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红素在肾性贫血中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2007)
促红素对血透患者肾性贫血的治疗效果

促红素对血透患者肾性贫血的治疗效果目的探讨与分析促红素对血透患者并发肾性贫血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科收治的58例血透伴肾性贫血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对象,由于这些患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具有可比性,P>0.05,对患者均采用促红素静脉或皮下注射治疗,对比治疗前与治疗60 d后Hb、RBC、HCT水平,并且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变情况。
结果通过对本研究患者进行60 d治疗后,这些患者的Hb、RBC、HC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且具有统计意义(P <0.05),其中35例患者效果明显,20例有效,3例无效,故总有效率94.8%。
结论通过本研究结果得知:用促红素对血透患者肾性贫血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的改善其贫血的症状。
标签:肾性贫血;促红素;治疗效果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衰竭患者病情发展到终末期的常见并发症,原因是患者血浆中的毒素干扰其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表现为面色萎黄、结膜苍白、唇甲苍白无光泽度[1],据有关数据统计,慢性肾衰患者中肾性贫血的几率高达95%~100%,本研究选择了我院血透伴肾性贫血患者,治疗中采用了促红素,2015年6月~2016年6月接收的血透伴肾性贫血患者58例作为本研究对象,以探讨促红素对治疗血透患者肾性贫血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入的58例血透伴肾性贫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30例,女性28例,58例患者均符合以下情况:①血透时间>1个月;②Hb≤90 g/L,贫血55 g/L;③4 w内未接受输血、使用铁剂或促红素治疗;④不患有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等疾病[2]。
1.2方法促红素30 min/次,2次/w,同时所有患者使用速力菲(琥珀酸亚铁片)1片/次,1次/d,VB12辅助治疗。
1.3观察指标参照患者临床症状Hb、RBC、HCT水平改善情况,分为显效、有效、无效。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ppt课件

rHuEPO的使用时机
无论透析还是非透析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若间隔 2 周或者以上连续两次
Hb 检 测 值 均 低 于 11g/dl, 并 除 外 铁 缺 乏 等 其 它 贫 血 原 因 , 应 开 始 实 施
rHuEPO治疗。
ppt课件
14
EPO治疗原则
1.慢性肾衰竭患者,血细胞比容<30%均为治疗适应 症。
透析不充分
ACEI/ARB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使用
脾功能亢进
ppt课件 23
EPO抵抗原因
铁缺乏
类型: 绝对性铁缺乏:SF<100ng/ml,TSAT<20% 原因:血液丢失增加,口服铁剂吸收降低,红细胞寿命缩短 功能性铁缺乏:SF在100-700ng/ml,TSAT可能<20% 原因: EPO 刺激红细胞生成,铁储存大量消耗,铁储存正 常时也可发生
产生应答。贫血通常发生在GFR<35ml/min时,且随着GFR下降而加重。
ppt课件
4
贫血的其他原因
贫血的原因
红细胞寿命缩短
尿毒症及红细胞生成抑制因子的存在(尤其在感染 及炎症状态下) 铁缺乏
活动性失血(包括血液透析循环、胃肠道出血)
溶血
血红蛋白病 铁负荷过重
ppt课件 5
二、贫血的定义 和检查
ppt课件 18
EPO治疗原则
9.剂量调整:
初始治疗Hb增长速度应控制在每月10-20g/L范围内稳定提高,4个月内达到靶目 标值。
如每月增长速度<10g/L,除外其他贫血原因,应增加EPO使用剂量的25%。
如每月Hb增长速度>20g/L,应减少EPO使用剂量的25%-50%,但不得停用。 维持治疗阶段,EPO的使用剂量为诱导期的2/3。 若维持治疗期Hb浓度每月改变>10g/L,应酌情增加或减少EPO剂量的25%。 注:诱导治疗阶段应每2~4周检测一次
促红素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肾脏移植 后贫血的治疗观点
肾脏移植后早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 应用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有效纠正移植后 早期的贫血,但所需剂量可能高于移植前 用量。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肾脏移植 后贫血的治疗观点
肾脏移植后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应 用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纠正移植后期的 贫血仍然有效,积极纠正移植后期的贫血 可以延缓慢性肾移植物肾病的进展
对于非透析患者或残存肾功能较好的透析患者, 可适当减少初始计量。
对于血压偏高,伴有严重心血管事件,糖尿病 的患者应尽可能的从小剂量开始使用促红素。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剂量调整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测Hb水平:诱导治 疗阶段应每2~4周检测一次Hb水平:维持治疗阶段应每 1~2月检测一次Hb水平。
Hb以0.5~1.0g/dl/w的速度快速下降,或需要输红细胞维持Hb水
