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供应链风险管理

详解供应链风险管理
详解供应链风险管理

详解供应链风险管理

供应链风险是由于物资经由供应链流经众多的生产流通企业到用户,产生商流、物流、信息流,涉及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诸多过程,其中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造成供应链的风险,影响其正常运作。

什么是供应链风险管理?

供应链风险是由于物资经由供应链流经众多的生产流通企业到用户,产生商流、物流、信息流,涉及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诸多过程,其中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造成供应链的风险,影响其正常运作。

供应链风险管理是指管理供应链中出现意外事件或变化所带来的风险的一个系统的过程。

常见的供应链风险管理对策

许多研究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文献针对特定典型的供应链风险类型,提出了一些风险管理对策。这里先简要介绍常用的供应链风险管理对策。

多供应商

供应风险是最受人们关注的供应链风险之一。企业出于战略联盟的考虑或为了获得价格折扣,将主要(关键)原材料从单一供应商处采购,一旦供应商受到内部或外部不利因素的影响不能正常提供采购的原材料时,势必造成供应链断裂,影响下游的正常运行。消除供应商原因造成的风险,首先是选择风险可能性低的优秀供应商,其次是采用多供应商策略,甚至设置备用的、冗余的供应商,目的是一旦某一供应商不能正常供货,可以紧急调整供应安排,从别的供应商处采购,同时可以减少对单一供应商的过度依赖,防止被套牢。采购方利用自身的市场优势地位,适当利用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迫使供应商提高服务质量并降低产品价格,增加采购方的收益。选择的多个供应商可能地处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防止同一地区供应商受到相同自然灾害、社会动乱、汇率变化、军事冲突等的影响而导致的风险。需要指出的是,同一种商品的供应商

过多会造成供应链的复杂化,增加供应链协调管理的难度,造成供应链管理成本上升。

与供应商协调

建立供应链的初衷是为了适应市场与经营环境的变化,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与供应链伙伴一起应对市场竞争,分享利益并共担风险。防范风险的影响,同样需要加强与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密切合作,从组织机构上、信息连接渠道上、激励措施上建立全面的协调机制,与供应商一起制订风险规避计划、应急计划,在共同扩大赢利空间的同时,共同努力克服风险因素的影响,分担各自的风险责任。有必要对重要供应商的经营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跟踪监视,监视供应商的重大变化与调整,监视供应商完成任务情况的绩效表现,监视自然灾害等外部重大事件对供应商经营环境的影响,甚至监视供应商的上游供应商的反常举动。增加库存。防范风险、在供应出现波动时保证供给,是设置库存的目的之一。

增加安全库存水平

利用库存的缓冲、调节、平衡的作用,在供应市场波动甚至出现供应短缺时能够保证供给,一定程度上削减到货时间延误之类的供应时间风险的影响,保证供应链连续稳定运行。增加库存仍然是国内许多企业防止出现供应短缺的主要措施,但是高库存会增加供应链的运行成本。在保证供应链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如何降低供应链运作成本,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以虚拟库存的形式来降低实体库存水平,是信息时代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增加生产能力

生产、库存、配送、运输、信息系统等的设计,保留一定的负荷余量,增加供应链系统的安全系数。遇到供应、销售市场的不正常变化、内部系统运行的故障等风险事件时,供应链有一定的备用资源可以利用,保证供应链的可靠与稳定。

增加供应链的柔性和反应能力

所谓供应链的柔性,是指供应链的弹性,即灵活性,也就是指供应链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当今市场需求多样化、服务个性化、时尚多变化、运作全球化、配送及时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而不

确定性正是风险形成的基本原因。只有充满柔性的供应链,才能对急剧变化的市场需求作出及时、快速的反应,防止供需不能匹配形成的风险。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增强供应链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是使供应链具有柔性的关键。供应链的柔性,体现在供应链系统设计的柔性、生产设备的柔性、人力资源的柔性、信息系统的柔性、运营管理方式的柔性以及适合柔性化的企业文化氛围。

改进技术设备

首当其冲的技术手段是完善改进供应链的信息系统,发挥信息系统在风险监视、事件管理、需求预测、辅助决策等方面的作用,推动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信息系统的集成以实现信息共享,引入供应链风险管理的专门应用系统。信息系统保证供应链运营信息的及时采集与传递,使管理人员先知先觉、快速反应、正确决策,在风险的事先预防、事中紧急处置、事后补救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生产、物流设备等方面的技术水平、改进管理与经营的技术装备,也是提高供应链可靠性的有效手段。

与营销相结合

对于产品销售市场的不确定性,一般的研究总是假设需求是服从一定分布的、不可改变的。其实市场需求可以通过促销等手段来改变。供应链管理必须和市场营销的行动紧密结合,把不可控的市场需求变成可以控制的需求,消除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Johnson介绍的玩具公司针对产品时尚性变化快的特点,滚动推出新产品或成熟产品的升级,减少新产品的投放风险和已有产品的积压风险,是供应链管理与营销相配合的典型案例。

合作契约设计

供应链核心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本身就是合同契约关系。设计规范的合作契约,明确各方的权利与义务,作为追究风险责任的依据,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合作的常规。

风险保留

是指有能力承担风险的一方主动把风险承担起来,以减轻合作伙伴的负担、取得合作伙伴的信任。如批发商允许下游销售商无条件退货即是如此。

过程改进

通过推进供应链流程再造,使供应链系统的流程设计更加合理,发现并消除供应链中不可靠的结构、不可靠的通道,使供应链具有比较强的鲁棒性。

全面的风险管理

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和管理方法,开展全过程的、全员参与的供应链风险管理,从风险事件的事先预防、事中控制到事后改进。

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步骤:

0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对企业供应链面临的各种潜在风险进行归类分析,从而加以认识和辨别。这是供应链风险管理中最重要也最难的部分。任何对风险评估、控制和管理的正确行动都是基于正确的风险识别。那么,如何正确识别风险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风险是什么、和什么因素相关。下面的例子是用一个公式来描述产品的安全风险,影响产品安全风险的主要因素是产品本身存在的潜在缺陷和产品接触人群的机会。计算公式是:产品的安全风险=产品本身的缺陷×产品接触人群的机会。通过公式可知,即使产品本身存在的潜在缺陷很微小,但如果产品在市场上销量巨大,产品本身很微小的缺陷也就被放大了。因此,其风险依然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02风险衡量

