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3、重离子癌症治疗设备

项目3、重离子癌症治疗设备
项目3、重离子癌症治疗设备

项目三、重离子癌症治疗设备

(一)项目信息

恶性肿瘤治疗有三种传统疗法:手术,化疗和放疗。放疗就是用一定能量的放射线去杀灭肿瘤细胞。目前,放射治疗所用的射线有两种,一种是光子线,我们常见的X刀和伽马刀所用的就是用的光子线。另一种就是粒子线,质子和重离子同属于粒子线。

重离子放射线治疗肿瘤癌症是当代公认的先进有效的放疗方法,这是由重离子射线独特的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所决定的。质子、重离子相比起来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此,作为粒子线可以他们形成能量布拉格峰(braggpeak)。布拉格峰位的深度可以通过改变入射离子的初始能量来调节。治疗时把展宽的布拉格峰精确地调整并套住整个肿瘤靶区,是周围正常的组织只受到很小剂量的照射。利用重离子的带电性,实现栅网扫描技术引导束流对肿瘤实行精确断层扫描的“适形治疗”。此外重离子的散射比质子和光子小,对精确的剂量分布也非常有利。就是说当进入人体后,这两种射线释放的能量很少,只有当达病灶的重离子停下来后,才会释放其大部分能量,形成一个尖锐的能量峰-布拉格峰。

重离子放射线的这一特点使得在癌症治疗的应用中具备显著优势:首先,治疗过程中对正常组织的的危害更小;其次大部分能量在病灶部位释放,就像立体定向“爆破”一样,对肿瘤的杀伤力更强了。

在实际治疗中,技术人员往往会从多个角度对同一肿瘤病灶照射。在类似多角度照射方案中,与X射线相比,质子束治疗不但更好地保护浅层组织,还能完全避免照射深层组织。这在实际治疗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此外,重离子射线还具有重要的生物特性,即重离子射线直接对NDF双链进行不可修复的破坏,对于普通光子射线不敏感的乏氧癌细胞,重离子射线同样可以破坏其DNA双链,导致不可以修复。

基于这样的两种特性,可见重离子放射治疗的医学价值

非常巨大,未来会成为肿瘤癌症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二)投资信息

对重离子癌症治疗设备的投资分为三个部分,总投入300亿元。第一部分:250亿人民币并购基金,用于收购东芝医疗事业部,实现重离子癌症治疗设备的制造能力。第二部分:25亿元:用于首期生产3套重离子癌症治疗设备。第三部分:25亿元,用于国内第四代、第五代癌症治疗技术的研发、专利申请,癌症治疗医院的建设,癌症医学研究院的设立及相关教学、培训工作。

(三) 评价意见

该项目产品属于医疗器械。重离子射线具有对健康组织辐射损伤轻、疗程短、治愈率高等特点。与其他肿瘤治疗方

法相比,重离子治疗肿瘤具有独特的物理和生物优势:重离子能量沉寂在射程末端区,对沿途健康组织损伤小;治愈率高,可有效杀死乏氧肿瘤细胞,不存留肿瘤核;定位精度高,可对人体深部肿瘤实施精确治疗。目前肿瘤放疗界普遍认为质子重离子治疗通过集成高能物理、加速器制造、计算机、自动控制等新技术应用于肿瘤的影像成像、放疗计划、实施和质量控制,使肿瘤放疗的精确性达到当今最高水平,既能有效杀灭肿瘤细胞,又能最大限度保护周围健康组织,具有精度高、疗程短、疗效好、副作用小等优势。目前,全国约有 30 余地相继传出要建立质子 / 重离子中心的消息,大多处于计划筹建阶段,其中甘肃省武威重离子医院、河北涿州解放军 301 医院质子肿瘤治疗中心、上海交大附属瑞金医院肿瘤(质子)中心等少数几家处于建设阶段。

该项目产品符合泉州市生物与新医药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泉政办【2016】38号)中医疗器械的范畴,已经成为肿瘤治疗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是一个医疗设备代购投发。该项目决定于投放单位的能力,重离子治癌本身的技术性没有问题,应用有市场。投资是民间来源有意义,但不适合政府投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离子检测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 离子 一、判断正误 1.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不存在带电荷的微粒。() 2.相对稳定结构是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的结构。() 3.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电子。() 4.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内质子数。() 5.原子变成离子时,电子层数减少一层。() 6.最外层是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二、选择题 1.下列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 A. 电子 B. 分子 C. 原子 D. 离子 2.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 A. 核外电子数 B. 最外层电子数 C. 核内质子数 D. 核内中子数 3.有关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4. 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有关该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原子的质子数为17 B. 该原子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 C .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 D. 属于金属元素 5. 下列粒子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6. 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B、C、D、 A、 三、填空题 1. 请根据如图所示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表示离子的是(填序号,下同); (2)表示阴离子的是; (3)表示稀有气体的原子的粒子是; (4)表示同一种元素的粒子是; (5)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易得电子的粒子是。 2.按要求用正确的化学符号或汉字表示: (1)2个氮原子____________ (2)铵根离子____________ (3)硫酸根离子_________ (4)硝酸根离子____________ (5)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__ (6)3个铝离子____________ (7)2S2-____________ (8)O2-____________ 3.元素Z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Z m+与元素Y的阴离子Y 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元素Y的核电荷数是_________。

