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乳化处理方法

润滑油乳化处理方法
润滑油乳化处理方法

润滑油乳化处理方法

压缩机油乳化是指内燃机车空压机润滑油发生乳化现象,空压机润滑油乳化是相当复杂的过程,不是简单空压机质量问题,空压机都是为时间运转设计的,空压机运转时间一般30-40秒,这么短的时间内,由于油液温度太低,所有吸入水份全部进入润滑油,而造成油液乳化,主要是因为空压机的压缩空气窜入曲轴箱所造成,其成因一般是:

1,润滑油容积,温度,温度,运转率;

2,环境空气潮湿,吸入的空气水分过大;

3,压缩活塞的活塞环的间隙过大;潮湿的压缩空气经活塞环间隙进入曲轴箱使其水分与飞溅的润滑油混和,产生润滑油乳化现像。

有一种常见的误解,空压机后面是又塔式干燥器,它的作用是吸干压缩空气中的水分,排干压缩空气中的水份不是压缩机的职能。

处理压缩机油乳化的有效方法:

1,打开放风阀,长时间运转两台空压机,最好超过20分种以上,2,更换密封性能好的活塞环,可以有效延长油脂发生乳化的周期。

3,将散热器下面的排水阀打开一些(开度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会有一定的效果。

4,降吸风筒内加干燥剂。

5,普通的滤清器只能除油液中的机械杂质,对水没有太大的用处,使用润滑油类型的滤油机,真空滤油机,能够有效的去除油液中的杂质和水分。

润滑油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什么

润滑油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什么? 润滑油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什么? 满意答案 相关答案 运动黏度,闪点,倾点,针入度,从这些数据上判定邮品的api质量等级和sae 黏度等级。一般润滑油外包装上会标示,比如API SM SAE5w40,就表示该油品质量级别是sm,黏度等级是5w30 2010-1-16 16:49 润滑油的主要指标有:粘度、粘度指数、倾点和凝点、闪点和燃点、灰分、残炭值。 1、粘度 粘度就是在一定温度下润滑油流动的速度,它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国际上采用40℃和100℃时的粘度作为标准。粘度是各种润滑油分类分级的指标,对质量鉴别和确定有决定性意义。 2、粘度指数 粘度指数是表示油品随温度变化这个特性的一个约定量值。粘度指数越高,表示油品的粘度随温度变化越小。 3、倾点和凝点 倾点是在规定的条件下被冷却的试样能流动时的最低温度,凝点是试样在规定的条件下冷却到停止移动时的最高温度,均以℃表示。倾点或凝点是一个条件试验值,并不等于实际使用的流动极限。 4、闪点 润滑油的闪点是润滑油的贮存、运输和使用的一个安全指标,同时也是润滑油的挥发性指标。闪点低的润滑油,挥发性高,容易着火,安全性差,润滑油挥发性高,在工作过程中容易蒸发损失,严重时甚至引起润滑油粘度增大,影响润滑油的使用。重质润滑油的闪点如突然降低,可能发生轻油混入事故。从安全角度考虑,石油产品的安全性是根据其闪点的高低而分类的:闪点在45℃以下的为易燃品,闪点在45℃以上的产品为可燃品。 5、燃点 燃点又叫着火点,是指可燃性液体表面上的蒸汽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接触而发生火焰能继续燃烧不少于5s时的温度。可在测定闪点后继续在同一标准仪器中测定。可燃性液体的闪点和燃点表明其发生爆炸或火灾的可能性的大小,对运输、储存和使用的安全有极大关系。 6、润滑油的灰分 润滑油的灰分,是润滑油在规定的条件下完全燃烧后,剩下的残留物(不燃物)。润滑油的灰分主要是由润滑油完全燃烧后生成的金属盐类和金属氧化物所组成。含有添加剂的润滑油的灰分较高。润滑油中灰分的存在,使润滑油在使用中积碳增加,润滑油的灰分过高时,将造成机械零件的磨损。 7、残炭值 润滑油中的沥青质,胶质及多环芳烃的叠合物是形成残炭的主要物质。因此残炭

破乳化原因分析

汽轮机油破乳化度超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全科论文中心-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免费论文|各学科专业论文 PH计(酸度计)2008-07-04 08:55:41 阅读1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拉克玛依电厂新疆拉克玛依834008) 摘要:着重分析汽轮机油破乳化性能劣化的原因,并针对劣化的汽轮机油进行试验添加破乳化剂等处理,最终使劣化的汽轮机油乳化性能合格,不仅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为劣化油处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汽轮机油破乳化性能油品乳化破乳化剂 火力发电厂的汽轮机润滑油作为汽轮发电机组润滑与调速系统的工作介质,在生产检修使用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外界表面活性物质的侵入的可能,长期在高温剧烈搅拌下的情况下运行,以及油品的老化磨损水汽的泄漏等原因,产生劣化产物,从而引起油品的乳化汽轮机油一旦乳化,不但失去润滑和冷却散热等作用,而且给设备带来极大的危害我厂作为火力发电厂,在2005-2006年中发现汽轮机油破乳性能劣化的现象 1 汽轮机油破乳化性能劣化的原因 由于油品乳化对机组影响较大其乳化的机理如下油品发生乳化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油中含有与油不互溶的物质(如水);含有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表面活性物质;高速循环流动或搅拌这三个条件很容易被运行汽轮机油满足 一般认为油中存在超标的水分是破乳化性能劣化的主要原因,对汽轮机油水分正常但破乳化性能超标,感到不可理解实际上,水分的存在主要是给破乳化性能劣化提供了条件,并不是破乳化性能劣化的根本原因,表面活性物质的存在才是引起汽轮机油破乳化度不合格的关键因素表面活性物质是一种两亲分子,具有亲油和亲水的性质,在汽轮机油中混入了水份和表面活性物质后,表面活性物质会显蓍降低油水界面的张力,并富集在油的界面层,在有水分存在,且受到循环流动高速搅拌的情况下,便发生乳化此时,表面活性物质吸附在油水两相界面上,以亲油亲水基团使油和水连接,使水滴可以稳定地分散于油中,使油水不易分离 当然,过量水分的存在会加速油品抗氧剂的损失,增加金属的腐蚀,加速油品的劣化,从而使得油品破乳化性能下降例如我厂#12机,当测油品中水分为5444ppm时,其破乳化度为24min;但在后期,通过过滤除去大部分水分,油中水分含量为46ppm时,其破乳化度却上升为130min 2 我厂油品乳化情况介绍 2.1 2005年9月5日,检查发现#12机油品乳化不透明,油中含有大量乳状水,但此时油的破乳化度仍合格,并接近新油标准一个月后分析发现:破乳化时间超标准虽经昼夜滤油处理,油中的乳状水分基本被滤除,油品也基本呈透明状态,但由于油质劣化,油品的破乳化时间超标准2006年元月24日,进行了破乳化剂的添加,效果良好;但当#3燃机故障时长达三个月的静置后,油品的破乳化时间再次超标,于5月18日再次添加破乳化剂 2.2 在2006年2月,进行正常的油质全分析时发现:#7#10机汽轮机油破乳化时间超标,分别是:105min89min,其它指标均在合格范围内,且油品外状透明,无乳状水,进行水分含量测定,发现油品的水分含量也不大同年5月的油质全分析时,发现#9机汽轮机油也发生了同样的问题3 油品乳化原因分析 3.1 #12机油品乳化的主要原因 油系统中由于泄漏进入了大量的水分;油箱设计容积过小,油的循环倍速过高,使得油品没有足够的时间沉降;同时前期加入的新油破乳化时间本身就不合格,为20min这三种因素同时存在,

