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合集下载

干扰素注射液的作用与用途

干扰素注射液的作用与用途

干扰素注射液的作用与用途干扰素注射液是一种生物治疗药物,主要成分是人源干扰素,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

干扰素分为α、β和γ三种类型,各自具有不同的生物学活性和适应症。

干扰素注射液作用于细胞的受体,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抗病毒和抗肿瘤等多种机制发挥治疗作用。

以下将详细介绍干扰素注射液的作用与用途。

1. 免疫调节作用:干扰素注射液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调节和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它可以促进巨噬细胞的活化、增殖和杀伤功能,增加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提高淋巴细胞的增殖和产生干扰素的能力。

通过这些免疫调节机制,干扰素注射液可以用于治疗多种免疫性疾病,如慢性乙型肝炎、多发性硬化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

2. 抗病毒作用:干扰素注射液能够抑制病毒的感染和复制,增强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它可以干扰病毒的复制和转录过程,阻断病毒的感染链条。

同时,干扰素注射液还能够抑制病毒的蛋白合成和病毒颗粒的产生,从而降低病毒的数量和活性。

因此,干扰素注射液可用于治疗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等病毒性疾病。

3. 抗肿瘤作用:干扰素注射液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

首先,它能够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长,诱导细胞凋亡。

其次,干扰素注射液能够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阻断肿瘤的血供。

此外,它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防御能力。

因此,干扰素注射液可用于治疗多种肿瘤,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黑色素瘤、肝细胞癌等。

4. 抗炎作用:干扰素注射液能够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炎症疾病的症状。

它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和活化,降低炎症反应的强度和范围。

因此,干扰素注射液可用于治疗多种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炎症性肠病、银屑病等。

除了上述用途,干扰素注射液还可用于治疗其他疾病,如带状疱疹、结核病、尖锐湿疣等。

此外,干扰素注射液还可用于预防和控制感染,特别是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感染。

干扰素注射液一般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要,以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

干扰素研究进展

干扰素研究进展

Ab t a t I tr rn i r t a yo ie B a s n e e o a xe sv n iv r cii , n i u r cii d s r c :n e e o s a cu i l tk n . c u e I tr r n h s e tn ie a t u i a t t a t t mo t t a f c c f — s vy — a v yn p w ru mmu oo e u ai n a t n,t h e o o p t o r e ae o i s s c i lg ,c t lg , oe l f i n lr g lt c i i a b c me h ts o f may r ltd d man , u h a vr o y y oo o o s s o y moe u a il g ,ci ia d c n l c lrb oo y l c lme ii e,i n mmu o o d S n n t i p p r p o r s a u n lg a O o .I h s a e , r g e sW s mmaie n a p cs o y n s r d o s e t f z
Re e r h Pr g e so he I t re o s a c o r s ft n e f r n
L U Z a . n I h n t g, HU C a g ,L U Jn e ,C a —n o ,S h n I i — UIB oa
(.H n nA rutrl nvry KyL brtr nm l odSf ,tn nPoi e hnzo ,ea 4 0 0 1 ea gi l a i i ,e aoaoyo ia o ae t a rv c ,Z egh uH n n 50 2 c u U et fA F e n 2 ea ntu Vt i r Du ot l Z eghu e n 50 8;hn ) .H nnIstt o er a i ef en y rgC nr , hnzo ,H n 重 视干扰素 的基 因结 科 构、 作用机理 、 基因工程 等方面的研究。

