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一节水在哪里

1.

2. 河

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

3.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5.水的循环:

大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e下渗 (地下径流)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

第二节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

(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水的重要性质

水的密度

1、密度定义:.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

言,密度值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1、密度的公式:

m ρ= —-- (公式变形: m=ρv v=m / ρ)

v

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3)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的水银的质量是

13.6×103千克,

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千克/米 3 或克/厘米3,

(2)两者的关系: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1kg/m3=1×10 -3g/cm3

(3) 水的密度:1×103千克/米3或1克/厘米3

(4)单位转化:: 1毫升 = 1cm3= 1×10-6 m3 1吨=1000千克=1×106克

1毫升= 1×10-3升 1升=10 -3 m3

4、密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ρ=m/v

(2)测量步骤:

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

5、密度知识的应用:

(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 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第四节水的压强

1、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物体表面的力。

2、

3、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

4、

5、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F

6、压强的计算公式:P= ―― (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S

7、压强的单位:帕

(1帕=1牛/米2,常用的压强单位有百帕,千帕,兆帕)

(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为1帕)

8、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

B、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

(2)减小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

B、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少压力

9、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液体内部都存在压强;

(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

(4)不同液体深度相同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式

第五节水的浮力

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2

3: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 浮=G

排液

g v 排

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

(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

(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 (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取千克/米3,v 排取米3) 2、 物体的浮沉条件:

①F 浮G 上浮

③F 浮=G 悬浮 此时V 排 =V 物 ④F 浮=G 漂浮 此时V 排 < V 物

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

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 ②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 浮=G

(沉到水底时:F 浮+F 支持力=G )

4.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①当ρ液 >ρ物 时,上浮(最终漂浮)

②当ρ液 < ρ物 时,下沉 ③当ρ液=ρ物 时,悬浮

5. 浮沉条件的应用

(1)轮船 ① 因为漂浮时,F 浮=G , 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其受到

②根据F 浮=ρ排g v 排,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 浮不变,ρ排减小,

所以 v 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

(2(3)密度计:因为F 浮=ρ排g v 排

第六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1. 溶液: (1)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如水、酒精等物质)

(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剂。

(3) 溶液

3.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多种(≥2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混合物。

4. 常用的溶剂: 水、酒精、汽油、丙酮等。【思考】衣服上沾上了油怎么办?――

用汽油擦洗

第7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5.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称为…

的不饱和溶液。

注意:(1

定的意义。

(2)饱和溶液是对一定的溶质而言的。如某温度下的蔗糖饱和溶液是对蔗糖饱

和的,不能再溶解蔗糖,若加入其他溶质如食盐,仍可溶解。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大多数物质适用)

A.加溶剂 B.升温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A.蒸发溶剂

B.降温

C.加溶质

3.浓溶液和稀溶液:溶有较多溶质―――浓溶液;溶有较少溶质―――稀溶液

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注意点:(1)四个关键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

(2)溶解度就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

(3)溶解度单位为克

5.溶解度曲线: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①影响很大,如硝酸钾,表现为曲线陡②影响不大,如氯化钠(食盐),表

现为曲线平缓

(2)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6.溶质的质量分数

(1)计算公式

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常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它是个比值,没有单位)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3)溶液的稀释或计算时,要抓住要点:混合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A、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B、称量(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

C、溶解(后装瓶,并贴上标签)

第8节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1.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固体。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

2.结晶――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态溶质的过程

3.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①蒸发溶剂: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硝酸钾

4.有些晶体里结合了一定数目的结晶水,称结晶水合物,如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

第9节水的利用和保护

水资源――水资源的分布

我国的水资源

水的利用和保护沉淀

水的净化过滤

蒸馏

1.水资源人类利用较多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总储

量的0.3%

2.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且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时间分配也不均匀,我国有300

多个城市面临缺水危机,其中包括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深圳也严重缺水 3.水的净化

(1)沉淀法自然沉淀法

加入凝固剂,如明矾、活性碳等

(2)过滤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3)蒸馏

原理:利用液体里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蒸馏装置组成:蒸馏烧瓶、温度计、铁架台、冷凝管、接受器、锥形瓶

课后习题一(第一章、第二章)