平。
血小板和包细胞计数正常,且网织红细胞绝对计数小于10000/ul。
PRCA的处理
因为抗体存在交叉作用且继续接触可能导致过敏反应,所以谨慎
起见,在疑诊或确诊的患者中停用任何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制
剂。患者可能需要输血支持,免疫抑制治疗可能有效,肾脏移植
是有效治疗方法。
PRCA的预防
EPO需要低温保存与皮下注射比较,静脉注射可能减少发生率。
贫血检查内容
贫血检查应包括: 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指标(红
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 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等),网织红细胞计数(有条件提倡检测 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铁参数(血清 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 铁蛋白),大便隐血等。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5页PPT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威·厄尔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治疗肾性贫血临床试验方案摘要

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治疗肾性贫血临床试验方案摘要肾性贫血是一种由于肾脏功能不全导致的贫血情况。
目前,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细胞)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肾性贫血,但临床试验方案的详细内容尚未见报道。
本文将介绍一份设计完备的临床试验方案,以评估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细胞)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
试验目的:1.评估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细胞)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2.评估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细胞)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3.评估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细胞)的安全性;4.探索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细胞)的最佳剂量。
试验设计:1.试验类型:随机、对照、双盲、多中心临床试验;2.参与者:招募200名年龄在18-65岁之间、确诊为肾性贫血的患者;3.分组: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人;4.实验组:接受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细胞)治疗;5.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治疗;6.治疗周期:12个月;7.治疗效果评估时间点: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
试验指标:1.主要疗效指标:血红蛋白水平的改善情况;2.次要疗效指标:a.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b.铁代谢指标(铁蛋白、转铁饱和度、血清铁)的变化;c.心功能指标(心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d.治疗反应(治疗后24小时内出现的副作用)的发生率;e.患者生活质量评估(SF-36问卷)的变化。
数据分析:使用SPSS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t 检验、方差分析和生存分析等方法。
伦理与安全考虑:1.严格遵守伦理原则,保证患者隐私权和知情同意;2.监测患者的治疗反应和安全性;3.对任何严重不良事件进行记录和报告。
预期结果:1.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细胞)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2.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细胞)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细胞)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4.存在最佳的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细胞)剂量。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三、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s)治疗
4.ESAs初始剂量及用量调整: (4)应根据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血红蛋白变化速度、目前ESAs的使用 剂量以及临床情况等多种因素调整ESAs剂量。推荐在ESAs治疗1一个月后 再调整剂量。 • 如血红蛋白升高未达目标值,可将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剂量增加每次20 IU/kg,每周3次;或10000IU,每2周3次。 • 血红蛋白升高且接近130 g/L时,应将剂量降低约25%。 • 如血红蛋白持续升高,应暂停给药直到血红蛋白开始下降,然后将剂 量降低约25%后重新开始给药 • 如果在任意2周内血红蛋白水平升高超过10 g/L,应将剂量降低约25%。