一个老中医对癌症治疗的见解

一个老中医对癌症治疗的见解 如果中医是主流医学,大多数癌症病人是不会死的。这当然是有条件的:不手术;不化疗;不放疗;但可以做不伤害性的检查。 中医治病研究天地人的关系,就是从生命生存的规律入手。生命的最重要的规律是什么?就是承认生命必然死亡。因此,中医认为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无论哪一个器官功能衰竭,都必然会死亡。中医不阻止死亡的自然产生。西医尽管承认死亡之不可避免,但是它的做法表明,他们认为可以阻止死亡。我们可以从西医的许多死亡统计报告中看出。他们总是这么说:现在每年死于心脏病的有多少,死于癌症的有多少,死于肾脏病的有多少……就是没有死于衰老的。死于衰老是什么意思?就是正常的死亡率。这些统计,他们从不排除正常的死亡率是什么原因?其目的就是拿病死者来恐吓活着的。他们就可以借研究治病来向国家、向人民要经费,掏人们裤袋里的钱。当然,西医医学不是医生或医院向老百姓掏钱,而是他们背后的一个医药财团。西方医学实质是医药财团手中的木偶。这不是我的发现,而是现代西方的非主流的医学家们和研究者。有本书叫《现代医疗批判》,作者霍恩?罗斯,讲得最清楚不过了。因此,我们应该把所有的医学研究,把这个内涵联系起来。我在2008年11月,在北京开的“原创中医复兴论坛”上发言,突然想到了“市场医学”这个概念。我说:“现在的医学,可以叫做市场医学。市场医学究其实,是个怪物!因为,医学是要命不要钱的,市场是要钱不要命的,结合起来,岂不就成了怪物?!” 治病是为了生命与健康。可是,西医不研究生命与健康,而去研究尸体与细菌。他们认为尸体上有生病的原因。人生病死了,他们就解剖死了的人,研究生病的道理。他们的病理学家,在尸体的某些部位的改变上,判断分析生病致死的道理。外伤致死是可以用这种方法的,而人老或生病致死用这种方法却是错误的。癌症致死论就是这样的思想条件下分析出来的。生、老、病、死,这本来是一个自然过程。人活着是依靠各种器官功能的活动。这些活动就像一条相互衔接的链条在不停地转动。死亡,就像这链条的中断。老了,各种器官的功能由于某一种原因发生中断造成的。因此,用解剖尸体来判断老了死亡的原因,是不准确的。过去有的人老了生了病,未死之前却交代把尸体交给病理学家去检查死亡的原因,有巧查上了尸体上有癌肿块,就把这肿块判断为致死的原因。 癌症致死是因为手术(包括化、放疗)治疗引来的死亡,医学却把这个责任推给所患的疾病——癌症。没有人揭穿把手术称为除根术的错误。因为,手术只能切除可见的癌病灶,而不能切除患癌的原因。既然原因未除就能够复发,而且复发时的身体条件更差,因为已经经过了手术的摧残,抗病能力已大大减弱。可见把称之为“除根术”就是一种明显的欺骗。“除根术”这个概念不无有市场的因素——为了吸引病人。如果医学是一门科学,科学就不能有假。而现在这个“手术除根”却是个明显的假货! 癌症患者因手术治疗而加速死亡的现象,更进一步引起人们的恐癌心理。现在大多数人不是

初中化学_人教版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九年级化学学科 第三单元课题三元素(第一课时)

《同步》开放性作业1、2、3、4、5、6。 参考答案 A B D B D B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初步了解了物质的微观构成以及原子的结构,为本节课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由于本节课从微观到宏观之间的跨度比较大,学生的思维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化学科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效果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律,这些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元素概念是初中化学核心的概念之一,对今后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谓“承前”,指这节课详细的让学生明白物质的宏观组成是元素,并和物质的微观结构---原子有机的结合起来了使得认识系统化。所谓“启后”,指学生掌握了元素的概念对学习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奠定基础。只有掌握了元素的概念,才能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才能对众多繁杂的物质进行分类,最终实现对分类的物质进行研究。 1、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本品每克含碘150mg、镁65mg、锌1.5mg、锰1mg,这里的碘、镁、锌、锰是指() A.单质B.原子C.元素D.分子 2、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N2 B.Cu C.O D.CO2 3、下列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A.Zn B.O C.N D.Cl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氧 B. 硅C.铝D.铁 5元素在自然界里分布不均匀,如智利富藏铜矿、澳大利亚多铁矿、我国山东富含黄金,但从整个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来看,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 ) A.O B.Si C.Al D.Fe 6、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中子数B.电子数C.最外层电子数D.核外电子

