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教育思想

《周易》的教育思想
《周易》的教育思想

《周易》的教育思想

《周易》的教育思想

《周易》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文化经典,几千年来在许多思想文化领域对国人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天学科分类体系中的许

多门类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源头。正如纪晓岚所说的:“

广大,无所不包。”其中非常值得一述的是教育学,我们今天

流行的许多教育思想、理念和方法都直接来源于《周易》比如,我们把对儿童的教育称为“启蒙”或“发蒙”,最早就来源

于《周易》的蒙卦。具体说来,《周易》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重视教育,把教育放在非常突出的地位。《周易》的教育思

想主要反映在蒙卦上,而蒙卦在六十四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

地位。《周易》六四卦的排列顺序是,先列乾坤两卦,然

后就是屯蒙。乾为天,坤为地,屯为万物初生,万物初生需要教育,就是蒙。《周易?序卦传》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

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物生必蒙,故授之以蒙。”万物生成以后处于蒙昧阶段,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启

发他、教育他。这充分反映了殷商先民对教育的重视。此后,

《周易》关于教育重要性的思想被后世学者不断阐发,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管子-权修》云:“终身之计,莫

如树人。”《学记》则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孟子似乎

更加重视教育,把教育看成是区分人和动物的重要标志,他说:“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孟子?滕文公上》)后来,随着科举制度的创制和发展,教育备受重视。

近代以来,出于救亡图存的需要,许多学者、政治家都选择了把教育作为改造社会的重要手段。今天,我们的政府则明确地把科教兴国作为国家的基本国策。

强调师道尊严,给予教师很高的地位。重视教育必须尊重教

师《尊师本身就是重教《而重教必须尊师。《周易?蒙》卦辞云:“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作为受教育者,蒙童应该主动地向老师请教,而不是老师卑躬屈膝地要求蒙童接受教育。这样,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就处于一种主导地位,它要求整个社会都应诚心诚意地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

另一方面,尊师也是为了尊道,师严是为了道严,师道尊严

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敬学而有为,也就是程颐所说:“致敬尽礼

而后往之,非欲自为尊大,盖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于有

为也。”《程颐易传》)这种尊师重道的思想,经过荀子、董

仲舒、韩愈等儒家士人的发挥,成为我国尊师重教的一种优

良传统。

以德育为先,把德育作为教育内容的核心和前提。《周易?蒙?象传说:“君子以果行育德。”此外,《易传》中还有“以

懿文德”、“自照明德”、“反身修德”、“厚德载物”等重视品德修

养的表述。德育好比人生的方向盘,决定着一个人生活的质

德育放在启蒙教育的首位,说明了古人已充分意识到这一点。 ,《周易》还指出了德育的内容,“蒙以养正,圣功也。”

它意味着符合社会规范, 代表着被社会认可和接受。《周易》

视德育的思想被继承和发展,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明确地

在教学态度和方法上,《周易》强调敬学持志、身教和对学 生惩罚要适度的思想。《周易?蒙》云:“初筮告,再三渎,渎 则不告。”这里是用占筮作比喻,说受教育者好比占筮一样, 应该心怀诚意、专心致志向老师求教。如果反反复复,缺乏 向学之志,那样占卜就不灵验,学习也会一无所获。这种思 想后来演变成一条重要的治学经验,为学要专心致志,不能

曝十寒。其他像《周易?蒙》卦中的“发蒙,利用刑(型)

人”则具有了明显的身教思想; “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主张对冥顽不化者进行惩戒,但是惩戒一定要适度,如果只 是“为寇”而不是“御寇”,将导致与教育初衷相反的结果。

此外,像《周易?家人》卦则蕴含了丰富的家庭教育思想。这 些,前贤时哲已经多有精辟论断,兹不一一详述。

总之,《周易》作为教育思想的起源,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 工作者探索符合现代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仍具有重要的 借鉴价值和意义。 量、一生的走向、对国家和社会的价值。

《周易》明确地把

进一步 (《周易?蒙?彖传)“正”是周易》 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把“正” 作为德育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培养儿童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 道德观,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所以程颐说:“养 正于蒙, 学之至善也。”(《程颐易传》)王夫之说:“养其正 于童蒙, 则作圣之基立于此。”(《船山遗书?俟解》)这种重

提出了“蒙养之始,以德育为先”的口

号。

作者:史海威北京师范大学易学文化研究中心中国教育报》2007 年4 月27 日第4 版

周易和排列组合

《周易》与排列组合 例1:从甲城到乙城,可以乘飞机、火车、汽车或轮船。一天中午飞机有2班,火车有4班,汽车有1班,轮船有3班。问从甲城到乙城一天中共有多少中不同的走法? 分析与解: 从甲城到乙城共有四种不同的交通工具,每种交通工具都有不同的班次,无论乘哪种交通工具的任何班次都能从甲城到达乙城。由已知条件可知,一共有2+4+1+3=10(种)。 答:从甲城到乙城在一天种有10种不同的走法。 方法点拨: 这道十分简单的题目,包含了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数学原理——加法原理。如果完成一件工作有几类方法,每一类又分别有m1,m2,m3,--------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种工作的方法总数就等于各类完成这种工作的方法的和,即n=m1+m2+m3+--------(n表示完成这件工作方法的总数) 试一试: 书架上有10本故事书,3本历史书,12本科技书,黄刚要任意从书架上取一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例2:某班要派出一对选手参加乒乓球混合双打比赛,男选手在王刚,李健,张明三人中产生;女选手在薛红,章芸,顾芬,沈华四人中产生。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组成方式? 分析与解: 要选出一对双打选手要分两个步骤:第一步选一名男生,有三种选法;第二步再选一名女生,有四种选法。一旦两步完成,双打选手即产生。当我们选出

