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饲用玉米品种
2015内蒙审定玉米品种

审定通过品种目录1、品种审定编号:蒙审玉2015001号品种名称:XD108申请单位:巴林左旗鑫达种业有限公司选育单位:巴林左旗鑫达种业有限公司品种来源:以XD456为母本、F017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母本是以(444×07402)×07402(07402为先玉335杂交种选育而成)为基础选育而成;父本来源于Mo17的变异株。
性状描述:幼苗:叶片绿色,叶鞘紫色。
植株:紧凑型,株高272cm,穗位107cm,19.4片叶。
雄穗:一级分枝5-7个,护颖绿色,花药黄色。
雌穗:花丝橙色。
果穗:长筒型,红轴,穗长19.4cm,穗粗5.1cm,秃尖0.7cm,穗行数18-20,行粒数38.9,单穗粒重204.5g,出籽率81.4%。
籽粒:偏硬粒型,橙黄色,百粒重32.0g。
品质:2013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容重770g/L,粗蛋白8.50%,粗脂肪4.30%,粗淀粉74.60%,赖氨酸0.24%。
抗性:2014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人工接种、接虫抗性鉴定,中抗大斑病(5MR),中抗弯孢病(5MR),中抗丝黑穗病(5.7%MR),抗茎腐病(9.1%R),中抗玉米螟(6.0MR)。
试验情况:2011年参加中熟组预备试验,平均亩产877.0kg,比对照丰田6增产5.39%。
平均生育期132天,与对照同期。
2012年参加中晚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990.1kg,比对照丰田6增产7.6%。
平均生育期133天,与对照同期。
2013年参加中晚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817.1kg,比对照丰田6增产4.7%。
平均生育期129天,比对照早1天。
栽培技术要点:播期:4月下旬-5月上旬。
密度:亩保苗4200-4500株。
施肥:亩施种肥二铵15-20kg,拔节初期追施尿素20-25kg/亩。
注意事项:玉米大斑病重发区慎用。
适宜地区:内蒙古自治区≥10℃活动积温2800℃以上地区种植。
浅析内蒙古自治区玉米产业现状与前景

我国。 玉米 是 重要 的饲 料 、 品 和工 业 原 料 作 物 。 国玉 米 生 食 我
种 面 积 平 均 2 4 万 亩 . 中 20 年 播 种 面 积最 高 达 到 20 4 6 其 05 78
展 玉米 产 业 对 于维 护 我 区粮 食 安 全 。 至 全 国 粮食 安 全 都 有 乃
十 分 重要 意 义 。
一
升了 1. 45个百 分 点 。 年 玉 米播 种 面 积仍 然 呈 增加 趋 势 。 今
2全 区 玉米 产 量 .
玉 米 单 产 逐 年 提 高 , 产 量 持 续 增 加 ( 米 生 产 情况 见 总 玉 表 1 。20 ) 0 5年 。 内蒙古 玉 米单 产 达 到 336千克 / 。 17 9. 亩 比 99
积 、 量 呈逐 年 上 升 态 势 , 单 产 较 低 且 不 稳 定 ; 产 但 生产 成 本 逐 年 增加 , 民 种 植 收入 波 动较 大 ; 内消 费 刚性 增 长 。 乡居 民 口 农 区 城 粮 消 费减 少 , 工转 化 能 力 增 长较 快 ; 加 国有 粮 食 企 业 收 购 、 售 、 存 随 国 家粮 食 宏 观调 控 政 策 而 变化 , 户存 粮 则相 对稳 定 。 销 库 农 通 过 浅析 当前 内蒙古 自治 区玉 米 产 业 的发 展 状 况 和 市 场 需求 特 点 . 力发 展 饲 用、 工 用和 食 用 等 专 用 玉米 生产 、 通 和 消 费 大 加 流 领域 , 强化 玉 米 区域 化 布 局 、 用 化 生产 、 业化 经营 。 实现粮 食 增 产 、 业 增 效 、 民增 收的 重要 途 径 。 专 产 是 农 农 【 键 词】 内蒙古 自治 区 关 玉米产业 发 展
2014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饲用玉米品种

2014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饲用玉米品种区域试验情况通报1 参试品种本年度参加自治区饲用玉米区域试验的品种共15个,对照品种为金山12,参试品种见表1。
2 试验设计小区面积20m2,2次重复,行数不少于5行,行长8米。
试验区四周设保护区,保护区不少于4行。
