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囊肿并病理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比较
异体骨移植结合中药治疗儿童孤立性骨囊肿

异体骨移植结合中药治疗儿童孤立性骨囊肿
孟叶新;蒋唯强
【期刊名称】《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01(011)006
【摘要】@@在儿童孤立性骨囊肿的治疗中,骨移植是常用方法。
但移骨植的来
源较困难,异体骨又存在愈合慢,有排异反应等缺点。
自1994年5月至1999年4月,我们采用异体骨植骨结合中药治疗该病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rn1 临床资料rn 本组7例,年龄7~16岁,平均12岁;男5例,女2例。
病变部位:肱骨上端5例,股骨下端1例,胫骨上端1例。
病程2天~4个月,4例因发生
病理性骨折而就诊,3例因疼痛不适就诊。
rn X线表现活动性4例,潜伏性3例。
囊腔最小2cm×2.5cm,最大11.5cm×3cm。
7例均未进行囊腔内注射醋酸甲基
强的松龙等治疗。
【总页数】3页(P364-366)
【作者】孟叶新;蒋唯强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善县中医院嘉善 3 14100;浙江省嘉善县中医院嘉善 3 14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
【相关文献】
1.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儿童骨囊肿
2.异体骨移植结合中药治疗儿童孤立性骨囊肿
3.同种异体骨治疗孤立性骨囊肿40例观察
4.同种异体胚胎骨移植治疗弧立性骨囊肿
5.次全切除和异体骨支撑植骨治疗儿童孤立性骨囊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外科学:骨肿瘤

骨肿瘤第一节概述凡发生在骨内或起源于骨各种组织成分的肿瘤,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统称为骨肿瘤。
原发性骨肿瘤根据肿瘤组织的形态结构,特别是肿瘤细胞的分化类型及所产生的细胞间物质类型,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
另一些病损类似肿瘤,称瘤样病变。
继发性骨肿瘤,即转移性骨肿瘤,指发生在其他器官的瘤细胞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管转移到骨骼上,此类肿瘤皆属恶性。
【临床表现】1疼痛疼痛的程度与肿瘤的生长速度有关,良性骨肿瘤多无疼痛,但骨样骨瘤可因反应骨的生长而产生剧痛。
恶性骨肿瘤一般疼痛明显,夜间疼痛尤甚。
2肿块与肿胀是骨肿瘤原发症状之一,良性骨肿瘤多以肿块为首发症状,肿块坚实;恶性骨肿瘤多表现弥漫肿胀,常合并软组织水肿,浅静脉充盈或怒张等症状。
3压迫症状骨肿瘤肿块巨大时,可压迫周围的组织而产生疼痛和受压组织功能障碍。
脊柱肿瘤可压迫脊髓致瘫痪。
4功能障碍近关节的骨肿瘤限制关节活动,肢体常因疼痛制动于半屈曲位。
5病理骨折肿瘤组织破坏骨质,影响骨的坚固性易发生病理性骨折,良、恶性骨肿瘤均可发生。
6转移和复发恶性骨肿瘤可经血流或淋巴转移到其他部位,引起相应临床症状,骨肿瘤治疗(如手术切除、截肢或放疗)后,可能复发。
少数良性骨肿瘤也可能恶变成肉瘤。
【诊断】骨肿瘤的诊断必须是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检查三结合。
X线片显示骨肿瘤的基本病变。
溶骨性良性骨肿瘤骨皮质变薄或膨胀现象,边界清楚,有明显边缘,一般无软组织和骨膜反应阴影;恶性肿瘤骨质破坏较广泛,密度不均,边界不清,有骨膜反应,软组织内有不规则阴影。
骨膜反应在尤因肉瘤呈“葱皮样”,骨肉瘤中为Codman 三角或放射状日光阴影。
X线检查对骨肿瘤诊断有重要价值。
CT、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可帮助确定骨与软组织病变的范围及与周围重要神经血管的关系。
病理检查是确定肿瘤性质的可靠检查。
恶性骨肿瘤测定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等生化指标有临床意义,如:骨质破坏迅速时,血钙往往升高;血清碱性磷酸酶反映成骨活动,成骨性肿瘤碱性磷酸酶可增高;骨髓瘤约有一半患者尿中Bence Jones蛋白阳性;前列腺癌骨转移者血酸性磷酸酶可增高。
股骨头骨折最佳治疗方法