运用定量分析法对特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范围及程度进行估计与度量。

03风险控制

根据风险管理目标,选择恰当风险管理工具,优化组合,规避、转移、降低风险。

04实施风险管理

协调配合使用各种风险管理工具,不断反馈、检查、调整、修正,使之更接近目标。常见的风险管理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进行风险转移:通过部分非核心业务外包的方式将风险转移至其他企业,也可以通过和专业风险管理公司合作,及时充分地了解供应链的信息。在

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之间的信息相对封闭,造成链上企业对需求信息的曲解沿着下游向上游逐级放大。实践中,供应链生产源头和终点需求之间总会存在时间上的延迟,这种延迟导致反馈误解。由于供应链上的企业大多数依据相邻企业的需求进行决策,而并不探求其他成员的信息,造成这种曲解从一点微小差异最终传递到源头时出现不可思议的放大。因此,如何得到准确及时的信息是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重要因素。

2)优化合作伙伴选择: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是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重要一环,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自的互补性以发挥合作竞争优势,一方面也要考虑伙伴的合作成本与敏捷性,通过加强伙伴间的沟通和理解使链上的伙伴坚持并最终执行对整条供应链的战略决策,供应链才能真正发挥成本优势,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3)建立企业成员间的信任和监督机制,增加供应链透明度:企业成员间的信任是供应链赖以生存的基础,但是没有监督的信任却是形成供应链风险的最佳土壤。因此,通过专业风险管理公司的参与,可以建立并完善企业成员间的信任和监督机制,以降低供应链结构成本,减少内部交易成本,促使伙伴成员以诚实、灵活的方式相互协调彼此的合作态度和行为,并使供应链管理层通过不同渠道验证信息的客观性,得到清晰和没有失真的信息,降低成员企业在信息不完全情况下做出错误判断或决策的可能性。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原则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原则 原则之一行为场景化 行为场景化指的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点,由一组特定的主体,形成了特定的关系,例如,在商业领域,企业围绕用户的价值诉求,设计和开发产品和业务,通过特定的互动方式,将产品和服务传递给用户,形成相互之间融合的社群效应。 为了有效地控制信用风险,需要综合运用数据分析和信息处理,对供应链网络上下游企业结构进行刻画,从而真实地反映核心企业、借方以及相关利益方在业务场景中的位置和状态。 原则之二资产穿透化 资产穿透化就是要借助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清晰地刻画和反映供应链运营中的资产和资产的流动状态。具体讲,对资产的把握主要是能清晰地反映资产的结构以及资产的价值状态,并且能够渗透到资产的细颗粒度管理。 资产结构反映的是各类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诸如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其他资产以及流动资产投放的比例等,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比例结构往往决定了企业的收益和风险。资产价值反映的是资产在交易市场的价格,它是买卖双方在公开市场竞价和交易过程中均能接受的价格水平。 原则之三管理精细化 一个组织供应链运营管理的效率越高,说明其竞争力越强,从而极大降低了供应链金融风险。尽管有很多方面能够体现供应链管理的水平和状况,然而,最为直接的指标仍然是企业的现金流量周期(即 CCC)。目前有很多研究认为现金流量周期是反映组织供应链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

一是企业的供应链运营管理能力,即库存天数或者库存周转率。二是商业信用的体现,即应收账款的天数减去应付账款的天数,这一指标直接反映的是一个企业为其客户提供的信用水平。 原则之四经营预警化 经营预警化是从收入自偿的角度而言,收入自偿反映的是供应链金融中所有潜在的风险能够以未来确定的收益所覆盖。 要能预见性地判断一个企业的经营状态,就需要从多方面衡量和反映其经营绩效,这包括交易的历史盈利率、品类覆盖程度,利息保障倍数,进项出项的状况等以税务为基础的财务数据。 原则之五信息治理化 有效的信息治理,需要解决好四个问题:第一,如何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源和信息结构。也就是说在价值链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为了实现整个价值链的效率,并且为利益各方产生协同价值,需要什么样的信息?这些信息与大家共同追寻的目标是什么关系?这类信息从何而来?运用什么手段可以获得?第二,如何保障信息的可靠、安全和运用。第三,如何实现信息的持续与全生命周期管理,亦即信息能否持续地产生、推进和应用,并且能有更多的利益相关方参与到信息生成、分享的过程中。第四,如何实现信息获取、处理的代价或成本可控。 原则之六声誉资产化 对于声誉的界定,学术界有两个不同的维度,一是认为声誉是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能力的认同;二是认为声誉是对企业可能性的认知。显然,这两个维度的侧重点是不尽一致的,前者更倾向于对企业现实的客观认知,后者是对企业行为的预期性判断。 在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中,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需要充分刻画这两类构成声誉的维度。具体讲,客观能力性的声誉刻画可以反应为银行信用、业界

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和相关主要内容 在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生活质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更大变化的却是人们的社会环境 和经济环境变得更加复杂,由此企业也就面临着更加多样的竞争环境,这就迫使企业的管理 者必须应对更加复杂和快速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内外部的风险时刻显现,因风险处 理不当而遭受损失甚至破产的企业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建立一定的风险 防范和应对机制,既保证企业可以稳定的发展,又可以对风险事件做出快速反应,且不使做 出的决策偏离企业的战略正途。 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 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体系化风险防范机制是在企业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全面风险管 理代表着风险管理的最前沿的理论和最佳实务。 全面风险管理是这样一个过程:它与企业的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员工紧密相关,在战 略制定中得到应用,贯穿于整个企业,用来识别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潜在事件,在企业风险 偏好的指导下管理风险,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由此可见,企业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总体目标就是为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提供合理 的保证,也就是为了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将企业的风险控制在由企业战略决定的范围 之内。换句话说就是全面风险管理可以帮助所有的企业,不管其大小或目标是什么,来全面 系统地辨识、衡量、排序并处理所面临可导致其偏离企业目标的风险。 同时,企业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还可以确保企业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确保企业内外部 尤其是企业与股东之间实现真实、可靠的信息沟通,保障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性,提高经营 效率,保护企业不至于因灾害性事件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 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由风险战略、风险管理职能、综合内控、风险理财及风险管理信息系 统五个模块组成。 风险战略是指导企业风险管理活动的指导方针和行动纲领,是针对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设计的一整套风险处理方案。 风险管理组织职能是风险管理的具体实施者,通过合理的组织结构设计和职能安排,可 以有效管理和控制企业风险。 内部控制作为全面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是通过针对企业的各个主要业务流程设计和实施 一系列政策、制度、规章和措施,对影响业务流程目标实现的各种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 风险理财是指企业运用金融手段来管理、转移风险的一整套措施、政策和方法。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是传输企业风险和风险管理状况的信息系统,其包括企业信息和运营 数据的存储、分析、模型、传送及内部报告和外部的披露系统。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构成—风险战略 如同企业战略是指导企业运作的总纲领一样,风险战略是指导企业风险管理活动的指导 方针和行动纲领,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将围绕风险战略展开。 风险战略是指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总体策略,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围绕企业 发展战略,确定企业的风险偏好或风险承受度,以及风险管理有效性的标准,然后选择风险 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转换、风险分散、风险补偿、风险控制等适合的风险管理 工具,并确定风险管理所需人力和财力资源配置的原则。 风险战略首先需要确定量化风险时所使用的量化模型,制定企业的风险度量标准。统一 的风险度量标准使得企业可衡量不同业务之间风险的大小,确定企业应当着重管理哪些风险,并明确分配风险管理资源的分配基准。 企业制定风险战略,在充分考虑企业风险承受度的基础上,还要选择各种手段以进行风 险应对。例如如果某项业务所含固有风险超过企业风险承受度,则在风险战略的指导下,企

