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库防雷方案设计

油库防雷方案设计
油库防雷方案设计

油库防雷设计方案

目录

一、前言

二、现代防雷基本知识

三、设计依据

四、防雷设计思路

五、防雷设计方案

六、结束语

一、前言

雷击已成为大自然的严重自然灾害之一,油库作为接收、储存和发放原油或原油产品的企业,是国家石油储备和供应的基地,它对于保障国防和促进国民经

济高速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电气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雷电隐患也随之增加。1989年8月12日上午,中国石油总公司黄岛油库遭雷击发生特大爆炸事故,19人死亡,100多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540万元;1998年7月13日下午,遭遇直击雷雷击,造成库区油罐爆炸,烧毁0号柴油125吨及1000m3柴油罐1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由此可见,油库做好防雷设施的预防是多么重要。

二、现代防雷基本知识

根据不同的破坏机理,雷这种特殊的自然放电现象表现为两种形式:直击雷和感应雷。

直击雷是指带电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迅猛的放电现象。其破坏原理主要是机械破坏作用,体现在楼房顶角被雷击落一块水泥,大树被雷劈开,屋外的人畜被雷打死等;带电云层由于静电感应作用,使某一围带上异种电荷,直击雷发生以后,云层带电迅速消失,而地面某些围由于散流电阻的存在,以至出现局部高电压;或者由于直击雷放电过程中,强大的脉冲电流对周围的导线或金属物产生电磁感应发生高电压以致发生闪击的现象,叫做“二次雷”或称“感应雷”,其破坏机理主要是电子设备的过压击穿,造成设备故障或损坏,严重者造成设备整机报废。

“直击雷”是在短时间以脉冲的形式通过强大的电流,它的峰值有几十KA 乃至几百KA,峰值时间很短,以us计的;“感应雷”没有直击雷那么猛烈,但它发生的机率远比直击雷高得多。因为直击雷只发生在雷云对地闪击时才会对地面造成灾害,而感应雷则不论雷云对地闪击,或者雷云对雷云之间闪击,都可能发生并造成灾害。此外,直击雷一次只能袭击一两个小围的目标,而一次雷击可以在比较大围多个小局部同时发生感应雷过电压现象,并且这种感应高电压可以通过电力线、网络线等金属导线传输到很远,致使雷害围扩大。特别是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防雷已由以前的防直击雷为主发展到今天的综合防雷。

直击雷的防护一般采用楼顶安装避雷带、避雷针等,配合引下线、地网以保护建(构)筑物及建(构)筑物人员的安全;感应雷的防护主要采用线路上安装雷击过电压保护器,即防雷器,配以线路屏蔽接地、等电位接地处理等综合运用,以保护设备的安全。因此,只是防直击雷或只防感应雷都是不全面的,而应进行

综合防雷。

三、设计依据

1、GB50057-2010《建筑防雷设计规》

2、GB50174-93 《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

3、JGJ/T16-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

4、GB9361-88 《计算机场站安全要求》

5、GB7450-87 《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

6、GB2887-89 《计算站场地技术文件》

7、GB9361-88 《计算站场站安全要求》

8、GB5016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

9、JGJ/T16-92 《民用建筑电气执行规》

10、IEC1312 《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

11、XQ3-2000 《气象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规》

四、防雷设计思路

由于油库供电、信号系统防护点多、面广,因此,为了保护建筑物和建筑物各向电子网络设备不受雷电损害或使雷击损害降低到最低程度,应从整体防雷的角度来进行防雷方案的设计。现在都采取综合防雷,综合防雷设计方案应至少包括5个方面:直击雷的防护、感应雷的防护、屏蔽、等电位联结、防雷接地,缺少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和有潜在危险的。

