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半夏厚朴汤医案

胡希恕半夏厚朴汤医案

【组成】半夏12g,厚朴9g,茯苓12g,紫苏子9g,橘皮15g,杏仁9g,桔梗9g,生姜9g。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适应证】痰饮中结,呕逆恶心。舌苔白润或白腻,脉弦缓或弦滑。

【胡希恕医案与临证心得】治咳嗽的方药很多,可以说成千上万,但胡先生最常用的方药是半夏厚朴汤,主要因为痰饮与咳嗽有密切关系,许多咳嗽是因痰饮上犯、气逆不降而致。对痰饮的治疗,《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是治疗痰饮的重要原则,也是治疗咳嗽的重要原则。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如再选择适当的方药,临证多有捷效。如病例黄某,女,38岁。初诊日期1966年2月12日。1周来咳嗽,吐白痰,咽痒胸闷,口干不欲饮,两胁胀,已服汤药数剂而不效,苔白厚腻,脉滑细。此证属痰饮上犯,肺失宣降,治以温化降逆,予半夏厚朴汤加减:半夏12g,厚朴9g,茯苓12g,紫苏子9g,橘皮15g,杏仁9g,桔梗9g,生姜9g。上药服2剂,咳即止。

【解读赏析】半夏厚朴汤原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治疗“妇人咽中如有炙脔”症,该方证多因痰气郁结于咽喉所致。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肺胃失于宣降,津液不布,聚而为痰,痰气相搏,结于咽喉,故见咽中如有物阻、咳吐不出、吞咽不下;肺胃失于宣降,还可致胸中气机不畅,而见胸胁满闷,或咳嗽喘急,或恶心呕吐等。气不行则郁不解,痰不化则结难散,故宜行气散结、化痰降逆之法。方中半夏辛温入肺胃,化痰散结,降逆和胃,为君药。厚朴苦辛性温,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为臣药。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以助半夏化痰;生姜辛温散结,和胃止呕,且制半夏之毒;紫苏叶芳香行气,理肺舒肝,助厚朴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共为佐药。

全方辛苦合用,辛以行气散结,苦以燥湿降逆,使郁气得疏,痰涎得化,则痰气郁结之梅核气自除。然而,胡先生认为,本方是小半

夏加茯苓汤更加厚朴、紫苏叶而成。用于痰饮气结所致的胸满、咽堵、咳逆,为温化痰饮、降逆理气之方。此患者是痰饮引起的咳嗽,故服之方药对证,很快见效。方中紫苏叶,胡先生常用紫苏子。如表证明显者,可同时加紫苏叶,或据证合用桂枝汤或麻黄汤;如热象明显者,可加生石膏;如久咳寒饮明显,而表证不明显者,可用苓甘五味姜辛夏汤。

《医宗金鉴》谓:“此病得于七情郁气,凝涎而生,故用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茯苓佐半夏,以利饮行涎,紫苏芳香,以宣通郁气,俾气舒涎去,病自愈矣。”《金匮方歌括》指出:“方中半夏降逆气,厚朴解结气,茯苓消痰;尤妙以生姜通神明,助正祛邪;以紫苏之辛香,散其郁气。郁散气行,而凝结焉有不化哉。”

又,半夏厚朴汤作用广泛,可治声带麻痹、顽固性失眠、顽固性腹痛、焦虑性神经官能症等。

用本方的指征有三:①咽喉不利,包括咽喉部异物感咽痛、失音等;②恶心呕吐,胸闷腹胀;③眩悸,眩即耳晕,如坐舟中;悸指跳动,如心下悸、脐下悸、肌肉跳动等。对哮喘、食管炎、支气管炎、更年期综合征、小儿厌食症、帕金森综合征等具有上述指征的患者,亦可用本方加减治疗,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临证还发现,患者服用本方后,常易出现心烦不安、胸闷、寐差早醒、多梦易惊、咽红痛或暗等烦躁证,应加山栀、连翘、黄芩、甘草清心除烦,疗效卓着。

胡希恕半夏厚朴汤医案

胡希恕半夏厚朴汤医案 【组成】半夏12g,厚朴9g,茯苓12g,紫苏子9g,橘皮15g,杏仁9g,桔梗9g,生姜9g。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适应证】痰饮中结,呕逆恶心。舌苔白润或白腻,脉弦缓或弦滑。 【胡希恕医案与临证心得】治咳嗽的方药很多,可以说成千上万,但胡先生最常用的方药是半夏厚朴汤,主要因为痰饮与咳嗽有密切关系,许多咳嗽是因痰饮上犯、气逆不降而致。对痰饮的治疗,《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是治疗痰饮的重要原则,也是治疗咳嗽的重要原则。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如再选择适当的方药,临证多有捷效。如病例黄某,女,38岁。初诊日期1966年2月12日。1周来咳嗽,吐白痰,咽痒胸闷,口干不欲饮,两胁胀,已服汤药数剂而不效,苔白厚腻,脉滑细。此证属痰饮上犯,肺失宣降,治以温化降逆,予半夏厚朴汤加减:半夏12g,厚朴9g,茯苓12g,紫苏子9g,橘皮15g,杏仁9g,桔梗9g,生姜9g。上药服2剂,咳即止。 【解读赏析】半夏厚朴汤原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治疗“妇人咽中如有炙脔”症,该方证多因痰气郁结于咽喉所致。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肺胃失于宣降,津液不布,聚而为痰,痰气相搏,结于咽喉,故见咽中如有物阻、咳吐不出、吞咽不下;肺胃失于宣降,还可致胸中气机不畅,而见胸胁满闷,或咳嗽喘急,或恶心呕吐等。气不行则郁不解,痰不化则结难散,故宜行气散结、化痰降逆之法。方中半夏辛温入肺胃,化痰散结,降逆和胃,为君药。厚朴苦辛性温,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为臣药。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以助半夏化痰;生姜辛温散结,和胃止呕,且制半夏之毒;紫苏叶芳香行气,理肺舒肝,助厚朴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共为佐药。 全方辛苦合用,辛以行气散结,苦以燥湿降逆,使郁气得疏,痰涎得化,则痰气郁结之梅核气自除。然而,胡先生认为,本方是小半