田间设观察大步道1.5~2.0m,区排间的间隔在0.5 m左右。
3 气候情况呼和浩特市:春季播前气温偏低,入夏后降雨偏少,后秋雨水多。
整个生长季节积温较常年低。
鄂尔多斯市:本年度前期气温偏低,播种、出苗较往年推后,后期阴雨天较多。
通辽市:春季播前气温偏低,入夏后降雨偏少。
整个生长季节积温接近常年。
赤峰市:降雨量比往年大。
巴彦淖尔市:春季低温,夏季干旱高温,秋季和常年一样。
4 试验执行情况试验设5个试验点,各试验点均按试验方案认真执行,见表2。
表2 试验执行情况表5 试验结果与分析5.1 方差分析方差分析见表3,品种间差异、试点间差异表现为极显著。
表3-1 方差分析表(A组)表3-2 方差分析表(B组)5.2稳定性分析采用“适应性参数法”进行分析。
本年度参试品种的稳定性分析详见表4。
表4-1 产量稳定性分析表(A组)5.3生育期参试品种出苗至收获125~126天。
5.4产量水平A组:对照东单606生物产量鲜重5461.4kg/亩,列第9位,组均值产量为5760.5kg。
参试品种生物产量鲜重的变化幅度为4823.2~6817.4kg/亩。
B组:对照东单606生物产量鲜重5319.2kg/亩,列第12位,组均值产量为5718.5kg。
参试品种生物产量鲜重的变化幅度为5189.8~6570.1kg/亩。
因此,逐试点采用本组所有品种产量(含对照)的平均值(组均值)作为对照产量指标。
5.5综合抗性5.5.1抗倒性参试品种抗倒性较好,只有个别品种在个别试点倒伏、倒折较重。
A组:佰青131平均倒伏率2.3%,在通辽试点倒伏率分别为10.8%。
B组:大京九12平均倒伏率2.5%,在通辽试点倒伏率为12.4%。
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年月日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常委会三届三次会议第一次修正年,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种子条例》第二次修正。
年月日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常委会五届一次会议修正)。
第一条为加强我区主要农作物品种管理,公正、科学审定农作物新品种,发挥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种子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区内个人或种子科研、生产、经营等单位申请品种审定,可以直接向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品审会)或盟市品种推荐小组提出申请。
区外企业或个人在我区申请品种审定,由该企业或个人直接申报,也可以委托区内具有法人资格的种子科研、生产、经营机构代理。
在中国大陆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场所的境外人员、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它组织在我区申请品种审定的,应当委托具有法人资格的我区种子科研、生产、经营机构代理。
第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向自治区品审会申报审定。
通过自治区品审会组织的品种试验,遗传性状稳定、形态特征一致、与现有品种有明显区别,具有规范的品种名称。
第四条申请审定的品种,须提交《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申请书》。
《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申请书》包括以下主要内容:、申请单位(个人)名称;、品种选育单位(个人)名称;、作物种类、品种名称;、品种的选育报告:包括亲本组合以及杂交种亲本血缘、选育方法、世代等内容;、品种特征描述及标准图片;、建议适用范围及栽培要点;、品种试验结论意见。
申报品种审定时,还应提供如下材料:、自治区品审会办公室认可单位出据的品质化验分析报告和抗性鉴定报告;、委托审定的品种需提供育种单位委托审定书;、自治区品审会办公室组织的田间考察鉴定意见;、自治区品审办认为有必要的补充材料。
第五条凡申报审定的品种,须按以下程序办理。
、申请者或盟市品种推荐小组于每年月日前向自治区品审会办公室报送材料,同时交纳专家审定费和标准样品。
玉米品种介绍

玉米年度产量及国内总消费量 玉米工业消费总量及增速
玉米下游产业发展前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饲料畜牧业情况