课题3离子

陶营中学师生公用教案(15) 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出题人:王豪欣审核:九年级化学科研组 第四单元:课题3 离子 教学目标:1.知道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如何分层排布的,说出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2.记住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3.初步认识离子的形成过程,正确比较原子和离子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1、离子的形成2、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难点: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知识回顾、检测】 1.元素是具有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 写出P75表4-3常见的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 【自主学习】 3.核外电子经常出现的区域称为,原子核外电子是排布的,最少的有 层,最多的有层。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个(只有层的不超过2个)。4.原子的相对稳定结构是指最外层具有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个)的结构。 5.原子失去电子后,就带有电荷,成为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后,就带有电荷,成为离子。当离子和离子相互作用形成化合物时,整个化合物就电性。 6.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密切的是() A.核内质子数 B.核外电子数 C.电子层数 D.最外层电子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自主阅读:阅读课本P78第二、三自然段,完成下列内容: 7.电子层数:一、二、三、四、五、六、七 能量高低:由()到()离核距离:由()到() 8.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 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及圈内的数字表示,弧线表示,弧线上的数字表示。 知识点二、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12 20的元素: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知识点三、离子的形成

【当堂训练】 知识点一 11.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有关该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6 B .原子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 C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 D .核外电子数为6 知识点二 12.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的是( ) 第1题图 第2题图 13.下列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的是 ( ) 知识点三: 14下面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A ~E 共表示 种元素;②表示原子的粒子是 (填序号,下同);③表示阴离子的粒子是 ;④表示阳离子的粒子是 ;⑤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⑥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 。 15.钠原子和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请回答: (1)由于它们的原子核内 相同;所以它们都属于钠元素。 (2)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 (填“相同”或“不相同”)【能力提升】 7.根据结构示意图 ,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微粒: (1)当n =8时是_____,(2)当n =10时是______,(3)当n =11时是_____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第二课时离子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离子 【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分层的简单规律。 2.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及离子的带电情况,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观察l~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课前预习】课本54-55页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2.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3、离子是怎么形成的?离子为什么会带电荷? 答:答: 【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科学家是怎样定义电子层的?利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简明、方便地表示原子的结构。观察下表中一些原子结构示意图,你能说出其中每一部分代表的内容吗?(课本54页) 元素周期表(1-18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第1族第8族 第2族第3族第4族第5族第6族第7族 1、元素周期表结构与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关系 (1)横行(也叫周期):周期数等于数 同一横行(周期)元素的原子,数相同,数不同,从左到右由1递增到8. (2)纵行(也叫族):族数等于数 同一纵行(族)元素的原子,数相同,数不同,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思考交流 (列表比较)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如何决定元素在化学反应中表现的化学性质? 元素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趋势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元素 非常的稳定,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试着解释食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钠是怎样形成的。 (提供信息: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自主学习】1、举例比较原子和离子的本质区别。?什么叫阳离子,什么叫阴离子? 2、试着画出镁离子和氧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镁离子Mg2+ 氧离子O2- 交流讨论小结:(谈谈你对下图的认识) 1、数或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即相同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一定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一定不同 2、数主要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及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表现的化合价)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相对原子质量等于 如:镁元素属于第周期元素,镁原子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为,最外层电子数为,在化学反应中 易电子形成镁离子符号为。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氯离子的符号为, 氯和镁化合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 4、理解下列符号的含义 符 号 H 2H H2 2H2 Mg2+ SO42- 含 义氢元素 氢原子 2个氢原子氢气 氢分子 氢气由氢元素组成 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2个氢分子镁离子 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硫酸根离子 每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符 号 He Fe CH4 2H2O Mg SO4 含 义氦元素 氦原子 氦气铁元素 铁原子 金属铁甲烷 甲烷分子 甲烷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每个甲烷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 2个水分子硫酸镁中镁元素显+2价, 有效训练 1.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在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不发生变化的是()

浅谈癌症的预防和治疗

药物通识课程论文 浅谈癌症的预防和治疗 姓名:黄碧剑 学号:1222310207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学院:公共管理 日期:2013/12/12

