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PAQ 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合集下载

IC厌氧反应器

IC厌氧反应器
传统上微电解工艺所采用的微电解材料一般为铁屑和木炭,使用前要加酸碱活化,使用的过程中很容易钝化板结,又因为铁与炭是物理接触,之间很容易形成隔离层使微电解不能继续进行而失去作用,这导致了频繁地更换微电解材料,不但工作量大成本高还影响废水的处理效果和效率。另外,传统微电解材料表面积太小也使得废水处理需要很长的时间,增加了吨水投资成本,这都严重影响了微电解工艺的利用和推广。
由于这些条件的限制,会造成很大一部分工业废水发无法采用常规厌氧反应器来处理,因此市场迫切需要一种能真正处理工业废水的厌氧反应器,我公司采用脉冲厌氧反应器对几十种工业废水处理实践证明,该脉冲厌氧反应器耐毒性强,工艺简单,运行管理方便,处理效果优于常规厌氧反应器,是工业废水处理行之有效的厌氧技术。
3
高效脉冲厌氧反应器是南京伊万特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开发并多次改进的新型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
第二反应区的液相上升流速小于第一反应区,一般仅为2~10 m/h。这个区域除了继续进行生物反应之外,由于上升流速的降低,还充当第一反应区和沉淀区之间的缓冲段,对解决跑泥、确保沉淀后出水水质起着重要作用。
IC




先后应用于大型淀粉厂、酒精废水、生物制药厂、农药废水废水处理系统。
1
2
目前应用的厌氧反应器一般均基于
铁碳微电解填料是铁炭微电解技术的一次技术革命。它的广泛应用将为化工等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
铁碳微电解填料采用固定流化床运行方式,其操作维护方便,运行安全可靠。
同时脉冲厌氧反应器可以根据废水性质来确定反应的容积,反应器的大小不受其它条件影响,完全可以根据水质需求来确定反应的容积,因此比较适用于处理工业废水。
4




5

详解IC厌氧反应器工作原理及优势

详解IC厌氧反应器工作原理及优势

详解IC厌氧反应器工作原理及优势IC厌氧反应器是一种高效的生物处理设备,适用于处理有机废水和有机固体废物。

它基于厌氧微生物的代谢过程,通过在无氧条件下,利用甲烷产生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的能力。

IC厌氧反应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进水:将待处理的有机废水或固体废物进入反应器内部。

在进水前,通常需要进行预处理,去除悬浮物、沉淀物以及可能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的物质。

2.厌氧反应: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将有机物质分解为含有能量的中间产物。

这些中间产物主要包括乙酸、氢气、甲酸和乙醇等。

3.淘汰:在乳酸菌发酵期,乳酸菌主要是通过乳酸维持酸度,而乳酸酸度较低时,不少乳酸菌有被干丘菌竞争代谢或抑制的趋势。

适当控制乳酸菌的繁殖就是一重要的环节.4.转化:部分中间产物通过异好氧微生物转化为甲烷气体和二氧化碳。

这些微生物主要是甲烷菌,它们具有氨氮转化为甲烷的能力。

这种转化过程称为甲烷化作用。

5.排出:产生的甲烷气体和二氧化碳会从反应器中排出,并可以用作能源源,如发电或直接供暖等。

IC厌氧反应器相比传统的厌氧处理技术有以下优势:1.高效稳定:IC厌氧反应器可以提供较高的废物处理效率,可以稳定地将有机物质转化为甲烷气体和二氧化碳。

与传统的厌氧处理技术相比,其效率更高,能耗更低。

2.灵活性:IC厌氧反应器可以处理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有机废物。

不同于传统厌氧池只能处理废水,IC厌氧反应器可以同时处理废水和有机固体废物,增加了处理的灵活性和范围。

3.减少气味:IC厌氧反应器通过在无氧条件下处理有机废物,有效减少了废物的气味和污染。

4.能源回收:IC厌氧反应器产生的甲烷气体可以用作能源,如发电或直接供暖等。

这种能源回收可以减少能源消耗,节约成本。

5.有机固体资源化:IC厌氧反应器能够将有机固体废物转化为有价值的甲烷气体和二氧化碳,实现资源化利用,减少废物排放。

总之,IC厌氧反应器通过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将有机废物转化为甲烷气体和二氧化碳,实现了高效、稳定的废物处理。

