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染色B
羊毛纱线的工艺流程

羊毛纱线的工艺流程
《羊毛纱线的工艺流程》
羊毛纱线是一种由羊毛制成的纺织品原料,经过一系列精细的工艺流程才能变成最终的纱线产品。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羊毛纱线的工艺流程。
首先,收集羊毛。
羊毛通常来自羊身上的剪毛,需要经过清洁和分级的工序。
在清洁过程中,羊毛会被浸泡在温水中,然后通过洗涤剂和漂白剂等化学品的清洗,去除毛发中的杂质和脏物。
分级工序会将羊毛根据不同的纤维长度和细度进行分类,以备后续加工使用。
其次,精细处理。
经过清洁和分级后的羊毛会进行精细的加工处理,包括剔除残毛、梳理和拉毛等工序。
剔除残毛是指将羊毛中不符合要求的细小毛发或杂质去除,以保证羊毛的纤维纯度。
梳理工序会将羊毛纤维进行整理和平整,使其更加顺滑。
而拉毛工序则是将羊毛纤维拉长,并且进行定向排列,为后面的纺纱工序做好准备。
然后,纺纱。
纺纱是将处理过的羊毛纤维进行拉伸和捻合,形成纱线的工艺过程。
首先是粗纱纺纱,将拉长的羊毛纤维进行初步的拉伸和捻合,形成粗纱。
然后是精纱纺纱,将粗纱进行再次拉伸和捻合,形成细纱。
最终,细纱会进行整理和卷绕,成为成品的羊毛纱线。
最后,染色和整理。
成品的羊毛纱线需要经过染色和整理,使
其具有多样化的颜色和纹理。
染色采用的是特殊的染料和染色工艺,以保证羊毛纱线的色彩牢度和美观度。
而整理则是对羊毛纱线进行织造、压光、整理等后续处理工序,使其形成最终的产品。
通过以上工艺流程,羊毛纱线才能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羊毛制品的重要原料,具有良好的质地和美观的外观。
印染知识

染色方法概述染色方法的实施是在染色设备上完成的按染色方法可分为:浸染机、卷染机、轧染机按被染物形态:散纤维染色机、纱线染色机、织物染色机、成衣染色机按染色温度及压力:常温常压染色机、高温高压染色机按设备运转方式:间歇式染色机及连续式染色机一匀染和移染广义的匀染是指染料在染色织物表面以及在纤维内各部分分布的均匀度染料在纤维内均匀分布,透染分为4种情况(1) 在纤维束及纤维内分布均匀,理想状态(2)在纤维束内分布均匀,但只分布在单纤维表面,纤维环染,近似匀染,染色结果较第一种情况浓(3)纤维束环染(白芯)(4)纤维束外围纤维环染或不均匀染色,内部纤维不染色影响匀染因素(一) 纤维及及其结构均匀性不同成熟度的棉不同产地、不同生长部位的毛化学纤维前处理(2)上染条件初染速率太高或上染速率太快浸染控制匀染手段缓染——控制上染速度和加入缓染剂移染——上染较多部位的染料通过解吸转移到上染较少的部位轧染控制匀染手段浸轧均匀性防泳移散纤维染色:多用于混纺织物、交织物和厚密织物纱线染色:纱线制品、色织物或针织物成衣染色:小批量、交货短、适应变化原液着色:有色纤维,如丙纶根据把染料施加于染色物和使染料固着在纤维上的方式不同,染色方法可分为浸染(或称竭染)和轧染两种(一)浸染将纺织品浸渍于染液中,经一定时间使染料上染纤维并固着在纤维上的染色方法在染色过程中,染料逐渐上染纤维,染液中染料浓度相应地逐渐下降适用于各种形态的纺织品染色,尤其适用于不能经受张力或压轧的染色物浸染时,染液及被染物可以同时循环运转,也可以只有一种循环一般为间歇式生产,设备比较简单,操作比较容易,生产效率较低主要有:散纤维染色机、绞纱或筒子纱染色机、经轴染色机、卷染机、绳状染色机、喷射溢流染色机、气流染色机等浴比:浸染时,染液质量与被染物质量之比染色浓度:染料用量一般用对纤维质量的百分数(o.m.f.)