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效能发挥的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化建设

基于效能发挥的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化建设

基于效能发挥的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化建设作者:李婷李德鹏杨少军沈亮詹玉凤来源:《航空维修与工程》2021年第02期摘要:近年来,随着新一代军用航空装备系统复杂性、综合化、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在维修保障领域内普遍而深入的应用推动着维修保障手段、方法、体制与体系的变革。

为了有效发挥维修保障效能,必须有模式先进、技术前沿的信息化平台作为有效手段。

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军民用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化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了我国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不足,并据此提出了维修保障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和建设思路,对航空装备全寿命周期维修保障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维修保障;效能;信息化建设Keywords:maintenance support; performanc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航空装备是影响现代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而航空装备维修保障是战斗力的“倍增器”,是保持和恢复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使航空装备战斗力充分发挥其效能,必须有快速有效、持续有力的维修保障作为坚强后盾。

而为了有效发挥维修保障效能,必须有模式先进、技术前沿的信息化平台作为有效手段。

随着新一代航空装备系统复杂性、综合化、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在维修保障领域内普遍而深入的应用推动着维修保障手段、方法、体制与体系的变革。

因此,为了有效形成贯穿航空装备全寿命周期的维修保障能力,维修保障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1 维修保障信息化发展现状随着数字、网络和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快速突破,世界先进航空装备制造商维修保障模式也在持续转变,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主要从加速信息传递、拓展数据应用、广泛资源共享三个方面推动维修保障效能整体提升。

1.1 国外发展现状波音全球服务集团通过分布全球的14个飞机改装维修中心、15个培训中心和40个备件供应中心(Aviall公司)向政府和民用领域提供工程/改装和维修、数字化航空和分析、供应链、培训与专业服务四大类客户服务,这些服务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实现。

新型武器装备维修保障能力建设对策探析

新型武器装备维修保障能力建设对策探析

新型武器装备维修保障能力建设对策探析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军事斗争准备的深入推进,大量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列装部队,由使命任务拓展、演习作战需求带来的新型武器装备维修保障问题日益成为影响武器装备作战效能发挥的关键因素。

因此,研究新型武器装备维修保障问题对部队实现“能打仗、打胜仗”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型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对策1.新型武器装备特点1.1新技术集成高新技术的发展为军事领域带来了突破性变革,特别是军事武器装备,由传统的分立元件、单功能向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快速转变。

新型武器装备部组件以芯片化、模块化的“黑匣子”代替早期孤立的、可见的电子元器件,节约了空间的同时大大增强了装备的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

与硬件性能的大幅度提升相比,新型武器装备更加注重软件系统的开发运用,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设置直观、简单的操作使用界面,人机交互性能得到进步提升。

由于全寿命周期理论在新装备研发设计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使武器装备实现“好保障”要求,新型武器装备在设计之初就大量融入了基于状态的维修、装备健康状态管理等先进理念,同时采用机内自检技术(BIT),为新型武器装备操作使用、维护保养创造了有利条件。

1.2跨专业融合现代战场以多兵种参战、快节奏打击为主要作战特点,对武器装备的种类、数量、性能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适应信息化条件下体系作战要求,新型武器装备打破了原有的单火力平台模式,集雷达、指控、发射、通信、机械等多专业于一体,各个专业系统结构上相互独立,作战时相互配合,技术状态相互影响。

另外,新型武器装备往往由多个研究院所、工厂协同研发生产,有的装备甚至是与国外企业合作,充分调动了各个机构科研生产能力,以实现武器装备分系统的最佳战技术性能,形成能打胜仗的综合实力。

1.3高强度作战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日益恶化,不可控因素逐渐增多,随时都有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加之近年来,实战化训练的深入推进,新型武器装备的作战运用频率和强度较传统装备有了大幅提升。

装备信息保障工作内容

装备信息保障工作内容

装备信息保障工作内容装备信息保障工作是指为保障装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确保装备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用性和完整性的一系列工作。

