、盐酸和氨水

C、硫酸和氢氧化钾

D、醋酸和氢氧化钡

44、铜与1mol/L的硝酸反应,如果硝酸根的浓度下降0.2mol/L,则溶液中的c(H+)同时下降()

A.0.2mol/L B. 0.4mol/L C. 0.6mol/L D. 0.8mol/L

45、将PH=8和PH=10的两种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中的c(H+)最接近于()mol/L

A.(10-8+10-10)/2

B.(10-8+10-10)

C.(10-14 -5×10-5)

D.2×10-10

46、在某100ml的混合液中,硝酸和硫酸的物质量浓度分别是0.4mol/L,0.1mol/L,向该混合液中加入1.92g铜粉,加热,待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铜离子物质量浓度是

A. 0.15 mol/L

B. 0.225 mol/L

C. 0.35mol/L

D. 0.45 mol/L

4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②所有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③硝酸和氢硫酸均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④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A、都正确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

48、有机化合物环丙叉环丙烷,由于其特殊的电子结构一直受到理论化学家的注意,如图是它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环丙叉环丙烷的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环丙叉环丙烷的二氯取代物有四种

B、环丙叉环丙烷不可能是环丙烷的同系物

C、环丙叉环丙烷与环己二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D、环丙叉环丙烷所有的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

49、最近,媒体报道不法商贩销售“致癌大米”,已验证这

种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AFTB),其分子结构式为如右图所

示,人体的特殊基因在黄曲霉素的作用下会发生突变,有转变

为肝癌的可能。一般条件下跟1mol AFTB起反应的H2或NaOH

的最大量分别是

A.6mol;1mol

B.5mol;1mol

C.6mol;2mol

D.7mol;2mol

50、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01mol·L-1的HA和MOH溶液,pH分别为3和12,将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为

A.≥7 B.一定>7 C.≤7 D.可能=7

51、从矿物学资料查得,一定条件下自然界存在如下反应:

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 +12H2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FeS2只作还原剂,CuSO4只作氧化剂

B. 5mol FeS2发生反应,有21mol电子转移

C. 产物中的离子都是氧化产物

D. Cu2S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52、在水电离出的C(H+)=10-14mol/L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Na+、HCO3-、Cl-B.K+、AlO2-、Br-、Cl-

C.Na+、Cl-、NO3-、SO42-D.Al3+、NH4+、Cl-、SO42-

53、用质量均为100g的Cu作电极电解AgNO3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两电极质量相差28g,此时两电极质量分别是()

A.阳极93.6g,阴极121.6g B.阳极100 g,阴极128.0g

C.阳极91.0g,阴极119.0g D.阳极86.0g,阴极114.0g

54、草酸是二元弱酸,草酸氢钾溶液呈酸性。在0.1mol/LKHC2O4溶液中,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A.c(C2O42-)>c(H2C2O4)

B.c(HC2O4-)+c(C2O42-)=0.1mol/L

C.c(K+)-c(H2C2O4)=c(HC2O4-)+c(C2O42-)

D.c(K+)+c(H+)=c(HC2O4-)+c(OH-)+c(C2O42-)

55、某温度下0.1 mol·L-1的NaHB溶液中c(H+)>c(OH-),则下列关系中一定正确的是

A.c(Na+)=c(HB-)+2c(B2-)+c(OH-)

B.c(Na+)=0.1 mol·L-1≥c(B2-)

C.c(H+)·c(OH-)=10-14D.溶液的pH=1

56、有一种蓝色晶体[可表示为:M x Fe y(CN)z],研究表明它的结构

特性是其晶体中的阴离子晶胞结构如图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晶体是离子晶体

B.M的离子位于上述晶胞面心,呈+2价

C.M的离子位于上述晶胞体心,呈+1价,且M+空缺率为

50%(体心中没有M+占总体心的百分比)

D.晶体化学式可表示为MFe2(CN)6,且M为+1价

57、近年来科学家发现有100个碳原子构成具有完美对称性的C100原子团,最内层是由20个碳原子构成的正十二面体(即每个碳原子与其它3个碳原子相连),外层的60个碳

原子形成12个独立的正五边形,处于中间层次的20个碳原子将内、外层碳原子连接在一起,有关C 100的说法正确的是

A. C 100跟石墨性质相似,都是原子晶体

B. C 100中碳碳间均以单键相连,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C. 当与足量氢气完全反应,生成物分子式为C 100H 60

D. 当与足量氟气完全反应,生成物分子式为C 100F 20

58、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①用乙醇和浓硫酸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②将Cl 2的制备和性质实验联合进行以减少实验中的空气污染 ③用食醋和澄清石灰水验证蛋壳中含有碳酸盐

④用硝酸钡溶液鉴别硫酸根离子与亚硫酸根离子

⑤用溴水检验汽油中是否含有不饱和脂肪烃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59、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的是 ( )

A .HF 、HCl 、HBr 、HI 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B .金刚石的硬度大于硅,其熔、沸点也高于硅

C .NaF 、NaCl 、NaBr 、NaI 的熔点依次降低

D .F 2、Cl 2、Br 2、I 2的熔、沸点逐渐升高

60、在一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nA(g)+mB(g) pC(g)已经达到平衡

状态。已知n+m >p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分析结论中正确的是

①升温,c(B)/c(C)的值变小;②降温,平衡体系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③增加B 的物质的量,A 的转化率增大;④使用催化剂,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不变;⑤加压使密闭容器的容积变小,A 或B 的浓度则变大;⑥若A 的反应速率为v(A),则v(B)=v(A)n/m 。

A .③④⑤ B.②③④ C. ③④⑥ D.①②

61、1molA(如右)与足量的NaOH 溶液混合共热,充分反应后,

最多可消耗NaOH 的物质的量是( )

A.3mol

B.4mol

C.5mol

D.6mol

62、某碱式盐的化学式为Mg (1+x)(CO 3)x (OH)2取1.55 g 该固体恰好与10 mL 4mol·

L -1硝酸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仅为Mg(NO 3)2溶液,则x 值为

A .1 B.2 C.3 D.5

63.以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53 g 碳酸钠中含N A 个CO 32-

B . 0.1 mol OH -含N A 个电子

C . 1.8 g 重水(

D 2O )中含N A 个中子 D . 标准状况下11.2 L 臭氧中含N A 个氧原子

64.N A 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述正确的是

A. 80 g 硝酸铵含有氮原子数为2N A

B. 1 L 1 mol / L 的盐酸溶液中,所含氯化氢分子数为N A

C. 标准状况下,11.2 L 四氯化碳所含分子数为0.5 N A

D. 在铜与硫的反应中,1 mol 铜失去的电子数为2 N A

65.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氯化氢气体的摩尔质量等于N A 氯气分子和N A 个氢分子的质量之和