任一名男生后,都可以组成4种不同的双打选手,一共有3名男生,故有3×4= 12(种)。 答:共有12种不同的方法。 这道题目也比较简单,但同样也包含了一个应用非常广泛的数学原理——乘法原理。如果一件工作,要分几步完成,每一步又分别各有m1,m2,m3…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工作的方法总数就等于完成各步的方法数的乘机,即N=m1×m2×m3…(N表示完成这件工作的方法总数) 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是计数种应用十分广泛的两个原理。再运用时,关键要分析问题的具体情况,准确地确定用哪条原理,也就是说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区别在于:完成工作的几类方法是独立的,一步即可(如任何一种交通工具的任何班次都能从甲城到达乙城)就用加法原理;如果做事需分步骤,各步均做完才算完成整件事(如必须选好男生后再选好女生,两名选手都选好才完成任务),就用乘法原理。 拓展训练营: 书架上有4本故事书,7本科技书,王刚想要从书架上任意取一本故事书和一本科技书,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史料链接 《周易》 在道家之外,借助于老子的思维方法,用宇宙的道理来解释人世道理的第一批代表人物,是旧中国时期的《周易》学者。 《周易》是成书于周代的一部算卦书,它用“——”和“-”两种符号六层相叠、排列组合的方法,得出了六十四个复合符号,人称六十四卦的卦象,用六十四卦的卦象象征自然界及人世各种事物,用六十四卦卦象之间的异同象征事物之间的变化。算卦时,根据所得卦象之间的转换,来判断事物的好坏和吉凶。 后人将《周易》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于是形成了易学。到了战国时期,这

易经与生活

[导读] 《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 中国周易学会西安研究员吕山峰 《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自 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这部由伏羲氏与周文王(姬昌)根据《河图》、《洛书》演绎并 加以总结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的书籍,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思想结晶, 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 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规律理论的书。《易经》卦辞、《易传》语言晦涩难懂,然而却 与生活息息相关。孔子读易后,感慨“洁净精微,易之教也!”足以说明《易经》语言精深, 处处有哲理和教化之妙用。本文是我根据多年读易的体会,主要把《易经》的生活理论归纳 一些,以便参考学习。 一、《易经》与日常生活 1.衣:黄裳元吉;生活即教育。(坤六五)古人把上衣称作衣,下衣称为裳,喻意下 衣是为了陪衬上衣,君子以厚德载物,常怀忠信,舍己为人。“直方大,不习无不利”、“无成 有终”,这和《道德经》“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异曲同工之妙。有人认为老子思想守弱、消极,其实不然,实际上老子是解读了《易经》坤卦精神。笔者研读宗教文化典籍,曾 经在多次易经讲座中,反复强调我们要学习《易经坤卦》、《道德经》以及佛教的《地藏王 菩萨本愿经》,为其效法自然、善待众生、护念地球母亲的理念而深受感动。 2.食:君子以饮食宴乐。(水天需)饮食是人类维持生命的第一需要。饮食宴乐,民 以食为天,人生饮食大事,以快乐为准则。本卦从初爻到六爻,基本上包含了生存需要、安 全需要、尊重需要。相比而言,周文王《水天需》卦比马斯洛五大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要早 近3000多年。 3.住:先王以享于帝立庙。《风水涣》(涣,风行水上,患难,先王带领民众,选择 吉祥的地方建屋宇、立宗庙。注:涣,音同涣;享音同祥,帝同地。所有注疏解释都用到音 韵学。)居住,也是人生的一大追求,购房、买房,以选择福地而居住为目的。所以出现“相地、堪舆、风水”这一行业。不少学者认为,风水一词,最早出现在中郭璞《葬书》中,笔 者则以为最早出现在《易经》中。

《易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下)

《易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下) 第三章从定位看凶吉 第一节从易象看成功的几率 一、易象预示事物发展轨迹 易象,指卦象、爻象。它是一种比象,类象,抽象,意象,如以一横代表阳,代表天,表示天不可分割;以两段代表阴,代表地,表示地可以分割,很抽象。卦象,是指卦整体的形象会意,如离卦竖起来就如“火”字,坎卦竖起来就如“水”字,分别代表火、水。鼎卦(见左图)象一只竖立的鼎;爻象,是指爻所处卦中的爻位之象,表示事物所处某一阶段的成象。《易经》认为,无论任何事物,都会以“象”的形式呈现,潜象为事物始初时期的呈象,成象则是事物生成时的呈象,迹象则是事物消亡后的残留呈象。象,为表象,但它却是事物本质的外在反映。 1、潜象 《易经》认为,事物在发端之前,有其潜象。潜象呈现信息微弱,但往往会重复或加强显现。因潜象不易捕捉或被人们忽视,不是特别留心是不易观察到的。如,人在生病前,往往会感觉某些不适,但不适状况一会又可能消失,人们则不以为然。但过一阶段,不适情况会加重,过一时刻又会缓解,又过一时刻,大病终于来

临。这是有其内在原因的,人体的免疫系统总是对细菌(病毒)的侵入作斗争。当细菌(病毒)第一次侵入人体时,人感觉不适,当人体免疫系统把细菌(病毒)击溃时,人体不适的情况消失;于是细菌(病毒)大规模繁殖后以兵团态势第二次侵入人体时,人体的不适会比前一次加重,但免疫系统也会集中“优势兵力”进行抵抗,于是不适状况有所缓解;当细菌(病毒)快速繁殖以决战态势侵入人体时,人体免疫系统不足以抵抗或免疫系统遭到破坏时,大病来临。 又如,某煤矿公司出现矿井坍塌埋人事故。事先一定有其潜象:首先,这个煤矿公司一定是制度纪律废弛;其次,因制度纪律废弛而出现安全隐患,如安全设施不健全,防患预案落实不到位等;众多安全隐患的同时存在,如果再不能得到重视和纠正时,无论哪个环节出现事故那只是或早或迟事。 事物的潜象,是事物发展初期的端倪和前兆。《易经》启示人们,应该留心这些端倪和前兆,特别是重复或加重出现的端倪和前兆,大凡为预示该事物发展前景,不可小视。《易经》告诫人们,要学会见微知著,去伪存真,兴利除弊,远祸存身,防患未然。 2、成象 随着事物的成长发展,事物的潜象会一再加强显现,由隐蔽微弱

尔雅易经十讲答案

易经十讲 第一讲(一):《易经》——人类生命的密码 1《易经》告诉人类生命密码。() 我的答案:√2《易经》凝聚了远古先辈的智慧,学《易》是接受教诲吸取天地之灵气的神圣行为。() 我的答案:√ 第一讲(二):学《易》的三个境界 1王国维用宋词描述学《易》的境界,指的是()? A、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B、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C、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2《易经》是一门现代科学,它研究世界的变化,有变易,不易,简易。() 我的答案:× 第一讲(三):《易经》中的宇宙全息论 1《易》有多少卦?()A、三十二B、四十八 C、六十四 D、八十一 我的答案:C 2《易》是从必然之中看到偶然。()

