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城市学院学科专业调整与二级学院设置方案

兰州城市学院学科专业调整与二级学院设置方案
兰州城市学院学科专业调整与二级学院设置方案

兰州城市学院

学科专业调整与二级学院设置方案

(征求意见稿)

自2006年升本以来,随着办学规模扩大和学科专业发展,学校由校-系二级管理模式逐渐过渡到校-院-系(部)三级管理模式,二级学院成为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的主体和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的主阵地。2014年第二次党代会提出了通过“三步走”发展战略,建成国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从而确定了学校今后发展中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和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办学层次两项关键任务。为此,开展新一轮的学科专业调整显得尤为必要,而二级学院是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基层单位,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一、现状与问题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42个,在校生招生专业(方向)56个,涵盖了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法学和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和31个一级学科,初步形成了服务城市相关专业、教师教育专业、工程教育专业三大专业群(服务城市相关专业16个,教师教育专业14个,工程教育专业12个),基本体现了“突出服务城市功

能,优化教师教育结构,强化应用能力培养”的办学指导思想。(见图1)

图1一体两翼三集群学科(专业)建设布局

2014年10月,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家组在肯定我校“初步实现了专业结构的转型发展”的同时,也建议学校“重新审视专业规划,厘清专业建设思路,构建符合地方发展和学校实际的学科专业体系”。为积极落实专家组的意见与建议,持续优化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与二级学院设置,学校在学科方向凝练、专业结构调整以及相应的学院设置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第二次党代会以来,通过机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等措施,学校进一步加强了学科、专业与二级学院的调整、合并,学科、专业与二级学院设置趋于合理。(见表一)

表一:兰州城市学院学科、专业与二级学院设置一览表

不过,从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实现建成国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来看,目前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与二级学院设置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学科、专业结构与二级学院设置整体统筹不够,学科与专业的相互支撑不够,导致学科、专业增长与发展的空间也相对不足。

2、同一学院内学科与专业跨度过大、相关度不高、互补性差,如旅游文化学院共有工商管理、中国史、世界史、音乐与舞蹈学四个分属管理学、历史学、艺术学的一级学科,培黎工程技术学院虽然仅有理学、工学两大门类,但设有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五个一级学科和相应的物理学、电子信息科

学与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焊接技术与工程等六个本科专业,信息工程学院共有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分属管理学、工学的一级学科。

3、同一个一级学科相关专业被分设在不同学院,不利于学科群、专业群的建设,如管理学门类下的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三个一级学科所对应本科专业分别设在经济管理学院、旅游文化学院和信息工程学院,数学学院设置的金融数学方向则隶属经济学中的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

4、部分学院学科专业单一,将目录内专业设置为培养方向,未形成学科支撑下的专业增长,不利于学院发展和学科与专业的拓展,如音乐学院、体育学院、数学学院等。

5、部分学院专业设置无学科基础,造成专业后劲不足,制约着专业进一步发展。如培黎汽车工程学院专业设置与学科不一致。

6、二级学院整体上呈现出学科、专业的特色不够突出,应用型学科、专业与产业衔接不够等问题。

二、调整思路

学科、专业与二级学院设置调整,紧紧围绕建成国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战略目标和“三步走”发展战略,以学科专业调整与建设为龙头,整体带动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为社会服务和国际化进程;以引领与促进城市发展为中心,持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构建由基础文科类、服务城市类、工程教育类和教师教育类为主体的学科、专业布局结构,坚持学科发展的内部逻辑和适应社会的外部环境相统一,为实现建设国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战略目标奠定基础。

具体调整思路如下:

1、立足于“十三五”末启动更名大学,按照相同、相近、相关原则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同一学科门类内学科、专业建设的一致性与互通性,加强同一一级学科内不同学科方向、专业建设的内在关联度,加强同一二级学院内学科、专业之间的相互支撑。

2、实施分类建设、分类指导,持续保持基础学科、专业的传统,大力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学科、专业,加强应用型学科、专业与产业、行业的衔接。采取错位发展策略,突出与省内高校同类学科、专业的比较优势与特色,有效协调学科、专业建设过程中注重强化特色、保持优势与灵活应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关系。

3、明确基础文科类、服务城市类、工程教育类、教师教育类四大学科、专业的布局面向与发展方向,逐步形成校本部以服务城市学科与专业为主、培黎校区以工程教育为主、东校区以学前教育为特色的校区功能结构。

4、在学科、专业与二级学院设置调整基础上,实施重点学科与培育学科建设计划、重点专业与扶持专业建设计划,加强对各二级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的支持力度。同时,逐步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设10-15个在省内处于比较优势的一级学科及其若干重点研究方向,通过专业调整、转型、替代等方式,将专业总数控制在50个左右。

5、引导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学科、专业支撑工学学科、工程教育类专业的发展,同时兼顾基础研究与研究性人才的培养,在原教师教育相关专业实施“4+0”教师教育模式改革。

6、以学科、专业与二级学院设置调整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科研奖励制度、教学奖励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发挥制度引导、激励的作用;同时,逐步打破二级学院间在学科、专业建设与师资、教学科研资源配置上的壁垒,缓解学校整体资源严重不足而部分学院有效资源闲置的矛盾,提高资源利用率与效益。

三、调整方案

本方案是经过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的充分讨论,在充分考虑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与二级学院设置现状和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要求的基础上,整合前期准备的第一、第二方案后的优化方案,既综合了前两套方案的优势,弥补了其不足,也力图在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中尽量做到对二级学院设置的微调,以避免幅度过大可能对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产生的阻力。(见表二)

表二:兰州城市学院学科、专业与二级学院调整一览表

1、基础文科类学科与专业

以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等传统文科专业为基础,组建新的文史学院,保留马克思主义学院。重点打造文科类学科,培养学术型人才,同时为全校提供通识教育课程。

(1)文史学院(组建)。依托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三个一级学科,以基础学科建设为主;专业设置为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历史学,培养研究型人才,为全校提供人文素质教育;同步实施“4+0”教师教育模式改革。

(2)马克思主义学院(保留)。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学科;专业设置为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以学术型为主,承担全校两课课程建设与教学;同步实施“4+0”教师教育模式改革。