胡希恕经方理论证治经验【第十五章〈半夏汤类方〉】

胡希恕经方理论证治经验【第十五章〈半夏汤类方〉】 1、小半夏汤方:(方剂组成)半夏 15 克,生姜 12 克。(用法)水煎温服。(方解)半夏下气逐饮,生姜温中降逆,故治胃中有水饮而呕逆者。《痰饮咳嗽病》第28 条: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注解:呕吐丧失胃液,故呕家本来应渴,渴者乃饮去胃中干的为候,依法则呕当止,故谓渴者为欲解。今呕反不渴,则胃中有水饮不去甚明,故以小半夏汤主之。《黄疸病》第 20 条: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注解:欲自利,指小便不多而有欲自利之情。黄疸病多属湿热,一般宜茵陈蒿汤、栀子大黄汤等祛湿除热的治法为常,今小便不红赤,而且有欲自利之情,乃湿盛少热之证,腹满而喘显系多饮逆迫为候。此但宜利其小便,慎勿以苦寒药下之除其热,除热则必使胃虚饮逆而哕,哕者宜以小半夏汤主之。《呕吐哕下利病》第12 条: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注解:有声有物则谓呕,无声有物则谓吐。凡诸呕吐而饮食不得下咽者,小半夏汤主之。按:本方为治呕吐的主剂,乃医家所周知者,不过本方所治应以胃有水饮为主,呕而不渴,饮食不得下咽,皆胃有饮的证候,为应用本方的标的。又本方虽能治哕,但亦限于水饮冲逆的为证,否则非其所主也。眉棱骨痛不可忍,世所谓痰厥者,其实亦饮气逆迫所使然,故用本方亦验。(辨证要点)呕逆或头痛,口不渴者。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 2、生姜半夏汤方:(方剂组成)半夏15 克,牛姜汁一杯(用法)以水三杯煎半夏,取二杯,再入姜汁上火煎取一杯半,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呕哕一服得止者,停后服。(方解)此于小半夏汤大增生姜的用量,故治小半夏汤证而饮剧甚者。《金匮要呕吐哕下利病》第 21 条: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注解:水饮逆迫胸中,因致其人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而心中闷乱无奈何者,宜生姜半夏汤主之。(辨证要点)小半夏汤证而饮剧者。

经方大师胡希恕——论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医案

经方大师胡希恕——论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医案 例1王某,男,46岁,病案号181985。初诊日期1965年11月30日:10年多来胃脘痛疼,近来加重,在当地中西医治疗无效,中药多是温中理气、活血祛瘀之品。西药治疗无效,动员其做手术,因惧怕拒绝手术而来京治疗。近症:胃脘剌痛,饥饿时明显,背脊发热,午后手心发热,有时烧心,心悸,头晕,身冷畏寒,汗出恶风,口中和,不思饮,大便微溏,苔白舌尖红,脉细弦。X线钡剂造影检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溃疡面积0.4*0.4cm2。胡老与小建中汤,处方:桂枝三钱,白芍六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炙甘草二钱,饴糖一两半(分冲)。二诊1965年12月3日:疼减,手心发热亦减,但仍胃脘刺痛,背脊发热,大便日行一次。上方加炒五灵脂二钱,元胡粉五分(分冲〉。三诊1965年12月9日:胃脘痛巳不明显,唯食后心下痞,四肢发凉,夜寐不安。将返东北原籍,改方茯苓饮(茯苓五钱,党参三钱,枳壳三钱,苍术三钱,生姜三钱,陈皮一两,半夏四钱),带方回家调理。 按:胡老在患者走后讲道:当表邪存在时,治疗不解表,专温补或理气血,造成外邪久不去,且引邪人内,故胃脘痛长期不愈。当治以温中同时解表,则胃脘痛很快缓解。本患者因有汗出恶风、头晕心悸等症,即有邪在表,并现表虚证,因为小建中汤的适应证,故服药三剂即效,服九剂症状基本消除。小建中汤乃是桂枝加芍药再加饴糖而成,桂枝加芍药汤原治胃腹痛,今加大量甘温补虚缓急的饴糖,虽仍治胃腹痛,但已易攻为补,故名之为建中。谓之小者,以其来自于桂枝汤,仍兼解外,与专于温补的大建中汤则比较为小也。 二、乍看是虚实是实本是瘀血怎温中 ー些人囿于溃疡病多是虚寒的认识,因此临床往往不仔细辨证,动辄就与温中补气之药,不见疗效则加大药量,患者难以忍受,不得不换他医诊治,胡老的医案中就有不少这样的病例。 例2张某,男,40岁,病案号178517。初诊日期1965年10月28日:1962年即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去年又查出有慢性肝炎,

(1)冯世纶经方带教医案——半夏厚朴汤

(1)冯世纶经方带教医案——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汤类方证 半夏厚朴汤: 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折现代量:半夏130,厚朴45,茯苓60,生姜75,苏叶30。 水1400ml,煮取800ml,每次200ml,每日4次。 方解:此小半夏加茯苓汤更加厚朴、苏叶消胀行气之品,并以生姜、苏叶温中化饮解表,故治外邪里饮证胸满闷、恶寒而见咽中如有炙脔者。如以苏子代苏叶治疗寒性咳嗽更良。 原文解读:《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第5条: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咽中如有炙脔,指咽中如有炙肉黏着,咳之不出,咽之不下,即自觉的一种神经症,多指咽喉部位病变,为外邪里饮所致,故以本方治之。 方证要点:本方是外邪里饮的太阳太阴合病证;以痰饮气结所致胸满、咽堵,咳逆为主证。本方证不限妇人,男人亦多有。本方的应用不不限于此证。若以咽中不利和胸闷满为目的,可活用于不定的神经症均有良效。胡希恕用本方治一老妇人,经常眩冒,发则但卧不能起,胸闷咽塞,不能进食,口舌干燥,与本方加生石膏获速愈。又本方开胃进食,消胀止呕,用于胃病的机会亦多。他如伤风、咳嗽适证加桑皮、瓜蒌、橘皮、杏仁之属亦有捷效。 胡希恕认为,半夏厚朴汤合橘枳姜汤治疗梅核气感胸中满闷气憋,咽喉气塞满,喉中感觉干,还老是发痒,咽喉老是不利落,憋的慌,两方合用效果好。 本方是降逆化痰的代表方,后世用于梅核气。冯老多用于痰饮气结所致的咽痒、咳逆、胸满,疗效十分显著。此外,冯老以苏子代苏叶治疗虚寒性咳喘、咽喉不利,疗效可靠。 读后感悟:本人用此方治疗以下几种病:1、感冒后遗留的寒饮咳

