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本孔子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课本孔子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课本孔子教学实录

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英文译名:Kongzi 或 Confucius.

孔子经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孔子幼年,“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孔子35岁时,因鲁国内乱而奔齐。为了接近齐景公,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于是作罢。欲起用不久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今汶上西地方官)。由于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则之” 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

司空、大司寇。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鲁、齐夹谷之会,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齐景公欲威胁鲁君就范,孔子以礼斥责景公,保全了国格,使齐侯不得不答应定盟和好,并将郓、龟阴三地归还鲁国。孔子54岁时,受季桓子委托,摄行相事。他为了提高国君的权威,提出“堕三都”、抑三桓(鲁三家大夫)的主张,结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对,未能成功。55岁时,鲁国君臣接受了齐国所赠的文马美女,终日迷恋声色。孔子则大失所望,遂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此间“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鲁国季康子听了孔子弟子冉有的劝说,才派人把他从卫国迎接回来。

孔子回到鲁国,虽被尊为“国老”,但仍不得重用。他也不再求仕,乃集中精力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他先后删《诗》、《书》,订《礼》、《乐》,修《春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全面整理。老而喜《易》,曾达到“韦编三绝”的程度。

69岁时,独子孔鲤去世。71岁时,得意门生颜回病卒。孔子悲痛至极,哀叹道:“天丧予!天丧予!”这一年,有人在鲁国西部捕获了一只叫麟的怪兽,不久死去。他认为象征仁慈祥瑞的麒麟出现又死去,是天下大乱的不祥之兆,便停止了《春秋》一书的编撰。72岁时,突然得知子仲由在卫死于国难,哀痛不已。次年(前479年)夏历二月,孔子寝疾7日,赍志而殁。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

家学派的经典。

《论语》全文 https://www.360docs.net/doc/f015887584.html,/cnread1/gdwx/k/kongzi/001/001.htm 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弟子:子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曾参、子夏、子张.........

政治生涯

孔子和李白一样,有着不顺畅的政治经历,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报国之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最高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 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干了不少事,职务提升也很快。但终究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了。此时他已50多岁,迫于形势,他离开了鲁国,开始了被后人称之为周游列国的政治游说,14年中,东奔西走,多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后虽被鲁国迎回,但鲁终不用孔子。

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 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 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当

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直到鲁定公9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 51岁了。孔子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鲁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孙子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堕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后来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鲁定公13年,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桓氏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很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 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只好又返回。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做所为有意见,怕孔子

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鲁哀公16年,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卒。

孔子其人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与人为善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漫谈孔子——他对教育事业的贡献

文化巨人——孔子,自“而立”之年即以《诗》、《书》、《礼》、《乐》为教,更以他至伟人格中的一言一行,一动一静而示范为教。是他开了我国歷史上私人讲学的先河,将以前学在官府,文化知识是贵族们的专利的现象,移植到民间。他首先提出“有教无类”的方针,不分贫贱富贵,均可以在他那里受教。在弟子中,贫如颜回,富如子贡,贵如孟懿子,然绝大多数是平民子弟,有来自卫、齐、陈、吴……等国的,真可谓桃李满天下。其教学目的,是传他的人道学说。即克己復

礼为仁,变化学生气质,成就人格,提高生命境界,终至成物。也即造就治国、平天下的栋樑之材。并採用“因材施教”和启发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等风范。更以他诲人不倦的精神,对学生入如慈母般地关怀备至,如严父般地导以正道,如朋友般地切磋相长,莫不因其才而成就之。如子羔之愚,曾参之鲁,子张之偏激,子路之粗鄙……均成大器。尤以曾子能得道之全体而任传道之责,成为宗圣。更有佼佼者分德行:颜回、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语言:宰我、子贡。政事:冉求、子路。文学:子游、子夏四科共十人。孔子共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故能将浩瀚的传统文化推广和流传下来。

由于孔子在讲学中,所下的功夫已达到无以復加的程度,使弟子感受到,老师呕心沥血的良苦用心。故弟子都发自内心的崇敬。他们追随、侍奉、保卫他,他们随他一起奔波行道,周游列国,备受艰辛与饥饿而毫无怨言。当有人诋毁孔子时,则正色以告其人“不自量”。当遇到危难时,则捨身护卫。夫子逝世,弟子们如丧考妣,皆在坟周服丧三年。子贡独守六年。其尊师重道精神,至今仍传为佳话。後人尊孔子为“至圣先师”是当之无愧的。他的许多教育理论和方法,是当今广大教育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我们都知道孔丘先生弟子三千,身通六艺登堂入室者七十有二人。当时好像没有学藉管理制度,这三千弟子各自姓什名谁早不可考,至于配享了孔庙的这七十二个高徒,然而这些先生们都是上古人物,我们隔着几千年历史遥遥望去,只仿佛仙霭里头看神仙,影影绰绰只能看个大概,没法子毕见其纤毫。而我们上古的出版业又实在落后得惊人,一切文

