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微写作评论类

高三微写作评论类
高三微写作评论类

微写作——评论类

1、掌握言行思想类微评论的写法。

2、掌握文学类微评论的写法。

1、了解微评论的写作特点。

2、掌握微评论的写作方法。

题型分类:

微写作可分为:

(1) 文学类:主要考查考生的描述、想象能力,包括写人、写景、状物、叙事等,它更侧重记

叙、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同时也考查对表达技巧的把握。

(2) 论述类:这一类题目要求对某一现象、事物发表评论,如短评、读后感等。它更侧重议论

的表达方式,要运用论证方法,有理有据,短小精悍。

(3) 实用类:这一类题目要求对某个物品作介绍,如解说词等。它更侧重说明的表达方式,要

适当运用说明方法,条理清晰。

言行思想类微评论

言行思想类微评论是对某些社会现象中人们在精神意识、态度准则、思想认识、行为举动等方面表现出的倾向、动态、问题进行分析评论,从而明辨是非,表达作者的观点主张,并进行深入分析、讲清道理。出题人为了使论题更有针对性,通常选择那些人们普遍关心的现实热点或者人们尚未普遍关注,仍然处于萌芽状态,却带有某种倾向、趋势的导向性材料,要求学生以一个具体的事实、现象为缘起进行议论、发挥。

言行思想类微评论写作基本思路:

开头

亮观点,即表明评论者对事件或现象的观点,要旗帜鲜明。

中间

讲道理(两点为宜):可以从正面肯定、从反面否定或既肯定正面又否定反面。

结尾

总述,或重申观点、提出建议。

文学类微评论

文学类微评论以作家、作品、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潮作为评论对象,评论人通过评论表述自己对该作品美学价值的认识和评价,对作品的作者提出有益的批评和建议。从出题情况看,这类考题大多要求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并要求选择其中一点来写,因而读懂作品、确定选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同时,选点角度宜小不宜大。对叙事类文学作品,评论的角度应着眼于人物塑造、矛盾冲突等方面;对抒情类文学作品,评论的角度应偏重于艺术意境、感情抒发等方面。对一篇作品,是评人物形象,还是评情节安排;是评某一细节,还是评全篇结构;是评思想意义,还是评语言风格,都需要评论者认真权衡,初学者最好选一个小的内容。在语言上,应该尽量用形象化的语言评价和分析作品,把观点渗透到富有魅力、美感的文字之中,恰到好处地使用一些文学评论的术语,增加文学评论味。但是,学生要学习文学评论的模式和写法,首先要积累一些鉴赏术语和典范的示例。

文学评论类微写作基本思路:

开头

梗概复述。在对原文情节的梗概复述中,不露声色地点出要强调之处。

引出论点。可使用一个判断句来加强语气。

选择论点的方法:从内容上,选择的论点应能满足从人物形象看主题的需要;从形式上,可以从下面几个评论方向中选择一个:人物形象塑造特色(即人物性格的几个方面),故事结构特色(如曲折、巧合、误会、线索等),语言特色(如个性化、生活化等),写作技巧特色(如对比、讽刺、带有其他文体特征等)。

中间

以分析法论证为主。论据应是作品自身,可以边节录边评论。最好分为两个以上方面。

以其他论证方法为辅,如引证法、比喻法、反证法等。

联系实际,引申发挥,内容主要是主题的社会意义。形式有:人物典型的意义,艺术特点的比较和发展。

结尾

重申自己的观点以照应开头,进一步明确、深化论点。

发出感慨。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只给大家提供一种基本的写作思路,随着考题的变化,答题的思路与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根据不同题型的不同问题理清思路,随机应变。其实,评论类微写作与议论文写作一样,都要求做到:第一,观点要鲜明;第二,说服力要强;第三,语言要精炼;第四,条理要清楚。当然,因为受篇幅的限制,“微写作”多限制在200字左右。这就要求写作者只能专拣“干货”说,专挑有用和适用的说,做到微言大义。只要做到以上这些,并且多关注生活,多进行思考,多借鉴,自然就可以写出令人耳目一新、长久回味的微评论。

1、CSM全国测量仪数据显示,20XX年央视春晚直播,全球有7.7亿华人收看,收视率合计为32.75%,高于20XX年的31.04%,但低于20XX年的38.26%。

对上述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加以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不少于150字。)

【答案】示例1:央视春晚仍是全球华人在除夕夜的主流选择。首先,当下传媒发达,娱乐节目层出不穷,央视春晚能够保持30%以上的收视率就是对于它的品牌与水平的肯定。其次,央视春晚通过几十年来的直播,与人民大众之间已形成一种特别的感情,许多中国人对除夕夜的定义已是“全家和,看春晚,吃饺子”。因此,央视春晚在全球华人中仍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探原因)示例2:春晚对全球华人有重要影响,应该办得更好一些。从时间来看,其影响可谓持续不断;从空间来看,其影响可谓无远弗届;从人数来看,收看者单年高达7.7亿,占全球人口的1/9,其影响可谓冠绝天下。事实上,春晚是当代全球华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办得更好一些,让更多的华人分享来自祖国大陆的过年的喜庆与欢乐。(说意义)

示例3:我认为央视春晚如果不采取一些改进措施,后果堪忧。首先,电视观众在分流,娱乐方式越来越多,已不是当年除了春节晚会别无选择的年代了;其次,春节晚会的娱乐效果展现得越来越困难,它因负荷太大而显得力不从心;再次,晚会和观众的互动越来越少,节目质量也不算高。综上所述,我认为春晚有可能慢慢消逝,称为留在央视的一种文化遗产。(论后果)

示例4:满足全球华人的节目品味,央视春晚仍需努力。首先,随着文化的快速发展,每个人的品味参差不齐,要提高春晚收视率必须要面对一个众口难调的问题。其次,今年收视率略有回升,说明央视春晚节目质量有所提高与进步,但仍不太令人满意。最后,央视春晚作为全国文化节目的高标,应更深入大众,立足于人民大众生活,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在收视率层面上更上一层楼。(谈做法)【解析】这道微写作题只提供给考生一则材料,内容相对简单,但考生要对其中的数字变化这一现象加以说明,属于对某一现象进行评论。如何展开说理的角度呢?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考虑:一是探原因,二是说意义,三是论后果,四是谈做法。

2、历时3年研制的“汉语能力测试”已于20XX年10月率先在上海、江苏、云南、内蒙古试点实施。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称,开发“汉语能力测试”,旨在以考促学,推进汉语学习和应用,该考试将按照难度分为六个等级。但对于这项新考试制度,网上质疑声不断,有网友说:“上了十几年语文课,耳濡目染二十年中文,还需多此一举吗?”

