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行性腰椎侧凸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探讨

合集下载

单侧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临床研究

单侧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临床研究

主国塞用匡型!Q!Q生!旦筮!!鲞筮!翅堡垒!坠!墼墨!坠墅!型堕塑!!垡塑!M!堕堑i塑£尘:!Q!!:∑!!:!!:盟!:≥。

47[5]Ji n D,Q u D,C h er t J,e t a1.O ne—st a ge a nte r ior i nt er bod y au t o—graf t i n g a nd i ns t r um e nt at i on i n pr i m ar y s u r gi cal m anage m e n t of t h or ac ol u m bar s pi n al t ubem ul os i s[J].Eur S p i ne J,2004,I3(2):114—121.[6]张强,洪标辉,李小海,等.一期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相邻多椎体结核[J].中华骨科杂志,2006,3(26):179-182.[7]Lee TC,Lu K,Y an g L C,et a1.T r ans pedi eul ar i nst r um e nt a t ion a s al ladj u nct i n t h e t r ea t m ent of t hor acol um b ar and l um b ar s pine t u be rc ul o-si s w i th e ar l y s t a g e bone de st r uct i on[J].J N eu r osu r g,1999,91 (2Sup pl):163-169.[8]Sundarar aj G D,B ehe r a s,R avi V,et a1.R ole of po s t e ri o r st a bi l i sat i oni n t he m a na gem en t o f t ub er cul os is o f t he do r s al and l um b ar s pi ne[J].J B on e J o i nt Sur g B r,2003,85(1):100-106.[9]K i m D J,Y un Y H,M oo n SH,et a1.P os te r ior i ns tr um entat i on us ingcom pr es s i ve l am i na rhooks and a n t er i o r i nt er body a rt hrodes i sr o r t he .t r ea t m ent o f t ub er cul os is of t he l ow er l um b ar s pi ne[J].Spi ne,2004,29(2):275-279.[10]徐华梓,池永龙,林焱,等.扩大操作切口的电视胸腔镜下胸椎结核前路手术[J].中华骨科杂志,2000,20(5):287-288.(收稿日期:2009—11—12)(本文编辑:马文娟)单侧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临床研究刘恩志郭东明严瀚【摘要】目的探讨单侧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PK 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

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发表时间:2014-06-09T15:39:41.6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51期供稿作者:曹玉进[导读] 总而言之,通过本次实验初步证明,椎体后凸成形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具有重要意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曹玉进(河南省汝州市骨伤科医院骨科 467500)【摘要】目的:探究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我院的86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行脊柱后凸成形术治疗,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82例治愈,治愈率95.3%,通过疼痛数字分析仪器进行评分并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p <0.05,术后并未发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运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临床效果明显,未见严重并发症。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脊柱骨折【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1-0113-02脊柱后凸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导致的脊柱骨折快速有效的方法,并有效果明显、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的优点。

本次实验,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使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资料,并进行为期10个月的随访,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2010年4月至2013年6月收治在我院的骨质疏松引起的脊柱骨折患者86例,男性32例,女54例,年龄62-78岁,平均年龄(68.3±6.2)岁,所有患者经影像学诊断均确定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表现为局部脊柱慢性疼痛,生活中活动不便,多表现为活动受限,而经过检查确定,患者均未发现神经损伤症状,其中损伤1个椎体的患者共37例,损伤2个椎体患者共41例,损伤3个椎体患者8例,术前均运用数字分析仪器进行评分,并使用影像学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包括X线、CT、MRI等。

1.2方法1.2.1手术方法术前进行局部麻醉以便于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取腹卧位,于左侧经椎弓根作为入路,在X线透镜下进行伤椎弓根穿刺点的定位,定位于椎弓根体的1/2,并把椎弓根影像外侧上缘定位为正位像,从椎弓根方向起始穿刺至椎体后缘,定位明确后置入导针,只在近椎体前缘的1/3处,扩张针道防止骨水泥,反复夯压骨道以确保夯实。

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的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的变化特征

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的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的变化特征

