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牦牛与野牦牛混群放牧杂交育种初步试验

合集下载

肉用牦牛优良品种—大通牦牛

肉用牦牛优良品种—大通牦牛

龙源期刊网
肉用牦牛优良品种—大通牦牛
作者:冯宇诚
来源:《农村百事通》2014年第11期
【品种来源】
大通牦牛的父本是野牦牛,母本是从大通种牛场适龄母牛群中挑选的体壮、口轻、毛色为黑色的母牦牛。

大通种牛场牦牛按地域分类,属青海高原型牦牛。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青海省大通种牛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研究所共同开展利用野牦牛改良家牦牛的研究工作,野牦牛和家牦牛杂交后代具有很强的优势表现。

大通牦牛就是双方在此期间利用野牦牛资源,连续执行农业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重点项目而培育成功的牦牛新品种。

【特征特性】
①具有明显的野牦牛特征,嘴、鼻、眼睑为灰白色;具有清晰可见的灰色背线;公牛均有角,母牛多数有角;体型结构紧凑,偏向肉用,体质结实,发育良好,毛色全黑色或夹有棕色纤维,背腰平直,前胸开阔,肢高而结实。

②生长发育速度较快,初生、6月龄、18月龄体重比原群体平均提高15%~27%。

③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牦牛越冬死亡率连续5年的统计小于1%(同龄家牦牛群体越冬死亡率5%)。

突出表现在越冬死亡率明显降低,觅食能力强,采食范围广。

对海拔3000米以上高寒地区的严酷自然环境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④繁殖率较高,初产年龄由原来的4.5岁提前到3.5岁,经产牛为3年产两胎,产犊率为75%。

【适宜区域】
适宜在我国牦牛主要产区(集中于东经70°~115°、北纬27°~55°)青海、西藏、新疆、内蒙古、四川、甘肃等青藏高原及其毗邻高山地区养殖。

(彩图参见73图11)
(青海省大通种牛场冯宇诚邮编:810102)。

首个牦牛培育新品种

首个牦牛培育新品种

首个牦牛培育新品种作者:来源:《科学种养》2011年第08期品种来源大通牦牛是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和青海省大通种牛场执行农业部4个五年计划重点项目而培育成功的牦牛新品种,是利用我国特有野牦牛遗传资源培育成功的第一个国家级牦牛新品种,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牦牛培育新品种。

其育种父本为野牦牛,育种母本是从大通种牛场适龄母牛群中挑选健康、毛色为黑色的母牦牛组成的基础母牛群。

特征特性大通牦牛具有明显的野牦牛特征,嘴、鼻、眼睑为灰白色,背线为灰色;体型结构紧凑,偏向肉用,体质结实,发育良好,体重、体尺符合育种指标;毛色全黑色或夹有棕色纤维,背腰平直,前胸开阔,肢高而结实。

生长发育速度较快,初生、6月龄、18月龄体重比原群体平均提高15%~27%;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连续5年统计牦牛越冬死亡率小于1%,比同龄家牦牛群体越冬死亡率(5%)降低4个百分点,觅食能力强,采食范围广;繁殖率较高,初产年龄由原来的4岁半提前到3岁半,经产牛为3年产两胎,产犊率为75%。

繁殖力青年牦牛受胎率达70%,比同龄家牦牛提高15~20个百分点。

24~28月龄野牦牛公牛可正常采精,野牦牛母牛可在28月龄发情配种,比一般家牦牛提前1岁繁殖。

遗传性能在F1代横交固定群中有控制地利用近交,近交系数平均为0.09375,范围在0.03125~0.125之间。

公牛适度培育经过4次严格选择,繁育3~4世代牦牛5700头。

体重平均世代进展 6月龄为5.59千克,18月龄为9.66千克,年平均选择进展相应为1.40千克和2.42千克。

由于大通牦牛具有稳定的遗传性、较高的产肉性能、优良的抗逆性及对高山高寒草场的利用能力,因此对推动我国牦牛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青海、西藏、甘肃、川西北及毗邻地区的高寒牧区每年都要购买数千头种牛,改良当地牦牛。