B. 常温常压下1 mol NO

2气体与水反应生成N A 个NO 3-离子

C. 121 g CCl 2F 2所含的氯原子数为2N A

D. 62 g Na 2O 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中含有O 2- 离子数为N A

6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 0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 标准状况下,以任意比例混合的甲烷和丙烷混合物22.4 L ,所含有的分子数为N 0

B. 标准状况下,1 L 辛烷完全燃烧后,所生成气态产物的分子数为

C. 常温常压下,活泼金属从盐酸中置换1 mol H 2,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2N 0

D. 常温常压下,1 mol 氦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4N 0 67、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C(s) + CO 2(g ) 2CO(g);△H >0,达到平衡状态,现进行如下操作:①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②增加反应物C 的用量; ③缩小反应体系

的体积; ④减少体系中CO 的量。上述措施中一定能使反应的正反应速率显著加快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①③④

68、下列各组物质,可用一种试剂加以区别的是

①四种黑色固体:FeO 、Fe 、CuO 、C ②四种白色粉末:(NH 4)2SO 4、NH 4Cl 、Na 2SO 4 NaCl ③四种无色溶液:乙醛、乙酸、甲酸、甲酸甲酯 ④四种有机物:苯、四氯化碳、乙烯、无水乙醇

A 、只有①②

B 、只有③④

C 、只有①②④

D 、全部

69、、已知K 2HPO 4溶液中HPO 42— 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对于平衡 HPO 42— + H 2O PO 43— + H 3O + ,欲使溶液中C(HPO 42—)、C(H 3O +)、C(PO 43—)均减小,

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A 、加水

B 、加热

C 、加消石灰

D 、加硝酸银

70、一定条件下,4g 和14g 的混合气体体积为448mL ,相同状况下,8gA 和17gB 的混合气体体积为672mL ,A 、B 可能是下列各组的

A .乙烯和乙炔

B .乙炔和苯

C .甲烷和甲醇

D .环己烷和1—丁烯

71、在一定条件下,RO 3 n-和I -发生的离子方程式如下RO 3 n-+ 6I - + 6H + == R - +3I 2 +3H 2O

(1) RO 3 n-中R 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 (2) R 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_。

72、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直到不再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为止。在此过程中,溶液中碳酸根离子离子浓度变化趋势可能是:(A )逐渐减小;(B )逐渐增大;(C )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D )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你的选择是______,

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3、最近发现一种由钛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气态团簇分子,如右图所示。顶角和面心的原子是钛原子,棱的中心和体心的原子是碳原子,它的化学式

是______。

74、右图为某教材中给出的石英晶体平面结构示意图,它实际上

是立体的网状结构(可以看作是晶体硅中的每个Si —Si 键中插入一

个O ),其中硅与氧原子个数之比是________;在石英晶体中,由硅、 氧原子构成的最小的环上具有的Si 、O 原子个数是________。

75、某待测液中(所含阳离子为Na +)可能含有SO 42-、SO 32-、Cl -、Br -、NO 3-、CO 3

2-、

HCO 3-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下列实验(每次实验所加试剂均足量)。回答以下问题:

4.228N

⑴待测液中是否含有SO42-、SO32-__________。

⑵沉淀B的化学式____。

⑶根据以上实验,待测液中肯定没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

76、在热的稀硫酸溶液中溶解了11.4g FeSO4,当加入50mL 0.5 mol·L-1KNO3溶液后,其中的Fe2+全部转化成Fe3+,KNO3也反应完全,并有N x O y氮氧化物气体逸出。

3+H2SO4=K2SO4+Fe2(SO4)3+N x O y+H2O

⑶反应中氧化剂为;

⑷用短线和箭头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77、向溴水中加入足量的乙醛溶液,可以看到溴水褪色,对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有如下三种猜想:①溴水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②由于乙醛分子中有不饱和键,溴水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③由于乙醛具有还原性,溴水将乙醛氧化为乙酸。为探究哪种猜想正确,一研究性学习小组提出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检验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

方案二:测定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和反应后溶液中Br—离子的物质的量。

⑴方案一是否可行填“是”或“否”),理由是。

⑵假设测得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为amol,若测得反应后n(Br—)= mol,则说明溴水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若测得反应后n(Br—)= mol,则说明溴水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若测得反应后n(Br—)= mol,则说明溴水将乙醛氧化为乙酸。⑶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5配制1000mLKBrO3—KBr溶液,该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完全反应可生成0.5molBr2。取该溶液10mL加入足量乙醛溶液,使取褪色,然后将所得溶液稀释为100mL,准确量取其中10mL,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得到固体0.188g。若已知CH3COOAg易溶于水,试通过计算判断溴水与乙醛发生反应的类型为(选填猜想序号)。

⑷写出上述测定过程中的三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KBrO3和KBr在酸性条件下的反应:;

②溴水与乙醛的反应:;

③测定Br—离子含量的反应:;

高中化学易错题集锦答案

71.+5 7

72、C 当往体系逐滴加入盐酸时,先发生反应:H ++CO 32—=HCO 3—,因此HCO 3—浓度逐

渐增大,直到CO 32—完全转化为HCO 3—;再往体系中加入HCl ,此时发生H ++HCO 3

—=H 2O+CO 2↑反应,HCO 3—浓度又逐渐减小,直至完全反应。因此碳酸氢根离子浓度的变

化趋势是“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

73.Ti 14C 13 74. 1 :2 12

75.SO 42-、SO 32中至少含有其中一种 BaCO 3 Br - CO 32— 、HCO

76. ⑴1,1 ⑵ 6 2 4 1 3 2 4 ⑶KNO 3 43

77. ⑴否;溴水中含有HBr ,溶液本身呈酸性; ⑵a 0 2a ⑶③ ⑷①BrO 3-+5Br -+6H +=3Br 2+3H 2O ②CH 3CHO+Br 2+H 2O→CH 3COOH+2H ++2Br - ③Ag ++Br -=AgBr

