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俄语词义模糊性的语义类属

合集下载

语篇中数量词的语义模糊性及其翻译

语篇中数量词的语义模糊性及其翻译

语篇中数量词的语义模糊性及其翻译
武柏珍;李文戈
【期刊名称】《中国俄语教学》
【年(卷),期】2010(000)002
【摘要】数量词在语篇中反映出语义模糊性是俄汉两种语言的共性,但是在跨语言交际中又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差异,这一特点造成翻译的复杂性,同时也给译者提供了极大的创造空间.俄语数量词的模糊性在文学语言中表现最为明显,因此有必要结合俄罗斯文学作品的现实语料归纳表达语义模糊性的数量词手段和在翻译学视野中探讨其语义模糊问题.
【总页数】5页(P45-49)
【作者】武柏珍;李文戈
【作者单位】大庆石油学院;大庆石油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5
【相关文献】
1.数字语义的模糊性在文学作品中的翻译 [J], 章永红
2.论语篇翻译对等中的语义对等 [J], 张晓君
3.俄汉语中基本颜色词语义的模糊性与翻译 [J], 沈荃柳;武柏珍
4.新闻语篇中模糊性词语的翻译 [J], 闫怡恂
5.从翻译失误看语篇翻译中的深层逻辑语义分析 [J], 许晓艳;黄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转喻作用下的俄语动词语义分类

转喻作用下的俄语动词语义分类

转喻作用下的俄语动词语义分类作者:王丽娜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第32期王丽娜(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摘要:随着语言学的不断发展和深化,转喻越来越受到关注,对转喻的研究经历了从修辞手段→语言现象→认知现象的探索过程。

本文将转喻看作是一种语言现象,从语义学角度加以研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究了转喻作用下动词词义的变化,并对动词及其语义变体之间的因果关系、举隅关系、空间关系下的语义变化类型加以分类。

关键词:转喻动词语义类型因果关系举隅关系空间关系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b)-0256-01当代语义学认为,转喻同隐喻一样,是词义变化的最基本类型。

隐喻以事物间的相似性为基础,而转喻则以事物间的邻近关系为基础。

目前对于转喻语义学界研究更多的是名词、形容词以及动名词的转喻,对动词的转喻研究较少。

对比动词转喻和名词的转喻,可以明显看出语义差别首先在于概念上的(动词),而非指物意义(名词),这一点在名词的事物转喻上可以明显看出。

所指相同的动词,根据动词自身的结构,在转喻的影响下选择不同的概念层面。

如:деформировать(землю)和создавать(котлован,яму)意义在词组копать1(рыть1)землю和копать2(рыть2)котлован,яму中的充分体现。

这里转喻意义的所指是相同的(同一情景),而其语义内容(概念)是不同的。

(рытьё земли и как“смежныйрезультат”выкапывание траншеи,ямы).对比动词转喻和形容词转喻,动词转喻的最主要类型与形容词转喻相关,但是在另一个范畴层面,带有因果关系概念。

”действие—каузация предмета,действия”这种类型转喻的子类型是其功能性分类,由论据的语义内容来确定。

俄语中的类词组合初探

俄语中的类词组合初探

сколько угодно(有的是)、собственно говоря(说实在的)、
стало быть(因此)、таким образом(因此)、что и говорить(毫
无疑问)等。
2.完全实词与前置词或语气词的组合
如без конца(不断地)、без меры(无限地)、в адрес(针
месту(恰好)、к себе、не раз(不止一次)、тут же(立刻)等。
3.两个或两个以上非完全实词的组合
如а то(否则)、а не то(或者)、а то и(要不就)、вроде
бы(好像)、вряд ли(未必)、не без(有些、带点儿)、будто
бы(好像)、как будто(好像)、так что(因此)、да хоть как(随便
对、有关)、в будущем(今后)、в виде(作为)、в духе(根
据)、в моде(时髦)、в общем(总之)、во время(在……的过
程中)、вот это(可真是)、для интереса、до ужаса(了不得)、
за рубежом(在国外)、за счёт(依靠)、казалось бы(好像)、к
感叹词
фу ты,ух ты,а ну,ах да 等
Фу ты,какая неприятность! 哎呀,真糟糕
表 示 苦 恼、 生 气的感情色彩
副词
к себе,в самом деле,в долгу,в гостях,до того,не раз,от века 等
Он в самом деле хороший специалист. 他的确是一位优秀的专
连接词 а ещё,а также,а именно,так как 等