润滑油抗乳化性能测定方法

一、方法摘要 在专用分液漏斗中,加人405毫升试样和45毫升蒸馏水。在82℃温度下以一定的速度搅拌5分钟,静置5小时后测量,并记录从油中分离出来的水的体积、乳化液的体积及油中水的百分数。 二、仪器与材料 1仪器 1.1加热浴,浴的大小及深度应至少能浸人两个分液漏斗,并使加热浴液体能浸到分液漏斗500毫升刻度标记处。此加热浴应能保持82±1 ℃,并能牢固地夹住分液漏斗,在油和水混合时,能使分液漏斗的垂直中心线与搅拌器的垂直轴线相吻合。 1.2搅拌器、分液漏斗、离心机,离心管。 水浴:其深度可以使离心管浸到100毫升刻线处,恒温50土1 ℃. 移液管:50毫升。 量筒:50和100毫升。 2.材料 蒸馏水:离子交换水或二次蒸馏水。 3.试剂 3.1清洗容剂三氯乙烷,化学纯(吸人或口服是有害的,能刺激眼睛,高浓度能引起昏厥或死亡)。 3.2甲苯:分析纯。 3.丙酮:化学纯。 3.石油醚:60~90℃,分析纯。 四、准备工作 4.1甲苯饱和洛液的制备 向试验用甲苯中加人1%(体积)的蒸馏水,摇动后放人50±1℃水浴中,15分钟时摇动第二次,再经15分钟摇动第三次,每次摇动30秒,然后置于水浴中静置待用。 分被漏斗的清洗用清洗溶剂清洗,以除去油膜或液膜,接着用丙酮、自来水冲洗净。然后将漏斗浸入铬酸洗液中,取出后先用自来水,后用蒸馏水冲洗千净。 注,可以用石油醚代替肩洗咨剂三氯乙烷,但有争议时,仍应用三氯乙娘作滴洗洛剂。 .搅拌器的清洗反复把搅拌器垂直地浸人清洗洛剂中,并使搅拌器高速运转,以清洗搅拌器,然后将其放入空气干燥筒中进行干燥,使洛剂在使用前挥发。 五、试验步骤 5.1将加热浴中的被体加热至82±1℃,并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保持此温度。 5.2将在室温下的试样直接倒人分液漏斗至405毫升处,将分液漏斗放人加热浴中,使其温度达到82±1℃,然后在室温下量取45毫升蒸馏水加人分液漏斗中。再将搅拌器浸人分液漏斗,使批拌器底端与漏斗中心线最底部相距25毫米,并使搅拌器垂直轴线与漏斗中心线相吻合。在25~30秒内,慢慢地把搅拌器马达转速升到4500±500转/分,包括起动时间在内共运转5分钟。然后从油-水混合物中提起搅拌器并使其向分液漏斗滴液5分钟。取出搅拌器,进行清洗。 5.3停止搅拌5小时后,从分被漏斗中心线距油-水混合物液面以下51毫米处,用50毫升移液管吸取50毫升试样,排入装有50毫升甲苯饱和容液的离心管中,塞好管塞,充分摇匀后放入50±1℃水浴中10分钟。 5.4将离心管从水浴中取出,放人离心机对称两边的耳轴环内,建立一个平衡状态,使两边重量差不大于0.5克,并以500~800相对离心力的速度离心10分钟。读数并记录每个离心管底部水分的体积。不需搅拌再把离心管重新放人离心机,重复操作直到相邻两次离心后同

