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汽车设计概论

现代汽车设计概论
现代汽车设计概论

现代汽车设计方法概论

本学期我选了《现代汽车设计方法概论》这门课程。《现代汽车设计方法概论》是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为全校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和全面地了解汽车的基本知识;汽车车身的主要发展阶段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初步掌握逆向工程技术在现代汽车车身设计中的应用;了解现代汽车造型与模型制作技术;汽车安全技术中现代设计方法的应用等。

一·汽车的发展

汽车有着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了。汽车刚开始的时候是人,畜力的,也就是所谓的马车,这种车是最原始的,效率也是最低的。随着瓦塔改良了蒸汽机,人

类开始步入蒸汽时代。

1766年英国发明家瓦特(1736--1819)改进了蒸汽机,拉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

1769年法国陆军工程师古诺(1725--1804)制造出第一辆蒸汽机驱动的汽车。

由于试车时转向系统失灵,撞到般圣奴兵工厂的墙壁上粉身碎骨,这是世界上第一起机动车事故。

1771年古诺改进了蒸汽汽车,时速可达9.5千米,牵引4-5吨的货物。

1794年英国人斯垂特首次提出把燃料和空气混合制成混合气体以供燃烧的构想。

1796年意大利科学家沃尔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蓄电池,这项发明为汽车的诞生和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转折。

1801年法国人勒本提出煤气机原理。

1803年法国工程师特利维柯(1771-1833)采用新型高压蒸汽机,可乘坐8人,在行驶中平均时速13km,从此,用蒸汽机驱动的汽车开始在实际中应用。

1827年英国嘉内公爵(1793--1873)制造的蒸汽汽车成为世界上第一辆正式运营的蒸汽公共汽车。可载客18人,平均时速19km。

1838年英国发明家亨纳特发明了世界第一台内燃机点火装置,该项发明被世人称之为“世界汽车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

1842年美国人古德发明了硬橡胶轮胎,该轮胎是实心的,行驶中颠簸很厉害。

1858年法国工程师洛纳因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只用陶瓷绝缘制成的电点火火花塞。以上过程称为汽车发展的第一阶段。

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随着发动机的发明,热内开始进入电气时代,汽车也有了快速的发展,汽车的发展也进入成型时代。1890-1920 马车过渡到汽车,金属车身出现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三轮车,并于1886年1月29日申请并获得了发明专利,所以,1886年1月29日被认为汽车的诞生日。德国发明了汽车,美国则把这个行业带入了艺术设计的圣殿,而哈利厄尔则是有史以来最伟大汽车设计大师,对现代汽车的影响不可估量。汽车经过了发动机,底盘,材料的发展之后,逐渐成型,这是汽车发展的第二阶段。

随着流体力学知识在汽车外形的应用,汽车的发展逐渐进入第三阶段。汽车的外形经历了马车型,箱型,甲壳虫型,船型,楔型发展到现在的流线型,汽车已经发展进入真正的发展期,越来越人性化设计,进入21世纪后,从现在的汽车设计趋势来看,最后边锋主义还是战胜了流线主义,不管是在内饰还是外部线条都追求极其硬朗的线条.这种线条可以让汽车看起来强劲有力,大型车和跑车就非常合适,比较经典的如克莱斯勒300C,兰博基尼GALLARDO等.很安全使得汽车工业一度成为全球产值最高的产业。这是汽车的第三个发展阶段。

兰博基尼GALLARDO克莱斯勒300C

二,汽车的分类

首先,按照用途来分,可以分为乘用车和商务车。

乘用车是指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随身行李和/或临时物品的汽车,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它也可以牵引一辆挂车。乘用车又可细分为:轿车、旅行车、多用途乘用车、短头乘用车、越野乘用车、专用乘用车、旅居车、防弹车、救护车、殡仪车。

商用车是指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的汽车,并且可以牵引挂车。乘用车不包括在内。商用车可细分为:客车、小型客车、城市客车、旅游客车、铰链客车、越野客车、专用客车、半挂牵引车、货车、普通货车、多用途货车、全挂牵引车、越野货车、专用作业车、专用货车。

二.按车用动力分类:内燃机仍在车用动力中占统治地位,所以绝大多数汽车都属于内燃机汽车。

以蓄电池和电动机为动力装置,经机械式传动系驱动车轮的汽车称为电动汽车。

太阳能汽车是以太阳能为动力源的汽车,这种车辆上装有太阳能吸收装置和光电转换装置。目前,太阳能汽车尚处于试验阶段。

用燃气轮机作动力的汽车适宜作军用和重型车辆,因为这种车辆有高的比功率、良好的扭矩特性和燃用多种燃料的能力。

三.按行驶道路条件分类:汽车按行驶到路条件分类主要分为公路用车和非公路用车两类。

四.按行驶机构特征分类:汽车按行驶机构特征分类可分为轮汽车、履带式汽车、雪撬推进式汽车、气垫车、水陆两栖车、车轮-履带式汽车、步行机构式汽车等。

五.按汽车设计理念:1.SUV2.SRV3.CRV4.CUV5.RV6.HRV7.RAV8.MPV9.NCV 三,发动机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为汽车的行走提供动力,关系着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环保性。简单来说,发动机就是一个能量转换机构,即将汽油汽车发动机柴油)或天然气的热能,通过在密封汽缸内燃烧气体膨胀,推动活塞作功,转变为机械能,这是发动机最基本的原理。发动机的所有结构都是为能量转换服务的,

发动机伴随着汽车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无论是在设计、制造、工艺还是在性能、控制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但其基本原理仍然没有改变。这是一个富于创造的时代,那些发动机的设计者们,不断地将最新科技与发动机融为一体,把发动机变成一个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使发动机性能达到近乎完善的程度,各世界著名汽车厂商也将发动机的性能作为竞争亮点,现在的汽车发动机不仅注重汽车动力的体现,更加注重能源消耗、尾气排放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方面,从而使人们在悠闲的享受汽车文化的同时,也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往复活塞式内燃机所用的燃料主要是汽油(gasoline)

或柴油(diesel)。由于汽油和柴油具有不同的性质,因而在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上有差异。

一.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汽油机是将空气与汽油以一定的比例混合成

良好的混合气,在吸气冲程被吸入汽缸,混合气经压缩点火燃烧而产生热能,高温高压的气体作用于活塞顶部,推动活塞作往复直线运动,通过连杆、曲轴飞轮机构对外输出机械能。四冲程汽油机在进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内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二.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四冲程柴油机和汽油机一样,每个工作循环

也是由进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组成。由于柴油机以柴油作燃料,与汽油相比,柴油自燃温度低、黏度大不易蒸发,因而柴油机采用压缩终点压燃着火,也叫压燃式点火,其工作过程及系统结构与汽油机有所不同.