(一)、感应雷的防护

1、主供电源系统的防护

统计数据资料表明,微电子网络系统80%以上的雷害事故都是因为与系统相连的电源线路上感应的雷电冲击过电压造成的。因此,做好电源线的防护是整体防雷中不容忽视的一环。

2、信号系统的防护

尽管在电源外接引入线路上安装了防雷保护装置,由于雷击发生时,在各种信号线路(如双绞线)感应到的过电压,仍然会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彻底破坏电子设备系统。雷击时产生巨大的瞬变磁场,在1公里围的金属线路,如网络金属连线等都会感应到极强的感应雷击;另外,当电源线或信号线路传输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P GB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Design code for protection of Structures against lightning 2010-11-03 发布 2011-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Design code for protection of Structures against lightningGB 50057-2010 主编部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执行日期:2011年10月1日 2011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824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 GB 50057 —2010,自 2011年 10月 1日起实施。其中,第 3.0.2、3.0.3、3.0.4、4.1.1、4.1.2、 4.2.1(2、3)、4.2.3(1、2)、4.2.4(8)、4.3.3、4.3.5(6)、4.3.8(4、5)、4.4.3、4.5.8、 6.1.2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94(2000年版)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 O一0年十一月三日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于 2005年 3月 30日以建标函[2005]84号“关 于印发《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的要求,由中 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会同相关单位对《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95(2000年版) 修订而成的。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为: 1.增加了术语一章; 2.变更防接触电压和防跨步电压的措施; 3.补充外部防雷装置采用不同金属物的要求; 4.修改防侧击的规定; 5.详细规定电气系统和电子系统选用电涌保护器的要求; 6.简化了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计算公式,并相应调整了预计雷击次数判定建筑物的防雷分类的数值。 7.部分条款作了更具体的要求。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 5号,邮编 100089)。 本规范组织单位、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组织单位:中国机械工业勘察设计协会 主编单位: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参编单位: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 中国气象学会雷电防护委员会 北京市避雷装置安全检测中心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林维勇黄友根焦兴学陶战驹王素英杨少杰宋平健黄旭张文才徐辉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张力欣王厚余丁杰方磊欧清礼尹君平 王云福关象石杨维林

加油站防雷设计方案

加油站 防雷改造工程




2012 年 06 月 21 日

一、概述 随着人类社会电子化进程的加快,雷击事故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多,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 惨重。我国由于经济上比较落后,电子化程度不高,长期以来,对雷电的防护仅仅停留在外 部防雷阶段。相对地,国内对防雷的研究也只限于建筑物防雷的范围。国家对建筑物防雷要 求较为严格,制定了强制性的规范来确保人民生命与财产的安全。由于有关方面对雷电的认 识水平较低,也未能很好地研究并加以宣传雷击灾害的原因与严重程度,以至于很多人对防 雷的认识是仅仅一根避雷针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到至今,我国科学技术得以迅速发展,自动化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但 同时也对防雷电过电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大量电力、通信线路、控制线路的架设,雷击入侵的渠道也在增加。除了直接雷击在建 筑物、线路或设备上造成损失之外,雷击损害电子设备的主要途径是通过静电感应和电磁感 应感应在线路上产生的过电压。 为防止和减少雷电对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危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我司结合各种 行业和各个工程的特点,经过多年防雷工程的实验和经验,在电源线路、信号线路等方面提 供了感应雷防护的装置和方法,做到了外部防雷措施和内部防雷措施协调统一,从而有效的 保护了通信系统持续、有效、不间断的工作。 二、雷电的危害及防护方法 2.1 雷电的危害形式 雷电是自然界中强大的脉冲放电过程,雷电侵入地面建筑物或设备造成灾害是多渠道的,一 般来说,可以分成以下的几种形式: 1、直接雷击:在雷暴活动区域内,雷云直接通过人体,建筑物或设备等对地放电所产生的电 击现象,称之为直接雷击。此时雷电的主要破坏力在于电流特性而不在于放电产生的高电位。 产生强大的雷电流转变成热能。将物体损坏。 2、感应雷击:从雷云密布到发生闪电放电的整个过程中,雷电活动区几乎同时出现两种物理 现象,这两种现象可能造成称之为感应雷击的危害形式。 (1)静电感应:当雷云来临时,雷云底部分布大量的负电荷,它们将产生静电场。在雷云所 覆盖的地表面和各种物体,尤其是导体上,将感生出大量与雷云底部电荷符号相反的电荷, 这种静电感应作用随着与雷云正下方地面的距离的增大而迅速减小。 (2)电磁感应:闪电电流在闪电通道周围的空间产生磁场,这种磁场将隨时间而变化,并在 附近的各类金属导体上激发出感应电动势或感生电流。这种电磁感应作用随着与落雷点的距 离的增大而较快的减少。

油库防雷设计方案

油库防雷设计方案

目录 一、前言 二、现代防雷基本知识 三、设计依据 四、防雷设计思路 五、防雷设计方案

六、结束语 一、前言 雷击已成为大自然的严重自然灾害之一,油库作为接收、储存和发放原油或原油产品的企业,是国家石油储备和供应的基地,它对于保障国防和促进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电气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雷电隐患也随之增加。1989年8月12日上午,中国石油总公司黄岛油库遭雷击发生特大爆炸事故,19人死亡,100多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540万元;1998年7月13日下午,遭遇直击雷雷击,造成库区油罐爆炸,烧毁0号柴油125吨及1000m3柴油罐1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由此可见,油库做好防雷设施的预防是多么重要。