干扰素研究进展

干扰素研究进展
达 , 增 强 MHCI类 分 子 的 表 达 而 抑 制 MHCⅡ类 分 子 表 达 。 I N 是 由 活 化 T细 胞 和 N 细 胞 受 有 丝 分 裂 或 特 异 性 抗 F 一 K
蛋 白质 为干 扰 素 (ne eo , ) 。现定 义为 : 扰素 诱 导 itr rnI ] f NF 干 剂 作用 于 活细胞 后 , 由细胞 产 生 的一 种蛋 白质 , 当它 再作 用 于其 他 细胞 时 .使 其 他 细胞 立 即获 得抗 病 毒 和抗 肿瘤 等 多
方 面 的 免 疫 力 l。近 半 个 世 纪 以 来 , 扰 素 的 研 究 一 直 是 病 3 ] 干
毒 学 、 胞 学 、 子 生 物学 、 细 分 临床 医 学 、 免疫 学 、 瘤 学 等 相 肿 关领 域 的热 点 .特别 是 近几 年来 ,随着 干 扰素 在 一些 疾 病 ( 肝 、 肝 ) 肿 瘤 的 治疗 方 面取 得 了较 好 的效 果 [6, 乙 丙 及 4]人 -
K e rd :ntreo dee to r s a h p gese y wo s i e r n; tc in;e e r r r s s f e o
干 扰素 是一 组 具有 多 种功 能 的免 疫 活性 蛋 白质 ,主要 是 糖 蛋 白 , 抗 病毒 、 有 抗肿 瘤 和 免疫 调 节等 作 用 …。早在 2 0
Ab t a tI tr r n wi n i v r s n n i t mo n t e n t n . o o ie s s a eb t t ame t u c me . t a e o s r c : e f o t a t iu da t u r do h r u c i s f r me d s a e v etr r t n to s i h sb c me n e h - a — a f o . s h e e o aI s ac os o . h e e r h p o r s f n ef r n w 8r v e d i h s a e . e r h h t t T eI s a c r g e s I t r o a e iwe t i p p r e l p _ c e n

干扰素的功能

干扰素的功能

干扰素的功能
干扰素是一种由机体产生的免疫调节蛋白,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

干扰素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机体的防御反应和抵抗病毒感染、肿瘤生长等过程。

以下是干扰素的一些主要功能:
1. 抗病毒作用:干扰素是机体最重要的抗病毒物质之一,它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和增殖,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干扰素通过激活多个抗病毒基因的表达,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病毒感染的扩散。

2. 免疫调节作用:干扰素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平衡,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它可以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促进细胞因子的产生,增强细胞毒性和抗体产生,提高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3. 抗肿瘤作用:干扰素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可以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同时还可以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的清除能力。

干扰素在肿瘤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可以用于肿瘤的免疫治疗和辅助化疗。

4. 抗炎作用:干扰素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减轻炎症的严重程度。

它可以抑制多种炎症介质的产生,调节炎症细胞的活性,改善炎症病变,减轻组织的炎症反应。

5. 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干扰素可以促进某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对细胞生长和组织修复具有一定的影响。

它可以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加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的产生,
促进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

总之,干扰素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炎和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等作用。

这些功能使得干扰素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治疗和免疫调节。

干扰素的作用

干扰素的作用

活化的Th1细胞、CD8+ CTL和NK
Ⅱ型 IFNγ
抗原或有丝分裂原
细胞
干扰素的作用
一、Ⅰ型干扰素 (1)抗病毒和抗肿瘤
1)诱导宿主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干扰病毒复制; 2)增强NK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杀伤; 3)促进MHC-Ⅰ类分子表达,增强CTL对病毒感染
细胞和肿瘤等靶细胞的杀伤。 (2)免疫调节: 与Ⅱ型干扰素类似。
病毒病 慢性活动性肝炎
丙型肝炎 艾滋病 病毒性角膜炎腺病毒
病毒病原 HBV HCV HIV
HSV—1
疗效
约40%患者HBe 阴转,与激素联用可以 提高疗效
约25%~50%患者ALT下降或正常
抑制艾滋病患者HBV 的复制;延长HIV 带毒无症状者发病的潜伏期;
缩短病程,减少复发, 痊愈率>90%
巨细胞病毒
干扰素抗病毒机理
n 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又具有细胞种属特 征。即某一种动物产生的干扰素只能保护同种属 或近缘种属动物细胞。
n 干扰素是一种活性很强的生物制剂,但对没有抗 原性(或抗原性很弱),故既能治疗病毒性疾病, 亦具有抗肿瘤和调节免疫机能的作用。
干扰素抗病毒机理
人干扰素治疗病毒性疾病的疗效
干扰素的作用
二、 Ⅱ型干扰素 (1)主要起免疫调节作用
1)活化巨噬细胞; 2)促进APC(s)表达MHC-Ⅱ类分子,提高抗原递呈能力; 3)促进MHC-Ⅰ类分子表达和增强CTL细胞的杀伤活性; 4)增强NK细胞的杀伤活性; 5)促进B细胞分化、增殖; 6)抑制Th2细胞分化及细胞因子合成。 (2)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与Ⅰ型干扰素类似)。
n 1957年,Isaacs和Lindenmann在研究流感病毒 时,先把流感病毒加温灭活,然后与鸡胚绒毛尿 囊膜块一起培养,把没有吸附到细胞的灭活病毒 彻底洗去,在37℃条件下几小时之后去掉膜块, 另外加入新鲜的鸡胚绒毛尿囊膜块,37℃培养过 夜后用活病毒进行攻击,结果发现流感病毒的繁 殖明显的被抑制了