发动机的组成

由于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相似,基本结构也就大同小异。汽油发动机通常是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组成,柴油发动机通常是由两大机构四大系统组成(无点火系)。

发动机总成

曲柄连杆机构——实现热能转换的核心,也是发动机的装配基础。

配气机构——保证气缸适时换气。

燃料系——控制每循环投入气缸燃油的数量,以调节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转速。汽车发动机冷却系——控制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

润滑系——减少摩擦力,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点火系——适时地向汽油发动机提供电火花(柴油发动机无点火系)

起动系——使曲轴旋转完成发动机起动过程。

发动机的分类

按活塞运动方式分类:活塞式内燃机可分为往复活塞式和旋转活塞式两种。前者活塞在汽缸内作往复直线运动,后者活塞在汽缸内作旋转运动。

按照进气系统分类:内燃机按照进气系统是否采用增压方式可以分为自然吸气(非增压)式发动机和强制进气(增压式)发动机。若进气是在接近大气状态下进行的,则为非增压内燃机或自然吸气式内燃机;若利用增压器将进气压力增高,进气密度增大,则为增压内燃机。增压可以提高内燃机功率。

按照气缸排列方式分类:内燃机按照气缸排列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单列式、双列式和三列式。单列式发动机的各个气缸排成一列,一般是垂直布置的,但为了降低高度,有时也把气缸布置成倾斜的甚至水平的。双列式发动机把气缸排成两列,两列之间的夹角<180°(一般为90°)称为V型发动机,若两列之间的夹角=180°称为对置式发动机。三列式把气缸排成三列,成为W型发动机。

按照气缸数目分类:内燃机按照气缸数目不同可以分为单缸发动机和多缸发动机。仅有一个气缸的发动机称为单缸发动机;有两个以上气缸的发动机称为多缸发动机。如双缸、三缸、四缸、五缸、六缸、八缸、十二缸、十六缸等都是多缸发动机。现代车用发动机多采用三缸,四缸、六缸、八缸发动机。

按照冷却方式分类:内燃机按照冷却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水冷发动机和风冷发动机。水冷发动机是利用在气缸体和气缸盖冷却水套中进行循环的冷却液作为冷却介质进行冷却的;而风冷发动机是利用流动于气缸体与气缸盖外表面散热片之间的空气作为冷却介质进行冷却的。水冷发动机冷却均匀,工作可靠,冷却效果好,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车用发动机。

按照行程分类:内燃机按照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所需的冲程数可分为四冲程内燃机和二冲程内燃机。把曲轴转两圈(720°),活塞在气缸内上下往复运动四个冲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内燃机称为四冲程内燃机;而把曲轴转一圈(360°),活塞在气缸内上下往复运动两个冲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内燃机称为二冲程内燃机。汽车发动机广泛使用四冲程内燃机。

按气门机构种分类:侧置气门(SV)发动机、侧置凸轮轴(OHV)发动机、顶置凸轮轴(OHC)发动机、可变气门(VTEC)发动机和Desmo气门机构发动机。

按燃油供应方式分类:化油器发动机和电喷发动机。

按照所用燃料分类:内燃机按照所使用燃料的不同可以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使用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称为汽油机;使用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称为柴油机。汽油机与柴油机比较各有特点;汽油机转速高,质量小,噪音小,起动容易,制造成本低;柴油机压缩比大,热效率高,经济性能和排放性能都比汽油机好。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

往复活塞式四冲程汽油机是德国人奥托在大气压力式发动机基础上,于1876 年发明并投入使用的。由于采用了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发动机的热效率从大气压力式发动机的11%提高到14%,而发动机的质量却降低了70%。

1892 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Rudolf Diesel)发明了压燃式发动机(即柴油机),实现了内燃机历史上的第二次重大突破。由于采用高压缩比和膨胀比,热效率比当时其他发动机又提高了1 倍。1926 年,瑞士人布希(A.Buchi)提出了废气涡轮增压理论,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能量来驱动压气机,给发动机增压。50 年代后,废气涡轮增压技术开始在车用内燃机上逐渐得到应用,使发动机性能有很大提高,成为内燃机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重大突破。1956年,德国人汪克尔发明了转子式发动机,使发动机转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1964年,德国NSU公司首次将转子式发动机安装在轿车上。1978年,日本研究成功复合动力汽车,即内燃机——电力汽车。1980年,美国试制成功了一种锌氯电池电动汽车。

三,汽车底盘

汽车底盘有四个系统: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组成。同时,由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六部分组成。底盘作用是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

离合器的功用——使发动机与传动系平顺接合,把发动机的动力传给传动系,或者使两者分开,切断动力的传递。

变速器的功用是实现变速、变扭和变向。

万向传动装置的功用是将变速器传出的动力传给主减速器。万向传动装置的长度是可以伸缩的,且装有能够适应传动夹角变化的万向节。

主减速器的功用是降低转速以增加扭矩(保证汽车克服行驶阻力而正常行驶),并且通常要将传动系的旋转方向改变90°,把由传动轴传来的动力传给差速器。

差速器的功用是将主减速器传来的动力分配给左右半轴,并允许左右半轴以不同的转速旋转,使汽车既能直行,又能轻便地转向。

半轴将动力由差速器传给驱动车轮,使驱动轮获得旋转动力。

1汽车传动系统汽车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底盘作用是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传动系统的功用是将发动

机发出的动

力传给驱动

车轮,使路面对驱动

车轮产生一个牵引

力,推动汽车行驶。

2 汽车行驶系由车架、车桥、车轮和悬架组成

车架的作用是支承连接汽车的各零部件,并承受来自车内外的各种载荷;

车桥通过悬

架和车架(或承

载式车身)相连,

它的两端安装车

轮,其功用是传

递车架(或承载

式车身)与车轮

之间各方向的作

用力及其力矩;

车轮是介于

轮胎和车轴之间承受载荷的旋转组件,通常由两个主要部件轮辋和轮辐组成;

悬架是车架与车桥之间的一切连接装置的总称。它的功用是把路面作用于车轮上的垂直反力、纵向反力和侧向反力以及这些反力所造成的力矩都要传递到车架上,以保证汽车的正常行驶。

3 汽车转向系统转向操纵机构:主要由转向盘、转向轴、转向管柱等组成

转向器:将转向盘的转动变为转向摇臂的摆动或齿条轴的直线往复运动,并对转向操纵力进行放大的机构。转向器一般固定在汽车车架或车身上,转向操纵力通过转向器后一般还会改变传动方向。

转向传动机构:将转向器输出的力和运动传给车轮(转向节),并使左右车轮

按一定关系进行偏转的机构。

对转向系统的要求:

(1)要求工作可靠,操纵轻便。

(2)转向机构还应能减小地面传到转向盘上的冲击,并保持适当的"路感"。

(3)当汽车发生碰撞时,转向装置应能减轻或避免对驾驶员的伤害。

4 汽车制动系统

汽车制动系统由供能装置,控制装置,制动器,制动传动机构组成,其功用是:驻车制动—汽车静止停在坡路上;行车制动—正常条件下车速控制,包括减速及停车;长坡缓行,包括汽车缓行器及发动机排气制动。

供能装置:包括供给、调节制动所需能量以及改善传能介质状态的各种部件;

控制装置:包括产生制动动作和控制制动效果的各种部件;

制动传动机构:包括将制动能量传输到制动器的各个部件;

制动器:产生阻碍汽车运动或运动趋势的力(制动力)的部件,其中也包括辅助制动系中的缓速装置。

汽车制动系统按制动系统的功用分类:

行车制动系——使行驶中的汽车减低速度甚至停车的一套专门装置;

驻车制动系——使已经停止的汽车驻留原地不动的一套装置

第二制动系——在行车制动系统失效的情况下,保证汽车仍能实现减速或停车的装置;

辅助制动系——在汽车下长坡时用以稳定车速的一套装置。

按制动器型式分类:蹄式(鼓式)制动系,盘式制动器。

四汽车车身的发展

一部汽车车身造型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不断追求具有最佳气动造型的历史人们一直在努力研究能够减小气动阻力且气动稳定性好的车身造型,今后这将仍是未来车造型追求的目标之一,但更主要的工作是在研究气动。

早期车的造型

行驶稳定性上人们总习惯以艺术的观点欣赏汽车的外型,而汽车犹如一个个流动的精度建筑物游戈在道路上,优美的车身往往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事实上汽车的车身造型是一个时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生动的综合反映,也鲜明拆射出这个时代的整个工业水平及完备程况。特别是汽车制造工业水淮的高低。1913年以前,从汽车诞生起,汽车车身千遍一律是木质马车的改型,直