汽轮机油破乳化度超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汽轮机油破乳化度超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作者:郭霞丛淑萍时间:2008-1-27 (拉克玛依电厂新疆拉克玛依834008) 摘要:着重分析汽轮机油破乳化性能劣化的原因,并针对劣化的汽轮机油进行试验、添加破乳化剂等处理,最终使劣化的汽轮机油乳化性能合格,不仅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为劣化油处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汽轮机油破乳化性能油品乳化破乳化剂 火力发电厂的汽轮机润滑油作为汽轮发电机组润滑与调速系统的工作介质,在生产、检修、使用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外界表面活性物质的侵入的可能,长期在高温、剧烈搅拌下的情况下运行,以及油品的老化、磨损、水、汽的泄漏等原因,产生劣化产物,从而引起油品的乳化。汽轮机油一旦乳化,不但失去润滑和冷却散热等作用,而且给设备带来极大的危害。我厂作为火力发电厂,在2005-2006年中发现汽轮机油破乳性能劣化的现象。 1 汽轮机油破乳化性能劣化的原因 由于油品乳化对机组影响较大其乳化的机理如下。油品发生乳化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油中含有与油不互溶的物质(如水);含有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表面活性物质;高速循环流动或搅拌。这三个条件很容易被运行汽轮机油满足。 一般认为油中存在超标的水分是破乳化性能劣化的主要原因,对汽轮机油水分正常但破乳化性能超标,感到不可理解。实际上,水分的存在主要是给破乳化性能劣化提供了条件,并不是破乳化性能劣化的根本原因,表面活性的存在才是引起汽轮机油破乳化度不合格的关键因素物质。表面活性物质是一种两亲分子,具有亲油和亲水的性质,在汽轮机油中混入了水份和表面活性物质后,表面活性物质会显蓍降低油水界面的张力,并富集在油的界面层,在有水分存在,且受到循环流动、高速搅拌的情况下,便发生乳化。此时,表面活性物质吸附在油水两相界面上,以亲油亲水基团使油和水连接,使水滴可以稳定地分散于油中,使油水不易分离。 当然,过量水分的存在会加速油品抗氧剂的损失,增加金属的腐蚀,加速油品的劣化,从而使得油品破乳化性能下降。例如我厂#12机,当测油品中水分为5444ppm时,其破乳化度为24min;但在后期,通过过滤除去大部分水分,油中水分含量为46ppm时,其破乳化度却上升为130min。 2 我厂油品乳化情况介绍 2.1 2005年9月5日,检查发现#12机油品乳化、不透明,油中含有大量乳状水,但此时油的破乳化度仍合格,并接近新油标准。一个月后分析发现:破乳化时间超标准。虽经昼夜滤油处理,油中的乳状水分基本被滤除,油品也基本呈透明状态,但由于油质劣化,油品的破乳化时间超标准。2006年元月24日,进行了破乳化剂的添加,效果良好;但当#3燃机故障时长达三个月的静置后,油品的破乳化时间再次超标,于5月18日再次添加破乳化剂。 2.2 在2006年2月,进行正常的油质全分析时发现:#7、#10机汽轮机油破乳化时间超标,分别是:105min、89min,其它指标均在合格范围内,且油品外状透明,无乳状水,进行水分含量测定,发现油品的水分含量也不大。同年5月的油质全分析时,发现#9机汽轮机油也发生了同样

表面活性剂最新研究进展

表面活性剂最新研究进展 人类的日常生活,各类生产活动,多种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对表面活性剂品种和性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促使表面活性剂科学不断发展,迄今方兴未艾,表面活性剂已经深入到生命起源以及膜材料、纳米材料、对映体选择性的反应等各个领域中,设计新的有特殊用途和应用价值的表面活性分子仍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新的功能型表面活型剂与附加的官能基团的性质和位置有密切关系, 对传统的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的修饰会导致其结构形态有很大的变化,近几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单位在表面活性剂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成为近年来表面活性剂合成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是相对一般常言的低相对分子质量表面活性剂而讲的,通常指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且具有表面活性功能的高分子化合物。它像低分子表面活性剂一样,由亲水部分和疏水部分组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分散、凝聚、乳化、稳定泡沫、保护胶体、增溶等性质,广泛应用作胶凝剂、减阻剂、增黏剂、絮凝剂、分散剂、乳化剂、破乳剂、增溶剂、保湿剂、抗静电剂、纸张增强剂等。因此,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表面活性剂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可根据在水中电离后亲水基所带电荷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四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如阴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聚(甲基)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缩合萘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缩合烷基苯醚硫酸酯等。两性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丙烯酸乙烯基吡啶共聚物、丙烯酸-阳离子丙烯酸酯共聚物、两性聚丙烯酰胺等。非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羟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酰胺、聚乙烯吡咯烷酮、聚氧乙烯类共聚物等。阳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聚烯烃基氯化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亚乙基多胺与表氯醇共聚季铵盐、淀粉或纤维素高取代度季铵盐、多聚季铵盐、聚多羧基季铵盐等。 开发低廉、无毒、无污染和一剂多效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将是今后高分子表面

汽轮机润滑油相关指标及讲解

汽轮机油指标: 美国航空航天工业联合会(AIA)1984年1月发布的NAS1638标准

倾点 倾点是用来衡量润滑油等低温流动性的常规指标,同一油品的倾点比凝点略高几度,过去常用凝点,国际通用倾点。 倾点或凝点偏高,油品的低温流动性就差。人们可以根据油品倾点的高低,考虑在低温条件下运输、储存、收发时应该采取的措施,也可以用来评估某些油品的低温使用性能。 但评估多级内燃机油、车辆齿轮油的低温性能时,应以低温动力粘度、边界泵送温度、成沟点为主要参数。 物理意义;倾点是反映油品低温流动性的好坏的参数之一,倾点越低,油品的低温流动性越好。 检测标准:GB/T3535-2006,该标准与ISO 3016-1994等效 燃料油倾点的定义 燃料油有一个技术指标叫做倾点[1],单位是℃。一般来讲所谓的燃料油倾点就是指它能够流动的最低温度。 我们都知道,燃料油随着温度的降低,流动性会越来越差,甚至达到某一温度时它就会凝固而失去流动性。通常讲,燃料油在低温度下的流动性有两个影响因素:一个燃料油的粘度随温度下降会增高;另外一个是燃料油中原来呈液态的石蜡在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后会以固体的结晶形式出现。所以我们平时说的倾点有时也称之为“含蜡倾点”。根据定义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倾点越高,自然温度下该燃料油的流动性就越差。我们在实际中也可以通过添加适量的倾点下降剂来改善燃料油倾点。由于燃料油很多都是要经过长途运送才能达到目的地,所以说倾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技术指标。

