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结节性痒疹
中药熏洗联合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的疗效观察及护理配合

中药熏洗联合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的疗效观察及护理配合发布时间:2022-08-18T06:43:19.132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8期作者:章蓉玉[导读] 本文评估中药熏洗联合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的效果。
章蓉玉祥云县中医医院,云南祥云,672100摘要:目的本文评估中药熏洗联合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的效果。
方法本研究从2020年6月-2021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结节性痒疹患者中选出80例患者,随机把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40例。
对照组患者服用抗组胺药物,外抹皮质类固醇软膏及中成药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中药熏洗联合火针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相较对照组,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都更低(P<0.05)。
结论采用中药熏洗联合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效果显著。
关键词:中药熏洗;火针;结节性痒疹;价值结节性痒疹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患病初期出现水肿性红色丘疹,慢慢变成黄豆或更大的半球状结节,合并强烈瘙痒。
疾病病程较长,很难治愈,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影响。
本文分析中药熏洗联合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价值,实验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挑选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结节性痒疹患者,所有患者都了解此次研究目的,一致表示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皮肤存在外伤或感染;血液病者;高血压、严重器质性疾病者。
观察组男16例,女24例,年龄26-58岁,平均(42.4±3.6)岁。
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25-57岁,平均(41.5±3.4)岁。
两组一般资料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1.2.1 治疗对照组服用抗组胺药物及口服中药,外涂皮质类固醇软膏及中成药膏。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中药熏洗联合火针治疗。
①中药熏洗。
中药组方为白鲜皮、威灵仙、关黄柏、苦参、大黄、薄荷脑、地肤子、蛇床子、冰片各15g,用水煎煮药物,加水500ml熏蒸,每次15分钟,待水温下降到合适温度时,浸泡清洗皮损处,每天治疗1次。
中医火针加中药熏蒸治疗结节性痒疹96例疗效观察

中医火针加中药熏蒸治疗结节性痒疹96例疗效观察聂巧峰【摘要】目的:观察中医火针加中药熏蒸治疗结节性痒疹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内服抗组织胺与镇静安眠药物,外用皮质类固醇软膏;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火针与中药熏蒸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44例,显效29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4.8%;对照组治愈0例,显效12例,有效26例,无效51例,总有效率42.7%.治疗组在疗效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火针加中药熏蒸治疗结节性痒疹疗效肯定,方法安全,操作简便,是一种很好的临床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期刊名称】《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年(卷),期】2011(011)005【总页数】2页(P42-43)【关键词】火针;中药熏蒸;结节性痒疹;中西医结合疗法;抗组织胺药物【作者】聂巧峰【作者单位】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24结节性痒疹也叫做疣状顽固性荨麻疹损害,初起为淡红色或红色丘疹,很快变成为圆顶形坚实结节,由豌豆到指甲大小,一般呈灰褐色或红褐色。
受损皮肤表面角化,粗糙,呈疣状,有坚实感。
自觉剧烈瘙痒,由于长期摩擦和搔抓,出现流血和血痂,周围皮肤常有色素沉着。
常发生在四肢,尤其以小腿多见,也可以发生于背部或其他部位。
数目不定,结节有沿着肢体纵向排列的趋势。
成年人多见,以妇女占多数。
病程往往较长,经久不愈,给病人带来不少烦恼。
临床上治疗方法各异,我科从2009年3月~2011年3月采用中医火针加中药熏蒸治疗结节性痒疹96例,获得了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85例病例为我科2009年3月~2011年3月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96例,其中男31例,女65例;年龄26~65岁,平均年龄37.4岁;患病时间最短20 d,最长13年。
对照组89例,男34例,女 55例;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39.8岁;患病时间最短10 d,最长11年。
痒疹的中医治疗方案

