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过程中的博弈现象分析

考研过程中的博弈现象分析
考研过程中的博弈现象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d2359088.html,

考研过程中的博弈现象分析

作者:刘江蓉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17期

摘要:从博弈论角度出发,对学生考研过程中的是否考研、是否上专业课、是否上名校这三个博弈现象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可知,考研过程中每一次选择都需要对自身情况和考研的宏观

信息进行全面分析,才可能实现自身最优化选择。

关键词:考研;博弈;收益最大化

中图分类号:O22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7-0271-02

近年来,由于就业难度的加大,出现了一股“考研热”。是否考研,以及专业、学校甚至地区的选择对面临毕业的学生的未来影响都是十分关键的。它跟高考不一样的地方是,高考只需要全

心全意去考个好分数就可以,在其过程中值得选择的机会并不是很多,然而考研则不一样,大学生已经是一个完全具有独立思考的成年人,其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博弈现象,使其不得不做出自己的选择。本文将利用博弈理论,对考研过程中出现的三种重要选择进行简单的博弈分析。

一、是否选择考研

许多大学生在上了大三以后,就面临着以后选择考研,还是就业。考研或工作的影响因素很多,比如,社会环境、个人前途、专业的不如意、家庭环境等。为了简单起见,从个人的收益最大化分析,有以下两点需要讨论:第一,从社会环境来看,任何学生都有可能选择考研或者工作,从成

功的概率来分析,如果考研的人比较多则考研成功率自然降低,相反,考研的成功率就高。第二,从个人前途来分析,下面有一个收益分析方法,为了简单起见,举个简单例子,工作带来的收益是每月1 500元(现值),考研成功,考研带来收益每月2 000元(现值),考研失败的话,每月收益1 300元(现值)。

综合上面的两种情况,可以得到一个博弈矩阵,假设:

(1)学生自己在其他学生的考研的情况下,自己考研成功的概率为ρ1,在其他同学不考研的情况下,自己考研成功的概率为ρ2,很显然有ρ2>ρ1;(2)考研成功带来的收益为ν1,考研失败带来的收益为ν2,直接工作带来的收益为ν3,很显然有ν1> ν3>ν2,(3)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假设为m,一般水平m=1,成绩较好m>1,成绩较差m

从上面的博弈收益矩阵可以看出,在很多学生都考研的时候,需要比较mρ1ν1+(1-mρ1)ν2与ν3的大小,由于研究生阶段属于精英教育,人数规模不会很大,因而,需要从自身出发,判断好自己的m,而且需要根据许多信息判断考研人数的大概趋势。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考研或工作的选

央地博弈过程分析

1993年中央下了分税制改革的决心后,其具体方案的形成和贯彻,央地政府间经过一番极为剧烈的博弈过程。 在改革方案构思阶段 1993年7月底,财政部拿出的分税制收入的划分方案,受到发达省份的强烈反对,地方政府对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划分设计尤为不满意。财政部有关领导于8月最终拿出妥协的“共赢”方案---承认地方税收基数全部返还,中央与地方按照75:25的比例分享增长增值税,按照1:0.3系数返还办法激励地方增收。 第二轮博弈:改革方案通过阶段。 从1993年9月9日到11月21日两个多月的时间,朱镕基副总理带领60多人的大队人马,飞遍17个省、市、自治区,千方百计说服所有省份拥护分税制改革。在这期间,中央原定的分税制方案在地方政府的强烈要求下不得不做出一系列调整、妥协与让步。在基期年的确定问题上,财政部要求以1992 年为基期年,地方政府则要求以1993 年当年为基期年。广东理由最有力,他们认为,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是1992年上半年的事了,下半年经济发展起来,反映到财政收入上是1993年的事情。假如以1992年为基数,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成果都没有包含在。最终,中央同意以1993 年当年为基期年。 第三轮博弈:实施之初。 同意以1993年当年为基数期年之后,各省为了自身的利益,拼命增收,以提高基数。1993年,全国地方财政收入比1992年增长39.9%。其中部分省市增长情况如表所示: 由于中央在9月下旬决定以1993年为基数,1993年9月份的收入急剧上涨。10月-12月份的收入比去年多了600 多亿,当年的财政收入增加了900 多亿。而因为以1993年为基数,所以1993年增收的部分,最后都要返还给地方。 对此,中央的第一措施是组织工作组到有关省市检查1993年收入的真实性,试图挤干水分。朱镕基曾在河北指着财政厅厅长说:“请你向你的部下约法三章,千万别出馊主意,别弄虚作假,大家规规矩矩,实事求是。你只要真正增收了,我一定退回去,一定给大家减免基数或者减免递增比例,能够减掉多少,要看能收多少。如果你搞过头税,把明年的税拿到今年收了,到那时,我不但不能返还,我还要查税票,只要查出,必须撤几个人,甚至刑事处分。但是,你收死欠是可以的,把十几年欠的税都收了好呀。因为是以前的欠的,不能作为基数返还。” 但是,一方面地方保护主义已发展到很严重的地步,而检查的手段又十分原始,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实行减税让利政策,社会上积蓄的税源比较丰富,所以只要依法征税,税收增长比例高于正常年份的水平是不足为怪的。因此,实际检查结果并不理想,并未发现有虚增的现象。在没有办法扣减基数的情况下,财政部决定通过对各省的两税增收目标来解决返还基数过大的难题。第一,全国以1993年当年“两税”增幅的三分之一即16% 为目标,各省以本省上年增幅的1/3 为目标。第二,完不成“两税”增收任务的省市以地方收入赔补,完不成上年基数的要扣减返还基数。第三,凡完成“两税”增长目标的地区,中央对其税收返还基数按当年本地区“两税”增长率的1:0.3 返还。凡“两税”收入超过增长目标的地区,其超过部分给予一次性奖励,返还系数由1:0.3 提高为1:06。第四,l:0.3返还系数不再与全国平均“两税”增长水平挂钩,而与本省上划“两税”增长挂钩。