下面将从装备信息保障的重要性、工作内容、应用技术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装备信息保障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装备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装备信息保障变得越来越重要。

装备信息保障工作的目的是确保装备信息系统能够正常运行,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和决策依据,保护装备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防止信息泄露和损毁。

只有确保装备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才能保障装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提高作战效能。

二、装备信息保障的工作内容1. 装备信息系统的规划与建设:根据作战需求和装备发展要求,制定装备信息系统的规划方案,包括硬件设备的选型和配置、软件系统的开发和集成、网络架构的设计等。

同时,负责装备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2. 信息安全管理:制定并执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信息资产管理、访问控制、网络安全防护、数据备份与恢复等,确保装备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通过加密技术、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手段,防止非法访问和攻击,保护装备信息系统免受威胁。

3. 信息系统维护与支持:负责装备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技术支持,包括系统巡检、故障排除、软件更新、数据库管理等。

及时响应用户需求,解决各类技术问题,确保装备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4. 数据管理与分析:负责装备信息的采集、存储和管理,包括装备运行数据、维修记录、故障诊断等。

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提取有用信息,为装备运维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优化装备维修保障流程。

5. 制度建设与培训:制定相关的装备信息保障制度和流程,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开展相关培训,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信息安全意识,确保装备信息保障工作能够有效进行。

三、装备信息保障的应用技术1. 云计算技术:利用云计算平台,实现装备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弹性扩展,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灵活性。

2. 大数据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实现对装备信息的深度分析和预测,为装备维修保障提供决策支持。

关于新时期装备保障力量体系建设的研究

关于新时期装备保障力量体系建设的研究

关于新时期装备保障力量体系建设的研究摘要:随着新时期装备保障力量构成、保障任务、保障方式的变化,对装备保障力量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战,为充分发挥装备保障力量整体合力,本文围绕保障力量体系构建问题,从力量构成、保障任务、保障方式及行动控制深入分析研究,为科学构建装备保障力量体系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保障力量,体系构建装备保障是装备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好装备保障工作对于提高、保持和恢复装备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装备保障力量的运用是指对力量的任务区分、编组配置、协调控制的统称。

随着物资消耗巨大,装备损坏率高,必须合理运用装备保障力量,采取多种保障方法,才能有效地达成保障目的。

一、保障力量构成保障力量,是用于保障的人力、物力、技术、信息等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和,是从事保障活动的人员、装备、设施、器材、信息等要素的有机组合。

保障力量是实施保障的前提条件,也是完成保障任务的主体和基础。

保障力量,可分为本级保障力量和加强的保障力量。

加强力量又可区分为配属的保障力量和支援保障力量,配属力量通常来自上级,支援力量即可来自上级也可来自地方支前力量。

按照工作的性质和功能,可区分为指挥力量、专业力量和辅助力量。

指挥力量,主要由机关部门人员配备必要的手段和器材构成;专业保障力量,主要由损伤评估力量、维修力量、储供力量、防卫力量等构成;辅助力量,主要包括防卫力量、卫勤力量、通信力量等构成。

(一)力量编组装备保障力量编组作为装备保障力量部署的关键一环,是为便于组织指挥,便于执行保障任务而对装备保障力量进行的临时编组与组合[2]。

进行科学的编组,才能发挥其整体保障作用。

保障力量编组应当根据保障行动的特点,按照救护、维修、供应等主要保障专业设立编组,使其具备相对独立完成任务能力。

同时,要考虑各保障力量的组织结构、内外部关系、活动特点及要求,构建本级力量为主体、支援力量为辅助、地方动员力量为补充,军民融合,形成保障力量体系。

(二)编组形式将保障力量中具有同类物资、技术属性或同类职能的部分进行联系和组合,使之形成具有专门属性和功能的系统;根据分布在各层次的同类属性的要素进行专业对口的纵向组合,或将非同类属性的要素在各层次上进行组合,形成横向的协作与联合;将具有同等技术水平的要素组合在一起,使之形成具有一定技术水平保障能力的组合方式;将具有高、中、低技术水平的相关要素组合在一起,使之具有各要素互补作用的组合方式。