股骨头骨折最佳治疗方法
股骨头骨折是指股骨头部骨折,常见于骨质疏松、高龄患者以及髋部外伤。
治疗股骨头骨折的方法有很多,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1. 保守治疗:对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股骨头骨折,可以采用保守治疗方法。
包括固定患肢,减轻活动,同时进行药物治疗以控制疼痛和预防感染。
2. 手术治疗:对于股骨头骨折伴有严重的移位或开放性骨折,手术治疗是必要的。
手术的目的是复位骨折块,恢复股骨头的形态,并进行内固定以促进骨折愈合。
- 骨折复位:手术中,医生会将骨折块还原到正常位置。
- 骨折固定:常用的内固定方法包括钢板和螺钉、骨钉、骨水泥等。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
- 术后康复: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以帮助肌肉力量的恢复和关节活动度的改善。
3. 人工关节置换:对于老年患者或复杂骨折导致骨折片坏死、不再可行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这个方法可以恢复关节功能,并减少疼痛。
总之,最佳的股骨头骨折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是关键,患者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
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治疗效果观察

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治疗效果观察忻文雷;阮征;周晓燕;李耀俊【摘要】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在颌骨囊肿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对18例颌骨囊肿病例在囊肿摘除术前进行开窗减压术,观察6个月,通过CBCT等测量囊腔周围骨质再生情况及囊肿大小变化。
结果:18例颌骨囊肿经减压术6个月后,囊肿体积明显缩小,原压迫吸收的骨质再生,颌骨外形逐渐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具有操作简单,能最大程度保留颌骨的外形及功能,减小手术创伤。
%Objective: To evaluat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n fenestration decompression in treatment of jaw cysts. Methods: Eighteen cases of jaw cysts in cyst fenestration decompression were done by CBCT pre-operative and 6 months post-operative, the cavity size and the variation of jaw around cysts was digitally measured. Results: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avity size. Jaw shape gradually restored at 6 months post-operation. Conclu-sions: The fenestration decompression in jaw cyst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 can effectively maintain the contour of the jaws, and reduced operation trauma.【期刊名称】《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3页(P224-226)【关键词】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作者】忻文雷;阮征;周晓燕;李耀俊【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口腔科;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口腔科;急诊科,上海 200120;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口腔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2.13[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n fenestration decompression in treatment of jaw cysts. M ethods:Eighteen cases of jaw cysts in cyst fenestration decompression were done by CBCT pre-operative and 6months post-operative,the cavity size and the variation of jaw around cysts was digitally measured.Results: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avity size.Jaw shape gradually restored at 6 months post-operation.Conclusions:The fenestration decompression in jaw cyst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can effectively maintain the contour of the jaws,and reduced operation trauma.[Keywords]jaw;cystic lesion;fenestration decompression颌骨囊肿是发生于口腔颌骨比较常见的一种囊性病变,囊肿内的液体物产生的原因有各种因素刺激导致囊壁上皮的增生、坏死液化;囊腔渗透压不断增高;囊液的某些细胞因子参与邻近骨质吸收[1],使得颌骨逐步膨胀、吸收,破坏了颌骨结构和外形,影响了面形和咀嚼功能。
骨科诊疗常规-孤立性骨囊肿

骨科诊疗常规-孤立性骨囊肿
孤立性骨囊肿
【病史采集】
1. 男多于女,10~15岁儿童最多。
2. 发病部位以长骨干骺端多见,如股骨上段,肱骨上段等。
3. 常为单发,随着骨骺生长,囊肿可移向骨干中部。
4. 多数无明显症状,有时因痛或肢体局部肥厚而就诊。
近半数因病理性骨折入院治疗。
【体格检查】
有时可见肢体局部较正常肥厚,发生于下肢者可有跛行,若合并病理性骨折可见患肢功能障碍。
【辅助检查】
1. X线检查:在干骺端有椭园形溶骨区;中心位,周围皮质均匀变薄且膨胀。
溶骨区内呈单房或多房阴影,边缘清晰,无骨膜反应。
2. 核医学骨显像有一定价值。
3. 病理检查:囊肿有包膜,内含浆液。
镜下见包膜为结缔组织结构,有丰富的血管。
【鉴别诊断】
1. 纤维异样增殖症。
2. 骨巨细胞瘤。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X线照片作出诊断,确诊需作病理检查。
【治疗原则】
1. 手术切除植骨加坚强内固定,使病人早期活动。
但有一定的复发率。
2. 应用氢化可的松局部注射。
3. 局部切开引流。
【出院标准】
手术者,术后拆线可出院;如局部注射或引流者,X线照片见囊肿消失可出院。
单纯性骨囊肿临床诊疗分析