献,全靠用刀来刻,诸般辛苦之中,难免出现错别,以至以讹传讹;更有班爱牵强附会的所谓高人,将错就错,胡乱解释一通,竟就解释出无穷深意来,甚至被当作了不可改易之经典。于是三豕己亥,荒唐可笑。倘若不幸,有两个甚或多个高人,各自拿有一个不同的版本,则事情就更大了,非要彼此争个头破血流不可。所以上古的东西,明明是同一事物,我们却能看到不同甚至相反的称谓和说法。比如这孔门七十二圣人的尊姓大名。《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与《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都算得上是权威资料,可是竟也出入颇大,比如子声在《史记》上叫乐咳,在《家语》上却叫乐欣;子徒在《史记》中叫郑国,在《家语》中却改叫薛邦了。再比如很受孔子抬举,将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的子容,在《论语》叫南宫适,在《史记》叫南宫括,在《家语》里,又叫南宫韬了。等等等等,参差处极多。这些一人多名现象,差不多都是拜传刻错误所赐。而且《史记》与《家语》所开列的,都并不是不多不少七十二人整,史记列了七十七个,还煞有介事引用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做开头。谁知道孔子到底说没说过这句话。《家语》更是荒唐,题目明明写着《七十二弟子解》,里头开列的,却足足七十六人,最后还又总结说:“以上夫子弟子七十二人,皆升堂入室者。”睁着大眼说瞎话,难道连个数都不会数?司马迁说“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孔子”,可这孔门弟子花名册,却不知该折中于谁。今较其两者,以《史记》去孔丘时代相对较近,且以实史闻名;而《孔子家语》虽以“孔子家语”名书,却历来被视为伪书,当作三国时王肃因袭前人书简加以修补编定,相对之下,似不如《史记》足凭。两者相权,取其最接近于真实者。所以,俺决定以《史记》为基础,与《家语》相杂较。司马迁所列这七十七人中,说不得有五个是编外人员,至于是哪五个,俺就不得而知了,在这里还请博物君子垂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从而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品行,激发对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引发探索传统文化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优质教学实录(全册)(完美版)

1观潮 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在读中感受钱塘江大潮来时的奇特、雄伟和壮观(教学重点) 师:自由读读第3、4自然段,你觉得哪些描写潮水的语句是你特别喜欢的?勾画 出来读给大家听。 (生自由读) 生:我特别喜欢“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 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这一句。 师:发挥想象,“人群又沸腾起来”,那将是怎样的情景呢?咱们来演一演,好吗? (生跳着,叫着,挥着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来啦!”) 师:有这样多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还可以用本段中的一个词语形容就是—— 生:(齐答)人声鼎沸。 师:(老师抓住这个契机)来,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 (学生如临其境地齐读) 生:我特别喜欢“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这个句子。 师:(和蔼地)他读的哪些地方值得你欣赏? 生:流利、正确,有感情。(实事求是地评价) 师:你能比他读得更有感情吗? 生1:(自信地)能。 (学生读) 生2:读出了从远到近的感觉。 师:他是怎样读出从远到近的感觉的呢? 生:“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语气逐渐加重,他读出了从远到近的气势。

师:(问读的那个学生)你自己觉得呢? 生:刚才读得还不够有气势,我相信我还能读得更好。 (学生自发地为他的自信喝彩。) 师:你很自信,那就请你再读一次,让我们再欣赏欣赏。 (生读) 师:我也欣赏这句,但我更欣赏你的勇气和自信。我也想来读一读,可以吗?(老师声情并茂地读,还加上了动作。) (老师读后学生自发地鼓掌。) 师:(谦虚地)有没有你欣赏的地方呢? 生:您的字音读得很准。 师:谢谢你,你很有礼貌,对长辈称呼“您”。 生:老师加上了动作。 师:做动作有什么好处呢? 生1:让我们感受到了潮来时的气势越来越大,仿佛就出现在我们面前。 生2:很直观,让我们加深了理解。 师:那谁来说说“横贯江面”是什么意思? 生:“占满”的意思。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到的? 生:我是在观察课文插图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得到的。 师:结合课文插图,发挥丰富的想象,这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请同学们边读边 想象画面,声情并茂地读一读。 (生动情地读) 师:我欣赏这样的孩子,能互相纠正,评议,这样能帮助我们把书读得更好。 赏析:这个教学片段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探索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探索 【摘要】语言教学是最传统也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对于小学生的学习而言,由于理解能力受限,教学语言技巧的恰当运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教学语言的准确表达可以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也会达到轻松教学的目的。此文对小学课堂语文教学中语言艺术的关键性予以阐释,希望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有更深的理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关键性;语言艺术 引言:语言是人类交流的主要工具,对于感情意识的传递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语言教学仍然发挥着其它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采用准确、规范、精炼、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的语言进行授课,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达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效果。在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也会提高教学效率,得到了双赢的效益。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语言艺术的重要性 1.1语言艺术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必须以语言为媒介。良好的教学语言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提高教学质量。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帮助学

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机智灵活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小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的运用非常重要。 1.2语言艺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语文主要是教学生学会表达和运用语言。语文是一门纯文字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疲乏,而对语言艺术的良好运用恰好可以缓解这一现状。再者,教师还扮演着模范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语言的风格将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正确地使用语言艺术,也会增强学生运用语言艺术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2.1生动形象的语言艺术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大多以形象思维为主,想象力非常丰富,但是缺乏逻辑理解能力,有时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容易开小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所学知识进行描述,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例如,在讲解“林”,教师可以对学生讲树“木”多了,便成为树“林”。 2.2风趣幽默的语言艺术的魅力 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比使用呆板的专业术语效果好很多。前苏联名师斯维特洛夫说:“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助手便是幽默”。除了在上课过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

