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操作程序

计量操作程序
计量操作程序

中国石油四川销售分公司

成品油计量操作程序

根据“中国石油炼油与销售分公司《成品油计量管理规范》”制定。

一、计量前的准备工作

1、计量人员应严格遵守一切安全规则,进行规范操作。

2、上罐前首先应检查该罐的闸阀是否关闭,液面静臵是否达到规定的时间(立式油罐轻质油料为不少于30分钟,重质油料不少于3小时;卧式油罐轻质油料为不少于15分钟)。

3、带上记录本,记录该油罐的相关数据(安全高度、安全容量、罐壁高、油品规格、油罐编号)。

4、选择合适有效的计量器具证书,并检查证书是否完整有效(鉴章、签字及证书后修正值)。

5、根据有效证书选择相应的计量器具(量油尺、量水尺、温度计、密度计)及辅助工具(保温盒,取样器,玻璃量筒,试油膏,试水膏,滤纸,棉纱、提绳等);若夜间计量应使用防爆电筒;如有必要,还需使用安全保险绳等。

6对计量器具和辅助用具按照GB13236-91;GB/T13894-92;GB/T8927-88和SH/T0316-98要求进行外观检查,用120#溶剂油对计量器具清洁后,把符合要求的器具放入计量箱(包)内。

7、上罐前应停留手摸油罐扶梯上静电释放装臵3-5s,释放人体静电。

8、上罐脚步要轻,速度适当,上罐稍作休息后,在离检尺口1米处手触摸罐体较好部位作人体第二次静电释放。

9、打开消防器材箱,检查消防器材的完好性,并把石棉布(被)拿出,放在离检尺口附近且使用方便处。

10、摆放好计量器具及辅助用品,并消除计量器具静电。

a.计量器具及用品摆放在检尺口左面位臵,其顺序(从右至左)为:量油尺→量水尺→试水膏→保温盒→取样器→玻璃量筒→密度计盒及滤纸;

b.棉纱和污油桶放在检尺口的右面位臵;

C.计量器具及辅助用品的使用,应轻拿轻放,何来何去,不得乱放。

二、计量操作步骤

1.油高测量:

①消除计量器具静电后,按照GB/T13894-1992《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液位测量法(手工法)》,采用测实法进行油高的测量;对于粘度较大的油品可采用测空法进行测量;汽车罐车规程规定用丁字尺测量空高。

②找准编表容积的检尺口,确定上风口,人站在上风口打开检尺口盖,使罐内气压平衡后开启计量口盖。

③下尺前,应检查尺铊与尺带连接是否牢靠;左手握住尺柄,拇指和食指固定尺带;右手拇指和食指轻轻固定下尺位臵,在指定的投尺处(参照点)下尺。

④先测量大致油高,尺铊接触油面时,读取尺上空距的数值,然后继续下尺至罐底测出参照高度(总高);用参照高度减去空距,估算出油面的大致高度,在估计高度的上、下10cm范围内擦尺(朝一方向),然后沿参照点匀速下尺。

⑤下尺时,尺铊不应前后摆动,并在重力作用下引尺匀速下伸(不大于1米/秒 ),尺铊接触油面时应缓慢,以免引起油面大的波动。

⑥在尺铊距离罐底约20cm处时,应稍作停留,使液面静止稳定后,凭手腕用力缓缓下尺,手感尺砣触底,立即以收卷的方式提尺读数(不大于0.5米/秒 )。

⑦读数时视线应与尺带垂直,先读小数,后读大数,然后一次读出整个数(单位:毫米);读数时,尺带不能平放或倒放,避免液面上升。油高测量两次,两次测量值相差不大于1mm,若大于1mm时,应进行第三次测量,直至连读两次相差不大于1mm为止,取第一次测量值作为油高,并做好记录。

⑧对测量蒸发性强的油品,若读数困难,可用试油膏,但不能用粉笔和多孔性材料代替。

⑨在整个放尺和提升过程中,量油尺尺带始终不能离开参照点的金属相接触。

2、水高的测量

①按照GB/T13894-1992《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液位测量法(手

工法)》的要求进行。

②在0~300mm的检水尺上均匀涂上一层簿簿试水膏,涂在接近刻线位臵范围(0~300mm)处。

③将检水尺按测量油高的方式,在参照点处放入至罐底,尺带应拉紧,保证检水尺尺带垂直于罐底,停留时间轻质油品3~5秒,重质油品10~30秒,提出检水尺观察水高示值后读数;若油水界面不清晰时,应重新测量;读数时,视线应与检水尺垂直,检水尺不应平放或倒臵,先读小数,后读大数,并做好记录。

④若用检水尺无法测量水高时,可用量油尺代替检水尺使用,方法同上。

3、油温的测量

①按照GB/T8927-88《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温度测量法》的要求将保温盒沿参照点处放入油层。

②放入油层的位臵为:油高3m以下的,在油高1/2处,测一点作油温;油高3~5m的,在油品上液面下1m,油品下液面上1m处共测两点,取平均值作为油温;油高5m以上的,在油品上液面下1m、1/2、下液面上1m处测三点,取平均值;若其中任一点温度与平均温度相差大于1℃,则必须在上部与中部之间、中部与下部之间分别加测一点,最后取5点的算术平均值作油温,并做好记录。

③放臵和提取保温盒时,绳索不能离开参照点;保温盒放入油品测量点时应上、下拉动几下绳索,以加速液体温度均匀和平衡,并固定,达到规定浸没时间后提出读数。(规定浸没时间为:轻质油不少于5分钟,润滑油不少于15分钟,重质润滑油不少于30分钟)。

④提取保温盒时,不能用手接触保温盒金属部件,以免影响温度计示值;读取温度示值时,保温盒不得倾斜,以防油品溢出;视线应与温度计棒体垂直并与水银柱顶端相切,先读小数,再读大数,读至

0.1℃,读数完毕,将充溢盒内油品倒入污油桶,同时做好记录。

⑤油温测试,保证油品离开测量点到读取温度计示值时间不超过10s。

4、油品取样

①按照GB/T4756—1998《液体石油产品取样方法》,要求将清洁干净的取样器用纯棉绳拴好,盖好口盖后在指定检尺口放入油层;放臵和提取取样器时,绳索不能离开参照点。

②先取出一部分油样倒入玻璃量筒中,让玻璃量筒浸湿,剩余油

品倒入污油桶中。

③当取样器放入指定部位时,拉动盖口绳索,打开口盖,在液面气泡散净后提出取样器,将油样沿玻璃量筒壁倒入量筒中,避免产生过多的气泡。

④油高在3米以下的在油品高的1/2处取样,油高在3米以上的取样顺序按上、中、下三步分层次进行,取样部位为油品上液面下1/6 、1/2、5/6处取样,按等比例1:1:1混合试样做为代表样。

5、油品密度的测定

①按照GB/T1884-2000《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检测方法》进行。

②将玻璃量筒内的代表样放在平稳、气流较小的地方,稳定之后用准备好的滤纸将试样液面的气泡除去。

③用温度计对油品试样进行轻轻搅拌后放至油样中,注意温度计不能和量筒壁接触和碰壁。

④用合适的密度计,清洁后小心地放入至量筒中,使密度计自由漂浮,为使密度计在试样中形成正确的弯月面,手指轻轻将密度计按到平衡点以下1-2mm。

⑤当密度计静止并离开量筒壁自由漂浮时,读取试样的弯月面下缘(主液面)与密度计刻度相切的点即密度计示值。

⑥读数时,由下往上看,视线要与试样弯月面下缘形成水平面,读至0.1kg/m3,同时读取温度计示值,读至0.1℃并做好记录;以同样的方法连续测定两次,若第二次试验温度与第一次试验温度之差超过0.5℃,则重新读取温度计和密度计示值,直至试验温度变化稳定在0.5℃以内,两次密度相差不大于0.5㎏/m3,取两次测量值的算数平均值作为本次的视密度和视温度(ρ/t)。

