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

中心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
中心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

.

.

中心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

立德树人、博学笃行,德智体美,德育为先。近年来,我校把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学生”的办学理念,教育学生“自知、自信、自律、自主”德育管理模式,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通过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达到全面发展。

一、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目标

(一)形成各年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融通、课内外深度融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巩固各年段德育效果。

(二)建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使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融合,实现全员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

二、开展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原则

1、充分认识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学校所有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循序提升,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石。

2、全体教职员工都是德育工作者,负有作为学生榜样的责任。教师要有道德教育意识和不断提高道德教育能力,要做高尚德行的践行者。

3、学生是自身品德形成和构建的组织者,外在的道德规范体系和道德需要只有通过学生自愿(进而是自觉)地实践,取得认同,内化为他自身的道德需要,才能真正起到外化指导道德行为的作用。因此,学校德育工作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从儿童和少年的生活出发,要实施体验德育,不要任意拔高德育目标,不要把目标当成起点。

4、学科教学与德育专业课程具有同样重要的德育价值。这种价值不

仅仅体现在学科教学中存在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还体现在学科教学的学习过程也是学习道德的过程。因为其中既有个体生命能量的投入、积极情绪的感受、自我尊严的确认,又有群体交往的合作与分享、奖励与惩罚、信守与承诺等。

5、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是对学校德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探索,它不可能也不必要包含所有的学校德育工作内涵,具有一定的模糊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三、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的方法

(一)构建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的目标体系

1、德育目标是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儿童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所应达到的规格要求,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德育的总目标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并为使他们中的优秀者在将来成长为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奠定基础。

目标体系要体现学校特色。我校以“明理、尚美、博学、创新”为校训,须使“公正坦荡、正大阳光”成为学生的德性标志。要重点关注个体生命的发展,关注人文精神的建构,关注美好心灵的塑造,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2、构建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目标体系

低年级:文明礼仪教育、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2-

中年级: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健康心理的养成。

高年级:健康心理的养成、意志品质的形成。

(二)构建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的内容体系

德育内容是为实现德育目标而确定和安排的特定的教育内容。德育内容的性质和构成由德育目标所决定;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为受教育者年龄特征和思想品德发展水平所制约;德育内容的针对性从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现实社会的要求出发。

德育是教师和学生双主体(所有的德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在课程中的互动,把一定社会的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法纪规范和心理要求,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教育。

(三)构建德育课程一体化研究的途径体系

德育途径是对学生实施德育影响的渠道,是实现学校德育目标,落实德育内容的组织形式。德育途径体系是以完成德育任务、提高德育实效为目的。学校德育主要途径包括: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品德与法治、其他各科教学、学校管理、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学校文化建设、心理咨询和心里辅导、家庭与社会教育等。

(四)构建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的方法体系

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的方法体系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教师在实施德育方案过程中要善于总结自己的方法,为德育一体化实践研究贡献智慧。以下分类和方法仅供参考。

1) 以语言说理形式为主的方法,包括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辩论法、演讲法等。

-3-

2) 以形象感染形式为主的方法,如典型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影视音像法等。

3) 以实际训练形式为主的方法,如社会实践法、调查访问法、参观考察法、常规训练法、大型活动法等。

4) 以品德评价形式为主的方法,如奖惩激励法、表扬鼓励法、评比选优法、操行评定法等。

(五)构建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的管理体系

1、德育管理是协调实施德育的组织之间、组织与德育工作者之间的关系,以保证增强德育实效,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标。它是整个德育工作的指挥和保证系统,具有协调、组织、实施和评价的功能。

2、构建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管理体系的原则。

1)健全和理顺德育工作领导体系。

2)增强教师队伍德育工作意识和德育工作能力。

3)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

4)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立体网络。

3、构建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管理体系的策略。

1)实行校长负责制,建立以学校行政为核心,少先队为龙头,大队长、班主任、科任以及其他教职工共同参与管理的学校德育群体。

2)营造“教师身正,人人为导师;学生乐学,人人受关爱”的良好育人氛围。

3)以校本研修为契机,集思广益,建立班主任工作思想交流阵地,表扬德育先进个人和集体,宣传德育要求等。

5)以常规为本,把常规教育落到实处,尤其抓好细节教育:爱校爱-4-

班、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清洁卫生、公物、礼仪、课间操、乘坐校车等等。

6)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和谐浓郁的文化氛围。具体措施如开展心理教育、生命教育、观念教育;校务宣传栏、表扬栏等。

7)制定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

(六)构建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的评价体系

1、德育评价是根据德育目标,对德育工作的条件、过程和绩效进行的价值判断。德育评价对德育工作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2、评价体系既要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又要具体、简明,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难点是量化的指标体系。

附件1:德育培养内容细目。

-5-

1、德育培养内容细目(低年级)培养内容具体要求

文明习惯学

升旗礼仪

认识国旗、国徽,知道尊敬国旗、国徽。

出席升旗仪式能自觉的穿礼服。

学唱国歌,升旗、奏乐时,保持安静、立正、脱帽、行注目礼。

一旦奏乐时,不管你身处何方,只要是在校园内,一律要面向国旗行礼。

课堂礼仪

上下课起立,站在座椅左侧,双手自然下垂,向老师行鞠躬礼,问好;课后起立,并谢谢老师。

发言前或有问题时举手,得到老师许可站立讲话。

保持课堂安静,上课时注意听讲,不插话。

课间礼仪

出入教室不拥挤,出操要排队,保持安静;楼内行走,慢步轻声靠右行。

不在室内外追跑,打闹、大声喧哗。

课间游戏讲秩序,不妨碍其他同学活动。

同学礼仪

团结同学,尊重同学,不为同学起、叫绰号,每天初次见面互相问同学好。

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对残疾同学不嘲笑并给予帮助。

需要借用同学的东西,必须征得同意,用后及时归还。

课间不和同学打闹,上课不和同学说小话。

乘坐校车时不抢占座位,排队上车,礼让有序。

尊敬

师长

爱校

爱班

礼仪

知道自己学校的校名、班级名,能够说出本校的校训:弘公养正,开明启智;记住自己老师的姓名。

见到师长主动行礼问好,离校时主动与老师师长说再见。

进老师办公室要喊报告或敲门,听到请进或示意后方可入内,并主动与老师打招呼。

课前主动帮老师拿教具或发放作业本,拿教具要经过老师的允许,轻拿轻放。

尊重老师劳动,课堂认真听讲,下课请老师先离开;与老师谈话时,站姿或坐姿正确,眼睛注视老师,不随便打断老师的话。

学校来客人时,主动问“客人好”!

