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文言文练习题(带答案)

《核舟记》文言文练习题(带答案)
《核舟记》文言文练习题(带答案)

《核舟记》文言文练习题(带答案)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有奇巧

..因.势象.形( )()()..人( )2.罔不

3.尝贻余

...核舟一()()()4.盖.大苏泛赤壁云()

5.高可.二黍许

..( )()()6.启.窗而观( )

7.箬篷

..( )()()8.雕栏相望.焉( ) ..覆之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0.石青

..糁.之()()

11.中峨冠

..而多髯.者()()()12.如有所语.()

13.其.两膝相比.者()()14.佛印绝类

..弥勒( )

15.矫.首昂视( )16.神情与苏、黄不属

..( )

17.珠可历历

..仰面( ) ..数也( )18.居右者椎髻

19.其人视.端容.寂()()20.若.听茶声然.( )

21.其船背稍夷.( )22.钩画了了

..,其色墨.( )( )

23.长曾.不盈.寸()()24.盖简桃核修狭

..者为之()

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2.诎右臂支船( )

3.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5.左倚一衡木()

三、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

①木:能以径寸之木()②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以至鸟兽、木石()文曰“初平山人”()③奇:明有奇巧人()④有:明有奇巧人()

长约八分有奇()长约八分有奇()⑤为:为宫室、器皿、人物()⑥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启窗而观()为人五;为窗八()而计其长曾不盈寸()⑦可:高可二黍许()⑧云:盖大苏泛赤壁云()

珠可历历数也()此中人语云()

四、按要求填空

1.《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_________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中的句子。

2.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3.“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一句点明了窗子具有的特点,说明雕刻的精巧。

4.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一个动作和

“”的神态看出来。

5.从对佛印的神情描写中,可以看出佛印的性格特点。6.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7.从第四段对右边舟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的神态,而左边舟子的神态则显得。8.文中最后一段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的作用是。9.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10.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

五、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5.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6.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7.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8.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9.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六、回答下列问题

1.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2.写三个人的神情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文中哪句话赞叹了雕刻技艺的高超?

3.“闭’字和“启”字相应,一启一闭说明了什么?

4.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

5.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

6.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

一、mǐn wǎng yí yòujī shǔ ruò sǎn guān rán zh é qū jí zhuījì rénxū yú zhuàn

二、1.奇妙精巧 2.无不顺着雕刻 3.曾经赠我 4.句首表示推测语气 5.大约黄米上下 6.打开 7.用箬竹叶做的船篷盖代词船

舱 8.正对着 9.缓缓地起 10.用石青涂抹 11.高帽子胡须 12.

说话 13.他们的靠近 14.极像 15.举 16.不相类似 17.分明可数的样

子18.椎形发髻 19.视线神色 20.好象……的样子 21.平 22.清楚明白黑 23.竟然满 24.长而窄

三、1.通邀邀请2.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3.通屈弯曲4.通横5.通父男子的美称6.通拣挑选7.通举推举选拔8.通鳏老而无妻的人9.通层10.通花

四、①木头树木②叫是③奇异零数④动词表示存在通又⑤雕刻

是有⑥表示并列表示修饰表示转折⑦大约可以⑧句尾语气词

五、1.《虞初新志》魏学咿子敬明末2.苏轼《后赤壁赋》《赤壁赋》3.宋鲁直4. 盖大苏泛赤壁云5.灵活精致6.“左手扶鲁直背”“右手指卷,如有所语”7.豁达开朗8.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9.轻松悠闲专注悠闲10.列数字作比较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11.嘻,技亦灵怪矣哉12.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六、略

七、1.①用料体积小②所刻事物繁多③刻物情态毕备

2. 雕刻者技艺的高超“嘻,技亦灵怪矣哉”

3. 写出了介绍的顺序:由舟外到舟内再由舟内到舟外,引导读者仔细观看,并由此引出窗上的文字。

4. 这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作者真切地描述官们,足以见他对核舟观察的精细。

5.因为这样写符合核舟的主题,苏东坡是“泛舟”的主角。

6. “共阅一手卷。…如有所语。”