⑦测定完毕,做好记录,并将油样倒入污油桶中。

⑧密度测定时,测定后的试验温度要尽量接近罐内储油的温度(油温),两者相差不应大于±3℃。

6、检查核对所有记录的数据,正确无误后,收拾所有计量器具,并对检尺口周边油污进行清除,复位消防器材。

7、油量计算步骤。

①对大于250m3的油罐应进行器差修正(因加油站油罐小于250m3,只进行密度修正),ρ/实=ρ/t+Δρ,修正有三种方法,常用的是取靠近值法。

A内插法:Δρ=下限修正值+(上限修正值-下限修正值)×0.尾数值;

B取靠近值法:Δρ=靠近上限标准密度修正值或靠近下限标准密度修正值;

C取中间平均值法:Δρ=(上限修正值+下限修正值)÷2

②当油温超过标准温度(20℃)±10℃时,应进行线膨胀(量油尺—油高H油)和体膨胀(油罐—V t)的修正。

③将器差修正后的油高进行温度修正:

H实=H测×[ 1+а×(t-20)](а…材质膨胀系数,量油尺的线膨胀系数…0.000012/℃,t油罐内温度),单位:mm。

④把温度和器差修正后的油高查相应的油罐容积表:

A:立式油罐

算V总= V分米表容积+ V厘米容积 + V毫米容积 (注意高度所在区间);

算V水= V零点以下容积+ V厘米容积 + V毫米容积 (指水高小于底量高度时,大于时可直接查找);

算ΔV静(指油高在1 m以上、容积在1000 m3以上时才进行计算;反之,可以忽略不计,在查出的静压容积后应乘以D420比值);

算V净=V总-V水+ΔV静

B:卧式油罐

算V总=下限容积+(上限容积-下限容积)×0.毫米数;

算V水=下限容积+(上限容积-下限容积)×0.毫米数;

算V净=V总-V水

⑤对V净进行温度修正:V t=V净×[1+3а×(t-20)](3а…体积膨胀系数…0.000036/℃,t…油罐内温度),单位:m3。

⑥用器差修正后的ρ/t和试验温度t/查《59B表》得ρ20 ;用ρ20和油温t查《速算表》得D t(计重密度),单位:㎏/m3。若用98国标计算,需用ρ20和油温t查60B表得VCF20 。

⑦油量计算的公式为:单位:㎏。

A:m=V t×D t

B:m= V t×VCF20×(ρ20-1.1)。

C:m= V t×D t - W内浮盘质量(仅适用计算内浮顶油罐,并且必须是起浮后才进行计算)。

三、计量操作顺序

1、测量油罐参照高度;

2、测量油高;

3、测量水高;

4、放臵计量温度(油温);

5、取样;

6、测量视密度和试验温度(视温度);

7、提出油温读数。

8、收拾计量器具、辅助器具和消防器材,清理现场。

四、相关的计量标准和计量器具技术标准

1、标准(国标)

①GB/T13894-92《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液位测量法》(手工法)

②GB/T8927-88《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温度测量法》

③GB/T4756-1998《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取样法》

④GB/T1884-2000《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测量法》(密度计法)

⑤GB/T1885-98《石油计量表》

⑥GB11085-89《散装液态石油产品损耗标准》

⑦中石油与销售分公司《成品油计理管理规范》

⑧ SY5669(93)《石油及液体石油产品立式金属罐交接计量规程》

⑨ SY5670(93)《石油及液体石油产品铁路罐车交接计量规程》

⑩ SY5671(93)《石油及液体石油产品流量计交接计量规程》

2、技术标准

①量油尺GB13236-91《石油量油尺和钢圈尺技术条件》的要求

②检水尺应符合GB/T13894-92《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液位测量法》的要求

③油温计应符合GB/T8927-88《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温度测量法》的要求

④石油密度计应符合SH/T0316-1998《石油技术条件》的要求。

加油站卸油操作全过程

一、准备工作

1.按规定着整套工作服。

2.核对所需油品储油罐的空容积。

3.根据所接卸的油品,准备相应的计量工具。

①先找有效的检定证书,再根据证书选择相应的计量工具:5米的量油尺、试水尺各一把,0-50℃石油温度计2支,700-900kg/m3的石油密度计1套;最后检查计量工具的完好性(未经检定或不在有效使用期内,有损坏的计量工具均不能使用);

②用120#溶剂汽油清洗玻璃量筒、密度计、温度计;

③将一支温度计装入保温盒内,温标向外。

4.准备辅助工具。

①玻璃量筒、保温盒、取样器、提绳、试水膏、试油膏、滤纸、污油桶;

②手套、棉纱(毛巾),笔、记录本;

③如在夜间作业,还应准备防爆型的照明灯和电筒,如高空作业还应准备安全带。

5.将计量工具装箱(包)。

6.检查并准备好消防器材(手推式35kg干粉灭火器1具,石棉被2张)。

二、卸油的操作步骤

1.引导油罐车在计量平台停靠并熄火,稳油15分钟以上。

2.检查卸油区和罐车的安全状况(罐车静电接地线是否接地,确保卸油区周围无火种,无其他无关人员和车辆),接好静电接地夹。

3.核对罐车的《油料出库单》、《内部调拨单》上的车号、品种、规格、数量与所需油料是否相符。

4.检查罐车铅封的完好性,并核对铅封的颜色、编号、数量是否与《油料出库单》上登记的相符。

5.稳油15分钟以后计量,上车前先用手接触罐车的金属扶梯释放静电;上车后,稍作休息,轻轻放好工具箱,由左至右摆放好计量工具;再次用手触摸罐车计量口金属部件,第二次释放人体静电;

6.对油罐车进行计量。

①测量油高。根据GB/T13894-92《石油及液体石油产品液位测量法》(手工法)用测实法测量油高;测试好风向后,站在上风口处,轻轻打开检尺口盖,首先在金属部件上释放量油尺的静电;投尺前,检查尺铊与尺带连接是否良好;测量时,左手握住尺柄,拇指和食指轻压尺带;右手拇指和食指轻轻固定下尺位臵,在指定检尺口投尺;先测

空距,再测参照高度;得到大致油高,在油高的上下10cm处,将量油尺向同一方向擦拭干净;下尺要轻,以免引起液面大的波动,影响测量数据;下尺速度不大于1m/s;在接触罐底前10-20cm时稍作停留,用左手拇指压紧尺架的尺带,慢慢降低手腕高度,手感尺铊触底后迅速提尺读数,提尺速度不大于0.5m/s;无论是下尺还是提尺,尺带始终不离开参照点;读数时,视线与尺带垂直,尺带不能平放或倒放,以免液面上升,先读小数,再读大数,最后一次报数,报数时要带单位;油高应进行两次测量,两次测量值相差不大于1mm,若大于1mm时,应进行第三次测量,直至连读两次相差不大于1mm为止,取第一次的测量值作为油高;记录数据后,用棉纱将尺带擦净卷好,擦拭时应将尺带附着的油液回收在污油桶内,井口尽量少洒滴油渍。

②测量水高。在试水尺上涂抹一层薄薄的示水膏,投尺的方法与测量油高的方法一致,试水尺应与罐底垂直,触底后停留3-5秒,迅速提尺读数,先读小数,再读大数;当油水界面不清楚时,应进行第二次测量,直至清楚时为止。