识字2 课堂实录戴年明通师二附小常熟市实验小学 二 3 班师:小朋友,今天是9月24日,过几天,将迎来一个喜庆的日子。生:国庆节。 师:今天的识字 2 就介绍了国庆节,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轻声读一读生读。 师:哪组小朋友愿意开火车读给大家听?(学生读)师:正音:城楼的城是后鼻章,神州的神是前鼻音,腾飞的腾是后鼻音师: 师:小朋友读了以后,有什么问题吗?生:我想知道检阅是什么意思?生:我想知道神州是什么意思?生:我想知道礼炮是什么颜色的?生:北京是不是有金水桥?师:同学们,会边读边想,并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会知道的。1999 年,祖国50岁生日的时候,举行了非常隆重的国庆典礼。看录像。 师:这是美丽的祖国北京,这是天安门城楼。师:在天安门城楼前,还有五座桥,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生:是金水桥。 师:这个名字多美,谁能美美地读一读。 生读。师:注意,国庆大典就要开始了,你听到了什么?(炮响)生:是放炮。 师:在大典前放炮,叫礼炮。 生读。师:再看。这是谁?生:江泽民爷爷。师:他正在检阅。师:现在是谁呀?生:海军。 继续看录像。生:空军,陆军。 师:刚才小朋友看得可入神了,谁能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海陆空叔叔。 师:你知道什么是海陆空吗?生:海军,陆军,空车。 师:谁再来说一说。生:有海军,陆军,空军。 师:他们合起来就叫海陆空军。师:他们刚才走得怎么样?生:很整齐。 师:他们雄纠纠,气昂昂,他们是在接受检阅。 齐读检阅。 师:大典指的是什么?生:一个盛大的节日。师:我们小朋友开学时,要举行开学典礼,我们说要举行开学大典,可以吗?生:可以。 师:有没有小朋友觉得不可以的。师:刚才我们看到的典礼,有许多人,规模大,我们的开学典礼呢?生:我们只是一个个小朋友,没有那么多人。 师:我们就不能说它是大典了,只有刚才看到的才能说大典。在1949 年,我们祖国成立的时候,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也叫大典。现在谁能读好这两组词。生读。师:声音很响亮,老师听出来,你很喜欢朗读。 生读。师:女小朋友读一读第一组词,读出对天安门的喜欢。男小朋友读第二组,读出解放军叔叔雄纠纠,气昂昂的样子。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几乎是所有教师都会采用的而且频率极高的重要手段。事实证明,提问在揭示矛盾、引起思考、判断是非、唤起注意、交流信息、调节教学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和作用。但假如运用不当,提问也会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杀手”,成为小学生们理解课堂内容、记忆知识点的“拦路虎”。这是由小学生年龄特点决定的,他们的注意力品质不能象成年人那样集中、保持时间长,而且容易受到干扰,因此教师的不合理提问很容易造成他们的注意力转移,从而影响对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 一、有关提问的几个误区 在传统教学思想与方法的影响下,人们对提问及其策略的研究较少,造成人们对提问有许多误区。比较典型的有如下几种: (一)、“老师问,学生答” 提问,自然而然就会被人们理解为“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这样一来就将提问的意义片面化了。事实上,提问应该是双向的。课堂中既应该出现老师向学生发问,也应该出现学生向老师提问的现象。假如只出现第一种,那么这种教学就是单向的,不能构成信息反馈,教学就不可能得到及时调整,当然自我评价也就不可能准确进行。道理很简单,但这种情形还是屡见不鲜。除了班级规模大的因素外,就是教师的思想观念没有及时转化,没有摆正教师在现代教学中的角色。因此现代教学中出现的提问的主体应该把学生包括进来。但是为方便论述,本文涉及到的提问主要指前者。 (二)、“越多越好、越杂越好” 中国的考试自古以来就是力求“细致入微”,考点很细微,讲求“微言大义”。为了应对这种考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自然就会多且杂了,因为此时的学问乃是记诵之学,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做”学问。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目的发生了改变,教育被赋予培养人的重要职责。要求变了,教学方法包括提问策略也应随之改变。提问开始被当作一种艺术或者技术,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发展其思维能力为目的。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说,教师的提问不能“满堂飞”,随意而为,而应该精心备课,精心挑选,精心设计问题,做到“越精越好”。 (三)、“随时随地皆可问” 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往往会令学生莫名其妙,原因是此问题本该在前面提出,结果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良机,在后面想到时才提出,结果造成内容不连贯,学生思维顺序被打乱,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关于提问的种种误解,归根结底,还是缘于人们的观念没有转变,或者是囿于观念的局限。令人欣慰的是,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和探究越来越多,包括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内的许多人对此都做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中的一些新思维、新做法,以求“抛砖引玉”。 我认为,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精心选择问点,明确提问的目的 所谓问点,就是提问的切入点。同一篇课文,可以设问的时间、方法很多,但不能随意设问,这就需要我们精心选择问点。问点的选择一般要把握以下几点: 1.问点要着眼于突出教材重点。在教材重点处设置问题,要求老师不仅要准确理解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而且要紧扣教学目标,巧妙地设问。现以《九色鹿》(北师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的三种提问设计为例: 第一种: (1)调达为什么会背信弃义?