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的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的变化特征
原发性骨质疏松病是一种常见的骨代谢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容易发生骨折。

腰椎前凸角和骶骨倾斜角是评估骨质疏松病患者脊柱姿态的重要指标,其变化特征如下:
1. 腰椎前凸角的变化:骨质疏松病患者腰椎前凸角增大,出现明显的后凸畸形,这是由于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导致腰椎前缘高于后缘造成的。

随着病情发展,腰椎前凸角进一步增大,甚至出现驼背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2. 骶骨倾斜角的变化:骨质疏松病患者骶骨倾斜角增大,这是由于髋部骨折和骨质疏松导致髋关节后仰角度增大造成的。

骶骨倾斜角的增大会导致腿部无力和步态不稳定,严重影响患者的行走和日常活动。

除了上述脊柱姿态指标外,骨质疏松病患者还可能出现身高减少和胸廓下降等表现。

建议患者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和脊柱姿态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控制病情恶化,提高生活质量。

退行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退行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腰背部疼 痛影响正常生活 , 腰部冠 状面和或矢状面 畸形进展每年超 过5 。 , 神经 根 受 压 或 神 经 源 性 间歇 性 跛 行 。 手 术 目的 是 改 善 患 者 的 功能, 通过手 术需要达 到两个 基本 目标 : 受损神 经的完全 减压 以及
导致退行性脊柱侧 凸的发病原 因目前还 不是很清楚 , 老年性 的 骨质疏松 、 椎 问盘 的退行性 改变 、 椎小关节 的关节 炎 、 局部 的终板骨
脊 柱侧 弯进 展方面缺 乏明显 的作用 。而且在 老年患者 中耐受性很 差 。现 有的研究证明非手术治疗可 能有效 , 特别是 物理治疗 和干涉 性疼痛 治疗 , 但是我们需要设计 良好 的研 究方法来 评估各种研究结
( 内蒙 古鄂 尔 多斯 市 东胜 区人 民 医 院 , 内 蒙 古 鄂 尔 多斯 0 1 7 0 0 0 )

的加强训 练, 奈绳肌腱 、 髂腰肌 的屈 曲训练及心血管耐力的改善。典 型的处理包括 理疗 , 抗 炎 因子 及肌松 药物治疗 , 硬膜外及 选择性 的 神 经根 的疼痛介入注射治疗 。在一 些患者 中, 腰部 支具可 以使症 状 得 到暂 时的缓解 。然而 , 通常我们并不推荐使用支具 因为 它在防止
而 k或 s , 神经根受压常见于 凸侧侧隐窝狭窄 。针对 L 5 或S 神经根
受压 的 DS患者 ,术前仔细分析局部 彻底 减压对躯干平衡 的影响 成 为影响手术方案 的关键 因素1 5 3 。减 压后 的稳定性评价, 从而确定神经 减压范 围 、 畸形矫正范 围, 和昀终 固定融合范 围和方式。 4 . 2 . 1神经减 压范闱 三维畸形及增生退变造成的中央椎管 或侧方椎 管狭 窄造 成了典型的退行性侧 凸性椎 管狭窄 , 大范 围全椎板减压 后 短期效果 确实 , 但是大量瘢痕组织形成 容易导致脊柱 轴性症状 的加 重, 另外大范 围的全椎 板减压 手术创伤 和出血量 也较大 , 因此越 来 越 多的学 者建 议对 于退行性 脊柱侧 凸性椎管 狭窄采取 针对性强 的 局部有 效减压 方式 , 在 基于临 床体检 和影 像学 资料的基 础上 , 对 于 受 累神经根进行 针对性 , 全程 的减压操作 , 其具体方式 类似于 T L I F 的标准操 作 , 也就是进行局部上 、 下 关节突的截骨 , 从 而进行节段 神 经根从侧 隐窝到神经根 出口处 的全程减压 。 A n t h o n y R u s s o等报道了 1 1 8例退行性脊柱侧 凸患者采用 此种 方式进行手术减压 , 效果 良好 ,

