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板块

合集下载

晚古生代地史学

晚古生代地史学

P2
P1
华南板块二叠纪古地理演化
吴家坪组
东吴运动
P1=P1+P2 P1=P1+P2
华南板块二叠纪古地理
早二叠世 梁山期:滨海-湖沼相陆源碎屑沉积限于昆明、贵阳至江南古 陆一线以北的上扬子地区; 栖霞期:最大海侵期,岩相均一 茅口期:岩相分异明显,湘中、下扬子地区滞留静水环境的硅 茅口期:岩相分异明显,湘中、下扬子地区滞留静水环境的硅 质、泥质沉积;闽浙赣地区近海碎屑含煤沉积;上扬子地区 灰岩;康滇古陆附近,晚期出现玄武岩喷发。 晚二叠世 东吴运动:大规模海退,玄武岩喷发,华夏古陆上升 龙潭组:岩相分异加剧双向陆缘的局限陆棚海盆地。 龙潭组:岩相分异加剧双向陆缘的局限陆棚海盆地。 自西向东,玄武岩→陆相火山喷发夹煤→ 自西向东,玄武岩→陆相火山喷发夹煤→海陆交互含煤沉 积→海相碳酸盐岩(吴家坪组) →海陆交互含煤沉积(湘 赣地区及粤北) →粗碎屑含煤沉积(粤东及闽中)(西侧) 长兴组\ 长兴组\(东侧)大隆组;康滇古陆东侧陆相含煤沉积
晚古生代的划分和命名
• Pz2分3纪,长达165Ma; •泥盆纪由Murchison和Sedwedge (1939)创建,是依据英国英格兰西南 半岛上的一个郡(Devonshire)的 “老红砂岩”建立。 •石炭纪由 Conybeare和 Phillips (1822) 据英格兰北部含煤地层而命名;石 炭纪两分明显,分Mississippian和 Pennsylvanian两统; •二叠纪源自德文Dyas,Marcou(1859) 命名;下部Rotliegendes (赤底群)红 色碎屑岩;上部为Zechstein(镁灰岩群); P过去两分,现三分;分别以俄、美、 中三个地方性岩石地层单位为标准, 命名为统。
华北板块二叠纪古地理

扬子板块周缘含钒石煤的综合利用

扬子板块周缘含钒石煤的综合利用

h n z co i lt o ha et ia ini a c .Th i仃i u in o e v n du b ai g b n o li e t eYa g i e t n cp ae t v e v tlsg fc n e t h i e ds b to ft a a im- e r o ec a t h n nh Ya gz e tni lt sb o dy a dt er s r e sb g n to l y alv aes u u o n r ee e g rss n i co cp ae i r a l, t n e e v si i , o n y ma l it o t o rc u ty t n r yc i, h e h h i mo e v r i ih c n a st e va a i m r e o r e v h u e e o mi au .Us g te b n o lt r o e n wh c o ti n d u o e r s u c sha e t e h g c no c v le n h n i h o e c a o g n r t lcrct,wi r wst e n n fro sm ea n dim f rt e ee ti i e e a in wa t e iu , fe e e ae ee tiiy t a o —e r u t l hd h va a u a t h lcrct g n rto ser sd e a r e y t
QI Z i e g rNG Xin w . N h. n , A o g— u ZHO Y n p U u
( hn uU i ri eh o g, i u nC eg u 6 05 J C egd nv s yo cn l ySc a ,h n d, 1 0 9 e o fT o h