刘建军:半夏厚朴汤治疗咳嗽

刘建军:半夏厚朴汤治疗咳嗽 作者:刘建军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 咳嗽,白稀痰为主。这种咳嗽,躺下会厉害一点,咳嗽的是白色稀薄痰,也许会有呼吸道发痒。当然也有部分患儿伴发烧,用小青龙汤。关于小青龙汤的用法,后世医家探讨实践很多,比如小青龙汤的后续方就有《金匮要略》的苓甘五味姜辛夏汤、从龙汤等等,可据证择一而用。 咳嗽,干咳为主,也会有呼吸道发痒。这是这期要说的就是半夏厚朴汤。这个方子用于治疗小儿干咳,是给女儿治疗实践中求来的。一次女儿感冒,表解后,余干咳,用麦冬汤、林鹤和前辈的久咳方等法无效。电话求教于家驹博士,家驹博士建议我可以考虑用半夏厚朴汤,并言这是冯老(冯世纶前辈)的经验。我思之不得其解,家驹大概说,也许是水饮,可以认为是太阴病(简单理解呼吸道、食道水饮),水饮上逆,为之咳,水饮在“管道”为之痒,这是我后来的粗糙理解,不足为证。 不管怎么说,我用了之后,效果果然极好,当时记下了这个病案(附后)。 方子是: 半夏18 厚朴9 茯苓12 生姜15 苏子6 杏仁6 诃子6 枇杷叶6 桔梗6 麦冬6 紫菀6 甘草6。 后来这个方子用了十几次,效果出奇。当然还有所加减,但是主方都是半夏厚朴汤,合上彭子益的干咳方。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是这样说的“小儿咳嗽,无痰干咳,或有痰脉沉。用麦冬紫苑炙草各二钱甚效。此由麻杏石甘汤之法变通而来,麦冬以代石膏,紫

苑以代麻黄也”。反正我想的是这个病在呼吸道、消化道,但是总是咳嗽上气,必然会引起肺脏津液丧失。所以这样合方,至于有没有这个必要,不得而知。反正用起来好,我也不想再试验,毕竟孩子咳嗽难受,容不得反复试验。 最近一次使用本方大概是前半个月左右,写完第5期,介绍了小青龙汤,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及时往下啰嗦。没想到一位小儿家长一直很认真的看我的短文,结果他家小儿感冒后咳嗽,而且是第二种咳嗽,可是我还没有详细往下说。其证:干咳、喉痒。于是打来电话询问,这个方子是什么?我基本原方开出,结果可谓一剂知、二剂已、三剂愈。 后来翻书知道,原来经方大家胡希恕老前辈用半夏厚朴汤治疗咳嗽已经是拿手经验,冯世纶老师则发挥的淋漓尽致,山西名医高建忠也多有发挥,看来学习中医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死于句下,更不能唯我独尊! 半夏厚朴汤疗效不止于此,其用途广而多矣!本方治疗中医说的“梅核气”,类似西医所言各类“咽炎”。合四逆散,被黄煌称为“八味解郁汤”,用于抑郁症方面的治疗。我则通过一则亲自实验,发现用于胃肠疾病,疗效可嘉。最近在想,这个方子治疗一类“过敏性鼻炎”当有效验,可惜没有病例支持! 建军经方医案之十八:半夏厚朴汤治疗小儿干咳 2012-3-28 小女,8岁。3月20日(周二)左右,开始有点咳嗽,但不严重。其时,本地流感。本人未在意。老婆素来迷信西医,对于中药则迷信板蓝根,其源于2003年非典之宣传,可以预防感冒(真是流言)。于是老婆,天天让孩子喝板蓝根,不过感觉咳嗽有点变重了。这样持续到23日,晚上回家,看着孩子的脸蛋好像;红红的,一问:说同桌感冒了,一摸:有点发热。心想,完了,孩子中招了。赶紧煮药。这次煮的是,刘绍武老的葛根麻黄汤。等要煮好了,孩子的烧也起来了,小脸通红,赶紧让孩子睡觉,喝药。不过心里琢磨,应该喝麻黄汤,这个葛根麻黄汤是不是有点力道不够,不会发汗呀。等呀,等呀,大约

经方县长刘建军的一篇好文章:半夏厚朴汤治疗咳嗽

经方县长刘建军的一篇好文章:半夏厚朴汤治疗咳嗽 作者:刘建军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 咳嗽,白稀痰为主。这种咳嗽,躺下会厉害一点,咳嗽的是白色稀薄痰,也许会有呼吸道发痒。当然也有部分患儿伴发烧,用小青龙汤。关于小青龙汤的用法,后世医家探讨实践很多,比如小青龙汤的后续方就有《金匮要略》的苓甘五味姜辛夏汤、从龙汤等等,可据证择一而用。 咳嗽,干咳为主,也会有呼吸道发痒。这是这期要说的就是半夏厚朴汤。这个方子用于治疗小儿干咳,是给女儿治疗实践中求来的。一次女儿感冒,表解后,余干咳,用麦冬汤、林鹤和前辈的久咳方等法无效。电话求教于家驹博士,家驹博士建议我可以考虑用半夏厚朴汤,并言这是冯老(冯世纶前辈)的经验。我思之不得其解,家驹大概说,也许是水饮,可以认为是太阴病(简单理解呼吸道、食道水饮),水饮上逆,为之咳,水饮在“管道”为之痒,这是我后来的粗糙理解,不足为证。 不管怎么说,我用了之后,效果果然极好,当时记下了这个病案(附后)。方子是:半夏18厚朴9茯苓12生姜15苏子6杏仁6诃子6枇杷叶6桔梗6麦冬6紫菀6甘草6。后来这个方子用了十几次,效果出奇。当然还有所加减,但是主方都是半夏厚朴汤,合上彭子益的干咳方。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是这样说的“小儿咳嗽,无痰干咳,或有痰脉沉。用麦冬紫苑炙草各二钱甚效。此由麻杏石甘汤之法变通而来,麦冬以代石膏,紫苑以代麻黄也”。反正我想的是这个病在呼吸道、消化道,但是总是咳嗽上气,必然会引起肺脏津液丧失。所以这样合方,至于有没有这个必要,不得而知。反正用起来好,我也不想再试验,毕竟孩子咳嗽难受,容不得反复试验。 最近一次使用本方大概是前半个月左右,写完第5期,介绍了小青龙汤,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及时往下啰嗦。没想到一位小儿家长一直很认真的看我的短文,结果他家小儿感冒后咳嗽,而且是第二种咳