到1915年世界上才出现第一辆由美国巴德公司为道奇轿车制造的全钢车身,从此汽车车身跨进金属结构的时代。那时能获的一辆封闭式车身的汽车就是用户的最大心愿。30年代流行箱式大车身,那时车速很低,设计师不需顾虑空气阻

现代名车的造型

力的大小。四、五十年代军车大出风头,为了打赢第二次世界大战, 各式战争用车,如吉普、牵引车、富秋莎炮车纷纷涌向战场。60年代汽车在保持大功率的同时,车身开始讲究安全性。70年代的能源危机使小巧玲戏的轻型轿车狠狠地赚了一笔,把曰本等推上了经济大国的地位。80年代车身设计师要兼顾动力性、排污性及经济性等多方面的要求。随着电子技术的广泛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在车身造型中应用,使得造型设计中可采用计算机模拟色彩、纹理、质感、背景、阴影及运用三维视觉效果生成虚拟汽车车身造型并实施漫游。通过仿真设备和虚幻环境的动态模型创造出人能够感知的虚拟现实,完全替代传统的实体模型和造型效果图的平面表述方式,甚至能做到未出实车而能体验实车的感觉,使车身造型技术发生了实质性的变革。结构紧奏强度高的流线型轿车现已大量行驶在道路上。展望未来,进入21世纪后,从世界各大汽车博览会推出的多款新概念车看,造型更是、更具个性化和特色.车身造型的未来发展趋势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

1气动最优化一部汽车车身造型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不断追求具有最佳气动造型的历史人们一直在努力研究能够减小气动阻力且气动稳定性好的车身造型,今后这将仍是未来车造型追求的目标之一,但更主要的工作是在研究气动行驶稳定性上。

五逆向工程在车声设计中的应用

逆向工程也称反求工程,它是相对传统设计而言的。传统的产品实现通常是从概念设计到图样,再制造出产品,称之为正向工程,而产品的逆向工程是从一个存在的零件或原型入手,利用3D 数字化测量仪器,准确、快速地测量轮廓坐标,并经建构曲面、编辑及修改后,传送至一般的CAD/CAM 系统作进一步的设计,再由CAM 所确定的NC 加工路径送至CNC,加工机制作所需模具,或者送到快速成型机将样品模型制作出来。目前大多数有关逆向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都集中在几何形状,即重建产品实物的CAM 模型和最终产品的制造,称为实物逆向工程。逆向工程技术能快速建立新产品的数据化模型,大大缩短新产品研发周期,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逆向工程技术并不是孤立的,它和测量技术、CAD/CAM技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理论角度分析,逆向工程技术能按照产品的测量数据建立与现有CAD/CAM系统完全兼容的数字模型,这是逆向工程技术的最终目标。但凭借目前人们所掌握的技术,包括工程上的和理论上的(如曲面建模理论),尚无法满足这种要求。特别是针对目前比较流行的大规模“点云”数据建模,更是远没有达到直接在CAD系统中应用的程度。“点云”数据的采集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使用三坐标测量机对零件表面进行探测,另一种是使用激光扫描仪对零件表面进行扫描。采集到的数据经过CAD/CAM软件处理后,可以获得零件的数字化模型和用于加工的CNC程序。

六现代汽车造型和模型制作

过去,新型轿车从构思到试产一般要经历4~5年,现在运用了计算机,仅需要2年或更少的时间。其中,轿车的车身造型设计是整个设计工作最重要的内容,越是现代化的大批量流水生产的产品,对其设计的内容要求更严密,要经过一步步可靠的技术验证,否则设计中的错误或缺陷将会在批量生产中造成严重的后果。那么,轿车的外貌是怎样诞生出来呢?下面首先将传统的设计过程展示出来。任何新型轿车的构思,都是建立在旧款车或者其它车辆的基础上借鉴、继承和改进而形成的,这里面包括消费者对汽车的意见和期望。每年在世界各地举办的汽车展览会、市场的信息反馈,都是设计开发部门资料信息来源的“源泉”。例如我国第一辆概念车“麒麟”,就从5个城市的汽车用户做过调查,汇集了各地不同人群对汽车的需求信息,才着手进行图纸设计。目前时兴的品牌轿车“四位一体”的专营销售中,其中一项是“信息反馈”,作用之一就是做厂家开发新产品的依据。

从“纸上谈兵”到实物实体的第一步,就是将设计构思实物化,将纸面的东西用形体表现出来,让设计人员进行更细致和具体的探讨。第一步就是选择确定

几幅效果图,依图做缩小比例的汽车

油泥模型或石膏模型,比例为3:8(美、

英等英制国)或者1:10、1:5等。小

比例模型的好处就是可以反复修改,

成本低廉,如果一开始就做全尺寸模

型,并在大模型上反复修改,就会消

耗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由于现代轿车

生产的规模化,任何设计上的错误都

会导致巨大的损失和浪费,因此设计

师在缩小比例车模上进行研制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工作。但随着技术的发展, 手工模型作的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数控加工可加工塑料模型.

一般效果图给客户后,客户要经过几轮确认,从几十种方案里选择几种方案,选择几种方案后你再提出修改合并方案,或者把几种优点放一起,再搞几种合并方案,合并方案后再去选择评选,最后确定。确定以后,根据评选的几种效果图,要做1:4或1:5的外模型,然后再做1:1的外模型。作完1:4 或1:5的外模型,然后都要评审,做内模型的材料可用木头或金属,把车轮也装上去,做木头车轮或买橡胶车轮装上去,然后都仿真成象真的一样。里面到外面放20~30mm 的余量。,比如油泥材料,油泥可修来修去,但外面不能太厚,它要变形的,它容易掉而且价格贵,木头很便宜,油泥很贵,国产油泥也要2万多元钱一立方,进口的还要贵几倍,模型骨架可用木头的,然后你可在上面修,按效果图来修,修好以后再贴一些薄模,贴一些分界线做装饰,看起来就象一辆真车,包括后风窗和倒车镜,都做出来装上去,让它尽可能真实。最后1:1模型定了以后,一般建议数控加工1:1模型,一般指外模型,内模型不太好加工,因为仪表板模

型很难加工。外模型就是外形造型。1:1模型一般都用木头骨架或型钢、角铁焊成一个骨架,外头贴上木头层,胶合板等等,外头再贴上30~50mm厚的可加工塑料,类似如泡沫材料的可加工材料,一种高密度的泡沫塑料,因为可加工塑料很贵,二十几万元每立方,一般加工塑料都用薄一点,里头用木头骨架。可加工塑料加上以后,轮胎用真实的轮胎装上去,因为1:1的,要把选中的真实轮胎装上去。因为真实轮胎装上去以后可以推来推去,真实的轮胎装上去主要是为了看效果,一般要做一个金属骨架或木头骨架,要装一个车轴,精度要求不高,不装轴承,能把车轮中心定位,能转动就行,然后对外表面进行精修,因为数控加工以后,表面还要打光,表面还要贴一些薄膜或者光滑处理,可以喷漆,也可以改,然后领导评审,看看1:1的模型和真的车是不是一样,如果做出来的效果和真车一样,如果领导说某一根线型不对,能否改一下,让领导把意见统统提出来,然后直接在模型上改,改完后再喷上漆,然后再叫领导看,并征求领导意见,领导说行,就冻结模型, 进行三维测量,再对CAD数模进行修改。