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目前湖北武汉市有多家企业选择了将污水处理交第三方运行管理的模式,帮助企业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安全运行、达标运行、经济运行是格林公司的愿望和目的,武汉格林环保设施运营有限责任公司,也将继续为您关注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污水处理外包、污水处理运营的行业动态。

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是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效反应器。

其依靠沼气在升流管和回流管间产生的密度差在反应器内部形成流体循环。

内循环提高了反应区的液相上升流速,加强了废水中有机物和颗粒污泥间的传质,使得处理同类废水时,该反应器的有机负荷达到UASB反应器的2~4倍。

IC厌氧反应器具有高径比大、上流速度快、有机负荷高、传质效果好等优点,其去除有机物能力远超过UASB等二代厌氧反应器[3],代表着当今废水处理领域厌氧生物反应器的最高水平。

当前,IC厌氧反应器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业废水的处理,已经成为当今环保行业的研究热点。

1IC厌氧反应器的基本原理及特点1.1 IC厌氧反应器的基本原理IC厌氧反应器由两个UASB反应器上下叠加串联而成,其高度可达16~25m,高径比一般为4~8,主要由5个部分组成:布水区、第一反应室、第二反应室、内循环系统和出水区,其中内循环系统是IC工艺的核心结构。

IC厌氧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如下。

废水首先进入反应器底部的混合区,并与来自回流管的内循环泥水混合液充分混合后进入第一反应室进行污染物的生化降解,此处的COD容积负荷很高,大部分进水COD在此处被降解,并产生大量沼气。

沼气由下层三相分离器收集,并沿着回流管上升。

沼气上升的同时把第一反应室的混合液提升至IC厌氧反应器顶部的气液分离器,沼气在此处与泥水分离并被导出反应器。

泥水混合物则沿着回流管返回反应器底部,并与进水充分混合进入第一反应室,形成内循环。

经过第一反应室处理过的污水,会自动进入第二反应室继续处理。

产生的沼气由第二反应室的集气罩收集,通过提升管进入气液分离器。

对内循环厌氧_IC_反应器的探讨

对内循环厌氧_IC_反应器的探讨

对内循环厌氧(IC)反应器的探讨杨爽 张雁秋(中国矿业大学环测学院 江苏徐州221008) 摘 要 IC 反应器是在UAS B 反应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3代厌氧反应器,它具有效率高、能耗低、投资少、占地省等优点。

详细分析了IC 反应器的一些特性,并介绍了一种由我国研究者自行研制开发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多级内循环厌氧(MIC )反应器。

关键词 厌氧 IC 反应器 水力模型 动力学模型 MIC 反应器Discussions on I nternal Circulation(IC)R eactorY ang Shuang Zhang Y anqiu(College o f Environment and Spatial Informatics ,CUMT Xuzhou ,Jiangsu 221008)Abstract Internal circulation (IC )reactor is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anaerobic reactor developed based on UAS B reactor with high efficiency ,low energy consum ption ,low cost and space occupying ,and s o on.In this paper ,s ome characteristics of IC reactor are described ,and one kind of IC reactor developed in China is introduced ,that is multiinternal circulation (MIC )reactor.K eyw ords anaerobic IC reactor hydraulic m odel dynam ic m odel MIC reactor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nternal Circulation ,IC )是荷兰PAQUES 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开发成功的第3代高效厌氧反应器。

详细介绍IC厌氧反应器工作过程

详细介绍IC厌氧反应器工作过程

详细介绍IC厌氧反应器工作过程IC厌氧反应器(Internal Circulation Anaerobic Reactor)是一种高效的用于处理有机废水的生物反应器,采用内循环方式进行运作。

其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将有机废水引入IC厌氧反应器的上部。

有机废水中含有生物可降解的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质经过处理可以被微生物利用并转化成沼气和污泥。

当有机废水进入IC厌氧反应器后,通过控制进水流量,在反应器内形成水滴状的液面,以便与微生物进行更好的接触。

同时,通过设置搅拌装置,保持反应器内混合均匀,避免产生死区和沉积。

在IC厌氧反应器内,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为沼气和污泥。

厌氧微生物主要包括产甲烷菌、消化杆菌等。

它们使用有机物质作为电子供体,通过一系列复杂的代谢途径将有机物质转化为甲烷气体,并释放出能量。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在第一阶段,有机废水中的易降解有机物质被快速分解并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VFA)。

