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记忆

第三章 记忆
第三章 记忆

第三章记忆

1、教学目的:理解掌握记忆这一概念、记忆表象的定义和特征。理解掌握记忆的基本过程及其每一过程的内容和特征、各过程之间的联系。掌握影响识记效果的主客观因素。理解掌握好遗忘规律,领会遗忘曲线的含义。掌握影响长时记忆和遗忘的因素。懂得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了解青少年记忆的特点及良好记忆力的培养途径、方法等。对良好的记忆方法应有一定了解。

2、教学重点和难点:记忆的概念,记忆过程分析,遗忘规律和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3、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演示法和讨论法

4、教学时数:6课时

5、教学过程:

第一节记忆概述

一、什么是记忆(memory)

(一)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个体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或再认)三个环节。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这也是认知心理学家的观点)。

(二)对记忆的理解

第一,记忆是个体对过去经验的反映,个体的过去经验包括:

A、过去感知过的事物

B、思考过的问题

C、练习过的动作

D、体验过的情感

第二,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成为记忆的内容。

第三,记忆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或再认)。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是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第四,记忆以感知为基础,而且是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梁。

二、记忆表象

(一)定义: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头脑中所出现该事物的形象叫记忆表象。

(二)特征:A、直观性

B、概括性

(三)记忆表象的意义:表象是介于知觉和思维之间的中间环节,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基础。记忆是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桥梁。

三、记忆的分类

(一)根据信息加工的时间长短分类

A、感觉记忆(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二)根据记忆的内容分类

A、形象记忆

B、语言记忆(也叫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运动记忆

第二节记忆过程

一、识记

(一)定义:识记是获得事物映象并成为经验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第一步。

(二)识记的分类

(1)、根据识记时有无目的分:

A、无意识记

B、有意识记

(2)、根据识记时所采用的方法分:

A、机械识记

B、意义识记

(三)影响识记效果的条件

1、识记的目的任务

2、识记活动的性质、任务

3、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二、保持与遗忘

(一)保持

1、定义:它是识记过的信息在头脑中的存储,即已经识记了信息在头脑中得以巩固的过程。

2、保持的变化:

A、保持材料的量变

B、保持材料的质变

(二)遗忘(forgetting)

1、定义:对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或再现(也叫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地再认或再现就是遗忘。

2、分类: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

3、遗忘的规律:

A、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是先快后慢

B、一般地说,识记材料的数量越多,则识记后的遗忘也越多。

C、识记材料的性质对遗忘有影响。

D、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对遗忘有影响

E、学习材料的系列位置对遗忘有影响。

F、适度的过度学习能减少遗忘。

G、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的记忆效果好。

H、识记者的主观因素(个人的动机、兴趣、需要、情感等)和识记时采用的方法等对遗

忘有影响。

三、再认和重现

(一)再认(recognition)

1、定义:对已感知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能够辩认出来的心理过程,称之为再认。

2、影响再认的因素

A、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材料的相似性)。

B、时间间隔。

C、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比较、推论等)。

D、个体的经验、定势和期待等。

E、人格特征(场独立性的人再认成绩较好)。

(二)重现

1、定义:人们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形象或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重现也叫再现或回忆(recall)。

2、分类:无意重现和有意重现

直接重现和间接重现

3、回忆策略直接影响回忆的进程和效果,常用且有效的回忆策略有:

A、联想,它是回忆的基础。联想有接近律、相似律、对比律和因果律等规律。

B、定势和兴趣,它影响回忆的方向和效果。

C、双重提取。寻找关键支点是回忆的重要策略。

D、暗示回忆和再认有助于信息提取。

E、与干扰作斗争。

第三节记忆规律在教学上的应用

一、运用记忆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记忆效果

1、提出识记的具体目的和任务。

2、充分利用无意识记规律。

3、重视知识的归纳和系统化。

4、排除前摄抑制和倒摄制的干扰。

5、构建线索和利用联想规律。

6、重视复述训练。

7、采用精细加工策略。

二、运用记忆规律组织好学生的复习

1、指导学生及时复习。

2、指导学生正确分配复习时间。

3、进行多样化的复习指导。

4、复习量要合适。

5、运用适当的过度学习策略。

6、把反复阅读和尝试重现结合起来。

第四节青少年记忆力的培养

一、良好的记忆品质

1、记忆的敏捷性

2、记忆的持久性

3、记忆的精确性

4、记忆的准备性

影响记忆品质的因素:

个体的先天遗传特点对记忆品质有影响;

识记时个体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会影响记忆的敏捷性;

识记息信材料时的方法,加工材料的深度会影响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和精确性;

个体所识记材料的条理性、系统性和理解程度会影响记忆的准备性。

二、青少年记忆的特点

1、青少年期是记忆的黄金时代。

2、识记的有意性随目的性的增加而增加。

3、意义识记的方法占主导。

4、抽象识记的能力有较大发展。

5、记忆的广度日渐增大。

三、良好记忆力的培养

(一)掌握科学有效的识记方法。

良好的记忆方法:第一,意义识记和理解识记。第二,多通道协同记忆。第三,记忆术。(二)正确科学地组织好复习。

1、及时复习。

2、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3、复习要经常性和多样化。

4、经常运用识记过的材料。

(三)加强正确再认和回忆的实践

1、阅读与试图回忆。

2、有效地进行追忆。

6、思考与作业:(1)什么是记忆?记忆有哪些类型?各种类型的记忆有什么特点?(2)试比较记忆表象与记忆的关系。(3)记忆有哪些过程?各个记忆过程有什么特点与规律?(4)什么是遗忘?遗忘的规律是什么?(5)如何在教学中应用记忆规律?