供应链风险管理

供应链风险管理

供应链风险管理 第一章风险识别 1.5 几个概念的联系 风险:概率和后果危险:威肋的来源脆弱性:发生的概率 暴露:可能造成的后果风险事件:可能事情的实际发生 风险的负面风险和正面风险创新与守旧 风险的负面后果包括:直接损失(现金,财务);间接损失(信誉) 风险类型最初的影响最终的影响 质量风险产品召回,客户背叛财务损失 环境污染不良的公众形象,客户 不满意与背判 财务损失 健康和安全伤害工人赔偿诉讼,员工不 满 财务损失, 对人的伤害 火灾对人造成伤害,生产, 资产受损财务损失,对人的伤害 计算机故障无法接单,处理工作, 发出发票 财务损失 市场风险收入下降财务损失欺诈金钱偷窃财务损失安全金钱,财产,计划的偷 窃 财务损失国际贸易外汇汇率损失财务损失

政治风险外国政府将资产据为已 财务损失 有,阻碍利润汇回本国 关键的损失种类和分析 财务损失;信誉损失;环境损失;健康与安全;机会损失总结:越是复杂的组织越需要风险管理 2.11 风险管理的益处(背5点) 1.避免生产和收入流的中断。(拓充:例如,由于数据或资产损失,供应不足,物流中断,技术故障) 2.保护市场份额(拓充:例如,通过对市场营销,与品牌有关的和信誉方面的风险进行控制,通过避免技术陈,避免有竞争力的知识产权被告偷窃等) 3.提高企业和供应链弹性 4.保护组织关键人力资源 5.使组织吸引并挽留高素质的员工,供应商和风险伙伴(例如,通过避免雇主品牌和声誉受损,避免因事故丧失士气)6.促进组织和供应链的合作(通过鼓励跨职能和跨供应链的风险问题沟通) P13 风险的识方法:(5点) 1.环境扫描与公司评估(STEEPLE和SWOT分析)2.范围扫描(发现可能带来新机会和风险的未来发展)3.监测同类组织中的风险事件 4.市场情报收集和管理信息系统 5.过程审计(检查质量管理,环境管理,绩效管理和其他流程的效果) 6.研究项目计划,供应链等,发现可辩认的脆弱性

供应链金融模式及风险控制问题探讨

供应链金融模式及风险控制问题探讨 吴晓萌袁琳 (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100048) 【摘要】目前国内的供应链市场保持了迅猛发展的势头,供应链金融业务已日渐成为业务亮点。本文以供应链金融为研究对象,从其为核心企业、节点企业和商业银行带来的价值入手,剖析了供应链金融产生的原因,通过相关案例简析了四种供应链金融的主要模式及运作,并以供应链金融的主要模式为脉络,揭示了不同供应链模式产生的风险,进一步探讨了应采取的风控对策。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供应链;核心企业;节点企业;风险控制 一、文献回顾 供应链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是近年来伴随社会化分工、专业化运作产生的金融服务模式,其着眼于整条供应链,创造了多方共赢的局面。作为一种较新的运营模式国内外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多为研究供应链金融的思想、理念和风险。 Allen N Berger(2004)等人最早提出了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些新的设想及框架,初步提出了供应链金融的思想;国际知名的金融顾问和咨询公司Towergroup认为供应链金融是流动资本融资的创新模式,指出全球化、技术进步、供应链管理的提升、银行开发新的收入来源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驱动因素。 在研究供应链金融的理念阶段,国内的研究者张晓涛、李常永(2008)和冯瑶(2008)阐述了供应链金融的产生背景和对银行及企业的吸引力所在。在研究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方面,闫俊宏、许详泰(2007)、楼栋、钱志新(2008)和马佳(2008)均对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优劣,并研究了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提出了建议措施。在研究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方面,刘生华(2009)从供应链金融三个维度的风险入手,阐述了在供应链金融运作中的风险防范措施及内容。冯静生(2009)从供应链金融的优势入手分析,阐明了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并提出建议。弯红地(2008)设立了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模型用以讨论银企间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问题。刘士宁(2007)和杨晏忠(2007)、邹武平(2009)也都分析了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阐述了风险防范的措施。 以上的研究成果大部分局限于供应链金融的商业银行模式,而忽视了其他供应链金融模式。本文意在从供应链金融为核心企业、节点企业和商业银行带来的价值入手,剖析其产生的原因,简析其四种主要模式及运作,揭示不同供应链模式产生的风险,进一步探讨应采取的风控对策。 二、供应链金融产生原因分析 供应链金融是指从企业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出发,在对供应链内部的交易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上下游和货物动产,为企业在获取订单、采购原材料、生产制造和销售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模式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模式 围绕核心企业信用反向延伸的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是在以供应商为核心的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基础上展开的供应链融资创新 模式,在上游供应商回笼应收账款的前提下,实现核心企业在应付账款和现金流的有效管理。下面为大家分享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模式,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供应链金融产品及模式 从主导单位分,可以分银行主导,租赁公司、保理公司主导,供应链金融公司主导,在这些产品当中,银行主导的居多,因为银行实际上是供应链集中产品做的最大的金融机构,第二个纬度可以按资产负债表会计科目去分,可以分三个,一个预付类,一个存活类,一个应收账款。 从银行主导的产品当中有这么几种,比如说未来提货权质押融资,应收账款的抵押融资,这些规模相对比较大。 第二个租赁和保理公司,租赁公司可以做售后回租或者做直租,直租可能跟供应链结合比较紧密的。保理公司操作保理债权融资,可以通过不同维度分类,比如按照是否通知债务人分明保理、暗保理,按照是否对保理融资人有追索权分有追保理、无追保理。 第三个物流公司、供应链金融公司主导,实际上在整个产品当中作为交易当中的一环,买方没有钱帮卖方完成垫资购买,供应链金融公司指定仓库监管,买方向供应链金融公司陆续付款提货。 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模式