痒疹,又称瘙痒症,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以皮肤瘙痒为主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痒疹的病因病机与肝肾不足、气血瘀滞、风邪侵袭等有关。
本文将从中医角度探讨痒疹的治疗方案。
一、中医病因病机1. 肝肾不足:肝藏血,肾藏精,肝肾不足导致气血两虚,血虚不能滋养肌肤,肌肤失养则瘙痒难忍。
2. 气血瘀滞:情志不畅,气机郁滞,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瘀阻肌肤,引发瘙痒。
3. 风邪侵袭:风为百病之长,风邪侵袭肌肤,引起瘙痒。
二、中医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1)内治法1.1 肝肾不足型方剂:四物汤加减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枸杞子、菟丝子、杜仲、桑寄生、鸡血藤。
功效:滋补肝肾,养血润燥。
1.2 气血瘀滞型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减组成: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牛膝、柴胡、枳壳、甘草。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1.3 风邪侵袭型方剂:消风散加减组成:荆芥、防风、蝉蜕、白藓皮、苦参、苍术、生地黄、当归、胡麻仁、甘草。
功效:疏风止痒,清热解毒。
(2)外治法2.1 熏洗法药物:苦参、蛇床子、白矾、艾叶等。
用法:将上述药物煎煮后,待水温适宜时,将患处浸泡于药液中,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
2.2 药膏涂抹法药物:青黛、冰片、黄连、黄柏、苦参等。
用法:将药物研末,与凡士林等基质混合均匀,制成药膏,涂抹于患处,每日2-3次。
2.3 药浴法药物:苦参、蛇床子、艾叶、白矾等。
用法:将药物煎煮后,待水温适宜时,将患处浸泡于药液中,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
2.4 针灸疗法穴位: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
操作:采用毫针针刺,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2.5 穴位按摩法穴位: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
操作:以指腹或按摩棒轻轻按摩穴位,每次5-10分钟,每日1次。
三、生活调摄1. 饮食调养: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2. 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节性痒疹36例临床观察

两 组在性 别 、年 龄 、病程 上差 异无 统计 学 差异 ,排 除肝 肾功 能不 良、过敏体 质 、妊娠 及 哺乳期 妇女 ,近
1周 内未接 受抗 组胺 药及 糖 皮质 激素 治疗 。
1 2 方 法 .
治 疗组 采用 中药 消结 止痒 方 :蒺藜 2 g 0 、僵 蚕 1 g 2 、乌 蛇 1 g 5 、蜈 蚣 2条 、丹 参 2 g 0 、赤芍 1 g 5 、桃
d i 0 3 6 /.s n 1 7 — 4 9 ( o :1 . 9 9 j is . 6 3 1 0 R) . 0 2 0 . 0 2 1. 50 9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 结 节 性 痒 疹 3 6例 临 床 观 察
裴 宇 ( 荆州市皮肤病医院, 荆州 440) 湖北 300
[ 键 词] 结 节 性 痒 疹 ;中药 ;氯 雷他 啶 关 [ 图 分类 号 ] R 5 . 2 中 7 8 3 [ 献标识码]A 文 [ 章编号]17 文 3—10 (02 5一 0 0 6 4 9 2 1 )0 R 1 9— 2
1 对 象 与 方 法
1 1 对 象 .
7 2例 患者 均来 自我 院皮 肤科 门诊 ,符 合 结 节性 痒 疹 的诊 断标 准【 _ 。随机 分 为 两 组 ,治 疗 组 3 6例 ,
男 1 6例 ,女 2 O例 。年龄 2 ~6 5 5岁 ,平均 年龄 2 . 8 3岁 。病 程 3 月 至 6年 ,平均病 程 4 8年 ;对 照组 个 . 3 6例 ,男 1 例 ,女 2 4 2例 ,年龄 2 ~ 6 1 O岁 ,平均 年龄 2 . 7 6岁 。病 程 2个 月 至 5年 ,平 均病 程 4 6年 。 .
1 O
有效/ 例
无效/ 例
中医治疗结节性痒疹

中医治疗结节性痒疹*导读:结节性痒疹是一种慢性皮肤炎症。
其发病原因一般为蚊虫叮咬,也有患者是由于肠胃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和遗传因素引起结节性痒疹。
西医一般通过服药治疗和物理疗法等治疗本病,有时会有治标不治本的现象。
中医认为结节性痒疹是由于风邪引起的,而风邪又是由血热引起的。
当患者受到风邪影响,致使体内阳热过盛,就会引起血热,从而风热不能外泄,皮肤就会出现结节和瘙痒的症状。
……结节性痒疹是一种慢性皮肤炎症。
其发病原因一般为蚊虫叮咬,也有患者是由于肠胃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和遗传因素引起结节性痒疹。
西医一般通过服药治疗和物理疗法等治疗本病,有时会有治标不治本的现象。
中医认为结节性痒疹是由于风邪引起的,而风邪又是由血热引起的。
当患者受到风邪影响,致使体内阳热过盛,就会引起血热,从而风热不能外泄,皮肤就会出现结节和瘙痒的症状。
中医主张以凉血解毒和祛风的方法治疗此病,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症状,采取内服清热解毒,祛风祛湿,内外结合,清除体内的湿热和毒性,阻断病源,以根治此病。
(1)蜀羊泉30g,夜交藤30g,徐长卿15g,皂角刺9g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外治法:用大枫子30g,牡丹皮30g,白鲜皮30g,荆芥30g.苦参30g,紫草30g,大黄30g,煎水外洗。
此外用药方有清热解毒和活血的作用。
(2)全虫方加减。
对难以康复的顽固患者宜活血化瘀,加红花、丹参,气虚的患者加黄芪入药。
也可选用四物消风散,除湿胃苓汤加减。
(3)石膏30克,水牛角丝20克,僵蚕10克,丹皮10克,生地15克,麻黄10克,桂枝10克,虫退10克,防风10克丹参20克,茜草15克,苦参20克,甘草10克,车前草15克,大黄6克,煎水服用。
(4)中成药治疗:可选用秦艽丸,除湿丸服用。
(5)外擦疗法:可用雄黄解毒散30克加百部酒100毫升擦于患处。
(6)内服蜂蜜、蜂胶、蜂王浆等,每日1-3次,饭前空腹冲服,可起辅助治疗的作用。
(7)黑故子15克,鸦胆子、黄连各9克,冰片,雄黄各6克,轻粉3克,75%乙醇100毫升。
刘爱民教授运用温阳散结汤治疗结节性痒疹经验