课后习题一(第一章、第二章) 1、ENIAC所用的主要元件是( C ) A. 集成电路 B. 晶体管 C. 电子管 D. 以上均不对 2、电子计算机问世至今,新型机器不断推陈出新,不管怎么更新,依然保有“存储程序”的概念,最早提出这种概念的是( B ) A. 巴贝奇 B. 冯.诺依曼 C. 帕斯卡 D. 贝尔 3、个人计算机(PC)是属于( C )类计算机 A. 大型计算机 B. 小型机 C. 微型计算机 D. 超级计算机 4、电子计算机的算术/逻辑运算单元、控制单元合并为( A ) A. CPU B. ALU C. 主机 D. I/O 5、1字节(BYTE)对应( B )位二进制数 A. 1 B. 8 C. 16 D. 不确定 6、计算机中关于ALU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 只做算术运算,不做逻辑运算 B. 只做加法 C. 能存放运算结果 D. 以上均不对 7、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包括( D ) A. 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 B. 外部设备和主机 C. 主机和实用程序 D. 配套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 8、至今为止,计算机中的所有信息仍以二进制方式表示的理由主要是(C ) A. 节约元件 B. 运算速度快 C. 物理器件性能所致 D. 信息处理方便 9、冯.诺依曼计算机工作方式的基本特点是( B ) A. 多指令流单数据流 B. 按地址访问并顺序执行指令 C. 堆栈操作 D. 存储器按内容选择地址 10、某寄存器中的值可能是操作数,也可能是地址,只有计算机的( C )才能识别它 A. 译码器 B. 判断程序 C. 指令 D. 时序信号 11、比特(bit)也称作字位,1比特对应( A )位二进制数 A. 1 B. 8 C. 16 D. 不确定 12、下列( A )是软件 A. 操作系统 B. 键盘 C. CPU D. 液晶显示器 13、下列( D )不是输入设备 A. 磁盘驱动器 B. 键盘 C. 鼠标器 D. 打印机 14、下列各装置中,( A )具有输入及输出功能 A. 磁盘驱动器 B. 键盘 C. 传统显示器(无触控功能) D. 打印机 15、基本上计算机能直接处理的语言是由0与1组成的语言,此种语言称为( C ) A. 人工语言 B. 汇编语言 C. 机器语言 D. 高级语言 16、某微机系统以16位来表示地址,则该计算机系统有( C )个地址空间 216 65536 A. 256 B. 65535 C. 65536 D. 131072 17、一片1MB的磁盘能存储( B )的数据 A. 210字节 B. 220字节 C. 230字节 D. 240字节 18、计算机中( B )负责指令译码

新教材第一章第二章到2.3测试带答案

生物测试二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总分50分) 1.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皮下青紫并且局部水肿,对这一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 A.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 B.毛细淋巴管破裂淋巴液外渗,使局部组织液回渗到血管 C.毛细血管收缩血液量减少,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减少 D.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减少 2.如图表示人体内淋巴和另外三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A.丙与乙之间的关系不存在 B.如果甲与乙之间的水分交换失去平衡,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 C.淋巴不仅可以调节甲与乙之间的水分平衡,而且能将甲中少量的蛋白质运回乙 D.图中丙的CO2浓度最高 3.下图是神经系统的组成概念图,叙述正确的是( ) A.②是大脑 B.③能调节呼吸、血压等生命活动 C.④是神经胶质细胞 D.⑤具有接受信息、传出信息的功能 4.下列关于脊神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脊神经大都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 B.脊神经是由脊髓发出的神经 C.脊神经大都分布于头部感觉器官、皮肤、肌肉等处 D.脊神经是外周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5.在人的神经系统中,在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是( ) A.脊神经 B.脑神经 C.脊髓 D.神经纤维 6.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结果如图1所示,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膜内的K+浓度高于膜外 B.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0 mV C.图2中若在①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未处理),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一次偏转 D.图2中若在③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仍能测到电位变化 7.试判断一个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在添加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河豚毒素(钠离子转运载体抑制剂)后的变化是( ) 8.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会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试推测止痛药的作用机制是( ) A.可以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B.可以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结合 C.抑制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 D.抑制突触小体中神经递质的合成 9.获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 B.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C.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 D.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 10.某人在交通意外中受伤,医学测试证明他的脑正常。蒙上他的双眼,进一步测试,当他的手接触到烧热的针时,他感到痛但没有发生缩手反应。该病人受伤的部位可能是( )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传出神经 D.神经中枢 11.肌质网是肌细胞内一种特化的内质网。肌质网膜上含有Ca2+-ATP酶,可逆浓度梯度将细胞质基质中的Ca2+泵入肌质网腔中。当机体的某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传到肌细胞时,Ca2+从肌质网腔中释放出来,引起肌肉收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Ca2+-ATP酶是肌质网膜上的重要结构,其形成与核糖体密切有关 B.Ca2+泵入肌质网腔的过程体现了肌质网膜具有一定的选择透过性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1.当代大学生承担的历史使命? 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2.当代大学生成才目标? 答:成为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殷切期望。(1)德是人才素质德灵魂(2)智是人才素质基础(3)体是人才素质条件(4)美是人才素质重要内容。 3.社会主义荣辱观(八容八耻)? 答:以热爱祖国为荣,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骄奢淫逸为耻; 4.学《思修》课意义? 答:(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2)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修养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3)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5.理想含义,特征? 答: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特征:(1)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2)是多方面多类型的(3)具有现实性(4)具有预见性(5)是一定社会关系产物 6.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意义? 答:(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2)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7.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答: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不是抹杀排斥个人理想,而是要摆正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关系。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凝聚和升华,代表和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归根到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并具体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人理想二进行的活生生的实践中。当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有矛盾冲突时,有志气,有抱负的人可以做出最大自我牺牲,使个人理想服从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 8.如何认识理想与现实对立统一关系? 答: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假如理想与现实完全等同,那么理想的存在就没有意义。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理想之树深深扎根于现实的沃土之中,理想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的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 9.爱国主义科学内涵? 答: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