供应链产品很多都可以跟资产证券化产品结合,以期得到更低成本的资金,或者说批量操作供应链金融业务。 第一类应收账款/合同债权,两者之间操作模式比较类似,先说应收债款,应收账款证券化就是基于买卖双方采购货物,或者提供工程服务,贸易关系、工程服务关系中应收账款方已经提供了服务,除了设备有瑕疵,或服务质量问题,应收账款被撤销、抵消的可能性很小。而对于合同模式,举个例子,一个买卖双方,未来两年三年之内有稳定的业务关系,从过去来看他们的贸易关系很稳定,看未来甲乙双方依存度非常高,就可以判定未来某一时间段之类可以稳定产生现金流,也可以把这类现金流拿出来做证券化,即使应收账款付款义务还未全部、部分履行。当然合同可能会提前终止,那涉及ABS产品的时候有针对性把合同终止的这些条款考虑进来就好。 合同债权时间比较长,可以和证券化产品匹配期限。而应收账款证券化基本需要设计循环购买结构,所以对应收账款产生一个持续稳定的要求,如果应收账款未来不能稳定产生,而循环购买结构已经设计,根据信用触发机制,产品就要提前对付。而当时做证券化产品的时候,是按照3年期产品的成本去定价的,就会出现吃亏。所以这个原因导致很多公司做应收账款的时候觉得自己并不合适。另外现在很多大型的央企国企做应收债款资产证券化,有一个问题,也就是应收账款实际上不是在集团公司层面产生,是在二级公司,三级公司,如果把每一个二级公司三级公司作为发行的主体,这个操作成本就太

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

目标 风险管理是有目的的管理活动。只有明确目标,它才能发挥有效作用。否则,风险管理将仅仅是形式,没有实际意义,也无法评估其效果。 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性。因此,这不仅是安全生产问题,还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处理。它涉及许多方面,例如财务,安全,生产,设备,物流,技术等。这是一个完整的方案和一个系统的项目。 确定风险管理目标通常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风险管理目标与风险管理主体(例如生产企业或建设项目所有者)的总体目标之间的一致性。 (2)目标的现实是确定实现目标的客观可能性。 (3)目标的确定是正确选择和实施各种方案,并客观地评估效果。 (4)为了提高风险管理的综合效果,应根据目标的重要性区分主要和次要风险管理目标。

风险管理的特定目标也需要与风险事件的发生联系起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损失前目标和损失后目标。 (1)亏损前目标 ①经济目标。企业应采取最经济的方法来防止潜在的损失,即在实际发生风险事故之前,必须使整个风险管理计划,方案和措施最经济合理,这需要对安全计划的成本进行准确的分析。,保险和防损技术。 ②安全状态目标。安全状况的目标是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风险管理者必须让人们意识到风险的存在,而不是隐瞒风险,这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预防风险并积极配合风险管理计划的实施。 ③合法性目标。风险管理者必须密切注意与经营有关的各种法律法规,并检查每项经营行为和每份合同的合法性,以免造成企业蒙受财务损失,人才损失,时间损失和声誉损失;并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

④实现外部委托的企业责任目标。例如,政府法规可以要求企业安装安全设施以避免与工作有关的伤害,同一企业的债权人可以要求贷款抵押必须有保险。 (2)亏损对象 ①生存目标。不幸的是,一旦发生风险事件,将给企业造成损失。损失发生后,风险管理的最基本和主要目标是维持生存。实现这一目标意味着人们通过风险管理具有足够的抗灾能力和救灾能力,使企业,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能承受损失的影响,不会因自然灾害而受到严重伤害或崩溃。灾难或事故。为了达到维持生存的目的,前提是灾害风险主体可以在损失发生后的合理时间内,部分恢复生产或运营。 ②保持生产经营的连续性。风险事件的发生给人们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和伤害,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人们的正常生活,严重时会使生产和生活瘫痪。这对于必须提供不间断服务的公用事业尤其重要。

从全球价值产业链分工分析风险管理问题.doc

从全球价值产业链分工分析风险管理问题 10183217 政治学与行政学102班孙素亚 发达国家利用金融资本的运作在全球价值链上占据了垄断地位,并利用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融合对全球供应链进行整合和治理。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体系中,作为全球制造中心的中国只能获得低端价值,并且资源环境破坏严重,中国成为了全球风险中心,急需产业升级和调整。而全球金融危机提供了历史机遇,我国应该抓住国际分工格局变化的时机,进行科学的产业规划,将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有机融合实现顺利转型。在产业升级中,中国的风险管理尤其是金融风险管理不同于传统,我们需要构建中国式的风险管理模式应对时代挑战。 (一)、全球价值链发展现状分析 全球价值链是指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从原料采集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 按照Kogut的研究,当国家比较优势决定了整个价值链条各个环节在国家或地区之间如何进行空间配置的时候,企业的竞争能力就决定了企业应该在价值链条上的哪个环节和技术层面上倾其所有,以便确保竞争优势。 目前,发达国家的国家竞争优势主要在于研发、渠道整合以及虚拟经济运作等能力上,而其所在国的跨国公司,则正是通过控制这些稀缺能力和资源,从而掌控了各个产业链的核心环节,获得微笑曲线