语义的模糊性和言语交际

语义的模糊性和言语交际

语义的模糊性和言语交际[摘要] 模糊语言被广泛用于交际中,并起着重要的交际表现形式。

文章结合模糊语言在口语交际中的实际运用进行分析和归纳,浅析探讨模糊语言在美化言语交际、提高文学作品表达效果等方面的作用和重要性。

[关键词] 模糊语言言语交际表达效果一、引言虽然人们对模糊现象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但是在我国,很早以前人们对语言中的许多词的模糊性就有所认识。

《易经》中就出现了这样的句子:“上下无常,刚柔相易。

”《老子》中有“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的句子。

现代模糊理论的发展主要起源于美国学者札德(l.a.zadeh)1965年的论文《模糊集》。

模糊理论的诞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客观要求,这一理论的提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自1965年以来,模糊理论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语言学领域,人们对模糊语言的研究正在不断地深化和拓展。

二、模糊性与语义研究人类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认识尽管从整个发展历史来看是日趋深入的,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却存在着局限性,由此产生模糊性。

1923年,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在《大洋洲心理学和哲学杂志》第1卷上发表了著名的论文《论模糊性》(vagueness)。

例如,人类在给事物命名时,往往抓住事物的某一特征,而忽略或扭曲了一些特征,从而造成认识上的偏差。

如“鲸鱼”、“鳄鱼”并不是鱼,但却被命名为“鱼”,这种错误来源于古人缺乏动物学知识,因为它们的外形比较像鱼,而被误认为是鱼类,取名为“鱼”,沿用至今。

如法语用“地里的苹果”来表示土豆,将蔬菜和水果的概念混为一谈。

人们在无法弄清一种现象或事物时,也会命名模糊。

例如,“黑洞”,“夸克”理论等等。

1.语义模糊性的本质和产生的根源造成语义模糊性的本质和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曾在学术界引起一场争论。

许多学者相继发表论文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例如,符达维的《模糊语义辩述》(《中国语文》1990年第2期),石安石的《模糊语义再议——答符达维同志》(《中国语文》1991年第5期),马毅《的辩述》(《现代外语》1992年第3期),等等。

浅谈俄语语义辞格

浅谈俄语语义辞格

浅谈俄语语义辞格作者:古力米热.阿不都热衣木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1年第01期[摘要]语义辞格的运用通常是为了表达与原有意义相关的另一客体的含义,因而也称为转义。

该文章分析了语义辞格的传统概念,概述了一些著名的语义辞格理论研究者的主要观点,客观阐述了这一理论的研究历史及现状,归纳总结了语义辞格的种类,深入分析了在语义辞格分类过程中产生的具有争议性的问题。

[关键词]语义辞格;修辞;表现力一、什么是语义辞格语言是人们在交际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语言本身没有力量,如果我们将它表达的切合题旨情景、恰当地传情达意,那就会让我们借助这个简单的工具来引起周围的关注,使我们成为交流中一颗闪耀的星星。

语言反映着人类的两种思维方式:形象(感性)思维和逻辑(理性)思维。

辞格,特别是语义辞格、比喻语,一般说来,是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因为它要通过很多的手段来修饰语言,达到生动形象的效果,来引起对方的注意。

语言处在千变万化的状态中。

根据语言的发展历史来看,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们认知的加深,很多词词义得到丰富扩大,有些逐渐失去了最原始的意义,甚至有些则被新意所代替,语义辞格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在丰富语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词是语言不可分割的部分,在俄语中一个词一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

比如说俄语中的《€%鐎%銆%鎬%纭罚ù盎В┳畛醯囊馑际牵骸霸诼シ炕蛘呤墙煌üぞ呃镂苏谧⊙艄睾涂掌纳枋薄K婕从殖鱿至耍骸拔嗣翘峁┑难趸蜓萁驳钠教ā薄S钟校骸霸朴谠浦洌氡涞姆煜丁薄!秬%鄝%迉%鋩%迉%鎬%魛%狻罚躺臼且桓鲅丈疲罄慈嗣怯谜飧龃世葱稳荨安怀墒臁薄懊挥芯榈哪昵崛恕钡鹊取T谝陨侠又校秬%鐎%銆%鎬%纭?《€%鄝%迉%鋩%迉%鎬%魛%狻?第一个解释便是它们的直译,而后面的则是转义了。