单纯性骨囊肿临床诊疗分析作者:廖荣昌来源:《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3年第05期(重庆市彭水县鹿角镇中心卫生院重庆409612)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应用类固醇注射治疗单纯性骨囊肿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42例单纯性骨囊肿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同时对患者采用类固醇进行治疗。
结果经过对患者的治疗之后,同时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5.5年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2±1.2)年,患者囊肿完全愈合的有18例,占42.8%;基本愈合的患者有10例,占23.8%;部分愈合患者有10例,占23.8%;无效患者有4例,占9.6%;治疗总有效率为90.4%。
在对患者治疗时,没有发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
结论对单纯性骨囊肿患者采用类固醇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临床上治疗单纯性骨囊肿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单纯性骨囊肿;类固醇;临床效果Abstract:Objective to use steroid injection for treatment of simple bone cyst patients clinical effect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Methods to the our hospital the clinical data of 42 patients with simple bone cyst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At the same time using steroid treatment for patients. Resultsafter treatment of patients, and at the same time for the patient for -1 year follow-up of 5.5 years, average follow-up time was (3.2+1.2) in patients with cyst completely healed in 18 cases, accounting for 42.8%; Basic patients healed in 10 cases, accounted for 23.8%; Ten patients with part of the healing, accounting for 23.8%; Invalid patients, 4 cases (9.6%);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0.4%. In treatment for patients, no adverse reactions and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treatment of simple bone cyst patients using steroids, obvious effect, reduce the patient's pain, improve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simple bone cyst patients has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Key words:simple bone cyst;Steroid;Clinical effect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5-023-02 在临床上,单纯性骨囊肿或者孤立性骨囊肿主要发病于儿童和青少年人群中,是一种对患者的长骨干骺造成局部性破坏的疾病,一般常见于股骨和肱骨[1]。
弹性钢针加混合植骨治疗儿童骨囊肿28例