二、现代防雷基本知识 根据不同的破坏机理,雷这种特殊的自然放电现象表现为两种形式:直击雷和感应雷。 直击雷是指带电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迅猛的放电现象。其破坏原理主要是机械破坏作用,体现在楼房顶角被雷击落一块水泥,大树被雷劈开,屋外的人畜被雷打死等;带电云层由于静电感应作用,使某一范围带上异种电荷,直击雷发生以后,云层带电迅速消失,而地面某些范围由于散流电阻的存在,以至出现局部高电压;或者由于直击雷放电过程中,强大的脉冲电流对周围的导线或金属物产生电磁感应发生高电压以致发生闪击的现象,叫做“二次雷”或称“感应雷”,其破坏机理主要是电子设备的过压击穿,造成设备故障或损坏,严重者造成设备整机报废。 “直击雷”是在短时间内以脉冲的形式通过强大的电流,它的峰值有几十KA乃至几百KA,峰值时间很短,以us计的;“感应雷”没有直击雷那么猛烈,但它发生的机率远比直击雷高得多。因为直击雷只发生在雷云对地闪击时才会对地面造成灾害,而感应雷则不论雷云对地闪击,或者雷云对雷云之间闪击,都可能发生并造成灾害。此外,直击雷一次只能袭击一两个小范围的目标,而一次雷击可以在比较大范围内多个小局部同时发生感应雷过电压现象,并且这种感应高电压可以通过电力线、网络线等金属导线传输到很远,致使雷害范围扩大。特别是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防雷已由以前的防直击雷为主发展到今天的综合防雷。 直击雷的防护一般采用楼顶安装避雷带、避雷针等,配合引下线、地网以保

关于油库防雷的几项措施通用版

解决方案编号:YTO-FS-PD721 关于油库防雷的几项措施通用版 The Problems, Defects, Requirements, Etc. That Have Been Reflected Or Can Be Expected, And A Solution Proposed T o Solve The Overall Problem Can Ensure The Rapid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关于油库防雷的几项措施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已经体现出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整体问题的方案(建议书、计划表),同时能够确保加以快速有效的执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 概述雷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当雷云聚集到一定的电荷后,就会在带异性电荷的雷云之间或在雷云与带异性电荷的大地之间发生强烈的电荷中和放电,并伴生闪光、霹雳,人们称其为雷电。雷云与大地之间的放电,我们叫它对地雷电,又称落地雷,它会击毁房屋、杀伤人畜、引爆易燃物、引爆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和爆炸性物质等雷害事故。石油库是重点防火地区,库区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划分及有关安全要求,是制定油库防雷措施的重要依据,因为在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内,特别是在爆炸危险物质可能存在的地方,如遇到雷电或其他火花,就可能会引起爆炸、火灾事故、造成巨大破坏和人员伤亡。这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切实予以避免。油库区油罐遭受直击雷时,由于电能向热能的转换,雷击点会产生强烈的电弧,使金属熔化或飞溅,可直接引燃或引爆此处存在的油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引起爆炸火灾事故。当油罐及其管道遭受感应雷电(含电磁感应及静电感应),在感应雷电泄放通道上,油罐对地或管线上某一点电气不连续处(存在空气间隙)会发生电弧火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https://www.360docs.net/doc/e210573191.html, 发布时间:2004-7-20 点击数:938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建筑物(含构筑物,下同)防雷设计因地制宜地采取防雷指施,防止或减少雷击建筑物所发生的人身伤亡和文物、财产损失,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天线塔、共用天线电视接收系统、油罐、化工户外装置的防雷设计。 第1.0.3条建筑物防雷设计,应在认真调查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的基础上,详细研究防雷装置的形式及其布置。 第1.0.4条建筑物防雷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第2.0.1条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 策2.0.2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一、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二、具有0区或10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三、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第2.0.3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二、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 三、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没备的建筑物。 四、制造、使用或贮存爆炸物质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五、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六、具有2区或1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七、工业企业内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 八、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九、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注,预计雷击次数应按本规范附录一计算; 第2.0。4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在地下洞的储油库防火防爆措施——电气防爆设计(3)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在地下洞的储油库防火防爆措施——电气防爆设计 (3)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9993-35 在地下洞的储油库防火防爆措施——电气防爆设计(3)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 电气设备防爆措施 (1)所有供电系统、照明设备、通讯设备等均应保持干燥,绝缘良好,不应使洞壁渗水浸滴到上面,引起短路,发热烧毁或有接触不良,发生跳火的现象。 (2)应选择防爆电气设备。库区内的照明灯具、操作柱按钮、插座及检修开关、接线盒、现场仪表应采用隔爆型;引至电气设备的接线盒(口)处的电缆穿防爆挠性连接管。电缆宜架空敷设,并应采用阻燃型;电缆通入阀门间、油泵房的墙洞处,应填实、密封;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接地干线应在爆炸危险区域不同方向不少于两处与接地体连接。 2 防雷措施 (1)洞库油罐是被设置在人工开挖的罐室内,罐

