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葡萄沟微课教案

11葡萄沟微课教案
11葡萄沟微课教案

11葡萄沟微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2、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光十色”等词语的意思;能够将句子具体说完整。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一、猜谜语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同学们猜猜谜底是什么?(葡萄)

2、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日月潭》这篇课文,欣赏到了风光秀丽的日月潭美景,现在,老师再带领大家一起去参观一个与日月潭一样美丽的地方,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请同学们一起用响亮的声音读出课题《葡萄沟》。

二、初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哪一句话直接夸奖葡萄沟?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你把真和好读得很重,还加入了自己的感情,来,我们一起读一遍吧,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

A)葡萄沟在我国的哪里?(新疆吐鲁番。)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出新疆吐鲁番吗?

B)葡萄沟出产什么?(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

沙果,八九月有葡萄。)既然这里出产了那么多水果,照理应该叫水果沟啊,为什么叫葡萄沟呢?等我们学完这篇课文,大家就知道原因了。

3、在葡萄沟,人们最喜欢什么水果?(葡萄。)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4、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我们去葡萄园看一下吧,葡萄种在哪里?(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我们登上梯田看一看葡萄长得怎样吧。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在文中用横线划出描写葡萄枝叶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描写葡萄果实的句子。

2、哪一句话描写葡萄枝叶的?(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你感受到了什么?(枝叶的茂密。)你从哪些词感受到枝叶的茂密?(四面展开,一个个凉棚),就是向前后左右无限制的伸展,加上浓密的葡萄架就像绿色的凉棚一样,这样的凉棚有多少?数不清,一个个绿色的凉棚连在一起,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看到这些凉棚,你有什么感受?(凉爽,舒服)。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这句话。

3、一个个绿色的凉棚遮住了阳光,多舒服啊,让我们透过枝叶,看看葡萄长得怎样?请同学读一读描写葡萄果实的句子。你能带上欣赏的语气读这句话,真不错,你感受到什么?(葡萄结的多)。哪些

词语了解到葡萄结的多?(一大串一大串)。你还感受到什么?从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感受到颜色多。

4、同学们,再读一读这句话,我相信有一个词会跳入你的眼帘,那个词就是五光十色。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表示颜色多,我们以前也学过一个表示颜色多的词,五颜六色。

把这两个句子放在一起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颜表示颜色,光表示光亮有光泽。阳光一照,葡萄就像一个个灯笼像珍珠像玛瑙,这样的葡萄不仅颜色多,还会发光,一起来读读这个词语。

5、看到这么漂亮的葡萄沟,你想去葡萄沟做客吗?如果你去葡萄沟做客,那里的老乡们会怎么样呢?谁来读一读描写维吾尔族老乡对待客人的句子?

四、小结

葡萄沟的葡萄五光十色,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难怪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呢!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葡萄沟》教案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语“五光十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及好在什么地方。 3.增强对葡萄沟的向往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理解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的原因,仿写葡萄“五光十色”的句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现在,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观一个美丽的地方。【课件出示吐鲁番的图片】。 2.师相机简介吐鲁番。这个地方叫做吐鲁番,它是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新疆中东部,天山东部山间盆地,又被称为“火洲”。小说《西游记》里“火焰山”就在这附近。 3.充足的光照,合适的土壤,使这片土地上出现了一条绿色的丝带——葡萄沟,那里的葡萄举世闻名。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这个神奇的地方吧!(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读前设疑,整体感知 1.提问:你们知道这个地方为什么要叫“葡萄沟”吗?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朗读课文,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纠正部分字读音) 学生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播放动画课文《葡萄沟》,学生小声跟读正音。 3.出示“想一想”,学生初知课文大意: (1)明确题目要求(指名读题),思考三个问题,找出相应的段落。 ①葡萄沟在什么地方?那里出产什么水果? ②葡萄沟的葡萄有什么特点? ③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 (2)带着问题在小组内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探讨上述问题,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课文每一段的内容。 (3)指生回答问题。

4.师补充:虽然葡萄沟出产那么多的水果,但是,作者说——(最喜爱)葡萄,这是因为葡萄沟的葡萄是最好,最出名的。新疆民谣说:“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道出了新疆有名的四个水果之乡,吐鲁番葡萄沟的葡萄独居榜首。 三、再读课文,识字学词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多音字: zhǒng种子hǎo好地方gàn干活fēn分开dīng钉子 zhòng种葡萄hào好客gān葡萄干fèn水分dìng钉着 2.指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相机指导正音。 3.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识记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 gōu chǎn lí fèn zhī dā dàn gòu hào 沟产梨份枝搭淡够好 shōu chéng shì gān liú dìng lì fèn wèi 收城市干留钉利分味 ①带拼音读、学生开火车读。 ②去拼音读,指生读。 ③同音相近字辨析组词。 城(城市)钉(钉着)分(分外) 诚(诚实)订(订阅)份(一份) 四、随文识字,指导写字 1.随文识字。 课件出示课文中的句子,学生读句: “到了八九月份 ..,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 ..上。” “热情好客 ....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收下来 ...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 ..去,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 “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利用 ..流动的热空气,让水分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 2.指导写字。 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 份坡枝起客老收城市利 (1)学生描红,交流识字方法。 以旧带新识字:分—份。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葡萄沟 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

