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及其翻译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傅雷先生的主要翻译思想,并评述“形似”与“神似”的关系。

目录

一、傅雷先生简介 (1)

二、傅雷先生主要翻译思想 (1)

三、“神似”与“形似”的关系 (2)

四、参考文献 (3)

一、傅雷先生简介

傅雷(1908.4.7—1966.9.3),字怒安,号怒庵,汉族,上海市南

汇县(现南汇区)人,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幼年丧父,在母亲的

严厉管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早年留学法国,

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他

的艺术修养。回国后曾任教于上海美专,因不愿从流俗而闭门译书,

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要作

品。其译作丰富,行文流畅,文笔传神,翻译态度严谨,成了中国

译界备受推崇的范文,形成了“傅雷体华文语言”。他多艺兼通,在

绘画、音乐、文学等方面,均显示出独特的高超的艺术鉴赏力。1957

年被打成“右派”,但仍坚持自己的立场。“文革”中因不堪忍受污

辱,与夫人朱梅馥双双含冤自尽,实现了文格与人格的统一。

傅雷翻译的作品,共30余种,主要为法国文学作品。其中巴尔扎克占15种:有《高老头》《亚尔培·萨伐龙》《欧也妮·葛朗台》《贝姨》《邦斯舅舅》《夏倍上校》《奥诺丽纳》《禁治产》《于絮尔·弥罗埃》《赛查·皮罗多盛衰记》《搅水女人》《都尔的本堂神父》《比哀兰德》《幻灭》《猫儿打球记》(译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抄)。罗曼·罗兰4种:即《约翰·克利斯朵夫》及三名人传《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服尔德(现通译伏尔泰)4种:《老实人》《天真汉》《如此世界》《查第格》。梅里美2种:《嘉尔曼》《高龙巴》。莫罗阿3种:《服尔德传》《人生五大问题》《恋爱与牺牲》。此外还译有苏卜的《夏洛外传》,杜哈曼的《文明》,丹纳的《艺术哲学》,英国罗素的《幸福之路》和牛顿的《英国绘画》等书。傅雷写给长子傅聪的家书,辑录为《傅雷家书》(1981),整理出版后,也为读者所注目。

傅雷作为一个翻译家,别人说“没有他,就没有巴尔扎克在中国”,他译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深深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作为音乐鉴赏家,他写下了对贝多芬、莫扎特和肖邦的赏析;作为文学评论家,他对张爱玲小说的精湛点评,为学界做出了文本批评深入浅出的典范;他写给长子傅聪的家书《傅雷家书》自80年代出版至今,已经感动了数百万读者。

著名翻译家和法国文学研究专家柳鸣九先生评价傅雷:“傅雷是一个世纪里难得出现一二位的大翻译家,应尊之为翻译大师,译坛巨匠。”傅译专家金圣华女士也对傅雷译文评价甚高:“自从中西文化交流以来,我国译坛产生过不少知名的翻译家,但以译著宏富、译笔优美而言,则当推傅雷先生为个中翘楚。”

二、傅雷先生主要翻译思想

傅雷先生不仅仅作翻译,他还是中国翻译理论的积极建设者。多年的翻译实践,使他在翻译理论与观点上颇有思想和创见。归纳总结其翻译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翻译态度

傅雷强调翻译工作是一种神圣的事业,翻译工作者必须认真了解对方(原作及原作者等)和了解自己,必须加强自身的人生经验和学识修养。

2. 选材的标准

傅雷在选择原文时,首先考虑的是选择具有时代精神,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及读者需要的作品。

