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值对小麦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合集下载

低磷胁迫对小麦代换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及染色体效应

低磷胁迫对小麦代换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及染色体效应

c ne ta d c riod c n e t Th e u t h we h tc l r p ylc n e ta o tc i o t n e u e n e h s o tபைடு நூலகம் n o tc i o tn ’ e r s lss o d t a h o o h l o tn nd c riod c ne tr d c d u d r p o —
0 10 70 1
摘 要 : 中 国春 一y te c6 染 色 体 代 换 系及 其 亲 本 为 材 料 , 过 测 定 不 同 磷 处 理 条 件 下 孕 穗 期 、 花 期 、 浆 期 以 S n t x h i 通 开 灌 旗 叶 的 叶 绿 素 和 类 胡 萝 素 含 量 , 究 低磷 胁 迫 对 相 关 生 理 性 状 的影 响 , 对 控 制 其 含 量 的 相 关 基 因 进 行 染 色 体 定 研 并
色体 上 携 有 诱 导 类 胡 萝 素 含 量增 高 的 相 关 基 因 。 关键 词 : 麦 代 换 系 ; 磷 胁 迫 ; 小 低 叶绿 素 含 量 ; 胡 萝 b 含 量 ; 色 体 效 应 类 素 染
中 图分 类 号 : 1 3 2 S4 . 文 献 标 识 码 :13 2 S 4 . 文 章 编 号 :0 0— 0 1 2 1 ) 5— 1 1 5 1 0 7 9 ( 0 0 0 0 6 —0
Ab t a t W h a u si to i e ewe n Ch n s p i g a d S n h tc 6 n e h r ame t fp o p r s sr c : e ts b t u i n ln sb t e i e e S rn n y t ei x u d rt e te t n so h s hou t

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叶绿素a、b含量的比较(分光光度法测定)

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叶绿素a、b含量的比较(分光光度法测定)

一、实验课题名称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叶绿素a、b含量的比较(分光光度法测定)二、文献综述1.叶绿素a的生物合成过程起始物是谷氨酸,之后为5-氨基酮戊酸,两分子的ALA缩合形成胆色素原(PBG),4分子PBG相互连结形成原中卟啉IX.原卟啉IX与Mg结合形成Mg-原卟啉原IX,光下E环的环化形成,D环的还原作用和叶绿醇尾部的连接完成了整个合成过程,合成过程中的许多步骤在图中已省略2.影响叶绿素形成的条件(1)光光是影响叶绿素形成的主要条件。

从原叶绿素酸酯转变为叶绿酸酯需要光,而光过强,叶绿素又会受光氧化而破坏。

黑暗中生长的幼苗呈黄白色,遮光或埋在土中的茎叶也呈黄白色。

这种因缺乏某些条件而影响叶绿素形成,使叶子发黄的现象,称为黄化现象(etiolation)。

也有例外情况,例如藻类、苔藓、蕨类和松柏科植物在黑暗中可合成叶绿素,其数量当然不如在光下形成的多;柑橘种子的子叶及莲子的胚芽在无光照的条件下也能形成叶绿素,推测这些植物中存在可代替可见光促进叶绿素合成的生物物质。

(2)温度叶绿素的生物合成是一系列酶促反应,受温度影响。

叶绿素形成的最低温度约2℃,最适温度约30℃,最高温度约40℃。

秋天叶子变黄和早春寒潮过后秧苗变白,都与低温抑制叶绿素形成有关。

高温下叶绿素分解大于合成,因而夏天绿叶蔬菜存放不到一天就变黄;相反,温度较低时,叶绿素解体慢,这也是低温保鲜的原因之一。

(3)营养元素叶绿素的形成必须有一定的营养元素。

氮和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铁、锰、铜、锌等则在叶绿素的生物合成过程中有催化功能或其它间接作用。

因此,缺少这些元素时都会引起缺绿症(chlorosis),其中尤以氮的影响最大,因而叶色的深浅可作为衡量植株体内氮素水平高低的标志。

(4)氧缺氧能引起Mg-原卟啉IX或Mg-原卟啉甲酯的积累,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5)水缺水不但影响叶绿素生物合成,而且还促使原有叶绿素加速分解,所以干旱时叶片呈黄褐色。