加油站不锈钢避雷针防雷设计方案

加油站不锈钢避雷针防雷设计方案 编辑:郑州万佳防雷有限公司 1加油站的直击雷防护设计 1.1站区的防直击雷设计 充分利用桩基础、承台结构主筋构成自然接地体,利用柱内对角主筋通长焊接作为防雷引下线;屋面设置由避雷带、避雷网格及避雷短针组成的混合型接闪器,利用镀锌圆钢或扁钢沿天面女儿墙敷设,构成闭合的避雷带,同时与引下线做良好的焊接连通,在易受雷击的拐角处安装避雷短针接闪,同时突出天面的金属物都应就近与避雷带焊接连通。所用的材料规格及要求均应符合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10版)。 1.2油罐区的防直击雷设计 依据GB50074-2002《石油库设计规范》防雷的要求:金属油罐必须作环形接地,其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其间弧形距离不宜大于30m,接地体距罐壁应不小于3m。当钢油罐顶板厚度小于4mm时,应装防直击雷设施,当顶板厚度大于等于4mm,可不装防直击雷设施,利用自身金属罐体作为接闪器,泄放雷电流。 2加油站防雷电感应的设计 2.1电源系统的防护 GB50156-2002要求进入加油站的供电线路采用TN-S方式,在

油站所有区域的电气装置必须采用防爆型产品。在总配电房电源线进线端安装通流容量60KA防爆型电源避雷器作为加油站所有用电设 备的第一级保护;在一般加油机和营业厅配电箱处安装电源SPD作为第二级保护;最后在一些重要的设备前端加装第三级防雷保护器。 2.2加油机信号系统防护 发生雷击时,会产生巨大的瞬变电磁场,在很大范围内的金属环路,如网络、信号及通讯金属连线等都会感应到雷击,将会影响网络、信号及通讯系统的正常运行甚至彻底破坏系统。对于网络、信号及通讯方面的防雷工作是较易被忽视的,往往是当系统受到巨大破坏、资

油库加油站防雷装置检查维护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7026 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油库加油站防雷装置检查维护正式样本

油库加油站防雷装置检查维护正式 样本 使用注意:该操作规程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为使防雷装置的保护功能可靠,不仅要设计合 理、施工正确,还必须适时维修、测试。 一、避雷针的检查 每年雷暴日到来之前进行定期检查测试,特殊情 况及时检查测试。其主要内容是: 1.接闪器有无因雷击而熔化或折断。避雷器瓷 套有无裂缝、碰伤,并按规定进行预防性测试。 2.引下线有无锈蚀、机械损伤、折断等情况, 锈蚀使截面减小30%以上时必须更换。 3.引下线在地面以上2m至地下0.3m有无被破

坏情况。 4.断接卡连接处有无接触不良,接地装置周围土壤是否沉陷。 5.维修建筑物、设备及建筑物本身变形时,防雷装置的保护功能是否变化。 6.有无因挖土、植树等动土作业将接地装置毁坏。 7.检测全部防雷装置的接地电阻是否符合规定值。 二、避雷器的检查 1.巡视检查电气设备时要检查避雷器上端引线和下端接地线是否良好,有无断开现象(绝不能断开)。 2.每次雷电活动后,应检查避雷器的瓷管表面有无闪络痕迹(损坏),记数器是否动作,并记录动作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完整版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 B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 B50057-2010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P GB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Design code for protection of Structures against lightning 2010-11-03 发布 2011-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联合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Design code for protection of Structures against lightningGB 50057-2010 主编部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执行日期:2011年10月1日 2011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824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 GB 50057 —2010,自 2011年 10月 1日起实施。其中,第 3.0.2、、、、、、3)、、2)、、、、、5)、、、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94(2000年版)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 O一0年十一月三日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于 2005年 3月 30日以建标函[2005]84号 “关于印发《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的要求, 由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会同相关单位对《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95(2000年版)修订而成的。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为: 1.增加了术语一章; 2.变更防接触电压和防跨步电压的措施; 3.补充外部防雷装置采用不同金属物的要求; 4.修改防侧击的规定; 5.详细规定电气系统和电子系统选用电涌保护器的要求; 6.简化了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计算公式,并相应调整了预计雷击次数判定建筑物的防雷分类的数值。 7.部分条款作了更具体的要求。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 5号,邮编 100089)。 本规范组织单位、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组织单位:中国机械工业勘察设计协会 主编单位: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参编单位: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 中国气象学会雷电防护委员会 北京市避雷装置安全检测中心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油库施工现场油库管理措施(标准版)