博弈论在管理制度中的应用

博弈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日期:

博弈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为这些事情困惑过:为什么员工技能竞赛,技能比拼很难开展,即便开展了,为什么工作效率也没有像预想的那样提高?为什么企业中总有些人拖大家的后退而不努力工作?为什么有的领导手段强硬,有的领导风格怀柔?你是否为“办公室政治”烦恼不已?你有没与遇到过和你看法不一致,总是与你针锋相对的下属?遇到强硬的下属你该怎么办?为什么酒店联盟或者企业间的联盟总是很难做?你是否在做决策之时衡量反复却不知道选择何种策略?。。。。。。。。等等等等这些问题、困惑你是否明白其中的原理?你如何提出科学而又合理解决方法? 以上种种问题,你都能从博弈理论中得到合理而科学的解释。而大家是否了解博弈论呢。我们这次分享就是和大家一起了解博弈论的一些知识,并以隐藏在我们身边的博弈为例子,给大家提供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思路。 那么什么是博弈论呢?所谓博弈论,就是一套研究互动决策行为的理论。它实际上也可以看做是一种方式,既谋略性思考问题的方式。对博弈论通俗的理解就是,关于人与人的斗争中“老谋深算”的学问。 假如你正跟恋人用手机通电话,突然信号断了。这时你是会立即拨电话过去,还是等你的恋人拨电话过来?很显然,你是否拨电话过去取决于你的恋人是否会拨过来。如果你们其中一方拨,那么另一方最好是等待;如果一方等待,那么另一方最好拨过去。如果双方都拨,那么就会出现线路忙;如果双方都等待,那么时间就会在等待中消逝。 这,就是博弈。

北京大学光华金融内部考研资料讲义-博弈论经典试题

[1]春节前夕,某小镇上两个商铺主甲和乙同时看到一个赚钱的机会:去城里批发一批鞭炮回来卖,总费用为5000元,如果没有竞争对手,这批货在小镇上能卖6000元,如果两家同时卖,价格下跌使得这批鞭炮只能卖4000元。 1. 写出支付矩阵,找出纳什均衡 2. 若甲先行动、乙看到甲的结果在行动,均衡结果是什么? 3. 若乙与第三者丙打赌,说自己肯定会进货,若不进货乙给丙2000元,若进货丙给乙5毛钱,并且甲知道乙和丙的赌局。求均衡结果 [2](光华1996年原题)如下博弈: 参赛者1是否存在占优策略? [3](光华2000年真题) 1, 若果(上,左)是占优策略均衡,那么abcdef 之间必须满足那

些关系? 2, 若果(上,左)是纳什均衡,哪些条件需要成立? 3, 如果(上,左)是占优策略均衡,那么它是否一定是纳什均衡? 4, 在什么条件下,纯策略纳什均衡不存在? [4]2005年光华真题 请问:什么是纳什均衡?求出该博弈中所有有可能的纳什均衡 [5]2007年真题 其中X 、Y 、Z 是参与者1的策略,ABC 是参与者2的策略 1. 求纳什均衡 2. 如果该博弈是1先行动的序贯博弈,即1先做出决策,2再根据1的选择进行选择。求纳什均衡。

3.若果1可以在2做出选择后再次修改自己的选择,且双方不存在 不均衡信息。求纳什均衡。 [6]有五个海盗抢劫到了一个不可分割的金蛋。他们在坐船回来的过程中决定把金蛋分给他们5个中的其中一个人,他们同意按下面方案实行:他们随即编号为1、2、3、4、5号。由一号开始提方案(即把金蛋给某个人,或者自己),船上所有表决是否同意(包含其自己),如果有超过一半人同意,按此方案实施,否则将1号扔到海里淹死,由2号继续提方案,以此类推。生命、金蛋对每个人的效用分别为100、10.海盗间彼此冷漠,死掉一个海盗其他海盗都可获得1的效用。假设此方案可以完美实施。根据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谁最有可能得到金蛋? [7]2010年真题:两支军队争夺一个岛屿,一开始军队2占领岛屿,但军队1可以选择是否进攻岛屿,该岛屿易攻难守,若进攻,进攻方获胜占领岛屿,且双方各损失一个营的兵力。军队1有K个营,军队2有L个营(K、L均为正整数)。岛屿的价值高于一个营,低于两个营。如果某一方没有剩余的营了,那么岛屿对它的价值为0. 问:根据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谁将占领这个岛屿?(20分)