读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有感

读《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有感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典籍的百花园中一枝引人注目的奇葩,积淀着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生活的起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大而言之,古诗文是一个富有民族色彩的古典世界,是文学、艺术的中国特色;小而言之,古诗文是一个人精神的底子,是价值观、人生观的中国特色。作为新时期的一名教师,重视古诗文教学,在不断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不断探究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共鸣,让学生轻松,愉快,自然的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和实施又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这个暑假,在学校倡导读一本好书的活动中,我选择了《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 这本《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共分三辑:第一辑为:古诗教学,第二辑为:词的教学,第三辑为:古文教学。书中共收录了王崧舟、支玉恒、于永正等13位名师的20节古诗文课堂教学实录。研读这20节课,我仿佛亲身走进了大师的课堂之中,领略了他们课堂教学那种平实中透大气、朴实中显浑厚的不折不扣的大家风范,感受到了他们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和高超的课堂驾驭技能以及课堂背后那厚实的文化和文学底蕴,仰慕不已,叹服不止。 王崧舟老师的古诗教学《枫桥夜泊》,用历史与文学的视角,把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夜泊枫桥听到的姑苏钟声解读得酣畅淋漓,使人穿越了历史的长空,感受到魅力四射的经典文化;他的《长相思》一词的教学,为我们在诗词教学的“可解”与“不可解”之间寻求了一种“和解”之道。他说:一个有智慧的语文教师,教诗的最好途径就是不教诗。让“诗”凭着自己的言语存在说话,让学生直接贴在诗的面颊上感受她的诗意。他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用他的课堂为大家呈现了真正的“诗意语文”。品味他的课堂实录,心里就要着实陶醉一番,同时也必定要在心里想起一句古人的话:“读他的作品,同若明珠之在侧,朗然照人,令人自觉形秽。” 清华大学附小的窦桂梅老师是一个对小学语文教学充满激情和智慧的人,她用自己的激情感染着学生,调动着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她的课永远都是那样激情四射,在激情澎湃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她执教的《清平乐。村居》课上,她用手势舞出节奏指挥学生朗读,引导学生在体验和感受中读出古诗词特有的抑扬顿挫和平仄有序,从而增强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仅一节课中,她自己说出的及引导学生说出的古诗词就达近十首,而且信手拈来,运用得心应手,由此可见她的语文积累功底之深厚!她的激情和智慧正是来源于其厚重的积淀,来源于其孜孜不倦的学习。 名师的古诗词教学大都注重品词品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而这需要致力于有品味的朗读,有体悟的朗读。没有过多的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课件,没有华丽的表现形式,他们照样能把课上得精彩,上得绝妙! 回想自己的语文教学,特别是古诗文的教学,几乎是教师的“独角戏”。为何如此自己也作过深深的思考,我将原因归三: 1、自己的文化底蕴远远不够。 自己平时很少去深入地研读古诗文名篇。上学时学的那些古诗文也是些皮毛,真正的古诗文底蕴其实捉襟见肘。曾经试问自己:能背诵多少诗歌能背诵多少名段又认认真真地读过多少古代名著无疑,自己是难以为师的! 2、自己对教学古诗文的认识不到位。

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艺术

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艺术 河池市凤山县乔音小学黄锦涛内容提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学语言不仅关系着学生智慧的启迪和智能的培养,而且还会影响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著名教育家于漪曾说过:“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加强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而且能给学生以熏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语言,提高使用语言的能力。”教师要把课上得有感染力、说服力,必须下苦功学习语言,锤炼教学用语,讲究语言艺术。 一节语文课能否有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艺术。如果在教学中没有好的教学语言,不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语言接受能力,一味地泛讲或频繁地提问,就会导致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厌学,语文学习活动中呈现恶性循环状态。因此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创新设计的同时,还要加强语言艺术性,增强趣味性,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求知欲,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 教师的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一切”。对于教师来说,掌握语言工具,有效地发挥它“粘”的作用。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的: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时间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是“一条纽带”,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也正如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这样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隐含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听一堂好课,就像观赏一幅名画,令人心旷神怡;又如欣赏一首名曲,虽已曲终却余音在耳,而学生则犹如被磁石吸引住一般,写在他们脸上的充实和满足的神情,充分显现了教师语言的魅力。 从小学语文课来看,课堂中教师的语言更显得尤为重要。因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菜园里》教学实录三_0703文档

2020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菜园里》教学实录三_0703文档 EDUCATION WORD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菜园里》教学实录三_0703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菜园里》教学实录三酒泉市共和街小学杨丽玲教学内容背景材料义务制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二)第3课教学目标:认识常用蔬菜,创设一个活泼、有趣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实践,以识字、朗读为基础,获取更多的知识。场景一实物展现―给孩子们愉快教育“铃、铃、铃”,上课了,我提着预备好的各种蔬菜微笑着走进教室,对学生说:“今天,老师请朋友们认识一些朋友。”小调皮党光枭站起来着急地说:“老师,是什么呀?”还不等我回答,快嘴小麻雀刘静抢着说:“我知道,是蔬菜。”“对,是蔬菜。”我逐个从袋子里拿出蔬菜:“黄瓜”、“西红柿”、“箩卜”、“白菜”、“葫芦”、“辣椒”、“洋葱”、“豆角”、“茄子”、“蒜台”、“葱”。54双眼睛紧紧地盯着我手里的袋子,红着脸、梗