这里有几种做法,就是说有几种做的途径:未来的世界,也就是十年,二十

年能看得到的,未来的趋势我们的手工模型将慢慢被取代掉,把手工外模型这一过程去掉,因为节约时间,节约成本。在造型效果图时,用大型软件,象AUTOSTUDIO和ALIAS等软件做效果图以后,把ALIAS中的一些控制线,控制面取出来,取出后再转到UGII里去,在CAD里做面的光顺,再用大型五轴铣,直接铣出塑料1:5或1:1模型给领导看,结果不满意,再在上面改,当然在这之间还有好多,比如虚拟设计。如美国通用公司有一个大的虚拟设计室,就是为方案评审用的,做几十种造型效果图,由领导来给评审方案,1:1环境,戴上头灰立体环境,看看效果如何,转动转动,你觉得OK,就用这种方案,然后再铣一个1:1的模型,再看实物,这个趋势是不可能逆转的,手工制作模型的趋势被取消掉不可逆转,但是,目前包括通用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开发不是技术最快的,美国通用比德国大众要快。德国大众是手工的东西多,另外,德国大众还没摆脱手工制模型这过程,到目前为止还没摆脱,但越来越少,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大多数1:1的手工模型停掉了,不做了,只做到1:4或1:5的模型,模型做出来,然后你觉得行了,就到三坐标仪上去测量,实际同济同捷科技开发的几个车型也是手工仅仅做到1:5模型,1:1 模型手工没做。没有做是有缺点,就是细微特征必须到数控加工模型上去改。在先前造型从艺术角度上去刮行。1:5模型上特征很难做那么细,这里有几种方案,将来的趋势,1:1手工模型将越来越少,甚至被淘汰。手工模型花的时间很长,要3-5个月时间去做1:1 手工模型,这样太化费时间。1:1手工模型用油泥局部改就省时间了。人工修腰线和特征的时间非常多,而且费用非常贵,材料费、人工费等,美国人工费很贵,它的开发期压得很短,不希望时间搞得很长,所以从整个全球思路来看,目前全世界所有车厂都在采用以上的方法。

七汽车设计

在近百年中,汽车设计技术也经历了由经验设计发展到以科学实验和技术分析为基础的设计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设计中引入电子计算机后又形成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omputer Aided Design)等新方法,使设计逐步实现半自动化和自动化。

经验设计是以已有产品的经验数据为依据,运用一些带有经验常数或安全系数的经验公式进行设计计算的一种传统的设计方法。这种设计由于缺乏精确的设计数据和科学的计算方法,使所设计的产品不是过于笨重就是可靠性差。一种新车型的开发,往往要经过设计—试制—试验—改进设计—试制—试验等二次或多次循环。反复修改图纸,完善设计后才能定型,设计周期长,质量差,消耗大。

随着测试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在汽车设计过程中引进新的测试技术,和各种专用的试验设备,进行科学实验,从各方面对产品的结构、性能和零部件的强度、寿命进行测试。同时广泛采用近代数学物理分析方法,对产品及其总成、零部件进行全面的技术分析、研究,这样就使汽车设计发展到以科学实验和技术分析为基础的阶段。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在工程设计中的推广应用,使汽车设计技术飞跃发展,设计过程完全改观。汽车结构参数及性能参数等的优化选择与匹配,零部件的强度核算与寿命预测,产品有关方面的模拟计算或仿真分析,都在计算机上进行。这种利用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进行产品设计的方法,统称为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随着计算机在汽车设计中的推广应用,一些近代的数学物理方法和基础理论方面的新成就,在汽车设计中也日益得到广泛应用。现代汽车设计,除传统的方

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外,还引进了最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有限元分析、计算机模拟计算或仿真分析、模态分析等现代设计方法与分析手段,甚至还引进了雷达防撞、卫星导航、智能化电子仪表及显示系统等商新技术。

在产品开发的整个过程中,产品先天质量决定于设计,产品在包括原材料、锻造、使用、维修等各方面的花费,即广义成本的70%是由设计阶段决定的。因此设计方案的修改尽可能地在产品开发的前期进行,使产品设计一次成功,避免在产品开发后期因改变设计而造成的巨大浪费。

汽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2017 届) 设计(论文)题目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护 系部汽车工程系 班级14汽修2 学生姓名张三 指导教师李参 二0一七年三月十五日 摘要 一台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修率一直居高不下,往往会引起发动机其他构件损坏,特别是随着车辆行驶里程的增加,冷却系统的工作效率逐渐下降,对发动机的整体工作能力产生较大影响,对维护发动机常温下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冷却系统的作用、组成、主要构造、工作原理、日常维护、故障的检测步骤和排除方法,同时论述了冷却系统系统化、模块化设计方法,以及冷却系统的智能控制。 关键词:冷却系统,冷却系统维护,温度设定点,冷却系统智能控制 目录 1 引言 (1) 2 冷却系的概述 (1) 3 风冷却系 (1) 4 水冷却系统的组成及维护 (2)

4.1 冷却介质 (3) 4.2 水泵 (4) 4.3 节温器 (4) 4.4 风扇 (4) 4.5 散热器 (5) 4.6 汽缸水套及其他密封装置 (5) 4.7 冷却系统智能控制 (5) 4.7.1 系统组成 (5) 4.7.2 单片机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6) 4.7.3 单片机系统控制过程 (6) 5 冷却系统的检修 (7) 6 温度设定点 (7) 6.1 提高温度设定点 (8) 6.2 降低温度设定点 (8) 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谢辞 (11)

1 引言 一台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修率一直居高不下,往往会引起发动机其他构件损坏,特别是随着车辆行驶里程的增加,冷却系统的工作效率逐渐下降,对发动机的整体工作能力产生较大影响,冷却系统的重要性在于维护发动机常温下工作,尤如人体的皮肤汗腺,如果有一天,人体的汗腺不能正常工作,那么身体内的热量将无法散去,轻则产生中暑,重则休克。 2 冷却系的概述 冷却系的主要功用是把受热零件吸收的部分热量及时散发出去,保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 冷却系按照冷却介质不同可以分为风冷和水冷,如果把发动机中高温零件的热量直接散入大气而进行冷却的装置称为风冷系。而把这些热量先传给冷却水,然后再散入大气而进行冷却的装置称为水冷系。由于水冷系冷却均匀,效果好,而且发动机运转噪音小,目前汽车发动机上广泛采用的是水冷系。 不论采何种方式冷却,正常的冷却系统必须确保引擎在各样行驶环境都不致过热。 3 风冷却系 风冷却系是利用高速空气流直接吹过气缸盖和气缸体的外表面,把从气缸内部传出的热量散发到大气中去,以保证发动机在最有利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发动机气缸和气缸盖采用传热较好的铝合金铸成,为了增大散热面积各缸一般都分开制造,在气缸和气缸盖表面分布许多均匀排列的散热片,以增大散热面积,利用车辆行驶时的高速空气流,把热量吹散到大气中去。 由于汽车发动机功率较大,需要冷却的热量较多,多采用功率、流量较大的轴流式风扇以加强发动机的冷却。为了有效地利用空气流和保证各缸冷却均匀,在发动机上装有导流罩和分流板和气缸导流罩。 虽然风冷却系与水冷却系比较,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故障少,无需特殊保养等优点,但是由于材料质量要求高,冷却不够均匀,工作噪音大等缺点,目前在汽车上很少使用。

循迹小车的设计与制作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论文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地方外,本文不包含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2.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与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此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学院可以将此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 3.若在大学学院毕业论文审查小组复审中,发现本文有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无关。 4.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布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标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

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实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华北电力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或编汇本毕业论文。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大学。本人毕业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学校有关数据库和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信息服务。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毕业设计(论文)

汽车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汽车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试题答案 1、用结构框图表示并行工程的一般步骤,列出每一步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 (1)并行工程的产品开发工程: (2)并行工程的运行模式: (3)并行工程(CE)的关键技术: ①多功能集成产品开发团队; ②产品开发的过程建模; ③产品生命周期数字化建模; ④产品数字管理; ⑤质量功能配置; ⑥面向X的设计; ⑦并行工程集成框架。

