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毕业复习

常见的量》

学校: 合肥市王大郢小学

姓名:朱警丽

时间:2015-4-22

《常见的量》一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73页总复习数与代数第二节常见的量。

【设计思路】

本节课采用日记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接下来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对小学所学的计量单位进行分类整理,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回顾计量单位中常见的单位及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最后让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作相应的引导补充,即本节课的重点。要检验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

设计练习题中,通过修改“小马虎”的日记、填写单位、判断闰年和平年及做拓展练习的方式进行练习,使学生们进一步掌握知识,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最后以续写小马虎的日记为作业结束本节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经历自主梳理常用计量单位的过程中,进一步弄清各种量的计量单位及进率,明确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提高自主复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生活化的复习应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选择一些典型的复习题材,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领略数学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能运用计量单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激趣法、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名叫马虎小朋友的数学日记,

请看看马虎同学写的这篇数学日记。(请一名同学读日记)

(课件出示“小马虎”的日记)今天是2014年2月29日,早上从睡梦中醒来已经七点钟了,我立刻从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洗脸、刷牙,不知

不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该吃饭了,我端起一杯300L的牛奶一饮而尽,又吃

了200千克面包和一个煎鸡蛋。吃过早餐,我从抽屉里拿了20角钱

冲出了家门,因为今天是爸爸生日,要给爸爸买生日礼物呢!

(这时其余同学听着发笑)

师:你们笑什么?说一说。

生:许多单位用的不恰当,如穿衣、洗脸、刷牙不可能用20小时。

生:300L的牛奶根本喝不完。

……(发言谈自己观察到的结果)

师:同学们观察还真是仔细,你觉得马虎同学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错误?

生:粗心,对知识的掌握是一知半解。

师:我们学习数学就应该细心、认真、一丝不苟,把知识学活。其实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计量单位时刻都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小学里面学习的一些常见的量。

(板书课题:常见的量)

【设计意图: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借助“小马虎的日记”情境导入,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主意力,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同时,分析了小马虎在计量单位上所造成的错误的原因,让学生感悟到学习常见的单位重要性。自然地引出课题:常见的量。】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计量单位的分类

师:同学们,看看马虎的日记中用到哪些计量单位?

生:千克、小时、年、月、日、时;

师:除了这些计量单位我们还学过哪些计量单位?(学生回答的比较散)

师:大家说了那么多的计量单位,如果我们把这些计量单位全搁在一块,想一想会有什么感觉?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分类、有序、系统地进行整理)

师:对了,如果我们把这些计量单位分类,并有序地进行整理,使它们系统化,那就便于我们记忆和运用了。

师:想一想,我们学过的计量单位可以分为几类?分别是什么?

(学生举手回答)生:时间单位、质量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人民币单位

师:这些计量单位中有哪些常见的单位呢?它们之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呢?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归类常见的计量单位,并说出相邻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如何进行换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归纳整理)

【设计意图:以日记为线索,学生从日记中找到许多常见的量,用这样的形式来整理“常见的量”的知知识,对知识的梳理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2.讨论、整理六类计量单位中的常见单位及单位之间的进率

(1)小组合作讨论,整理计量单位

(2)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一)时间单位。

(1)常见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2)进率:1世纪=100年1 年=12个月1 年=365天(闰年366天)

有31日的月份是:1, 3, 5, 7, 8,10,12

有30天的月份是:4, 6, 9,11

平年的二月有28日。闰年的二月有29日。

师: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年份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不能被4 整除的是平年,整百数年份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如1900年虽能被4 整除,但不是闰年。)

(二)质量单位。

(1)常见单位:吨(t)千克(kg)克(g)

(2)进率:1吨=1000千克 1 千克=1000克

(三)长度单位

(1)常见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2)进率:1千米=1000米1 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 厘米=10毫米

(四)面积单位。

(1)常见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进率: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二10000平方米

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 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五)体积(容积)单位

(1)常见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

(2)进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 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升二1000毫升1升=1立方分米1 立方厘米=1毫升

(六)人民币单位

(1)常见单位:元、角、分

(2)进率:1元=10角1 角=10分

3?点拨提示,形成规律

1.师:同学们整理得都很好,也很全面,那么多的计量单位,单位间都有进率,这么多进率,我们怎么记住它们呢?

长度:除1千米=1000米以外,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面积:除1公顷=10000平方米以外,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100。

体积(容积):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质量:相邻两个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时间:除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以外,其余都很特殊。4.名数的改写

师: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同一种量的不同计量单位进行改写。同学们还记得怎样改写吗?