管理博弈论

管理博弈论 管理博弈论(Game Theory of Management) [编辑] 什么是管理博弈论[1] 管理博弈论也称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理论,是指管理博弈论是对近年来的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中不同模型、不同方法研究成果的概括和提炼。所以可以说管理博弈论就是围绕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的一系列理论与方法,是博弈论在管理学领域的运用与发展。 [编辑] 管理博弈论的产生[1] 现代管理的核心职能是激发人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其中自然包含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博弈。但由于管理对象是有限理性的社会人,不是理性的经济人;由于管理环境是复杂多变而组织目标是相对稳定的,因而管理活动更具多阶段特性;由于被管理者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因而管理激励与约束是多因素的;还由于管理活动通常具有多目标、多层次的特点,使博弈论方法在管理学中的应用远比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更为复杂、多样。由于引入了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的概念,使得管理和博弈有了结合部,博突论在管理学的应用有了切入点。之所以说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是管理博弈论产生和发展的载体,是由于它既切合管理实践发展需要,又能将个人理性与非理性、优化结果的定量与定性描述、需求的单因素与多因素、管理的单目标与多目标、单阶段与多阶段、单一管理层次与多管理层次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为博弈论在管理学中的应用与发展开辟了道路。 [编辑] 管理博弈论的基本内容 管理博弈论的基本内容包括:需要激励,目标激励,榜样激励,压力约束,纠偏约束。 [编辑] 管理博弈论管理的核心[2]

管理博弈论管理的核心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其中就包含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博弈。现代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一个组织内部的效率取决于全体员工的努力水平。因此,激励与约束就成了管理的核心职能。在企业中如何提高员工的素质,如何创造出使员工感到上下级平等的环境,如何达成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统一,这都是一个组织在进行管理的时候考虑如何运用管理激励与约束手段的问题。从社会现实来看,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污染问题,体育比赛中的黑哨问题,运动员的违规问题等等都是管理激励与约束措施不当造成的。建立有效的管理与约束机制已经成为现代管理实践的迫切需要。管理博弈论就是一门关于激励与约束机制体系设计的新学科,它是博弈论在管理应用中的一个重要的、新的分支,管理博弈论进行定量化.模型化研究的基本数学基础就是博弈论。 [编辑] 管理博弈论的学科特点[1] 管理博弈论作为一门以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有自己产生的时代背景,有自己明确的研究对象与范围,有自己的理论基础,是应管理实践需要而生的。具体而言这门新学科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管理博弈论是一门新兴综合性交叉学科。管理博弈论研究的对象是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问题往往非常复杂。由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一般信息是不对称的,他们既可能是合作关系,也可能是非合作的关系,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中需要综合运用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非对称信息博弈的理论与方法,还可能用到各种现代数学最优化理论,还要以管理学激励与约束理论为指导。因此,管理博突论是由众多学科理论交叉形成的,以特定的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新学科。 (2)管理博弈论是一门应用性管理类新学科。管理博弈论是根据管理实践的需求而产生发展的,它的问题来源于管理实践,它的研究服务在于管理实践,故而它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性管理类新学科。 (3)博弈模型的机制式表述。博弈论中博弈模型的基本表述形式有战略式表述、扩展式表述;非对称信息博弈论中博弈模型的基本表述形式为特征函数式表述。这些博弈模型的表述形式都是管理博弈论中博弈模型可采用的表述形式,但是,由于对复杂的多目标、多样因素、多阶段博弈难以表述,故其应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为此,管理博弈论提出了适应于解决多目标、多因素、多阶段复杂的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模型的基本表述形式——机制式表述。 (4)定性要素研究与定量要素研究相结合。博弈论与非对称信息博弈论中博弈模型不仅可容纳的要素较少,而且要求要素只能是定量的。管理问题中涉及的资源要素不仅多,而且定性要素占的比重很大。不能反映定性要素作用的模型,显然不足以反映问题的全貌,设计出的模型必然是有缺陷的。管理博弈论强调定性要素研究与定量要素研究相结合,在其机制式表述中,通过定性因素定量化,将定性因素纳入模型,研究其作用与影响,力图达到充分全面反映问题的目的。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第28章 博弈论 【圣才出品】

第28章博弈论 28.1本章要点 ●纳什均衡 ●囚徒困境 ●序贯博弈 28.2重难点解读 博弈论关注的是对策略互动的一般性分析,它可以应用于研究营业博弈、政治谈判和经济行为等。 一、博弈的收益矩阵 假设两人进行简单的博弈,参与人A在纸上记下“上”或“下”。同时,参与人B独立地在另一张纸上记下“左”或“右”。他们最终获得的收益如表28-1所示。

表28-1博弈的收益矩阵 占优策略:不论其他参与人如何选择,每个参与人都有一个最优策略(there is one optimal choice of strategy for each player no matter what the other player does.)。如果在某个博弈中,每个参与人都有一个占优策略,那么,可以预期这个占优策略组合就是该博弈的均衡结果。 二、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如果其他参与人不改变自己的策略,任何一个参与人都不会改变自己策略的均衡状态。即如果给定B的选择,A的选择是最优的,并且给定A的选择,B的选择也是最优的。那么,这样一组策略就是一个纳什均衡,即给定其他人的选择,每个参与人都作出了最优的选择(each person is making the optimal choice,given the other person’s choice)。一个纳什均衡可以看作关于每个参与人的策略选择的这样一组预期,这些预期使得当任何一个人的选择被揭示后,没有人愿意改变自己的行为,如表28-2所示。 表28-2一个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的评价: 第一,一个博弈可能会存在一个以上的纳什均衡。表28-2中,策略组合(下,右)与(上,左)都是纳什均衡。 第二,有一些博弈根本不存在纳什均衡,如表28-3所示。 表28-3不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的博弈 三、混合策略 纯策略:每个参与人只选择一种策略并始终坚持这个选择。 混合策略:参与人随机化按照概率选择策略。 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给定其他参与人的策略选择概率,每个参与人都为自己确定了选择每一种策略的最优概率。 表28-3所示的例子中,可以证明,如果参与人A以3/4的概率选择策略“上”,以1/4的概率选择策略“下”,参与人B以1/2的概率选择策略“左”,以1/2的概率选择策略“右”,那么,这个混合策略组合就构成一个纳什均衡。

