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3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973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篇一:973课题报告

课题名称:大豆重要新基因的发掘与有效利用研究

负责人:喻德跃

承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品资所、吉林省农科院

协作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

2003年10月15日

一、计划任务完成

(一)任务本课题的任务:

发掘大豆抗花叶病毒、抗食叶性害虫、产量有关性状、育性恢复系等新基因,明确遗传规律,并进行标记和定位。具体指标如下:1、抗大豆花叶病(SMV)基因方面:(1)标记到2-3个抗性基因,纳入遗传图谱;(2)育成抗性品系1-2个,作为育种新种质。2、抗食叶性害虫基因方面:

(1)标记到1-2个抗性主基因,纳入遗传图谱;(2)育成抗性品系1-2个,作为育种新种质。3、产量有关性状基因方面:

(1)标记到3-4个产量有关性状的基因位点,纳入遗传图谱;

(2)育成具2-4种特异性状的优良共同遗传背景家系(类似近等基因系),用于聚

合重组。

4、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恢复基因方面

筛选与恢复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10cM,对恢复基因进行定位。5、发表SCI引用五篇以上。

(二)完成情况

本课题鉴定出一批新的基因资源,包括:抗SMV(133份)、感SMV (122份)、抗食叶性害虫(9份)、感食叶性抗虫(10份)、产量性状(8份)、恢复系(10份),建立了重组近交家系群体(RIL)8个。定

位了9个新基因,获得分子标记10个,培育一批有育种价值的中间材料。共计发表论文25篇,其中SCI收录6篇,国际特邀报告5篇,专著1部,

培养研究生11人。总体上超额完成了任务目标。

(三)主要进展

1、资源鉴定与群体培育

(1)抗大豆花叶病毒(SMV)方面

鉴于国内大豆SMV株系鉴别寄主体系的混乱,在已经使用过的25个

鉴别寄主中选拔出8个代表性寄主组成一套新的鉴别体系。在长江中下游

地区广泛采集病样(近300个样),以寄主鉴定为主、结合SMV的组织印

迹检测技术和RT-PCR检测技术,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SMV群体

已经产生根本改变,尚未发现原先鉴定过的株系。根据新鉴别体系的鉴定

结果,确定了10个新株系(SC-1至SC-10),其中SC-8为强毒性株系群。发现:SMV株系群组成复杂,同一株系

群在不同地区的流行存在差异,同时不同株系群在同一地区的分布也

有所不同。综合1998-2002年的分析结果,认为:在株系组成上,黄淮地

区以SC-3和SC-7为主。长江中下游地区以SC-9为主。

测定了106份大豆品种(品系)对SC-7、SC-8、SC-9三个株系群的

抗性反应,筛选出17份对三个株系均表现高抗的材料;18份能兼抗三个

株系中的两个株系的材料。

构建了抗某感杂交组合衍生的RIL群体:科丰1号某南农1138-2,

F7:12,206个家系(见表1)。

用东北3号株系(SMV3)对355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SMV抗性鉴定(包括“七五”初鉴抗SMV材料40份,“八五”初鉴抗SMV材料91份,

各地推广品种100份,农科院品资所新育成的品系35份,美国引进材料

42份,韩国引进材料36份,泰国2份,日本1份)。共筛选出116份高

抗资源,117份中抗材料,122份高感资源。

(2)抗食叶性害虫基因方面

综合1993-2002年的田间鉴定结果,获得一批高抗食叶性害虫和高感

食叶性害虫的大豆种质。高抗(HR)的品种9份:黄皮小青豆、日本、Larmar、PI227687、矮杆黄、York、阜阳170、SP26、早16号,抗(R)

的品种15份,表现中间(M)的品种17份,感(S)的品种7份,高感(HS)的品种10份:大浦大粒黄、中豆19、南农86-4、南农86-4、江

宁中老鼠豆、监利牛毛黄、花柒黄毛豆、沔阳白毛豆、吴江青豆、

PI229358。

合成重组近交家系群体2个,包括:先进2号(感)某赶泰-2-2(抗)已推进到F7:9世代,含162个家系;和皖82-178(感)某通山薄皮黄

豆甲(抗)也推进到F7:9代,含159个家系(见表1)。(3)产量性

状基因方面

获得了与提高产量潜力有关的资源8份,包括百粒重高(>40g)、

主茎节数多(>30)、短叶柄(<10cM)、曲茎、顶生长花序等。

构建了RIL群体2个,包括:南农87-23某NG94-156(F7:8,175

个家系);波高(963069)某NG94-156(F7:8,156个家系)。(见表1)

(4)恢复基因方面

获得利于大豆杂种优势应用的恢复系:10个。

阐明了细胞质不育的遗传模式:以栽培大豆不育系YA、保持系YB和

含有不育细胞质的原始母本167为基础材料,配制了二个单交组合,四个

三交组合,根据后代的育性和分离比例判断遗传模式。试验结果表明:

S(Rfrf)基因型F1花粉为半不育,F2可育与半不育分离比例为1:1;母

本为不育细胞质S时,携带rf的雌配子有生活力,能传给后代,而携带

rf的雄配子无生活力,

不能传给后代。母本为正常可育细胞质N时,携带rf的雌、雄配子

均有生活力,可传给后代。分离比例是单基因遗传模式。因此该不育系属“单基因配子体不育”,即不育性由不育细胞质基因S和一对隐性基因

rfrf控制,一个显性基因Rf的存在即可恢复育性。

明确了育性的稳定性:利用人工气候箱,设不同温度和光照长度处理,研究野生型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OA和保持系OB的育性稳定性。鉴于试

材原产于高温短日照的夏大豆区,本试验以14小时光照和昼夜温度

30℃/20℃为对照处理,在14小时不变光照条件下,温度处理为

35℃/25℃,30℃/20℃,25℃/15℃;在昼夜温度固定为30℃/20℃条件下,光照处理为15.5小时,14小时,12.5小时。在上述所有处理中,不

育系OA花粉败育率均保持在99%以上。只有保持系在15.5小时光照时,

花粉败育率上升到14.3%,这一结果表明,不育系OA在温度与光照大幅

度变化的情况下,不育性极为稳定。

从细胞学方面明确了不育发生的时期:细胞学观察发现该不育系小孢

子减数分裂正常,绒毡层亦无明显异常,不育发生的时期是在单核期以后。

表1本课题培育的RIL群体

2、新基因发掘与分子标记

抗大豆花叶病毒(SMV)基因方面通过对P(科丰1号)、P(南农1138-2)、12

F1和F7:11184个家系的田间抗性鉴定和遗传分析,发现科丰1号

对SMV株系群SC-7、SC-8、SC-9的抗性分别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并将

Rc-7、Rc-8、Rc-9基因定位于N8D1b+W连锁群上,与已经定位的三个抗

性基因(Ra、Rn1、Rn3)位于同一连锁群,成簇排列。此外,筛选到与抗

性基因连锁的SCAR标记和RAPD标记,距Ra和Rc的距离分别为16.1和9.7cM。

由于SC-7、SC-8、SC-9是新鉴定的SMV株系群,而鉴定的抗性基因

位点与已经发现的SMV抗性位点位置不同,因而初步认为:Rc-7、Rc-8、Rc-9是新的抗SMV基因。

此外,选育出NJR25-8、NJR32-8、NJR-44-1等综合性状优良、抗性

好的中间材料。

利用高抗SMV3号株系的大豆品系95-5383与感病品种(品系)HB1,

铁丰21,Amoy,William,和抗病品种PI486355配制杂交组合,对各组

合的F1、F2代接种SMV3号株系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95-5383与各

感病品种的杂交组合F1代表现为感病,抗病为隐性,F2群体分离比例为1R:3(S+N),表明95-5383对SMV3号株系的抗性是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PI486355某95-5383的F2代有感病植株分离,95-5383的抗病基因与PI486355不在同一位点。