物质制备实验综合-2020年高考化学易错题汇总(原卷版)

易错题16 物质制备实验综合 1.二氯化二硫(S2Cl2)在工业上用于橡胶的硫化,还可以作为贵金属的萃取剂。可由硫和氯气在100~110 ℃直接化合而成。实验室用以下装置制备S2Cl2并对尾气进行回收利用。已知S2Cl2的熔点:-77 ℃,沸点:137 ℃,S2Cl2遇水剧烈反应。 (1)S2Cl2遇水会生成黄色单质、一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化合物及酸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所装试剂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装置中的空气可以通过控制K2、K3来去除,具体方法为_________。 (4)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E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时,D装置开始需要油浴加热一段时间,之后停止加热,仅需通入氯气即可。生成二氯化二硫的反应为________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6)该装置由于存在系统缺陷,使制得的二氯化二硫可能不纯,现需对该装置进行改进,则改进的方法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磺酰氯(SO2Cl2)主要用作氯化剂或氯磺化剂,也用于制造医药品、染料、表面活性剂等,熔、沸点分别为-54.1℃和69.2℃。 (1)SO2Cl2中S的化合价为______,SO2Cl2在潮湿空气中发生剧烈反应,散发出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的“发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拟用干燥的SO2和Cl2通入如图装置(省略夹持装置)制取磺酰氯。 ①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通水方向为___________(填“a→b”或“b→a”),装置B的作用是 ___________。 ②反应装置中的活性炭的作用可能为:______________。 ③若SO2和Cl2未经干燥,就通入装置中,也散发出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的“发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④滴定法测定磺酰氯的纯度:取1.800g产品,加入到100mL0.5000mol·L?1NaOH溶液中加热充分水解,冷却后加蒸馏水准确稀释至250mL,取25mL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2滴甲基橙,用0.1000mol·L?1标准HCl 溶液滴定至终点,重复实验三次取平均值,消耗10.00mL。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___,产品的纯

高一化学易错题及典型题型完整版

高一化学易错题及典型 题型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高一化学易错题集锦及分析一元素化合物与化学概念部分【易错题】 一、元素化合物知识 1、下列物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A、Na 2CO 3 B、KHCO 3 C、Al 2O 3 D、NaHSO 4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两点: (1)弱酸的酸式盐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例如B选项:HCO 3 - +H+=H 2O+CO 2 ↑;HCO 3 -+OH-=H 2 O +CO 3 2- (2)Al 2 O 3 是两性氧化物,既能和 强酸又能和强碱反应。这是在初高中知识衔接讲解物质分类提到的。反应方程式到 高二学,现在了解:Al 2O 3+ 6H+=3H 2O+2Al3+;Al 2 O 3 +2OH-=2AlO 2 -+H 2 O。 以后既能和强酸又能和强碱反应的物质将拓展为一个小专题,现在就要注意积累。答案:BC 2、下列关于Na 2O 2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Na 2 O 2 是淡黄色固体,久置于空气中 变成Na 2 O B、Na 2 O 2 与水的反应中,Na 2 O 2 只作氧化剂 C、用Na 2 O 2 漂白过的织物、麦杆等日久又渐渐变成黄色 D、Na 2 O 2 放入饱和NaOH溶液中,放出 大量的O 2 ,并有白色固体析出 解析:A选项应中Na 2 O 2 久置于空气中 会变成Na 2 CO 3 ;B选项Na 2 O 2 与水的反应 中,Na 2 O 2 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是氧化 还原中的歧化反应;C选项Na 2 O 2 由于强氧化性而漂白物质,漂白之后不会再变色;D 选项饱和NaOH溶液中放入Na 2 O 2 ,由于 Na 2 O 2 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O 2 ,水少了,溶质NaOH增多了,会有白色固体NaOH析出。其中C选项可漂白的物质也应总结成小专题,现阶段学过的有:活性炭,吸附 褪色,物理变化;Na 2 O 2 、HClO由于强氧化性褪色,化学变化。以后注意继续补充。答案:D 3、经过下列试验,溶液仍为澄清透明的是() A、饱和Na 2 CO 3 溶液中通入足量CO 2 B、NaHCO 3 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

高考化学易错题集锦

化学易错题集锦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Co2O3、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3Cl2+6FeI2=2FeCl3+4FeI3B.Cl2+FeI2=FeCl2+I2 C.Co2O3+6HCl=2CoCl2+Cl2↑+3H2O D.2Fe3++2I-=2Fe2++I2 2.Cu2S与一定浓度的HNO3反应,生成Cu(NO3)2、CuSO4、NO2、NO和H2O,当NO2和NO的物质的量为1∶1时,实际参加反应的Cu2S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7 B.1∶9 C.1∶5 D.2∶9 3.将40g铜与200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请回答: (1)NO的体积为L,NO2的体积为L。 (2)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加入VmL a mol/L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mol/L。 (3)欲使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在NaOH溶液中全部转化为NaNO3, 至少需要30%的双氧水 g。 4.某溶液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H2SiO3,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离子组是A.K+、Na+、HCO3-、NO3-B.Na+、SO42-、Cl-、ClO- C.H+、Mg2+、SO42-、NO3-D.Ag+、K+、NO3-、Na+ 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过量的SO2通入NaOH溶液中:SO2+2OH-=SO32-+H2O B.Fe(NO3)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2Fe3++2I-=2Fe2++I2 C.NaNO2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2MnO4-+5NO2-+6H+=2Mn2++5NO3-+3H2O D.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 2HCO3-+Ba2++2OH-=BaCO3↓+2H2O+CO32- 6.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的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 7.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24LC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 ×6.02×1023 B.0.1L3 mol·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H4+数目为0.3 ×6.02×1023 C.5.6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3 ×6.02×1023 D.4.5gSiO2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数目为0.3 ×6.02×1023 8.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 mol-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室温下,42.0 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3×6.02×1023 B.标准状况下,a L甲烷和乙烷混合气体中的分子数约为a/22.4×6.02×1023 C.常温常压下,18.0 g重水(D2O)所含的电子数约为10×6.02×1023