%ba%8b件与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的关系

%ba%8b件与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的关系
[ ?E ] 中、 上扬子区三叠纪的沉积序列 也反映出这
种非同步性 ( 图 ?) 。在贵州贞丰地区, 奥伦期亦为 最大海侵期, 最大海侵事件以页岩、 泥灰岩沉积为代 表, 但同下扬子区相比也存在明显的差别, 拉丁期依 然为滨浅海环境, 而下扬子区已是受到海水影响的 近海湖泊环境。这说明中、 上扬子区的海退过程较 下扬子区要缓慢或者滞后。 这种下扬子区三叠纪海侵事件与全球海平面变 化的非同步性反映了在本区中—晚三叠世发生了巨 大的构造变动。
[ %C ] 近 。
段的饥饿沉积, 沉积速率极低。 并有生物 ( & )形成以菊Fra bibliotek为主的化石富集层,
[ %D ] 遗迹发育 。这也代表一种低速 率 的 饥 饿 沉 积。
化石富集层的形成, 一方面是其他沉积物的沉积速 率低, 数量少, 使化石相对富集; 另一方面可能是盆 地底面位于氧化面以下, 生物死亡之后得到保护而 富集。
同样也存在一个长周期变化, 由 ?@ 个 ! 级 ( 控制 ! 级层序) 短周期构成。但是全球级别的最大海侵事
! "!! ! ! ! ! ! ! ! ! ! ! ! ! ! ! ! ! ! ! 海 洋 地 质 与 第 四 纪 地 质
"##$ 年!
山带的形成, 致使下扬子区形成以洪镇%铜陵%南京% 扬州%安丰一线为对冲轴的冲推覆体系
图 "! 最大海侵事件在南京龙潭镇 青龙组沧波门段存在的证据 #$%& "! ’($)*+,* -./ *0$12*+,* .- 340$353 2/4+1%/*11$(* *(*+2 $+ 64+%7.3*+ 1*,2$.+ .- 8$+%9.+% #./342$.+ $+ :.+%24+ ;.<+, =4+>$+%

扬子板块西缘石棉安顺场新元古代钾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扬子板块西缘石棉安顺场新元古代钾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2 0 6 2 0 4 之间, 反映其源区以古老地壳物质为主。铅的初始同位素比值分别为 [ n ( P b ) / n ( P b ) ] 5 4 1 0 3 1 6 1 G a i =1 2 0 7 2 0 4 2 0 8 2 0 4 ,[ n ( P b ) / n ( P b ) ] 1 5 4 2 6 5 1 5 5 4 7 9 ,[ n ( P b ) / n ( P b ) ] 3 3 3 5 1 8 3 5 8 6 4 1 。此外, 岩石具有 1 7 2 7 0 7 i= i=
第 63卷 ㊀ 第 5期 ㊀㊀ 2017 年 9 月
地 ㊀ 质 ㊀ 论 ㊀ 评 ㊀㊀㊀㊀ G E O L O G I C A LR E V I E W㊀㊀
V o l 6 3 ㊀N o 5 S e p t . ㊀2 0 1 7
扬子板块西缘石棉安顺场新元古代钾长花岗岩 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朱毓, 赖绍聪,赵少伟,张泽中,秦江锋
( M S WD= 0 2 3 , 2 ) , 代表花岗岩的结晶年龄。岩石 S i O 含量高( 7 2 6 4 % 4 8M a σ 2
7 6 2 7 %) , 铝饱和指数 A/ C N K大
于1 ( 1 0 6 1 2 4 ) , K O/ N a O在 1 4 0 2 2 2之间, 里特曼指数 σ小于 3 3 ( 2 0 8 2 7 4 ) 。岩石轻稀土元素( L R E E ) 2 2 富集, N b 、 T a 轻微亏损, E u 负异常明显( E u = 0 1 8 0 2 3 ) 。岩石的 ε ( t ) 为0 5 3 3 ( 平均值为 2 1 ) , T 1 9 δ N d D M在 1
高的 R b / S r 比值和低的 C a O/ N a O比值、 较低的 A l O T i O 比值和低的 R b / B a 比值, 表明其起源于泥质岩石的部分 2 2 3/ 2 熔融。综合地球化学、 同位素特征和区域地质资料, 我们认为石棉安顺场钾长花岗岩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 S型花岗 岩, 它是地壳泥质源岩部分熔融的产物, 形成于挤压的构造环境中。 关键词: 钾长花岗岩; 锆石 U P b 年龄; 地球化学; S r —N d —P b 同位素; R o d i n i a 超大陆

