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疗法在自闭症儿童干预中的应用

浅谈音乐疗法在自闭症儿童干预中的应用

浅谈音乐疗法在自闭症儿童干预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6-06-29T13:17:02.963Z 来源:《医药界》2015年10月第10期作者:王超沈艳艳

[导读] 儿童自闭症是以语言障碍、社会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严重广泛性发育障碍性疾病。台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318000)

【中图分类号】R74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10摘要儿童自闭症是以语言障碍、社会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严重广泛性发育障碍性疾病。它引起了全球各界的强烈关注。在众多干预自闭症儿童的方法和技巧中,音乐疗法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

关键词音乐疗法儿童自闭症干预

儿童自闭症又称儿童孤独症(PPD),是一种由多种生物因素引起的大脑广泛性发育障碍性疾病,表现为临床三大主要症状:言语交流障碍、社会交往障碍、局限的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自闭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缺乏有效的根治手段,被认为是一种不可治愈性疾病。我国估计约有自闭症儿童30~50万,这不仅给家长造成精神压力和家庭经济负担,也给学校、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致力研发针对自闭症的各种干预方法,在各种干预方法和技巧中,音乐治疗(music therapy)在临床运用中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1 音乐疗法的介绍和治疗的可行性

音乐治疗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以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音乐治疗师与患者共同参与,通过设计音乐行为,经历音乐体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或增进心身健康的目的。在PPD的相关临床症状中,大多数患儿都存在感觉异常,尤其是听觉敏感。在音乐临界期内(约12岁以前),儿童对音乐都有很好的反应能力,丰富多彩的音乐教育活动能有效地改善身心功能、协调身心健康、提升生活品质,矫正儿童不良行为,孙丽珍[2]等研究表明音乐疗法对改善自闭症儿童的社交障碍、语言障碍和行为障碍是有帮助。因此,音乐治疗可以作为一种诊断、治疗、评估儿童孤独症的有效工具。

2 音乐干预自闭症儿童的目标

音乐疗法干预自闭症儿童的目标包括(Walworth[3],2007):认知(Academic)、运动(Motor)、音乐(Music)、自我帮助(Self-help)、社交(Social)、语言(Speech)、控制(Regulation)等。

3 各式音乐疗法在儿童自闭症中的应用

3.1 聆听式音乐疗法(Receptive Music Therapy) 此法又称接受式音乐疗法,是最普遍运用也最具有代表性的听觉统合训练方法,主要通过聆听一组经过调制的音乐来矫正听觉系统对声音处理失调的现象,针对患儿症状,聆听随机删除了低频和高频的音乐,音量不超过85分贝,刺激患者的脑部活动,达到改善语言障碍、交往障碍、行为异常和情绪失调的目的,对治疗儿童自闭症有一定的疗效。聆听法包括超觉静坐聆听法(主要聆听甘达瓦音乐)、音乐处方、音乐冥想(音乐冥想法是按照音乐的功能,选择不同乐曲编制成特定的音带,进行聆听冥想)、聆听讨论、音乐引导想象(音乐想象是指治疗师引导患儿进入放松状态,在特别编制的音乐背景下产生想象,这些想象的视图往往与患儿潜意识中的矛盾有关)、音乐感官刺激等技术。聆听式音乐疗法对患儿可以起到一定的镇静专注、抚慰和宣泄等生理和心理作用,有助于建立治疗师与患儿的良好医患关系,并获得药物和人际交流所无法达到的效果,也为今后的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参与式音乐疗法(Re-creative Music Therapy)又称为主动法,即引导患儿直接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通过唱歌、演奏乐器、表演戏剧、舞蹈等得以改善行为的方法,起到表现自我,体现自我,发展智力,宣泄情绪等作用。在训练中该法更多的倾向于“动”与“听”结合,以形成听觉、视觉、运动觉、触觉、嗅觉等多感官功能互动协调并共同参与的综合效应。

3.3即兴式音乐治疗(Improvisational Music Therapy)此法是指音乐治疗师在和患儿进行互动时,根据患儿的现场表现及时进行音乐的变化和引导,患儿的喜、怒、哀、乐均通过改变音乐的快、慢、强、弱而运用在即兴活动中,以随时跟患儿的情绪、表现、心理等建立联系,引起患儿和治疗师之间的共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3.4 音乐疗法与其他方法融合 1、与结构化教育融合结构化教育是由美国北卡罗来那大学建立的针对孤独症儿童的一种教育方法。其核心是增进患儿对环境、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服从。它根据患儿症状放入学习目标,对学习环境,包括时间、空间、教材、教具及教学活动,作为一种具有系统性及组织性的安排,而这些具有系统的组织与安排即为结构化。通过将音乐疗法与结构化教育相融合,可以有效地减低患儿的挫折感,获得内心的安全感与稳定、安宁的情绪。2、与应用行为分析疗法融合应用行为分析疗法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发展形成的治疗理论与方法,其核心部分是任务分解术。通过把音乐疗法与行为分析疗法结合起来,采用行为塑造原理,以正强化为主促进患儿各项能力的发展。该法尤其适用于音乐治疗中相关对治疗师指令的应答、动作技能、韵律活动与歌唱、器乐等内容的训练,疗效显著。3、与家庭疗法技术相结合此法强调家庭参与,让父母成为治疗的合作者,重视父母和家庭不可取代的作用,有助于患儿父母共同促进患儿健康,增加父母对自己孩子的理解。

通过各式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在语言、感知觉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有研究显示:患儿越小,疗效越好[4]。音乐作为一种非语言交流的方式,为患儿语言交流障碍提供了有效与他人交流的工具和表现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同时帮助医患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为治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治疗成功提供了基本动力。但是让自闭症患儿融入社会,适应正常的生活,需要长期的努力,不断指导和随访,协助患儿父母共同促进患儿康复,同时音乐疗法的研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更广泛地、更长时间的跟踪和研究。参考文献

[1]孙丽君,冯辉,扬世昌.国外音乐疗法在自闭症儿童干预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5147-5149.