闪点 闪点是可燃性液体贮存、运输和使用的一个安全指标,同时也是可燃性液体的挥发性指标。闪点低的可燃性液体,挥发性高,容易着火,安全性较差。 石油产品,闪点在45℃以下的为易燃品,如汽油、煤油;闪点在45℃以上 的为可燃品,如柴油、润滑油。挥发性高的润滑油在工作过程中容易蒸发损失,严重时甚至引起润滑油粘度增大,影响润滑油的使用。 一般要求可燃性液体的闪点比使用温度高20~30℃,以保证使用安全和减 少挥发损失。 影响因素 闪点的高低,取决于可燃性液体的密度,液面的气压,或可燃性液体中是否混入轻质组分和轻质组分的含量多少。可燃性液体使用过程中若闪点突然降低,可能发生轻油混油事故或水解(对某些合成油而言),必须引起注意。 可燃液体的闪点随其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闪点的高低与油的分子组成及油面上压力有关,压力高,闪点高。 闪点是防止油发生火灾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敞口容器中,油的加热温度应低 于闪点10℃;在压力容器中加热则无此限制。 当可燃性液体液面上挥发出的燃气与空气的混合物浓度增大时,遇到明火可形成连续燃烧(持续时间不小于5秒)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燃点高于闪点。 从防火角度考虑,希望油的闪点、燃点高些,两者的差值大些。而从燃烧角度考虑,则希望闪点、燃点低些,两者的差值也尽量小些。 化合物闪点查询方式: 化工空间网可以按照名称、简称、CAS号查询化合物闪点。[1] 临界点 临界点是指石油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加热到它的蒸汽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油品越轻,闪点越低。 当油面上油气与空气的混合物浓度增大时,遇到明火可形成连续燃烧(持续时间不小于5秒)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燃点高于闪点。 危险等级 油品的危险等级是根据闪点来划分的,闪点在45℃以下的叫易燃品;45℃ 以上的为可燃品。从闪点可判断油品组成的轻重,鉴定油品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安全性质 闪点是表示石油产品蒸发倾向和安全性质的项目,闪点越高越安全。在储存 使用中禁止将油品加热到它的闪点,加热的最高温度,一般应低于闪点20~30℃。

工业润滑油使用中常见问题和解决办法(精)

工业润滑油使用中常见问题和解决办法 一、液压油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1、液压油颗粒污染造成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危害?防止的办法有哪些? (1 原因 液压油颗粒污染造成的原因有二: 一是外来带入的,二是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见下表 外来的产生的 1、经过油箱呼吸孔把大气的尘埃带入 1、通过运动部件磨损产生的金属颗粒, 粉末 2、运输、储运过程中混入的 2、液压油化学变化产生的油泥、沉淀等 3、液压系统元件内存在的 3、密封、垫片与液压油不相适应而产生的 (2危害 A 粘结,堵塞过滤器,伺服阀阀孔 B 增大泵和运动部件的磨损 C 加速油的老化变质 D 堵塞吸油粗滤器,使泵发生气蚀 (3防止办法 A 油箱密封好,防尘,或安装带有空气过滤器的呼吸孔 B 成品油储运过程中一定要防尘,防水

C 系统中必须装有过滤装置及时清除污染颗粒, 最好采用带指示信号的滤器, 油箱底部最好安装磁性捕集器。 D 安装并定期检查,清洗泵吸入的粗滤器。 E 在油缸和推杆密封处加防护罩,或吹气防尘。 2、相同粘度的矿物液压油可以随意互用吗? 不能。因为虽有相同的粘度,但种类差甚远。要求用抗磨液压油的高压系统,绝不能用 L-HH 或 L-HL 油替代不然就会引起设备油泵过早报废及运行故障, 在寒区严寒区液压系统要求使用的 L-HV 与 L-HS 油也不能用同粘度级的 L-HM 油来代用,否则会产生冷启动困难等问题。 二、齿轮油问题和解决办法 1、齿轮失效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齿轮失效的主要形式有断齿、磨损、点蚀、胶合。 2、导致工业齿轮油变质的因素有哪些? 内部原因是基础油的安定性有一定限度, 随储存, 使用时间的推移发生变质, 为改善油品综合性能加入的各种添加剂在使用中逐步消耗发生变质,一般来说, 这种变质是很缓慢的,往往需要 2年或更长的时间。 3、工业齿轮油变质的现象是什么? ①外观的变化。颜色变深变混。产生乳化有明显的磨粒,机械杂质和油泥。②粘度变化含粘度指数改进剂的油, 由于机械剪切造成粘度下降, 而油品氧化及乳化油泥造成粘度上升 ③酸值变化在含高酸值添加剂的油品中, 使用初期酸值下降表明添加剂的消耗后期酸值上升是氧化产生酸性产物的结果。

生物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

生物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 杨齐峰 (黄石理工学院,湖北,435000) 【摘要】:生物表面活性剂是由微生物分泌的天然产物,它无毒,可以生物降解,对环境影响很小,具有高效的表面活性,因此是合成表面活性剂的理想代替品。介绍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及其生产制备方法,综述了近年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石油、洗涤、医药、食品等工业领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提高石油采收率等方面的应用,探讨了今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生物表面活性剂;微生物;应用;发展趋势 Biosurfactant research progress Yangqifeng (Huangsh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chool Hubei 435003)abstract:Biological surfactant is secreted by microbial natural products,it is avirulent,can biodegradation,a little influence and efficient surface activity,and is thus synthesis of surfactants ideal replacement.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biosurfactant production preparation methods,this paper reviews biosurfactant in petroleum,washing,pharmaceutical,food and other industrial areas of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mainly introduced the use of biological surfactants in enhanced oil recovery of application,discusses the future biosurfactant the main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 words:biosurfactant;Microbial;application;development tendency 表面活性剂是一类能显著降低溶剂表面张力的物质,化学合成的表面活性剂都是以石油为原料化学合成而来的,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常常会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很大威胁。生物表面活性剂是从20世

汽轮机润滑油相关指标及讲解

汽轮机润滑油相关指标及讲解

————————————————————————————————作者:————————————————————————————————日期: ?