(3)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要增加铁状态的监测频率,以决定是否开始、
继续或停止铁剂治疗:开始ESAs治疗时;调整ESAs剂量时;有出血存在 时;静脉铁剂治疗后监测疗效时;有其他导致铁状态改变的情况,如合
并炎性感染未控制时。
二、铁剂治疗
2.铁剂治疗指征:
对于未接受铁剂或ESAs治疗的成年 CKD贫血患者 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30% 且铁蛋白≤500μ g/L 对于已接受ESAs治疗但尚未接受铁剂 治疗的成年CKD贫血患者 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30% 且铁蛋白≤500μ g/L 且需要提高血红蛋白水平或希望减少 ESAs剂量
无贫血病史、未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有贫血病史、无论是否使用促红细 胞生成素
CKD 1~3期,至少每年测量血红蛋白1次
CKD 3~5期未接受透析和 CKD 5期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 至少每3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
CKD 4~5期,至少每6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 CKD 5期和透析患者,
CKD 5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
三、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s)治疗
肾性贫血的规范治疗

中国CKD贫血起始治疗晚,治疗达标率低
起始治疗Hb水平分布百分比
稳定透析患者Hb水平分布百分比
5566..88%%
4433.2.2%%
21.4% 12.0% 9.0%
41.7% 15.9%
Hb≥8g/dL
Hb<8g/dL
超过40%的透析前患者 直至Hb<8g/dL才起始ESA治疗1
>12g/dL 9-10g/dL <8g/dL
10
CKD患者合并贫血的诊断思路
贫血的诊断及分级标准
➢KDIGO指南对肾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成人CKD患者,男性Hb<13.0g/dl和女性<12.0g/dl,即可诊 断为贫血
➢NCI对于贫血严重程度分级标准(2012)如下
评估贫血的实验室指标
全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MCV,MCH, MCHC, 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
CKD没有贫血患者 CKD3期:至少每年检测1次Hb CKD4-5期(非透析):至少每年检测2次Hb CKD5期(透析):至少每3个月检测一次Hb
• CKD有贫血患者 – CKD3-5期(非透析或腹透):至少每3个月检测一次Hb – CKD5期血透患者:至少每1个月检测一次Hb
KDIGO Public Review Draft September 2011
肾性贫血的概念
•肾性贫血是指各种因素造成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生成不足或尿毒症血浆中一些毒素物质干扰 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是慢性肾脏病 ( CKD ) 发展到终末期常见并发症。
•成人CKD患者,男性Hb<13.0g/dl和女性 <12.0g/dl,即可诊断为贫血
•CKD1- 5期的患者均可以合并不同程度的贫血。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三、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s)治疗
4.ESAs初始剂量及用量调整: (4)应根据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血红蛋白变化速度、目前ESAs的使用 剂量以及临床情况等多种因素调整ESAs剂量。推荐在ESAs治疗1一个月后 再调整剂量。 • 如血红蛋白升高未达目标值,可将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剂量增加每次20 IU/kg,每周3次;或10000IU,每2周3次。 • 血红蛋白升高且接近130 g/L时,应将剂量降低约25%。 • 如血红蛋白持续升高,应暂停给药直到血红蛋白开始下降,然后将剂 量降低约25%后重新开始给药 • 如果在任意2周内血红蛋白水平升高超过10 g/L,应将剂量降低约25%。
一、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的诊断和评估
3.评估肾性贫血的实验室指标: (1)全血细胞计数(CBC):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指标[包括平均
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
度(MCHC)]、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血小板计数。 (2)网织红细胞计数。
(3)铁储备和铁利用指标:包括血清铁蛋白浓度、转铁蛋白饱和度。
三、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s)治疗
3.治疗靶目标: (1)血红蛋白≥110 g/L,但不推荐>130 g/L以上; (2)依据患者年龄、透析方式、透析时间、ESAs治疗时间长短、生理需 求以及是否并发其他心血管疾病等状况进行药物剂量的调整。
三、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s)治疗
4.ESAs初始剂量及用量调整: (1)对于CKD透析和非透析患者,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初始剂量建
二、铁剂治疗
4.铁剂治疗注意事项:
(1)给予初始剂量静脉铁剂治疗时,输注60 min内应对患者进行监护,