【胡希恕医案】冠心病(1)

【胡希恕医案】冠心病(1) 医案 李某,男,67岁,病案号159790。 初诊(1965年5月28日) 气短、胸痛、胸闷一月余。4月23日某医院诊断为“心肌梗塞(愈合期)”,曾服复方硝酸甘油、氨茶碱等无效。又找中医治疗,以益气活血,化痰通络(白人参、黄芪、瓜蒌、赤芍、降香、桃仁、薤白、郁金等)治疗近月,未见明显疗效。 近症以左胸灼热痛,气短,动则明显,时寒时热,心下堵,口苦,时头胀,失眠,大便微干,舌苔黄,脉弦滑。胡老与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味: 柴胡四钱,半夏三钱,黄芩三钱,白芍三钱,枳实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桂枝三钱,茯苓四钱,桃仁三钱,大黄二钱,生石膏一两,炙甘草一钱。 二诊(6月1日) 上药服三剂,各症均已,唯感夜间憋气,食后烧心,大便干,舌苔黄,脉弦滑略数。上方增大黄为三钱。 三诊(12月23日) 上药服二剂夜间憋气已,外出活动仍感气短,但休息后症状渐渐消失,未再来诊。今咳一周而来诊,与半夏厚朴汤加味。 【按】短气未必都是虚,胸痹半表半里实 60年代有了心电图机,冠心病诊断渐渐明确,以中西医结合探讨其临床经验论著逐渐增多。对冠心病多有胸闷、胸痛,认为是痰饮瘀血阻滞的病因病机,这一认识颇为一致。而怎样从整体上看待冠心病是虚还是实上存有分歧。其中有不少人提出:根据患者多有短气、四逆、末梢血循环不好,心电图提示供血不足、心肌梗塞等,冠心病患者多属虚证,其治疗则应以益气活血为主。胡老认为,冠心病多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第2条曰:“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正是说冠心病(胸痹心痛)多

见邪实之证。胡老从六经辨证及辨方证上研究,常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认为本病以实证多见。 本例在前后治疗过程中,都用了活血理气药,但前医无效,而胡老治疗疗效明显,其关键是:前医未注意患者的寒热虚实,而胡老首先认清是实热,并定位在半表半里,再进一步辨出是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方证,故效如桴鼓。

【新提醒】胡希恕医案——感冒

【新提醒】胡希恕医案——感冒 感冒并非皆表证,治疗当忌都发汗 案4、唐某,男,35岁,病案号37867。 初诊日期:1965年4月24日。 感冒三天,咽痛,口干,恶心,不欲食,头痛、头晕,咳则右上胸疼,舌苔白,脉弦细稍数。 证属少阳阳明合病,为小柴胡加石膏桔梗汤方证。 柴胡四钱,半夏三钱,黄芩三钱,党参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炙甘草二钱,苦桔梗三钱,生石膏一两半。 结果:上药服三剂,口干、咽痛已,咳嗽亦不明显,伹感恶心、腰痛,下肢凉,上方去苦桔梗,加桂枝、赤芍各三钱,生龙骨、牡蛎各五钱,服三剂诸证已。 按:此患者是以咽炎为主的上感,是临床多见的感冒,因多数初起不来诊,故来诊时表证已不明显,而呈半表半里少阳证或少阳与阳明合病,故胡老常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小儿患者感冒更多呈现此方证。此时如用汗法解表,徒伤人体津液、正气,使感冒迁延不愈、加重,感冒后自服许多药,或治疗不当而长期不愈者屡见不鲜。这就告诫后人,感冒虽小病,治疗也要辨证论治。一见感冒就解表,是非常错误的。 读后感悟:本例虽为感冒,表证却不明显。证见咽痛、恶心、头痛、头晕、不欲食、咳则右胸疼、脉弦的少阳枢机不利证;口干、脉数的阳明经热证。少阳阳明合病,兼客热咽痛。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加石膏清阳明热,加桔梗同方中的甘草名桔梗汤化痰止咳,利咽治咽痛。 案5、张某,女,27岁,病案号125。 初诊日期:1965年9月24日。 一月来感冒,头暈、咽痛、咽痒、鼻塞、流涕等反复出现,前医曾诊为"秋燥"、风热束肺,用薄荷喉片、六神丸、桑菊饮、银翘散等,症状不减却越来越重,因而找胡老会诊。近症:头晕,头痛,背痛,

恶寒,咽痒而咳,咯痰困难,晚上尤甚,口苦咽干,舌苔薄白,脉弦细数。 辨证为三阳合病,为柴胡桂枝汤合半夏厚朴汤加石膏方证。 柴胡四钱,党参三钱,半夏四钱,黄芩三钱,桂枝三钱,白芍三钱,厚朴三钱,苏子二钱,苏叶二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茯苓三钱,炙甘草二钱,生石膏一两半。 结果:上药服三剂,头暈、头痛、口苦解,背痛、咳嗽减,未已,仍微恶寒,脉已不数,与桂苓五味姜辛夏杏甘草汤,服六剂症巳。 按:此患者初起为鼻炎、咽炎,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贯称感冒、伤风。前医称为"秋燥",而用清凉解表久不效,是因辨证不确,方药不对证。转至胡老会诊时,呈三阳合病挟饮,故以柴胡桂枝汤加石膏和解三阳,并加半夏厚朴汤化饮降逆,使三阳证很快解。后以桂苓五味姜辛夏杏甘草汤化痰降逆,遂使病愈。可见感冒、伤风并非只现表证,如不仔细辨证,凡见感冒悉用辛凉或辛温发汗解表,徒伤津液,伤人体正气,使病情迁延、加重,惟有以六经辨证,辨清方证,才能做到药到病除。 读后感悟:本证头晕、咽痛、口苦咽干、脉弦为少阳证;头痛、背痛、苔薄白,为太阳证;咽痛、脉数为阳明证;咽痒而咳,咯痰困难,晚上尤甚为寒饮上逆。故用柴胡桂枝汤解太阳、少阳之邪;加石膏清阳明热;合半夏厚朴汤化饮止咳。

