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论语教学设计

经典诵读论语教学设计
经典诵读论语教学设计

1、《论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其人及语录体《论语》的相关情况;

2、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诵训练,培养学生对于古文的诵读能力;

3、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有层次的感知《论语》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孔子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如果面前有一座金山和一根能点石成佥的手指,谁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因为坐吃山空,金山迟早会用完,而有了点石成金的手指,黄金自然会源源不断。在学习中,有的放矢的学习方法就像点石成金的手指,运用它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很注意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论语》就讲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用相关资料对孔子和《论语》进行简要的介绍

1、出示孔子的图片及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2、出示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

3、出示孔子讲学图

4、出示《论语》的封面照片并介绍:《论语》属语录体散文,

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三、诵读训练

1、配乐诵读

首先请同学们来听配乐范读,在听的过程中请认真地参照范读感受其诵读的节奏、语速、停顿,并注意生字生词的读音。

2、学生自由阅读

朗朗上口的文句配上凝重古朴的古曲确实带给我们一种不同于现代文的全新感受,让我们仿佛置身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年代。我希望同学们不仅仅是这种古韵之美的欣赏者,更应是这种美的创造者。下面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自由阅读《论语》,当然在读的过程中依然要注意模仿范读的停顿、语调、节奏。

3、学生齐声阅读

好,同学们读得非常的热烈也非常的投入,那么下面请同学们齐声的朗诵文章,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可以对照课件注意节奏、语速、语调。

4、学生分小组阅读

看来同学们对于这种短小的文言文的朗诵还是掌握得很快的,读得相当不错。下面我们来比一比哪一小组读得更好。

四、整体感知这则《论语》的含义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后前后左右的同学进行讨论,当然在讨论的过程中讨论小组可以有选择性的进行讨论。

五、师生探讨交流

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点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学生可以自由的谈论有关自身学习生活情况)

六、小结全文

同学们刚才说得都很不错,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一些亲身经历清晰而有条理的陈述自己的观点和体验,让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发自肺腑的内心感受。相信同学们通过对《论语》的学习和感知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有的放矢,更上一层楼,也衷心希望同学们能够谨记今天我们所学的《论语》中孔圣人的谆谆教诲,为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明天。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在背诵声中结束这堂课。

2、《论语季氏篇第十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2、熟读《论语季氏篇第十六》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并能做到当堂成诵。

3、进一步了解孔子做人,修身的一些观点。

教学重难点:熟读并背诵《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从开学到现在我们有学习了很多条论语,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叫一组同学一个学生说半句,其它学生其说下半句)

2、我们同学对学过都论语掌握都还是不错都,我们会背了这么多条论语,你能说说哪条论语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吗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二、新课

师:听了同学们都发言,老师知道论语无论是从为人处事上都能给我们带来启示。那么结交朋友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缺都事情,那么结交朋友都标准时什么我们到论语中看看孔子是怎样告诉我们的。

1、小黑板出示句子

2、学生自由读读

师:在你读的过程中你认为那些字值得我们注意的。(指名说)

3、让学生读读这几个字

师:对,这几个字在我们读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读准字音。那么现在谁能读读这句话。

4、指2-3名同学读

师:谁还能比他读的更流利。

师:论语是文言文,它读的时候与现代文章读的时候有什么

不同

(1)朗读速度慢(2)停顿多(3)注意语气词多

师:在我们读得时候一定要注意停顿,停顿不是一下子就断开的,一定是有气相连的。

5、咱们同学再试着读一读

6、齐读一遍

7、谁能给大家范读一遍(指1-2名)

师:通过读孔子的这句话中,大家找一找应该结交什么样的朋友,不应该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呀。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师: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参考论语中交朋友的标准交一些好朋友、真正的朋友。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次齐读句子。

8、男女生轮读

9、齐读

10、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背一背

11、引导背诵

三、总结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今天我们又在论语中知道了交朋友的标准,在论语中还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就让论语伴随着我们学习成长吧!再次齐背这句话。

3、《论语雍也篇》中的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论语雍也篇》中的两则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文言文都特点。

2、熟读《论语雍也篇》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并能做到当堂成诵。

3、进一步了解孔子做人,修身的一些观点。

教学重难点:熟读并背诵《论语雍也篇》中部分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从开学到现在我们有学习了很多条论语,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复习一下吧。(叫一组同学一个学生说半句,其它学生其说下半句)

