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德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3.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U C A B R ⇔=

4.容斥原理

()()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

()()card 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 card A B C ---+.

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

()(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

()()(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 7.解连不等式()N f x M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N f x M <<⇔[()][()]0f x M f x N --<

⇔|()|22

M N M N

f x +--<⇔

()0()f x N M f x ->- ⇔

11

()f x N M N

>--. 8.方程0)(=x f 在),(21k k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0)()(21

者的一个必要而不是充分条件.特别地, 方程)0(02

≠=++a c bx ax 有且只有一个实根在

),(21k k 内,等价于0)()(21

2211k k a b

k +<-<,或0)(2=k f 且

22122k a

b

k k <-<+. 9.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的最值

二次函数)0()(2

≠++=a c bx ax x f 在闭区间[]q p ,上的最值只能在a

b

x 2-

=处及区间的两端点处取得,具体如下:

(1)当a>0时,若[]q p a b

x ,2∈-

=,则{}m i n m a x m a

x ()(),()(),()2b f x f f x f p f q

a

=-=;

[]q p a

b

x ,2∉-

=,{}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2)当a<0时,若[]q p a

b

x ,2∈-

=,则{}m i n ()m i n (

),()f x f

p f q =,

若[]q p a

b

x ,2∉-

=,则{}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10.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

依据:若()()0f m f n <,则方程0)(=x f 在区间(,)m n 内至少有一个实根 . 设q px x x f ++=2)(,则

(1)方程0)(=x f 在区间),(+∞m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0)(=m f 或2402

p q p m ⎧-≥⎪

⎨->⎪⎩;

(2)方程0)(=x f 在区间(,)m n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0f m f n <或2()0()040

2

f m f n p q p m n >⎧⎪>⎪⎪

⎨-≥⎪

⎪<-<⎪⎩或()0()0f m af n =⎧⎨>⎩或()0()0f n af m =⎧⎨>⎩

(3)方程0)(=x f 在区间(,)n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0f m <或2402

p q p m ⎧-≥⎪

⎨-<⎪⎩ .

11.定区间上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恒成立的条件依据

(1)在给定区间),(+∞-∞的子区间L (形如[]βα,,(]β,∞-,[)+∞,α不同)上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0f x t ≥(t 为参数)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min (,)0()f x t x L ≥∉.

(2)在给定区间),(+∞-∞的子区间上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0f x t ≥(t 为参数)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0()man f x t x L ≤∉.

(3)0)(2

4>++=c bx ax x f 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0

00a b c ≥⎧⎪≥⎨⎪>⎩

或2040a b ac <⎧⎨-<⎩.

12.

13.

14.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15.充要条件

(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16.函数的单调性

(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1212()()()0x x f x f x -->⇔

[]b a x f x x x f x f ,)(0)

()(2

121在⇔>--上是增函数;

[]1212()()()0x x f x f x --<⇔

[]b a x f x x x f x f ,)(0)

()(2

121在⇔<--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0)(>'x f ,则)(x f 为增函数;如果0)(<'x f ,则)(x f 为减函数.

17.如果函数)(x f 和)(x g 都是减函数,则在公共定义域内,和函数)()(x g x f +也是减函数; 如果函数)(u f y =和)(x g u =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则复合函数)]([x g f y =是增函数.

18.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19.若函数)(x f y =是偶函数,则)()(a x f a x f --=+;若函数)(a x f y +=是偶函数,则)()(a x f a x f +-=+.

20.对于函数)(x f y =(R x ∈),)()(x b f a x f -=+恒成立,则函数)(x f 的对称轴是函数2b a x +=

;两个函数)(a x f y +=与)(x b f y -= 的图象关于直线2

b

a x +=对称. 21.若)()(a x f x f +--=,则函数)(x f y =的图象关于点)0,2

(a

对称; 若

)()(a x f x f +-=,则函数)(x f y =为周期为a 2的周期函数.

22.多项式函数1

10()n n n n P x a x a x a --=+++的奇偶性

多项式函数()P x 是奇函数⇔()P x 的偶次项(即奇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多项式函数()P x 是偶函数⇔()P x 的奇次项(即偶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23.函数()y f x =的图象的对称性

(1)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a =对称()()f a x f a x ⇔+=-

(2)()f a x f x ⇔-=.

(2)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2

a b

x +=

对称()()f a mx f b mx ⇔+=- ()()f a b mx f mx ⇔+-=.

24.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

(1)函数()y f x =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0x =(即y 轴)对称. (2)函数()y f mx a =-与函数()y f b mx =-的图象关于直线2a b

x m

+=对称. (3)函数)(x f y =和)(1

x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y=x 对称.

25.若将函数)(x f y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函数b a x f y +-=)(的图象;若将曲线0),(=y x f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曲线0),(=--b y a x f 的图

象.

26.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

a b f b a f =⇔=-)()(1.

27.若函数)(b kx f y +=存在反函数,则其反函数为])([11

b x f k

y -=

-,并不是)([1

b kx f

y +=-,而函数)([1

b kx f

y +=-是])([1

b x f k

y -=

的反函数. 28.几个常见的函数方程

(1)正比例函数()f x cx =,()()(),(1)f x y f x f y f c +=+=.

(2)指数函数()x

f x a =,()()(),(1)0f x y f x f y f a +==≠.

(3)对数函数()log a f x x =,()()(),()1(0,1)f xy f x f y f a a a =+=>≠. (4)幂函数()f x x α

=,'

()()(),(1)f xy f x f y f α==.

(5)余弦函数()cos f x x =,正弦函数()sin g x x =,()()()()()f x y f x f y g x g y -=+,

()

(0)1,lim

1x g x f x

→==. 29.几个函数方程的周期(约定a>0)

(1))()(a x f x f +=,则)(x f 的周期T=a ; (2)0)()(=+=a x f x f ,

或)0)(()(1

)(≠=

+x f x f a x f , 或1

()()

f x a f x +=-(()0)f x ≠,

或[]1(),(()0,1)2

f x a f x +=+∈,则)(x f 的周期T=2a ; (3))0)(()

(1

1)(≠+-

=x f a x f x f ,则)(x f 的周期T=3a ; (4))

()(1)

()()(212121x f x f x f x f x x f -+=+且1212()1(()()1,0||2)f a f x f x x x a =⋅≠<-<,则

)(x f 的周期T=4a ;

(5)()()(2)(3)(4)f x f x a f x a f x a f x a +++++++

()()(2)(3)(4)f x f x a f x a f x a f x a =++++,则)(x f 的周期T=5a ;

(6))()()(a x f x f a x f +-=+,则)(x f 的周期T=6a. 30.分数指数幂

(1)m n

a =

(0,,a m n N *

>∈,且1n >). (2)1

m n

m n

a

a

-

=

(0,,a m n N *

>∈,且1n >).

31.根式的性质

(1

)n

a =.

(2)当n

a =; 当n

,0

||,0

a a a a a ≥⎧==⎨-<⎩.

32.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 (0,,)r

s

r s

a a a

a r s Q +⋅=>∈.

(2) ()(0,,)r s rs a a a r s Q =>∈.

(3)()(0,0,)r

r r

ab a b a b r Q =>>∈.