7. 因为中间船舱的位置和对联的颜色非常醒目,而且窗上的对联也暗示了核舟的背景和主题。先写船舱,不仅可以增强浓厚的艺术情趣,而且也极其自然的引出下文中船头三人的情态的描述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一、《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写出下列带点的汉字的读音,并填空。 孔君平诣其父(),“诣”的意思是;为设果(),是为设果;儿应()声答曰()。 2、“惠”通假字是(),“甚聪惠”是说杨氏子从文中这一句话可以看出。 3、杨氏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 在 二、《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成语出自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中是 是知音,从 这两句可以看出。 2、人们常用“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感叹 3、高山流水比喻 人们把知音比作的人。 4、你是怎样理解伯牙绝弦的: 三、《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理解词语意思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去人近及日中孰为 汝多知乎 “为”是多音字,文中的“为”如:此不为读()孰为读()。 2、联系课文,把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来 孔子不能决也。 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孩辩斗的原因是一儿认为原因是一儿认为原因是 3、科学知识。我知道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 早晨的太阳之所以看起来比中午的大这是视觉 的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易错剖析及解析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易错剖析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①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②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余曰:“太多矣。”乃尽湿③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余曰:“太少矣。”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 (节选自吕坤《呻吟录》)【注】①僮:未成年的仆人。②病:担心,忧虑。③湿:名词活用作动词,淋湿。(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人有馈一木者馈:________ ②木小不堪也堪:________ ③为余生炭满炉余:________ ④乃尽湿之乃: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3)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常常为此担心。请你从小明的角度,结合这篇文言文内容,给妈妈说几句话,加以劝慰。 【答案】(1)馈赠,赠送;胜任,胜用;我;于是,就 (2)你听我说这个道理,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哪里只是木头才这样呢? (3)示例1: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我性格内向,也一定有我的用武之地。 示例2:正如炉火太大太小都不好,我也会在性格上作一些改变的。 【解析】【分析】⑴①有人送来一根木料。馈,赠送。②木料太小,不能做房梁。堪,能承受。③为我生炉子,装了满炉子炭。余,我。④就都用水浇灭了。乃,就。 ⑵对重点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词语有:宜,合适;岂,难道;句意为:小子,你听我说,物品各有它的用处。岂只是木料呢! ⑶本文通过同一木料“我”的不同评价,告诉了我们的道理是:事物都有它合适的用途。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大可不必为此担心。不是说内向就是坏事,其实内向的人思维缜密和谨慎,外向的人是发散性的思维,很明显的一点是外向的人是先说话再考虑,内向的人是先考虑再说话。 故答案为:⑴① 馈赠,赠送;② 胜任,胜用;③ 我;④ 于是,就。 ⑵你听我说这个道理,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哪里只是木头才这样呢? ⑶示例1: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我性格内向,也一定有我的用武之地。 示例2:正如炉火太大太小都不好,我也会在性格上作一些改变的。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答题时应注意,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完整版)历年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核舟记》附答案

历年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核舟记》(附 答案)(5) 历年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核舟记》(附答案)(5)文章来自: 2007年太原市初中学业考试 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 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 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县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 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③举轴,猫 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①轴:画卷。②物色:观察。③逮:等到。 9.【甲】文介绍了,【乙】文中评价画作精美的词语是。(2分) 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佛印绝类弥勒类:②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诎: ③一士人善画善:④旦而过之,轴必坠地旦: 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译文: ②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译文: 【帮帮你】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漫”常用的义项有:①水涨,淹;②遍;③无边无际;④随便。 答: 12.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画作的精美具体表现在哪里。(2分) 答: 答案: 9.核舟船头三人的神情、动作逼真(评分说明:第一空大意正确即可。每空1分,共2分)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①类似,像②弯曲③善于,擅长④早晨(评分说明:结合语境正确解释,每空1分,共4分)11.①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在手卷下边的衣褶中。②县令起初不懂得珍惜,随便把它悬挂在墙壁上。 (评分说明:正确译出“比”“漫”各1分,每小题大意正确1分,共4分)12.示例:通过写猫的反应,从侧面表现画作的精美。如:限令把画卷拿起来,猫就