《管理经济学》(二)-论博弈论对企业决策的启示 (5)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20年度春季学期期末(2020.2) 《管理经济学》(二) 主讲教师:卿志琼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特点比较分析 2、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与评价 3、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短期关门点决策 4、完全竞争市场厂商长期均衡的利润状况分析 5、完全垄断市场的特点分析 6、完全垄断市场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分析 7、论价格歧视及其条件 8、论一级差别定价、二级差别定价和三级差别定价的含义与适用条件 9、论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与企业决策 10、垄断竞争市场厂商的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 11、寡头市场结构的特点分析 12、比较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和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的长期均衡条件与效率分析 13、卡特尔定价与价格领导的含义与应用 14、论博弈论对企业决策的启示 15、运用某一市场结构分析企业的定价与产量决策 16、成本加成定价法的含义及其应用 17、企业不同的定价实践与应用 18、市场进入障碍与市场结构——以某市场为例 19、长期投资决策原则与应用 20、囚徒困境与纳什均衡的含义与应用 二、论文写作要求 1、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2、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3、第13题——20题,可以加副标题。如第20题,囚徒困境与纳什均衡的含义与应用——以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广告战为例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课后习题详解(第10讲--策略性博弈与纳什均衡)

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第10讲 策略性博弈与纳什均衡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假设厂商A 与厂商B 的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都是常数,10A MC =,8B MC =,对厂 商产出的需求函数是 50020D Q p =- (1)如果厂商进行Bertrand 竞争,在纳什均衡下的市场价格是多少? (2)每个厂商的利润分别为多少? (3)这个均衡是帕累托有效吗? 解:(1)如果厂商进行Bertrand 竞争,纳什均衡下的市场价格是10B p ε=-,10A p =, 其中ε是一个极小的正数。理由如下: 假设均衡时厂商A 和B 对产品的定价分别为A p 和B p ,那么必有10A p ≥,8B p ≥,即厂商的价格一定要高于产品的平均成本。其次,达到均衡时,A p 和B p 都不会严格大于10。否 则,价格高的厂商只需要把自己的价格降得比对手略低,它就可以获得整个市场,从而提高自己的利润。所以均衡价格一定满足10A p ≤,10B p ≤。但是由于A p 的下限也是10,所以均 衡时10A p =。给定10A p =,厂商B 的最优选择是令10B p ε=-,这里ε是一个介于0到2之间的正数,这时厂商B 可以获得整个市场的消费者。综上可知,均衡时的价格为10A p =,10B p ε=-。 (2)由于厂商A 的价格严格高于厂商B 的价格,所以厂商A 的销售量为零,从而利润也是零。下面来确定厂商B 的销售量,此时厂商B 是市场上的垄断者,它的利润最大化问题为: max pq cq ε>- ① 其中10p ε=-,()5002010q ε=-?-,把这两个式子代入①式中,得到: ()()0 max 1085002010εεε>----???? 解得0ε=,由于ε必须严格大于零,这就意味着ε可以取一个任意小的正数,所以厂商B 的利润为:()()500201010εε-?--????。 (3)这个结果不是帕累托有效的。因为厂商B 的产品的价格高于它的边际成本,所以如果厂商B 和消费者可以为额外1单位的产品协商一个介于8到10ε-之间的价格,那么厂商B 的利润和消费者的剩余就都可以得到提高,同时又不损害厂商A 的剩余(因为A 的利润还是零)。 2.(单项选择)在下面的支付矩阵(表10-1)中,第一个数表示A 的支付水平,第二个数表示B 的支付水平,a 、b 、c 、d 是正的常数。如果A 选择“下”而B 选择“右”,那么:

央地关系拓展资料

央地关系拓展资料 央地关系的症结何在 关于这个难题的症结何在,主流意见集中于两点:一是认为在于权力集中的体制下,分权和集权难以恰到好处,以至出现“放乱收死”的怪圈;二是认为央地关系的症结在于财税关系没有理顺等。 以事权和财权来解释当下的央地关系仍然无法到位。原因很简单,中国的所谓央地关系其实包括了四种关系:中共中央与地方党组织的关系、中共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国务院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地方党组织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央地关系在政治层面过于复杂,仅仅着眼于其中一个或两个非决定性的层面,并不能充分解释中央或地方政府的行为。而事权和财权如何分配正是这种非决定性的因素,或者说它们只是被决定的因素。 在目前的体制下,对比行政权力内部的集中和分权争论,更能决定央地关系格局的核心权力关系的,非党内组织关系莫属,事权和财权的分配只是其结果。而在党内组织关系上,党员必须服从组织的人事安排;地方党组织必须无条件服从中央;即使在具体事权上,地方政府也要受同级党组织的领导。在此种严格的组织关系下,从理论上根本不存在分权的问题,即便有分权,主动性也完全掌握在中央手中。 但与此同时,党内关系并不如政府关系那样有完善的法规体系可依,更加依赖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导致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博弈存在巨大的非制度性空间。换句话说,党内关系在央地关系中实际发挥着主导作用,而党内关系迄今并未充分制度化,这两点是理解中国央地关系的关键所在。 中央政府对于地方的调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围绕着财权和事权来进行的,但出于依赖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需求,也不可能进行完全的统和。只好退而求其次,通过扩大中央财政收入的比例,将更多资源掌握在中央层面,而在分配过程中形成对于地方政府的间接支配。而在事权方面则对于明显威胁到中央统一目标的地方行为给予直接调控。近十几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关于房价和土地进行的多次博弈,只是其中一个侧面。 不过问题是:在党政关系错综复杂、非制度化传统强大而法治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双方的选择都不多,这些博弈始终停留在非制度化的层面,央地关系改革始终难以破局。 反腐败的间接效应 央地关系的破局是在近期意外发生的。自十八大以来,伴随着反腐败的深入进行,许多省、市现任或者前任主要官员因贪腐问题接踵落马,这引起了官员补缺的联动反应。这表明,今次中央在处理央地关系的时候,并没有紧盯着事权和