7、参考资料:

1、林振海,陈传峰,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8月。

2、梁宁建,基础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版。

3、杨治良·记忆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董志新·记忆惊人的途径·上海:学林出版社,1986

5、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教育心得

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教育心得 如何培养孩子想象力想象力是幼儿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想象力的培养和锻炼是非常重要的。XXXX整理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宝宝天生都是富有想象力、创造力和发明能力的,爸爸妈妈所要做的,只是和宝宝一起玩耍,共享其中的乐趣,而不是去指导他。平时可以适当购买一些有多种用途和玩法的简单玩具,这些玩具最容易激发宝宝创造新形状、新组合、新事物的能力。爸爸妈妈无法催生出宝宝的创造能力,只能够多多观察。因为宝宝天生就具有创造力,无需催促。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丰富孩子的感性知识,使儿童头脑中有更多事物的形象,这是想象力发展的原材料,是想象力发展的基础。经常有计划、有目的地带孩子观察自然环境,参观动物园、博物馆、公园、植物园、美术馆,启发他们认识自然景色,有条件的坐坐火车、飞机、学游泳,让他们体验到坐飞机看大海的感觉。只有让孩子亲自去感受,亲自去实践,才能丰富他的想象,提高他的智力。 培养幼儿想象力要多启发引导幼儿进行想象,因为幼儿知识贫乏,想象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较差,还不会在头脑中创造新的形象。如绘画时,他想象动画片中的怪兽、《狮子王》

中的狮王和小狮,在图画中画出各种各样的狮子,能够描述整个动画情节、想象力通过看动画片更加丰富了。 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培养想象力。游戏是孩子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在游戏活动中模仿成人的各种活动。如当医生给病人打针治病、玩家家以树叶当菜,学妈妈怎么做饭,炒菜,学当妈妈,给娃娃洗澡、睡觉,并且想象怎样像“妈妈”一样来爱护“小孩子”,哄他睡觉,用手帕当被子给娃娃盖好,不让“小女儿”生病。这样,幼儿的想象就在有趣的游戏实践中发展起来了。 绘画在幼儿想象力的培养中起重要作用。绘画是眼手协调,手眼脑配合的智力活动,通过对具体形象的观察、记忆、比较来发展认识能力,通过分析概括配合发展思维能力,通过想象、幻想、虚构来发展创造力。 在美工、泥塑教学中给幼儿以充分精神自由,即想象自由、表现自由、创造自由,让他们利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对作品的夸大和美化,让他们感受到自我创造,自我表现的极大乐趣。所以,在画画、泥工、玩具制造中,在传授知识和基本技巧的同时,要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和自我创造,这就可以迅速提高幼儿想象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从而提高了整个智能水平。 音乐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对幼儿来讲,音乐与游戏学习同等重要。音乐发展幼儿听觉感受性,培养幼儿审美感

心理学教程第三章记忆和想象单元测试题

第三章小学儿童的记忆和想象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 一、填空(25分) 1.记忆是_________________对__________________的事物的反映。 2.画家善于______________记忆,数学家关于_______________记忆。 3.表象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______性。它是从_____________过 渡到_____________的桥梁。 4.记忆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5.回忆有两种不同水平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水平要高。 6.初入学儿童既不会用重复、练习来_______________信息,又不会用系统搜索和追忆 去________________信息。 7.根据人们在识记时的目的性和自觉性,识记可区分为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联系和学习者是否理解意义,识记可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8.良好的记忆品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10分) 1.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A.经验B.知识C.客体D.表象 2.识记的材料在保持过程中,()会发生变化。 A.量B.质C.量和质D.不 3.考试中因没有复习到而答不出、想不起来的问题,叫()性遗忘。 A.暂时B.永久C.一般D.特殊 4.小学儿童在自然状态下,对()词的记忆优于中性词的记忆。 A.积极B.消极C.熟悉D.情绪 5.当我们在阅读《祥林嫂》时,头脑中出现的祥林嫂的形象是()想象的形象。A.有意B.无意C.再造D.创造 6.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A.经验B.知识C.客体D.表象 7.从爱听童话、神话故事发展到爱听英雄模范故事,这是想象()发展的表现。A.有意性B.现实性C.创造性D.概括性 8.小学生从“习作例文”到“命题作文”,这是想象()的发展的表现。 A.有意性B.现实性C.创造性D.概括性 9、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叫( ) A.表象B.联想C.做梦D.幻想 10、人脑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 ) A.想象B.表象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 三、判断并改正(10分) 1.()天生盲人也可以有视觉表象。 2.()凡识记的对象成为活动的对象或活动的结果时,识记的效果就好。 3.()遗忘是识记的相反过程。 4.()小学低年级儿童机械识记的效果要高于意义识记。 5.()采用尝试回忆法进行识记是一种耗时较多,极不经济的方法。 6.()想象和感知觉最大的不同,在于想象的形象非来源于客观现实。 7.()梦中出现的形象离现实很远,是一种创造想象。 8.()创造想象与再造想象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有无创造性。 9.()幻想中的新形象是人们所向往、所期望的,因此幻想总是积极的。10.()幻想不是理想,因为幻想是一种消极的想象。 四、简答 1.请完成下列表格(7分)

记忆与思维-逻辑记忆

记忆与思维:逻辑记忆 记忆活动和思维活动密切相关,两者互为因果。思维积极灵活、积极、正确,记忆效果就好;同样,记忆的信息也为思维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下面就思维的方法,以及思维和记忆的关系进行论述。 分析与综合。分析法的特点是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扰已知;综合法的特点是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出未知。分析和综合是相辅相成的,它是基本上的思维过程,也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是动脑筋及深刻理解的过程。而积极思考是记忆的前提,深刻理解是记忆的最佳手段。两者的关系可以举例来说明。 爱因斯坦的朋友曾说自己的电话号码不好记,容易忘掉,当他说出这个号码是2436时,爱因斯在坦说:“这有什么难记的,那不是‘两打加十九的平方’吗?”。两打是24,92是36。这样这个号码很容易就被记住了,过了许久也不会忘掉。这就是积极思维与记忆的关系。 比较与归类。比较是确定客观事物彼此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方法;归类是依据事物的某些外部特征或内在联系对其分门别类的方法。两者是互为条件的。比较是归类的前提,归类是比较的依据。比较法在学习和记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识记材料。归类能使我们将识记材料从分散趋于集中,从零星趋于系统,以便学习和记忆。