表示影响染色因素:(1)保证染液各处的染料、助剂的浓度均匀一致(2)控制上染速率,通过调节温度及加入匀染助剂来达到调节温度使染浴各处温度均匀一致,升温速率必须与染液流速相适应加入匀染剂可控制上染速率,或增加染料的移染性能(3)浴比大小(4)消除织物内应力(二)轧染将织物在染液中经过短暂的浸渍后,随即用轧辊轧压,将染液挤入纺织物的组织空隙中,并除去多余染液,使染料均匀分布在织物上,染料的上染是(或主要是)在以后的汽蒸或焙烘等处理过程中完成的和浸染不同,织物浸在染液里的时间很短,一般只有几秒到十几秒织物上的轧余率(带液率,织物上带的染液质量占干布质量的百分率)不多,在30%~100%之间不存在染液的循环流动,没有移染过程一般是连续染色加工,生产效率高,适合大批量织物染色,但被染物所受张力较大,通常用于机织物的染色为了保证匀染性及防止色差(1)轧液要均匀,织物浸轧后,前、后、左、中、右的轧余率要求均匀一致(2)良好的润湿性能染液要迅速透入织物的组织空隙,除前处理充分外,可在染液中加入适当润湿剂。
纺织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纺织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纺织工业中,将纤维原料加工成纱线的过程称为()。
A. 纺纱B. 织造C. 染色D. 印花答案:A2. 纺织原料中,羊毛属于()纤维。
A. 植物B. 动物C. 矿物D. 合成答案:B3. 在纺织行业中,通常所说的“纱线”是指()。
A. 单根纤维B. 单根纱线C. 多根纤维或单丝并合而成的线D. 多根纱线并合而成的线答案:C4. 棉纤维的主要成分是()。
A. 纤维素B. 蛋白质C. 脂肪D. 淀粉答案:A5. 纺织面料中的“斜纹”是指()。
A. 织物的组织结构B. 织物的密度C. 织物的颜色D. 织物的重量答案:A6. 纺织面料中的“府绸”是一种()。
A. 棉织物B. 毛织物C. 丝织物D. 麻织物答案:A7. 纺织面料中的“提花”是指()。
A. 织物的组织结构B. 织物的密度C. 织物的图案D. 织物的重量答案:C8. 纺织面料中的“色织”是指()。
A. 先染色后织造B. 先织造后染色C. 同时染色和织造D. 染色和织造无关答案:A9. 纺织面料中的“针织物”是指()。
A. 通过针织机制成的织物B. 通过梭织机制成的织物C. 通过编织机制成的织物D. 通过手工编织制成的织物答案:A10. 纺织面料中的“经编”是指()。
A. 织物的组织结构B. 织物的密度C. 织物的图案D. 织物的重量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是天然纤维()。
A. 棉B. 麻C. 丝D. 聚酯纤维答案:ABC12. 纺织面料中,以下哪些属于织物的组织结构()。
A. 平纹B. 斜纹C. 缎纹D. 提花答案:ABC13. 以下哪些是纺织面料的基本特性()。
A. 强度B. 延伸性C. 弹性D. 透气性答案:ABCD14. 以下哪些是纺织面料的后整理工艺()。
A. 漂白B. 染色C. 印花D. 涂层答案:ABCD15. 以下哪些是纺织面料的分类()。
中温型活性染料对双蛋白混纺纱线的染色

2 0 1 3 年8 月
印 染 助 剂
T E XTI L E AUXI L I ARI ES
Vo 1 . 3 0 No . 8
Au g . 201 3
中温 型 活性染料对双蛋 白
混 纺 纱 线 的 染 色
曹机 良,王 宏 ,李亚辉 ,韩付响
( 河南工程 学院材料 与化 学工程 学院,河南郑州 4 5 0 0 0 7 )
Abs t r a c t :T hr e e r e a c t i v e d y e s n a me l y r e a c t i v e r e d b r i l l i a n t KN一5 B,b l a c k K N—B a n d r e d B一 3BF we r e s e — l e c t e d t o d y e d o u b l e p r o t e i n b l e n d i n g y a r n .Th e e f f e c t s o f d y e i n g t em p er a t u r e ,qu a n t i t y o f s o d i u m c a r b on a t e .