③测量油温。根据GB/T8927-88《石油及液体石油产品温度测量法》测量油温。检查保温盒是否坚固,温标位臵是否正确;当保温盒接触液面时,在油高的1/2处放臵保温盒, 上下提拉几下后再固定;保温盒的绳索下伸和提取时应与检尺口参照点接触;保温盒在油中浸没时间不少于5分钟,迅速提取油温在10秒钟内读数;读取温度示值时视线应与温度水银柱末端垂直,保温盒不得倾斜,以防止油品溢出;读数时先读小数,再读大数,估读到0.1℃。

④油品取样。根据GB/T4756-1998《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对油品取样。检查取样器的完好性,用取样器提取罐内液体浸湿玻璃量筒,将清洗后的油品导入污油桶;把取样器的塞子塞紧,从检尺口放入到油高的1/2处,棉绳应紧贴参照点,然后拉动绳子打开取样器的塞子取样;油面无气泡后,提出取样器,把取好的油样沿量筒壁缓缓倒入量筒里,取样后盖好量油口盖。

⑤测量视密度、试验(视)温度。根据GB/T1884-2000《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试验室测定法》测量视密度、试验(视)温度。用滤纸把量筒里的油品气泡除去;将温度计插入试样中,小心搅拌试样,感温包不能与量筒壁发生碰撞,温度计保持全浸;同时选好相适合的干燥、清洁的石油密度计,手拿住密度计没有刻度线的干管上端轻轻放入试样中;当密度计自由漂浮、平衡后,用手指将密度计轻按到平

衡点以下1-2mm,待其再次回到平衡位臵,观察弯月面形状是否改变;当石油密度计静止时,眼睛应先低于液面慢慢升到表面读数,读取液体主液面与密度计刻度相切的那一点,估读到0.1kg/m3;同时读取温度计数值,读至0.1℃,记录后立即进行第二次测量;将密度计小心取出,擦去沾附的试样,用温度计垂直地搅拌试样,再把密度计轻轻放入试样,待密度计离开筒壁静止后读数;若第二次温度与第一次温度之差超过0.5℃,密度相差超过0.5kg/m3时,则重新测量视温度和视密度,直至连续两次测量不超过为止时,取第一次读数值作为视温度和视密度;测定密度时,视温度要尽量接近油罐中油品的计量温度(油温),油温与视温度相差不超过±3℃,超过±3℃时,应重新计量,最后记录所测得的数据。

7.计量后的密度计、温度计须将粘附液体擦拭干净后放回器具盒内,计量完毕盖严检尺口盖,擦拭油渍,清理现场。

8.核算油量。

①因加油站油罐小于250m3,只进行密度修正,ρ/实=ρ/t+Δρ,修正有三种方法,常用的是取靠近值法。

A内插法:Δρ=下限修正值+(上限修正值-下限修正值)×0.尾数值;

B取靠近值法:Δρ=靠近上限标准密度修正值或靠近下限标准密度修正值;

C取中间平均值法:Δρ=(上限修正值+下限修正值)÷2

②当油温超过标准温度(20℃)±10℃时,应进行线膨胀(量油尺—油高H油)和体膨胀(油罐—V t)修正。

③将器差修正后的油高进行温度修正:

H实=H测×[ 1+а×(t-20)](а…材质膨胀系数,量油尺的线膨胀系数…0.000012/℃,t油罐内温度),单位:mm。

④把温度和器差修正后的油高查相应的油罐容积表:

算V总=下限容积+(上限容积-下限容积)×0.毫米数;

算V水=下限容积+(上限容积-下限容积)×0.毫米数;

算V净=V总-V水

⑤对V净进行温度修正:V t=V净×[1+3а×(t-20)](3а…体积膨胀系数…0.000036/℃,t…油罐内温度),单位:m3。

⑥用器差修正后的ρ/t和试验温度t/查《59B表》得ρ20 ;用ρ20和油温t查《速算表》得D t(计重密度),单位:㎏/m3。若用98国标计算,需用ρ20和油温t查60B表得VCF20 。

⑦油量计算的公式为:单位:㎏。

A:m=V t×D t

B:m= V t×VCF20×(ρ20-1.1)。

⑧算实际运输损耗量、实际运输损耗率、定额运输损耗量、超损量(索赔量)。

实际运输损耗量m实损= m发 - m收

实际运输损耗率m实损率=(m发 - m收)÷m发×100%

定额运输损耗量m定损= m发×0.01% (50km为0.01%,每增50km 增加0.01%,不足50km的按50km计算)

超损量(索赔量)m超损= m定损-m实损

9.先用污油桶在卸油口检查有无水杂并留样,按工艺流程要求正确连接卸油管线并检查是否牢固可靠,先开启油罐进油闸阀,后缓慢开启油罐车卸油闸阀;检查有无渗漏,并监视卸油全过程。

10.油品卸完后上车检查油品是否卸净,卸净后先关闭油罐车卸油闸阀,清理管线内余油后关闭油罐进油闸阀;然后用污油桶再次接卸余油,充分回收卸尽;拆卸管线,盖严油罐车和油罐的卸油帽,回收整理好静电接地导线。

11.填写《油品验收计量入库单》,并与承运人、当班员工共同签字交接,确认实收数量。

12.送行、引导油罐车离站。

13.回收消防器材,计量工具及技术档案资料,污油桶,劳保用品,棉纱等。

14.清洁地面。

三、记账和填写记录

1.加油站《油罐动态分户帐》。

2.加油站《计量保管帐》。

3.《加油站日志》。

技术比武培训孙毓淳编写

二ΟΟ七年五月二十一日修改

计量检测设备控制程序.

计量检测设备控制程序 ⒈目的 : 确保对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以下简称计量检测设备处于受控状态,保证设备的测量能力满足使用要求。 ⒉范围 : 适用于公司内所有计量检测设备(包括试验软件、比较标准的控制。 ⒊职责 : 3·1 计量室人员负责计量检测设备的校准、检修、送外检等工作,并保存所有记录。 3·2 计量室人员监督指导使用部门正确使用计量设备,并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周期送检等工作。 3·3 各车间负责对在用量具的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 ⒋工作程序 : 4·1 计量检验设备的配置 4·1·1 使用部门根据生产需要,向计量室提出申请,要求配置相应的计量检测设备。 4·1·2 计量检测设备的配置参阅《计量设备的配置》。 4·2 进厂验收 4·2·1 进厂计量检测设备由计量人员负责验收,验收内容主要包括 : ①收集随机资料; ②核对装箱清单; ③检查说明书、合格证。

4·2·2 如验收不符合规定要求,则验收责任人将情况反馈给采购人员,如验收合格则进行首次检定。 4·3 首次检定 4·3·1 对本公司能力范围内的首次检定由计量员检定,对本公司无法检定的,则送第三方检定,并负责取回(包括相应资料。 4·3·2 检定人员必须是有资格认可证书的人员。 4·3·3 计量检测设备的检查经检定确认不合格(包括送第三方检定不合格计量室负责人将情况反馈给采购负责人,由采购责任人负责退回。 4·3·4 对检定合格的计量检测设备,由计量室检定人员编号,编号方法详见《计量器具编号方法》。 4·4 仓库保管员在计量检测设备入库前,应检查其 " 合格证 " 和首检记录。 4·5 周期检定 4·5·1 计量管理员应建立检测设备台帐,对在用计量检测设备进行周期检定。 4·5·2 所有的内校或外校,计量人员必须按国家检定规程进行校对,并作好符合规范的记录 4·5·3 对检定、校准完毕的计量检测设备,检定人员须做好标识。 4·5·4 必须强制检定的计量检测设备,计量室人员按检定周期提前 10天通知使用部门,并由计量人员送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受检率 100%。 4·6 抽检:

计量器具管理程序(含工作流程和各种表格表单)