我们常使用词语的转义来达到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这些则要通过使用诸多的修辞手段。

而据我们所知赋予词语成为更形象,更生动的修辞手段则是语义辞格(€%雬%閫%鐎%鑰%簦在语言界对术语《语义辞格》又叫《转义辞格》没有一个确定的定义,在我们看来最为准确的定义是俄罗斯语言学家€%?€%?€%脌%踿%醼%鎬%雬%醼%鋩%醼%賭%嫠档模河镆宕歉袷墙莆绞挛锏拇视镒糜诔莆搅硪皇挛锏谋泶锸址āK墙⒃诖驶虼首榈淖迨褂没系亩逃?其作用是加强语言描绘急表现力。

有关英语教学中语义的模糊性探究-模板_0

有关英语教学中语义的模糊性探究-模板_0

有关英语教学中语义的模糊性探究摘要:模糊语言学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目前为止已取得颇为可观的成果。

本文在阐明模糊概念的基础上,对语义模糊性的根源及其本质进行了分析和论述,阐述了模糊语义同精确语义、多义及歧义的区别,同时指出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言的益处。

1965年,美国科学家查德教授在美国《信息与控制》杂志发表了题为《模糊集》( Fussy Set)的文章,首先提出了模糊理论。

近年来,由于模糊理论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语言的模糊性也已引起各国学者的关注,并逐渐成为语言研究中的一个新的领域。

在我国,伍铁平先生在《模糊语言初探》中,首次引入模糊理论,在学术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一、关于模糊性恩格斯说:“一切差异都在中间阶段融合,一切对立都要经过中间环节而互相过渡,针对语言,中间环节即意味着中介之间模糊的存在”。

美国哲学家皮尔斯认为:“当事物出现几种可能状态时,尽管说话者对这些状态进行了仔细的思考,实际上仍不能确定是把这些状态排除出某个命题还是归属于这个命题,这时候,这个命题就是模糊的”。

模糊集合论的创始人札德充分概括了模糊性的亦此亦彼的特点。

我国学者李晓明则从认识论角度出发,认为“所谓模糊性,就是人们认识中关于对象类属边界和性态的不确定性”,他的定义揭示了模糊性的实质。

二、语义模糊性的定义、本质及产生的根源所谓语义的模糊性,就是人们认识中关于对象类属边界和性态的不确定性在语言中的反映,它是作为思维物质外壳的语言的特征。

“模糊语义的本质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们意识中的模糊反映,所谓模糊反映就是人们意识中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不可能精确或不必要精确的反映”。

就像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指出的那样:“词义所代表的其实并不是客观事物或现象,而是这些事物或现象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

关于语义模糊性产生的根源,国内外学术界主要有3种观点:(1)由本体的模糊性而产生的语义模糊性;(2)由人类的模糊认识产生的语义模糊性;(3)由语言本身的特点导致的语义模糊性。

语用功能视角下的俄汉模糊语研究

语用功能视角下的俄汉模糊语研究

语用功能视角下的俄汉模糊语研究秦宁(延边大学吉林延吉133000)摘要:模糊语在社会交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人们用来协调人际关系的有效工具,也是维系交际中各方面子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情不宜直接地、确切地描述和表达,就需要借助模糊语来换一种说法。

通过使用模糊语,可以避免交际步入尴尬的局面。

了解俄汉模糊语的使用,可以帮助人们在跨文化交际社会中减少因文化差异带来的摩擦,从而进一步促进交流。

关键词:模糊语俄汉对比语用功能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2-0101-02一、模糊语与研究现状1.模糊语的界定对于模糊语的界定,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

我国在模糊语领域最有发言权的当属北京师范大学的伍铁平教授,他是国内模糊语研究的开拓者。

他在其著作《模糊语言学》中指出:“人类语言,许多词语所表达的概念都是没有精确边缘的,即都是所谓的模糊概念。

”[1]之后陆续有学者开始注意到语言的模糊现象。

孙连仲认为模糊语言具有四个特点:不确定性、不精确性、亦此亦彼性、相对性。

[2]俄罗斯学者对模糊语也有着自己的看法,彼奥特罗夫斯基认为,人类进行思维的运算单位是某种模糊集的元素。

[3]他从模糊集的视角对语言做出了判断,并用具有逻辑性的数学思维定义了模糊语的特征。

由此可见,各个学者对模糊语的界定未能达成一致,对于模糊语的定义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模糊是语言的一种性质,它存在于词汇、句子甚至范围更广的语言单位中。