注: 若a >0,p 是一个无理数,则a p

表示一个确定的实数.上述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于无理数指数幂都适用.

33.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

log b a N b a N =⇔=(0,1,0)a a N >≠>.

34.对数的换底公式

log log log m a m N

N a

=

(0a >,且1a ≠,0m >,且1m ≠, 0N >).

推论 log log m n

a a n

b b m =(0a >,且1a >,,0m n >,且1m ≠,1n ≠, 0N >).

35.对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若a >0,a ≠1,M >0,N >0,则 (1)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

(2) 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 (3)log log ()n

a a M n M n R =∈.

36.设函数)0)((log )(2≠++=a c bx ax x f m ,记ac b 42

-=∆.若)(x f 的定义域为

R ,则0>a ,且0<∆;若)(x f 的值域为R ,则0>a ,且0≥∆.对于0=a 的情形,需要

单独检验.

37. 对数换底不等式及其推广

若0a >,0b >,0x >,1

x a ≠

,则函数log ()ax y bx = (1)当a b >时,在1(0,)a 和1

(,)a +∞上log ()ax y bx =为增函数.

, (2)当a b <时,在1(0,)a 和1

(,)a

+∞上log ()ax y bx =为减函数. 推论:设1n m >>,0p >,0a >,且1a ≠,则

(1)log ()log m p m n p n ++<. (2)2

log log log 2

a a a

m n

m n +<. 38. 平均增长率的问题

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 ,平均增长率为p ,则对于时间x 的总产值y ,有

(1)x y N p =+.

39.数列的同项公式与前n 项的和的关系

11,

1,2

n n n s n a s s n -=⎧=⎨

-≥⎩( 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为12n n s a a a =+++).

40.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11(1)()n a a n d dn a d n N =+-=+-∈;

其前n 项和公式为

1()2n n n a a s +=

1(1)

2n n na d -=+ 211

()22d n a d n =+-. 4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1*11()n n

n a a a q q n N q

-==

⋅∈; 其前n 项的和公式为

11

(1)

,11,1n n a q q s q na q ⎧-≠⎪

=-⎨⎪=⎩

或11

,11,1n n a a q

q q s na q -⎧≠⎪

-=⎨⎪=⎩.

42.等比差数列{}n a :11,(0)n n a qa d a b q +=+=≠的通项公式为

1(1),1(),11n n n b n d q a bq d b q d q q -+-=⎧⎪

=+--⎨≠⎪-⎩

其前n 项和公式为

(1),(1)

1(),(1)111n n nb n n d q s d q d

b n q q q q +-=⎧⎪=-⎨-+≠⎪---⎩

. 43.分期付款(按揭贷款)

每次还款(1)(1)1

n

n

ab b x b +=+-元(贷款a 元,n 次还清,每期利率为b ). 44.常见三角不等式

(1)若(0,)2

x π

∈,则sin tan x x x <<.

(2) 若(0,

)2

x π

,则1sin cos x x <+≤(3) |sin ||cos |1x x +≥.

4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22sin cos 1θθ+=,tan θ=

θ

θ

cos sin ,tan 1cot θθ⋅=. 46.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21

2(1)sin ,sin()2(1)s ,

n

n n co απαα-⎧

-⎪+=⎨⎪-⎩

2

1

2(1)s ,

s()2(1)sin ,

n n co n co απαα+⎧

-⎪+=⎨⎪-⎩

47.和角与差角公式

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tan tan tan()1tan tan αβ

αβαβ

±±=.

22sin()sin()sin sin αβαβαβ+-=-(平方正弦公式); 22cos()cos()cos sin αβαβαβ+-=-.

sin cos a b αα+

=)αϕ+(辅助角ϕ所在象限由点(,)a b 的象限决

定,tan b

a

ϕ= ).

48.二倍角公式

sin22sin cos ααα=.

2222cos 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

22tan tan 21tan α

αα

=

-. 49. 三倍角公式

3sin 33sin 4sin 4sin sin()sin()33ππ

θθθθθθ=-=-+.

3cos34cos 3cos 4cos cos()cos()33ππ

θθθθθθ=-=-+.

323tan tan tan 3tan tan()tan()13tan 33

θθππ

θθθθθ-==-+-.

50.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

函数sin()y x ωϕ=+,x ∈R 及函数cos()y x ωϕ=+,x ∈R(A,ω,ϕ为常数,且A ≠0,ω>0)的周期2T π

ω

=

;函数tan()y x ωϕ=+,,2

x k k Z π

π≠+

∈(A,ω,ϕ为常数,且A

≠0,ω>0)的周期T πω

=

. 51.正弦定理

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 52.余弦定理

2222cos a b c bc A =+-; 2222cos b c a ca B =+-; 2222cos c a b ab C =+-.

53.面积定理

(1)111

222a b c S ah bh ch =

==(a b c h h h 、、分别表示a 、b 、c 边上的高). (2)111

sin sin sin 222S ab C bc A ca B ===.

(3)OAB S ∆=5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在△ABC 中,有()A B C C A B ππ++=⇔=-+

222

C A B π+⇔

=-222()C A B π⇔=-+. 55. 简单的三角方程的通解

sin (1)arcsin (,||1)k

x a x k a k Z a π=⇔=+-∈≤. s 2arccos (,||1)co x a x k a k Z a π=⇔=±∈≤.

tan arctan (,)x a x k a k Z a R π=⇒=+∈∈.

特别地,有

sin sin (1)()k k k Z αβαπβ=⇔=+-∈.

s cos 2()co k k Z αβαπβ=⇔=±∈.

tan tan ()k k Z αβαπβ=⇒=+∈.

56.最简单的三角不等式及其解集

sin (||1)(2arcsin ,2arcsin ),x a a x k a k a k Z πππ>≤⇔∈++-∈.

sin (||1)(2arcsin ,2arcsin ),x a a x k a k a k Z πππ<≤⇔∈--+∈. cos (||1)(2arccos ,2arccos ),x a a x k a k a k Z ππ>≤⇔∈-+∈.

cos (||1)(2arccos ,22arccos ),x a a x k a k a k Z πππ<≤⇔∈++-∈.

tan ()(arctan ,),2

x a a R x k a k k Z π

ππ>∈⇒∈++

∈.

tan ()(,arctan ),2

x a a R x k k a k Z π

ππ<∈⇒∈-

+∈.

57.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 设λ、μ为实数,那么

(1) 结合律:λ(μa )=(λμ)a ; (2)第一分配律:(λ+μ)a =λa +μa; (3)第二分配律:λ(a +b )=λa +λb . 58.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 (1) a ·b= b ·a (交换律); (2)(λa )·b= λ(a ·b )=λa ·b = a ·(λb ); (3)(a +b )·c= a ·c +b ·c.

59.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e 1、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得a=λ1e 1+λ2e 2.

不共线的向量e 1、e 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60.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

设a =11(,)x y ,b =22(,)x y ,且b ≠0,则a b(b ≠0)12210x y x y ⇔-=. 53. a 与b 的数量积(或内积) a ·b =|a ||b |cos θ. 61. a ·b 的几何意义

数量积a ·b 等于a 的长度|a |与b 在a 的方向上的投影|b |cos θ的乘积. 6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1)设a =11(,)x y ,b =22(,)x y ,则a+b=1212(,)x x y y ++.

