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

【法规类别】农业管理

【发文字号】国办发[2016]93号

【发布部门】国务院办公厅

【发布日期】2016.12.17

【实施日期】2016.12.1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

(国办发〔2016〕9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有了长足发展,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对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需求,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

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为核心,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分散布局向集群发展转变,完善农产品加工产业和政策扶持体系,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以农为本、转化增值。立足资源优势和特色,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引领,着力构建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进一步丰富品种、提升质量、创建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市场主导、政府支持。尊重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针对农产品加工业的薄弱环节、瓶颈制约和重点领域,强化政府服务,加大扶持力度。科技支撑、综合利用。依靠科学技术,建设全程质量控制、清洁生产和可追溯体系,生产开发安全优质、绿色生态的各类食品及加工品,促进资源循环高效利用。

集聚发展、融合互动。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加工产能向农产品主产区、优势区和物流节点集聚,促进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打造专用原料、加工转化、现代物流、便捷营销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8%,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4∶1;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和装备取得较大突破,行业整体素质显著提升,支撑农业现代化和带动农民增收作用更加突出,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5%,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进一步提高;自

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基本接近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

二、优化结构布局

(四)推进向优势产区集中布局。根据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和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分布,合理布局原料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业,形成生产与加工、科研与产业、企业与农户相衔接配套的上下游产业格局,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增效。支持大宗农产品主产区重点发展粮棉油糖加工特别是玉米加工,着力建设优质专用原料基地和便捷智能的仓储物流体系。支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重点发展“菜篮子”产品等加工,着力推动销售物流平台、产业集聚带和综合利用园区建设。支持大中城市郊区重点发展主食、方便食品、休闲食品和净菜加工,形成产业园区和集聚带。支持贫困地区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大力开展产业扶贫,引进有品牌、有实力、有市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以县为单元建设加工基地,以村(乡)为单元建设原料基地。(农业部、

农产品物流分析及案例研究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 NORTH COLLEG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现代物流案例分析作业 我国农产品物流研究及案例分析 姓名:杨如川 学号:1003201115 专业:物流管理 班级:物流1004班 老师:李娇 2013年1月4日

摘要 农产品物流一直是物流当中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分支,本文首先介绍了农产品物流相关概念,其次,提到了我国农产品物流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成本过高、基础设施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冷链技术水平落后、市场主体不够完善、标准化程度低、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接下来,主要讲述了为解决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方法,包括努力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强农产品物流冷链、保鲜技术的研究、培育完善我国农产品物流主体、加快农产品物流标准化进程、加强教育与培训等解决方法。然后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分析以及提出相关对策,最后对本文进行总结,说明我国农产品物流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录 一、农产品物流相关概念 (4) (一)农产品物流的定义 (4) (二)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4) (三)农超对接 (4) (四)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及现状 (4)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中的问题 (5)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过高 (5)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 (6) (三)我国农产品物流各环节的信息化水平低 (6) (四)我国农产品物流冷链、保鲜技术水平落后 (7) (五)我国农产品物流市场主体不够成熟 (7) (六)我国农产品物流标准化程度较低 (7) (七)我国农产品物流缺乏专业人才 (7) 三、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 (8) (一)努力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 (8) (二)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8) (三)加强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 (8) (四)加强农产品物流冷链、保鲜技术的研究 (9) (五)培育完善我国农产品物流主体 (9) (六)加快农产品物流标准化进程 (9) (七)加强我国农产品物流人才建设 (10) 四、案例分析 (10) 五、结束语 (13) 六、参考文献 (13)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策略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策略 摘要: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颇具潜力的增长点。但就总体而言,还不能适应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农产品加工水平和质量较低,专门用于加工的农产品不足,产加销各环节联结不紧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不健全、加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仍比较突出。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现提出一些意见。 关键字:农产品加工建议 一、充分认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意义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促进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和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综合利用、转化增值水平,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通过扩大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促进农产品出口,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基本途径,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提高技术装备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 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在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农产品综合加工能力的同时,逐步实现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传统加工工艺向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转变;推进农产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化,产加销经营一体化,加工制品优质化,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经过5—10年发展,形成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加工布局,建成一批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和示范基地;建立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健全重要农产品加工制品质量安全标准;使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有较大提高。 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主要原则和重点领域 (一)主要原则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展优质、安全、方便、营 养的农产品加工制品,巩固城市消费市场,开拓农村、小城镇和国际市场,

