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山东产业园区滑坡变形特征及形成机制
滑坡地形地貌特征

滑坡地形地貌特征:
滑坡是一种地质灾害,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在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的影响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顺坡向下滑动的现象。
滑坡地形地貌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地形地貌:滑坡常常发生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如山区、丘陵地带和河谷地带。
滑坡体的地形地貌通常呈簸箕状、阶梯状或台状。
滑坡体边缘常常有明显的裂缝,滑坡体上部的裂缝比下部的裂缝宽,裂缝长度和深度也较大。
2.岩层结构:滑坡体上的岩层结构是影响滑坡的重要因素。
岩层结构可以是单斜层、整合层、逆向层等,不同的岩层结构对滑坡的影响不同。
单斜层结构最容易发生滑坡,整合层结构次之,逆向层结构最不容易发生滑坡。
3.地下水:地下水对滑坡的影响很大。
在地下水丰富的地方,水的压力和润滑作用容易引发滑坡。
地下水对滑坡的影响还表现在对滑带土的软化和泥化作用上,使滑带土的抗剪强度降低,容易发生滑坡。
4.植被覆盖:滑坡体上的植被覆盖也是影响滑坡的重要因素。
植被覆盖可以增加滑坡体的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防止滑坡的发生。
但是,在一些暴雨或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条件下,植被覆盖也可能引发滑坡。
总之,滑坡地形地貌特征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只有了解和掌握了这些特征,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治理滑坡灾害。
山体滑坡科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山体滑坡科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山体滑坡是指由于重力作用下,山坡上的岩石、土壤或碎屑物质沿着滑移面向下滑动的地质灾害现象。
它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开发活动的增加,山体滑坡的发生频率和规模也日益增加,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对于山体滑坡的科普宣传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山体滑坡的科普介绍,让读者了解山体滑坡的定义、形成原因、分类特征以及其所带来的危害。
同时,我们也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山体滑坡防范措施,以及宣传山体滑坡科普的重要性和途径。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增加对山体滑坡的认知,提升对山地安全的重视程度。
我们希望通过科普宣传,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从而减少山体滑坡所造成的损失,保护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并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框架,它决定了文章的逻辑和表达方式。
一个合理的文章结构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文章内容。
在本文中,我们将按照以下结构来展开对山体滑坡的科普:1. 引言- 1.1 概述- 1.2 文章结构- 1.3 目的2. 正文- 2.1 山体滑坡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2.2 山体滑坡的分类和特征3. 结论- 3.1 山体滑坡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3.2 山体滑坡科普的重要性和宣传途径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在引言部分概述山体滑坡的基本情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然后,我们将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以便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本文的组织方式和写作目标。
接下来,我们将进入正文部分。
首先,我们将对山体滑坡进行定义,并详细解释其形成原因,包括地质条件、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然后,我们将介绍山体滑坡的分类和特征,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划分和描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山体滑坡的多样性和特点。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强调山体滑坡的危害性和防范措施的重要性。