第一章至第二章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至第二章作业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第一本健康心理学期刊是于何年创刊? (1)1982 (2)1987 (3)1992 2.【2】下列何者不是引导健康心理学发展的因素? (1)医疗接受度渐增 (2)生医工程的发展 (3)疾病型态的改变 ⒊【2】下列何者与健康心理学的定义无关? (1)疾病 (2)生理历程 (3)行为 ⒋【2】下列何者不是影响健康心理学发展趋势的关键? (1)关注终生的健康与疾病 (2)健康保险的规划 (3)面对疾病型态的改变 ⒌【2】健康心理学最普遍的发展取向是何模式? (1)生物医学模式 (2)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3)心身医学模式 (4)以上皆非 ⒍【4】以下叙述何者不属于健康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所能发挥的功能? (1)发现冠状动脉病与抽烟、缺乏运动、压力有关 (2)了解疾病的心理影响以协助减轻疼痛、焦虑的症状 (3)预测与改变个人的健康行为 (4)发现禽流感的病毒与生物传染途径 ⒎【1】心理因素包括人的行为和心理历程,以下选项何者不属于心理历程? (1)吸烟 (2)情绪 (3)压力 (4)信念 ⒏【2】脑部的哪一个部分在情绪与动机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1)大脑(2)下视丘(3)脑干(4)小脑 ⒐【3】个人因应紧急事件做反应时,会透过神经与内分泌轴线的程序来反应,请问轴线内容为?(P.33) A.肾上腺 B.下视丘 C.脑垂体 D.大脑 E.甲状腺 (1) D-C-A (2) D-B-E (3) B-C-A (4) B-C-E ⒑【1】以下哪些荷尔蒙与因应紧急状况及压力有重要关系? (1)皮质醇(2)胰岛素(3)泌乳激素(4)睪丸酮 ⒒【3】以下消化系统疾病,何者与承受高度压力的情境最有关系? (1)A 型肝炎(2)B 型肝炎(3)消化性溃疡(4)胆结石 ⒓【4】身体免于疾病的防卫作用涉及一连串的防御防线,请问第三道防线是 (1)B 细胞(2)吞噬细胞(3)皮肤(4)杀手T 细胞

18版思修第一章练习题

绪论、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句话说明() A.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B.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C.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 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不是人的本质属性 2、人生观主要内容的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其中,人生观的核心是() 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人生价值 D.人生信仰) 3、人生观主要内容的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其中,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是( ) 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人生价值 D.人生信仰 [ 4、人生态度属于人生观的范畴,是指( A.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 B.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C.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D.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5、人生价值属于人生观的范畴,是指( A.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 B.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C.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D.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6、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涌现过形形色色的人生观,但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值得终身践行的科学而高尚的人生观是() A.享乐主义的人生观 B.拜金主义的人生观 · C.极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 D.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 7、爱因斯坦说:“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这意味着在人生价值中()