油库施工现场油库管理措施 (标准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276

油库施工现场油库管理措施(标准版) 一、油库的火灾危险性 施工现场油库储存的油品都有易燃性、蒸发的易爆性、易积聚静电、易扩散易流淌、易受热膨胀性,一旦泄漏遇明火高热或电火花极易起火爆炸,做好油库防火工作,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是极其重要的。 二、防火措施 1、正确选择库址、合理布置库区 (1)油库不应设在施工场所的行政管理区和生活区,应设在施工作业区或其它安全位置。油库与周围的建筑物的距离不应小于25米。 (2)库房应采用通风式屋顶,早晚打开门窗进行自然通风,中午不宜打开门窗,墙脚还可设通风洞。为避免阳光直射入库和因玻

璃上的气泡疵点引起聚焦着火,库房作好采用毛玻璃或深色玻璃装修的高窗,窗下部离地面至少2米。 (3)库房地面应为水泥地面、上面铺设橡胶。 (4)较大型油库,应设防雷装置。在油库内,必须采用防爆型或密封型的电气照明设备,若考虑亮度或防爆灯不便安装,可用“壁龛式隔离照明灯”或采取其他措施。 2、储油罐的防火要求 汽油、柴油储罐应直接埋入地下,汽油储罐严禁设在室内或用盖板掩盖的坑内,储罐容量也不宜过大。储罐直接埋入底下有困难时,也可设在地上或埋设成半地下式,但应设防火堤。直埋油罐的进油管、出油管、量油孔、呼吸管道等结合管,应设在入孔盖上。量油孔应采取用铜、铝等有色金属尺槽,以防止钢尺与钢管摩擦打火。地下油罐应单独设置呼吸管,管径不应小于50毫米,且必须安装阻火器,管口与地面距离不应小于4米。沿建筑物的墙(柱)向上铺设的呼吸管,其管口应高于建筑物1米,与门窗的净距离不应小于3米。地下油罐入孔应设在坚固的操作井内,井盖应用碰撞时

加油站防雷应急预案1

加油站防雷应急预案 为预防事故发生,规范加油站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迅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置可能发生的事故,降低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本预案。 2指导思想 近年来加油站的雷电灾害事故频繁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危害与损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根据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和GB15599-95《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石油库防雷规程》,“全员动员,综合治理”方针,排除防雷安全隐患,把雷电灾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3、雷电及应对常识 3.1雷电危害: 3.1.1电效应。雷击时,雷电流幅值高达数百千安KA,而放电时间只有50-100微秒US,故放电速率高达每微秒50KA。因此,雷电流具有高频特性,能产生数百千伏KV,甚至数千千伏电压,足以烧毁电力系统的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或者击穿输电线路和设备的绝缘而发生短路,进而产生火花放电,导致易燃易爆物质的燃烧与爆炸; 3.1.2热效应。雷击时,强大的电流通过物体时,在极短的时间内转化成巨大的热量,产生很高的温度可高达20000℃能使3.8MM厚的钢板烧穿,会造成金属熔化、飞溅,导致可燃物燃烧,酿成火灾或爆炸; 3.1.3机构效应。由于电流热效应产生的高温,可使木材纤维缝隙和其它建构筑物中间缝隙里的空气受热而剧烈膨胀,同时又使所含水分急剧蒸发汽化膨胀,可导致建筑物劈裂倒塌。 3.2防治措施:

我们对汽车加油站的防雷,必须采系统的防护措施:如接闪、分流、接地、均压、综合布线、安装SPD等综合措施。 3.2.1接闪:根据汽车加油站所处的气象、地形、地貌、周围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当该加油加气站有可能遭受直接雷击时,应在其屋面上装设避雷带(网)进行接闪。 3.2.2分流:加油站在其屋面上安装有避雷带(网)接闪后,应利用柱钢筋或敷设扁钢作为引下线,为使雷电流分多路引导泄入大地,降低雷电在附近导体或电线、电缆上的感应电势或电流,应尽可能多的布置引下线,均匀布置在加油站四周,地下部分与接地网焊接。 3.2.3接地:接地应围绕建筑物作环形闭合接地装置,在每根引下线处,布置2-3根垂直接地极,垂直接地极长2.5m,埋深0.7m以下,作用是降低冲击接地电阻及固定环形闭合装置,接地网应在油罐卸车场地,加油机安装处、配电盘进线处,埋地油罐通气管处焊接出接地支线,为上述设备作接地用。加油站的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电子系统的接地、SPD接地等,宜共用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Ω。 3.2.4均压:加油站建筑物作环形接地装置后,所有进出环形接地装置的金属管道。电缆金属外皮,导线保护管,均应在与环形接地装置交叉处相连。加油站内的所有需接地的设备与构件,如油罐、加油机、通气管、配电盘、电子系统用配电盘、开关、灯具等都要与接地网相连接,为便相邻的金属导体及设备上的电势(电压)相等。防止雷电反击火花及维护操作人员产生电击,保护设备及人身安全。相邻的金属导体及设备应用导电体跨接。 3.2.5合理布线:当汽车加油站的屋面上装有避雷带(网)接闪时,动力配