核舟记练习题及答案

《核舟记》练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粗字注音。 (1)罔不(2)贻(3)箬篷 (4)八方有奇(5)石青糝之(6)髯 (7)天启壬戌(8)篆章 2.解释加粗词。 (1)罔不:(2)尝贻余核舟一: (3)绝类弥勒:(4)诎右臂支船: (5)篆章:(6)视端容寂: (7)曾不盈寸:(8)桃核修狭者: 3.《核舟记》选自________朝人________编辑的________,《核舟记》的作者是________朝人________。 4.核舟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课文在介绍核舟时先用________一词(原文中词)总括,结尾再用________一句话相照应,高度评价了王叔远高超的技艺。 5.根据文中表数量的形式,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古汉语表数量的用法。 二、阅读 阅读课文1~3节,回答问题。 (1)下面句中加粗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峨冠而多髯(xú)者为东坡 B.苏黄共阅一手卷(juǎn) C.石青糁之(sǎn) D.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 (2)下面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高可(大约)二黍许 B.矫(举)首昂视 C.两膝相比(比较) D.清风徐(缓缓地)来 (3)在这段中找出一个通假字并解释:________同________解释________ (4)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为”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B.士卒多为用者 C.为人五,为窗八 D.中轩敞者为舱 (5)第三段文字为什么先介绍苏东坡,后介绍黄庭坚、佛印?从这三段文字中各找一点理由。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三段细致描写鲁直“如有所语话”,佛印“神情与苏、黄不属”,“珠可历历数也”是为了说明什么?试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完整版)《核舟记》同步练习题答案

初2013级八年级上语文周考二答案 《核舟记》同步练习题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2分,每空0.5分) ①明有奇巧 ..(奇妙精巧)人曰王叔远,能以.(用)径寸之木,为.(这里指雕刻)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没有)不因.(顺着、就着)势.(形状)象.(模仿,这里指雕刻)形,各具情态。尝贻.(赠)余核舟一,盖.(表推测的句首语气词,原来是)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奇.(零数),高 可.(大约)二黍许.(上下)。中轩敞 .. ..(高起而宽敞)者为.(是)舱,箬篷(用箬竹叶做的船篷,名作状)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 波不兴”,石青 ..(用石青,名作状)糁.(涂抹)之。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名作动)而多髯.(胡须)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 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说话)。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他们的)两膝相比.(靠近)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极、很)类.(像)弥勒,袒胸露乳,矫.(举)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卧.(平放)右膝,诎.(通“屈”,弯曲)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数也。 ④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梳着椎形发髻,名作动)仰面,左手倚一衡.(同“横”)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的样子)。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眼睛)端.(正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2017年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班级姓名学号 1、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里填上序号。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宋人有耕田者。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2008年广州市十六所民办初中新生入学检测题 2、《学弈》中“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援”是的意思。由这个学弈的人学习态度,我想到了这个成语。 % ——2010年广州市十七所民办初中新生入学检测题 3、《两小儿辩日》中,一儿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依据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011年广州市十三所民办初中新生入学检测题 ——2012广州市民办初中(五校联考)新生入学检测题 、 二、课内文言文理解 (一)《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见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 1、写出下列带点字的读音,并填空。 孔君平诣.其父(),“诣”的意思是;为.设果(),是为设果;儿应.()声答曰.()。 2、“惠”通假字是(),“甚聪惠”是说杨氏子,从文中“”这一句话可以看出。

3、杨氏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 (二)《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 ( 绝:①断绝②穷尽③走不通的④独一无二的⑤极、最 伯牙绝.琴()斩尽杀绝.()绝.处逢生()美妙绝.伦()绝.大多数()悬崖绝.壁() 善:①擅长、善于②好③善良④容易,易于⑤办好、弄好 伯牙善.鼓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心怀不善.()多愁善.感()善.始善终()英勇善.战() 2、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 ①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②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③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④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①句子含义: 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 ①句子含义: 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 4、成语出自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中是的知音,从“”这两句可以看出。 5、人们常用“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感叹:。 6、高山流水比喻,人们把知音比作的人。 ! (三)《学弈》