干扰素凝胶的功能主治

干扰素凝胶的功能主治

干扰素凝胶的功能主治1. 干扰素凝胶的简介干扰素凝胶是一种基于干扰素的药物制剂,通过外用于皮肤表面,从而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干扰素是一种蛋白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病毒、改善免疫系统功能、抗肿瘤等作用。

干扰素凝胶的主要成分是干扰素,其通过在局部皮肤表面的应用,可以发挥一定的药效。

2. 干扰素凝胶的功能干扰素凝胶具有多种功能,主要包括:2.1 抗病毒作用干扰素凝胶可在局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屏障,增强皮肤免疫能力,从而抑制病毒的入侵和复制。

通过抑制病毒的生长和传播,干扰素凝胶可用于治疗疱疹病毒感染、乳头状疣等病毒性皮肤病。

2.2 免疫调节作用干扰素凝胶的干扰素成分可激活和调节免疫系统,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从而增加抵抗力。

干扰素凝胶可用于改善皮肤免疫功能,抗击细菌、真菌等病原体的侵袭,预防和治疗皮肤感染。

2.3 抗肿瘤活性干扰素具有直接抗肿瘤、促进免疫系统清除肿瘤细胞的作用,通过应用干扰素凝胶可将药物直接送达皮肤病变部位,发挥局部抗肿瘤效果,用于非黑色素皮肤癌的治疗。

2.4 抗炎作用干扰素凝胶可抑制炎症的发生和发展,减轻局部皮肤的红肿、痒、热等炎症状况。

通过控制炎症反应,干扰素凝胶可用于治疗湿疹、皮炎、牛皮癣等炎症性皮肤病。

3. 干扰素凝胶的主治适应症干扰素凝胶在临床中可用于治疗以下疾病或适应症:•疱疹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等。

•乳头状疣: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发挥治疗作用。

•皮肤感染:如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等。

•非黑色素皮肤癌:具有局部抗肿瘤效果。

•湿疹:可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病情。

•皮炎: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发挥治疗作用。

•牛皮癣:具有抗炎作用,减轻症状。

4. 干扰素凝胶的使用方法干扰素凝胶通常以外用药品形式使用,具体的使用方法如下:1.清洁患处皮肤:将患处皮肤用温水和洁肤剂进行清洁,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2.取适量干扰素凝胶:按照医生建议或说明书上的用量,取适量的干扰素凝胶于手心。

3.均匀涂抹于患处:用手指将干扰素凝胶均匀涂抹于患处皮肤,轻轻按摩至完全吸收。

细胞-干扰素(医学PPT课件)

细胞-干扰素(医学PPT课件)
*
目前,在中草药中发现广泛存在半抗原,如小檗碱、茶碱、丹参酮等,具有生化活性基因的化学成分都有可能成为半抗原,这些半抗原可与体内蛋白质结合成完全抗原,造成一些过敏反应。
*
抗原的特异性既表现在免疫原性上,也表现在反应原性上。
沙门氏杆菌
大肠杆菌
抗大肠杆菌的抗体
抗沙门氏杆菌的抗体
结合
结合
抗体 是对其抗原有极强专一性 的 魔弹 或 巡弋飞弹
IFN作用特点:
产生的时间早; 中断受染细胞的病毒感染,限制病毒扩散; IFN诱导的抗病毒蛋白,只对病毒起作用, 不影响宿主细胞蛋白质合成。
专题二 抗体制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单克隆抗体 第三节 基因工程抗体 第四节 噬菌体抗体工程 第五节 抗体诊断试剂和抗体药物
四 干扰素抗病毒机理
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又具有细胞种属特征。即某一种动物产生的干扰素只能保护同种属或近缘种属动物细胞。 干扰素是一种活性很强的生物制剂,既能治疗病毒性疾病,又具有抗肿瘤和调节免疫机能的作用。
四 干扰素抗病毒机理
干扰素抗病毒作用
作用机理 不是直接杀灭病毒
IFN → 抗病毒蛋白基因 → 抗病毒蛋白 (蛋白激酶, 磷酸二脂酶)
Each hybridoma line can produce pure single antibody, called mon
oclonal antibody.
If B cell is fused with myeloma, the fused cell might be culture
d and produce antibody.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
基因工程技术为解决这两个问题提供了可能。 1984年:人-鼠嵌合抗体 1984年至今:单克隆抗体的鼠源性及分子过大的问题得以解决,可仅作为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试剂。 已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出改形抗体、单链抗体、单域抗体、最小识别单位等很多类型的抗体或抗体单位。基本消除了单克隆抗体的鼠源性,相对分子质量只有完整抗体分子的1/80~1/3,而且消除了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生物学活性如激活补体、促进吞噬功能(免疫调理)、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等,只保留同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活性。