对此,你有何看法?谈谈自己的理解。

【答案】示例1:我认为“汉语能力测试”十分必要。首先,学校应试教育中单纯的知识性记忆使得人们缺乏对汉语学习的热情,更感受不到积淀了几千年的汉语文化;其次,社会上普遍存在“外语热,母语冷”现象,还有汉语欧化、网络语言不规范等语言现象,母语亟待“拯救”;再次,母语能力的培养在增强国家和民族认同感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汉语能力测试”确实是场及时雨。(探原因)

示例2:汉语能力测试,在试点之后,宜加快在全国推广,要使之成为某些行业、某些岗位录用工作人员的必过门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是其文化的重要根基。只有巩固汉语的地位并扩大汉语在国际上的使用范围,中国才可能成为一个文化大国乃至文化强国。而对国人来说,本来就应具备较为深厚的汉语素养和运用汉语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汉语能力测试势在必行。(说意义)示例3:“汉语能力测试”可能会造成一些负面效应,因为它有可能让学生为考试而考试、为过级而考试、为拿证书而考试,这不但损害了对汉语本身的教育、学习,而且可能让参考者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消失殆尽。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在分级别的“汉语能力测试”中,在以拿到语言能力文凭和证书为目的的前提下,在拿到能力证书就会为就业增加筹码的现实前,母语的学习将被披上一层“功利”的纱幕。(论后果)

示例4:复兴母语文化不可能一考就灵,相反却很可能导致考证经济的大家族增添新成员。国人的汉语学习、汉语能力本已深陷考试的陷阱中,试图用另外一个考试予以矫正,这本身就值得商榷。复兴母语文化首先需要遏止国人满口洋文、淡漠汉语的现象。所以,真正需要反思的是现行的语文教育,还有试图以考试指挥一切的依赖症,而不是重新制定一种考试方式。(谈做法)

【解析】审题时,首先要明确“对此”中的“此”的指代对象,是汉语能力测试这一新考试制度的实施。围绕这一对象和针对它的质疑,首先要表明自己态度,明确表态自己是同意还是反对,这样才能更好地切中题意。谈理解时,也可以从原因、意义、后果和做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1、吴起,战国军事家、政治家,与孙武齐名。《吴子》一书含《图国》《料敌》《制兵》《论将》等六篇,反映了他的军事思想。书中道:简募良才,以备不虞;还曰:夫总文武者,军之将也,兼刚柔者,兵之事也;又云:是以数胜得天下者稀,以亡者众。在这寥寥数语里,他指出在军事中人才的重要作用;讲求将领带军需要文武兼备、刚柔相济;强调“慎战”,反对穷兵黩武。这些思想观点都是很宝贵的,于现代仍有思考价值。

读后,请就吴起思想观点中你最有体会的一点,写一小段文字,谈谈你的认识领悟,200字左右。

2、材料一:据俄新社报道,塔吉克斯坦近日推出了一个措施:所有中小学师生今后在学校禁用手机,目的在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材料二:一位中学教师在他的博客中写道:我在上课时总是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不接电话也不打电话,没课时还真离不开手机;家长为学生配手机,是为了方便联系。

你对上述材料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不少于150字)

1、材料一:湖北省部分学校专门对《三字经》等经典文本进行了删节,然后重新编排再发给学生学习。

在重新编印的经典读本中,“昔孟母,择邻处”暗藏了“环境决定一切”的意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在宣扬读书考取功名是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

材料二:山东省教育厅日前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

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概述。(不少于150字)

2、“汉语盘点活动”,意在用一个词语概括过去一年国内或国际发生的变化、人们关注的焦点。请从“霾、正能量、女汉子、曼德拉、喜大普奔”中,选择一个你认同的“20XX年度词语”,并写出理由。(字数不少于150字)

1、认真阅读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写一篇微型文学评论,题目自拟,200字左右。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2、由电视节目衍生出的电影《爸爸去哪儿》票房一路走红。有人说:与其说《爸爸去哪儿》是一部儿

童电影,倒不如说是在大银幕上播放的一期综艺节目。除了使用大银幕在电影院观看之外,它基本

跟电影没有什么关系。有业内人士担忧:“电影的门槛生生被湖南卫视毁掉了”“如果这部电影大卖,将是电影的悲哀”。你同意这些看法吗?请谈谈你的看法。要求200字左右。

课堂练习答案:

1、【答案】示例1:我认同吴起强调的人才的重要。刘邦与项羽争霸天下时,刘邦手下有懂得运筹帷幄的张子房,有善于抚百姓、给饷馈的萧何,还有能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正是这个强于项羽手下孤零零的范增一人的出色团队成就了刘邦的千秋大业。同样,唐太宗有魏征、房玄龄这类善于直谏的人才,才造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看来,只有那些不计较出身、来历、而看重才能;不盲目使用人才,而真正做到“知人善任”的人能真正成就一番伟业。人才之于某一团体,正如灯芯之于蜡烛、发动机之于汽车,发挥着重要作用。(注:本文已达到10分满分要求)

示例2:我感受最深的是慎战,即作战要慎重。首先,对于战争的发动与否需慎重考虑。因为战争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战争爆发必定会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现代战争对金钱消耗更多,对国力消耗更为严重,必定造成劳民伤财,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有些网民会有一些对日、对美作战等的极端言论。殊不知,一旦战争爆发,对我国经济发展将会产生重大影响。但慎战并不意味着不战,不意味着无底线,当本国利益收到严重侵害,并用其他手段无法解决时,只得发动战争解决问题,不可一味退让。因此,慎战对现代社会仍有重大意义。

【解析】这道题突破了以往多以新闻作为微写作题目内容的局限,要求考生对人物的军事思想进行评论,增加了题目的文化含量。题目为考生提供了选择的空间,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知识面。《20XX 年北京高考考试说明》中提供的评分标准是:

8—10分:观点具体明确;见解比较深刻;语言通畅、议论有力;不少于150字。

5—7分:观点符合题意;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语言通顺,不少于150字。

5分以下:观点不大符合题意;言之无物,语言欠通顺,不足150字。

2、【答案】示例1:我认为应该禁止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而不应该禁止教师在校园内使用手机。这是因为教师作为社会公职人员,事务繁多,需要利用手机传达、获取信息,只要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是可以也有必要使用手机的。而学生在校使用手机,容易造成学生上课分心,并扰乱其作息时间,不利于学生学业的进步,弊大于利。所以学校应明令禁止学生使用手机。

示例2:中小学校园内不应该使用手机。校园内的师生因为工作学习的特性,对资讯获取的及时性要求并不太高,也不是特别需要时时刻刻与外界保持联系。随身带着手机进入校园,会让师生在工作学习中分心,降低工作学习效率。同时,如果仅仅阻止师生其中一方使用手机,既有失公平,又不利于实施,还会激化师生矛盾。所以校园内应明令禁止使用手机。

【解析】这道题有两则阅读材料,题干中又出现“你对上述材料有何看法”的要求,因此要注意这样几点:一是谈看法,首先要明确观点,不能没有观点或者观点含糊其辞,如“我赞同(或反对)以上材料的看法或做法”即不合适,因为“以上”到底指哪一个材料,相当不明确;二是不能大量转引原材料,没有分析或说理不透。三是不能观点偏激,强词夺理也会令人无法接受;四是注意字数,不能太少,也要避免严重超标。

达标测试答案:

1、示例:我们对传统文化应批判性地加以继承。传统也不全都是精华,传统国学中有不少内容带有局

限性,它们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带有明显的时代环境和作者自身价值观的烙印,已经不适应我们当下的社会生活,对中小学生就更是不适宜的了。如果对这些内容不加以甄别删除,会使得一些糟粕性的思想、观念流入校内,扭曲学生的价值观念。

2、示例:在20XX年,有一类人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她们行事潇洒,豪爽独立,有男子汉气概,

完全没有以往大众认为的女性应有的特质,她们被形象地称为“女汉子”。她们没有“软妹子”那种小鸟依人的娇滴滴惹人怜,反而是能扛起所有事的果敢独立体。尽管她们激不起男性大男子主义