(2)设a =11(,)x y ,b =22(,)x y ,则a-b=1212(,)x x y y --. (3)设A 11(,)x y ,B 22(,)x y ,则2121(,)AB OB OA x x y y =-=--.

(4)设a =(,),x y R λ∈,则λa=(,)x y λλ.

(5)设a =11(,)x y ,b =22(,)x y ,则a ·b=1212()x x y y +. 63.两向量的夹角公式

cos θ=

(a =11(,)x y ,b =22(,)x y ).

64.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A B

d =||AB AB AB =

=11(,)x y ,B 22(,)x y ).

65.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设a =11(,)x y ,b =22(,)x y ,且b ≠0,则 A ||b ⇔b =λa 12210x y x y ⇔-=. a ⊥b(a ≠0)⇔a ·b=012120x x y y ⇔+=. 66.线段的定比分公式

设111(,)P x y ,222(,)P x y ,(,)P x y 是线段12P P 的分点,λ是实数,且12PP PP λ=,则

1212

11x x x y y y λλλλ+⎧=⎪⎪+⎨

+⎪=⎪+⎩

⇔12

1OP OP OP λλ+=+ ⇔12

(1)OP tOP t OP =+-(1

1t λ

=+). 67.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

△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11A(x ,y )、22B(x ,y )、33C(x ,y ),则△ABC 的重心的坐标是123123

(

,)33

x x x y y y G ++++. 68.点的平移公式

''

''

x x h x x h y y k y y k

⎧⎧=+=-⎪⎪⇔⎨⎨=+=-⎪⎪⎩⎩''

OP OP PP ⇔=+ . 注:图形F 上的任意一点P(x ,y)在平移后图形'F 上的对应点为'''(,)P x y ,且'

PP 的

坐标为(,)h k .

69.“按向量平移”的几个结论

(1)点(,)P x y 按向量a =(,)h k 平移后得到点'

(,)P x h y k ++.

(2) 函数()y f x =的图象C 按向量a =(,)h k 平移后得到图象'C ,则'

C 的函数解析式为()y f x h k =-+.

(3) 图象'

C 按向量a =(,)h k 平移后得到图象C ,若C 的解析式()y f x =,则'

C 的函数解析式为()y f x h k =+-.

(4)曲线C :(,)0f x y =按向量a =(,)h k 平移后得到图象'

C ,则'

C 的方程为

(,)0f x h y k --=.

(5) 向量m =(,)x y 按向量a =(,)h k 平移后得到的向量仍然为m =(,)x y .

70. 三角形五“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

设O 为ABC ∆所在平面上一点,角,,A B C 所对边长分别为,,a b c ,则 (1)O 为ABC ∆的外心2

2

2

OA OB OC ⇔==. (2)O 为ABC ∆的重心0OA OB OC ⇔++=.

(3)O 为ABC ∆的垂心OA OB OB OC OC OA ⇔⋅=⋅=⋅. (4)O 为ABC ∆的内心0aOA bOB cOC ⇔++=. (5)O 为ABC ∆的A ∠的旁心aOA bOB cOC ⇔=+. 71.常用不等式:

(1),a b R ∈⇒2

2

2a b ab +≥(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

(2),a b R +

∈⇒

2

a b

+≥(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 (3)333

3(0,0,0).a b c abc a b c ++≥>>>

(4)柯西不等式

22222()()(),,,,.a b c d ac bd a b c d R ++≥+∈

(5)b a b a b a +≤+≤-. 72.极值定理

已知y x ,都是正数,则有

(1)若积xy 是定值p ,则当y x =时和y x +有最小值p 2; (2)若和y x +是定值s ,则当y x =时积xy 有最大值24

1s . 推广 已知R y x ∈,,则有xy y x y x 2)()(2

2+-=+ (1)若积xy 是定值,则当||y x -最大时,||y x +最大; 当||y x -最小时,||y x +最小.

(2)若和||y x +是定值,则当||y x -最大时, ||xy 最小; 当||y x -最小时, ||xy 最大.

73.一元二次不等式2

0(0)ax bx c ++><或2

(0,40)a b ac ≠∆=->,如果a 与

2ax bx c ++同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外;如果a 与2ax bx c ++异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

间.简言之:同号两根之外,异号两根之间.

121212()()0()x x x x x x x x x <<⇔--<<; 121212,()()0()x x x x x x x x x x <>⇔--><或.

74.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当a> 0时,有

2

2x a x a a x a <⇔<⇔-<<.

22x a x a x a >⇔>⇔>或x a <-.

75.无理不等式 (1

()0()0

()()f x g x f x g x ≥⎧⎪

>⇔≥⎨⎪>⎩

. (2

2()0

()0()()0()0()[()]f x f x g x g x g x f x g x ≥⎧≥⎧⎪

>⇔≥⎨⎨

<⎩

⎪>⎩

或. (3

2()0()()0

()[()]f x g x g x f x g x ≥⎧⎪

<⇔>⎨⎪<⎩

. 76.指数不等式与对数不等式 (1)当1a >时,

()()()()f x g x a a f x g x >⇔>;

()0log ()log ()()0()()a a f x f x g x g x f x g x >⎧⎪

>⇔>⎨⎪>⎩

.

(2)当01a <<时,

()()()()f x g x a a f x g x >⇔<;

()0log ()log ()()0()()a a f x f x g x g x f x g x >⎧⎪

>⇔>⎨⎪<⎩

77.斜率公式

21

21

y y k x x -=

-(111(,)P x y 、222(,)P x y ).

78.直线的五种方程

(1)点斜式 11()y y k x x -=- (直线l 过点111(,)P x y ,且斜率为k ). (2)斜截式 y kx b =+(b 为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

(3)两点式

11

2121y y x x y y x x --=--(12y y ≠)(111(,)P x y 、222(,)P x y (12x x ≠)).

(4)截距式 1x y

a b

+=(a b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0a b ≠、)

(5)一般式 0Ax By C ++=(其中A 、B 不同时为0).

79.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1)若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 ①121212||,l l k k b b ⇔=≠; ②12121l l k k ⊥⇔=-.

(2)若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且A 1、A 2、B 1、B 2都不为零,

①111

12222

||A B C l l A B C ⇔=≠

; ②1212120l l A A B B ⊥⇔+=;

80.夹角公式

(1)21

21

tan |

|1k k k k α-=+.

(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121k k ≠-)

(2)12

21

1212

tan ||A B A B A A B B α-=+. (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12120A A B B +≠).

直线12l l ⊥时,直线l 1与l 2的夹角是2

π. 81. 1l 到2l 的角公式

(1)21

21

tan 1k k k k α-=

+.

(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121k k ≠-)

(2)1221

1212

tan A B A B A A B B α-=+.

(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12120A A B B +≠).

直线12l l ⊥时,直线l 1到l 2的角是

2

π. 82.四种常用直线系方程

(1)定点直线系方程:经过定点000(,)P x y 的直线系方程为00()y y k x x -=-(除直线

0x x =),其中k 是待定的系数; 经过定点000(,)P x y 的直线系方程为00()()0A x x B y y -+-=,其中,A B 是待定的系数.