古生物学复习重点

古生物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古生物学地史学古生物地史学二、问答题1.试述古生物地史学的发展历史及其相应的重大事件。

第二章化石的形成与古生物学一、名词解释化石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自然分类二名法二、问答题1.试述化石形成的过程及保存条件。

2.简要说明研究化石的方法及意义。

第三章生命的起源与生物的进化一、名词解释物种绝灭假绝灭种系代谢生态代替背景绝灭大规模绝灭生物演化的不可逆性特化趋同趋异二、问答题1.论述生物演化的过程、生物进化的特点及规律。

第四章古生物的主要门类(一)——无脊椎动物及半索动物一、名词解释蜓的隔壁和旋脊头足类缝合线四射珊瑚中柱面线胎管线管胞管笔石枝笔石体笔石簇二、问答题1.所学古生物门类中哪些类别具有两个壳瓣?如何从硬体形态构造来区别它们(列表比较)2.试述四射珊瑚的构造带型的特征及地史分布,并各举一例说明。

3.试述不同地质时期蜓的演化特征。

4.论述各地质时期笔石体的特征。

第五章古生物的主要门类(二)——脊索动物及古植物一、名词解释恐龙羊膜卵古植物学石松植物的叶座叶痕二、问答题1.简述植物界演化的主要阶段。

2.试述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动物适应环境生存的进步性特点。

第六章生物与环境一、名词解释群落特征种生态系统优势种指相化石二、问答题1.举例说明应用古生物学分析环境的方法有哪些?第七章地层形成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一、名词解释沉积相沉积环境瓦尔特相律相标志交错层理递变层理准同生变形构造地层叠覆律海进海退超覆退覆沉积旋回穿时二、问答题1. 沉积环境的识别标志有哪些?并举例说明之。

2. 简述几种主要沉积环境的沉积特征。

3. 详细叙述地层形成的沉积作用有哪些?第八章地层单位和地层系统一、名词解释地层对比地层划分岩石地层单位组年代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延限带顶峰带组合带层型二、问答题1. 试述地层划分的依据和地层对比原则及方法。

2. 列表对比岩石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寒武纪地层序列及古地理

1.寒武纪地层序列及古地理

统符号组地层描述概述石龙洞组为厚层白云岩天河板组石牌组水井沱组黑色碳质页岩夹薄层灰岩,含磷、稀有元素及黄铁矿,化石以浮游的盘虫类为主,推测为滞留还原环境。

双龙潭组陡坡寺组龙王庙组白云岩为咸化海沉积。

沧浪铺组以砂页岩沉积为主,内含浪成波痕和交错层理,为滨海沉积。

筇竹寺组下部黑色粉砂质、泥质沉积,含碳质及稀有元素,为海水流动不畅的弱氧化至还原环境,可能为潮下低能海湾,中上部以泥沙质沉积为主,含有三叶虫及澄江动物群等生物化石,环境已趋于正常前海,总体代表持续海侵过程。

梅树村组主要是一块磷块岩,其内小壳化石可富集成生物碎屑层,发育波状、鱼骨状交错层理,顶部白云岩内含鸟眼构造,反映比较典型的滨海潮间-潮下带沉积。

滇东晋宁梅树村剖面下寒武统正常浅海的砂泥质和碳酸盐沉积,含较多底栖的古杯类。

Є1由于滇东地区中上寒武统发育不全,湖北宜昌三峡剖面寒武系发育完整,补充如上。

Є3浅海砂泥、碳酸盐沉积。

Є2寒武纪的古地理特征扬子板块寒武纪的地层序列和古地理寒武纪扬子区海侵广泛,地层具明显两分性:下统为泥砂质和碳酸盐沉积,化石丰富;中上统以镁质碳酸盐沉积为主,化石稀少。