浅谈癌症的预防和治疗 摘要:20世纪初,癌在世界各地较为罕见。但近个世纪以来,已成为人类健康的首要威胁之一,被称为21世纪人类的头号杀手。在我国城市人口死因序位中,癌已升至第一位,农村为第三位。了解癌症和其产生是战胜癌症的必要前提,同时,对癌症的预防和拥有正确对待癌症的态度是征服癌症的重要环节。本文简要讲述癌症及其特征、产生原因,同时从中医学和西医学的角度详细的讨论了癌症的预防和治疗。 关键词:癌症预防治疗中医西医 正文: 一、癌症 1、癌症的概述 癌症也叫恶性肿瘤,相对的有良性肿瘤。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局部肿块。良性肿瘤容易清除干净,一般不转移、不复发,对器官、组织只有挤压和阻塞作用。但恶性肿瘤还可以破坏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患者最终可能由于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癌症病变的基本单位是癌细胞。人体细胞老化死亡后会有新生细胞取代它,以维持机体功能。可见,人体绝大部分细胞都可以增生,但这种增生是有限度的。而癌细胞的增生则是无止境的,这使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同时,癌细胞还能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如果发现和治疗不及时,它还可转移到全身各处生长繁殖,最后导致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及脏器功能受损等。 人体几乎每个部位都可能遭受癌症侵害。本来,人体这个生物机器运行得天衣无缝,然而癌症改变了这种情形,它的任务就是破坏。如果继续下去,就将拖垮人体。但是,肿瘤不像病毒,不是体外入侵者,它的成分和正常组织一样,因此机体无法对它进行识别免疫。 2、癌的特征 癌即恶性肿瘤。癌通常是由生长迅速的细胞组成,而且他们可能具有各种各样异常的的染色体,常呈多形性和不同程度的间变形。癌细胞具有的特点主要有: ①无限生长性:生长控制发生改变,癌细胞生长迅速,增殖失控,几乎是无止境的不停生长。 ②转移性:癌细胞可以从原来的组织转移到其他组织,从而建立新的克隆,癌细胞依靠转移性能够在宿主体内广泛传播,这也是癌症成为不能治愈的原因。 ③发育不全:癌所产生的细胞一般是不成熟的。 ④结构异常性:一般癌细胞的细胞膜会出现新的蛋白和抗原,同时细胞膜上的环状AMP 的含量降低。 3、癌症产生的原因 (1)中医对癌症病因的认识 正气不足是癌症发生的内在原因。《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医宗必读》:“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 精神情绪的长期过度紧张或忧郁是癌症发生的重要因素。大量临床实践证明,癌症患者精神多有重大创伤,或有较长时间精神的压抑、郁闷等,而性格开朗的人很少患癌症。在健康人的体内,虽然正常细胞也存在着发生突变而成为癌细胞的可能,但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在这些细胞增殖之前,及时地将它们破坏和消灭。不良情绪能对机体免疫机能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消灭功能。 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脏腑功能的失调,体内气血郁结瘀滞,痰凝毒聚,导致癌症的形

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

课题3 元素 教学设计---烈山区马桥中学陈腾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学生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并了解地壳中、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元素及元素符号(2)教学难点:元素概念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提问】世界上的万物是由什么组成的? 2、展示图片 3、水、氧气、二氧化碳构成的分析。 [讲述]不管是哪种物质中含有的氧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质子数)都是8,我们将质子数为8的所有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二)新课授入 1、元素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学生看书, 找出元素的概念并做上记号 [问题]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讲述]元素的特征: ①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100 多种。 原子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分析下述化学反应: . 通电—一—一 水氢气+ 氧气 (H2O) ( H2) (。2) 、一一点燃一八、 硫+氧气二氧化硫 (S) (O2) ( SO2) 左边两个反应前后,发生了改变的是_________ ,未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 。 ②元素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 展示: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学生记忆: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 展示:生物细胞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

课题2 元素教学案

《课题2 元素》教学案 班级:初三()姓名:学科:化学课型:新授编者:审核:备课组 【学习目标】 1、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知道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 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学习重点】 1.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学习过程】 一.定向入境 1、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2、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其中“一种碳原子”是指哪一种碳原子? 有没有别的碳原子呢? 二.自学建架 知识模块 Ⅰ.个人自学 (一)元素 【自主学习】1、观察、比较下表中两种碳原子和三种氢原子在结构上有何共同点? 几种原子的构成 原子名称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碳 6 6 12 碳 6 8 14 氢 1 0 1 氢 1 1 2 氢 1 2 3 2、你能试着说说什么叫元素吗? 3、阅读课本73页,进一步理解元素的概念。

填空: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是:_____、_____ 、_____ 、_____。 生物细胞中居前四位的元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 【交流学习】 1、讨论课本73页的问题,思考: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元素会 不会发生变化呢? 2、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经常看到为健康劝人们“补铁”、“补钙”、“补锌”、“加碘”的广告,这里的“铁”、“钙”、“锌”、“碘”指的是什么? 3、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原子元素 区别 联系 (二)元素符号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74页—76页,完成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使用元素符号?国际上对元素符号是怎样规定的? 2、识记课本75页常见的元素名称和符号。写一写记住了几个。 3、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什么? 4、一个元素符号能表示几个涵义? 5、元素可分为几类?你能通过元素名称确定氧、铁、硫、氦四种元素分别属于哪一类吗? 【小组交流】 1、P、5P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课题3离子的形成(教案)

课题3 离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了解离子的定义、分类、结构特点、表示方法、意义及形成的原因,掌握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2、观察l~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小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 2.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教学重点 1、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离子的定义、分类、表示方法、意义,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教学难点 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离子的形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灯片1)问: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具有怎样的特点?在化学变化中具有怎样的电子变化趋势? 引导提问:原子得失电子之后会形成什么呢? (灯片2)板书:离子的形成 二、新授 (灯片3)以钠原子和氯原子为例引出离子的相关知识 (灯片4)1、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11 2 8 1 失电子 +11 2 8 +17 2 8 7 +17 2 8 8 得电子 Na Cl Na + Cl - 带正电 带负电

2、离子的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如:钠离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如:氯离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灯片5)3、离子结构的特点 明确:最外层均为稳定结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如图 (灯片6)4、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 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方标上“n +”或“n -”,即用数值加“+”或“-”表示,当n 为1时可以省略。如:钾离子 K + 硫酸根离子 SO 42- (灯片7)5、离子符号的意义 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n 表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表示离子所带电荷的电性。 (灯片8)6、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关系 (灯片9)7、以氯化钠为例说明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11 2 8 Na + +17 2 8 8 Cl - +11 2 8 Na + +17 2 8 8 Cl - 阳离子 得电子 失电子 得电子 失电子 原子 阴离子

