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发言人级别
盘点中国建国以来外交部女发言人(组图)

盘点中国建国以来外交部女发言人(组图)盘点中国建国以来外交部女发言人(组图)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以自己独特的思维力量与语言风格,诠释着中国国策。
面对中外记者的“刁招”、“怪招”、“险招”……她们沉着应对,智解妙答,使自己也成为充满神秘与峰回路转的风景,她们便是中国外交部的女发言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制度建立以来,到目前为止,一共产生了5位女发言人,这“五朵金花”分别是李金华、范慧娟、章启月、姜瑜和华春莹。
华春莹,女,1970年4月生,江苏人,大学本科毕业。
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秦刚16日宣布,新闻司副司长华春莹任外交部新发言人,下周一她将首次主持外交部例行发布会。
秦刚介绍说,华春莹从事外交工作20年,曾在欧洲司以及欧洲和亚洲地区工作,有着丰富外交经验和良好沟通能力。
“美”、“漂亮”、“气质好”,是网友评价华春莹时用得最多的词汇。
第一位女发言人——李金华李金华1932年9月生于山东省济南市,自小在天津长大。
幼年失怙,靠寡母、兄嫂养大。
1949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
1953年毕业。
22岁那年,分配至新闻司前身的外交部情报司图书资料室工作。
从那时候开始,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四十余载的外交生涯里,李金华差不多有一半时间是在新闻司度过的,历任科员、副处长、参赞、副司长,并成为外交部建立发言人制度以来的第7位发言人和第一位女发言人。
在1987年至1991年间,李金华在外交部数十次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频频亮相,唇枪舌剑之中,阐明中国政府外交政策和对重大国际问题的原则立场。
李金华后被任命为中国驻新西兰大使,成为新中国第二位派驻大洋洲国家的女大使。
第二位女发言人——范慧娟范慧娟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外交系。
26岁那年她被分配到外交部工作,在经历了中国驻叙利亚大使馆、外交部新闻司、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等工作之后,范慧娟以新闻司副司长身份,出任第11位外交部发言人,外交部第二位女发言人。
1993年12月,范慧娟被任命为中国第五任驻爱尔兰大使。
公使衔参赞的行政级别

公使衔参赞的行政级别 公使衔参赞是外交机构中的一个重要职位,属于外交官中的行政级别。本文将从公使衔参赞的定义、职责、资格要求、晋升条件等方面详细阐述公使衔参赞的行政级别。 一、公使衔参赞的定义 公使衔参赞是外交机构中的一个行政级别,一般是所在国家的使领馆的二把手,是使馆中的行政和管理工作的核心。他们需要负责使馆的内部管理和外交事务,以及与所在国家的政府和官员进行联络和会谈。公使衔参赞也是使馆的重要代表,需要在所在国家积极推广自己国家的文化、政策等。 二、公使衔参赞的职责 公使衔参赞的职责主要包括: 1. 参与使馆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主持使馆正常的行政和业务工作。 2. 协调与所在国家政府和官员的会谈和交流工作,加强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 3. 进行外交事务和代表本国在所在国出席各种活动。 4. 发现和了解有关的本国和所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信息。 5. 督促所在国的本国公民遵守所在国的法律,对本国公民在所在国身份认证、文化输出等服务。 三、公使衔参赞的资格要求 公使衔参赞的资格要求不仅仅要求外语能力、专业技能和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能力,还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健全的心理素质。一般的资格要求包括: 1. 拥有国家公务员资格,必须具备高等学历,例如国际关系、外交学、经济、法律等相关专业。 2. 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能够流利地沟通和书写英语、法语、德语等等外语。 3. 具备优异的沟通能力和自信度,以及出色的交际能力,能够与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交流。 