[2]孙丽君,李根强,罗艳艳等.解析音乐疗法在自闭症儿童干预中的应用,中国特殊教育[J].2010,6:48-53.

[3]Walworth D D. The use of music therapy within the SCERTS model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urum disorder.Journal of Music Therapy,2007,44(1):2-22.

[4]张改巧,龚群等.听觉统和训练对儿童孤独症的疗效评估[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41(4):426-431.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经验总结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经验总结 很高兴自己能够评选上市级骨干教师,也很珍惜自己能参加这次培训的机会。此次培训内容丰富、全面,让我学习到了很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感谢进修部门给我们搭建了这么好的一个学习平台,感谢这些专家、教授的毫无保留的传授。 这一培训模块我选择的是教育经验提升培训,那么作为一名特殊教育教师,从教十年的我也积攒了一些教育经验。2010年参与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学校心理素质养成教育研究》子课题《自闭症儿童认知心理干预的研究》。今年在这个大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个人带领教师团队承担了小课题《回合式教学法在自闭症康复训练中的应用研究》。下面就将这些研究和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积累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研究报告: 小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回合式教学法在自闭症康复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课题负责人:杜晓雪 负责人所在单位:哈尔滨市启迪学校 作者在课题中的角色:小课题负责人,负责组织小课题研究,采集试验班级信息,研究方法的实施、研究过程的记载,资料的整理、总结等工作。 一、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呈现 自闭症是一个医学名词,又称孤独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目前

医学界还无法明确其发病原因,并且一旦发病就会持续终生,因此及早发现,并从病情较轻时就开始进行有效干预,对自闭症儿童的恢复是十分有益的。但自闭症儿童的特点给教学和训练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二)问题分析 通过实践证明,ABA回合式教学在自闭症治疗中的应用及其良好效果,在学术界,患者及家庭,以及有些国家的政府主管部门,均已得到广泛的认同。 ABA是科学的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pplied Behaviour Analysis的简称,是一种结构化的教育方法。它可把要教授的技能分解成可执行的行为单元,用特殊的手段对每一个行为单元进行培训直到掌握,最后把已掌握的行为单元串联起来形成更为复杂的行为,表现在语言、模仿、游戏技巧、社会交往等。在治疗自闭症时常采用的行为疗法。1962年美国UCLA大学心理系的洛瓦斯教授在全球率先使用ABA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早期训练。 回合式操作教学法包括指令、个体反应、结果(强化或辅助)、停顿4个基本的元素。指令发出后,孩子出现正确反应马上强化,然后停顿。预示着一个回合的结束。如果在指令后出现错误反应,停顿。进入下一个回合:重新发指令→辅助→强化→停顿。如果孩子在指令发出后1-3秒钟没有反应就认为是无反应,立刻重复指令,如仍失败。第三次发指令后立刻辅助。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从1962年至今,不仅洛瓦斯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对此法一直进行追踪报 告,全世界的特殊教育领域形成了一个人数众多的研究者和工作者队伍。毫无疑问,ABA回合式教学法是目前为止最有效的解决自闭症儿童及其他发育障碍儿童行为问题的方法。通过多个案例研究证明,采用ABA回合式教学法对幼年的自闭症进行干预训练,可以有效的改善他们的症状,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从而为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智力潜力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只要能在实际操作中准确把握ABA的原则和技巧,它对提高自闭症儿童的交往能力,减轻症状有很好的效果。这一点已经被40年的临床实践所证明。

3-6岁育儿知识-幼儿自闭症的表现

幼儿自闭症的表现 【导读】现在大多数都缺乏带孩子的经验,家长与小孩之间的交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将越来越疏远。家长和孩子的交流与沟通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从当红节目爸爸去哪儿的红火程度可见一斑。但是如果孩子不说呢?一般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很沉默呢?是否是得了自闭症呢?那么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呢?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跟着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自闭症的表现 家长和孩子的交流与沟通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从当红节目爸爸去哪儿的红火程度可见一斑。但是如果孩子不说呢?一般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很沉默呢?是否是得了自闭症呢?那么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呢? 1、刻板行为 对亲人或生人说固定的话,做固定的动作,不懂得应因人、因时、因地不同而有所变化;对待玩具或某些物品有固定的摆放或摆弄方式;对于某些物品有依赖性。 2、人际关系障碍 不理人、自己玩自己的;不粘人(不会像一般孩子一样缠着大人不放,喜欢大人抱他、逗他、陪他玩)。有人形容他们把父母视为“生活的工具”,要吃什么东西才去拉妈妈的手(而不是“情感对象”)平常没事就不理妈妈。

3、对外界反应异常 很多孤独症的父母形容孩子“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因而有过带孩子去看耳鼻喉科的经历。他们常表现出一种事不关已,若无其事的样子,好象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外界发生的事情沾染不到他们。 4、沟通障碍 即通常所说的语言发育迟缓。许多家长之所以带孩子到医院,就是因为“几岁了,还不会说话。”主要表现还有:咬字不清,说话速度太快,音调太高或太低;说个别字词、而不说完整的句子;仿说现象明显,如背诵诗歌、广告词,或重复他人的问题。 幼儿自闭症的原因 幼儿自闭症的孩子总是异于常人,你常常能在人群中一眼便看到他。他们有着纯真的眼睛,很少会笑,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不会交流不会沟通。那么幼儿自闭症的原因有哪些呢? 关于幼儿自闭症的原因目前医学界也尚不能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对孤独症的作用已趋于明确,但具体的遗传方式还不明了。 2、围产期因素。围产期各种并发症,如产伤、宫内窒息等较正常对照组多。 3、免疫系统异常。发现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辅助T细胞和B 细胞数量减少、抑制-诱导T细胞缺乏、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减低等。