2、我们同学对学过都论语掌握都还是不错,我们会背了这么多条论语,你能说说哪条论语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吗你从中懂得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知道论语能给我们带来启示。那么我们该怎么学好知识呢今天一起到论语中看看孔子是怎样告

诉我们的。

1、小黑板出示学习内容: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读

师:在你读的过程中你认为那些字值得我们注意的。(指名说)

4、让学生读读这几个字: 好hào 知zhì

师:对,这几个字在我们读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读准字音。那么现在谁能读读这句话。

5、指2-3名同学读

师:谁还能比他读的更流利。

师:论语是文言文,它读的时候与现代文章读的时候有什么不同(1)朗读速度慢(2)停顿多(3)注意语气词多师:在我们读得时候一定要注意停顿,停顿不是一下子就断开的,一定是有气相连的。

5、咱们同学再试着读一读

6、齐读一遍

7、谁能给大家范读一遍(指1-2名)

师:学习了孔子的两句话,我想起了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

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

理解意思:好:喜爱;

师:在学习中我们也要参考论语中讲的一些道理,培养自己对学习的兴趣,做到乐中求学。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次齐读句子。

8、男女生轮读

9、齐读

10、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背一背

三、积累背诵

1、学生自由背诵

2、同桌互相检查背诵。

3、个人展示背诵。

4、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今天我们又在论语中知道了学习要培养兴趣,在论语中还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就让论语伴随着我们学习成长吧!

5,将今天的学习内容摘抄下来,熟读成诵。

4、《论语》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 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及“朝圣”,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那跪拜、跋涉着的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向圣地麦加前行的浩荡壮观情景,还有电影《红河谷》那一老一少一步一拜朝前走令人震撼的一幕。而在我国人们也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同学们知道它的缘故吗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板书文题),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而在国外,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全美第7所孔子学院、新英格兰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于20日在美国麻州大学正式揭牌成立。

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的教诲。

二、教师讲述孔子二三逸事,鼓励学生及时点评:

(一)孔子带着弟子去齐国。路上听见有哭声。孔子对弟子说,这人的哭声不像是家里死人。上前问哭者。哭者说,我从小就好学,游遍列国后返回家乡,可双亲已经过世。往而不来着,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说罢哭者就跳河自杀了。孔子对弟子们说,小子们记住此事,要引以为戒。从那以后,孔子的弟子告辞归家

的达人数到30%。

(二)孔子带弟子去郑国推销自己的政治观点,但是与弟子失散了。孔子独自一人站在东门外。有人对子贡说,东门外有一人焉,其长九尺有六寸,河目隆颡,其头似尧,其颈似皋陶,其肩似子产。可是腰以下,比禹短三寸。如丧家犬一样失意不得志。子贡将这些话告诉孔子。孔子显出高兴的样子,又叹了口气说,他表述的形状未必准确,可我的神色确实是象丧家犬啊。然乎哉!然乎哉!

(三)孔子东游路上,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论。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在早晨离我们近,中午离我们远。因为,太阳在早晨象车子的顶篷那样大,而中午则象盘子那样小。另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在早晨离我们远,中午离我们近。因为,早晨凉快,而中午热。孔子也不能判断谁说得对。两个小孩说:“谁说你知识渊博”

(四)孔子被围困在陈国与蔡国之间,整整10天没有饭吃。有时连野菜汤也吃不上,真是饿极了。学生子路偷来了一只煮熟的小猪,孔子不问肉的来路,拿起来就吃;子路又抢了别人的衣服来换了酒,孔子也不问酒的来路,端起来就喝。可是,等到鲁哀公迎接他时,孔子却显出正人君子的风度,席子摆不正不坐,肉类割不正不吃。子路便问:“先生为啥现在与在陈、蔡受困时不一样了呀”孔子答道:“以前我那样做是为了偷生,今天我这样做是为了讲义呀”。

三、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评价孔子的言行和观点从古至今人们对孔子有哪些评价

四、布置作业:

1、认真背诵《论语》中的精彩片段。

2、根据对孔子的了解,写一篇和孔子有关的人物传记以及一段颁给孔子的颁奖词。

5、《论语》十则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文言虚词“而”的用法。

2.学习古人勤学好问,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释词、口译,分析前三则。

教学过程

1.让学生说说对孔子的了解。

2.教师范读课文。

3.正字正音。

愠yùn罔wǎng说yuè——不亦说(悦)乎

4.教学第一则。

(1)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2)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子曰”:子,古代用作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这里可译为先生、老师,指孔子。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学了、学过,后面省略了学的内容;而,顺接连词;时,按时,时时;习,温习、实习;之,代学习的内容。学了(什么),按时温习它,不也愉快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共同学习、研讨问题),不也快乐吗“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别人;知,了解;而,转折连词;愠,恼恨、怨恨;君子,这里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却不恼恨(他),不也是有修养的人吗

(3)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则。

这一则包含几层意思各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

这一则包含三层意思: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一层表明了既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既讲了学习方法,也讲了学习态度。

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一层表明了学须有友。《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远千里而来,研究学问,析疑解惑,有利于学业进步,自然成为乐事。这一层讲的是朋友间虚心互学的学习态度问题。

③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一层直接表明了个人修养的问题,其实也表明了学习态度的问题。《论语.宪问》篇孔子说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可以帮助体会这一层的含意。这一层含蓄地表明了学习要有不求人知、全在进德修业的正确态度。

第一则三句话讲了三个意思,层次分明,言简意赅。

5.教学第二则。

(1)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2)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温习;故,旧的(知识);而,顺接连词;以,把,后面省略了代词“之”;为,作为、当作。复习旧知识,能够领悟新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3)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则。

这一则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具有什么含意

这一则表明了“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语言虽简,含意却很丰富。这里的“知新”,包含有两层意思:第一是得到新的体会,即认识的加深;第二是领悟到新的内容,即知识的扩大。

6.教学第三则。

(1)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2)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顺接连词;思,思考;则,就;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只是读书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苦思苦想而不读书,

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3)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则。

这一则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具有什么含意

这一则表明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这两句话阐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这见解是很精辟的。

布置作业

1.抄写、今译、背诵前三节。

2.说说“不亦说乎”中的“说”、“可以为师矣”中的“可以”,与在现代汉语中用法、意义的不同。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检查作业。

结合学生回答明确:古汉语中的“说”,有时通“悦”,是形容词;“可以”,多用作两个词,“可”,是“可以”的意思,“以”当“用”、“把”讲,介词。这与现代汉语中的“可以”不同。

2.进行新课。

(1)教学第四则。

①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②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子贡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以何。为什

么,凭什么;谓之,称他。子贡问道:“孔文子(谥号),为什么称他为‘文’呢”“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敏,聪敏;好(hào),喜爱;耻,把……当作耻辱;下问,问下,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以,以是,因此。孔子答道:(“孔文子)聪敏而又喜好学习,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作耻辱,因此(他的谥号)称他为‘文’”。

③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则。

这一则中,孔子对弟子进行了什么教育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

这里孔子借回答子贡提出的问题,教育弟子既要勤学,更要好问,要敢于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表明了在学习上要有勤学好问、不耻下问的态度。韩愈在《师说》中说:“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意思是说,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向郯子请教官职的名称,向苌弘请教关于音乐的事,向师襄学过弹琴,向老聃问过“礼”的知识。这些人的学识和个人修养都不如孔子。这正是孔子对子贡答话的很好的注解。

(2)教学第五则。

①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②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默,默默地;识(zhì),记住;之,它,代所学的东西;厌,满足;诲,

教导;何有,有何,有哪一样;于,在;哉,叹词。默默地记住学过的东西,对学习从不感到满足,教诲人从不感到疲倦,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

6、《论语》三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三则《论语》,掌握学《论语》用《论语》的基本方法。并了解《论语》语言言简意赅,凝练含蓄等特点。

2.回顾已学过的与三则《论语》的思想内容相通共融的课文或课外读物,并结合三则《论语》深入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在学用《论语》的过程中,领略孔子的思想和智慧,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把《论语》和阅读材料及生活结合起来,进行充分的感悟和表达。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一、温故而知新。

1.导入:学生读《里仁篇》的句子,

师:出现最多的是什么字板书:仁。什么是仁

师:我们来看看这三则论语。仁就包涵其中。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2.生读。师纠音。

3.做游戏:一分钟背诵。

二、结合课例,学《论语》.