第一讲(四):山术、岐黄之术、卜数、相术 1以下关于山术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与自然界直接沟通 B、能直接调动正能量 C、主要内容有气功、太极拳、道术、符咒、丹道仙术等 D、山术是一门玄学 我的答案:D 2岐黄之术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黄帝内经 B、本草纲目 C、养生术 D、太极拳 我的答案:D 3太极是喜回旋忌直冲。() 我的答案:√ 第一讲(五):《周易》的成书 1《周易》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易经》和()。 A、《易经》 B、《卦辞》 C、《易传》 D、《爻辞》

2人相包括()。 A、手相 B、骨相 C、面相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3相术不包括()。 A、天相 B、地相 C、人相 D、道相 我的答案:D 4“三易”之说指的是()。A、连山易、归藏易、不易 B、归藏易、周易、变易 C、周易、变易、简易 D、连山易、归藏易、周易 我的答案:D 5《易经》是一本心理学的教科书。() 我的答案:√ 6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 我的答案:√

易经思想

易经思想 一.易经的自然观 普遍认为易经起源与占筮。一方面这种观点本身值得商榷,另一方面即使起源于占筮,但《易经》占筮与纯粹的巫术是有区别的。易经占筮的依据一方面是《易经》的自然观,另一方面是《易经》的辩证法思想。 《易经》系词上传一开始就阐明“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成,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周易系词上传》第一章)这说明《易经》是以宇宙的构造形象为依据的。宇宙有阴阳,阴阳造万物,宇宙生成的自然规律也就成了万事万物的行为规范。人的吉凶也是由所涉及的事物本身的性质和运动造成的。 如果我们仅仅从系词来理解《易经》的自然观是十分不全面的,而要真正找到《易经》的自然观要从八卦的形成和阴阳二气的相生相克原理来理解。系词传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一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周易系词上传》第十一章)这里的无极就是宇宙生成之前的混沌状态;两仪是指宇宙生成过程中阴阳对立元素出现;阴阳对立元素的对立统一的辨证运动变生成各种事物;而事物的相生相克变决定各种事物的吉凶。 对于宇宙的生成问题,至今还是一个迷。我所接触到的有两种理论,一种是以物理学为基础的大爆炸理论,该理论认为:“哈勃的发现暗示存在一个叫做大爆炸的时刻,当时宇宙的尺度无穷小,

而且无限紧密。在这种条件下,所有科学定律并因此所有预见将来的能力都失效了。如果在此时刻之前有过些事件,它们将不可能影响现在所发生的一切。所以我们可以不理它们,因为它们并没有可观测的后果。由于更早的时间根本没有定义,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人们可以说,时间在大爆炸时有一开端。”(霍金《时间简史》) 另一种科学理论是以热力学为基础的进化物理学理论。该理论的基础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当给系统供给能量,复杂系统便从平衡态逐步向非平衡态演化,从而进入了系统的进化过程。 在这一理论中,一个很有兴趣的问题是对“死”的定义。热力学把“死”定义为平衡态,即,混沌态。而把“生”定义为时间有序和空间有序的非平衡态。由“死”转变为“生”是由系统外部供给系统能量所形成的有序结构。普里高津把这种结构称为耗散结构。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可以得出宇宙生成的图景:在宇宙生成之前是一种混沌态,当外界给它供给能量以后,就逐步由无序状态向有序状态转变。正如中国哲学描述的那样:轻轻者上浮而为天,沉沉者下凝而为地。 我个人认为,耗散结构理论更能够清楚的描述宇宙的生成过程,并对整个宇宙的运动图景也做了准确的描述。比如,太阳系、银河系都是有序运动,而无数的星系又组成有序的星系集团,这些都是现代科学所证实了的,并且是可以用耗散结构理论准确解释的。 很显然,易经对宇宙的生成的描述与耗散结构理论是非常接近的。为此,耗散结构理论的创始人普里高津就非常欣赏中国哲学,

儒家与《易经》的关系

儒家与《易经》的关系 儒家与《易经》的关系,可以从孔子和《易传》说起。孔子及其后来的儒家对《易经》是很重视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儒学建构,不仅受到了《易经》中阴阳之间关系的影响,而且还受到了阴阳相交的运动变法的启发,《中庸》就是从《易经》中衍生出来的。没有前者,就没有所谓的以“仁”释“礼”的儒学,没有后者,就没有儒家思想的灵魂——中庸之道。孔子对《易经》的重视,历史上是有明确资料记载的。相传,《易传》就为孔子晚年所作。《论语·述而》也说:“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看来,孔子是在50岁以后(有人说,孔子学《易》在68岁),才开始痴迷《周易》的,可谓相见恨晚。《史记·孔子世家》也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这些能够相互印证的资料无疑表明:孔子对《易》是有过精深研究的。我们大家都知道,孔子曾经提出过人生的五大里程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据说,孔子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

正如他在上面感慨的那样:“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我们知道,孔子早期四处推行其政治主张,但得不到各路诸侯的采纳。而艰难困苦不改其志,即使累累如丧家之犬,仍然还要“知其不可而为之”。至于孔子的主张为什么的不到当时得不到认可呢?原因也许很简单,就是孔子那一套以“仁”释“礼”的儒学建构缺少了内在的灵魂,很容易沦为一种死板的形式和教条。而知所以如此,正是因为孔子当时并没有读到《周易》。今天的我们也许无法想像,当时看本书是很困难的,尤其像《周易》这样的书,属于官方的教科书,只能藏在周天子自己家里的小图书馆里,属于秘藏典籍,为太史只有少数的几个人才能看到。别说孔子这样的一个没落贵族的后裔,就是王公贵族也很难看到。所以说,孔子读《易》不得,是很苦恼的。孔子能最终读到《易经》,还是沾了时代的光。我们前面说过,春秋末年,王室衰微,诸侯坐大,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周王室衰微以后,原来在周天子身边当文官的知识分子为了生计,都跑到各路诸侯国去了。但这些人出走,并没有空着手,临走还要捞一把,随身带走了一些东西。带走的什么?文人嘛!当然带的是书。就像今天我们很多知识分子搬家,最为珍贵的还是书籍。在被这些人带有的书籍当中,很可能就有《易经》。孔子晚年定居鲁国,当了个编纂鲁国历史的小官,才得以见到《易经》的庐山真面目。孔子看到《易经》