高中化学学生容易做错题的知识点总结一

高中化学学生容易做错题的知识点总结一 1、羟基就是氢氧根 看上去都是OH组成的一个整体,其实,羟基是一个基团,它只是物质结构的一部分,不会电离出来。而氢氧根是一个原子团,是一个阴离子,它或强或弱都能电离出来。所以,羟基不等于氢氧根。 例如:C2H5OH中的OH是羟基,不会电离出来;硫酸中有两个OH也是羟基,众所周知,硫酸不可能电离出OH-的。而在NaOH、Mg(OH)2、Fe(OH)3、Cu2(OH)2CO3中的OH就是离子,能电离出来,因此这里叫氢氧根。 2、Fe3+离子是黄色的 众所周知,FeCl3溶液是黄色的,但是不是意味着Fe3+就是黄色的呢?不是。Fe3+对应的碱Fe(OH)3是弱碱,它和强酸根离子结合成的盐类将会水解产生红棕色的Fe(OH)3。因此浓的FeCl3溶液是红棕色的,一般浓度就显黄色,归根结底就是水解生成的Fe(OH)3导致的。真正Fe3+离子是淡紫色的而不是黄色的。将Fe3+溶液加入过量的酸来抑制水解,黄色将褪去。 3、AgOH遇水分解 我发现不少人都这么说,其实看溶解性表中AgOH一格为“—”就认为是遇水分解,其实不是的。而是AgOH的热稳定性极差,室温就能分解,所以在复分解时得到AgOH后就马上分解,因而AgOH常温下不存在。和水是没有关系的。如果在低温下进行这个操作,是可以得到AgOH这个白色沉淀的。2005-10-3 9:57:00 西部化雪 4、多元含氧酸具体是几元酸看酸中H的个数。

多元酸究竟能电离多少个H+,是要看它结构中有多少个羟基,非羟基的氢是不能电离出来的。如亚磷酸(H3PO3),看上去它有三个H,好像是三元酸,但是它的结构中,是有一个H和一个O分别和中心原子直接相连的,而不构成羟基。构成羟基的O和H只有两个。因此H3PO3是二元酸。当然,有的还要考虑别的因素,如路易斯酸H3BO3就不能由此来解释。2005-10-3 9:57:00 西部化雪 5、酸式盐溶液呈酸性吗? 表面上看,“酸”式盐溶液当然呈酸性啦,其实不然。到底酸式盐呈什么性,要分情况讨论,当其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时,呈酸性,当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时,则成碱性。如果这是强酸的酸式盐,因为它电离出了大量的H+,而且阴离子不水解,所以强酸的酸式盐溶液一定呈酸性。而弱酸的酸式盐,则要比较它电离出H+的能力和阴离子水解的程度了。如果阴离子的水解程度较大(如NaHCO3,NaHS,Na2HPO4),则溶液呈碱性;反过来,如果阴离子电离出H+的能力较强(如NaH2PO4,NaHSO3),则溶液呈酸性。6、H2SO4有强氧化性 就这么说就不对,只要在前边加一个“浓”字就对了。浓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它的氧化性体现在整体的分子上,H2SO4中的S+6易得到电子,所以它有强氧化性。而稀H2SO4(或SO42-)的氧化性几乎没有(连H2S 也氧化不了),比H2SO3(或SO32-)的氧化性还弱得多。这也体现了低价态非金属的含氧酸根的氧化性比高价态的强,和HClO与HClO4的酸性强弱比较一样。所以说H2SO4有强氧化性时必须严谨,前面加上“浓”字。2005-10-3 9:57:00 西部化雪

高一化学必修一易错题错题总结

第三、四章易错题总结 1、金属钠常常保存在() A水中 B煤油 C石蜡油中 D棕色瓶内 2、将一块铝箔,用砂纸打磨表面后,在酒精灯上加热融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融化的是铝 B 融化的是Al2O3 C 融化物滴落 D 融化物不滴落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钠在空气中燃烧时先融化,再燃烧,最后所得产物只有Na2O B 镁因在空气中形成了一薄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了里面的镁,故镁不需要像钠似的特殊保护 C 铝制品在生活中非常普遍,这是因为铝不活泼 D 铁因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的氧化物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故铁制品往往需涂保护层 4、4.6g纯净的金属钠在干燥空气中被氧化后,得到7.0g固体,由此可判断其氧化产物是() A 只有Na2O B 只有Na2O2 C Na2O和Na2O2 D无法确定 5、将一块金属钠分别投放到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有气体放出且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A CuSO4 B HCl C BaCl2 D NaOH 6、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Na与H2O反应:Na + 2H2O = Na+ + 2OH- + H2↑ B Na与盐酸反应:2Na + 2H+= 2Na+ + H2↑ C钠投入到CuSO4溶液中:Cu2+ + 2Na = Cu + 2Na+ D Na与O2反应:4Na + O2= 4Na+ + 2O2- 7、在Na和H2O的反应中() A Na 是氧化剂 B H2是氧化产物 C反应实质是钠置换水电离出的少量的H+ D反应实质是钠置换水中的氢气 8、将2.3g金属钠放入100g水中,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 4 100% 100 2.3 ? + B 4 100% 10040.1 ? +- C 4 100% 1004 ? + D 4 100% 100 2.30.1 ? +- 9、将一小块钠投入盛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试管里,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熔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 B.有气体生成 C.溶液底部有银白色物质生成 D.溶液变浑浊 10、Al粉投入某无色澄清的溶液中产生H2,则下列离子组合正确的是() A.H+、Ca2+、Na+、NO3-B.Na+、Mg2+、Al3+、Cl- C.Cu2+、Mg2+、Cl-、OH-D.Ba2+、Cl-、OH-、NO3- 11、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00mL3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甲:乙=1:2,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