建军经方医案之十八:半夏厚朴汤治疗小儿干咳

建军经方医案之十八:半夏厚朴汤治疗小儿干咳2012-03-28 17:38 小女,8岁。 3月20日(周二)左右,开始有点咳嗽,但不严重。其时,本地流感。本人未在意。老婆素来迷信西医,对于中药则迷信板蓝根,其源于2003年非典之宣传,可以预防感冒(真是流言)。于是老婆,天天让孩子和板蓝根,不过感觉咳嗽有点变重了。这样持续到23日,晚上回家,看着孩子的脸蛋好像红红的,一问:说同桌感冒了,一摸:有点发热。心想,完了,孩子中招了。赶紧煮药。这次煮的是,刘绍武老的葛根麻黄汤。等要煮好了,孩子的烧也起来了,小脸通红,赶紧让孩子睡觉,喝药。不过心里琢磨,应该喝麻黄汤,这个葛根麻黄汤是不是有点力道不够,不会发汗呀。等呀,等呀,大约40多分钟,孩子的腋窝,开始潮乎乎的,接着汗开始微微而出,接着烧很快退了。这个过程,孩子一开始嗓子呼噜呼噜的,伴随咳嗽。出汗以后,嗓子不呼噜了,咳嗽有一点。一夜安睡。我以为大功告成了。 没先到第二天早晨起来,咳嗽的有点厉害,又开始有一点烧,脉浮兼数。也没想好用什么药,心想买点成药吃得了。去药店选了小儿麻杏颗粒和一种止咳糖浆。前者主要成分是麻杏石甘汤,心想也有解表作用。喝了以后效果不大。后来想是不是还的解表?又用了张锡纯的清解汤,这次热没了,就剩下一个咳嗽。干咳,厉害。拖延了几天,期间试过麦冬汤和林鹤和的久咳方。但是都没用,咳嗽倒是越来越严重,有点空空的声音。老婆这次又急了,强烈要求去医院,为此大吵一架:为什么西医看病,一输液一星期也行,中医办法三几天就不行?但是做出了妥协,老婆让喝头孢,她认为是已经引起严重肺炎,需要消炎。好吧,喝吧。喝了一天没用。老婆决定再给我一次机会,不能再能女儿做实验了。 中午躺在孩子的旁边,心里真不是滋味:都是老爸学士太浅,让孩子受罪。决定,下午,重点研究干咳问题,再找出一个方子。不过,

【黄煌经方方证药证】《经方一百首》之半夏厚朴汤

【黄煌经方方证药证】《经方一百首》之半夏厚朴汤 038、半夏厚朴汤 【组成用法】 半夏10~20g、厚朴10~15g、茯苓10~30g、生姜10~15g、干苏叶6~15g。水煎,分四次温服,昼三次,夜一次。 【方证】 1.因精神刺激所致的咽喉异物感,胸闷气塞感。 2.咳嗽气喘,痰多胸闷,或腹胀,呕吐恶心,食欲不振。 3.舌苔多厚腻、白腻、口内粘腻。 【现代应用】 1.以咽部异物感为突出表现的多种神经官能症,如胃神经官能症、心胃神经宫能症、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尿频、神经性皮炎、肠易激综合征、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碍等。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癔病、癫痫、抑郁症、震颤麻痹等神经系统疾病及更年期综合征也容易出现本方证。 2.咽喉部的疾病如咽炎、扁桃体炎、喉源性咳嗽、声带水肿以及生理性的悬雍垂过长,表现为咽部异物感时也可使用本方。 3.咽喉附近的颈部疾病如甲状腺肿大、甲亢、颈椎骨质增生等也会出现本方证。 4.消化系统的食管狭窄、食管痉挛、急慢性胃炎、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出现动力性障碍时可考虑使用本方。 5.呼吸系统的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表现为喉间痰鸣声重,咳喘声音重浊,咳喘剧时则呕,痰多易于咯出或呕出,痰出则咳喘减轻等特征者也可参考使用。 6.其他还用于妊娠恶阻、梅尼埃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 【经验参考】

本方主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何谓“炙脔”?《千金方》进一步解释为“咽中贴贴如有炙肉,吞不下咳不出是也”。《简易方》说“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间”。这种感觉,后世医家则直谓“梅核气”,谓其病机为痰气交阻。那么,到底该如何界定它呢?编者认为,首先它是一种梗阻堵塞的感觉。如果说“炙脔”不好理解,不妨理解为鱼刺卡咽喉的感觉。咽喉是呼吸和消化共同通道,对各种刺激都比较敏感。其次,“炙脔”是烧烤的肉片。如果趁热时吃下,则咽部可被烫伤。以此推之,当有咽部发热、干燥、疼痛等感觉。再次,吃烤肉片多蘸辛香去腥的调料,因此,这种感觉还可以引申为咽部的痒、麻、辣。当然,古人是否如此吃法就不得而知了,只是编者的逻辑推测而已。总之,可以广义理解为咽喉部的异常感觉。就文献来看,咽喉部异常感觉是本方的主治目标。如《先哲医话》载本方加海浮石治疗梅核气奇效。《续名医类案》载孙文垣治一妇人,喉中梗有肉如炙脔,吞之不下,吐之不出,鼻塞头晕,耳常啾啾不安,汗出如雨,心惊胆怯,不敢出门,稍见风则遍身疼痛,小腹时痛,小水淋漓而疼,投以本方多效。矢数道明治疗一例良性声带息肉患者,症见喉头刺痒、咳嗽、声音变嘶哑、常打喷嚏、舌有厚白苔,稍干燥,投以本方加玄参、桔梗,除嘎声外,余症全部消失(《汉方临床治验精粹》)。 咽喉对刺激敏感,势必要产生保护性反射。这种保护性反射表现为咳嗽和恶心甚至呕吐。因此,本方还可推广用于治疗咳嗽,如胡希恕用本方加桔梗、杏仁、陈皮治疗咳嗽,症见吐白痰、咽痒胸闷、口干不欲饮、两胁胀、苔白厚腻、脉滑细(《经方传真》)。龚士澄用本方加鼠曲草、百部治痰湿咳嗽,症见痰多,易于咯出,咳声重浊、胸脘满闷、舌苔白腻(《临证方药运用心得》)。咽喉下连食管,因此,食管痉挛导致的胸闷”因塞、噎膈、呕吐也有使用本方的机会。如龚士澄用本方加白芍、甘草、郁金,丹参治食管痉挛,症见吞咽食物时阻塞难下,胸膈痞闷,隐痛,吐出痰涎和食物方觉轻松,苔白腻(《临证方药运用心得》)。呕吐的同时多伴有眩晕,而茯苓主眩,《本经》谓半夏主“头眩”,药证暗合。《简易方》称本方为“四七