着脖子喊着菜的名字。“你知道这些蔬菜的名字怎么写吗?你想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吗?”“想!”学生的声音震耳欲聋。看来学生的热情以被我充分调动起来了,小身子一个个坐得笔直,小脸儿一个个通红,每个孩子眼睛时而闪现着神采。识字速度快的让我惊奇。在测试了学生的生字技能后,我拿起一根豆角,“谁来说说这根豆角是什么样儿的?”“又细又长、绿绿的。”“你知道儿歌中怎么写它吗?”“豆角青青细又长。”我拿起一根黄瓜,“谁来摸一摸这根黄瓜,说一说你摸它的感觉。”“它的身上不平,扎扎的,”“儿歌中怎么写它?”“黄瓜穿件绿衣裳。”我又拿起一个茄子,“儿歌中怎么写茄子?”“茄子高高打灯笼。”“请你们看看它的颜色,再想一想它长在什么地方?”一双双小手高高举起,一个个争着抢着讲他们所知道的知识,课堂气氛极好。待我拿起萝卜,再请他们读出儿歌中“萝卜地下捉迷藏。”这句时,我问:“萝卜会捉迷藏吗?”“不会!”“那萝卜地下捉迷藏”是什么意思?”这一下,小机灵鬼们一个个傻眼了,我拿起红、绿两支粉笔很快在黑板上画了几个带缨子的萝卜,“这些萝卜在地下谁也看不着谁,象不象你们捉迷藏呀?”“象!”孩子们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继而我又拿起黄色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南瓜,你家吃过它吗?是怎么吃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告诉我他们的吃法,“嫩的好吃还是老的好吃?”“老的。”“为什么呢?”“因为老的缅。”“那你怎么区分南瓜的老与嫩呢?”“老师,我知道,我去过乡下爷爷家的菜园,知道绿的是嫩南瓜,黄的是老南瓜。”识字大王于翔在我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游戏”

在小学语文教学里,还是提倡运用游戏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兴趣的,比如儿歌、讲故事比赛等等,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能否也运用好这个好的教学方法呢?前段时间在立体评教活动中听了一节有小游戏的语文课,让我很受启发。 小学生,特别是5---6年级的小学生,他们还处在形象思维发展阶段,抽象思维仅仅是萌芽。所以,作为社会人文学科的语文,还是可以把游戏引进我们的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如果要运用游戏的方法,我以为要遵守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趣味性原则。游戏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兴趣,所以设置一个游戏,我们首先要保证这个游戏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第二、互动性原则。既然游戏是为了提高课堂学习的兴趣,我们就不能把游戏的参与者确定为几个人,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包括教师也不能仅仅当导演或观众,必要时也是个好的配角演员。全员参与互动性强,才能使课堂效率真正提高,否则参与人少,绝大多数学生都在那里当观众,可能达不到设置游戏的目的。 第三、服务性原则。课堂设置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所以,作为作为主导的教师,

要把握好游戏活动的方向,不论是大的游戏还是小的游戏,都要为课堂教学服务,不能偏离语文教学的方向。 那么容易操作的语文课堂游戏有哪些呢? 1、接背名诗佳句、成语接龙等游戏。课上印发词语解释、诗句、语段若干篇,规定好时间,然后看谁在规定时间内记得最多。或布置若干篇古诗文,约好一个星期以后比,以后再增加量,如此往复。 2、一分钟快速答题.教师可以设计一定的题目,让学生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快速答出,小组之间进行比赛. 3、小小课本剧,让学生发挥想象,把有些文章演化为小话剧。 4、小辩论。就某个话题展开5--10分钟的当堂辩论。 这样的游戏还很多,也希望朋友们都来想一想,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做好“游戏”,肯定是大有裨益的。

《孔子拜师》教学实录

品词析句,走进孔子 ——《孔子拜师》教学实录 教材简说: 《孔子拜师》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编选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激发对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猜猜他是谁?师:同学们,请你猜猜他是谁?他被视为“中国最早的教育家”,门下弟子三千,开私学传统。他被中国人尊为“至圣

先师”“万世师表”。正因为此,我国政府将每年9月10日定为教师节,我国台湾地区和美国还把他的生日9月28日定为教师节。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对,孔子。(出示孔子图) 2、交流课前搜集的孔子资料。 3、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孔子拜师的故事。(板书课题,提示拜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 (1)把生字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检查、交流: (1)出示词语,认读(重点正音“曲阜、日夜兼程、孔丘、仲尼、老聃):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传授、敬重、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迎候、孔丘、仲尼、老聃(2)结合了解古代人的“名”、“字”。 孔子和老子名字后面都有“子”,这是古人对有学问男子的尊称,还有孟子墨子等,后来就形成了诸子百家。古代人不仅有名,还有字,他们称呼自己通常用名,不能用字,以示谦虚有礼,对别人则不能直呼其名,而以字相称。 (3)交流课文的叙述顺序:孔子决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 3、学习第一自然段。 孔子为什么要拜师呢? (因为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理解渊博和远近闻名。)小结:是啊,当时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已经是一个大学者,甚至连当时的国君鲁昭公和齐国的齐景公都经常向他请教,但是孔子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他还要拜师求学,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板书:谦虚好学) 三、品词析句,感悟孔子品行 1、默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1)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a.师:你体会到了孔子一路上很辛苦,那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呢?(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

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设计典范

盛新凤教学设计——《去年的树》 浙江省湖州师范附属小学盛新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学会把课文读薄、读厚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要注意对话环境平等化、对话方式多样化、对话主题深刻化、对话结果个性化。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与教师价值观的导向要有机统一。 流程设计 一、媒体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媒体课件:听,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他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的图画呀!围绕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来读一个美丽的故事。 2.揭题:去年的树。 二、初读课文、多元对话 1.请大家尽情地读读课文,与课文交流、对话。 2.交流初读心得。 读到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了?你的收获,你的疑问,你的感受等等,都可以说。 A 为什么要唱起去年唱过的歌?题目为什么用“去年的树”?等等。 B 疑问:破折号的意思,为什么用“落”? C 感受:为小鸟的友情、诚信感动,为人类的乱砍滥伐愤慨,为大树的牺牲精神感动等。 (着重引导A。)收获:根据课后问题提示,说出课文大概内容。归纳把书读薄的方法。词语:煤油灯(词义:实物演示)、伐木人(词义:伐即砍。在本子上写一个“伐”字)、融(字形、字音)。 3.小结:同学们初次与课文亲密接触,就有这么大的收获。 三、演读课文,倾心对话 (一)让我们走进课文,继续深入地读书。也许你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你的感受还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课文中多次写到了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你能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吗? 1.……是好朋友。 2.……又来找他的好朋友大树了。 3 ……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 那么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确实是好朋友?读读书,把这些重要的词句画下来。 (二)交流。 1.“天天……”一句。 真是朝夕相处,令人羡慕啊!读。