利用BSA法对95-5383HB1的99株F2个体进行鉴定,筛选出与SMV 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共显性RAPD标记OPN11980/1070。RAPD引物OPN11在95-5383和抗池扩增出OPN11980片段,在HB1和感池扩增出

OPN111070片段,在F1同时扩增出OPN11980和OPN111070。用该引物分析95-5383HB1的F2个体,共显性的RAPD标记OPN11980/1070与抗病基因的遗传距离为2.1cM。

从95-5383和HB1中分别回收OPN11980和OPN111070特异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OPN11980和OPN111070的实际长度分别为986bp和1084bp,同源性为93.4%,主要差别是在两个不同区段插入(缺失)54bp 和35bp的碱基。用克隆的RAPD片段OPN11980作探针(SOPN11)对亲本基因组DNA进行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OPN11980和OPN111070在大豆基因组中是以低拷贝形式存在。根据克隆片段OPN11980和OPN111070的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SCAR引物SCN11,SCN11在95-5383、HB1和95-5383某HB1的F2群体扩增结果与RAPD引物OPN11完全吻合。

用RAPD引物OPN11和RFLP探针SOPN11分析科丰1南农1138-2重组近交群体(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联合构建),将OPN11和SOPN11定位于F连锁群的抗病基因簇上。由于95-5383PI486355的F2代接种后有感病植株分离且抗病基因位于F连锁群上与Rv1不等位,表明可能定位的是新的抗病基因。

此外,用OPN11分析了68份抗性资源,其中有25份扩增出

OPN11980,表明这些品种可能携带与95-5383相同的抗性基因,而其它扩增出OPN11980/1070和

课题名称:大豆重要新基因的发掘与有效利用研究

负责人:喻德跃

承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品资所、吉林省农科院

协作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

2003年10月15日

一、计划任务完成情况

(一)计划任务本课题的任务:

发掘大豆抗花叶病毒、抗食叶性害虫、产量有关性状、育性恢复系等新基因,明确遗传规律,并进行标记和定位。具体指标如下:1、抗大豆花叶病(smv)基因方面:(1)标记到2-3个抗性基因,纳入遗传图谱;(2)育成抗性品系1-2个,作为育种新种质。2、抗食叶性害虫基因方面:

(1)标记到1-2个抗性主基因,纳入遗传图谱;(2)育成抗性品系1-2个,作为育种新种质。3、产量有关性状基因方面:

(1)标记到3-4个产量有关性状的基因位点,纳入遗传图谱;

(2)育成具2-4种特异性状的优良共同遗传背景家系(类似近等基因系),用于聚合重组。

4、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恢复基因方面

筛选与恢复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10cm,对恢复基因进行定位。5、发表ci引用论文五篇以上。

(二)完成情况

本课题鉴定出一批新的基因资源,包括:抗mv(133份)、感mv (122份)、抗食叶性害虫(9份)、感食叶性抗虫(10份)、产量性状(8份)、恢复系(10份),建立了重组近交家系群体(ril)8个。定

位了9个新基因,获得分子标记10个,培育一批有育种价值的中间材料。共计发表论文25篇,其中ci收录6篇,国际特邀报告5篇,专著1部,培

养研究生11人。总体上超额完成了任务目标。

(三)主要进展

1、资源鉴定与群体培育

(1)抗大豆花叶病毒(mv)方面

鉴于国内大豆mv株系鉴别寄主体系的混乱,在已经使用过的25个鉴

别寄主中选拔出8个代表性寄主组成一套新的鉴别体系。在长江中下游地

区广泛采集病样(近300个样),以寄主鉴定为主、结合mv的组织印迹

检测技术和rt-pcr检测技术,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mv群体已经

产生根本改变,尚未发现原先鉴定过的株系。根据新鉴别体系的鉴定结果,确定了10个新株系(c-1至c-10),其中c-8为强毒性株系群。发现:

mv株系群组成复杂,同一株系群在不同地区的流行存在差异,同时不同

株系群在同一地区的分布也有所不同。综合1998-2002年的分析结果,认为:在株系组成上,黄淮地区以c-3和c-7为主。长江中下游地区以c-9

为主。

测定了106份大豆品种(品系)对c-7、c-8、c-9三个株系群的抗性

反应,筛选出17份对三个株系均表现高抗的材料;18份能兼抗三个株系

中的两个株系的材料。

构建了抗某感杂交组合衍生的ril群体:科丰1号某南农1138-2,

f7:12,206个家系(见表1)。

用东北3号株系(mv3)对355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mv抗性鉴定

(包括“七五”初鉴抗mv材料40份,“八五”初鉴抗mv材料91份,各

地推广品种100份,农科院品资所新育

成的品系35份,美国引进材料42份,韩国引进材料36份,泰国2份,日本1份)。共筛选出116份高抗资源,117份中抗材料,122份高

感资源。

(2)抗食叶性害虫基因方面

综合1993-2002年的田间鉴定结果,获得一批高抗食叶性害虫和高感

食叶性害虫的大豆种质。高抗(hr)的品种9份:黄皮小青豆、日本、larmar、pi227687、矮杆黄、york、阜阳170、p26、早16号,抗(r)

的品种15份,表现中间(m)的品种17份,感()的品种7份,高感(h)的品种10份:大浦大粒黄、中豆19、南农86-4、南农86-4、江宁中老

鼠豆、监利牛毛黄、花柒黄毛豆、沔阳白毛豆、吴江青豆、pi229358。

合成重组近交家系群体2个,包括:先进2号(感)某赶泰-2-2(抗)已推进到f7:9世代,含162个家系;和皖82-178(感)某通山薄皮黄

豆甲(抗)也推进到f7:9代,含159个家系(见表1)。(3)产量性

状基因方面

获得了与提高产量潜力有关的资源8份,包括百粒重高(>40g)、

主茎节数多(>30)、短叶柄(<10cm)、曲茎、顶生长花序等。

构建了ril群体2个,包括:南农87-23某ng94-156(f7:8,175

个家系);波高(963069)某ng94-156(f7:8,156个家系)。(见表1)

(4)恢复基因方面

获得利于大豆杂种优势应用的恢复系:10个。

阐明了细胞质不育的遗传模式:以栽培大豆不育系ya、保持系yb和

含有不育细胞质的原始母本167为基础材料,配制了二个单交组合,四个

三交组合,根据后代的育性和分离比例判断遗传模式。试验结果表明:(rfrf)基因型f1花粉为半不育,f2可育与半不育分离比例为1:1;母本

为不育细胞质时,携带rf的雌配子有生活力,能传给后代,而携带rf的

雄配子无生活力,不能传给后代。母本为正常可育细胞质n时,携带rf

的雌、雄配子均有生活力,可传给后代。分离比例是单基因遗传模式。因

此该不育系属“单基因配子体不育”,即不育性由不育细胞质基因和一对

隐性基因rfrf控制,一个显性基因rf的存在即可恢复育性。明确了育性

的稳定性:利用人工气候箱,设不同温度和光照长度处理,研究野生型大

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oa和保持系ob的育性稳定性。鉴于试材原产于高温

短日照的夏大豆区,本试验以14小时光照和昼夜温度30℃/20℃为对照

处理,在14小时不变光照条件下,温度处理为35℃/25℃,30℃/20℃,25℃/15℃;在昼夜温度固定为30℃/20℃条件下,光照处理为15.5小时,14小时,12.5小时。在上述所有处理中,不育系oa花粉败育率均保持在99%以上。只有保持系在15.5小时光照时,花粉败育率上升到14.3%,这