的高端附加值。

发达国家掌控全球价值链核心环节的具体模式主要表现为掌控技术开发与产品设计、掌控高端的渠道整合以及掌控战略资源三种。 首先,在高端的研发设计环节上,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通过资本和技术的融合,掌控了产品研发和核心部件生产等高附加值环节。然后,将一些低附加值的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建立全球运营体系,并利用专业分工优势和全球协作网络的整合优势,进行全球供应链管理,使得利润最大化。这种掌控全球价值链核心环节的模式主要发生在数码产品、电脑、软件、汽车、飞机、医药等生产者驱动的产业价值链上,从事这些运作的典型跨国公司主要有苹果、Intel、IBM、丰田、波音、辉瑞制药等。 其次,在高端的渠道整合环节上,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通过资本优势整合营销渠道,建立全球采购、运输、营销网络、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整合全球供应链来获得高附加值。这种掌控全球价值链核心环节的模式主要发生在日用品、服装、鞋、玩具等采购者驱动的价值链上,从事这些运作的典型跨国公司主要有沃尔玛、耐克、锐步、UPS 等。 再次,在战略资源的控制环节上,发达国家的跨国集团利用投资、合资、并购等手段,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掌控了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整个供应源、贸易渠道和运输物流,从而获得了全球战略资源的话语权和定价权。例如,日本三井财团的三井物产,拥有权益比例的铁矿石控股产量就位居全球第四位,年开采权益超过4000万吨,

供应链金融风险识别及管控

供应链金融风险识别及管控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微观金融活动,发展状态像一座天平,天平的两端是资产和资金,天平的梁是产业供应链信息,而支撑整个天平的底座就是风险管控。——宋华 供应链金融解决传统信贷的主要矛盾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市场上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上升到了整条供应链的高度。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对于中小企业局限性很大,并不能满足其发展中的资金需求,因而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存在,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 传统信贷业务的主要矛盾是银行偏向选择信用评级较高的大型企业为授信对象与最需要资金支持的往往是供应链上下游供应商、分销商等中小企业之间的矛盾。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的最佳融资对象是银行,但从银行角度看,其更加倾向于向大型企业“伸出援手”,原因在于中小企业风险大并且难以控制。中小企业因缺少主流金融机构的覆盖,只能转而寻找融资成本更高的民间借贷,使得经营发展的成本进一步提高。供应链金融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其意义并非在于消除了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风险,而是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出了更强更有效的管控,让中小企业也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资金。当下,无论从产业发展态势还是从各项政策来看,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都是大势所趋。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宋华表示,供应链金融不是一种“纯金融”,它依托于真实交易背景,基于企业应收账款、存货、预付账款等流动资产进行融资,补充中小企业的资金缺口,反过来利用金融工具,强化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有利于全产业链的相互协作与协调。现阶段,供应链金融已经发展到3.0阶段,服务平台的搭建颠覆了以融资为核心的供应链模式,转为以企业的交易过程为核心,形成多个主体参与、多种形式、多种属性、多种组合的供应链金融。鉴于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数量上占比超过90%,若供应链金融能够得以合理利用,切实支持到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发展,定可以激发新一轮市场活力。 做好风控是供应链金融的关键

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主要风险

进出口供应链管理存在的主要风险: 一、关务风险 (一)背景 海关、政府法律法规繁多 国家政策不断调整 国际贸易竞争日益激烈 (二)关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海关对申报商品的归类、货值等有异议,造成无法及时通关 2、清关资料上数据错误,提供给代理前未能检查

3、对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不及时、准确,造成清关要求未达到。 4、内部沟通衔接不好,导致清关所需的许可证等未及时办理,从而造成延误清关 5、特殊业务需求,如修理物品等进出境手续繁琐 6、相关数据信息没有及时进行整理、汇总、分析,在需要时不能及时提供给海关 (三)企业的关务风险 关务风险就是影响企业关务管理目标实现的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财务负担,导致企业正常经营中断或受到影响,可能给公司或集团的总体战略带来不利影响,还会对经营者和管理人员的个人利益带来损害。 1、影响公司财务状况的风险 (1)潜在少缴和未缴关税的风险 潜在少缴或未缴关税的危害在于不能使企业及时准确在对商品的成本进行核算,对生产和销售的决策产生错误的影响;另外,海关稽查、核查,如果发现企业有少缴或未缴税的事情,不但会追缴关税或其他税款,还可能对企业处以罚款或者其他处罚,从而对企业末来的财务状况产生负面影响。 比如:进口货物未向海关申报,低报或漏报应税的对外支付款项,从境外关联企业或者其他特殊关系的企业进口的申报价格过低,特许权使用费未向海关申报,商品归类时归入错误的低税率税号,等等。 (2)多缴税款,承担不当税负 由于对中国法规理解不深,关务如安排税率使用不当,部分企业可能因此多缴税款,而多缴的税款往往无法退还,这就造成企业的净损失,使企业承担不必要的税负负担,损害股东的利益。

兴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

兴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 3兴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现状分析 3.1兴业银行简介 3.1.1公司概况 兴业银行1988年成立。经国务院、人民银行审批通过的首批商业股份制银行之 一,总行在福建,2007年2月5日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1166),注册资本107.86亿元。 开业以来,兴业银行以“真诚服务,相伴成长”的理念,致力为客户提供高效、 优质的服务。截至2013年1月,兴业银行总资产达到31198.13亿元,股东权益1599.26 亿元,不良贷款的比率为0.4%,实现净利润387.11亿元。 兴业银行从2010年开始开展供应量金融业务,虽然相比深圳发展银行和其他某 些银行来说,起步较晚,但是其发展之迅速也是英气了业界的关注。随着兴业银行 的公司金融专业化的深入改革,作为“一体两翼”公司金融的关键组成部分,贸易 金融相关业务有着强劲的发展势头。 3.1.2兴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及开展情况 兴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业务分为四大类:预付类,存货类,应收类和其他类。 2011年兴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有较快的发展。2011年1-11月,全行供应链金融业 务量较去年全年增长超过2.5倍,2011年11月末供应链融资业务余额较2010年底 增长接近5倍。 截至2011年11月末全行综合经营计划完成情况如表3.1所示;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截止2011年11月兴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量为7685.55 亿元,计划完成率达到了181.55%,显示了较好的综合业务开展效果。 截至2011年11月末分行综合经营计划完成情况如表3.2所示: 截至2011年11月末,共有32家分行超额完成供应链金融业务量指标,14家分 行完成核心企业拓展计划。从表中的排名情况可以看出武汉在发展核心客户方面在