2、简述动态设计包括的主要内容,动态设计过程采用的建模方式是什么? 主要内容: 所谓“动态设计”是指机械结构和机器系统的动态性能在其图纸的设计阶段就应得到充分考虑,整个设计过程实质上是运用动态分析技术、借助计算机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仿真来实现的,达到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水平的目的。 机械系统的动态特性是指机械系统本身的固有频率、阻尼特性和对应于各阶固有频率的振型以及机械在动载荷作用下的响应。 机械系统动态设计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建立一个切合实际的机械系统动态力学模型,从而为进行机械系统动态力学特性分析提供条件; 2)选择有效的机械系统动态优化设计方法,以获得一个具有良好的机械系统动态性能的产品结构设计方案。 机械系统的建模方法分为两大类:理论建模法、实验建模法。 (1) 理论建模法按机械系统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技巧,因而有多种方法(一般主要采用有限元方法和传递矩阵法); (2)实验建模法是指对机械系统(实物或模型)进行激振(输入),通过测量与计算获得表达机械系统动态特性的参数(输出),再利用这些动态特性参数,经过分析与处理建立系统的数。 3、什么是稳健设计?稳健设计中主要涉及了哪些模型和方法? 稳健性设计 ①起源:这种新的设计概念认为:使用最昂贵的高等级、一致性最好的元器件并不一定能组装出稳健性最好的整机,成本最高,并不一定质量最好。产品抗干扰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各种设计参数(因素)的搭配。设计参数搭配不同,输出性能的波动大小不同,平均值也不同。 ②目的:稳健设计的目的在于,使所设计的产品质量稳定、波动小,使生产过程对各种噪声不敏感。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利用质量、成本、效益的函数关系,在低成本的条件下开发出高质量的产品。 ③设计思想:把产品的稳健性设计到产品和制造过程中,通过控制源头质量来抵御大量的下游生产或顾客使用中的噪声或不可控因素的干扰。 数学模型或方法: 稳健性设计包括三个阶段:解决问题、解决方案、应用价值。系统设计是基础,参数设计是核心,容差设计是为满足其经济性。 其中主要采用正交表及统计等模型方法。例如:

现代汽车设计概论

现代汽车设计方法概论 ——汽车发动机 院系: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姓名:谢伟康 学号:10071040 日期:2012年4月23日

目录 一、发动机定义 (3) 二、简介 (3) 三、术语 (4) 四、工作方式 (4) 五、发动机的分类 (5) 六、汽车发动机原理 (6) 七、发动机的性能指标 (15) 八、汽车发动机的保养 (16) 九、运动关系 (18) 十、发动机发展历史 (18)

一、发动机定义 发动机,是将某一种形式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的机器。其功用是将液体或气体的化学能通过燃烧后转化为热能,再把热能通过膨胀转化为机械能并对外输出动力。汽车的动力来自发动机。 二、简介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为汽车的行走提供动力,关系着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环保性。简单来说,发动机就是一个能量转换机构,即将汽油(柴油)或天然气的热能,通过在密封内气缸燃烧气体膨胀,推动活塞作功,转变为机械能,这是发动机最基本的原理。发动机的所有结构都是为能量转换服务的,发动机伴随着汽车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无论是在设计、制造、工艺还是在性能、控制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但其基本原理仍然没有改变。这是一个富于创造的时代,那些发动机的设计者们,不断地将最发动机性能新科技与发动机融为一体,把发动机变成一个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使达到近乎完善的程度,各世界著名汽车厂商也将发动机的性能作为竞争亮点,现在的汽车发动机不仅注重汽车动力的体现,更加注重能源消耗、尾气排放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方面,从而使人们在悠闲的享受汽车文化的同时,也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三、术语 上止点:活塞顶所能到达的最高点位置。 下止点:活塞顶所能到达的最低点位置。 活塞行程:上、下止点间的距离。 燃烧室容积:活塞位于上止点时,活塞顶上方的空间。 气缸工作容积:活塞从上止点运行到下止点所让出的容积。 多气缸发动机,各气缸工作容积之和,叫发动机工作容积,也叫发动机排量。气缸总容积:活塞位于下止点时,活塞顶上方的空间。 压缩比: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的比值。 缩比表示进入气缸内的气体被压缩的程度,它是发动机的一个重要参数。在一定范围内适当提高压缩比,可以改善发动机的经济性和动力性。汽油发动机的压缩比一般为6~10,柴油发动机的压缩比一般为16~22。 四、工作方式 工作方式,是指的这款发动机的特征,分为:自然吸气、涡轮增压、机械增压和双增压。 1、自然吸气就不用解释了,就是利用负压来自主把空气吸入发动机。 2、涡轮增压利用排气的废气推动涡轮,强制把空气压入汽缸。 3、机械增压是发动机直接输出一个传动轴连通增压器,强制把空气压入汽缸。 4、机械+涡轮增压,顾名思义就是含有这两种增压形式的发动机。

汽车车身设计开发技术与方法概述

第三章汽车车身设计开发技术与方法 3.1车身设计方法学 3.1.1车身设计开发要紧工作内容及流程(程序) 1)车身总布置设计及安全法规计算校核(或三维数字虚拟样机Archetype) 2)造型设计 3)三维曲面和造型面设计 4)1:5或1:4 模型及1:1外模型制作或数控加工(或三维数字模型) 5)1:1内模型(或三维数字模型) 6)1:1发动机舱模型(或三维数字模型) 7)1:1地板模型(或三维数字模型) 8)测量与曲面光顺 9)白车身结构详细设计(BIW) (9.1)1:1外模型光顺后数据分块 (9.2) 车身设计断面的定义与尺寸确定 (9.3) 密封结构确定与密封件选择

(9.4) 确定分块线 (9.5) 与车身有关的设计硬点的确定 (9.6) 左右侧围设计(A, B, C, D柱设计, 前后翼子板设计) (9.7) 顶盖设计(外板, 横梁与纵边梁设计) (9.8) 发动机前围板设计 (9.9) A柱下段设计 (9.10) 发动机舱与前轮包设计 (9.11) 前后灯具设计(反射面与灯具厂共同设计) (9.12) 格栅设计 (9.13) 前围板设计 (9.14) 前保险杠设计 (9.15) 地板总成设计(前中后) (9.16) 后门总成设计 (9.17) 前门总成设计 (9.18) 尾门总成设计 (9.19) 前发动机罩设计 (9.20)前风当总成设计

10)内饰、外饰设计 11)先行车, 螺钉车或概念车的(Prototype)试制,第二轮试验样车(定型车)试制 12)碰撞与结构分析及结构优化设计 13)成型过程仿真 14) 模具与工艺工装设计 如图3.1.1为车身详细设计时期面向对象的产品模型(OPM)并 行设计流程图 T21: CAD T22: DFA可装配设计 T23: CAE T24: 评审 T25: DFM 可制造设计 T26: CS 碰撞仿真 IM21: 输入产品模型,请求详细设计 OM21: 向下游预公布零部件信息 OM22: 输出 DFA结果 OM23: 输出CAE结果 OM24: 输出同意或修改概要设计建议 OM25: 输出DFM结果输出 OM26: CS结果 图3.1.1 汽车车身并行详细设计OPM模型