一结果表明,不育系oa在温度与光照大幅度变化的情况下,不育性极为

稳定。

从细胞学方面明确了不育发生的时期:细胞学观察发现该不育系小孢

子减数分裂正常,绒毡层亦无明显异常,不育发生的时期是在单核期以后。

表1本课题培育的ril群体

2、新基因发掘与分子标记

抗大豆花叶病毒(mv)基因方面通过对p(科丰1号)、p(南农1138-2)、12

f1和f7:11184个家系的田间抗性鉴定和遗传分析,发现科丰1号

对mv株系群c-7、c-8、c-9的抗性分别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并将rc-7、rc-8、rc-9基因定位于n8d1b+w连锁群上,与已经定位的三个抗性基因(ra、rn1、rn3)位于同一连锁群,成簇排列。此外,筛选到与抗性基因

连锁的car标记和rapd标记,距ra和rc的距离分别为16.1和9.7cm。

由于c-7、c-8、c-9是新鉴定的mv株系群,而鉴定的抗性基因位点与已

经发现的mv抗性位点位置不同,因而初步认为:rc-7、rc-8、rc-9是新

的抗mv基因。

此外,选育出njr25-8、njr32-8、njr-44-1等综合性状优良、抗性

好的中间材料。

利用高抗mv3号株系的大豆品系95-5383与感病品种(品系)hb1,

铁丰21,amoy,william,和抗病品种pi486355配制杂交组合,对各组

合的f1、f2代接种mv3号株系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95-5383与各

感病品种的杂交组合f1代表现为感病,抗病为隐性,f2群体分离比例为

1r:3(+n),表明95-5383对mv3号株系的抗性是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pi486355某95-5383的f2代有感病植株分离,95-5383的抗病基因与

pi486355不在同一位点。利用ba法对95-5383hb1的99株f2个体进行

鉴定,筛选出与mv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共显性rapd标记opn11980/1070。rapd引物opn11在95-5383和抗池扩增出opn11980片段,在hb1和感池

扩增出opn111070片段,在f1同时扩增出opn11980和opn111070。用该

引物分析95-5383hb1的f2个体,共显性的rapd标记opn11980/1070与

抗病基因的遗传距离为

2.1cm。

从95-5383和hb1中分别回收opn11980和opn111070特异片段,序

列分析结果表明opn11980和opn111070的实际长度分别为986bp和

1084bp,同源性为93.4%,主要差别是在两个不同区段插入(缺失)54bp

和35bp的碱基。用克隆的rapd片段opn11980作探针(opn11)对亲本基

因组dna进行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opn11980和opn111070在大豆基

因组中是以低拷贝形式存在。根据克隆片段opn11980和opn111070的序

列设计合成了一对car引物cn11,cn11在95-5383、hb1和95-5383某

hb1的f2群体扩增结果与rapd引物opn11完全吻合。

用rapd引物opn11和rflp探针opn11分析科丰1南农1138-2重组

近交群体(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联合构建),将opn11

和opn11定位于f连锁群的抗病基因簇上。由于95-5383pi486355的f2

代接种后有感病植株分离且抗病基因位于f连锁群上与rv1不等位,表明

可能定位的是新的抗病基因。

此外,用opn11分析了68份抗性资源,其中有25份扩增出

opn11980,表明这些品种可能携带与95-5383相同的抗性基因,而其它扩

增出opn11980/1070和opn111070的抗性品种可能携带不同于95-5383的

抗性基因。

(2)抗食叶性害虫基因方面

阐明大豆对食叶性害虫的抗性属于两对主基因加多基因的遗传模型。

应用皖82-178某通山薄皮黄豆甲衍生的ril群体在田间对纵合虫种进行

鉴定,发现大豆对食叶性害虫综合虫种的抗性由两对主基因加多基因控制。两对中效应较大的一对加性效应为10.5-10.7(叶面积损失率,%),效应较

小的一对加性效应为

4.4-7.2(叶面积损失率,%),而且两对主基因的遗传率较高,达81.1-94.1%,多基因的遗传率较低,为0-12.2%。同样,应用皖82-178某通山薄

皮黄豆甲衍生的ril群体在室内对单一虫种斜纹夜蛾进行养虫试验,也发

现大豆对该虫种的抗性由两对主基因加多基因控制,主基因的遗传率为51.4%。

(3)产量性状基因方面

遗传分析表明,曲茎亲本ng94-156的基因型可能是b1b1b2b2,直茎

亲本nj90l-2的基因型可能是b1b1b2b2或b1b1b2b2,nj87-23、963069的基因型可能是b1b1b2b2。公交7622-4-1-4的短叶柄性状由一对

隐性基因

控制。而株高、节间长度、叶形这3个性状的遗传在大多数群体中都

符合2对主基因加多基因的遗传模型。

曲茎、短叶柄性状基因的分子标记与定位:用260个rapd随机引物

对三个组合的4个亲本(南农88-31、波高、南农87-23、ng94-156)进

行了初步筛选,后用父、母本分别为ng94-156和波高的ril后代家系

(157个家系)进行筛选,发现其中有1个引物-506扩增出的多态性条带

有较好的重复性。经过连锁分析,发现rapd标记-5061600与曲茎基因的

遗传距离为

6.94cm。

此外,应用181对r引物筛选波高和ng94-156,发现50对引物在亲

本间表现多态性,经过ril后代家系(157个家系)进行验证,发现

att534和att063与曲茎性状基因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15.55cm和

9.68cm,位于连锁群b2。

短叶柄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采用ba法,从260个引物中筛选出6个

能扩增出多态性条带的引物,经后代单株的验证,只有-1扩增出的多态

性条带有较好的重复性。按极大似然法计算rapd分子标记-11900与短叶

柄基因

的遗传距离为14.36cm。

国内外还没有关于曲茎性状基因和短叶柄性状基因的分子标记的报道。

(4)恢复基因方面

用不育系与恢复系构建了f2分离群体,该群体中可育株与半不育株

的比例

为1:1;利用不育系、恢复系、保持系构建了三交群体,该三交群

体中半不育与不育株的比例为1:1。

对所构建的三交和f2群体的带有可育、半不育、不育性状的pool进

行了大

量的r检测,400多对r引物,发现r标记att414在不育池和可育池之间存在差异。将进一步单株分析结果利用joinmap软件进行作图,将恢复基因定位于j连锁群,与r标记att596、att414的距离分别为14.6与16.4cm。为了找到更为紧密的标记,将j连锁群上的标记对亲本进行分析,发现两个亲本之间的多态性很低,为寻找紧密连锁的标记带来了一定困难。

为此,利用j连锁群上的标记对8个不育系和7恢复系进行了多态性分析,选出多态性高的不育系辽-82和恢复系ck-p配制了杂交组合,构建了f2分离群

体。取不育单株56个和半不育单株49个共105个单株进行r分析,用joinmap以koambi函数进行遗传作图,找到了与恢复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att547,其与恢复基因的遗传距离为7.5cm。

大豆恢复基因的分子标记在国内外未见报道。

(5)根系、农艺、品质等基因方面

根系与大豆耐旱、营养吸收等方面关系密切。利用科丰1号某南农1138-2ril群体及其遗传图谱,定位了与大豆根系形态有关的qtl。发现有10个qtl位点(位于4个连锁群)与相对根重有关,其中rwr3位于标记ta8-20t和ta8-15t之间,可以解释11.1%的遗传变异;rwr3位于标记ta8-3t和ta8-6t之间,可以解释24.7%的遗传变异。还发现,10个qtl 与相对根总长有关,其中rtlr1位于标记ta8-20t和ta8-15t之间,可以解释7.1%的遗传变异;rtlr2位于标记ta8-3t和ta8-6t之间,可以解释22.9%的遗传变异。这些qtl的效应正在进一步验证中。