(2)共点直线系方程:经过两直线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λ+++++=(除2l ),其中λ是待定的系数.

(3)平行直线系方程:直线y kx b =+中当斜率k 一定而b 变动时,表示平行直线系方程.与直线0Ax By C ++=平行的直线系方程是0Ax By λ++=(0λ≠),λ是参变量.

(4)垂直直线系方程:与直线0Ax By C ++= (A ≠0,B ≠0)垂直的直线系方程是

0Bx Ay λ-+=,λ是参变量.

83.点到直线的距离

d =

(点00(,)P x y ,直线l :0Ax By C ++=).

84. 0Ax By C ++>或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设直线:0l Ax By C ++=,则0Ax By C ++>或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 若0B ≠,当B 与Ax By C ++同号时,表示直线l 的上方的区域;当B 与Ax By C ++异号时,表示直线l 的下方的区域.简言之,同号在上,异号在下. 若0B =,当A 与Ax By C ++同号时,表示直线l 的右方的区域;当A 与Ax By C ++异号时,表示直线l 的左方的区域. 简言之,同号在右,异号在左.

85. 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或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设曲线111222:()()0C A x B y C A x B y C ++++=(12120A A B B ≠),则

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或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 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上下两部分; 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上下两部分.

86. 圆的四种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 2

2

2

()()x a y b r -+-=.

(2)圆的一般方程 2

20x y Dx Ey F ++++=(224D E F +->0).

(3)圆的参数方程 cos sin x a r y b r θθ=+⎧⎨=+⎩

.

(4)圆的直径式方程 1212()()()()0x x x x y y y y --+--=(

圆的直径的端点是11(,)A x y 、22(,)B x y ).

87. 圆系方程

(1)过点11(,)A x y ,22(,)B x y 的圆系方程是

1212112112()()()()[()()()()]0x x x x y y y y x x y y y y x x λ--+--+-----= 1212()()()()()0x x x x y y y y ax by c λ⇔--+--+++=,其中0a x b y c ++=是直线AB 的方程,λ是待定的系数.

(2)过直线l :0Ax By C ++=与圆C :22

0x y Dx Ey F ++++=的交点的圆系方程

是22

()0x y Dx Ey F Ax By C λ+++++++=,λ是待定的系数.

(3) 过圆1C :221110x y D x E y F ++++=与圆2C :22

2220x y D x E y F ++++=的交

点的圆系方程是2222

111222()0x y D x E y F x y D x E y F λ+++++++++=,λ是待定的

系数.

88.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00(,)P x y 与圆2

2

2

)()(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若d =

d r >⇔点P 在圆外;d r =⇔点P 在圆上;d r <⇔点P 在圆内.

89.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0=++C By Ax 与圆2

2

2

)()(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0<∆⇔⇔>相离r d ; 0=∆⇔⇔=相切r d ; 0>∆⇔⇔<相交r d .

其中2

2

B

A C Bb Aa d +++=

.

90.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 1,O 2,半径分别为r 1,r 2,d O O =21

条公切线外离421⇔⇔+>r r d ; 条公切线外切321⇔⇔+=r r d ;

条公切线相交22121⇔⇔+<<-r r d r r ; 条公切线内切121⇔⇔-=r r d ; 无公切线内含⇔⇔-<<210r r d .

91.圆的切线方程

(1)已知圆2

2

0x y Dx Ey F ++++=.

①若已知切点00(,)x y 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条,其方程是

0000()()

022

D x x

E y y x x y y

F ++++

++=. 当00(,)x y 圆外时, 0000()()

022

D x x

E y y x x y y

F ++++++=表示过两个切点

的切点弦方程.

②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可设为00()y y k x x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 ,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 轴的切线.

③斜率为k 的切线方程可设为y kx b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 ,必有两条切线.

(2)已知圆222

x y r +=.

①过圆上的000(,)P x y 点的切线方程为2

00x x y y r +=;

②斜率为k 的圆的切线方程为y kx =±.

92.椭圆22

221(0)x y a b a b +=>>的参数方程是cos sin x a y b θθ=⎧⎨=⎩

.

93.椭圆22

221(0)x y a b a b

+=>>焦半径公式

)(21c a x e PF +=,)(2

2x c

a e PF -=.

94.椭圆的的内外部

(1)点00(,)P x y 在椭圆22

221(0)x y a b a b +=>>的内部22

00

221x y a b ⇔

+<. (2)点00(,)P x y 在椭圆22

221(0)x y a b a b

+=>>的外部2200

22

1x y a b ⇔

+>. 95. 椭圆的切线方程

(1)椭圆22221(0)x y a b a b +=>>上一点00(,)P x y 处的切线方程是00221x x y y

a b +=.

(2)过椭圆22

221(0)x y a b a b

+=>>外一点00(,)P x y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

00221x x y y

a b

+=. (3)椭圆22

221(0)x y a b a b

+=>>与直线0Ax By C ++=相切的条件是

22222A a B b c +=.

96.双曲线22

221(0,0)x y a b a b -=>>的焦半径公式

21|()|a PF e x c =+,2

2|()|a PF e x c

=-.

97.双曲线的内外部

(1)点00(,)P x y 在双曲线22

221(0,0)x y a b a b -=>>的内部22

00221x y a b

⇔->.

(2)点00(,)P x y 在双曲线22

221(0,0)x y a b a b -=>>的外部2200221x y a b

⇔-<.

98.双曲线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

(1)若双曲线方程为12222=-b y a x ⇒渐近线方程:22220x y a b -=⇔x a

b

y ±=.

(2)若渐近线方程为x a

b

y ±=⇔0=±b y a x ⇒双曲线可设为λ=-2222b y a x .

(3)若双曲线与12222=-b y a x 有公共渐近线,可设为λ=-22

22b

y a x (0>λ,焦点在x

轴上,0<λ,焦点在y 轴上).

99. 双曲线的切线方程

(1)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 -=>>上一点00(,)P x y 处的切线方程是00221x x y y

a b -=.

(2)过双曲线22

221(0,0)x y a b a b

-=>>外一点00(,)P x y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

00221x x y y

a b

-=. (3)双曲线22

221(0,0)x y a b a b

-=>>与直线0A x B y C ++=相切的条件是

22222A a B b c -=.

100. 抛物线px y 22

=的焦半径公式

抛物线2

2(0)y px p =>焦半径02

p CF x =+.

过焦点弦长p x x p

x p x CD ++=+++=21212

2.

101.抛物线px y 22=上的动点可设为P ),2(2 y p

y 或或)2,2(2

pt pt P P (,)x y ,其中

22y px =.

102.二次函数22

24()24b ac b y ax bx c a x a a

-=++=++(0)a ≠的图象是抛物线:(1)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2)焦点的坐标为241(,)24b ac b a a

-+-;(3)准线方程是2414ac b y a

--=.

103.抛物线的内外部

(1)点00(,)P x y 在抛物线2

2(0)y px p =>的内部2

2(0)y px p ⇔<>.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

2(0)y px p =>的外部2

2(0)y px p ⇔>>. (2)点00(,)P x y 在抛物线2

2(0)y px p =->的内部2

2(0)y px p ⇔<->.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

2(0)y px p =->的外部2

2(0)y px p ⇔>->. (3)点00(,)P x y 在抛物线2

2(0)x py p =>的内部2

2(0)x py p ⇔<>.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

2(0)x py p =>的外部2

2(0)x py p ⇔>>.