者的保护欲,但却因其特有的自立和直率,赢得男性们的称赞、喝彩。女性的不矫揉造作是一种进步,她们的男性化,可以看作是女性的成熟和地位的提升。因此,我认为在广大女同胞愈发蜕变成熟的20XX年,“女汉子”绝对称得上是年度词语。

拓展提高答案:

1、示例:悠悠海峡情

——评《乡愁》所蕴含的深义

《乡愁》这首诗涵义丰富、深刻,以特有的笔调倾诉了海峡彼岸的人们思念大陆故土的悠悠情怀。

在诗的开头三节,作者就已渲染了浓浓的思乡情调。到了诗的末节,作者笔锋一转,巧妙、恰当地把乡愁比作与大陆相隔离的海峡,从而寄托了作者在垂暮之年思念大陆故乡和亲人的悠悠的乡愁。由于前三节诗的渲染铺垫,这种“乡愁”的味儿就更浓烈了,而且我们不难品味出其中带着几分苦涩的味道,即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以偿的失望的情绪。这深化了诗的主题,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2、示例:看完电影《爸爸去哪儿》之后,我完全被征服了!因为它好看!连贯的节奏、流畅的剪辑、自然的情感、欢乐的笑点,远远比电视节目展现的角度和细节更多。比如我最有感触的细节:晚上洗漱的时候,小志父子的让人啼笑皆非的刷牙过程,因为有了超越节目几倍的机位和角度,才得以记录下这样稍纵即逝的美好瞬间,这让我无比感动。我不禁感慨:精灵一样的孩子总会在不经意间就把我们的灵魂和内心涤荡干净,一尘不染!

文学欣赏的欣赏过程

文学欣赏的欣赏过程: 一、文学欣赏准备阶段 1、文化储备 读者步入欣赏领域之前,对欣赏对象——文本,有着充分的选择自由。这种选择,既决定于接受主体的世界观和人生修养,也取决于接受主体的审美情趣、文化积淀和审美能力。 审美情趣表现为审美偏爱、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 文化积淀主要指读者知解作品事、情、理所需的知识储量。 审美能力可以理解为读者认识美、欣赏美的能力。 2、期待视野 “期待视野”由接受理论家姚斯提出,是指欣赏之前,读者心理上对作品所抱的期待和要求,表现为文体期待、意向期待和意蕴期待3个层次。它决定着阅读的选着、重点和效果。 二、文学欣赏发生阶段 文学欣赏的发生阶段主要是指读者通过语言媒介,形成欣赏注意,进而感知文学形象的阶段,即“言”、“象”阶段。 欣赏注意把欣赏活动作为一个动力过程,其发动伊始就要注重“欣赏注意”的形成。感知形象文学创作是一个创造形象的过程,而文学欣赏则是一个在现形象的过程。文学欣赏是感觉与理解相统一的审美认识活动,在欣赏过程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伴而行。 例如,宋代诗人苏轼,在读了陶渊明的《饮酒》诗以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望”和“见”一字之差,意境全非。这是因为,陶渊明要表达的是自己辞官以后的喜悦,因而用“见”字,传达出悠然自得的情怀,确有“境与意会”的效果;若改为“望”字,变成主动寻求,不仅破坏了全诗的意境,且亦不符合陶潜的节操。所以,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陶诗的意境以及陶潜的为人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三、文学欣赏发展阶段 文学欣赏的高级阶段是对意蕴的深入把握,其间伴随着两种心理现象——联想、想象的展开和情感反应的持续。 1、联想与想象 联想是把两种事物联系在一起的想象。 文学欣赏是一种依靠想象与联想所进行的艺术再创造活动。艺术的想象在文学欣赏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学欣赏离不开形象,但也不是简单的复映现象,再现形象,而是在作品形象系统的基础上,通过欣赏者的想象、联想,通过欣赏者的感受、理解,重新创造形象。如,在剧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主要通过戏剧语言来表现,然而由于剧中特有的规定场景,人物通常都不需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盘托出。他有时讲得少而想得多,有时言在此而意在彼,有时说的则恰恰同想的相反,要是鉴赏剧本时,读者不能根据剧情展开积极的思维,就不可能正确地感受和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及剧本内容。如《雷雨》第四幕里,侍萍得知四凤和周萍的关系后,悲愤地发出了这样的声音: “啊,天知道谁犯了罪,谁造的这种孽!—他们都是可怜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天哪,如果要罚,也罚在我一个人身上。他们是我的干净孩子,他们应当好好地活着。 罪孽是我造的,苦也应当我一个人尝。今天晚上,是我让他们一块儿走的。这罪过我知道,我都替他们担戴了;要是

微写作(议论类)

微写作(议论类) 【解题技巧】 众所周知,从上世纪80年代起,高考语文就出现了要求写“大”“小”作文的题型。随着微信、微博的兴起,近年的高考题又出现了微写作。究其本质,它其实就是上述“小”作文的延续。微写作一般是根据社会现象和教学内容设题,表达方式有描写、议论、说明、抒情,字数大致在200字以内。笔者首先谈?如何进行议论性文字的微写作。 虽然是微写作,但文章在内容、结构等方面也应当完整。一段完整的议论,一般应当有引论、本论、结论,并且内在逻辑严谨。因为微写作字数十分有限,所以引论一定不能兜圈子,要开门见山,落笔第一句就要亮出论点;本论要紧扣论点分析“为什么”,应择其主要原因作精准论述,不能面面俱到;结论要视字数情况而定:如果不超过规定,有时还可以写一写“怎么办”,反之则略。除了追求逻辑严谨,“微”作文还应当力求使用正反对比、引用名言、设置问句等常见手法增强文采。 同时,因为“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多层次、多侧面的,对同一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思考,就可能获得不同的认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③)?学习选取立论的角

度》),而“千古文章意为高”,所以“微”作文要特别注意根据试题提供的材料确立高深的论点,这样能大大擢升“微”作文的质量,获得阅卷者的青睐。下面通过解析三道高考题来加以说明。 一、2014年北京卷第22题: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其中的②题是:今天早晨是家长送你来考场的吗?请对“家长送考”现象予以评论。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对“家长送考”现象,可以从“关爱有助于增强信心”或“溺爱不利于培养自立精神”的角度进行议论,表明肯定、赞成、褒扬或否定、反对、批评的态度,因为这都无伤大雅(大政方针),不违背核心价值观。但这样议论略显浅薄,因此最好“发人之所少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确立“要因人看待”的论点,这样才有深度。行文时使用正反对比手法,可使论点表现得更鲜明。参考例文: 对家长送考的现象不能一概赞成或反对,要因人看待。如果考生平时学习成绩好,临考心态稳定,家长大可不必送考;否则可能会给他们造成心理负担,导致考试发挥失常。如果考生平时学习成绩一般或者较差,就有必要送考,以便为他们提供一些方便,这有助于他们集中精力,增强信心;否则他们会埋怨家长冷血而情绪波动,后果不堪设想。 文后虽然可以加上“总而言之,对家长送考现象要因人看

高三微写作——评论类

微写作——评论类 1、掌握言行思想类微评论的写法。 2、掌握文学类微评论的写法。 1、了解微评论的写作特点。 2、掌握微评论的写作方法。 题型分类: 微写作可分为: (1) 文学类:主要考查考生的描述、想象能力,包括写人、写景、状物、叙事等,它更侧重记 叙、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同时也考查对表达技巧的把握。 (2) 论述类:这一类题目要求对某一现象、事物发表评论,如短评、读后感等。它更侧重议论 的表达方式,要运用论证方法,有理有据,短小精悍。 (3) 实用类:这一类题目要求对某个物品作介绍,如解说词等。它更侧重说明的表达方式,要 适当运用说明方法,条理清晰。 言行思想类微评论