(3)公共外语教学部(组建)。单独设置公共外语教学部,承担全校学生公共外语课程教学工作,探索开展大学外语教学改革。

2、服务城市类学科与专业

(4)地理与城乡规划学院(组建)。依托地理学、城乡规划学两个一级学科,以应用型学科建设为主;专业设置为地理科学、城乡规划,人才培养以应用型为主,开展校地、校企合作办学;地理科学专业同步实施“4+0”教师教育模

式改革。

(5)商学院(组建)。依托应用经济学核心学科,以应用性学科建设为主;专业设置为经济学(拟增设金融学、金融工程、投资学、电子商务等),人才培养以应用型为主,与俄罗斯国立奔萨大学开展世界经济学硕士研究生联合培

养工作。

(6)管理与旅游学院(组建)。依托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三个一级学科,辅以社会学一级学科,以应用型学科建设为主;专业设置为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酒店管理方向、空乘方向)、城市管理(拟增设财务管理、资产评估等)、社会工作(逐步改造该专业,重点打造家政管理、物业管理等应用性方向),新增信息管理与信息

系统,人才培养以应用型为主,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目前以旅游管理为特色,打造旅游专业群。

(7)应用美术与工艺学院(更名)。依托美术学、设计学两个一级学科,以应用性学科建设为主;专业设置为工艺美术(教育方向,拟增加书法培养方向)、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拟增设书法学专业),人才培养以应用型为主,开展校地、校企合作办学;

工艺美术专业实施“4+0”教师教育模式改革。

(8)传媒学院(保留、改造或命名为新闻与传媒学院)。

依托新闻传播学、影视与艺术学两个一级学科,以应用性学科建设为主;专业设置为新闻学、播音与主持、广播电视编导、网络与新媒体,人才培养以应用型为主,积极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

(9)翻译学院(组建)。依托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以应用性学科建设为主;专业设置为英语、法语(拟增设翻译、俄语、阿拉伯语),人才培养以应用型为主,与西北师范大学开展联合培养翻译硕士研究生工作。

3、工程教育类学科与专业

(10)培黎石油工程学院(保留)。依托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以应用性学科建设为主;专业设置为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拟增设:资源勘查工程),人才培养以

应用型为主,专业建设与行业接轨,开展校企合作,成立国际合作“艾黎班”,实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11)培黎机械工程学院(组建)。依托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三个一级学科,以应用性学科建设为主;专业设置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焊接技术与工程、工业设计、交通运输(拟增设:汽车服务工程),人才培养以应用型为主,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实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12)数学与软件工程学院(组建)。依托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学科建设上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并重;专业设置为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逐步向软件工程专业发展,人才培养以应用型为主,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同步实施“4+0”教师教育模式改革。

(13)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组建)。科依托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三个一级学科,学科建设上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并重;专业设置为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拟增设:通信工程、智能电网与信息工程),人才培养以应用型为主,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物理学专业同步实施“4+0”教师教育模式改革。

(14)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名)。依托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三个一级学科,学科建设以应用学科为主;专业设置为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科学,其中环境科学专业逐步向环境工程专业发展,人才培养以应用型为主,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化学专业同步实施“4+0”教师教育模式改革。

4、教师教育类学科与专业

(15)幼儿师范学院(保留)。依托教育学一级学科,学科建设以应用型学科为主,以学前教育为服务面向;专业设置为学前教育(拟增设早期教育、家庭教育),人才培养以应用型为主,开展校校合作,与华东师范大学共建学前教育专业,建立实验学校基地,与塞浦路斯欧洲大学联合培养学前教育硕士研究生。

(16)教育学院(保留、改造)。依托教育学、心理学两个一级学科,以应用性学科建设为主;专业设置为小学教育、应用心理学、教育技术学,人才培养以应用型为主,开展校校合作,建立实验学校基地。在专业教育基础上,打造教师教育资格考试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中心,探索在全校实施“4+0”教师教育模式改革。

(17)音乐学院(保留)。依托音乐舞蹈学,学科建设以应用性学科为主;专业设置为音乐学(拟增设:舞蹈表演、音乐表演),人才培养以应用型为主。

(18)体育学院(保留)。依托体育学一级学科,学科建设以应用性学科为主,专业设置为体育教育(拟增设:体育经营管理、休闲体育等),人才培养以应用型为主。

(19)培黎国际学院(国际交流处)(管理型学院)。挂靠国际交流处,整合校内国际教育资源,打造以留学生教育招生与培养、文化研究与国际传播为特色的培黎国际学院。

(20)继续教育学院(保留)。

方案拟撤销原有七个学院的建制,包括文学院、数学学院、培黎汽车工程学院(北方汽车工程学院)、旅游文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培黎工程技术学院和信息工程学院等;组建文史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商学院、管理与旅游学院、翻译学院、培黎机械工程学院、数学与软件工程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等八个院(部);美术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等三个学院更名;保留马克思主义学院、传媒学院、培黎石油工程学院、幼儿师范学院、教育学院、音乐学院、体育学院和继续教育

学院等八个二级学院;新增定位管理型学院培黎国际学院(国际交流处)。

方案按照基础文科类、服务城市类、工程教育类、教师教育类学科、专业布局结构,将数学、物理、化学三个基础性学科与相近应用型工程学科专业进行整合,符合按相同、相近、相关原则设置学科专业的基本规律。同时,兼顾了转型并建设应用型技术大学的战略目标,以及实现引领与促进城市发展的中心任务。

四、实施步骤

1、调研起草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1月)

学校成立调研组,就目前学校在学院设置、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管理、服务保障等方面进行广泛调研,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了解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初步形成学科、专业与二级学院设置调整方案撰写思路。

2、方案形成阶段(2016年1月-3月)

在校内外广泛调研和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兰州城市学院学科专业调整及二级学院设置论证方案(初稿)》。

3、校内讨论阶段(2016年4月上旬)

在校领导层面和职能部门分别组织讨论、修改,将《方案(征求意见稿)》下发各二级学院,由校领导带队到每个学院召开全体教师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教职工对方案的意见与建议,根据意见与建议进行修改与完善。