野牦牛冻精和含野牦牛基因的公牛以及新品种公牛在我国牦牛产区受到广泛欢迎。

新品种大通牦牛及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充分利用我国现有草地资源,提高牦牛生产性能,增加当地少数民族农牧民收入,以及促进青藏高原区域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大通县牦牛复壮技术研究

大通县牦牛复壮技术研究

大通县牦牛复壮技术研究牦牛是我国高原山地特有的牛种,长年栖息于海拔3 000 m以上寒冷地区,被誉为世界屋脊上的牛[1-4]。

2009年引进纯种野牦牛冻精和1/2血型野牦牛种公牛,利用人工授精技术授配和本交方法对当地牦牛进行杂交。

授配牛2 911头,其中利用人工授精技术授配牛1 057头,受胎584头,受胎率为55.25%;本交1 854头,受胎1 526头,受胎率为82.31%。

现将大通县牦牛复壮技术示范推广效果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供试材料为:纯种野牦牛冻精4 000支;1/2血型野牦牛种公牛2头,于2009年引进;当地牦牛2 911头;人工授精器械:15 L液氮罐2个,显微镜2台,输精设备6套,六柱栏2个;生长发育测量器械:听诊器,体温计,卷尺(3 m),磅秤,绳子,杆秤。

1.2试验方法利用人工授精技术,引进纯种野牦牛冻精对当地牦牛进行杂交;引进1/2血型的公牦牛对当地牦牛进行杂交,提高其生产能力。

1.3测定项目与方法测定项目:体重和体尺。

犊牛产后1~3 d,6月龄、12月龄和18月龄时测量其体高、体斜长和胸围,并做好数据的整理和生物统计分析。

犊牛产后1~3 d 内进行初生重的称重,并作好记录。

6月龄、12月龄和18月龄时早空腹称后并记录。

18月龄按以下公式推算:体重(kg)=胸围(cm)×胸围(cm)×体斜长(cm)×702结果与分析2.1体重2.1.11/2血型野牦牛。

对1/2血型的牦牛和当地牦牛各生长阶段体重进行测定,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1/2血型的牦牛的初生重、6月龄、12月龄、18月龄重与当地牦牛相比,雄性牛分别提高0.97、5.45、3.72、7.50 kg,雌性牛分别提高0.99、1.14、2.26、3.30 kg,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重增幅,雄性牛分别为7.30%、11.47%、6.87%、8.37%,雌性牛分别为7.81%、2.41%、4.36%、3.80%。

肃南县牦牛导入青海大通牛场野牦牛血液复壮效果调查

肃南县牦牛导入青海大通牛场野牦牛血液复壮效果调查

肃南县牦牛导入青海大通牛场野牦牛血液复壮效果调查
胡小龙
【期刊名称】《中国牛业科学》
【年(卷),期】2013(39)6
【摘要】[目的]通过引进野血种公牦牛改良当地牦牛可有效遏止牦牛退化,进一步巩固和改善我县牦牛品种质量,恢复其原有的优良生产性能和品种特征,提高经济效益.[方法]本文以野牦牛和家牦牛杂交后代与家牦牛后代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杂种牦牛和家牦牛的初生、6月龄、18月龄体尺、体重.[结果]显示,在同等条件下,1/4野血牦牛初生、6月龄、18月龄体尺、体重均显著高于同龄家牦牛,经t检验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用野血牦牛改良家牦牛,是目前更新复壮家牦牛群体的有效途径之一,能获得很强的杂种优势,对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页数】2页(P76-77)
【作者】胡小龙
【作者单位】甘肃省肃南县皇城育种场,甘肃肃南734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23.2
【相关文献】
1.导入野牦牛血液对新疆牦牛影响效果之浅析 [J], 宫昌海;尼满;张金山;其米提;早尔克;巴鲁;格力盖;严学勋
2.肃南县牦牛导入大通牦牛血液复壮改良技术试验 [J], 王娅波
3.导入野牦牛血液提高家牦牛生产性能试验 [J], 王敏强;卢鸿计;朱新书;李孔亮
4.导入野牦牛血液对提高家牦牛后代生长发育效果的观测 [J], 吴成顺
5.导入野牦牛血液对提高牦牛后代生长发育效果观测 [J], 吴成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复壮牦牛后代生长发育探讨