言行思想类微评论是对某些社会现象中人们在精神意识、态度准则、思想认识、行为举动等方面表现出的倾向、动态、问题进行分析评论,从而明辨是非,表达作者的观点主张,并进行深入分析、讲清道理。出题人为了使论题更有针对性,通常选择那些人们普遍关心的现实热点或者人们尚未普遍关注,仍然处于萌芽状态,却带有某种倾向、趋势的导向性材料,要求学生以一个具体的事实、现象为缘起进行议论、发挥。 言行思想类微评论写作基本思路: 开头 亮观点,即表明评论者对事件或现象的观点,要旗帜鲜明。 中间 讲道理(两点为宜):可以从正面肯定、从反面否定或既肯定正面又否定反面。 结尾 总述,或重申观点、提出建议。 文学类微评论 文学类微评论以作家、作品、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潮作为评论对象,评论人通过评论表述自己对该作品美学价值的认识和评价,对作品的作者提出有益的批评和建议。从出题情况看,这类考题大多要求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并要求选择其中一点来写,因而读懂作品、确定选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同时,选点角度宜小不宜大。对叙事类文学作品,评论的角度应着眼于人物塑造、矛盾冲突等方面;对抒情类文学作品,评论的角度应偏重于艺术意境、感情抒发等方面。对一篇作品,是评人物形象,还是评情节安排;是评某一细节,还是评全篇结构;是评思想意义,还是评语言风格,都需要评论者认真权衡,初学者最好选一个小的内容。在语言上,应该尽量用形象化的语言评价和分析作品,把观点渗透到富有魅力、美感的文字之中,恰到好处地使用一些文学评论的术语,增加文学评论味。但是,学生要学习文学评论的模式和写法,首先要积累一些鉴赏术语和典范的示例。 文学评论类微写作基本思路: 开头 梗概复述。在对原文情节的梗概复述中,不露声色地点出要强调之处。 引出论点。可使用一个判断句来加强语气。 选择论点的方法:从内容上,选择的论点应能满足从人物形象看主题的需要;从形式上,可以从下面几个评论方向中选择一个:人物形象塑造特色(即人物性格的几个方面),故事结构特色(如曲折、巧合、误会、线索等),语言特色(如个性化、生活化等),写作技巧特色(如对比、讽刺、带有其他文体特征等)。 中间 以分析法论证为主。论据应是作品自身,可以边节录边评论。最好分为两个以上方面。 以其他论证方法为辅,如引证法、比喻法、反证法等。 联系实际,引申发挥,内容主要是主题的社会意义。形式有:人物典型的意义,艺术特点的比较和发展。 结尾 重申自己的观点以照应开头,进一步明确、深化论点。 发出感慨。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只给大家提供一种基本的写作思路,随着考题的变化,答题的思路与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根据不同题型的不同问题理清思路,随机应变。其实,评论类微写作与议论文写作一样,都要求做到:第一,观点要鲜明;第二,说服力要强;第三,语言要精炼;第四,条理要清楚。当然,因为受篇幅的限制,“微写作”多限制在200字左右。这就要求写作者只能专拣“干货”说,专挑有用和适用的说,做到微言大义。只要做到以上这些,并且多关注生活,多进行思考,多借鉴,自然就可以写出令人耳目一新、长久回味的微评论。

【高考作文备考】不容小觑的高考作文微写作,专家告诉你六大类型夺分捷径

【高考作文备考】不容小觑的高考作文微写作,专家告诉你六大类型夺分捷径 在高考中,微写作可谓“源远流长”。全国统一命题时出现的小作文,实则就是一种微写作。分省命题之后,重庆卷、北京卷、江西卷等部分省份仍保留了具有微写作意义的小作文。相对于大作文容易出现的“假大空”应试体症状而言,微写作贴近生活、紧扣教材、联系时事的命题特点更有利于考生抒发真情实感,客观描述事物,准确表达观点。 微写作的考查要求常常与表达方式、修辞、句式、人称、角度等语言表达联系起来。从本质上说,微写作是语言综合运用题。微写作的形式多样化,可以是改写、扩写、缩写、仿写以及种种片段性写作。 从表达方式看,我们可以把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下面我们逐个说明。 —————■记叙类■————— 【技法指导】不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面面俱到,一般以事件的某个环节或人物的某个方面为中心,描绘出一个精彩的镜头,或是动人的画面,进而揭示事件的意义,展示人物的个性。 【例题】苏东坡被贬到黄州后,在元丰五年到城东南30公里的沙湖准备买田终老,写了首词《定风波》。请将其小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扩写成一篇短文。要求:①以第一人称写作;②侧重于叙事;③有反衬的手法; ④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结构完整。 ☆考场佳作☆ 我定下心来,在沙湖买下那几亩幽僻的地,就把自己托付给这儿吧。 揣着地契,我适然而回,路上鸟儿啁啾。半路忽然下起了小雨,拿雨具的人早已回家了,同行人只得冒雨前行。不一会儿,路变得泥泞起来,难走起来。同伴都埋怨这鬼天气。雨水顺着大家的头发流下来,衣襟湿透了,一副狼狈相。我暗自发笑,如此雨天,真爽快呀!雨滳滴答答地打在一片竹林间,我伏下身子,随手采了几蔸嫩笋,同行者的身影已消逝在前方,眼前美酒、脆笋似乎正飘香。一点风雨怎能吓倒我呢?雨停了,太阳与路旁的野花正艳着,似乎在对着我笑呢。 有这样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地方,真好呀!(谭新阳) 【点评】习作通过同伴冒雨前行的狼狈来反衬“我”在雨中漫步的悠闲,对比鲜明、叙述得当。 —————■描写类■————— 人物描写类

2018高三期末语文微写作写作 教师版

实用文档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微写作、写作)教师版 2018东城期末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5.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150字左右。 ①有人说,高中生不仅要读文学类名著,还要读哲学、历史、科学类作品,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自圆其说。 ②下面是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三幅插图,请结合其中一幅,叙述相关情节。 《明天》《阿Q正传》《白光》 ③从“孔子、曹雪芹、鲁迅、沈从文、罗广斌、路遥、海明威”这些名字中任选一个,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向他表示你的敬意。 26.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不少于700字。 ①现在的某些游戏将中国历史人物的身份加以改变,比如墨子变成了机器人、荆轲变成了美女、李白变成了刺客……对此,有人认为游戏创作必须符合历史,也有人认为这些改变可以吸引青少年关注历史,还有人认为游戏原本就是虚拟的…… 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2017年12月,第四届全球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会上有人说,未来30年属于用好互联网技术的国家、三十人以下的小企业、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 实用文档 这番话触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想象?请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5.(10分)略 26.(50分)略 2018西城期末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5.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 (1)《一股液体流经西海固》结尾写道:“他们应该和我一样不甘心。”面对人生中形形色色的难题,人有时会有这样或那样“不甘心”的举动。请从《红岩》中的江姐、《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和《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中任选一人,叙述能体现其“不甘心”的情节,并作简要点评。要求:符合原著内容,条理清楚。 (2)某些特定的时刻对于小说中的人物而言可能是刻骨铭心的。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白光》中的陈士成、《边城》中的傩送中任选一人,描写其在下列特定时刻的内心感受。要求:

四川大学07文学评论写作试题答案

四川大学07文学评论写作试题答案 考试科目:文学评论写作 科目代码:635 适用专业:文艺学 研究方向: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与传媒、文化批评、文学人类学、佛教语言文学、广播影视文艺学 一、填空(共35分,每空1分) 1.文学是作者的(审美经验)的语言凝结。 2.中国先秦的文学观念兼有(文章)和(博学)之意。 3.文学文本是一种(语言)形态的文本。 4.《文心雕龙》一书的写作时代和作者是(南北朝刘勰)。 5.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来看,文艺作为意识形态活动,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6.在美学史上,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哲学家是(鲍姆嘉登)。 7.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文艺和美学方面的代表作是(《诗学》)。 8.注重“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的文学构成论,来自于(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传统。 9.文学形象是构成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是衡量优秀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志)。 10.意境由一系列(意象)组成,注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超以相外。 11.19世纪之前,在美学上占主导地位的是(形而上)的美学。 12.在对审美感言的研究中,一般认为主要的审美感言是(听觉)和(视觉)。 13.在文学创作中处于主动和主导地位、具有审美创造能力的人,被称为(创作主体)。 14.文学的创作过程是指(文学作品)的形成过程。

15.在西方文学理论中,最早提出“灵感”说的人是(柏拉图)。 16.提出“风格即人”这一观点的是法国批评家(布封)。 17.审美想象在实质上是对(形象/表象)进行艺术加工和改造的心理活动。 18.审美心理活动中的“通感”现象,是指不同(感官)之间的相互转移和借用。 19.《文心雕龙》中对文学欣赏和批评进行研究的篇章是(知音)。 20.提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俄国批评家是(别林斯基)。 21.文学成为一中“艺术生产”,是以(现代图书出版业)的出现为标志和前提的。 22.消费文化对文学接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根本性的观念)上。 23.西方现代美学的“格式塔”学派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完形心理学的问题)。 24.文学阐释是在文学欣赏的基础上对文学作品及其相关的文学活动的(批评)与(分析)。 25.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批评等说侧重的是文学的(文本)。 26.心理批评是借助(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阐释文学活动。 27.《艺术哲学》的作者是法国理论家(泰纳)。 28.《审美教育书简》一书的作者是(席勒)。 29.探索文艺起源的途径主要有(考古学的途径)、人类学的途径和心理学的途径。 30.优秀文学遗产中的经典作品,是在长期的(流变)形成的。 3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作者是(马克思)。

2017届北京市各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微写作及大作题》汇集

2017届北京市各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微写作及大作题》汇集 东城二模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58分。 26.微写作(8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阅读整本书,与阅读零散的篇目相比,会有不同的收获。请结合你的学习经历,写一则短文,向刚入学的高一同学介绍自己阅读整本书的体会。要求:所写的体会具体、切实、易记忆。 ②临近高考,有些同学觉得晚上学习效率高,所以常采用开夜车复习的方法。针对这种做法,请你写一段规劝的话。要求:态度友善,有说服力。 ③请以“凝望”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语言有文采。 27.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四世同堂》中钱先生说“一朵花,长在树上,才有它的美丽”,这句话揭示了生活中很多现象背后的道理。 请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美丽”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科技日新月异,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二十年后,语文课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 请展开想象,以“二十年后的语文课堂”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描写有画面感,内容注意合理性。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58分。 26.(8分)略 27.(50分)略 西城二模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2分。 23.微写作(12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等经典名著以其独特的魅力,为人们所熟知。 ①有人说:“大师的笔触,处处惊人。”请从这六部作品中任选一处笔触(可以是情节设置、细节刻画、手法运用、遣词造句等),阐释其“惊人之处”。要求条理清楚,言之有物。180字左右。 ②经典小说的情节往往引人入胜,但有时也可能有不合自己想法的地方。如果让你改动这六部作品中的某情节,你想怎样修改?请简述你的修改方案并谈谈这样修改的理由。要求有理有据,自圆其说。180字左右。 ③不同的人对春天的感受也有不同,上述作品中的人们对春天各自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请以这些作品中的某个人物的身份,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表达其对春天的感受。要求明确所选人物是谁,所写内容符合所选人物的特点,不超过180字。 24.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纸上。 ①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所著名高校的自主招生面试中,考官向前来应试的高中生问了一个相同的问题:你未来想做什么? 很多学生回答:想上贵校。 考官又问:上了我们这所学校后,你想做什么? 很多学生坦言还没去想这个问题。 考官提示道:你难道没有想过未来要成为一名科学家、宇航员、机械师、厨师、演员、运动员、教师、军人……? 很多学生回答:那是小时候想的事了,都记不得了。 上面这段考官与学生关于“未来做什么”的对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初中语文图标类微写作及范文

微写作(10分) 下面是2008年奥运会会徽标志图,请写一篇180字左右的说明文字。(10分) 要求: (1)对象明确,顺序合理,符合说明文语言特点。 (2)至少使用两种说明方法。 (3)字数在150-200字之间。 注:最上面是红底“京”字图案。类似中国的传 统印章。 提示:1、结构合理:总分总,总说:这是什么?分写(要体现说明顺序)分别说明每个部分;总写结尾,评价、这副图标的寓意。 2、说明顺序:上中下/左中右/整体到局部/外到内/内到外 3、说明方法: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分类别、摹状貌等。 4、语言简明,不用长句(自我退场,不含个人情感)