汽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08汽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设计时间:2010年10月25日-2011年5月25日 指导教师: 电话: E—mail: 一、目的 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论文是完成教学计划达到专科生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这项实践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工作作风,提高学生的实际各项能力,提高毕业生全面素质。 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论文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1、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书面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4、协作配合工作的能力. 二、对毕业学生的要求 1、学生在此期间应定期与指导教师联系,汇报设计进展情况; 2、及时将疑难问题请教指导教师; 3、严禁抄袭,否则毕业设计无成绩; 4、按要求在5月30日前上交论文给指导教师,过期不予答辩; 5、未按要求完成论文的学生不能毕业; 6、要求计算说明书计算准确、文字通顺、书写工整; 7、要求图纸、图面布置合理、正确清晰、符合制图标准及有关规定。 三、相关说明 1、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2、论文书写规范、文字通顺、图表清晰、测试数据完整、结论明确,论文后附参考文献名; 3、字数一般不少于4000字; 4、论文正文字体为小四号,用A4纸打印,装订成册。

五、成绩评定办法 参见毕业综合实践(毕业论文)成绩评定办法执行。 六、毕业论文的参考课题 可以结合本身工作性质,在提前告知指导教师并得到认可后,可自选题目。也可从以下(一)或(二)课题中任选一个课题: (一)毕业设计及论文的自选参考课题如下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和标题参考 一、某种车型某个系统(或总成)的结构特点和检修分析,如: 1、帕萨特B5轿车防抱死系统及其检修 2、汽车排放污染的控制技术 3、浅谈捷达轿车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汽车座椅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有关汽车论文-有关汽车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我看:汽车与当今社会发展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10级地质7班 03210715 王建强 我们希望看到怎样的汽车社会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获悉,正在审议议程中的“十二五规划”(草案)提到,汽车工业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十二五”期间,中国汽车工业的努力方向是,建设原理创新、产品创新和产业化创新体系。重点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及动力总成管理控制系统。推广高效内燃机、高效传动与驱动、材料结构与轻量化、整车优化、普通混合动力技术,推动汽车产品节能。 “十二五规划”(草案)同样提到,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开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研发及大规模商业化示范工程,推进产业化应用。 类文明数千年,工业文明三百年。但是,能够被定义为《改变世界的机器》的惟有汽车。 汽车之于人类社会的好处,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充分体会着、享受着;同时,自然和人类社会对汽车普及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却越来越不堪重负,汽车也就成了所谓“天使与魔鬼的结合体”。 汽车极大地方便了人类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各种活动,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方便出行、丰富生活、拉动经济……更有观点认为,汽车的广泛应用无异于缩小了地球,延长了人的生命——是为天使。 进入21世纪的10年间,当国人开始步入汽车社会,尚未及对这一“改变世界的机器”发出由衷的礼赞,汽车所带来的全球性问题几近不可调和:石油危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事故频仍……很多由此产生的负面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有违汽车诞生的初衷,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相背离——是为魔鬼。 基于历史,直到汽车诞生整整一百年,我们才开始讨论要不要大规模地发展轿车产业。当年,发展轿车工业的最大利好消息是“汽车制造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被写入“七五”计划。

浅析现代汽车车身设计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c2720672.html, 浅析现代汽车车身设计方法 作者:刘义 来源:《科技资讯》2011年第07期 摘要:针对现代汽车车身的作用及结构特点,分析了车身设计的要求与特点,并论述了基于CAX的现代汽车车身设计方法此方法在汽车设计理念、数学建模中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 关键词:车身设计汽车外形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U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3(a)-0105-01 车身是汽车的四大总成之一,随着汽车服务领域的不断扩大和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车 身设计己后来居上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据统计,客车轿车和多数专用汽车的车身质量约占整车 质量的40%~60%;货车车身质量约占整车质量的16%~30%;而各车型车身的制造成本占整车的白分比甚至还略高于上述给出的上限值。从节能、节材等儿个方面来看,车身设计的潜力则 更大。 国内外汽车生产的实践充分说明:整车生产能力的发展取决于车身的生产能力;汽车的更新换代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车身;在基本车型达到饱和情况下,只有依赖于车身改型或改装才能打开销的路。传统的汽车车身设计方法的整个过程是基于手工设计完成的、一般分为起步设计与技术工艺设计的两个阶段。整个过程的特点是通过实体、图纸、模型、样板等来表达信息, 需要制作个尺寸油泥模型、样车以及三次风洞试验等阶段;同时需要进行车身原始数据的保留、车身主图板和车身主模型制作。因此,进行优化车身设计改良,不仅可以节约制造物理样机所需要的时间与经费,而且能够获得较最佳的设计力案;同时能够准确快捷的确定、修改设计缺陷,逐步优化设计力案。从源头提高了产品的设计质量,大大缩短了产品的开发周期及费用。 1 车身的作用及结构特点 车身的主要作用是载运乘客或货物,相当于临时住所或流动仓库,是一个受到质量和空间限制的活动建筑物,其详细作用因车而异。就轿车车身而言其作用概括起来有以下5点:(1)实现整车功能;(2)为乘客提供舒适的乘坐环境;(3)为乘客提供安全保护;(4)减少空气阻力;(5)增强轿车的美观性。 车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车身的涉及面广、车身材料种类多、车身造型发展迅速等几个方面。车身的结构特点主要在于组成车身外形的各个零部件(即所谓的车身覆盖件)的材料薄、尺寸大、形状复杂且多为自由曲面。 2 对车身设计的要求与特点分析

现代设计方法论文

武汉轻工大学 《现代设计方法》课程结业论文题目:现代设计方法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 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 院(系) 2017 年5月21 日

现代设计方法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 宋家鹏 (武汉轻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本文在分析汽丰设计方法发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汽车设计中有待进一步推广应用的几种现代设计方法和技术。 关键词:现代设计方法;系统工程;模糊分析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0 引言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汽车的性能、可靠性、经济性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汽车的设计、制造提供了改进和创新的设计方法。据统计,一般汽车的质量和性能有60%-70%取决于汽车设计。因此,在设计新产品时应研究和采用新的设计方法和技术,以适应现代汽车发展的要求。为了寻求保证设计质量、加快设计速度、避免和减少设计失误的方法和措施,引发了“汽车现代设计方法”的研究。 1现代设计和传统设计的比较 传统的设计方法是以经验总结为基础,运用力学和数学而形成的经验、公式、图表、设计手册等作为设计的依据,通过经验公式、近似系数或类比等方法进行设计。而现代设计方法则是强调创造性,在注重产品整体功能基础上以现代设计方法和计算机设计为工具的系统设计。这种设计不但可以大大提高设计的质量、精度和效率,而且可以将产品的适应性、经济性、可靠性统一起来,从而高效地设计出性能优良、经济效益显著的新型产品。目前,设计方法和技术正处于不断改善、不断创造的历史时期。可以预见,新的汽车产品将随着现代设计方法、技术和设计科学体系的完善而有新的突破。 2现代设计法的主要内容 现代设计法是在总结传统设计的经验与教训、吸收国外各设计流派的先进内容的基础上,以形态学为分类手段,以方法学为思想指导,具体形成以下十一论: 功能论:现代设计法的宗旨。是保证设计要求功能实现的方法论。 突变论:现代设计法的基石。是设计创新的基础,如创造性设计。 系统论:现代设计工作的前提。进行系统辩识、系统分析,如系统分析法、人机工程等。 信息论:现代设计的依据。进行信号处理,如信息分析法、技术预测法等。 对应论:现代设计的捷径。采用相似、模拟,如相似设计等。 优化论:现代设计的目标。如优化设计等。 智能论;现代设计的核心。发挥人的主动性,使用人工智能,促进设计自动化,如CAD等。 离散论:现代设计的细解。连续体离散求数值解,如有限元和边界元方法。 控制论:现代设计的深化。如动态分析设计法等。 模糊论:现代设计的发展。模糊性定量描述,如模糊综合评判和决策等。 艺术论:现代设计的美感。如造型设计等。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设计(论文)(1)汇编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汽车润滑系统的常见故障及排除 指导教师:郭斌峰职称:老师 学生姓名:赵鑫学号:1302020157 专业:汽车运用技术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答辩日期:2016年6月01日 2016年6月01日