地震引发的地质滑坡现象

地震引发的地质滑坡现象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可以导致各种不同类型的地质现象。
其中之一就是地震引发的地质滑坡现象。
地质滑坡是指由于地震引起的地表或地下的岩层、土壤或岩石在重力作用下运动的现象。
本文将探讨地震引发地质滑坡的原因、发生机制以及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一、地震引发地质滑坡的原因地震引发地质滑坡的主要原因是地震波对地表造成的震动。
当地震波经过地下的岩层或土壤时,会引起岩层或土壤的变形和破坏,导致地质滑坡的发生。
地震波的震动可以使本来处于稳定状态的岩层或土壤发生松动,或者加剧已有的滑坡现象。
二、地震引发地质滑坡的发生机制地震引发地质滑坡的发生有多种机制。
其中最主要的机制包括加速度振幅、震动周期以及地震波传播路径。
首先,加速度振幅指的是地震波的震动幅度。
当强烈的震动传播到地下岩层或土壤中时,会产生大的应力,进一步导致地质滑坡的发生。
其次,震动周期也是影响地质滑坡的因素之一。
较长的震动周期有助于土壤颗粒之间的相互连接,减少土壤的液化和滑坡的风险。
最后,地震波的传播路径也会影响地质滑坡的发生。
当地震波传播路径与地质滑坡的走向相匹配时,地滑坡的发生机会更高。
三、地震引发地质滑坡对环境的影响地震引发的地质滑坡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首先,地质滑坡会破坏植被覆盖,导致土壤水土流失,加速土地沙漠化的进程。
其次,地质滑坡还可能导致岩石和土壤堵塞河道,引发洪水和泥石流,给下游居民和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的危害。
此外,地质滑坡还可能破坏建筑物、道路和其他基础设施,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四、地震引发地质滑坡对人类的影响地震引发地质滑坡对人类造成了巨大威胁和影响。
首先,地滑坡可导致房屋和建筑物的倒塌或损毁,对人身安全构成直接威胁。
其次,地质滑坡还会破坏供水管道、电力线路和通信设施,破坏居民的基本生活条件。
此外,地滑坡还可能导致人口流离失所,增加救援和灾害应对的难度,给救援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综上所述,地震引发的地质滑坡现象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地质现象。
四川宣汉特大型滑坡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

四川宣汉特大型滑坡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
2004年9月5日四川省宣汉县天台乡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特大型滑坡,滑坡摧毁了一个自然村并严重堵塞河道,形成库容5800万m3的一座滑坡堰塞湖,淹没上游的五宝镇及沿河8个村庄,致使19360人失去家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2亿元,特别严重的灾情一度成为*领导及中外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天台滑坡面积达1.2km2,总体积2500×104m3,河道中堆积物210×104m3,属特大型后退式岩质滑坡[1],是300年一遇特大暴雨诱发的自然地质灾害,是四川盆地红层丘陵区发生的规模最大、财产损失巨大的特大型滑坡灾害.由于预报及时、群测群防措施得当、抢险救灾组织有力,该滑坡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创造了四川省地质灾害减灾防灾的一个奇迹.。
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成灾机理、分布特征及其防治措施.ppt

2021年3月22日12时12分
图6 锚杆+挂网加固示意图
6.2支撑加固
对较完整的悬挑危岩体可以采用支撑的方法加固,以保持危岩体 的稳定性。这是临时性的防治。
6.3遮挡避让
对直接加固困难,或加固成本高的高陡危岩边坡,可以采用遮 挡避让的方法防治崩塌危害(图7) 。这是针对如铁路和公路等线 路工程经过峡谷区,采用的对边坡崩塌的防治方法之一。
2021年3月22日12时12分
图7 遮挡避让示意图
7 、综述
综上所述,陡峻边坡崩塌主要受控于节理裂隙和结构面的组合, 其活跃程度取决于卸荷裂隙的扩张与卸荷裂隙区的扩展。层状结 构岩石的岩层面和构造裂隙面在崩塌的形成中普遍起到控制作用。 水平岩层、顺向岩层、逆向岩层、块状岩体陡峻边坡崩塌的形成 条件不同,崩塌表现出不同的扩展特点。崩塌防治的理论依据就 是,加固已经形成的危岩体,阻止危岩体脱落,并且阻止或减缓卸 荷裂隙的扩张和卸荷裂隙区的扩展,保持边坡的相对稳定性。在 对边坡崩塌的防治工作中,应对形成边坡崩塌的具体条件,如岩石 结构面和各类节理裂隙面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分析崩塌的形成机 制和扩展趋势,再结合具体加固目的,才能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具 体设计防治加固工程。