C AO J i — l i a n g , WANG Ho n g ,L I Y a - h ui , HAN Fu— x i a n g
f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Ma t e r i a l s a n d C h e m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H e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E n g i n e e r i n g ,Z h e n g z h o u 4 5 0 0 0 7 ,C h i n a )
散纤维染色技术概况介绍1

印染大讲坛QQ群:146191272 官方新浪微博:印染在线 官方微信:印染在线 更多精彩请登录:
印染大讲坛 2014年度第5期
王金龙 高级工程师 某大型上市企业染厂生产厂长 2014年5月31日
主讲嘉宾简介
• 王金龙,高级工程师,2000年毕业于黑龙江省纺织工业学 校染整工程专业。精通麻纺、棉纺、毛纺粗纺、色纺散纤 维和筒子纱染色生产管理,善于解决印染生产中各种疑难 问题。 • 曾任职于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克山县金鼎亚麻纺织有限责任 公司、浙江杭州之江纺织厂、山东烟台双龙达染纱厂、河 北承德可大毛纺厂。 • 现任某大型企业染厂生产厂长,全面负责生产管理,染色 工艺技术管理,设备管理,品质管理,能耗、成本核算, 人员及团队管理,培训管理,制度管理,规范和提升企业 管理水平。
三、棉散纤维活性染料染色实例
• 工艺影响因素 • 4、染色pH值的检测 • 染浴pH会影响部分染料的上染速率和水解速度;一 般pH值控制在10~10.5。 • 染色加碱后用pH计先测pH值, pH值达不到则补充纯 碱或烧碱。 • 可以保证颜色的相对准确,而且可以保证染色牢度 的提高。 • 由于pH影响,对样出现色差时,再补碱会严重影响 色牢度
三、棉散纤维活性染料染色实例
• 工艺影响因素 • 2、温度: • 同一结构和类型的活性染料在不同的温度下上染率 和水解程度不一样,会影响到色光偏差 • 按工艺要求控制染色温度十分重要。定期检测与校 正染机电脑显示温度与缸内实际温度。
三、棉散纤维活性染料染色实例
• 工艺影响因素 • 3、时间: • 因染料的固着率和水解度不一样,时间的长短会影 响染色的色光。 • 耐水解的染料染色时间长,上色率越高 • 易水解的染料染色时间长,染料上色率逐步降低 • 对样时,提前10′取样,如有色差,不要轻易加料。 再取样一次,观察色光变化后,再确定处理方法
羊绒纱线的加工工艺与纺织技术

羊绒纱线的加工工艺与纺织技术羊绒纱线作为高档纺织原料之一,因其柔软、保暖的特性而备受消费者青睐。
然而,要实现高质量的羊绒纱线生产,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工艺和纺织技术。
本文将向您介绍羊绒纱线的加工工艺流程、纺纱技术以及影响羊绒纱线质量的关键因素。
一、羊绒纱线的加工工艺流程1. 羊毛的采集与清洗:首先需要从山羊身上采集羊绒,这种细软的绒毛主要分布在山羊的胸部和腹部。
采集下来的羊绒需要进行清洗,以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污渍。
2. 羊绒的分选和分级:将清洗过的羊绒按照颜色、长度和纯度等指标进行分选和分级。
这有助于确保羊绒纱线的质量均匀,并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