滇东晋宁梅树村剖面下寒武统与震旦系为连续沉积,且地层发育完整、化石丰富、研究程度较高,是震旦-寒武纪界限层型的候选剖面。

上寒武统中寒武统统符号组岩性描述概述凤山组长山组崮山组张夏组以鲕粒灰岩为主,含德氏虫等三叶虫化石,但保存破碎,灰岩中波痕、交错层理发育代表典型的潮下高能环境沉积。

徐庄组毛庄组下寒武统Є1馒头组紫红色钙质页岩夹泥质灰岩,泥裂、雨痕、岩盐假晶、波痕和鱼骨状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发育,属于热气候条件下的滨浅海沉积。

内含三叶虫中华莱德利基虫,相当于滇东龙王庙组,代表早寒武世晚期的沉积。

以紫色泥岩为主的陆源碎屑岩,自下向上碳酸盐含量增高,以滨浅海沉积为主。

为灰岩、泥质灰岩和竹叶状灰岩(竹叶状灰岩是一种同生砾岩,为成岩过程中半固结的灰岩遭受浪潮冲击,破碎、磨圆、再沉积而成的,具有风暴作用特点),含蝙蝠虫和蝴蝶虫等三叶虫化石。

扬子板块伊迪卡拉(震旦)纪多细胞生物的发展与烃源岩的形成

扬子板块伊迪卡拉(震旦)纪多细胞生物的发展与烃源岩的形成

1 7 a , . G ) 华北 长城 系 串岭 沟组 中产较 大 的球形 微
化石 , 核细胞 在 17~19 a 已为 生态 系 中 的 真 . .G 前
重要 成员 。多 细胞 植 物 的宏 体 碳 质 压膜 化 石 在 华北 长城 系常 州 沟组 ( 18 a j 团子 山组 ( 约 . G )7和 约 1 7 a 中被 发现 .G ) 。前 伊 迪 卡拉 纪 的多 细胞 植 物 发现于 加拿 大 、 国 、 大利 亚 ¨ 、 美 澳 以及 中
旦 ) 陡山 沱期 是 化学 、 候 和 环境 变 化 的剧 烈 时 纪 气 期 , 多 细 胞 生 物 起 源 与 发 展 的 关 键 时 期 , 是 是 也
R dn 超 大陆 汇 聚和 裂 离 的重 要 地 质 时期 , 时 , o ii a 同
国¨’ 等地 区。尽 管 分 子 生 物 钟 方 法 推算 的多 细
的 Plaa超 群 Warw o a群 的 燧 石 和 碳 质 燧 石 i r b r on a
化 发展与 有机 质丰 度 的密切 相 关性 。另外 , 白 口 青 系下马岭 组 中存 在 由红 藻 堆 积形 成 的 、 机碳 含量 有 为2 . 1 ~ 2 9 % 的油 页岩 , 明 了多细 胞生 14 % 2 . 1 表
胞 动物 的最早 时 间可 达 1 2 a1 , 前 伊 迪 卡拉 纪 . G j但 6
多 细胞动 物 的直 接证据 较 为稀 少且 有所争议 。
也是扬 子地 区 的陡山沱期 物质沉 积方 面 的重要 转折
时期 。
从原 核单细 胞生物 到真核 单细 胞生物再 到多细
胞 生物 的演化 与发展 , 地 球 表层 生 物 有机 物 丰度 是 提 高 的重 要基础 。华 北 中 、 元古 界 从 串 岭沟 组至 上

四川盆地的成因是什么?

四川盆地的成因是什么?