需配有复苏设备及药物,有受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对其严重不良反应 进行评估。 (2)有全身活动性感染时,禁用静脉铁剂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肾性贫血中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7年2月10日 北京)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的重要临床表现,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效治疗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一体化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是临床上治疗肾性贫血的主要药物,在我国临床应用已经10余年,不仅应用于血液净化维持透析治疗的患者,而且也应用于非透析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糖蛋白激素,相对分子质量约34000。血浆中存在的EP0根据碳水化合物含量不同,分为两种类型:a型和B型。两种类型临床应用效果上无明显差别。
1. rHuEPO慢性肾脏病患者者治疗中的意义 众多国内外资料显示:合理应用rHuEP0,不仅能有效纠正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减少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左心室肥大等心血管合并症发生,改善患者脑功能和认知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和机体活动能力;而且能降低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住院率和病死率。因此,rHuEPO在慢性肾脏病治疗中,目前是不可缺少和替代的。
2.贫血定义和检查 2.1贫血定义:WHO的贫血诊断标准:成人女性血红蛋白(Hb)<12g/dl,成人男性Hb<13g/dl。但应考虑患者年龄、种族、居住地的海拔高度和生理需求对Hb的影响。 2.2贫血检查时机:所有慢性肾脏病患者,不论其分期和病因,都应该定期检查Hb。女性Hb<11g/dl,男性Hb<12g/dl时应实施贫血检查。贫血检查和评估应该在EPO治疗前实施。 2.3贫血实验室检查内容:贫血检查应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Hb/Hct),红细胞指标(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等),网织红细胞计数(有条件提倡检测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铁参数(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大便粪隐血试验。 2.4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如未发现有其他贫血原因,且血清肌酐>2mg/dl,则贫血最可能的原因是EPO缺乏。但如上述贫血检查提示存在EP0缺乏或缺铁之外的异常,则需要进一步评估,以除外其他贫血原因(见附录:EPO抵抗原因)。 2
3.rHuEPO治疗肾性贫血的靶目标值 3.1靶目标值:Hb水平应不低于11 g/dl (Hct大于33%),目标值应在开始治疗后4个月内达到。但不推荐Hb维持在13g/dl以上。对血液透析患者,应在透析前采取标本检测Hb浓度。 3.2靶目标值应依据患者年龄、种族、性别、生理需求以及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伴有缺血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推荐Hb>12g/dl; ·糖尿病患者,特别是并发外周血管病变的患者,需在监测下谨慎增加Hb水平至12g/dl; ·合并慢性缺氧性肺疾病患者推荐维持较高的Hb水平。
4.rHuEP0的临床应用 4.1使用时机:无论透析还是非透析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若间隔2周或者以上连续两次Hb检测值均低于11g/dl,并除外铁缺乏等其他贫血病因,应开始实施rHuEPO治疗。 4.2使用途径:rHuEPO治疗肾性贫血,静脉给药和皮下给药同样有效。但皮下注射的药效动力学表现优于静脉注射,并可以延长有效药物浓度在体内的维持时间,节省治疗费用。皮下注射较静脉注射疼痛感增加。 ·对非血液透析的患者,推荐首先选择皮下给药。 ·对血液透析的患者,静脉给药可减少疼痛,增加患者依从性;而皮下给药可减少给药次数和剂量,节省费用。 ·对腹膜透析患者,由于生物利用度的因素,不推荐腹腔给药。 ·对于rHuEPO诱导治疗期的患者,建议皮下给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4.3使用剂量 (1)初始剂量:皮下给药剂量: 100~120IU/(kg·W),每周2~3次。静脉给药剂量:120-150IU/(kg·W),每周3次。 ·初始剂量选择要考虑患者的贫血程度和导致贫血的原因,对于Hb<79/dl的患者,应适当增加初始剂量。 ·对于非透析患者或残存肾功能较好的透析患者,可适当减少初始剂量。 3
·对于血压偏高、伴有严重心血管事件、糖尿病的患者,应尽可能从小剂量开始使用rHuEPO。 (2)剂量调整: ·rHuEPO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测Hb水平:诱导治疗阶段应每2~4周检测一次Hb水平;维持治疗阶段应每1~2月检测一次Hb水平。 ·应根据患者Hb增长速率调整rHuEPO剂量:初始治疗Hb增长速度应控制在每月1~2g/dl范围内稳定提高,4个月达到Hb靶目标值。如每月Hb增长速度<1g/dl,除外其他贫血原因(见附录:EPO抵抗原因),应增加rHuEPO使用剂量25%;如每月Hb增长速度>2 g/dl,应减少rHuEPO使用剂鼍25%-50%,但不得停用。 ·维持治疗阶段,rHuEPO的使用剂量约为诱导治疗期的2/3。若维持治疗期Hb浓度每月改变>1g/dl,应酌情增加或减少rHuEPO剂量25%。 4.4给药频率(非长效型rHuEPO) ·在贫血诱导治疗阶段,无论皮下给药还是静脉给药,均不推荐每周一次大剂量使用rHuEPO。