自闭症儿童的最佳干预期

自闭症儿童的最佳干预期 自闭症距离我们多近? 当用搜索引擎搜“自闭症”的时候,总能看到各种各样小心翼翼地求证。 “我的孩子快2岁了,还不会说话,经常喜欢用尖叫来表达自己的各种情绪。有什么事情不能满足她,就会歇斯底里地哭。游乐场里,独自玩可以,小朋友一来她就要走,这是不是自闭症?” “我家宝宝到特别难接受变化,比如换一下被子他就不肯,一定要以前的被子。喜欢看广告,特别喜欢球,会重复地做一些他认为有趣的事情。怎么办?他得自闭症了吗?” 那么,自闭症距离我们多近?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2015年的健康统计报告显示,自闭症儿童从2011—2013年的,每80个人中就会有一个,攀升到目前的每45个人中就会有一个。 在我国,根据2015年采访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秘书长张雁华的数据统计,中国自闭症患者已超1000万,0到14岁的儿童患病者达200余万,并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这些冰冷的数字真真切切地告诉我们有一群这样的孩子就生活在我们中间,带着他们那份独有的安静。 你的等待,TA的终身遗憾 当发现宝贝有自闭症苗头,70%的家长会采取上面的做法:找度娘询问“我的孩子是不是自闭症”,只为求得心安。一些家长看到孩子说话比较晚、情感冷淡,觉得孩子只是大器晚成,再等一等,长大自然就会好。但这样的想法,可能耽误孩子的一生。 对于自闭儿来说,2-6岁是最佳治疗期,特别是两岁左右,是幼儿神经系统可塑性最佳的时期,通过大量良性互动和训练,孩子能很快地养成学习和沟通能力,走向正常轨道。 而事实是我国90%以上的患儿在2岁以后甚至更晚才发现异常,44%患儿从发现异常到确诊需要一年甚至更久。 自闭症是一生的博弈 2016年3月8日,人民教师张强杀死了19岁的自闭症女儿,给妻子留下了一封信“如今我已经被债务逼得喘不过气来,整天精

孤独症儿童音乐治疗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孤独症儿童音乐治疗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张 焱 摘 要: 孤独症儿童的音乐治疗应以音乐治疗方法技术中的主动法为核心,用多种形式的音 乐活动进行干预治疗,注重“一听即动”的原则,强调“患儿本位”,透过音乐知识技能的训练,为患儿提供有益经验。 关键词:孤独症儿童;音乐治疗;结构化教育(TE ACCH );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 )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871(2006)02-0123-05 收稿日期:2005-08-12 作者简介:张 焱(1969~),女,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讲师,中国音乐治疗学会会员。 在现代科技作为强大的驱动力,引领人类社会的车轮滚滚向前的今天,反观人类自身的问题却日益突出,并且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儿童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广泛存在的儿童发育过程中的行为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语言障碍、社交障碍和刻板行为三大核心症状,在社会联系和交际、语言和认知、对事物的反应、感觉的调控及运动等方面存在行为异常[1](第145页)。孤独症自1943年美国儿童精神病医生莱奥?卡内尔(Leo Kanner )发现以来,世界各国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之势(目前的发病率约1/500)[2](第2页)。目前我国未对孤独症进行流行病学的调查统计,保守地估计我国有孤独症儿童30~50万[3]。由于孤独症的病因学和生化异常改变没有被完全阐明,该症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愈,主要通过特殊的教育与训练,以期取得良好的预后,因此孤独症已日益成为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难题。 在孤独症儿童的相关症状中,大多数患儿都存在感觉异常,尤其是听觉敏感[4]。由法国耳鼻喉科医生布拉德医生建立的听觉统合训练(Audit ory I ntegrative Training,A I T )近年来已被广泛运用于孤 独症儿童临床治疗中,主要针对该症儿童的症状,通过聆听经过加工过的音乐,即随机删除了低频和高频的CD 音乐,音量不要超过85分贝等方式以达到治疗目标[5]。另有研究发现,孤独症儿童的音乐模仿能力比一些有音乐天赋的正常儿童还要高 [6]。美国孤独症研究院院长里姆兰(Berhard R i m 2land )博士认为,孤独症人士的音乐能力几乎是宇 宙性的,尽管他们对外面的世界漠不关心,有的甚至没有语言,但他们对音乐大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有些孩子甚至具有超凡的音乐感和超强的辨音能力[7]。 在音乐临界期内(约12岁以前),儿童对音乐都有很好的反应能力,丰富多彩的音乐教育活动能成为有效地改善身心功能,协调他们身心健康,提升生活品质,以及矫正儿童不良行为的有效方法。因此笔者认为,在这个时期,有效的音乐治疗有着独特的训练意义与治疗价值。 音乐治疗(Music Therapy )是通过音乐反应对诸如生理缺陷、精神紊乱或情绪紊乱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利用音乐刺激和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设计、策划和选择治疗方案,实现对 ? 321?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Journal of the Central Conservat ory of M usic

儿童自闭症三大表现

儿童自闭症三大表现 文章发布者:panpan来源:525心理网收藏本文 看过电影《美丽的心灵》的观众都会记得:那个看似怪异的孩子在数学方面有着超人的才能,他不仅能迅速正确地口算天文般的数字,而且十分复杂的数学算式在他看来却异常简单。他是一个有着心理精神疾病的人,正如他一样,许多自闭症儿童在绘画、音乐、记忆等方面具备超常天赋,训练得当能开发出卓越的特殊能力。 杨晓玲教授说,多数自闭症患儿的智力发育比同龄儿滞后,他们当中少数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其在智力活动的某一方面有的又出奇地好,令人不可思议,有不少患儿的机械记忆能力很强,尤其对文字符号的记忆能力更强。如有位三四岁患儿特别喜欢认字,见字就主动问念什么,并且只问一次就记住,为此他能毫不费力地流利阅读儿童故事书,说明他掌握不少词汇,但当他要用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则存在明显的困难,说明他们存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方面的障碍。 儿童自闭症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的全面性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有以下表现: (1)孤独离群,不会与人交往。有的患儿从婴儿时期起就表现这一特征,如从小就和父母亲不亲,也不喜欢要人抱,当人要抱起他时不伸手表现期待要抱起的姿势;不主动找小孩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他们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另外他们的目光不注视对方甚至回避对方的目光,平时活动时目光也游移不定,看人时常眯着眼,很少微笑。 (2)言语障碍突出。大多数患儿言语很少,会说会用的词汇有限,并且即使有的患儿会说,也常常不愿说话而宁可以手势代替。有的会说话,但声音很小,很低或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有的患儿只会模仿别人说过的话,而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交谈。不少患儿不会提问或回答问题,只是重复别人的问话。语言的交流上还常常表现在代词运用的混淆颠倒。 (3)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强烈要求环境维持不变。自闭症儿童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则毫无兴趣;一些患儿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表现明显的焦虑反应,不肯改变其原来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难以适应新环境;多数患儿同时还表现无目的活动,活动过度,单调重复地蹦跳、拍手、挥手、奔跑旋转,也有的甚至出现自伤自残,如反复挖鼻孔、抠嘴、咬唇、吸吮等动作。