结合具体工作情况,本次学习分享内容: 简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及地面沉降(地面塌 陷)等内容。
2021年3月22日12时12分
2021年3月22日12时12分
(一)崩塌
1、定义
崩塌是一种极为普遍和直观的地质灾害现象。崩塌无非是 不同的结构面和裂隙面的组合与切割导致危岩体脱落而形成。
在陡峻的斜坡上,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剧 烈的崩落、翻转和滚落,在坡脚形成倒石堆或岩屑堆,该现象 为崩塌(见下图1、2) 。
山体滑坡的迹象与治理方法

山体滑坡的迹象与治理方法山体滑坡是指山体由于内部构造破坏或外部力量作用而引发的土壤、岩石等物质向下滑动的现象。
这种自然灾害往往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及时发现和预防山体滑坡的发生,以及有效地治理已经滑坡的山体,我们需要了解山体滑坡的迹象和相应的治理方法。
一、山体滑坡的迹象1. 地面裂隙:山体滑坡发生前,地面通常会出现明显的裂隙,这是由于山体内部的压力逐渐积累所导致的。
这些裂隙可能出现在地面上,也可能出现在建筑物、道路等人工结构上。
2. 地表滑动:山体滑坡的一个明显迹象是地表的滑动。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山体周围的植被、岩石或土壤是否发生了明显的位移来判断是否存在滑坡的风险。
3. 潮湿土壤:由于山体滑坡常常与水有关,因此当土壤湿润或出现渗水现象时,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潮湿的土壤可能会导致土壤的稳定性下降,从而增加了山体滑坡的风险。
4. 崩塌现象:山体滑坡往往伴随着山体的崩塌,特别是在雨季或频繁的地震等自然灾害之后,山体滑坡的发生概率更高。
因此,当周围的土地或岩石发生明显的崩塌现象时,也应引起我们的警惕。
二、山体滑坡的治理方法1. 工程治理:工程治理是预防和控制山体滑坡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治理山体滑坡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 加固土壤:在滑坡边坡上设置钢筋混凝土墙或岩石套网,增加边坡的稳定性,防止土壤滑动。
b. 排水处理:合理排除滑坡区域的积水,减少土壤的液化风险。
c. 植被修复:植被可以起到抓土固土的作用,通过植被修复可以增加边坡的抗滑性能。
2. 环境管理:在治理山体滑坡时,还应注意环境管理,避免人为因素加剧滑坡风险。
例如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严格控制超载超采和乱挖滥采行为,保护山体的完整性。
3. 监测预警:山体滑坡具有突发性和危及性,及时发现滑坡迹象对于预防灾害的发生至关重要。
因此,建立滑坡监测系统,利用地质雷达、位移仪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建立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可以有效降低山体滑坡的危害。
地球动力系统、地球物质系统与滑坡生成机理研究

2 滑坡 的成 因分析 剐
滑坡具 有 突发性 强 、分布 范 围广和一 定 隐蔽性 的特 点 ,一般说 来 其发 生是 一个 长期 的变化 过程 。影 响滑坡 发生 的因素也 是错 综复 杂 ,主要 可 以分 为坡 体 的物质 组成 、受 到力 的情 况 以及水 文地 质条件 等方 面进行 研究 。 21斜 坡 的物质组 成及 内部结 构 . 斜 坡 的物质组 成可 以分 成三 类 即岩体 、岩 土体 和土体 。由于物 质 的性质 不 同 ,其 抗剪 强度 也有所 不 同,对于风化和水 的作用的反映也有明显的差异。根据土石在剪切力的作用下的破坏变形特征 ,可以将 他 们分 成两种 主要 类 型 :一 种是 脆性 的 ,一种 是塑性 的。一 般说坚 硬 的石灰 岩 、花 岗岩 和石英 岩等 都是 脆 性 的 ,它们 的抗 剪强 度很 大 ,能经 受很 大 的剪 切力 而不 变形 ,所 以 ,由这 些岩 石组成 的斜坡 高 陡但 较 稳 定 ,很 少发 生滑 坡 。页岩 、泥 岩和其 他 地表覆 盖层 ,如 粘 土 、碎 石 土等多 是塑 性 的 ,这 些土石 体 的抗 剪 强度低 ,容 易变形 ,易发 生滑坡 。 斜坡 的 内部结构 包括 不 同土石 层 中的断 层 、裂 隙的特征 ,岩石 和断层 裂 隙 的倾 斜及 其 与斜坡 方位 的 相互 关系等 。当斜坡 是 由各 种不 同性质 的土石 层共 同组成 时 ,斜坡 各部 分 的抗 剪强度 因土 石 的性 质而异 。 如果 抗剪 强度低 的软弱 岩石位 于斜 坡 的坡 脚 时 ,由于 剪切力 的作 用 ,软 岩会产 生缓 慢 的变形 ,或 在坡脚 以下 挤 出 ,形 成垄 岗 ,甚 至会 产生 大规模 的滑坡 。 22水文 地质条 件 . 滑坡的产生多与水的作用密切相关。水的作用大致可以分为降雨 、地表水和地下水三类。 1 降水的影响:大量的统计资料表明,滑坡多集 中在多雨年份 ,长期的绵绵阴雨有利于水分下渗, )
汶川地震触发大光包巨型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