(4)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x py p =>的内部2

2(0)x py p ⇔<>.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

2(0)x py p =->的外部2

2(0)x py p ⇔>->. 104. 抛物线的切线方程

(1)抛物线px y 22

=上一点00(,)P x y 处的切线方程是00()y y p x x =+.

(2)过抛物线px y 22

=外一点00(,)P x y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00()y y p x x =+.

(3)抛物线22(0)y px p =>与直线0Ax By C ++=相切的条件是2

2pB AC =.

105.两个常见的曲线系方程

(1)过曲线1(,)0f x y =,2(,)0f x y =的交点的曲线系方程是

12(,)(,)0f x y f x y λ+=(λ为参数).

(2)共焦点的有心圆锥曲线系方程22

2

21x y a k b k

+=--,其中22max{,}k a b <.当22min{,}k a b >时,表示椭圆; 当2222min{,}max{,}a b k a b <<时,表示双曲线.

106.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 AB =

1212|||AB x x y y ==-=-(弦端点

A ),(),,(2211y x

B y x ,由方程⎩⎨⎧=+=0

)y ,x (F b kx y 消去y 得到02

=++c bx ax ,0∆>,α为直线

AB 的倾斜角,k 为直线的斜率).

107.圆锥曲线的两类对称问题

(1)曲线(,)0F x y =关于点00(,)P x y 成中心对称的曲线是00(2-,2)0F x x y y -=. (2)曲线(,)0F x y =关于直线0Ax By C ++=成轴对称的曲线是

2222

2()2()

(,)0A Ax By C B Ax By C F x y A B A B ++++-

-=++.

108.“四线”一方程

对于一般的二次曲线2

2

0Ax Bxy Cy Dx Ey F +++++=,用0x x 代2

x ,用0y y 代2

y ,

002

x y xy +代xy ,用02x x +代x ,用02y y

+代y 即得方程

0000000222

x y xy x x y y

Ax x B Cy y D E F ++++⋅++⋅+⋅+=,曲线的切线,切点弦,中点

弦,弦中点方程均是此方程得到.

109.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定共面二直线无交点; (2)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3)转化为线面平行; (4)转化为线面垂直; (5)转化为面面平行.

110.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 (2)转化为线线平行; (3)转化为面面平行.

111.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定二平面无公共点; (2)转化为线面平行; (3)转化为线面垂直.

112.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相交垂直; (2)转化为线面垂直;

(3)转化为线与另一线的射影垂直; (4)转化为线与形成射影的斜线垂直. 113.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 (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 (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 (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 (5)转化为该直线与两个垂直平面的交线垂直. 114.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2)转化为线面垂直.

115.空间向量的加法与数乘向量运算的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a +b =b +a .

(2)加法结合律:(a +b )+c =a +(b +c ). (3)数乘分配律:λ(a +b )=λa +λb .

116.平面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向空间的推广 始点相同且不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三个向量之和,等于以这三个向量为棱的平行六面体的以公共始点为始点的对角线所表示的向量.

117.共线向量定理

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 、b (b ≠0 ),a ∥b ⇔存在实数λ使a =λb .

P A B 、、三点共线⇔||AP AB ⇔AP t AB =⇔(1)OP t OA tOB =-+.

||AB CD ⇔AB 、CD 共线且AB CD 、不共线⇔AB tCD =且AB CD 、不共线.

118.共面向量定理

向量p 与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 、b 共面的⇔存在实数对,x y ,使p ax by =+. 推论 空间一点P 位于平面MAB 内的⇔存在有序实数对,x y ,使MP xMA yMB =+, 或对空间任一定点O ,有序实数对,x y ,使OP OM xMA yMB =++.

119.对空间任一点O 和不共线的三点A 、B 、C ,满足OP xOA yOB zOC =++(x y z k ++=),则当1k =时,对于空间任一点O ,总有P 、A 、B 、C 四点共面;当1k ≠时,若O ∈平面ABC ,则P 、A 、B 、C 四点共面;若O ∉平面ABC ,则P 、A 、B 、C 四点不共面.

C A B 、、、

D 四点共面⇔AD 与AB 、AC 共面⇔AD x AB y AC =+⇔

(1)OD x y OA xOB yOC =--++(O ∉平面ABC ).

120.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三个向量a 、b 、c 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 ,存在一个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 ,y ,z ,使p =x a +y b +z c .

推论 设O 、A 、B 、C 是不共面的四点,则对空间任一点P ,都存在唯一的三个有序实数x ,y ,z ,使OP xOA yOB zOC =++.

121.射影公式

已知向量AB =a 和轴l ,e 是l 上与l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作A 点在l 上的射影'

A ,作

B 点在l 上的射影'

B ,则

''||cos A B AB =〈a ,e 〉=a ·e

122.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

设a =123(,,)a a a ,b =123(,,)b b b 则 (1)a +b =112233(,,)a b a b a b +++;

(2)a -b =112233(,,)a b a b a b ---; (3)λa =123(,,)a a a λλλ (λ∈R); (4)a ·b =112233a b a b a b ++; 123.设A 111(,,)x y z ,B 222(,,)x y z ,则

AB OB OA =-= 212121(,,)x x y y z z ---.

124.空间的线线平行或垂直

设111(,,)a x y z =r ,222(,,)b x y z =r

,则

a b r r P ⇔(0)a b b λ=≠r r r r ⇔12

121

2x x y y z z

λλλ=⎧⎪

=⎨⎪=⎩;

a b ⊥r r ⇔0a b ⋅=r r

⇔1212120x x y y z z ++=.

125.夹角公式

设a =123(,,)a a a ,b =123(,,)b b b ,则 cos 〈a ,b 〉

.

推论 2222222

112233123

123()()()a b a b a b a a a b b b ++≤++++,此即三维柯西不等式.

126. 四面体的对棱所成的角

四面体ABCD 中, AC 与BD 所成的角为θ,则

2222|()()|

cos 2AB CD BC DA AC BD

θ+-+=⋅.

127.异面直线所成角

cos |cos ,|a b θ=r r

=||

||||a b a b ⋅=⋅r r

r r

(其中θ(090θ<≤o o

)为异面直线a b ,所成角,,a b r 分别表示异面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

128.直线AB 与平面所成角

sin

||||

AB m

arc AB m β⋅=(m 为平面α的法向量). 129.若ABC ∆所在平面若β与过若AB 的平面α成的角θ,另两边AC ,BC 与平面α成的角分别是1θ、2θ,A B 、为ABC ∆的两个内角,则

2222212sin sin (sin sin )sin A B θθθ+=+.

特别地,当90ACB ∠=时,有 22212sin sin sin θθθ+=.

130.若ABC ∆所在平面若β与过若AB 的平面α成的角θ,另两边AC ,BC 与平面α

成的角分别是1θ、2θ,'

'

A B 、为ABO ∆的两个内角,则

222'2'212tan tan (sin sin )tan A B θθθ+=+.

特别地,当90AOB ∠=时,有

22212sin sin sin θθθ+=.