自闭症儿童干预技术

自 闭 症 儿 童 干 预 技 术 赖 珊 徐光兴△ 【摘要】 文章概述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AP A/EBSCO数据库2000—2010年有关自闭症儿童干预技术的研究,并以时间为线索引用了主要干预技术的实证研究,重视干预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对主要干预手段,如应用行为分析、DIR、社会故事法、箱庭疗法、音乐疗法等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提出自闭症儿童干预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自闭症儿童;干预;发展趋势;综述 Review Study on Autism:Interventions for C hildren.L ai Shan,X u Guangx ing.School of Psy chology and Cognitive Science,East China N or mal Univer sity,Shanghai200062,P.R.China 自闭症是一个和脑发育有关的神经障碍,是一个认知、情绪和行为障碍的心理学问题,也是一个难以正常社会化的关系障碍。本文以“A utism”、“I nter vention”为关键词,搜集了2000-2010年A PA/EBSCO数据库(共186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共36篇)内所有有关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研究文献,并筛选出有关“干预手段”的研究文献共30篇。本文拟对这些研究进行综述,通过理清国内外自闭症干预技术研究的进展状况,从而为国内该领域的研究者和干预工作者提供一些启示。 1 儿童自闭症干预的共识和理论基础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笔者发现,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干预技术是多元化的,并且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干预技术被证实适用于所有的自闭症儿童。因而,需要针对自闭症儿童的不同功能缺陷来采取不同的干预技术。但是在干预技术的实施上,专业研究者和工作者达成了一些共识: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越早越好;干预必须是密集的;对家长的教育和心理支持也是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必须关注社会沟通领域;应该特别强调教学的泛化和应用[1]。 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干预技术是基于以下3种理论:首先是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强化是操作性行为形成的重要激发因素;其次是Bar on-Cohen等提出的心理理论,其认为,自闭症患者社会能力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心理理论”的缺失,即患者缺少准确体察和推断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因而无法做出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反应;最后是Ho bson 等提出的“感情认知障碍说”,认为,自闭症患者的本质性障碍不是知觉障碍,而是人际-感情认知障碍,即患者无法理解他人的感情及多样的表现形式。自闭症儿童干预手段的发展也是紧随着这3种理论的发展线索,从行为干预到认知干预,再到注重情感意义的表达。 2 儿童自闭症的教育干预技术 2.1 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干预手段 2.1.1 T EACCH结构化教学 T EA CCH结构化教学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一个公共卫生项目,由Eric Schople于1970年创建。它是一个以社区为基础,旨在改进自闭症和社交障碍儿童与家庭、亲人、社会相互理解、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项目。它为自闭症儿童设计个性化、结构化的环境,包括物理组织、时间表、工作系统和作业组织的结构化,以此来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发展适应能力[2]。Panerai于2002年的研究发现,T EA CCH相比较于传统的融合教育,更能够增加儿童的自发性交流能力,并减少问题行为,使之适应学校和家庭生活。经过T EACCH训练的自闭症儿童中有47%可回归社会[3]。 2.1.2 应用行为分析(ABA) 应用行为分析植根于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L o-v aas教授于1977年创建。它包括以行为分析为原则而设计的用以改善问题行为、形成可测量的和有社会意义的行为的干预策略。A BA模式作为评估和实施自闭症儿童教学方案的有效性已被很多研究证实[4]。A BA的指令可以以各种方式(分段回合教学法、自然教学、自然语言范式等),但很多行为分析师主张采用“分段回合”(Discrete T r ial)形式的指令,它包含4  tions of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to investigate psychiatric di sorders[J].Topics M agn Reson Im ag,2008,19:81-96 [13]Geier D,Kern J,Garver C,et al.Biomarkers of envi ronmental toxic- ity and susceptibility in autism[J].J Neur ol S ci,2009,280:101-108 [14]James S,Rose S,M el n yk S,et al.Cellular and mitochondrial glu- tathione redox imbalan ce in lymphoblastoid cells der i ved from ch il-dren w ith autism[J].FASEB J,2009,23:2374-2383 [15]NapolioAni V,Persico A M,Porcel li V,et al.T he mitoch ondrial as- partate/glutamate carrier AGC1and Calcium h omeostasis:Physio-logical links and abnorm alities in autism[J].M ol Neurobiol,2011, 44:83-92 [16]Palmieri L,Papaleo V,Porcelli V,et al.Al tered calcium homeostasis in autism-spectrum disorders:Evidence from bioch emical and ge-netic studi es of the mitochondrial aspartate/glutamate carrier AGC1 [J].M ol Psychiatry,2010,15:38-52 [17]Zilbovicius M,M eresse I,Chabane N,et al.Autism the superior tem poral sulcus and social percepti on[J].Trends Neurosci,2006, 29:359-366 (编辑:库雪飞 收稿时间:2012-08-26) ? 317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第21卷第2期 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2013,Vol21,No.2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个案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个案 【摘要】早在自闭症被认识和命名之前,具备所有自闭症表现特征的儿童和成年人可能就已经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了。这些孩子中的大多数看上去身体都是正常的,他们的外表往往非常漂亮。从人们认识到这些孩子患有自闭症以来,自闭症的康复、治疗就成了教育界、医学界的研究焦点。一个多世纪以来,由于自闭症的发病原因还未找到,因此自闭症的真正治愈办法还未研究出来。但是,自闭症的康复治疗方法却在不断的进步、发展。 【关键词】自闭症;结构化教学;感觉统合;游戏治疗法;音乐陶冶法 自闭症是一种通常起病于3岁以前,以明显的社会交往障碍、言语沟通异常以及刻板的兴趣、奇特的行为方式为特征的广泛发展障碍,男孩发病率比女孩高。从19世纪欧美各国记录这种特殊疾病至今,自闭症的病因一直是个谜团,也没有治愈的药物或疗法。只有尽早发现并根据自闭症儿童显著特征,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语言训练、感觉统合训练、行为改变等。自闭症儿童发病早,起病缓慢,严重阻碍了他们的语言和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所以,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越早越好,康复训练在自闭症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单一的语言训练或者是单一的感觉统合训练不利于自闭症儿童的发展。现如今的教育提倡综合素质教育,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也应当讲究综合教育。长期的、综合的、有目的的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促进和