管理经济学(二)-卿志琼论博弈论对企业决策的启示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管理经济学》(二) 主讲教师:卿志琼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特点比较分析 2、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与评价 3、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短期关门点决策 4、完全竞争市场厂商长期均衡的利润状况分析 5、完全垄断市场的特点分析 6、完全垄断市场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分析 7、论价格歧视及其条件 8、论一级差别定价、二级差别定价和三级差别定价的含义与适用条件 9、论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与企业决策 10、垄断竞争市场厂商的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 11、寡头市场结构的特点分析 12、比较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和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的长期均衡条件与效率分析 13、卡特尔定价与价格领导的含义与应用 14、论博弈论对企业决策的启示 15、运用某一市场结构分析企业的定价与产量决策 16、成本加成定价法的含义及其应用 17、企业不同的定价实践与应用 18、市场进入障碍与市场结构——以某市场为例 19、长期投资决策原则与应用 20、囚徒困境与纳什均衡的含义与应用 论博弈论对企业决策的启示 一、博弈论概念及其起源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或竞赛论,是研究具有对抗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它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起源于 20 世纪初。1944 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合著的《博弈论和经济行为》奠定了博弈论的理论基础。简单地说,博

弈论就是研究决策主体在给定信息结构下如何决策以最大化自己的效用,以及不同决策主体之间决策的均衡。张维迎教授对博弈论的定义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也就是说,当一个主体,比如说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选择受到其他人、其他企业选择的影响,而且反过来影响到其他人、其他企业选择时的决策问题和均衡问题。 每一个企业,都会考虑采取正常价格策略,还是采取高价格策略形成垄断价格,并尽力获取垄断利润。如果垄断可以形成,则博弈双方的共同利润最大。这种情况就是垄断经营所做的,通常会抬高价格。另一个极端的情况是厂商用正常的价格,双方都可以获得利润。从这一点,我们又引出一条基本准则:“把你自己的战略建立在假定对手会按其最佳利益行动的基础上”。事实上,完全竞争的均衡就是“纳什均衡”或“非合作博弈均衡”。在这种状态下,每一个厂商或消费者都是按照所有的别人已定的价格来进行决策。在这种均衡中,每一企业要使利润最大化,消费者要使效用最大化,结果导致了零利润,也就是说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非合作行为导致了社会所期望的经济效率状态。如果厂商采取合作行动并决定转向垄断价格,那么社会的经济效率就会遭到破坏。这就是为什么WTO和各国政府要加强反垄断的意义所在。 二、博弈论与企业决策的关系 博弈论研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在充满竞争的商界里,经验、竞争战略和博弈论就好比是企业管理的术、法、道,掌握博弈之道的企业管理者往往比不懂博弈之道的更加理性和高明。从冯诺伊曼创立博弈理论至今,博弈论已经从早期的静态博弈发展到动态博弈,并在商业、法律、心理学等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人类的很多活动,特别是经济活动都是相互

黄亚钧《微观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博弈论)【圣才出品】

黄亚钧《微观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6章博弈论 6.1复习笔记 考点一:静态博弈★★★★★ 1.囚徒困境与上策 (1)博弈论的三个基本要素 ①对局者。对局者也就是游戏的参与者,通常是由几个厂商或个人(消费者)组成,他们都是利益极大化的理性人。 ②策略。在博弈论中,有多种策略可供对局者选择。每个对局者总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根据现有的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来选择自己的策略。 ③得益。对局者通过选择自己的策略得到一定的得益,得益可能是利润或效用。每个对局者分别选择自己认为是最好的策略,但他最后得到的得益却是所有对局者采取的策略共同作用的结果。 (2)囚徒困境 表6-1显示了囚徒困境博弈的得益矩阵。 表6-1囚徒困境

囚徒A会分别根据B的两种选择做出对自己最优的决策,B也会同样做出对自己最优的决策,所以最终的均衡时(坦白,坦白)。因此,可以看出,个人做出的对自己最优的决策,对于群体却带来了最坏的结果。 (3)上策与上策均衡 上策是指无论对方如何选择都使自己利益极大化的策略。在囚徒的例子里,无论B如何选择,A的利益极大化的策略是坦白;同样,无论A作出什么决定,B的最优选择也是坦白,因此上策就是坦白。囚徒困境的最后均衡是在矩阵的左上角,即大家都坦白,这种均衡也称之为上策均衡。上策均衡是博弈均衡的一种特殊状态,但纳什均衡却不一定是上策均衡。 2.纳什均衡 (1)纳什均衡的含义 纳什均衡是指在对手选择既定的情况下,每一个对局者的选择都是最佳选择。因此,在纳什均衡条件下,所有的对局者都不会去改变他们所选择的策略。 (2)纳什均衡的例子 ①价格战 如表6-2所示,假定两家厂商A和B,双方抢占市场份额的策略都为降价和不降价,双方的得益为表中数字表示,对局的纳什均衡为(降价,不降价)。 表6-2不同市场份额厂商的价格战 厂商A存在上策“降价”,而厂商B面对A不同的决策选择不存在上策。因此,A一定