4、专家论证阶段(2016年4月中旬)

邀请省教育厅领导和省内外高校领导、专家学者对《兰州城市学院学科专业调整及二级学院设置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进行论证,根据专家论证意见与建议进行修改与完善。

5、方案实施阶段(2016年4月下旬-6月)

在吸纳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最终形成《兰州城市学院学科专业调整及二级学院设置实施方案(审议稿)》,提交校党委常委会、校两代会讨论。根据党委常委会、两代会讨论意见与建议,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开展学科专业调整与学院设置,2016年6月全部完成。

五、保障措施

1、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学科专业调整与学院设置是涉及学校生存与发展的一件大事,是学校在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中立于不败的保证。学科专业调整与学院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草案) 一、规划期限和范围 (一)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其中,近期为2011-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远景为2020年以后。 (二)规划范围和层次 (1)市域 兰州市市域行政区划范围面积13085.6平方公里。 (2)规划区 规划区范围为:兰州市市辖的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和红古区;永登县的连城镇、河桥镇、树屏镇、秦川镇、中川镇,皋兰县的什川镇、忠和镇和九合镇榆中县的城关镇、和平镇、定远镇、金崖镇、夏官营镇、高崖镇、甘草店镇、连搭乡、马坡乡、小康营乡、清水驿乡的全部行政区划范围;永登县的上川镇和龙泉寺镇、皋兰县的西岔镇和水阜乡的部分地区。规划区总面积5810平方公里。 其中,永登县的秦川镇和中川镇的全部行政区划范围,永登县的树屏镇、龙泉寺镇和上川镇、皋兰县的西岔镇和水阜乡的部分地区为兰州新区规划范围。 (3)中心城区 中心城区范围为:兰州市区行政辖区内的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四区的部分地区,以及榆中县的和平镇、定远镇和皋兰县的九合镇的部分地区,面积688.9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与层次图 二、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一)城市发展目标

保持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城乡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现代化都市格局基本形成,力争把兰州建设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西部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西北地区的科学发展示范区,历史悠久的黄河文化名城。 (二)城市发展战略 (1)动力创新战略:拓展传统产业基地,提升现代服务业中心 依托产业基础,提倡科技创新,推动传统工业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增强优势产业竞争力,丰富和拓展传统产业基地的内涵。强化资源特色,突出文化引领,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高和加强兰州在区域的中心地位和对全省的中心带动作用。形成八大主导产业。 (2)空间拓展战略:推动兰州新区承载产业基地,促进中心城区集聚中心职能 为了保障兰州城市安全和提高节能环保的标准,推动大型产业基地(尤其是西固重化工业)跳出现有城区,在兰州新区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中心城区通过西固重化工业置换、加快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容扩区获得发展空间,实现区域中心职能的有序聚集。在市域形成双城格局,在兰白经济区形成"一主两副五带"的空间发展格局。(一主:兰州市区(远景包括榆中盆地),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两副:兰州新区和白银市区(含刘川工业园)。兰州新区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甘肃省实施"中心带动"战略的重要抓手,兰州市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地区;白银市区(含刘川工业园)是区域性传统产业服务中心,能源和有色冶金产业基地。五带:是兰白战略核心区向外辐射的主要轴带,引导产业和人口轴向聚集、形成区域发展的主要支撑,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是实现兰白地区"中心带动"战略的主要空间载体。即兰州-西宁西向城镇发展带、兰州-定西东向城镇发展带、临夏-兰州-白银黄河城镇发展带、兰州-武威西北向城镇发展带、兰州-甘南南向城镇发展带。) (3)城市安全战略:加强城市安全保障,着力推进节能环保 完善应急和管理体系,加强城市公共安全,避免重大危险源对城市发展构成威胁,积极推进西固重化工的搬迁;构建区域生态结构,保护生态安全;集约节约、合理高效利用能源资源;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推进废弃资源循环利用。 (4)社会发展战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城乡统筹发展,统筹城乡就业;加强社会公共服务,实施统一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加大教育、卫生、文化、公共交通等方面的投入,大力发展公益福利事业,形成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机制;保障基本居住条件,增强政府住房保障能力,扩大政策保障性住房覆盖面,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等政策保障性住房建设,合理安排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用地。 三、城市性质和职能 (一)城市性质 甘肃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二)城市职能 (1)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通道和内联外引的综合性交通与通信枢纽; (2)国家重要石油化工、能源储备基地和转运枢纽; (3)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和有色冶金产业基地; (4)国家重要的基础科学研究和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航天技术等研发生产基地; (5)西部地区重要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 (6)甘肃省经济、行政、文化与科教中心。 四、城市规模 规划2020年,兰州市域总人口为500万人;其中,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7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为25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为91平方米。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建筑设计课Ⅶ 毕业设计(一) 数字化设计与建造 任课教师:吉国华教授 助教:陈中高博士 春季学期 参加学生:人 教学目的: 基于建筑数字技术,本毕业设计涵盖案例分析、设计研究以及建造实践等三个部分,旨在融合数字化设计与数控建造这两个过程,将传统建筑行业中分离的设计与营造用数字技术结合起来,完成从数字化设计到数字化建造的全过程。整个课程以实物模型为研究媒介,希望在形式生成与建造验证这一往复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关联设计与建造过程的协同意识,以培养寻求物质逻辑合理性的主动思考,建立基于数字技术的建筑设计建造一体化思维。 题目简述: 近年来,伴随着复杂形体的建筑设计日益普遍,建筑师不得不面对这样一种矛盾的设计条件:一方面,当数字设计作为一种通用知识和技术,作为诸多因素协同的系统产物,建筑形体易倾