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各个方面的提高。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采用感觉统合训练、游戏治疗法、音乐陶冶法和结构化教学对一名自闭症儿童进行语言、认知、情绪行为三个方面的综合康复训练,探其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二、研究对象 1、个案基本情况: 李亮,男,2003年5月出生。医生诊断为中度自闭症,韦氏智力量表测试其智商为59。 2、研究前的行为表现: ①语言方面:语言流畅,语速较快,被叫名字时会回应但是不看对方,偶尔会莫名其妙的笑或是自言自语。 ②认知方面:能从1数到20,若给以引导能数到30,但不会书写;不会写字,能识别自己的名字;模仿能力强;用蜡笔给图画图上颜色的能力较好,上色慢却均匀。 ③情绪行为方面:易发脾气,有时在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会出现自己掐自己手腕的自伤行为;玩游戏时间长一点就表现出不耐烦,对别人的指令不予理睬;注意力不集中;让其洗毛巾或者餐具时如不命令其停止,他会一直洗下去。 ④生活自理方面:能自己如厕;会简单的自我清理,比如自己用纸巾擦鼻涕、饭后用抹布擦桌子;会系扣子,但是不会拉拉链。因此,老师针对亮亮的情况,在课上及课后进行了两个月的综康复训练,主

个如何确认孩子自闭症

自闭症又叫孤独症,由于没有快速精准的测评仪器,医生也只能在孩子两到三岁之后通过观察其语言特征及行为特征来确定孩子是否患有自闭症。对于终生无法治愈的自闭症来说,越早干预康复的效果就越好。尽早发现孩子自闭症的特征在第一时间进行干预治疗对孩子以后的康复将起到决定性作用。如何做到第一时间发现孩子自闭症特征呢? 其实患有自闭症的宝宝早在出生后的18个月就有自闭症特征显露了: 不具备简单的语言交流能力 宝宝的语言技能的推迟就是孩子患有自闭症的一个最为普通的特征之一,十八个月的宝宝应该有能力说一些简单的单词或者是短语。如果孩子不能够重复家长的话语或者是声音,并且还不能说一些例如‘爸爸’‘妈妈’‘再见’等简单的词语的话,那么作为孩子的家长就自然应该为孩子感到焦虑。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现象:如果孩子以前说过话,但是突然停止说话了,那么这个时候,家长就应该立刻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不具备简单的非语言交流(例如:眼神交流) 十八个月的宝宝除了用语言和别人交流外,他们还会用很多其它的非语言交流来告诉人们他们的需要。如果此时孩子不能指向他想要的东西,或者在家长问及孩子想要什么的时候,孩子没有任何的反应,那么这个时候,孩子就有可能患了自闭症。 自闭症患者的一个主要的特征就是不会回应别人。十八个月的宝宝当别人叫他时,一般都能够分辨出自己的名字来,并且在家长和他说话的时候,他会和家长有眼部交流,在玩游戏的时候也是一样。如果在家长叫孩子名字的时候,孩子没有任何反应,那么家长应该有给孩子早做检查的打算。 喜欢按部就班抗拒变化 自闭症的孩子希望一切事情都按照常规来,吃饭在每天的同一时间,睡觉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当自闭症孩子看见时间有所变化,他们就会沮丧就会变的难以控制。当自闭症孩子沮丧和行为失常的时候,他们的行为可能对自己或者他人造成伤害。 重复性动作严重 患有自闭症的孩子有一种倾向,就是重复执行某个动作或者某个声音。来回摇摆很长一段时间,经常拍打自己的小手,这是十八个月宝宝患自闭症的明确迹象 随着近年来自闭症发病率的快速增长,世界各个研究组织也在努力的对自闭症的病因及诊断、治疗的方法进行研究。然而,至今仍未曾出现一种能够快速准确的诊断自闭症的方法。而通过研究发现,目前治疗自闭症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早发现、早干预!早发现就牵扯到自闭症的 诊断,如何准确快速的诊断孩子是否患有自闭症是当下治疗自闭症的关键所在。了解自闭症患儿的早期迹象或许能够帮到家长们发现孩子是否患有自闭症。 自闭症是难以在早期准确的进行诊断的,这是因为没有任何准确的测试方法。一些自闭症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也可能是其他疾病可能表现出的行为,因此不能一下子就确定孩子

奥尔夫音乐治疗方法对孤独症儿童的解读

奥尔夫音乐治疗方法对孤独症儿童的解读 奥尔夫音乐治疗方法对孤独症儿童的解读 1 奥尔夫音乐治疗方法介绍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强调音乐的原本性,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人还原于自然,从人最根本的需要出发,并以最直接的方式让人们获得良好的音乐体验。奥尔夫音乐治疗模式是建立在奥尔夫音乐教育基础上发展起的。奥尔夫音乐治疗方法中运用了所有有效的音乐媒介(语言、乐器、运动、舞蹈等),同时也用了许多不同的表达模式,包括诗歌、戏剧、哑剧等一些艺术形式。奥尔夫的治疗模式也是多重感官的,它在人的听觉、视觉、触觉和运动觉上,都能引起不同的刺激和反应。也因为奥尔夫的创造性、独特性、游戏性和自发性,所以它能灵活适应于不同的个体与集体治疗,以及大量的临床群体和不同障碍的人,如盲童、聋哑人、有理解障碍和痉挛性障碍以及不同障碍的青少年、成人和老人。斯古尔伯格(Shulberg)分析了奥尔夫音乐治疗方法通常能达到以下一些目标:节奏意识的加强;身体的应用;非语言的交流;小组之间的相互反应;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参与和娱乐。 2 奥尔夫音乐治疗方法对孤独症患者的作用 儿童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