复壮牦牛后代生长发育探讨

复壮牦牛后代生长发育探讨摘要对复壮牦牛与家牦牛进行了生长发育和屠宰对比测定,结果表明:野血牦牛的生长发育和屠宰测定值均高于家牦牛,有一定的杂交优势。

在不改变现有牦牛饲养条件的情况下,以导入野血牦牛血液来更新复壮家牦牛群是提高其生产性能、增加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野血牦牛;改良复壮;发育测定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畜种,对青藏高原严酷的自然环境有极强的适应能力。

但长期以来,由于近亲繁殖,造成品种退化、生产性能低、周期慢、效益不高,严重制约着养牛业的健康发展。

鉴于上述情况,我县紧紧抓住畜牧业结构调整这个关键,充分利用共和县畜牧业资源条件和基础设施,通过示范、引导,带动农牧民向效益型畜牧业发展;同时,为了抑制牦牛的进一步退化,充分利用野牦牛生长发育快、抗逆性强的特点,用野牦牛改良复壮家牦牛,繁殖1/2 及1/4 野血牦牛。

由于野血牦牛生长发育迅速,可利用其他家畜难以利用的高山草地,颇受当地大多数牧民喜爱。

本研究通过对比野血牦牛与家牦牛生长发育的差异,以便为大规模推广应用野牦牛改良复壮家牦牛提供理论依据。

1基本情况自2001年以来,先后从大通牛场引进1/4野血牦牛186头,分散在石乃亥、切吉、江西沟、黑马河、倒淌河等地区;2006~2007年从省冷冻站引进牦牛冻精开展人工授精。

2生长发育测定对1/4野血牦牛、家牦牛初生和6月龄的体重、体尺进行测定,结果分别见表1和表2。

从表1、表2可以看出,导入野血所产生的1/4野血后代出生平均体重为12.23kg,比家牦牛多0.93kg,提高了8.2%。

6月龄时,1/4野血牦牛平均体重为52.47kg,比家牦牛多9.15kg,提高了21.12%;1/4野血牦牛平均体高77.66cm,体斜长79.91cm,胸围99.43cm,比家牦牛平均分别提高了4.50%、5.20%、8.65%,差异显著(P<0.05)。

3屠宰测定对4头18月龄1/4野血牦牛(公)和同龄家牦牛(公)进行屠宰测定,结果见表3。

青藏高原牦牛的繁育技术探讨

青藏高原牦牛的繁育技术探讨

青藏高原牦牛的繁育技术探讨作者:王春美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20期青藏高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养殖业,而在养殖业发展中的牦牛养殖占有重要的地位。

牦牛是青藏高原地区重要的畜牧资源和特产家畜。

优良的牦牛品种应该具备一定的特质,即生长发育快,体重大、育肥能力强、肉质好、适应性强等特点。

研究和调查显示,青藏高原牦牛繁育技术还有提升的空间。

为了更好的促进青藏高原地区经济的发展,应该重点研究牦牛繁育技术。

牦牛是青藏高原地区重要的畜牧品种,优质的牦牛不仅体形大,同时生长速度快、产肉能力强、适应能力强和遗传性能好等。

青藏高原牦牛的繁育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发情鉴定、配种、受精等方面。

本文主要对这几方面进行简要的阐述,希望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1、牦牛的发情鉴定母牦牛的发情不太容易被鉴定,为了及时的发现母牦牛是否发情,可以通过公牦牛进行试情鉴定,因为杂种牦牛无生育能力,但是有较强的性欲,能够很好的试验母牦牛是否发情。