抽象与概括。即是提取事物共同的一般属性或本质属性来加以考察的方法;概括是把本质属性联合起来推广到归类事物上去的方法。把各种事物的共同的某些属性抽象出来才有可能将其联系起来,而只有这种联系,才能发挥抽象的作用。 所以在学习和记忆中两者应当结合起来。以鸟为例,对它的形状、颜色、生活习性的了解就是分析;通过对各种鸟的比较,抽取出“有羽毛”、“是动物”这些共同属性,并使这些属性和其他属性(如形状、颜色)分离出来,这就是抽象;再把这些共同的本质属性结合起来,从而认识到“鸟是有羽毛的动物”,这就是概括。 系统化与具体化。系统化是对各种有关材料进行科学的排列组合,使它形成一个完整体系的方法;具体化是把抽象出来的一般认识应用到具体的、特殊的事物上去的方法。所学的知识如果没有经过系统化处理,就是零碎的、单独的,不便于记忆。 系统化的运用形式主要可归纳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并小为大,即把一个阶段内所学过的知识,按照知识本身的体系结构联结为一个较大的体系;其二是化大为小,即在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中,抓住主要脉络,或制图表,或编提纲,把它压缩成最精要的材料。这样便于在脑中储存和提取。而具体的方法主要是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和用具体事例说明理论知识。 以上方法互相交叉,在学习和记忆中应变通应用。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生活中可以提高记忆力的小技

心理学 第三章 记忆

第三章记忆 1.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个体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和再认三个环节。认知心理学家认为记忆就是个体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认知加工过程。正确理解记忆我们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感知过的、思考过的、体验过的事物都可以成为个体的经验,都是记忆的内容。 ·我们并不是把所有的经验都记住,而是记住其中的一部分。 ·记忆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记忆有三个基本环节。 ·记忆以感知为基础,而且是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梁。2.记忆表象 个体感知过的客观事物一旦成为记忆的内容,是以某种具体的形象保存在脑中,这种形象就是记忆表象。 ·记忆表象的特征:直观性(记忆表象保留了有关客观事物被感知时的某些特点,比较生动具体,与感知映象有一致性)、概括性(记忆表象舍去个别事物的次要感性特征,保留其中常见的主要形象) ·记忆表象的种类:根据表象的感知特点,可分为视觉表象、听觉和运动表象;根据表象的概括性,可分个别表象和一般表象。 3.记忆的种类 (1)根据记忆的内容分类 ·形象记忆。形象记忆是个人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这种记忆保持是事物的具体形象,具有直观性。 ·语言-逻辑记忆。它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为形式,对事物的关系

以及事物的意义和性质等为内容的记忆。 ·情绪记忆。它是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运动记忆。它是对活动的动作及动作顺序为内容的记忆。 (2)根据存储信息的久暂分类 瞬时记忆(又名感觉记忆)、短时记忆(保持信息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长时记忆 4.记忆过程 记忆是从记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与“重现”(1)识记(识记是获得过程记忆的第一步,是获得事物映像并成为经验的过程) ·识记的分类: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机械记忆和意义识记。 ·影响识记效果的条件:目的任务对识记效果的影响;、活动的任务、性质对识记效果的影响;材料的数量和质量对识记效果的影响;识记方法对识记的影响 (2)保持(保持是经验在头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 ·保持内容变化:数量的变化、质量的变化 ·遗忘。对识记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或回忆就是遗忘;遗忘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3)再认和重现 ·再认:重新感知已感知过的事物时能够辨认出来 ·重现:又称再现、回忆,指经验过的事物又一次在头脑中浮现或行

第三章---幼儿认知的发展

福安市民族职业中学教案 学科心理学任课教师龚晓慧上课班级14级3班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感觉和知觉的概念及功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法领会幼儿期感知觉的发展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利用感知觉规律进行幼儿园的教学 【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感知觉规律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幼儿期感知觉的发展特点 【学法指导】讲授、讨论 【媒体使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感觉和知觉概述 一、感觉的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的定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事物的整体的反映。知觉带有主观性。 二、感觉和知觉的功用 1、感知觉是认识的开端,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2、感知觉是一切心理现象的基础,也是个体与环境保持平衡的保障 三、感觉的种类: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知觉的种类: (1)视知觉、听知觉、味知觉、嗅知觉、触知觉;

(2)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社会知觉(自我知觉、他人知觉、人际关系知觉) 四、感觉和知觉的特性 (一)感受性及其变化规律 1、定义 2、感受性变化规律 (1)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之间可以相互作用,弱刺激能提高分析器的感受性,强刺激降低分析器的感受性 (2)适应:连续的刺激使感受性发生变化,表现为感受性钝化和锐化。(3)对比:同类而相互对立的感觉相互作用时,可使对方的感受性有所加强的现象。 (4)感受性与训练(敏感化):由于分析器的相互作用和练习而使感受性提高。(二)、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被选择的成为对象,其他成为背景; (2)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一、儿童感觉的发展 (一)、视觉 (1)视觉敏锐度:在幼儿期,儿童的视觉敏锐度在提高 (2)辨色能力:初期能辨认红黄绿蓝等基本色,中期能辨认间色,晚期能调色。