肿瘤癌症治疗常见评价观察指标

肿瘤癌症治疗常见评价观察指标(含术语简写) 1.实体瘤疗效评价新标准: RECIST (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完全缓解(CR, complete response)所有靶病灶消失,无新病灶出现,且肿瘤标志物正常,至少维持4周。 部分缓解(PR, partial response)靶病灶最大径之和减少≥30%,至少维持4周。 疾病稳定(SD, stable disease) 靶病灶最大径之和缩小未达PR,或增大未达PD。 疾病进展(PD, progressive disease)靶病灶最大径之和至少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 注:如仅一个靶病灶的最长径增大≥20%,而记录到的所有靶病灶的最长径之和增大未达20%,则不应评价为“PD”。 2.常用指标: 总生存期(OS, overall survival)从随机化开始至因任何原因引起死亡的时间。 总缓解期(Duration of overall response)从第一次出现CR或PR,到第一次诊断PD或复发的时间。 疾病稳定期(duration of stable disease)是指从治疗开始到评价为疾病进展时的这段时间。 无病生存期(DFS, Disease-free survival)或者无疾病生存时间,是从随机入组开始到第一次复发或死亡的时间。 无进展生存期(PFS,progression-free survival)从入组开始到肿瘤进展或死亡之间的时间。 至疾病进展时间(TTP,Time to Progression)是指从随机化开始至出现疾病进展或死亡的时间。 治疗失败时间(TTF,time to failure)从随机化开始至治疗中止/终止的时间,包括任何中止/终止原因。 疾病控制率(DCR,disease control rate):CR+PR+SD.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案

课题3 元素 元素符号(重点)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常见的 元素周期表(重点)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是一种主要成分为葡萄糖酸锌、蔗糖、纯化水的口服液。用于治疗 缺锌引起的营养不良、厌食症、异食癖、口腔溃疡、痤疮、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这里的锌指的是单质吗?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在药品或食品标签上见到。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元素 提出问题 1. 一种元素是不是只有一种原子? 2.元素和原子是什么关系呢? 3.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原子不变,元素是否发生变化?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元素的相关知识。 归纳总结1.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对元素含义的理解 (1)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H2O与N H4+,H2与He质子数相同,就不是同种元素。 (2)定义中的“一类原子”不能说成“同种原子”。“一类原子”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定相同的原子。(3)元素概念中的“原子”既包括中性原子和离子,如Cl(原子)和C1-(离子)都是氯元素。 3.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故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肯定不变。 4.元素的种类及分布 (1)种类:①金属元素②非金属元素③稀有气体元素 (2)地壳中各种元素按含量由多到少依次: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其他元素。 (3)生物细胞中居前三位的“氧、碳、氢”元素。 5.元素与分子、原子、离子间的关系 知识拓展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即讲种类,又讲个数。 探究点二元素符号 提出问题元素符号如何书写,又表示什么含义?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表示方法: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C、K、S等。 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即“一大二小”如Na、Mg、Cu等。(2)元素符号的含义: ①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 微观意义: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②对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表示一种物质。 ③元素符号前面添加上数字时,只能表示多个原子,不能再表示该元素。 探究点三元素周期表 提出问题 元素周期表是按什么编排的呢?有没有规律?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和元素周期表讨论归纳。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归纳总结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结构 (1)在元素周期表中,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用不同颜色做了分区。 (2)横行(周期) 元素周期表每一横行代表一个周期,共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 (3)纵行(族) 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每1个纵行叫做一个族,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所以有16个族。(4)每一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每一格均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 归纳总结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板书设计 课题3 元素 一、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分类:①金属元素②非金属元素③稀有气体元素 二、元素符号 1.写法:第一字母大写,第二字母小写 2.含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有规律地将元素排列(横行为一周期,纵行为一族) 反思 学习和探究,使理性知识变的浅显易懂。 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