1.借助下面词语概括课文大意

镭侵蚀乏力歧视顽强执著卓有成效里程碑

头衔视名利如粪土捐赠

2.师:由视名利如粪土引出居里夫人看重的是什么

生:心灵,人格,科学精神。其实用《论语》中的一个字概括,就是——仁。四人小组结合课文,来理解三则《论语》,来体会仁的内涵。

出示《论语》三则,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相机出示每则内容。

(1)拓展理解《论语》中“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重点理解“泰”字。(出示泰字的含义)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处之泰然也。——《元史·许衡传》

让学生谈谈更喜欢哪句话,原因是什么。(从内容,从形式上引导学生谈)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对应:

女学者(博学)

说说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人物具有这种品质。

师:谈谈这则《论语》对你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发(鼓

励学生联系学过的课文和生活中遇到的事来谈。

(3)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师: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再读经典。(指导学生再读前面出示的三句“论语”)

三、课内课外拓展,用这三则“论语”。

1.学习了这三则《论语》,在你们学过的课文中,你能想到谁

2.你又从课外书籍知道哪些具有如此品格的人物,和大家一起分享!

3.默写三则论语

四、作业。

1.背诵《论语·里仁篇》前五则。并想想这里的仁又指的是什么

7、《论语》(节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孔子,走进他的思想世界,亲身体验和了解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综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综合培养学生查阅、整理、筛选、运用资料的能力,综合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查阅、整理、筛选、运用资料的能力,综合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被尊为“圣人。他的一句句叮咛,曾成为了几代人的座右铭和不懈的追求。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大家再次走近这位先哲,让他美丽的光环也闪耀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中!

二、我会读:

朗读优美的句子,就等于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积累好的句子,则如同给自己的未来添注前进的能量。

1、朗读句子我能行。(指导朗读,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大致谈谈对句意的理解。)

2、比比谁记住的多。(个体问、小组问,问后评价对与错。)

三、我会讲:生动的故事,犹如丝丝春雨,可以浸润人的心田,让人从中受益无穷。

四、我会悟: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好似一颗颗闪亮的珍珠,令人赏心悦目,又常引领我们人生的航向。

五、总结:

“半部论语,可治天下。”《论语》记载了孔子很多闪耀着金子般光辉的想法和愿望,语言朴实,而且有些内容也极富趣味,希望我们同学多练习、多背诵,领略故人的好思想!

8、《论语四则》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4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资料和多种形式的诵读,仔细体会四则语录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励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去领略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先哲思想的无限魅力。

教学重点:

采用不同的方式熟读成诵,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懂得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生本对话,了解论语。

1、课件出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简介。(课件演示)

3、今天的语文课,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的教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预习是文言文教

二年级下经典诵读《论语》计划

以学校指导计划为基础,使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复兴中华民族。增强民族内聚力、振奋民族精神、整合群体价值、协调社会秩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培二年级下册经典诵读课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养学生健康成人。 二、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大声地朗读。能理解个别句子的意思,明白其中所蕴含的简单道理,为学生提供一些做人的思想和行为指导,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2、开设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让孩子们更系统的接受国学熏陶,强化素质,加强对孩子们的启蒙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3、开启少年儿童的潜能,特别是右脑、潜意识的巨大记忆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智慧,使识字、阅读、记忆、观察、思维、判断、想象、决策、创造、体能、灵感等多方面潜力得到更为科学、更为高效的开发和培育。 三、经典诗文诵读的内容: 诵读《经典诵读》中小学阶段二年级下册必须诵读的诗词《论语》。 四、课程开设的教学时间: 每周开设1节课;其他利用学校课前准备、早读等课余时间开展活动巩固。 五、课程开设的教学原则: 1、不求甚解,只要熟读会背。 2、不要苛求,要多多鼓励。不要用同一标准要求全体学生,只要半数以上的学生能背诵,就可以进行下一篇。 3、不一暴十寒,要持之以恒。 4、不要死板,要注重兴趣。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5、不拘泥形式,教无定法。人人可以是老师,处处可以为教室。 6、不孤立地教学,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六、经典诗文教学方法:

1、诵读法。其法只有一句话:“同学们,跟我念。”只是让儿童多听多念。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默念……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声、形、情、味、神。想方法多听多念。教学中可以加强范读,以便让学生读时有榜样、有兴趣、有信心。 2、多媒体网络学习法。利用多媒体声、光等刺激,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 3、活动学习法。把经典的诵读与学生的文艺表演、体育游戏等结合起来。如集体演唱《论语》,配乐背诵,边诵经边做操等。 七、保障措施: 1、提高师生对开设“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意义的认识。要充分利用书籍、报刊、电视、网络、会议等途径、方式,学习有关知识,情感体验,激发对中华经典的认同感、亲近感。 2、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与热情。 3、定期在班内开展诵读大赛活动,并予以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快乐。

论语十二章教案3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3篇 《论语》中所体现出的中国士人所追求的道德目标,以及在追求的过程中至死不易的信念。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论语十二章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论语十二章教案欧 论语十二章的原文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论语十二章的翻译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 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

国学经典诵读论语篇心得

国学经典诵读论语篇心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身为中国人,不但要关注当代文化,更应该回顾由我们的祖先从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由于我学识尚浅,只能 品读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样受益匪浅。 孔子应该说是中国儒派的创始人了,他的《论语》记录了他的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言论,大多关于学习,最适合我们小学生 阅读。 《论语》中有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习 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还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体会、新发现。从表面上看,要“温故 知新”很困难,但只要你换一个角度去想,总会有新的发现。而我 们也从过程中获取了更丰富的经验。孔子的这学习方法古今通用, 也是现代教育人士提倡的。通过细读《论语》,仅阅两句话,就收 获了这一学习方法,难道那些对古文不屑一顾的人还不刮目相看吗? 《论语》中有一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 小流,无以成江海。”讲的是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积累一撮撮不起 眼的泥土,时间长了才能成为一座山,到时风雨自然兴盛了。只有 积累一滴滴的水,才能汇聚成深渊,蛟龙自然来了。只有积累每一 件小小的善事,长期不断,也就养成了品德,心灵也自然升华了。 只有积累一步半步,才能走到千里之外。只有积累每一股细流,才 能形成江海。不就是用举例的方法告诉我们,脚踏实地地积累每一 份看似渺小的知识、经验,最后就拥有了相当庞大的实力,成功自 然会尾随而来了吗?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5)原文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5)原文 【评析】 这一章所讲的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贯穿了儒家一贯的思想主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 【原文】 12 17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译文】 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政就是正的意思。您本人带头走正路,那么还有谁敢不走正道呢? 【评析】 无论为人还是为官,首在一个正字。孔子政治思想中,对为官者要求十分严格,正人先正己。只要身居官职的人能够正己,那么手下的大臣和平民百姓,就都会归于正道。 【原文】 12 18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译文】 季康子担忧盗窃,问孔子怎么办。孔子回答说:假如你自己不

贪图财利,即使奖励偷窃,也没有人偷盗。 【评析】 这一章同样是孔子谈论为官从政之道。他仍然阐释的是为政者要正人先正己的道理。他希望当政者以自己的德行感染百姓,这就表明了他主张政治道德化的倾向。具体到治理社会问题时也是如此。他没有让季康子用严刑峻法去制裁盗窃犯罪,而是主张用德治去教化百姓,以使人免于犯罪。 【原文】 12 19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1),以就有道(2),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3),必偃(4)。 【注释】 (1)无道:指无道的人。 (2)有道:指有道的人。 (3)草上之风:指风加之于草。 (4)偃:仆,倒。 【译文】 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说: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孔子说:您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 【评析】

论语学而篇教案

论语学而篇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论语》学而第一教案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1、了解孔子的生平和哲学观; 2、把握《论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 学习要点: 1、孔子的思想主张; 2、《论语》的思想内涵; 3、学习孔子的语言、行文、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课时: 1 教学过程: 一、孔子介绍 二、经典诵读 1.出示原文内容: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4),不(5)亦说(6)乎有朋(7)自远方来,不亦乐(8)乎(9)人不知(10),而不愠(11),不亦君子(12)乎”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8) ” 子曰:(1),鲜(2)矣仁。” 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2.教读词句。 3.听读音像材料。 4.三最法诵读原文。 三、经典故事 四、经典哲理 1.教师简述孔子本章思想内涵。 2.初知大意。 【译文】