政策性因素影响畜产品消费 饲料工业增速放缓,对玉米消费的影响
• 玉米深加工行业前景
• 淀粉(产能相对过剩与下游终端需求增长放缓) • 乙醇(乙醇汽油,新兴能源) • 玉米化工醇(石油化工醇的替代品) • 食品加工
• 2012年中国进口500万吨玉米,比前一年增长300多万吨。
• 2013年我国进口玉米326.5万吨,其中退运125万吨转基因,中国玉米总进 口量同比下降37%。
• 2014/15年度中国的玉米进口量将降至300万吨,原因包括国内玉米库存高 企,政府鼓励采购国产玉米,以及转基因玉米进口存在不确定性。
国内玉米 消费趋势
展望
玉米消费长期仍将继续稳步增长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畜产品消费越来越成为生 活必需品。对肉类、奶类、禽蛋的消费需求将呈稳定增长 态势。2007年9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促进玉米深加 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规定将深加工用粮规模占玉 米消费总量的比例控制在26%以内。而实际上随着对玉米 品种属性挖掘的深化、玉米产业链条的延伸,国内深加工 消费已经突破这个比例限制的限制,后期玉米深加工消费 所占比例仍将会呈上升趋势。 鉴于饲用玉米消费的刚性增长及玉米深加工消费的蓬勃 发展势头,国内玉米消费中长期仍将会保持不断增加之势。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主产国,在2006年之前,中国也是世界主要的玉米出 口国之一。2006年之后随着国内需求量的上升,玉米出口基本停止。2010 年,由于国内玉米价格上涨,进口玉米有利可图,国内启动进口,进口玉 米157.2万吨。
• 2010年中国进口玉米157.2万吨,较上年增长18倍。
玉米新品种浚单509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农技服务2019,36(10):65玉米新品种浚单509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孙永霞,胥少东,郭新波(河南省鹤壁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欝壁458030)[摘要]介绍了玉米新晶种浚单509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品质、种植区域及栽培要点。
[关键词]玉米;浚单509;品种;特征特性;栽培要点浚单509是鹤壁市农业科学院以浚50XX浚Mg组合选育的玉米新品种,先后通过了湖北省、河南、河北、山东、安徽5个省的审定,2018年通过了国家审定(国审玉20186112)0浚单509由河南永优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独家经营。
目前,百事可乐等著名公司均使用浚单509大田玉米作原料进行食品或饲料的加工生产,与食品、饲料加工企业合作后,大面积种植,定向收购,企业和种植户均受益。
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参考,现将其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主要特征特性浚单509具有高产稳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强、生育期适中的特点。
生育期约102天,株型半紧凑,株高278厘米,穗位高102厘米,平均穗长17.4厘米,穗粗48厘米,穗行数14〜16行,出籽率87.7%,千粒重338克,穗型为圆筒形,红轴黄粒,半马齿。
2产量表现2016-2017年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域试验中浚单509产量均高于660公斤/亩,比对照郑单958增产&2%。
2017年生产试验中产量为638公斤/亩,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
在2018年鹤壁市刘寨万亩高产示范方中,浚单509平均产壘为680公斤/亩,最高地块产量为880公斤/亩。
3品质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壘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浚单509粗蛋白含量11.3%,粗脂肪含量5.16%,粗淀粉含量73.63%,符合籽粒品种普通玉米1等级国际、饲用玉米1等级国际标准,容重高达800克/升,商品品质、成色均为上乘,为粮饲兼用型优质玉米。