利用同一个ril群体,对开花日数、全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倒

伏性、百粒重、产量、每节荚数等八个农艺性状以及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蛋白质油分总含量等三个品质性状进行了初步研究。在遗传图谱的基

础上,用复合区间作图法研究了上述性状的qtl位点。11个

性状共检测到54个qtl,每个性状至少检测到3个qtl位点,全生

育期和主茎节数甚至检测到13个位点。所有性状都有主效qtl

(r2>0.1),效应最大的qtl(lg1,倒伏性)可以解释63.4%的变异。还

检测到3个qtl与蛋白质含量有关(最多解释10.8%的变异),4个qtl

与油份含量有关(最多解释13.9%的变异)。在25个连锁群中,有14个

连锁群上有qtl位点,其中n6-c2上的qtl最多,有17个。有14个qtl

位点可以影响多个不同的性状,其中开花日数的7个qtl都是这样的位点,这7个位点中,最多的可以影响6个性状,同一个位点对不同性状的影响

是不同的。

以高产品种郑92116和低产品种商951099杂交组合的f2及f2:3家

系为材料

进行农艺性状的qtl分析。该群体由125个单株组成,采用mapmaker/e某p3.0软件对143个多态性r标记进行连锁图的绘制,其中

26个标记与其它标记不连锁,其余117个标记构成28个连锁群,该图谱

覆盖了大豆1893.7cm,标记间平均遗传距离为16.2cm。其中22个标记间

的遗传距离超过30cm,位于17个连锁群。在f2群体中检测到4个与株

高有关的qtl,分布位于连锁群k,i,b1,l

上,解释变异频率分别为10.9%,1.7%,10.3%,34.6%;在连锁

群i的同一区域,还检测到单株粒重、单株荚数、主茎节数的qtl各一个,

解释的变异频率分别为10.2%,9.7%和14.8%;在连锁群b1上还检测

到一个与生育期有关的qtl,解释变异频率12.4%。

(6)新基因发掘原理与方法研究方面

对植物数量性状的遗传体系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对数量性状qtl

检测从3个方面进行了拓展:a)分离世代的拓展,包括ril和dh群体,b1:2和b2:2群体;b)进行家系重复试验以减少试验误差提

高遗传分析的精度;c)由1

对主基因+多基因拓展至2对主基因+多基因。iecm算法的提出

使以上拓展精度大为提高,并成一体系。

二、研究水平与创新性

本课题研究在大豆抗mv基因、抗食叶性害虫基因、大豆雄性不育恢

复基因方面以及新基因发掘原理与方法(植物数量性状遗传体系)等方面

的研究水平在国内均具有领先地位。与国际同类研究相比,在新基因的发

掘方面具先进地位,但在相关基因的定位和标记的精度方面尚有一定的距离,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三、实施效果

大豆产量和抗性的提高是增加大豆产值、提高大豆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本课题发掘了一批与大豆产量、抗性紧密相关的种质,包括株型性状、恢

复系、抗大豆花叶病毒、抗食叶性害虫等,构建了遗传研究群体ril,对

相关基因进行了初步标记和定位,同时培育了一批优良的中间材料,此外,还建立了一支水平较高的研究队伍,为高效开展大豆遗传育种准备了重要

的理论、物质、和人才基础。

四、人才培养、合作交流、数据共享等方面的情况

人才培养:本课题实施期间培养硕士8人,博士3人。1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合作交流与数据共享:本课题研究开发的主基因+多基因的遗传模型不但在大豆遗传研究上得到广泛应用,还在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的研究上得到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如:wang,podlich,cooper等响应本法研究了测验能力问题,发表于tag。30多位外单位研究者索要分析软件用于学位论文及博士后研究,内容涉及不结球白菜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小麦赤霉酸不敏感性,云南稻种小白谷耐冷性指标性状,小麦品种纹枯病抗性,玉米雄穗性状、产量性状,花生种子抗黄曲霉侵染性状,棉花品质纤维性状等的主基因与多基因遗传分析。

此外,南京农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应用培育的ril群体(科丰1号某南农1138-2,njrikyril)定位了五个与mv抗性有关的基因,而中国农科院品资所应用该群体定位了东

篇三:973项目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大豆重要新基因的发掘与有效利用研究

负责人:喻德跃

承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品资所、吉林省农科院

协作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

2003年10月15日

一、计划任务完成情况

(一)计划任务本课题的任务:

发掘大豆抗花叶病毒、抗食叶性害虫、产量有关性状、育性恢复系等

新基因,明确遗传规律,并进行标记和定位。具体指标如下:1、抗大豆

花叶病(smv)基因方面:(1)标记到2-3个抗性基因,纳入遗传图谱;(2)育成抗性品系1-2个,作为育种新种质。2、抗食叶性害虫基

因方面:

(1)标记到1-2个抗性主基因,纳入遗传图谱;(2)育成抗性品系

1-2个,作为育种新种质。3、产量有关性状基因方面:

(1)标记到3-4个产量有关性状的基因位点,纳入遗传图谱;

(2)育成具2-4种特异性状的优良共同遗传背景家系(类似近等基因系),用于聚

合重组。

4、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恢复基因方面

筛选与恢复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10cm,对恢复基因进行定位。5、发表ci引用论文五篇以上。

(二)完成情况

本课题鉴定出一批新的基因资源,包括:抗mv(133份)、感mv (122份)、抗食叶性害虫(9份)、感食叶性抗虫(10份)、产量性状(8份)、恢复系(10份),建立了重组近交家系群体(ril)8个。定

位了9个新基因,获得分子标记10个,培育一批有育种价值的中间材料。共计发表论文25篇,其中ci收录6篇,国际特邀报告5篇,专著1部,培

养研究生11人。总体上超额完成了任务目标。

(三)主要进展

1、资源鉴定与群体培育

(1)抗大豆花叶病毒(mv)方面

鉴于国内大豆mv株系鉴别寄主体系的混乱,在已经使用过的25个鉴

别寄主中选拔出8个代表性寄主组成一套新的鉴别体系。在长江中下游地

区广泛采集病样(近300个样),以寄主鉴定为主、结合mv的组织印迹

检测技术和rt-pcr检测技术,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mv群体已经

产生根本改变,尚未发现原先鉴定过的株系。根据新鉴别体系的鉴定结果,确定了10个新株系(c-1至c-10),其中c-8为强毒性株系群。发现:

mv株系群组成复杂,同一株系群在不同地区的流行存在差异,同时不同

株系群在同一地区的分布也有所不同。综合1998-2002年的分析结果,认为:在株系组成上,黄淮地区以c-3和c-7为主。长江中下游地区以c-9

为主。

测定了106份大豆品种(品系)对c-7、c-8、c-9三个株系群的抗性

反应,筛选出17份对三个株系均表现高抗的材料;18份能兼抗三个株系

中的两个株系的材料。

构建了抗某感杂交组合衍生的ril群体:科丰1号某南农1138-2,

f7:12,206个家系(见表1)。

用东北3号株系(mv3)对355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mv抗性鉴定

(包括“七五”初鉴抗

mv材料40份,“八五”初鉴抗mv材料91份,各地推广品种100份,农科院品资所新育成的品系35份,美国引进材料42份,韩国引进材料

36份,泰国2份,日本1份)。共筛选出116份高抗资源,117份中抗材料,122份高感资源。

课题结题成果报告范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写

课题结题成果报告范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写一份规范的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其基本结构大致包括以下10个部分(也可分为8个部分): 1、课题提出的背景; 2、课题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归入“课题提出的背景”部分); 这两个部分着重回答“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4、课题研究的目标; 5、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6、课题研究的方法; 7、课题研究的步骤; 8、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从3--8部分,回答“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 结题报告的这8个部分,除了第8部分外,从第1到第7部分在填报课题立项申报表、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在开题报告中,都有要求,内容基本相同。到了撰写结题报告时,只须照抄或作适当修改就可以了。而第8部分,则需要通过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回顾、梳理、归纳、提炼。有时候,第7、8两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写。 9、课题研究成果; 这个部分是回答“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10、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实验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的结构,基本上与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相同。它们之间的差别在3个地方: 1、研究报告中的第3部分“课题研究目标”,在实验报告中应改为“实验假设”。