胡希恕(11)

胡希恕(11) 三诊:4月1曰:药后诸症均已。 按:以上是胡老常用的温中祛寒方药。除此之外,尚亦常用理中汤、附子理中汤、大建中汤等,这里不再一一例举。胡老还常用一些单方、验方,如在缺医少药的农村用热豆油或花生油治疗溃疡病急性胃脘痛等,但非常强调辨证、辨方证。同是温中祛寒,例3因有远血又有口干、头晕、乏力等寒热交错证,故用附子、白术、甘草温中祛寒.且用伏龙肝温中收敛止血,伍以生地炭、阿胶协力止血.佐以黄芩苦寒清上热。例4则以中寒停饮、胃气上逆明显,故用旋覆代赭汤合茯苓饮,又因烧心明显,故加乌贝散。而例5虽也是中寒停饮,但表现为饮邪上犯明显,且腹胀满明显,故用吴茱萸汤合半夏厚朴汤加陈皮。即温中祛寒治疗溃疡病、胃脘痛是治疔大法,在确定具体方药时,还要细辨具体方证。 经方治疗冠心病的经验 短气未必都是虚胸痹半表半里实 60年代有了心电图机,冠心病诊断渐渐明确,以中西医结合探讨其临床经验论著逐渐增多。对冠心病多有胸闷、胸痛,认为是痰饮瘀血阻滞的病因病机,这一认识颇为一致。而怎样从整体上看待冠心病是虚还是实上存有分歧。其中有不少人提出:根据患者多有短气、四逆、末梢血循环不好,心电图提示供血不足、心肌梗塞等。冠心病患者多属虚证,其治疗则应以益气活血为主。胡老认为。冠心病多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第2条曰:“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正是说冠心病(胸痹心痛)多见邪实之证。胡老从六经辨证及辫方证上研究,常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认为本病以实证多见,今以治验病例分析之。

例1李某,男,67岁,病案号159790。 初诊日期1965年5月28曰:气短、胸痛、胸闷一月余。4月23日某医院诊断为“心肌梗塞(愈合期)”,曾服复方硝酸甘油、氨茶碱等无效。又找中医治疗,以益气活血,化痰通络(白人参、黄芪、瓜蒌、赤芍、降香、桃仁、薤白、郁金等)治疗近月,未见明显疗效。近症以左胸灼热痛,气短,动则明显,时寒时热,心下堵,口苦。时头胀,失眠,大便微干,舌苔黄,脉弦滑。胡老与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味: 柴胡四钱,半夏三钱,黄芩三钱,白芍三钱,枳实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桂枝三钱.茯苓四钱,桃仁三钱.大黄二钱,生石膏一两,炙甘草一钱。 二诊.6月1曰:上药服三剂,各症均已,唯感夜间憋气,食后烧心,大便干,舌苔黄,脉弦滑略数。上方增大黄为三钱。 三诊:12月23曰:上药服二剂夜间憋气已,外出活动仍感气短,但休息后症状渐渐消失,未再来诊。今咳一周而来诊,与半夏厚朴汤加味。 按:本例在前后治疗过程中,都用了活血理气药,但前医无效,而胡老治疗疗效明显,其关键是:前医未注意患者的寒热虚实,而胡老首先认清是实热,并定位在半表半里,再进一步辨出是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方证.故效如桴鼓。类似这一治验是不胜枚举的,这里仅再看胡老回忆的一个病例,更可了解胡老治冠心病的特点和辨方证的准确。 1950年冬,一个叫做齐兴华的东北人,时年50岁,平时有心脏病,常心悸,胸闷,两手肤色不同,一紫一白。一日起床时突然发作胸闷心痛,其痛如刀割,并大汗淋漓,不敢挪动。时时哀叫,其妻给服鸦片而不见效。请西医马太夫急诊,注射强心剂不效。胡老至,诊脉细弱而有神。因谓不要紧。马大夫闻言提起诊包欲走,被家属挽留.谓:“不是外人,不要见怪”。马大夫乃问道:“君何以言不要紧?”胡老答曰:“中医看脉象尚有神。”马大夫请胡老诊治,胡老处方与大柴胡汤合桃仁承气汤一剂.立即煎服,不久痛已。续服前方两

半夏厚朴汤临床运用的体会

半夏厚朴汤临床运用的体会 半夏厚朴汤是源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中的一首方剂,由半夏、厚朴、茯苓、苏叶、生姜五味药物组成。《金匮要略》原文记载此方治疗“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千金要方》记载本方治疗“胸满,心下坚,咽中帖帖如有炙脔,吐之不出,吞之不下”。《和剂局方》的记载则更为详细“治喜怒悲思忧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气之所为也。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中积,呕逆恶心,并宜治之”。前人多运用半夏厚朴汤治疗因精神刺激所致的妇人咽部异物感的病症,本人结合临床根据方证辨证,应用本方加味,扩大其应用范围,用于呼吸系统、神经精神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的治疗。兹介绍验案4则。 一.小儿急性支气管炎 解某,男,6岁,学龄儿童,安徽亳州人。2005年1月17日初诊,患儿咳嗽,咳痰一周余。在亳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摄X胸片示:急性支气管炎。经抗炎、补液对症治疗3天,效果不佳,故求中医诊治。细问病史得知:患儿于一周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色白、质稀,并于咳嗽后出现恶心、呕吐现象,恶寒,无发热,喉间可闻及痰鸣音,夜间咳嗽明显。平素患儿易感冒,时汗出,疲劳、乏力,遇见脏物或哭闹后易引起恶心、呕吐。舌淡红苔薄白,手指络脉正常。处以半夏厚朴汤合玉屏风散加减: 法半夏6g 川厚朴4g 白茯苓5g 紫苏叶5g 生姜3g 生黄芪5g 炒白术3g 防风3g 陈皮3g 炙紫苑3g 上方服一剂而咳止病愈,后以玉屏风散巩固治疗。 二.脑梗塞后遗症(言语不清) 汪某,男,65岁,退休工人,亳州谯城区人。2005年1月23日初诊。患者于2004年3月患脑梗塞,经西医输液等康复治疗好转,但留下语言含糊不清的后遗症。询问病史,见患者言语不清,自诉咽中

胡希恕经方治疗胃病经验(附验案九则)