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中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中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率 >7 5 %疗 效 为 优 , 5 0 % ~7 5 % 疗 效 为
改善 躯 干肌 力 的 不 平衡 , 缓 解疼 痛 症状 是 治 疗 退 变 性 脊 柱侧 凸症 的重 点 。 关键词 腰椎 退 变性 脊 柱 侧 凸
良, 2 5 %~ 4 9 % 疗效 为 可 ,< 2 5 %疗 效 为 差 。本组患者除 1 3例马尾神经受压建议 手术治疗外 , 余均采取 中医保守治疗 。本 组 患者 临床疗 效 优 6 8例 ( 1 7 %) , 良1 8 2 例( 4 4 %) , 可 1 4 5例 ( 3 5 %) , 差 1 7例
面前方移位 . 男女 比例 l : 2 …, 目前 普 遍
2 0 0 1 年 8月 ~2 0 1 0年 1 2月 收 治 退
退变性腰椎侧 凸 和病理性 腰椎 侧 凸
不同 , 一般 C o b b角 <4 0 。 , 极 少 患 者 侧 凸
变性腰椎侧 凸症 患者 4 1 2例 , 均排除 先天
岁以 I : 的中老 年人 , 本文结合 近几年 的病
例, 对 退 行 性 变 腰 椎 侧 凸 的相 关 问题 和 治 疗 方 法进 行 探 讨。
资 料 与方 法


退变性脊 柱侧 凸是 一 种 复杂 的脊柱 畸形 , 不仅表现 为冠 状 面 E 的 弯 曲, 常 合 并椎体轴位旋转 、 冠状面侧方移位及矢状
要 目的 : 分 析 退 变性 腰 椎 侧 凸 的 临
床特 点 和 治疗 方 法。 方 法: 回 顾 性 分 析
4 1 2例 退 变性 腰 椎 侧 凸 患 者 的 临 床 资 料 。
侧。本组病例 中 6 7 % 的患者有 不同程 度
的间歇性跛 行 , 6 9 % 有腰 腿痛 , 1 9 % 有单 纯神经根症状 , 9 %有单 纯腰 背痛 , 3 %合 并 马 尾 综 合 征 。退 变 性 腰 椎 侧 凸 患 者 很 少 … 现 马 尾 神 经症 状 , 在退变性腰椎管狭 窄 的 患 者 中 马 尾 综 合 征 发 病 率 也 不 足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行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临床效果及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行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临床效果及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行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临床效果及功能恢复情况对比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是指因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脊柱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增加,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对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治疗,目前存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但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及功能恢复情况如何对比,目前尚缺乏相关深入研究。

本文旨在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行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研究,为临床提供更深入的参考。

一、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表现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腰椎或胸椎椎体骨折,症状包括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身高缩短等。

患者常可在体位变化、咳嗽、打喷嚏等情况下加重疼痛。

严重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还可导致椎体后凸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品质。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来明确骨折的类型和范围,包括X光片、CT扫描等,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二、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治疗原理及方法椎体后凸成形术是一种通过外科手术矫正骨折椎体后凸畸形的方法,旨在通过复位椎体并固定椎体,从而缓解疼痛、改善姿势、恢复患者的活动功能。

手术的具体操作包括: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包括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方式;②通过椎弓根螺钉、椎间融合器等器械固定椎体,保持椎体的正常生理形态;③术后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活动功能。

三、保守治疗的治疗原理及方法保守治疗是指通过非手术的方式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疼痛药、骨密度调节剂等,通过药物的作用改善骨质疏松症并缓解疼痛。

康复训练包括功能锻炼、体位训练等,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活动功能和改善姿势。

四、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行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近年来,有关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行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的对比研究正在逐步增多。