历年备战中考化学易错题汇编-除杂分离和提纯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 1.为除去下表样品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A错误; B、NH4HCO3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氮气、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受热不分解,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B正确; C、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KNO3先结晶出来、再过滤、蒸发的方法;故C错误。 D、MgCl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但NaOH溶液是过量的,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NaOH,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错误。故选B。 2.要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碳酸钠,可采用的方法是①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②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③加入适量的稀盐酸④加入适量的石灰水() A.①或③B.②或③C.②或④D.③或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二氧化碳不和碳酸钠溶液反应,不能除去杂质,此项错误; ②氯化钡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时不会带入新的杂质,故此项正确; ③盐酸能和碳酸钠反应,且生成氯化钠,不会带入新的杂质,此项正确; ④氢氧化钙溶液能和碳酸钠反应,但反应时会生成氢氧化钠,带入新的杂质,此项错误,故选B。 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都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过量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应再进行过滤,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应再进行干燥,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Na2CO3能与适量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铁粉能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过量盐酸反应,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点睛】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4.下列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高考化学易错题集锦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蛋白质的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A.蛋白质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B.HCHO溶液或(NH4)2SO4溶液均能使蛋白质变性 C.某些蛋白质跟浓硝酸作用会变黄 D.可以采用多次盐析或多次渗析的方法分离、提纯蛋白质 2.检验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存在的实验步骤、操作和顺序正确的是() ①加入AgNO3溶液②加入NaOH溶液③加入适量HNO3④加热煮沸一段时间 ⑤冷却 A.②④⑤③① B.①②④ C.②④① D.②④⑤①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酯化反应的实质是酸与醇反应生成水,与中和反应相似 B. 醇与所有酸的反应都是酯化反应 C. 有水生成的醇与酸的反应并非都是酯化反应 D. 两个羟基去掉一分子水的反应就是酯化反应 4.下列作用中,不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A.吃馒头,多咀嚼后有甜味 B.淀粉溶液和稀硫酸共热一段时间后,滴加碘水不显蓝色 C.不慎将浓硝酸沾到皮肤上会出现黄色斑 D.油脂与NaOH溶液共煮后可制得肥皂 5.下面有关石油、煤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石油的催化裂化属于石油化工 B.石蜡来自石油减压分馏产品中提炼而得 C.煤中含有的苯、甲苯等芳香烃可由干馏产物煤焦油再分馏而得到 D.煤化工产品如萘是苯的同系物 6.下面有机物的性质或反应的判断,正确的是() A.分子中的碳原子数≥2的卤代烃均可发生消去反应,有不饱和键的有机物生成 B.用乙烷氯代或乙烯氯化都能制取氯乙烷,且后者产率高 C.在一定条件下使溴乙烷和氨反应可制得R—NH2形式的有机胺 D.氯代烷类的沸点比对应的烷高,所以它们都不会是气态有机物。 7.醛X和醛Y,分子中相差1个碳原子,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也不相同。现将0.29gX 和0.30gY相混合,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在醛被完全氧化后,析出银4.32g,则X,Y两醛是() A.甲醛和乙二醛 B.乙醛和丙醛 C.丙醛和苯甲醛 D.只能判断其中有甲醛另一醛无法求得 8.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 ...同分异构体的是() A.2,2-二甲基丙醇和2-甲基丁醇 B.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 C.2-甲基丁烷和戊烷 D.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 9.下列各组混合物中,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取n mol使之充分燃烧,耗氧量为定值的是()

历年备战中考化学易错题汇编-除杂分离和提纯练习题含答案(1)

一、中考初中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 1.下列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铁粉能被磁铁吸引,木炭粉不能,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氯化氢能与足量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应再进行干燥,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碳酸氢钙、碳酸钙高温下均能分解,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碳酸钠能与过量硝酸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硝酸钙(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点睛】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鉴别C、CuO,加入稀硫酸,氧化铜会与硫酸反应逐渐溶解,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溶液,而木炭不反应,所以通过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可以鉴别它们,方案可行。故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和氯化氢气体分别通入石蕊试液都会使石蕊试液会由紫色变成红色,所以通过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检验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不可行。故B符合题意; C. 要除去KNO3固体中的NH4HCO3,充分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变,碳酸氢铵发生分解生成氨气、水、二氧化碳,这三种物质都会变成气态挥发走。方案可行。故C不符合题意; D. 要分离CaCO3、CaCl2固体,溶解:碳酸钙不溶,氯化钙能溶;过滤:除去不溶的碳酸钙固体;洗涤:洗去碳酸钙表面的氯离子和钙离子;烘干:烘干滤渣碳酸钙;蒸发: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钙固体。从而实现分离,方案可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A错误;

高一化学易错题集锦及分析

高一化学易错题集锦及分析一 元素化合物与化学概念部分 【易错题】 一、元素化合物知识 1、下列物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A、Na 2CO 3 B、KHCO 3 C、Al 2O 3 D、NaHSO 4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两点: (1)弱酸的酸式盐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例如B选项:HCO 3 -+H+=H 2O+CO 2 ↑;HCO 3 -+OH-=H 2 O +CO 3 2- (2)Al 2O 3 是两性氧化物,既能和强酸又能和强碱反应。这是在初高中知识 衔接讲解物质分类提到的。反应方程式到高二学,现在了解:Al 2O 3+ 6H+=3H 2O+2Al3+;Al 2 O 3 +2OH-=2AlO 2 -+H 2 O。以后既能和强酸又能和强碱反应的物质 将拓展为一个小专题,现在就要注意积累。 答案:BC 2、下列关于Na 2O 2 的叙述正确的是() A、Na 2O 2 是淡黄色固体,久置于空气中变成Na 2 O B、Na 2O 2 与水的反应中,Na 2 O 2 只作氧化剂 C、用Na 2O 2 漂白过的织物、麦杆等日久又渐渐变成黄色 D、Na 2O 2 放入饱和NaOH溶液中,放出大量的O 2 ,并有白色固体析出 解析: A选项应中Na 2O 2 久置于空气中会变成Na 2 CO 3 ;B选项Na 2 O 2 与水的反应中,Na 2 O 2 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是氧化还原中的歧化反应;C选项Na 2O 2 由于强氧化性 而漂白物质,漂白之后不会再变色;D选项饱和NaOH溶液中放入Na 2O 2 ,由于Na 2 O 2 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O 2 ,水少了,溶质NaOH增多了,会有白色固体NaOH析出。其中C选项可漂白的物质也应总结成小专题,现阶段学过的有:活性炭,吸附褪 色,物理变化;Na 2O 2 、HClO由于强氧化性褪色,化学变化。以后注意继续补充。 答案:D 3、经过下列试验,溶液仍为澄清透明的是() A、饱和Na 2CO 3 溶液中通入足量CO 2 B、NaHCO 3 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 C、Ca(HCO 3 )溶液中加入过量KOH溶液 D、少量的CO 2通入CaCl 2 溶液中 解析: A选项会发生化学反应Na 2CO 3 +CO 2 +H 2 O=2NaHCO 3 ,由于生成的NaHCO 3 在水中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常见错题强化训练