4. 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刻的洞察力,了解国际形势及各类问题,能够提出明确的对策。 5. 具备出色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有效组织和协调使馆事务。 四、晋升条件 新进公使衔参赞一般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外交部,并担任二库参赞。要想进一步成为公使衔参赞,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 在二库参赞岗位上工作满五年以上。 2. 具备优秀的工作业绩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在工作中表现突出,在重要事务和外交活动中饰演卓越的角色。 3. 具备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处理问题时表现出较高的领导才能和协调能力。 4. 拥有足够的层次感、威信和国际影响力,出能够独立承担重大谈判和外交事务。 5. 较高的语言能力,可以担任没有口译的外交工作。 以上条件只是公使衔参赞晋升需要满足的一些基本条件,除此之外还需要满足一系列的内部要求。如通过各种考核,得到相关的专业培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研修等等。 总之,公使衔参赞是外交机构中的重要职位之一,属于外交官中的行政级别。除了具备很高的外语能力、专业技能和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外,还需要在实践中形成丰富的经验,善于应对各种问题。在满足一定的晋升条件之后,公使衔参赞可以成为使领馆中的二把手,有着重要的行政和管理工作。
外交降级是什么意思_人生故事

外交降级是什么意思
外交级别一般分为五级:盟国、大使级、代办级、断交和战争状态。
《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中确定的国家外交关系只有大使级和公使级两种,大使和公使都是一个国家元首派向驻在国的国家代表。
目前基本没有公使级别的外交关系,公使仅仅是作为一个外交等级的标志保留,用以表明某些外交官的身份和地位,常见的就是公使衔参赞。
而外交降级一般是通过驱逐大使,从大使级降级为代办级关系。
所谓代办,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国家的外交部部长向另外一个国家的外交部部长派出的联络代表。
严格说来,代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外交官,也不是一种衔级,而是一个职务。
两个国家之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通过合乎国际法的方式建立外交关系,而实际又需要有所往来,就可以通过这个途径。
大使、参赞、领事谁的级别更高

大使、参赞、领事谁的级别更高
大使、参赞、领事谁的级别更高
外交官,顾名思义是从事外交工作的官员,代表国家与别国进行谈判,保卫国家的正当权益,管理本国在国外的公民并为之提供服务。
由于工作需要,外交官们经常是西装革履,以车代步,出入各种宴会、酒会,给人的印象是很风光、很神秘。
其实,他们同国家机关里的其他公务员一样,只是分工不同。
外交官不仅来自外交部,中央、地方各有关部门从事外交工作的官员也包括在内。
驻外大使馆、领事馆(大使馆是派驻在外国首都的机关,相当于在该国的“大本营”,负责全国事务;领事馆则是派驻在该国重要城市的机关,只负责管辖区域事务),驻国际组织、地区组织的代表团、处等,汇集国家各个部门的外交官,在大使(馆长)的统一领导下工作。
因此,外交官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国内,包括外交部和地方从事外交工作的人员;一部分在国外,包括三类:驻外大使馆,驻外领事馆,驻国际组织、地区组织代表团。
根据2009年10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外交人员法》规定,我国外交人员实行单独的一套职务、职级晋升体系。
外交衔级设七级:大使衔、公使衔、参赞衔、一等秘书衔、二等秘书衔、三等秘书衔、随员衔。
而职务方面,则分为外交职务和领事职务两类。
就我国情况,大使本人在国内的级别最高者是副部,还有司、副司级;公使及公使衔参赞一般是司、副司级,参赞是副司、正处级,一、二等秘书为处、副处级,三等秘书、随员为正、副科级。
另外,总领事属司、副司级,副总领事是副司、正处级,领事多为处、副处级,副领事、领事随员则属科、副科级。
有的国家,外交官序列中还有专员、档案秘书。
我国礼宾习惯,将专员排在一秘之下、二秘之上,档案秘书则在随员之后。
陆慷卸任,外交部发言人离任后都去哪了?