131.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

cos

||||m n arc m n θ⋅=或cos ||||

m n

arc m n π⋅-(m ,n 为平面α,β的法向量).

132.三余弦定理

设AC 是α内的任一条直线,且BC ⊥AC ,垂足为C ,又设AO 与AB 所成的角为1θ,AB 与AC 所成的角为2θ,AO 与AC 所成的角为θ.则12cos cos cos θθθ=.

133. 三射线定理

若夹在平面角为ϕ的二面角间的线段与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所成的角是1θ,2θ,与二面

角的棱所成的角是θ,则有2222

1212sin sin sin sin 2sin sin cos ϕθθθθθϕ=+- ;

1212||180()θθϕθθ-≤≤-+(当且仅当90θ=时等号成立).

134.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若A 111(,,)x y z ,B 222(,,)x y z ,则

,A B d =||AB AB AB =

⋅=135.点Q 到直线l 距离

h =(点P 在直线l 上,直线l 的方向向量a =PA ,向量

b =PQ ).

136.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

||

CD n d n ⋅=

(12,l l 是两异面直线,其公垂向量为n ,C D 、分别是12,l l 上任一点,d 为12,l l 间的距离).

137.点B 到平面α的距离

||

||

AB n d n ⋅=

(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AB 是经过面α的一条斜线,A α∈). 138.异面直线上两点距离公式

d =.

',d EA AF =.

d =('E AA F ϕ=--).

(两条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为θ,其公垂线段'

AA 的长度为h.在直线a 、b 上分别取两点E 、F ,'

A E m =,AF n =,EF d =). 139.三个向量和的平方公式

2

2

2

2()222a b c a b c a b b c c a ++=+++⋅+⋅+⋅

2

2

2

2||||cos ,2||||cos ,2||||cos ,a b c a b a b b c b c c a c a =+++⋅+⋅+⋅

140. 长度为l 的线段在三条两两互相垂直的直线上的射影长分别为123l l l 、、,夹角分别为123θθθ、、,则有

2222123l l l l =++222123cos cos cos 1θθθ⇔++=222123sin sin sin 2θθθ⇔++=.

(立体几何中长方体对角线长的公式是其特例).

141. 面积射影定理

'

cos S S θ

=.

(平面多边形及其射影的面积分别是S 、'

S ,它们所在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为θ). 142. 斜棱柱的直截面

已知斜棱柱的侧棱长是l ,侧面积和体积分别是S 斜棱柱侧和V 斜棱柱,它的直截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1c 和1S ,则

①1S c l =斜棱柱侧. ②1V S l =斜棱柱.

143.作截面的依据

三个平面两两相交,有三条交线,则这三条交线交于一点或互相平行. 144.棱锥的平行截面的性质

如果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那么所得的截面与底面相似,截面面积与底面面积的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棱锥高的平方比(对应角相等,对应边对应成比例的多边形是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面积的比等于对应边的比的平方);相应小棱锥与小棱锥的侧面积的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棱锥高的平方比.

145.欧拉定理(欧拉公式)

2V F E +-=(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数V 、棱数E 和面数F).

(1)E =各面多边形边数和的一半.特别地,若每个面的边数为n 的多边形,则面数F 与棱数E 的关系:1

2

E n

F =

; (2)若每个顶点引出的棱数为m ,则顶点数V 与棱数E 的关系:1

2

E mV =. 146.球的半径是R ,则

其体积343

V R π=

, 其表面积2

4S R π=.

147.球的组合体

(1)球与长方体的组合体:

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 (2)球与正方体的组合体:

正方体的内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棱长, 正方体的棱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面对角线长, 正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 (3) 球与正四面体的组合体:

棱长为a 的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为12a ,外接球的半径为4

a . 148.柱体、锥体的体积

1

3V Sh =柱体(S 是柱体的底面积、h 是柱体的高).

1

3

V Sh =锥体(S 是锥体的底面积、h 是锥体的高).

149.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 12n N m m m =+++. 150.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 12n N m m m =⨯⨯⨯. 151.排列数公式

高中必背88个数学公式

高中必背88个数学公式 1.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 边平方。 2. 余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中,一个角的余弦等于与该角相 对的边的平方和减去另外两条边的平方的差再除以两倍的另一条边与该角相对的角的正弦的乘积。 3. 正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中,一个角的正弦等于与该角相 对的边长和另外两条边长的比例的乘积。 4. 长方形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5.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边长乘以高。 6. 梯形面积公式:梯形的面积等于上底加下底乘以高再除以二。 7. 三角形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等于底边长乘以高再除以二。 8. 圆面积公式: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乘以半径的平方。 9. 圆周长公式:圆的周长等于直径乘以圆周率。 10. 球体表面积公式:球体的表面积等于四倍的圆面积。 11. 球体体积公式:球体的体积等于四分之三的圆面积乘以半径的立方。 12. 一次函数方程: y = kx + b。 13. 二次函数方程: y = ax² + bx + c。 14.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an = a1 + (n - 1)d,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an为第n项。 15.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Sn = n(a1 + an)/2,其中a1 为首项,an为第n项,n为项数。