多学科视角下央地关系研究述评

国家权力的纵向划分所产生的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成果数量颇多。面对这样一个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法律、军事等不同层面且又处于不断变动的复杂问题,学者们大都从各自立场出发,利用不同学科、视角与方法对央地关系进行相应解读。按照研究视角不同,可以将学界的研究大致分为历史学视角下的央地关系研究、经济学视角下的央地关系研究,政治学视角下的央地关系研究、法学视角下的央地关系研究以及多学科交叉视角下的央地关系研究。 一、历史学视角下的央地关系研究 央地关系是一国中央与地方政府在行使各自职能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复杂动态关系的总和。研究央地关系势必要分析其形成发展历史。面对央地关系研究中纷繁复杂的内容,学界采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梳理发展历程、概括发展阶段、总结发展特点对我国古代、近代、当代以及国外央地关系发展历程进行研究。 (一)梳理发展历程 首先,学界对于央地关系发展历程的梳理大多以某一制度为切入点,通过对制度史、人物思想史的研究对某一历史阶段央地关系的发展变迁进行总结与概括。诸如有的学者以汉代刺史这一地方监察制度为切入点,从历史学的角度研究汉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变迁[1]。有的学者透过尚书职权、中央集权制与外戚宦官专政的关系视角,从两汉历史演变中分析这一时期的央地政府间关系[2]。还有学者以唐代地方长官的选任为视角,采用历史分析的方法研究这一时期的央地政府间关系[3]。其次,通过人物思想史的研究对特定时期央地关系进行梳理也是学界研究的重要内容。诸如有学者通过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历史背景的分析,揭示出孙中山在探索中央与地方关系过程中从联邦到均权思想的变化[4]。再次,以军队发展为切入点研究央地关系变迁。诸如有学者通过对1912至1929年晋军发展历程的研究分析民国央地政府间关系的演变[5]。最后,从宏观角度,采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总结国外央地关系的发展、演变历程也是当前学界研究的内容之一。诸如有学者通过对前苏联央地关系的理论基础、历史变化、机构设置、职权划分等方面的回顾与总结,以期对前苏联央地关系的产生、发展获得一个全面的了解与认识[6]。 (二)概括发展阶段 学者们按照不同标准对央地关系发展历程进行概括。有的学者按时间顺序进行阶段划分,诸如按照秦、汉、唐、宋等不同年代进行阶段划分。有的则以某一制度为切入点,采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分阶段研究央地关系。诸如有学者以古代政区层级的变化为切入点,采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将秦至民国初年政区的发展分为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宋辽金时期、元明清民国三个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621(2013)01-0034-05 多学科视角下央地关系研究述评 □董娟 (广东行政学院行政学教研部,广东广州510053) 摘要:央地关系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围绕央地关系的研究成果数量较多,范围较广。然而,根据研究视角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以及多学科交叉视角下的央地关系研究。总结、分析不同学科视角下央地关系的研究,不难发现,当前学界的研究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多学科;央地关系;研究述评 收稿日期:2012-11-1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CZZ032) 作者简介:董娟(1980-),女,广东行政学院行政学教研部副教授,管理学博士。

工程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的博弈分析(最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工程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的博 弈分析(最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工程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的博弈分析(最 新版) 1.引言 最近二三十年,经济学经历了一场剧烈的“博弈论”革命。博弈论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大有“吞噬”整个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的气势,在现代经济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它已经成为了经济学中一种基本的分析工具。 博弈论(gametheory)又叫对策论,[1]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情况。其基本出发点这样的:人是理性的,是会在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博弈论承认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承认人们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合法性,因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于分析人们的经济行为、

经济关系和社会经济活动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分析 “囚徒困境”[2]是博弈论里最经典的博弈模型之一,其基本模型是:警察在现场抓住了两个合伙的犯罪嫌疑人(甲和乙),但却没有掌握足够的证据。于是警察把他们隔离关押起来以防止串供,并要求坦白交代。如果两人都坦白,每人将入狱3年;如果两人都不坦白,将以防碍公务罪入狱1年;如果一人抵赖另一人坦白,那么坦白者将得到释放,而抵赖者则将入狱5年。分别用-1、-3、-5、和0表示罪犯入狱1年、5年、8年和释放的得益,那么甲、乙两人的博弈格局如图1的“得益矩阵”所示。 面对两个都只考虑自己利益的理性经济人,选择的结果如下:如果乙抵赖而甲坦白,则甲将得到释放;如果乙坦白同时甲也坦白,则甲入狱3年,但如果此时甲抵赖却要入狱5年。由此可见,对甲而言,无论乙采取什么策略(坦白或抵赖),坦白给他自己带来的利益总是最大,所以坦白始终是甲的上策,也就是说,不管乙是坦白还是抵赖,甲的最佳选择始终是坦白。同理,对于乙而言,坦白也