易经与人生

感悟《易经与人生》 摘要: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对于已经距我们数千年之久的古代文化书籍,以及里面所包含的自然哲学、伦理实践和对人生的看法态度,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在这个世界竞争越来越激烈,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但精神方面却缺乏食量的时候,易经更具有引导作用,就像航行在大海中航船的灯塔一样,在迷失的时候能够找回自己的方向。在《易经与人生》这门课程学习的一个月的时间里,对《易经》这门深奥哲学的一些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课程中,老师讲解的几项基本的卦象,也使得我对人生和哲学有了一定的了解。 关键词:易经乾卦坤卦 据说,易经是由伏羲氏和周文王姬昌根据《河图》、《洛书》演绎并加以总结概括而来,先有伏羲氏做先天八卦图,后周文王姬昌被囚七年,闲来无事在前人基础上推演出后天八卦图。从本质上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的书籍,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了这些预测规律理论的书。以现在的角度看,这很有迷信的成分,但是,站在历史的角度,占卜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了奠基和促进作用,而易经更是对后来各种文化、经籍、言行等等起了很大的影响作用。无论是儒家、道家等远古时期的百家争鸣,还是到明朝时期创立的心学,乃至民国创立现在很流行的厚黑学,在它们的立言中都能找到易经的根源,也因此,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成为古代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易经本质就是用来占卜的书,但是社会中的很多人却打着易经的旗号招摇撞骗,像什么算命测字看风水。我认为,学习易经能够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能够预测到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但是这要求学习者本身的学习修养,这么深奥的哲学思想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就能够看透看穿的,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看透所有人的未来。易经,给有学问的人带来的是人生的境界与追求,给迷信的人

易经中的“和”

谈论易经中的“和” 历史与行政学院历史学 084040067 陈开彦 摘要:“和”的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其最早发祥于《易经》,《易经》合和观在中国思想文化中影响甚大。北京故宫的三大主殿分别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名就是来自《易经》的“保合大和,乃利贞”,中国自古强调礼治、等治重于法治,这也是合和思想的反映。孔子强调“和为贵”,《易经》突出“保合大和”,都是一个目的;希望构建国泰民安的和谐社会。历史上,大凡社会和谐则国泰民安,国家统一,人民安居乐业;反之,矛盾尖锐,两极分化,必然导致战争,引起分裂,人民则苦不堪言。 关键词:《易经》;合和;和谐;统一 《易经》说:“保合大和,乃利贞”,就是说只有做到合和,才能万国咸宁,才能国泰民安。那么,《易经》的“保合大和”是什么意思呢?合:《易经》的意思是博大、包容,由部分集中为一个整体。 合合璧:合为一体 合力:齐心协力 合心:同心同德达到同心目的,即同心同德 合适:不偏不倚 和平和:温和平缓 中和:中行不偏 谦和:不骄不躁达到和谐目的,即和衷共济 和平:和平共处 当然,《易经》强调的是中和之道;包括天时、地利、人和。 《易经》强调元、亨、利、贞 元者,大也,始也,仁也,善也。亨者,通也,美也,礼也。利者,和也,平和,义也。贞者,正也,真也。所以元、亨、利、贞的精髓是:真、善、美。 《易经》说:“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美好)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事也……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易经?乾》)。《易经》之所以把元、贞作为乾卦(父卦、君卦、天卦)的卦辞,并贯穿于全书,原因就在于《易经》强调元、亨、利、贞是真善美,是君子必行的四德。 《周易·乾卦·文言》云:“龙德而正中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正中之龙德,上承于天,下开于人,因此,在天为乾,在人为健。正中之德,首要在“正”,此为“庸言之信”的“信”;其次在“中”,此为“庸言之信”之“庸”。庸者,中庸。“庸言之信,庸行之谨”,是说人之所以为人者,在性情上要有一个起码的底线,有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度”。克己复礼也罢,“飞龙在天”也罢,都不能过分。克己复礼过分,则有失于“和”的原则;“飞龙在天”太过分,就必然“亢龙有悔”。过分,就违背了《易经》卦爻体系所展示的“中和”原则。 阴阳和谐是《易经》整体和谐的哲学基础。《易经》无论太极图、八卦、六十四卦、河图洛书,都在体现阴阳相依、互根互补的互动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的统一。 太极图的阴阳合抱就是通过阴阳的和谐来体现整体的和谐,反映天下的事物都应该在对立中求统一,在互根互补中求生存、求发展,自然界如此,社会也是如此。 太极图为何是圆的,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圆文化,中国古典小说为何大多喜欢以大团圆作为结局呢?就是因为中国人喜欢和谐、喜欢融一,这是有几千年历史根源的。中国从尧舜禹、

周易本源正宗古筮法

周易本源正宗古筮法--《周易参伍筮法》,朱熹在《周易本义》中,肯定了“参伍以变,错综其数”,是求卦的筮法。卢泰以为,公元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出土的“太乙九宫占盘”之以九宫配八卦、四时的占筮方法乃“参伍筮法”也。在西汉或更早的时候就开始使用九宫占盘了。卢泰:对“参伍以变,错综其数”,的解释:伍为数词,即五。所谓数指:12345678910 ;其中12345为生数;678910为成数。在生数和成数中5为尊贵之数,因所有生数和成数皆由5变化而来。如,生数1=5-4;成数6=5+1等等.故,伍有数主数祖之称。伍,《说文解字》为会意词,从人,从五,五的本意是指天地相交。引申为人在旁边观察天地交合的宇宙变化。相参伍也;参做动词,有参拜伍之意。伍字本身,有一人居左参拜(观)五之象。九宫中,伍居中宫,其他四正四隅环立亦显参拜之阵象,故九宫图即参伍图也!另,参即三,伍即五。三五乃三个伍之意。(古时称十五为“叁伍,”此即参天两地倚数之和;参天,指生数中的三个奇数或说阳数135;两地,指生数中的两个偶数或阴数24;参天两地,乃12345的统称。之和为15),九宫中四奇四偶加中五各方向相邻三数之和皆“参伍”三个五(15)也,由此可知,“参伍”实是九宫图的取象和特殊数字结构之变称,另一种称呼。九宫图,即参伍图。而参伍筮法定卦使用的天(后天八卦)地(后天八卦九宫)盘,定局用的时空盘(九宫八卦二十四节令72局)乃是周密完整的体现“参伍以变,错综数”演卦方法的时空盘都是记录天文历法时空布局的九宫盘!它能准确有序地演绎出易经64卦,并经得住“左国”卦例的验证。其旋