(1)出示要求:独立完成教材第73页“练习与实践”第2题,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

(2)男女生比赛评讲:

由男生和女生自己各推选出一名代表上讲台评讲,比一比谁评讲得更好懂,谁的小技巧更多,同学们可以互相补充。

教师补充:介绍名数、单名数、复名数,引导学生一起归纳改写规律。

乘进率

高级单位 ------------------ 低级单位

除以进率

【设计意图: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学生找出改写的小技巧,不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常见的量)教案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设计教案 主题:《常见的量》 学习目标: 1、复习梳理元、角、分,年、月、日,克、千克、吨等常见的单位,进一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感受并认识它的具体意义。 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养成积极主动的思维习惯和灵活处理问题的方法。 合作理由:1、善用学生喜欢争强好胜的心理,让他们通过小组内比一比、说一说,使枯燥的复习课能更生动有趣。2、计量单位较多,一个学生很难把全部整理出来,在小组内指定专人负责记录,便于整理。3、小组内能互相检查练习情况,通过练习和检查,加强知识的运用。 教学设计: 活动一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欲望 出示课件:(学生“小明”的日记:2月29日晴早晨7:00我听到小闹钟的铃声,便从长20厘米宽12厘米的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想起不能迟到,我赶紧端起一杯300L的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一个200千克的面包。然后就背起了3000千克重的书包,我从抽屉里拿了5角钱冲出了家门,因为今天要买一支5分的铅笔,还有今天爸爸生日,要买生日礼物!走了300千米的路程,来到了56平方分米的教室,开始了20小时早读。上午第三节课,体育课上老师带来了一只450吨重的足球让我们进行踢球比赛,好玩极了。) 师:谁来读一读“小明”的日记。 指名学生读。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说一说。 生1:时间写错了,走了20小时太夸张。 生2:5分买不了一支铅笔,应该是5角。 生3:足球怎么可能2吨重呢? 师:同学们观察还真是仔细,你觉得小明为什么出现这些错误? 师:我们学习就应该细心、认真、一丝不苟,把知识学活。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计量单位时刻都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小学里面学习的一些常见的量。(板书课题:常见的量) 【设计意图: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借助“小明的日记”情境导入,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主意力,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同时,分析了小明在计量单位上所造成的错误的原因,让学生感悟到学习常见的单位重要性。自然地引出课题:常见的量。】 二.观察、感知、实现知识认识的深化 师:在这篇日记中出现了那些单位? 生1:厘米。 生2:千克,吨。 生3:分,角。 师:同学们观察真仔细,其实刚才讲的是属于那些计量单位,有同学知道吗?生1:长度单位,时间单位。 生2:还有质量单位。 师:说的好,计量单位除了质量单位、时间单位、货币单位;还有面积单位、长度单位等。 师:那么这些计量单位除了小明日记上提到的,还有那些呢?请在小组内的同学说说,并记录在整理表上。(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归纳)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刘小凤)

第一节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云门中学刘小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2.方法与过程: (1)培养学生演绎、归纳、推理的能力。 (2)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2)调动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积极主动学习。 (3)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在讨论中学会相互协作、相互欣赏。 [教学重、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理解,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设疑-探究-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设计] [引言]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杯水。请问,我们可以通过哪些物理量来描述有多少水呢?请同学们从多角度来分析。 [生]展开分析讨论。 质量,体积,水分子的个数…… [师]引导学生回答,水的质量可以用天平称量,水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来量取。那么水分子的个数呢?可以直接用仪器测量吗?如果不能直接测量,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这杯水中含有多少个水分子呢? [激思]请同学们相互讨论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学生讨论,提出研究方案] 不能直接用仪器测量,但如果已知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就可以通过计算求出一定质量的水中所含水分子的个数。 [师生评价] 同学们提出的方案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完成。 已知:一个水分子的质量为2.988×10- 23 g [学生练习]略 [师]我们注意到,我们是用已知的水分子的质量来计算的,那么,我们在实验室中能否称出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呢?其他的微观粒子也是如此,那么如果没有已知一个微粒的质量,我们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常见的量》教案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常见的 量》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是对学过的时间、人民币和质量单位进行全面的复习,并结合实例让学生体会这些单位的大小,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1.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 结合教材提供的情境,对学过的时间单位和质量单位进行回顾,同时对时间单位之间和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系统地复习,加深学生的记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对所学的计量单位有具体的感性认识,从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结合具体情境,回顾常见的量。 师:同学们,在2019年伦敦奥运会上,中国的两位运动小将叶诗文和周璐璐分别在游泳和举重项目中取得了出色的

成绩。请看大屏幕: 2019年伦敦奥运会上,16岁的叶诗文在女子400米混合泳决赛中,以4分28秒43的成绩夺得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周璐璐在女子75千克以上级举重决赛中,以333千克的总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摘得金牌。 师:请同学们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面的问题。 (1)上面的信息中有哪些量?哪些是质量单位?哪些是时间 单位? (2)举例说明4分大约有多长,300千克大约有多重。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 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人民币和质量的单位?举例说一说。 学生互相交流后汇报。 预设 生1:我知道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和时、分、秒。 (师进行提问,与学生共同复习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及时、分、秒之间的进率等知识) 生2:我知道的人民币单位有元、角、分,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 (师进行引导,总结元、角、分的相关知识及克、千克、吨之间的进率等知识) (学过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1时=60分,1分=60秒;