2、研究报告中的第9部分“课题研究成果”,在实验报告中应改为“实验结果与分析”。 3、研究报告中其他部分的标题中的“课题研究”,应改为“课题实验”。 一般写两份,一份工作报告--开展课题研究的思路和具体做法;一份研究报告--课题研究的成果与后续,具体格式: 一、课题研究的缘起与定位 1、课题研究的背景 2、课题研究的界定 3、课题研究的目标 4、课题研究的内容 二、课题研究的进展与收获(重点)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文章正文: 对于一个科研课题来说,撰写结题报告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个程序。 结题报告如何撰写呢?尽管研究方法各有不同,具体的撰写因而也各有所异,但是,从其基本的格式来说,它们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就其结构而言,教育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是: 1。研究报告的题目 研究报告的题目就是课题的研究报告。如“小学三年级数学思维能力训练报告”;“‘成功教育’实验报告”;“‘和谐教育实验'阶段性成果研究报告”;“‘初中语文教学思维训练’实验报告”;“利用电教媒体优化课堂结构,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初中课堂教学tet模式实验报告”等等。一般在题目下面都应该写清楚课题研究组或课题研究报告撰写人姓名。 2。研究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实际上就是研究报告的开头部分,有如“引言”的功能。这部分主要内容是写清楚这一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背景、价值和意义,以及这一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的主要成果、现状,研究这一课题预计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研究理论框架。在这一部分还要分析清楚研究假设是什么,假设用语是否明确、是否具有可检验性,对课题假设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当然可以参考课题立项申请报告中的有关内容。 3。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这一部分主要写明进行这一课题研究所选用的方法。包括: (1)根据课题的特点,选用何种研究方法。 (2)研究对象(即样本)的取样方法、数量(即容量)、条件(即研究前所具备的水平)。要求取样方法科学,样本容量合适且具有代表性。 (3)根据所选用的研究方法确定研究设计。 (4)明确操作定义。即对课题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给出明确的定义或解释,使研究更具有可操作性。 (5)对研究的变量给出明确、具体的测量方法和统计检验方法。 (6)对课题研究的无关变量给出控制方法。 (7)课题的具体实施程序。即研究时间和步骤。 4。研究的结果

课题结题研究报告范文5篇

课题结题研究报告范文5篇 课题结题研究报告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美育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当前,将美育教育提升到改善全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高度,是教育观念上的一个新的发展和追求。美育作为陶冶情操、提高境界、开启心智、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一种潜在力量,对于全面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个性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音乐一般是指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民族音乐,它源于生活,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并且有着丰富多彩、令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有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易于理解的资料。开发并利用乡土音乐资源中有鲜明民族特色,资料健康向上的精品对幼儿进行熏陶教育,能够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永春地处闽南中部,有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各种传统民间音乐丰富,如:鼓队舞、高甲戏、南音、木偶戏、布袋戏、山歌等。然而,当前幼儿园对具有乡土特色音乐资源的利用较为贫乏,缺乏对周围生活与地方本土音乐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创造,以至许多富有乡土特色的音乐渐渐失去流传因此,我们试图透过以开发利用乡土音乐资源为主线,对弘扬民族文化,萌发幼儿爱国意识,完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践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的教育目标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好处。选取贴近幼儿生活的艺术教育资料,开展有家乡、民间特色的艺术活动,即是有可能的又是现实的。而且透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还注重构成园本化音乐课程。二、理论依据 建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布鲁纳提倡使用发现学习法、陈鹤琴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有关艺术领域的精神。 三、研究目标、资料: 1、挖掘、整理和研究适合学前教育的音乐教育资料。

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及范文(通用8篇)

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及范文(通用8篇) 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及一、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过程。它既有教师和学生的人的因素,又有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班风、学风、学习结果等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教学活动的输入、输出过程,教学活动是在这些因素不断由异步、无序到同步、有序的循环中前进和发展的。 在这些因素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其他因素都是其学习的外部情境因素。“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优化是影响教与学功能的变量,主要是教师设计的优化,使学生自身因素得到最优化的学习情境和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学习过程是以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为基础的,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仅有一定的认知过程的心理结构(智力结构)是不行的,还必须有一系列的意向过程中的条件(非智力因素)配合,使其互相促进,才能达到学生自主行为的充分表现。 在诸多的情境因素中,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信息的传播者,又是学生学习反应输出信息的接收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功能,应在用课程和教材铺设的道路上,努力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意向心理条件,促进认知过程的心理结构的发展,积极开展学习的动力和阻力的相互消长斗争,用教学效果的反馈强化,增进学生学习动力的加速度,使教学活动成为一个省力、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认识和发展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应是在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中的主导作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活动中创设的教学情境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应有明确的主体、行为、条件、标准,并以教学需要为基础,以确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为目的,以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课题“初中化学教学的最优化行动研究”就是研究如何把化学教学活动中师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People need independence to be free. October 2, 2022

附件二: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973计划项目结题 财务自验收报告 项目名称: 项目承担单位: 主管部门: 项目实施周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制 年月日 目录 一、项目/子项目结题财务自验收情况说明………………………………… 一项目基本情况…………………………………………………………… 二预算管理的规范性……………………………………………………… 三项目经费预算及执行情况……………………………………………… 1.专项经费预算及执行情况……………………………………………… 2.配套经费预算及执行情况………………………………………………

二、项目/子项目固定资产清查情况说明…………………………………… 三、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附录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表…………………………………………………………………… 附录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项目固定资产设备清查表………………………………………………………………… 附录3固定资产清查填报说明……………………………………… 附录4科学仪器设备分类编码表…………………………………… 一、项目/子项目结题财务自验收情况说明 一项目基本情况 说明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项目名称、项目编号、项目起止时间、首席科学家、承担单位、承担单位主管部门等; 说明项目的子项目数、子项目编号、子项目名称、承担单位、承担单位性质、前两年与后三年子项目变更合并、新增、撤销情况; 二预算管理的规范性 内容包括: 1 项目预算是否实行全成本核算,独立建帐,专款专用;