为什么一件事或一个人会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呢?因为件事或这个人对我们很重要。那么什么样的人和事才是重要的呢?对我们的人生、思想、感情的转变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人和事。简而言之,从根本上教会我们成长。如:让我们理解父爱的含蓄;让我们读懂了母爱的唠叨;让我们学会坚持和勇敢……请以“留在记忆深处的_____ ”为题,补充题目后进行写作。要求:1.800字以上;2.诗歌除外,文体不限;3.文章不能套用,更不能抄袭,力求真情实感; 4. 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班级名 留在记忆深处的臊子面 漫步于大街小巷,在色彩斑斓的霓虹灯与汽车的鸣笛声中瞥见了熟悉的两个大字“面馆”。刹那间,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被这两个字轻轻击中,一碗臊子面依稀浮上心头…… 记忆中的外婆家总是带着臊子面的香气,小时候的我调皮捣蛋,常常去外婆家的菜园子里“祸害”蔬菜,那一片绿意中总能看见我嬉戏的身影,时而追逐蝴蝶,时而揪下一片菜叶,玩得不亦乐乎。每当我肚子饿时,摘几个番茄,拔几根胡萝卜,衣服沾得满身是土,冲进厨房,扑进外婆的怀里。 “外婆,我想吃臊子面——”外婆总是连声答应,连眼角的皱纹中都含着对我的宠溺。 我飞快地将蔬菜放在厨房,再搬来小板凳,静静地坐在厨房看外婆做臊子面。 雪白光滑的面条,衬得外婆的手苍老而粗糙,手上的皱纹更显得格外刺眼,仿佛在诉说着她所经历的沧桑,但这双手仍不减当年的风采。面条在外婆手中飞舞着,像个乖巧听话的小孩。一甩,一拉,一扯,面条便被扯得纤薄而劲道。 “嘶——”面条下锅了,在沸水中飞舞着,叫嚣着。瞬间,面条的清香,便在厨房中弥漫开来,不停穿梭。 臊子面出锅了,外婆小心翼翼地在面条上浇上芳香四溢的臊子。蔬菜的鲜艳搭上面条的雪白,浓郁的肉香配上面条的清香,色香味俱全,让人看了便口齿生津,直移不开眼。 外婆在院中支起一个小桌,我乖乖地坐在桌子边,狼吞虎咽地吃着面。在臊子面升起的雾气中,外婆眼中的慈爱依然清晰,如同一缕暖阳,将我的心结悄悄融化。身旁家人谈笑着,屋顶鸟儿清脆地鸣叫着,院中小猫慵懒的躺在地上。外婆全身沐浴着阳光,眼中的爱似一潭湖水,快要溢出来了,偶尔有清风拂过,带起的点点涟漪圈圈荡漾开来,依然清澈见底。 记忆中的臊子面,仿佛带着金秋时的麦香,裹着蔬菜的清香,更含着外婆对我浓浓的爱意。 走进店中,点一碗臊子面,细细品尝,仿佛回到了乡下的外婆家。 我拿出手机,拨出一通去往故乡的电话。“喂,外婆,我想吃臊子面了。”“好啊,你什么时候回来?”外婆那充满欣喜的话语如一股暖流悄悄滑过我的心间。 闭上眼,外婆慈爱的脸庞又浮上心头,远方故乡臊子面的香气还充斥在鼻腔中。 老师点评 文章构思自然,以小见大,刻画细腻,反复点题,突出主题。小作者选材切入点小,通过一小碗臊子面,表现了文章的大主题“爱”。在外婆做臊子面的过程中,人物的心理、外貌、动作、神态等细节刻画细腻自然、生动传神,每一处细节都包含着外婆浓浓的爱意。记忆中的臊子面是美好的味道,更是爱的味道,字里行间渗透着温暖与感动。文章采用倒序的手法,结尾照应开头,升华了爱的情感,洋溢着浓浓的真情,读完让人倍感温暖,仿佛面前也浮现了一碗芳香四溢的臊子面。

红楼梦文学欣赏论文

读红楼梦 说不完的红楼梦,道不完的红楼情。曹雪芹用自己的一生谱写了一部流芳百世的文学佳作。从清朝到现在,《红楼梦》已经走过了200多年的历史,期间,无数的名家大家拜读此作,对红楼赞不绝口,但对红楼的解读与研究永远没有尽头,因为它是那样的博大,400多人物的精心刻画,一个家族的兴衰历程,数不尽的文学艺术手法与写作技巧,值得我们永远的研究学习。 作为一个文学素养不怎么成熟的我,我不能像红学研究者一样,研究红楼的每个细节,对其中的艺术手法或是思想精髓进行评论点评,因为我觉得自己还没有那个高度,不能胡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我认为,作为一个读者,读一部作品最重要的从作品中能体会到什么,对自身成长有何积极影响,把这种对自己或是周边环境有意的思想融入自己的作为,使自己更成长。经过这一番读、思、做的过程使自己上一个新台阶,这才是读作品的精髓。因此,我的论文不会对红楼人物或是作品本身做客观的评价论述,只是写写自己读红楼的一些思想萌动和红楼给我的影响。 人性固有的正义与邪恶、坚韧与软弱。 众多红楼人物的刻画,涵盖了各种各样的人物性格。从这各种各样的性格中,能看到人性固有的正义与邪恶,坚韧与软弱。而其中,我认为表现最强的是贾宝玉。贾宝玉生于贾府之富裕之境,因此自小就吃不愁穿不忧,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在《西江月》中,是这样描写贾宝玉的: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此番描写,是对他最客观的外在描写,读来似感此人就是那种富贵之家的败类之子一样,其实不然。当真正知晓贾宝玉之后,我们会感到此描写似贬实褒,因为他的思想是不和那些败类富家之子一样的,正是他的思想让他做出类似荒谬之事。他虽生在官宦之家,但是却极度的厌烦官宦世俗、人情世故,他鄙弃功名利禄,最恨所谓“仕途经济”。他看不惯的这种腐朽的封建官宦思想,正是他的本性中存有的正义的背叛与抵抗。这种“不思进取”,是与传统社会性别角色对男人的要求背道而驰的。在贾宝玉那里,与功名相对的,是“风月诗酒”,他沉浸其中而自得其乐。而,恰恰他的背叛心理,让他又长期沉浸在风花雪月、不务正业的淫乐生活之中,也许,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他为了反叛、为了抵抗而为,但我们不难看出他的很多淫乐之为还是他所向往和喜爱的。这可能和他的起初意向有所不同,但长期的骄奢淫逸之为,已经让他爱上了他的所作所为,我想这就是他本性的邪恶与贪婪的体现。贾宝玉身上还能看到坚韧;贾宝玉是反封建的叛逆者。他是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主义者。他的痴情表现的是对恋人,友人,亲人及对万事万物的博爱。直到最后,家境衰落,他也没有改变自己的思想,而选择遁入空门。而他的思想还是有一点狭碍的,那就是人性的软弱。例如他不敢与封建制度彻底的决裂;他从来不敢和封建家长

微写作教案(微评论)

微评论写作方法与技巧 【写作示例及分析】 综合消息,《重庆晚报》14日报道说,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因为这样会过早给孩子贴上好学生与坏学生的“标签”。评选“三好”的过程,重视智育,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培养,且变相成为许多学生加分、保送的手段。此言论一出引发了民间对“三好学生”这个在中国中小学实行数十年的评奖制度的关注和争论。你对上面的材料有什么看法?请简述理由,不少于150个字。(8分) 【新闻短评写作方法与技巧】 第一步:选取角度,提出观点 正面肯定:我为取消评选“三好学生”的这种做法大声叫好。 反面否定:评选“三好学生”能对学生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此举应继续下去。 正反结合:取消评选“三好学生”,我们需理性地看待这一举措。 第二步:阐述观点,以理服人 正面肯定:评选“三好学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虽有一定激励作用,但评价方式带有局限性,特别是重视智育,轻视德育、体育的评价模式,影

响其全面发展。也容易让家长与教师都按照“三好”模式去教育孩子,忽略孩子个性塑造和潜能开发,显然对孩子成长不利。 反面否定:评选“三好学生”能够给孩子树立好榜样,没有好的榜样,学生会失去前进的方向。评选“三好学生”本就应把智育放在第一位,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智慧型人才。评选“三好学生”能够让更多的孩子脱颖而出。正反结合:“三好学生”评选这一举措,简单的停止或继续,无争辩的意义。倒是应该赋予“三好”评选制度新的内涵,让这项“评选”制度焕发新的生机。关键是要监管到位,严把评选的标准和公正性。 可重申观点,也可对材料中涉及的问题可提出建议和解决办法。 第三步:概括小结,提出建议。 正面:这种给孩子贴“标签”的做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且变相成为了加分和保送的手段,应尽早取消。 反面:评选“三好”在我国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引导、激励了几代人的成长。我们不应盲目取消这一制度。 正反:此项制度重在改而不在停。评选“三好”很有必要,但要使其“纯度”更高。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微写作之说明类