鸡干扰素的作用及功能主治

鸡干扰素的作用及功能主治

鸡干扰素的作用及功能主治1. 简介鸡干扰素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属于干扰素家族的一员。

它起到调节鸡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并具有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作用。

2. 鸡干扰素的作用•抗病毒作用:鸡干扰素通过激活宿主细胞中的抗病毒机制,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它能够激活天然杀伤细胞的活性,通过产生一系列抗病毒蛋白,抵制病毒的入侵和复制,起到抗病毒的作用。

•抗肿瘤作用:鸡干扰素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它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从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抗炎作用:鸡干扰素能够调节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

它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从而减轻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缓解炎症症状。

•免疫调节作用:鸡干扰素能够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它可以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促进受体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增强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提高免疫系统的效力。

3. 鸡干扰素的功能主治3.1 抗禽流感•鸡干扰素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抑制禽流感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它可以增强宿主细胞对禽流感病毒的抵抗能力,减轻病毒感染的严重程度。

•鸡干扰素还可以提高禽流感疫苗的效果,增强对疫苗的免疫应答。

3.2 抗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干扰素能够抑制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的繁殖和扩散。

•它可以减轻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病情,缩短病程,减少死亡率。

•鸡干扰素还能够提高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的效果,增强对疫苗的免疫应答。

3.3 其他感染性疾病•鸡干扰素对鸡传染性鼻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等感染性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它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复制和传播,减轻病情,促进康复。

3.4 抗肿瘤•鸡干扰素对鸡的肿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它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鸡干扰素可以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抑制肿瘤的发展。

4. 使用注意事项•鸡干扰素的使用应遵循兽医的指导,严格按照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陕学院学报2010,1 6(9) Journal(,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1241 

干扰素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阚奇伟 ,刘伦旭 (1.四川省眉11 J市人民医院胸心血管外科,呷川眉山 62001 0;2.四』If大学华西医院胸心血管外科,四川成都610041) 