刘爱民教授运用温阳散结汤治疗结节性痒疹经验徐茗圆;刘爱民【摘要】结节性痒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难治病,也是中医的优势病种.刘爱民教授在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对结节性痒疹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在诊疗结节性痒疹的辨证中不拘泥于证型表象,探究深层的病机病因,用药精准,疗效显著.文章从病机病因、辨证思路、案例分析3个方面介绍了刘爱民教授运用自拟温阳散结汤治疗结节性痒疹的经验.【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9(017)009【总页数】2页(P35-36)【关键词】结节性痒疹;刘爱民;温阳法;名医经验【作者】徐茗圆;刘爱民【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中医院皮肤科,河南郑州450002【正文语种】中文导师刘爱民教授是河南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河南省名中医、博士生导师,从事医疗及教学科研工作三十余年,对皮肤科难治病具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恩师辨证精准,用药精炼,临床疗效显著,遂将恩师治疗结节性痒疹的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同道借鉴。
1 病机病因结节性痒疹,又称为疣状固定性痒疹[1],或结节性苔癣,中医称之为马疥。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疮病诸候·疥候》曰“马疥者,皮内隐嶙起作根墌,搔之不知痛”[2],描述类似于本病。
此病病因尚不明确,部分患者于蚊虫叮咬后发病,皮损为疣状结节性损害,多分布于四肢,下肢伸侧常见,病程迁延日久,伴有剧烈瘙痒。
中医认为本病为素体湿热,外界火毒湿热侵犯皮肤,与瘀血互结,阻滞经络气血,结聚于腠理皮肤,历代医家对本病认识各异,证型较为复杂。
导师刘爱民教授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认识到本病病机离不开“湿”与“虚”[3],同时阳气的虚衰也不可忽视。
患者素体阳气不足,或是多地求医问药,大量服用苦寒类药物或糖皮质激素损伤阳气[4],或是病情迁延日久,耗伤体内阳气。
阳气虚衰,运化失司,加之外感湿热火毒,阻遏气血津液输布,病邪积于腠理。
从痰论治结节性痒疹

结节性痒疹是一种伴有剧烈瘙痒的疣状结节性损害[1],好发于四肢,尤以小腿伸侧为显著,偶尔可发生于背部。
现代医学认为结节性痒疹为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因病理机制目前尚未阐明清楚。
有研究认为[2]该病与精神因素、心理因素、感染因素及某些皮肤或系统性疾病有关。
结节性痒疹属于中医“马疥”的范畴,首见于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马疥者,皮肉隐嶙起,作根墌,搔之不知痛。
”现代医家赵炳南提出“顽湿聚结”的病名,认为该病主要是由于湿邪在体内蕴结,日久化而为毒,湿邪风毒凝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脉不通导致。
不少医家同样认为结节性痒疹的病因病机离不开“湿”和“瘀”,然湿聚则为痰,痰凝则气血瘀阻,故笔者认为“痰邪”在结节性痒疹的发病形成过程中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1痰邪与结节性痒疹的联系1.1痰邪的致病特点与结节性痒疹的联系痰邪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中较为稠浊者。
痰为湿之渐,湿性重浊、粘滞,痰邪则更胶结DOI:10.16662/ki.1674-0742.2021.08.195从痰论治结节性痒疹李奕辰,王学军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皮肤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36[摘要]结节性痒疹是一种具有疣状结节性损害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具有顽固难愈和剧烈瘙痒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结节性痒疹的病因病机现代医学尚未阐明清楚,治疗虽快速有效但易于复发。
而中医药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有效防止复发,治疗结节性痒疹具有优势和前景。
现代医家多认为结节性痒疹的病机当责之于湿、瘀,笔者认为其与痰邪同样关系密切。
该文从痰入手,分别从痰为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2个方面论述了痰邪与结节性痒疹的联系。
认为从痰论治结节性痒疹的基本方为二陈汤加白芥子,同时提出了清热燥湿、健脾化痰和活血解毒、化痰软坚两种从痰论治结节性痒疹的思路及方法,并附医案1则,以冀有助于临床审因论治及选方用药,开阔从痰论治结节性痒疹的临床思路。
[关键词]结节性痒疹;痰;中医疗法[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21)03(b)-0195-04 Treating Prurigo Nodosa from PhlegmLI Yi-chen,WANG Xue-jun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Heilongjiang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e Sciences,Harbin,Heilongjiang Province,150036 China[Abstract]Prurigo nodosa is a chronic pruritic skin disease with verrucous nodular damage.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bbornness,hard to heal and severe itching,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normal life of patients.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prurigo nodularis has not been clarified in modern medicine.Although the treatment is fast and effective,it is easy to relaps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safe and effective,has low side effects,and effectively prevents recurrence.It has advantages and prospects for treating prurigo nodularis.Most modern physicians believe that the pathogenesis of prurigo nodularis should be blamed on dampness and stasis.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it is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phlegm.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sputum and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legm evil and prurigo nodularis from two aspects:sputum as a pathological product and pathogenic factors.It is believed that the basic prescription for treating prurigo nodularis from the phlegm theory is Erchen Decoction plus white mustard seeds.At the same time,two ideas for the treatment of prurigo nodularis from the phlegm theory are proposed for clearing heat and removing dampness, strengthening the spleen and resolving phlegm,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detoxification,and resolving phlegm and softening firmness,together with1medical record,in order to help clinical reason,treatment and prescription selection, broaden the clinical thinking of treating prurigo nodulare from phlegm theory.[Key words]Prurigo nodular;Sputum;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作者简介]李奕辰(1994-),男,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防治皮肤病。
结节性痒疹自选方