制作个人简历教案

项目单元x 制作个人简历 教学目标 掌握创建表格的方法 掌握编辑表格线的方法 掌握编辑表格的方法 设置表格文字对齐的方法 设置表格文字方向的方法 重点难点 表格中行与列的区分 表格中单元格的拆分与合并 表格边框的设置 表格中文字的堆砌方式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学生动手操作,案例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出 怎样在WORD2003软件中创建表格,在此项目中,是关于个人简历的一张表格,我们怎样建立表格,并将表格编辑成为我们需要的格式和样式。 二.解决方法 首先创建单列表格 通过添加表格线的方式将表格绘制成需要的格式 将部分单元格拆分与合并 设置表格边线,用以区分表格各不同部分 添加文字,并将文字摆放在适当位置 三.完成过程 分清行与列的概念 观察案例,确定应插入几行几列表格 创建单列表格 新建一个文档,在第一行输入“个人简历”,(楷体、三号、居中) 切换到插入选项卡——插入20行一列的表格 选定表格——在布局选项卡单元格大小逻辑组中的行高文本框中输入“0.6厘米”。 设置行高和列宽 添加表格线 将鼠标指针移到表格内,单击绘图边框逻辑组中的绘制表格按钮,将鼠标指针变为铅笔形状——根据履历表中表格竖线的位置添上表格竖线—— 双击鼠标完成创建。

合并与拆分单元格 分别将表格的表格1~5行中的最后1列、8~10行中的第1列、13~16行中的第1列、19~20行中的第1列、19~20行中的第2列合并。 设置外围框线 选定表格——边框和底纹——选择双线线型;打开外围框线按钮 设置内部框线 选中表格——边框和底纹——选择单线线型——设置粗细;打开上下框线按钮 设置单元格底纹 选中单元格——边框和底纹——选择一种颜色 填写文字 在单元格中填写文字——设置文字的大小、字体、对齐方式、文字方向 (黑体、五号、中部居中、“工作经历”居中) 四.知识回顾 知识链接: 选定表格、行、列和单元格 插入行和列、删除行和列 知识链接:绘制表格的斜线表头 单元格的文字对齐方式、文字方向 常见错误 设置表格边框线时不能很好的区分对控制边的按钮的作用范围 问题与讨论 怎样在贴照片处,添加自己的一寸照片? 举一反三,课程表怎么做?在制作的时候应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作业

高中物质的量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教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第1单元 课时2 物质的量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初步学会定量的研究方法。 2.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联系,能 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3.理解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的关系,体会定量 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 三、设计思路 本课时主要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摩尔质量。物质的量这个词对学生来 说比较陌生、抽象、难懂,因此,使学生正确地理解物质的量这一概念,是学 生学好这一节知识的前提条件之一。 本节课通过启发、对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从我们熟悉的知识来理解物质 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等概念,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目的。 另外,在进行物质的量及摩尔的教学时,强调“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只 适用于微观粒子,使用摩尔作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十分明确。在进行关于摩 尔质量的计算教学时,还应强调解题格式的规范化,因为规范化的解题格式有 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巩固。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化学方程式H 2 + Cl 2 ==== 2HCl 的含义有哪些 物质的转化:氢气和氯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氯化氢。 微观粒子的数目: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氯分子结合生成两个氯化氢分子。 质量关系:每2g 氢气和71g 氯气反应生成73g 氯化氢。 点燃

根据微观粒子数目关系和质量关系,我们能得出怎样的结论2g氢气和71g 氯气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这个数目是多少呢由于这些微观粒子的质量都很小,这个数字很大,经测定约为×1023个,科学家将其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表示为×1023 mol-1。 符号为N A 如此庞大的数字使用和计算都不是非常方便,因此科学家将×1023个微粒作为一个集合体,称为1 mol。这样就将分子、原子、离子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与客观存在、具有一定质量的物质联系起来。 [练习] 1 mol H 约含氢分子。 2 1 mol H约含个氢原子。 2-约含个硫酸根离子。 1 mol SO 4 从上面的练习可知,摩尔是一个单位,可以用来衡量物质所含粒子数的多少。克是质量的单位,米是长度的单位,那么摩尔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呢这个物理量叫做“物质的量”,就像长度可用来表示物体的长短,温度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一样,物质的量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一定数目粒子集合体的多少,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mol)。 mol粒子的数目是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1023个。 mol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 A,单位mol-1。 物质的量只规定了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但并没规定粒子种类,所以,使用摩尔时应注明所指粒子是哪种。 练习:判断正误,说明理由。 A. 1 mol氢×没有指出是分子、原子或离子 √ B. 1 molCO 2 C. 1 mol小米×小米不是微观粒子 4.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 练习:根据摩尔的有关知识,进行计算。 含多少摩尔氢分子 (1)×1024个H 2 (2) 5 mol O 中有多少个氧分子 2