973项目结题报告

篇一:973课题结题报告 973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大豆重要新基因的发掘与有效利用研究 课题编号:tg1998010206 负责人:喻德跃 承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品资所、吉林省农科院 协作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 2003年10月15日 一、计划任务完成情况 (一)计划任务本课题的任务: 发掘大豆抗花叶病毒、抗食叶性害虫、产量有关性状、育性恢复系等新基因,明确遗传规律,并进行标记和定位。具体指标如下:1、抗大豆花叶病(smv)基因方面:(1)标记到2-3个抗性基因, 纳入遗传图谱; (2)育成抗性品系1-2个,作为育种新种质。2、抗食叶性害虫基因方面: (1)标记到1-2个抗性主基因,纳入遗传图谱; (2)育成抗性品系1-2个,作为育种新种质。 3、产量有关性状基因方面: (1)标记到3-4个产量有关性状的基因位点,纳入遗传图谱; (2)育成具2-4种特异性状的优良共同遗传背景家系(类似近等基因系),用于聚 合重组。 4、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恢复基因方面 筛选与恢复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10cm,对恢复基因进行定位。 5、发表sci引用论文五篇以上。 (二)完成情况 本课题鉴定出一批新的基因资源,包括:抗smv(133份)、感smv(122份)、抗食叶性害虫(9份)、感食叶性抗虫(10份)、产量性状(8份)、恢复系(10份),建立了重组近交家系群体(ril)8个。定位了9个新基因,获得分子标记10个,培育一批有育种价值的中间材料。共计发表论文25篇,其中sci收录6篇,国际特邀报告5篇,专著1部,培养研究生11人。总体上超额完成了任务目标。 (三)主要进展 1、资源鉴定与群体培育 (1)抗大豆花叶病毒(smv)方面 鉴于国内大豆smv株系鉴别寄主体系的混乱,在已经使用过的25个鉴别寄主中选拔出8个代表性寄主组成一套新的鉴别体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采集病样(近300个样),以寄主鉴定为主、结合smv的组织印迹检测技术和rt-pcr检测技术,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smv 群体已经产生根本改变,尚未发现原先鉴定过的株系。根据新鉴别体系的鉴定结果,确定了10个新株系(sc-1至sc-10),其中sc-8为强毒性株系群。发现:smv株系群组成复杂,同一株系群在不同地区的流行存在差异,同时不同株系群在同一地区的分布也有所不同。综合1998-2002年的分析结果,认为:在株系组成上,黄淮地区以sc-3和sc-7为主。长江中下游地区以sc-9为主。 测定了106份大豆品种(品系)对sc-7 、sc-8、sc-9三个株系群的抗性反应,筛选出17份对三个株系均表现高抗的材料;18份能兼抗三个株系中的两个株系的材料。 构建了抗x感杂交组合衍生的ril群体:科丰1号x南农1138-2,f7:12,206个家系(见表1)。 用东北3号株系(smv3)对355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smv抗性鉴定(包括“七五”初鉴抗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5篇_课题结题报告范文三篇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5篇_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三篇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一篇 《儿童传统游戏的现代好处挖掘》课题结题报告 一、研究的缘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玩是孩子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中,还存在重智育、轻游戏的倾向。家长也更关心孩子的智力发展,往往认为游戏就是“玩”,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多少用处。儿童游戏越来越少,孩子越来越孤独。而另一方面,民间游戏面临失传。那些以前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民间游戏踢毽子、跳房、投沙包------已不再为孩子们所熟悉。其实,民间游戏简单易学、趣味性强、材料方便、不受场地人数限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潜在发展空间,正适合我们县城的幼儿园,我们何不把民间游戏介绍给孩子们,让他们也体验传统游戏的快乐呢?为此,我们幼儿园选取了董旭花教授的“学前儿童游戏的多元价值开发”子课题——“民间游戏的现代好处挖掘”,期望在课题引领下认真了解、解读民间游戏,让它在幼儿幼儿园教育中发挥巨大作用,让孩子们体会民间游戏的乐趣,促进孩子们安康快乐成长。同时也期望,在课题引领下,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研究目标 1、以课题活动为契机,提高老师的专业素质,重点提

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潜力。[由*整理] 2、研究民间游戏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了解游戏对幼儿社会性交往潜力、情感、智力发展的作用。 三、研究资料 1、各年龄班如何选取适宜的民间游戏,如何对传统民间游戏开展改变和创新。 2、民间游戏与幼儿多元智能(个性是社会交往潜力)发展的关系。 四、研究对象 主要选取夏____华夏幼教中心3---6岁(小、中、大班)约300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 五、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评优展示法、观察法、谈话法 1、文献研究法:透过对相关游戏资料的搜集、学习、分析和理解,了解关于幼儿游戏评价的进展和民间游戏的现状,为幼儿开展游戏活动带给理论支 持和方法指导。如:我们透过研究资料搜集了很多少数民族的游戏,如“叼羊大赛”、跳花竿等,孩子们很喜欢。 2、行动研究法:我们经过思考决定实施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案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模式,注重行动研究------反思------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再次活动(行为跟进),严密结合实践中的难点尽心研究。如刚开始做课题时,小班

课题结题报告基本格式及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基本格式及范文 和实施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探究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通过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包括文献调研、问卷调查、实验教学等。我们还采用了多种视角,包括教师视角、学生视角和家长视角,以便全面了解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效果。 2.研究成果 通过课题实验,我们发现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小组合作、个性化指导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同时,我们也发现,在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文关怀,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和创造力。 三、存在问题及反思总结

在课题实验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有些学生在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中表现不够积极,需要更多的鼓励和引导。同时,我们也发现,在实践探索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个性化阅读和写作。 总的来说,本课题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探索更好的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语文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个性化教学理论和《新课标》思想为指导,我们致力于从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和学生入手,关注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建设,力求师生和谐互动互进,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实现“以科研促提高,以提高赢发展,以发展求质量”的目标。 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实现个性化教学,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我们需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个性化的教学,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5篇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5篇 1.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我组申报了课题《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经过近一年的实验与探索我们在学生学习小组的培训、小组成员的建设、学习小组的具体运行以及评价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收效。 一、背景及意义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实施,而实施的关键在课堂。受传统知识本位、考试本位的影响,当前学科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学科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变革,“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教师问题意识偏弱,反思意识有待强化。在一种取向于功利,止步于文化的教学生态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机制仍然缺失,学科的特色难以凸现。 陕西省秋季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可高中学科课堂仍然滞留于传统学科教学的框架之内,未能摆脱服务于高考的惯性思维。在具体的学科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科新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学科课堂教学的任务,高中学科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目标、途径和方法还不太清晰。在新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我们的学科课堂教学面对大量的矛盾和困惑,没有达成实施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因此我们提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开展实验研究,探讨高中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形态,以期达成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二、核心概念界定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主要包含三个基本要素: ⑴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 ⑵有效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

结题报告格式范文四篇

结题报告格式范文四篇 解题报告格式:篇一社会科学课题基本完成以后,需要撰写结题报告。结题报告的写法没有固定的格式,但有大致的框架结构。课题结题报告不同于课题报告。课题报告侧重于讨论成果的表述,而结题报告则侧重于回顾过程和评价成果。从应用写作的角度考察,课题结题报告可以分为标题、前言、正文、结尾和附件等5个部分。 一、结题报告的标题:课题名称和文种结题报告。二、结题报告的前言:简述课题概况,包括课题来源及级别、历时,对课题成果的总体评价及作用意义。三、结题报告的正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课题的一般情况,阐述列题的背景;指明课题目标、讨论思路及原则;说明讨论历时及阶段,并分析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和特点。(2)课题的讨论成果,简要阐明本课题的基本观点及其逻辑联系;着重揭示本课题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强调本课题与实践的关联性,乃至在实践工作中应用的阶段性成果。(3)课题的评价意见,自我评价根据国内外、所在地区和同类单位的理论讨论和实际工作的现状,对本课题的地位给予正确的定位,并揭示本讨论成果的作用及前景。专家评价综述专家对本课题的意见,并点明典型评语。实践工的评价如果本课题在实践中已有应用端倪,则可给出实践者的反馈意见。四、结题报告的结尾:对与本课题相关的问题,指出进一步探索的方向;对本课题的应用推广等问题,表明课题组需