11葡萄沟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2、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老乡的喜爱之情,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梯田”、“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及句子。 三、教学难点: 感悟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葡萄沟》一课,(板书课题。)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了生字词。在没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词语。(课件出现) 茂密吐鲁番凉棚钉子 碉堡搭起蜜桃五光十色 留下山坡葡萄沟阴房 新疆钉木板四季不够 梯田热情好客维吾尔族 同学们的生字掌握的不错。事不宜迟,现在我们一起前往葡萄沟。 二、学习课文 (一)自由朗读课文。读完思考: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课件出示) 指名回答。(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板书。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现在我们深入课文,看看葡萄沟到底好在哪儿。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你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1)自由读。 2)汇报 板块一:谁喜欢第一段,为什么?(葡萄沟出产水果)1葡萄沟,出产什么水果,请你读一读。(课件出示) 2.师指着水果图片,简介各种水果。 3、自由读,思考: 看着这么多的水果,你在想什么? (葡萄沟真好!我真想吃!我真想去葡萄沟。) 4.引读:这么好的地方,大家该用什么语气读?(快乐、高兴、向往……)小结:葡萄沟出产这么多水果,我们不得不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板块二:谁喜欢第二段,为什么?(这段写了葡萄沟的葡萄很美丽) 1、指名读。 2、理解、感悟: 1)葡萄种在哪儿?(课件出示) 师:这个地方的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和我们平时看到的不一样,真特别。理解“梯田” 2)葡萄长的怎么样?(茂密)。 师:同学们请看:刚才同学说是“茂密的枝叶”,怎样才是“茂密的枝叶”?一片叶子是茂密吗?两片呢?三片?怎样才是茂密呢? 师:这是怎样的叶子?(茂密的叶子。出示)茂密的叶子向四面展开像什么?(凉棚)怎样的凉棚?(绿色的凉棚。出示)为什么说是绿色的凉棚?就只有一个凉棚吗?从哪个词看出?“一个”和“一个个”有什么不同? 师:老师查过资料,那里天气太热,最高温度达到49。这时候,你最想怎么样?(钻进去,想到葡萄架下坐一坐。)赶快钻进去,感觉如何?(“凉快”、“凉爽”、“舒服”)把你的感觉读出来。(出示句子) A、指名读。 B、引读:看,葡萄沟的葡萄长得多好啊!茂密的······坐在葡萄架下多凉快啊!茂密的······多舒服、多写意啊!茂密的······ 3)多凉爽呀,我们现在是坐在葡萄架下。快抬头看看,透过茂密的枝叶你发现

葡萄沟教案教学设计十一案例

葡萄沟教案教学设计十一案例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葡萄沟教案教学设计十一案例,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茂密、喜爱、好客、五光十色等词语。能用好客、五光十色造句。 2、背诵第2自然段。 3、学习分层次介绍葡萄沟的方法。 4、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激发学生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分层次介绍葡萄沟的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分层次介绍后葡萄沟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言、接题、激发兴趣。 1、(出示中国地图,)教师简介吐鲁番。 葡萄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2、初读课文,捕捉文章主要内容。 (自由读)想:葡萄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过渡: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它好在哪些方面?为什么好?这节来理解。) 3、学习第1自然段。

(默读)思考:葡萄沟在什么地方?生产什么水果?最著名的是什么?理解喜爱一词。举例说说都什么事物是你喜爱。 指导朗读,水果的名字要读得一高一低,重点指导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一句重音喜爱、成熟了。 4、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为什么人们喜爱葡萄沟的葡萄? (2)(轻声读)这段有几句话?哪句是讲葡萄的?用---- 划出,再理解句意。 (3)理解茂密、凉棚,说明什么?

又讲到了什么? (4)(出示图片)深入理解葡萄长得好。 (5)指导朗读:喜爱的语气。 (6)指导背诵:(出示背诵提示:葡萄种在哪----枝叶----果实----人好客) 5、学习第3自然段。 (1)小组自学讨论:A.这段主要写什么?B.先写了------接着写------然后写------最后写------(按提示有条理的讲述) (2)集中学习,看投影片讲述,重点知道学生记住荫房的构造特点及为什么能制成葡萄干有什么特点?