3. 羊绒毛的开松:开松是将羊绒毛纤维进行拉伸,使其呈松散状态,便于后续的纺纱操作。
4. 羊绒纤维的梳理:梳理是将开松的羊绒纤维进行进一步整理和分离。
梳理机能够将不同长度和质量的纤维进行整齐排列,以便后续的纺纱操作。
5. 羊绒纤维的纺纱:纺纱是将羊绒纤维进行纺制,形成羊绒纱线。
常见的纺纱工艺包括环锭纺纱、杯锭纺纱以及喷气纺纱等。
其中,环锭纺纱工艺是最常用的一种,适用于羊绒纤维较长、强度较高的情况。
6. 羊绒纱线的整理和捻制:整理和捻制是将纺制好的羊绒纱线进行最后的整理和捻合,以提高其均匀性和强度。
7. 羊绒纱线的染色和整理:染色是将羊绒纱线进行染色处理,以满足市场需求。
染色后的纱线需要进行整理和定型,以增加光泽和手感。
二、纺织技术对羊绒纱线质量的影响1. 纤维长度:羊绒纤维长度的不同会影响纺纱的效果和纱线的强度。
较短的纤维容易断裂,而较长的纤维可以更好地拉伸和捻制,产生更均匀的纱线。
2. 纤维强度:羊绒纤维的强度决定了纱线的抗拉性能和耐磨性。
只有具备足够的强度,才能确保纱线在使用中不易断裂或磨损。
3. 纤维细度:羊绒纤维细度越细,产生的纺纱产品越柔软、保暖。
因此,选择具有适当细度的羊绒纤维至关重要。
4. 纺纱工艺:纺纱工艺对羊绒纱线的成品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有关亚麻粗纱染色工艺的合理性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有关亚麻粗纱染色工艺的合理性
亚麻粗纱染色技术是亚麻纺织领域继亚麻粗纱煮漂工艺技术之后的又一次重大的工艺技术进步。
亚麻粗纱煮练漂白技术提高了亚麻纤维的纺纱支数,使亚麻纤维的利用效益得到提高;而亚麻粗纱染色技术系利用亚麻粗纱煮练漂白之后对纤维进行染色,该工艺方法工序合理,节约能源,不仅使亚麻纱线的色光得到改善,也为亚麻色织产品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来源,是很有应用前景的亚麻纺纱、染整工艺技术。
然而,在亚麻粗纱染色工艺技术实施过程中,各企业不同程度地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技术难题,主要集中在下述几个问题:(1)染色均匀性问题;(2)色光问题;(3)染色牢度问题。
除了染色质量问题之外,也有的企业还存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该项技术应用推广停滞不前。
本文试图对亚麻粗纱染色工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回顾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方案及措施,供同行参考。
1亚麻粗纱染色生产现状及问题
各亚麻纺织企业在应用亚麻粗纱染色时也遇到了很多技术问题和管理问
题。
为了便于叙述,首先对亚麻的化学加工工艺作一简介,指出其工艺技术的合理性和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介绍在该项领域内所作的工作及其进展。
1.1亚麻粗纱染色工艺流程
亚麻纺织目前采用的工艺过程主要是成条、粗纱、粗纱煮漂、细纱。
由
于亚麻织物前处理、染色工艺技术的复杂性和亚麻纺纱工艺技术的日臻成熟,人们提出了在亚麻纺纱阶段进行染色的工艺设想,并付诸实施,取得了工艺技术上的突破。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3染整概论——染色

染料的命名
分散红 3B
实
例
还原蓝 RSN
活性红 M-3B
应 主 色 用 色 光 分 调 蓝 类 红 光 分 色 散 染 料