汽轮机油指标: 指标 参数 序号 运动粘度(40℃)mm 2/s: 28.8-35.2 1 闪点 不低于180℃ 2 倾点 不高于-7℃ 3 酸值 不大于0.3m gK OH/g 中和1克中含有相关酸所需氢氧化钾 4 杂质 不高于NAS8级 5 水份 100mg/L 6 抗乳化性(54℃),15min 不大于40-37 -3 40ml :40ml 15分钟 7 泡沫特性(24℃)1 5min 600/0 泡沫倾向/泡沫稳定性 )(ml / ml) 8 氧化安定性 不小于1500 氧化后酸值( 氢氧化 钾) 9 液相锈蚀试验 无锈 10 腐蚀试验(铜片,100℃,3h ) 1 11 空气释放值(5 0℃) 不大于5 m in 美国航空航天工业联合会(AI A)1984年1月发布的N AS1638标 准 NAS1683:每100ml 内最大颗粒数 单位:微米 直径 级数 5-15 15-2 5 25-50 50-100 100以上 00 125 22 4 1 0 0 250 44 8 2

1 500 8916 3 1 2 1000 178 32 6 1 3 2 4 4 4 58 5 8 6 16 0 16 7 32 18032 8 64 5 360 64 9 128 0 720 128 1 6 1 12 12 576 01024 倾点 倾点是用来衡量润滑油等低温流动性的常规指标,同一油品的倾点比凝点略高几度,过去常用凝点,国际通用倾点。 倾点或凝点偏高,油品的低温流动性就差。人们可以根据油品倾点的高低,考虑在低温条件下运输、储存、收发时应该采取的措施,也可以用来评估某些油品的低温使用性能。

润滑剂与润滑油牌号详解

润滑剂与润滑油牌号详解 0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设备对润滑剂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及世界各国为了满足机械设备的润滑要求,已经制订了一些润滑剂产品的新技术标准,生产出了一批润滑剂新产品。因此,及时掌握润滑剂的新技术标准及其应用范围,对设备的润滑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对润滑剂的新、旧国家标准作了系统的介绍,并对各类产品的技术指标及其应用作了必要的叙述,便于设备润滑管理人员了解润滑剂的基本知识,并能按照各类机械设备的特点和新旧情况,正确选择新、旧牌号的润滑材料,搞好设备的润滑管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进口设备日益增多,本文对目前比较通用的国外润滑剂产品标准及其与国内标准的对应关系也作了必要的介绍,有利于设备润滑管理人员选择所规定的油品或选择合适的代用油品,既能保证设备润滑的需要,又能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1润滑剂的分组、命名和代号 1987年,我国颁布了GB498—87《石油产品及润滑剂的总分类》,根据石油产品的主要特征对石油产品进行分类,其类别名称分为燃料、溶剂和化工原料、润滑剂和有关产品、蜡、沥青、焦等六大类。其类别名称的代号取自反映各类产品主要特征的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见表1。 表1石油产品的总分类 由表1可知,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的代号为英文字母“L”。 1.1润滑剂的分组及组别代号 国家标准GB498—87颁布的同年,我国颁布了GB7631.1—87《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一部分:总分组》。该标准根据尽可能地包括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的应用场合这一原则,将润滑剂分为19个组。其组别名称和代号见表2。 GB7631.1—87根据GB498—87《石油产品及润滑剂的总分类》的规定而制定,系等效采用ISO6743/0—1981《润滑剂、工业润滑油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0部分:总分组》,它代替了GB500—65。其组别代号见表2。表2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的分组 压缩机油(包括冷冻机和齿轮泵) 主轴、轴承和离合器油 每组润滑剂根据其产品的主要特性、应用场合和使用对象再详细分类。产品的主要特性是指:润滑油的粘度、防锈、防腐、抗燃、抗磨等理化性能;润滑脂的滴点、锥入度、防水、防腐等理化性能。产品的应用场合主要指机械使用条件的苛刻程度,例如,齿轮油分为工业开式齿轮油、工业闭式齿轮油、车辆齿轮油。车辆齿轮油又分普通车辆齿轮油、中负荷车辆齿轮油和重负荷车辆齿轮油等。产品的使用对象主要是指机械的种类和结构特点。例如,内燃机油分为汽油机油、二冲程汽油机油和柴油机油等。 1.2润滑剂的命名 润滑剂的命名,一般形式如下: 润滑剂的牌号主要有润滑油的牌号和润滑脂的牌号两大类。 1.2.1润滑油的牌号及选用 润滑油的牌号大部分是以某一温度下运动粘度的中心值或范围来划分的。如工业齿轮油是以40℃时运动粘度的中心值划分,车辆齿轮油则以100℃时运动粘度范围划分。 粘度是润滑油运动时油液内部摩擦阻力大小的量度。粘度过大的润滑油不能流到配合间隙很小的两摩擦表面之间,因而不能起到润滑作用;若粘度过小,润滑油易从需润滑的部位挤出,同样起不到润滑作用。因此,机械所用润滑油的粘度必须适当。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而变化,温度升高则粘度变小,温度降低则粘度增大。因此,选用润滑油必须考虑机械设备工作环境的温度变化。夏季用的油,其粘度可比冬季大一些。 1.2.2润滑脂的牌号及选用 润滑脂的牌号是以某一温度(25℃)下其锥入度范围的系列号来表示的。锥入度系列号又称稠度等级。润滑脂的稠度等级(牌号)见表3。 润滑油的粘度等级、润滑脂的稠度等级按GB3141—82《工业用润滑油粘度分类》的规定进行分级。 表3润滑脂稠度等级 润滑脂的锥入度是鉴定润滑脂稠度常用的指标。锥入度值是在规定质量、规定温度(25℃)下标准圆锥体按自由落体垂直穿入装在标准脂杯内的润滑脂,经过5秒钟所达到的深度,其单位为1/10mm。锥入度值反映润滑脂的软硬程度。当圆锥体穿入润滑脂中越深,则锥入度越大,表示该润滑脂越稀;反之,锥入度越小,润滑脂就越硬。润滑脂锥入度值一般随温度而变化,温度升高,锥入度值变大;反之,则变小。

常用润滑油使用技术经验介绍

润滑油使用技术 近年来,海上各油矿在润滑油的使用上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对油品的性能、型号不甚了解,甚至还发生了一些与润滑油有关的设备事故。尤其是对进口油如何用国产油替代心中无底。为此,为一线润滑油使用者进行一次润滑油料知识方面的讲座是很有必要的。 一、润滑油的作用: 1、润滑作用:减少机械的摩擦阻力,提高机械效率和有效功率,降低机械磨损、延长机械使用寿命。 2、冷却作用:利用润滑油在系统内不断地循环将摩擦、燃烧热量带山,防止机械产生过热。 3、保护作用:润滑油粘附在机械表面,使其与空气、水等隔离,防止金属生锈。 4、密封作用:在一些机械的间隙中保持一定厚度的润滑油膜,可以防止漏气、漏水、漏油。 5、清洁作用:利用润滑油的循环过滤,可将摩擦表面的灰尘、积碳金属削等机械杂质过滤清除。 6、液压阻尼作用:润滑油将冲击振动的机械能转变为液压能,起缓冲减振作用。 二、润滑油的基本性能: 1、润滑性:最薄油膜强度是3一6.5Mpa;粘度要适当。