1. 2. 3. 3.1 3.2 3.3 3.4 4. 4.1 4.1.1 4.1.2 4.1.3 4.2 4.2.1 4.3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4 4.4.1 4.4.2 目的 对计量器具配置需求进行识别和配置、校准、标识以及维护等进行控制,确保监视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为产品符合确定的要求提供依据。 适用范围 适用于产品实现、生产和服务的提供过程使用的计量器具。 职责 技术根据产品实现过程的需要,确定需配置计量器具的要求。 设备负责计量器具的采购、立帐、委外检定等归口管理。 质管负责计量器具的有效性评价,并在失效时,对检验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定。 使用部门负责计量器具的日常维护。 工作流程 计量器具的购置 通用的、检验(检测)专用的计量器具由设备统一选型,报副总审核、总经理批准;其它使用部门按要求需购置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报主管副总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交设备部门。 计量器具到货后,应先行检定,检定合格后入库,记入《计量器具一览表》。使用部门到设备办理领用登记。 计量器具的分类 计量器具按用途进行分类。 计量器具的使用、维护和保养 需要使用计量器具的部门向设备办理借用手续,不用时应尽早归还。 计量器具在使用前必须进行试验性校准。 计量器具使用时必须注意其精度、量程,使用环境,不得过量程使用。 计量器具应做到定人或定点使用,严禁自行拆卸、违反操作规程及作它用。计量器具应合理放置,妥善保管。 当发现计量装置超出检定有效期或失准时,应及时通知设备部门及质管部门,设备部门负责收回维修和检定,质管部门负责对已检产品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定。 计量器具的检定 设备部门选择有检定资质的检定机构对公司的计量器具进行检定或校准。

计量标准操作程序1

计量标准操作程序 1.目的 对使用计量标准的操作进行规范化要求。 2.实用范围 使用计量标准器具。 3.依据文件 计量标准的使用维护说明书及有关标准规范要求。 4.操作前的准备 4.1使用标准的准备 4.1.1使用标准应符合检定依据要求。 4.1.2使用标准应在检定周期内,且标准器具应保持干净无破损。 4.2使用标准量具的准备。 4.2.1使用标准量具应放在固定无振动的台面上,其平衡时间应符合使用说明要求。 4.2.2使用标准量具不得受震动,气流及其它强磁场的影响。 4.2.3使用标准量具前应用符合说明要求的清洗剂作清洗处理。4.3使用标准的文件、资料、记录、证书准备。 4.3.1准备使用标准的使用说明、指南及技术手册。 4.3.2准备使用标准的证书及原始记录。 4.4使用标准的环境条件及记录。 4.4.1检查温度湿度是否符合使用标准的要求。 4.4.2以目力察看标准外观质量和各部分相互作用是否符合要求、

合格。 5.使用步骤 5.1填写原始记录的基本信息如计量标准名称、部门、型号规格、生产厂家、出厂编号等。 5.2记录使用标准各点的检测数据,数据应真实有效,且符合要求规定。 5.3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应在使用记录的备注栏注明意外情况及处理结果。 6使用标准后作业 6.1对标准的状态定期检查,并填写好使用记录,做好标准的日常维护和清洁护理。 6.2对数据的修改应符合规定要求,记录数据值应和计量标准量具基本一致,给出使用的结果及不确定度表示。 6.3完善使用记录,并签上使用人员的亲笔签名,填写使用日期。 7.其它事项 7.1计量标准的检定周期一般为一年,须按期送到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检定,使用频繁的适当缩短检定周期。 7.2对检定不合格的计量标准不能使用。 8.计量标准的维护保养: 8.1使用标准应尽量远离振源和磁源,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8.2暂不使用的标准必须放在盒内加上合格标示放在洁净而无明显湿度波动的房间。

计量管理程序文件

XXXXXXXXXXX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XXXX/XXX—2018 程序文件 版本: 01 受控状态:受控 编号:XXXX/XXX—2018 编制:日期:年月日审核:日期:年月日批准:日期:年月日 年月日颁布年月日实施

文件名称目录文件编号XXXX/XXX—2018 目录 1. XXXX/JLB01—2018 计量保证体系文件的编制与管理 2. XXXX/JLB02—2018 计量保证体系审核程序 3. XXXX/JLB03—2018 计量保证体系评审程序 4. XXXX/JLB04—2018 法定计量单位的管理程序保证 5. XXXX/JLB05—2018 计量设备的配备管理程序 6. XXXX/JLB06—2018 计量检测管理程序 7. XXXX/JLB07—2018 计量设备的储存与管理程序 8. XXXX/JLB08—2018 计量设备量值溯源管理程序 9. XXXX/JLB09—2018 计量设备的分类管理程序 10. XXXX/JLB10—2018 计量器具检定(校准)管理程序 11. XXXX/JLB11—2018 计量设备的标识管理程序 12. XXXX/JLB12—2018 不合格计量设备的管理程序 13. XXXX/JLB13—2018 计量记录管理程序 14. XXXX/JLB14—2018 环境管理程序 15. XXXX/JLB15—2018 计量人员培训、考核与监督的管理程序

文件名称计量保证文件的编制与管理文件编号XXXX/JLB01—2018 1 概述 计量文件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编制与管理均应与企业接口相容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企业计量文件的编制和管理 3 引用文件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江苏省企业计量保证确认规范》 4 工作程序 4.1 计量文件应包括计量手册,计量管理程序和计量技术文件三个部分,其内容的描述应符合“江苏省企业计量保证确认规范”所规定的要求及与实际状态相符合的计量技术文件,在编制文件时,其受控号均应是唯一的,其编制方法见WF/JLA01—2007计量保证体系文件的编制 4.1.1计量技术文件: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质量记录已包含计量技术文件,不再重复编制 4.2 计量文件的管理 4.2.1 计量文件的编制,审核和批准按《计量手册》中规定执行; 4.2.2 手册和程序文件的发放; 4.2.2.1 发放前应在文件的封面控制状态栏目加盖红色“受控”章,在发放代码栏目按照阿拉伯数字顺序用二位数表示从01开始; 4.2.2.2 发放时由归口职能部门负责,领用人在《文件发放登记记录》上签名领用; 4.2.2.3 领用人所领用的文件其发放号码应统一,不得交叉错号; 4.2.2.4 文件若遗失,损坏等原因需补发,应用《文件回收记录》申诉原因/理由,由计量管理者代表批准,补发时应按本程序 4.2.2.1和4.2.2.2执行,其发放号码不再重复使用,原发放的文件宣布作废,发放人在《文件发放登记记录》上注明以作废。 4.2.3 文件应用活页,利于更改或换页 4.2.4 文件的发放范围 4.2.4.1 “控制文件”发放对象,厂长,副厂长、各部门负责人、内审员,计量管理员以及厂长批准的发放人员; 4.2.4.2 “非控制文件”对上级部门,重要顾客和第三方确认机构 4.2.5 计量文件的更改与换版 4.2. 5.1 文件在运行过程中,各部门与计量直接有关的人员应对其符合性和适用

计量标准管理制度

计量标准管理制度 本制度规定了计量实验室的岗位管理制度、计量标准使用维护管理制度、量值溯源管理制度、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管理制度、原始记录及证书管理制度、事故报告管理制度、 计量标准文件集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建有计量标准的实验室的管理。本制度符合 JJF1033-2008要求。 1 实验室岗位管理制度 本制度规定了计量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范围,落实责任,保证计量检定校准工作的公正、准确、可靠。 1.1 计量实验室负责人岗位责任制 1.1.1 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部门有关计量工作的法令、法规和条例, 了解计量检定和本科工作人员的思想和业务技术状况。 1.1.2 负责对本部门人员工作量进行统一调配,并对本部门检定人员 的工作质量进行全面审核、检查。 1.1.3 责对本部门仪器设备、标准器的管理和使用,技术资料的归档 及工作进度,室内外卫生,安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1.1.4 负责对检定/校准证书的批准签发。 1.2 计量标准负责人岗位责任制 1.2.1 计量标准负责人应按专业项目分工负责计量标准项目的计量特性的研究、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负责指导该计量标准的检定员量值