现役军械装备的维修保障管理分析

现役军械装备的维修保障管理分析

现役军械装备的维修保障管理分析发表时间:2020-08-13T10:55:18.76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3月第8期作者:田京鹏1 曹凤昌2 吴修强3[导读] 现役军械设备维修保障管理能够提升部队的维修力量,摘要:现役军械设备维修保障管理能够提升部队的维修力量,并且还可以保证部队的设备正常运行。

同时,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军械装备维修保障对部队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建立现役军械装备的维修保障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生产厂家技术力量的丰富资源,弥补部队装备维修力量和保障资源不足,提高装备完好率。

同时,对推进军械装备维修保障建设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现役军械装备;维修保障;管理军械装备是使用时间最久的,并且现役军械装备的维修保障管理在管理中的地位非常高。

能演唱军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在机械设备维修保障管理方便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其做指导、规划和安排等活动,协调维修保障有助于人力、物力、财力等关系的合理分配,在维修保障管理重要结合空间、时间等信息实现全面的预测、调节、核算,有助于维修保障功能的实现,从而做到提升维修效果,为不对创造更多的利益。

一、开展现役军械装备的维修保障管理的必要性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装备研制速度的加快,部队新型军械装备品种、型号、批次和数量日益增多,具有技术含量高、结构复杂等特点,如雷达装备集成了相控阵、激光测距、电视跟踪、光学指挥镜遥控、频率捷变、脉冲压缩、动目标显示、多普勒、控制软件等高新技术,应用贴焊、封装和多层印制板等工艺。

这些装备维修难度大、对装备的维修保障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一些新装备保障能力刚刚取得初步成果,新的型号装备又列装部队,维修保障管理能力始终跟不上装备的发展。

(2)由于维修技术人员培养过程长,在装备初装期内,没有过硬的专业对口人员。

(3)维修所需的调试细则、装备工艺等核心资料在研制者、生产者手中,部队无法在短时间内具备新装备形成能力所需的必要条件。

装备综合保障工程管理研究

装备综合保障工程管理研究

舰船装备综合保障工程管理研究朱石坚(海军工程大学,武汉430033)[摘要]舰船是结构复杂、体系庞大、技术密集的武器装备,其战备完好性和战斗力水平高度依赖于综合保障工程管理。

本文对舰船装备综合保障工程管理的内涵与特点做了全面分析,研究了舰船装备综合保障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总结了舰船装备综合保障工程管理方法,对做好舰艇装备综合保障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舰船装备;工程管理;综合保障;理论体系[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742(2015)01-0096-071前言舰船装备是现代海军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军战斗力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舰船装备中的广泛应用,使得舰船装备呈现出技术密集、结构复杂、功能强大的发展趋势。

要保持现代舰船装备的战备完好性,充分发挥其战技术性能,必须在主装备研制的同时,开展保障性设计,并为其配备相应的保障资源、构建完善的保障体系,即开展综合保障工作[1,2]。

舰船装备综合保障工程管理是对舰船装备全寿期的管理,包括对工程前期决策的管理、设计和计划的管理、施工的管理、运营维护的管理等[3,4]。

在舰船装备综合保障过程中,运用工程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舰船装备综合保障工程管理的内涵、特点、内容、方法等,对开展舰船装备综合保障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舰船装备综合保障工程管理的内涵何继善院士[5]将“工程”定义为: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实现特定的目的,运用科学和技术,有组织地利用资源所进行的造物或改变事物性状的集成性活动。

一般来说,工程具有技术集成性和产业相关性。

舰船装备综合保障是在舰船装备的寿命周期内,以满足舰船装备系统战备完好性为总体目标,进行保障性设计,规划保障并研制保障资源,建立并维护稳定、可靠的保障系统,及时、持续、可靠地提供舰船装备所需保障的一系列管理和技术活动。