2016马原思考题答案—第一章

第一章: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如何理解物质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评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答: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问题。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就是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中国梦的实现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过程,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坚持正确的方向、道路和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努力。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只有我们人人从自己做起,又能紧密团结,万众一心,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中国梦才能实现。、 3、结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答:(1)发展是事物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发展观是人们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科学发展观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的“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揭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手段等。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以人为本的思想,关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特别是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都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4、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答:(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道理,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共性,又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体现出中国特色这一个性。在所有制方面,我们坚持以

统计学习题第一章第二章答案

统计学习题集答案 第一章统计总论 一、填空题 1.统计的三种涵义是: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2.统计工作必须涉及:为谁统计、由谁统计、统计什么和如何统计等基本问题. 3.统计工作具有:信息职能、咨询职能和监督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信息职能. 4.统计资料按计量方法不同,分为计点资料和计量资料;按资料是否直接取得,分为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按统计资料的时间属性不同,分为静态资料和动态资料;按统计资料所涵盖的范围不同,分为全面资料和抽样资料.统计资料具有时间、空间和数据三个要素。 5.统计学按照发展阶段和侧重点不同,可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按照理论与实践应用的关系,可分为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 6. 统计学的性质可概括为:统计学是研究现象总体的数量表现和规律性的方法论科学。 7.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和统计推断法。 8.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而不是研究实质性问题的科学。 9.历史上“有统计学之名,无统计学之实”的统计学派是国势学派,“有统计学之实,无统计学之名”的统计学派是政治算术学派。 10.统计研究方法中的归纳法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 二、单选题 1.A 2. C 3. B 4. B 5. A 6.A 7.D 8.A 9.B 10.C 11.B 三、多选题 1.BCE 2.ABC 3. ABCD 4. ABCDE 5.ABC 四、判读改错题 1.√ 2.. √ 3. √ 4.×,统计学一词最早出自欧洲。 5.×,统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始于17世纪末叶。 6.√ 7. √ 8.×,统计客体是统计研究的对象,是统计信息的承担者和信源地。 9.×,统计学既是一门方法论科学,不是一门实质性科学。 10.√ 11.√ 12. ×,统计运用大量观察法的目的是消除个别事物的差异,显现想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只要部分单位对总体有代表性,只要对足够多的总体单位进行观察,也能达到这个目的。 五、简答题 1、统计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答:统计一词有三种含义,分别是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其相互关

大学思修考试试题与答案(历年精选)

大学思修考试试题及答案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在学习要求,生活环境,社会活动都有变化的大学中首先要认识大学生活的新特点。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 力,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学会过集体生活也要独立: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树立独立生活的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 实力新的学习理念。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优良的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树立远大的理想。 2.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修”课的意义和方法。 这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意义:(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2)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 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3)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 兼备,全面发展。方法:注重学习科学理论。注重学习和掌握高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注重联 系实际 , 注重行知统一。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的理解? 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 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坚持不解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 量.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 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四个方面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 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重要意义;是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 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方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 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是激励全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 带。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求,适应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4.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 理想;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 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 标的强大动力。 5,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作用 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走什么路为什么学 6. 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7.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 (1)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需躬行。(2)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理想的实现 是一个过程,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要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试题清单(含答案)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A.吃喝穿住 ( ) B.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 ) C.物质生产活动(√) D.社会关系的形成 ( ) 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 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 )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 )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 )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3.“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说明:() A.人的生理需求是社会历史的基础 ( ) B.人的本质决定于人的自然属性 ( ) C.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的物质欲望 ( ) D.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行,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活动(√) 4.制约人们行为及其动机的根本条件是:() A.生产方式(√) B.传统意识 ( ) C.政治制度 ( ) D.阶级关系 ( ) 5.下列哪一原理可以解释“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这一社会现象:()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 ) B.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C.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 ) D.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 ) 6.社会意识主要是对:()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B.阶级斗争的反映 ( ) 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 ) D.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 ( )