九 华 膏 是 由 滑 石
诸 多 不 便 。 现 介 绍 几 种 治 有 清 热 解毒 、祛 腐 生 肌 的 粉 、硼 砂 、川 贝 母 晚 2次 服 ; 次 煎 搽 洗 皮 损
处 ,日 2~3次 ,每 次 30分 钟 。功 效 除 湿 解 毒 ,疏
毋 结 节 性 痒 疹 是 一 种 以 结 节 性 损 害 为 特 征 、
伴 剧 痒 的 t 生炎 症 性 、 神 经 功 能 障 碍 性 皮 肤 病 。多 见 于 成 年 人 ,病 因 尚 未 明确 ,可 能 与 过 敏 体 质 、昆 虫 叮 咬 、消 化 道 疾 病 、内分 泌 障 碍 、月 经 不 调 、精 神 紧 张 、恶 性 肿 瘤 等 有 关 。 病 程 极 慢 ,可 迁 延 多 年 而 不 愈 。 中 医 认 为 是 由体 内 蕴 湿 ,外 感 虫 毒 、风 毒 或 湿 毒 凝 聚 所 致 ,称 之 为 顽 湿 聚 结 、马 疥 等 。治 宜 除 湿 解 毒 ,祛 风 杀 虫 ,软 坚 散 结 。
止 血 之 效 。一 日 2次 ,使 用
门灼 痛 ,便 后 出 少量 鲜血
药 物 组 成 人 工 麝 香 、 时 局 部 清 洗 干 净 ,将 药 膏 外
为 主 要 特 征 。 本 病 虽 为 小 人 工 牛 黄 、珍 珠 、琥 珀 、硼 敷 患 处 即 可 。
恙 ,但 给 工 作 和 学 习 带 来 砂 、冰 片 、甘 石 、凡 士 林 等 。
(7)蒲 公 英 、金 银 花 、生 地 黄 各 12克 ,紫 花 地 丁 、白 鲜 皮 、荆 芥 、蝉 蜕 、紫 草 、赤 芍 各 9克 , 甘 草 6克 。水 煎 服 ,日 1剂 。一 般 服 药 3至 5剂 即 可 见 效 ,14剂 左 右 可 获 痊 愈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治结节性痒疹(顽湿结节)
好发于四肢身侧及手足背部。初
起为数目不定的淡红色丘疹,逐渐扩大
到黄豆至蚕豆大小红褐色或灰褐色半球
形结节。表面粗糙呈疣状,阵发性剧痒,
因搔抓而有色素沉着及苔藓样变。中药
用下方可治愈:
白鲜皮30克、大青叶30克、臭
牡丹20克、桃枝50克、柳枝50克、金
莲花20克、桑枝50克、碧桃干60克、
柿霜30克、冰片10克、当归30克、狼
毒10克、槐枝50克、鸡矢滕50克、全
蝎30克
上药共捣为粗粉状,用纱布包裹,
加水适量、煮水泡浴,每天泡浴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