转的天盘趣(趋)时而行与地盘相错,时空定位都是实在的而非虚拟想象象征的主观的人为规定。 实用“参伍筮法”操作步骤及举例: 分四步: 一、取时:将起卦时的公历换算成农历;如,公历1997年9月26日21时20分,换算成农历为:丁丑年、已酉月、辛末日、已亥时;(八字算命的四柱)。 二、定局:查看时空占盘和万年历以农历日,(日柱)所在二十四节气位,定出阴阳局、几局。如上,辛未日节气处于秋分(亦即九宫兑位),故应为阴局。(阴局:离宫夏至起至坎宫大雪止。阳局:坎宫冬至至巽宫芒种止。) ;几局呢?据阴阳局与节气对应关系及每局(甲子旬头)上(子午卯酉)中(寅申巳亥)下(辰戌丑未)三元规定,大暑、秋分七一四,辛末日(己巳旬头属中元)为中阴一局。 三、定卦:查阴一局六旬周流表以时辰,定旬头。如上,已亥时,属甲午旬所辖,故旬头为甲午(兑卦值旬)。以旬头所在宫定出值旬卦(兑),同时以时辰下临数(二)定出值时卦(坤)。如上,计算表如此: 甲午乙末丙申丁酉戊戌已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七六五四三二一九八七(甲午对七数,可能是午地支数有七;倒数因是阴局)可见七兑卦为值旬卦;二坤卦为值时卦。至此,己明确了时间、局数、值旬头(值旬卦)、

感悟周易、感悟人生

一、选课感悟 二、学习《周易》感悟 三、感悟人生 选课感悟:在我报选这门课程之前,我对周易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没有真正的了解和学习过,只是在电视、书籍中听到或看到过,一直觉得很神秘,唯一的感觉就是直接把“周易”翻译成“算命”、“风水”。看到学校公选课上开设了这门课,很是激动,所以我抱着想学习周易那种能预知未来的神奇力量的好奇心和对风水之说、还有周易与中医学的联系,报选了刁老师的这门《周易与中国文化》。 等到真正进入课堂后,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述它的起源、它的历史、它蕴含的深层的哲理,我才开始慢慢走进周易精彩的世界,才明白单纯的把周易理解为算命,实在是泯灭了它的博大精深。我发现我一下子就爱上了里面的东西:警句,哲思,教化……惊叹于它一整套庞大的系统:卦象,六十四卦的卦义,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对应,与天干地支的对应,与中医中人体器官的联系……总之,我是被它的魅力所吸引了,在课后空余时间我又多出了一项新的爱好,了解周易,体会周易、感悟周易与人生。 但毕竟是刚刚接触不久,我能力有限不能一下子把那么深奥的学问研究透彻,下面简单的结合老师所讲授的和我自身的理解谈谈我眼中的周易。

学习《周易》感悟: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对我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据说最早是由伏羲氏创立先天八卦,到周朝周文王创立了后天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并写了每一封的卦辞称为《周易》,它在古代的时候是帝王将相必学必懂的哲学,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我们华夏民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 《易经》里的思想已经渗透到我们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我们平时很少有人会意识到这一点,但事实确实如此,孔子就说过人们“日用而不知”。今天我们生活中常常说谁阴阳怪气,谁又变卦了,或者常用扭转乾坤,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另外还有否极泰来,还有乐知天命,物极必反之类的口语和成语。 《周易》:“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像,四像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成大业。”表达了这样的一种思想:宇宙之间先是有太极,太极产生了两仪,即阴与阳;阴与阳又产生了四象,即老阴、老阳、少阴和少阳;四象又产生了八卦,即乾、坤、离、坎、震、巽、艮、兑的卦。这八卦就是用来判断吉凶,确定吉凶之后则可以从容应对,从而使人生少些挫折多些顺利。现在我知道这并不是迷信,而是通过运用八卦预测的科学方法,推理并预测自然和人事吉凶的有关信息,使我们做到对一切心中有数,有备无患,有恃无恐。 周易卦易系统中的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它特定的象征意义,可以依其卦辞或者爻辞推测相应的人事吉凶和人生道理,这不仅可