最新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

最新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①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①拏,又作“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大雪三日________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选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下雪;勉强;尽力 (2)①我划着一艘小船,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炉火,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②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3)使用白描手法。作者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简练单纯的文字,寥寥几笔,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4)作者在天寒地冻、西湖人迹罕至的情况下仍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出他痴迷山水、不随流俗的生活情趣。 【解析】【分析】(1)结合句意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注意“雪”属于词类活用。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 拏:通“桡”,撑(船)。毳衣:细毛皮衣。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划着一艘小船,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炉火,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② 焉得,哪能。更,还。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3)结合这句话的内容分析,这句话作者描写雪景,他不是用非常优美、形象的语言进行描绘,而是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词就是数词加量词,没有色彩,没有形象,语言非常简洁,不加渲染,但却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当时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作者却独往湖心亭看雪,如

核舟记课内阅读理解题附答案

《核舟记》课内阅读理解题附答案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本段具体介绍了“核舟”的船尾部分。请用简练的词语写出舟尾刻有哪些物品。 2.从舟尾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此时小船没有划行,而是在水上任其漂浮?(用原文的一句话回答) 3.雕刻家这样画两舟子的动作、神情,用意是什么?选出正确答案,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 A.表现一个舟子懒惰,一个舟子勤快。 B.表现一个舟子悠闲自在,一个舟子神情专注。 C.表现自己雕刻得生动细致,形象逼真,雕刻技艺高超。 D.演染一种愉悦、轻松的气氛,与船头三人的神情相呼应。 参考答案: 1.船浆、蒲葵扇、炉、壶 2.舟尾横卧一楫。 《核舟记》课内阅读训练二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蓬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坦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文中空格处应填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加点字。

(1)高可二黍许 (2)雕栏相望焉 (3)神情与苏黄不属 (4)诎右臂支船 3.翻译: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4.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选文是如何突出这一主题的,请找出相关句子加以说明。 5苏黄二人与佛印的神态有什么不同? 6试分析这两段选文在作者写作意图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参考答案: 1.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2.左右相对类似同“屈”弯曲 3.他们的相互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面的衣褶里 4. 用核舟窗户上刻是苏轼的诗句“山高月小,水落石”,“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来暗示的 5.如有所语矫首昂视 6.都表现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

(完整word版)小学古文阅读训练

小学古文类阅读训练 一.文言文阅读技巧及方法: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学生应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来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也太不聪明了。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二.课外文言语段训练: (一)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完整版)核舟记习题(附答案)

核舟记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器皿( ) 二黍许( ) 罔不( ) 贻余( ) 箬篷( ) 糁之( ) 轩敞( ) 多髯( ) 衣褶( ) 弥勒( ) 倚之( ) 一楫( ) 椎髻( ) 篆章( ) 壬戌( )( )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罔不因势象形.因: 象: (2)尝贻余核舟一贻: (3)箬篷覆之之: (4)雕栏相望焉焉: (5)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矫: 不属: (6)其船背稍夷夷: (7)细若蚊足,钩画了了了了: (8)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 盈: 3.给下列形似字注音组词. 4.指出下列各字在句中的意思. 5.找出下列通假字,写出本字.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通 (2)诎右臂支船通 (3)左手倚一衡木通 6.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朝编著的《》,作者, 朝人,全文全面如实地写出了核舟的全部人和物,属于一篇文. (2)"核舟"的主题是,核舟小窗两边所刻文字是:" , ";" , ."左边的刻字出自,右边刻字出自.文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一句话是.作者对核舟技艺发出赞叹之情的语句是 . 7.下列语句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中轩敞者/为舱 D.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E.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8.对下面句子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尝贻余核舟一.(赠) 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看见)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奇妙)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尚,竟然) 9.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10.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A.中轩敞者为舱 B.通计一舟,为人五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11.文言虚词"之"一般有下列几种用法: A.代词,代指人物,事 B.语气助词 C.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D.动词,可译为"去","往"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各是什么用法将序号A,B,C,D分别正确填入句后.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核舟记》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核舟记》练习题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罔.不()贻.()有奇 ..()衣褶.() 诎.()楫.()壬戌 ..()虞.山() 二、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1.罔不 ...核舟一()..因.势象.形( ) 2.尝贻余 3.高可.二黍许 .. ( ) 4.其.两膝相比.者() 5.佛印绝类 ..( ) ..弥勒( ) 6.神情与苏、黄不属 7.珠可历历 ..,其色墨.( ) ..数也( ) 8.钩画了了 9.长曾.不盈.寸() 10.盖简桃核修狭 ..者为之()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2.诎右臂支船( ) 3.左手倚一衡木( )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四、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 1.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为东坡() 2.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3.可:高可二黍许() 珠可历历数也() 4.云:盖大苏泛赤壁云() 此中人语云() 五、按要求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作者是,字, _________嘉善人。 2.《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_________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中的句子。 3.黄庭坚是朝的文学家,字。 4.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5.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一个动作和“”的神态看出来。