作出的努力。结尾的写作应视情而定。五、结题报告的附件:列具课题组成员名单;附上课题讨论过程中已发表的论文篇目,讨论成果已被采纳或开始应用的佐证材料,致谢等其他材料。上述结题报告,在课题鉴定会结束以后,可根据专家意见作适当的修改。然后经课题组长签署后存档。根据课题级别的高低、讨论成果的大小、讨论者认识的深浅,结题报告将各具特色,但其总体要求是,反映全貌,突出重点。反映全貌,要求撰写者把握从立项到结题的"全程'轨迹,把握课题预定目标、探索重心和讨论成果的"全素'关节,把握讨论者、评价者乃至实践者的全员意见。突出重点,既需要突出讨论成果的创新特色,更需要突出实践中已有效果的评述和将有效果的预测。(摘自:《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3 原题"课题结题报告的框架结构':徐挺)结题报告中常见问题及对策一、结题报告中常见的问题 1.从讨论进度看, 有的缺少部分讨论、探索过程的叙述性材料。比如外出考察报告(有的写了, 但仅用几十个字写出到某某地方考察就完了) 、基本情况调研报告、验收申请书等。 2.从课题结题总结看, 有的基本情况部分概述不全;有些地方缺少应有的数据及过程; 有的有一定成果,但缺少推广方面的材料。 3.从结题报告看, 主要有3个问题:一是缺少引文或引文附录, 看不出通过讨论得出的创新理论以及该理论和支撑实验讨论的理论有什么区别或联系; 二是有的课题负责人把学校的常规教学活动作为课题的实验讨论成果展示, 给人一种勉强凑材料的感觉; 三是有的课题负责人把课题立项之前的成果当作课题立项后的实验讨论成果。 4.从讨论结论看,

课题结题工作报告范文

课题结题工作报告范文 【篇一:课题结题总结报告实例】 课题《义务教育校本作业设计与课业减负的研究》结题报告 结题人:黄美娟吴春南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问题、体制的问题、评价的问题、考试的问题、升学压力等方面的问题,而课外作业繁 多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1、学科的增多,教育领域的拓宽,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重要 原因之一。例如1、中学开设了十几门课程,其中考试科目就有七、 八门,教学任务客观地成倍增加,使学生的课外作业也随之相应加重。学生每天的业余时间都用来做作业,而且总是有做不完的作业。 2、多数学校以分数来衡量教育质量已经成了惯例,而且和奖金、评 优挂钩,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潜规则。教师为了提高分数就不得不 采用题海战术,向学生施压——加大作业量。课业负担过重会产生 很多负面影响:例如1、课业负担过重,必然导致学生心理负担过重,产生心理疲劳,危及心理健康。如有些小学生写作业甚至到深夜仍完 不成,家长不得不帮助孩子完成作业,否则回到学校无法向教师交待。2、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太多的作业让学生无 法完成,为了应付老师检查,只能相互抄作业,而抄作业的后果是 连基础的知识都不能掌握好。抄作业现象在中小学中是一种非常普 遍的现象,教师布臵的作业不少,但教学成绩就是上不去。 3、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严重影响学生的睡眠,据了解有很多学生睡眠不足, 上课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老师讲了什么都不知道。 4、学生课业 负担过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有很多学生都没有时间参加 体育锻炼,身体素质越来越差,患近视眼的、驼背的越来越多。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初中校本作业设计是根据国家义务教育的目的和地方义务教育教学 的要求,由学校教师根据本校的学生来源、层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 行编写适合本校学生完成的各学科作业练习册。它的意义在于:合 理的作业设计能有效减轻课业负担,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保证他们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项目结题报告书范文

项目结题报告书范文 篇一:科研项目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和要求 科研项目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和要求(之一) 一、项目背景及立项(800~1000字左右) 二、项目简介(500字左右) 三、项目的理论依据、研究目的与意义(500~800字左右) 五、项目理论研究和探索(5000~8000字左右) 六、项目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20~5000字左右) 七、项目终结成果目录 八、参考文献 科研项目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和要求(之二) 1、报告标题:项目名称+结题报告 2、作者署名:单位+姓名(项目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和撰写人),署在标题的下面。 3、内容摘要:主要观点、内容。 4、问题提出:意义(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对研究方案中的研究意义部分的深化)、理论依据、前人研究综述(包括研究方案中前人研究综述以及立项后又看到过的同类课题研究成果)。 5、研究过程:简单介绍研究经过、方法、步骤。方案中的研究过程是一种假设,而结题报告中的研究过程是实际做的。 6、结果分析:摆事实,讲道理,对研究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分析是结题报告的主体部分,应按原来设计的内容,分几个部分把自己已做的工作加以描述分析出来。这些事情做后得到什么启发,得出什么规律性的东西,可以有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等。若在文中恰当运用图表,可以简捷明了地表述研究的主要结果。图表可以对研究过程中一些零乱的原始数据进行初步加工整理,从而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某些规律和特征,显示事物发展规律、变化趋势及分布状况。常用的表格有分类表、频

数频率分布表、累积频率分布表等。使用表格一般都要进行显著性检验,如卡方检验。有时为了更直观地表达研究结果,可以用统计图像,如条形图、圆形图、线状图等。在论文中若运用量表和常模,必须标出名称,并简述使用方法。 7、成效分析: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效果的分析。成绩与效果的分析最好是对比分析,通过前测、中测、后测得到三组数据,最能反映出成效。也可以通过具体案例的描述看出效果,如某个学生行为的变化,研究之前什么样的行为,通过一年的干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把他们的行为描述出来。 8、问题思考:研究的特点,今后努力的方向。充分肯定自己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看看还存在什么问题。 9、参考文献:引用参考他人的成果。要注意参考文献的格式。 10、附录:不便列入正文的原始材料等。如一些原始材料,包括调查问卷,一些统计过的数据,一些典型的案例,一些照片等材料。 上述第4至8部分是结题报告的正文部分。 科研项目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和要求(之三) 一、报告正文 1、摘要、关键词 以深入浅出的语言简明扼要地概括出项目的精华,如背景、方向、主要内容、重要结果、关键数据及其科学意义等。关键词不超过5个,并用分号隔开。 2、研究计划要点及执行情况概述 是否按计划进行,哪些内容作了必要的调整和变动,哪些研究内容未按计划进行,原因何在。 3、研究工作主要进展和所取得的成果 本部分内容是《结题报告》的核心部分,也是科研项目中最有学术价值和可供其它研究者进一步研究的基础,要求项目负责人和承担者实事求是地认真撰写,包括代表性成果介绍,说明其水平和影响,并简要阐述其科学意义或应用前景等。视情提供必要的国内外动态和研究成果的比较,必要的参考文献出处等。对重要的研究进展或成果,尽可能“一事一议”,分段撰写,以便今后成果展示或管理汇报

973计划项目结题总结报告

973计划项目结题总结报告 篇一:973课题的结题总结报告 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规划项目 课题结题总结报告 项目编号:G00 项目名称:农作物资源核心种质构建、重要新基因发掘与有效利用研究首席科学家:贾继增张启发 课题编号:G07 课题名称:水稻抗病基因克隆 课题负责人:翟文学 子课题负责人:翟文学彭开蔓(王石平) 承担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华中农业大学 电子信箱:wxzhai@, XX年9月30日 一、计划任务完成情况 本课题的预期目标是分离克隆2个水稻抗病基因。我们已经按计划开展了研究工作,分别对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3、Xa4、xa5、xa13、Xa25(t)和Xa26以及抗稻瘟病相关基因进行了克隆研究。目前已克隆并证实了Xa26基因;已克隆Xa4和xa5基因,即将证实其功能;精细定位了Xa3、xa13和Xa25(t)基因;获得了3个抗稻瘟病相关基因。基本达到预期研究目标。