向于愈加复杂的几何形式创作;另一方面,因偏离传统的建筑学策略,建筑师对复杂几何形体的操作实质较为陌生,而无法有效地回应其建造过程中的挑战。正是在这一困境下,数字化设计与建造的大规模开展给当代建筑学带来了诸多较有意义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 它扩大了建筑从设计到建造的创作路径与实现手段, 促使两者的互相关联和高度整合;另一方面,它充分显示了建造之于设计所充当的限定与创造的双重角色,能为常规技术、新技术以及新材料等不同制约条件之下的建筑设计带来更多可能性。 基于以上背景,本课题以“创客空间”为主题,要求学生在学校自选环境中设计一处用地面积*,建筑面积为㎡的创客空间,以满足有创业目标的学生聚会、交流、创想、协作的功能需求,推进创新意识培养。课题着重要求从建筑设计的实际问题出发,用数字化的方法研究和解决问题,最终通过数控加工的方式来实现具有真实细节的构筑物。 课程内容: 、基于计算性设计( )的技术与思维对建筑问题进行解析。 、研究真实建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而进行面向建造的数字化建筑设计。 、程序及编程学习,运用各种程序方法和各类库文件。 、材料研究,充分挖掘并整理与数控建造相关的各类材料。 、掌握数控设备基本知识和操作要领。

某大学“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某大学“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内容提要】规划是导向,是龙头,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各机关部门、二级学院要高度重视规划编制与管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要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仔细研究,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切实做好本部门负责或参与的规划编制工作。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校切实推进“双一流”建设成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办学内涵,建成全国一流专科大学的重要历史阶段。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国家及x x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以及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做好“十四五”时期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大力提升服务国家发展能力,特制订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20—2035年)》《xx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 020—2035年)》和国家、省“十四五”时期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发展规划为主要依据,紧密结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智慧,立足学校实际,着眼学校未来,把握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提出发展目标,明确发展重点,破解发展难题。谋划好建设全国一流专科院校的时间表与路线图,完成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二、基本原则 1.科学定位,明确目标。科学分析总结学校“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成果、经验以及学校当前面临的形势,准确把握现有基础和发展潜

力,把握发展机遇,找准发展定位,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明确未来五年发展的奋斗目标、发展思路、发展措施,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使目标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可行性。 2.突出重点,深化改革。着眼于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抓住关键环节,谋划好破解深层次难题的重大改革举措,集中力量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深化综合改革,创造发展条件,创新发展思路,落实发展措施。使规划真正成为引领学校改革与发展的行动指南。 3.凸显特色,服务区域。继承和弘扬学校办学经验、发展优势、凸显本学校专业特色,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符合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工、文两学科协调发展,相互支撑,办学优势特色更加明显,基础学科专业得到长足发展,整体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发展现状及面临趋势 (一)发展现状 1.专业规模逐步扩大。“十三五”期间,我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能者治教,严谨治学的办学理念,秉承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宗旨,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专业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工、文结合的格局。专业由“十三五”初的17个发展到“十三五”末的19个,专业规模逐渐扩大。19个专业中,工科类专业9个,占47.4%;文科类专业10个,占5 2.6%。 2.办学特色更加明显。“十三五”期间,学校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校现有校级特色专业1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5个,特色(重点建设)专业占学校现有专业数的6%,属文科

兰州市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1954 年-1972 年)

兰州市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1954年-1972年) (一)现况简述:分别简要介绍兰州市沿革、市区土地面积、地理位置、地形、地质、气象、水文水质、山洪等自然条件;又简述兰州市资源、特产等状况;最后简述兰州市交通、工商业、文教、卫生设施、名胜古迹等社会经济状况。 (二)规划说明: 1、规划原则 (1)概貌:兰州市有八个区,地形狭长,东西长、南北窄,南有皋兰山、北有白塔山,黄河纵贯全市,两侧岗岳连绵、沟渠相间,形成河谷盆地,两岸平川有五块,并有台地。天兰、兰新铁路顺皋兰山麓穿过全市。 (2)城市规划须遵守的原则: ①根据国家工业建设计划,中央已将兰州列为国家城市建设重点之一。我们要把兰州市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工业城市,并以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机器制造工业构成城市的骨路。社会主义工业和其他社会主义经济是我们建设城市的物质基础,这就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②兰州是甘肃省级领导机关所在地,是全省政治中心,又是和即将是天兰、兰新、兰包、兰青四条铁路与西兰、兰新、兰银(银川|)、兰夏(夏河)、兰宁〈西宁〉、甘川等公路的连接点或终点,是甘、青、新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之地,城市规划必须照顾这一特点。 ③必须充分利用旧城市,使其在建设中起应有的作用。同时必须有计划逐步的改造旧城市。 ④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主义标准,正确的、合理的、本经济用地的原则布置工厂、住宅、交通道路、公共建筑,使之相互配合,并能有满足城市人民(首先是工人)生活需要及文化需要的足够设备(如自来水、下水道、商店、学校、医院、疗养院、影院、剧院、幼儿园、托儿所等),创造劳动人民正常和健全的生活条件。 ⑤保持盛产瓜果的特点,必须划一定数量的川地、滩地、台地,作为蔬菜和瓜果种植面积。保留与培植安宁区的桃林、果园,并使之成为新鲜空气贮藏所和森林公园。 ⑥规划中的各项布置和建筑,必须具有整体性和艺术性,创造美观、实用的干线广场和建筑群,以体现社会主义城市的气魄。 (3)建设实施的原则、步骤: ①根据工业建设计划和国家投资能力,有重点的进行建设。第一期先建设西固城、七里河两个工业区和大洪沟以西、旧城以东的地区,并逐渐将黄河以南三块平地建设起来。