微写作(一)说明类教案 教学目标: 1、明晓说明类写作要求; 2、掌握说明文特征------对象明确、语言简明客观准确、顺序合理; 3、能够较为熟练的进行说明类的微写作。 教学重难点: 1、明晓说明类写作要求; 2、掌握说明文特征------对象明确、语言简明客观准确、顺序合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描写类、议论类、应用类、说明类;这几个词是关乎什么的呢?-------微写作!这四种类型就是我们2017年中考语文的微写作的内容。除开应用类这种实用性文体,其他三类正是我们常见五种表达方式中的三种;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记叙文让人有所感;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议论文让人有所信;那么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说明文让人有所什么呢?“知”!(板书“知”)我们今天我们讲说明类写作。 二、明晓写作要求 这是我们这次限时训练的微写作作文题: 微写作:湖南多风景名胜之地,岳麓书院、橘子洲头、靖港古镇、凤凰古城等地方,或风光秀丽、或底蕴深厚……,请根据要求,写一段介绍你家乡某风景名胜之地的说明文字。(10分) 要求:(1)对象明确(2分),顺序合理(3分),符合说明文语言要求(3分)。 (2)字数在150—200之间(2分)。 这个标准也是2017长沙市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中对微写作说明类的评分标准。(板书“对象”、“语言”“顺序”)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让我们有所知,那么什么是说明呢? 二、掌握说明文特征

1、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征 (1)概念: 说明:用简明、客观、准确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点、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师:这个概念对我们的说明文写作提出了哪几个方面的要求呢? 生:说明语言;说明对象和特征;说明顺序。 师:我们做到这些要求才能有所“知”。(板书“画箭头”) (2)明确说明文语言要求 下面我们先来看概念中对于说明语言提出了什么要求? A、简明:尽量不使用描述性的词语。 B、客观(自我退场):作者不把自己的主观认识与情感带入文字中(一般不出现第一人称) C、准确:概括事物特点的词语准确;限制性词语准确。 我们来看以下几篇文章的语言是否符合说明文语言要求。 2、通过对比掌握说明文语言的特征 (1)区分记叙和议论 A:习作: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曾隐居于南阳卧龙山一带,每天耕种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后来,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放下架子,三顾茅庐,诸葛亮非常感动,决定出山;他出山后,帮助刘备,使天下形成鼎足三分的局面。刘备称帝,诸葛亮任丞相。后刘备逝世,他辅佐刘禅,北伐中原,但最终未能兴复汉室,由于过分操劳,积劳成疾,于公元234年不幸逝世。诸葛亮是天底下最让人敬佩的政治家,他在辅佐刘备后勤勤恳恳,面对无能的刘禅,他忠心耿耿,为了完成刘备的遗愿,他费劲心力,北伐中原,虽最终失败,但他无愧于顶天立地的英雄称号。 B:评析: 师:同学们看这篇习作,请问它哪些语言不符合说明文语言要求? 生回答评析。 师小结:这段文字前面主要是比较详细的记叙了诸葛亮的生平经历。语言不够简明扼要,记叙过多。

中国文学欣赏课后感想

中国文学欣赏感想 上了大学之后,就没有再上过语文课。对于文学方面的知识,已经很陌生,偶尔提起一些诗词,只是觉得很熟悉。上过潘水根老师的中国文学欣赏,暂时离开繁琐的数理统计经济现象,再一次接触了很多中国古代文学,感到很亲切。同时也通过听课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 潘老师上的课,初听觉的很不可思议,讲的外星人和古代文学的千丝万缕的练习,一开始对我来说实在有些不能接受,不敢相信,好像天方夜谭。不过慢慢地仔细想想。那些推理的确很有道理也很有说服力,也许外星人真的曾经来过我们地球,甚至统治过一段时间,现在到其他星球去了,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先进的思想技术,还有很多难解之谜。 听到很多古代的传奇,觉得很是奇妙。早在那么多年前,就已经都那么先进的技术的思想,不得不感慨大自然和人类的神奇。 在经过无数次的冥思苦想后,我若有所悟。以下都是我的一些想象。我认为在很久以前,我们居住的地球在经历了若干纪,无论从温度、土壤、水啊等刚刚具备了生物生存的环境,抑或说是外星高科技生命改造了我们的地球,让地球变得适合于生命的生存。那时期的地球还处于蒙昧时代,尚未开发。是外星高科技生命人类把最初生命带入了地球,在此之前,地球上也许有了一些初级生命现象。至于外星人到地球来的原因,是为了实验、占有、开发还是为了流放犯罪,不好一概而论,因为在此先后来到地球的并不是一个外星球的外星人,而是由很多家,就像清末侵华的八国联军,对于这些来自不同科技水平,不同星球的外星人到地球来的目的也是不尽相同的。那时的地球,就这样被这些外星人所瓜分占有。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地球上有黄种、白种、黑种等不同的人种,有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汉族、蒙古、不同民族的真实起因吧。 另外,听老师讲了很多李白的故事,从身世到官场经历,从友谊到身边的女人。似乎古代诗人的感情生活都很复杂,李白前前后后有四个女人,而且一些是门第比较好的,让人想到倒插门女婿。对那些女人似乎也没有什么感情,很奇怪。他竟然还会丢下自己的儿女不顾,执意一个人是寻找他的人生理想,这让我感到很不理解。不过文人思想跟一般人肯定不一样,古人的思想和现代人的思想也不一样,不能拿自己的想法主观臆断。不管怎样这不能改变他就是中国文明千古的一大文豪的事实。 一直以为李白是个豪放派。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体现出他的潇洒俊逸;抒发个人的理想抱负,体现出他的浪漫豪迈;表达对亲友的关心思念,体现出他的重情重义。李白无愧于“诗仙”的美誉。李白的诗作能够千古流传,不仅因为这些诗作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更是因为其中蕴含的作者动人心魄的人格魅力。 其实他也是个落魄的失意的政客。二十五岁时,他离开了家,千里迢迢地去了万里之遥的长安城,找寻他的政治理想。李白毫不掩饰他对功名事业的向往,同时又因为自己绝对无法接受的那些取得富贵利禄的附加条件而弃之如敝屣;他热爱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对其中不合理的现象毫无顾忌地投之以轻蔑。所以李白虽然曾在天宝初年供奉翰林,但因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后来还因永王事件受到牵连,险些丧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诗中悲愁失意之情显而易见。在其他诗句中李白也时时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愁绪,却也始终能坚信有“直持云帆济沧海”的一天。而终究没有等到这一天的他也实在是个可怜的政客。

2018一模海淀微写作

微写作 【评价分类】 一类卷8—10分 二类卷5—7分 三类卷1—4分 25.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 ①很多小说都有精彩的环境描写,它们在烘托气氛、塑造人物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请从《红楼梦》《红岩》《老人与海》的典型环境中选择一处,加以描述并做简要点评。要求:符合原著内容,条理清晰。 【解题】 一言以蔽之:描述环境(自然或社会)+分析作用(赏析好处) 社会环境,指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1)就本题来说,自然环境可以写苍茫辽阔的大海、陪都重庆的风光等。社会环境可以写国民党统治下的社会、白公馆、渣滓洞、囚室、刑讯室,贾府、大观园、荣禧堂、潇湘馆等。它在考查学生对名著中典型环境的记忆、理解程度。 (2)描述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可合理想象,加以充实丰富。 【存在问题】 1. 没有典型环境的描述,只分析其作用。 2. 不按规程表达,环境描述与点评分析混杂。 【标杆文】 4分 在《老人与海》中,平静的大海是故事中最为典型的环境。平静的大海暗藏着未知,它给予了老人大马林鱼这一丰厚的礼物,又令群鲨将其从老人手中生生夺去,烘托了文中一直存在的神秘而又危险的气氛,难怪老人将其比作一个阴晴不定的女子。大海,又是老人的狩猎场,在它平静的表面上,老人捕得猎物,又与其他猎手争夺,它作为平静的大幕,衬出了小船上发生的那些激烈战斗,也衬出了老人那虽然瘦削,但却高大、坚强,可以被杀死但绝不会被打败的高大形象。 评语:几乎没有环境描述,只有大海作用的分析。 5分 在《老人与海》中,对于大海的环境描写十分精彩并使桑迪亚哥的形象被生动刻画,这种描写的作用在下面两段中体现的淋漓尽致。首先,在老人出海捕鱼的84天中,那时的大海是相对来说平静的。在老人一无所获时,大海突出了这种环境的难以承受,体现了老人过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微写作之人物说明