关于油库防雷的几项措施示范文本

关于油库防雷的几项措施 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关于油库防雷的几项措施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 概述雷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当雷云聚 集到一定的电荷后,就会在带异性电荷的雷云之间或在雷云 与带异性电荷的大地之间发生强烈的电荷中和放电,并伴生 闪光、霹雳,人们称其为雷电。雷云与大地之间的放电,我们 叫它对地雷电,又称落地雷,它会击毁房屋、杀伤人畜、引爆 易燃物、引爆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和爆炸性物质等雷害事 故。石油库是重点防火地区,库区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 的划分及有关安全要求,是制定油库防雷措施的重要依据,因 为在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内,特别是在爆炸危险物质可能存 在的地方,如遇到雷电或其他火花,就可能会引起爆炸、火灾 事故、造成巨大破坏和人员伤亡。这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并采取相应措施切实予以避免。油库区油罐遭受直击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P GB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Design code for protection of Structures against lightning 2010-11-03 发 布 2011-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Design code for protection of Structures against lightningGB 50057-2010 主编部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执行日期:2011年10月1日 2011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824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 GB 50057 —2010,自 2011年 10月 1日起实施。其中,第 3.0.2、3.0.3、3.0.4、4.1.1、4.1.2、 4.2.1(2、3)、4.2.3(1、2)、4.2.4(8)、4.3.3、4.3.5(6)、4.3.8(4、5)、4.4.3、4.5.8、 6.1.2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94(2000年版)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 O一0年十一月三日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于 2005年 3月 30日以建标函[2005]84号“关 于印发《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的要求,由中 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会同相关单位对《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95(2000年版) 修订而成的。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为: 1.增加了术语一章; 2.变更防接触电压和防跨步电压的措施; 3.补充外部防雷装置采用不同金属物的要求; 4.修改防侧击的规定; 5.详细规定电气系统和电子系统选用电涌保护器的要求; 6.简化了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计算公式,并相应调整了预计雷击次数判定建筑物的防雷分类的数值。 7.部分条款作了更具体的要求。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 5号,邮编 100089)。 本规范组织单位、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组织单位:中国机械工业勘察设计协会 主编单位: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参编单位: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 中国气象学会雷电防护委员会 北京市避雷装置安全检测中心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林维勇黄友根焦兴学陶战驹王素英杨少杰宋平健 黄旭张文才徐辉

油库防雷电和放防静电措施(新编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油库防雷电和放防静电措施(新 编版)

油库防雷电和放防静电措施(新编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静电和防雷保护 在油品储运系统,因雷击、静电产生的电火花都会引起油罐、罐车着火或爆炸,其危险和损失往往也是很大的。因此,熟悉雷击、静电有关知识,认清其产生原因和对储运生产与经营的危害,吸取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防止雷击、静电工作,以消除火灾和爆炸的各种因素。 1静电 1.1静电的产生原因 两种不同性质的物体相互磨擦,紧密接触或迅速剥离都会产生静电,其是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带有正电荷,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荷。如果该物体与大地绝缘,则电荷无法泄漏,停留在物体的内部或表面而呈相对静止状态,这种电荷就称静电。油品在收发、输转、灌装过程中,油品分子之间和油品与其他物质之间的摩擦,会产生静电,其电压随着摩擦的加剧而增大,如不及时导除,当电压增高到一定程

加油站防雷应急预案

加油站防雷应急预案

————————————————————————————————作者:————————————————————————————————日期: ?

加油站防雷应急预案 绥德县通达石化xxxxxx

单位基本情况 单位名称 通达石化xxxxx 单位地址 绥德县辛店乡龙湾村 成立时间 2004年6月 电话传真 法人代表或主要负责人崔军喜联系电话09125652xxx 固定资产额(万元) 50 营业时最大人数(人) 8 占地总面积 职工人数(人) 8 400 (所在建筑)(m2)

神龙大道 出站 进站 307国道 洗澡间 洗漱间 配电室 卫 生 间 接待室 营 业 厅 宿舍1 宿舍2 库房 卫生间 收 银 室 油罐区 4号罐(97#) 3号罐(93#) 2号罐(0#) 1号罐(0#) 员工休息室 93#(3号) 93#(3号) 93#(3号) 97#(4号) 0#(2号) 0#(1号) 加油区