孔子说:“认真地学并按时练习,这不是令人高兴的事情吗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共同切磋学问),不也是很快乐的事情吗如果自已的才能不被别人所了解,我也不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行的君子吗” 【评析】宋代着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译文】有子说:“一个人如果能践行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美德,而喜好触犯上级的,这种人很少。不愿触犯上级,却喜好造反的,这样的人从来没有。领导者治国就是要抓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产生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美德,就是仁的根本啊!” 【评析】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是仁的根本,对于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

论语经典诵读159句

论语经典诵读49句 《学而篇》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 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篇》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 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7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八佾篇》 8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里仁篇》 9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 11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12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3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公冶长篇》 1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雍也篇》

17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8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9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述而篇》 20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1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2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3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4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2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泰伯篇》 26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罕篇》 27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8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29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颜渊篇》 32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33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子路篇》 34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十二章——颜渊篇第十二

颜渊篇第十二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3、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仞。?曰:?其言也仞,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无忍乎??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4、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 5、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矣。? 6、自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自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自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7、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

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蒋。? 8、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9、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如何??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0、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11、樊迟从游于雩愧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辩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论语学而篇教案

《论语》学而第一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1——1.4 教学要求: 1、了解孔子的生平和哲学观; 2、把握《论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 学习要点: 1、孔子的思想主张; 2、《论语》的思想内涵; 3、学习孔子的语言、行文、修辞手法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课时:1 教学过程: 一、孔子介绍 二、经典诵读 1.出示原文内容: 1.1子曰(1):“学(2)而时习(3)之(4),不(5)亦说(6)乎?有朋(7)自远方来,不亦乐(8)乎(9)?人不知(10),而不愠(11),不亦君子(12)乎?” 1.2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8)?” 1.3子曰:巧言令色(1),鲜(2)矣仁。” 1.4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2.教读词句。 3.听读音像材料。 4.三最法诵读原文。 三、经典故事 四、经典哲理 1.教师简述孔子本章思想内涵。 2.初知大意。 1.1 【译文】 孔子说:“认真地学并按时练习,这不是令人高兴的事情吗?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共同切磋学问),不也是很快乐的事情吗?如果自已的才能不被别人所了解,我也不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行的君子吗?” 【评析】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1.2 【译文】 有子说:“一个人如果能践行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美德,而喜好触犯上级的,这种人很少。不愿触犯上级,却喜好造反的,这样的人从来没有。领导者治国就是要抓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产生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美德,就是仁的根本啊!” 【评析】 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1.3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问题。这一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1.4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出主意,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及时的温习了呢?” 5、【评析】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而本章所讲的自省,

全年级语文 -《论语》颜渊第十二 原文加注释 人教(部编版)

颜渊第十二 一、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也不敏,请事斯语矣。 克:能,克制。复:返、归。目:细目。 动:1、动容貌之动;2、行动;3、动心。 不敏:愚笨。事斯语:事,从事、践行。二、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大宾:高官贵人。承:承担,承办。 大祭:指国家祭祀,如祭太庙,祭天等。 施:加,施加。于:在。 在邦:指在朝廷做事。在家:指在卿大夫家。 三、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曰:其言 也訒,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訒乎。 司马牛:孔子弟子,复姓司马,名耕,字子牛。 宋国人,司马桓魋之弟。 訒:言语迟钝,形容说话吞吞吐吐,难于出口。 为之难:做起来难。斯:那么,就。

言之得无訒乎:说这件事能不为难吗。 四、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内省不疚:内心反省自己,无愧于他人。 五、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亡:无。 敬而无失:指做事,要尽忠竭智、无过失。 恭而有礼:指为人方面,要心存恭敬不失礼。六、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譖,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譖,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譖:谗言。愬:通“诉”,也指谗言。 浸润:水滋润皮肤。肤受:尘垢污染皮肤。 不行:行不通。明:明智、贤明。远:远见。 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足:使.....充足。兵:武器,指国防力量。 民无信不立:民众不信任(政府),国家就会灭亡。