小学语文课堂激励性语言100句

小学语文课堂激励性语言集 1、这么难的题你能回答的很完整,真是了不起! 2、你的想法很有创意,看来你是认真思考了。 3、你好厉害!敢于向书本提出问题,你的勇气令人羡慕! 4、通过你的发言,老师觉得你不仅认真学了,而且积极动脑思考了,加油哇。 5、你预习的可真全面,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课下把你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好不好? 6、谢谢你指出了老师的错误,使老师不会错一辈子。 7、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 8、你很勇敢,第一个举起手来,说错不要紧,关键是敢于发表个人见解! 9、虽然这句话读错了,但老师和同学们都很佩服你的勇气,下次努力! 10、你们不仅说得好,而且你们还很会听取别人的意见和看法。 11、你们说他(她)是不是天天在进步,老师相信你,对自己要充满信心! 12、同学们真精神。能不能站起来让老师看看?啊!站起来以后更精神,就像一棵棵挺拔的小 白杨!相信你们自主学习、发言的能力会更让老师佩服。 13、咱们班的小歌手今天回答问题的声音怎么这样小呢?同学们还想多听听你那清脆的声音呢!再大声回答一遍问题好吗? 14、虽然课文中有许多你不认识的字,但你一直努力把课文读完,你是个有毅力的孩子。有了这种毅力,还有什么事情能难倒你呢? 15、你们是老师心目中最棒的孩子,现在老师需要你们的帮助! 16、这个问题你处理得太棒了,连老师也自愧不如,继续努力吧。你一定会更出色! 17、你真了不起,竟能想出如此独特的方法,很有新意,大家用掌声鼓励他。 18、你真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孩子,你懂的比老师还多,老师都有些羡慕了,继续努力啊! 19、哎呀,你的见识可真广,懂得这么多的知识,老师和同学们都向你学习。 20、你和同学们赛跑得了第一,老师相信你的学习成绩也会像你们赛跑一样得第一的。 21、你的语言组织的这么好,可见你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强。 22、老师知道你已经努力了,回答错也没有关系,你在老师心里是好样的! 23、比老师说的都好,老师真羡慕你,我也要向你学习。 24、你的发言很有独到之处,也善于发现问题,大家都应该向你学习。 25、瞧!问题在你面前害怕了。 26、第一小组同学合作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你们的速度非常快,出乎老师的意料之外。 27、从你高举的手里,老师感到了你的求知热情,让我们为你的求知热情鼓掌。 28、说错是正常的,老师最喜欢爱说的孩子了。没关系,再说一遍! 29、你这道题的方法比老师的方法还简单,到目前为止,你的方法是最出色的。 30、你充满自信的发言真棒。 31、你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今天的作业就证明了这一点。 32、没有想到同学们这么聪明!老师真低估你们了! 33、他的作业越来越工整了,老师批改起来一点也不费劲。 34、你表达得这么清晰流畅,真棒! 35、不仅自己认真学习,还能提醒同桌同学,真是了不起! 36、你很像一个小老师,不仅管好了自己,而且把自己的小组也管理得很好! 37、不知是什么力量使你改变这么大,从上课爱吵爱闹到学会静静思考,学会暗暗努力,真为你高兴! 38、你的发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真谢谢你! 39、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多、最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专家研究证明:学习的成功,情感因素占80%,智力因素只占20%。这充分表明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教学中,学生热爱学习,对学习知识的迷恋,被教学内容所感动,为探索真知而追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老师一定要多鼓励。当一名学生回答问题错误,如教师一句“就你笨!”那么这名学生这节课的学习便会就此停滞。相反,如果教师引导激励恰当,学生心境会出现积极兴奋状态,这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效性都会增强。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教学中实现脑、眼、口、手、耳五种感官的“解放”,并且做到五官相结合,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眼、脑、口、手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够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逐步达到会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激励学生广泛地参与。 教师上课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以全体学生为本,这首先体现在学生主体的参与度上。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符合学生特点的、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全体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而不是只领着少数几个“优”生围着教师的教学“转”。课上得好不好,先要看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学生有多不多,要看有没有被遗忘的“角落”,有没有“差生”发言和参与教学活动。关注各个层面的学生,让他们都动起来。尽可以激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小学语文《观潮》课堂实录

《观潮》课堂实录 一)、课堂导入:1.师:多媒体课件播放钱塘江潮实景视频 2.师问:同学们看了视频有什么感受?(生:词语概括:震撼,雄伟,壮观等。)师:想不想进一步了解钱塘江潮?师:多媒体播放钱塘江潮视频, 二)学习第一段:1、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观潮》。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读。 师: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观"是什么意思?(生:看)潮呢?(师:讲述:潮是海水或沿海地区海洋中的水由于太阳或月亮的吸引定时涨落的一种自然现象) 2.师:题目中的潮指的是哪里的潮?请翻开课文,齐读第一自然段。生读。(师板书:天下奇观)(生:潮指钱塘江大潮) 3.师:天下奇观的"观"是什么意思?生答。师:天下奇观的"观"与观潮的"观"意思不同。天下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天下奇观即天下罕见的雄伟壮丽的景象。在这里指钱塘江大潮。 4.师:小结。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正因为这样,所以人们都来--(观潮) 三)、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师: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亭、屹、罩、昂、盼、崩、镇、若、逐、颤、余、吼、恢、涨”的读音,并组词语。生回答。