第一章与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数据库基础 四、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在文件管理系统中( )。 A)文件内部数据之间有联系,文件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B)文件内部数据之间有联系,文件之间有联系 C)文件内部数据之间没有联系,文件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D)文件内部数据之间没有联系,文件之间有联系 2.下列属于文件系统特点的是( )。 A)文件内部的数据有结构B)数据可为多个用户共享 C)数据和应用程序相互依赖D)减少和控制了数据冗余 3.以下关于数据库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数据库表中只存在数据项之间的联系B)数据项和记录之间都存在联系 C)数据项之间无联系,记录之间存在联系D)数据项之间和记录之间都不存在联系 4.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 )。 A)数据库B)数据库管理系统C)操作系统D)数据库应用程序 5.数据库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 )、数据库、应用程序和用户构成的有机整体。 A)网络软件B)管理信息系统C)数据库管理系统D)决策支持系统 6.不同实体是根据( )来区分的。 A)名字B)属性值的不同C)代表的对象D)属性的多少 7.把实体一联系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时,实体之间多对多联系在关系模型中是通过 ( )。 A)建立新的属性来实现B)建立新的关键字来实现 C)建立新的关系来实现D)建立新的实体来实现 8.数据模型主要有三种,分别是( )。 A)层次、网状、关系B)顺序、分支、循环C)总线型、星型、环型D)或、与、非 9.如果一个班级只能有一个班长,且一个班长不能同时担任其他班的班长,班级和班长是( )。 A)一对一联系B)多对一联系C)多对多联系D)一对多联系 10.在关系型数据库中,实现"关系中不允许出现相同的元组是通过( )实现。 A)候选码B)主码C)外码D)超码 11.在关系数据库系统中所使用的数据结构是( ) A)树B)图C)队列D)二维表 12. Visual FoxPro是一种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所谓的关系是指( )。 A)表中各记录之间有一定的关系B)表中各宇段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C)一个表与另一个表之间有一定的关系D)数据模型满足二维表的关系 13.二维表中一行对应表文件中的一个( )。 A)宇段B)属性C)记录D)数据项 14.在关系理论中,把二维表表头中的栏目称为( )。 A)数据项B)元组C)结构D)属性名 15、对关系S和关系R进行集合运算,结果中既包含S中元组也包含R中元组,这种集合运算称为()。 A)并运算B)交运算C)差运算D)积运算 16、专门的关系运算不包括()。

马原试题及答案第一章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C)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来界定的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来界定的 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B)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B) 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C)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9、有一首描述缺了钉马掌的钉子会导致战争失败、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D)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D)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结合 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14、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C)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D)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第1章和第2章重点思考题和习题解答

第1章和第2章重点思考题和习题解答 第1章 基本概念 思考题 1. 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有何区别?热力学中为什么要引入平衡态的概念? 答:平衡状态是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系统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而稳定状态则是不论有无外界影响,系统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可见平衡必稳定,而稳定未必平衡。热力学中引入平衡态的概念,是为了能对系统的宏观性质用状态参数来进行描述。 4. 准平衡过程与可逆过程有何区别? 答:无耗散的准平衡过程才是可逆过程,所以可逆过程一定是准平衡过程,而准平衡过程不一定是可逆过程。 5. 不可逆过程是无法回复到初态的过程,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答:不正确。不可逆过程是指不论用任何曲折复杂的方法都不能在外界不遗留任何变化的情况下使系统回复到初态,并不是不能回复到初态。 习题 1-3 某容器被一刚性壁分为两部分,在容器不同部位装有3块压力表,如图1-9所示。压力表B 上的读数为1.75 bar ,表A 的读数为1.10 bar ,如果大气压力计读数为0.97 bar ,试确定表C 的读数及两部分容器内气体的绝对压力。 解: bar p p p a b 07.210.197.01=+=+= bar p p p b 32.075.107.212=?=?= < 0.97 bar bar p p p b C 65.032.097.02=?=?= 1-4 如图1-10所示一圆筒形容器,其直径为450 mm ,表A 的读数为360 kPa , 表B 的读数为170 kPa ,大气压力为100 mmHg ,试求,⑴ 真空室及1、2两室的绝对压力;⑵ 表C 的读数;⑶ 圆筒顶面所受的作用力。 解: kPa H p p p b 0g mm 0100100==-==汞柱真空室? kPa p p p a 36036001=+=+=真空室 kPa p p p b 19017036012=?=?= kPa p p p b c 190190==?=真空室