具体工作与取得的进展如下: 1. 精细定位了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4和Xa26 我们利用F2大群体,分别对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4和Xa26进行了遗传分析和精细遗传定位。这两个基因都位于第11号染色体的长臂末端并紧密连锁。涉及Xa4基因(Sun et al., XX, Theor. Appl. Genet. 106:683-687)和Xa26基因(Yang et al., XX, Theor. Appl. Genet. 106:1467-1472)遗传分析的工作已发表。 2. 分离克隆了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6 我们采用图位克隆法从水稻品种明恢63中分离克隆了Xa26基因(专利申请号:02139212.9)。序列分析发现这该基因编码LRR受体激酶类蛋白质。研究还发现,无论是在苗期还是成株期携带Xa26基因的转基因水稻的抗谱比Xa26基因的供体水稻品种(明恢63)的抗谱显著增宽,抗性明显增强,说明遗传背景可能影响抗病主效基因的作用。分离克隆Xa26基因的工作正在发表印刷之中(Sun et al., XX, Plant J., in press)。另外,研究还发现携带抗白叶枯病基因Xa3的近等基因系IRBB3和携带抗白叶枯病基因Xa22(t)的云南地方稻品种扎昌龙也携带Xa26基因。因为Xa3和Xa22(t)基因也被他人定位于第11号染色体长臂末端,推测Xa26、Xa3和Xa22(t)是同一个基因,这部分验证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结题报告范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结题报告范文 篇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结题报告模板 篇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结题报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资助项目结题报告填表日期:XX年月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制(XX年11月)关于填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结题报告》的说明 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结束后,项目负责人须按要求认真填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结题报告》(简称《结题报告》),以此作为资助项目研究工作的重要档案,并作为项目验收和评估的主要依据。 二. 项目负责人及其合作者应认真阅读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办法(查阅/retype/zoom/dc884dc20c22590102029d8f?pn=3&x=0&y=12 75&raww=122&rawh=65&o=png_6_0_0_135_61_50_26_893.25 _1263.375&type=pic&aimh=65&md5sum=3b7b8010955a8e7fc 0c9033799878d0c&sign=2aab72da35&zoom=&png=8207-1286 3&jpg=46041-46041" target="_blank">点此查看 情提供必要的国内外动态和研究成果的比较,必要的参

考文献出处等 对重要的研究进展或成果,请尽可能“一事一议”,分段撰写,以 便今后成果展示或管理汇报时可以整段地剪贴引用。 对在后面成果目录表及统计数据表中的一些内容,如国际学术奖、 数据库、软件等,应在本部分中具体地描述。 最后,根据个人的实际贡献等, 概述本项目研究人员的合作与分 工,列出项目执行期间主要研究人员和中途调离、退出的研究人员的名 单,并简要说明原因。 4、国内外学术合作交流与人才培养情况(如无,可以不写)。 组织国内外学术活动的情况,包括会议主题、内容、规模、时间、地点、效果等。国际会议大会特邀报告及参加组委会情况等,请提供邀请信等必要 的复印件。

课题结题申请报告

课题结题申请报告 课题结题申请报告范文一 市、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 某某市“某某〞立项课题《小学数学有效合作学习与学生创造行为训练研究》,在 课题主持人与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相关学科的专家指导下,大胆进行课堂改革,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大量撰写教研论文,现已完成课题的根本内容,到达了预期的效果。 1、实践成果 (1)对广阔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种影响实出表现在以下 五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适应学生、促进学生开展的课堂教学。二是教师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意识不断增强,合作技能与创造能力不断提高。三是教师掌握了科研方法,科研能力增强,提升了实施素质教育和参与课改的本领。四是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五是培养了教师读书的习惯,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理想的教育是从读书开始的,教师良好的读书习惯也为学生树立了典范,为课题的有效开展厚实了理论根底。课题组成员先后在市县优课评比中获一、二等奖,在县数学中心组活动中、镇数学教研活动中所上公开课、示范课均受好评。 (2)锻炼和培养了参与研究的教师。“为培养学生创造性而教〞已成为广阔教师 的共识。通过研究,我们认为:1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只有树立新时代正确的人 才观、质量观,才能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使学生创造天赋得以施展。2具备合理 的知识结构。只有不断求知、求新,广泛涉猎知识信息,才能适应创造教育的时代需要。3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教师应具有敢为人先的精神,并且勇于探索、乐于 创造,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4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不但兴趣广泛、乐观自信、意志坚强,而且能战胜挫折、超越自我。5掌握科学的方法规律。从培养学生 的合作意识到训练学生的创造行为,都要遵循科学规律和方法。教师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教育智慧、人格风范伴随着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在研究中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增强教书育人的本领。课题主持人某某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市、县教育博客大赛一、二等奖,获“市教育博客之星〞称号,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学 习创新好家庭〞称号;两次获县“优秀教师指导奖〞,数学教研组获县“优秀教师集体〞称号,撰写的教学设计、研究论文先后在《教学与管理》、《教学月刊》、《教育家》、《渐江中小学教师培训》、《名师之路》等杂志上发表了二十多篇,获奖十余篇。 (3)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增强,综合素质得到开展。新课程标准反对过分的选 拔和甄别功能,因为我们的教育不是少数人的精英教育,尤其义务教育应是面向全体的、人人都能接受的普及性教育。因此教材中新选的内容将适合所有学生的口味,其中有不少闪烁着编者创造性思维光芒的思想,教师在实践研究过程中要适时捕捉表达有效合作学习与创造行为训练的知识点、情感点、操作点、能力点,将这些合

(完整版)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及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及范文 一、做什么?简介课题主要内容(500~800字左右) 二、为什么做?课题立项研究背景(500字左右) 三、怎么做?课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1000~3000字左右) 1.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2.主要的研究方法、手段、途径和视角 3.课题难点或关键点以及解决办法 四、做得怎么样?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500~1000字左右) 1.立项时的预期研究成果和实际达到的研究成果对比 2.课题应该有同行专家鉴定报告(如有需要科研处可组织专家验收) 3.成果创新程度 五、反思总结:存在问题及需要说明的情况,哪些研究内容未按计划完成,原因何在?(500~800字左右) 注:上述第二至四部分是结题报告的正文部分,每部分的字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掌握,我们给出的字数只做参考。 范文:新课程下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主持人: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钱萍 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及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指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

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核心。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而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务对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有很大帮助。 二、课题实验的进展 1.方案的制定 语文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们以个性化教学理论和《新课标》思想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实际为研究主渠道,从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和学生入手,关注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建设,力求师生和谐互动互进,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教出个性,学生学出个性,实现“以科研促提高,以提高赢发展,以发展求质量”的目的。 2.研究的重点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心理学研究指出:“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培养青少年的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传统教学是教师灌输,学生被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1 教师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的撰写提要:结题报告的撰写,在某种意义上而言,重形式更重与内容,一份行文规范的研究报告可以显现研究者良好的研究态度与研究水平。 教师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的撰写 20__年度—20__年度尚有部分立项课题没有结题,按照学校规定,这些课题必须在6月底前整理好现有资料,撰写好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为便于教师撰写,将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方法和格式简单整理如下,希望对课题研究者有所帮助。 结题报告的撰写,在某种意义上而言,重形式更重与内容,一份行文规范的研究报告可以显现研究者良好的研究态度与研究水平。 结题报告应该包含三大块的内容:标题部分、正文部分、附录部分。 一、标题部分 标题:题目中看内容,要求简练、体现报告的主观点。

署名:一般不超过三个,以对课题研究的`贡献大小排列。 摘要:中文摘要300字以内,常用200字以内。内容为“为什么做?”、“怎么样做?”、“得到了哪些肯定或否定的结论”。英文摘要50个单词左右,用第三人称描述,时态是过去时。 二、正文部分 包含“引言”、“方法”、“结果分析”、“讨论”、“结论”五大部分。当然在文字在表述上不需要一定按照五类的说法。 “引言”:即前言、问题的提出,必须和课题研究的内容相对应。 “方法”:即课题的对象与方法, 如果是实验报告,需要阐述实验研究的仪器、设备、材料、量表工具,使用的数据分析软件等等。现在我们教师大都采用的叙事方式的阐述,写明课题研究的设计程序、整个研究过程的客观描述。 “结果分析”:文字表述和数据描述相结合,即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 在数据描述时,可以采用饼图、曲线图、条形图等图形帮助说明,在表格形式进行描述时,可以采用三线表格形式。 “讨论”,讨论包含以下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