摘要 发动机的润滑是由润滑系来实现的。润滑系的基本任务就是将润滑油不断地供给各零件的摩擦表面使其润滑,减少零件的摩擦和磨损。润滑系虽然不参加发动机能量转换,却能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使其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作为汽车业维修人员,我们应该知道润滑系的组成和功用,并应对润滑系的常见故障现象、故障部位、故障的检测、诊断和排除有一定的认识,明确其检测和诊断的基本思路。本设计讲述了发动机润滑系的组成与功用,润滑方式,机油的使用性能,润滑系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以及普桑的维修案例。随着汽车科技的发展,汽车的结构越来越复杂。我们只有掌握更多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运用检测仪器快速准确地查找汽车的故障原因,并把故障排除。 关键词:润滑系,功用,故障排除,维护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1 润滑系的概述 (1) 1.2 发动机润滑方式 (1) 1.3 发动机润滑系的油路 (2) 1.4发动机润滑系的组成 (3) 1.5 润滑系的主要部件 (3) 1.5.1 机油泵 (3) 1.5.2 安全阀 (5) 1.5.3 机油滤清器 (5) 1.5.4 机油散热器 (6) 1.5 .5曲轴箱通风 (6) 第二章润滑剂 (7) 2.1润滑剂的分类和作用 (8) 2.2润滑油的使用特性及机油添加剂的性能 (8) 2.2.1机油的使用特性 (8) 2.2.2 机油添加剂的作用 (8) 2.3机油的更换及注意事项 (9) 第三章润滑系常见故障的诊断 (9) 3.1机油压力过低 (9) 3.2机油压力过高 (10) 3.3机油消耗过多 (11) 第四章普桑润滑系故障维修实例 (13) 4.1 机油报警灯闪亮,报警器响 (13) 4.2机油警报器响个不停 (13)

关于汽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 (说明书) 题目: 姓名: 编号: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年月日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姓名 专业汽车运用技术 任务下达日期年月日设计(论文)开始日期年月日设计(论文)完成日期年月日设计(论文)题目: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A·编制设计 B·设计专题(毕业论文) 指导教师 系(部)主任 __年__月__日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记录 机械工程系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于年月日 进行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设计题目: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专题(论文)题目: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指导老师: 答辩委员会根据学生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材料,根据学生答辩情况,经答辩委员会讨论评定,给予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为。 答辩委员会人,出席人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 答辩委员会副主任(签字): 答辩委员会委员:,,,,,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评语 第页 共页学生姓名:专业汽车运用技术年级 09 级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评阅人: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成绩: 系(科)主任:(签字)年月日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评语:

摘要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以GDP近两位数的实际增长速度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经济将有更多增长机会,但其各部分增长差异各有不同。入世后中国必须承担降低关税、开放服务领域、减少或取消限制外商投资某些行业的规定等义务。从现有的保护壁垒和行业全球化程度来看,中国的汽车行业将是受入世冲击最大的行业。 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面对加入WTO 后的冲击,凭借巨大的、迅速发展的市场,低廉的劳动力,完整的、较强的制造业配套能力,较强的、较完备的技术开发体系,迅速发展。但是,中国汽车工业从整体上看,仍然是一个国际竞争力较弱的产业。中国汽车工业逐步从制造、研究开发、销售服务、汽车信贷等方面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系。通过使自身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国汽车工业将获得更加迅速的发展,并且逐步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主要制造基地。但由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具有种种有利条件,中国汽车工业有可能最终成为具有独立开发能力、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关键字: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趋势,对策 Abstract Since the 1990s, China with the actual near double-digit GDP growth rate as a global economic growth is one of the fastest.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tate council research report, after joining theWTO, China's economy will have more growth opportunities, but the growth potential of its components are all have differences. After WTO entry China must assume reduced tariffs, open service field, reduce or eliminate restricted the provisions of foreign investment certain industries such obligations. From the existing barriers and industry globalization intensity, China's auto industry will be the biggest impact by WTO industry.

汽车悬架设计毕业论文

汽车悬架设计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a 目录............................................................ I 绪论 (1) 1.1汽车悬架概述 (1) 1.2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2) 1.3 毕业论文研究容 (2) 第2章汽车悬架概述 (3) 2.1悬架基本概念 (3) 2.1.1悬架概念 (3) 2.1.2悬架最主要的功能 (3) 2.1.3悬架基本组成 (3) 2.1.4悬架类型 (4) 2.2悬架系统研究与设计的领域 (4) 2.3悬架设计要求 (4) 2.4悬架的主要特性 (5) 2.4.1 悬架的垂直弹性特性 (5) 2.4.2 减振器的特性 (6) 2.5 本章小结 (6) 第3章悬架对汽车主要性能的影响 (7) 3.1悬架对汽车平顺性的影响 (7)

3.1.1悬架弹性特性对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影响 (7) 3.1.2悬架系统中的阻尼对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影响 (10) 3.1.3非簧载质量对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影响 (11) 3.1.4改善平顺性的主要措施 (12) 3.2悬架与汽车操纵稳定性 (12) 3.2.1 汽车的侧倾 (12) 3.2.2侧倾时垂直载荷对稳态响应的影响 (14) 3.3本章小结 (16) 第4章悬架主要参数的确定 (17) 4.1 悬架静挠度的计算 (17) 4.2 悬架动挠度的计算 (17) 第5章双横臂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 (19) 5.1 导向机构设计要求 (19) 5.2导向机构的布置参数 (19) 5.2.1侧倾中心 (19) 5.2.2侧倾轴线 (20) 5.2.3纵倾中心 (20) 5.2.4悬架横臂的定位角 (21) 5.2.5纵向平面上、下横臂的布置方案 (21) 5.2.6横向平面上、下横臂的布置方案 (22) 5.2.7水平面上、下横臂摆动轴线的布置方案 (23) 5.2.8上、下横臂长度的确定 (24)

汽车造型设计技术与方法

2.3、汽车造型技术与方法 2.3.1 汽车造型必需遵循的法则 (1) 汽车用户需求 用户就是上帝一直是各行各业服务的宗旨。同时不同民族具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英国人比较保守、怀旧,法国人浪漫、幽雅,德国人稳重、敬业,意大利人热情、奔放。中国人喜欢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因此不同国家的汽车品牌具有自己的特色。此外,汽车车身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代的变迁。从粗糙的“马车”到火柴盒般的箱形汽车,再到很卡通的甲壳虫汽车,还有船型、鱼型、楔型,汽车的身材越来越好看,线条越来越代美。这就说明汽车造型和汽车设计必需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民族文化。 (2) 法规需求 为保证汽车的安全形式和实用,各国汽车组织和政府颁布相关法规规定汽车的设计强制性标准、实用功能,确保汽车能满足各种形势下的需要。通常相关法规有汽车安全法规、汽车排放、汽车报废、质量认证和强制性检验法规等。与造型有关的是视野,前后保险杠,灯具,牌照尺寸和碰撞安全性等 (3) 技术进步 过去(1990年前),新型轿车从构思到试产一般要经历四至五年,1995年后,尤其现在运用了计算机,仅需要二年或更少的时间。这就说明了现代新技术的进步是汽车设计的有力支持和强劲的手段。CAD/CAE/CAM/PDM 软件的出现和使用使汽车的造型和设计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汽车设计手段不仅更加快捷和方便,也使原来不可能的设计方法成为可能。虚拟现实的设计技术模拟汽车的视觉效果以及汽车的操纵环境,大大降低了汽车设计过程中试制的费用,同时提高了汽车的设计质量和水平。CAD曲面光顺软件使汽车曲面质量有了质的提高,达到了A级曲面水平. 由于技术进步,造型设计可以通过数字化曲面构造,然后数控加工模型,在数控模型上少量修改便定型是未来汽车开发的主要形式,因为可以大大缩短开发时间,和提高开发质量. 2.3.2 汽车造型设计方法与步骤 (1) 造型设计内容与流程 造型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如表2.3.1所示