)陆慷卸任,外交部发言人离任后都去哪了?政事儿7月18日,陆慷作为发言人最后一次主持外交部例行记者会。
他同时宣布,将不再担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发言人。
外交部网站显示,该职务由外交部原新闻司副司长华春莹接任。
今年51岁的陆慷是一名资深外交官。
据公开资料,陆慷曾担任驻爱尔兰使馆首席馆员、参赞,驻美使馆副馆长、公使,也曾在多边领域的联合国安理会、军控和防扩散事务以及亚太经合组织等平台上展露身手。
在2012年赴美担任公使前,他就曾担任美大司副司长。
2012年至2015年,陆慷担任驻美国使馆公使。
2015年4月,陆慷接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成为第29任发言人。
此次离任的消息一经报道,网友纷纷猜测陆慷的下一步去向。
梳理发现,外交部发言人离任后,去驻外使领馆担任重要职务是他们最为普遍的“归宿”。
自1982年3月26日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钱其琛第一次作为发言人答记者问,1983年3月1日,齐怀远作为第一位正式发言人出现在中外媒体面前,30多年来,已有29位外交部发言人交替亮相。
其中包括钱其琛、齐怀远等24名男性,和李金华、范慧娟等5名女性。
他们在卸任发言人后,都有赴外担任大使或参赞的经历。
例如,朱邦造卸任后调任中国驻突尼斯兼驻巴勒斯坦国大使;孙玉玺卸任后担任中国驻阿富汗大使;章启月卸任后接连担任中国驻比利时王国大使;姜瑜前往阿尔巴尼亚任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马朝旭于2013年出任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等。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外交部历史上最年轻,也是任期最长的发言人刘建超,在其离任之后进入中央纪委,开创了外交部官员任职“新模式”。
公开履历显示,刘建超在2001年至2009年间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司长,在其任内,主持了约300场新闻发布会。
离开发言人岗位后,他担任中国驻菲律宾大使,此后历任驻印尼大使、外交部部长助理、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兼)。
2015年8月,刘建超调任中央纪委监察部,升任副部级的国家预防腐败局专职副局长。
2017年4月起,刘建超开始担任浙江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
起底外交部发言人制度

起底外交部发言人制度作者:刘一来源:《读天下》2013年第24期2013年12月12日,外交部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外国驻华记者新年招待会,这同时也是外交部发言人制度30周年的“生日会”。
发言人制度被视为打造“透明政府”的“必选项”。
外交部是最早设立发言人制度的国家部委,从1983年至今,一共有27位发言人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诠释中国政策。
“问不倒”的发言人是怎样“炼”出来的?外交部发言人制度是如何从“没有座位的发布会”发展为“全天候接受提问”的?首场发布会:三句话,七分钟傍晚时分,北京国子监一所美术馆里,一场简单而热闹的招待会正在举行。
发言席的一侧,83岁的齐怀远,拄着拐杖,拒绝工作人员为其搬来座椅,73岁的李肇星轻轻挽着他的胳膊。
站在最外侧的是62岁的孙玉玺,和他隔得不远的是同为“50后”的沈国放。
音乐声响起,“60后”秦刚、洪磊以及“70后”华春莹走过去,把他们请上台。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外交部发言人。
前外交部部长李肇星亲历了外交部设立发言人制度的过程——首场新闻发布会是一场没有座位的发布会。
那是1982年3月26日,在外交部主楼的门厅,面对七八十位中外记者,时任新闻司司长的钱其琛针对苏联勃列日涅夫发表的关于中苏关系的讲话,发布了一个只有三句话的简短声明,历时7分钟,李肇星担任现场翻译。
多年之后,钱其琛在《外交十记》中回忆,声明念完后,没有提问,也不回答问题。
“这是我以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的身份,主持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也是最后一次。
”钱其琛说。
此后,外交部发言人制度正式启动,一般由新闻司司长和两位副司长轮流担任。
李肇星当年在筹备会上建议,是否把司长叫发言人、副司长叫副发言人?“老钱(当时我们对领导的称呼就这么亲切随便)说:算了,越简单越好,都叫发言人。
”李肇星说。
1983年,外交部设立了发言人制度。
这一年的3月1日,接替钱其琛担任新闻司司长的齐怀远在北京国际俱乐部举行了首场新闻发布会。
198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的李金华成为外交部首位女发言人。
外交部为什么有两个发言人

外交部为什么有两个发言人
近日,外交部宣布任命了两位发言人,这一举措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疑惑。
为
什么外交部需要两位发言人?这个问题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考量和意义呢?