通过对室外旱池处理条件下的甘薯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甘薯品种叶片中叶绿素a、b及总叶绿素含量比对照均有所下降,叶绿素a/b比值比对照也有所下降,且叶绿素a/b比值占对照百分率与品种抗旱性呈极显著负相关。

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基本苗、分蘖数、叶绿素含量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基本苗、分蘖数、叶绿素含量和产量的影响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3年6月刊17科 研 试 验磷素70%为水溶性磷,30%为枸溶性磷,还含有中微量元素、硝酸稀土等。

尿素为潞安阳煤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总氮≥46%;磷酸二铵为湖北宜都兴发化工有限公司生产,二铵(15-42-0)含量57%。

1.3 试验设计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3 m×8 m= 24 m 2。

均按农户习惯用肥量进行施肥,详见表1。

底肥施入时间为2021年11月28日,追肥施入时间为2022年2月20日。

2021年11月29号用穴播机播种,2022年6月11日收获。

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基本苗、分蘖数、叶绿素含量和产量的影响谭凯敏(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公司,山西 长治 047500)摘要:为研究不同品种化肥对小麦基本苗数、分蘖数、叶绿素含量和产量的影响,在运城夏县胡张乡开展大田常用化肥的对比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天脊化肥与农户自配化肥相比,可有效提高基本苗数、分蘖数量、叶绿素含量和产量,在夏县当地生产条件下选择天脊硝酸磷肥(26.5-11.5-0)作为小麦底肥和追肥增产效益较明显。

关键词: 天脊化肥;小麦;基本苗;分蘖数;叶绿素;产量;田间试验谭凯敏. 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基本苗、分蘖数、叶绿素含量和产量的影响[J]. 农业工程技术,2023,43(13):17~18.夏县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中偏东南部,有“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国家蔬菜基地县”等称号。

小麦是当地主要栽培作物,小麦优质高产是当地农业工作者的主要目标。

施肥是小麦增产的主要途径,为此开展了夏县农户常用4种化肥配比对小麦基本苗、分蘖数、叶绿素和产量影响的田间试验,为该地区农户小麦生产用肥提供参考。

1 试验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山西夏县,在山西夏县晋之禾有限公司(基地)进行。

供试土壤为壤土,土壤肥力中等,0~20 cm 耕层土壤pH 值为7.16,有机质含量17.3 g/kg,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分别为19.55、189.23、61.9 mg/kg。

小麦钼营养研究进展

小麦钼营养研究进展

小麦钼营养研究进展作者:贾琳刘春奎胡承孝李紫琳刘红恩秦世玉张博莹孙学成李科都赵祯博来源:《山东农业科学》2024年第06期关键词:钼营养;小麦;生长发育;生理代谢;抗逆性;钼转运基因中图分类号:S512.106.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24)06-0173-08钼是高等植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是固氮酶、硝酸还原酶、黄嘌呤氧化酶等多种酶的重要组成成分,参与植物多种生理、代谢过程。

小麦缺钼易导致缺氮的发生。

土壤缺钼易造成小麦生物量和籽粒产量的降低。

国内外学者在小麦钼营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与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为深入了解小麦钼营养的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我国土壤中钼含量、分布及其有效性,钼对小麦生理代谢的影响,施用钼肥对小麦生长发育、籽粒产量和品质及其抗逆性影响等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开展小麦钼营养研究的重点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小麦钼营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土壤钼含量及其有效性1.1土壤钼含量钼是土壤中的一种微量元素,世界各国土壤钼含量一般为0.5~5.0 mg/kg,平均含量为2.3mg/kg。

在世界范围内,土壤缺钼的现象比较普遍,酸性土壤尤为严重。

一般情况下,石灰性土壤中钼含量高于酸性土壤。

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北方和南方部分地区的土壤处于低钼或缺钼的状态,约有4.46亿公顷耕地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钼现象,土壤缺钼已成为影响我国小麦等作物生产的限制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有效钼含量为0.15mg/kg是诊断土壤缺钼的临界值。

自然土壤酸化容易造成钼含量下降,小麦对pH值较低的酸性土壤中钼的利用率较低,因此,施用钼肥是提高酸性土壤中有效钼含量和冬小麦产量的有效措施。

单纯根据有效钼含量评价土壤中钼的有效性有一定的局限性,应将有效钼与pH值相结合评价土壤钼的有效性。

2钼对小麦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2.1钼对小麦碳、氮代谢的影响研究表明,施钼显著增加小麦叶片叶绿素a含量,提高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有利于促进分蘖期和拔节期碳水化合物的积累,从而提高小麦碳代谢水平。