胡希恕经方治疗胃病经验(附验案九则) 胡希恕治疗胃病经验 胃病包括西医所说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神经官能症等等,西医在鉴别上有较细的特征区分。 如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食欲不振比较明显,多有胀满的感觉。但胃神经官能症,精神情志的影响与症状的发生、变化相关性比较明显,而一般药物又不能减轻其症状,其往往还有头痛、头晕、心悸、无力等症状。 急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主症则有明显的疼痛。不过,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痛,多以隐痛、胀痛、灼痛为主,并带有周期性或节律性(如食后或季节变化之际),两者甚至有出血症。 这些疾病,一般都有恶心、呕吐、嗳气、反酸、胀满、食欲不振、疼痛等症状。 半夏泻心汤 半夏(半升,洗),黄芩(三两) 黄连(一两),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炙甘草(三两) 大枣(十二枚) 中医在鉴别区分上没有西医那么明确,但在辨证施治上却有其严格的规律性,这是必须用中医的辨证规律去理解和掌握的。 上述诸病,若以呕恶、下利(或便溏)、肠鸣、心下痞硬(满而不痛或闷胀发堵)为主,或兼其他证候表现如胃疼、食欲不振等,此

类均以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主治之。 因三方都有半夏、干姜降逆逐饮止呕,黄芩、黄连解热除痞而止下利,胃气不振为客邪内饮的主因,故补之以人参,调之以大枣、甘草。 生姜泻心汤 半夏(半升,洗),黄芩(三两) 黄连(一两),干姜(一两) 人参(三两),炙甘草(三两) 大枣(十二枚),生姜(四两) 其中生姜泻心汤更对嗳气、食臭有良效。服生姜泻心汤后,或有吐利的瞑眩状态,此应提醒病家须知,不必惊慌。 如果恶心得厉害并牵扯到头痛(尤其是偏头痛)或胃疼得厉害,应加吴茱萸,实不异与吴茱萸汤之合方,效佳。吴茱萸汤证以水气上冲波及头脑者最为对证,但胃有热时则不宜。 甘草泻心汤

胡希恕(13)

胡希恕(13) 按:治病不在用药多、用药贵,而在方药对证,从这两例可看清筵。例8用了大量平肝潜阳药,而且还用了羚羊角,结果服后更烦躁不得眠;而胡老仅用了五味普通常用药.即速收其功。例9为20年沉疴,前医长期用养阴、平肝、潜阳等法不效,胡老仅用普通四味即收显效。原因何在?实际道理很简单.前医只是治其标阳亢,未治其本邪实。而胡老不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更重爱的是仲景学说掌握到家,因此有鹰鹫之眼,一眼就看穿是阳明里实热,直投三黄泻心,捣其病本,用药精简准确,不必网络原野。 美尼尔氏及癫痫水饮上犯最常见 例10 (美尼尔氏综合征)陈某,女,25岁,清华大学学生。 初诊日期1965年10月16曰:四五个月来头晕、目眩、恶心、心慌、不能进食、不能看书,西医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征,服西药治疗无效,查血压正常,口干不思饮,思睡,乏力,但行动自如,月经后期量少,舌苔白根腻,脉沉细弦。证属血虚水盛,治以养血利水,与当归芍药散合小半夏汤加吴茱萸! 当归三钱,白芍三钱,川芎二钱.苍术三钱,泽泻五钱,茯苓三钱.半夏五钱。生姜四钱.吴茱萸三钱。 结果:上药服三剂,证已。 例11 (美尼尔氏综合征)刘某,女,19岁,学生。 初诊日期1977年10月3日:因眩晕、耳鸣、耳聋二月。某医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征”,中西药治疗不效,已休学两月,托亲友而找胡老诊治。近头晕不能起,睁眼则晕甚,耳聋、耳鸣,口干不欲饮,时感胸闷心慌,舌苔白厚.脉沉细。此寒饮上犯,蒙闭清窍,治以温中化饮,与苓桂术甘汤: 茯苓六钱,桂枝三钱,苍术二钱,炙甘草二钱。 二诊10月12日:上方连服八剂,头晕已,耳鸣大减.耳聋好转。

前方增桂枝为四钱、茯苓为八钱。 三诊10月20日:上药服六剂,诸症已,因害怕再犯要求再服药巩固,嘱其不必服药。 例12(癫痫)王某,男,46岁,病案号136766。 初诊日期1966年3月8日:癫痫发作3年,原发无定时,经服西药曾一度好转,近年来发作较频,大约每半月左右发作一次,发则四肢抽搐、口吐白沫、不省人事,在当地治疔无效,由新疆来京求治。近期发作已一周,自感咽干、胃脘微胀,有时头晕、耳鸣,别无明显不适,舌苔白,脉弦细。证属饮踞少阳,治以和解化饮,与小柴胡合苓桂术甘汤加生石膏: 柴胡四钱,半夏四钱,党参三钱,黄芩三钱,生姜三钱,苍术三钱,茯苓三钱,桂枝三钱,大枣四枚,炙甘草二钱,生石膏一两半。 结果:上药服六剂,头晕、胃脘微胀好转,癫痫未见发作。上方生石膏减为一两,停服西药,继服两周仍未见发作。嘱回家继服药,有病情变化再来信,但未见来信。 例13 (癫痫)胡某,14岁,病案号117285。 初诊日期1965年10月18口:4年前患急性黄疸性肝炎,经治疗黄疸退,但食纳不佳,肝功时有波动。时头晕目眩,近一年来大约每半月有一次癫痫发作,发作时先觉气上冲咽,旋即四肢抽搐,继则牙关紧闭,后则不省人事,口吐白沫,经常服西药镇静药,但仍每半月发作一次,常感乏力.每发作后尤为明显,因食欲不振而现身体瘦弱.舌净无苔,脉弦细稍数。此证属血虚水盛,治以养血利水.嘱停服西药镇静药,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 柴胡四钱,黄芩三钱,桂枝三钱,白芍三钱,川芎二钱,苍术三钱,茯苓三钱,泽泻五钱,花粉六钱,生龙骨五钱,生牡蛎五钱。炙甘草二钱。 二诊10月25日:纳稍增,近几天咳嗽吐白痰,合用半夏厚朴汤:半夏四钱,厚朴三钱,苏子三钱,生姜三钱,茯苓三钱.柴胡四钱,