2019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硕士招生拟录取名单

考生姓名考生编号学院名称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初试总分窦寅10247961341870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93 刘晓韵102479000001299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54唐苇102479521118211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28于叶102479000001306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23 陈薪102479000001324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72邓弘1024794202 15749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69 傅韵同102479000001305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296 李乐卉102479000001293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40 李子豪102479321108842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89 刘雨晗102479370114023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24 刘子健10247900000 130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31 罗圣钊10247900000 1316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83 南晶娜10247911080631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60 裴祖璇102479000001298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298 万山霖102479501417592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79 王宣儒10247900000132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67 王哲明1024795106 17747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72伍静1024794202 1575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83 肖宏伟1024796134 18703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79 薛智捷102479321409363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17 张雪琛102479515118092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28 张卓异102479420 115708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278 朱敏吉102479000001295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272 胡琪曼102479000001323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06 秦楷洲102479000001304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44王航102479420 115706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68 王军力102479420115705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68 张相双102479370214276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79祝鹤10247900000 1297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300城市规划351 江卉卿102479000001597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271 孙若彤102479410114908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65 董一磊10247915040743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25 王健涵10247900000161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09 俞佳炜102479321108793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85章睛102479330110983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55 罗玉婷102479330110982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80陈奕1024793702 14246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78 冯蜻捷102479321108794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68王婷102479530418268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19左莹102479211507754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375 味诗韵10247900000 1723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100 建筑学293 董超尘1024792207081 14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100 建筑学294方商10247900000 1681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100 建筑学356 孙佳俊102479420115704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100 建筑学350王威102479410515044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100 建筑学356 王威然102479321108818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100 建筑学350周宽10247900000 1276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100 建筑学338 付润馨1024791154064 11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100 建筑学367曹冬102479510617739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100 建筑学354

二级学院目标办法

湖北文理学院二级学院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与奖惩 暂行办法 根据《二级学院目标管理责任制试行办法》(院政发[2009]20号)的原则意见,紧紧围绕教育部关于大学设置条件标准要求,按照“突出核心工作,加强常规管理”的总原则,制定本办法。 一、指标体系的设立 二级学院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指标体系由核心工作指标、常规工作指标、一票否决指标等三个方面组成。其中,核心工作指标包括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和社会服务等四个方面;常规工作指标包括教学管理工作、科研管理工作、学生管理工作、党建工作、学费收缴率等五个方面;一票否决指标包括党风廉政建设、安全稳定工作和计划生育工作等三个方面。 二、考核目的 二级学院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以《二级学院目标管理责任制试行办法》为指导,以学校与各二级学院签订的《目标管理责任书》为依据,通过考核不断加强目标责任制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目标管理的导向作用,激发二级学院的办学活力和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二级学院的办学质量、水平和效益,促进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工作的健康发展,为综合性大学建设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考核原则 (一)核心工作考核与常规工作考核相结合; (二)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 (三)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 四、考核奖惩 (一)奖励 1、综合奖 按“核心工作指标总得分×70%+常规工作指标总得分×30%”进行排序,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分别奖励8万元、5万元、3万元。 参与综合奖评奖的学院必须满足以下条件:①无一票否决项目;②核心工作指标考评总得分在80分以上;③完成A-1、A-2单项指标的最低规定分,并满足A-2的相关规定。 2、单项奖 (1)每获得1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省部级成果奖、省部级科研平台、省部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质量工程项目,奖励所在二级学院1万元。 (2)“横向科研经费”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学院,奖励1万元。同时,超额完成目标任务、超额比例排名靠前的三个学院,按超额部分的20%予以奖励,但奖励最高限额为5万元。 (3)“社会服务”指标考评得分排前三位的学院,分别奖励2万元、1万元、0.5万元。 (4)“考研录取率”指标考评排前三名的学院,各奖励1万元。同时,考研

二级学院定岗定编方案学院1225

二级学院定岗定编方案 一、二级学院领导岗位的人员设置 1. 二级学院实行院长负责制,院长对学院的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负总责,在学校总体规划下进行管理, 各学院设置院长1名; 2. 二级学院党务和学生工作由党总支书记负责,各学院设置总支书记1名; 3. 各二级学院设置副院长或院长助理1名,协助院长完成学院的教学及各项管理工作; 4. 学生数超过1500人的二级学院可以增设副院长或院长助理1名。 二、二级学院学生工作岗位的人员配置 二级学院学生工作队伍承担着本学院综合治理工作的重任,对学生的思想、生活、学风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二级学院学生工作队伍由辅导员及班主任组成。 1. 专职辅导员的人员配置 1.1. 各学院学生数≤1000名,设置辅导员4名,每个年级配备一名; 1.2. 各学院学生数>1000名,学生数每增加300名,增加设置辅导员1名; 2. 班主任的人员配置 各学院每个班级设置一名班主任,班主任原则上由专职教师或辅导员兼任,以利于教学和学生工作的相互促进; 三、二级学院教学工作各岗位的人员配置 二级学院教学工作队伍承担着本学院的教学工作和教学相关的管理工作。 1. 教秘岗位的人员配置 根据工作内容和工作量,基础部配置1名教学秘书,其他各二级学院配置2名教学秘书。 2. 教辅岗位的人员配置 教辅人员由各二级学院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配置。 3. 教师岗位的人员配置 二级学院教师队伍由一定数量的专职和兼职教师组成。 3.1. 教师岗位的测算原则 3.1.1.以2013版培养方案为测算基础 (1)根据2013版培养方案,我校现有74个专业(方向),每个专业(方向)为160 学分,每个学分对应16个课时,每个专业(方向)的基础课时量为2560课时(160学分*16课时)。 (2)以专业(方向)为单位,将本专业(方向)课程归纳为四类: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指导课程、赏析课程。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 (3) 第一节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 (3) 第二节城市性质和职能 (5) 第三节城市规模 (6)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7) 第一节区域协调 (7) 第二节市域生态系统和空间管制 (10) 第三节城镇化和城乡统筹 (14) 第四节市域综合交通 (16) 第五节市域历史文化保护 (19) 第六节市域市政基础设施 (20) 第七节城乡综合防灾减灾 (23) 第八节市域产业发展与布局 (24) 第九节市域旅游发展与布局 (27) 第十节兰州新区发展指引 (27)

第四章中心城区规划 (32) 第一节空间布局 (32) 第二节居住用地 (34) 第三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35) 第四节工业和仓储用地 (39) 第五节绿地系统和水系 (40) 第六节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保护 (44) 第七节城市交通 (47) 第八节市政基础设施 (50) 第九节综合防灾减灾 (54) 第十节环境保护 (60) 第十一节城市特色和整体城市设计 (63) 第十二节旧城更新 (66) 第十三节地下空间 (68) 第五章规划实施 (70) 第六章附则 (73) 附表2-1 城市发展指标体系表 (74) 附表3-1 市域空间管制要素表 (76) 附表3-2 市域城镇等级结构规划表 (77)