孝亲

敬长

礼仪

离(归)家时主动向家长打招呼:“再见”“我回来了”。

见家长归家,主动打招呼,递接物品。

认真听长辈的话,不随便插话。

对长辈、友人、刚认识的人称“您”,不直呼其名。

听从长辈的正确教导,不任性,与长辈不同的意见要多沟通。

餐桌礼仪

就餐先请长辈入座,自己再入座。

就餐时,咀嚼时声音不要太响。

咳嗽或打喷嚏时,不要面对餐桌或其他人。

有好吃的菜,要和大家分享,学会孔融让梨。

-6-

的培养惯

待客

(做客)

礼仪

1. 主动热情的与主人(客人)打招呼问好。

2. 做客时不随便翻动主人的东西,更不能拿别人的东西。

3. 在客人离开之前,不能随便翻动他们带来的礼物。

4. 收礼物时要经过大人的允许,双手接过并道谢。

5. 有小客人来访时,主动拿出自己的玩具和食品招待客人。

交往礼仪

会使用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

会接听电话,会使用文明用语。

外出礼仪

外出之前需要得到家长的允许,并按时返回。

外出活动需要购票时,主动买票,不贪小便宜。

观看演出时,不迟到,不早退,不随便走动。

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保持公共场所的整洁。

乘坐扶手电梯时,靠右站,留出应急人员通道。

爱护花草,不乱折、乱践蹋。

尊重他人,遇到问路,认真指路。

遇到外宾要有礼貌、热情大方,不围观尾随。

着装礼仪

着装要符合年龄特点和学生的身份,整洁大方。

在校或隆重的场合穿适合的衣服,如:升旗穿礼服。

行遵

学校纪律

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

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逃学,有病有事要请假;遵守课堂纪律;自觉遵守考试纪律。

入队后,佩戴的红领巾要整洁。

不打架,不骂人;游戏时自觉遵守游戏规则。

集合时要快、静、齐,听从口令,认真做好广播操。

保持阅览室、图书馆、教室安静,不在教室和楼道内追逐喧哗。

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爱惜粮食。

爱护公共财物,如不玩扯窗帘,不在课桌椅、墙壁上乱涂乱画。

按时离校,按时回家。

社会规则

遵守《交通规则》:靠右侧通行,红灯停,绿灯行;走人行天桥或斑马线,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不在路上跑和玩;向周围的人宣传不能

骑车带人。

爱护公物,不乱涂乱画,不乱丢垃圾;保护有益动物,遵守公共秩序。

拾金不昧;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情要做到。

-7-

习惯的培养劳

生活中

按时睡觉、按时起床;起床后自己穿衣、叠被,刷牙、洗脸,睡前自己刷牙、洗脚、铺床。

睡前准备第二天的衣服;自己洗小件衣服,如袜子等。

衣服、鞋帽脏了自己更换。

把玩过的玩具整理好,放回原处。

会做简单的家务,如扫地、擦桌、倒垃圾。

勤剪指甲,常洗手;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披头发。

饮食结构合理:不挑食,不吃零食;不购买小摊小贩不卫生的食品、饮料;不喝生水。

参加简单的公益活动,如:捡拾白色垃圾等。

学校中

按照课表准备好第2天学具、文具。

自己整理书包,自己整理收拾课桌。

能够进行擦黑板、桌子,扫地,倒垃圾等值日。

打扫教室卫生后把扫除工具放回原处。

交通安全

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和社会规则。

乘坐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时,要站稳扶牢,不要把身体任何部位伸出车外,以免碰伤。

活动安全

不做危险游戏,如:不在楼梯扶手上滑;不丢石子、砖头;不拿棍棒或利器打闹;不从高处向下跳。

大课间时,听从体育老师或班主任安排。

用电安全

不随便拆卸电器;不用手触摸电门或向插孔塞东西。

远离带有“带电危险”标志的物体;若发现有人触电,不要接触触电者,要高声呼救。

雷雨天,不要到大树下或空旷地躲雨,尽量和大人呆在房间内。

消防安全

不玩火;遇到火灾或身上着火,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及时处理,如:跳入浅水池中;就地打滚等。

公共场所发生火灾,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

其他安全

遇到意外情况找警察叔叔;记住家长和老师的电话号码,记住家庭或学校的地理位置。

在面对危险和威胁的时候,懂得保护自己,在勇敢的同时,做到不逞强,要及时寻求帮助。

不胆小,知道世界上还有坏人,不吃陌生人送的食物。

独自在家,不给陌生人开门。

在家长的帮助下学会识别食品的保质期;不乱吃药。

不乱放烟花爆竹。

学与

态勤奋刻苦

每天坚持看书。

每天独立、按时完成作业。

仔细认真

专心听讲,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

仔细、认真完成作业,不马虎。

-8-

习习惯的培养度

积极主动

遇到问题,虚心主动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培养不耻下问的精神。

积极参与讨论,善于思考,主动发言。

别的同学有问题,耐心解答。

制定目标

在家长或老师的帮助下,制定一个略高于自己目前现状的目标,养成天天求进步的好习惯。

预习

一年级不要求预习,二年级可适当阅读教材,三年级可初步学会预习功课。

课前准备

1. 课前做好学习用具和教科书的准备;

2. 课前做好思想准备,课间不宜做作业和从事兴奋的活动,可以做

些轻微的体育活动。

听讲全神贯注: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作业复习

按时完成作业,做完后检查、验证,请家长签字。

对老师批改后的作业要及时更正。

考试

测验、考试时实事求是,不作弊。

以平和的心态应对考试,不紧张,发挥最佳水平。

观察

观察事物时,不要笼统地看,要从事物的形状、声音、颜色、味道、数量、薄厚、长短等直观方面入手

阅读与

背诵

喜欢阅读,培养阅读兴趣。

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可以适当背诵《百家姓》、《千字文》、《千首诗》等优秀国学读本。

质疑

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问题提出为什么。

能与同学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谈论。

-9-

的习惯动笔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文字留下读书的记号。

逐步养成写话、习作、写日记的习惯。

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在写作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词语。

学会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审题

充分读题;读题时,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读题后,用着重号标出关键句子。

书写

打好硬笔的写字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了解汉字的基本知识,能把字写得规范、整洁。

初步感受汉字的美好。

获取信息

在老师、家长帮助下,尝试通过借阅书籍、上网搜索等渠道浏览信息。

实践创新

勇敢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或意见。

积极了解、接触新鲜事物,经常动手实践。

独立思考

树立我能行的意识;

独立完成作业;

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去请教别人。时间安排

合理安排时间,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玩时痛痛快快,学习时认认真真。

认识时间,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制定学习作息时间表,并严格执行。

充分利用零散时间;做事不拖拉,今日事,今日毕。

与生理相关的习站立姿势头正、肩平、挺胸、直背、脚并拢、手自然下垂。

坐姿头正、肩平、挺胸、直背、脚放平、身体自然坐直。

写字姿势

头正、肩平、身不歪和三个一,即:手离笔一寸;胸离桌子一拳;

眼离书本一尺。

握笔方法

用拇指和食指握住杆下端,距离笔尖一寸,同时用中指在内侧面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拇指支住中指。笔杆要握的不松不紧,笔杆上端稍

微向右偏,紧贴虎口上,与纸面约呈45度角。

读书姿势

在坐着或站立读书时,坐资、站姿要端正,双臂微曲拿书,视线与书本平面垂直,保持一尺的距离。

用眼卫生

不在强光下读书。

不在灯光昏暗的地方读书。

不在移动的车上看书。

不在躺卧时看书。

在长时间看书后,要远眺或做眼保健操。

-10-

用脑卫生上课时双手握拳,增加注意力。

早晨起床后到第一节课前,尽量不要多讲话,尤其不要争吵。学习20分钟后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不同学科交替进行学习,避免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理相

关的

卫生

习惯心理保健

发生矛盾时,能换位思考。

爱好广泛。

保持心情愉快。

不自卑,不妒忌,不任性。大脑保健

早晚梳头,力度适中。

每天下午轻轻活动脚趾一次。

劳逸结合。

2、德育培养内容细目(中年级)