加油站防雷应急预案 1 编制目的 为预防事故发生,规范加油站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迅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置可能发生的事故,降低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本预案。 2 指导思想 近年来加油站的雷电灾害事故频繁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危害与损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根据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和GB15599-95《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石油库防雷规程》,“全员动员,综合治理”方针,排除防雷安全隐患,把雷电灾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3、雷电及应对常识 3.1雷电危害: 3.1.1电效应。雷击时,雷电流幅值高达数百千安KA,而放电时间只有50-100微秒US, 故放电速率高达每微秒50KA。因此,雷电流具有高频特性,能产生数百千伏KV,甚至数千千伏电压,足以烧毁电力系统的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或者击穿输电线路和设备的绝缘而发生短路,进而产生火花放电,导致易燃易爆物质的燃烧与爆炸; 3.1.2热效应。雷击时,强大的电流通过物体时,在极短的时间内转化成巨大的热量,产生很高的温度可高达20000℃能使3.8MM厚的钢板烧穿,会造成金属熔化、飞溅,导致可燃物燃烧,酿成火灾或爆炸; 3.1.3机构效应。由于电流热效应产生的高温,可使木材纤维缝隙和其它建构筑物中间缝隙里的空气受热而剧烈膨胀,同时又使所含水分急剧蒸发汽化膨胀,可导致建筑物劈裂倒塌。 3.2防治措施: 我们对汽车加油站的防雷,必须采系统的防护措施:如接闪、分流、接地、均压、综合布线、安装SPD等综合措施。 3.2.1接闪:根据汽车加油站所处的气象、地形、地貌、周围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当该加油加气站有可能遭受直接雷击时,应在其屋面上装设避雷带(网)进行接闪。 3.2.2 分流:加油站在其屋面上安装有避雷带(网)接闪后,应利用柱钢筋或敷设扁钢作为引下线,为使雷电流分多路引导泄入大地,降低雷电在附近导体或电线、电缆上的感应电势或电流,应尽可能多的布置引下线,均匀布置在加油站四周,地下部分与接地网焊接。 3.2.3 接地:接地应围绕建筑物作环形闭合接地装置,在每根引下线处,布置2-3根垂直接地极,垂直接地极长2.5m,埋深0.7m以下,作用是降低冲击接地电阻及固定环形闭合装置,接地网应在油罐卸车场地,加油机安装处、配电盘进线处,埋地油罐通气管处焊接出

油库防雷措施

主题:关于油库防雷的几项措施 [align=center]李家宁[/align] [align=center](胜利石油管理局防雷中心山东东营257000)[/align] 摘要:鉴于近年来油库遭受雷击引起火灾的情况日益严重,因此如何对油库实施切实有效的防雷保护措施,保护油库的人员和财产安全,成为当前一项紧迫的重要课题。本文在阐述雷电的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上,分析直击雷、感应雷以及静电感应对油库的不同危害,采取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措施来防止油库雷击火灾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油库易燃物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直击雷雷电感应 [b]1 概述[/b] 雷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当雷云聚集到一定的电荷后,就会在带异性电荷的雷云之间或在雷云与带异性电荷的大地之间发生强烈的电荷中和放电,并伴生闪光、霹雳,人们称其为雷电。雷云与大地之间的放电,我们叫它对地雷电,又称落地雷,它会击毁房屋、杀伤人畜、引爆易燃物、引爆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和爆炸性物质等雷害事故。 石油库是重点防火地区,库区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划分及有关安全要求,是制定油库防雷措施的重要依据,因为在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内,特别是在爆炸危险物质可能存在的地方,如遇到雷电或其他火花,就可能会引起爆炸、火灾事故、造成巨大破坏和人员伤亡。这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切实予以避免。 油库区油罐遭受直击雷时,由于电能向热能的转换,雷击点会产生强烈的电弧,使金属熔化或飞溅,可直接引燃或引爆此处存在的油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引起爆炸火灾事故。当油罐及其管道遭受感应雷电(含电磁感应及静电感应),在感应雷电泄放通道上,油罐对地或管线上某一点电气不连续处(存在空气间隙)会发生电弧火花,如在此处存在油气与空气的混合物,都有可能引起爆炸火灾事故。油库防雷的目的,就是要针对雷电的上述特点,根据油库的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划分,采取切实可靠的措施,防止雷电火花在油气可能发生或聚集的地方产生,作到既安全可靠有经济合理。 [b]2 油库的雷电防护措施[/b] 当油罐储存易燃物品(闪点低于或等于环境温度的油品)时,油罐在正常情况下,呼吸阀不开启,量油孔是关闭的,呼吸阀周围的的油气与空气混合物也达不到产生爆炸或火灾的危险浓度,遇雷电火花不会引起爆炸火灾事故。但当油罐处于大呼吸(油罐进油),小呼吸(油罐经太阳暴晒或热源烤时),使油罐内气压升高,呼吸阀开启释放气体时,呼吸阀周围存在油气与空气的爆炸混合物,这时如遇雷电火花,就会引起爆炸火灾事故。但由于油罐处于大、小呼吸的时间不长,这类油罐的雷击爆炸火灾事故几率也是很小的。由于油罐的爆炸火灾事故也