是一种相对于精确语而言具有不确定性的语言表达形式。

2.俄汉模糊语研究现状俄罗斯语言学家布达哥夫认为,模糊是一种科学。

此后陆续有学者开始关注模糊现象。

谢尔巴在语音的领域也发现了模糊现象,他认为:“在语言中,应该记住,明确的只是极端的情况。

过渡的现象在其本源中,即说话人的意识中原本是游移不定的。

但正是这些模糊的、游移不定的现象应更多地引起语言学家的注意。

”[4]根据俄罗斯学者们的研究可以发现,语言模糊现象存在于语言学的各个领域,不仅存在于语音学中、在语义学领域也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

论语义的模糊性

论语义的模糊性
, “ ” 自然 指 向 的 是 “ 体 ” ; 例 使 用 数 量 还 很 少 , 并 且 此 时 其 语 义 指 向只 能 指 向主 语 或 宾 全 身 (9 4 )是 探 春 几 姐 妹 商 议 承 包 园 圃之 事 时 的 对 话 , “ ” 全 语 。到 了近 代 时 期 , 副 词 “ ”字 使 用 数 量剧 增 , 从 《 全 型
它客观上 也给 我们 一些语义学上 的启示 :现实世 界中确实 现象 ,我们 不禁要对其理论产生质疑 ,像 “ 蝙蝠 ” “ 西红 客观存在 一些 不能准确分类的事物 ,我们在对 事物进行 分 柿 ”这些横跨在 两个类 属边缘地带 的 “ 界”事物到底应 跨
●● ●- ●t ●●● ● ● ● -● -● ●
自车淑 娅 20 ) 。列表 如 下 09
作 品 语 义 指 向 位 置 前指 ( 主语 或 与 后 指 合计 主 语 有 关 的对 象 ) 宾语 介词 宾语 动 词 谓语 前 2 0 O 2 教 育 出版 社 ,2 0. 02
[】 荣祥. 4杨 近代汉语副词研究 【] 北京:商务印书馆 ,2 0. M. 05 [] 5詹卫 东. 范围副词 “ 都”的语义指向分析 [] 汉语 学报,2 0 , J. 04
言 的 交 际 需要 , 说 话 者 意 图 上 会 具有 模 糊 性 ,
《 梁书》 《 型世言》
《 路灯》 歧 《 楼梦》 红
动词谓语前 动词谓语前
动 词 谓语 前 动 词 谓语 前
4 2 6
11 8
3 O

0 0
7 2 6
O l1 8
OL 女英 雄传 》 动 词 谓语 前
9 9
7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广义的模糊语言不仅包 括那些 表达 了事物 类属边界 .
或性质状态方面的亦此亦彼性 、 非此非 彼性 , 中介 过渡性 即 的词语 , 还包括具有亦 此亦 彼性 、 非此非彼性 , 即中介过渡性 的语音方面和语 法方 面的现象 , 即模糊语 音和模糊语法 J。 2 在语言中 , 词语表达概念。当人们用词语 来表达具有 明
模糊性 。 3 .表时间范畴词语 的模糊性 霍克斯说 : 空 间和时 间事实 上是一个 连续统 (of u “ cn n - i
试 论 俄 语 词 义 模 糊 性 的 语 义 类 属
徐 珊 珊
( 哈尔滨师范大学 斯拉夫语学院 , 哈尔滨 10 8 ) 50 0