心理学第四章 记忆与学习知识考点

第四章记忆与学习 一、单项选择题: 1.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它们是(A )、保持和提取。 A.编码B.回忆C.再认D.遗忘 2.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编码、(C )、提取。 A.识记B.回忆C.保持D.再认 3.哪一种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 B ) A.感觉记忆B.工作记忆C.长时记忆D.语义记忆 4.在感觉记忆中,信息主要以( D )形式存储。 A.语义B.概念体系C.图式D.视象和声象 5.感觉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是() A.视像和声像B.声音代码C.语音代码D.语义代码 6.瞬时记忆属于( A )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工作记忆 7.在短时记忆中,一遍遍地机械地重复识记材料是( D ) A.有效复述B.无效复述C.精细复述D.保持性复述 8.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B )秒钟。 A.1~2 B.20~40 C.60~70 D.70~80 9.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保持( B )秒钟。 A.5 B.20—30 C.60 D.120 10.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C ) A.感觉登记B.注意C.组块D.复述 11.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D )个组块。 A.6±2 B.6±1 C.7±1 D.7±2 12.短时记忆的容量为(A )个组块。 A.7±2 B.5±2 C.8±2 D.9±2 13.短时记忆的容量为多少?( C ) A.7 加减2 个音节B.7 加减2 个单元C.7 加减2 个组块D.7 加减2 个数字

14.在短时记忆中,将识记的材料与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建立起联系是( C )。 A.机械复述B.无效复述C.精细复述D.保持性复述 15.短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 B )形式存储。 A.视象代码B.声象代码C.语义代码D.图式 16.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重要条件是( A ) A.复述B.视觉编码C.声音编码D.感觉寄存 17.短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储?( A ) A.声象代码B.视像代码C.语义代码D.图式 18.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在记忆中储存时间的长短和编码方式的不同,一般可把记忆分为三个系统,即(B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A.语义记忆B.感觉记忆C.工作记忆D.情绪记忆 19.对事实类信息,如词汇、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的记忆是( B )。A.程序性记忆B.陈述性记忆C.长时记忆D.技能记忆 20.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C )。 A.长时记忆B.情境依存性记忆C.程序性记忆D.工作记忆 21.对练字过程中的手部动作的把握,是储存在(B )中的。 A.情景记忆B.程序性记忆C.语义记忆D.陈述性记忆 22.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 C )。 A.长时记忆B.情境依存性记忆C.程序性记忆D.工作记忆 23.练书法时,我们所知道的规则和方法是储存在_____中的。(A ) A.陈述性记忆B.情景记忆C.程序性记忆D.感觉记忆 24.对概念、命题的学习属于(D ) A.社会规范的学习B.机械学习C.技能学习D.知识学习 25.在复习过的教室里参加考试,会对考试有帮助,这种现象称为(B ) A.情绪依存性记忆B.情境依存性记忆C.状态依存性记忆D.地点依存性记忆 26.走迷宫是一种( A ) A.发现学习B.意义学习C.接受学习D.知识学习 27.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为划分标准,一般可以把学习分为哪三类?( D ) A.知识学习、意义学习和命题学习B.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C.命题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D.技能学习、知识学习和社会规范学习

第五章 幼儿的记忆练习题

第五章幼儿的记忆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再认 表象 无意记忆 意义记忆 二、填空题 1、记忆是人脑对_________的反映。记忆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个环节,记忆恢复的两种形式是和。 2、根据记忆是否有目的、任务把记忆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根据材料内容把记忆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根据材料是否需理解把记忆分为机械记忆和________。 4、在幼儿的记忆中________记忆占主要地位,________比重最大。 5、从儿童记忆发展的顺序看,最早出现的是记忆________,最晚出现的记忆是________记忆。 6、记忆的保持的相反过程是________。德国心理学家________最早对遗忘现象作了研究、绘制了遗忘曲线。得出了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是________遗忘的发展是________因此学习后要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 1.幼儿生病时去过医院,以后看见穿白大褂的人就害怕,这种心理活动是() A.记忆 B.想象 C.思维 D.感觉 2. 把记忆的材料保存在头脑中的环节是 () A再认B 再现C保持D识记 3.最早提出遗忘规律的心理学家是() A.埃里克森 B.皮亚杰 C.艾宾浩斯 D.班杜拉 4.儿童最早出现的是( ),最晚出现的是() A 情绪记忆 B 语词记忆 C 形象记忆 D 动作记忆 5.在不理解意义的情况下,幼儿也能背诵唐诗,这是() A意义记忆B 逻辑记忆 C机械记忆D 理解记忆 6.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后()内进展最快。 A 31天 B 6天 C 1天 D 20分钟 7、幼儿的形象记忆主要依靠的是() A.动作 B.言语 C.表象 D.情绪 8、冬冬跟妈妈逛商店,看到商店招牌上的字,高兴地说:“妈、这字我认识、老师教过我们。”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属于()

第五章幼儿的记忆试题

第五章幼儿记忆 一、单项选择题 1、看到“五星红旗”四个字,头脑中就会立刻浮现出五星红旗的形象,这属于( )。 A.形象记忆 B.感觉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2、研究发现,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遗忘的进程是(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不会遗忘 D.起伏不定 3、下面符合幼儿记忆发展特点的是( )。 A.以有意记忆为主 B.以词语逻辑记忆为主 C.以无意记忆为主 D.以意义记忆为主 4、在欢度“六一”儿童节时,小朋友们一听到《春天在哪里》这首乐曲时,就知道自己曾经唱过。这种记忆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 )。 A.再认 B.识记 C.回忆 D.保持 5、根据材料的意义和逻辑关系,运用有关经验进行的一种识记是( )。 A.有意记忆 B.无意记忆 C.机械记忆 D.意义记忆 6、儿童最早出现的记忆是( )。 A.有意记忆 B.无意记忆 C.机械记忆 D.运动记忆 7、儿童喜爱什么、依恋什么、害怕什么都是()的结果。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机械记忆 D.运动记忆 8、婴儿的“认生”现象,是( )的结果。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词语逻辑记 D.运动记忆