应 主 色标标 用 色 光准准 分 调 浓染 红 类 度法 蓝 光 还 色 原 染 料
应 主 用 色 分 调 类 红 活 色 性 染 料
双 活 性 基 团
色 光 蓝 光
纺织品的染色
应用分类
还原染料 (Vat dyes)
结构特征:① 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羰基
② 不含水溶性基团
染色特点: [H] D
(不溶) 保险粉、NaOH
隐色体
(可溶)
[O]
氧化剂、H+ (不溶)
D
上染纤维
应用:纤维素纤维(主要:棉)、维纶
应用分类 还原染料 (Vat dyes)
还原蓝 BC
纺织品的染色
染料颜色
色调(hue of color)、 明度(brightness) 饱和度(degree of saturation)
纺织品的染色
染料基础知识
纺织品的染色 染料和颜料
着色剂(Colorants))分为两类 染料(Dyes):大多能溶于水,或可以转变成水 溶性物质,能和纤维发生物理或化学的结合而染着 在纤维上。 颜料 (Pigments):不溶于水,对纤维无亲和力, 本身不能与纤维发生物理或化学的结合,它们对纤 维的着色需要借助粘着的方法。 以下主要介绍染料
e.g 直接翠蓝 GL
纺织品的染色
结构分类
杂 环 类 染 料
结构特征: 含N、S、O杂环 碱性染料居多, 其它各类染料中也有,分布广。 e.g. 阳离子翠兰G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纱线染色 一、纱线染色特点 在纺织品的生产过程中,染色在哪个阶段进行,受若干因素的影响。从经济角度来看,染色在织造生产工序的前道进行,其成本是最低的。在织造前道工序进行纱线染色,可选用坚牢度较好的染料,某些色花可以在后续织造工序中得到改善。纱线染色一般能获得良好坚牢的匀染效果,可与本色纱线按不同设计要求织造,从而获得较高经济价值,并可缩短交货周期,所以产品具有高的重现性。
通常认为,纱线染色所得产品与织物染色所得产品相比,更具有膨松和手感丰满等优点,这可能是因为当绞纱悬于染色机的杆上时,可以自由地充分松弛而不受任何限制,不仅可以让纱线完全膨松化,而且还可以让纱线自由退捻达到捻度均衡,从而消除纺纱时的张力。
纱线染色的另一种形式是筒子纱染色,从技术上讲,过去认为只有采用绞纱染色法进行染色才能生产出满意产品,但这种传统看法随着筒子纱染色法的出现正在逐渐改变。
一般说,纱线染色比织物染色成本要高。但由于它具有交货快的优点,因而更容易适应流行色的变化,同时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需要。此外,纱线染色机械较为简单,从而在维修保养方面较为经济。
二、还原染料纱线染色 还原染料是当前色织物纯棉纱线染色的一个主要大类品种。染色后的纱线不仅色泽鲜艳,而且坚牢度十分优良,大多数日晒牢度均在6级以上,部分品种高达8级。因此凡需要整理如煮练、漂白、丝光和热定形的色织布,都可用还原染料染色。还原染料的品种很多,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靛类和蒽醌类,纱线染色所用的还原染料,多以蒽醌型为主。
(一)染色基本方法 蒽醌型结构的还原染料,它的隐色体钠盐易被棉纱所吸附,上染速率快,因此匀染性较差,染浴所需烧碱、保险粉量也较高。在纱线染色过程中,1g蒽醌型还原染料在染浴中常需消耗烧碱和保险粉5~6g,此外染浴中还需要骨胶、平平加0等缓染剂,以降低染料的上染速率,有利于染液向纤维内部扩散,并提高其匀染效果,用量以0.2~0.5g/L为好。在日常染色中染纱时间一般为15~2Omin,为改进色纱的匀染性和染色牢度,可适当延长染色时间至20~3Omin较为合理。对少量需在较低温度下染色的还原染料,其隐色体钠盐被纱线吸附后,在空气中不易氧化,可选择适当的氧化方法和氧化剂,促进染料隐色体的转化、发色,然后用水洗涤或稀酸液处理,以去除残余碱剂和杂质,最后进行皂洗和水洗,完成纱线染色。由于不同的还原染料具有不同的染色性能,故在纱线染色时,可根据其所需烧碱、保险粉、助剂的用量及染色温度、时间等条件的差别,选择适当的还原方式和染色方法。