要: 模糊性是 宇宙万事万物 , 不仅 包 自然界 , 包括人类社会 、 括 也 人类思维和语 言普遍具有的本质属性 。模
糊语 言现 象广泛存 在于语 言运用 中。许 多情 况下话语所传达的信 息, 不要 求精确 , 而是要 求适度 。词义的模糊性适
- -・— —
1 4 ・— 6 - - —
例 如 : bcK 珏 TM ea p BI a e n pa a(高 温 )与 H Sa e — o y HK  ̄ TM I np ap ( ea a 低温 ) 热 的下 限在 莫斯 科 与西 伯 利亚 就 不大 相 y , 同。因为莫斯科 的气温普遍高于西伯利亚 , 以在西伯 利亚 所 算是高温时 , 在莫斯科 可 以不算 高温。
中图分类号 23 3 H 5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1— 8 6 2 1 )5—06 0 10 73 ( 02 0 14— 2
引言
我们知道 , 言之所 以具有 模糊性 , 根本原 因就在 于 语 其 事物类属边界或性质状 态方面 的亦此 亦彼性 。当人们用语 言符号来表征这 种“ 此亦 彼 ” 的时候 , 必然 会使得 语 亦 性 就
1 狭义 的模糊语言是指那些 表达 了事 物类属边界 或性 .
质状态方面的亦此亦 彼性 、 非此非彼 性 , 中介 过渡性 的词 即
语” 。用波兰哲学 家沙 夫 的话来说 就 是 : 语词 的模 糊性 , “ 就表现在它有一个 应用 的有 限 区域 , 但这 个 区域是 不 明确 的。而模糊 的语词 总是 有某 种 ‘ 交界 的 ’ 区域 , 我们从来 不 能确定地说出某个语词 能够或者不 能够应用 于这个 区域。 ”
21 0 2年 5月 第 3 卷第 5期 1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u a o H i njn oeeo d ct n or l f e og agCl g f ua o n l i l E i
Ma 0 2 y2 1
V0. No. 1 31 5
di1 .99 ji n 10 — 8 62 1 .50 6 o:03 6 /.s .0 1 7 3 .02 0 .6 s
确界限的概念时 , 就使语言具有明确性。当人 们用词语来表
达无明确界限的概念 时 , 就使语 言具有模糊性。 收稿 日期 :0 1 1 0 2 1 —1 — 3
说它有一个语言环境 , 在俄语 的模糊形容词中表现特别明 这
显。
作者简介 : 徐珊珊( 9 8一) 女 , 18 , 黑龙江 尚志人 , 硕士研究生 , 从事俄语语言文学研究 。
二、 俄语词义模糊性的语义特征
从模糊语义 的本质特征来看 , 疑是语义的边界不明确 无
性 。如果对 “ 界不 明” 边 的特 征加 以分析 , 以归纳 出俄 语 可 词义模糊性的语义特征来 。表现为 以下两个方 面:
义也具有模糊性 。然而 由于词语的意义类属或范畴不 同, 它
们所呈现出的语义 的模糊性特征也就各不相同 , 只有探 索出 词义的模糊性 , 才能将语言 的模糊性研究 引向深入 。
近年来 , 随着模糊语 言学 的发展 , 国内外越 来越多 的学
者对模糊语 言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般认 为 , 模糊语 言有 广义
与狭义之分 。
例如 :ro从早晨 5点钟到 1 点钟 ) yp ( 1 这个词外延 的边
界是模糊的 , 边界 的一 端 为 ⅡH ( 中午 l 它 eb 从 1点到下 午 5 点) l I ”。我们很难确定 1 1点是属 于 yp ro还是 JH , 以 l b所 e 它的外延没有截然分明的界限。 尽管是这样 , 们依 然可 以根据 查德 的“ 属度 ” 我 隶 的方 法来标示某些对象完完 全全 地划归在某个词语的范 围内 , 就 表 明模糊语义在其 中心是明确的。 如上 例 , 虽然 我们 很 难 确 定 1 1点 是 属 于 yp ro还 是 Ⅱ , 阴b 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地 说 , 早晨 6点到 1 0点完完全全地 属于 yp ; ro 中午 l 2点到下午 4点完完全全地属于 皿H 。 e b 第二 , 模糊 词义 的相对性与可塑造性。 词义 的相对性与可塑造 性是指某 个模糊词 语所表示 的 性质状态 总相对于某一事物或某类事物的范围而言 , 也就是

第一 , 词义边界的模糊性与中心 的明晰性 。
我们 说语它的全部外延都 不明晰 。事 实上 , 任何一个模 糊词语 , 除


模糊语言概说
了在外延的边 界具 有模糊 性 之外 , 外延 的 中心都 是 明晰 其
的。只有 中心明晰 , 才可能表 达事 物的本质 属性 ; 只有边界 模糊 , 才可能在某方面呈现事物的亦 此亦彼性 。
应了 表达 的适度性要求 , 就是指表述 时所选择的词语和所要 表达的信 息程度相 当 , 不是 完全切 合。 因此 , 常 而 人们
常选择模糊性的词语来组织话语 , 表达信 息。从俄语语 义的类属 或范畴的 角度来探讨词 义模 糊性具有一定 的理论
意义 和 实 用价 值 。
关 键 词 : 糊 性 ; 语 ; 义 模 俄 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