-11-

培养内容具体要求

文明习惯的培养学

升旗礼仪

主动爱护和尊敬国徽、国旗,了解《国旗法》。

参加升国旗仪式,衣着整洁,少先队员戴好红领巾。

脱帽肃立,面向旗杆方向立正站好,不得交谈、走动或做其它动作。

唱国歌时要立正站好,目视前方,神态庄重,歌词正确,音调准确,声音洪亮。

一旦奏乐时,不管你身处何方,只要是在校园内,一律要向国旗行礼。

课堂礼仪

上下课起立,向老师行鞠躬礼,问好;课后起立,并谢谢老师。

讨论时以对方能听到为宜。

自习课不影响他人。

课间礼仪

1. 开展有意义的活动。

游戏、体育活动时,谦让小同学。

做事时要排队讲秩序。

同学礼仪

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学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以宽容的心态面队他人的错误。

同学有进步,要衷心祝贺,不嫉妒;有困难,要热情帮助,不自私;

同学遇到不幸,要同情安慰,不旁观。

自己说话、做实事求是,待人诚恳,热情。

需要借用同学的东西,必须征得同意,用后及时归还。

尊重同学的民族习惯。

尊敬

师长

爱校

爱班

礼仪

1. .尊重老师的劳动,认真上课。

2. 和老师谈话时,适时适度与老师交流,虚心接受教导。

3. 尊重老师,不在背后议论老师。

与老师有意见有分歧时,以尊敬的态度,主动与老师交换意见。

学校利益高于一切。任何公共场合自觉维护学校、班级利益,阻止一切有损班级荣誉的行为,以绿色班级建设为契机开展我为班级争荣誉的活

动。

孝亲

敬长

礼仪

1. 主动征求父母的同意后方可离家外出

2. 自己离(归)家时主动向家长打招呼:“再见”“我回来了”。

见家长归家,主动打招呼,递接物品。

听从长辈的正确教导,不任性,与长辈不同的意见要多沟通。

在家里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生活上关心照顾老人。

对邻里的老人(特别是孤寡老人),尽力帮助。

-12-

仪习惯的培养餐桌礼仪

就餐先请长辈入座,自己再入座。

大家起筷才能动筷,不能翻动菜碗,夹菜以就近为原则。

就餐时尽量不交谈。

尊重别人的饮食习惯。

主动给长辈和弟弟、妹妹夹菜,但要用公筷。

待客

(做客)

礼仪

认真听长辈谈话,不随便打断长辈的话。

大人在谈话时,不要随便插话,或及时回避。

对长辈、友人、初识者称“您”,不直呼其姓名。

有礼貌地招待客人,请客人入座,主动端茶倒水。

尊重客人的民族习惯。

会礼仪的培养交往礼仪

习惯使用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

与人交谈时,态度诚恳,语言谦逊,声音适度,举止大方,眼睛凝视对方,认真聆听对方的谈话。

答应别人的事情要努力做到;凡是办不到的事情或不该答应的事情,不随便答应别人;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解释,求得别人的谅解。

对自己的错误不掩饰,勇于放下自尊,承认自己的错误。

伤害他人,及时请求他人的原谅。

网络联系时,要文明。

外出礼仪

看见老幼病残孕妇和怀抱婴儿的乘客主动让座。

保护文物古迹,不能污损展出的文物。

外出遵守公共秩序,保护公共环境。

观看演出时,做文明观众,不乱喊、不起哄、不鼓倒掌。

尊重他人,遇到问路,认真指路。遇到外宾要有礼貌、热情大方,不围观尾随。

着装礼仪

着装要符合年龄特点和学生的身份,整洁大方。

会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服装,如:升旗穿礼服。

男生不留长发,不留怪异发型;女生不披头散发。不改动校服。

遵规

守纪学校纪律

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

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

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逃学,有病有事要请假。

不打架,不骂人;游戏时自觉遵守游戏规则。

遵守考试规则。

集合时要静、快、齐,听从口令,认真做好广播操。

参加各种集会准时到达,不做与会议无关的事情。

保持阅览室、图书馆、教室安静,不在教室和楼道内追逐喧哗。

不踢墙,不在公物上乱涂乱画,自觉维护校园环境。

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爱惜粮食。

按时离校,按时回家。

-13-

行为习惯的

社会规则

遵守《交通规则》、〈环境保护法〉、《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爱护公物,不乱涂乱画,不乱丢垃圾;保护有益动物,遵守公共秩序。

保护有益动物。

看有益图书、报刊、录象,不登陆内容不健康的网站。

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

尊重各行各业人员的劳动,文明有礼的对待社会中的每个人。

不到游戏厅、网吧等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的地方娱乐。

不私拆、偷看他人信件。

遇到坏人、坏事要主动报告。

生活中

1. 勤洗头、洗澡、勤换内衣。

2. 自己洗各种衣服。

把干净的衣物叠好,并整理衣柜。

扣子掉了自己订好。

经常主动做简单的家务,如扫地、餐桌、倒垃圾。

自己刷鞋、擦鞋。

把用过的物品放回原处。

主动帮助父母择菜、洗菜等,;饭后主动收拾餐桌。

自己合理安排零用钱,购买所需的学习、生活用品。

每周收拾两次房间。

学校中

自觉参加卫生扫除。

主动帮助低年级的学生打扫卫生。

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水电。如人走关灯,关风扇;发现水笼头漏水即使报告老师等。

积极参加校园绿化,美化劳动。

文明如厕,自觉维护洗手间卫生环境

交通安全

遵守《交通规则》:靠右侧通行,红灯停,绿灯行;走人行天桥或斑马线,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不在路上跑和玩;向周围的人宣传不能骑车

带人。

不能在马路铁路附近游戏、追逐打闹。

不满12周岁的儿童,不准骑车上路。

乘坐交通工具时要坐稳扶牢,不要把身体任何部位伸出车外,以免碰伤。

掌握简单的交通常识。

乘坐汽车、火车、轮船、飞机时要遵守相关规定。

向周围人宣传不能骑车带人。

遭遇意外,懂得自救。

活动安全

不做危险游戏,如:不在楼梯扶手上滑;不丢石子、砖头;不拿棍棒或利器打闹;不从高处向下跳,不在非游泳区游泳等。

没有得到老师的同意,不得私自到体育园地玩耍。

大课间时,听从体育老师或班主任安排。

用电安全

初步了解家用电器的使用常规,不随意拆卸电器。

不能用手摸电门或往插孔、插座里塞东西。

远离带有“带电危险”标志的物体;若发现有人触电,不要接触触电者,要高声呼救。

雷雨天,不要到大树下或空旷地躲雨,尽量和大人呆在房间内。

-14-

培养保

消防安全

不玩火;遇到火灾或身上着火,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及时处理,如:跳入浅水池中;就地打滚等。

如让火困在屋里,要用正确的方法及时处理。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俯卧爬行;如跑不出去,躲在洗手间为宜。

公共场所发生火灾,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

其他安全

遇到意外情况找警察叔叔;记住家长和老师的电话号码,记住家庭或学校的地理位置。知道拨打110、120、122、119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面对危险和威胁的时候,懂得保护自己,在勇敢的同时,做到不逞强,要及时寻求帮助。