以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表现,常伴有智力发育落后,感觉、知觉和行为异常。许多献记载,孤独症儿童对音乐有不同寻常的感受力和注意力。著名的研究学者 BernardRi-land1964年曾列出一些特殊的音乐能力作为孤独症儿童的诊断标准。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中的还原人本、回归人本的原则以及各个音乐元素的应用都非常适用于孤独症患儿的治疗。在笔者长期实践中,奥尔夫音乐治疗方法主要在两个方面帮助孤独症患者。一个方面:提高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能力、肢体协调能力等等。另一个方面: 帮助孤独症患者建立自信心、获得价值感和自我实现。 2.1 提高基本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奥尔夫音乐活动中有很多问候的歌曲以及促进社会交往的舞蹈。如患者通过演唱《你好》、《名字》与他人学会握手,学会与他人的目光交流,在舞蹈中能接受与他人产生肢体接触,学会关注他人的存在。语言能力:通过歌曲演唱,学习更好的发音,学会分辨音调,掌握更多词汇,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获得基本交流能力。 肢体协调能力:患者通过演奏乐器,或者跟随音乐做身体律动,可以帮助恢复肢体协调感,提高身体运动能力。奥尔夫的乐器都是根据“原本性”的理念设计,大部分打击乐器不需要长期练习,而是为了利于参与者能够迅速融入到音

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干预

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干预 【摘要】:对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干预能够尽早弥补缺陷,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对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干预包括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早期教育三个部分。自闭症患者幼儿时期的诊疗和干预极为重要,干预矫治在2~5岁时最有效,治疗介入越早效果越好,否则反之。如果错过这个最好时机将会遗憾终生。通过简要介绍自闭症早期干预的内容、方法及干预原则,阐述自闭症早期干预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早期干预 1 引言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儿童广泛发育障碍的病症,是起病于婴幼儿期的精神发育障碍疾病,通常在3岁前发病。自闭症患者在社会交往方面有严重障碍,在日常生活和谋生技能方面有严重缺陷,而且大多数还伴有智力发育障碍,是伴随终生的精神残疾。目前病因不确定,没有对症的有效药物治疗,早期干预是能改善他们行为异常和开发潜能的有效方法。 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对儿童孤独症样障碍的识别率和关注度远远不够。自闭症儿童如果能在3岁之前接受科学综合的早期干预,残疾的程度会得到很大的改善。对自闭症的早期干预能够尽早弥补缺陷,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对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干预包括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早期教育三个部分。【1】 2 自闭症儿童的临床特征 自闭症儿童的特点是:(1)智力与社会交往能力严重不平衡。有的患者能够完成普通中学甚至大学的学业,但其人际交往的能力只相当于3—7岁的儿童。不能与人建立关系,对物体的兴趣比对人的兴趣大得多,没有说话的概念。(2)语言能力差,有鹦鹉学舌的特点。(3)不愿与人交流,即使能说话也不交流,只识自己的话,自言自语,或只能背记忆的广告词。(4)常用错代词“你”,“我”。(5)行为刻板,无变化。(6)重复玩一种活动,具有破坏行为。(7)外貌长相与普通孩子一样,甚至有的很漂亮,看起来显得很聪慧,有人称之为“仙女遗忘在人间的孩子”。(8)大部份患者智力落后,有部份患者(约20%)在智力的某些方面表现超常,如:机械记忆力、绘画能力、音乐能力等,有人称之为“聪明的傻瓜”。 3 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早期干预的原则 3.1 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早期干预可以概括为二早,早期发现与诊断,早期教育与训练。现在许多国

节奏在一例孤独症儿童音乐治疗中的应用

引言 我国的音乐治疗起步较晚, 1979年美国音乐治疗博士刘邦瑞到中央音乐学院讲学,第一次把音乐治疗介绍到国内,这是我国音乐治疗的启蒙。1989年中国音乐治疗学会在北京成立,标志着音乐治疗在中国正式开始发展。音乐治疗在儿童孤独症中的应用大概分为三个学派:心理动力学派(Psychodynamic Music Therapy)、行为学派(Behavioural Music Therapy)、创造性音乐治疗学派(Creative Music Therapy)。 作为音乐和治疗的结合体,音乐治疗是艺术,又是科学,而且也是人际关系的过程。作为艺术,他是一种主观的、个性的、创造性的和审美的。作为科学,他又是客观的、共性的、可重复性的科学的。作为人际互动关系的过程,他又强调共情、亲密、沟通交流、相互影响,以及角色关系。 音乐治疗同时作为艺术、科学以及人际的过程。是一个包含了许多表面上看起来矛盾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体。他可以同时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既是个性的,又是共性的;既是创造性的,又是可重复性的;既是人与人之间的,又是内心体验的。 作为一种艺术,音乐治疗是由科学的方法组成的,并聚焦在人际关系的过程之上。作为一种科学,他又充满了艺术的活力,以及治疗师与治疗对象的充满人性的关系。作为人际关系,这一过程又是被艺术所推动和促进,被科学所引导 。 在儿童孤独症方面,1943年美国儿童精神病医生莱奥·卡内尔(Leo Kanner)发现儿童孤独症。1982年我国学者陶国泰首次确诊了4例孤独症儿童,自此儿童孤独症在我国引起了学者的重视。据调查我国每年约有70至100万学龄儿童患有孤独症,目前发病率约1/500.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儿童孤独症的病因尚无法查明,各种艺术治疗就成为了儿童孤独症治疗的重要手段。音乐治疗是一门类似于心理治疗的边缘性学科,他以心理学的各种方法技术为基础,是心理学的再创造。临床实践证明,自闭症儿童大多对音乐表现出特别的爱好,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正常儿童除有“语言敏感期”外12岁以下的儿童也正处于“音乐敏感期”,孤独症儿童也如此。很多自闭症儿童