数学《常见的量》复习课教案

常见的量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梳理元、角、分,年、月、日,克、千克、吨等常见的单位,进一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感受并认识它的具体意义。 (2)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展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激发学生积极学生的热情。 (3)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养成积极主动的思维习惯和灵活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运用相关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欲望 出示课件:(学生“小马虎”的日记:2月29日晴早晨6:30我被急促的闹钟铃声惊醒,便从长20厘米宽12厘米的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想起不能迟到,我赶紧端起一杯300L的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一个200千克的面包。两个煎鸡蛋。然后就背起了2000千克重的书包,吃过早餐,我从抽屉里拿了5角钱冲出了家门,因为今天是爸爸生日,要买生日礼物呢!走了300千米的路程,来到了56平方分米的教室,开始了20小时早读,上午上了三节课,体育课上老师带来了一只200千克重的足球,我一脚踢出了10厘米,踢得真过瘾!)师:谁来读一读“小马虎”的日记。 指名学生读。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说一说。 师:同学们观察还真是仔细,你觉得小马虎为什么出现这些错误? 师:我们学习就应该细心、认真、一丝不苟,把知识学活。其实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计量单位时刻都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小学里面学习的一些常见的量。(板书课题:常见的量) 二.观察、感知、实现知识认识的深化 师:在这篇日记中有哪些计量单位? 师:在这篇日记中的单位属于哪几类计量单位? 师: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时间单位、货币单位;面积单位、长度单位。还有哪些? 师:同学们回答的老师听不明白,请在小组内的同学说说,并记录在整理表上。(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归纳) 师生共同梳理:

物质的量教学案

02 物质的量 【学习目标】知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初步学会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之间的简单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 【学习难点】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理解 基本物理量长度质量时间物质的量电流强度热力学温度发光强度单位米千克秒摩尔安培开尔文坎德拉 符号m kg s mol A K cd 在化学反应中的微粒质量很小但数目很大,如何把一定数目的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宏观物质联系起来呢?所以引进一个新的基本物理量——物质的量。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___________,表示 符号: 2、物质的量的单位:______,简称为_______,符号:_______(例:n(H2O)=1mol) 1mol 某种微粒集合体中所含的微粒数与相同。使用物质的量的注意点: 3、阿伏加德罗常数: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2)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及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是七个国际基本物理量之一。 B.阿伏加德罗常数是12g碳中所含的碳原子数 C.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D.物质的量就是物质所含微粒数目的多少E.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6.02×1023mol-1 F.摩尔是表示物质粒子多少的物理量G.物质的量适用于计量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 【归纳】 4、物质的量(n)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 A)、微粒数(N)之间的关系: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教案设计

物质的量一、教材简析与教材处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选自必修1专题一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物质的量》。他是高中阶段重要理论部分的内容之一,将贯穿今后学习理量之一,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是mol气体摩尔体积、在化学教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物质的量的概念,可以导出摩尔质量、的全过程,物质的量浓度等许多在化学中有重要应用的基本概念。因此,物质的量被广泛的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这些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技能和实验技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 B、通过联系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能力与方法目标(2通过体验“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该你那的形成过程,学会运用类比推理、归纳推理等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 、通过学习概念的推导及应用,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的思想。A 、养成自然学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B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集合粒子、A在“物质的量”教学中,隐含着这种思想:粒子粒子,即把单个粒子的称量转化为粒子集合的称量,从而间接地求出单个粒子的质量。以“称量一粒米”为背景,建立微观与宏观的联系,设制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 具体思路: 如何称量一粒米的质量学生提出可能的答案归纳处理粒子计算方法 提出物质的量的概念联系其他物理量掌握微粒数的计算 提出摩尔质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与质量的换算 B、物质的量对学生来说是个全然陌生的概念,以旧的物理量引入,进入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命题网络。设置问题,让学生在旧的知识体系中形成新的概念。培养学生学习概念的能 力。. 引 入物质的量的概回忆原有的物理 掌握微粒数的计算方法强调概念的内涵 掌握物质的量与质量的换算引入摩尔质量的概念 三、主要教学程序设计)物质的量的引入(1情景1