在一般的情况下,每一百头母牦牛配备二头到三头的试情公牦牛就可以。

配种季节到来之后跟群放牧,饲养员认真的观察发情母牦牛的情况。

研究显示,发情阶段的母牦牛有一些表现,如阴道粘膜是粉红色,同时伴有粘液的流出,刚开始发情阶段的母牦牛是不接受公牦牛爬跨。

但是经过十二小时之后进入发情旺盛期,之后才能接受公牦牛的爬跨,此时阴道粘膜红润,同时阴户充血,该阶段的母牦牛接受公牦牛,并且能够实现交配。

在发情和交配阶段,饲养人员应该非常注意和观察该阶段的母牦牛发情情况以及身体变化情况,保证母牦牛能够及时的配种。

在这种情况下当日发情的母牦牛应该在晚上完成第一次受精,第二天再进行一次。

如果母牦牛晚上发情的话,应该在第二天的早晨和晚上各完成一次受精。

2、牦牛的配种方法为了提高牦牛的受胎率,在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开展人工受精。

牦牛的配种主要有人工受精和自然交配。

配种技术是影响牦牛生育的重要环境,不仅影响牦牛的增殖,同时对牦牛的管理和产品的生产有重要的影响。

海北州引进含1/2野血牦公牛提纯复壮家牦牛效果观测

海北州引进含1/2野血牦公牛提纯复壮家牦牛效果观测
11 牦 牛生产现状 .
州 ,畜 牧业在 国民经济 中 占主导地位 和基 础地位 。 目
前全 州拥 有牦牛 5 . 07 头 ,能 繁母牦 牛 3 .3 头 , 2万 0 万 4
牦 牛生存 和生活 的地 区具 有海 拔高 、气温 低 、昼
夜 温 差大 、牧 草生 长期 短 、冷 季漫 长 、太 阳辐射 强 、
o s in Ac d myAg i u t rl ce c . 9 .7 6 . f Ru sa a e rc l a in e 1 35 — 3 u S 9

要 :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 的优势畜种 ,在 高寒牧区严酷的生态环境条件下适应性极强,但牦牛晚熟、低 产,严
重制约了牦牛业 生产的发展。为了提 纯复壮家牦牛 ,进一步提 高海北地 区牦牛的个体生产性 能,在加 强家养牦牛本品种 选育和 良种 串换的 同时,利用含 1 / 2野血牦公牛与 家牦牛杂交科技 成果, 依据海北生态条件和资源优势 ,建立以导入 1 / 2 野血牦牛血液为主体 的牦牛增产综合 配套技 术体 系,是进一步挖掘牦牛生产潜力的一条切 实可行 的技术手段。
资 4 0余 万元 ,先 后从 大通种 牛场 引进 含 1 0 / 2野牦 牛 血缘 的种 公牦 牛 2 5 0头 ,分 配到海 北州 四县 一 场进 4 行 家牦 牛提纯 复壮 。 2 导 入 12野血牦公 牛血缘 的效果 / 对 祁连县 野牛 沟乡 、默勒镇 ,海 晏 、刚察及 州 同 宝牧 场引 进 的 1 / 血牦 公牛 与家 牦牛 杂交及 其所 产 2野 1 / 血牦牛 的生长发 育抽样 测定结果 见表 1 4野 。
[]钟 光辉. 2 九龙牦牛 肉质特性 的研 究[ . : M] 成都 四川 民族 出版
社 , 9 63 -9 1 9 .04 .

牦牛研究报告

牦牛研究报告

牦牛研究报告
牦牛(学名:Bos grunniens),又称藏牛、金牛、高山牛等,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地区。

牦牛属于家牛(Bos taurus)的变种,具有抗寒、耐高原、耐缺氧的特点,在高寒地区的牧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下面是关于牦牛的研究报告摘要:
1. 牦牛的起源与进化:根据遗传学研究,牦牛起源于中亚地区,并在数千年前进入青藏高原。