J ournal o f E ngineering G eology 工程地质学报 1004-9665/2008/16(6) 0730 12汶川地震触发大光包巨型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黄润秋 裴向军 李天斌(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0059)摘 要 大光包 红洞子沟巨型滑坡是汶川地震触发的最大规模滑坡,其体积达7.42亿m3,堰塞坝高达690m,是我国已知的最大规模地震滑坡和最高的滑坡堰塞坝,也是目前全世界已知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方量在5亿m3以上的超大规模滑坡之一,其高达690m的滑坡堰塞坝为目前世界最高的滑坡坝。
滑坡位于发震断层上盘,距发震断裂 映秀 北川断裂不足7k m。
震前斜坡为三面切割的孤立型山脊,相对高差达1500m;斜坡岩层走向与坡面近于垂直,层面延展性极好,构成滑动面形成的基础。
调查和分析表明,斜坡的临空条件和贯通性好的灰岩层面是滑坡产生的基础;而高强度和长持时强震地面运动是导致滑坡产生的根本因素。
滑坡产生的机理和过程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即坡体震裂、松弛和解体阶段、高速溃滑阶段、震动堆积阶段、二次抛射和碎屑流堆积阶段。
失稳高速下滑的坡体,形成了沿主滑方向长4.2k m,宽2.2k m的堆积体,高速流动的碎屑流越过下游侧风波岩山脊,沿红洞子沟形成了长1k m的碎屑流堆积区。
关键词 大光包滑坡形成机制溃滑震动堆积中图分类号:P642.22 文献标识码:ABA SI C CHARACTERISTICS AND FOR M AT I ON MECHAN IS M OF THE LARGEST S CALE LAND S L IDE AT DAGUNGBAO OCCURRED DUR ING THE W ENCHUAN EARTHQUAKEHUANG Runq i u PE I X iang jun LI T i a nbin(StateK ey Laboratory of Geo-H azard Prevention an d G eo-Environ m e nt Protecti on,Chen gdu Uni versit y of T echnology,Chengdu 610059) Abst ract The landslide atDaguangbao andH ongdongzi g ou site i s the largest a m ong a ll landslides occurred during t h eW enchuan E arthquake.Its vo l u m e is up to742Mm3,and its debris da m hei g ht reaches690m.So it is a lso the m ost largest sca le l a ndsli d e triggered by earthquake a m ong a ll i n vesti g ated landsli d es i n China.Add itionally,it has t h e highest debris da m or i g i n ating fro m l a ndsli d e i n Ch i n a.It is even one of a fe w super large-scale landslides kno w n a ll over t h e world,whose i n d i v idua l vo l u m e is over500Mm3.The debris da m for m ed by th is landslide can be the h i g hest around the w orl d.The landslide i s located on the upper plate of the Causative Faul.t It is nearly7 k m a w ay fro m the tri g geri n g se is m ic fracture o fY i n gx i u-be i c huan fau l.t The sl o pe was an iso lated ridge before the Earthquake.its'the ridge had its3sides cu.t Its he i g ht d ifference reaches1500m.The str i k e o f cli n o then w as al m ost vertical to the sl o pe surface.the cli n othen had perfect ex tensi o n.They co m posed together t h e basic cond itions of sli d i n g surface f o r m ation.Our i n vesti g ati o n and ana l y sis sho w that the free surface conditi o ns o f t h e sl o pe and the surface connectivity of li m estone bedd i n g plane w ere t h e base o f landsli d e f o r m ation.And the ground m ove m ent re su lted fro m the i n tensive quak i n g w ith large i n tensity and long durati o n w as the rad ica l triggering factor o f the land*收稿日期:2008-11-10;收到修改稿日期:2008-12-10.基金项目:本项工作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汶川地震灾后调查主任基金资助(编号:40841009).