汽车变速器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论文 汽车变速器 English title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汽车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 去年以来,我国专用车市场取得较好的经营业绩,全国395家改装车企业改装汽车23.06万辆,销售23.05万辆。自卸汽车27125辆,占总量的11.76%。随着国内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不断增加,自卸车产量近年来一直保持较高产销量,在专用车综合产量中保持第一位置,但在种类、型式、材料运用方面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 本文首先对自卸车的设计特点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做了相关的概述。接着,从车厢的设计、举升机构的设计、取力器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EQ3090自卸车的总体设计,并对主车副车架进行了改装与设计。对整个EQ3090自卸车的外廓尺寸、轮距与轴距尺寸、前悬后悬以及整车的装载质量、整备质量、总质量和轴载质量进行了相关的计算与设计。 关键字:自卸汽车总体布置设计副车架轴载质量举升机构

Abstract Since last year, our country Special Purpose Vehicle industry is in the boom, with 395 car refit enterprise all around the country refitting 230.6 thousand cars, selling 230.5 thousand. auto unload vehicle the 27125 car, account for 11.76% of total deal.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foundation facilities, in recent years auto unload vehicle yield has been keeping in higher production & sales, remains in the first place in Special Purpose Vehicle production. However, in aspects of category, pattern, material application, compared with foreign countries there is still a long way to go. In this paper, firstly, I made a general about the auto unload vehicle design and its development domestic and abroad. Then, at the point of compartment, rising organization etc, I started the design of the EQ3090 auto unload vehicle. Also, I refit and designed the vice-car stalk. To whole EQ3090 the lading quantity, reorganization quantity, measure, tread, wheelbase, forward suspension behind,proceeded the related calculation and design. Key words: auto unload vehicle total arrangement vice-car stalk raising organization

现代汽车设计方法概论

现代汽车设计方法概论 计算机学院 张洋 10061089 2012年4月23日

一、汽车概述 1、汽车工业的发展 汽车诞生于德国、成长于法国、成熟于美国、发展于欧洲、挑战于日本。 1886年德国人奔茨和戴姆勒发明了汽车后,在欧洲出现了一些生产汽车的公司。最早成立的汽车公司有德国的奔驰公司、戴母勒公司、法国的标致公司、雷诺公司、英国的奥斯汀公司、意大利的菲亚特公司等,欧洲是汽车工业的摇篮。德国人发明了汽车,而促进汽车发展的是法国人。 1891年法国人阿尔芒?标致对汽车结构进行了重新设计: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脱离了马车式的设计思路,奠定了传动系的基本构造,汽车制造也从德国移向了法国。但手工生产,追求豪华,成本高,限制了汽车工业的发展。 ●第一次变革(成熟于美国) 1903年,亨利?福特汽车公司成立。1908年推出了大众化的T型车,使家庭轿车的梦想成为现实,在长达20年的T型车生产期间,T型车被称为“运载整个世界”的工具。 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在汽车城底特律市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汽车装配流水线,使T 型车成为大批量生产的开端,1915年,福特汽车公司的产量占美国各公司总产量的70%,而德、英、法等欧洲各国的汽车总产量也不过是美国汽车产量的5%。 190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成立。由于亨利?福特不注重T型车的改进,使其显得单调、简陋。1927年带有豪华饰件的通用公司的雪佛兰型汽车赢得了人们的普遍欢迎,击败了独霸世界汽车市场20年的福特T型汽车,使其最终退出了汽车舞台。 ●第二次变革(发展于欧洲) 欧洲人不甘心美国汽车一统天下,但又无法在规模和价格上与美国竞争,因此,采用了: 1、品种多样化 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针对美国车型单一、体积庞大、油耗高等弱点开发了多姿多彩的新产品,如发动机前置前驱动,发动机后置后驱动,承载式车身,微型节油车等,尽量适应不同的道路条件、个人爱好等要求,与美国汽车公司抗衡。

汽车专业毕业论文

汽车专业毕业论文 1 引言: 冷却系统的维修率一直居高不下,特别是随着车辆行驶里程的增加,冷却系统的工作效率逐渐下降,对发动机的整体工作能力产生较大影响,冷却系统的重要性在于维护发动机常温下正常工作,尤如人体的皮肤汗腺,如果有一天,人体的汗腺不能正常工作,那么身体内的热量将无法散去,轻则产生中暑,重则休克,所以冷却系统的维修非常重要。 2 冷却系统的作用 冷却系统的功用是带走引擎因燃烧所产生的热量,使引擎维持在正常的运转温度范围内。引擎依照冷却的方式可分为气冷式引擎及水冷式引擎,气冷式引擎是靠引擎带动风扇及车辆行驶时的气流来冷却引擎;水冷式引擎则是靠冷却水在引擎中循环来冷却引擎。不论采何种方式冷却,正常的冷却系统必须确保引擎在各样行驶环境都不致过热。 3 冷却系统的组成 水冷却系统一般由散热器、节温器、水泵、水道、风扇等组成。散热器负责循环水的冷却,它的水管和散热片多用铝材制成,铝制水管做成扁平形状,散热片带波纹状,注重散热性能,安装方向垂直于空气流动的方向,尽量做到风阻要小,冷却效率要高。散热器又分为横流式和垂直流动两种,空调冷凝器通常与其装在一起。 水泵和节温器 动机是由冷却液的循环来实现的,强制冷却液循环的部件是水泵,它由曲轴皮带带发

动,推动冷却液在整个系统内循环。目前最先进的水泵是宝马新一代直六发动机上采用的电动水泵,它能精确的控制水泵的转速,并有效的减少了对输出功率的损耗。这些冷却液对发动机的冷却,要根据发动机的工作情况而随时调节。当发动机温度低的时候,冷却液就在发动机本身内部做小循环,当发动机温度高的时候,冷却液就在发动机—散热器之间做大循环。实现冷却液做不同循环的控制部件是节温器。可以将节温器看作一个阀门,其原理是利用可随温度伸缩的材料(石蜡或乙醚之类的材料)做开关阀门,当水温高时材料膨胀顶开阀门,冷却液进行大循环,当水温低时材料收缩关闭阀门,冷却液小循环。空气的流动 为了提高散热器的冷却能力,在散热器后面安装风扇强制通风。以前的轿车散热器风扇是由曲轴皮带直接带动的,发动机启动它就要转,不能视发动机温度变化而变化,为了调节散热器的冷却力,要在散热器上装上活动百页窗以控制风力进入。现在已经普遍使用风扇电磁离合器或者电子风扇,当水温比较低时离合器与转轴分离,风扇不动,当水温比较高时由温度传感器接通电源,使离合器与转轴接合,风扇转动。同样,电子风扇由电动机直接带动,由温度传感器控制电动机运转。这两种形式的散热器电扇运转实际上都由温度传感器控制。 散热器 散热器兼作储水及散热作用,再此之上还装有膨胀水箱。因为单纯依赖散热器有几个缺点,一是水泵吸水一侧因压力低而容易沸腾,水泵的叶轮容易穴蚀;二是气水分离会产 1 第页 生气阻;三是温度高冷却液容易沸腾。因此设计师就加装了膨胀水箱,它的上下两根水管分别与散热器上部和水泵进水口联接,防止上述问题的产生。 冷却介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