《葡萄沟》优质公开课教案 (5)

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喜欢听歌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歌,请仔细听。(播放歌曲《新疆好》)你知道歌中唱的是哪儿吗?对,是新疆,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到新疆的葡萄沟玩一玩。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为激起学生的兴趣,还引导学生分成游客组、导游组、老乡组。我们坐上火车,准备好了吗?出发!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咦,是谁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哦,原来是生字娃娃,听他说些什么?小朋友,你们想要去葡萄沟,必须先认识我,否则,你们会迷路的!那我们就来认识认识他们吧。 1.认识生字 出示生词,分别指名读。 相机出示了地图认识“新疆、吐鲁番”,出示图画认识“梯田”,了解梯田是像楼梯一样的田地。认识“碉堡”就是用土和石块垒成的高高的房子,所以有石字旁和土字底。并认识多音字钉。同时告诉学生查字典是识别多音字读音的好办法。 然后出示所有生词,引导学生离开句子、拼音和图片再来识字,通过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加深识字。

2.指导写字 本课生字11个,根据它们的结构特点,以“蜜” 为例引导学生写字时要“一看”“二写”“三对照”。一看是让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布局,说说写时要注意 什么。“二写”就是让学生临摹仿写,“三对照”指对 照例字和展示的作品,找出优点和不足,不断提高。引 导学生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整洁,努力养 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 )精读课文,理解重点内容。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把生字娃娃带入课文读一读,想一想,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板书: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你从哪儿看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请导游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2).请你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 (3).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图片,五月有杏子,七 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葡萄沟竟然生产这么多种水果,请问这位游客,你喜欢盛产水果的葡萄沟吗?把你的喜欢之情读出来吧!(适时板书:盛产水果)既然产那么多种水果,这里为什么取名叫葡萄沟呢?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葡萄沟》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葡萄沟》课文原文 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八九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阴房修在山坡上,样子很像碉堡,四壁留着许多小孔,里面钉着许多木架子。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热空气,把水分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权宽浮,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葡萄沟》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盛产葡萄的好地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列举了葡萄沟盛产的水果。第2自然段,介绍了种在梯田里的葡萄成熟前后的迷人景象。第3自然段,介绍未运到城市的葡萄被制成葡萄干,非常有名。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 课文第2自然段是本课语言训练的重点。第1自然段亦可作为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的例子。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15个新词。 2.理解并能听写课文中描写葡萄的句子。 3.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5.知道我国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是盛产水果的好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活。 教学难点:背诵第2自然段。 四、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课文录音、梯田图片。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学习课文第1段,知道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列举葡萄沟生产水果的。 3.正确的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二)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读题。提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葡萄沟在什么地方?那里产哪些水果? (2)自学生字新词,不理解的词语划出来。 (3)把课文读正确。 2.检查与学习。 (1)葡萄沟在什么地方? ①读准三个带点的生字:新疆吐鲁番 ②出示"吐鲁番"、"葡萄沟"、"新疆"3个词,请同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葡萄沟的同课异构)

葡萄沟的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盛产葡萄的好地方,激发学 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分为4 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列举了葡萄沟盛产的水果。第2自然段,介绍了种在梯田里的葡萄成熟前后的迷人景象。第3 自然段,介绍未运到城市的葡萄被制成葡萄干,非常有名。第4 自然段总结全文。 课文第2自然段是本课语言训练的重点。第1自然段亦可作为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的例子。 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4 个生字,理解15 个新词。2.理解并能听写课文中 描写葡萄的句子。3.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 自然段。5.知道我国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是盛产水果的好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活。教学难点:背诵第2 自然段。 四、教学准备中国地图,课文录音、梯田图片。 五、教学时间:2 课时 第1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学习课文第1 段,知道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列举葡萄沟生产水果的。 3.正确的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二)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读题。提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葡萄沟在什么地方?那里产哪些水果? (2)自学生字新词,不理解的词语划出来。 (3)把课文读正确。 2.检查与学习。 (1)葡萄沟在什么地方? ①读准三个带点的生字:新疆吐鲁番 ②出示"吐鲁番"、"葡萄沟"、"新疆"3个词,请同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③出示中国地图,教师指出吐鲁番的位置。 (2)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吗?为什么? ①仔细读第1 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收获。 ②交流讨论。要点:a?葡萄沟不但出产,而且盛产。 b. 课文是按时间的顺序介绍葡萄沟盛产的水果的。 c. 联系上下文理解:盛产。 d. 有一个顿号。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 自然段。 3. 正确地朗读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