探析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治疗的效果及疼痛的影响

探析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治疗的效果及疼痛的影响

针头。在空心钻的辅助之下 , 刺入骨折椎 体的 内部 . 构成治疗 通道, 且将造影液输入 其中。在 保证 椎体成功复位之后 . 把一
定 量的骨水泥慢慢输入 椎体 内 , 充填 , 随后 将 穿 刺 针 拔 除 ; 最
骨折 ; 排除 脊柱后 壁损 伤者 、 脊 髓 神经损 伤 者 、 脊 髓损 伤 者。 按 随机数字表 法 , 将所 有患 者均 分 成两 组 。 即研 究组 与对 照 组 。研究组 1 9例 , 男1 O例 , 女 9例 ; 年 龄介于 5 0 —8 1 岁, 平均
以 承 受 2 J 。但 是 , 老年 患 者一 旦患 有骨 质疏 松性 脊 柱骨 折 ,
由工作通道的一端将球囊送至病变伤椎体位 。采取 注射器输 入 造影液。借助高压球囊 的 自行 扩张 功能 。 让 疏松骨 折处 的
椎体膨 胀 , 在椎体 高度恢 复到正 常水 平 。 且保证并未发生异 常 状 况后 , 将造影液排 除体外 。随后 由工作 通道的另一端 。 重尔医学 院学报 2 0 1 6 年第 3 7卷第 2 8 期
J o u na r l o f Q i q i h a r U n i v e  ̄ i t y o f M e d i c i n e , 2 0 1 6 , V o 1 . 3 7 , N o . 2 8
年龄( 6 3 . 8  ̄ 3 . 5 ) 岁; 病程 在 1 ~ 4个 月 , 平 均病程 ( 2 . 4  ̄ 0 . 6 ) 个
后, 敷贴消毒 。 结束手术 。 3 . 评价 方法[ 4 ] : 经治疗后 , 患者的临床症状及 体征都得 到
了明显的好转 , 且病 变椎体 的功能恢 复到正 常状 态 . 为 显效 ;
体 穿刺针刺入骨折位点 , 并 在 骨 折 位 点 前 方 三 分 之 一 处 固定

退变性腰椎侧凸的发病特征及治疗

退变性腰椎侧凸的发病特征及治疗

世界中医药2015年11月第10卷·796·退变性腰椎侧凸的发病特征及治疗王 磊1刘长安2(1.解放军第252医院 脊柱外科 071000;2.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骨科 骨科 050082)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02(2015)02-0796-01随着社会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逐渐增多。

成人退变性腰椎侧凸往往同时合并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表现为腰背疼痛、神经根症状、椎管狭窄及神经源性跛行,马尾神经受损者可出现马尾综合征,常表现为鞍区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1 退变性腰椎侧凸的发病机制随着年龄的增长,脊柱椎间盘及关节突发生退变, 致使病人出现脊柱不稳定和弯曲,造成冠状面的失平衡,导致腰椎发生侧凸畸形。

椎间盘、终板及关节突的不对称性退变、骨质疏松对退变性腰椎侧凸有着病因学意义。

研究证实,终板退变与椎间盘退变关系密切,软骨终板细胞凋亡是导致椎间盘退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软骨终板发生退变、骨化,局部终板钙化可显著影响椎体终板的通透性,直接引起营养物质交换减少而导致椎间盘营养的供应不足,导致椎间盘脱水,从而引起椎间盘的退变。

机械载荷也是引起椎间盘退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轴向压力能够改变椎间盘的形状,也可使终板及终板下骨小梁发生变形。

目前对于骨质疏松症与DLS相关性报道存在较大争议。

但Grubb等通过应用双光子测量研究发现, 成人特发性腰椎侧凸与退变性腰椎侧凸骨密度相比, 并无显著性差异。

尽管骨质疏松不是造成退变性腰椎侧凸的直接原因, 但严重的骨质疏松会加快退变性腰椎侧凸的进展。

2 退变性腰椎侧凸的影像学表现X线片是诊断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主要手段,通过正位X线片还可判断椎体旋转的程度和有无旋转半脱位。