钠盐胁迫对小麦叶片中过氧化氢和核酸含量的影响

钠盐胁迫对小麦叶片中过氧化氢和核酸含量的影响

钠盐胁迫对小麦叶片中过氧化氢和核酸含量的影响Ξ 卞 彦 谈建康 张纪林(南京大学 南京 210093)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摘 要 分别用50、100、150和200mmol/L 的氯化钠、硫酸钠和碳酸钠的Hoagland 溶液培养小麦6d 。

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过氧化氢含量上升,叶绿素含量下降,DNA 、RNA 含量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而降低,RNA 含量降低较快。

RNase 比DNase 对盐胁迫敏感,DNase 在弱胁迫下活性略增大,强胁迫下活性减小,而RNase 活性在胁迫下随盐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且氯化钠对其影响最小,碳酸钠的影响最大,硫酸钠次之。

关键词 盐胁迫;过氧化氢;核酸;核酸酶中图分类号 S5121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006(2000)03-0065-03The Contents of H 2O 2and Nucleic Acid in Wheat LeavesU nder N a 2Salt Stress Bian Yan Tan Jiankang Zhang Jilin(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7) (Forest Research Institute of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Wheats were treated with the Hoagland solutions respectively with NaCl 、Na 2SO 4and Na 2CO 3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0,50,100,150and 200mmol/L for 6days.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H 2O 2in the treated ones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while the contents of chlorophyll reduced.The con 2tents of DNA and RNA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d concentrations of the Na 2salt solutions and RNA de 2creased rapidly while DNA maintained relatively stable.The DNase activity increased a little under the weak stress and declined under the strong one.The RNase activity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d concentra 2tions of the Na 2salt solutions.The stress effect of NaCl was the least while that of Na 2CO 3was the great 2est.Results obtained in the study also showed that RNase was more sensible to the stress of Na 2salt than DNase and the Na 2salt stress affected RNA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DNA.K ey w ords Salt stress ;H 2O 2;Nucleic acid ;Ribozyme植物受盐胁迫时,体内过氧化氢大量积累,过氧化氢能与氧生成氧化力极强的・OH 和O Η2,使细胞结构过氧化受损[1]。

植物大实验 干旱胁迫对冬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植物大实验 干旱胁迫对冬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干旱胁迫对冬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摘要:为了研究干旱胁迫对冬小麦幼苗生理特征的影响,本试验以冬小麦为供试植物,采用盆栽试验,通过设置不同水分处理,干旱胁迫一段时间后,测定其生物量、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等,结果表明:进行干旱胁迫,小石麦的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含量均表现出含量显著降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冬小麦的生物量。

说明在营养生长过程中小石麦叶绿素含量与水分管理有密切关系,探明叶绿素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为在干旱、半干旱区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干旱胁迫冬小麦叶绿素生物量1.前言当前,环境恶化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干旱是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其出现的次数、持续的时间、影响的范围及造成的损失居各种自然灾害之首。

据统计全世界由于干旱胁迫导致的作物减产可超过其他因素造成减产的总和。

而我国是荒漠化危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带来的恶劣生态环境条件已给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几年来,我国的荒漠化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并在局部地区控制了荒漠化的发展,但还未从根本上扭转荒漠化土地扩大的趋势。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对于小麦而言,干旱是一个最具威胁的逆境。

干旱对植物的伤害极大,主要表现在植物各部位间水分重新分配、膜受损伤、光合作用减弱、渗透势下降等方面。

干旱导致减产的重要原因就是降低了作物的光合作用,使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下降。

作物叶绿素含量的高低是反映其光合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叶绿素的含量往往直接影响着光合作用的速率和光合产物的形成,最终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类胡萝卜素可参与植物光合机构中过剩光能的耗散,进而使植物免受光抑制的损伤。

多年来,各国小麦育种专家和植物生理学家从生理方面对小麦抗旱性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为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作出了很大贡献。