首先,外交部作为国家的外交机构,其工作范围广泛,涉及到对外交往、国际
关系、国际事务等多个领域。
因此,需要有足够的发言人来应对不同领域的问题和挑战,以确保外交部在对外交往中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国家的立场和政策。
其次,外交部需要两位发言人也是出于对工作的分工和专业化考量。
一位发言
人可能难以应对外交部繁重的工作量和多样化的任务,因此需要有两位发言人来共同分担工作,确保外交部的发言工作能够更加高效和专业化。
此外,外交部任命两位发言人也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外交工作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挑战层出不穷,需要有足够的发言人来及时回应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问题,以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形象。
总的来说,外交部任命两位发言人是出于对工作需要和专业化分工的考量,旨
在更好地应对外交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化。
这也是外交部在不断适应国际形势变化和提升对外交往能力的一个重要举措。
相信随着两位发言人的加入,外交部的发言工作将会更加专业化和高效,为国家的对外交往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外交部发言稿模板

外交部发言稿模板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
我是外交部发言人。
首先,我愿借此机会对疫情期间各位媒体朋友们一直以来对中国外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为外交部发言人,我将介绍最近的外交动态和回答各位媒体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一、外交工作进展这段时间,中国外交部积极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推动构建和平稳定、公正公平、互利共赢的国际关系,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外交部举办的活动近期,外交部与国内外关联部门共同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包括高级别外交交流、国际会议等。
这些活动旨在加强与各国的友好交流与合作,推动共同发展。
三、国际合作进展中国一直致力于与各国开展多领域的合作,并推动国际合作机制的建立与发展。
我们将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相关国家的务实合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和地区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四、疫情防控合作疫情期间,中国积极与各国携手抗疫,提供援助和支持。
我们愿与国际社会加强团结与合作,共同应对疫情挑战,保障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五、中外关系发展中外关系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将继续推动与各国的友好交往和沟通,加强互信,增进合作,推动中外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六、通过个人合作共赢中国外交部鼓励个人在促进国际友好交往中发挥积极作用。
我们欢迎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为增进中外相互了解和友谊作出贡献。
七、回答问题现在我愿意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记者提问及发言人回答)本次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如果您之后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与我们保持联系。
祝愿大家生活愉快,工作顺利!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交部发言人级别篇一:教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一)职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外交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内主管外交事务的组成部门,负责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世界其他国家政府及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外交事务。
(二)成立时间:1954年9月,其前身是1949年10月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
(三)办公地点: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2号,每年定期向公众开放两次。