通过腰椎侧位X线片可观察腰椎曲度的变化,表现为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赘增生,有时还可观察到椎体压缩,呈前窄后宽的楔形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sr c】0be t e T neta h orli e en d gn r i u b cls ( L )ad ot prs ( P .M eh d Ab ta t j ci o ivsgt te cr ao bt e eee t e lm a sooi D S n s o o i O ) v i e e tn w av r i s e os to s
T s o e wa - . - . , 5 a e o ie t O te i cd n e wa 7 .9 ; n c n r l g o p, e a e a e T s oe w s 一 . — c r s 27 4 1 8 4 c s s c mb n d wi h P, n ie c s 7 5 % I o t ru t v rg - c r a h o h 13±10, . 8

临床 研 究 ・

一 一 一 21 1 第9第6 0年2 4 3 1 月忠 林 栋
( 市余杭 区第二人 民医院骨科 , 杭卅l 浙江杭州 3 1 2 ) 1 1 1 [ 摘要】目的 探讨退行性腰椎侧 凸(eeeav u a cl s , I ) dgnrte l rsooi D 与骨质疏松症(s oooi, P 两者之 间的关 系。方 i mb is S ot prs O ) e s 法 选 取 20 0 6年 6月 一 0 0年 6月来 我院就诊 的 D 患者 5 21 S I 8例及 对照组 ( 非腰椎侧 凸的腰痛 患者 )8例 ,对 D S组 5 I C b ’ 角进行测量 , obS 并采用双能 x线 吸收法检测两组患者腰椎 ( ~L)股骨颈 、 4、 股骨粗隆和 Wad S r’ 三角 区骨密度 T值 , 分析患者年龄 、 ob S C b ’ 角与骨 密度 T值的相关性 。结果 D 组平均 骨密度 T值为 一 . .,合并 O 5 ,发病率为 S I 27±1 8 P4 例
Re a i n l to I v s i a i n n e tg t o
os e p0 0 i t 0 r ss
Z AN iz o g I D n H G Q n h n L N o g
o De e e a i e f g n r tv Lu b r m a
S oi ss c lo i
Fo J n 2 0 o J n 0 0,8 ains i DI n 5 p t ns t n S rm u 0 6 t u 2 1 5 p t t e w t h S a d 8 ai t e wi o DI h ( o t l ru ) r e o sn h o e e s y f c nr go p wee h oe .T e b n d n i o o t
a d n
De at n f Or o a d c , e No2 P o l’ Ho p tl o u a g Di r t i n z o i ,Ha g h u 3 1 2 , h n pr me to t p e is t . e p eS h h s i f Y h n si n Ha g h u C t a tc y n z o 1 1 1 C ia
c ss c mbn d wt ae o ie i OP, e icd n e wa 37 %.T ee w r inf a tdf rn e b t e S go p a d cnrlgo p ( <0.5) h t n ie c s 1 .9 h h r ee sg ic n iee c ewen DE ru n o t ru P i o 0 .
7. %; 7 9 对照组平均骨密度 T 5 值为 一.± . 合并 O 例 , 1 1, 3 0 P8 发病率为 1. %, 3 9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 5 。 7 P . )相关分析 0
显示 , I D S患者 T值与年龄呈正相关(= . 8P .1 , r03 , <00 )与侧 凸 C b ’ 角无关 。结论 O - 1 ob S P是 D S发病的危险因素 , L 同时年 龄越大 O P程度越重 , 但与 D S L 进展程度无关 。临床 D S治疗 时要考虑到 O L P的影响。 【 关键词】退行性腰椎侧 凸; 骨质疏松症 ; 骨密度 ; 双能 X线吸收法 ; 相关性 [ 中图分类号]R 8 61 [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号】17 — 7 12 1 )6 4 — 3 6 3 9 0 (0 13 — 6 0
l mb r f mo a n c t e a tr W a d’ t a ge e in i b t g o p w r me s r d u a, e r l e k, o h n e , r S r n l r i r go s n oh r u s e e a u e wi d a— n ry t h u l e e g X— a a s r t mer . T e ry b opi t o y h T s oe o ie e t g s n C b S n ls we e b e v d a d t er c reain a a ay e .Re u t I D r u t e a e a e — c r s f d f r n a e a d o b’ a ge r o s r e n h i o r lt s w s n z d o l s l s n I g o p.h v r g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