6.文中最后一段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的作用是 。 7.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8.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 六、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4.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七、回答下列问题。 1.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2.写三个人的神情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文中哪句话赞叹了雕刻技艺的高超? 3.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 4.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和相互关系的? 参考答案 一、 wǎng yí yòujī zhé qū jí rénxū yú 二、1.无不顺着雕刻 2.曾经赠我 3.大约黄米上下 4.他们的靠近 5.极像 6.不相类似 7.分明可数的样子 8.清楚明白黑 9.竟然满 10.长而窄 三、1.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2.通屈弯曲3.通横4.通拣挑选 四、1.雕刻是 2.表示并列、表示转折3.大约可以4.句尾语气词说 五、1.《虞初新志》魏学咿子敬明末2.苏轼《后赤壁赋》《赤壁赋》3.宋鲁直4. 盖大苏泛赤壁云5.“左手扶鲁直背”“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6.列数字作比较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7.嘻,技亦灵怪矣哉8.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六、略 七、1.①用料体积小②所刻事物繁多③刻物情态毕备 2. 雕刻者技艺的高超“嘻,技亦灵怪矣哉” 3. 这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作者真切地描述他们,足以见他对核舟观察的精细。 4. “共阅一手卷。…如有所语。”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一、小升初民校联考题回放 1、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里填上序号。(4分)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宋人有耕田者。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2008年广州市十六所民办初中新生入学检测题 2、《学弈》中“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援”是的意思。由这个学弈的人学习态度,我想到了这个成语。(2分) ——2010年广州市十七所民办初中新生入学检测题 3、《两小儿辩日》中,一儿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依据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2分) ——2011年广州市十三所民办初中新生入学检测题 ——2012广州市民办初中(五校联考)新生入学检测题二、小学四篇文言文复习 (一)《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见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 1、写出下列带点字的读音,并填空。 孔君平诣.其父(),“诣”的意思是;为.设果(),是为设果;儿应.()声答曰.()。 2、“惠”通假字是(),“甚聪惠”是说杨氏子,从文

中“”这一句话可以看出。 3、杨氏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 (二)《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见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1、成语出自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中是 的知音,从“”这两句可以看出。 2、人们常用“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感叹:。 3、高山流水比喻,人们把知音比作的人。 4、你是怎样理解伯牙绝弦的: (三)《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见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 1、理解词语意思。 诲:惟:援:俱: 2、“之”在古文中有不同的意思,在本文中出现多次,请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之”的意思。 ①通国之.善弈者也。()②一人虽听之.。()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④虽与之.俱学。() 3、理解句子的意思。 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②“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8《核舟记》练习卷及答案

核舟记 明有奇巧人曰 .......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 势象形 ...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尝贻余 ...,各具情态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 ..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 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 ..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 ..。东坡..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 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 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 ..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 ..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 神情 ...也。..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 舟尾横卧 ..一楫.。楫左右舟子 ..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 ..各一人。居右者椎髻 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 .....。 ....,若听茶声然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 画了了 ..,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 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 ..... ..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本文选自《虞初新志》一书,其编者是清朝的张潮。 本文的作者是明朝的魏学洢。 文中提到的“大苏”即宋朝的文学家苏轼;“鲁直”即他的好友、诗人黄庭坚。 《核舟记》是一篇写物说明文,全文以总分总的结构,按空间顺序生动细致地介绍了核舟,表现了核舟体积小、容量大、雕刻精巧的特点,由衷赞叹了雕刻家高超(精湛)的技艺。