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常见错题强化训练1.下列哪一个反应表示二氧化硫被还原() A.SO2+2H2O+Cl2 H 2 SO4+2HCl B.SO2+H2S 2H 2 O+3S C.SO2+2NaOH Na 2 SO3+H2O D.SO2+Na2CO3 Na 2 SO3+CO2↑ 2.下列变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Na2SO3? ?→ ? SO2 B.HCl? ?→ ? Cl2 C.H2SO4(浓)? ?→ ? SO2 D.H2S? ?→ ? S 3.下列物质不能做还原剂的是( ) A.H2S B.Fe2+ C.Fe3+ D.SO2 4.下列微粒①Al3+②Cl-③N2④MnO4-⑤CO2⑥H2O2⑦Fe2+⑧MnO4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是( ) A.①④⑤⑦B.③⑥⑦⑧C.④⑤⑥⑧D.①②③⑥ 5.根据反应:2H2S+O2=2S↓+2H2O、4NaI+O2+2H2SO4=2I2+2Na2SO4+2H2O 、Na2S+I2=2NaI+S↓,判断下列物质的氧化性强弱,正确的是:( ) A.O2>I2>S B.H2S>NaI>H2O C.S>I2>O2D.H2O> H2S > NaI 6.在5KCl+KClO3+3H2SO4 3Cl2↑+3K2SO4+3H2O中,被氧化的氯元素与被还原的氯 元素的质量比为() A.1:1 B.5:1 C.1:5 D.3:1 7.已知M2O7x-+3S2-+14H+ 2M3++3S↓+7H 2 O,则M2O7x-中的M的化合价为() A.+2 B.+3 C.+4 D.+6 8.用0.1摩/升的Na2SO3溶液30毫升,恰好将2×10-3摩的XO4-离子还原,则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A.+1 B.+2 C.+3 D.+4 9.(2000年全国卷)硫代硫酸钠可作为脱氯剂,已知25.0mL 0.100 mol·L-1 Na2S2O3溶液恰好把224mL(标准状况下)Cl2完全转化为Cl-离子,则S2O32-将转化成( ) A.S2-B.S C.SO32-D.SO42- 10.(2003年广东卷)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氟气可发生如下反应:RO3n--+F2+2OH-=RO4--+2F-+H2O。从而可知在RO3n--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 A +4 B +5 C +6 D +7 11.吸入人体內的氧有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它能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生命杀手”,服用含硒元素(Se)的化合物亚硒酸钠(Na2SeO3),能消除人体內的活性氧,由此推断Na2SeO3的作用是( ) A 作还原剂 B 作氧化剂 C 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D 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12.R、X、Y和Z是四种元素,其常见化合价均为+2价,且X2+与单质R不反应;X2++Z =X + Z2+ ;Y + Z2+ =Y2+ + Z。这四种离子被还原成0价

人教版 初三化学必背知识点+易错题集锦(精华)

初中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一、化学用语 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 非金属:O氧H氢N氮Cl氯C碳P磷S硫 金属: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Cu铜Hg汞Ag银Mn锰Ba钡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硫酸根磷酸根铵根 OH-NO3-CO32-SO4 2-PO43-NH4+ 2、化合价口诀 (1) 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五氮磷三价铝; 铜汞一二铁二三;二、四、六硫四价碳;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 (2) 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 一价硝酸氢氧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常见磷酸根;通常负价除铵根。 4、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2KMnO4===K2MnO4+MnO2+O2↑ (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2H2O2 ===2H2O+O2↑ (3) 实验室制取氧气三:2KClO3===2KCl+3O2↑ (4)实验室制法CO2:CaCO3+2HCl==CaCl2+H2O+CO2↑ (5)实验室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 (6)电解水制取氢气:2H2O===2H2↑+O2↑ (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 (8)炼铁原理:3CO+Fe2O3===2Fe+3CO2 (9)生灰水[Ca(OH)2 ]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 (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 ===CaO+CO2↑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按5个一句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 2、KClO 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 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除了有颜色的固体,其他固体一般为白色。 2、黑色固体: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磺:淡黄色 4、溶液的颜色: 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如CuSO4溶液);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如FeCl2溶液);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如FeCl3溶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氨气)、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空气、稀有气体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即醋);氨水;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6、有毒的:气体:CO ; 四、一些物质的特性及用途: 可燃性的气体:H2、CO、CH4 (甲烷) 都可做燃料,点燃前都要验纯,与空气混合点燃会爆炸。 还原性的物质:C、H2、CO 都可用来冶炼金属,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 具有氧化性的物质:O2,CO2 助燃性物质:O2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或使燃着木条燃烧更旺。 有毒的气体:CO,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煤气中毒就是指CO中毒。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只有CO2 最轻气体:H2也是唯一燃烧无污染的气体燃料 干冰(CO2固体):用于人工降雨,致冷剂;CO2气体:用于灭火,做温室肥料,制汽水等 盐酸(HCl):用于除铁锈,是胃酸的主要成份,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HCl气体) 石灰石(CaCO3):建筑材料,制水泥、高温煅烧制CaO; 生石灰CaO:易与水反应并放热,做食品干燥剂,可用来制取Ca(OH)2。 熟石灰Ca(OH)2: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与Na2CO3反应制取NaOH 五、化学与社会相关常识。 三大化石燃料:煤(固)、石油(液)、天然气(气) 六大营养物质:糖类(主要供能物质,如:米、面、蔗糖、葡萄糖等)、 油脂、蛋白质(鱼、肉、蛋、奶、豆)、维生素(蔬菜、水果)、水、无机盐 缺乏某些元素导致的疾病:缺钙:骨质疏松症(老年人)、佝偻病(儿童);缺铁:贫血 缺碘: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缺维生素A:夜盲症;缺维生素C:坏血病 合金: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区别是含碳量不同,钢含碳量低,黄铜是Cu-Zn合金 铁生锈条件:铁同时与空气(主要是O2)和水接触 防锈方法是: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和洁净,并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涂油漆、涂油、镀其它金属等)。可燃物燃烧条件:⑴是可燃物;⑵与空气(或O2)接触⑶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灭火的方法:⑴隔离可燃物,如建立隔离带、釜底抽薪;⑵隔绝空气(或O2),如用湿布、灯帽、土盖灭火焰,用CO2灭火⑶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如用水灭火。 环境污染名词: 酸雨:主要由SO2、NO2造成,酸雨危害是使河流、土壤酸化,建筑物、金属被腐蚀。 臭氧层空洞:臭氧能吸收紫外线,由于臭氧被氟里昂等破坏而形成 温室效应:空气中CO2排放过多引起全球气温上升 白色污染:塑料随意丢弃,不易被降解而造成的污染。 空气质量日报:污染物主要指标是:总悬浮颗粒、SO2、氮氧化物(如NO2)