舰船装备综合保障是高新技术和先进工艺的综合体,涉及船舶、机械、电子、材料、航空等多个行业的众多研究院所和企业,呈现出显著的技术集成性和产业相关性。

基于新技术的装备维修保障应用研究

基于新技术的装备维修保障应用研究

基于新技术的装备维修保障应用研究摘要:为了适应新时代新使命新任务,满足现代化军事保障需求,引入新技术改变传统的装备维修保障模式难以满足实际的问题,对新技术不断提升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进行了研究。

简述新技术的优势,分析国内外运用新技术在装备维修领域的应用现状,同时提出了制约新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为新技术的更好运用于未来军事装备维修保障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新技术;装备维修保障;军事装备;保障能力随着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几场信息化局部战争的爆发来看,新技术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在军事装备维修保障领域凸显了出来。

军事装备在任何时期都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我们在使用过程中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如果这些装备没能及时有效地进行修理,装备的性能和完好率将大大降低,将会影响部队战斗力的生成,尤其是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对装备维修保障要求更高。

信息化联合作战战场环境更加复杂、保障任务更加艰巨、保障需求更加多样,维修保障面临很大的挑战,依靠传统的维修保障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作战维修保障需求。

必须利用新技术的优势来改善传统保障模式出现的不适应。

一、新技术原理与优势(一)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远程维修系统基于卫星通信及虚拟现实技术的远程维修保障系统由远程保障中心系统、北斗卫星通信系统、现场维修保障系统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系统以保障中心服务器为站点,便携式终端和车载终端作为移动端。

当装备出现故障时,迅速与保障中心建立通信链路,通过单兵通信系统将现场情况实时传输到中心,专家根据情况在服务器上找到相应的3D模型,人员通过模型的实时仿真拆卸及维修进行排除故障。

技术优势:一是专家不需要到现场,既简单又方便;二是可靠性、准确性高;三是节约时间。

(二)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是指通过持续的物理层叠加,逐层增加材料来生成三维实体的技术,与传统的去除材料加工技术不同,因此又称为添加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AM)。

3D打印技术综合了数字建模技术、机电控制技术、信息技术、材料科学与化学等诸多方面的前沿技术知识,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

关于武器装备发展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的研究

关于武器装备发展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的研究

关于武器装备发展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的研究武器装备的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是军事装备研究中的重要方面。

可靠性是指武器装备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正常使用时不出现失效的能力。

维修性是指武器装备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维修和恢复功能。

保障性是指武器装备在各种极端环境和复杂条件下,都能正常运行并完成任务。

要提高武器装备的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需要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充分考虑各种因素。

在武器装备的设计阶段要注重可靠性。

设计人员要详细分析各个部件和系统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参数和规格。

要考虑设备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应变能力,采用适当的材料和工艺,避免过度设计和过度耦合。

设计时还要注重预防性维护,添加智能控制系统和自诊断功能,提前预警和排除潜在故障。

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要保证质量和工艺的稳定性。

要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和标准进行生产,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和设备。

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和严格把关,确保各个环节和工序的质量水平。

对于关键部件和系统,还要进行特殊检测和试验,确保其可靠性和耐用性。

在维修保障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体系。

要建立健全的维修保障组织机构,明确各个职责和权限。

培训专业化维修人员,提高其技术和操作能力。

建立高效的维修流程和管理体系,确保维修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提前准备维修所需的备件和设备,确保维修期间的补给和支持。