(完整版)核舟记测试题_附答案

核舟记 一、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1.有奇巧 ...核舟一(赠) ...势象.形(顺着) 3.尝贻余..人(奇妙精巧) 2.罔不因 4.盖.大苏泛赤壁云(表示推测语气 5.高可.二黍许 ..(上下) 6.启.窗而观(打开 ) 7.箬篷 ..(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8.雕栏相望.焉(正对着 ) 9.水波不兴.(起)..覆之 10.石青 ..而多髯.者(胡须) 12.如有所语.(说话)..糁.之(用石青)(涂抹) 11.中峨冠 13.其.两膝相比.者(靠近) 14.佛印绝类 ..弥勒(极像 ) 15.矫.首昂视(举 ) 16.神情与苏、黄不属 ..数(分明可数的样子) 18.居右者椎髻 ..仰面 ..(不相类似 ) 17.珠可历历 19.视.端容.寂(.视线)(神色) 20.若.听茶声然.(好象…的样子) 21.其船背稍夷.(平 ) 22.钩画了了 ..者为之(长而窄).. (.清楚明白 ) 23.长曾.不盈.寸(竟然)(满) 24.修狭 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诎右臂支船(通屈弯曲 )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 3. 左手倚一衡木(通横 )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通拣挑选 ) 三、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 ①木:能以径寸之木(木头)②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叫) 以至鸟兽、木石(树木)文曰“初平山人”(是) ③奇:明有奇巧人(奇异)④有:明有奇巧人(动词表示存在) 长约八分有奇(零数)长约八分有奇(通又) ⑤为: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⑥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表示并列)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是)启窗而观(表示修饰) 为人五;为窗八(有)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表示转折) ⑦可:高可二黍许(大约)⑧云:盖大苏泛赤壁云(句尾语气词) 珠可历历数也(可以)此中人语云(说) 四、按要求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虞初新志》。作者是魏学咿,字子敬,明末嘉善人。 2.《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苏轼。“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后赤壁赋》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赤壁赋》中的句子。 3.黄庭坚是宋朝的文学家,字鲁直。 4.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5.课文第二段具体介绍“核舟”的形状、构造等情况。请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出这段文字介绍的内容。(不超过12个字)舟长、高、舱、窗、雕栏、窗上的刻字 6. 课文第二段的第一句所用的说明方法是(A、C)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作比较 D.分类别 7. 课文第二段第2至3句的说明顺序是从中间到旁边。 8.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 9.课文第三段介绍了核舟的主体部分船头(或舟首),以空间顺序为说明顺序,着力描述人物的情态(外貌,神情,动作) 核舟记·1·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写出下列带点的汉字的读音,并填空。 孔君平诣其父,“诣”的意思是;为设果,是为设果;儿应声答曰。 2、“惠”通假字是,“甚聪惠”是说杨氏子从文中这一句话可以看出。 3、杨氏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 二、解释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诣:________ 乃:________ 2、孔指以示儿曰。示:________ 曰:________ 3、未闻是夫子。未:________ 闻:________ 三、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对话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二、1、诣:拜见乃:于是,就、示:给……看曰:说、未:没有闻:听见三、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儿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杨家儿子答道:“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杨家儿子反应极快,才思敏捷。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先子度其足: ③而置之其坐: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文中的之字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 ②至之市 ③而忘操之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含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橄榄 时珍曰:橄榄名义未详。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其有色黄者不堪,病物也。王祯云:其味苦涩,久之方回甘味。王元之作诗,比之忠言逆耳,世乱乃思之,故人名为谏果。 时珍曰:《名医录》云,吴江王顺福家人,食鳜鱼被棘,横在胸中,不上不下,痛声动邻里,半月余几死。忽遇渔人张九,令取橄榄为食。时无此果,以核研米,急流水调服,骨遂下而愈。今人煮河豚、团鱼,皆用橄榄,乃知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也。 (节选自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1)用“/”为文中画线句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故人名为谏果。 (2)用自己的话说说橄榄为什么又叫做“青果”。 (3)文中引用《名医录》里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 【答案】(1)故/人/名为谏果。 (2)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3)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解析】【分析】(1)根据句意划分朗读节奏。这句话的大意是:所以,人们给它命名叫青果。故可知其停顿为:故/人/名为谏果。 (2)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橄榄叫做“青果”原因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这句话是: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3)结合此段的关键句和引用的内容分析,文中引用的是渔人张九用橄榄治愈鳜鱼被棘的事例,该事例说明了橄榄的作用: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 故答案为:⑴故/人/名为谏果。 ⑵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⑶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⑵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出有关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 ⑶本题考查分析引用材料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引用的内容,然后再结合全文的说明对象和特征分析引用这一材料的作用。 2.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巩性孝友… …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①,不减