农产品加工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摘要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进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入WTO的中国农业及农产品面临新的挑战与选择。为此,本文对我国农产品加工进展现状及进展趋势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我国农产品加工进展现状及进展趋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国生态建设和经济进展的重要保障,为了提高我国农业的进展,一定要大力进展农产品加工业。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现状趋势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join WTO of China's agriculture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s to face new challenges and choice. For this reas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in view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problem existing in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he processing industr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our country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important protec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be sure to develop the process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situation trend 1 前言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展,要紧农产品品种日益丰富,产量不断增大,为农产品加工提供了可靠的原料来源;随着农村集体经济逐步

我国服装产业现状分析以及发展前景预测.讲义

我国服装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一、服装行业总体概况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服装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这对我国服装行业既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是中国从服装大国建设服装强国的关键。建设服装强国的根本性因素是依靠服装科技生产力的跨越式进步,实现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尤其我们是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近几年中国的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服装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2005年纺织服装的总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十分之一,并已连续五年出口创汇顺差第一,服装产业一直为中国出口创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全世界每三件服装,其中一件来自于中国生产。 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关于科技工作“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服装行业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服装科技涵盖了技术与艺术两个方面,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根据行业客观现实,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分别以重点领域及优先主题、前沿研究、基

础研究和人才培养四个部分作为服装行业科技发展指南,通过这些技术的突破和项目的研发、应用,全面提高服装行业的产品质量、服饰文化、设计水平、工艺与装备水平、管理水平、人才素质、信息化程度及公共服务能力,指导行业科技发展,推进企业的科技进步,带动整体产业升级。 据有关近年来的数据统计,2001年纳入国家统计指标的企业有21000多家,其中87、5%是小企业,大部分是从个体、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非国有企业,产值占76%,控制的资产占63%,实现利润达到了90%。效益好的企业集中在浙江、江苏、广东、山东、上海地区,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76%,实现利润占全国的90%。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上海等东南沿海省份所生产的产品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新十年启幕,产业能否全面回暖、地方的服装振兴规划、纺织振兴规划实施的第二年,承接产业转移,中西部各个省份承接产业转移的大潮、服装产业由沿海向内地转移、各地兴建服装工业园区。新疆的棉花、内蒙的羊绒、宁夏的皮草、中国服装的重心在东部,但是产业资源的重心却在中西部。产业转移不是简单的设备迁移,而应该是能力的迁移。转移的过程是兼并重组的过程,也是由弱到强的过程,只有淘汰落后产能才符合产业发展规律。”而这些服装企业的生产形势是典型的“加工型企业”。服装产业开始由生产加工型为主向品牌加工和贸易型转变。 面对一直向好的国际国内市场和政府扶持力度,服装业如何把握好商机,把自己最好产品展现出来,使在长期的发展中做大做强,是

农产品物流文献综述(范例)

农产品物流文献综述 摘要:农产品物流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文在介绍国内外物流研究发展状况,总结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研究现状,并作了评述。 主题词: 物流农产品物流评价 一、背景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农产品流通的市场化水平低、流通成本高,农民没有从流通领域享受到应得的比较利益。由于农产品最终要依赖于流通领域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已成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整个农业发展的关键。 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必须依赖农产品现代物流。现代物流已成为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已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然而,由于我国农业发展的相对落后,致使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严重滞后,不仅大大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已成为我国整个流通体系的瓶颈。我国每年果品产量有7000万吨左右,由于上市组织化低、包装不统一、大多敞篷车运输,果品从采收、运输、批发到消费者手中,大约损失30%。广东每年因水果、蔬菜等鲜活商品腐烂造成的损失达7.5亿元。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超过1/4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掉,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的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因此,通过研究农产品物流,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将有效地解决农产品流通中的地区封锁与货畅其流的矛盾、农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的矛盾,提高我国农产品的流通速度与效益,从而大大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二、国内外物流的研究综述 1、物流热的兴起 据有关资料记载,物流概念的雏形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叶,1918年英国的利费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旨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到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用户的手中,被誉为有关“物流活动的早期文献记载”。1927年,R.Borsodid《配送时代》一书中首先使用Logistic来定义物流。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与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战时供应中,首先采用了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这一名词,对军火的运输、补给等进行全面管理。这种后勤管理方法后被引入到商业部门,被人称之为商业后勤(Business Logistics),定义为“包括原材料的流通、产品分配、运输、购买与库存控制、储存、用户服务等业务活动”,其领域统括原材料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上述历史被物流界较普遍地认为是物流的早期阶段。

