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肾损害表现,常用的哪些药物易出现肾损害

药物性肾损害都有哪些表现,常用的那些药物易出现肾损害?药物性肾损害是中毒性肾损害中的一种,其损害的部位主要肾间质,不同药物可以在间质与肾小管的不同部位,一般与药量、使用时间、药物在血及尿中之浓度有关,也就是说,当停药越早、患者肾损害恢复到正常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对这同题都应有简单的认识。

以下为常见药物性肾损害:

【一】抗菌药物中毒性肾病

抗菌药物通过药物的直接肾毒性或过敏反应造成肾实质损害叫抗菌药物中毒性肾病。

肾损害的表现类型:

【1】肾小管损害:轻者只表现尿蛋白、管型、白细胞,肾小管轻度改变。重者发生少尿、氮质血症、酸中毒等急性肾小管坏死的表现。

如先锋霉素、新霉素、过期四球素、两性霉素B、去甲金霉素。

【2】间质性肾炎:主因免疫反应对肾间质损害。

可表现:发热、皮疹、嗜酸粒细胞增多,尿检有白细胞、管型、血尿,肾浓缩功能减退等,严重者出现肾功能衰竭。

如使用半合成青霉素,利福平等。

【3】过敏性肾小球肾炎,血管炎:表现为血尿、蛋白尿、红细胞管型、高血压等,肾功能有不同程度损害。

如磺胺类药引起的过敏性肾小球肾炎、血管炎。

【4】结晶性肾病:药物在肾小管、泌尿道结晶,造成阻塞i

表现为血尿、少尿、绞痛,或急性肾功能衰竭。如磺胺药。

【5】肾前性氮质血症:由于药物使肾血管强烈收缩,肾血流减少,肾小球滤过减少或药物分解蛋白,使肾脏负担过重而出现暂时的氮质血症。

如:四环素,两性霉素B

常见的损害肾脏的药物:

【1】常损害肾类药物:两性霉素B,新霉素、先锋霉素等。

【2】比较常损害肾类药物:

氨基醣甙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

多粘菌素、粘菌素;

万古霉素;

磺胺类:复方新诺明,肾毒性作用较低。

【3】偶见损害肾类药物:

青霉素G新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四环素、去甲金霉素、土霉素;

先锋霉素类:头孢霉素类

利福平、乙胺丁醇、对按水杨酸。

抗菌药物中毒性肾病的防治原则:

【1】询问患者,若有过敏史着禁用。

【2】对老年人,患者患有其它全身性疾病影响肾血流如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及已有肾脏病者要慎重使用。

【3】对使用磺胺类结晶性药物应多饮水,碱化尿。

【4】使用各类肾毒性药物时警惕发生肾损害,多检尿常规、肾功能,一旦发现其损害立即停药。

【5】如果抗菌药物中毒性肾病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者应考虑透析治疗。

【二】镇痛剂肾病

许多镇痛剂几乎

都含有非那西汀,它是一种肾毒性药物,镇痛剂肾病主要发生在40--60岁,长期服用镇痛剂的病人,女性多于男性。

其表现多样化:

【1】无症状性脓尿,尿无菌。

【2】易并发泌尿道感染。

【3】慢性进行性肾功能不全,以肾小管功能不全占优势,最后发展为尿毒症。

【4】急性肾乳头坏死伴急性肾功能衰竭。

【5】输尿管梗阻。

另外,长期滥用镇痛剂的病人可引起肾盂、输尿管或膀胱癌。

防治原则:

关键在于预防,如已发生肾损害应立即完全停药,根据症状及肾功能损害程度给予对症处理。

其它肾毒性物质不限于药物,如汞、金、利尿剂、蛇毒、蜂毒、有机磷农药、灭鼠药、煤气、中暑、电休克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