师:字音难点:多音字“颤”在本课读(chan),避免读成(zhan),“镇、罩、若、逐、颤、涨”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 字形难点:“昂”的左下方不要加撇,“若”的下半部不要错写成“古”。“罩”的上半部是“四”不要错写成“日”。 四)、练习给课文分段。1.师:为什么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请同学们启由朗读2~5自然段。(生自读) 2.师:刚才同学们读的这个部分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写的,请同学们找一找哪里是写潮来前,哪里是写潮来时,哪里是写潮来后?学生找,找学生回答。(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明确:第二自然段写潮来前,第三、四自然段写潮来时,第五自然段写潮来后) 3.师: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段?生给课文分段,找学生回答。(师明确:可以分成四段: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二自然段为第二段,写潮来前的景象;第三、四自然段为第三段,写大潮到来时的壮观景象;第五自然段为第四段,写潮来后的景象。也可以分成两段,即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第二至五自然段为第二段,写为什么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五)、读讲第二段。师:1.我们先看潮来前的景象。我请一位同学朗读这一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江潮还没,有来,人们看到了什么?

孔子拜师 教学设计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针对文本特点和孩子的学习特点,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准确地认读“兼”等7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理解“远近闻名、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学无止境””等词的意思。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了解孔子的求学经过。 3、学会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感悟孔子的品行。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品行。 教学难点:懂得学习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学习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思想家——孔子拜师的故事。(板书:孔子拜师) 2、学生交流、介绍孔子和老子 通过预习和搜查资料,小朋友对孔子一定有所了解,谁先来向大家说说你了解到的情况。 这么有名的孔子,他拜谁为老师(板书:孟子)孟子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课前了解了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做记号;注意读准生字新词。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新词:

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相距止境长进敬重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曲阜(注意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是读准:兼、宿) (指名2个读,开火车读,齐读) 3、再认真、仔细地读读课文,了解孔子为什么拜师?是怎样拜师的?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出示):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2、说说孔子为什么要拜师呢? 3、查字典理解“渊博”:什么叫渊博?师提示:通过查字典,渊就是深,博就是广,这里“知识不够渊博”是什么意思? 【预设: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懂得还不够多,不够广。】 4、理解:远近闻名 孔子认为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那他的知识是不是真得不够渊博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5、补充资料,体会孔子的好学:是啊,孔子当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已经是一个大学者,甚至连当时的国君鲁昭公和秦国的国君齐景公都经常向他请教,但是孔子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大的成就,还要拜师求学,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板书:谦虚好学 6、指导朗读。 你能把他这种如饥似渴的好学的精神读出来吗? 7、过渡:为什么知识这么渊博的孔子,总认为自己还不够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段,从第二段中找找答案吧!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实录高效课堂

地震中的父与子 一、检查预习,抽读生字词,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二、品读1到12自然段,读中悟情,领会父爱的坚定、伟大。 引入:有一句话,有一个信念,一直支撑着父亲找到儿子,也支撑着儿子坚持等到父亲来解救自己,请同学们找找到底是那句话?它在文中共出现了几次?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 学生们快速找出了这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就是这句话,一直支撑着父亲一定要和儿子在一起,请大家默读课文1──12自然段,看看文中哪个画面最打动你? 生1:12自然段“他挖了8小时,12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个画面打动了我,因为父亲坚持挖掘儿子,不放弃儿子。 师:这个自然段中有一句描写父亲神态的句子,是── 生齐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这个神态描写打动你的地方是? 生2:父亲尽力挖掘,即便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也不放弃。 生3:父亲“双眼布满血丝”表明他疲惫不堪,但他仍然不放弃儿子,让我感动。 生4:父亲不顾一切地挖掘废墟,徒手挖掘,双手肯定都挖烂了,到处都是血迹,让我震撼。 师:是啊,地震来临,到处一片混乱,父亲又没有专业的救援工具,他可能仅仅是依靠简易的工具、甚至是徒手去挖掘,可他居然能坚持36小时不离开,这种坚定的意志深深打动了我们,喜欢这个自然段的同学站起来读读。 众生起来齐读,读得深有感情。 师:你们读的真好!老师留心听了,你们在读“8小时,12小时,36小时”时语调是由轻到重的,语速也在加快,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生5:这是因为父亲越来越劳累、疲惫。 生6:这是因为废墟底下的儿子面临的危险越来越大,父亲的心情越来越焦急, 生7:这么长的时间,父亲却不放弃挖掘,我们要读出他坚定的信念。

【优质课教学设计】孔子拜师_语文_小学(教学实录试讲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17.孔子拜师 教学目标 1、认识7 个生字,能正确理解“学无止境”等14 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师要真诚、无私。 4、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积累和发展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难点: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师要真诚、无私。 课前准备:搜集孔子、老子的有关资料:名言;孔子画像;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 同学们,你们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的意思吗?意思是说多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能做我老师的人。知道是谁说吗?孔子。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有关孔子的故事。(板书:孔子拜师)齐读课题 1.通过预习,你们知道孔子拜谁为师了吗?(板书:老子)