本试验以冬小麦为供试植物,采用盆栽试验,通过设置不同水分处理,干旱胁迫一段时间后,测定其生物量、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等,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在干旱、半干旱区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光对汁用小麦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光对汁用小麦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光对汁用小麦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作者:杜秋丽王元军孙廷钊来源:《江苏农业科学》2015年第08期摘要:小麦苗富含叶绿素,通过研究光照时间、光质、光照度对小麦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以指导高品质榨汁用小麦苗栽培。

研究结果表明,小麦苗叶绿素含量随光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光照前3 d增加的幅度较大,以后叶绿素含量增加比较缓和。

不同光质处理叶绿素含量到达顶峰的时间不一致,红光和黄光处理叶绿素含量持续增加的时间长,分别在第4、第5天达到峰值;第5天时各光质处理叶绿素含量黄光>红光>蓝光>绿光。

遮阴处理的叶绿素含量高于全日照处理。

关键词:小麦苗;叶绿素含量;光质;光照时间;光照度中图分类号: S512.101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8-0074-02小麦草是近年来十分风行的生机饮食之一。

本草纲目记载,小麦草“气味辛、寒、无毒。

主治消酒毒、暴热、酒疽、目黄,捣烂绞汁日饮之,解渴,退胸隔热,利小肠,佐韭食,甚益颜色”。

不少学者对麦类幼苗的营养价值及其开发进行了研究 [1-8]。

小麦苗汁中富含叶绿素成分,被称为绿色的血液,医药工业上叶绿素具有改善便秘、降低胆固醇、抗衰老、排毒消炎、脱臭、抗癌症突变、抗贫血、保肝等功能,对皮肤组织有再生作用,可用于治疗烫伤、慢性溃疡,能抑制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生长,对齿龈炎、口臭、中耳炎等有一定疗效。

影响小麦苗叶绿素含量的因素很多,光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然而光对汁用小麦苗叶绿素含量影响的研究鲜有报道。

本研究通过探究不同光质、光照时间、光照度对小麦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以期指导高品质汁用小麦苗栽培。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设备小麦种子,蛭石,95%乙醇,光照培养箱(上海博迅 SPX-300B-G),红、黄、蓝、绿、白5色节能灯,暗箱,分光光度计,烘箱,电子天平,纸杯。

1.2 试验方法1.2.1 材料培养挑选健康种子,洗净,浸泡8~10 h,催芽10~15 h。

土壤氮素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机制研究

土壤氮素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机制研究

土壤氮素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机制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的日益凸显,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土壤养分的研究备受关注。

其中,氮素作为影响植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营养元素,其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机制备受研究者关注。

本文将对土壤氮素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机制展开探讨。

一、土壤氮素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理机制1. 氮素对根系生长的影响小麦的根系是吸收土壤养分的关键器官,而氮素对小麦的根系生长具有显著影响。

一方面,适量的氮素供应能够促进小麦根系的生长和发育,进而增加土壤中养分的吸收能力。

另一方面,过量的氮素则会抑制小麦的根系生长,导致根系凋亡和萎缩。

因此,合理调控土壤氮素含量,是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和健康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2. 氮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光合作用是植物能量代谢的基础,而氮素能够影响小麦的叶片光合能力,进而影响其生长和产量。

适量的氮素供应能够提高小麦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从而促进小麦的生长和充实度。

然而,过量的氮素供应则会引起叶片的氮素积累,进而降低叶绿素含量,抑制光合作用速率,从而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二、土壤氮素影响小麦产量的生态机制1. 氮素对小麦的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小麦的产量构成要素包括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

研究发现,适宜的土壤氮素含量能够促进小麦的穗粒数增加,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增加小麦的总产量。

而过高或过低的氮素供应则会导致小麦的穗粒数减少、结实率下降和千粒重变轻,进而降低小麦的产量。

2. 氮素对小麦与其他生物的竞争关系土壤氮素含量的变化还会影响小麦与其他生物的竞争关系,进而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适量的氮素供应能够提高小麦对土壤养分的利用效率,减少其他杂草对养分的竞争,从而促进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然而,过量的氮素供应则会降低小麦对养分的利用效率,助长其他杂草的生长,进而抑制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在农田种植中,合理施用氮肥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关键措施之一。