要建立健全的故障诊断和信息反馈机制,及时获取故障信息并迅速反应。

要进行定期的检修和保养工作。

定期对武器装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更换老化和损坏的部件,延长装备寿命。

在使用中要注意合理的操作和保养,避免过度使用和不正确使用导致的故障。

提高武器装备的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是保障国家安全和战斗力的重要任务。

只有在研发、生产、维修和保障各个环节都做好工作,才能确保装备的正常运行和有效发挥。

在未来的装备发展中,我们应该继续加强研究和实践,不断提高武器装备的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H U Zhe gp ng n i , LIY u n CH EN , GEN G u f ng a , Le H aa
( . De a t e tofEq im e ta dCo 1 p rm n up n n mm a d,t e Ac d m yo uime mm a d & Te h oo y,Bejn 01 1 n h a e fEq p ntCo n c n lg i g 1 4 6,Chn i ia; 2 .Co p nyo sg a u t a a me t h a e yo up n m ma d & Te h oo y,Bein 01 6,Chn ) m a fPo t r d a eM n ge n ,t eAc d m fEq ime tCo n c n lg i g 1 41 i ia
t on t u to a c s r c i n,ba e n t y t m ’ a e s o s d o he s s e S we kn s f PLA. Th on e s o o s g n a a c n— e c t nt f t p de i n a d d t o
Key wor s e ui me ant n n e a s pp r na e nt i o m a i s t m (EM SM I d q p nt m i e a c nd u o t ma g me nf r ton ys e S);
a e n n o m ain s tm ( g me t i f r to ys e EM SM I S),a na y e h t t s o nd a l z s t e s a u fEM SM I tho e a d a oa S a m n br d. I t
中 图 分 类 号 E 9 7 l
文献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 1 7 2 1 ) 20 0 — 4 6 30 2 (0 1 0 —0 50
DOI 1 . 7 3 j is . 6 30 2 . 0 1 0 . 0 0 3 8 /.s n 1 7 — 1 7 2 1 . 2 0 2
St d h u y on t e Con tu to ft e Eq i me tM ait an e Su or s r c in o h u p n n en c pp t M a ag m e tI f m a n Sy t m n e n or to s e n i
2 Ol1年
4月
装 备 指 挥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ft e Ac d my o u p n o o r a h a e fEq i me tC mma d & Te h o o y o n c n lg
Ap i rl
2 1 01
第 2 卷 第 2期 2
V o122 N o . .2
装 备 维 修 保 障 管 理 信 息 系统 建 设 研 究
舒 正 平 李 渊 , 陈 乐 , 耿 华 芳 ,
( .装 备 指 挥 技 术 学 院 装 备 指 挥 系 , 京 1 1 1 ; 2 1 北 0 4 .装备 指 挥技 术 学 院 研 究 生 管 理 大 队 , 京 1 1 1 ) 6 北 0 4 6

要 论 述 了装 备 维 修 保 障 管 理 信 息 系 统 ( q ime tma tn n ea d e up n i e a c n n
s p o tma a e n n o ma in s se , u p r n g me tif r t y t m EMS I 建 设 的 重 要 意 义 , 析 了 外 军 及 o M S) 分
s r to r fniu d, t e y t m om po ii n i a a y e t uc i n a e de i t de h s s e c sto s n l z d, a he ke o e s of s s e o nd t y pr blm y t m c n— S r1to r s rb d. t tc i n a e d 息 系统建设 的现状 , 对我 军 系统建 设存 在 的薄 弱环 节 , 针 从 顶 层 设 计 、 统 研 发 和 数 据 建 设 3个 方 面 论 证 了 系 统 建 设 框 架 , 确 了顶 层 设 计 与 数 系 明
据 建 设 内容 , 析 了 系 统 组 成 , 述 了 系 统 建 设 应 重 点 把 握 的 问 题 。 剖 阐 关 键 词 装 备 维 修 保 障 信 息 系 统 ; 准 化 ; 合 集 成 标 综
Abs r c T h a rdis r a e he s g fc c ft qu p e t m a n e a e a u or a — ta t e p pe s e t t s t i niian e o he e i m n i t n nc nd s pp tm n
d m o t a e he s s e fa e o k fom he a pe t op l v ld sgn,s t m v l m e n a e ns r t s t y t m r m w r r t s c soft —e e e i ys e de eop nta d 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