20xx考研:管理学复习之零和博弈定律

20xx考研:管理学复习之零和博弈定律 在管理学中有许多小定理,但却有大作用,这些定理常常被现实社会应用,而再考研之中也是常考的知识点。 零和博弈又称零和游戏,是指一项游戏中,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零和游戏原理之所以广受关注,主要是因为人们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发现与“零和游戏”类似的局面,胜利者的光荣后面往往隐藏着失败者的辛酸和苦涩。 自己的幸福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二者的大小完全相等,因而双方都想尽一切办法以实现“损人利己”。零和博弈的结果是一方吃掉另一方,一方的所得正是另一方的所失,整个社会的利益并不会因此而增加一分。 内涵:在零和游戏中所有的参与者其获利与亏损正好等于零。赢家的利润来自于输家的亏损。以下有一些重要的观念是你在了解该交易是否为零和游戏所必须先知道的。这个分类决定于我们对玩家利润与亏损的定义有多宽广。它本身的分类对我们并不重要,但是对发起人就很重要了。要介绍这观念的发展,我们先讨论扑克游戏,然后我们再切入操作,因为扑克相对于操作是一种很好的比喻。

公司治理中的零和游戏并非没有一个均衡点,可以从对手之间的博弈转变为正当管理与不正当管理之间的此消彼长,由此避免双方的对抗。正当管理与不正当管理的零和游戏中,正当管理的成份多一点,不正当管理的成份就少一点,反过来也是一样,两者之间存在着零和关系。管理者的精力是有限的,当他把精力过多的用在不正当管理的歪门邪道上时,就会严重影响到正当管理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因此,通过反对不正当管理来完成公司治理的任务,从而促进正当管理,对于把企业蛋糕做得更大,是不可或缺的。 从博弈论的研究来看,解决零和游戏问题的出路在于参与博弈者从零和走向双赢或者多赢,但是其前提必须摆脱零和游戏的思维定势。在企业管理中也是一样,两权分离的公司制发展轨迹不可逆转,而内部零和游戏又会产生内耗,解决的办法与其寄希望于大家在“零和游戏”中握手言和,不如让经营管理者感到实施不正当管理得不偿失,知难而退,一致对外,把企业利益的蛋糕做得更大。

有关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博弈论分析

有关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博弈论分析 【摘要】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自古有之,但不同时期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各异。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矛盾开始加剧:中央政府的许多政策出台后,地方政府并不认真执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二者的政策博弈陷入白热化。中央与地方存在着一定的博弈关系,其利益关系构成了两者之间关系的核心内容。双方对权力最大化追求的过程,就是一个利益博弈的过程。 【关键词】中央与地方关系;博弈;囚徒困境;地方保护 一、问题的引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突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自古有之,但不同时期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各异。在现阶段,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已经不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纯意义上的“上传下达”的关系。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一场自下而上的制度变迁过程,即地方政府“强迫”上级政府同意变革的过程,这也是中国经济转轨得以成功的关键。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矛盾开始加剧:中央政府的许多政策出台后,地方政府并不认真执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二者的政策博弈陷入白热化。近些年来,在宏观调控、环境保护、三农问题、农民工等诸多问题上,都可以看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政策博弈的影子。 在改革发展中,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是中央政府为了克服市场失灵,运用政府手段加强宏观调控,以求达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而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已经不完全是过去意义上的中央从属机关。因其所代表的地方利益与中央政府的宏观利益存在分歧,地方政府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中,更多的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而不惜触犯中央的权威。 本文试图从博弈论的视角来分析当前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存在问题的产生机制与影响,并分析提出构建新型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可能性。 二、分析问题 当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导入而引起的利益分配问题所引发的。产生的具体原因及表现: 1.在财税方面,中央与地方财政体制改革推动了分权化的进程。分税制改革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原则,将税种统一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并建立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体系,分设中央与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分别征管;科学核定地方收支数额,逐步实行比较规范的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习题详解(第13章博弈论和竞争策略)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 第13章博弈论和竞争策略 课后复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各给出一个例子。 答:(1)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的区别 ①博弈按照参与人之间能否达成协议分为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能达成协议的称为合作博弈,合作博弈强调团队理性;不能达成协议的称为非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更注重个人理性。 ②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之间的主要差别是一份有约束力的合同,即在合作博弈中,参与人可以谈定能使他们设计共同策略的有约束力的合同,但在非合作博弈中是不可能的。 (2)合作博弈的一个例子是关于一个行业中的两个厂商谈判一项开发一种新技术的联合投资(假设其中任何一个厂商都没有能独自成功的足够知识)。如果两个厂商能够签订一份分配联合投资利润的有约束力的合同,则使双方都获益的合作的结果就是可能的。非合作博弈的一个例子就是两竞争的厂商相互考虑到对方的可能的行为,并独立确定价格或广告策略以夺取市场份额的情况。 2.什么是占优策略?为什么一个占优策略均衡是稳定的? 答:占优策略指不管其对手采取什么策略,该竞争者采取的策略都是最优策略。占优策略均衡是指博弈方都采用占优策略所达到的均衡。 占优策略均衡是一种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指每一个竞争者都确信,在给定竞争对手策略决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好的策略。占优策略均衡稳定的原因是参与者在均衡时都没有激励去改变各自的策略。 3.解释纳什均衡的含义。它与占优策略均衡有何不同? 答:(1)纳什均衡的含义 纳什均衡指这样一种策略集,在这一策略集中,每一个博弈者都确信,在给定竞争对手策略决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好的策略。纳什均衡是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策略所组成的一个策略组合,也就是说,给定其他人的策略,任何个人都没有积极性去选择其他策略,从而没有人有积极性去打破这个均衡。 (2)纳什均衡和占优策略均衡的不同 ①占优策略的均衡是纳什均衡的一种特例,但纳什均衡却不一定是占优均衡。 ②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参与人最优的策略选择相对于其他参与人的行动的独立性。纳什均衡依赖各博弈方的理性,即在给定其他参与人的行动前提下选择最优的策略。而占优策略的选择与其他参与人的选择无关,即不管其他博弈方如何做,占优策略总是最优的。 4.一个纳什均衡与一个博弈的极大化极小解有什么区别?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一个极大