吐鲁番的葡萄沟教案

4 吐鲁番的葡萄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葡萄沟的美好,增强学生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 2、感受课文中比喻的新奇,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词句意思,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语。 2、理解葡萄沟美好在哪里,它有哪些独特之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葡萄干或相关音乐、以及与本文相关的图片。 学生:搜集有关新疆、吐鲁番盆地、葡萄沟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葡萄沟的独特之处,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 2、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比喻的新奇,积累好词佳句。 预习学案: 1、收集有关新疆、吐鲁番盆地、葡萄沟的资料。 2、预习生字,词语。 3、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吐鲁番的葡萄沟有哪些独特之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 导入:葡萄干是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吃的食品,它也是新疆有名的特产,其中吐鲁番盆地种植葡萄历史悠久,其培育的葡萄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那就让我们去葡萄沟了解一下吧。 二、预习交流: 孩子们,学习一篇课文,咱们得先了解与这篇课文有关的资料,学会生字词语。这些相信你们经过预习都已经做到了。现在请孩子们拿出预习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预习收获。

1、生汇报交流情况。 吐鲁番盆地是中国陆地上最低的地方。这里盛产瓜果,矿产丰富。是中国最热的地方,日照长、气温高、温差大、降水少、风力强、夏季漫长、酷暑干燥。吐鲁番总是和葡萄连在一起。吐鲁番盆地中的火焰山下就是以盛产优质葡萄而驰名中外的葡萄沟。八九月份是葡萄的丰收季节,人们把收获的鲜葡萄挂在晾房中,约40天,就成了嫩绿透明、甘甜柔腻的葡萄干。 2、师补充。 (1)生字:坎、玛瑙、颠簸、埃、蔓、疆、徐、赫、腐、陌 读音:“坎”字应读“kǎn”,不能读作“kǎi”。“颠簸”一词的读音为“diān b ǒ”,不能读作“diǎn bō”。“藤蔓”中的“蔓”的读音为“wàn”,不能读作“màn”。 书写:“瑙”字的右下角要注意。“腐”字的内容是由“付、肉”组成。 (2)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呵护:爱护;保护。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赫赫有名:形容名声非常显著。 天壤之别:形容极大的差别。 名副其实:名称或者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三、探究展示: 课文主要为我们介绍了葡萄沟的葡萄,它的独特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孩子们在小组内认真的读课文,结合课前的预习收获,在文中寻找答案(提示: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按这样的顺序仔细找一找) 1、生汇报交流情况。 (1)独特的气候特征和地理位置是吐鲁番盆地成为中国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的原因。 (2)进入吐鲁番,在庄园沿途看见了许多独特的石砌的房子,估计与葡萄有联系。 (3)葡萄沟是名副其实的葡萄王国,长廊里的葡萄都是清一色的优质绿葡萄。 (4)“葡萄晾房”是用来制作新疆特产葡萄干的特殊房子。 师:正是因为这些独特之处,吐鲁番的葡萄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那么本文的作者是怎样来描写这特色的葡萄呢?请孩子们在小组内合作学习,找出描写有关葡萄沟的相关语句,并说说你的感受。 2、小组内合作学习。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葡萄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葡萄沟》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葡萄沟》一文主要介绍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产水果,其中葡萄最惹人喜爱。葡萄的品种多、颜色鲜、味道甜、产量高,制成的葡萄干非常有名。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葡萄沟》课文原文 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八九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阴房修在山坡上,样子

很像碉堡,四壁留着许多小孔,里面钉着许多木架子。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热空气,把水分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权宽浮,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葡萄沟》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盛产葡萄的好地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列举了葡萄沟盛产的水果。第2自然段,介绍了种在梯田里的葡萄成熟前后的迷人景象。第3自然段,介绍未运到城市的葡萄被制成葡萄干,非常有名。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 课文第2自然段是本课语言训练的重点。第1自然段亦可作为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的例子。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15个新词。

葡萄沟优秀教案

《葡萄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孩子在葡萄沟游览一番,在情感的世界里深深感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感受维吾尔族老乡的勤劳热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识记“葡萄沟碉堡”等词语,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梯田”、“山坡”、“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及句子。 4:运用采访、角色朗读、节目表演等形式,在整体感悟课文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教具学具: 葡萄沟图或相关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自主设疑 同学们,喜欢吃葡萄吗?在我国有一个盛产葡萄的地方,你们想去那儿看看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游览一番,去领略一下那里的风土人情。(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认识。 2、自由读课文。 (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读后提问:课文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葡萄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你找到这句话了吗?(指名答)(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三、精读感悟 (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那么你知道葡萄沟在哪里吗?我找同学来读第一段。(指名读) 2、那么谁来回答老师刚才的问题?(指名答)生:新疆吐鲁番。 3、师引读第一段:葡萄沟这个地方盛产什么?板书:盛产水果。 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这么多的水果,(品种多)大家喜欢吗?那你能把这种喜爱读出来吗?(指名读,赛读) (二)学习第2自然段同桌交流汇报。 1、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是种在什么地方呢?请同学们自己读第二段,找出答案 2、什么是梯田呢?一起来看图片。(出示图片,同时讲解)梯田是聪明的维吾尔族老乡在山坡上开辟的农田,样子像楼梯,一级一级的,边缘筑有田埂,以防止水土流失。 3、赶快登上山坡,用你们的慧眼仔细瞧瞧这里的葡萄生长的怎样?“茂密”是什么意思?一片叶子叫茂密吗?那两片、三片呢?到底什么是茂密?(师黑板上画出葡萄叶子) (1)这茂密的葡萄架就像什么?教师用手势表演让大家感悟出是“凉棚”,老师只画了一个凉棚,难道只有这一个棚吗?(让学生发现句中的“一个个”,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2)大家都知道,吐鲁番的夏季非常炎热,那有了这些凉棚,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导学生朗读) 4、秋天到了,葡萄熟了,请同学们找出描写葡萄的句子。 课件出示: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让学生画出句子中表示颜色的词) 5、相机出示葡萄图片让学生上台展示欣赏欣赏,并贴在黑板上。让学生理解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识字11葡萄沟(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识字11葡萄沟(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为什么说葡萄 沟是个好地方。 3.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老乡的喜爱之情, 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感悟“茂密”、“五 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及有关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听说新疆的吐鲁番有个好地方(板书:好地方),想 去吗?要想去,事先要对葡萄沟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 (下面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特别遇 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生字更要多读几遍。) 2.检查朗读情况。(板书生字带出来的词语:最喜爱、 山坡、梯田修在、留着、味道、茂密。这样,为下一步借助 词语定位联想生字做铺垫,注意指导第二段中描写葡萄的长