9、我们对公式、定理等的记忆,就是()。 A.形象记忆 B.词语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运动记忆 10、没有自觉的记忆目的或任务,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记忆是 A.有意记忆 B.无意记忆 C.机械记忆 D.意义记忆 11、在不理解古诗含义的情况下,幼儿也能熟练地背诵古诗,这是( )。 A.意义记忆 B.理解记忆 C.机械记忆 D.逻辑记忆 12、把记忆的材料保存在头脑中的环节是()。 A.再认 B.再现 C.保持 D.识记 二、多项选择题(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1、再认和再现是识记与保持的( )。 A.前提 B.基础 C.结果 D.证卿 2、下列有关幼儿记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 B.词语记忆发展速度大于形象记忆 C.形象记忆效果好于词语逻辑记忆 D.意义记忆效果好于机械记 3、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记忆的过程包括( )。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再现 三、判断题 1、形象与词的结合,有利于提高记忆效果。 2、幼儿记忆熟悉的事物和熟悉的词比记忆生疏的事物和词的效果好。 3、幼儿机械识记的效果比意义识记效果好。 4、遗忘的进程总体上的特点是先慢后快。 5、幼儿在游戏中的有意记忆效果比在实验室条件下的有意记忆效果好。

关于思维训练之记忆力和思维导图的比较

关于思维训练之记忆力和思维导图的比较 关于思维训练之记忆力和思维导图的比较(一) 大脑就是你自己的智囊。科学研究证明,大脑分为左半球和右半球。左半球是管 人的右边的一切活动的,一般左脑具有语言、概念、数字、分析、逻辑推理等功能;右 半球是管人的左边的一切活动的,右脑具有音乐、绘画、空间几何、想像、综合等功能。 PK1: 记忆是把书本上或是生活中的所需要的内容记下来,是一种拷贝和复制,有理解 的成分在里面,但是所起得作用和成分太小。也就是有些时候可能对所记住的内容一 点都不理解但是照样可以通过记忆复述出来,所以记忆有时就像留声机,像一个图书馆,记忆好的人里面藏书海量。 建议:记忆是基础,仅仅记住书不如无书,所以一定要在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上面 不断的去创新。因为只有不断的创新才是人类发展的未来出路之一,如果仅仅是简单 的记忆,那就交给计算机来做好了,也许再过不了几年,科学家就可以搞出一个芯片来,只要花几分钟的时候做个简单的手术,人类所需要的一切知识都可以通过这个芯 片获得。特别是在今天的信息化社会,通过网络所有资讯都是可以非常简单快捷的得 到的,所以创新是人类发展的生命之源。 思维导图是把所以整理的资料素材做成有中心主题,有核心焦点的放射性知识网 络架构。它的目的是使知识资讯条理化,有序化。因此要达成这个目标,在整理知识 和资讯的过程中,绝对不是简单的复制、拷贝和转载。里面肯定要有大量的加工性的 创造在里面。因为在做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对知识和资讯需要进行分化和合并,对知 识和资讯的提炼与总结。个人的信息搜索能力,关键词的提取能力,决定了思考的质量,思维导图的最终对主题的阐述和表达。最为关键的是思维导图要求的整体的布局,整体感的把握,全局的掌控,这是记忆法所不具备的,也是思维导图独有的优势所在。 PK2: 比喻: 记忆犹如西医,减小快,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比较有针对性,如果不能喝个人 的工作和实际想结合,那么很容易流于形式的。在很多的记忆的培训课程中不少人看 到台上展示的老师,记忆那么好,很是羡慕于是自己也想拥有,但是记忆是一门技术

关于记忆力与思维导图的比较

关于记忆力与思维导图的比较 科学研究证明,大脑分为左半球和右半球。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记忆力与思维导图的比较,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记忆力与思维导图的比较: 大脑就是你自己的智囊。科学研究证明,大脑分为左半球和右半球。左半球是管人的右边的一切活动的,一般左脑具有语言、概念、数字、分析、逻辑推理等功能;右半球是管人的左边的一切活动的,右脑具有音乐、绘画、空间几何、想像、综合等功能。 PK1: 记忆是把书本上或是生活中的所需要的内容记下来,是一种拷贝和复制,有理解的成分在里面,但是所起得作用和成分太小。也就是有些时候可能对所记住的内容一点都不理解但是照样可以通过记忆复述出来,所以记忆有时就像留声机,像一个图书馆,记忆好的人里面藏书海量。 建议:记忆是基础,仅仅记住书不如无书,所以一定要在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上面不断的去创新。因为只有不断的创新才是人类发展的未来出路之一,如果仅仅是简单的记忆,那就交给计算机来做好了,也许再过不了几年,科学家就可以搞出一个芯片来,只要花几分钟的时候做个简单的手术,人类所需要的一切知识都可以通过这个芯片获得。特别是在今天的信息化社会,通过网络所有资讯都是可以非常简单快捷的得到的,所以创新是人类发展的生命之源。