传递,解决技术难题。 1.2.2 计量标准负责人对所负责计量标准项目筹建、维持正常运行、 持续改进负责。 1.2.3 计量标准负责人应努力钻研业务技术理论,掌握计量检定和修 理操作技能,了解该专业的最新发展趋势。 1.3 检定/校准和校验人员岗位责任制 1.3.1 检定人员应按专业分工负责专业的量值传递,计量测试和检修。 1.3.2 检定人员对所从事的检定项目、出具的数据负责。 1.3.3 努力钻研业务技术理论,掌握计量检定和修理操作技能,并持 有从事该项检定工作的计量检定员证。 1.3.4 认真执行周期检定制度,确保本实验室计量标准器具的量值准 确。 1.3.5 严格按检定规程和操作程序进行工作,按质按期完成检定(校 准)工作,不得擅自减少检定项目和改变检查方法。 1.3.6 严肃认真地做好检定测试原始记录,及时完成检定证书及其它 表格的填写,做到数据正确无误,字迹清晰,书写端正。 1.3.7 做好计量器具特别是计量标准器的日常保养及周期保养,使仪 器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1.3.8 负责仪器、设备、标准器、资料、零备件的使用和管理工作。 1.3.9 校验人员应认真对检定人员出具的检定证书、原始记录进行核 实,纠正错误,对数据处理、检定/校准证书的正确性负责。 1.4 资料管理员岗位责任制

计量检测仪器设备控制程序

计量检测仪器设备控制程序 (HBQY-CX-07) 1 目的 加强计量检测仪器设备的管理,保证仪器设备的精度和正常使用。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管理处所有计量检测仪器设备的控制。 3 职责 3.1 养护科负责工程养护活动中使用的计量检测仪器设备的归口管理。 3.2 信息中心负责机电系统管理使用的计量检测仪器设备的归口管理。 3.3 路政支队负责路政管理活动中使用的计量检测仪器设备的归口管理。 3.4 办公室负责环境保护管理活动中使用的计量、检测仪器设备的归口管理。 3.5 安全办公室负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中使用的监测仪器设备的归口管理。 3.6 各单位(收费站、路政大队、养护中心)负责本单位计量检测仪器设备的使用、保管、鉴定、维护工作。 4 工作程序 4.1 计量检测仪器设备主要包括: 4.1.1 工程养护使用的经纬仪、检测工具等; 4.1.2 机电系统管理中使用的计重系统、检测工具等; 4.1.3 路政案件勘查使用的皮尺等。 4.1.4 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过程中使用的仪器仪表等。 4.2 各科室和单位应配备与监视、测量任务相适应的计量检测仪器设备,以满足监视、测量工作的需要。 4.3 使用 4.3.1 仪器设备操作使用人员应按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使用。重要仪器设备由专人操作,操作人员需经过培训,熟悉设备操作使用规程。 4.3.2 使用中发现经校准或鉴定的计量检测仪器设备偏离校准状态而不符合要求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予以维修。使用人员要对此设备测量的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记录,必要时用其他符合要求的设备进行重新测量。

4.3.3 禁止非专业人员操作、调整仪器设备,以防止操作或调整不当造成仪器设备失准或损坏。 4.4 维护和校准 4.4.1 设备使用人员负责计量检测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当监视、测量设备出现故障或损坏时,应及时报修或更换。 4.4.2 需送外鉴定的计量检测仪器设备,由各科室和单位负责按规定周期送到法定的计量鉴定部门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并保存鉴定证书。 4.4.3 无需送外鉴定的计量检测仪器设备应按自校准规程定期自校,并保存自校记录。 4.4.4 新购置的计量检测仪器设备必须经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4.4.5 维修后的计量检测仪器设备须经重新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4.4.6 监视、测量设备应贴标识,标明其校准状态,如“合格”、“禁用”等。 4.5 仪器设备保管 4.5.1 仪器设备应妥善保管,存放仪器设备的库房应有防盗、防潮等安全措施。 4.5.2 仪器设备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应注意防护,防止损坏或失效。 4.5.3 仪器设备不得外借,特殊情况须经有关领导批准。 4.6 用于监视和测量的计算机软件应在初次使用前进行确认,必要时定期进行再确认。 4.7 管理处各有关科室按各自职责对仪器设备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由责任人员及时纠正,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

计量人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23381 计量人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标准范 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计量人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标准范 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 操作人员经过技术培训,熟悉和了解各种监视、计量、检测设备的构造、性能,掌握各种监视、测量和试验装置的正确使用方法。 2. 计量室和试验室应首先保持规定的环境条件,非操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禁止存放任何无关的物品,并应注意做好防火、防爆、防毒、防触电工作,所有计量和试验人员都应掌握有关救护知识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工作场所有的消防器材应经常保持完备良好状态。 3. 计量室和试验室的琐匙应由专人保管,在工

测量器具管理程序

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测量器具管理程序 MEASURING EQUIPMENT MANAGEMENT PROCEDURE 2018-5-20发布2018-5-20实施 厦门市至峰工贸有限公司发布

1.目的: 规范测量器具的管理,满足检验、测量和试验的需要。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生产工艺参数监控,质量检验所使用的测量器具和校验工具。 3.定义: 3.1.本公司测量器具包括量具和检具。 3.2.量具:用于原物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设备工具等的质量检验,以判定其符合性的仪器、量 具。 3.3.检具:对特定产品品质特性用常规标准测量器具不易进行测量或测量效果不好时,自行设计制 作的用于检查特定产品一项或多项品质特性的模夹块规。亦属测量器具。精度:测量器具的准确程度,也就是容许误差的大小,容许误差大的精密度低,容许误差小的精密度高。 3.4.校验工具:可追溯国家标准的校验测量器具的仪器和工具。 3.5.校验:对某一测量器具使用校验工具,进行校验或委外校验。 4.职责: 4.1.品管部: 4.1.1.新产品使用的新增量具的规划和申购,检具的设计、制作委托。 4.1.2.新购量具、检具的验收登帐。 4.1.3.量具安全库存的建立和申购。 4.1.4.量具、检具的管理及应用培训。 4.1. 5.量具进出库、储存,6S管理 4.1.6.量具、检具的台帐、校验维修记录及其履历的建立,量具、检具的使用寿命跟踪。 4.1.7.量具、检具的内部校验或送外校验以及允收标准的建立。 4.1.8.量具、检具的定期维护、保养、维修管理。 4.1.9.拟定校验周期和年度校验计划。 4.1.10.失效的量具、检具的报废鉴定及责任归属的判定。 4.2 品管部: 4.2.1 量具、检具现场使用的培训和指导。 4.2.2 检具领用后,在使用前的有效性判。 4.3 制造中心资材部: 4.3.1 检具的进出库、储存,6S管理。 4.3.2 检具进出仓及库存记录。 4.4 使用单位: 4.4.1 测量器具的需求提出。 4.4.2 测量器具的借用和使用管理。 4.4.3 所使用测量器具的日常维护保养。 4.4.4 所使用测量器具的保管、使用期间内自主检查及送校验,失效后的报废申请。 4.5 管理部采购课: 4.5.1 负责量具的采购以及进货异常处理。 4.5.2 指定检具委外供应商及委外制作的跟踪。 4.5.3 指定测量器具外校供应商。 4.6 技术开发部工程课:负责检具的加工制造、维修及委外申请。 5.作业内容: 5.1.测量器具的规划与申购:

计量设备管理规定

计量设备管理规定 T4主办 2015年3月27日订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使公司计量设备能有适切、合法之管理,保证计量设备之准确及量值统一,明确各级职责,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计量设备的配置和管理。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计量设备是指: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的设备,包括温度、力学、电学、长度、检化验仪器及设备、计量标准仪器 及配套设备、安全侦测仪器等。管理范围见附件1《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 公司计量设备管理目录》。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周期检定是按时间间隔和规定程序,对计量器具定期进行的一种后续检定。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五条技术规划发展处职责: 一. 公司计量设备管理制度、技术标准之制定,并跟踪、督导执行。 二. 公司计量设备台账的管理、周期检定计划的下发、催校及追踪。 三.公司最高计量标准设备、T部门检化验设备、进出厂及厂际间交割计量衡 器的管理。 四.公司所有外送计量设备检定联系、实施事宜。 第六条各单位职责: 一. 公司计量设备管理规定之执行。 二. 本地区范围内计量设备的管理。 三. 计量设备周期检定计划之执行。 第七条公用设施处职责:外供及厂际间核算能源(水、电、气)计量设备的管理。第八条采购业务处职责:计量设备的采购。 第九条设备处职责:组织新购计量设备的验收。

第十条计量设备使用、维修、检定职责具体见后续第五章、第六章,流程见附件4. 第三章计量设备的采购、入库及领用 第十一条公司各单位根据生产和服务的需要,提报计量设备配置计划,需满足企业计量设备的配备原则,达到使用要求的技术特性。 第十二条采购业务处根据各使用单位所提报计划,按照计划之要求购进。 第十三条计量设备购进后,由设备处组织提报单位进行数量、外观验收,验收标准按照合同之规定要求执行。 第十四条对公司已建标计量设备由提报单位送至技术规划发展处进行首次检定,检定结果作为品质验收之依据;对公司未建标计量设备,提报单位投用后跟 踪其技术指标,以满足使用要求。 第十五条计量设备的采购、入库及领用流程执行采购管理处及设备处之规定。 第四章计量设备的分类 第十六条根据各单位计量设备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重要程度及计量设备本身的质量性能、使用环境等具体情况,划分为A、B、C三类管理级别。 一.A类管理计量设备 企业最高计量标准计量设备; 用于环境监测、安全防护、医疗卫生、贸易结算的计量设备; 用于量传/溯源的企业工作标准计量设备、大型精密计量设备; 用于企业产品质量检验的计量设备; 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 二.B类管理计量设备 用于工艺配料、能源核算的计量设备; 用于工艺过程控制参数检测的计量设备; 用于精密测量测试的计量设备; 用于校准用的次级计量标准器; 三.C类管理计量设备 对准确度无严格要求的工作用计量设备; 与设备配套不易拆卸的指示用计量设备; 检测性能好,质量比较稳定的工艺检测的仪表; 检测性能不易改变,低值易耗的检测设备。

计量设备操作规范1

计量设备操作规程 SS/GL(ZL)-02 编制: 审核: 批准: 修订状态: 实施日期: 山东神思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山东神思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目录 总要求 (1) 耐压测试仪(RK2670A)操作规程 (1) VC9802型数字万用表操作规程 (3) 医用泄漏电流测试仪(RK2675Y-1)操作规程 (4) 电子秒表(J9-2Ⅱ)操作规程 (5) 游标卡尺((0-200)mm)操作规程 (6) 真空表(ZB-150)操作规程 (7) 示波器(SDS1102CN)操作规程 (7) 接地电阻测试仪(JK2611)操作规程 (9) MRJ200光能量探测器操作规程 (10) 玻璃温度计((0-50)℃)操作规程 (11) 数字声级计(HS5633)操作规程 (12) 数字转速表(DT-2234B)操作规程 (14)

总要求 1、检查仪器设置和连接无误后开始测试; 2、操作者应带绝缘手套,脚下应有绝缘垫(绝缘垫厚度≧0.3cm,每2年更换一次); 3、万一发生意外情况,应立即切断电源; 4、仪器接地端一定要和电源地可靠连结; 5、必须使用三孔电源插座,接地一定要良好; 6、指示灯或报警出现故障时应立即检修。 7、操作人员一定要熟悉仪器的操作方可使用; 8、在整个测试过程中,不得随意调节其它按钮; 9、在测试过程中,绝不允许碰到被测物品或任何与被测物品有连接的物件; 10、清洗仪器时,请用水或中性洗涤剂侵泡过的软布轻轻擦拭仪器; 11、用干燥的软布轻轻擦拭LCD; 12、不能在阳光直射、高温、潮湿的环境中保存或使用仪器; 13、工作台尽可能使用非导电材料,操作人员和待测试物之间不得使用任何金属; 耐压测试仪(RK2670A)操作规程 一、操作方法 1、仪器使用前,确定“电压调节”旋钮已置“0”位,然后打开

计量器具管理程序

计量器具管理程序页码1/2 1.0目的 保证公司物业管理范围内计量器具的准确性,满足正常测量要求。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计量器具管理。计量设备主要指设备检查、安装维修时使用的万用表、钳型电流表及兆欧表、消防用压力表等。 3.0职责 3.1各物业服务中心机电部主管编制《计量器具清单》报公司工程技术部汇总。 3.2工程部负责编制年度《计量器具检验计划》实施检验。 4.0工作程序 4.1公司接受政府强制检验计量器具范围:万用表、兆欧表、压力表(生活水泵消防水 泵出口) 4.2检验实施 4.2.1工程部依据各物业服务中心的《计量器具清单》编制年度《计量器具检验计划》 实施检验。 4.2.2各物业服务中心机电部主管依照《计量器具检验计划》,按时将计量器具送验。 4.2.3对送检的计量器具进行检验并填写《校验记录》,凡检验合格的贴上合格证;检 验不合格的贴上停用证,暂停使用。 4.2.4检验不合格的计量器具需由工程技术部检验员进行调校及修理;经调校和修理都 达不到要求的计量器具,由各物业服务中心机电部主管填写《报废申请表》,经物业服务中心主任、工程技术部审核报公司领导批准后作报废处理。 4.2.5计量器具的管理按《设备设施管理》程序执行。 4.3物业服务中心指示器具管理 4.3.1电压电流指示器具管理

计量器具管理程序页码2/2 物业服务中心每半年依据《计量器具校验规程》使用效验合格的万用表效验电压电流指示器具,并填写《校验记录》。凡检验合格的贴上合格证;检验不合格的贴上停用证,暂停使用。 4.3.2压力表管理 1)消防生活水泵出口,锅炉进出口,空调系统生活安装压力表每年接受政府强检。2)物业服务中心每半年对压力表进行普查,通过压力表的读数进行互相比较,或换标准表进行比较,不能正确指示压力示数(指示压力示数与标准压力示数相差大于0.1个压)贴上停用证,检验合格的贴上合格证。 4.3.3检验不合格的指示器具需由工程技术部检验员进行调校及修理;经调校和修理都达不到要求的指示器具,由各工程主管填写《报废申请表》,经物业服务中心主任、工程部审核报公司领导批准后作报废处理。 5.0支持性文件与质量记录 5.1计量器具检验计划QR-16-01 5.2计量器具清单QR-16-02 5.3合格证(固定格式) 5.4停用证(固定格式) 5.5报废申请表QR-16-08 5.6计量器具校验规程QW-2.11-01 5.7校验记录QR-16-03