牦牛的进化适应了高寒、缺氧等极端环境。

2. 牦牛的形态特征:牦牛体型较大,四肢粗壮,具有结实的骨骼和肌肉。

牦牛的耳朵较小,嘴巴和尾巴较长,鼻前有黑色发达的鼻孔。

它们的皮肤厚实、毛发密集,能有效保护自身免受低温和强紫外线的伤害。

3. 牦牛的生物学特性:牦牛是典型的反刍动物,主要以高地草原的草、杂草和灌木为食。

它们的消化系统发达,能有效消化粗犷的食物。

牦牛能适应高原低氧环境,其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较高,有利于输送氧气。

4. 牦牛的经济价值:牦牛是青藏高原地区重要的畜牧动物之一,牠们不仅提供肉、毛皮和皮革等经济价值,还能用于运输和耕种。

近年来,牦牛的活体和其制品也成为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5. 牦牛的保护与研究:由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牦牛种群数量逐渐减少。

为了保护和研究牦牛,相关部门开始实施野生动物保护区建设和保护计划,并开展牦牛
的生态学、遗传学和行为学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和保护牦牛资源。

总结:牦牛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是青藏高原地区重要的畜牧动物。

保护和研究牦牛对于维护青藏高原生态平衡和保护地方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 鲁木 齐
8 3 0 0 0 0 )
摘 要 : 本 试验 选择 健 康 达标 的 家养 母牦 牛 , 经过适 应 性培 育后 , 在 发 情 季 节与 野牦 牛 混群放 牧 , 采用 自
然 交配手 段 导血 培 育半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牦 牛探 索 , 成 功获得 了 3 9头半 野血牦 牛 ( 2 3公 , 1 6母 ) , 为今后 在 混群放 牧 条
计划 导入 野 牦牛 血 以改 良家牦 牛 ; 通过 将 家牦 牛与 野牦 牛一 起放 牧 , 实行 自然 交配获 得半 野血 牦 牛种 牛 。 然后 将 培育 的半野 血 牦 牛种 牛 与家 牦牛 交 配 , 对家 牦 牛进 行改 良 , 使 改 良后 的家牦 牛 野血 含量 达 到 2 5 %
原交 配繁 衍 , 产犊一 般在 每年 5 — 8月 期 间。 野牦 牛野 性足 , 平 时一般 不 主动攻 击人 类 , 但 在 配种 季节 有较
强 的攻击 性 。 1 . 1 . 3 新 疆牦 牛 的品种 特性
1 . 1 . 3 . 1 外 貌特 征
头较粗 中 , 额短 宽 , 眼圆大 , 额 毛长而 卷 曲 , 但不 遮盖 双 眼。耳 小稍垂 , 鼻 孔大 , 唇 薄 。公
母 牛大部 分都 有角 , 角细 长尖 锐 , 自基部 向两 侧 , 再 弯 向前方伸 出。 颈薄 , 头颈结 合 良好 。 躯 体长 方 , 耆 甲稍
高, 胸部 宽大 , 腹大 。 后 躯发育 中等 , 尻斜 , 尾短 而 毛长 。 全身 披长 毛下垂 形成 裙状 。 四肢粗 壮而 有力 , 关节 圆大 , 蹄小, 质 地坚 实 。
2 0 1 3年 1月 第 1期 ( 总第 1 5 8期 )
草食 家畜 ( 双月 刊 )
家牦牛与野牦牛混群放牧杂交育种初步试验
汪 忠 , 吐 尔逊 ・ 司 马 义 , 张 志 恒
( 1 . 新 疆 巴州 畜牧 工作 站 , 新疆
2 . 新 疆 畜牧 厅 , 新疆
库 尔勒
8 4 1 0 0 0 ;
化, 草畜 矛盾 突 出等 问题 的 困扰 , 这就 迫切 要求 我们 要提 高 家养牦 牛 品种质 量 , 以提 高个 体生产 性 能使 牦