句子。 3.采用猜字、定位联想等游戏识字,重点指导“梯”书写。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现在我们看看葡萄沟到底好在哪儿?课文共有几个 自然段?先标上序号,然后你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自由读。 3.汇报 三、再读读文,重点探究 1.听完后师问:你觉得葡萄沟怎么样?(板书好地方)为什么说是个好地方?她好在哪儿?自己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 2.完成练习:(出示) (1)葡萄沟在()。 (2)葡萄在()月份成熟。 (3)葡萄种在()。 (4)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去,有的运到(),制成葡萄干。 四、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葡萄沟出产这么多水果,我们不得不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葡萄沟盛产哪些水果呢?老师引读第二句。(老

2017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葡萄沟》教学实录

《葡萄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学习课文中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葡萄沟》课堂实录 一、导入: 1、师: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吗?有一集叫做《三借芭蕉扇》,里面有个地方叫做火焰山,同学们觉得那个地方怎么样?(热)在火焰山西侧有一处峡谷,因为盛产葡萄而著名,这个地方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葡萄沟。板书:葡萄沟,请同学念一念“葡萄”)这两个字。 师:“葡萄”这两个都是生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葡萄”两个字都是草字头,草字头下面都是“勹”。 师:它们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请小朋友拿出小手在桌子上写一写,记住这两个字。生:(书空) 2、师:下面请大家再看大屏幕,(点击出示“沟”)发生了什么

变化?一起念一遍。 生:葡萄沟。 师:“葡萄”和“葡萄沟”有什么不同? 生:葡萄沟是一个地方,葡萄是一种水果。 生:葡萄是一种水果的名字,葡萄沟是一个地方的名称。 3、师:是的,同学们说得很好。那葡萄沟在哪里?它是一个怎样的地方?下面我们一起来整体感知一下葡萄沟。 生:(看大屏幕——出示葡萄沟的资料。) 吐鲁番的葡萄沟[1]坐落于吐鲁番市东北,葡萄沟是火焰山西侧的一个峡谷,沟谷狭长平缓。沟内,溪流环绕,水质纯净。葡萄沟像一条绿色的丝带,飘逸在吐鲁番盆地中央。葡萄沟是国家5A级名胜风景区,这里是一处幽静的避暑、观光、旅游胜地。每年都有几十万游客来这里观光旅游。在葡萄沟里,您不仅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景观、品尝到世界上最甜的葡萄,还能领略到葡萄沟里维吾尔族小伙儿的热情舞蹈、惊险刺激的达瓦孜表演、热闹喜庆的少女采葡萄等,令人目不暇接。 ) 师:了解完了葡萄沟,谁能告诉大家葡萄沟在哪里? 生:葡萄沟在新疆吐鲁番。(出示地图) 师:请大家再看一看地图,新疆在我国的西北部,新疆有个吐鲁番,吐鲁番里面又有一个葡萄沟。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案例及反思16葡萄沟_人教版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案例及反思-16葡萄沟人教版 【教学案例】 人教版《葡萄沟》教学片段: 师:葡萄的种类、颜色这么多,我们该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来读? A生:激动。 B生:兴奋、惊喜。 师:这两位同学都说得非常好。谁能带着这种心情试着读一下? A、B生有声有色地读完了。 师:谁能评价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 (学生评价) 师:谁能比他们读得更好? (学生群情高涨,跃跃欲试,可A、B生脸上的笑容却消失了,他们红着脸低下了头) 【教学反思】 课堂上,教师注重让学生质疑、解疑,这本没有错。但在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质疑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为了发挥大家的积极主动性,经常让学生质疑和评价他人的读书情况。毋庸置疑,这种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引导。试想,假如是我们,当别人说“谁能比他读得更好”时,我们心中的痛苦该有多深啊!在公众面前,我们还怎能抬起头来呢? 课后,我主动找朗读课文的两个小男孩谈话,他们受到的伤害比我想象的还要深。案例中的两个男孩说:“事实上,我们认为自己读得很好,这是我们的最高水平。可老师为什么要拿我与别的同学比呢?只要进步了,就应该表扬。人比