(四)历任部长:1、 (1949-1958)(1958~1972)(1972~1974)4、乔冠华 (1974.11~1976.12)(1976.12~1982.11)(1982.11~1988.4)(1988.4~1998.3),1982年3月26日,首次以外交部发言人身份,举行第一次新闻发布会。
8、唐家璇 (1998.3.18~2003.3)(2003.3~2007.4)(2007.4~2013.3)(2013.3——)(五)外交部结构设置主要官员:部长、副部长、部长助理、发言人、驻外大使办公机构:办公厅、政策规划司、亚洲司、西亚北非司、非洲司、欧亚司、欧洲司、北美大洋洲司、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司、国际司、国际经济司、军控司、条约法律司、边界与海洋事务司、新闻司、礼宾司、领事司(领事保护中心)、香港澳门台湾事务司、翻译室、外事管理司、涉外安全事务司、干部司、离退休干部局、行政司、财务司、机关党委(部党委国外工作局)、驻部监察局、档案馆、服务中心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一)外交部发言人的级别外交部发言人是由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和两位副司长兼任,只是外交部的中层部门负责人。
新闻发言人的级别在各国做法不同,在我国新闻发言人只是中层领导。
在国外,发言人一般也都由各部门中层负责人兼任。
在美国,白宫发言人的级别相当于部级干部,但在英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的外交部发言人只是相当于处级干部。
(二)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特色:1、面向世界郑重宣布中国的立场,真实地介绍中国的国情,正确表达中国政府的政策,及时澄清外界对中国的误解,有效反击别有用心的人对中国的歪曲和污蔑。
2、作为新闻发言人,必须“政治成熟、立场正确、勇于负责”;必须“内知国情,外知世界”,具有丰富的知识。
3、相对于其他60多个部委而言,外交部的新闻发布制度是最完备的。
外交部每周在新闻发布厅举行一次新闻发布会,自1982年3月26日钱其琛举行第一次新闻发布会至今,外交部共有24位发言人。
(三)外交部发言人与“新闻发言人”在国外,发言人面前没有“新闻”两个字,就叫发言人,即spokesman,但在中国变成了“新闻发言人”。
现在各部门发言人都称之为“新闻发言人”。
其实,不加“新闻”两字更准确些。
因为发言人的职责主要是宣示政府政策、表明政府立场、阐述政府主张的,发布新闻观点只是其职责的一小部分。
媒体在报道外交部发言人活动时,“发言人”前很少有“新闻”二字。
另外,在我国新闻发言人没有正副之分。
但在国外如美国、法国、比利时等国则设有副发言人。
(四)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特点1、发言人是政府或部门的喉舌或代言人,其发言不可以随心所欲,必须依据一定的口径。
原则上,他发表的任何意见或所做的任何评论都应该按有关部门提供的口径或口径的精神表态,决不能与其精神相违背。
新闻发言人每句话都代表组织,没有个人的看法。
这与专家学者的表态完全不同,因此,新闻发言人不能说“这是我个人的看法”,“我个人认为”等。
2、发言人应该是有口径而不惟口径。
口径应该是一个架子,一个框框,内容需要发言人根据自己的不同对象、不同环境和时机去充实、丰富或调整。
一个好的发言人应该能将口径或政策化解成自己鲜活的语言,让人愿意听下去,并乐于接受。
(五)外交部发言人的“答非所问”(30页)外交语言在某种程度上与常态语言是有所不同的。
外交语言往往更委婉、含蓄、模糊。
所谓委婉,就是有些问题不便或不能直说,就用婉转、含蓄的语言表达出来,在不失本意的情况下让对方领悟。
因此,外交语言有时就不是直白式的一问一答,会绕点弯子,或声东击西,需要注意其字里行间或留意其弦外之音。
这是由于外交的特殊性,外交斗争的复杂性决定的。
1、外交的对象主要是国家。
国家之间彼此平等,应相互尊重,用语更要讲究,注重温文尔雅,点到为止,不会让对方过于难堪。
2、外交斗争中,风云变幻,各种情况和可能性都会存在。
一般都会避免把话说绝,说满,留有一定余地,以免被动。
3、双边外交活动或多边谈判的协议或协定往往是双方或多方商定或谈判妥协的结果,往往用彼此都能接受的语言文字表述,有时难免会含糊其辞。
(六)新闻发言人的基本素质:一是政治素养高。
二是业务素质高三是思维敏捷,有较快的反应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四是有一定的媒体素养。
五是有亲和力,善于与记者和公众沟通,能与记者和公众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三、新闻发布会与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现在的趋势是由新闻发言人自己主持,自己发布新闻,自己点记者提问,自己回答提问。
但记者招待会一般设一主持人,主持人不回答问题。
回答记者提问的是由他请来的总理、部长或其他领导人。
也有例外,如美国总统的记者招待会,不设主持人,也不设座位,而是由总统本人站着回答问题,并亲自点记者提问。
记者招待会的时间一般较长,一个多小时或更长。
回答问题的范围更广泛。
因此,记者招待会的权威性更高,影响更大。
四、外交部新闻发布机制外交部第一次以外交部发言人名义举行新闻发布会是钱其琛1982年3月26日举行的外交部新闻发布会。
但直到1983年3月1日,新闻司司长齐怀远向中外记者宣布中国外交部建立发言人制度后,才确立外交部发言人制度。