附表3-3 市域城镇规模结构规划表 (77) 附表3-4 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表 (78) 附表3-5 建制镇(乡)、中心村(农村新型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表 (78) 附表3-6 市域公路客货运枢纽一览表 (80) 附表3-7 市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一览表 (81) 附表3-8 市域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81) 附表4-1 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83) 附表4-2 中心城区居住分区表 (85) 附表4-3 中心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一览表 (85) 附表4-4 中心城区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85) 附表4-5 中心城区快速路一览表 (86) 附表4-6 中心城区骨架性主干路一览表 (87) 附表4-7 中心城区西柳沟—东岗跨黄河桥梁一览表 (88)

最新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0年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建筑学系与原建设部武汉城市建设学院规划建筑系合并组建。目前学院开设有四个本科专业:城市规划、建筑学、景观学、艺术设计。具有六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设计艺术学、景观规划设计。具有三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工程景观学。目前学院共有教授15人,副教授35人,讲师38人,助教20余人。学院下设城市规划系、建筑学系、设计艺术学系和景观学系(筹)四个教学单位。并下辖建筑设计研究院(甲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甲级),风景园林设计分院(甲级)三个设计机构。有生态设计研究中心、历史建筑研究中心、城市与景观设计中心、可持续城市设计研究室等多个研究所和教授工作室。学院有《新建筑》杂志社、院图书分馆、建筑模型室、GIS实验室、CAAD中心等多个教学、科研和生产服务单位。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000余人,计划内硕士研究生500余人,博士生40余人。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自198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余年已毕业研究生600余人。是目前中国中部地区最重要的建筑、规划、景观和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和全国重要的建筑规划学科硕士、博士培养基地。 2011年计划招生人数中,推免生人数约占招生总数的30%(含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博连读人数约占招生总数的3%。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时向学校缴纳一定的培养费,学业过程中,学院会将学校返回学院的部分经费作为此类学生的专业奖学金下发给学生。 1.城市规划系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8

2020年高校二级学院院长岗位职责

高校二级学院院长岗位职责 高校院校的院长是负责整一个院校的一个重要人物。大家知道他的岗位职责吗?下面是搜集的高校二级学院院长岗位职责,欢迎阅读。 高校二级学院院长岗位职责 全面主持学院的教学、科研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根据学校发展规划,负责主持学院有关教学、科研、学科与专业建设、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师资培养、行政管理等建设规划、工作计划和具体规章制度的制定。 2、抓好专业建设,根据学校专业建设的规划要求,会同副院长组织专业方向、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育改革、教务管理等专业建设工作,组织教学团队,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与精品课程建设。 3、抓好科研工作,召集并主持学院学术委员会等会议;会同副院长组织科研团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工作;组织选拔学科带头人,培养学术梯队。 4、抓好人事管理,根据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要求,会同学院党委书记拟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师资定编计划、引进计划、培训计划等;负责组织聘任工作、年终考核和业务考评,督促、检查教学和行政人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5、抓好财务管理,根据学校财务制度和工作的相关要求,负责学院经费的合理使用、批准签字,主持学院校内津贴的发放工作,按

照学校的有关精神和学院的相关规定,公平、公正、合理地发放各项校内津贴。 6、抓好资产管理,根据学校资产管理的要求,会同学院资产管理员开展学院教学、科研、行政等活动需用资产的申报,登记、报废与清产核资等工作。 7、代表学院负责学院与其他兄弟院校的联系,积极拓展与地方政府与企业的联系,努力提高学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 8、兼管学院工会工作。 9、与学院党委书记一起做好安全工作、招生与就业等学生工作等。 二级学院院长岗位职责 一、在学院分管教学副院长领导下完成专业学院的教学、行政管理及学生管理工作,并向学院分管教学副院长负责。 二、按照学院总体发展规划,制定二级学院发展的长远规划和阶段工作目标,报学院批准后组织实施。 三、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二级学院特点,负责提出二级学院各专业设置及更新改造的意见,组织制定年度招生计划,报学院综合平衡,经上级批准后实施。 四、组织制定二级学院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并报学院审批。组织各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改革,统筹教材建设,协调和安排各教学环节,建立实验实习基地,指导学生实习,完成人才培养计划。

校企合作二级学院建设实施方案

校企合作二级学院 建设方案 双元职教(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双元应用技术学院基于产教融合下的高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开展新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融合创业创新理念,为社会培养跨学科复合型创新创业的实用型人才。 WANGRONG

目录 第一章双元应用技术学院建设背景........................... - 9 -1.1政策高度重视双创人才培养................................... - 9 -1.2学习借鉴国际双创教育经验.................................. - 12 - 1.2.1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三螺旋双创教育模型.............. - 12 - 1.2.1.1创新创业是个系统工程,复杂却有经验可循 ................... - 12 - 1.2.2 MIT成熟的生态系统释放特有创新能量 ......................... - 13 - 1.2.3整合创业理论和实践的MIT双轨教育 ........................... - 14 - 1.2.4打通科研创新与创业之间的通道 ............................... - 14 - 1.2.2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及其启示........................... - 15 - 1.2.2.1明确的创业教育思想....................................... - 15 - 1.2.2.2较完善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 - 15 - 1.2.3英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 - 17 - 1.2.4日本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 - 18 -第二章双元应用技术学院建设需求分析...................... - 18 -2.1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 18 -2.2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分析................................ - 19 - 2.2.1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 .................................... - 19 - 2.2.2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 .................................... - 20 -2.3我国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问题.......................... - 25 - 2.3.1缺乏系统化顶层设计和资源整合能力....................... - 25 - 2.3.2现有教师队伍水平与创新创业教育要求不匹配............... - 26 - 2.3.3“双创”教育课程设置的科学性程度不高................... - 26 - 2.3.4“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形成......................... - 26 - 2.3.5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孤立......................... - 27 - 2.3.6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区域产业结构重脱节.................. - 27 -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_第三版 精品