当陌生人触摸自己的敏感部位时要勇敢的说不。

独自在家时,灵活运用防范措施。

养成自己识别食品保质期的习惯。

预防煤气中毒。

不乱吃药品。

远离毒品、硫酸等危险品。

在禁放区,不放烟花爆竹。

学习与

勤奋刻苦

每天坚持预习。

每天独立、按时完成作业。

仔细认真

专心听讲,适当做笔记,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

仔细、认真完成作业,不马虎。

认真预习,不敷衍。

积极主动

主动质疑,主动自学

积极参与讨论,善于思考,主动发言。

遇到问题,要不耻下问。

别人有问题,耐心解答。。

制定目标

正确看待自己,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制定一个略高于自己现状的学习目标。

预习

课前阅读新教材。

能够提出课文中的相关问题。

写好预习笔记。

课前准备

1. 课前摆放好学习用具和教科书,做好上课准备,一停二静,向内

趴好。

2. 课前做好精神准备,课间不宜做作业和从事兴奋的活动,可以做些

轻微的体育活动。

听讲全神贯注: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15-

习惯的培养相

作业复习

按时完成作业,做完后检查、验证,请家长签字。

对老师批改后的作业要及时更正。

用一定的方法将所学的知识归纳总结。

考试

测验、考试时实事求是,不作弊。

以平和的心态应对考试,不紧张,发挥最佳水平。

观察

要有意识地进行观察、思考,不断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阅读与背

经常读书、看报,并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70篇。

掌握一定的背诵方法,如:情景背诵法、理解背诵法、分段背诵法等。

将背诵的素材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质疑

留心观察周围事物,能提出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

与同学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谈论,并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动笔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学写读书笔记和简单的应用文。

能用简单的书信和便条进行书面交流。

摘抄感兴趣的片段,用完整的话批注

审题

充分读题。

读题后,能理解题意。

书写

在用钢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书写速度。

用毛笔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获取信息

熟练掌握借阅、上网等获取信息的方法。

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网络信息。

根据现实条件,选择最恰当的方法快速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实践创新

勇敢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或意见。

积极了解、接触新鲜事物,要勇于亲自实践。

不盲目迷信、崇拜权威。

能够从多角度看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独立思考

树立“我能行”的意识;

独立完成作业;

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去请教别人。

-16-

与能力相关的习

惯时间安排

合理安排时间,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玩时痛痛快快,学习时认认真真。

制定学习作息时间表,并在严格执行的基础上,根据情况可做适当调整。

充分利用零散时间;做事不拖拉,今日事,今日毕。

与生理相关的站立姿势头正、肩平、挺胸、直背、脚并拢、手自然下垂。

坐姿头正、肩平、挺胸、直背、脚放平、身体自然坐直。

写字姿势

头正、肩平、身不歪和三个一,即:手离笔一寸;胸离桌子一拳;眼离书本一尺。

握笔方法

用拇指和食指握住杆下端,距离笔尖一寸,同时用中指在内侧面握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拇指支住中指。笔杆要握得不松不紧,笔杆上端稍微向

右偏,紧贴虎口上,与纸面约呈45度角。

读书姿势

在坐着或站立读书时,坐姿、站姿要端正,双臂微曲拿书,视线与书本平面垂直,保持一尺的距离。

-17-

用眼卫生不用手揉眼睛,

洗脸用具专用。

每天早晚做眼保健操,穴位准确,手法缓慢柔和。不在移动的车上看书。

在长时间看书后,要远眺或做眼保健操。

不在躺卧时看书,不在强光、弱光下看书。

发现近视及眼部疾病,及时就诊。

用脑卫生早晚梳头,力度适中。

每天下午轻轻活动脚趾一次。

劳逸结合。

不同学科交替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健康心理的养成珍爱生命

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人只有一次,人人都要珍惜生命,人人都要爱护生命。

培养乐观的精神、培养多种情趣,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消解、转移不良情绪,学会把心中的积郁倾吐出来,努力

使自己成为具有自信和乐观精神的人。

呵护自然,保护环境,珍爱一切有生命的个体。

学习中的心理健康1. 求知欲强,努力掌握知识技能。

2. 自觉完成学习任务,不把学习看成负担,不害怕学习上的困难。

3. 智能发展良好。

良好的个性心理品

具备独立、宽容、开朗、谨慎、坚韧、自制、合群、博爱、勇敢等优良品质。

富有创造性、高度自主性、对新鲜事物的敏捷性,具有崇高理想、不怕困难、宽以待人、与人为善、无私的心、真诚的爱、牺牲精神等优秀品质。

平和的态度与心态

活泼乐观、善于独立思考、养成正确判断、合理推理、周密思考的习惯。

能面对各种信息、各种刺激作出适度反应,该激动时激动,该冷静时冷静,有自知之明,不过高估价自己,也不过低估价自己,能平静地分析自己的优、缺点或成功与失败,学会从失败中找出积极的教训。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

1. 首先建立好家庭中与祖辈、父母、兄弟姐妹等人的良好关系,第二是正常的师生关系,第三是同学、朋友的良好关系,把自己置身于群体之中,不寡交、不与人疏远,心胸开阔,尊重他人的意见。

2. 在家庭、学校与朋友之间能建立互敬、互爱、互相理解的积极人际关系,在集体中是受欢迎的成员,在群体中有自己的朋友,保持和发展融洽、和谐的关系。

坚强的意志品质

当自己遇到困难或所处环境不尽人意时,能运用切实可行的办法,调整自己对现实的期待和态度。

即使遇到挫折、失败也能采取健全的、成熟的适应方式,以更好地适应环境。

如遇到巨大不幸,突发紧急情况时,能对自己心理及时调适,保持镇静和良好适应态度,努力培养自己不怕困难和挫折的坚强的意志品质。

-18-

富有同情心

能够设身处地地对待他人的需要、利益、行为和处境,有推己及人的真切理解、真挚的尊重、真诚的帮助。

学会关心关心自我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关心自己的家庭、朋友和同学。关心他人,具有助人为乐的思想和社会公德。

关心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19-

3、德育培养内容细目(高年级)内容养成训练点

自尊自爱注重仪表

坐、立、行姿势端正、优美。

仪表端庄,女生不化妆,不佩带首饰,不穿高跟鞋;男生不蓄胡须。按学校规定穿校服、礼服。离校后着装美而不俗,新而不怪。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澡,勤理发,保持校服干净整洁,勤剪指甲,早晚刷牙。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瓜皮、纸屑。不吸烟,不喝酒。

举止文明,不赌博,不参加迷信活动。

自觉抵制黄色污染,积极参加有益的文娱活动。

不进营业性舞厅、酒吧、网吧和音乐茶座,自觉抵制不良意识的侵袭。反对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