四川盆地的成因是什么?
身处亚欧和印度板块的交界处,两者挤压形成横断山脉,青藏高原还有喜马拉雅山脉,皆为高原地形。

那到底是什么成因导致四川盆地形成在群山矗立的地形之中呢?
四川盆地的下面,正好处于地幔温度的一个罕见的冷点,
与周围熔融态软性岩浆相比,盆地下方处于坚硬未熔化状态的岩石圈又厚又硬,难以掰弯。

所以在大陆碰撞中,周围的地壳很容易被拉伸变形抬升,而盆地
这块拉伸抬升量明显较小,
久而久之,与周围一圈产生了较大的高度差,就形成了盆地。

事实上,很多大盆地都是这样形成的,那些瞎掰小行星撞击的,绝对是脑洞开大了!
扬子地块四川盆地部分基地坚硬,在历次构造活动中没有形成山地或凹陷,它周围的地体被挤压成山西南面有印度板块下插后的抬升。

东面有太平洋板块的挤压,形成了川东褶皱地形,因为年代久远,距离也远所以川东这快还算是比较稳定的。

四川盆地因为离太平洋距离太远所以受不到挤压影响
北面:印度板块下插,到了黄土高原这个位置和东面太平洋挤压的力程一个夹角,于是这里就有了抬升和褶皱。

四川盆地处于这两股力的中间但因为距离或者说是位置的关系还没有波及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陶纪
奥陶纪华南地区自西向东依然为:扬子克拉通,江南被动大陆边缘及华南裂谷盆地三个沉积区。从奥陶纪起华南裂谷盆地逐渐萎缩,特别是中奥陶世以后萎缩速率加剧,盆地中心向北面迁移,导致晚奥陶世的古地理格局发生明显变化,早期新的海侵开始。
华北地区奥陶系主要是碳酸盐沉积,南部大陆边缘是活动型大陆边缘,板块北缘有早古生代的蛇纹岩套,代表奥陶纪古亚洲泙向南的俯冲消减带
一直处于隆起遭受缓慢剥蚀状态,主体部分仍然是一个近乎准平原的低地,到晚石炭世开始缓慢沉降。
二叠纪
华南板块二叠纪时遭受了晚古生代最大的海侵,总体上呈东西两侧古陆边缘,粒度较粗,陆相和近海沼泽相发育,中间部位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对称格局。
基本脱离海洋沉积,仅局部地区遭受短期海侵影响,早二叠世至中二叠世早期普遍出现聚煤环境,中二叠晚期至晚二叠早期普遍以杂色至紫红色内陆盆地河湖沉积为主,晚二叠世晚期分布干旱气候等红色河湖沉积。
扬子板块:
华北板块
寒武纪
以稳定型陆表海为特征,其东部为扬子板块的东部被动大陆边缘而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之间为裂隙盆地发展阶段,为稳定的陆棚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为康滇大陆蛇纹存在,其范围不断扩大。北部大陆边缘为南秦岭区。
华北地区为稳定的陆表海碳酸盐沉积,其南缘以主动大陆边缘与秦岭洋毗邻,华北板块南部寒武纪是主动大陆边缘,展布于高丹缝合线以北。
加里东运动之后东南加里东造山带隆起,扬子主体上升为陆。
仍处于剥蚀古陆状态,柴达木地块与华北板块已经碰撞相连,在祁连加里东造山带的山前利山间盆地中发育粗碎屑的磨拉石沉积。
石炭纪
扬子板块地区开始出现海域沉积,早石炭世早期为典型的陆表海,以碳酸盐盆地沉积类型为主,早石炭世பைடு நூலகம்期海侵范围扩大,造成地层起覆,晚石炭世海侵进一步扩大,均为碳酸盐沉积。
志留纪
志留纪是华南裂谷盆地萎缩消失的时代,主要为碎屑陆盆海,随着加里东运动的强化,其海域面积不断萎缩
华北板块志留纪主体仍为古陆剥蚀区,缺失志留纪沉积,但大陆边缘地区志留纪相当发育,华北板块北缘的内蒙古地区下志留统为中酸性火山岩夹砂泥质沉积,中、上志留统为砂泥质复理石沉积,志留统隶属磨拉石建造。
泥盆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