高中化学错题本归纳

绝密★启用前 高中化学错题本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稀H2SO4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①NaHCO3②Al2O3③Al(OH)3④Al ⑤NaHSO4 ⑥AlCl3 A.②③④⑥B.①②③④C.①⑤D.全部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 B.金属原子只有还原性 C.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一定被氧化 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3.金属钠放在水中浮在水面上,放在煤油中沉在油层下,煤油的密度是0.8g?cm﹣3,推测钠的密度(g?cm﹣3)() A.大于1.0g?cm﹣3 B.小于0.8g?cm﹣3 C.介于0.8~1.0g?cm﹣3之间 D.不能确定 4.通过化学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结论是探究物质性质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化学实验现象与结论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化学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 A 钠与水反应时浮在水面上钠与水生成的气体托举钠浮在水面上 B 向FeCl 2 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为棕黄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 C 氯水呈黄绿色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黄绿色物质 D 铁在氯气中点燃,剧烈燃烧,产生棕褐色的 烟产物为棕褐色小颗粒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A.A B.B C.C D.D 5.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Fe2(SO4)3溶液和H2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3++H2S═FeS+2H+

B.双氧水中加入稀硫酸和KI溶液:2I﹣+H2O2+2H+═I2+O2↑+2H2O C.硫酸氢铵溶液和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混合:H++SO42﹣+Ba2++OH﹣=BaSO4↓+H2O D.草酸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5H2C2O4+2MnO4﹣+6H+═2Mn2++10CO2↑+8H2O 6.向一定量的Mg2+、NH4+、Al3+混合溶液中加入Na2O2的量与生成沉淀和气体的量(纵坐标)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溶液中Mg2+、NH4+、Al3+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2 B.2:2:1 C.1:2:2 D.9:2:4 7.将足量的CO2不断通入KOH、Ba(OH)2、KAlO2的混合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所通入CO2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整个反应过程中的叙述错误的是() A.Oa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Ba(OH)2+CO2═BaCO3↓+H2O B.bc段与cd段所消耗CO2的体积相同 C.bc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AlO2﹣+3H2O+CO2═2Al(OH)3↓+CO32﹣ D.de段沉淀减少是由于BaCO3固体的消失 8.向某无色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此确定,原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 A.Mg2+、Al3+、Fe2+、NH4+B.H+、Mg2+、Al3+、NH4+

历年中考化学易错题汇编-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 1.都市中的光化学烟雾在温暖、干燥而且阳光充足的日子特别严重。它的原级污染物,主要是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乃是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在汽车引擎的高温下,相互反应而生成。事实上,这个一氧化氮的生成过程,与闪电时产生一氧化氮的过程相同。其他光化学烟雾的原级污染物,包括汽油挥发所产生的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CO)。 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的气体,但是当它从汽车废气排入空气后,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红棕色的二氧化氮。二氧化氮(NO2)可以与空气中的水分子起作用,而生成硝酸(HNO3)和亚硝酸(HNO2)。这个反应同时也会帮助空气中的水汽凝聚。但是由于硝酸及亚硝酸的酸性极强,如果吸入含有这种液体微滴的空气,将对人体造成相当程度的伤害。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NO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O和NO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NO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 (4)N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应该如何防止光化学污染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答案】无色气体分子构成不同 N2+ O22NO 2NO2+ H2O = HNO3+ HNO2减 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解析】 【分析】 【详解】 (1)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通常包括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 (2)决定物质的性质的是组成和结构,NO和NO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分子的构成不同。 (3)产生NO的过程化学方程式:N2+ O22NO (4)N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O2+ H2O = HNO3+ HNO2 (5)防止光化学污染的措施很多,如:少开私家车,使用清洁燃料,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 2.伶仃洋上“作画”,大海深处“穿针”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特大型桥梁隧道结合工程,横跨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它的构造图如下图所示,若行进在桥上,可一览沿途多种类型的风景。而它也是伶仃洋上最美的一处风景。

高考化学易错题集锦.docx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 化学易错题集锦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 1.已知 Co 2O 3 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 Co 2+, Co 2O 3、 Cl 2、 FeCl 3、 I 2 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 . 3Cl 2+ 6FeI 2= 2FeCl 3+ 4FeI 3 B . Cl 2+ FeI 2= FeCl 2+ I 2 C .Co 2O 3+ 6HCl = 2CoCl 2 +Cl 2↑+ 3H 2 O D . 2Fe 3++ 2I = 2Fe 2++ I 2 2. Cu 2S 与一定浓度的 HNO 3 反应,生成 Cu(NO 3 )2、 CuSO 4、NO 2、 NO 和 H 2O ,当 NO 2 和 NO 的物质的量为 1∶ 1 时,实际参加反应的 Cu 2S 与 HNO 3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7 B .1∶9 C .1∶ 5 D .2∶9 3.将 40g 铜与 200mL 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 铜完全溶解产生的 NO 和 NO 2 混合气体在标准 状况下的体积为 11.2L 。请回答: (1) NO 的体积为 L ,NO 2 的体积为 L 。 (2)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加入 VmL a mol/L 的 NaOH 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 Cu 2 + 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 mol/L 。 (3)欲使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在 NaOH 溶液中全部转化为 NaNO 3, 至少需要 30%的双氧水 g 。 4.某溶液既能溶解 Al(OH) 3,又能溶解 H 2SiO 3,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离子组是 A . K +、 Na + 、HCO -、 NO - +、 SO 2- 、Cl 、 ClO 3 3 B . Na 4 C .H + 、Mg 2+ 、SO 4 2 - 、 NO - + + - 、Na + 3 D . Ag 、K 、NO 3 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2 通入 NaOH 2 - = SO 32 - 2 A .过量的 SO 溶液中: SO +2OH +H O 3 3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HI 溶液: 2Fe 3+ - =2Fe 2+ 2 B .Fe(NO ) +2I +I C .NaNO 2 溶液中加入酸性 KMnO - - + = 2Mn 2 + - 4 溶液: 2MnO 4 +5NO 2 +6H +5NO 3 +3H 2O D . NaHCO 3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Ba(OH) 2 溶液: - +Ba 2+ - 2- 2HCO 3 +2OH = BaCO 3↓ +2HO+CO 3 6.已知 1 g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 121 kJ ,且氧气中 1 mol 的 O =O 键完全 断裂时吸收热量 496 kJ ,水蒸气中 1mol H - O 键形成时放出热量 463 kJ ,则氢气中 1mol H -H 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 . 920 kJ B . 557 kJ C . 436 kJ D . 188 kJ 7.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 6.02×10 23 - 1 mol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2.24LCO 2 中含有的原子数为 0.3 ×6.02×1023 B .0.1L3 mol - 1 的 NH 4NO 3 溶液中含有的 NH + ·L 4 数目为 0.3 ×6.02×1023 C .5.6g 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 0.3 ×6.02×1023 D . 4.5gSiO 2 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数目为 0.3 ×6.02×1023 8.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 6.02 ×1023 mol 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室温下, 42.0 g 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 3×6.02 ×1023 B .标准状况下, a L 甲烷和乙烷混合气体中的分子数约为a/22.46×.02 ×1023