三、氮素利用效率提升的可能途径1. 精细施肥技术的应用采用精细施肥技术,量化地了解土壤中氮素的含量和动态变化,有针对性地调整氮肥的施用量,避免过量施肥,有效提高氮素的利用效率,从而促进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H值对小麦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测定不同pH条件下培养的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熟悉在未经
分离的叶绿体色素溶液中测定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方法及其计算。
二:实验原理
低pH 值能降低小麦叶叶绿素含量,高pH 值对叶绿素含量无显
著影响。叶绿素a与叶绿素b是高等植物叶绿体色素的重要组分,约占
到叶绿体色素总量的75%左右。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起到吸收光能、
传递光能的作用(少量的叶绿素a还具有光能转换的作用),因此叶绿
素的含量与植物的光合速率密切相关,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叶
绿素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另外,叶绿素的含量是植物生长状态的一个
反映,一些环境因素如干旱、盐渍、低温、大气污染、元素缺乏都可
以影响叶绿素的含量与组成,并因之影响植物的光合速率。因此叶绿
素含量a与叶绿素b含量的测定对植物的光合生理与逆境生理具有重
要意义。
叶绿素提取液中同时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二者的吸收光
谱虽有不同,但又存在着明显的重叠,在不分离叶绿素a和叶绿素
b的情况下同时测定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浓度,可分别测定在
663nm和645nm(分别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的
光吸收,然后根据Lambert-Beer定律,计算出提取液中叶绿素a和
叶绿素b的浓度。
A663=82.04Ca+9.27Cb (1)
A645=16.75Ca+45.60Cb (2)

公式中Ca为叶绿素a的浓度,Cb为叶绿素b浓度(单位为

g/L),82.04和9.27 分别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663nm下的比吸
收系数(浓度为1g/L,光路宽度为1cm时的吸光度值);16.75和
45.60分别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645nm下的比吸收系数。即混合
液在某一波长下的光吸收等于各组分在此波长下的光吸收之和。
将上式整理,可以得到下式:
Ca=0.0127A663-0.00269A645 (3)
Cb=0.0229A645-0.00468A663 (4)
将叶绿素的浓度改为mg/L,则上式变为:
Ca=12.7A663-2.69A645 (5)
Cb=22.9A645-4.68A663 (6)
CT=Ca+Cb=8.02A663+20.21A645 (7)
CT为叶绿素的总浓度
三、实验材料:
– 小麦叶片
四、实验仪器及试剂:
高级型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剪刀;打孔器;研钵;移液
管;漏斗;量筒;培养皿;滤纸;丙酮;石英砂;CaCO3;小麦种
子,缓冲液,小花盆
五、实验步骤
(一)培养不同pH条件下生长的小麦
1、先将小麦种子进行预处理,在培养皿中浸泡两天
2、将浸泡后的小麦种子平均播种到10个小盆中(内
装有一定厚度的石英砂)
3、分别用pH 值3~11 浓度0. 05 mol/ L 的缓冲溶液灌溉至
石英砂湿润,重复3 次,置培养箱中培养
4、播后第7天加入培养液 ,并调节pH 值;以后每星期冲洗沙
基1 次,更换培养液,调节pH 值
5、培养一段时间后,取小麦的叶片进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二)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的测定
1、提取叶绿素
选取有代表性的小麦叶片数张,于天平上称0.5g,
剪碎后置于研体中,加入5ml纯丙酮,少许CaCO3和石英砂。
仔细研磨成匀浆,用滤斗过滤到10ml量筒中,注意在研钵中
加入少量80%丙酮将研钵洗净,一并转入研钵中过滤到量筒
内,并定容至10ml。将量筒内的提取液混匀,用移液管小心
抽取5ml转入25ml量筒中,再加入80%丙酮定容至25ml(最终
植物材料与提取液的比例为W:V=0.5:50=1:100,叶色
深的植物材料比例要稀释到1:200)。
2、测量光吸收
利用722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叶绿素提取液在
645nm和663nm下的吸光度。
3、计算
将测得的数值代入到公式(5)(6)(7)中,计算
出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的浓度。最后要计算出单位
叶片鲜重中叶绿素的含量:
叶绿素a含量(mg/g鲜重)=Ca×50ml(总体积数)×
1ml/1000ml/L ÷0.5g=0.1Ca
叶绿素b含量(mg/g鲜重)=0.1Cb
总叶绿素含量(mg/g鲜重)=0.1CT
注明:
小组成员:蔡静(00911107)
陈荟(00911108)
朱晨晨(00911132)
朱靖叶(00911133)
徐幼晴(009051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