从1995年起,发布会一周两次,1996年取消翻译,1997年把翻译改为同传。
目前,外交部新闻发布机制已经很成熟。
每年发布会都要举行近100场,内容涉及外交、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
代表主要大国的二三十家传媒的记者几乎每场都到。
目前,除了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之外,还没有其他国家的外交部比中国有更完备的新闻发布制度。
第一,每周举行两次定期发布会。
如遇突发事件,还举行专题发布会。
另外,还不定期举行背景吹风会。
第二,回答问题的范围广泛。
第三,参加发布会的人数多,范围广第四,外交部新闻发布会对记者的提问没有限制,直到没有问题。
第五,记者可以自由提问,事先不需要提交问题单。
第六,口径的信息量越来越大,透明度越来越高。
第七,影响大。
国内外媒体舆论对新闻发布会的关注很高。
五、外交部发言人与外交部新闻司外交部发言人不是专职的发言人,由新闻司正副司长兼任。
新闻司目前有七大处:美大欧洲处、亚非拉处、外国新闻记者中心处、新闻发布处、信息中心、综合处、公共外交处。
负责五大事务:(一)外国记者管理和有关新闻工作(二)新闻发布(三)组织背景吹风会并组织外国记者在北京和外地采访。
(四)收集国际国内重大信息、进行国际问题调研。
(五)公共外交。
主要通过“外交论坛”、“外交官在线交流”、外交部“公众开放日”等活动,增强公众对外交工作的了解,拉近公众和外交部的距离,以获得公众对外交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六、新闻发言人需要注意的策略与技巧(一)常态下新闻发布技巧1、刻求新意,表态要有新闻性,一是内容要有新闻价值、表述方式要新。
2、开门见山,直截了当3、坚持“以我为主”,明确发布会的主旨,掌控全局,及时使用过渡语言,返回主题,以防被记者牵着鼻子走。
(二)对境外媒体的新闻发布策略与技巧1、考虑文化差异,针对不同国家记者的价值观念、生活及思维方式等,采取不同的说话方式。
比如,对美国记者就应该具体明确,多摆事实,少讲空话,并且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
总体而言,要淡化宣传色彩,不回避存在的问题,尽量用符合西方价值观的方式回应。
2、增强服务意识,不要和外国记者吃吃喝喝拉关系。
七、面对媒体的语言艺术技巧(一)反诘所谓反诘,就是不对记者的提问做正面的回答,而是反过来向对方发问。
有的记者在提问时,会在问题中加一个情况陈述,把发言人引入一个规定的场景中或者陷阱中。
(115页案例)反诘一般是用于难以回答的问题,处于非常被动的时候使用,不能滥用,否则影响发布会效果。
(二)幽默与诙谐(1)幽默能拉近距离,增强感染力,有利于培养发言人的亲和形象。
(2)以幽默的方式回答问题往往能更深刻、生动第说明问题,更能得到记者和公众理解,在轻松的气氛中达到目的。
(3)对于敏感、刁难、不便回答、无聊的问题,通过开玩笑的方式,可以轻松的回避,消除尴尬的被动局面。
(4)幽默能活跃气氛,消除记者对立情绪。
(117页例子)幽默有度:(1)不能强求,天生严肃拘谨,缺乏幽默感的人,不要勉强为之。
(2)幽默要掌握好度。
里根曾幽默过度。
(3)幽默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和知识经验的积淀,要熟悉政策,了解情况。
对问题熟悉透彻了解之后,才容易做到洒脱、幽默有度。
(4)在危机期间,面对媒体和公众最好不要幽默。
此时幽默往往容易产生相反效果,引发新危机。
(三)说“不”的技巧在一些情况下,发言人不得不说“不”。
一是,有些问题授权有限或太敏感;二是,发言人不可能对什么事情都了然于胸。
三是,对一些没有核实的消息不宜急于盲目表态,盲目表态风险很大。
说不的方法:说“不”要根据问题的方式和内容而不同。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经常使用的一些说法:这个问题我只能说这些;我没有什么新东西要说;我没有什么东西要补充;这不是外交部发言人要回答的问题,请你向有关方面咨询;这个问题不属于我的回答范围;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正在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私下交流;我还没被授权公布有关方面的消息。
美国白宫和国务院发言人说“不”用语:? I have nothing new to offer? I don’t have any more information on…? I have really got nothing else to say about…? I don’t think that’s a question I can answer for you in terms of…? At this point, I think I just have to stick with what I’ve said.? Let’s not get ahead of ourselves at this point.? Once we get something we will get back to you? We are reviewing the various options right now and…(四)回避问题的技巧(127页例子)(1)空话回避(2)开玩笑回避(3)转意回避(4)模糊回避(5)进攻性回避(五)不回答假设性问题对于记者提出的假设性问题,一般不要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