经典 高中化学易错题集

高中化学易错题集 1、X 、Y 、Z 为三种单质。已知:Y 能将Z 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而 Z 又能将X 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由此可以推断下列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 ) ①单质的氧化性:Y>Z>X ; ②单质的还原性:Y>Z>X ; ③对应离子的氧化性:X>Z>Y ; ④对应离子的还原性:X>Z>Y A 、只有① B 、只有②③ C 、只有①④ D 、①②③④ 2、铁屑溶于过量的盐酸后,再加入下列物质,会有三价铁生成的是( ) A 、硫酸 B 、氯水 C 、硝酸锌 D 、氯化钙 3、化合物A 、B 、C 都只含有两种元素,且A 、B 均含X 元素。已知一定条件下 可发生反应:A+B —→X+C ,X 是一种单质,由此可知X 元素( ) A 、一定是金属元素 B 、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C 、可能是金属元素,也可能是非金属元素 D 、无法确定 4、在氧化还原反应KClO 3+6HCl=KCl+3Cl 2+3H 2O 中,当生成0.5molCl 2时,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A 、5:1 B 、3:1 C 、1:3 D 、1:5 5、取17.4 g MnO 2固体粉末与一定体积的浓盐酸(含溶质0.4mol )共热制取氯气 (假设HCl 挥发损失不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过程中MnO 2作催化剂 B 、盐酸未完全反应 C 、参加反应的盐酸有一半被氧化 D 、反应产生2.24L 氯气(标况) 6、往下列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 2,将会看到白色沉淀的是( ) A 、CaCl 2溶液 B 、澄清石灰水 C 、饱和碳酸钠 D 、Na 2SiO 3溶液 7、高温下硫酸亚铁发生如下反应:2FeSO 4=Fe 2O 3+SO 2↑+SO 3↑,若将生成的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常见错题强化训练

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常见错题强化训练 1.下列哪一个反应表示二氧化硫被还原( ) A .SO 2+2H 2O+Cl 2 H 2SO 4+2HCl B .SO 2+H 2S 2H 2O+3S C .SO 2+2NaOH Na 2SO 3+H 2O D .SO 2+Na 2CO 3 Na 2SO 3+CO 2↑ 2.下列变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Na 2SO 3??→? SO 2 B .HCl ??→? Cl 2 C .H 2SO 4(浓) ??→? SO 2 D .H 2S ??→? S 3.下列物质不能做还原剂的是( ) A.H 2S B.Fe 2+ C.Fe 3+ D.SO 2 4.下列微粒 ①Al 3+ ②Cl - ③N 2 ④MnO 4- ⑤CO 2 ⑥H 2O 2 ⑦Fe 2+ ⑧MnO 42-。既具有氧 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是 ( ) A .①④⑤⑦ B .③⑥⑦⑧ C .④⑤⑥⑧ D .①②③ ⑥ 5.根据反应:2H 2S+O 2=2S ↓+2H 2O 、4NaI+O 2+2H 2SO 4=2I 2+2Na 2SO 4+2H 2O 、 Na 2S+I 2=2NaI+S ↓,判断下列物质的氧化性强弱,正确的是: ( ) A .O 2>I 2>S B .H 2S >NaI >H 2O C .S >I 2>O 2 D .H 2O > H 2S > NaI 6.在5KCl+KClO 3+3H 2SO 4 3Cl 2↑+3K 2SO 4+3H 2O 中,被氧化的氯元素与被还原的氯 元素的质量比为( ) A .1:1 B .5:1 C .1:5 D .3:1 7.已知M 2O 7x -+3S 2-+14H + 2M 3++3S ↓+7H 2O,则M 2O 7x - 中的M 的化合价为( ) A .+2 B .+3 C .+4 D .+6 8.用0.1摩/升的Na 2SO 3溶液30毫升,恰好将2×10-3摩的XO 4-离子还原,则元素X 在还原产 物中的化合价是( ) A .+1 B .+2 C .+3 D .+4 9.(2000年全国卷)硫代硫酸钠可作为脱氯剂,已知25.0mL 0.100 mol·L -1 Na 2S 2O 3溶液 恰好把224mL (标准状况下)Cl 2完全转化为Cl -离子,则S 2O 32-将转化成( ) A .S 2- B .S C .SO 32- D .SO 42 - 10.(2003年广东卷)在一定条件下,RO 3n--和氟气可发生如下反应:RO 3n--+F 2+2OH -=RO 4--+2F -+H 2O 。从而可知在RO 3n--中,元素R 的化合价是( ) A +4 B +5 C +6 D +7 11.吸入人体內的氧有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它能加速人体衰老,被称 为“生命杀手”,服用含硒元素(Se )的化合物亚硒酸钠(Na 2SeO 3),能消除人 体內的 活性氧,由此推断Na 2SeO 3的作用是( ) A 作还原剂 B 作氧化剂 C 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D 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 12.R 、X 、Y 和Z 是四种元素,其常见化合价均为+2价,且X 2+与单质R 不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