牛业 由过去 以数量 求 生存 转 为 向 以质量 要 效益 , 满 足社 会 对牦 牛业 不 断增 长 的需 求 ; 因此必 须 走 育种 改
良的道路 , 达到 改 良品种 的 目的 。
1 . 1 . 3 . 2生产 性能 成 年公母 牦牛平 均体高 分别 为 1 2 5 e m  ̄ 7 e m和 1 1 1 e m ̄ 5 e m; 平 均体 重分 别为 4 7 2 k g  ̄
收 稿 日期 : 2 o 1 2 — 1 2 — 1 8
作者简介 : 汪忠( 1 9 6 4 一 ) , 男, 高级 畜牧 师 , 从 事 畜 禽 品 种 改 良技 术推 广与 科 研 工作 。
3 7
2 0 1 3年 1月 第 1 期( 总第 1 5 8期 )
草食 家 畜 ( 双 月刊 )
件 下获得 半 野血 牦牛 积 累了经验 。 关键 词 : 野牦 牛 ; 家牦 牛 ; 混牧 ; 培 育
中 图分类 号 : ¥ 8 1 3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3 - 6 3 7 7 ( 2 0 1 3 ) 0 1 - 0 0 3 7 - 0 4
新疆 牦 牛是 经过 长期 的选 育 , 自繁 自育 , 在 特定 的 自然环 境下 形成 的一 个具 有共 同来 源 、 体 型外 貌较
在 新疆 阿 尔金 山 、 昆仑 山 山脉分 布有 较 大数 量 的野 牦 牛 , 由于 长期 的 优 胜劣 汰 , 野牦 牛体 格 硕 大 , 适
应性 强 , 种公 牛 体重 最高 可达 1 . 2 t , 一 般在 8 0 0 k g左右 , 远远 高 于家 牦 牛体重 。经过 反 复论证 , 产 生 了利 用 野牦 牛作 为育 种父 本 培育 牦 牛新 品种 的思路 。我们 本着 对新疆 野 牦牛 资源 保护 和利 用相结 合 的原 则 ,
的标 准 。
1 材 料 与方 法
1 . 1 家 牦牛 与野 牦牛 混群 放牧 的 准备 1 . 1 . 1 新疆 野牦 牛 分布
新疆 野 牦 牛主要 分 布在东 昆仑 山主脊 , 与 阿尔 金 山脉 的祁曼 塔格 山之 间构 成封 闭 的“ 库木 库 里 ” 高原
盆 地 。位 于东 径 8 7 。 1 0 一 8 9 。 1 8 , 北纬 3 6 。 O 0  ̄ 3 7 。 4 9 一带 , 面积 4 5 0万 k m 2 。平均海 拔 在 4 5 0 o m左 右 。据 野 生动 物保 护 部 门综合 考 察 , 野牦 牛 的资 源 量在 2 0 0 0 0 - 3 0 0 0 0头 左右 。野 牦 牛与 家牦 牛 的配种 区域 必
为一 致 , 具有 抗寒 、 抗病、 耐粗 饲等 特点 , 产 肉性 能较 好 、 遗传 性能稳 定 、 适应 性 强 的牦 牛类 群 。 适宜 于高寒
草地 放牧 , 乳 脂率 、 乳 汁干 物质 含量 高 , 肉质 品质 优异 , 遗传 性 能稳 定 , 并 具有 较好 的役 用性 能 。种群 数量 约2 0万 头 , 现分 布于 巴州 、 克州 、 乌鲁 木齐 等地 。巴音郭 楞蒙 古 自治 州 ( 简 称 巴州 ) 是 新疆 牦牛 的 主产 区 , 主要 分 布在 巴州 的 和静 县 。 目前 巴州 牦 牛种群 长 期 闭锁 繁 育在 不断 发展进 程 中 , 遇 到 了家养 牦牛 品质 退
须 选择 此 区域 。 1 . 1 . 2 野牦 牛 的 习性
野牦牛长年生长在高海拨地区 , 对高原和恶劣 的自然环境有很强 的适应性 。公牛体重一般在 8 0 0 k g
左右 , 非配 种季 节公 牛 离群 独处 , 只有在 每年 6 - 9月 发情 配种 季节 公母 牛 才会合 群 , 并且 到相对 平坦 的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