第一作者简介:黄润秋,主要从事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Em ai:l hrq@cdu sli d e.The m ec han is m and process of the landsli d e cou ld be d i v ided i n to4stages as fo ll o w s:(a)the stage of sl o pe body shatter,re laxation and disi n tegrati o n,(b)the stage of h i g h speed sli d i n g,9c)the stage o f accu m u lati o n w ith shock,and(d)the stage o f the second projectile and debris flo w depositi o n.Because o f destab ilizati o n and high speed sli d i n g do w n,t h e sl o pe m ass co m posed a deposit body a l o ng m ain d irection of sli d i n g,4.2km l o ng and2.2 k m w i d e.H i g h-speed clastic flo w cr ossed do w nstrea m Fengboyan,and for m ed a deposit zone of debris flo w a l o ng H ongdongzi g ou,1km long.K ey w ords D aguangbao large-sca le landslide,For m ation m echan is m,S li d i n g,Accu m uation w ith shock,W en chuan E arthquake,Ddebris da m1引 言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盆地西部龙门山断裂带发生了震级高达M s8.0级的汶川特大地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9-6825(2013)04-0056-02北川山东产业园区滑坡变形特征及形成机制收稿日期:2012-11-26作者简介:刘文彬(1959-),男,高级工程师;闫小旗(1988-),男,在读硕士;刘峻豪(1987-),男刘文彬1闫小旗2刘峻豪1(1.四川省绵阳川西北地质工程勘察院,四川绵阳621000;2.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四川绵阳621010)摘要:针对北川山东产业园北侧斜坡坡体出现滑坡的现象,根据地层结构、岩土特征和工程地质条件对该滑坡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建议,以减小滑坡对山东产业园建设的影响。
关键词:滑坡,工程地质,变形特征,形成机制中图分类号:TU413.62文献标识码:A0引言北川山东产业园区滑坡位于北川县山东产业园北侧,属侵蚀堆积类型。
北侧斜坡带北高南低,地面高程555.47m 580.12m ,相对高差24.65m ;西侧斜坡带地面高程555.51m 566.05m ,相对高差10.54m ,整个场地地形起伏变化较大。
坡下场地已整平,在坡脚处形成临空面。
北侧斜坡带上有板房两座,并有通过的道路和新修水渠,呈东西走向,受5·12汶川大地震及北川山东产业园开发的影响,北侧斜坡坡体由于滑坡局部沉陷变形较严重,在整个坡面上呈现多处裂缝,裂缝宽度达5cm 10cm 。
该滑坡给北川山东产业园的建设带来一定的影响,为有效对该滑坡进行治理,我们对北川山东产业园区北侧滑坡的变形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研究。
1滑坡的地层结构及岩土特征场区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堆积物与侏罗系上统七曲寺组基岩,现将地层岩性自上而下进行分述。
①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 edl4)。
粉质粘土,褐黄或浅紫红色,上部分稍湿,硬塑状,稍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
下部土体较湿,软塑状。
土中含少量铁锰质斑团。
主要分布于滑坡体基岩上部,系基岩风化产物。
②侏罗系上统七曲寺组(J q3)。
泥岩,浅红色,泥质结构,薄 中厚层状为主,层理发育,软岩,具有遇水软化,失水后开裂崩解的特性,分布均匀,产出大,常见灰绿色斑团和条带。
强风化泥岩,长期受水浸泡,岩体较破碎,强度较低,手可掰碎,钻探揭示厚度2.2m 3.5m ;中风化泥岩,岩体完整性较好,未见有破碎情况,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属软质岩。
2滑坡的基本特征北侧部分斜坡由于滑坡坡体产生变形(见图1,图2),坡顶高程580.12m ,南侧坡脚高程556.42m ,相对高差24.65m ,滑坡后壁明显,坡体局部沉陷变形,在整个坡面上呈现多处裂缝,裂缝宽度可达5cm 10cm 。
西侧斜坡相对高差约10m ,经人工开挖,坡脚处形成临空面,坡体上局部有小规模土体溜滑。
所有斜坡带均未设置挡土结构。