含答案 第一章—第二章测试

签名: 《市场营销知识》第一章—第二章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市场营销是指在以()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企业所进行的有关产品生产、流通和售后服务等与市场有关的一系列经营活动。 A.企业需求 B.顾客需求 C.社会需求 D.三者都不是 2.市场营销的研究对象是以满足()的企业营销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性。 A.企业为中心 B.销售为中心 C.产品为中心 D.消费者需求为中心 3.营销观念的演变过程是()。 A.产品观念——生产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 B.推销观念——产品观念——生产观念——市场营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 C.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 D.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 4. 推销观念产生于()。 A.买方市场 B.卖方市场 C. 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过渡 D.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度 5.产品观念是()的营销观念。 A.生产导向 B.消费导向 C.顾客导向 D.科技导向 6.企业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眼前欲望和需要,而且要符合消费者和社会的最大长期利益,求得()。 A.企业利益 B.消费者利益 C.社会长远利益 D.以上三者之间平衡 7.交换是否真正发生,取决于()。 A.企业(卖着)是否能去的利益 B.消费者(买着)的需求是否能得到满足 C.双方能否找到交换条件 D.在交换中,双方谁更主动、积极地寻求交换 8.市场的大小取决于()、购买力、购买欲望的大小。 A.人口 B.广告投入的大小 C.推销员的努力大小 D.赠品投入的多少 9.市场营销过程一般有发现、分析市场机会,()设计营销战略,制定营销组合策略,实施营销组合策略等五步骤。 A.选择目标市场 B.市场营销观念 C.顾客导线 D.绿色观念 10.现代营销观念包括顾客导向、整体营销、()、绿色营销、创新营销以及大市场营销等。 A.规模生产导向 B.产品质量导向 C.关系营销 D.产品推销导向 11.()不属于市场营销渠道企业。 A.物流企业 B.金融机构 C.批发商和零售商 D.竞争者 12.()包括人口的数量与增长速度、人口的地理分布及地区间流动、人口结构等因素。 A.地理环境 B.人口环境 C.自然环境 D.社会环境 13.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公司、(),它们可以为企业融通资金或减低风险、企业在与金融机构合作中要特别注意企业的信用,这样才可以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 A.律师事务所 B.信托投资公司 C.会计事务所 D.营销咨询公司 14.()包括经济发展阶段、地区与行业的发展状况、货币流通状况、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支出模式和消费结构的变化等。 A.人口环境 B.科技环境 C.自然环境 D.经济环境 15.()指那些刊载、播送新闻、特写和社论的机构。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一章试题及答案(2018年5月)

第一章试题清单(含答案) 一.单选题 1.哲学是:() A.一切科学之科学( ) B.各门学科的知识基础( ) C.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D.特定时代人们的世界观( ) 2.从哲学上看,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 A.矛盾现象与和谐现象( ) B.运动现象与静止现象( ) C.物质现象与精神现象(√) D.进步现象与倒退现象( ) 3.哲学基本问题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 )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 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 ) 4.从哲学上看,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纳起来无非是两大类活动:() A.建设活动和破坏活动( ) B.自由活动和不自由活动( ) C.生存活动和发展活动( )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存在性( ) B.结构性( ) C.运动( ) D.客观实在性(√) 6.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 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C.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 ) 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 ) 7.哲学物质概念与关于具体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自然科学物质概念之间的关系是:() A.本源和派生的关系( )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 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继承和汲取了:() A.以往唯物主义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 B.以往唯心主义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 ) C.以往辩证法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 ) D.以往可知论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 ) 9.我们认识和把握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前提是:() A.对哲学的正确理解( ) B.对物质的正确理解(√) C.对意识的正确理解( ) D.对宇宙的正确理解( ) 10.“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应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这一论断是:() A.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意识的“物活论”观点( ) B.辩证唯物主义解释意识起源的正确观点(√)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感觉论观点( ) D.把意识与物质等同的庸俗唯物论的观点( ) 11.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是:() A.人脑的进化( ) B.动物心理的形成( ) C.语言的产生( ) D.劳动(√) 1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 A.思维和存在的统一( ) B.各种实物的总和( ) C.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 D.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13.实践是( )既区分又统一的基础 A.运动和静止( ) B.时间和空间( ) C.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 14.《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时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记载中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 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割( )