人,气死人。” 听了他们的话,我满脸愧色,沉思良久,然后豁然开朗:是啊,很多时候,我们总是用成人的眼光来衡量孩子,根本不会考虑他们的心情如何。我们这些为师者总是把自己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对学生耳提面命,却忘了蹲下来倾听一下孩子的心声。新课程指出:我们的教育应该从用“一把尺子”来评价和管理所有的学生中走出来,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在评价和管理学生时,既要看学生的学科成绩,也要看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更要看学生的特长发展。教育者的职责是挖掘孩子的潜力,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有所发展。只要孩子有进步,就应该得到老师的表扬。人人都是有自尊心的,我们怎能不顾及孩子的内心感受而妄下结论呢?任何时候我们都要记住:“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嘲笑中有爱迪生。” 我想,如果这样处理,效果可能会好一点:案例中教师可以对孩子说:“与以前相比,你们进步很快。老师也为你们的进步感到高兴。但如果把需要重读的地方读出来,你会读得更好。还想试一次吗?”温柔的话语如三月的春风吹进孩子的心田,学生一定会更加努力地回报他们最尊敬的老师。正如有句话所说:“给点阳光,我就灿烂。”孩子是最容易满足的,只要你愿意时时用心去呵护他、关心他。为师者只要蹲下来,放下师长的架子,与孩子平等相处、用心交流,就会从中发现很多乐趣。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1《葡萄沟》公开课教案

11《葡萄沟》公开课教案 教材分析: 《葡萄沟》是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4篇课文。课文从葡萄沟出产水果品种多,葡萄又多又美,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葡萄干色鲜味甜这几个方面写出了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真是个好方。课文层次清晰,语言优美,用词准确。 书后三道习题,训练要素明确。第一题,指向了多音字的准确认读。第二题,指向提取信息解释说明。第三题,则指向运用先具体后概括的句式来进行写话,其中包含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训练。这道题是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综合性的训练。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词语和多音字,能把词语读准确。 2.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葡萄的语句,边读边想象,联系上下文了解“茂密”、“五光十色”及“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等词句的意思,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 3.学习先具体后概括的句式,并尝试运用。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葡萄的语句,边读边想象,联系上下文了解“茂密”、“五光十色”及“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等词句的意思,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 2.学习先具体后概括的句式,并尝试运用。 教学难点: 学习先具体后概括的句式,并尝试运用。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葡萄沟的资料。 2.教师准备课件、拓展阅读。 教学过程: 一、读题引入,复习词语

(一)读题引入 (二)复习词语 1.组织学生开火车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组织学生开火车读含有多音字的词语。 3.多音字变换环境,组织学生练习读准。 二、朗读想象,理解词句 (一)组织学生回顾课文第一自然段。 1.组织学生回顾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贴板条:水果品种多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组织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组织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自己喜欢葡萄沟的理由,画出相关的语句。 2.组织同学们根据自己画出的句子,自由说自己喜欢葡萄沟的理由。 教师随着同学们的汇报贴出板条:葡萄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 3.组织学生学习写葡萄的句子。 出示写葡萄的句子。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1)引导学生联系前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展开想象,了解“五光十色”表示颜色多。 ①引导学生读句子,想象画面。 ②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具体写葡萄颜色的词语,并联系这些词语,了解“五光十色”有颜色多的意思。 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见过的葡萄的其它颜色,引导学生总结:这么多颜色用一个词语来说就是——五光十色。 (2)组织学生看图比较,了解“五光十色”表现光泽美。 ①组织学生说说表示颜色多的词语。 ②组织学生分别用“五颜六色”、“五光十色”与“珠宝”、“衣服”、“鲜花”、“彩灯”的图片连线。

小学二年级语文:《葡萄沟》教学案例分析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葡萄沟》教学案例分析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case of "Grape Ditch"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葡萄沟》教学案例分析 【教材分析】 《葡萄沟》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盛产葡萄的好地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分为四个自然段。课文第二自然段是本课语言训练的重点。按时间顺序介绍了种在梯田里的葡萄从夏季到秋季的迷人景象。在课文的教学中需要让学生能理解课文,领略到葡萄沟的美丽景色,并为祖国的富饶美丽而感到骄傲。 【设计理念】 在本课的教学中,试图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孩子在葡萄沟游览一番,在情感的世界里深深感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把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并尽量体现朗读性,注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通过说话训练,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尽可拓展学习语文的渠道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求异思维。运用采访、角色朗读、节目表演、导游等形式,在整体感悟课文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教学设计】