加油站加气站防雷设计方案6教学内容

加油站加气站防雷设计方案6 一、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进入平民百姓家,汽车运输迅猛发展,为之提供能源配套服务的设施——汽车加油站气站的建设,如雨后春笋般的急速增加。它对城市交通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随着汽车加油站气站的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如计算机计量、计价、油罐液位计量、自动火灾报警等应用越来越普遍,使近几年加油站加气站的雷电事故逐年增加,影响机动车加油加气,削弱了加油加气站作为城市能源枢纽的功能,也给不了解加油加气站安全性能的人们,产生不安全感。因此,对汽车加油加气站的雷电与电涌保护就显得非常重要啦。 二、加油加气站的环境特点 加油加气站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地理位置:加油加气站通常应纳入建设总体规划,设置在交通便利的城区开阔地带或郊区、道路干线、主干线、高速公路旁边等地带。 2 、实施条件:加油加气站的建筑一般都有高大的罩棚,较低一些的营业室、值班室等,一般占地面积不大,不便于多级防雷的实施。 加油加气站的油罐都采用直接埋地式,不低于4m的通气管都安装有阻火器(兼有防爆性能)。 3、电源系统:一般加油站都用220/380V外接电源,加气站、加油站气台建站都用6? 10KV外接电源。并独立设置电能计量装置。电力线路一般都采用电缆直接埋地敷设,进出建筑物及穿越行车道部分都应穿钢管保护。 4、电子系统应采用铠装电缆或导线穿钢管配线,配线电缆金属外皮两端,保护管两端均应作屏蔽等电位接地。 5 、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汽车加油加气站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详见《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 —2002,附录B。一般只有加油站气机周围,油罐内部及通气口周围,阀井及油罐卸车场地有时可能存在爆炸危险环境,但一般是运营操作时存在,停止运营操作时消失。(卸车场地、加 油场地、油罐进油时通气管周围等)。从以上几个特点不难发现,从防雷击事故来看,汽车加油加气站不象有些说的在“高风险”环境下运行,要采取强有力的防护措施。只要根据国标《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2002设防,汽车加油加气站可以安全平稳的运行。 三、汽车加油加气站的雷击事故分析 为了防止加油加气站的雷击事故,找出发生雷击事故的原因,采取安全、可靠、经济 适用的措施防雷,就能达到少投入,多产出,事半功倍的效果。 全国加油加气站雷击事故统计 注: 1)全国加油加气站按85000座考虑。 2)加油机雷击事故主要是电脑加油机主控电路板击坏,占全国加油加气站事故的80% 以上。 3)在统计加油加气站雷击事故时,没有发现一次由于雷击事故造成加油加气站(按国标要求建造)爆炸火灾事故的案例。 从上面全国加油加气站雷击事故统计情况看出,加油加气站的雷击事故,主要是雷击 使电子系统设备损坏事故。其中电脑加油机主控板的雷击事故最多,占80%以上,其次是报警系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编辑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中文名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外文名Design code for protection of structures against lightning所属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准状态现行目录1发布背景2修订公告3修订版本1发布背景编辑本规范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于2005年3月30日以建标函[2005]84号“ 关于印发《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的要求,由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会同相关单位对《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5(2000年版)修订而成的。本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为:1 增加了术语一章;2 变更防接触电压和防跨步电压的措施;3 补充外部防雷装置采用不同金属物的要求;4 修改防侧击的规定;5 详细规定电气系统和电子系统选用电涌保护器的要求;6 简化了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计算公式, 并相应调整了预计雷击次数判定建筑物的防雷分类的数值。7.部分条款作了更具体的要求。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

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本规范组织单位、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组织单位:中国机械工业勘察设计协会主编单位: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参编单位: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气象学会雷电防护委员会北京市避雷装置安全检测 中心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主要起草人:林维勇、黄友根、焦兴学、陶战驹、王素英、杨少杰、宋平健、黄旭、张文才、徐辉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王厚余、丁杰、张力欣、方磊、欧清礼、尹君平、王云福、关象石、杨维林[1] 2修订公告编辑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由国家机械工业局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进行了局部修订,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原规范中相应的条文同时废止。现予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824号现批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057-2010,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0.2、3.0.3、3.0.4、4.1.1、4.1.2、4.2.1(2、3)、4.2.3(1、2)、4.2.4(8)、4.3.3、4.3.5(6)、4.3.8(4、5)、4.4.3、4.5.8、6.1.2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2000年版)同时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0一0年十一月三日3修订版本编辑标准状态:已作废主编部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批准部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