弹性 钢针加混合植骨治疗儿童骨囊 肿 2 例 8
龙 海兵 李 明 。
【i 1 目的 探讨采用弹性钢针加混合植骨治疗儿童骨囊J t I床疗效。 方法 2 0 ~20 年 l1 】 - t l ̄ n  ̄ 05 07
作者采用弹性钢针加混合植骨治疗儿童骨囊肿 2 8例,其 中病变部位位于肱骨近端 l 6例,股骨近端 l 0
囊腔 1 i, 坏 可 能残 留 的囊腔 , 少 复发 , ~3mn破 减 记
1 5为典型病例治疗前后 x线片。 ~
讨 论
录灌注用酒精体积 , 以此作为植骨量 的依据 ; 用生 理 盐水 冲洗 , 上臂 远 端 , 三头 肌 肌 腹 与 肌腱 移 在 肱 行处 、 外髁上 2 3 i n处作一小切 口, m 逆行打入 l
2 例中, 8 平均年龄 85 5 岁。其中病变位于 ( ~l ) 肱骨近端 l 例 , 6 股骨近端 1 例 , 0 胫骨 2 例。有病理
性骨 折史 1 。 0例 二、 治疗方法 均 行 病灶 清 除手 术 ,采 用 自体 髂 骨 和 异 体 骨 ( 世植 骨灵 , 津 医药公 司生 产 ) 1 2剪成 颗粒 金 天 各 / 植 入囊 腔 内 , 手术 时用 1~2枚 弹性 钢 针 ( O公 司 A 生产 , 制 ) 钛 固定 , 术后 以外 固定 支具 固定 1 ~2周 , 拆 除 固定 后行 功能 锻炼 。 疗效判 断根 据 C P N E评 价标 准 : , 全愈 AA N 优 完
年采用 弹性钢针 加混 合植骨 治疗儿 童骨囊 肿 2 8
例 , 效满 意 , 总结如 下 。 疗 现
资料 与方法
腔, 避免复发 ; 依次缝合骨膜 、 筋膜 、 皮下组织及皮 肤 。术后用 外 固定支具 固定 1 ~2周 , 4周 复查 x 每
内科学_各论_疾病:动脉瘤样骨囊肿_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动脉瘤样骨囊肿>>>
症状及病史:
病理性骨折少见,若发生病理性骨折,出 现明显疼痛,局部皮温常增高,有明显的 压痛,偶有搏动。动脉瘤样骨囊肿发生病 理性骨折时,不会出现良性骨囊肿所特有 的落叶征。附近关节可因肿胀、疼痛出现 活动受限,若膨胀性病变累及关节软骨时, 则关节活动受限明显,关节腔积液。
动脉瘤样骨囊肿也可由非骨化性纤
内科学疾病部分:动脉瘤样骨囊肿>>>
病因:
维瘤,软骨母细胞瘤,骨母细胞瘤,单纯 骨囊肿,软骨粘液纤维瘤和纤维结构不良 继发转变而来。动脉瘤样骨囊肿与上述病 变的联系相当密切,所以组织学报告必须 包括病损多个取材部位的结果,以排除可 能的原发病种。最常见的前原发病为:巨 细胞瘤(19-39%)。其次骨母细胞瘤、血 管瘤,软骨母细胞瘤、软
脊柱发生病变时疼痛症状
内科学疾病部分:动脉瘤样骨囊肿>>>
症状及病史:
明显,椎体和附件破坏、压缩而发生脊柱 畸形,可出现脊髓压迫症状,压迫症状可 逐渐加重甚至发生截瘫。在出现椎体病理 性压缩骨折或病变急性出血时压迫症状会 突然出现。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以 及病程的变化可因其发展速度、病变部位 和骨破坏程度而有所不同。发展快者数月 内表现出严重的临
放射
内科学疾病部分:动脉瘤样骨囊肿>>>
治疗:
疗法也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它可使 动脉瘤样骨囊肿停止生长,瘢痕形成,促 进病变广泛骨化。适用于解剖复杂、手术 不易彻底的部位如脊柱。也有报道用来控 制长骨快速生长的动脉瘤样骨囊肿和骨盆 较大的囊肿。放射治疗后复发率在10%左 右,也可损伤骺软骨造成肢体畸形,在脊 柱、骨盆可损伤器官,还有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目的探讨骨囊肿并病理性骨折的治疗方法。
方法我院于1996年1月至2004年6月共收治骨囊肿并病理性骨折54例,分a、b两组。
a组是先保守治疗待病理性骨折愈合后再清除囊肿;b组是囊肿及骨折一起治疗。
结果通过临床观察,a组全部治愈,无一例复发,无一例骨折不愈合;b组2例复发,1例骨折延迟愈合。
结论治疗骨囊肿并病理性骨折,可先保守治疗待病理性骨折愈合后再清除囊肿,治疗效果优于囊肿骨折一起治疗。
关键词: 骨囊肿;病理性骨折;保守治疗;植骨
骨囊肿是一种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长骨干骺端的局限性骨的瘤样病损,常发生于肱骨及股骨近端。
病变导致骨质破坏,降低骨骼的坚固性,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
骨囊肿并发病理性骨折临床上较常见,其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保守治疗待病理性骨折愈合后再治疗骨囊肿[1],另一种是囊肿及骨折一并治疗。
我院从1996年1月至2004年6月共收治骨囊肿并发病理性骨折54例,两种治疗方法我院都采用过,本文就这两种治疗方法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a组是待病理性骨折愈合后再治疗骨囊肿,共48例,年龄为6~43岁之间;男39例,女9例。
肱骨上端20例,肱骨中段6例,股骨上端9例其中(5例髋内翻),远端3例,股骨颈2例,桡骨远端2例,尺骨远端1例,胫骨上端4例,腓骨头1例。
b组是囊肿及骨折一并治疗,共6例,男5例,女1例。
肱骨3例,股骨上端1例,股骨颈2例。
1.2 诊断主要通过x线片及病理来诊断。
x线片示:多发生于长管状骨的干骺端,髓腔中心呈圆形或卵圆形的透光区,边缘清晰而硬化,长轴与骨的长轴一致,多呈中心性生长,无骨膜反应,可见一锐利透光线横过骨病损区。
病理:囊内可有少量黄色或血性稀薄液体,囊肿壁内衬一薄层纤维组织,囊内可有骨嵴分隔。
镜下见囊壁由成纤维细胞、多核细胞和胶原纤维构成。
1.3 治疗方法 a组48例中先采用小夹板、石膏固定,骨牵引,每周x片复查1次,待骨折愈合后再行囊肿开窗或开槽,彻底刮除囊肿组织后行植骨。
股骨病损大的3例术后行骨牵引保护,肱骨2例术后小夹板保护。
b组骨折时立即行囊肿开窗或开槽,彻底刮除囊肿组织后行植骨,术中行内固定或外固定。
肱骨3例行外支架固定,股骨上端1例无内翻畸形行钢板固定,股骨颈2例无内翻畸形行中空钉固定。
1.4 结果 a组术后随访1~8年,囊肿完全消失,未发现1例复发。
b组术后随访1~6年,肱骨1例、股骨颈1例分别术后3年、5年囊肿复发并病理性骨折,分别行小夹板固定、骨牵引,骨折愈合后再行囊肿开窗病灶清除加植骨,治愈。
肱骨1例骨折延迟愈合。
2 讨论
2.1 骨囊肿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
2.1.1 囊肿的分型活动型骨囊肿和静止型骨囊肿。
骨囊肿发生在骺板或靠近骺板处称活动型骨囊肿;骨囊肿发生在干骺端或骨干处,离开骺板称静止型骨囊肿。
neer将位于骺板5mm 以内骨囊肿称活动型骨囊肿,距骺板5mm以上骨囊肿称静止型骨囊肿。
活动型骨囊肿有复发倾向,而静止型骨囊肿一般不易复发。
2.1.2 治疗方法囊肿刮除是否彻底及植骨是否充分是复发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体会是囊肿开窗或开槽要大,囊壁内容物刮除彻底,尤其是囊腔的两端及骨嵴凹陷处,骨嵴用圆形磨钻磨除。
随后95%酒精烧灼残腔壁,植骨填塞必须致密,不留死腔。
我们主张采用颗粒状骨质植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