治疗癌症的机理

针灸治疗癌症的机理 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现代医学研究结果表明:针灸疗法治疗疾病具有三大作用,即镇痛作用、增强机体防御免疫作用和对机体各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这三大作用对于癌症的治疗,都是不可缺少的。而且,针灸疗法防治癌症已为多年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所证实,针灸抗癌作用主要体现在: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癌瘤生长,缩小瘤体及至消散肿瘤,可抗放、化疗副反应,缓解癌性疼痛,改善临床症状,延长癌症思者的生存期,从而达到提高生存质量,并从根本上治愈癌症的目的。 针灸治疗癌瘤的作用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癌瘤的间接治疗,即通过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来抑瘤、抗癌;另一方面则是直接作用于瘤体,以杀灭癌瘤细胞,并消散瘤体。 1.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1)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是针灸抗癌瘤治疗的主要机理。临床观察资料表明,针灸对肿瘤患者低下的免疫水平有较好的提升作用,部分患者几乎达到正常水平,且免疫指标上升与临床症状的缓解具有一致性。实验研究也表明,针灸对人体细胞免疫功能有显著影响,能提高细胞免疫水平。针灸治疗后,EAFR(即玫瑰花环形成试验)形成率、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明显升高,T淋巴细胞总数上升,巨噬细胞活力增强,这些对于以细胞免疫为主的癌瘤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而且,针灸治疗还能提高肿瘤病人的免疫监视功能,使具有抗癌能力的免疫活性细胞NK细胞(即自然杀伤细胞)、LAK细胞(即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活性增强:此外,针灸治疗后血清成分起变化又可对抗肿瘤病毒等。 (2)日本有学者用灸法对肋Ehrlich固体癌进行治疗,于施灸后癌肿缩小到1/2与1/4时,分别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认为癌肿缩小不完全是单纯灸法烧灼效果,灸法对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有重要作用。为观察灸法对肿瘤的免疫作用,进行了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灸疗对动物移植性肿瘤具有抗癌作用;施灸部位的皮肤组织提取物含有抗癌物质;其抗癌因子是施灸的物理性刺激对机体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它的抗癌作用是非特异性的,可能与机体内的某种因子起协同作用有关。(3)有学者进行实验观察微波针灸治疗肿瘤的机理研究,取穴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对49例肿瘤患者作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测试,发现微波针灸后患者血清溶菌酶与白细胞上升呈正相关关系,T细胞亦有增高趋势,提示微波针灸确实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2.抑制癌瘤生长 (1)临床研究中观察到,采用浅刺、留针、艾灸等方法,治疗晚期肝癌、胃癌、直肠癌、肾癌、乳腺癌患者,通过外观和x线肿瘤影像发现,肿瘤停止生长,且患者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延长了生存期。 (2)实验研究也证明了针灸的抑瘤作用。在艾灸大椎、关元等穴后发现,瘤体重量明显轻于对照组。并且发现,灸后瘤体内癌细胞生长不活跃,部分细胞破坏严重,肿瘤与周围组织之间还形成一层包膜包裹。目前认为,针灸抑制癌瘤生长的作用与针灸激活了带瘤机体的免疫系统,激活了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了带瘤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能力有密切关系。 (3)针灸抑瘤作用提高了带瘤机体的存活率,使带瘤生存的设想成为可能,故可作为带瘤生存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针灸对早期肿瘤的生长抑制更为明显,故提示针灸可以用来治疗某些癌前期病,从而预防癌症的发生。 3.缩小肿瘤,消散肿瘤 (1)在肝癌患者的针灸治疗中发现,肿瘤的消失形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大肿瘤逐渐缩小而消失,一种是大肿瘤分散为若干个小肿瘤逐渐消失。

(完整版)《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课题:元素周期律 概述 本节内容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化学(通用类)第一章《物质的结构及变化》第一节第二个标题。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教材中的重要的理论基础,是对以往知识的规律性总结和学习氧族元素和碳族元素的指导,因此,本章是本书乃至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元素周期律的导出以理论为指导,以事实为依据;元素周期律知识的得出,不仅有理论推导,还通过比较同周期元素的性质对理论推导进行了验证。而且,理论推导也从陈述式改为由学生自己进行探索的方式进行,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须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归纳,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查漏补缺,采取综合列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并运用初中学过的知识,从中总结出规律性。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对大量数据、事实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量变、质变的观点。 (2)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即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观点。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对事物的变化规律有一定的认识,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于探索未知的宏观世界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了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元素周期律,感到熟悉,概括性强,学习这部分内容只需要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类比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主要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教学难点: 元素主要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和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第四单元 课题3 离子的形成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 离子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原于结构的表示方法; 3、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4、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5、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增强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离子的形成。 难点:核外电子排布。 学法指导: 1、通过对运动由宏观到微观的对比归纳出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 2、通过对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稀有气体原子及其它原子的对照与 猜想归纳最外层电子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利用上面的延伸及离子的形成过程的探究初步认识离子化合物。 知识链接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 2.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央,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核外电子的排布 【合作学习】: ⑴核外电子的运动是如何进行的? ⑵什么叫电子层。 ⑶核外所有电子是否都经常出现在同一区域? ⑷什么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多少层,最多的有多少层?它们能量关系如何? 【小组展示】: 【教师点拨】: 【阅读教材】:P78第三段及表4-4。以氧原子为例,回答图中各部分的意义。 【教师点拨】:1-20号元素。画出He, Ne, Ar , Al的结构示意图。 【合作交流】: ⑴若第一层为最外层,则最多排多少个电子? ⑵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多少个电子?