思维导图是把所以整理的资料素材做成有中心主题,有核心焦点的放射性知识网络架构。它的目的是使知识资讯条理化,有序化。因此要达成这个目标,在整理知识和资讯的过程中,绝对不是简单的复制、拷贝和转载。里面肯定要有大量的加工性的创造在里面。因为在做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对知识和资讯需要进行分化和合并,对知识和资讯的提炼与总结。个人的信息搜索能力,关键词的提取能力,决定了思考的质量,思维导图的最终对主题的阐述和表达。最为关键的是思维导图要求的整体的布局,整体感的把握,全局的掌控,这是记忆法所不具备的,也是思维导图独有的优势所在。 PK2: 比喻: 记忆犹如西医,减小快,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比较有针对性,如果不能喝个人的工作和实际想结合,那么很容易流于形式的。在很多的记忆的培训课程中不少人看到台上展示的老师,记忆那么好,很是羡慕于是自己也想拥有,但是记忆是一门技术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是很难达到好的效果,因为所有的成功都需要时间的累积,经验的积累。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的参加过记忆法培训的学员,学过之后很少去应用的原因。 记忆在做展示表演的时候,很是容易吸引到别人的眼球的。所以这也是目前记忆培训很火,容易招生的原因,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把现场的效果进一步的转移到学员的身上,如果把效果持久的下去,如何更好的和实际的应用去做完美的结合?只有上述的问题解决

幼儿心理学单元试卷(记忆与想象部分)

《幼儿心理学》试卷 (记忆与想象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1、幼儿记忆的基本特点是 ( ) A有意记忆占优势,无意记忆逐渐发展起来 B机械记忆的效果优于意义记忆的效果 C接近联想优于相似联想 D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2、冬冬跟妈妈逛商店,看到商店招牌上的字,高兴地说:“妈、这字我认识、老师教过我们。”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属于() A 识记 B 保持 C 回忆 D 再认 3、儿童最早出现的是 ,最晚出现的是语词记忆。 ( ) A情绪记忆B语词记忆C形象记忆D运动记忆 4、昔日同窗情,至今常怀念,这属于 ( ) A.运动记忆 B.情绪记忆 C.形象记忆 D.语词记忆 5、形象与的结合,使得幼儿记忆的效果更好。 ( ) A动作 B语词 C表象 D情绪 6、在不理解意义的情况下,幼儿也能背诵唐诗,这是() A意义记忆 B 逻辑记忆 C机械记忆 D 理解记忆 7、.幼儿生病时去过医院,以后看见穿白大褂的人就害怕,这种心理活动是() A.记忆 B.想象 C.思维 D.感觉 8、把记忆的材料保存在头脑中的环节是() A再认 B 再现C保持D识记 9、幼儿看见白云,会认为那是小兔子、棉花,这在心理学上叫做()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有意想象 10、幼儿在阅读《西游记》时,根据文字的描述在头脑中呈现出孙悟空的形象,这种做法属于() 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幻想 11、若问幼儿:什么是冬天?幼儿会说:有大雪、路滑、天冷。这种想象是() A.经验性想象 B.情境性想象 C.愿望性想象 D.拟人性想象 12、作家创作新小说,科学家提出新构想等活动,所进行的想象都属于() A无意想象 B 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13、有个孩子喜欢画画,但他画的长颈鹿脖子特别长,这说明幼儿想象的() A独特性 B夸张性 C 情绪性 D 情境性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梦是有意想象的极端形式。() 2、从现代心理学的观点看,遗忘并非全是坏事。() 3、幼儿意义记忆的效果要好于机械记忆。() 4、教幼儿阿拉伯数字“6”,可将字形与“哨子”联系起来。这属于意义记忆。() 5、想象是幼儿创造思维的核心。()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一节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记忆与知觉的发展 记忆是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觉的发展又离不开记忆。比如,幼小的婴儿经常用奶瓶吃奶或喝水,当他只看到奶瓶的一个侧面时,就“知道”那是可以给他提供食物的东西,马上做出吃奶或喝水的反应;婴儿听见妈妈的声音就安静下来或兴奋起来,这些对奶瓶的知觉或对妈妈声音的知觉,已经与经验发生了联系,而他之所以能够和过去的经验相联系,依靠的就是记忆。还有前面我们提到过的婴儿对“客体永久性”的认识,也反映了婴儿记忆的发展。 二、记忆与想象、思维的发展 儿童的想象和思维过程都要依靠记忆。正是记忆把知觉和想象、思维联系起来,使儿童能够对知觉到的材料进行想象和思维。儿童最初的想象和记忆不容易分开。2岁左右儿童的想象基本上是记忆的简单加工。没有记忆对事物的分析和综合也难以进行。 三、记忆与语言的发展 儿童学习语言也要靠记忆。首先,儿童必须记住某个声音所代表的语义,才能理解词语;其次,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在听别人说完一句话之前,要把这句话前面那部分暂时记住,才能和后面所说的词联系起来理解,自己说一段话时,也要暂时记住前面的内容,才能做到前后连贯。如果儿童说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就暴露了其言语活动与记忆联系的不足。 四、记忆与情感、意志的发展 儿童记忆的发展也影响其情感和意志的发展。通过记忆,儿童对经验有关的事情发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儿童的情感从而丰富起来,比如,较大的儿童会出现一些与经验有关的恐惧;儿童的意志行动也离不开记忆,意志是有目的行动,行动过程中必须始终记住行动的目标。幼小儿童和失去记忆能力的病人在意志行动中有相似之处,他们往往在行动过程中忘记了性的动机和目的,因而不能坚持完成任务。

第三章消费者的记忆想象与思维

编号:003

消费者行为学 第三章消费者的记忆想象与思维 第一节消费者的记忆 一、记忆的心理过程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中发生过的事物的反映。 (记忆,是先记后忆) 四个基本环节 识记:识别记住事物从而积累知识经验。 保持:巩固已得的知识经验。 再认和回忆:出现的时候能够辨别出来。 回忆和再认的主要区别在于:再认是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的而回忆则是在感知之外,通过一定的思维活动进行的。 记忆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二、消费者遗忘 1.含义:指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或回忆。可分为暂时性的和永久性的。 2.影响的因素: A、学习态度 B、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C、材料在序列中的位置 3.原因: (1)痕迹衰退说:遗忘是由于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 (2)干扰抑制说:遗忘是由于记忆材料之间的干扰,产生相互抑制,使所需要的材料不能提取。 (3)压抑说:遗忘既非由痕迹的消退所造成的,也不是记忆材料之间的干扰