赖氨酸含量0.34%,已超过多数品种,因此食用口味非常香甜,待别适合做玉米粥、玉米饼、窝头等家常饭食。
2015内蒙古自治区玉米品种审定名录

玉米
MC670
京X005×京147
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38
玉米
先玉1331
PH1CPS×PH26J9
铁岭先锋种子研究有限公司
39
玉米
布鲁克1099
布鲁克1462
K1046×K334
内蒙古宏博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40
玉米
玉龙218
Y8002×L5384
翁牛特旗玉龙种子有限公司
V12
V3122×V3201
内蒙古登海辽河种业有限公司
29
玉米
P6512
G6698Z×HCL645
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
30
玉米
泓丰808号
NG2303
京沈115×HC99058
北京新实泓丰种业有限公司
31
玉米
蒙吉813
XF185B
WY06-1×WC014
内蒙古兴丰种业有限公司
32
玉米
金韵308
98-1/423-6×黄改6334
魏巍种业(北京)有限公司
内蒙古魏巍大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46
玉米
大民309
C54×D121
大民
B598×B009
巴彦淖尔市农牧科学研究院
内蒙古西蒙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48
玉米
BM303
BMMO0701×BMHT070101
吉林省保民种业有限公司
49
玉米
BM380
内蒙古丰垦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扩区
蒙审玉2004002号
54
饲用玉米
金艾588
金艾1281
823155×823181
审定通过品种名录.doc附件【整理版】

附件审定通过品种目录- 2 -- 3 -- 4 -1、品种审定编号:蒙审玉2017001号品种名称:瑞丰88申请者:内蒙古中农种子科技有限公司育种者:内蒙古中农种子科技有限公司品种来源:以H452为母本、昌7-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母本H452是以先锋杂交种为基础材料,采用系谱法连续自交8代选育而成;父本昌7-2为外引系。
特征特性:出苗至成熟128天,比对照郑单958早1天。
幼苗叶鞘深紫色,叶片绿色,颖壳深绿色,雄穗一级分枝9-12个,花药深紫色,花丝紫色,茎紫色。
株型紧凑型,株高288厘米,穗位高114厘米,成株叶片数21。
果穗短筒型,穗长16.7厘米,穗粗5.1厘米,秃尖0.5厘米,穗行数16-18,行粒数38,单穗粒重186克,出籽率85.6%,穗轴红色。
籽粒黄色、偏马齿型,百粒重31克。
接种鉴定,抗弯孢叶斑病(3R),抗茎腐病(6.2%R),中抗大斑病(5MR),感丝黑穗病(18.9%S),感玉米螟(7.0S)。
籽粒容重745克/升,粗蛋白8.13%,粗脂肪3.45%,粗淀粉75.64%,赖氨酸0.25%。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晚熟组预备试验,平均亩产944.0千克,比对照增产12.42%;2015年参加晚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971.1千克,比对照增产11.1%;2016年参加晚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99.0千克,比对照增产4.18%。
栽培技术要点:4月末至5月初播种,亩播种量2.0千克左右,种子包衣处理;亩留苗4500株;施足底肥,亩施- 5 -磷酸二铵种肥20千克或复合肥30千克以上,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30千克以上,此期防玉米螟一次;浇足底墒水,大喇叭口期结合施肥浇水一次,灌浆期灌水次数可根据降水量而定,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宜;保全苗,苗期蹲苗,加强中后期肥水管理,是增产的关键因素。
注意事项:注意防治玉米螟和丝黑穗病。
适宜种植区域:内蒙古自治区≥10℃活动积温2850℃以上地区种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饲用玉米品种
区域试验(一年)情况通报
1 试验目的