关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的调 研报告 关于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编者按:4月以来,农业部、国研室、发改委、财政部、科 技部、工信部、税务总局、银监会等联合组成调研组,分赴11个省区就农产品加工业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进行一次较为深入的调研。总的看,近年来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和民生产业,正引领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三农”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存在一些瓶颈问题和特殊困难,需要加强引导和扶持。现将《关于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印发各地,供学习参考。 今年4月以来,由我部牵头组织,国研室、发改委、财政 部、科技部、工信部、税务总局、银监会等部门参加,共同组成调研组,分赴各地对农产品加工业情况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调研。总的看,近年来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成为产业关联度高、行业覆盖面广、中小微企业多、带动作用强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而且正引领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三农”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面临着下行压力加大,自身发展、政策扶持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一些瓶颈问题和特殊困难,迫切需要加强引导和扶持。 一、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基本情况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近年来,随着农产品总量增加、品种丰富和消费升级,以粮油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步入了两位数增长的快车道。 (一)总量迅速扩大。全国拥有农产品加工企 业大45.5万 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从 2.63万亿增加 到18.48万亿元,年均增长19.4%,在工业中占比从16%提高到17%加工与农业产值比值从1:1提高到2.1:1。近5年每年上交税收超过1万亿元,达到1.17万亿元。 (二)产业加速集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在政策的推动下,逐步向优势主产区和城近郊区集聚。,河南方便食品已超全国四成;山东、河南、四川、内蒙等 10个畜禽大省的肉类加工总量占到全国的80%各地形成了湖南 辣味、安徽炒货、福建膨化、河南冷冻、四川豆制品等一批区域集中区和品牌。 (三)规模企业增多。-,规模以上加工企业从5万家(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增加到7.6万家(年销售收入万元以上),大中型企业比例达到16.15%;,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有50家(其中超500亿元的5家)。在食品加工业中,大中型企业已占到50%^上;在肉类加工企业中,大中型企业占到 10%但其资产总额却占60%以上,销售收入和利润占50灿上。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全国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在农产品摆脱长期短缺局面,实现总量平衡的历史性跨跃的同时,农业生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我国农业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农产品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实现转化增值,是国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对于满足和扩大农产品市场需求,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我部在调查研究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制定《全国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规划重点放在切需要加工转化的农产品,包括粮、棉、油、糖、果、蔬、茶、肉、蛋、奶及水产品等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农产品。同时,对于到2015年的远景目标进行了初步展望。 一、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 (一)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成就和特点 改革开放20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特点有以下几个。

1.迅速发展并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2000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达21070亿元,占整个工业产值的24.6%。其中食品工业总产值8434亿元,占整个工业产值的9.8%。“九五”期间,农产品加工业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2%,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相当于农业产值的百分比,2000年达到84.6%,比1995年提高了5.8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为扩大农产品市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每次加工业的大发展都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拉动作用。 2.产品结构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在农产品加工业结构中,食品工业比重上升,2000年食品工业占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的比重为39.7%,超过纺织类而居农产品加工业的第一位。随着农产品直接消费需求的下降,初级加工品和高级制造品的比重上升,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品结构开始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原料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 3.产加销一体化和产业化经营迅速发展 据调查,目前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企业已超万家。1文中加工业产值及增长速度均指统计口径的五大类12个行业的范围,非本规划所指主要农产品。

国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国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摘要: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在规模、资金、技术、产品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我国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应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吸取经验教训。扩大企业规模,开发新产品,引进新技术,提高我国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农产品深加工;经验教训;启示 农产品加工业,一端连接着城乡居民的最终消费,其发展状况决定着城乡居民日益多样化、多层次和多变的新需求的满足程度;其另一端是农业产业的延伸与发展,对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农产品加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在实施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过渡的战略过程中,农产品加工业是重要一环,对增加农民收入和我省的GNP具有双重功效。但是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发展很薄弱,规模小、效益差、管理水平低等现象普遍存在。如今,我国已成功进入WTO,国外农产品加工企业正虎视眈眈地盯着中国这片大市场,寻找着机会。国外企业资金雄厚、技术先进、规模庞大、管理水平高,面对这样的竞争对手,国内的企业必须要全面清晰地了解国外竞争对手,做到知彼知己,以制定适宜的战略与策略对抗国外企业的竞争。 本文就国外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国外农产品加工业的经验及教训,以对黑龙江省乃至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国外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 (一)一般现状 农产品加工与农业产值的比值可以反映农产品的增值程度及其对GNP的贡献 程度。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例,发达国家平均为2.0~4.0:1,而我国只有0.20:1,由此可见,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业对本国GNP的贡献程度远远高于中国,这对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是不相配的。 另外,现在农产品加工业中食品工业已普遍成为第一大产业,其产值贡献程度很高。农业与食品工业产值比一般为1:2~1:4之间。见表1: 表1 各国农业与食品工业产值比 国家美国日本英国法国荷兰中国 比值1:1.8 1:2.4 1:3 1:4 1:4 1:0.3 由此可见,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增值程度很高,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发达