2、流动性:流动性的好坏直接影响润滑作用和冷却作用。流动性与凝点有关、与粘度有关。 ** 凝点:润滑油凝点的测量是在某一预定的温度时,将油装入试管并倾斜45度角,经1分钟后油面不流动,此预定的温度就是凝点。如这预定的温度不合适,就继续预定实验。 ** 降凝剂可改变凝点。 3、氧化安定性:抗氧化性能是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的。高温会使酸值升高、粘度变小后再急剧增大会使机件加速磨损。一般3O℃以下安定;50℃可见明显氧化;15O℃剧烈进行;450℃可出现胶状物、酸性物、氧化物等并形成沉淀。 ** 添加抗氧化剂可提高氧化安定性。 4、腐蚀性:一般都要加抗腐剂。 三、润滑油的理化指标: 1、粘度:液体受外力作用而移动时,液体分子间产生内摩擦力的性质,称为粘度。 (1)、动力粘度: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两层液面相距1厘米、以每秒1厘米的速度相对移动所显示的阻力为1达因的液体粘度值为1泊(1泊=100厘泊),用符号ηt表示动力粘度。 (2)、运动粘度:在相同温度下,液体的动力粘度与

超级万能乳化剂

超级万能乳化剂 ******能极大提高洗衣粉、洗洁精、洗衣液、洗手液等各种除油剂、清洗剂的除油、去污、增泡效果 ******一种原料能独立生产几十种产品,功效一流。 ******替代现有的乳化剂、清洗剂让你成本下降30--70%,效果大幅提高。 ******无论是有机油和无机油类都是即刻乳化,功效非凡。 超级万能乳化剂,是成都恒丰宏业洗涤剂厂最新研发的专门用于花生油、菜子油、色拉油、玉米油、牛油、羊油、猪油、茶子油、棕榈油、植物油、混合油、石油、石油附产品、润滑油、机械油、矿物油、离合油、齿轮油、刹车油、机油、油墨、脱模油、压缩机油,冷冻机油,真空泵油、内燃机油、柴油机油、汽油机油、船舶用油、轴承油、导轨油、液压油、液力传动油、金属加工油、电器绝缘油、电动工具油、热传导油、防锈油、汽轮机油、精油、淬火油、拉伸油、燃料油、其他场合用油等各种有机油和无机油类的乳化和清洗,有下列特点: 一、特别的功能作用 1、超级万能乳化功能,能将工业油、矿物油、无机油、有机油、食用油、动物油、植物油等混合的复合油脂与水和其他两种或多种互不相溶的物质乳化成为均匀分散体系的具有表面活性的单一或复合性化学物质。不需要反应釜、乳化机和其他加温加热设备,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2、超级自动溶解功能,能自动溶解石油、石油附产品、润滑油、机械油、矿物油、离合油、齿轮油、刹车油、机油、油墨、脱模油、压缩机油,冷冻机油,真空泵油、内燃机油、柴油机油、汽油机油、船舶用油、轴承油、导轨油、液压油、液力传动油、金属加工油、电器绝缘油、电动工具油、热传导油、防锈油、汽轮机油、精油、淬火油、拉伸油、燃料油、其他场合用油等无机油类。整个溶解过程是自动完成,不需要设备。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3、超级自动渗透功能,自动穿透物质坚韧外层,直接渗透到核心。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表面活性剂最新设计研究进展

word整理版 表面活性剂最新研究进展 人类的日常生活,各类生产活动,多种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对表面活性剂品种和性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促使表面活性剂科学不断发展,迄今方兴未艾,表面活性剂已经深入到生命起源以及膜材料、纳米材料、对映体选择性的反应等各个领域中,设计新的有特殊用途和应用价值的表面活性分子仍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新的功能型表面活型剂与附加的官能基团的性质和位置有密切关系, 对传统的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的修饰会导致其结构形态有很大的变化,近几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单位在表面活性剂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成为近年来表面活性剂合成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是相对一般常言的低相对分子质量表面活性剂而讲的,通常指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且具有表面活性功能的高分子化合物。它像低分子表面活性剂一样,由亲水部分和疏水部分组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分散、凝聚、乳化、稳定泡沫、保护胶体、增溶等性质,广泛应用作胶凝剂、减阻剂、增黏剂、絮凝剂、分散剂、乳化剂、破乳剂、增溶剂、保湿剂、抗静电剂、纸张增强剂等。因此,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表面活性剂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可根据在水中电离后亲水基所带电荷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四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如阴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聚(甲基)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缩合萘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缩合烷基苯醚硫酸酯等。两性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丙烯酸乙烯基吡啶共聚物、丙烯酸-阳离子丙烯酸酯共聚物、两性聚丙烯酰胺等。非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羟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酰胺、聚乙烯吡咯烷酮、聚氧乙烯类共聚物等。阳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聚烯烃基氯化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亚乙基多胺与表氯醇共聚季铵盐、淀粉或纤维素高取代度季铵盐、多聚季铵盐、聚多羧基季铵盐等。 开发低廉、无毒、无污染和一剂多效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将是今后高分子表面