⑶尝试画出13和16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合作学习】: ⑴稀有气体化学性质表现如何? ⑵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何特点? ⑶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何特点? ⑷元素的性质与什么关系最密切? ⑸什么叫相对稳定结构? 2、离子的形成 【合作交流】: ⑴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的结构是否稳定? ⑵ 【 【教师点拨】: 【阅读教材】:79页“离子的形成”。 ⑴什么叫离子?什么叫阳离子和阴离子? ⑵离子可否构成物质?如何构成? 【小组讨论】:如何表示离子? ⑴离子符号的书写。 ⑵2Mg2+中数字“2”表示何意义? 【小结】: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物质间的关系。 【课后拓展】:原子和离子的比较。

4-3第四单元课题3离子胡景基

惠东县初中教案及单元检测题编写评比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教案离子 作者:惠东县稔山中学胡景基

学校:稔山中学

[过渡]那么,电子究竟是怎样分层排布的呢?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看教材P78图4-9,介绍电子层的概念。 [挂出小黑板]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挂出小黑板]核电荷数从1——18的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仔细观察:不同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有无一定规律? 1、原子核外第一层最多有几个电子? 2、原子核外第二层最多有几个电子? 3、原子核外第三层最多有几个电子? 4、元素的种类取决于。 5、1——18号元素中哪些是金属元素,哪些是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它 们的最外层电子有何特点?(列表比较) 元素分类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倾向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元素8个(He为2个) 不易得失、相对稳定稳定金属元素一般 4个易最外层电子不稳定 非金属元素一般个易电子不稳定 小结 1、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 2、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电子。 3、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等于8(氦为2),不易得到也不易失 去电子。 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为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如:稀有气体。 [过渡] 由于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没有达到稳定结构,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失电子,从而达到稳定结构,那么,得失电子的结果怎样呢? [板书] 二、离子的形成 探究离子的形成

1、提供信息:①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②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学生表演:两个学生通过观察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扮演钠原子和氯原 子(头上贴元素符号,身上贴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电子”),其他同学当裁判。 (表演的形式活泼而又巧妙地考查了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理解,提高学生参 与的热情,让课堂活跃起来) 3.学生讨论:要趋向稳定结构的钠原子和氯原子该如何变化来达到稳定 呢?设计一个方案。(生动的情境,让学生积极设计方案:①氯原子的最外层电 子中三个电子转移到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双方最外层电子数平均,分别为 4。②氯原子的最外层七个电子转移到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双方达到稳定 结构。③钠原子的最外层一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双方达到稳 定结构。这样,较好地暴露了学生的原有思维,有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点 拨引导,对于方案①,让学生分辨生活中的平衡与化学中的稳定的区别;对于方 案②、③,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分析发生这两种情况的难易程度) 4.学生表演:两个学生和同学们一起研究各方案,选择最佳方案:把“钠 原子”身上最外层的那个“电子”贴到“氯原子”身上。“钠原子” 因失去一 个电子而变成Na+,“氯原子” 因得一个电子而变成Cl-,由于静电作用而结合 成化合物NaCl。(通过直观活泼的表演把枯燥、繁难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学生自然对原子与离子的概念有了初步的区分,也为原子得失电子的规律埋下伏 笔) 5.师生分析:(一边分析,一边板书) 6.引导提问:离子是怎样形成的?什么叫离子?如何区别阳离子和阴离 子?离子符号的书写应与原子有什么不同? 小结: (1)离子:因得失电子而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如Na+、Cl-、OH-、SO42-等 (2)离子的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的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的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写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电量和电性(电量为1的可省略不写) 如:Na+、Mg2+、Al3+;Cl-、S2-、O2-…… [挂出小黑板]原子、离子的比较

癌症治疗的4种方法

癌症治疗的4种方法 说到癌症,人们的第一反应都是“切掉”。手术治疗肿瘤的概念深入人心,但实际上,治疗癌症却不是只有一种方法。放疗、化疗、中医治疗等方法都被应用到癌症治疗中,关于这些方法你了解多少?环球创客赴美医疗布王建专家为我们整合了几种常见的癌症治疗方法。 手术 适用范围:并不是所有的癌症病人都适合手术,一般来说,除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外,大多数实体瘤可以采用手术治疗。尤其是早、中期癌症,没有发生局部和远处转移,瘤体一般较小,都适宜手术治疗。 风险:手术治疗有一定的风险,如肺癌患者肺叶切除后可能影响呼吸功能,骨肉瘤患者截肢后影响行动能力等。 放疗 放疗即放射治疗,是用各种不同能量的射线照射肿瘤,以抑制和杀灭癌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70%左右的肿瘤病人在病程的不同阶段需要接受放射治疗。 适用范围:放疗主要针对相对比较局限的实体肿瘤的根治治疗,例如鼻咽癌、头颈部肿瘤等对化疗不敏感,单用放疗就可以根治。对于其他肿瘤,放疗多作为综合手段之一。特别是对于中晚期肿瘤患者,术前可以使得肿瘤缩小范围,达到减期效果,为手术创造条件;术中进行姑息治疗;术后对于切得不彻底的部位放疗,可以防止复发。对于白血病等全身性肿瘤放疗作用有限。 毒副反应:放疗的毒副反应以局部反应为主,与放疗射野有关。例如头颈部放疗会出现口干、咽喉肿痛、颈部纤维化、味觉功能减退等;胸部放疗可能会出现放射性肺改变、放射性食管炎等。随着放疗技术进步,以前经常出现的放射性脑损伤、截瘫等则较少发生。 化疗 化疗是应用化学药物(包括内分泌药物等)治疗恶性肿瘤。常用静脉注射、口服或其他形式将化疗药物进入体内来杀灭肿瘤。目前化疗药物大致有三大类:传统的细胞毒药物、靶向药物和生物制剂。近年发展最快的是靶向药物,除了胆道系统肿瘤,目前几乎所有肿瘤都有靶向药物。不过,现在多数靶向药物还不能完全取代细胞毒药物,还要和细胞毒药物联合应用。 适用范围:化疗是针对对化疗药物比较敏感的肿瘤例如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乳腺癌、胃肠肿瘤、肺癌及生殖系统肿瘤等。化疗药物进入体内后会分布到全身各处,不光