微写作之人物说明教案 一、教学目的了解常用说明类文体基本特点,学习、掌握此类微作文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常用说明类文体基本特点,探讨常用说明文的微写作规律,掌握人或物说明类微写作的基本方法。 难点:符合作文要求,表达准确得体。 三、教学设计以课本为蓝本,依次教学,教学过程中注重练习指导和对学生的激励与肯定,避免宣读标准答案”式的教学方式,注重个性化指导。指导学生写出既符合答题要点又具有个性化特点的作品。 四、教学过程 导入 今年长沙中考的小作文,变动很大,内容更广泛、形式更多样,除以前经常训练的描写类微作文外,还将涉及到说明类、议论类、应用文类微作文,这提醒我们:微写作已经成为我们备战中考的一项重要任务。 说明类微写作可以分为人和物两节,本节教学重点是关于人物类说明的微写作。 一、样题回放,设置情境 请从下列六位古代文人中任选一位,根据要求,写一段介绍这位文人的说明文字。 (10 分) 李白杜甫范仲淹苏轼辛弃疾陶渊明要求:(1)对象明确,顺序合理,符合说明文语言要求。 (2)字数在150—200之间。 二、温故知新,逐步铺垫 区别五种表达方式 判断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1、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 2、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带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3、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4、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 5、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 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 7、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我所要到的地方。 8、这一切都说明蝈蝈喜欢吃昆虫尤其是没有过于坚硬的盔甲保护的昆虫。它十分喜欢吃肉但不像螳螂一样只吃肉。 9、卷云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有时候像一块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片雪白的绫纱。 10、黑暗仁慈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抱里永安她的魂灵! 总结: 说明,即用言简意明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

赏析句子范例

赏析句子方法与示例 班级:姓名: 一、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 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1)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蒙眬欲睡似的。 赏析:一个动词“吻”字,写出了海浪亲昵温柔的情态。 2)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 赏析:“疯狂”、“汹涌”、“吞没”这些充满力度的词语,描绘出了大海勇猛无畏的性格。 二、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1)“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赏析:以“海”、“墙”作比喻,写出了森林的浩瀚和坚不可摧。透过字表,我们能够领会到作者对森林的喜爱与赞赏之情。 2)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它又不辞辛苦地从远处茂密树林里捎来种子,让雨水把它们唤醒。坡上青翠的小苗讨得阳光喜欢了,阳光便慷慨地抚爱它们。 赏析:本句用拟人手法,赋予风、雨水、小苗、阳光以人的灵性,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获取原来如此的诗意,与峡谷的凄清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3)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 赏析: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蔷薇花的不张扬、素雅,抒发了“我”对蔷薇花的喜爱之情。“素素妆”与“淡淡笑”还运用对偶,句式整齐,对仗工整。 4)那扇门又被悄悄推开了,一个男人伸头朝里面看来看去,似乎想进来,但又把头缩了回去。 赏析:“推”“伸”“看”“缩”这些动词,生动细致地写出了送水工想进门又怕弄脏地板的心理,表现了他的修养,也为下文他脚套塑料袋进门的举动作铺垫。 5)她(枫叶)耐得住风霜交加,经得起秋之摧残,战西风而不怯,披严霜而愈丽,显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 赏析:运用拟人,采用整齐的句式,表达了对枫叶的赞美之情,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抒情色彩。

微评论写作

高考“微写作”所可能涉及的微评论,一般包括时事评论、人物评论、读书评论、影视评论,有时也有事物评论、思想评论、现象评论等其他评论。下面, 选择几类考查频率较高的题型来说明其要点。 、时事评论 微时评要有述有议,有理有据,忌自说自话、生硬说理;要紧扣核心,忌东拉西扯。基本结构 引一一简单引述事件,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议一一分析这一事件对社会、对人们、对自然等的影响; 联一一联系其他相似或相反的现象或事件,深入分析,揭示问题的本质; 结一一总结前文,给出结论或引起反思,提出建议或表达希望。 来看一篇学生例文: 看到一则新闻:江西某实习医生因医患纠纷被刺死。而那名医生刚刚在两周前获得了香港大学的通知书。 有人说,患者太偏激了,是医生品德操行太坏了。其实,这件事情已经被上升为医患关系的讨论。就事而论,那位实习医生也是无辜的,他连处方权都没有。但这件事却是医疗体制问题的缩影。长期以来,医院都无法摆脱“以药养医”的问题,百姓不堪“天价”药费的重负,直呼“病不起”,甚至“伤不起”,所有人都将矛头指向了医生。 但作为医生,他们同样有苦衷。基本工资低得吓人,只能靠开药提成,这让他们如何是好?有些人甚至喊出“要生存,不要尊严”的口号。 卫生部长在事件发生之后说,将在全国二级以上医院设立警务室。我想,医疗体制不改革,工资分配方式不改变,医患关系永远紧张。在医院驻警?浪费财政收入,徒增笑料罢了。(吴展国《医与患》)

这篇微时评起承转合,引议联结,层次分明。起:引述事件;承:事件背后隐藏的问题一一医院以药养医,百姓不堪重负;转:医生同样有苦衷;合:政府的对策治标不治本,问题将永远得不到解决。作者语言尖锐,直指问题核心: 体制不改,问题永远存在。 二、人物评论 人物评论从评论的对象来看,大致可分为三种: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生活中的真实人物。 评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要透过小说的情节和环境来分析; 影视中的人物,则更强调从画面和对白入手来解读;油画或照片中的人物,需要从色彩、明暗和形状上去感知,要透过“形”领悟“神”,感受其内在的意蕴。 评论历史上的真实人物,需知人论世,了解其生平、性情、缺点、重要经历、成就及影响等。并非一定要求新求异,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见解,尽量还原历史。 评论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不能拘泥于传统文化观念和主流价值观的评价。越是个性鲜明独特的人物,越是有更大的可挖掘空间,也越能展示你自己独特的思想和高超的见地。 譬如评论陈光标的“高调”慈善: 他的高调之所以不能被理解,在于社会上普遍认为做慈善的人就该谦虚,就该低调,就该匿名。但回归慈善的本质,就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造福社会,陈光标也确确实实如此做了。那些证书就是社会对他的认可,他不过把这些展示出来, 却遭到认可他的社会的批评和不理解,这不可笑吗?(广外一考生) 这个微评论从社会和个人的关系着手,视角独特、极有见地,表达作者对陈光标的理解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