爱惜名誉,看重人格;拾金不昧,不贪图小便宜;做到自尊、自爱、自重。

遇到外宾不卑不亢,以礼相待,注意维护国家荣誉。

真诚友爱礼貌待人

谦恭有礼,尊老爱幼,主动帮助残疾人。

与人谈话得体大方,彬彬有礼,态度要亲切、和蔼。

尊重全体教职工,虚心接受老师批评,给老师提意见要诚恳;进出校门主动与保安叔叔打招呼。

不欺负年幼体弱的同学,不开无益的玩笑。发现有打架苗头要主动制止并汇报老师。

懂得接待客人的一般礼节,注意大方得体。

学会尊重他人,不拆看他人的信件,不偷看他人的日记。

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不打扰他人的学习、工作和休息;妨碍别人要道歉。

守信守时。

遵纪守法勤奋学习

升国旗、奏唱国歌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

遵守学校纪律,不在楼道、楼梯上追逐打闹。不翻墙,不打群架。

借阅书刊要按时归还,损坏要赔偿。不折页、不撕书、不乱涂乱画,不把书报私自拿出阅览室。

按时上、下课,抓紧时间,尊重老师的劳动。

专心听讲,积极动脑。上课时精神饱满,不打瞌睡,提高听课效率。

先预习后听讲;先复习后做作业;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

服从学校管理,严格要求自己,勇于同不良现象做斗争。

集会按指定地点就坐,听报告时不看书报、不聊天、不搞小动作。报告结束时要热情鼓掌。

勤劳简朴孝敬父母

按时作息,生活有规律,注意自己的生物钟。

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早晨起床要开窗、叠被、洒扫、除尘。

主动参加家务劳动,并开动脑筋,提高劳动效率。

尊重劳动人民,学习劳动人民勤俭节约的好品质。

主动关心、尊敬、照顾长辈,尊重长辈意见,服从管教;不做伤害长辈感情的事情。

未经家长允许不得把家中贵重东西拿出去;经家长同意不要在外面留宿,也不能

-20-

“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为依据,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大胆实践,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开设好学校校本课程,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开发研究背景 1、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教育部提倡大力推进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构建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课程体系,提出农村中小学课程要为当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明确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而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就是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校本课程。作为课改实验区的学校,理应积极参与课改,使学校的课改工作迅速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2、学生现状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而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生长起来的独生子女,更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方面,长辈的溺爱,导致了他们的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或不懂行与周围的人交往。而那些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由于家长整日忙于谋生,四处奔波,放任孩子自由生长,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使之染上不良恶习,野蛮霸气,缺泛教养。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我国在引进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带进了一些自由散漫的消极思想,人们讲究个人自由,忽视了文明礼仪的教育问题,而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文明礼仪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因此,在学生中开展德育活动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3、我校校情的需要

我校地处环境复杂的城乡结合部——沙坨子。一方面,里面各类闲散、外来人员多,难免对学生的精神风貌起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我校生源相当部分学生来自当地农民子弟,他们家庭经济条件好而文化底蕴不足,又忙于生意上的事务无暇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正确引导,在学校,有的同学任性散漫,唯我独尊,学生在怀教师交往时缺乏良好的礼仪规范;在社会或家庭中,怎么尊者爱糼,怎么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么着装,怎么待客做客,怎么遵守社会公德,怎么讲文明,讲礼貌等等显得比较薄弱。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开设德育课程是我校校情的需要。 4、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心理学家调查表明:学生的第一需要是学会交往,其次才是学会学习,只有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进一步发展个性。再加上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小学阶段开设“德育”课程,使他们从小系统地受到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从而养成其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 5、我校育人目标的需要 我校首要的目标,就是要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己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师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更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较连续性、完整性的教育训练,也为了落实我校的育人目标,拓展更加广阔的教育空间,我们拟将“德育”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开场戏”,以此促进我校的为学思想更好的形成,更好地养成文明的校园风貌。 6、丰富的课程资源 我国早已颁布了《小学生守则》和《小学日常行为规范》。我校各班还制订有学生《文明公约》。去年我国公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一书。社会上服务性行业,如“宾馆酒店”……“市场超市”等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准则与礼仪规范。再加上我校图书馆的丰富的藏书以及宽带网、校园网的建成更方便人们网上资源的利

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 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构建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是全面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工作任务。根据省市区等上级教育部门关于“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指导精神,结合我校教育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符合我校教育实际、具有本校特色的中小学校德育工作新格局;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中,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新机制;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形成完整的德育工作新体系;着力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公民素养,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任务 (一)着力构建德育工作新格局 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实现“知识传授”和“立德树人”的有机统一,全面构建学校德育工作新机制。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规范办学行为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围绕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制定管理办法,开展对教师的管理和考核,构建全面系统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切实发挥教科研的引领作用,建设好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体系。创新工作方法,拓展丰富教育内容,围绕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制定教师考核、学生评价的工作制度和评价体系,将德育工作覆盖到教育教学的所有环节。 (二)积极打造“四位一体”德育课程体系

1.深化德育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德育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统领作用,积极拓展德育课程内涵,因地制宜,整合德育课程资源,促进国家、地方和校本德育课程的有机统一。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建立学段衔接、内容丰富、系统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积极拓宽德育课程实施途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增强德育实效。制定德育课程具体贯彻落实意见。积极参加上级德育课程优秀案例和精品课例评选、展示、交流、研讨活动。 2.充分发掘学科课程德育价值。落实学科德育课程目标,丰富学科德育内容,积极挖掘学科德育内涵,真正实现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融合。制定学科德育参透计划。积极参加学科德育优秀案例和精品课例评选、展示、交流、研讨活动。 3.提高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水平。开齐开足开好传统文化课程。要在学科教学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利用本地资源,上好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制定传统文化课程具体贯彻落实意见。积极组织开展创建书香校园、经典诵读、传统节日主题文化系列教育等活动。 4.突出实践活动德育功能。不断加强学校实践活动中的德育阵地建设,常态化开展“社会大课堂”活动,积极构建校内外结合、多学科整合、多领域融合的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探索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互相融通、互相补充的有效教学方式,构建学校、社会和家庭一体的实践教育机制。研究和提升多彩实践教育与公民教育两大“立德树人”品牌的教学研究成果。探索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办法和实践教育质量评价标准,构建以生为本、体验核心、知行合一的实践德育新机制。 (三)全面提高教职工的育德能力和课程实施水平 注重培养教职工的师德素养和育德能力,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要引导教师认真研究和解读《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让教师切实把握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

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德育校本课程实施 方案 1

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一:“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为依据,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大胆实践,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开设好学校校本课程,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开发研究背景 1、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教育部提倡大力推进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构建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课程体系,提出农村中小学课程要为当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明确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而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就是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校本课程。作为课改实验区的学校,理应积极参与课改,使学校的课改工作迅速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2、学生现状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而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生长起来的独生子女,更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方面,长辈的溺爱,导致了她们的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或不懂行与周围的人交往。而那些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由于家长整日忙于谋生,四处奔波,放任孩子自由生长,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使之染上不良恶习,野蛮霸气,缺泛教养。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中国在引进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带进了一些自由散漫的消极思想,人们讲究个人自由,忽视了文明礼仪的教育问题,而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文明礼仪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因此,在学生中开展德育活动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3、我校校情的需要 我校地处环境复杂的城乡结合部——沙坨子。一方面,里面各类闲散、外来人员多,难免对学生的精神风貌起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我校生源相当部分学生来自当地农民子弟,她们家庭经济条件好而文化底蕴不足,又忙于生意上的事务无暇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正确引导,在学校,有的同学任性散漫,唯我独尊,学生在怀教师交往时缺乏良好的礼仪规范;在社会或家庭中,怎么尊者爱糼,怎么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么着装,怎么待客做客,怎么遵守社会公德,怎么

中心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

中心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 实 施 方 案

中心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要》,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统筹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坚持立德树人,坚持问题导向,大力开展德育领域综合改革,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总体目标 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成立角峪镇中心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三、工作任务 1、探索和完善全员育人工作机制。深入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学情会商制度、家长委员会制度、教师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度、活动育人课程建设制度,推进现代德育工作制度的建设和落实。 2、强化学科育人功能。将德育课程内容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科育人功能,深入开展学科育人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 3、关注学生个体成长中的“微德育”。从细处、小处、实处、适处等入手,开展渗透式、生活化的育人方式,利用“微时间”,为学生搭建“微平台”、创设“微机会”、加强“微体验”,全面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自身发展、身心健康和个性需求。 4、探索校内、校外德育实践活动创新。强化和改进活动育人课程建设,促进德育实践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特色化。充分发挥学校现有资源。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加强教风、学风、校风建设,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之中,挖掘传统节日资源,开发传统节日课程,形成传统节日活动资源包,使传统