兰州市第三版城市总体规划说明 第一章概论第十一章工业、仓储用地规划 第二章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背景第十二章城市公共设施布局规划 第三章兰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第十三章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第四章兰州经济与产业结构发展方向第十四章城市绿化规划 第五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十五章城市环境保护及环卫规划 第六章规划期限和城市规划区范围第十六章城市防灾规划 第七章城市性质第十七章城市风貌与景观建设规划 第八章城市发展规模的确定第十八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第九章城市功能分区与发展方向第十九章兰州市远景展望 第十章城市居住用地规划第二十章实施总体规划的措施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历史简述 兰州,历史悠久,早在距今五千年前后的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沿黄河两岸依山而筑,临水而居,从事采集和狩猎劳作,留得遗址、遗迹和遗物无数,创造了灿烂的马家窑、半山、马厂和齐家文化。兰州古属禹贡雍州地方,西周为羌、戎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在今东岗镇地区设榆中县,属陇西郡,为兰州最早之行政建置。汉昭帝始元年间(公元前86—81年)先后设置金城县、金城郡,兰州始有金城之古称。十六国时期(314年)前凉张实在今兰州西固地区开始围垣筑城。东晋太元十年(385年)鲜卑族乞伏氏建西秦国都于兰州。随文帝开皇元年(581年)置兰州总管府,遂有“兰州”之名沿用于今。自汉至宋凡千余年间,兰州城以“屏障中原、联络西域、襟带万里”之势成丝路重镇,为兵家必争。明建文元年(1399年)肃王(朱瑛)府迁兰,扩城池,兴建宫殿,辟筑园林,兰州始呈藩都之兴旺。清康熙五年(1666年)陕甘分治,移甘肃巡抚于兰州,始为省会。左宗棠督甘期间,扩城廓、办洋务、兴文教、利经济,创办了兰州第一批工业,盛甘肃之都会,显封建之回光,促进了兰州古城发展。中华民国三十年(1941年)始设兰州市,并勘定了市界,然终民国之世,国民党统治日愈腐败,竟致城市殊破,经济凋敝,人民困苦,至解放前夕,兰州还只是一个面积16平方公里、人口19.5万人的消费小城市。1949年8月26日兰州获得解放,从此兰州进入崭新时代。 第二节自然条件及工程地质 一、自然条件

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

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 一、前言 二、《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草案) 前言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信息中心;也是我国重要的重化工基地和西北地区主要的商贸集散中心;甘肃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新时期,兰州市城市发展和建设面临许多新形势、新环境、新问题,现行总体规划已经难以适应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需要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所以,住建部于2009年1月发函《关于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有关问题的函》(建规函[2009]1号),同意兰州市人民政府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2009年5月,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市长为组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及市规划部门主要负责人等为副组长、市直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兰州市城乡规划局具体组织总规修编工作。项目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就城市定位、空间、产业、生态、气象、交通、地质、兰白统筹等重大专题聘请北大、清华、中科院、北京气象中心等相关单位的专家共同进行研究。2008年10-11月,2009年7-8月,中规院项目组多次来兰进行了现场调查,与40多个单位和部门进行了面对面座谈,向70多个单位和部门(包括大中型企业)收集了资料,并与八个县区政府及县区各部门分别进行了座谈和资料收集工作。 2009年6月14日,省委书记陆浩及省上四大家领导亲临兰州调研听取了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构想汇报。2009年7月31日,市政府召开了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动员大会。2010年3月、4月,中规院项目组先后向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和市上四大家主要领导汇报了《兰州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兰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战略研究》等各项前期研究成果。2010年8月13日,袁占亭市长专题听取了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汇报。2010年10月中规院项目组向陆武成书记和袁占亭市长汇报了总规纲要初步成果,并就总规纲要初步成果向市上各

二级学院工作计划模板

重庆文理学院林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团总支文艺活动部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空一行) 新学期已经到来,在林学院分团委和学生会的带领下,文艺活动部会按照上级指示,做好本职工作,并与其他部门协调配合,共同为林学院争光添彩。文艺部是学生会几大常设部门之一,本着“文艺大众化,文艺为全校同学服务”的宗旨,切实开展文艺活动,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活跃院内气氛,并容娱乐性,创造性,教育性为一体,提高文艺活动的内涵,为我院精神文明建设服务,重视好的形式,好的质量,以求达到好的效果。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一、招新工作 新学期第一个问题就是在新生中选拔真才实干型的人才,它关系到文艺活动部以后活动的开展和成果。文艺部需要充满激情与活力,有能力,有恒心,踏实肯干的人。招新拟定在9月20号之前完成,只有提前完成招新工作,才能为后期各种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1.在林学院两委会统一集中进行招新时,积极进行宣传,为新生们介绍文艺部的职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积极号召他们加入文艺活动部,为林学院全体同学服务。 2.准备报名表给有意参加文艺活动部的同学,并指定面试地点进行面试工作。在面试中加深对报名者的了解同时询问一些相关知识以便正确评价并讨论是否录用。 二、具体工作安排 本学期开始,我校区只有四个学院,所以,对于文艺活动下发给每个学院的就较多。 (一)舞会的举办 舞会将在10月13日举行,我部门将联系两委会各部门进行宣传工作,积极引导同学们加入舞会现场。参加人员为全校同学,旨在丰富同学们周末的生活,

增加同学们的友谊。 (二)周末文化广场暨迎新晚会 周末文化广场的建设是我校的特色,它为新老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契机,大家在这个形式中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表演,旨在相互交流,让大一新生感受到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并且展示自己的才华。同时也是林学院学生会表现出学院的风采和精神面貌的机会。此活动是我部门这学期的中心工作,拟定在10月20日举行,参加人员为大一新生(主要)和大二学生,时间较紧迫,所以,在国庆节放假前,就要把节目先确定下来。国庆回来后的一周时间用于节目的彩排。 (三)其他活动 11月份,我院还有进行一个活动的安排,暂且拟定为“美食鉴赏”。全校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们,本活动开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强各地同学们的友谊,加深对彼此的了解。至于具体的举办还在商议中。 三、常规工作 例会按时召开,两周一次。把会议作为部长与干事之间沟通的桥梁,让文艺部里的每一项任务在相互了解中保质保量的完成。提高本部成员的自身素质,多给干事一些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充分调动所有成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深入了解和发挥每个成员的能力和特长,以及他们对文艺部的发展建议,加强文艺部成员能力的提高,以共同进步提高文艺部的发展。增加与其他部门的交流,配合学生会工作的顺利进行。 新学期开始了,这是我们文艺部的机遇,更是我们的挑战,初步计划综上所诉,我们将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力求新的突破,把文艺部的工作做到最好。 (这里空四行,但若是不够的话,直接将落款放到页尾就好) 重庆文理学院林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团总支文艺活动部 二〇一二年九月十二日