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服装行业概述 1.1服装行业概要 在所有的行业中,服装行业是个永恒的朝阳产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因此与时尚潮流的密切接轨,使人们的服装更新频率日益频繁。服装制品的内需市场正由量的膨胀向质的细分化、多样化方向发展。领域也从正装到晚装、个性化时装,从一般设计到多元化设计方向扩展。流通也随着传统的流通体制转变为当今大型时尚购物中心、品牌商店、网上购物等新的流通方式。由于全球化的影响,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变化,服装的个性化、多样化、差别化加也正加速化。随着全球经济的加速化,服装业界的海外贸易也逐步增加,海外贸易的方式也将向多样化发展。 1.2 服装行业现状 2007年,服装行业大企业纷纷出手开始了新一轮“圈地运动”,原来在从业于沿海发达地区回乡创业的“新企业家”队伍也在内陆省份开始圈地建厂,圈地的目标主要集中在江苏苏南地区、安徽省、江西省、四川省、河南省、重庆市等省市地区。杉杉、雅戈尔、报喜鸟、红豆、波司登等上市公司率先在上述地区大规模投资,法派、培罗成、高邦、凯撒等大企业也将西服、衬衫、职业装等大类产品生产线迁往外省。同时,承接转移的内陆地区也在进行着“招商战”,通过专业工业园区建设、服务手段升级、劳动力供给和培训、经济政策优惠等手段来吸引优质资产投资。《中部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暂行办法》等法规政策也推进了梯度转移进度。 梯度转移的原因主要有几点:承接外销订单转移。鉴于劳动力供给不足、成本上升、能源紧缺、环境保护等因素影响,沿海地区以无法按照原有价格完成附加值较低的产品加工,海外客户在寻找转移这类产品加工的承接地,一部分订单转到了比我国更具报价优势南亚国家,另一些订单则转向了有一定产业基础的中国内陆省份。转移的主要产品有针织服装、休闲类服装、童装、牛仔服装等。

我国农产品品牌的现状与对策.

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与对策专业 :农业推广姓名:曹洪彬学 号:2013110271 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 :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仍存在着缺乏规划、体制不顺畅,推广简单、建设主体薄弱,投资不足,保护不力等问题。本文从宏观方面提出要改进政府引导、从微观层面提出要整合营销策略等对策. 关键词 :农产品品牌;标准化;整合营销等 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存在规划、体制、推广、投资、保护等问题,本文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提出一些对策。 一、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问题 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但由于政府缺乏品牌战略规划、管理体制不顺畅、品牌推广简单、经营主体薄弱、建设资金不足、品牌保护不力等原因, 致使农产品品牌竞争力较弱,品牌附加值较低。 (一缺乏农产品品牌规划, 相关管理体制不顺畅。各级政府热衷品牌评比和排序,推出一个又一个荣誉称号,但是缺乏全国统一规划。还有一些部门或机构的评选规划不够规范, 评选目录随意性较大, 只重视品牌的评比 , 而忽视品牌教育和品牌维护的基础工作。我国农产品品牌评定部门很多,如国家质监总局、工商总局、商务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等。各个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定位提出了不同的评价制度和管理办法。由于政出多门,造成部分地方对于农产品品牌认定的方法、程序、标准出现不同理解,因此应在国家层面上形成若干个职能明确、分工明晰的权威机构或部门,由他们来制定全国性的农产品品牌认定的标准、程序和淘汰机制。 (二品牌建设主体力量薄弱, 品牌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在发达国家农产品品牌化进行中,龙头企业与农业行业协会、农民协会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我国龙头企业大

关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2015年)

关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编者按:4月以来,农业部、国研室、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税务总局、银监会等联合组成调研组,分赴11个省区就农产品加工业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进行一次较为深入的调研。总的看,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正引领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三农”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存在一些瓶颈问题和特殊困难,需要加强引导和扶持。现将《关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印发各地,供学习参考。 今年4月以来,由我部牵头组织,国研室、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税务总局、银监会等部门参加,共同组成调研组,分赴各地对农产品加工业情况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调研。总的看,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成为产业关联度高、行业覆盖面广、中小微企业多、带动作用强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并且正引领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三农”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面临着下行压力加大,自身发展、政策扶持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一些瓶颈问题和特殊困难,迫切需要加强引导和扶持。 一、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农产品总量增加、品种丰富和消费升级,以粮油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步入了两位数增长的快车道。 (一)总量迅速扩大。2014年全国拥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大45.5万家。2003-2014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从2.63万亿增加到18.48万亿元,年均增长19.4%,在工业中占比从16%提高