中国中医百年大家胡希恕(六)头痛

中国中医百年大家胡希恕(六)头痛 脑病头痛苦无边,方证对应皆能清 例14韩某。男,35岁,病案号173044。 初诊日期1966年lO月16日:头痛、头晕五六年,多方检查,未查出器质性病变。常服西药止痛片暂缓其痛,而不能除其根。也曾多处求中医治疗而无寸效,吃过的蝎子、天麻、川芎等可用斤计。近头痛发作发无定时,但多发于受凉或受热后,疲劳或睡眠不足后。痛多发于两侧,左多于右。来诊刻下:除感咽干思饮外,他无明显不适,舌苔白薄,脉弦细。此属少阳阳明合病,与小柴胡汤加生石膏:柴胡四钱,党参三钱,黄苓三钱,半夏四钱,生姜三钱,炙甘草二钱,大枣四枚,生石膏二两。结果:上药服三剂,症已。 按:本例虽西医诊断未明,但从症状、治疗方药、治疗效果看,不能排除慢性咽喉炎。但无论西医诊断为何病,凡辨证为少阳阳明合病,再进一步辨明是小柴胡汤加生石膏方证,据证用药,故多年痼疾却见捷效。反之不辨证,不辨方证一味地用所谓川芎、天麻、全蝎等止痛药、是很难收效的。 例15、陈某,男,44岁,病案号97771 初诊日期1965年3月25日。经常头痛发作已5年,与气候变化及情绪和休息不好有关,西医诊断为“神经性头痛”。近一周来午后头痛明显,并感头沉如箍,以前额及后头明显,项背发紧或酸痛,咽干思饮,晚上睡觉时感鼻塞,眠多梦,舌苔白根腻,脉沉弦细,左寸浮。此属太阳阳明合病,为大青龙汤加苍朮方证: 麻黄五钱,桂枝二钱,生姜三钱,大枣四牧、炙甘草二钱,杏仁二钱、桔梗三钱,苍朮六钱,生石膏一两半。 结果:上药服三剂,头痛头沉减,晚上鼻塞轻。上方加生苡仁五钱继服六剂,诸症渐轻,前方继服约一月,头痛已不明显。 按:此类“神经性头痛”在临床常见。实际西医诊断应排除鼻窦炎、鼻炎等症,有不少经拍摄X平片而确诊鼻腔炎症。但无论诊断与否,中医根据证候可辨证为湿困于表,郁久化热,呈太阳阳明合病,

半夏厚朴汤、侯科六味治疗梅核气

半夏厚朴汤、侯科六味治疗梅核气 今日头条:中医林佳明 荔枝微课:中医林佳明 更新时间:每天更新 广西钦州市中医医院脑病科二区,林佳明 今天是我写日记第1077天。 梅核气是临床中常见一种病症,男女均可见,患者自我感觉也是蛮痛苦的。 是指咽中异物感,如有梅核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 咽中梗阻感多在吞咽动作时,尤其是在吞咽唾液时感觉明显,吞咽食物时反而无异常感觉甚至会有所缓解,检查咽喉部或邻近器官并没有器质性病变。 多与情绪有关。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咽异感症、咽部神经官能症、癔球症。 女性多见,近期也见有部分男性患者。 临床中辨证,可以根据六经辨证四诊合参,临床效果蛮好的。 大家可能临床中用的比较多的是半夏厚朴汤,有时有效,有时无效,不是所有的梅核气都用半夏厚朴汤治疗就会见到你想要的效果,

我觉得根源还是没有放在整体的角度去思考及辨证,不能只看局部的问题,就如同调治皮肤病的时候,不能只看到皮损,当然要考虑整体与局部皮损的关系。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首临床中常用在喉科方子,喉科六药。 喉科六味汤方 荆芥10g,防风10g,桔梗10g,甘草6g,薄荷10g,僵蚕10g 本方治疗喉源性咳嗽。 “喉源性咳嗽”这一病名,由现代中医喉科奠基人干祖望老先生创造。 此病之主要症状是咽喉干燥、发痒,痒则咳,咳则呛,持续不断,越咳越痒,越痒越咳,形成恶性循环。 其主要病位在咽喉; 主要病机为燥邪伤津,咽喉失濡。亟须祛风润燥,宣肺解痉。 《喉科秘旨》之六味汤,以荆芥、防风宣肺祛风,桔梗、甘草祛痰清火,薄荷、僵蚕祛风解痉,临床中运用广泛,咳嗽,声音嘶哑,声带小结,息肉等都有运用的机会。 在治疗梅核气的过程中,咽喉部异物感,难受,晨起有痰,咳不出来,咽后部有结节突起,时有呛咳,前面用过半夏厚朴汤,效果不是很明显,我看了后,舌淡苔白腻,脉浮,加了上面的侯科六味,症状慢慢就缓解了。

【转载】胡希恕治疗颈椎痛、腰椎痛...

【转载】胡希恕治疗颈椎痛、腰椎痛... 胡希恕治疗颈椎痛、腰椎痛、关节痛的方药大法 颈椎痛、腰椎痛、关节痛……都是属于临床缠绵难治的中医痹证,而文中胡老的辨证处方似乎信手拈来,但却药简效优;理法方药的分析高屋建瓴,而又丝丝入扣。实不愧为一代经方大家。 文中还有大量的胡老辨证和用药方面的小诀窍,强烈推荐大家反复阅读咀嚼!! 痹证,《内经》多单称之为“痹”。如《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但《内经》又提出了不少复合痹名:如行痹、痛痹、着痹、五体痹、五脏痹等名称,涵盖了经络气血闭塞不通所引起的痛疼或麻痹等症。 后世乃至今日所通称的痹证,主要是指关节及肌肤痛疼。历代医籍称谓的风湿、历节、热痹、痛风、白虎历节、鹤膝风、湿痹、风湿热痹等名称多属于此。本证常见于西医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强直性脊柱炎、皮肌炎等症。本章所述也槪属此。 从病位来看,痹证多见于表;从六经辨证来看,多属太阳或少阴,但也有不少见于太阳阳明合病者。如《金匮要略·疟病》第4条:“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烦疼,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也有见于太阳少阳合病者,如《伤寒论》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因此,治疗痹证,首先要分析患者的症状是属太阳病,还是少阴病,还是阳明病,还是太阳少阳合病,还是太阳阳明合病;再进一步认清是何方证。这样处方用药,治疗痹证多能有效。 治疗痹证的方证很多,今择其要列于下: 1、急、慢性关节炎,尤其发热无汗而恶寒甚剧者——葛根加朮汤 【主要症状】项背强痛,发热恶寒,无汗恶风,腰酸身重,苔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