最新核舟记练习题及答案 (2)知识分享

《核舟记》自测题 命题:梦在他乡年级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 一.文学常识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作者是,字,嘉善人。 2.《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_________ 。“山高月小,”是《》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是《》中的句子。 二.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有奇巧 ..因.势象.形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人_______________ 2.罔不 3.盖.大苏泛赤壁云_______________ 4.尝贻余 ...核舟一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5.启.窗而观_______________ 6.高可.二黍许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7.雕栏相望.焉_______________ 8.箬篷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覆之 9. 如有所语._______________ 10. 中峨冠 ..而多髯.者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12.石青 ..糁.之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3.其.两膝相比.者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4.佛印绝类 ..弥勒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5.矫.首昂视_______________16.神情与苏、黄不属 ..数也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7.珠可历历 18.居右者椎髻 ..仰面_______________ 19.其人视.端.容.寂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0.若.听茶声然.______ _____ 21.其船背稍夷.____________22.钩画了了 ..,其色墨.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3.长曾.不盈.寸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4.盖简桃核修狭 ..者为之_______________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_______________2.诎右臂支船_______________3.左手倚一衡木_______________ 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_______________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_______________ 四.解释下列多义词: ①木:能以径寸之木_______________②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_______________ 以至鸟兽、木石_______________文曰“初平山人” _______________ ③奇:明有奇巧人_______________④有:明有奇巧人_______________ 长约八分有奇_______________长约八分有奇_______________ ⑤为:为宫室、器皿、人物_______________⑥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_______________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_______________启窗而观_______________ 为人五;为窗八_______________而计其长曾不盈寸_______________ ⑦可:高可二黍许_______________⑧云:盖大苏泛赤壁云_______________

《核舟记》课堂练习含答案.doc

《核舟记》 班级姓名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罔不()贻()有奇()衣褶()..... 诎()楫()壬戌()虞山()..... 二、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1. 罔不因势象形 ( ) 2. 尝贻余核舟一() ....... 3. 高可二黍许 ( ) 4.其两膝相比者() ..... 5. 佛印绝类弥勒 ( ) 6. 神情与苏、黄不属 ( ) .... 7. 珠可历历数也 ( ) 8. 钩画了了,其色墨 ( ) ..... 9. 长曾不盈寸() 10.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 2. 诎右臂支船 ( ) 3. 左手倚一衡木 ( ) 4.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 四、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 1、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2、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为东坡()而计其长曾不盈寸()3、可:高可二黍许()4、云:盖大苏泛赤壁云() 珠可历历数也()此中人语云() 五、按要求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作者是,字, _________嘉善人。 2.《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 __________ 。“山高月小,水落 石出”是《》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中的句子。

3.黄庭坚是朝的文学家,字。 4.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5 .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 一个动作和“”的神态看出来。 6.文中最后一段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的 作用是。 7.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8.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 六、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4.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七、回答下列问题 1.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2、写三个人的神情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文中哪句话赞叹了雕刻技艺的高超? 4.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 6.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和相互关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