某大学二级学院(科研院所)调整工作方案

XX大学二级学院(科研院所)调整工作方案 为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创新办学管理体制,激发学科发展活力,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增强资源配置效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加快特色鲜明高水平教学型大学建设步伐,经研究决定,启动实施我校二级学院(科研院所)整合与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工作,具体推进方案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一)成立二级学院(科研院所)整合与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二级学院整合与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工作。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二级学院(科研院所)整合与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工作规划制定以及对各专项工作组的联系协调工作。 主任: 副主任: (二)成立专项工作组,在校二级学院(科研院所)整合与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开展相关方案制订、实施与推进工作。 1.调整方案起草组,发展规划处、人事处、教务处、招生就业处 协同工作,负责〈〈二级学院(科研院所)调整工作方案》起草与论证工作。 组长: 2.学院管理人员调配组,组织部牵头,制定具体方案,统筹相关学院领导

班子及相关管理人员配备工作。 组长: 3.办公场所调配组,校办公室牵头,制定具体方案,统筹相关学院办公场所调配工作。 组长: 4.专业教师调配组,人事处牵头,各学院配合,根据教师、实验人员所在学院及承担的教学任务,综合考虑学科背景、学术方向及个人意愿,本着有利于教师在相对稳定的方向上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原则,制定具体方案,统筹相关学院专业教师调配工作。 组长: 5.教学资源调配组,由教务处牵头,制定具体方案,统筹规划本次调整所涉及的专业课程设置及归口工作,统筹做好调整后相关学院教室资源的调配工作。教务处、后勤与国有资产管理处与实验(网络)管理中心协同工作,按照资源共享原则,制定具体方案,统筹规划相关学院实验实训资源分配,有效推进实验实训资源整合。 组长: 6.公共平台管理组,由科研处牵头,制定具体方案,按照有关文 件精神,根据学院调整情况,明确相关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人文社科基地的归属问题。 组长: 7.硕士学位点调整组,由研究生处牵头,制定具体方案,做好硕士学位点的调整工作,学术型硕士学位点、专业硕士学位点原则上按照一级学科确定学

XX大学二级学院(科研院所)调整工作方案

XX大学二级学院(科研院所)调整工作方案为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创新办学管理体制,激发学科发展活力,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增强资源配置效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加快特色鲜明高水平教学型大学建设步伐,经研究决定,启动实施我校二级学院(科研院所)整合与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工作,具体推进方案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一)成立二级学院(科研院所)整合与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二级学院整合与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工作。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二级学院(科研院所)整合与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工作规划制定以及对各专项工作组的联系协调工作。 主任: 副主任: (二)成立专项工作组,在校二级学院(科研院所)整合与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开展相关方案制订、实施与推进工作。 1.调整方案起草组,发展规划处、人事处、教务处、招生就业处

协同工作,负责《二级学院(科研院所)调整工作方案》起草与论证工作。 组长: 2.学院管理人员调配组,组织部牵头,制定具体方案,统筹相关学院领导班子及相关管理人员配备工作。 组长: 3.办公场所调配组,校办公室牵头,制定具体方案,统筹相关学院办公场所调配工作。 组长: 4.专业教师调配组,人事处牵头,各学院配合,根据教师、实验人员所在学院及承担的教学任务,综合考虑学科背景、学术方向及个人意愿,本着有利于教师在相对稳定的方向上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原则,制定具体方案,统筹相关学院专业教师调配工作。 组长: 5.教学资源调配组,由教务处牵头,制定具体方案,统筹规划本次调整所涉及的专业课程设置及归口工作,统筹做好调整后相关学院教室资源的调配工作。教务处、后勤与国有资产管理处与实验(网络)管理中心协同工作,按照资源共享原则,制定具体方案,统筹规划相关学院实验实训资源分配,有效推进实验实训资源整合。 组长: 6.公共平台管理组,由科研处牵头,制定具体方案,按照有关文件精神,根据学院调整情况,明确相关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

兰州城市学院学科专业调整与二级学院设置方案(征求意见稿)

兰州城市学院 学科专业调整与二级学院设置方案 (征求意见稿) 自2006年升本以来,随着办学规模扩大和学科专业发展,学校由校-系二级管理模式逐渐过渡到校-院-系(部)三级管理模式,二级学院成为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的主体和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的主阵地。2014年第二次党代会提出了通过“三步走”发展战略,建成国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从而确定了学校今后发展中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和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办学层次两项关键任务。为此,开展新一轮的学科专业调整显得尤为必要,而二级学院是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基层单位,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一、现状与问题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42个,在校生招生专业(方向)56个,涵盖了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法学和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和31个一级学科,初步形成了服务城市相关专业、教师教育专业、工程教育专业三大专业群(服务城市相关专业16个,教师教育专业14个,工程教育专业12个),基本体现了“突出服务城市功能,优化教师教育结构,强化应用能力培养”的办学指导思

想。(见图1) 图1一体两翼三集群学科(专业)建设布局 2014年10月,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家组在肯定我校“初步实现了专业结构的转型发展”的同时,也建议学校“重新审视专业规划,厘清专业建设思路,构建符合地方发展和学校实际的学科专业体系”。为积极落实专家组的意见与建议,持续优化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与二级学院设置,学校在学科方向凝练、专业结构调整以及相应的学院设置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第二次党代会以来,通过机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等措施,学校进一步加强了学科、专业与二级学院的调整、合并,学科、专业与二级学院设置趋于合理。(见表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