润滑油乳化原因分析

润滑油乳化原因分析 机油形成乳状液必须具有三个必要条件: 一是必须有互不相溶(或不完全相溶)的两种液体;二是两种混合液中应有乳化剂(能降低界面张力的表面活性剂)存在;三是要有形成乳化液的能量,如强烈的搅拌、循环、流动等。 水分、激烈搅拌、乳化剂,均能引起机油乳化。其中,水分的存在和激烈搅拌是产生乳化的主要原因。 1.机油中水分的存在,会加速油质的老化及产生乳化;同时会与油中添加剂作用,促使其分解,导致设备锈蚀。因此找到机油中进水的主要原因也就是找到了油质乳化的主要原因,下面分析造成油中进水的主要原因,在工作实践中发现造成油中进水的主要原因有一下几个方面: a.轴封径向间隙调整过大,轴封漏汽沿轴窜入轴承室,造成油中带水。机组检修时,为了避免在启动过程中高速转动的轴系因过临界转速振动或转子热膨胀而碰磨轴封尖齿。一般在调整轴封时增大了轴封间隙。 在机组正常运行中影响了轴封的严密性,造成了轴封漏汽沿轴窜入轴承室,这是油中进水的根本原因。 b.轴封齿倒伏,密封作用降低造成油中进水。在轴封径向间隙调整过程中,考虑转子膨胀及轴系振动不全面,使轴封径向间隙过小,令机组在启动过程中因转子膨胀与轴系振动造成轴封尖齿与转子碰磨,尖齿倒伏,密封作用降低,造成轴封漏汽,使水沿轴窜入轴承室。 c.轴封进汽联箱供汽压力过大,使轴封室成为正压,造成轴封漏气。 d.轴封抽汽器抽气压力不足,抽气管堵塞,造成负压不足,使水汽沿轴窜出,造成轴封漏汽。 e.盘车齿轮或靠背轮转动鼓风的抽吸作用,造成轴承箱内局部负压,吸入蒸汽。另外主油箱排烟风机出力太大,使轴承室负压增大,使轴封漏汽,更易进入润滑油系统。

f.汽缸结合面变形、密封不严密,造成水汽泄漏,进入轴承室,使油中带水。 g.运行参数异常导致冷油器冷却水侧压力高压油侧压力,并且冷油器泄漏。 2.油中溶有空气,特别是在高温下,会加速油的氧化变质。空压机机运行中,因其油品气化变质而产生的环烷酸皂、胶体等物质都是乳化剂,使油更容易乳化。 3.机油的乳化,与油品中的添加剂性能亦有关系。机油添加剂(如抗氧化剂和防锈剂),大都是具有一定表面活性的化合物或混合物。这些物质的分子结构中,一端是具有亲油性的非极性基团,另一端是具有一定表面活性的亲水性极性基团。虽然它们都溶解于油而不溶解于水,但在一定转速下极性基团对水就具有一定的亲合能力,增强了油水分离的难度,促进油质乳化。 4.激烈搅拌。在空压机高速旋转时,油和水被激烈而充分的搅拌,呈乳浊液态。此时,上述亲水的极性基团有了与水充分亲合的机会,当亲合力很大时,就会与水牢固的结合在一起。又由于亲油性的非极性基团能溶于油中,从而通过这种物质的作用使水和油结合在一起。因此,这时水就不能与油分离,即产生乳化现象。 三、防止机油乳化的措施: 润滑高工黄工前面,对于机油乳化给机组运行带来严重后果以及产生乳化的原因都进行了充分地论述。因此,防止机油乳化应从压缩机机组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运行维护、检修、以及油品和添加剂质量等方面着手,层层把关。防止轮机油乳化的措施总结归纳为一下几点: 1.防止油系统进水 预防和消除机油系统进水,是防止机油乳化的重要措施。为此,首先要确保产品设计和制造质量,一是汽封装置结构设计合理、零部件加工符合工艺标准 2.排除油中水分

润滑油变质有哪些现象

润滑油变质有哪些现象 本文源于:https://www.360docs.net/doc/e44547622.html, 转载需注明出处 润滑油变质后呈深黑色、泡沫多并已出现乳化现象,用手指研磨,无粘稠感,发涩或有异味,滴在白试纸上呈深褐色,无黄色浸润区或黑点很多。若不及时更换会加速零部件的磨损,影响使用寿命,甚至发生安全事故,因此,经常检查润滑油是否变质并及时更换尤为重要。 几种简易鉴别方法,介绍如下: ①油流观察法 取两只量杯,其中一个盛有待检查的润滑油,另一只空放在桌面上,将盛满润滑油的量杯举高离开桌面30-40厘米并倾斜,让润滑油慢慢流到空杯中,观察其流动情况,质量好的润滑油油流时应该是细长、均匀、连绵不断,若出现油流忽快忽慢,时而有大块流下,则说润滑油已变质。 ②手捻法 将润滑油捻在大拇指与食指之间反复研磨,较好的润滑油手感到有润滑性、磨屑少、无摩擦,若感到手指之间的砂粒之类较大摩擦感,则表明润滑油内杂质多,不能再用,应更换新润滑油。 ③光照法 在天气晴朗的日子,用螺丝刀将润滑油撩起,与水平面成45度角。对照阳光,观察油滴情况,在光照下,可清晰地看到润滑油中无磨屑为良好,可继续作用,若磨屑过多,应更换润滑油。 ④油滴痕迹法 取一张干净的白色滤试纸,滴油数滴在滤试纸上,待润滑油渗漏后,若表面有黑色粉末,用手触摸有阻涩感,则说明润滑油里面杂质已很多,好的润滑油无粉末,用手摸上去干而光滑,且呈黄色痕迹。

第二章常用润滑油换油指标 一、润滑油换油期参考指标 合理的换油期必须首先以保证对机械设备提供良好的润滑为前提。由于机械设备的设计、结构、工况及润滑方式的不同,润滑油在使用中的变化也各有差异,统一规定换油期是不切实际和不科学的。一般说,换油期必须视具体的机械设备在长期运行中积累和总结的实际情况,制定必须换油的特定极限值,凡超过此极限值,就应该换油。 以下列出的不同种类润滑油换油指标,有些是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另一些是经验值,仅供参考。凡其中有一项不合格,就应该决定换油。 (一)齿轮油换油指标 1、普通车辆齿轮油换油指标(SH/T 0475) 项目普通车辆齿轮油 运动粘度(100℃)变化率,%> +20或一10 水分,%> 1.0 酸值mgKOH/g增加值> 0.5 戊烷不溶物,%> 2.0 铁含量,%> 0.5 2、L-CKC闭式工业齿轮油换油指标(SH/T 0586) 项目L—CKC闭式工业齿轮油外观异常 运动粘度(40℃)变化率,%> +15或一20 水分,%> 0.5 机械杂质,%≥0.5