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防范 李勇刚 14号 (机电学院工业工程0101班) 摘要:供应链管理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被关注过,有些经济学家认为,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由于种种原因,在运行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这为供应链上企业的生产管理带来了风险.为了降低这种风险,各企业要共同协调起来,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共同防范和规避供应链管理风险. 关键词:供应链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的风险供应链管理的风险防范 工业化的充分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也日益恶化。企业面对的是一个需求多元消费群苛刻而且不稳定,产品生命周期短,需求多样化的全球范围内竞争的商业环境。竞争的结果使得企业在有限资源的前提下只能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从而导致了企业间更多的合作和协同。 供应链(Supply Chain,SC)的概念在80年代末提出,近年来随着全球制造(Global Manufacturing)的出现,供应链在制造业管理中得到普遍应用,成为一种新的管理摸式。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结构模式。当然包括企业中的一个内部物流过程(它是指将采购的原材料和收到的零部件,通过生产的转换和销售等过程传递到制造企业的用户的一个过程。) 供应链管理要求建立一种机制,用以协调位于供应链上的所有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等的资源,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小的时延向最终用户交付合格的产品或服务。然而供应链管理有其非常特殊的地位,即管理的主体并不能控制供应链上所有的资源,然而整个供应链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但供应链上的企业毕竟是一个个独立的经营主体,有其各自的经营战略,目标市场,技术水平,运作水平以及各自的企业文化等,甚至存在一个企业同属多个相互竞争的供应链的情形,所有这一切都会增加供应链运作中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供应链管理的风险的产生。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会因为信息不对称、信息扭曲、市场不确定性、政治、经济、法律等因素的变化而导致各种风险的存在。 1.供应链的风险分析 供应链作为一个由原材料不断增值为最终用户产品的过程是客观存在的,不论整个供应链由一个企业运作或是由多个企业协同运作。就单个企业而言,如果其只作为供应链上的一个节点,就极大的减少了运作整个供应链的投资风险;但就整个供应链而言,由于它是多个独立企业的联合,因此就增加了经营的不确定性。供应链上的任何一个节点出问题,都会波及整个供应链,而个别企业的经营风险,又远非别的企业能够控制。因此,供应链上的每个企业都要考虑供应链的风险。 1.1供应链风险的来源 供应链的风险来自多方面,简言之,有自然灾害这种不可抗力的因素,如地震、火灾、暴风雨雪等;也有人为因素,主要有这几个方面:1)、独家供应商问题。供应链上出现独家供应商,采取独家供应商政策存在巨大风险,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链条就会崩溃。 2)、IT技术的缺陷会制约供应链作用的发挥。如网络传输速度,服务器的稳定性和运行速度,软件设计中的缺陷,病毒等。3)、信息传递方面的问题。当供应链规模日益扩大,结构日趋繁复时,供应链上发生信息错误的机会也随之增多。信息传递延迟会增加供应链

供应链金融各部门岗位职责

供应链金融各部门岗位职责汇总 第一类风控/法务部 一、风险控制部 1、风控经理(计划1人) (1)建立风控系统,拟定风险管理流程和风险管理制度,设计风险管理岗位的工作指引和运作流程等; (2)对各类贷款项目进行实质风险审查,与业务团队经理沟通,充分了解项目风险情况,并监控各类业务风险的分析及防范措施的制定,建立企业风险数据库和跟踪档案; (3)负责公司项目的风险评估,并执行相关风险评估程序; (4)撰写风险评价报告,对业务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点进行风险提示,出具风控建议与风险程度,分析风险来源和影响,提供解决方案; (5)负责组织贷审会的开展,且组织对公司贷款的贷前风险审核、贷中风险控制及贷后跟踪管理工作,出具风险预警提示和风险评估报告,把项目项目要把风险控制在最低; (6)项目投资后定期审阅公司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和相关文件,并根据需要随时修改、完善,逾期催收工作。 2、风控专员(计划1-2人) (1)根据上级分配的催收任务开展工作,根据每月的工作目标,达成电话催收目标; (2)根据逾期情况,制定催收策略、目标及实施; (3)对任务内的逾期客户进行电话催收,引导客户正确还款意识,如发现有异常高风险客户及时上报; (4)按照前/中/后期的催收策略,对逾期的客户利用电话、短信手段进行催收; (5)对逾期账户的情况进行专业管理,根据客户实际要求做相应业务处理,及时反馈问题; (6)对逾期客户群体进行系统分析,寻求地域、贷款类别,及所处行业的共性,并提出应对策略; (7)如实记录催收结果,维护催收资料的收集整理,贷后管理工作; (8)项目立项后,配合部门开展风控调查工作,编写风险评估报告,初步分析风险点及防范建议。

供应链与风险管理

第一章风险识别 1、风险定义:不希望得结果发生得概率 2、危险:可以定义为“一切潜在伤害得来源”或者威胁得来源、 3、固有风险:就是指在采取措施管理风险之前由某一特定风险产生得暴露 4、残余风险:就是指在对固有风险采取控制与减轻措施之后仍旧残留得风险水平 5、风险偏好:组织愿意承受风险得大小 6、风险管理:可以应对不确定性,采取合理优化得措施,以取得更大利益 7、风险得后果包括:(1)正面后果,积极结果得不确定性,结果比预期 得好;(2)负面后果:负面结果得不确定性。 8、负面后果包括:(1)直接损失:直接来自风险得损失;(2)间接损失:声誉与商誉等后果性损失。 9、关键得损失种类:见下表 损失影响减轻措施示例 财务得(如事件造成汇率丢失、 利润损失、XX、资产损 失) 财务损失;利润率下降;生存能力下降; 投资损失 保险;财务控制;财务管理;XX 信誉得(如源于违法得或不道 XX贸易、雇佣以及环境实践、 资产损失) 吸引xx 员工与供应商能力下降;失去