[关键词]干扰素;理化性质;抗肿瘤机制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237(201 O】09—1241 04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一种细胞因子,有 抗病毒、调节免疫以及抗肿瘤作用。干扰素主要通 过抑制肿瘤细胞增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癌基 因表达、调节免疫、抗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转移、 与其他抗癌药物起协同作用、诱导肿瘤细胞分化等 机制抗肿瘤。本文全面叙述了干扰素的抗肿瘤作 用。 1 IFN的分类 IFN是Issac和Linderman l957年在研究病毒 问干扰现象时发现的,它是一种由病毒感染诱导产 生的、具有抗病毒作用的细胞因子,能够抑制病毒复 制,是一类高活性的糖蛋白。进一步研究发现,INF 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且其他因素如病毒、细菌和某些 化学合成物质等也能够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巨噬细 胞、淋巴细胞以及体细胞产生IFN。 过去的克隆和特性研究表明,IFN有IFN-I、 IFN一Ⅱ两种类型,现在又新增了IFN—I]I型。IFN—I 型家族主要包括IFN— 、IFN—J3,同时包括业家族成 员IFN—K、IFN£、IFN cU等。IFN一Ⅱ型家族只有 IFN一丫,是1973年由Youngert和Salvin从淋巴细 胞培养上清液中发现的。IFN a由人白细胞产生, 称人白细胞干扰素;IFN[3是由人成纤维母细胞产 生,又称人成纤维母细胞干扰素;IFN一7由人T淋 巴细胞产生,又称人淋巴细胞干扰素。近年新的研 究发现IFN一 1、IFN一入2、IFN X3,或IL 28A、IL一 28B、IL 29也具有IFN活性 },而且他们所结合的 受体与I型IFN受体不同,因此2003年澳大利亚 Carins召开的国际干扰素和细胞因子年会上,命名 委员会主席Erik I undgren建议将II 一28A、II 一 28B、II 29或IFN—Xl、IFN X2、IFN X3命名为Ⅲ型 干扰素。 2 IFN的理化性质 IFN的分子量比病毒小,为20~100 kD,不能 通过普通透析膜,但可以通过滤器,一般在56℃、 30 min不被灭活, 2O℃可长期保存。I型IFN具 有耐酸性,在pH为2.0~10.0条件下很稳定。Ⅱ 型IFN不耐酸,也不耐热,在pH 2时不稳定,在 56℃、30 min会被破坏。IFN一般由130~170个 氨基酸组成,含17种以上的氨基酸,不含核酸,所 以不被DNA酶或RNA酶破坏,但易被胰蛋白酶、 乙醚、氯仿、酮基等破坏。 3 IFN作用的受体及通路 IFN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特意性结合并激活受 体,IFN—a、IFN—J3与I型受体结合,IFN 7与Ⅱ型受 体结合。两种类型的受体均由ifnar一1、ifnar一2两种 亚单位组成,但ifnar l、ifnar一2不能单独与IFN以 高亲和力结合。功能性的IFN—I受体包含ifnar一1 和ifnar一2c;组成高亲和力的 /j3受体需要ifnar一1 和ifnar 2二种亚单位,但配体与受体结合后,仅m nar 2c能介导信号。此外,要形成结构完整和活性 IFN—a f3结合部位不仅需要ifnar 1、ifnar一2参与,而 且需要细胞内Janus激酶与胞浆结构域的联系。 IFN介导的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的主要方式是 JAK—STAT通路。JAK(Janus Kinase)是Janus家 族的蛋白酪氨酸激酶,包括Jak 1、Jak 2、Jak一3、 Tyk一2:STAT(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即细胞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包括 STAT 1、STAT 2、STAT一3、STAT一4、STAT一5a、 STAT 5b、STAT一6。其中Jak一1、Jak 2、Tyk 2与 STAT—l、STAT一2直接参与了干扰素介导的JAK— STAT信号转导通路。 研究表明 】,IFN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激 活酪氨酸蛋白激酶,酪氨酸蛋白激酶活化后可使信 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磷酸化,使其发生聚 