N2010,6月滑坡2010,10月滑坡滑坡区山东产业园区Q 4delQ 4delQ 4del Q 4del 579.96Q 4del 579.96573.27571.78566.01LF LF145°562.17图1北川山东产业园区北侧滑坡平面图582578574570566562558554550高程/m滑带土滑体土水渠道路粉质粘土裂缝山东产业园区泥岩裂缝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图2北川山东产业园区滑坡剖面图滑坡体剪出口前缘临空面为坡脚。
变形破坏明显,变形体横宽约60m ,纵长约90m 。
滑坡体地表为斜坡部位,坡度15ʎ 30ʎ,坡脚处接近90ʎ,主滑方向为145ʎ,斜坡中部有道路通过,宽约8m 。
滑坡平面形态呈圈椅形,前缘至坡脚,标高为556.4m 左右,后缘至标高为580.1m 左右沉陷处为边界,左右两侧以剪切裂缝为界。
相对高差23m 左右,变形破坏明显,变形体横宽约60m ,纵长约90m ,主滑方向为145ʎ。
滑体方量约1.9ˑ104m 3,属小型滑坡;该滑坡滑体厚度均小于10m ,属浅层滑坡;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根据运动方式该On explor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manual holedigging pile technique in industrial and civil building constructionYAO Sheng-jie(Architectural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Ltd ,China Railway 11th Bureau ,Xiangyang 441057,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s som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for the manual hole digging piles ,sums up the advantages for the manual hole digging pile technique ,introduces the applied scopes and construction points for the manual hole digging piles respectively ,and points out some precautions ,so as to ensur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the manual hole digging pile construction.Key words :manual hole digging pile ,advantages ,applied scope·65·第39卷第4期2013年2月山西建筑SHANXIARCHITECTUREVol.39No.4Feb.2013滑坡为牵引式滑坡。
滑坡区后缘处地面出现明显拉张裂缝,裂缝走向大多呈西南至东北向,缝宽多为5cm 10cm 不等,且出现整体松弛下陷。
3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1)滑体:据勘察揭示滑体物质主要为粉质粘土,黄褐、浅黄、棕红色,含少量块石,碎石含量分布不均,结构松散。
滑体厚度为0.8m 5.5m 。
2)滑带:据勘察揭示,滑坡主要沿着强风化泥岩与残坡积粉质粘土接触面滑动,滑带土主要是粉质粘土,褐黄或浅紫红色,较湿,可塑状,稍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
土中含少量铁锰质斑团。
主要分布于强风化泥岩上部,系基岩风化产物,滑带厚度为0.5m 2.0m 。
3)滑床:据勘察揭示滑床为侏罗系七曲寺组泥岩,浅红色,泥质结构,薄 中厚层状为主,层理发育,软岩,滑床长期受水浸泡,易软化开裂崩解,分布均匀,产出大,常见灰绿色斑团和条带。
基岩面形态总体呈折线状,基岩面倾角一般18ʎ 43ʎ,中,上部较陡、下部稍缓。
4滑坡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根据地面调查及勘探点揭露情况综合分析,滑坡产生位移变形受控于地质结构、物质组成、地形条件、大气降水、地震、人类活动因素等。
1)地层岩性。
该滑坡地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及强风化泥岩,强风化泥岩长期受水浸泡,易软化开裂崩解,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滑体土主要以粉质粘土夹碎石、基岩碎块,透水性相对较好。
滑带为粉质粘土层,下部为泥岩,透水性差,具有隔水性。
故地下水易在岩土接触带汇集径流,加剧泥岩的风化、泥化,或使原基岩面的粉质粘土饱水软化,易形成软弱面(带),为滑坡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岩性组合,利于形成滑动面。
这种地层为易滑地层,为下滑力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源泉。
2)地形地貌。
工程区位于斜坡地带,从地形上来看,呈梯坎状,有利于地表水入渗,滑坡地表斜坡坡度在25ʎ左右,基岩面坡度角15ʎ左右。
前缘由于场地施工开挖形成有效的临空面,具备了临空的滑移变形条件。
3)大气降水与地下水的作用。
大气降水与地下水的作用是滑坡形成的重要因素,区内6月9月降雨量最多,占全年降雨量的75%。
多年平均降雨量1058.4mm ,历年极值降雨量1587.2mm 。