《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常见的量》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数与代数第三节(第48 页) 【设计思路】 本节课采用日记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接下来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对小学所学的计量单位进行分类整理,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回顾计量单位中常见的单位及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最后让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作相应的引导补充,即本节课的重点。要检验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设计练习题中,通过修改“小马虎”的日记、填写单位、判断闰年和平年及做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使学生们进一步掌握知识,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最后以续写小马虎的日记为作业结束本节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经历自主梳理常用计量单位的过程中,进一步弄清各种量的计量单位及进率,明确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提高自主复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生活化的复习应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选择一些典型的复习题材,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领略数学的独特魅力。 4、现代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教学活泼、有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能运用计量单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学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法:故事导入、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朋友,他叫“小马虎”,请看小马虎同学写的这篇数学日记。(请一名同学读日记) (课件出示“小马虎”的日记)今天是20XX年2月29日,早上从睡梦中 醒来已经七点钟了,我立刻从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 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该吃饭了,我端起一杯300L的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200 千克面包和一个煎鸡蛋。吃过早餐,我从抽屉里拿了9 角钱冲出了家门,因为今天是爸爸生日,要买生日礼物呢! (这时其余同学听着发笑)师:你们笑什么?说一说。生:许多单位用的不恰当,如穿衣、洗脸、刷牙不可能用20小时。生:300L的牛奶根本喝不完。 ,, (发言谈自己观察到的结果)师:同学们观察还真是仔细,你觉得小马虎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错误?生:粗心,对知识的掌握是一知半解。师:我们学习数学就应该细心、认真、一丝不苟,把知识学活。其实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计量单位时刻都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小学里面学习的一些常见的量。 (板书课题:常见的量)【设计意图: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借助“小马虎的日记”情境导入,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主意力,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同时,分析了小马虎在计量单位上所造成的错误的原因,让学生感悟到学习常见的单位重要性。自然地引出课题:常见的量。】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计量单位的分类师:同学们,看看小马虎的日记中用到哪些计量单位?生:千克、小时、年、月、日、时;师:除了这些计量单位我们还学过哪些计量单位?(学生回答的比较散)师:大家说了那么多的计量单位,如果我们把这些计量单位全搁在一块, 想一想会有什么感觉?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分类、有序、系统地进行整理)师:对了,如果我们把这些计量单位分类,并有序地进行整理,使它们系统化,那就便于我们记忆和运用了。 师:想一想,我们学过的计量单位可以分为几类?分别是什么? (学生举手回答)生:时间单位、质量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 人民币单位师:这些计量单位中有哪些常见的单位呢?它们之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归类常见的计量单位,并说出相邻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归纳整理) 【设计意图: 以日记为线索,学生从日记中找到许多常见的量,用这样的形式来整理“常见的量”的知知识,对知识的梳理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2、讨论、整理六类计量单位中的常见单位及单位之间的进率 (1)小组合作讨论,整理计量单位 (2)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一)时间单位。 (1)常见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2)进率:1世纪=100年 1 年=12个月 1 年=365天(闰年366天) 有31 日的月份是:1,3,5,7,8,10,12

高一化学第一单元教案:物质的量教案

高一化学第一单元教案:物质的量教案 课题第一节物质的量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掌握有关概念的计算。 3. 进一步加深理解巩固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摩尔质量的概念和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探究式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物质的量?什么是摩尔?它们的使用范围 是什么? [回答]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粒子多少的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为。物质的量和摩尔都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不能用于宏观物体。在使用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 [引言]既然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桥梁,那么如何通过物质的量求出物质的质量呢?也就是说1mol物质的质量到底有多大呢?我们先填写下面的表格,看是否可以从这些数据中得出有用的结论。 粒子符号物质的 式量每个粒子的质量 (g/个)1摩尔物质含有的 粒子数(个)1摩尔物质质量 (g) [答案]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1mol碳原子含有个碳原子,1mol碳原子的质量为个。同理Fe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1mol铁原子含个铁原子,是56g。的相对分子质量是98,1mol硫酸含个硫酸分子,是98g。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1mol水含个水分子,质量是18g。电子质量过于微小,因此失去或得到电子的质量可忽略不计,所以的式量是23。

《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领孩子们复习梳理时间、质量、人民币等常见的量及量的单位,进一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换算。 2、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的方法。 重难点: 目标1、目标2 《常见的量》学习单 2015年2月29日星期日晴 19:45的闹铃声把我从清晨的美梦中惊醒,一想到今天是爸爸的生日,我立刻从床上爬起来,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一看表,已经8:05了,该吃饭了,我端起一杯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250千克的面包,两个煎鸡蛋。吃过早餐,我从抽屉里拿了5角钱冲出了家门,坐上一辆载重6千克的公共汽车去给爸爸买生日礼物。 试一试: 1、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的,那一年是()年(平、闰),那一年有()天。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那一年是是()年,那一年的二月份有()天。 2、我们下午3:10上课,用24时计时法应记作:(),21:30睡觉,用12时记时法应记作:() 3、20小时=()天 1.2时=()分 1.5时=()时()分 4、一场足球赛,从19:45开始,21:15结束,这场足球赛进行了()时()分 5、小红的体重约45()一辆货车重25() 一辆货车和小明共重25吨45千克,到底是()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这节课,老师首先与大家分享一篇有趣的数学日记(播放课件),快读一读,发现它怎么有趣了?