学校德育一体化实施方案

朱芦中心小学学校德育一体化实施方案 为推进实施《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成效,根据《临沂市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试点工作方案》要求,经研究,我校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坚持立德树人,坚持问题导向,大力开展德育领域综合改革,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总体目标 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工作任务 (一)探索和完善全员育人工作机制。深入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学情会商制度、家长委员会制度、教师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度、活动育人课程建设制度,推进现代德育工作制度的建设和落实。 (二)强化学科育人功能。将德育课程内容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科育人功能,深入开展学科育人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

(三)关注学生个体成长中的“微德育”。从细处、小处、实处、适处等入手,开展渗透式、生活化的育人方式,利用“微时间”,为学生搭建“微平台”、创设“微机会”、加强“微体验”,全面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自身发展、身心健康和个性需求。 (四)探索校内、校外德育实践活动创新。强化和改进活动育人课程建设,促进德育实践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特色化。充分发挥学校现有资源。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加强教风、学风、校风建设,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之中,挖掘传统节日资源,开发传统节日课程,形成传统节日活动资源包,使传统节日成为重要育人载体。 (六)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全方位、立体化、合作开放的德育工作体系,优化育人环境。以学生为德育主体,激发家庭德育力量,整合社会德育资源,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学生德育工作,探索家庭、学校、社会、网络等多方位互动合作,共同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德育工作体系,形成合力育人的德育运行机制,使家校共建工作有机协调发展,同时提高社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认可度、满意度。 (七)抓好立德树人工作队伍的培养工作。积极发挥班主任、思想品德课教师、共青团干部、少先队辅导员在德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开展学科渗透德育课题研究,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教案的检查和指导,经常性组织学科渗透德育

2021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2020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德育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对于小学而言,德育教育就是学校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xx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供大家分享。 xx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一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精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社会要求与学生发展需要为契机,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教育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生理、心理素质。加强学校德育的科学研究,努力探索新形势下中学德育工作的新路子,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而努力。 二、德育内容、形式与实施途径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并为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必须坚持德育首位的思想,把德育当作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首要任务来抓,坚持常规教育、专题教育、系列教育相结合,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为保证,社会实践教育为辅助,开

辟多种德育途径,使学校德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㈠常规教育 1、认真贯彻和落实《国旗法》,坚持每周星期一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结合形势教育、传统节日、纪念日及学校大事等,安排好国旗下爱国主义教育系列讲话内容。 2、加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守则》、《规范》和《学生一日常规》。 3、继续推行校园文明礼仪监督岗值勤制度,让学生干部参与校园管理,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锻炼的能力。 4、组织"校园巡摄"活动,用影像真实记录校园内发生的好人好事和不良现象,并利用闭路电视、宣传画廊进行宣传和曝光,弘扬正气,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5、继续实行定期评定学生品德行为和定期评选文明班级、先进团支部、"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的制度,利用校会、表彰大会等形式,表彰先进典型,促进良好校风、班风和学风建设。 ㈡专题教育 1、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如"五四"青年节,举行表彰大会、校园艺术节等,弘扬五四传统,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情感。"七一"举办"颂歌献给伟大的党"演唱会,激发学生对党的感情。国庆节开展"祖国巨变"、"家乡变化"等专题讲座,增强学生对改革的信心和责任感。"一二·九"举行专题报告会、

小学传统文化德育一体化实施方案

小学传统文化德育一体化实施方案 教育需要积极而有效的文化,学校教育价值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就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以强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给学生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支撑是我校教育模式特色化创建的主导思想。正是基于这一教育理念,我校决定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内容进行德育特色化学校创建活动。一、指导思想: “用文化经营学校,用理念支撑学校”是我校的特色化学校创建的指导思想。中国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不绝如缕的繁衍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通过教育,为学生奠定文化修养的基础,未来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培养名副其实的文明人、现代人、成功人。 二、总体设计 以“中国传统文化导读”为主线,以人文性管理为手段,以养成教育为途径,以德育活动为载体,以“合约式”评价为终结,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和寻求熠熠生辉的精神瑰宝,从而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德、良好的风范、高雅的情趣、昂扬的气概、坚韧的意志、顽强的的追求,逐步形成“明理厚德”的德育体系。 三、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依据心理学原理“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提升学生的民族素养。民族凝聚力来自中华民族的

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

瑞山联办小学 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 (讨论稿)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多年来,我校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让学生实现心中的梦想?的办学理念,忠实践行学校?‘四自’教育助梦飞翔?的德育品牌理念,通过?自知、自信、自律、自主?德育管理模式,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通过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达到全面发展。 近年来,随着学校课程建设的逐年发展,德育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已经成为我校课程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容。山东省教育厅颁布的《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为我校开展德育课程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标准,现结合《指导纲要》和市教育局下发的《推进普通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在进一步丰富我校?‘四自’教育助梦飞翔?德育理念的前提下,制定符合我校学生品德发展实际的实施方案。 一、实施目标 (一)形成各年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融通、课内外深度融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巩固各年段德育效果。 (二)建构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使德育与智育、体育、

美育等有机融合,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 (三)建构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德育体系。学校担负主体责任;同过家委会、家长学校和家长课堂,培育家庭树立良好家风,给孩子以示范引导;积极开拓社会资源,构建多样化的社会课堂,积极为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实践、锻炼自我创造条件。 二、实施范围 全校各年级、各班; 三、成立领导组和工作组 成立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董鹏程 组员:张继业 成立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工作小组 组长:刘彦浩 组员:全体教师家长委员会 四、实施内容 1.以《指导纲要》为依据,以《新泰市推进普通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为纲领,深化学校课程改革。在落实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对当前使用教材内容进行改编与整合,做好学段之间、学科之间和课内外实践活动的衔接融合,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党史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劳动教育和创新教育,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积极组织各学科任课教师参与?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建设和评选活动。到2020年,基本形成较为科学合理的德育一体化课程系

XX小学德育课程体系实施方案(草案)

XX镇XX小学德育课程体系实施方案(草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教育方针和《小学德育大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实效性;继承我国优良教育传统和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借鉴德育的成功经验,探索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讲求实效,使之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二、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学会礼仪、学会生存、学会尊重、学会诚信、学会感恩,做一个有理想的人”为目标,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整体构建和完善学校德育内容体系 三、遵循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坚持德育的正确方向,以培养“四有”公民为根本目标,把发扬优良传统和创新时代文明结合起来,开展新型道德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 (二)整体性原则。整体规划德育内容、途径、管理与评价,做到有效衔接;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相互配合,不断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 (三)体验性原则。知行结合,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积极创设各类体验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道德要求,培养道德情感,提升道德素养。 (四)渐进性原则。遵循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分层实施、循序渐进。 四、课程内容 一年级:校园礼仪养成教育 包括:1.课堂礼仪 2.问候礼仪