大气降水随杂填土渗透到滑带,降低潜在滑带土的强度,提高滑体容重,造成下滑力增大,抗滑力减小,为滑坡的最后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4)地震和余震的作用。
地震对滑坡主要有两种影响,一种是震中区土体受到垂直地震力的影响,使土体更加松散和发生崩滑;另一种是指向坡外的水平地震力易使土体失稳;“5·12”特大地震的发生,产生极大地震力,使原本处于稳定状态土体发生变形甚至破坏,这是产生滑坡的重要因素。
5结论及滑坡治理建议根据上述地质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和稳定性宏观分析等综合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1)在天然情况下,滑坡稳定性系数F s 值为1.31 1.16,整个坡体处于总体稳定状态。
2)当遇连续暴雨时,滑坡的发展趋势发生了明显变化,即各剖面的稳定性系数F s 值为0.88 0.98,处于不稳定状态。
3)在地震情况下,各剖面的稳定性系数F s 值为0.92 1.05,处于不稳定 欠稳定状态。
总之,滑坡随着工况条件的变化,其稳定性也发生变化,总体表现为由稳定到欠稳定,以致失稳滑动的发展过程,但由于坡体本身条件的不同,变形发展有一定的差异,各部分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差异,变形状况也不一致,其破坏形式表现为局部至整体的失稳破坏。
针对滑坡的变形特征,特提出如下治理建议:加强滑坡区统一的规划管理,严禁在滑坡区不合理的开挖、堆载,杜绝违章修建;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根据滑坡的地形条件和地质结构特点,结合规划建设,对滑坡采取支挡及排水措施为主,局部护坡为辅进行治理;新建挡墙整治施工应分段开挖,并注意产生坑壁土体坍塌。
参考文献:[1]刘红帅,薄景山.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研究评述[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20(1):164-171.[2]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边坡工程地质[M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3.[3]王思敬,张菊明.边坡岩体滑动稳定的动力学分析[J ].地质科学,1982(4):162-170.[4]王思敬,薛守义.岩体边坡楔形体动力学分析[J ].地质科学,1992(2):177-182.[5]刘立平,雷尊宇,周富春.地震边坡稳定分析方法综述[J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1,20(3):83-88.[6]陈蜀俊,党晓英,曾心传,等.奉节长江北岸边坡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4):657-662.[7]冯栋栋.滑坡治理措施浅析[J ].山西建筑,2008,34(7):127-128.[8]唐云,杨斌,李文旭.北川县马家坡滑坡变形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J ].山西建筑,2010,36(3):137-138.The degene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mechanism of landslide in Beichuan Shandong industrial parkLIU Wen-bin 1YAN Xiao-qi 2LIU Jun-hao 1(1.Sichuan Mianyang Northwest Sichuan Geolog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Institute ,Mianyang 621000,China ;2.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College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621010,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landslide phenomenon of Beichuan Shandong industrial park north slope landslide ,based on geological structure ,rock and soil characteristics and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ituation analyzed the influence factor and forming mechanism to this landslide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landslide to Shandong industrial park construction.Key words :landslide ,engineering geology ,degeneration characteristic ,formation mechanism·75·第39卷第4期2013年2月刘文彬等:北川山东产业园区滑坡变形特征及形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