投资者得支持;失去商誉与影响力;商标 权益得贬值;xx 积极主动得问题管理;危机管理计划;道 德与质量政策与政策监督与检查;供应商 监督与管理 10、有效风险管理得益处:(1)降低成本或将不利因素最小化;(2)避免生产与收入流得中断;(3)减轻供应链脆弱 性,保障供应安全;(4)保护市场份额;(5)提高企业与供应链弹性,促进业务持续性,支持灾难恢复;(6)保护关 键人力资源免受伤害、苦难、不安全与贫困;(7)吸纳高素质员工、供应商与风险伙伴;(8)帮助管理者成功应对风 险;(9)提高制定战略、政策与决策得水平;(10)促进组织与供应链合作;(11)提高利益相关者得信心与满意度。 11、外部风险:在组织外部环境中产生得风险。外部环境:市场与社会环境,包括行业结构、国家经济、法律、政治、文 化、自然资源。 12、STEEPLE模型:(1)社会文化因素S:变化就是如何影响客户、供应 商或其她利益相关者得需求或期望得;(2)技术 因素T:就是否存在发展机会或者过时得风险;(3)经济因素E:变化就 是如何影响产品需求与输入供应及成本得;(4)环 境因素E:哪些因素会引起供应问题、合规性问题、市场压力与信誉风险; (5)政治因素P:政策或供应变化得可能含 义就是什么;(6)法律因素L:组织为了做到合规,需要如何适应政策与惯例;(7)道德因素E:哪些问题会造成市场压 力或信誉风险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制度

河姆渡实业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控制供应链融资业务风险,对供应链融资业务的风险进行分类、分析并且确定具体项目的风险等级和风险点,以提出控制措施,确保该业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的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防控管理。 第三条职责 *********依据本制度履行相关职能 第二章供应链金融的制度及业务流程 第四条 ABCD负责对具有供应链金融服务需求的客户进行收集。并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分类标准参照参考工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内相关标准执行。并根据内部评级标准确定初始信用额度。 第五条融资申请表初审,客户如需要供应链金融服务,应提交融资申请表。 (一)ABCD对融资方提交的融资申请表及相关资料(加盖公司公章)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完备性进行初步审核,并签署明确的审查意见。 (二)风控中心根据ABCD提交的融资申请表、审查意见及客户各项资料进行审查,严格审查融资客户的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融资项目的合法合规性,明确提出审查意见以及防范风险的措施。

(三)EFG对风控中心审核通过的客户相关资料及审核意见或意见进行审批是否同意进行进行尽职调查。并报备财务中心留档(无论审批是否通过均报备)。 (四)工作时间: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 第六条尽职调查 (一)尽职调查以ABCD为主导,ABCD对EFG审批同意通过尽职调查的客户进行尽职调查,尽职调查的范围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资格、资产状况、经营状况、还款能力等内容。 (二)风控中心根据EFG指示是否进行独立进行尽职调查或第二次尽职调查。 (三)融资方与其上下游交易的真实性,并取得相关凭证和资料。 (四)品权属证明和抵押行为的合法性,取得有效的法律文件,查验抵押品价值。 (五)尽职调查报告由ABCD进行撰写,意见明确,调查人员双人签字,不同意见分别注明。 (六)工作时间:尽职调查原则上在1天内完成。 第七条尽职调查报告的提交及汇报 (一)ABCD向风控中心提交尽职调查报告,同时向EFG进行尽职调查情况汇报; (二)EFG依据报告及汇报情况决定是否开评审会,客户融资规模单笔200万元以下,原则上不需召开评审会,单笔融资规模超过200万元的必须召开评审会;

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

企业风险管理—— 整合框架 内容摘要(简体中文翻译:中国东北财经大学方红星教授)

内容摘要 企业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前提是每一个主体的存在都是为它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价值。所有的主体都面临不确定性,管理当局所面临的挑战就是在为增加利益相关者价值而奋斗的同时,要确定承受多大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可能会破坏或增加价值,因而它既代表风险,也代表机会。企业风险管理使管理当局能够有效地应对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带来的风险和机会,增进创造价值的能力。 当管理当局通过制订战略和目标,力求实现增长和报酬目标以及相关的风险之间的最优平衡,并且在追求所在主体的目标的过程中高效率和有效地调配资源时,价值得以最大化。企业风险管理包括: ? 协调风险容量(risk appetite)①与战略——管理当局在评价备选的战略、设定相关目标和建立相关风险的管理机制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所在主体的风险容 量。 ? 增进风险应对决策——企业风险管理为识别和在备选的风险应对——风险回避、降低、分担和承受——之间进行选择提供了严密性。 ? 抑减经营意外和损失——主体识别潜在事项和实施应对的能力得以增强,抑减了意外情况以及由此带来的成本或损失。 ? 识别和管理多重的和贯穿于企业的风险——每一家企业都面临影响组织的不同部分的一系列风险,企业风险管理有助于有效地应对交互影响,以及整合式地应对多重风险。 ? 抓住机会——通过考虑全面范围内的潜在事项,促使管理当局识别并积极地实现机会。 ? 改善资本调配——获取强有力的风险信息,使得管理当局能够有效地评估总体资本需求,并改进资本配置。 企业风险管理所固有的这些能力帮助管理当局实现所在主体的业绩和赢利目标,防止资源损失。企业风险管理有助于确保有效的报告以及符合法律和法规,还有助于避免对主体声誉的损害以及由此带来的后果。总之,企业风险管理不仅帮助一个主体到达期望的目的地,还有助于避开前进途中的隐患和意外。 事项——风险与机会 事项可能会带来负面的影响,也可能会带来正面的影响,抑或二者兼而有之。带来负面影响的事项代表风险,它会妨碍价值创造或者破坏现有价值。带来正面影响的事项可能会抵消负面影响,或者说代表机会。机会是一个事项将会发生并对目标——支持价值创造或保持——的实现产生正面影响的可能性。管理当局把机会反馈到战略或目标制订过程中,以便制订计划去抓住机会。 ①也有人将其翻译为“风险偏好”、“风险需求”、“风险承受能力”等——译者注。

供应链的风险管理研究

供应链的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在供应链管理中风险管理很重要,这是由于目前的企业的外包策略的增加、国际化市场的发展、供应商的依赖和信息技术的产生使得控制和协调供应链成为可能。因此,任何供应链及其管理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风险缺陷。如何树立风险意识, 加强风险管理, 已成为供应链管理的当务之急。开题报告/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关键词:供应链、风险管理 一、供应链风险的定义 供应链风险管理是通过识别、度量供应链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有效控制供应链风险,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理供应链风险,并对供应链风险的处理建立监控与反馈机制的一整套系统而科学的管理方法。 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出现了多起重大的供应链中断事件。9.11 事件、印尼海啸、美国西海岸工潮等等,这些突发事件给相关行业造成了重大的打击。面对供应链风险,不同的企业表现出了不同的应对风险的水平。飞利浦公司在美国新墨西哥洲芯片厂是爱立信和诺基亚共同的芯片供应商。2002年该工厂的火灾中断了二者的芯片供应,爱立信失去芯片供应,新款手机无法生产,白白失去了市场,市场份额从12%降低到9%,而诺基亚及时有效的风险管理保住了市场,坐稳了手机市场的第一把交椅。可见,供应链风险管理对提高企业竞争力至关重要。