所造成的,而是由于人们对某些经验的压抑使然。 三、记忆的分类(判断选择) (一)根据记忆的内容(1)形象记忆:形象记忆就是把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作为内容的记忆。例如,你看到大街上跑的汽车,就会对汽车的形状有记忆。(2)逻辑记忆:就是把概念、公式和规律等逻辑思维过程作为内容的记忆。例如,白加黑(3)情绪记忆:情绪记忆就是把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作为内容的记忆。(4)动作记忆(运动记忆):就是把做过动作作为内容的记忆。购物时,促销员对产品的讲解。 (二)按保持的时间长短分 (1)瞬时记忆(感觉记忆):记住刺激物的形象;容量很大,但保留时间很短;如果加入注意,信息就转入短时记忆。(2)短时记忆:A、记住语言文字;B、容量有限;C、记住的是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D、经过复述,可以转入长期记忆。 (3)长时记忆:A、记住语义形象和形象记忆;B、容量无限,但保留时间很短C、如果不是有意回忆,人们不会意识其存在;D、长时记忆的遗忘主要是干扰造成的。 (三)记忆理论的运用 1、要注意消费者接受信息的记忆的极限,尽量采用简短易懂、内容鲜明的广告语,提高信息接受和储存的效率。 2、从记忆类型的效果看,情绪和情感的因素对记忆效果最为明显。企业在营销活动中注意利用。 第二节消费者的想象 一、想象的概念 人脑对已有表象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通过想象过程所创造出来的新形象,可以是主题从未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或还未出现的形象。 二、想象的分类 根据想象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分类:可以分为随意想象和不随意想象随意想象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

00031《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学生版含答案)_第四章记忆及学习

《心理学》(自考)同步练习 第四章记忆与学习同步练习 一、名词解释 1.记忆P79 2.陈述性记忆P82 3.情景性记忆P83 4.图式P90 5.组块P86 6.前摄干扰与倒摄干扰P94 7.记忆术P96 8.学习P98 9.接受学习P100 10.发现学习P100 11.意义学习P100 12.机械学习P100 13.知识学习P101 14.技能学习P101 15.社会规范学习P101 二、单项选择题 1.信息处理的观点认为,记忆是人脑对外界信息的( )P79 A.识记和保持B.接受和储存C.储存和提取D.编码、储存和提取 2.从向脑内存储信息到再次把它提取出来应用,这个完整的过程总称为( )P79 A.识记B.保持C.再认D.记忆 3、人们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这种记忆的第一基本过程被称为( )P80 A·编码B.保持C.储存D.提取 4、记忆的内容可以用言语表达,即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等知识,这种记忆是( )P82 A.陈述性记忆B.程序性记忆C.情景记忆D.语义记忆 5、记忆的内容通常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过程,又可称为技能记忆。如怎样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等情况,这种记忆是( )P82 A.陈述性记忆B.程序性记忆C.情景记忆D.语义记忆

6.托尔文认为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记忆可以称为( )P83 A.陈述性记忆B.程序性记忆C.情景记忆D.语义记忆 7.托尔文认为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它与一般的特定事件没有什么联系的记忆可以称为( )P83 A.陈述性记忆B.程序性记忆C.情景记忆D.语义记忆 8.告诉你一个电话号码,你可以按照它去拨号,但打过以后,再问你该号码,你又不记得了。这是( )P85 A.瞬时记忆表现B.感觉记忆表现C.短时记忆表现D.长时记忆表现 9.感觉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又被称为( )P84 A.瞬时记忆B.情景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 10.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主要是以怎样的编码形式储存( )P85 A.语义编码B.视觉编码C.情景编码D.听觉编码 11.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平均数量是( )P86 A.五加减二B.六加减二C.七加减二D.八加减二 12.复述是使信息保存的必要条件,有一种复述是指将识记的材料与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建立起联系。这是( )P88 A.保持性复述B.精细复述C.形象性复述D.注意性复述 13.人的各种知识经验在长时记忆中,构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心理网络结构,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 )P90 A.图式B.命题C.内化D.建构 14.首先系统地对长时记忆和遗忘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P92 A.冯特B.弗洛伊德C.巴甫洛夫D.艾宾浩斯

心理学0031 第四章 记忆与学习

第四章记忆与学习 记忆: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基本过程:信息进入记忆系统—编码,信息在记忆中储存—保持,信息从记忆中提取出来—提取。 1.编码: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需要注意的参与。注意对记忆有重要影响,编码强弱直接影响着记忆的长短。强烈的情绪体验会加强记忆效果。 2.保持:(储存)已经编码的信息必须在头脑中得到保存,在一定时间后才可能被提取。 3.提取:保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只有提取出来加以应用,才是有意义的。提取表现方式:回忆和再认。 记忆的类型: 1.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即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可以用言语表达。 程序性记忆:(技能记忆)记忆程序性知识,如怎样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 2.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20世纪80年代后期,托尔文将陈述性记忆进一步区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情景记忆:对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记忆。 语义记忆: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它与一般的特定事件没有什么联系。 记忆存储模型: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1.感觉记忆(感觉寄存器或瞬间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 存储形式就是视觉表象和声音表象,称视象和声象。 如不被注意或编码,就会自动消退。选择性注意控制着什么信息将得到进一步加工,将心理资源集中于刺激域中的一部分,并传递到短时记忆。 2.短时记忆(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 感觉记忆中经过编码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20-30秒)后加以复述,可继续保存。 短时记忆中储存的是正在使用的信息,在心理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短时记忆扮演着意识的角色,使我们知道自己正接收着什么及正做些什么。 其次,短时记忆使我们能够将许多来自感觉的信息加以整合构成完整的图像。 ①编码的形式:以声音代码的形式储存。 ②储存的容量:有限,平均数量为7.单位为组块:人们最熟悉的认知单元,是人们通过 对刺激的不断编码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组合。 ③储存的持久性:信息的保持时间有限,如不复述就会消失。