[收稿口期]2010-08 3l [修回Et期]2010 09 05 基金项目]海南医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学报项目(0020100352) [作者简介]阚奇伟(1975),男,四JII眉山人,主治医师,医学硕士,Tel:】3808】66485,Email 1242 海南医学院学报Vo1.1 6 No.9 Sep.20]0 合,形成同源异源二聚体,成为活化的转录激活因子 形式,即IFN刺激反应因子一3(ISGF 3)。该因子进 入细胞核内与干扰素刺激基因(IFN—stimulated gene,ISGs)上的启动子序列结合,使ISGs大 表 达。 IFN诱导的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是:IFN与细 胞膜上特定的跨膜受体蛋白结合。激活酪氨酸蛋白 激酶(JAK~1,JAK一2和Tyk一2),继而使信号传导及 转录激活因子STAT磷酸化,使其形成两种不同的 转录激活因子:干扰素刺激基因因子一3 ISGF一3(由 STAT1,STAT2和p48组成)或gamma=F扰素活 化因子OAF(STAT1同源二聚体)。转录激活因子 进入胞核内,与干扰素刺激基因(IFN stimulated gene,ISGs)上的启动子序列结合,使ISGs大量表 达。 4 IFN抗肿瘤作用机制 4.1抑制细胞增生 多细胞机体对细胞增殖有精确的自我调节机 制,细胞的生长分裂过程完全按照机体生命活动的 需要进行。细胞增殖一旦 现异常,就会导致相关 疾病。恶性肿瘤就是因为某些细胞生长失控、无限 增殖所造成的,这些细胞的显著特征就是细胞自主 分裂、不能正常发生周期阻滞。药物及其他非于术 治疗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生,控制 肿瘤进展。 IFN能够调节细胞周期中不同基因的表达和特 性,包括c—myc、pRb、周期蛋白D3、和cdc25A,抑制 细胞周期,这一作用的机制可能与细胞类型有关。 c—myc与细胞从GO期到S期的增殖过程密切相关, IFN通过抑制c—myc的表达,可阻止细胞从GO期 到S期的转化,从而起到抗肿瘤作用 。IFN还可 以下调周期素和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的表达,使 肿瘤细胞从GO期向s期的转化停滞。Tiefenbrun 等一 在体外实验中,用IFN 作用于伯基特淋巴瘤 细胞,发现IFN a可以通过抑制周期素D3和 CDC25A基因的表达,进而抑制周期素E和周期素 A相关激酶,最终导致细胞停滞在类似于GO期的 静止状态。IFN也可与其他药物如全反式维甲酸协 同作用于肿瘤细胞,起到抗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j。 4.2促进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也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是一种细 胞受环境刺激后,在基因调控之下所产生的自然死 亡现象,它是机体一项很重要的生理过程。肿瘤细 胞因为关闭了细胞内线粒体的凋亡调控功能,所以 能够避开这一机制,不会自我凋亡。诱导肿瘤细胞 凋亡是治疗肿瘤有效且主要的途径。 IFN可引起多种肿瘤细胞凋亡,如B细胞源性 淋巴瘤、骨髓瘤、黑色素瘤、结肠癌和非小细胞肺癌 等 。有研究。。。 表明,IFN可以通过与细胞膜表 面的FAS结合,激活FADD(Fas associated death domain)/caspase一8信号通路,从而引起caspase一8 级联反应,使细胞发生凋亡。此外,它还可诱导干扰 素调节因子(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s,IRF)、 225腺苷合成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Mcl21、 FasI CD95、TNFR1、DAP激酶和TRAIL/Apo2L 等的表达,它们均与凋亡的诱导相关。 4.3抑制癌基因表达 癌基因存在于细胞内或病毒内,能控制生长和分 化的基因,癌基因结构和表达异常可引起癌变。IFN 可以抑制c mye。、HER-2/neu 。。等癌基因的表达。其 中c-myc癌基因与肺癌、粒细胞性白血病、视网膜母细 胞瘤、某些神经母细胞瘤以及乳腺癌等的发生相关,它 过量表达还与肿瘤的早期复发有关,并可与其他基因 偶联激活协同致瘤。而HER-2/neu癌基因与肺癌、乳 腺癌、卵巢癌、胃癌、前列腺癌等十余种肿瘤相关。研 究发现IFN也可抑制某 病毒癌基因的表达 “],此外 IFN还可阻断原癌基因如c-myc、c Met、以及HGF受 体基因向癌基因的转变而发挥预防肿瘤和抗癌作 用: 。 4.4调节免疫 IFN对天然的和获得性免疫反应的所有环节均 有重要作用。它能调整人体的整个免疫功能,包括 免疫监视、免疫保护和免疫自稳三大基本功能,主要 表现为对免疫效应细胞的作用:(1)IFN对自然杀伤 细胞(NK细胞)具有强大的激活作用,它通过调节 NK和K细胞的杀伤活性,杀伤癌变细胞和病毒感 染细胞,但能保护正常细胞,其对NK细胞的激活具 有快速性、量效正比性以及种属特异性等;(2)作用 于B淋巴细胞,调节抗体的生成,使特异性和非特 异性抗体产生速度加快、滴度增高,迅速达到免疫保 护水平,从而抑制或辅助杀伤肿瘤细胞;(3)增强淋 巴细胞表面组织相容性抗原和Fc受体的表达,有利 于效应细胞的作用;(4)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 能。 IFN也能通过细胞因子网络调节,诱导ILs, TNF,CSF等其他细胞因子的产生,并且与这些因 子协同进行免疫调节,使这些[大J子抗肿瘤效果明显 增强。 4.5抗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转移 肿瘤新生血管可为不断浸润生长的原发肿瘤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