“音乐治疗在自闭症儿童教育中的作用”研究方案

“音乐治疗在自闭症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研究方案 “音乐治疗在自闭症儿童教育中的作用”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自闭症的成因到现在还是一个谜,六、七十年代的主流理论认为父母亲在潜意识抗拒孩子,因而令孩子也对环境和人际关系产生排斥,并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现今已有足够的研究资料去推翻这个心理成因而去相信自闭症是生理上的问题。虽然我们对自闭症的认识比以前大大的增加了,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可以治愈自闭症的方法。纵然如此,经过适当的治疗和训练,自闭症患者还是可以在认知、情绪、社交及自理等方面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如听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训练、言语治疗及音乐治疗等,对很多自闭症儿童来说,都有一定的帮助。 二、课题界定 音乐治疗,是指通过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治疗师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的动力的治疗关系来帮助被治疗者达到健康的目的。音乐治疗是当今国际上先进的,对生理,心理疾病和现象进行干预,排除,改善和提高的治疗技术。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因其多发于幼儿或儿童期,所以又被称为儿童孤独症,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

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的反应为特征的精神疾病。 近几年随着全社会对自闭症儿童的关注,很多专家、学者都在研究、探讨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及特殊教育的有效办法。因此,本研究也就界定在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治疗作用方面的初浅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自闭症是一种发生于3岁前儿童的较为严重的广泛发育障碍性疾病。近几年随着全社会对自闭症儿童的关注,很多自闭症儿童因为没有及早的进行潜在能力的开发,极大程度的限制了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从而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而音乐治疗是利用音乐去达到治疗的目标,包括了重建、维持及促进心理和生理的健康,音乐治疗师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情况设计音乐治疗计划,利用各类音乐活动如歌咏、乐器弹奏、节奏训练、音乐游戏、音乐聆听及即兴弹奏等,配合心理学的运用来帮助自闭症儿童。 四、理论依据 自闭症儿童往往对语言有隔膜和排斥,拒绝与人交流、配合。但是人们慢慢注意到,自闭症儿童虽然拒绝语言,却不拒绝音乐。也许每一个人对音乐都有先天的爱好和反应,但是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他们天赋的音乐能力往往比正常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现状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现状 迟雅 一、自闭症儿童的发病率 我国自闭症发病率也在逐年提高。中国公益研究院2014年4月1日发布的《中国自闭症儿童现状分析报告》显示,我国自闭症患儿数约为164万人,儿童自闭症已占我国精神疾患首位。 2016年3月9日,《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中国自闭症患病率和世界其他国家相似,约为1%,自闭症患者总数已经超过1000万人。0~14岁儿童患病者达到200万。 二、自闭症儿童的受教育情况 目前,我国的统计数字显示:65%以上的社会群体不能正确认识自闭症,75%以上自闭症儿童在6岁以前未能被及时确诊,90%以上的自闭症儿童无法接受正常教育。 为什么自闭症儿童无法接受正规教育呢?因为他们在患上自闭症以后,精神发育就跟不上了,出现了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再加上他们有明显的社会功能障碍和人际交流障碍,所以,无法适应正常的学校学习生活。 现在,全社会对自闭症的了解还很少,这方面知识的普及程度还很低。最先发现孩子问题的多数是家长,家长发现孩子不正常以后,他们心理上不愿意承认,不愿意接受这一事实,周围的人也不了解自闭症及其危害之大,也有些人虽然知道孩子不正常,但是为了不让孩子家长伤心,便挑好听的说,经常会说:孩子有早长也有晚长的,你们的孩子就属于晚长的那种,属于大器晚成。为了证明自己的观念正确,还会举出一些例子来,比如爱因斯坦当年是四五岁才会说话之类。反正这样说也不需要负什么责任,而且家长听得也顺耳。于是家长也认为似乎自己的孩子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甚至很可能像爱因斯坦,自然也就无意于孩子的诊断与治疗。等到孩子该上学的时候,已经没有能力接受正规的教育了。于是,城市的自闭症患儿只能去特殊教育学校了,而农村的自闭者患儿一般都在家里散养。特殊教育学校招收的自闭症孩子,一般只招收8周岁以上的。自闭症患儿的最佳治疗时间是3~6岁,8周岁自闭症儿童已经错过了治疗与训练的最佳时期。这部分人将成为家庭和社会永久性的严重负担。 目前的统计数据显示,通过行为训练、干预及个性教育,约有10%的自闭症儿童能够完全康复,约20%虽然达不到完全康复水平,但是可以完全自理,还有近25%的儿童可以达到生活自理的水平。这三个数字加起来就是55%。如果能够实施“医教结合”,早发现,早实施心理干预,实行医教结合,将“开窍疗法+四环节行为训练”全面应用到自闭症的治疗当中去,前景会更好。尤其是那些属于“五软”、“五迟”的儿童,干预越早,效果越好。我们曾经干预过一名小男孩,在28个月的时候被诊断为自闭倾向,30个月的时候再次复查,仍诊断为自闭症。我们在30个月的时候开始实施开窍疗法,从解决身体的一些不良症状入手,包括治疗肾积水、尿频尿急等症状,很快孩子的亲社会能力大大提高,社会功能障碍和人际交往障碍逐渐得到改善乃至最终消失。 因此,我们建议有关部门,比如全国妇联及其所属家庭教育学会,在广大的城市和农村,通过各级组织,大力实施自闭症患儿普查,发现问题后,及时实施开窍疗法和四环节心理训练,必将为自闭症问题的解决开创美好的前景。 三、自闭症儿童教育实施情况 我国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现状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来阐述,分别是学习环境、课程、教学策略、技术。 1、自闭症儿童的学习环境