计量器具标识管理程序

计量器具标识管理程序 1、目的 表明测量设备所处的受控状态,防止使用人员错用,保证所有测量设备标记的统一、规范。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测量设备,计量器具的标记管理 3、职责 3.1质检部为测量设备标记的管理部门; 3.2使用部门负责测量设备的标记管理; 3.3 各使用部门负责测量设备确认标记的日常维护。 4、工作程序 4.1标记的形式 标记分为永久性和非永久性两种,永久性标记为色标或漆标,非永久性标记为不干胶标记。 4.2标记的种类 4.2.1合格标记 为绿色长方形,用于经检定合格的测量设备,填写的内容为编号、有效日期和检定人。 4.2.2准用标记 为蓝色长方形,用于经测试或校准合格的测量设备,填写内容为编号、有效日期和检定人 4.2.3封存标记 为黄色长方形,用于经批准暂时不用的测量设备,填写内容为编号、封存日期和检定人。 4.2.4限用标记 为黄色长方形,用于经批准降级或限用的测量设备,填写内容为编号、限用日期和检定人。 4.2.5禁用标记 为红色长方形,用于经批准不合格的测量设备,填写内容为编号、禁用日期和检定人。 4.2.6一次性确认合格标记 用于使用前经确认合格以后不再确认的测量设备。 4.2.7不需确认标记 用于不需确认的测量设备 4.3标记的使用 4.3.1每台测量设备,计量器具应有一张且只能有一张表明其状态的标记; 4.3.2标记由送检人员或自校人员根据确认记录粘贴,一般贴在测量设备正面,且不影响读数的位置; 4.3.3粘贴前应清理粘贴面,确保粘贴的牢固性。一般还要加粘保护薄膜; 4.3.4标记粘贴后,由测量设备,计量器具使用人员负责妥善保管,不得遗失或损坏; 4.3.5标记一旦脱落或损坏应及时向品管部提出,在查清原因后或重新粘贴或重新确认后再粘贴; 4.3.6对可视表面太小等难粘贴的可按对应规律粘贴于表面的边角上。

多参数监护仪作业指导书(计量标准操作程序)

多参数监护仪检定/校准细则 1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多参数监护仪的检定/校准工作的实施。 2依据文件 JJG760-2003《心电监护仪》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和四川省计量检定规程JJG(川)93-2006《多参数监护仪》(以下简称规程)。 3多参数监护仪检定/校准实施细则。 3.1检定/校准前的准备 3.1.1检定/校准标准设备的准备 3.1.1.1 测量无创血压的仪器在 6.7kPa(50mmHg) ~32 kPa(240mmHg) 的范围内。 3.1.1.2测量有创血压的仪器在0 kPa (0mmHg)~40 kPa(300mmHg)的范围内,在(50-240)mmHg范围内可设置五点。 3.1.1.3测量血氧饱和度的仪器在(55-100)%的范围内。 3.1.1.4测量呼吸的仪器在(15-80)次/min的范围内,同时具有四点以上呼吸模拟功能。 3.1.1.5配套血压检测三通管、橡胶管。 3.1.1.6其他所需设备如:体温计、温度模拟精密电阻、秒表。 3.1.1.7准备好相应的规程、作业指导书、原始记录纸。 3.1.2待检定/校准的多参数监护仪的准备 3.1.2.1 监护仪应标有产品名称、生产厂家、型号规格、出厂编号;制造

厂的技术说明书和使用手册应完整;国产监护仪应有标志和编号。 3.1.2.2 监护仪必须配备心电、无创血压、无创血氧饱和度等三个以上的监护单元。 3.1.3检定/校准环境条件的检查记录 3.1.3.1 检查温度计、湿度计指示是否正常,读取示值。 3.1.3.2 将读数记录下来并核对其是否合符规程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3.2检定/校准步骤 3.2.1心电监护单元的检定 按规程6.2.3进行。 3.2.2无创血压单元的检定 按规程6.2.4进行。 3.2.3有创血压单元的检定 按规程6.2.5进行。 3.2.4无创血氧饱和度单元的检定 按规程6.2.6进行。 3.2.5呼吸单元的检定 按规程6.2.7进行。 3.2.6体温单元的检定 按规程6.2.8进行。 3.3检定/校准记录 在检定/校准过程中要适时记录,字迹清晰,错误更改按质量手册有关内容进行。

计量设备分类管理程序.doc

1、目的 通过对全公司计量设备的分类管理,确保计量设备的量值准确。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使用的所有计量设备管理。 3、工作内容 3.1生产部负责全公司计量设备的分类管理工作。 3.2生产部计量管理人员负责对全公司计量设备,按A、B、C三类进行分类管理,并编制好计量设备管理台帐、周检计划,并把列入A、B类的计量设备编制计量器具登记历史记录卡。 3.2.1 A类计量设备 1)本公司用于贸易结算,及列入强检目录的计量测量设备。 3.2.2 B类计量设备 1)本公司用于内部工艺控制并列入周检计划的一般计量设备。 3.2.3 C类计量设备 1)本公司在生产、工艺检验过程中,以及在生产线设备装置上固定安装中,不易拆卸而无严格准确度要求的指示用的测试设备。 2)测试性能稳定,可靠性高使用不频繁的、量值不易改变的测量设备。 3)一些准确度无严格要求,性能不易改变的低值易损的计量测试设备。 3.3计量设备的检定(校准)管理 1)凡列入A级的计量设备,按国家检定规程的要求,向上级计量部门申请检定。 2)强制检定的计量设备登记造册,并按要求送指定的计量机构执行强制检定。 3.3.1 A级计量设备的检定(校准)管理

1)凡列入A级的计量设备,按国家检定规程的要求,向上级计量部门申请检定。 2)强制检定的计量设备登记造册,并按要求送指定的计量机构执行强制检定。 3.3.2 B级计量设备的检定(校准)管理 1)按检定(校准)周期检定计划送上级计量部门检定(校准)。 2)对于连续运转装置上拆卸不便的计量器具,可随设备检修周期同步安排检定周期,在日常运转中严格监督检查。 3.3.3 C类计量设备的检定(校准)管理 1)对一些准确度无严格要求,性能不易改变的低值易损的计量器具实行一次性检定(校准)。 2)非生产关键部门仅起指示作用,计量设备使用频次低于性能稳定,以及连续运转设备上固定安装的计量器具实行有效期管理。 3.4计量设备的标志管理 计量设备的标志按《计量设备标志管理程序》执行。 3.5 A、B类计量设备的标志必须有相应的检定证书和检定的原始记录。C类计量设备应有原始记录或产品合格证。 3.6使用的计量设备目录、台帐等均应注明类别,对于新增加的计量设备,在年底前按本程序分类原则补充编入分类目录中。 4.计量记录 1)计量设备管理目录 2)计量设备台帐 3)计量设备周期检定计划表 4)计量设备抽检计划表 5)计量设备检定(校准)记录 6)计量设备历史记录卡 7)计量设备溯源图 美文欣赏

计量管理程序(中英文)

计量管理程序 Calibration Management Procedure (IATF16949-2016) 1.目的 Objective 为使生产设备及仪器能处于正确之工作状态,以防止不良品发生而将所有设备及仪器作统一之鉴定。 In order to make production equipment and instrument in right working condition and to prevent nonconforming product, regulate the equipments and instruments. 2.适用范围 Applicable Scope 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已购置设备验收,校准,保养,储存,维修,报废等的过程。Be applied to all purchased equipments check and acceptance, calibration, maintenance, store, repair and disuse. 3. 定义 Definition 3.1. 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示值,参考物质或实物物质所代表的值与相对应由参考标准所确定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Calibration: To check, adjust, or determine value by comparing with a standard under the regulated conditions.