这一步骤是在低氧和低pH条件下进行的。

在第二阶段,挥发性脂肪酸被产甲烷菌进一步降解成甲烷气体和二氧化碳。

为了保持反应器内微生物的活性,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比如,反应器内的温度需要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通常是35-40摄氏度。

此外,pH值也需要调节在4.5-7.5之间。

这些条件有助于维持微生物群落的平衡,提高有机物质的降解效率。

在反应器内,通过设置循环泵,将底部的污泥循环回反应器的上层。

这种内循环的方式,可以防止污泥的沉积和堆积,提高污泥与废水的接触效率,增强有机物的降解。

同时,通过循环回流,可以保持反应器内的混合均匀性,避免产生死区。

最后,处理后的废水从反应器的上部流出,并经过简单的处理,即可达到排放标准。

而产生的沼气则可以收集利用,并作为能源供应。

总之,IC厌氧反应器是一种高效的生物反应器,通过内循环方式实现废水有机物质的降解和资源化利用。

通过合理的控制环境条件和循环回流,可以提高降解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同时实现废水处理和能源回收的双重目的。

厌氧内循环反应器_IC反应器_在造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厌氧内循环反应器_IC反应器_在造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厌氧内循环反应器(Internal Circulation Reac-tor,简称IC反应器)具有抗负荷能力强、具缓冲pH能力、容积负荷高、能耗低、运行费用低、处理容量大、启动速度快、占地面积少、运行稳定等特点,其主要组成部分有污泥膨胀床区、精处理反应区、内循环系统和出水区,在造纸废水处理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我国是一个造纸工业大国,在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量大,污染物浓度高,对水环境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污水必须通过终端的废水处理设施,达标后排放,而厌氧技术比较适合处理高浓度的有机废水。

笔者在此详细介绍IC反应器的启动问题和它在造纸废水中的应用。

1IC反应器的启动在IC反应器整个处理工程中,反应器的快速启动和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形成是整个过程的关键。

丁丽丽等[1]以UASB中的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用于IC反应器的启动,20d内IC反应器完成初次启动,15d内完成IC反应器的二次启动。

该反应器日处理污水COD Cr容积负荷达12~15 Kg/(m3·d),COD Cr去除率>85%;在IC反应器中的容积负荷增加到11Kg COD Cr/(m3·d)时,反应器完成启动。

IC反应器启动结束后,使颗粒污泥的平均沉降速度由35.4m/h增加到105.17 m/h,平均粒径由0.88mm增大为1.25mm,最大比产甲烷活性增加为启动初期的4倍,达到382.98mL/(g·d)。

张杰等[2]以某养猪场沉淀池的深灰褐色絮状污泥对IC反应器进行接种启动。

IC 反应器在60d左右完成启动,启动后污泥区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在污泥区,污泥由上部到下部粒径明显增大,反应器内污泥颗粒粒径分布明显改善,粒径大于1mm的颗粒污泥量约占81.3%左右。

在进水有机负荷率达到20.6Kg COD Cr/(m3·d),HRT不低于12h时,利用该反应器处理某养猪场污水时,COD Cr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TN和TP去除率约为20.8%和34.6%。

IC厌氧反应器设计计算

IC厌氧反应器设计计算

IC厌氧反应器设计计算
首先,反应器体积的计算可以通过污水产生量和停留时间来确定。

污水产生量可以通过单位时间内进料流量的浓度和进料流量来计算。

停留时间是指污水在反应器中停留的平均时间,一般根据有机物降解速率和生物负荷来确定。

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反应器体积:
V=Q*t
其中,V为反应器体积,Q为进料流量,t为停留时间。

其次,生物负荷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反应器中的有机物降解量。

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生物负荷:
BOD5=(Q*COD)/V
其中,BOD5为生物需氧量,Q为进料流量,COD为化学需氧量,V为反应器体积。