中央与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资的博弈分析

中央与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资的博弈分析 (论文关健词〕基础设施投资博弈分析 〔论文摘要)本文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对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中确定投资份额的决策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规范政府投资行为的措施。 一、我国政府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现状 1.政府投资逐渐转向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市场经济理论,在发展国家经济时,政府和市场有着明确的分工:凡是由市场提供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应当由市场提供,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宏观调控,解决外部性、垄断、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遵循这条思路,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政府职能不断转换,逐步从盈利性行业退出,从事个人和企业不愿从事、无力从事和不能从事的事务。相应的,政府的投资重点也开始逐渐转向基础设施建设。来自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1999,2000,2001,2002 年我国财政支出中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分别为2116. 57亿元,2094. 89亿元,2510. 64亿元,3142. 9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16. 050013. 19 0o } 13. 28%和14. 25 0o},},投资总额不断提高,投资比重也有逐步上升的趋势。 2.中央与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资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某些跨区域或外溢性较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地方政府投资的积极性较小.在这种情况K,中央政府通常会采取中央和地方联合投资的方式对地方进行补助,目的是为了协助地方政府完成仅靠地方不能完成的项目.地方政府本应积极配合完成项自建设,然而,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地方政府很多时候会利用中央对投资项目的关注,与中央讨价还价,尽量减少地方的投资份额;或者在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中,以较少的投资总额获得中央的审批,在项目建设期间又要求中央追加投资,导致中央的投资额远远超过预算.另外,中央政府有时会凭借自身的行政权力单方修改或终止合同,使地方政府遭受损失。. 对中央政府而言,如何确定对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额,达到既能完成宏观调控的目标,又能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提高地方政府的工作效率,节省投资额,尽量缓解僧多粥少的状况,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政府基础设施投资的博弈模型 1.基本模型介绍 投资之初,对丁?如何确定双方的投资份额问题,本文将用一个讨价还价模型来分析屮央与地方在讨价还价过程中,双方决策的博弈行为。 基本模型如下:中央和地方均为理性人,即中央和地方政府会按照各自效用的最大化来进行决策.博弈的基本规则:博弈中有两个参与人,中央政府(甲)和地方政府(乙)。假定双方讨价还价的过程遵循以下顺序:首先由甲提出一个投资分配方案,对此乙可以选择接受或拒绝;如果乙拒绝甲的方案,则他自己应提出另一个方案,让甲选择接受与否。若甲接受,则博弈结束;若甲拒绝,则甲提出新的方案,由乙来选择。如此循环.在此循环中,只要有任何一方接受对方的方案,博弈就宣告结束。如果方案被拒绝,则被拒绝的方案就与以后的讨价还价过程不再有关系。每次一方提出一个方案和另一方选择是否接受为一个阶段。 2.具体模型分析

管理决策中的博弈问题与案例分析教学提纲

《决策理论与方法》课程论文管理决策中的博弈问题与案例分析 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 学号: 姓名: 日期: 二○一六年十二月

摘要 博弈论与决策论之间存在多方面的联系。首先,从理解和优化决策的意义上讲,博弈论应该被看成是一种决策理论,并且是一种规范性(prescriptive)决策理论,它不是描述具体的决策过程,而是指出决策的最优结果应该是什么。其次,博弈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决策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状态。决策论一般处理个人、集体或者组织的决策问题,而不处理决策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博弈论恰好相反;再次,博弈论的一些分支可以看作是对决策论传统内容的深化。博弈论给现代管理决策和机制设计带来了全新的角度和革新,在现代管理决策中运用博弈论有助于我们做出更加合理正确的决策。 关键词:博弈论;决策论;管理决策

1博弈论简介 1.1博弈的起源和发展 博弈论是二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达到取胜的目的博弈论思想古已有之,中国古代的《孙子兵法》等著作就不仅是一部军事著作,而且算是最早的一部博弈论著作。博弈论最初主要研究象棋、桥牌、赌博中的胜负问题,人们对博弈局势的把握只停留在经验上,没有向理论化发展。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 近代对于博弈论的研究,开始于策梅洛(Zermelo),波莱尔(Borel)及冯?诺依曼(von Neumann)。1928年,冯?诺依曼证明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从而宣告了博弈论的正式诞生。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共著的划时代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将二人博弈推广到n人博弈结构并将博弈论系统地应用于经济领域,从而奠定了这一学科的基础和理论体系。 1950~1951年,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 Jr)利用不动点定理证明了均衡点的存在,为博弈论的一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纳什的开创性论文《n人博弈的均衡点》(1950),《非合作博弈》(1951)等等,给出了纳什均衡的概念和均衡存在定理。此外,莱因哈德?泽尔腾、约翰?海萨尼的研究也对博弈论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今天博弈论已发展成一门较完善的学科。 1.2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Game Theory)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 博弈论中的基本要素有以下几个: 局中人或参与者(Players) 规则(rules):规定博弈各方的行动顺序、方式、以及最终的结果等。 策略(Strategy):一整套的行动方案,规定了各种情况下的行动。 相机策略(contingent strategy):仅在不确定事件发生时才会采取的策略。 行动(action):局中人在特定条件下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