客观、科学、公正地鉴定参试新品种的丰产性、生育期、综合抗性及遗传稳产性、适应性,为品种审定提供科学依据。
2 参试品种
本年度参加自治区饲用玉米区域试验的品种共25个,对照品种为大京九26,参试品种见表1。
3 试验执行情况
各试验点均按试验方案认真执行,执行情况见表2。
4 气候情况
4.1通辽市1(内蒙古中农种子科技有限公司)
今年8月份前干旱少雨,气温接近常年;进入8月份后,阴雨连绵,气温偏低,大斑病、茎腐病、穗腐病较常年发生偏重;9月17日大风造成试验区参试品
种发生不同程度的倒折和倒伏。
由于后期气温偏低,玉米品种成熟期较去年晚10天左右。
4.2通辽市2(通辽市扎鲁特旗众德种业有限公司)
5-6月中旬雨水足,7月下旬至8月中旬高温,7月28日暴风雨导致大面积倒伏,三分之二以上的参试品种倒伏在30%以上,该点报废,不做汇总。
4.3赤峰市1(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赤峰分公司)
播种前春汇地,土壤墒情较好,利于种子出苗。
今年的气候特点是降雨次数较常年多,雨量较常年大,光照充足,伏天气温较高,利于展现品种的产量潜力。
4.4赤峰市2(内蒙古禾为贵种业有限公司)
今年苗期较干旱,6月8月雨水较多,7月干旱少雨,9月18日初霜,整个生育期内积温较往年偏低,玉米成熟较晚,熟期偏长,9月25日收获。
4.5呼和浩特市(呼和浩特市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
5--7月上旬干旱少雨,7月中旬至8月中旬高温,8月中旬至9月上旬降雨100mm,9月上旬降雨 50mm.无自然灾害。
生育期总降水300㎜(5月13日-9月14日),生育期总积温3070℃(5月13日-9月14日)。
4.6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市农牧科学研究院)
本年度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多27.1mm,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65mm。
气温与去年同期相比偏低1.1摄氏度,尤其7月、8月份较去年同期平均气温相比偏低2.2摄氏度,玉米生育期推后。
8月份红蜘蛛危害较重,玉米生长期间无其它自然灾害发生。
4.7巴彦淖尔市(内蒙古西蒙种业有限公司)
5下旬降雨46.3mm,7月中旬至8月中旬高温,8月下旬至9月上旬降雨50.4mm,9月上旬无降雨无自然灾害。
生育期总降水164.3㎜(5月13日-9月17日),生育期总积温2736℃(5月13日-9月17日)。
5 试验结果与分析
6.1 方差分析
6.2稳定性分析
品种稳定性是指一个品种能调节其遗传型或表现型的状态以适应变动的环境,使其产量性状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
这里采用“适应性参数法”进行分析,适应性参数ai=si/ŝ,ŝ为平均标准差。
|ai-1|≤0.1时,品种稳定性好,能自身调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既能有效地利用有利环境,在不利环境中也不至于大幅度减产;|ai-1|>0.1时包括两种情况,ai过小,品种对环境反应迟钝,环境好坏对其影响不大;ai过大,品种环境反应敏感,在不良环境下会造成大幅度减产。
本年度参试品种的稳定性分析详见表4。
5.3 生育期
参试品种出苗至收获天数129天。
5.4 产量水平
对照大京九26生物产量鲜重5161.8kg/亩,生物产量干重1613.3kg/亩。
参试品种生物产量鲜重的变化幅度为3770.3-5418.8kg/亩,生物产量干重的变化幅度为1468.0-1830.4kg/亩。
比相邻对照大京九26生物产量鲜重增产或平产的品种有鑫贮1号、NM197、科饲18号、赤饲103、蒙育832、中禾107,比相邻对照大京九26生物产量干重增产3%以上的品种有通科青贮3号、满世通1703、烁秋196、蒙育832、内青2号、赤饲103、中禾107、西蒙8897、沁单1158、鑫贮1号、先玉1999、北玉1521。
5.5 稳产性
生物产量鲜重增产4点以上(含与对照产量持平点)品种有景祺青贮3号、
NM197、烁秋196、蒙育832、科饲18号、内青2号、赤饲103、中禾107、西蒙8897,其中比对照增产(含与对照产量持平)品种为NM197、科饲18号、蒙育832、赤饲103、中禾107。
生物产量干重增产4点以上(含与对照产量持平点)品种有通科青贮3号、满世通1703、NM197、烁秋196、蒙育832、内青2号、赤饲103、中禾107、西蒙8897,其中比对照增产(含与对照产量持平)品种为通科青贮3号、满世通1703、烁秋196、蒙育832、内青2号、赤饲103、中禾107、西蒙8897。