到17%,加工与农业产值比值从1:1提高到2.1:1。近5年每年上交税收超过1万亿元,2014年达到1.17万亿元。 (二)产业加速集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在政策的推动下,逐步向优势主产区和城近郊区集聚。2014年,河南方便食品已超全国四成;山东、河南、四川、内蒙等10个畜禽大省的肉类加工总量占到全国的80%;各地形成了湖南辣味、安徽炒货、福建膨化、河南冷冻、四川豆制品等一批区域集中区和品牌。 (三)规模企业增多。2003-2014年,规模以上加工企业从5万家(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增加到7.6万家(年销售收入2000 万元以上),大中型企业比例达到16.15%;2014年,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有50家(其中超500亿元的5家)。在食品加工业中,大中型企业已占到50%以上;在肉类加工企业中,大中型企业占到10%,但其资产总额却占60%以上,销售收入和利润占50%以上。 (四)结构优化升级。2014年,食用类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农产品加工业比重达53%,比2003年提高了10多个点。主要农产品加工初步形成齐全的国产化机械设备品种,如肉类加工设备国产化达90%以上,粮油加工设备逐步替代进口。山东、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区正在推进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和培育名企、名品、名家,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五)融合趋势明显。一是接二连三融合。据抽样调查,3.08%的农民合作社吸收农民以资金、土地经营权、交售农产品入股发展加工流通。如福建连城县13万农民合作加工10万吨地瓜干。二是前延后伸融合。企业向农户注资建基地,向经销商注资连物流。如山东临沂畜禽加工、福建平和琯溪蜜柚、浙江黄岩蜜橘、广西容县黑芝麻糊等产业,都是将农户、企业和客商在园区空间聚集,实现集群化、网

我国服装行业产销现状与发展

我国服装行业产销现状与发展 龙凤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服装营销 201105052019 摘要:针对我国服装企业结构形态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的现状,指出当前服装行业生产、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良现象;指出服装行业发展的核心精髓所在,分析我国服装企业今后发展之路,强调产业结构合理调整是我国服装企业发展策略,一适应新时代高层次竞争的需要。 关键词:服装生产,服装营销,服装发展,快速反应。 一、我国服装工业概况 目前我国的服装企业结构大致有两种形态: (1)开发型企业结构。这类企业有着强大的设计开发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而生产只是实验型的,或者说是样板型的,同时还拥有强大的外发生产加工的管理能力。企业的运作就像是举哑铃一样,紧握中间的生产开发和生产管理能力去平衡两端的设计和营销能力,用两端的力量来显示企业的实力。这种企业的综合开发能力强,对市场和竞争对手有很强的侵略性。像这种两端大中间强的“哑铃型”结构也可称之为主动型市场结构企业。 (2)加工型企业结构。改革开放后中国服装产业再起步时,早就了许多这类加工型企业。这类企业虽在生产管理和成本核算方面相对有优势,生产能力也相对较强,但由于设计和营销能力薄弱,对市场较大的波动承受力不够。另外,犹豫企业设计能力不足,大多采用仿效跟随的产销策略,限制了企业的市场发展战略。像这种两端弱中间较强的“腰鼓型”结果也可称之为被动型市场结果企业。 二、服装行业生产、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良现象 (1)服装科技落后。 (2)我国尚没有一个世界级品牌。 (3)服装销售预测和生产计划缺乏科学量化分析。 (4)服装降价、打折成风。 (5)供需矛盾依然存在——卖衣难,买衣也难。 (6)服装市场“盗版”、“克隆”现象严重。 三、服装行业的发展之路 (1)增强创新意识,提高服装产品的附加值 创新意识和能力是企业驾驭市场变化并保持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服装企业发展之魂。同时创新意识的基础是技术创新,服装企业应更加密切注意国际服装科技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动态,大力引进和使用服装CAD,利用先进的虚拟企