一、情景设置 1、今天我们要到美丽的新疆去看看葡萄沟的景色。介绍葡萄沟。 2、读第一小节,说说葡萄沟的特产,在地图上找到葡萄沟的位置。 3、既然人们最喜欢葡萄沟的葡萄,那么我们就去那里的葡萄园看一看。 设置情景,引导学生尽快地进入到课文学习的氛围中。 二、感知体验 1、葡萄沟到了。快看看葡萄种在哪儿?读读课文,画画梯田。 2、自学第二小节:从第二句开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哪些词看出? 反馈。 3、赶快登上山坡,仔细瞧瞧夏季的葡萄生长得怎么样? 4、你从哪里可以读出葡萄非常茂盛? (视学生回答引导讲解) 茂密的枝叶向四周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⑴“凉棚”:用手势表演感悟。 ⑴“一个个”:说说自己的理解。 ⑴赶快钻进去感觉如何?

窦桂梅教学设计——葡萄沟

教学目标: 1: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孩子在葡萄沟游览一番,在情感的世界里深深感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识记“最、坡、梯、够、修、味、留,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梯田”、“山坡”、“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及句子。 3:运用采访、角色朗读、节目表演、导游等形式,在整体感悟课文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一、激励 1、听说新疆的吐鲁番有个好地方(板书:好地方),想去吗?要想去,事先要对葡萄沟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下面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特别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生字更要多读几遍。 2、检查朗读情况。(板书生字带出来的词语:最喜爱、山坡、梯田修在、留着、味道、茂密。这样,为下一步借助词语定位联想生字做铺垫,注意指导第二段中描写葡萄的长句子。 3、采用猜字、定位联想等游戏识字,重点指导“最”的结构和最后一笔,同时趁热打铁指导书写。用引读的方法让学生知道葡萄沟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沙果、蜜桃,到九十月份有人们最喜爱吃的葡萄。(以上环节从兴趣入手,总体上把握全文,认识生字。) 二、体验 1、通过刚才的了解,我们知道葡萄沟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沙果、蜜桃,十月份还有人们最喜爱吃的葡萄,既然人们最喜爱吃葡萄,那么老师就带你们去葡萄园玩一玩好不好?说去就去,快把书打开。 2、葡萄沟到了。快看看葡萄种在哪儿?(学生读文后,画图理解“山坡、梯田”。 3、赶快登上山坡,用你们的慧眼仔细瞧瞧这里的葡萄生长的怎样?(学生可能会说枝叶,也可能会说葡萄可以按顺序学习) (1)让大家一起画图理解“茂密”。 (2)这山坡上茂密的葡萄架就像什么?教师用手势表演让大家感悟出是“凉棚”)老师只画了一个凉棚,难道只有这一个棚吗?(让学生发现句中的“一个个”,并说说自己的理解)赶快钻进去感觉如何?(引导学生创造“凉快”、“凉爽”、“舒服”等词语或句子引导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4、快抬头看,透过茂密的枝叶你发现了什么?(引导读书上的句子,看看葡萄沟的葡萄有什么特点) (1)用图片,让孩子到前面认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葡萄,悟出葡萄颜色的不同。并让孩子“挂”在葡萄架下(教师已经画出茂密的葡萄架) (2)出示“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在比较中悟有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在词语中的“光”中发现) (3)实物演示“一大串”,同时悟出“一大串一大串”之意。 小结:这葡萄串儿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颜色这么多,种类这么多,而且水灵灵的,像一个个玛瑙,晶莹剔透,真是美丽极了!让我们美美的读一读。(板书:五光十色,让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优质课《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盛产葡萄的好地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列举了葡萄沟盛产的水果。第2自然段,介绍了种在梯田里的葡萄成熟前后的迷人景象。第3自然段,介绍未运到城市的葡萄被制成葡萄干,非常有名。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 课文第2自然段是本课语言训练的重点。 学情分析: 学生们读着课文,欣赏着葡萄沟的美景,“品尝”着酸甜可口的葡萄、葡萄干,一定会向往葡萄沟,对那里的维吾尔族老乡充满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3、抓住第一、二段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来朗读、感悟葡萄沟的葡萄最甜美,维吾尔族的老乡最热情。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教具进行优化教学,使学生主动、快乐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听、想、说、写的综合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我国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是盛产水果的好地方,尤其是葡萄,让学生感受当地的丰富物产。在朗读理解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知道葡萄沟在什么地方,朗读重点句子感悟葡萄沟的葡萄最甜美。 教学难点: 体会葡萄的枝叶茂盛、果实五光十色。