儿童自闭症的早期表现

儿童自闭症的早期表现 儿童是自闭症的高发人群,如果不能很好的治疗与疏导,必然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学习与生活,许多患有自闭症的孩子正是因为家长的不重视或者对疾病知识了解的不全面而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专家指出在孩子1~2岁时自闭症症状已有所凸显,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那么儿童自闭症的早期表现又有哪些呢? 1、感情淡漠,不会与人交往。有的具有儿童自闭症的患儿从婴儿时期起就表现这一特征,一般表现为孩子无表情,对于别人的逗弄家长的呼唤无反应。不主动找小孩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他们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另外他们的目光不注视对方甚至回避对方的目光,平时活动时目光也游移不定,看人时常眯着眼,很少微笑通常会被认为听力有问题或是失语症。 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例如有变化的仿说被视为自闭症儿童表达沟通的意图,而没有弹性的仿说多半不具有沟通意图。无法掌握音调、音量:说话时有如木偶一般,十分机械化,无法通过语音的音调、节奏、抑扬顿挫来表现情绪或是感受。也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音量。 3、行为较为刻板,喜欢呆在固定的环境内,自闭症儿童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则毫无兴趣;一些患儿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表现明显的焦虑反应,不肯改变其原来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难以适应新环境;多数患儿同时还表现无目的活动,活动过度,单调重复地蹦跳、拍手、挥手、奔跑旋转,也有的甚至出现自伤自残,如反复挖鼻孔、抠嘴、咬唇、吸吮等动作。 若您发现您的宝宝具有儿童自闭症的上述表现,请您务必到正规医院进行专业的咨询,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的有利影响

毕业论文 题目: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倾向儿童的有利影响院(部):学前教育学院 专业:学前教育 毕业年限:2016年6月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的有利影响 作者 内容摘要:自闭症被视为广泛性发展障碍中的核心障碍,其症状包括行为障碍、社交障碍、语言障碍等,一般于三岁之前发病,发病率为万分之五到六十三,甚至更高。音乐疗法通过音乐及相关因素对于自闭症的各种症状进行针对性治疗,有效减少自闭症儿童不专注行为的发生次数,亦即能提升自闭症儿童的选择性注意力;在持续性注意力方面,音乐游戏活动能提高自闭症儿童每次活动持续专注的平均时间;且被研究的儿童除了在音乐能力上有进步外,音乐游戏活动也增进了被研究的儿童之口语、自信心,且减少干扰行为、增进学习意愿。 关键词:音乐疗法,自闭症,注意力 一.自闭症的定义和病因 我国教自闭症被视为广泛性发展障碍中的核心障碍。他们被视为缺乏“心理理论”的人,无法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情感、信念或对其他人进行正确的反馈,这种缺陷已经影响到了其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全部方面,包括社会交往、语言和交流、行为和想象等。一万个儿童中就有 5-63 个儿童患有自闭症,而最新的研究却表示自闭症的患远远高于现有数据 (一)自闭症定义的定义 教育部(特殊教育),将自闭症列为身心障碍类之一,同时定义自闭症为:“因神经心理功能异常而出现沟通、社会互动、行为及兴趣表现上有严重问题,而造成学习身心障碍。精神疾病诊断手册(DSM一IV)中,将自闭症列于广泛性发展障碍症中,称为自闭性疾患。表现在社会性互动、沟通、行为兴趣及活动表现问题三方面,于三岁前发病,至少有一种以上功能延迟。 自闭症儿童具有下列特征: 1.认知缺陷问题:智能低下、过度选择、偏窄视觉、零碎天赋以及缺乏转换刺激能力等。 2.沟通困难问题:常见下列特征: ①语言能力失常:通常有哑音、回复语音、语喻语言、错用代名词、无法使用正常语言达到沟通目的等五种特征。 ②社会的异常行为:常藉一些动作与人沟通,包括直接身体接触、接近、注视、手指着方向、脸部表情等,表达希望与沟通以及表达情绪的意图。 ③缺乏社会交互作用的能力:缺乏同情心、冷漠、不会分享他人的愉快、不会分担别人的忧伤、不知关心别人、缺乏互动动作、不了解友伴团体的游戏规则

自闭症干预方法8种

自闭症干预方法8种 常用干预方法介绍 01基于活动的设计教学 基于活动的设计教学提供了一个适合个体发展的框架,将几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如:功能性沟通训练、消退法、强化)纳入孩子的日常活动中,即:利用自然发生的前因后果教会自闭症儿童具体的目标技能。 02先行干预 先行干预法,简称ABI,是一种基于实证基础上的方法,运用解决干扰和完成任务行为。在孩子进行功能行为评估并确定干扰行为之后,这种方法最常用。 03应用行为分析法 应用行为分析法简称ABA,源于现代行为哲学先驱斯金纳在20年代早期奠定的理论基础。 斯金纳总结了一套解决行为问题的行为应用理论:行为强化法,即在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在运用系统干预方法的过程中,以提高社会性的重要技能来达到有效的水平为目的(包括:阅读、学业、社会技能、沟通、社会适应性),并且证明所采取的干预措施对行为的改善是有效的。

04辅助技术 辅助技术法指患者个人使用设备来提高其各种功能的方法。许多自闭症学生需要方法、设备或者其他系统支持来达到他们的潜在需求。研究发现这种干预疗法对自闭症谱系障碍是有帮助的 05认知行为干预 认知行为干预是指通过教导个体的理解方式,改变他们的想法和行为,从而改变其问题行为的一系列相关疗愈方法。 06行为区别强化 行为区别强化是一种特殊的强化应用,是指对所期望的行为进行强化,而通过忽略来减少不适当的行为(如发脾气、攻击、自伤、刻板行为)。 07地板时光 该训练活动不限于固定的课室,而是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时段,而且多数是在地板上进行的游戏和活动。它没有刻意地进行语言和动作的训练,而是强调孩子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08回合式教学 回合式教学是采用一对一的形式,通过有计划的、可控的、系统的方法进行教学指导。回合式教学法较适于学习者进行小步式、重复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