我国农产品的现状

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 1.总量的变化 从绝对数量上看,入世后我国农产品贸易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都不断上升,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从相对数量上看,进、出口额的增幅波动较大,贸易顺差不断缩小。入世5年中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从2004年开始连续3年呈现净进口局面,我国由农产品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成为世界上第4大农产品进口国,农产品贸易对我国出口创汇的贡献逐年减小。虽然从2005年开始,农产品出口增幅明显高于进口增幅,贸易逆差不断减少,但是并未改变农产品贸易的逆差局面。根据商务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农产品贸易依然存在-9.60亿美元的逆差(见表1)。 2.产品结构的变化 入世以来,主要农产品的进出口额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从出口农产品的结构来看,主要出口农产品依然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其中水产品及其制品的出口份额最高,其次为食用蔬菜及其制品、食用水果及其制品和畜产品(见表2);主要进口农产品更加集中于土地密集型产品上,进口量居于前3位的农产品依次为油料、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和畜产品(见表3)。

经过深加工的农产品在出口中的优势更加突出。农产品贸易顺差依次来自于水产品制品,蔬菜、水果、坚果等制品,食用蔬菜,水、海产品,食用水果和坚果。农产品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为油料、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棉花,畜产品,糖及食糖和食品工业的残渣、废料(见表4)。而谷物贸易是先逆差,后顺差,且顺差额不断提高。这主要是由于2003年我国粮食产量降到13年以来的最低谷,粮食减产效应引起国内供需失衡,从而导致了2004年对谷物进口需求的激增,引起当年谷物贸易的高额逆差。随后国家不断出台稳定并刺激粮食生产的一系列政策,使得粮食大幅增产,谷物进口需求锐减,谷物贸易额恢复到净进口状态。

浅析供应链管理模式下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其应对策略

摘要: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供应链物流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新方向。农产品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语论文格式本文在阐述农产品物流内涵、特点及剖析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要用现代理念打造农产品物流,积极探索农产品物流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并对实现此目标当前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农产品物流;农产品供应链;农业发展 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农产品消费的持续性、农产品生产的地域性与消费普遍性,导致了农产品消费的时空矛盾;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价格、农产品多样化、个性化、准时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民实现农产品向商品的转化越来越困难,我国农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发展农产品物流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途径。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的物流量十分巨大,其中未经深加工的生鲜农产品占据较大比重。 当前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已被提到日程上来。全国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在第四篇“加快发展服务业”,第十六章“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单列一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内容,表明现代物流的产业地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中得到确认,中国物流面临战略发展机遇。农产品物流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产品物流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产品“货畅其流”、“物尽其值”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基本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产品物流发展,用现代理念打造农产品物流,积极探索农产品物流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实现农产品供需的无缝对接,以加快农产品流通速度,使农产品实现其价值与使用价值,同时实现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增值,降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 1 物流与农产品物流 1962年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在《财富》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经济的黑暗大陆”一文,提出物流是经济领域的“黑暗大陆”,是“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是降低资源损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第三利润源”。 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它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把生产的末端延伸到零售商、甚至消费者,衔接成供应链,使销售、仓储、运输、加工、配送等环节联起来,形成一个系统。 农产品物流是指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实现农产品价值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经济活动。具体地说,它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农产品价值增值和组织目标[1]。 根据农产品物流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作用不同,农产品物流的全过程可以分成3种不同类型的物流:一是生产阶段的物流形式,叫农产品生产物流;二是销售阶段的物流形式,叫农产品销售物流;三是回收阶段的物流形式,叫农产品废弃物物流。 1.1 农产品生产物流 农产品生产物流是指从农作物耕作(动物饲养、微生物培养)、管理到收获的整个过程中,由于配置、操作和回收各种劳动要素所形成的物流。生产物流是生产农产品的农户或农场所特有的,它需要与生产过程同步。由于中国农业生产是以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形式为主,所以一般农业生产物流的地域有限,物流单一,流量较小。农产品生产物流按照生产环节可分为3种形式:一是产前物流,农业产前物流与农业生产过程所必需农业生产资料准备直接相关,它是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储运、配送、分销和信息活动中所形成的物流。它涉及种苗、饲料、肥料、地膜等农用物资和农机具的产前准备,也涉及农业生产资料使用和市场的信息服务;二是产中物流,即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物流活动和养殖畜禽、渔类等过程中的物流活动,包括育苗、插秧、锄田、除耪、整枝、杀虫、追肥、浇水等作业所形成的物流;三是产后物流,即为