茶与易经

《周易》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奇书。台湾大学者南怀瑾称《周易》是“哲学中的哲学,学问中的学问”。它是儒家“五经”之首,是道家的根本,亦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融合对象(以易理解释佛经)。“周易文化”应当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中国的茶文化亦是源远而流长,茶之道博大精深,更令不少人耗毕生精力钻研此道。 然而,谈中国茶道,一般人均把目光注视在儒、释、道三家与中国茶文化的渊源关系上,有人甚至说,没有儒、释、道,茶无以形成文化。应当客观地评价,儒、释、道三家在历史上既曾分别作用于茶文化,又曾综合地融会贯通共同作用于茶文化。既然儒、释、道都归根结底于《周易》,茶道是在中国本土上成长起来的文化,必然归根于“周易文化”。 中国茶道无论是对茶器、茶具、茶叶、泉水的精选,还是对品茶过程的讲究,如品茶环境氛围的营造,品茶心理素质的调养,品茶鉴赏能力的比较等,都充分体现着“天人合一”的思想。首先是物求自然。火炉砂铫,紫砂壶瓷杯,均要本土本色,茶叶茶汤均要本香本味。茶叶,不设色,不加香,色求清淡,味求纯真。本香本味,方可亲近自然、品韵本原。其次是人求专心。专心方能致“静”,方能与“天”沟通。“静”是茶人的一种审美修养和体验。“归根曰静”。心“静”,方可虚怀若谷、洞察分毫,象镜子一样真实地反映出天地万物。品茶必须是“忙”着和“闲”着的人“静”下心来。四德齐备而茶叶上等,这是客体的完美,加上主体的“虚静”,使得心灵格外空明,精神不断升华净化,“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人一旦能达到清明如镜的境地,则可以鉴天地之变,观万物之化。茶使人心静,茶使人智灵,品茶人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通玄会,可通达“天人合一”的无我境界,达到“神明凌霄汉,思想驰古今”的自由世界。所以,品茶论易,谈天说地,说古论今,交朋结友,一切的人事活动和心灵感悟都可以借助茶来表达。 茶性阴,但阴太盛则需资阳气以相补,其中真正体现了阴阳相济之理。 茶圣陆羽《茶经》所载茶具的形制充分反映了他对周易阴阳理念的理解。他在《茶经》中说:“(茶)木如瓜芦,叶如卮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棕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其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采得蒸焙封干,有千类万状也。” 古人深知茶道之变化,因为茶性最容易改变。茶叶也最容易吻受异味,如果包装不当,周围的气味很容易被茶叶吸收而导致茶叶窜味。茶道,将茶理寓于形式,讲求名茶、好水、美境、佳人、雅事、细器。 茶道,讲求洗茶、泡茶、闻香、啜饮各个程序,不得矫情。不同的茶,有的清淡,有的浓酽,有的在若有若无之间,有的却厚重得化不开来。 茶可以为饮,为食,为药;茶可以为听,为赏,为悟;茶可以为诗,为画,为书。中国茶道从远古的《周易》中承传了变易之道,种植有变化,采收有变化,制作有变化,品味有变化。茶道以一种奇特的形式流传世界,年年在变,月月在变,日日在变,变出博大,变出雄伟,变出壮观,变出精微。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 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化得以延承的灵魂,是国人乃至世人思想的基因。从他产生的那天起,就在不知不觉简,影响了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做事准则,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他就像一个风向标,已经像血液一样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石所在。 易经之所以能位于五经之首,就在于他的博大精深。关于易经的由来,经历了上古伏羲氏、中古神农氏、下古轩辕黄帝三代,总结世间万物的发展规律,形成了太阳月亮,山水,男根女阴相对的万物空间。到了夏商周时代,经周文王姬昌不断总结演变,形成了六十四卦,就是周易。至此,易经世历三古,人更三圣,才有了从迷信到理性,从巫术到哲学的重大飞越,逐渐成为中国哲学的理论根基。 易经的思想讲究阴阳相济,刚柔有应,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阴阳两爻为基本符号,以及由八卦中任意两卦交相叠合而成的六十四卦为基本图形,来说明宇宙万物的一切现象,并通过占筮来启示天道,人道,地道的变化规律。 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天地间一切事物的变化无不因时因地或成阳刚,或成为阴柔,而这一阳刚阴柔的变化法则,正是宇宙的法则,人生的法则,也就是天理和人道。易经天地人三才,天道地道人道的变化法则,正是宇宙应遵循阳刚阴柔无穷变化的法则,变易而不易,复杂而简易,在变化中生成发展,在反复中保持和谐统一。这一刚健中正,无穷无尽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正是宇宙精神的所在,也是人生立身处世的原则。人若能以宇宙的自然法则来确立自己的行为规范,就会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而知变,应变,适便,自强不息,给人类社会带来发展。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易经更是现实人生的指南,趋吉避凶的宝典。但是现代社会易经并不为更多的人所熟悉,里面有很多原因,但归结起来有两点:一是因为易经有一套逻辑符号,术语卦名,如阴阳,九六互变,乘承比应错综复杂等,大多人们不了解所表达的是什么含意。二是因为一些江湖术士的故弄玄虚,将天干地支阴阳五行翻来倒去,顺推逆数,歪曲了易经本意。 所谓易占,六爻八卦推算未来,是易学中充满魅力的领域,很多人习易动机就在于此,其实甲骨文当中的“学”字,就是小孩子双手玩六爻之象,说明了启蒙要从易经开始。其实六爻占卜,是学习易经最基本的一个游戏,不停的玩摆出不同的卦象,加深对卦象的印象。真正根据卦象推断未来,要根据卦象的变化和变化的象辞爻辞以及前因后果等等客观因素来判断,解卦者的学行修为相当重要。所以起卦容易,其实就是一个提高学易兴趣的游戏,但是断卦难,事实上,易经所有的预测,只是教人看清形势,看准未来事物发展的规律,并提供建言,至于能否做到,还在个人的修为。卦爻中充满了但书,必须把眼前做到了,才会有以后的结果,如果不愿或不敢面对现实,怎会有善终?三分看天意,七分靠打拼,事在人为,易经绝对不是宿命论。不过,既然还有三分天意,就表示人生奋斗必须要重视客观形势的存在及影响,顺应自然发展的规律,不得以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道德经说,大道无亲,常与善人。说得就很透彻,人,只能在本份上尽力,成败利钝,不完全由我们决定,但是,解卦自然有神机妙算之处,但不宜执迷沉溺,失去做人的本分。

易经

易经的奥秘 曾仕强版学习笔记 西方学者认为是一种未来学著作。 易,群经之首,与群经之始。易为中华文化的总源头,是诸子百家的开始。 五经是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六经是指:五经加上《乐经》,史传秦始皇焚书,进而《乐经》失传。 易的完成:人更三世,世立三古。《汉书.艺文志》:远古伏羲、中古周文王父子、近古孔子。属于集体创作。 易:广大精微,无所不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世界上最大的系统就是易经。 易经是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宝典。 易经现状: 孔子: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唐装的纽扣数量、家里所挂八卦图。 三把钥匙: 伏羲八卦:宇宙最基本的秘密,阴阳。阴阳就是构成宇宙万事万物最基本的元素。伏羲八卦告诉人类宇宙的状况,让人类知道怎样去适应和改善。无字天书。当时只有图像。一画开天。 伏羲画卦的方法:仰视(自然界中只有人类有仰视的权利)、俯视(万物皆备于我;人为万物之灵)及广角(四面八方都要照顾到,这才叫周。)。 周易的命名:周是很周密、很周详,而且它是周流不停、往复循环、生生不息的,而不是因为这本书恰好出自于周朝。此为一种说法。 文王64卦、宇宙只有64个密码。中国人的“一而二,二而一”观点。 孔子十翼、孔子看周易,而肃然起敬,赞周易。十翼也称易传。 伏羲是谁:世界上第一座气象台台长。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人。中国人与偶像的关系。为人民