课题2 第三课时 离子的形成学案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第三课时(离子的形成) 学案 【阅读】课本P 54~55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核外电子是 排布的。 2.画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说明各部分表示的含义:①圆圈表示 、②圆圈内+表示 、③数字表示 、④弧线表示 、⑤弧线上的数字表示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有五个要素) 3.仔细研究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我们发现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是:第一层最多排 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 个电子,第一层 后排第二层,第二层 后排第三层;最外层最多排 个电子。 4.原子的相对稳定结构是指: 最外层具有8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 5. ★对照原子结构示意图,思考:O 与S 、F 与Cl 两组元素的化学性质如何?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 数关系密切。而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的 数决定的。 【思考】由于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没有达到稳定结构,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得电子,从而达到稳定结构。那么,得失电子的结果怎样呢? 1.离子的形成: 原子 阳离子 带正电 原子 阴离子 带 2.离子:带电的 叫离子。 带正电的离子叫 ;带负电的离子叫 。 3.离子符号 ⑴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表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1个单位的负电荷时,“1”省略不写。 如:阳离子: 阴离子: ⑵表示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如: Mg 2+ :表示一个镁离子(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2Mg 2+ :表示两个镁离子(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系数表示离子的个数。) 8电 1个电 钠原子要 达到8电 子稳定结 构,需失 去1个电 子 钠离子为 8电子稳 定结构, 带正电 氯离子为 8电子稳 定结构, 带负电 —

第四单元课题3、4

第四单元课题3、4练习卷 班级姓名座号 一、选择题 1、对于K和K+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同一种元素B.属于同一种粒子 C.核外电子数相同D.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2、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3、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的读法和写法都正确的是() A.碳酸钠NaCO3B.硫酸H2SO4C.氧化铁O3Fe2 D.氢氧化钾K(OH)2 4、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铜B.氯化钠C.氧气D.金刚石 5、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在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不发生变化的是() (1) 元素种类 (2)化学性质 (3)相对原子质量 (4)原子的电性 (5)原子核 (6)电子层数 (7)最外层电子数 A.(1)(3)(5) B.(2)(4)(6)(8) C.(2)(5) D.(1)(5) 6、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O B.Zn C.N2 D.CO 7、下列各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一组元素是() A. B. C. D. 8、环境监测部门常采用五氧化二碘(化学式为I2O5来测定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 五氧化二碘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A.-5 B.+2 C.+3 D.+5 9、分析HCl 、X、HClO 、KClO3、KClO4的排列顺序规律,可知X代表的是() A.NaCl B.Ca(ClO)2 C.Cl2 D.Cl2O3 10、已知化合物中铝元素为+3,氧元素为-2,由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可 能为() A.AlO B.Al2O3 C.Al3O2 D.O2Al2

11、元素R 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 2O 3,若R 的化合价不变,则下列化学式错误的是( ) A. R(SO 4)2 B. R 2S 3 C. R 2Cl 2 D. R(OH)3 12、下列化学符号正确的是( ) A .1个—氧化碳分子:Co B .2个碳酸根离子:2CO 32- C .3个亚铁离子:3Fe 3+ D .4个氢原子:2H 2 13、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 .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C .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 D .CO 2和CO 性质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14、右图是镁和氯两种元素的有关信息,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镁原子结构图中X=8 B .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 C .镁是金属元素、氯是非金属元素 D .镁和氯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 15、饮用水用Cl 2消毒会促使一些致癌物质生成,为消除隐患,现在已经采用高效 安全的ClO 2消毒杀菌。下列对ClO 2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ClO 2是一种氧化物 B.ClO 2是由氯元素、氧元素组成 C.ClO 2中含有氧气 D.一个ClO 2由一个氯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16、目前世界上已证明”达菲”(分子式为C 16H 31N 2PO 8)是治疗禽流感的唯一良方,其生产原材料是作为中国传统香料和中药的八角中所含的一种重要成分莽草酸(化学式为C 7H 10O 5),据统计,全球90%有八角产于中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4 B.一个“达菲”分子中含有58个原子 C.莽草酸分子中C 、H 、O 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7:10:5 D.莽草酸和“达菲”分子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为5:8 17、下列方框中符合2H 2意义的示意图是( ) 18、科学家研究发现,以Y 2O 3,BaCO 3和CuO 为原料经研磨烧结后可以合成一种高温超导物质,其化学式可写成Y 2Ba 4Cu 6O 13,且在合成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则( ) A .此合成过程的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Y 的化合价为+2 Mg 12镁2X 2+12Cl 17氯782+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