农产品加工现状及前景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我国农产品加工呈现空前的繁荣景象,我国农产品加工的教学、科研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产品加工还有很大不足,典型的特点就是在加工过程的各方面耗费太大。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尽管给食品加工业带来很大的机遇,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劳动力资源优势就会逐步削减,市场对科技的需求会大大增加,因此,必须不断提高项目和产品的科技含量,坚持走科技兴企的道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精深加工等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技术的应用必将大放异彩,农产品加工前景一片大好。 【关键词】农产品精深加工现状前景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我国农产品加工的教学、科研得到了迅速 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70年代末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相继恢复了农产品冷藏、保鲜、加工教学和科研工作,到80年代初期,北京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开设农产品贮藏加工专业,后成立了食品科学系,以后华中农业大学、浙江农业大学等也成立了食品科学系,经过几年的努力组建了一支多学科师资队伍,包含果蔬贮藏、加工、畜产品加工、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食品工程和食品科学。农业科研单位也相继成

立了食品科学研究所或食品科学研究中心,形成了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农产品旺的教学、科研体系[22]。目前从事农产 品贮藏、保鲜、加工科研和设计的单位近180个,大专院校95所,其中农林院校30多所,还有249所中等教育单位口。一支比较完整的、有一定水平的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的科研队伍[23]。这为我国农产品加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我国在农产品加工方面把科技转化成为生产力,提供了保障。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近年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迅速提高,小麦、稻谷、棉花、蔬菜、水果、肉类、禽蛋、水产品等农产品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部分农产品人均占有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因而对于农产品的加工当仁不让的就成为工业发展中的一个重头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但是怎样正确认识农产品加工现状及前景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背后折射出的是我国现代化前进的脚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科技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要使科技充分转化成为生产力,就要让农业科技与农民零距离[3]。十二五上,更是提出了一系列保障农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措施。 有了坚实的科研基础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是不是就意味着有先进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呢,当然不是。但是农产品加工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一是人们对食品的多样化要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二是我国农业的迅速发展,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我国农产品加工面临的机遇、发展方向与措施

我国农产品加工面临的机遇、发展方向与措施 (1)农业的阶段性变化,加工原料的日益丰盛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 从总量上看,我国主要农产品如粮食、水果、肉类、奶类等已位居世界首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目前,已具备年生产5亿吨粮食、5亿吨蔬菜、7000万吨水果、7000万吨肉类、3500万吨水产品、2500万吨禽蛋、2000万吨油料、1800万吨奶的能力,加工原料的日益丰盛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 (2)不利的政策环境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带来机遇。我国农业已进入以调整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为主的新阶段。 我国农业已进入以调整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为主的新阶段。中央及时提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两个基本判断,并制定了一系列推动农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观政策,为农产品加工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3)国内市场需求变化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机遇。 我国农产品供给已由长期枯竭转变为供求总量大体平均,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正从温饱向小康迈进,这正是食品消费结构变化的严重阶段,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已形成。 灭菌奶基本普及,巴氏奶、冷却肉、洁净菜、低温肉制品、洁净蛋等正在逐步推广。 (4)国际农产品加工业大型化、跨国化的迅速发展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机遇。 2005年全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高达27000亿美元,其中,美国5000亿美元,欧洲3000亿~4000亿美元,日本2500亿美元,并且这一数字还在增加。目前,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已位居世界工业各行业的前列。国际农产品加工业的加速发展,为我国发展起点高、科技含量高的精炼加工业及为这些国际知名企业进行配套生产,提供了宝贵的机遇和奠定了优良的基础。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的分析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的分析 一、行业概况 二、中国服装行业产业集群现状 1、服装产业集群概况 2、服装产业集群特征 3.影响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我国服装行业单个企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产业深度发展 (二)国内服装市场面临“洗牌”。 (三)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同等重要。 四.行业政策分析 1、国际环境 2、国内环境 3、外贸政策 4、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的投资收益大幅度增长。 5、收购兼并的步伐在加快 6、人民币升值对纺织品服装出口几多影响: 五、行业竞争分析 (一)国内状况: 一、市场概况 二、竞争形势 三、销售管道 四、进口及贸易法规 (二)国际情况: 一、优势分析 二、劣势分析 三、外部威胁 四、竞争战略选择 六.行业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1)政府关系资源 (2)资金状况 (3)市场灵敏度 (4)品牌效应 七、行业内重要企业分析 (一)、才子中国男装的国粹 (二)、庄吉:行百里者半九十 评价:行业概况要点明确,数据也很新。