5.6综合抗性
5.6.1抗倒性
参试品种抗倒性较好重,只有通辽试点部分品种倒伏比较严重。
5.6.2抗病性
参试品种的田间综合抗性较好。
5.7主要性状
参试品种平均株高315.8-358.4cm,穗位高109.8-203.5cm,收获时单株绿叶片数10-14。
5.8整齐度
参试品种的株高、穗位、吐丝期、丝色、轴色等整齐度均较好。
6.品种评述
(1)中禾107
平均生物产量鲜重为5418.8kg/亩,比相邻对照大京九26增产4.2%,6个试点表现为5增1减,居第1位。
平均生物产量干重1889.1kg/亩,比相邻对照大京九26增产13.1%,6个试点表现为全部增产,居第2位。
出苗至收获129天,收获时籽粒乳线位35.5%;株型半紧凑,株高327.3cm,穗位163.6cm;收获时平均绿叶片数12片;倒伏率0、倒折率0.2%,空秆率0.7%,双穗率0;各试点田间平均表现,大斑病1级,小斑病1级,弯孢菌叶斑病1级,矮花叶病毒病1级,粗缩病1级,茎腐病1.6%,丝黑穗病0.2%,心叶期玉米螟为害0。
(2)西蒙8897
平均生物产量鲜重为5225.6kg/亩,比相邻对照大京九26减产0.3%,6个试点表现为2增2平2减,居第7位。
平均生物产量干重1785.7kg/亩,比相邻对照大京九26增产9.3%,6个试点表现为5增1减,居第4位。
出苗至收获129天,收获时籽粒乳线位15.4%;株型半紧凑,株高340.0cm,穗位164.4cm;收获时平均绿叶片数13片;倒伏率0、倒折率1.7%,空秆率0.6%,双穗率0;各试点田间平均表现,大斑病1级,小斑病1级,弯孢菌叶斑病1级,矮花叶病毒病1级,粗缩病1级,茎腐病0.2%,丝黑穗病2.5%,心叶期玉米螟为害0。
(3)赤饲103
平均生物产量鲜重为5296.8kg/亩,比相邻对照大京九26增产2.0%,6个试点表现为4增2减,居第3位。
平均生物产量干重1689.5kg/亩,比相邻对照大京九26增产4.9%,6个试点表现为5增1减,居第6位。
出苗至收获129天,收获时籽粒乳线位24.2%;株型半紧凑,株高328.5cm,穗位156.0cm;收获时平均绿叶片数14片;倒伏率0、倒折率0,空秆率0.8%,双穗率0;各试点田间平均表现,大斑病1级,小斑病1级,弯孢菌叶斑病1级,矮花叶病毒病1级,粗缩病1级,茎腐病0.2%,丝黑穗病0.7%,心叶期玉米螟为害0。
(4)NM197
平均生物产量鲜重为5180.1kg/亩,比相邻对照大京九26产量持平,6个试点表现为4增2减,居第6位。
平均生物产量干重1604.9kg/亩,比相邻对照大京九26减产0.5%,6个试点表现为4增2减,居第17位。
出苗至收获129天,收获时籽粒乳线位17.3%;株型半紧凑,株高353.0cm,穗位180.4cm;收获时平均绿叶片数14片;倒伏率0、倒折率5.0%,空秆率1.9%,双穗率0;各试点田间平均表现,大斑病1级,小斑病1级,弯孢菌叶斑病1级,矮花叶病毒病1级,粗缩病1级,茎腐病0.7%,丝黑穗病0.5%,心叶期玉米螟为害0。
(5)蒙育832
平均生物产量鲜重为5136.8kg/亩,比相邻对照大京九26增产1.0%,6个试点表现为5增1减,居第4位。
平均生物产量干重1734.6kg/亩,比相邻对照大京九26增产11.2%,6个试点全部增产,居第3位。
出苗至收获129天,收获时籽粒乳
线位31.0%;株型半紧凑,株高321.7cm,穗位143.0cm;收获时平均绿叶片数13片;倒伏率0、倒折率0,空秆率0.7%,双穗率0;各试点田间平均表现,大斑病1级,小斑病1级,弯孢菌叶斑病1级,矮花叶病毒病1级,粗缩病1级,茎腐病0.8%,丝黑穗病0.1%,心叶期玉米螟为害0。
(6)大京九26
平均生物产量鲜重为5161.8kg/亩,平均生物产量干重1613.3kg/亩。
出苗至收获129天,收获时籽粒乳线位23.1%;株型半紧凑,株高358.4cm,穗位178.8cm;收获时平均绿叶片数14片;倒伏率0、倒折率4.3%,空秆率0.3%,双穗率0;各试点田间平均表现,大斑病1级,小斑病1级,弯孢菌叶斑病1级,矮花叶病毒病1级,粗缩病1级,茎腐病0.7%,丝黑穗病0.7%,心叶期玉米螟为害0。
(7)科饲18号(适宜于青饲)
平均生物产量鲜重为5387.7kg/亩,比相邻对照大京九26增产3.2%,6个试点表现为3增1平2减,居第2位。
出苗至收获129天,收获时籽粒乳线位10.8%;株型半紧凑,株高348.9cm,穗位203.5cm;收获时平均绿叶片数14片;倒伏率0、倒折率0.2%,空秆率29.5%,双穗率0;各试点田间平均表现,大斑病1级,小斑病1级,弯孢菌叶斑病1级,矮花叶病毒病1级,粗缩病1级,茎腐病0.5%,丝黑穗病1.3%,心叶期玉米螟为害0。
饲用玉米区域试验主要农艺性状汇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