3.集会礼仪 4.路队礼仪 二年级:家庭及社交礼仪养成教育 包括:1.我会整理 2.在家有礼貌 3.我会待客 4.我会做客 三年级:感恩教育——感恩父母和老师 包括:1.我会干家务 2.我会自己过马路 3.我为父母做件事 4.“老师,您辛苦了”教师节活动 四年级:感恩教育——感恩社会和自然 包括:1.走进春天 2.社区文明宣传 3.我会垃圾分类 4.我会急救 五年级:励志教育 包括:1.我会简单烹饪 2.听一堂励志讲座 3.“我之最”班级演讲比赛 4.励志手抄报评比 六年级:筑梦教育 包括:1.“我为扶绥名人代言”讲演活动 2.筑梦卡片 3.参观初中校园 4.为母校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五、实施途径 1.成立领导小组。 2.课程以体验活动为主要方式。 3.全员参与,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共同参与。

莘县实验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材料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继续抓好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 近年来,莘县实验小学立足本校实际,创新工作思路,狠抓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通过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等方面开展工作,使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成为学校工作的新亮点。 一、德育课程方面 小学阶段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更是对小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上好思想品德课意义重大。近年来,我校对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严格集体备课,严格上课、反思,取得较好效果。 1、精彩导入,真正走进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现实生活 品社课应该主要解决学生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并不需要一味讲大道理,教师必须实际走入学生的生活当中,去了解他们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课前调查,无论是问卷还是谈话,都应该在课前有所了解,课上才能有的放矢。让学生自由结组调查、讨论自己关注的某一方面问题,把了解到的、收集到的汇合起来,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到讲台上汇报等等。课堂上的热烈交流,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在获得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的价值观,也体现了合作的乐趣。 2、注重探究,获得科学精神。现代社会本身及人们对于社会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探讨和把握获得科学结果

的方法和途径,往往比学习和记忆知识结论更有价值。他们在向未知和疑问的探讨研究过程中,经常是需要经历和体验失败的。但是,重要的是学生在这种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教学时,老师们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充分发表意见。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探究、讨论。 3、加强课堂训练,提高辨别是非能力。教师结合插图,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完课文和阐明道理及观点后,为了巩固和加深学生的认识,还要让学生运用所学道理、观点去联系实际,加强课堂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辨别是非、真伪、美丑的能力。为此,我们精心设计和补充课后练习,让学生认真思考、回答。设计课堂练习,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和由浅入深的原则,先找容易辨别回答的问题,再找较难辨别回答的问题。 4、现代化手段让思品课生动起来。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以其新鲜、活泼、生动的形象,一扫传统说教式教学导致的沉闷空气,带给学生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感知材料,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他们的丰富想象。如:在上“珍惜水资源”时,展示漫画“举不动”,表明世界人口总数2000年已达60 亿;展示漫画“垃圾包地球”、播放动画“这样就合法了”,表明环境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再播放实况录像“在中国…….”,看人们是如何浪费水资源,如何污染江河湖海,如何乱砍滥伐森林等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我们面临严峻的资源、人口、环境形势,从而落实到教学目标:我们必须积极实施可持

小学拓展性课程实施方案.

前店小学拓展性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形成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为主干的课程体系。拓展型课程是义乌市进一步深化课改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着眼于学生发展、学科发展、社会发展,重在体现学生个性特长,真正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的需求。拓展型课程作为二期课改的一大亮点,拓展了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也为教师提供了自我发展的舞台。跟据我校以“关注生命成长”为主题的办学特色和“学会生存、幸福生活、激扬生命”的核心办学理念,我们努力挖掘校本潜力,决定通过“阳光德育”和“阳光阅读”两条途径来开发本校的拓展性课程,以构建多元化、系列化的学校自主拓展型课程体系,从而促进教师课程观念的转变、主体意识的深化;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全面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关注学生生命成长需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二、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地理位置较偏僻。学生多为本村农民的孩子或外来民工子女,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多数是不关心,不重视,不过问。少部分即使重视,也只是针对基础型课程,尤其是考试学科成绩,对于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培养意识较淡薄。长期以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导向使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性与探究意识,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2.教师情况分析 学校教师队伍年轻化,平均年龄31.75岁,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用哲学的眼光审视这种现象,一方面年轻有利于接受新生事物,对新课程改革是有利的,但年轻缺乏教育教学的切身体验,容易陷入盲人摸象的尴尬困境,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3.学校情况分析 前店小学是“活雷锋”金正洪的母校,学校于二OOO年开展以“做太阳的一缕光精神”为主线的学正洪德育活动,曾编写过《可敬的一缕光》校本课程阅读材料,形成了“个个学正洪,人人当雷锋”的良好德育氛围。 学校还前后花了两年半的时间,于2013年5月出版了《打开童书学写作》系列教材,(由全国优秀出版社——浙江少儿出版社出版)在全国推广。 近年来学校力行以“生命成长”为主题的办学特色,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学校开设以“学会生存、幸福生活、激扬生命”为理念,通过“阳光阅读”和“阳光德育”活动实践为导向,努力开发“阳光德育,书香满园”的特色校本教育课程体系,把学校打造成广大师生生命成长的阳光校园和精神家园,成为一所具有自己办学特色的农村学校。

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

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坚持立德树人,坚持问题导向,大力开展德育领域综合改革,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总体目标 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工作任务 (一)探索和完善全员育人工作机制。深入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学情会商制度、家长委员会制度、教师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度、活动育人课程建设制度,推进现代德育工作制度的建设和落实。 (二)强化学科育人功能。将德育课程内容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科育人功能,深入开展学科育人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 (三)关注学生个体成长中的“微德育”。从细处、小处、实处、适处等入手,开展渗透式、生活化的育人方式,利用“微时间”,为学生搭建“微平台”、创设“微机会”、加强“微体验”,全面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自身发展、身心健康和个性需求。 (四)探索校内、校外德育实践活动创新。强化和改进活动

育人课程建设,促进德育实践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特色化。充分发挥学校现有资源。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加强教风、学风、校风建设,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之中,挖掘传统节日资源,开发传统节日课程,形成传统节日活动资源包,使传统节日成为重要育人载体。 (六)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全方位、立体化、合作开放的德育工作体系,优化育人环境。以学生为德育主体,激发家庭德育力量,整合社会德育资源,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学生德育工作,探索家庭、学校、社会、网络等多方位互动合作,共同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德育工作体系,形成合力育人的德育运行机制,使家校共建工作有机协调发展,同时提高社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认可度、满意度。 (七)抓好立德树人工作队伍的培养工作。积极发挥班主任、思想品德课教师、共青团干部、少先队辅导员在德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开展学科渗透德育课题研究,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教案的检查和指导,经常性组织学科渗透德育公开课、研讨课和示范课活动。 (八)完善德育工作评价激励机制。完善德育工作绩效评估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学校德育常规管理工作体系,促进学校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四、具体措施 要结合课程开设,将德育与实践相结合、与生活相结合,学

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16-2017学年背崩乡中心小学第一学期 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从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分层次确定德育工作的目标和内容。在保证对学生进行基本思想政治观点、基本道德、基础文明行为教育、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基础上,努力构建具有背 崩乡小学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力求在德育校本课程认识上有所突破,在德育工作实践上有所创新,在德育工作实效上有所提高,全 面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序列化、系列化、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二、德育校本课程总体目标 1、学校德育校本课程实施目标:德育教育序列化、系列化、专业化、科学化、最优化。 1)德育体系序列化:探索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德育工作的序列化体系。 2)德育工作系列化:力求把学校德育工作具体分解到学段、年级, 具体到学期与月,根据主题安排活动,形成系列,使学生在具体的 活动中受到教育。 3)德育队伍专业化:在探索实践中增强教师把握德育契机的敏锐性,为教师开展班级德育工作积累经验,提升班级组教师的合作分工意识。 4)德育评价科学化:建立和完善德育工作的“双线”评价机制,即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教师德育工作评价,把教师德育工作评价结果 纳入教师工作考核。 5)德育效果最优化: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牢固树立“知荣明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有效控制学生的违纪 违法行为。 2、德育校本课程育人目标: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 审美、学会生活。将学生培养成具备以下素质的青少年:

1)、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 正确的政治方向。 2)、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远大的理想抱负 和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志向。 3)、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行为习惯文明,团结友爱,孝亲 敬老,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维方法。4)、具有现代公民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竞争意识;有创新 精神和团结协作的观念;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5)、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有强烈的进取心和责任感。 6)、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初步了解党的基本知识,为将来成为坚定 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 三、德育校本课程的理念: 1、坚持德育为首理念: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确保德育在学校 工作中的首要位置。坚持德育为首、成才先成人。 2、坚持全员管理理念: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有全员管理观念。 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格局,形成人人育人、处处育人、事事育人的合力,特别要加强德、智、体、美、劳的整合互动。 3、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学生是德育主体的 观念,帮助学生确立自主发展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4、坚持内化提高理念:德育工作应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其最高境界是学生心灵的内化。这一过程首先是严格制度管理,其 次是在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亲身的学习、实践、体验,并经过多 次反复,逐步内化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德育校本课程类型: 1、学习课程:专题讲座,班团会,理论学习等; 2、环境课程:校园、班级环境布置,校园、班级文化建设; 3、活动课程:如艺术节、体育节、主题活动、升旗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重大节日庆祝活动等; 4、社会实践:社会考察与调查,军训等。

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工 作实施方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 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构建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是全面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工作任务。根据省市区等上级教育部门关于“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指导精神,结合我校教育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符合我校教育实际、具有本校特色的中小学校德育工作新格局;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中,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新机制;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形成完整的德育工作新体系;着力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公民素养,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任务 (一)着力构建德育工作新格局 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实现“知识传授”和“立德树人”的有机统一,全面构建学校德育工作新机制。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规范办学行为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围绕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制定管理办法,开展对教师的管理和考核,构建全面系统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切实发挥教科研的引领作用,建设好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体系。创新工作方法,拓展

丰富教育内容,围绕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制定教师考核、学生评价的工作制度和评价体系,将德育工作覆盖到教育教学的所有环节。 (二)积极打造“四位一体”德育课程体系 1.深化德育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德育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统领作用,积极拓展德育课程内涵,因地制宜,整合德育课程资源,促进国家、地方和校本德育课程的有机统一。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建立学段衔接、内容丰富、系统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积极拓宽德育课程实施途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增强德育实效。制定德育课程具体贯彻落实意见。积极参加上级德育课程优秀案例和精品课例评选、展示、交流、研讨活动。 2.充分发掘学科课程德育价值。落实学科德育课程目标,丰富学科德育内容,积极挖掘学科德育内涵,真正实现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融合。制定学科德育参透计划。积极参加学科德育优秀案例和精品课例评选、展示、交流、研讨活动。 3.提高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水平。开齐开足开好传统文化课程。要在学科教学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利用本地资源,上好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制定传统文化课程具体贯彻落实意见。积极组织开展创建书香校园、经典诵读、传统节日主题文化系列教育等活动。 4.突出实践活动德育功能。不断加强学校实践活动中的德育阵地建设,常态化开展“社会大课堂”活动,积极构建校内外结合、多学科整合、多领域融合的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探索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互相融通、互相补充的有效教学方式,构建学校、社会和家庭一体的实践教育机制。研究和提升多彩实践教育与公民教育两大“立德树人”品牌的教学研究成果。探索实践活动课程评

Xx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

Xx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 立德树人、博学笃行,德智体美,德育为先。近年来,我校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学生”的办学理念,教育学生“自知、自信、自律、自主”德育管理模式,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通过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达到全面发展。 一、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目标 (一)形成各年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融通、课内外深度融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巩固各年段德育效果。 (二)建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使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融合,实现全员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 二、开展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原则 1、充分认识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学校所有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循序提升,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石。 2、全体教职员工都是德育工作者,负有作为学生榜样的责任。教师要有道德教育意识和不断提高道德教育能力,要做高尚德行的践行者。 3、学生是自身品德形成和构建的组织者,外在的道德规范体系和道德需要只有通过学生自愿(进而是自觉)地实践,取得认同,内化为他自身的道德需要,才能真正起到外化指导道德行为的作用。因此,学校德育工作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从儿童和少年的生活出发,要实施体验德育,不要任意拔高德育目标,不要把目标当成起点。 4、学科教学与德育专业课程具有同样重要的德育价值。这种价值不

仅仅体现在学科教学中存在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还体现在学科教学的学习过程也是学习道德的过程。因为其中既有个体生命能量的投入、积极情绪的感受、自我尊严的确认,又有群体交往的合作与分享、奖励与惩罚、信守与承诺等。 5、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是对学校德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探索,它不可能也不必要包含所有的学校德育工作内涵,具有一定的模糊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三、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的方法 (一)构建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的目标体系 1、德育目标是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儿童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所应达到的规格要求,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德育的总目标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并为使他们中的优秀者在将来成长为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奠定基础。 目标体系要体现学校特色。我校以“明理、尚美、博学、创新”为校训,须使“公正坦荡、正大阳光”成为学生的德性标志。要重点关注个体生命的发展,关注人文精神的建构,关注美好心灵的塑造,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2、构建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目标体系 低年级:文明礼仪教育、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方案#(精选.)

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方案 (试行) 我校实施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的动力来自四个方面。一是国家课程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二是实验性、示范性、带动性的学校定位;三是九年一贯制办学体系的需求;四是生源区域农村城市化过程中的特点。 一、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为指导,根据德育论、德性论、系统论基本原理,贯彻落实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指示精神,对义务教育阶段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管理、德育评价进行系统化研究,确立并实施学校德育一体化课程体系。 二、开展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的工作原则 1、充分认识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学校所有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循序提升,课程、教师、学校文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三块基石。 2、全体教职员工都是德育工作者,是“引导者”,是“身教者”,负有作为学生榜样的责任。教师要有道德教育意识和不断提高道德教育能力,要做高尚德行的践行者。 3、学生是自身品德形成和构建的组织者,外在的道德规范体系和道德需要只有通过学生自愿(进而是自觉)地实践,取得认同,内化为他自身的道德需要,才能真正起到外化指导道德行为的作用。因此,学校德育工作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从儿童和少年的生活出发,要实施体验德育,不要任意拔高德育目标,不要把目标当成起点。 4、学科教学与德育专业课程具有同样重要的德育价值。这种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学科教学中存在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还体现在学科教学的学习过程也是学习道德的过程。因为其中既有个体生命能量的投入、积极情绪的感受、自我尊严的确认,又有群体交往的合作与分享、奖励与惩罚、信守与承诺等。 5、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是对学校德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探索,它不可能也不必要包含所有的学校德育工作内涵,具有一定的模糊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三、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是以德性论、德育论、系统论为理论基础,以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六个部分为纬,以低年段(小学1——3年级)、中年段(小学4——6年级)、高年段(7——8年级)三个学段为经,横向贯通、纵向衔接、横纵交织,进而构成一个时间上具有全程性,空间上具有全面性,能够产生更大整体效应的德育工作课程体系。 (一)构建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的目标体系 1、德育目标是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儿童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所应达到的规格要求,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德育的总目标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并为使他们中的优秀者在将来成长为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奠定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