润滑剂分析常用理化指标和意义

润滑剂分析常用理化指标和意义 默认分类2009-08-14 11:14:31 阅读20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1. 粘度 液体受外力作用移动时,液体分子间产生内摩擦力的性质,称为粘度。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较低。它是润滑油的主要技术指标,粘度是各种润滑油分类分级的依据,对质量鉴别和确定用途等有决定性的意义。 我国常用运动粘度、动力粘度和条件粘度来表示油品的粘度。测定运动粘度的标准方法为GB/T 265、GB/T 11137,即在某一恒定的温度下,一定体积的液体在重力下流过一个标定好的玻璃毛细管的时间。粘度计的毛细管常数与流动时间的乘积就是该温度下液体的运动粘度。运动粘度的单位为m2/s,通常实际使用单位是mm2/s。国外相应测定油品运动粘度的标准方法主要有美国的ASTM D445、德国的DIN 51562和ISO 3105等。 某些油品,如液力传动液、车用齿轮油等低温粘度通常用布氏粘度计法来测定。我国的GB/T 11145、美国的ASTM D2983和德国的DIN 51398等标准方法。 粘度是评定润滑油质量的一项重要的理化性能指标,对于生产,运输和使用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绝大多数润滑油是根据其40℃时中间点运动粘度的正数值来表示牌号的,粘度是各种设备选油的主要依据;选择合适粘度的润滑油品,可以保证机械设备正常、可靠地工作。通常,低速高负荷的应用场合;选用粘度较大的油品,以保证足够的油膜厚度和正常润滑;高速低负荷的应用场合,选用粘度较小的油品,以保证机械设备正常的起动和运转力矩,运行中温升小。测定不同温度下粘度,可计算出该油品的粘度指数,了解该油品在温度变化下的粘度变化情况,另外,粘度还是工艺计算的重要参数之一。 粘度的度量方法分为绝对粘度和相对粘度两大类。绝对粘度分为动力粘度、运动粘度两种;相对粘度有恩氏粘度、赛氏粘度和雷氏粘度等几种表示方法。 粘度指数 粘度指数是一个表示润滑油粘度随温度变化的性质的参数。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升高,粘度减小;温度降低,粘度增大。这种粘度随温度变化的性质,叫做粘温性能。通过将润滑油试样与一种粘温性较好(粘度指数定为100)及另一种粘温性较差(粘度指数定为0)的标准油进行比较,得出表示润滑油粘度受温度影响而变化程度的相对值。粘度指数(VI)是表示油品粘温性能的一个约定量值。粘度指数高,表示油品的粘度随温度变化小,油的粘温性能好。反之亦然。 石油产品的粘度指数可通过计算得到。计算方法在我国的GB/T 1995或美国的ASTM D2270、德国的DIN 51564、ISO2902、日本的JIS K2284等标准中有详细的说明。粘度指数还可以用查表法得到,我国的GB/T 2541。

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论文

表面活性剂的绿色化研究进展学号:201321132250 姓名:王南建

表面活性剂绿色化研究进展 现在社会,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对现行的几种表面活性剂及其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1. 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 自从Fleming发现微生物产生青霉素以来,微生物成为生物活性物质的一个重要来源,为天然合成化学品提供了丰富资源。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培养时,在其代谢过程申分泌出来的具有一定表面活性的代谢产物,如糖脂、多糖蛋白脂、脂肪、磷脂利脂肪酸中性类脂衍生物。它们与一般表面活性剂分子在结构上类似,即在分子中不仅有脂肪烃链构成的非极性憎水基,同时也含有极性的亲水基。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早期研究见于1946年,1965年之后,微生物对烃类乳化机制的研究引起人们的关注。微生物产生的表面活性剂是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的重要机制之一。用微生物生产表面活性剂成为生物技术领域中的一个新课题。1968年,Arima等首次发现枯草芽胞杆菌株(Bacillus subtilis)产生的是脂肽类表面活性剂,呈晶状,商品名为表面活性素(surfactin),这类表面活性剂主要含:伊枯草菌素(Iturilns),杆菌霉素(Bacillomycin),芬荠素(Fengycin)和表面活性(Surfacin)等,其中surfactin的表面活性最强,是迄今报道的效果最好的生物表面活性齐之一。脂肽分子由亲水的肽键和亲油的脂肪烃链两部分组成,由于其特殊的化学组成和两亲型分子结构,脂肤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医药、微生物采油、环境治理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目前发现的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有数十种。 2.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通常指分子量大于1000、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减小两相界面张力的大分子物质皆可称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分散、凝聚、乳化、稳定泡沫、保护胶体、增溶等能力,毒性小,可用作胶凝剂、减阻剂、增粘剂、絮凝剂、分散剂、乳化剂、破乳剂、增溶剂、保湿剂、抗静电剂、纸张增强剂等。与低分于表面活性剂一样,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也可分为阴离子型、阴离子型、两个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四大类。阴离子型古有解离后产生阴离子的基团如焌酸基—COOH、磺酸基-8H等;阳离子型占有解离后产生阳离子的基团如季铵盐、吡啶盐等。两性离子型同时占有以上两类基团;非离子型不含可解离基团。 1961年Strauss合成了名为聚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随后,氧化乙烯氧化丙烯嵌段共聚物作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产品名Pluronies)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与常用的低分子表面活性剂相比,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差,成本偏高,始终未育占据表面活性剂领域的优势。近十余年来由于能源工业(强化采油、燃油乳化、油/某乳化)、涂料工业(无皂聚合、高浓度胶乳)、膜科学(仿生膜、LB膜)的需要,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得到了性能良好的氧化乙烯硅氧烷共聚物、乙烯亚胺共聚物、乙烯基醚共聚物、烷基酚甲醛缩合物氧化乙烯共聚物等品种。我们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得到的丙烯酚胺表面活性大单体离子型单体共聚物,有高粘度和高表面活性,突破了分子量高则表面活性差的传统。 3. 糖基类表面活性剂 糖类物质本身己经具备多烃基的亲水性结构,如果再连接上长的疏水链就可以产生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