3. 翻译语言

傅雷在翻译用白话文或文言文的见解上,与鲁迅、周作人想近。他认为白话文“一无规则,二无体制”,不赞同瞿秋白“绝对的白话”,而赞同鲁迅“四不像的白话”。他认为需要从口语、文言、方言、旧小说等处吸取营养。他提倡,再创造的“译文必须为纯粹之中文,无生硬拗口之病”“纯粹之中文”就是中国规范语文。但当时新文化所推崇的白话文仍处于有待完善的阶段,跟“外国语文,在丰富、变化上面差得太远”,“只能达意,不能传情”不足以表达原文的内容和形式。为了再现原作生动的内容、时空的差异和语境的不同,傅雷认为,“非杂糅各地方言不可”,不妨使用“旧小说套语”和“文言”,关键在于“如何调和,使风格不致破碎”。傅雷创造性地采取了在白话文中加入方言、行话、文言和“旧小说套语”等办法来转达原文的风格和“神韵”,使之“水乳交融,语言流畅”。

4. 理解与表达

傅雷认为,要忠实读者必须忠实于原著。如何做到忠实原作主要应做到两点:

第一,理解要“化为我有”。傅雷认为,要“事先熟读原著,不厌其烦,尤为要著。任何作品,不精读四、五遍决不动笔,是为译事基本法门。第一要求将原作(连同思想、感情、气氛、情调等等)化为我有,方能谈到译”。翻译要忠实于原文,客观的反映原文,是翻译工作的首要的追求目标。从傅雷的译作来看,可发现,他“直译”、“意译”两者兼而用之,解正确,误解甚少、译文忠实、贴切,又不拘一格,基本上做到原文的内容、意思句句落实,字字落实。傅雷说:“译事……要以艺术修养为根本:无敏感之心灵,无热烈之同情,无适当之鉴赏能力,无相当之社会经验,无充分之常识(杂学),势难彻底理解原作,即或理解,亦未必能深切领悟。”譬如,巴尔扎克在环境描写上是不惜笔墨的,对他那个时代的建筑、室内陈设、人物服饰都作了极其细腻的描写。事过境迁,相隔一个世纪,一个东方人来翻译这些西方的古董确实不易。傅雷翻译这方面的段落时,俨然就是个考古学家。的确,译者应尽可能多方面涉猎各类学问、各门学科,因为文艺作品的题材是多样的,反映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第二,表达要“传神达意”。傅雷曾说过:“领悟为一事,用中文表达为又一事。”如何做到“传神达意”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1)进行中文写作。傅雷曾说过:“理想的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那么原文的意义与精神,译文的流畅与完整,都可以兼筹并顾,不至于再有以辞害意,或以意害辞的弊病了。”煌煌15卷《傅雷译文集》,洋洋五百余万言,文字如行云流水,朗朗上口,清丽可诵,堪称我国翻译的典范。傅雷用极为严肃的态度从事翻译工作。作翻译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恒心,那种追求一劳永逸的做法事不可取的。历史上贾岛的“推敲故事”,古人为了追求只字的艺术感觉,不厌其烦,反复推敲,并且乐在其中。当今许多的翻译人员对待翻译工作缺乏足够的认真和严谨的作风,对译文的质量要求不高。

(2)务必反复修改。傅雷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为座右铭,以极其严肃的态度从事文学翻译。他认为,“翻译工作要做得好,必须一改再改三改四改”“文字工作总难一劳永逸,完美无疵”。

(3)重视译文其它附件部分,诸如索引、后记、注解和译文序等对于“传神达意”不可忽视的辅助作用,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容和形式。

5. 美学观——“神似”

傅雷翻译观中一个突出的内容,是他根据自己深厚的中外文化修养,多次指出中西思维方式、美学情趣方面的异同,从而强调翻译决不可按字面硬搬,而必须保存原作的精神和美感特征,即美学观“神似”。

三、“神似”与“形似”的关系

傅雷在翻译领域里成就卓著,支撑他整个翻译思想的是他的“神似说”翻译论,该翻译论是傅雷翻译观的核心。不过自其“神似说”翻译论提出以来,翻译界争议很大,褒贬不一,争议的焦点即是傅雷“神似”说翻译论的实质问题。有的译者说傅雷“神似说”翻译论太过“重神轻形”,为了达到“神似”的翻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