2.能不能借助课题总结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呢? 3.大家看,是不是孔子和老子的父母给他们起名字都起重了呢?怎么都叫“子”呢?谁知道? “子”是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古代人有姓,有名,有字,在名和字的使用上是有讲究的,为了表示谦虚有礼,称自己时,用名, 称别人时称字。你发现了吗,课文中对孔子就有好几个称呼?孔子称自己的时 候叫孔丘,当老子称呼他的时候叫仲尼。 4.谁能介绍一下这两位大学问家?(学生介绍资料袋中孔子的资料,幻灯 展示孔子画像以及老子的资料。) 弐、读 1.孔子曾经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就是说,学习要实事求是。那么,你是不是真正认识这些生字词了呢?认识的请举手。 (课件出示生词,自己读读,学生开火车读词,教师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 以及含义) 2.指导书写生字:通过检查大家的预习,我发现“迎”字错的比较多。我们一 起来看一下。范写一遍,学生写两个。 3.不知道这些字词跑到课文里你还认不认识?指名学生读课文。 参、悟 1.出示:“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说学习要多思考,善于动脑、积极发现问题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根据课文最后这句话你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同大家一起来思考和交流吗?

小学语文名师实录

小学语文名师实录 杨雪琴_颐和园(四年级) 卿少林_爬山虎的脚(四年级) 魏图英_鸟的天堂(五年级) 黄孝慧_美丽的小兴安岭(三年级) 丁伟红_歌唱二小放牛郎(四年级) 徐颖_耳朵上的绿星星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课专家点评(4节)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周云燕_家乡的桥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于艳_秋天的雨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舒伟(香港)_毕加索与鸽子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吕云萍_从现在开始(二年级)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刘燕_放弃射门(五年级)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李永梅_戈壁滩上古长城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李肖莉_白鹅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董琼_草原(五年级)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刘晓伟_两小儿辩日(六年级)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张霜_应该听谁的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张娟_窗前的气球(二年级)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强洪权_船长(五年级) 钟舒梅_咏鹅 王琦_麻雀(S版) 全国小学语文课标教材(S版)教学大赛:林承霞_看图写故事(六年级上册) 邓琴清_我的未来(第三册语文乐园七) 全国第六届(大埔)小学语文研论会特等奖:黄懿(香港)_五颗甜蜜蜜的葡萄全国第六届(大埔)小学语文研论会特等奖:郭葳_太阳是大家的 全国第六届(大埔)小学语文研论会特等奖:散步 全国第六届(大埔)小学语文研论会特等奖:张燕_设计动物名片(口语交际)全国第六届(大埔)小学语文研论会特等奖:邬欣荣_千姿百“笑”(作文教学)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doc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自由说说。)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以课件燃起学生对孔子的景仰之情,并为全文的学习创设情境。)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这些词语: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4、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你用一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⑴谈孔子。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孔子连忙说:学后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披文入情,缘情悟文,舍其一,语文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 ⑵谈老子: 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小学语文名师教学案例

《秋天的雨》课堂实录及评析 执教: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学校李晓密 师: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第11课——秋天的雨。我们先一起来书写课题,伸出你的食 指。李老师啊,写字并不漂亮,但我写每一笔都很认真,和我一起来写。 生:(书空一字,齐读一字)秋——天——的—— 师:(边书写“雨”字的四个点,边描述)当我点上这四个点的时候—— 生:(齐读)雨! 师:是啊,小雨点就落下来了。“秋天的雨”也就下起来了。 [评: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似乎已经成为语文课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过场”。而李老师在这一环节中,边写课题,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认真写好每一个字的好习惯。在学生亦步亦趋地跟着老师书写课题的时候,这已经不再是一个“过场”,而是一次扎扎实实的写字训练。] 师:请同学们轻轻地把书翻到第11课,试着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读课文,注意那些带拼音的 字。(师配乐范读,学生轻声跟读) [评:范读课文时,李老师特意强调,孩子们可以试着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读。于是,老师有 声有色地朗读课文,偶尔和孩子们进行眼神的交流。学生们模仿着老师的样子入情入境地去读,去感受。这不仅是老师和学生的一种情感的交融,也是老师、文本和学生三者之间的情 感交流。] 师:喜欢这篇课文吗?那就给你们个机会,自由地朗读一遍课文。别忘了,拿好铅笔,边读 边画出生字新词,把它读准确。那要是遇到难读的句子呢?你一定要—— 生:多读几遍! 生:做记号! 师:对,你要停下来做个记号,再多读几遍,努力把课文读流利。开始吧! (巡视指导同学自学,询问查字典的同学所查词语,随机指导学习方法——“查字典”是学习生字、新词的好方法)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钥匙柿子菠萝喇叭趁你没留意衔来树枝油亮亮的衣裳)离开课文中的拼音,能把它们读准确吗?试一试吧! 生:(开始齐读词语) 师:哎,别跟着别人读呀,那样,你就不知道自己会不会了。自己读自己的,相信自己能读 好。 [评: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信手拈来,因势利导。教给学习方法,强化良好习惯,都 显得那么自然,那么举重若轻,可谓“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师:好了。下面,请这一组的同学读给大家听。如果他读得对,你要跟他读;他读得不对, 你要及时纠正。 生:钥匙、柿子…… 师:领读油亮亮:这样的词语,后面的两个字都读一声,油亮亮,读!衣裳,“裳”也读轻声。领读“油亮亮的衣裳”。 生:(齐读)油亮亮的衣裳 师:这样读多好听啊!继续读吧。 生1:(继续读词语)抻来树枝 师:抻来?(做“抻”的动作)“抻来”是这样来的,“衔来”是怎么来的?谁知道?你们注 意看书中的插图了吗? 生2:(纷纷举手)是衔来树枝! 生1:(边做动作边说)这样用嘴叼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