生…… 师:为什么会闹出笑话呀? 师:是呀,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量,而且要进行量的计量,计量单位就扮演的重要的角色,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我们学过的常见的量(板书:常见的量)(设计意图:让同学从生活的例子中感受量的重要性,体会复习这节课的必要性) 二、自我检测,发现问题 1、同学们自主修改日记中错误的计量单位。 2、出示正确答案(课件出示) 师:请同学对照老师的答案,用红色笔勾画出自己出错的地方,但不要着急修改,因为你还没有找到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检测和检查,让同学们自己发现自己知识存在的问题) …… 师:有出错的同学,不要懊恼,我们就是来做复习的。通过检测,你就发现你自己哪个知识没有掌握好。没有出错的同学也不要沾沾自喜,因为每个出错的地方都联系到好多好多知识。那接下来,我们就进行“刨根问底”式的寻找病因。 三、寻找病因,整理知识 (一)年月日

教案——简历制作

《简历制作》教学设计

深化对简历范例进行讨论分析, 并由各小组进行修正。 讲授,参与学生 讨论 聆听、讨论7分钟 归纳和总 结本次课程重点:简历制作启发同学一起总 结 反馈2分钟 课后作业完成个人简历的制作。记录、讨论思考、完成 课后作业 2分钟 教学详案 一、任务项目引入与学生操练 1.本任务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2.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介绍; 3.说明教学任务的内容及要求。 (1)引入:分析讨论简历的重要性。 (2)教学任务:按要求进行个人简历设计制作。 二、深化 对简历范例进行讨论分析,并由各小组进行修正,并对修正结果进行讨论、交流,进一步掌握制作要点。 三、归纳(知识和能力) 简历——你人生的第一张名片! 一些关于简历的数字…… 雇主们在每份简历上所花的平均时间为15秒; 每245份简历中有1份获得面试机会; 有的大公司每年会收到超过100,000份简历; 雇主们在报纸上登出一个招聘职位,通常会收到200份左右的简历; 在所有简历中约有85%-95%最终的结局都是被扔进了垃圾桶。 (一)简历的基本内容

1.个人基本情况介绍,如姓名、性别、政治面貌、籍贯、生源地、学历、健康状况、身高、家庭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及个人免冠照片等。 2.其他还应该有:详细的学习成绩、外语水平、奖惩情况、社会工作或勤工俭学经历、德智体综合鉴定、院系意见等。 简历中还可以有自传和近期生活照。为了增加说服力,可以在简历的前面附以学校和专业介绍,在后面附上有关证书的复印件。 (二)写简历的三大技巧 ●扬长避短,强调优势 ●简历一定要“量身定做” ●简洁精练:一页纸足矣 (三)简历制作的注意事项 ?材料的真实性 ?少虚词,多说服力 ?精炼,突出重点 ?包装适度,简洁大方 ?“个性”体现 ?准确,有的放矢 (四)简历编写小窍门 ◆巧妙使用数字和比例,营造比较优势 ◆巧妙的描述绩效和成果,突出个人能力 ◆巧妙应用黑体和下划线,定位面试官注意范围 (五)求职信撰写要点 标题要醒目、简洁、典雅。要用较大的字体在自荐信上方的中间写上“自荐信”三个字。还可以用主副标题,如以“团结、勤奋、求实、进取”为主标题,而以“——我的自荐信”为副标题。 称呼,即写明收信人的姓名和称谓或职务,如果求职方向很明确而且知道接收简历的具体人员时,就可以称呼得具体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称呼后面要加一个冒号,这虽然是一个细节,但不要忽略。 正文要简洁,字数要控制在400字以内。 1.说明本人基本情况和求职信息来源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时教案新课标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案新课标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案新课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2.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4.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 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5.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掌握有关概念的计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 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 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强调解题规范化,单 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摩尔质量。这 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物质的量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难以理解。容易和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因此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微粒数之间的关系。教师应注意不要随意拓宽和加深有关内容,加大学生学习的困难。关 于摩尔质量,教材是从一些数据的分析,总结出摩尔质量和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和联系,自然引出摩尔质量的定义。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本节还涉及了相关的计算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个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计算。这类计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有关化学计算的能力,还可以通过计算进一步强化、巩固概念。本节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本节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引入、形成。