16.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n = a1 × qⁿ⁻¹,其中a1为首项,q为公比,n为项数。 17.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Sn = a1(1 - qⁿ)/1 - q,其中a1为首项,q为公比,n为项数。 18. 三角函数正弦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任意一锐角的正弦是指这个角的对边与这个角所在的斜边的比值。 19. 三角函数余弦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任意一锐角的余弦是指这个角的邻边与这个角所在的斜边的比值。 20. 三角函数正切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任意一锐角的正切是指这个角的对边与这个角的邻边的比值。 21. 三角函数余切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任意一锐角的余切是指这个角的邻边与这个角的对边的比值。 22. 三角函数正割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任意一锐角的正割是指这个角所在的直线与圆的切点到圆心的距离除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23. 三角函数余割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任意一锐角的余割是指这个角所在的直线与圆的切点到圆心的距离除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24. 三角函数周期性质: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和余割都具有周期性,它们的周期为360°或2π。 25. 三角恒等式:一系列可以被等号连接起来的三角函数的等式称为三角恒等式,其中包括诸如正弦和余弦之间的和差关系公式,倍角公式,半角公式,求和差公式等。 26. 极坐标系的转换:在极坐标系中,坐标点的位置由极径rho和极角theta两个参数来决定。 27. 向量的概念:向量是端点可以任意变化,但是长度和方向都不会发生变化的量,具有模和方向两个属性。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数学公式 抛物线:y = ax *+ bx + c 就是y等于ax 的平方加上bx再加上c a > 0时开口向上 a < 0时开口向下 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 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 还有顶点式y = a(x+h)* + k 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 -h是顶点坐标的x k是顶点坐标的y 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 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圆:体积=4/3(pi)(r^3) 面积=(pi)(r^2) 周长=2(pi)r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 (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 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 椭圆面积公式:S=πab 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 推导演变而来。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 三角函数: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ot2A=(cot2A-1)/2cot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 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 以及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全面-最详细)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全面,最详细)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抛物线:y = ax *+ bx + c 就是y等于ax 的平方加上bx再加上c a > 0时开口向上 a < 0时开口向下 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 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 还有顶点式y = a(x+h)* + k 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 -h是顶点坐标的x k是顶点坐标的y 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 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圆:体积=4/3(pi)(r^3) 面积=(pi)(r^2) 周长=2(pi)r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 (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 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 椭圆面积公式:S=πab 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 三角函数: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ot2A=(cot2A-1)/2cot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 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 以及 s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 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 四倍角公式: sin4A=-4*(cosA*sinA*(2*sinA^2-1)) cos4A=1+(-8*cosA^2+8*cosA^4) tan4A=(4*tanA-4*tanA^3)/(1-6*tanA^2+tanA^4) 五倍角公式: sin5A=16sinA^5-20sinA^3+5sinA cos5A=16cosA^5-20cosA^3+5cosA tan5A=tanA*(5-10*tanA^2+tanA^4)/(1-10*tanA^2+5*tanA^4) 六倍角公式: sin6A=2*(cosA*sinA*(2*sinA+1)*(2*sinA-1)*(-3+4*sinA^2)) cos6A=((-1+2*cosA^2)*(16*cosA^4-16*cosA^2+1)) tan6A=(-6*tanA+20*tanA^3-6*tanA^5)/(-1+15*tanA^2-15*tanA^4+tanA^6) 七倍角公式: sin7A=-(sinA*(56*sinA^2-112*sinA^4-7+64*sinA^6)) cos7A=(cosA*(56*cosA^2-112*cosA^4+64*cosA^6-7)) tan7A=tanA*(-7+35*tanA^2-21*tanA^4+tanA^6)/(-1+21*tanA^2-35*tanA^4+7*tanA^6) 八倍角公式: sin8A=-8*(cosA*sinA*(2*sinA^2-1)*(-8*sinA^2+8*sinA^4+1)) cos8A=1+(160*cosA^4-256*cosA^6+128*cosA^8-32*cosA^2) tan8A=-8*tanA*(-1+7*tanA^2-7*tanA^4+tanA^6)/(1-28*tanA^2+70*tanA^4-28*tanA^6+tanA^8)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I U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I U C A B R ?=U 2.集合12{,,,}n a a a L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 2n –2个. 3.充要条件 (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4.函数的单调性 (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1212()()()0x x f x f x -->? []b a x f x x x f x f ,)(0) ()(2 121在?>--上是增函数; []1212()()()0x x f x f x --'x f ,则)(x f 为增函数;如果0)(<'x f ,则)(x f 为减函 数. 5.如果函数)(x f 和)(x g 都是减函数,则在公共定义域内,和函数)()(x g x f +也是减函数; 如果函数)(u f y =和)(x g u =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则复合函数)]([x g f y =是增函数. 6.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7.对于函数)(x f y =(R x ∈),)()(x b f a x f -=+恒成立,则函数)(x f 的对称轴是函数2 b a x += ;两个函数)(a x f y +=与)(x b f y -= 的图象关于直线2 b a x += 对称. 8.几个函数方程的周期(约定a>0) (1))()(a x f x f +=,则)(x f 的周期T=a ; (2),)0)(()(1 )(≠=+x f x f a x f ,或1()() f x a f x +=-(()0)f x ≠,则)(x f 的周期T=2a ; 9.分数指数幂 (1)m n a = (0,,a m n N * >∈,且1n >).(2)1m n m n a a - = (0,,a m n N * >∈,且1n >). 10.根式的性质 (1 )n a =.(2)当n a =;当n ,0 ||,0 a a a a a ≥?==? -∈.(2) ()(0,,)r s rs a a a r s Q =>∈.(3)()(0,0,)r r r a b a b a b r Q =>>∈. 12.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 log b a N b a N =?=(0,1,0)a a N >≠>. 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②.1的对数等于0:01log =a ,③.底的对数等于1:1log =a a ,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数学公式一定要背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欢迎大家阅读!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精选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精选 在数学里公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高中数学公式都有哪些呢?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精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精选 1、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 2、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 a^3-b^3=(a-b(a^2+ab+b^2) 3、三角不等式|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4、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5、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6、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7、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8、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A)^2] cos2a=(cosa)^2-(sina)^2=2(cosa)^2 -1=1-2(sina)^2

高中所有数学公式大全

高中所有数学公式大全 数学公式是数学中的重要工具,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各种数学问题。下面是高中数学中常见的一些数学公式。 1. 代数公式: - 二次方程的解公式:对于二次方程ax^2+bx+c=0,解为 x=(-b±√(b^2-4ac))/(2a)。 - 因式分解公式:如a^2-b^2=(a-b)(a+b)。 - 完全平方公式:如(a+b)^2=a^2+2ab+b^2。 - 二次根式的运算公式:如√(a^2)+√(b^2)=a+b。 2. 几何公式: -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如三角形的面积S=1/2 * 底边 * 高。 - 圆的面积公式:如圆的面积S=πr^2,其中r为半径。 - 球体的表面积公式:如球体的表面积S=4πr^2,其中r为半径。 - 球体的体积公式:如球体的体积V=4/3 * πr^3,其中r为半径。 3. 概率公式: - 基本概率公式:如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事件A发生的次数/总次数。 - 条件概率公式:如事件A在事件B已经发生的条件下发生的概率为P(A|B)=P(A∩B)/P(B)。 - 乘法公式:如两个独立事件A和B同时发生的概率为 P(A∩B)=P(A) * P(B)。 - 加法公式:如两个互斥事件A和B发生的概率为

P(A∪B)=P(A)+P(B)。 4. 线性代数公式: - 向量的点乘公式:如向量A·向量B=|A| |B| cosθ,其中|A|和 |B|表示向量A和向量B的模,θ表示两者夹角。 - 矩阵乘法公式:如矩阵A与矩阵B相乘得到矩阵C, C_ij=∑(k=1 to n) A_ik * B_kj,其中n表示矩阵的维度。 - 矩阵的转置公式:如矩阵A的转置记为A^T,A^T_ij=A_ji,即转置后的矩阵A的行和列交换。 - 矩阵的逆公式:如矩阵A的逆记为A^-1,满足A * A^-1=I,其中I为单位矩阵。 上述仅列举了一部分高中数学中常见的公式,还有很多其他公式未包括在内。当需要使用特定的数学公式时,可以参考教材、课堂讲义或数学参考书籍,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公式。同时,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也是提高数学水平的关键,因此建议不仅仅死记公式,还要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及应用方法。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德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3.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U C A B R ⇔= 4.容斥原理 ()()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 ()()card 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 card A B C ---+. 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 ()(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 ()()(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 7.解连不等式()N f x M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N f x M <<⇔[()][()]0f x M f x N --< ⇔|()|22 M N M N f x +--<⇔ ()0()f x N M f x ->- ⇔ 11 ()f x N M N >--. 8.方程0)(=x f 在),(21k k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0)()(210时,若[]q p a b x ,2∈- =,则{}min max max ()(),()(),()2b f x f f x f p f q a =-=; []q p a b x ,2∉- =,{}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2)当a<0时,若[]q p a b x ,2∈-=,则{}min ()min (),()f x f p f q =,若