因为用药之初过高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可造成骨髓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的饱和,而受体恢复时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也已降低,造成了药物浪费。 ·进入维持治疗期后,原皮下给药的患者,给药频率可由每周2-3次调整为每周1~2次;而原为静脉给药的患者,给药频率可由每周3次调整为每周1~2次。 ·大剂量重组人促红素每周1次给药,可减少患者注射的不适感,增加依从性;但目前临床疗效的优劣尚缺少循证医学证据。 4.5不良反应 ·所有慢性肾脏病患者都应严格实施血压监测,应用rHuEPO治疗的部分患者需要调整抗高血压治疗方案。rHuEPO开始治疗到达靶目标值过程中,患者血压应维持在适当水平。 ·接受rHuEPO治疗血液透析小部分患者,可能发生血管通路阻塞。因此,rHuEPO治疗期间,血液透析患者需要检测血管通路状况。发生机制可能与rHuEPO治疗改善血小板功能有关,但没有Hb浓度与血栓形成风险之间相关性的证据。 ·应用rHuEPO治疗时,部分患者偶有头痛、感冒样症状、癫痫、肝功能异常及高血钾等发生,偶有过敏、休克、高血压脑病、脑出血及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栓塞等。 4
5,肾移植后贫血《PTA》的处理 肾脏移植后贫血常见。与其他慢性肾脏病患者不同,肾脏移植后贫血的发生,不仅与移植肾脏的功能水平相关,而且许多移植特有的因素也参与了贫血的发生。对于肾脏移植后引起贫血的多种因素,建议常规筛查并仔细评估。 由于目前肾脏移植后贫血治疗的循证医学资料有限,rHuEPO在治疗肾脏移植后贫血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特殊性方面,尚缺少成熟意见。因此,目前建议肾脏移植患者遵循一般肾性贫血的治疗原则。 5.1肾脏移植后贫血患病特点 ·肾脏移植后最初6个月,常见不同程度的贫血。这一时期贫血的患病率和程度取决于移植前Hb水平、围手术期的失血量、抽血的频度、缺铁、长期尿毒症、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反应性、移植肾功能、排斥反应、感染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 ·肾脏移植后1年时贫血发生率最低,此后随时问推移患病率增加。这种增加可能与移植肾功能下降有关。儿童中贫血患病率高于成人。 5.2肾脏移植后贫血的原因 (1)移植肾脏功能:移植肾功能水平是PTA的重要决定因素。患者Hb水平与移植肾功能间的相关性随移植后观察时间而不同。在肾移植后早期(6个月内),即使移植肾的GFR大于90 mL/(min·1.73m2),仍有部分患者贫血,表明除了移植肾功能水平外可能有决定贫血的其他重要因素。 (2)缺铁:缺铁可能是肾移植后贫血发生的重要因素,移植前透析患者中铁储备不足且移植成功后红细胞生成铁利用增加,因此移植后早期缺铁的发生率可能更高。 (3)急性排斥反应:早期急性排异可引起EPO急剧减少和贫血。发生机制可能与参与Hb转录和合成、铁和叶酸结合以及转运的基因有关,也可能与排斥反应引起的炎症或微炎症等造血抵抗因素有关。此外,严重体液性排斥中出现的血栓性微血管病也参与贫血发生。 (4)药物 ①免疫抑制药物 ·具有骨髓抑制作用的免疫抑制剂是移植后贫血发生的重要因素,该类药物引起的贫血常伴有白细胞或/和血小板的减少。 5
·免疫抑制剂OKT3引起的贫血与微血管病和溶血有关。 ·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引起贫血少见,其最常见的机制为血栓性微血管病和溶血。 ·贫血是西罗莫司与环孢素A、糖皮质激素合用时重要的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可能与西罗莫司干预促红细胞生成素与受体结合后细胞问信号传导通路有关,并且西罗莫司也可引起血栓性微血管病。 ②抗病毒和抗细菌药物:包括更昔洛韦和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基异噁唑(TMP-SMZ)等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都可引起贫血。 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可通过抑制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减少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对红细胞前体的刺激以及ACEI诱导红细胞生成抑制蛋白等作用,导致贫血。 (5)感染和恶性肿瘤:贫血是巨细胞病毒感染(CMV)的重要临床表现。也有肾移植后患者感染副病毒B19诱发EPO抗体介导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的报道。 (6)嗜血细胞综合征(HPS):HPS是一种反应性的单核巨噬系统疾病,临床上以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在骨髓和脏器中有分化较成熟的组织细胞增生、浸润并伴有明显吞噬血细胞的现象为特征。HPS是肾移植后贫血的少见原因,常由感染或肿瘤性疾病引起,预后差。 (7)溶血尿毒综合征(HUS):肾移植后HUS可复发,并导致移植肾功能丧失。HUS发生可能与应用环孢素A、他克莫司或OKT3有关,也可能与CMV和流感病毒A感染有关。 (8)与ABO血型不相容肾脏移植相关的溶血性贫血:血型A受体接受血型O供体的移植物或血型AB受体接受血型A或B供体的移植物可以产生溶血,其发生机制为供体的抗A或抗B抗体或过路淋巴细胞的自身抗体所诱发。 5.3 rHuEPO对肾脏移植后贫血的治疗观点 (1)肾脏移植前rHuEPO的应用:现有临床资料显示,肾脏移植前EPO的应用与移植后肾功能延迟恢复及移植肾血管血栓形成无明显相关,肾脏移植前EPO的应用不会阻碍移植后内源性EPO的产生或对内源性EPO的反应。 (2)肾脏移植后早期rHuEPO的应用:rHuEPO可有效纠正移植后早期的贫血,但所需剂量可能高于移植前用量。由于研究报道较少,目前尚不能确定早期纠正肾移植后贫血是否具有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临床益处,也不能确定是否会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