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执教:富水镇中心小学陈锋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48页常见的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质量、时间、人民币、长度、面积、体积(容积)常用的单位,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不同的单位,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境选择合适的单位。 2、掌握相邻单位之间的单位换算。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意识到单位即数量中的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情境整理常见的量及量的单位,体会各个量的具体意义,并结合实际解决常见的量的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常见的量”的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各种常见的量及其之间的进率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量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具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 学生:复习量的知识,预习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组织教学: 午饭时,我听到老师们的议论,心里特别高兴。同学们想知道老师们在议论什么吗? 老师们在议论中午同学们的表现呢。表扬六年级第一小组的同学,上课纪律好,回答问题积极,课堂气氛活跃,大家敢不敢跟第一小组的同学比一比? 我相信,大家一定比他们做的还要好! 2.谈话导入: 我想了解同学们的一些具体情况,谁愿意把你的告诉大家?[幻灯片2] (1)你能告诉老师你的出生日期吗? (2)、你能告诉老师你有多重吗? (3)、你一个星期大约要花多少零花钱? 我还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 (4)、你能估一估教室长几米,宽几米,高几米吗?教室占地面积约多少平方米?容积约多少立方米? 师:找一找,上面的对话中有哪些量?有哪些计量单位? [幻灯片3]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时间单位、质量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容)积单位、货币单位。 回答上述问题时不带单位行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是啊,回答上述问题时不带单位就不能把问题回答清楚,生活中单位运用不正确还会闹出笑话。可见量在生活中非常重要,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常见的量》

制作个人简历教案

制作个人简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表格中的基本概念及其生活中表格的应用范围; (2)感受和体会文字形式和表格形式两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呈现方式的特点与优势。 2、过程与方法 (1)具备使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档处理的基本能力。 (2)具备对完成任务的解决方案进行初步分析,进行素材的收集、组织和整体设计的基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他们的问题剖析能力; (2)通过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开放性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生活中表格的欣赏与制作,缩短知识与应用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1、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Word的一些相关的知识,对Word也比较熟悉,这便为我们今天的深入学习做了知识和技能上的铺垫。 2、高一的学生已经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来支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兴趣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设计任务。 三.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共分为个人简历的制作过程,个人简历的格式化,在个人简历中插入表格,在个人简历中插入对象, 个人简历的版式设计和打印五个部分。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制作个人简历 难点:制作个人简历 五、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七、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师活动:当我们将来大学毕业,即将步入社会的时候,我们将面临找工作,如

何让其他人认识你,了解你呢? 学生活动:自我介绍 教师活动:有一种高效简捷的方法,就是做一份自己的简历。 教师展示几种不同类型的简历,有表格式简历,文字式简历 学生活动:欣赏不同类型的简历, 教师提问:①文字形式的和表格形式的,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②由于表格清晰、明了的特点,在我们生活中,表格处处可见。 师:今天我们便在Word中学习表格式简历的制作。 了解概念,剖析简化 1、概念讲解 师:(过渡)要制作表格式简历的,首先需要了解表格式简历的的一些基本组成部分。 一份优秀的简历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简历封面,简历,自我推荐信,这次课我们主要学习简历封皮和简历的制作。 教师活动:展示几种不同类型的简历封面 学生活动:欣赏简历封面 教师活动:讲解简历封面的制作过程,边操作边讲解 学生活动:制作简历封面并提交自己的作品 教师活动:讲解简历的制作过程,边操作边讲解。 先讲解表格的建立,如何简化表格,调整表格。 三、设计表格,上机实践 学生活动:设计表格,制作简历并提交自己的作品 2、上机实践(要求学生保存到“网上邻居”的共享目录中) 教师加强巡视,提供咨询服务。学生也可通过学习网站上的“你我交流”向其它同学请教,使一部分操作不熟练、接受能力不强的学生顺利完成上机任务。 文字内容输入完成的同学可从学习网站中的“素材园地”中加入心仪的头像,并尝试对表格进行简单修饰。 四、作品递交,展示评价 1、作品展示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通过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让学生及时发现和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下面的调整和完善,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评价过程中学生的演示操作,复习巩固了知识点。 2、修改、完善 师:(过渡)相信经过刚才的展示,大家肯定得到不少启示。接下来,请同学们继续修改、完善自己的表格。 生:继续练习 五、课堂小结,总结提高 师:本节课我们利用word中的表格制作个人简历,下一堂课我们将学习表格的美化。电脑可帮助我们干事情许多,大家要善于利用高科技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物质的量单位——摩尔优质课教案