一、行业概况 中国是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近几年中国的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服装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2005年纺织服装的总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十分之一,并已连续五年出口创汇顺差第一,服装产业一直为中国出口创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全世界每三件服装,其中一件来自于中国生产。 2007年1-12月份,中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201.59亿件,其中梭织服装94.56亿件,针织服装107.03亿件,与2006年同期相比分别提高了14.36%、13.13%和15.47%。规模以上企业产量约占全行业服装总产量的39%,比上年同期提高了近6个百分点。2007年全行业服装产量为512亿件,与2006年持平,其中:梭织服装178亿件,同比下降1.11%;针织服装334亿件,同比增长0.60%。 2008年1-3月,累计生产服装431221万件,累计同比上涨5.87%。1-3月份全国梭织服装累计产量198424万件,累计同比增长5.93%;全国针织服装产量累计为232797万件,累计同比增长5.81%。 在国家的“十一五”中,国家明确指出,未来5年服装行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是:加大、加快服装自主品牌建设,吸纳国际化设计人才,提高产品设计能力;加强产品设计和市场推广;积极寻找国际市场突破口,利用国际化营销手段,提高自有品牌出口比重,力争到2010年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积极推广使用先进服装设备,到“十一五”末行业国际先进水平设备比重要达到50%,劳动生产率提高到70000元/人/年。 面对一直向好的国际国内市场和政府扶持力度,服装业如何把握好商机,把自己最好产品展现出来,使在长期的发展中做大做强,是服装行业管理者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下面我就自己对行业的认识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与大家共同学习与提高。 二、中国服装行业产业集群现状 1、服装产业集群概况 近年来,我国服装产业日益向集群化发展,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三角洲三大经济圈为辐射中心,在服装主产区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福建省等地,围绕着专业市场、出口优势、龙头企业形成了众多以生产某类产品为主的区域产业集群。如河北容城的衬衫,山东诸城的男装、即墨的

我国农产品品质面临新挑战

我国农产品品质面临新挑战 随着我国扩大内需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日益逼近,农产品的生产和内在品质将面临新的挑战,迫使其必须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坚持扶优抑劣的原则,调整和优化生产结构,按需求进行生产,尽快实现农产品优质化和品牌化,以有力推动农产品优质化的进程。 现状与问题 农业生产从20世纪中其的绿色革命开始,长期以长,人们把土地产出的谷物直接食用看做是供养人口最好的惟一生产方式,历来一味追求籽粒最大产出量为主要目标,从而培育出高产水稻、小麦、玉米、豆类等农作物,但蛋白质及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却大幅度降低,品质下降。根据近几年国际国内价格的跟踪比较及有关部门的研究,中国的农产品价格已经与国际市场价格处于同一水平层次。一些大宗农副产品价格如棉花、油料、糖料、羊毛等也已接近、返老还童甚至超过国际市场价格,竟出现“高价农业”现象,市场上“卖难”的问题仍有增无减。目前我国的普通小麦积压在库,据报载,南方有的农民竟拿小麦作肥料,但优质专用小麦的年产量仅占消费量的8.5%,供不应求,靠进口弥补。如做饼干、蛋糕等面筋含量低的小麦每年约需进口50亿公斤等等。究其原因是由于 农产品品质方面的缺陷和生产上一直沿袭“增产型”,而忽视了“优质高效益型”的结果所致。 我们所说的农产品品质的内涵系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和商业

品质的总称,其中营养品质是农产品的物质基础和核心。目前我国主要农产品品质状况怎样呢?经中国医学科学院测定,主要农产品品质的含量:春小麦13%至15%,冬小麦13%至14%,粳稻8%至9%,杂交粳稻7%至8%,玉米8%-9%,这个指标和国外相比居中上等。花生、大豆等油料作物的含油量及品位更居上游。但其中一些最重要的营养指标--赖氨酸等含量偏低。根据中国农科院一些专家分析测定的“我国稻、麦、玉米优质品种与国外优质品种的比较”中,在稻米以上以我国出口的优质稻米新品种与国外优质食用米品种比:米长,国际市场上4个名牌7.2毫米,属于特长粒,我国优质精米平均为6.8毫米;千粒重,名牌米为17.55克,我国则平均为16.70克,两者差距较大。 挑战促转变 从目前来看,随着国内拉动和扩大内需,农业结构性及农产品流通领域体制改革的深化,农产品供与求、产和销的矛盾,已不是昔日单一的结构需求的失衡,而是以农产品短缺为常态到以供大于求为特点的阶段性,结构性过剩和优质农产品相对不足的矛盾突出,不少劣质农产品积极滞销,而优化农产品紧俏。这是由于我国农产品的品质差和外国农产品挤占了部分市场,使近年来我国大范围内频频出现农产品“卖难”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农产品没有转变到优质化生产链上来酿成的苦果。 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日益逼近的形势来看,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很弱,真正打入国际市场的农产品很少。时下已是农产品“洋货”大军压境,千方百计在国内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