服务是古今中外不可改变的定律。 西方人信教,信我者得永生。中国人追求永远活在后世的心中。 易经是完全根据自然发展出来的一套系统。要用自然的法则来规范现代科学,让科学协助人民过幸福的生活。 现代人学习易经的意义。自然科学+人伦道德。 纠正许多似是而非的观念。如:自信,自觉,自省,自反,自律,自我,自大。 具有神秘性与道德性。 易经求同存异的思想是实现全球化的必然之路。 二、何为阴阳 往外张是阳,向内缩是阴。白天是阳,晚上是阴。平时生活里的阴阳倒转,对于身体的健康是非常有害的。 天是阳,地是阴。手心为阳,手背为阴。活动性比较大的叫阳,反之为阴。可以解答左右手互为阴阳。阳为奇数,阴为偶数。手掌的学问: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袖里乾坤。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阴阳是不分开的。 阴阳是相对的,也是不可分割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就是阴阳。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以成败论英雄,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礼让为先,当仁不让。 重点:阴阳是相对的,有相对才有阴阳。阴阳会变动。阴阳合一。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经络与航道的理解。得到知识、丧失智慧的理解。 图的初解:首先他是圆的,圆得容易变动。其次,宇宙万物追求圆满,不要伤害别人。不可以圆滑,但是一定要学会圆通。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最后,阴阳互动。有好就有坏。坏人永远是杀不完的。 阳:代表人生理想。阴:就是脚踏实地的去实现理想。

《周易》中的生活启迪

学《易》有感 教育信息与技术学院 0802班邹治银(2008116020249) 一次偶尔的机会,一次视觉上的邂逅,让我做出了一次理性的选择。 又到了新的一学期,大家又开始选修自己心仪已久的科目;不管你是想捞一两个学分,还是想真正通过这次机会学习一些自己喜欢的知识,也许你是为了物色“人才”,也许你是为了提高个人修养,这些都不是今天讨论的重点,就此搁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自强不息”多么犀利的言语,多么富有哲理的言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句校训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这难道与《周易》毫无瓜葛? 带着好奇而又向往的心情,我选择了《周易》,怀着满腹的忐忑与激情,我走进了刘建民老师的课堂,走进了教室,于是,我走近了《周易》…… 《周易》是一本古老的书。他的作者至今模糊。追根溯源,竟到了神话的时代。孔子告诉我们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传说,上古时代的一个叫做伏羲式的氏族首领,首创了八卦。于是有了夏朝神农氏时期的《连山》,商朝黄帝时代的《归藏》。后来,我又听司马迁说:“文王拘而演周易。”就有了周代的《易》,因为它是西周时代的书,所以叫它《周易》。再后来,孔老夫子给它做了注。人们叫它《易传》,把它和《易经》合在了一起,流传了几千年。今天在我们手上的着本书,是千年前的智慧。它古老,却依旧富有美丽,依旧闪烁着耀眼的智慧之光。与千年前不同的是,它,显得更伟大,更神秘。说到这里,我不得不对我们的祖先表达一下由衷的钦佩。我以身为炎黄子孙为荣! 一本短小精悍的书,却演绎出了人生百态;寥寥几行,却奏响了千古骚人之韵律;区区几页,却记录着古今历史变迁的规律,万物生生灭灭的趋势…… 《周易》包含象、数、理、占。 象为图形,卦爻像和八卦所象征的物象;数为数字,阴阳、奇偶、蓍草的数目、九六之数;理为义理,圣人立象以尽意,指卦爻象和卦爻辞所蕴涵的意义和义理;占为占卜,用周易占卜之法。 打造和谐社会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命题是“天人合一”、天道与人道的协调问题 ,它强调主客体的统一 ,强调人、社会、自然等各种关系的和谐 ,强调积极的进取去达致这种和谐 (儒学 )或顺应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来达致这种和谐 (道学 ) ,儒学和道学结合在一起给予人在面对社会、自然和人自身的各种关系、各种矛盾时无穷而深刻的治世智慧:有所为又有所不为 ,既尽人事又待天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而又知其不可为而安之若素 ,事天敬天又尽职尽责。其根本的旨趣在于“太和万物”(庄子语 )它与西方文化传统强调主客二分,强调主体对客体的支配、征服和控制地解决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等各种关系的方式手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是完全不同的。 儒家哲学认为“天人合一”的基础在于天与人具有共同的德性 ,天道亦可称之为天德 ,人道亦可称之为人德。所以,“天人合一”实质上就是“天人合德”。德在人之外就是规则 ,或者说是道,在人则为性 ,称之为德性。 儒学不仅认为“天人合德”而使“天人合一”,而且认为在“天人合德”中 ,是“天为德本”,所以要“法天立道”。