(二)染色工艺和操作 1.手工纱线染色 白纱下缸后需连续提纱倒头7~9次(约5min),但间隔要求均匀一致。
2.往复式染纱机染色 下缸时由两人依次抬纱,机器应处于只摆不转的状态,待白纱全部被染液浸透(相当于往复摆动3次的时间)才能使纱杆滚转。有些匀染性要求高的和丝光纱线,还需在白纱下缸时结合手工操作,将纱左右摆动,并使其连续倒顺滚转4~5min,然后停止运转,但摆动仍需继续进行,以后每隔1min掉向、倒头一次。染色1Omin后,每2~3min再转向倒头一次,倒头时必须使露出液面约1/3的色纱重新被浸没于染液内,防止产生深浅段头色花。
3.高温高压染纱机染色 筒子纱染色可按正反方向由循环泵推动染液,每隔规定时间变换流向一次,先由中心向四周喷液(即正循环),时间为0.5~1.5min,再由四周向中心喷液(即反循环),时间为4.5~3.5min。若是绞纱染色,则可始终采用正向循环液流染色,不适宜于反向循环,染液如由周围向中心循环时,势必造成绞纱上层密度越来越小,而下层密度则越来越大,形成液流短路,从而出现纱芯染色不透生成白芯、白斑和浅斑。
表2-9 还原染料纱线染色工艺处方及条件 染色方法 乙法 染料名称 桃红R 染料用量(g) 25 干 缸 润湿剂 太古油
水量(L) 2 还 原 烧碱360Be(L) 0.1 保险粉(g) 50 温度(℃) 80~90 时间(min) 10
染
色
烧碱360Be(L) 0.8 保险粉(g) 170 无水元明粉(kg) 1~2 牛胶 适量 温度(℃) 45~50 浴比 1:40 氧化 透风(min) 30 以上 酸洗 硫酸660Be(L) 0.2~0.4
皂 煮 纯碱(kg) 0.2 工业皂(kg) 0.6 浴比 1:40 温度(℃) 95~100 时间(min) 10~15
在进行纱线染色前,应先对白纱质量进行检验,要求白纱外观洁净无斑渍,呈中性,堆放时间不得超过8h,并用湿布盖好。在纱线染色装机时,应根据不同染纱设备按要求装填,防止因纱线装填不当所产生的染色疵病。
三、硫化染料纱线染色 色织棉布深色品种如劳动布、元贡等所用的色纱,大都采用硫化染料染色。硫化染料价格便宜,染色后的色泽丰满,水洗牢度较好,是纱线染色的常用染料之一。
硫化染料因其分子结构中含有较多的硫元素不溶于水,染色时必须借硫化钠还原溶解。近年来又有水溶性硫化染料和防脆损硫化黑等出现,使硫化染料的应用又有了新的前景。
(一)染色工艺要点 纱线的染前处理是保证纱线染色质量的关键。硫化染料的染色有无光和丝光之分,个别染浅色的纱线还需经过漂白。如果煮练不良,纱线毛效就差,或者丝光碱液浓度高低不一,漂白纱含氯较多等均会直接影响到染色质量。因此染前必须对白纱进行认真检查,要求白度均匀,不能有黄斑、黑斑、碱斑、锈斑、污渍以及含氯等。脱水后的白纱必须用湿布遮盖,防止表面风干,对于堆放过久的白纱,染前必须再经一次水洗,否则染后会产生局部白条或浅条色疵。
对于不经碱煮而仅用清水煮练的无光纱,因棉脂、蜡脂尚未去尽,堆放时间切忌过长,尤其在高温季节容易变质,染前需重新用80~70℃热纯碱液处理,严重的尚需酸洗,否则染色纱线易出现色泽浅而发白的现象。