教学方式:谈话、分组合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猜谜语。 “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这是什么?(葡萄) 2、在我国有一个盛产葡萄的地方。你们知道是哪里吗?(板书课题:葡萄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解决生字。 三、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现在老师想带着你们去葡萄沟参观,有兴趣吗?首先你得告诉我葡萄沟在什么地方啊? 2、出示地图、新疆、吐鲁番 3、读句子“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 四、图片演示,学习第一段。 1、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葡萄沟,你想知道这里有些什么样的水果吗? 2、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吐鲁番出产哪些水果,用“——”画出来。 3、图片演示水果的种类。 4、填一填,读一读。 那里出产水果。五月有(),七八月有()、( )、( ),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 )成熟了。 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两句话?(喜爱) 5、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五、激趣导游,学习第二段。 (一)学习第一句,认识“梯”字。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11葡萄沟

11 葡萄沟 第1课时 基础训练营 一、在正确的音节后面画上笑脸,错误的词语后面画上哭脸。 沟 gōu 棚 béng 够 gōu 味 wèn 留 líu 收 shōu 搭 tǎ 二、生字开花。 云分皮力辶 动运 各弟成 三、摘桃子。(选词填空) 密蜜 1.外面阴云()布,看起来要下雨了。

2.她在品味成功之后的甜()。 热情热烈 3.()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摘下最甜的葡萄给客人吃。 4.教室里响起了()的掌声。 闻名有名 5.新疆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 6.新疆吐鲁番的葡萄()全国。 四、句子大观园。 1.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下课了,校园里真热闹。 2.一个个绿色的茂密的枝叶葡萄像凉棚(连词成句) 3.葡萄成熟了。(扩句) 五、把下面句子重新排列,并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序号。 ()把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 ()把成熟的葡萄摘下来。 ()运到阴房里去。 ()利用流动的热空气,把葡萄的水分蒸发掉。 ()葡萄就成了葡萄干。 第2课时 培优练兵场 六、课文选段阅读。 葡萄住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1.这段共有________句话。

2.“五光十色”的意思是,用“”画出表现这个词语意思的句子。 3.从“一大串一大串”可以看出葡萄__________________。 4.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把比作。 七、我是阅读小能手。 小兔运南瓜 一天,住在森林边上的小白兔到菜地里收南瓜。他蹦蹦跳跳地来到地里,看见南瓜长得又圆又大,他高兴极了,伸手就摘下来一个。这一下他可发愁了,这么大的南瓜怎么搬得动呢?正在这时,小熊猫骑着自行车过来了,边走边说:“小白兔,你好!”看见小熊猫骑的车子,小白兔一下子有主意了,他想:我的大南瓜圆圆的,多像车轮呀,不是也可以转动吗?好,有办法啦! 小白兔用力把南瓜竖起来,推着它往前走。南瓜果然像车轮一样转动着向前滚去。真是又快又省劲。 一会儿,小白兔就到了家门口。兔妈妈见了惊讶的问:“你是怎么把南瓜运回来的?”小白兔把经过告诉了妈妈,妈妈高兴地夸奖小白兔,说:“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1.小兔子地来到地里。 大南瓜圆圆的,多像呀。 2.读了短文,你认为小兔聪明吗?他是怎么把南瓜运回家的?用“”画出文中的答案。 3.最后一个自然段共有___________ 句话。兔妈妈是如何夸奖小兔的?用“”在文中画出来。 考试小提示 十年寒窗十年苦,大巧若拙勤为路。端正心态自认真,金榜提名若浮云。祝所有同学从容应试,冷静思考,会做的题一题不错。夺得理想名次,前程一片辉煌。加油噢!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葡萄沟》优质教案

11.葡萄沟 教学目标: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3.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老乡的喜爱之情,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感悟“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及有关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听说新疆的吐鲁番有个好地方(板书:好地方),想去吗?要想去,事先要对葡萄沟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下面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特别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生字更要多读几遍。) 2.检查朗读情况。(板书生字带出来的词语:最喜爱、山坡、梯田修在、留着、味道、茂密。这样,为下一步借助词语定位联想生字做铺垫,注意指导第二段中描写葡萄的长句子。

3.采用猜字、定位联想等游戏识字,重点指导“梯”书写。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现在我们看看葡萄沟到底好在哪儿?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先标上序号,然后你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自由读。 3.汇报 三、再读读文,重点探究 1.听完后师问:你觉得葡萄沟怎么样?(板书好地方)为什么说是个好地方?她好在哪儿?自己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 2.完成练习:(出示) (1)葡萄沟在()。 (2)葡萄在()月份成熟。 (3)葡萄种在()。 (4)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去,有的运到(),制成葡萄干。 四、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葡萄沟出产这么多水果,我们不得不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葡萄沟盛产哪些水果呢?老师引读第二句。(老师读表示月份的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