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上骨折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肱骨髁上骨折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定义]

肱骨髁上骨折主要是指肱骨内外髁上下2cm范围内的骨折,多发生于3~12岁的儿童。骨折线常通过鹰嘴窝,大部分属于囊外骨折,但也有前或后侧关节囊破裂者,内侧柱易粉碎、塌陷,肘内翻的发生机率较高。

[诊断依据]

一、病史

多发生于3~12岁儿童,有明显的外伤史。

二、症状和体征

1、伤后肘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髁上处有畸形、骨擦音(感)或异常活动,肘三角关系正常。

2、注意检查腕手部的感觉、运动,有无“垂腕”、“爪形”及“猿形”手畸形,以判断是否合并桡、尺或正中神经损伤。

3、注意有无血管损伤的“5P”征。

4、皮下有瘀血斑或触及近折端骨茬者,谓“潜在开放性骨折”,说明损伤和移位严重。

5、青枝嵌插型骨折以髁上处环周挤压疼为主要体征。

三、特殊检查

对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者,可作彩色多普勒、肌电图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四、辅助检查

X线正侧位片即可确定骨折类型。必要时CT、MRI检查确诊。

五、鉴别诊断

1、肱骨髁上骨折与肱骨髁间骨折的鉴别

肱骨髁间骨折多见于成人,儿童甚少。其X线特点可见内、外髁间距增宽,并且内外髁之间有异常活动及骨擦音(感),严重者犹如“一袋子碎骨头”,对肘关节功能影响较大。低龄儿童的滑车骨骺尚未骨化,通过髁间的折线不能从X线片上直接看到,诊断比较困难。对于疑难病例可行CT、MRI检查确诊。

2、肱骨髁上骨折与肱骨远端骨骺分离的鉴别

依据X线片二者不难鉴别。仅当干骺端骨片范围太小不清时,二者才会混淆,此时,应结合复位后的X线片所见,然后做出诊断。这类误诊对治疗虽无影响,但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亦应注意。

3、肱骨髁上骨折与肘关节后脱位的鉴别

主要与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相鉴别,虽都呈“靴样”畸形,但脱位多见于10岁以上的较大儿童和成人,肘部肿胀

较轻并有弹性固定,肘三角关系失常,有时可触及向前移位的光滑的肱骨下端,或向后上脱位的桡骨小头及尺骨鹰嘴尖,X线片可确定诊断,并明确是否合并有骨折。

[证候分类]

根据受伤机制的不同,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两种,根据侧方移位的区别,又都可以再分为尺偏型和桡偏型。但临床仍以伸直尺偏型最为多见,青枝嵌插型不容忽视。

[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一)手法整复固定法

1、适应证:大部分肱骨髁上骨折均适于手法整复和外固定。

2、整复方法:复位时应特别注意矫正远折端的尺偏移位、尺侧倾斜嵌插、以及内旋移位,以预防肘内翻。一般勿需麻醉,必要时可采用臂丛神经阻滞或全麻。患者仰卧于配有“C”型臂X线透视机的硬板整复床上(不透视,整复固定后拍片复查亦可),复位顺序可按矫正旋转移位→侧方移位→前后移位→侧方移位进行,采用拔伸牵引、推挤提按、屈伸收展、旋转外翻等手法即可复位。但因损伤机制、骨折类型、移位程度、以及病人年龄、体质等的差异,要辩证施法。

3、固定方法:可通过触摸肘后三角与上臂轴线的关系和挤压内外上髁嵴的形态,来确定骨折的对位情况,判断远折端有无尺偏、尺倾和旋转;再通过肘关节屈曲角度及有无抵阻,来判断前后移位矫正情况。通过X线透视核对骨折对位情况更佳,务必使骨折复位满意后,方可进行外固定。新鲜肱骨髁上骨折一般容易闭合复位,唯不易保持,尤其是远折端的尺偏尺倾最易反弹复发,因此,外固定方法种类较多,常用的有①小夹板超肘固定,②撬式架固定,③石膏固定,④经皮穿针固定等。医者应根据病情和自已的熟练程度灵活掌握。

(二)牵引整复固定治疗

1、适应证:骨折时间较久,软组织肿胀严重,或有水泡形成,不能进行手法复位外固定,或不稳固性骨折患者。待肿胀消减或情况改善后据情及时改用其它有效的复位和固定方法。

2、操作方法:常用的牵引疗法有以下几种。(1)尺骨鹰嘴牵引:于尺骨鹰嘴背侧嵴前方1cm处由内向外穿针,屈肘90°和肩前屈上举90°牵引,重量1~3kg,时间1~2周,骨折复位后及时用小夹板或石膏固定。目前鹰嘴牵引已较少应用。(2)皮肤牵引: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适用于远侧骨折段较小,整复后不易固定的不稳定骨折,以及骨骺滑

脱骨折。胶布自髁上处沿前臂前后或内外侧粘妥,外用纱布绷带缠绕,于手指末梢用扩张板撑开,置患肢于外展、外旋位床旁牵引,重量1~2kg,7~10天折端粘连后,手法进一步矫正残余成角,夹板或石膏管型固定。

三、手术方法

1、适应症:①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骨折经手法复位后仍有“5P”征者。②手法复位失败者。③病人家属要求手术解剖复位者。④开放性骨折,清创的同时行内固定。⑤陈旧骨折出现肘内翻畸形者。

2、操作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单纯切开复位者患肢置于体侧或胸前均可,需要探查肱动脉及正中神经者,患肢需外展70~80°置于侧台上。按临床应用率,依次有外侧、后侧和前侧途径。无论取何种途径,均应清理干净骨折端及增生骨痂,复位前充分牵引1~2分钟,直视下利用闭合整复时的屈、伸、收、展等动作,使骨折解剖复位,恢复正常的前倾角,远折端无内旋。为预防肘内翻,外侧近端骨质可咬去0.3~0.5 cm,不要将远折端外移来预防肘内翻。骨折复位满意后,用直径2 mm的克氏针,从远、近折段外侧进针交叉穿针、皮外张力固定。利用克氏针自身的弹力,对骨折端外侧持续纵向加压和使内侧张开,此时可发现外侧骨折线嵌合更加紧密,既有

利于骨折愈合,又可预防肘内翻。术后屈肘90°前臂旋后30°位前后石膏托外固定。

四、药物治疗

(一)中药治疗

按骨折三期辨证用药,只是骨骺滑脱多见于婴幼儿,应以方便口服和外用为主。早期肿胀严重,以活血行气为则,用小儿活血止痛冲剂;若肿胀起水泡,或合并发热者,为瘀血化热,以活血清热为则,用小儿清热解毒冲剂。中后期肿痛已消,者宜接骨续损,用小儿接骨冲剂。

(二)西药治疗

开放复位内固定者,术前半小时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一般不超过3天。

五、康复治疗

早中期以腕、手和肩关节主动活动为主,去除固定后加强肘关节的自主锻炼。因患儿年幼,家长可轻微协助肘关节的伸屈,但应在环耍中达到锻炼目的,以不因疼痛而哭泣流涕和肘部再度肿胀为原则。必要时可配合外洗药、展筋酊等舒筋活络,以助功能恢复。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骨折解剖复位或骨折远折端向桡侧移位1/5以内,有连续性骨痂形成,功能完全恢复或基本恢复,携带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