由于硫化染料上染缓慢,故适宜采用高温染色,既有利于染料颗粒不断溶化变细,快速向纤维内层渗透和扩散,又可使纤维纱线受热膨化疏松,获得较好的匀染效果。一般硫化染料的染色温度大致为75~80℃,手工染纱高温不便操作,温度控制在60~70℃。温度过低,会影响染料的上染,得色变浅,并且使残液内染料浓度渐次递升,产生缸与缸之间的色差。但也有部分染料适宜于低温染色,温度过高反而得色较浅,这主要是由于温度升高后使染料对纤维的直接性降低的缘故。一般浅色纱线多采用低温染色,如劳动布的纬线染硫化漂灰等可在室温染色。除此之外,染色温度与棉纱的丝光、无光,染纱机械等都有密切关系,一般无光纱染色温度高,而丝光纱较低。高温高压染纱有密闭装置,染色温度可提高到100℃以上,而往复式染纱机若温度过高,易使纱线上浮,造成乱纱、断纱,故染色温度大都在70~80℃。
当硫化染料染深色时,由于染浴内染料浓度高,氧化速率快,染色后,纱线上未固着的染料和空气接触产生色淀而被吸附在色纱表面,容易造成红条、金铜色等疵病,使染色牢度下降。为获得较好的匀染效果及染色牢度,一般的染色方法是将从染浴中取出的纱线立即再次浸入另一还原液中进行重新还原,逐步降低色纱本身的温度和被吸附的染液浓度,延缓氧化速率,达到色泽均匀、质量稳定,或通过还原液除去一部分色纱表面的浮色,这种工艺常称为闷缸。
用硫化染料染棉纱时,常用隐色体染色法,其中又以黑色和藏青色为最多,上染率一般为25%~30%,因此残留在染浴中的染料较多,故硫化染料染色后的残液通常被连续使用。头缸染料投入量与续缸染料的补充量两者之间的比例,常称为头缸染料的加成数,如果加成数不对,就会影响头缸与续缸的得色深浅。染浅色纱线时,头缸加成数可适当减少,而染深色纱线时应增加。当上染率为25.4%时,头缸染料的加成数约为续缸染料的组2.5~4倍。
影响硫化染料染色的因素较多,除染料与硫化碱用量外,纱线的配棉、煮练质量、水质硬度、硫化碱含量等都直接影响纱线的上染率。
表2-10 丝光纱染色硫化黑处方 工序 染化料 头缸(kg) 续缸(kg)
染缸 100%硫化黑BN 1.125 3.75
52%硫化钠 3.06 3
温缸 100%硫化黑BN 1.05 每次放掉50%
52%硫化钠 1.05 补加清水后使用
防脆缸 尿素 4 1 醋酸钠 2 0.5
浆纱膏 0.2 0.05
(二)硫化染料染色工艺举例 表2-10为在往复式染纱机上丝光纱染硫化黑色,纱重25kg,浴比1:40。
工艺流程: 清水煮练(1OO℃,3h)→丝光(烧碱280Be)→中和(98%硫酸2.5~3g/L)→温水(40~50℃)→脱水→绷纱(绷松、绷直)→串杆→染色(70~75℃,20min)→温缸(35~40℃,5min)→水洗(冷洗,流动)→沥干→防脆处理(25~30℃,1Omin)→出缸→包布→脱水→绷烘。
四、不溶性偶氮染料染色 不溶性偶氮染料是棉纱染色中常用的染料,多用于染制深浓色的大红、枣、酱、蓝、黄、棕、黑等色。它以价格便宜、成本低廉、色泽鲜艳著称,但是摩擦牢度差,气候牢度也不够理想。采用不溶性偶氮染料染棉纱时,首先将棉纱放在色酚类的钠盐溶液处理,使纤维吸收一定量的色酚钠盐,即打底。然后再与胺类的重氮化合物或稳定的重氮盐溶液偶合,即显色,显色时打底剂与重氮化的显色基通过偶合直接在纤维上生成不溶性的偶氮染料。这类染料染深色时日晒牢度好,染浅色时日晒牢度差,而且相差较大,故一般这类染料不宜染浅色。
(一)打底剂及其工艺 由于打底剂结构的差异,使它对纤维的结合能力不同,一般可用两种方法来表示打底剂对纤维结合能力的大小。一种是用吸收量表示,即每公斤棉纱于某一浓度的打底剂溶液中浸染时所吸收打底剂的克数;另一种是用吸收率表示,即被棉纱吸收的打底剂量与投入染浴的打底剂总量之比的百分数。一般认为,棉纱对打底剂的吸收率越高,打底后残浴的浓度就越低,棉纱线上的浮色也越少。因此,选用吸收率较高的打底剂,染后色纱上的浮色就少,摩擦和湿处理牢度也就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