高中数学基本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基本公式大全 以下是高中数学常用的基本公式大全: 1. 二次方程求根公式: 对于二次方程 ax^2 + bx + c = 0,其求根公式为: x = (-b ± √(b^2 - 4ac)) / (2a) 2. 一次方程的解: 对于一次方程 ax + b = 0,其解为: x = -b/a 3. 因式分解公式: (a + b)^2 = a^2 + 2ab + b^2 (a - b)^2 = a^2 - 2ab + b^2 a^2 - b^2 = (a + b)(a - b) 4. 平方差公式: a^2 - b^2 = (a + b)(a - b) 5.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sin^2θ + cos^2θ = 1 tanθ = sinθ / cosθ cotθ = 1 / tanθ secθ = 1 / cosθ cscθ = 1 / sinθ 6. 三角函数和角度的关系: 弧度与角度的转换公式:弧度 = 角度× π / 180

角度与弧度的转换公式:角度 = 弧度× 180 / π 7.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 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 cos(A ± B) = cosAcosB ∓ sinAsinB tan(A ± B) = (tanA ± tanB) / (1 ∓ tanAtanB) 8. 三角函数的倍角公式: sin2θ = 2sinθcosθ cos2θ =cos^2θ - sin^2θ tan2θ = (2tanθ) / (1 - tan^2θ) 9. 三角函数的半角公式: sin(θ/2) = ±√((1 - cosθ) / 2) cos(θ/2) = ±√((1 + cosθ) / 2) tan(θ/2) = ±√((1 - cosθ) / (1 + cosθ)) 10.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 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 cos(A ± B) = cosAcosB ∓ sinAsinB tan(A ± B) = (tanA ± tanB) / (1 ∓ tanAtanB) 11.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 sinAcosB = (sin(A + B) + sin(A - B)) / 2 cosAsinB = (sin(A + B) - sin(A - B)) / 2 cosAcosB = (cos(A + B) + cos(A - B)) / 2 sinAsinB = (cos(A + B) - cos(A - B)) / 2 12.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最全面、最易懂)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最全面、最易懂)抛物线:y = ax *+ bx + c 就是y等于ax 的平方加上bx再加上c a > 0时开口向上 a < 0时开口向下 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 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 还有顶点式y = a(x+h)* + k 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 -h是顶点坐标的x k是顶点坐标的y 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 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圆:体积=4/3(pi)(r^3) 面积=(pi)(r^2) 周长=2(pi)r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 (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 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 椭圆面积公式:S=πab 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 三角函数: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整理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整理 高中数学公式 抛物线公式 y = ax^2+bx+c 就是y等于ax的平方加上b a 0时开口向上 a 0时开口向下 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 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准线方程为x=-p/2 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面积公式 圆的体积公式4/3pir^3 圆的面积公式pir^2 圆的周长公式2pir 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圆的标准方程__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侧面积S=c*h 斜棱柱侧面积S=c'*h 正棱锥侧面积S=1/2c*h' 正棱台侧面积S=1/2c+c'h' 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S=4pi*r2 圆柱侧面积S=c*h=2pi*h 圆锥侧面积S=1/2*c*l=pi*r*l 弧长公式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 扇形面积公式s=1/2*l*r 锥体体积公式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V=1/3*pi*r2h 斜棱柱体积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V=s*h 圆柱体V=pi*r2h 椭圆周长计算公式 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椭圆面积计算公式 椭圆面积公式:S=πab 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1. 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A B C U B C U A A C U B C U A B R 2 .集合 {a 1,a 2, ,a n } 的子集个数共有 2n 个;真子集有 2n –1 个;非空子集有 2n –1个;非空的真 子集有 2n –2 个. 3. 充要条件 ( 1 )充分条件:若 p q ,则 p 是 q 充分条件 . (2)必要条件:若 q p ,则 p 是 q 必要条件 . ( 3)充要条件:若 p q ,且 q p ,则 p 是 q 充要条件 .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4. 函数的单调性 (1) 设 x 1 x 2 a,b ,x 1 x 2那么 (x 1 x 2) f (x 1) f (x 2) 0 f (x1) f(x2) 0 f (x)在 a,b 上是增函数; x 1 x 2 (x 1 x 2) f (x 1) f (x 2) f (x1) f (x2) 0 f (x)在 a,b 上是减函数 . x 1 x 2 (2) 设函数 y f ( x)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 f (x) 0,则 f (x) 为增函数;如果 f (x) 0,则 f(x)为减函 数. 5. 如果函数 f(x) 和 g(x) 都是减函数 , 则在公共定义域内 , 和函数 f (x) g(x) 也是减函数 ; 如果函数 y f (u)和 u g(x)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 ,则复合函数 y f[g(x)] 是增函数 . 6.奇偶函数的 图象特征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 y 轴对称 ; 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 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 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7. 对于函数 y f (x) ( x R ), f (x a) f (b x) 恒成立 , 则函数 f (x) 的对称轴是函数 x 11.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 a r a s a r s (a 0,r,s Q) .(2) (a r )s 12.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 log a N b a b N (a 0,a 1,N 0) . 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② .1的对数等于 0: log a 1 0,③ .底的对数等于 1: log a a 1, a b ; 两个函 2 数 y f (x a)与 y f (b x) 的图象关于直线 ab x 对称 . 8. 几个函数方程的周期 ( 约定 a>0) ( 1) f (x) f (x a) ,则 f (x) 的周期 T=a ; 1 (f (x) 0),或 f(x a) f (x) 2), f(x a) f(x) (f(x) 0),则 f(x) 的周期 T=2a ; 9. 分数指数 幂 m n 1 (1) a n nm a 10.根式的性质 a 0,m,n N ,且 n 1 ) .(2) m a n 1 m ( a 0,m,n N ,且 n 1) a n 1) (n a)n a 2)当 n 为奇数时, n a n a ; 当 n 为偶数时, n a n |a| a,a 0 a,a 0 a rs (a 0,r,s Q) .(3) (ab)r a r b r (a 0,b 0,r Q) .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U C A B R ⇔= 2.集合1 2 {,,,}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3.充要条件 (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4.函数的单调性 (1)设[]2 1 2 1 ,,x x b a x x ≠∈⋅那么 []1212()()()0x x f x f x -->⇔[] b a x f x x x f x f ,)(0) ()(2121在⇔>--上是增函数; []1212()()()0x x f x f x --<⇔ [] b a x f x x x f x f ,)(0) ()(2 121在⇔<--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0)(>'x f ,则)(x f 为增函数;如果0)(<'x f ,则)(x f 为减函数. 5.如果函数)(x f 和)(x g 都是减函数,则在公共定义域内,和函数)()(x g x f +也是减函数; 如果函数)(u f y =和)(x g u =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则复合函数)]([x g f y =是增函数. 6.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必备版)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必备版) 篇一 篇二 篇三 公式一: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π+α)=sinα (k∈Z) cos(2kπ+α)=cosα (k∈Z) tan(2kπ+α)=tanα (k∈Z) cot(2kπ+α)=cotα (k∈Z) 公式二: 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三: 任意角α与 -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五: 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公式六: 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以上k∈Z) 注意:在做题时,将a看成锐角来做会比较好做。 诱导公式记忆口诀 ※规律总结※ 上面这些诱导公式可以概括为: 对于π/2*k ±α(k∈Z)的三角函数值, ①当k是偶数时,得到α的同名函数值,即函数名不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