思维导图全脑记忆法

思维导图全脑记忆法 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思维导图已经在全球围得到广泛应用,包括大量的500强企业。思维导图的创始人是东尼·博赞。中国应用思维导图大约有20多年时间。 概念: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我们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香气、食物、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您的记忆,也就是您的个人数据库。 导图作用 随着人们对思维导图的认识和掌握,思维导图可以应用于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学习、写作、沟通、演讲、管理、会议等,运用思维导图带来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诸多行为表现,如果你想改变你的生活、学习现状,想了解更多,那就继续看下去,文章最后介绍了实际操作方法。祝愿每一位看到这篇帖子的朋友事业、学习有成。 1.成倍提高您的学习速度和效率,更快地学习新知识与复习整合旧知识。 2.激发您的联想与创意,将各种零散的智慧、资源等融会贯通成为一个系统。 3.让您形成系统的学习和思维的习惯,并使您将能够达到众多您想达到的目标,包括:快速的记笔记,顺利通过考试,轻松的表达沟通、演讲、写作、管理等等! 4.让您具有超人的学习能力,向您喜欢的优秀人物学习,并超越您的偶像和对手。

第九章 学前儿童的想象答案

第九章学前儿童的想象 一、名词解释 1、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成新形象的过程。 2、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而是在某种刺激的影响下,不由自主地想象出来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 3、有意想象:主动的、有目的的想象,它是根据一定的任务而进行的。 4、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图形、图表、符号,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 5、创造想象:是一个人根据自己的创见,独立地构造新形象的过程。 6、幻想:是一种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并指向与未来事物的想象。 二、判断题 ×√××√×√ 三、选择题 ABA BDA 四、填空题 1、再造 2、幻想理想 3、再造想象 4、独立性、创造性(首创性)、新颖性 5、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6、无意性、有意性、再造性、创造性 7、无意、再造 五、简答题 1、答:(1)无意想象占主导,有意想象逐渐发展。(2)再造想象占主导,创造想象逐渐发展。(3)想象脱离现实。(4)想象与现实相混淆。 2、答:(1)想象的主题不稳定。(2)常常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3)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3、答:这是由于幼儿的认识水平不高,有时把想象表象和记忆表象混淆起来。有些幼儿渴望的事情,经反复想象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致于变成似乎是记忆中的事情了。有时候,则是由于知识经验不足,把假想的事情信以为真。 六、案例分析题 1、答:幼儿初期主要以无意想象为主,它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在某种刺激物影响下不由自主想象出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由于这种想象没有明确的目的,是在外界事物直接作用下产生的,所以幼儿想象活动主题不稳定,极易变化。在材料中,小女孩声称要画一个电视机,接下来又说要画一个苹果,最后变成了气球体现了这一特点。 2、答:小班红红很想自己能像哥哥姐姐那样参加“小红花合唱团”,所以想象自己参加了“小红花合唱团”并告诉了妈妈,这体现了幼儿常常把想象和现实相混淆,这是由于幼儿认识水平不高,有时会把想象表象和记忆表象混淆,渴望的事情经反复想象就变成记忆中的事情了。

第七章 学习中的记忆和思维

第七章学习中的记忆和思维 第一节学习中的记忆 学习和记忆是密切相关的,所有的学习都包含着记忆。像学习识字、背诵外语单词和课文等,明显地需要记忆。虽然学习数学主要依靠逻辑推理,学习物理主要靠观察和思维,但是像数学和物理之类的学习,也是需要记忆的。学习数学,九九乘法口诀总应记得吧;学习电学,欧姆定律公式I=U/R总要记一记的,不然到用乘法口诀或电学公式的时候,再去查“九九乘法口诀表”或重新推导欧姆公式,那就太费事了。由于记忆关系所获学习经验的巩固,记得好才能学得好,因此学会如何记忆,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件大事。对教师来说,了解有关学习与记忆的理论,有助于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指导和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记忆规律,形成相应的记忆策略去科学地学习,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本节着重从信息加工理论的角度,分析说明学习中的记忆,探讨有关记忆的特点、规律和方法。 一、两种记忆过程观 1.记忆是一种从记到忆的心理过程 一般认为,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具体地说,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和练习过的动作,总会在头脑中

留下痕迹成为经验,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再现出来,这一心理过程就是记忆。例如,昨天学了一篇课文,今天能背出来,这就是通过记忆过程实现的。记忆包括记和忆两部分,记是指对事物的识记和保持,识记是获得和巩固经验的过程;保持是对识记的进一步巩固。识记和保持虽说没有明显的界限,但是可以说有严格的顺序,识记发生在前,保持产生在后。忆是指再现已经记住的知识经验,它有再认和重现两种情况。记是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对事物有所识记、保持,才会有再认、重现,记得正确和牢固,才能忆得迅速和准确;反过来,忆是记的结果和证明,忆可以巩固和加强记,经常回忆和再认的对象一定会记得更深刻,保持得更长久,只有再认和重现,记才能得到证明。总之,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而且是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相互联系的统一过程。 2.记忆是对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认知过程 随着脑科学的发展,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的概念和方法渗透到心理学领域。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趋向于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描述记忆的动态结构,把记忆看作是人脑对输人的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认知过程。信息的编码相当于识记,信息的贮存相当于保持,信息的提取相当于再认或重现。 二、记忆系统的性质和特征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把记忆看作是学习者内部的一种信息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