周 易 初 探

周易初探 概述 今本《周易》的内容主要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经”部分,主要是六十四卦的卦形符号与卦爻辞。所谓的“六十四卦”,是由“八卦”两两相重而得,“八卦”则是由“阴”、“阳”二爻三叠而成。《周易》的“阴”、“阳”,分别呈中断的与相连的线条形状,即“––”与“—”。古人用阴阳范畴来表现寒暑、日月、男女、昼夜、奇偶等众多概念,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在“阴”与“阳”的基础上,圣人将其符号三叠而成八种不同形状,分别命名为不同的卦名并拟取相应的象征,称为“八卦”(也称“经卦”),具体如下: 卦象卦名象征物象征意义 乾天健 坤地顺 震雷动 巽风入 坎水陷 离火丽 艮山止 兑泽悦 接着,圣人再将“八卦”两两相叠,构成六十四个不同的六划组合体,即“六十四卦”(也称“别卦”),每卦中的两个“八卦”符号,居下者称为“下卦”(也称“内卦”,《左传》称“贞卦”),居上者称为“上卦”(也称“外卦”,《左传》称“悔卦”)。“六十四卦”每卦共有六条线条,称为“爻”。《说文解字》云:“爻,交也”;王弼云:“夫爻者何也?言乎变者也”。“爻”的原意也就是阴阳之交变。因此“––”称为“阴爻”,以“六”表示;“—”称为“阳爻”,以“九”表示。六爻的位置称为“爻位”,自下而上分别为“初”、“二”、“三”、“四”、“五”、“上”。如《蒙卦》:自下而上的六爻分别称为“初六”、“九二”、“六三”、“六四”、“六五”、“上九”。所谓的卦爻辞,即系于卦形符号下的文辞,其中卦辞每卦一则,总括全卦大意,爻辞每爻一则,分指各爻旨趣。《周易》共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因而相应的也有六十四则卦辞和三百八十四则爻辞(由于《乾》《坤》两卦各有“用九”和“用六”的文辞,故将其并入爻辞之中,即总计三百八十六则爻辞)。 六十四卦歌诀 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有三种, 一是朱熹《周易本义.卦名次序歌》的顺序, 一是京房易传的八宫顺序, 一是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周易顺序。 朱熹《周易本义.卦名次序歌》: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1][2] (一)八卦歌诀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

_易经_与_易算_

周易研究1997年第2期(总第三十二期)  《易经》与“易算” 郭俊义 一、引 言 今天我们读《易》和研《易》的目的,在于学习《易经》的道理和研究《易经》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从而受到启迪,进而有所顿悟,然后,把所有发现和结果应用于各个领域之中。 “易算”是我们研究和学习“易经”所悟出的一个新概念。这一概念不但深刻地揭示了《易经》内容的本质,使易学方法更加容易与现代科学接轨,对近代科学研究有指导意义,而且为我们创立的“广义量化”理论和“零分析”①学说的进一步发展与深化找到了理论依据。特别是用易算去解决各个研究领域中的问题,已经取得了一些社会和经济效益。更有直接的现实意义的是可以利用我们所取得的一些成果去反对伪科学和迷信,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其原因是我们学易和研易的方法不同于一些传统的定性研究方法,而是运用近代科学技术手段,特别是用数学和逻辑工具对《易经》的一些术语进行科学的解释,并赋予新的内涵。例如,人们常说的“算命”一词,我们认为应解释成:利用近代数学理论和逻辑推理方法,去研究一般生命,乃至特定人的生命运动规律。这是因为近代科学发展史和《易经》都告诉我们,宇宙一切现象(包括生命现象)皆有各自的发展规律,这些规律有生物的、物理的、心理的、人体的以及各个方面的固有规律。从宏观上说,任何一个人皆按生、老、病、死的统一规律在运动与发展。鉴此,我们可以把人的生命运动规律简称为“命运”。近代科学研究表明,利用生物节律学原理,运用数学方法和电子技术手段,可以精确地计算出一个特定人在特定时空中,他所呈现的精神状态和身体情况。这两方面的因素对某个特定人的一切行为皆有明确的定量指示。总之,利用《易经》的思维方式和近代科技成就去探索和计算人的生命规律,可简称“算命”。人们不难从我们对“算命”一词的解释和定义中,领悟出我们研究易学的方法与传统的定性分析方法是多么的不同。当然,与那些街头巷尾摆摊骗人的江湖术士,更是有天渊之别。 二、易算概念 易算概念,来自于我们学易和研易过程。南怀瑾先生在他的《易经杂说》中提到:“在《周易》的本身这门学问中,有一个原则亦叫作三易,意思是说《易经》包括了三大原则:就是(一)变易;(二)简易;(三)不易。……”此外,还有学者加上“交易”,这就构成了研究《易

_周易_筮法中的数学模型

收稿日期:2002—03—17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00J K 116) 作者简介:孙广才(1958-),男,陕西大荔人,渭南师范学院数学系副教授. 《周易》筮法中的数学模型 孙广才 (渭南师范学院数学系,陕西渭南714000) 摘 要:文章通过对《周易》筮法的探讨与分析,给出了筮法的数学模型.指出:《周易》筮法处理了一个模4同余的数学问题,其中蕴含了同余的概念与思想. 关键词:周易;筮法;同余 中图分类号:O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28(2002)05-0055-02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the Divining Method in Zhou Yi S UN G uang 2cai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Weinan T eachers C ollege ,714000Weinan ,China ) Abstract :By discussing and analyzing the divining method in Zhou Y i ,the paper provides a mathematical m odeling of divining meth 2od ,and points out that divining method in Zhou Y i deals with a mathematical problem of congruence of m od (4),which contains congru 2ence concepts and thoughts. K ey Words :Zhou Y i ;divinig method ;congruence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占筮用书,也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部经典著作,其地位居“六经”之首.它对中国古代的文化、哲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周易》从一诞生,就与数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特别是在历代象数派学者对《周易》的研究中,数学是贯穿始终的.《易》学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思想. 本文主要探讨《周易》筮法中的数学模型和数学思想. 1 《周易》筮法简介 《周易》是用“数”来占的一种占筮之术.其筮法记载于《易?系辞上》:“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扌力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劫而后挂.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 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这段文字记述了上古蓍算卦的方法和过程,简略而隐晦,后人难以理会,多有不同解释.南宋朱熹在《易学启蒙》中对此有详尽的辩证,后被奉为释《易》的经典.其大意如下: 《周易》算卦用蓍草五十策,去其一不用,只用四十九策.其推演过程分为三变(以求出一爻),每变又分为四个步骤(即四营). 第一变:将49根蓍草任意分为两部分:从其中一部分取出一根,挂于一旁,不参与下一步运算;将两部分蓍草分别每四根一组数出,每部分所余或一、或二、或三、或四;把两部分所余之策连同挂一之策取出,则对所剩之策进行第二变. 第二变:将第一变所剩之策按第一变同样方法揲之以四,去掉所余之策,对所剩之策进行第三变. 第三变:将二变所剩之策按同样方法进行第三变. 最后将三变所剩之策再除以四可得六、七、八、九之一数,据此可决定一爻,六为老阴,七为少阳、 2002年9月第17卷第5期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Weinan T eachers C ollege Sept.2002 V ol.17 N o.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