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教育典型特征与发展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f929535.html,

新时代中国教育典型特征与发展策略

作者:

来源:《云南教育·视界》2017年第12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从历史角度分析,新中国教育发展阶段按其特征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一是穷国办大教育;二个是大国办大教育;三是大国办强教育;四是强国办强教育,即未来的现代化强国举办更强大教育。教育具有基础性、超前性和战略性特点。总体上判断,我国教育发展正处于大国办强教育的发展阶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将为国家现代化奠定教育与人力资源的坚实基础。

第一,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确定中国教育未来发展总体战略。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和建设教育强国是未来中国教育发展的总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是中国教育实现从大到强、建设教育强国的新时代,是中国教育适应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是中国人民享受世界水平现代化教育的新时代,是中国教育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新时代。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它第一次被写入中国共产党全会报告,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这是党中央发出建设教育强国的动员令,这是教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新定位、新使命,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新特征、新征程。

结合我国实际,建设教育强国要实施“两步走”战略。第一步跨越:到2020年,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现或超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的教育目标,提前15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发展的主要指标达到中等收入国家先进水平。第二步跨越:到2035年,教育质量和教育竞争力、影响力全面提升。实现从追赶到超越的战略转变,跨入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行列,提前1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教育强国、进入人力资源强国先进行列。

第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既是我国教育发展现在面临的主要矛盾,更是阶段性特征。2016年,全国学前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77.4%,小学净入学率达99.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