通过上述计算可以确定反应器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反应器的尺寸和设计参数。

另外,为了提高IC厌氧反应器的效率,可以设计反应器系统,包括曝气系统和搅拌系统。

曝气系统可以通过增加曝气装置来提供氧气,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搅拌系统可以通过搅拌装置来搅拌污水,使其与微生物容易接触,提高降解效率。

在IC厌氧反应器设计中,还需要考虑污水的处理效果和排放标准。

为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可以根据污水的特性和需求选择不同的IC厌氧反应器设计参数,例如反应器体积和停留时间等。

总之,IC厌氧反应器的设计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并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优化设计。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计算,可以提高IC厌氧反应器的处理效率,达到理想的污水处理效果。

IC厌氧反应器的工作原理

IC厌氧反应器的工作原理

IC厌氧反应器的工作原理
它相似由2层UASB反应器串联而成。

按功能划分,反应器由下而上共分为5个区:混合区、第1厌氧区、第2厌氧区、沉淀区和气液分离区。

混合区:反应器底部进水、颗粒污泥和气液分离区回流的泥水混合物有效地在此区混合。

第1厌氧区:混合区形成的泥水混合物进入该区,在高浓度污泥作用下,大部分有机物转化为沼气。

混合液上升流和沼气的剧烈扰动使该反应区内污泥呈膨胀和流化状态,加强了泥水表面接触,污泥由此而保持着高的活性。

随着沼气产量的增多,一部分泥水混合物被沼气提升至顶部的气液分离区。

气液分离区:被提升的混合物中的沼气在此与泥水分离并导出处理系统,泥水混合物则沿着回流管返回到下端的混合区,与反应器底部的污泥和进水充分混合,实现了混合液的内部循环。

第2厌氧区:经第1厌氧区处理后的废水,除一部分被沼气提升外,其余的都通过三相分离器进入第2厌氧区。

该区污泥浓度较低,且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已在第1厌氧区被降解,因此沼气产生量较少。

沼气通过沼气管导入气液分离区,对第2厌氧区的扰动很小,这为污泥的停留提供了有利条件。

沉淀区:第2厌氧区的泥水混合物在沉淀区进行固液分离,上清液由出水管排走,沉淀的颗粒污泥返回第2厌氧区污泥床。

从IC反应器工作原理中可见,反应器通过2层三相分离器来实现
SRT>HRT,获得高污泥浓度;通过大量沼气和内循环的剧烈扰动,使泥水充分接触,获得良好的传质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IOPAQ 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应用行业:环保
80年代中期,帕克公司成功开发了
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经过数百项工程
实践的成功应用,使用户在获得厌氧处理
所带来的巨大运行利益的同时,享受到可
靠而优越的运行感。

IC反应器的工作过程:
进水(1)经过布水器(2)输入反应
器,与下降管(11)循环来的污泥和出水
均匀混和后,进入第一个反应分离区内,
流化床反应室(3)。

在那里,大部分COD
被降解为沼气,在这个分离区产生的沼气
由低位三相分离器(4)收集和分离,并产生气体提升(5)。

气体被提升的同时,带动水和污泥作向上运动,经过一级“上升”管(6)达到位于反应器顶部的气体/液体分离器(10),在这里沼气从水和污泥中分离,离开整个反应器(13)。

水和污泥混和经过同心的“下降”管(11)直接滑落到反应器底部形成内部循环流。

从第一级分离区的出水在第二阶段低负荷后处理区(7)内被深度处理,在那里剩余的可生物降解的COD被去除,在上层分离区产生的沼气被顶部的三相分离器(8)收集,并沿二级“上升管”(9),输送到顶部旋流式气体/液体分离器(10),实现沼气分离和收集。

同时,厌氧出水(12)经过出水堰离开反应器自流进入后续处理中。

IC反应器的特点:
容积负荷高,占地面积小;
抗冲击负荷(COD浓度大幅度波动)的能力强;
完全封闭系统,无异味排放;
抗腐蚀,使用寿命长;
系列化、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可靠;
施工和安装简单;
启动时间短,操作控制简单;
无运转部件,无需维修;
应用范围广泛,运行业绩成功。

帕克公司的BIOPAQ-IC?厌氧反应器,克服了传统厌氧技术的不足,并开拓了厌氧技术的应用领域,逐步取代某些常规的厌氧技术,使厌氧处理技术的应用日趋完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