第一章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其特点是计算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围绕中心计算机分布在各处,呈分层星型结构,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计算机的主要任务还是进行批处理,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分时系统后,则具有交互式处理和成批处理能力。 (2)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不仅共享通信子网的资源,还可共享资源子网的硬件和软件资源。网络的共享采用排队方式,即由结点的分组交换机负责分组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给两个进行通信的用户断续(或动态)分配传输带宽,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非常适合突发式的计算机数据。(3)形成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一个能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这样,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 (4)高速计算机网络:其特点是采用高速网络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实现,多媒体和智能型网络的兴起。 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在分组交换网络中,数据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以短的分组形式传送。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在路径上的每个结点,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是: ①高效。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有。 ②灵活。每个结点均有智能,为每一个分组独立地选择转发的路由。 ③迅速。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通信之前可以不先建立连接就能发送分组;网络使用高速链路。 ④可靠。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 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兼有电路交换

选修2-1-第一章-第二章数学测试卷

选修2-1-第一章-第二章数学测试卷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选修2-1 第一章 第二章数学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已知命题:p R x ∈?,022≤++a ax x .命题p 是假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 A.(,0][1,)-∞+∞ B.[0,1] C.(,0)(1,)-∞+∞ D.(0,1) 2、下列有关命题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若p q ∧为假命题,则p q 、均为假命题 B .“1x =”是“2320x x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C.命题“若2320x -+=,则1x =“的逆否命题为:“若1,x ≠则 2320x x -+≠” D.对于命题:,p x R ?∈使得210x x ++<,则:,p x R ??∈均有210x x ++≥ 3.“a 和b 都不是偶数”的否定形式是( ) A.a 和b 至少有一个是偶数 B.a 和b 至多有一个是偶数 C.a 是偶数,b 不是偶数 D.a 和b 都是偶数 4、已知条件p :1-x <2,条件q :2x -5x-6<0,则p 是q 的( ) A 、充分必要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 C 、必要不充分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5.以坐标轴为对称轴,以原点为顶点且过圆096222=++-+y x y x 的圆心的抛物线 的方程是( )

A .23x y =或23x y -= B .23x y = C .x y 92-=或23x y = D .23x y -=或x y 92= 6、若方程x 2+ky 2=2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为( ) A .(0,+∞) B .(0,2) C .(1,+∞) D .(0,1) 7、过双曲线822=-y x 的右焦点F 2有一条弦PQ ,|PQ|=7,F 1是左焦点, 那么△F 1PQ 的周长为( ) A. 28 B. 2814- C. 2814+ D. 28 8、已知P 为抛物线221x y = 上的动点,点P 在x 轴上的射影为M ,点A 的坐标是)2 17,6(,则PM PA +的最小值是( ) A. 8 B. 219 C. 10 D. 2 21 9.双曲线22 221x y a b -=(a >0,b >0)的两个焦点为F 1、F 2,若P 为其上一点,且|PF 1|=3|PF 2|, 则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 ( ) A.(1,2) B.(]1,2 C.(3,+∞) D.[)3,+∞ 10、如图,过抛物线)0(22p >px y =的焦点F 的 直线l 交抛物线于A 、B ,交其准线于点C , 若BF BC 2=且3=AF ,则此抛物线的方程为( )

陈艳红思修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一、单项选择题 1.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是( B ) A.理想B.信念 C.人生 观 D.价值观 2.由于成长环境和性格等方面的不同,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理想信念;即使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许多理想信念。这说明,理想信念具有( D ) A.片面性 B.政治性 C.共同 性 D.多样性 3. 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地到达彼岸。人只要有了崇高的理想,就会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平凡中看到伟大,在遭受困难和挫折时能充满信心,坚持胜利。这就是理想在人生中的 ( A ) A.精神向导的指路明灯作用 B.精神支柱作用 C.精神动力作用 D.思想武器作用 4.理想的超越性表现为 ( D ) A.同一定社会的历史条件相联系 B.同一定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系C.能为社会大多数人谋利益 D.来源于社会现实又高于社会现实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理想的实现,需要每个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做起。这是因为 ( C ) A.理想是人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B.社会实践是产生科学知识的源泉C.把理想变为现实,要靠努力奋斗,在实践中才能达到 D.有了坚定的信念,理想就会自然得到实现 6.邓小平明确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邓小平的这句话意思是说( B ) A.理想信念是我们的指路明灯 B.理想信念是我们的精神支柱 C.理想信念是我们的精神动力 D.有科学和不科学的区分 8.在新时期,邓小平提出的“四有”新人指的是 ( 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