3.2. 标准件:经外校合格且可溯源到国家基准和国际基准。 Standard parts: through external calibration and it is acceptable and can be traced to the related international or national measurement standards. 3.3.溯源性:通过一条具规定的不确定度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能够与参考确定标准,通常是指国家测量标准或国际测量标准相联系起来。 Traceability: through the comparison chain to use the measured data or measurement standard to make the standard, usually connected with the national or international measurement standards. 3.4.设备转移通知(见附录7.13) ETN---EQUIPMENT TRANSFER NOTICE (Records 7.13)

仪器仪表控制流程

仪器仪表控制流程图 管理处办公室使用部门

1 目的 对监视和测量用仪器仪表进行控制,确保监视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 2 范围 适用于对服务提供和服务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用的仪器仪表的管理。 3 定义 无 责任人职责 品质管理部负责公司标准检测仪器仪表(母表)的管理。 负责公司仪器仪表的管理,及组织对各部门仪器仪表定期进行检测、校验。 管理处负责本管理处仪器仪表的购置、使用、管理。 管理处使用部门负责使用、搬运、调试、维护及日常检查。 5 方法及过程控制 5.1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采购 各项目如需增添、更新仪器仪表时,按《采购控制程序》要求执行。 5.2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初次校准 5.2.1对新购入的涉及安全、健康和贸易结算的仪器仪表由品质管理部寻找有 资格的国家计量检定部门(能够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以下同),报品质管理部审核后,报送检定,并由检定部门出具鉴定结果证书;其它仪器仪表每年由品质管理部组织各管理处,以公司通过专业机构检测的标准仪器仪表(母表)为标准进行检测。仪器仪表应按公司《仪器

仪表台帐》规定的检定周期进行检定。 5.2.2仪器仪表分类说明: 每年需要外送专业机构检定仪器、仪表:计量保证器具,列入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作为公司检定标准表。 每年需要进行内部检定仪器、仪表:通用的、有准确度要求的仪表,指用于客户服务的仪表,有万用表、兆欧表、钳形表、压力表、泳池水质测试仪、接地电阻测试仪等。 每年需要进行功能性检查仪器、仪表:精度要求不高的,对服务质量影响较小的仪器仪表,如:直流电阻仪、红外线测温仪、温湿度计等。 5.2.3检定合格后,由各管理处在《仪器仪表台帐》上进行编号登记,并报品 质部备案,具体编号方法如下: 5.2.3.1仪器仪表的编号形式:XX – YY –ZZ-VV 5.2.3.2上述编号中“XX”为各管理处简称的汉语拼音字头(大写)。 其中:假日广场-- JR 世贸广场--SM 城市花园—CH 都市花园--DH 万科新城—XC 美树丽舍—MS 水晶城--S J 东丽湖—DL 5.2.3.3上述编号中“YY”为该仪表所安装设备系统简称的汉语拼音字头(大 写)。其中:供电系统--GD 消防系统—XF 自动喷淋系统--PL 供水系统—GS 中央空调系统—KT 供暖系统—GN 生活热水系统—SH 电梯部分—DT 5.2.3.4上述编号中“ZZ”为该仪表具体类型简称的汉语拼音字头(大写)。其 中:温度计—WD 电压表—DY 电流表—DL 温湿度计—SD 电能表—DN 水流量表—SB 兆欧表(摇表)—YB 5.2.3.5上述编号中“VV”为仪表的具体序列号,以阿拉伯数字表示,暂设为 两位数,以01为起始号。 5.2.4检定后由管理处工程部对经检定的仪器仪表进行标识(应包括检定状 态、有效期限及检定部门/人等),然后使用。 5.3 仪器仪表的周期检定 5.3.1管理处工程部对所有仪器仪表应制定周期检定频度并在《仪器仪表台 帐》中进行登记。

IATF监视和测量资源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监视和测量资源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确保其测量精度和准确度满足使用要求。2适用范围 适用于证实产品要求符合性的检验、监视、测量和试验仪器设备的控制。 3 职责 质量部是监视和测量设备归口管理部门。 各使用部门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和保养。 4 术语 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示值或实物量具或标准物质所代表的值与相对应的被测量的已知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检定(验证):查明和确认测量仪器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实验室:用于检验、试验或校准的设施,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化学、金相、尺寸、物理、电性能或可靠性试验。 测量:确定数值的过程。 监视:确定体系、过程、产品、服务或活动的状态。 测量设备:为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 5 工作程序 质量部根据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要求,配备适当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并确认是否达到预期使用要求。 测量设备的管理 测量设备统一给本公司管理编号,实现A、B、C分类管理: A类计量器具:公司最高标准器,列入国家强制检定范围的工作计量器具。 B类计量器具:用于工艺过程控制、产品质量主要参数检测的计量器具;用于企业内部经济核算的物资管理的计量器具;各种通用和专用计量器具。 C类计量器具:各种设备上,用于一般指示计量器具;固定安装在设备上,一般不可拆离的计量器具;对于计量值无严格要求、性能不易变化的、低值易耗的计量器具。测量设备的购置 a) 使用部门主管填写申请,经质量部经理(或计量管理员)审核,并经分管副总经 理批准后采购。超过2000元的需经总经理批准后采购。 b) 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型式批准部分》的测量设备, 采购部应选择有“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的企业生产的带有CMC标志的计量器具 进行采购。 c) 自制专用量具研发部或使用部门负责设计,经质量部经理(或计量管理员)审核,

计量控制程序

计量控制程序 1目的 制订本程序的目的是为了计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提供客观证据,保证计量器具的稳定性和计量的准确性。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单位使用的计量器具,所有列出的均为强制检定器具。主要包括:压力表、焊机用电流表(含电压表)、干湿度计、温度计、测温热电偶、温度曲线记录仪、焊条烘干箱用数字温度显示仪,气体流量计、电子台秤、超声波测厚仪、超声波探伤仪、测温仪、硬度计、长度计量尺(直尺,钢卷尺)、焊缝检查尺、冲击试验机、液压万能试验机(拉伸试验机)、电子天平、金相显微镜、黑度计、密度片、硬度计、射线检测仪、个人剂量仪、红外碳硫分析仪、电脑精密元素分析仪等计量体系。 3职责 3.1 计量责任人对计量器具的建档与安排检定计划。 3.2质量部负责按检定计划进行送检。检定后由计量责任人登记上账、编号并加贴识别。 3.3 使用部门负责使用经过检定的器具。 3.4 质量部负责监督计量器具的在检定周期以内使用。 3.5 库房负责保管经过检定的器具;负责发放在检定周期内的器具。不经检定的器具不得发放。 3.6厂内使用的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必须根据规定的检定周期定期送检。 4.0 工作程序

4.1 计量器具的使用、维护、保养 4.1.1计量器具的配备应纳入公司年度计划。 配备规划的经费应纳入公司年度预算中。 4.1.2对在用计量器具必须正确使用,使用人员应熟悉所用计量器具性能,善于维护保养。贵重的计量器具应指定专人负责保管。 4.1.3凡是不合格的计量器具(指未经检定,经检定不合格和超周期使用)不得使用。使用人员发现器具有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及时报验。 4.2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 4.2.1使用的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必须根据技监局规定的检定周期定期送检。 4.2.2依法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分别规定检定周期。 4.2.3编制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日程计划表,按计划表内所规定的时间送检,并填好《计量器具检定登记表》。 4.2.4计量器具检定合格证书由计量责任人存档保管。 4.2.5在用的计量器具必须是合格的,经检定不合格或超过检定周期的计量器具不得使用。 4.3计量器具的管理 4.3.1电子秤每周校验一次,每半年由计量所校验一次,以确保充装质量。 4.3.2具有玻璃防护的计量表等须保持表面清洁,出现失效或损坏情况时必须及时更换。 4.3.3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玻璃面破碎,指示失灵时应停止使用,并及时检修更换。 4.3.4 压力表、气体流量表(气体减压器)、10米钢卷尺半年检定一次;红外碳硫分析仪、电脑精密元素分析仪二年检定一次;其余一年检定一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