教学设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姓名:王雪 §1.2.1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执教人:王雪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领会物质的量、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基本含义。 (2)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用物质的量来计量物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对自己熟悉问题的分析,让他们学会怎样从中提炼总结出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2)通过模拟科学家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科学家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如何分析、联想、类比、迁移、概括和总结,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通过模拟科学家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让他们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质量的概念和有关摩尔质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引言]生活中买米,建筑中买沙子,为什么不用“粒”来计量呢? 用“粒”计量,数目太大,也很不方便。 把很多米或沙子看成一个集体,一袋米,一吨沙子,这样算起来就方便多了。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杯水.请问,我们可以通过哪些物理量来描述有多少水呢?请同学们从多角度来分析 [生]展开分组讨论 质量、体积,水分子数...... 引导学生回答,水的质量可以用天平称量,水的体积可以用量筒量取。那么水分子的个数呢?可以直接用仪器测量吗?如果不能直接测量,那么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这杯水中含有多少个水分子呢?能不能像数铅笔一样一个一个的数呢? [生]不能,太多了。。。。。。 太小了。。。。。。 【投影】一滴水中的分子个数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常见的量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常见的量》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教材4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加深认识已经学过的量及相应的计量单位,认识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质量、时间及其计量单位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体会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加深理解并掌握各类量相邻计量单位的进率。 2.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数感,使学生对常用的计量单位的大小有感性的认识,并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计量单位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1、对同一种量的不同计量单位进行改写 2、感悟单位的大小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出示)5()= 5000()、8()=8()、6()=600()、9()=9() 提问:老师带来了4个奇怪的式子,你能想办法让这两个式子成立吗?(学生填空) 小结:单位名称的作用可真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常见的量。 二、梳理知识: 1、回顾单位。 (出示信息)信息中出现了哪些计量单位?我们还学过哪些计量单位?这么多计量单位,是你们自己在组内想办法整理,还是老师带着你们梳理? (1)、小组整理。 (2)、学生汇报。(随机显示) 长度: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面积: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体积: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容积):升毫升 质量(重量):吨千克克 时间: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提问:哪些计量单位间又存在着联系?(1)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2)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追问:你能以1分米、1平方分米、1立方分米为例,说说它们有什么区别呢?(教师随机出示三者的示意图) 2.复习进率。 各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打开作业纸,边想边填。填完后同坐互相看一看填的对不对? 汇报:(1)(出示进率表)用1分钟的时间看一看,自己写的是否相同? (2)你觉得要特别提醒同学注意哪几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呢? 三、游戏感悟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 1、教师示范:这是数1,它后面藏着一个名称,请根据我的手势动作,或者语言提示,猜猜后面是什么单位? 师:这么长(手势)。生猜:厘米。 师:老师身高165。生猜:厘米 师:教师地面大54。生猜:平方米 2、生生互动:谁愿意来做小老师? 一学生描述,其他学生猜。 小结:在游戏中,我们同学对这些单位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了。 四、综合练习。 1.填一填。 (1)一个运动员体重70 。 (2)课桌椅高80 。 (3)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是2.4 。 (4)一辆汽车的载重量是5 。 (5)一瓶墨水的容积有60 。

求职简历制作 教案

简历制作 一、教学内容:①、简历的作用;②、用人单位如何筛选简历;③、“第一眼”简历的制作原则;④、简历包含的内容; 二、课时安排:25分钟。 三、教学目的:通过介绍简历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简历在学生求职过程中的重要性。以用人单位立场教会学生制作能吸引雇主眼球的“第一眼”简历,掌握“第一眼”简历制作原则,能制作出“第一眼”简历。 四、教学重点 “第一眼”简历制作原则 五、教学难点 “第一眼”简历制作 六、教学内容: (一)情境导入 以一份大学生的应聘简历导入课题。设疑:你觉得该简历中存在哪些问题或者是不足?如果你是该单位的招聘人,你会选中该应聘者参加面试吗? (二)内容讲授 我们在了解了就业政策、职业礼仪、求职信息获取等知识之后,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这些知识层面上。要想找到一份诚心如意的工作,我们就必须拿出我们的实际行动,和招聘单位有实质性的接触。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求职过程中实际行动的第一步——简历制作。 那么为什么说,简历制作是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实际行动的第一步

呢?我们看一下简历的作用。简历是 第一次和招聘单位直接接触的“信使” 这点毋庸赘述! “产品说明书”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把大学比作是一个工厂。那么这个工厂的原材料是高中生,产品就是大学生。大学生作为一个产品,性能如何?如何使用?我们需要告知招聘者。 获得面试机会的“敲门砖” 第一点我们说了,是和用人单位直接接触的“信使”。为什么是说“信使”呢?因为我们还没有到和用人单位“面对面”接触——面试的环节。那么,我们简历制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我们能不能获得面试机会,能不能获得工作机会。所以我们说简历获得面试机会的“敲门砖”。 接下来我们看一幅图片,这是在招聘会现场,一个用人单位的招聘摊位前就有这么多的,成捆成摞的、几十份甚至几百份的求职简历。那么,大家试想一下,如果你是招聘经理,面对这么多的求职简历,你会花多长时间来看一份简历?你会首先看什么样的简历?(浏览着看、看我感兴趣的) 用人单位也一样,研究表明:初审:20秒-35秒;再审:60秒-84秒。简历的下场:抓不住雇主的眼球:垃圾箱、回收站。抓得住雇主的眼球:人力资源经理手中; 如何才能使我们的简历吸引雇主的眼球? 用人单位告诉我们说:SONY公司高级人力资源顾问马思宇先生说: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