二、供应链风险的来源 供应链风险是指由于供应链运作的偏差所产生的潜在损失,归根结底就是供应与需求的不平衡。供应链的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客观的不可抗力因素,如地震、火灾等。二是主观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信息传递方面的问题。由于每个企业都是独立经营和管理的经济实体,供应链实质上是一种松散的企业联盟,当供应链规模日益扩大,结构日趋复杂时,供应链上发生信息错误的机会也随之增多。信息传递延迟将导致上下游企业之间沟通不充分,对产品的生产以及客户的需求在理解上出现分歧,不能真正满足市场的需要。简历大全/html/jianli/ 具体从几个方面来说:一是供应商单一问题。供应链上如果只存在一家供应商,那么供应链在运作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风险,若其中的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供应链将会处于停顿状态。二是企业文化差异问题。供应链一般由多家不同的企业构成,而每家企业的文化底蕴又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对于同一个问题会存在不同的看法而导致分歧,从而使整个供应链的稳定性难以保障。三是经济波动产生的风险。经济增长或者经济萧条,会对原材料的供应产生不同的需求,因此会不同程度的影响供应链中的供应商。四是其他不可预见的因素,如法律风险、政策风险、意外灾祸风险等也都影响着供应链的正常运作。 三.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措施: 1.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 厂家——消费者——供应商在供应链中起着多种作用, 他们之间

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

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明确了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明确了企业风险管理的方向,对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作用的发挥以及管理活动本身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陈秉正在其所著《公司整体化风险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认为,风险管理的整体目标是使企业价值最大化。风险管理就是通过减缓风险给企业价值造成的损失,来增加企业的价值。这一目标实际上也是当今公司财务管理以及经营管理的基本目标,即公司经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者说是通过使股东财富保值和增值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 我国某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手册是指出,风险管理的总目标是:建立风险战略清晰、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健全、内控制度完善、风险管理职责明确、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有效运行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使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形成公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长效机制。 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第七条指出,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要努力实现以下风险管理总体目标: (一)确保将风险控制在与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 (二)确保内外部,尤其是企业与股东之间实现真实、可靠的信息沟通,包括编制和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报告; (三)确保遵守有关法律法规; (四)确保企业有关规章制度和为实现经营目标而采取重大措施的贯彻执行,保障经营管理的有效性,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降低实现经营目标的不确定性; (五)确保企业建立针对各项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计划,保护企业不因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 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认为,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每一个主体,不管是营利性的、非营利性的,还是政府机构,存在的目的都是为它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价值。企业风险管理使管理当局能够有效地处理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带来的风险和机会,从而提高主体创造价值的能力。当管理当局制定战略和目标,去追求增长和报酬目的以及相关的风险之间的最优平衡,并且为了实现主体的目标而高效率和有效地配置资源时,价值得以最大化。企业风险管理能够帮助管理当局实现主体的业绩和盈利目标,并防止资源的损失。企业风险管理有助于确保有效的报告。它还有助于确保主体符合法律和法规,避免对主体声誉的损害以及由此带来的后果。总之,企业风险管理不仅帮助每一个主体达到期望的目的地,还有助于避开前进途中的隐患和意外。简单地说,企业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增加企业的价值。 并且,COSO整合框架将主体的目标分为四类: 战略——与高层次的目的相关,协调并支撑主体的目标; 经营——与利用主体资源的有效性和效率相关; 报告——与主体报告的可靠性相关; 合规——与主体符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相关。 COSO的这种分类使我们可以关注企业风险管理的不同侧面。这些各不相同却又相互交叉的类别——一个特定的目标可以归入多个类别,反映了不同的主体需要,并且可能成为不同管理者的直接责任。 《3C框架——全面风险管理标准》认为,根据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现阶段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至少应达到以下总体目标: 控制风险目标。企业风险水平要永远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也就是要将风险控制在与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这是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 处理危机目标。企业风险一旦发生就变成危机,造成程度不同的损失,这是全面风险管理不

供应链金融平台业务风险控制制度

供应链金融平台业务风险控制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公司金融投资行为,保证金融投资业务工作质量和效率,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从事金融投资业务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和风险可控的原则。 第二章金融投资业务流程 第三条金融投资业务流程主要包括: 1 客户申请 2 投资立项 3 项目初审 4 会议评审 5 投资审批 6 签订合同 7 跟踪监督 8 解除投资(代偿追偿) 第三章客户申请与立项 第四条客户咨询和申请由风险投资部受理,程序是: 1、客户经理与来访客户交谈,根据客户口述的情况,登记《申投单位信息表》。 2、客户经理向客户提供担保贷款业务有关要求、内容等情况。 3、按照立项条件预审借款主体资格、信用记录、会计报表或有关填

报数据以及与借款、反担保有关的证明材料。 4、初步评价立项条件,必要时,进行预审资信测评,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报风险投资部经理予以立项,通知客户准备授信资料;对不符合条件的项目,报告投资部经理同意后,回复申投单位;重要项目报告总经理或业务副总后回复申投单位。 第五条立项条件:凡属于当地常住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以及依法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皆可申请本公司的金融投资服务。原则上应符合下列条件:1、被担保企业,除有固定的经营场所或必要的设施及从业人员外,还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产品销路好,效益明显,有名副其实的注册资本,有健全的财务制度;2、资产负债率一般不高于50%,在金融部门无不良记录;3、贷款申请必须如实写明贷款用途,贷款金额,贷款期限及还款计划。 下列企业(个人)原则上不予立项: 1.资信记录不良; 2.2.有犯罪记录的; 3.3.自然人年龄超过60 周岁; 4.4.企业成立时间不到一年; 5.5.企业主要股东有不良信用记录。 第六条申投单位应报送的资料(由客户经理与原件核对): 1.企业(个人)贷款申请表 2.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 3.户口簿(借款人、配偶复印件) 4.非当地户籍人士提供有效居住证明、居住证或暂住证等(复印件) 5.结婚证(复印件)或末婚证明 6.配偶的身份证(复印件) 7.配偶同意借款证明书 8.配偶同意房产(或车辆)抵押的证明书 9.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及申请人收入证明(公司出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