论语经典诵读50句

《学而篇》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同“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 3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同“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篇》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同“惘”),思而不学则殆。” 7 子曰:“由,诲女(同“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八佾篇》 8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里仁篇》 9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同“智”)?” 11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12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3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公冶长篇》 1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雍也篇》 17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8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9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述而篇》 20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1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2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3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4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2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泰伯篇》 26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经典诵读50句(必背一)

论语经典诵读50句 《学而篇》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同“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 3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同“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篇》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同“惘”),思而不学则殆。” 7 子曰:“由,诲女(同“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八佾篇》 8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里仁篇》 9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同“智”)” 11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12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3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公冶长篇》 1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雍也篇》

17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8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9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述而篇》 20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1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2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3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4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2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泰伯篇》 26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罕篇》 27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8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29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颜渊篇》 32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33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子路篇》 34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经典诵读展示------《论语》与成语

经典诵读展示------《论语》与成语 甲:有一种精神薪火相传。 乙:有一种文化历久弥新。 丙:有一部经典,铭刻了先贤的谆谆教诲 丁:有一位师长,点亮了人生前进的明灯 甲:孔子---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教育家 乙:孔子---经历了长达近50年的教师生涯 丙:孔子----以培养“君子”为教育宗旨,创立了儒家学派。 丁:孔子----以“六经”为教学内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合:翻开《论语》,让我们一起品读人生,汲取智慧! 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领: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和: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领: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领: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和: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男和:哀公问曰:“何为(wéi)则民服?” 女和: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wǎng),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领: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和: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领:子曰:“吾十有(yòu)五而志于学, 和: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矩(jǔ)。” 领:子曰:“由,诲(huì)女(rǔ)知之乎! 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领: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和: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学而》教案

论语·学而 一、重点难点 1.重点:加强人格修养的主要观点。 2.难点:简朴的语言蕴含深刻的哲理。 二、背景材料 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哲学上,他提倡中庸之道;在政治上,提倡“仁”和“礼”的学说,主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他首倡私人讲学,打破学在官府的传统。他的教育思想(如“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教学方法(如“举一反三”、“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等)和教学态度如“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孔子曾在鲁国任司寇(掌管司法),55岁开始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主张,但都没有得到重用。68岁回国从事著述和讲学工作。他教授弟子三千,有名字可考者七十余人。他整理了《易》、《书》、《诗》、《礼》、《乐》和《春秋》六经,为保存和传播我国古代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孔子的思想在世界文明史上也产生过广泛的积极影响,是著名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诸侯因忙于战争,奴隶主贵族趋于没落,生活上贪图享受,不但无法顾及学校,而且进取精神和学习兴趣逐渐丧失,官学开始衰落,从而使私学得以兴办。孔子积极创办私学,成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有教无类”,收弟子三千,并在长期的政治、教学活动中发表大量见解,形成孔子的思想主体。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加以整理成文,就成了《论语》。 2.《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全书20篇,以记言为主,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编辑而成。内容涉及政治、哲学、教育、伦理和文艺等方面的思想,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影响深远,是后代研究儒家思想的一部主要著作。《论语》的部分篇章,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语言简洁精炼,含义丰富深刻,概括力强,具有格言、警句的特色。 《学而》是《论语》中的第一篇,孔子语录就选自其中。 三、作品串讲 论语·学而[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

Resin3.1 优化

Resin3.1 优化 [转贴] 2008-12-12 10:39 使用resin已经有四、五年了,但以前都是做一些小系统,resin的压力并不大,近段时间做一个大系统,日平均ip上10万,resin的压力非常的大,除了对程序做优化以外,resin 的优化也小不了。 一、优化配置 修改conf/resin.conf 文章中的JVM参数 -Xms512m -Xss128k -Xmn184m -XX:ParallelGCThreads=20 -XX:+UseConcMarkSweepGC -XX:+UseParNewGC -Xdebug -Xloggc:gc.log 修改最大thread-max为2500 2500 65s 10240 30s 二、利用resin-admin监控resin运行情况。 第一行是Thread pool情况,如果发现Peak大于thread max,就应该修改 conf/resin.conf 中的thread-max,相应的增大thread-max。 第二行是Threads,如果长期出现在这里而又不是SUN的方法,或者resin的方法的话,就要对这些方法进行测试、优化。 以下内容都是自己不断实验总结的,而非resin官方的建议,可能不适合你的情况,我的经验仅做为参考。) 最近发现有人用黑客类工具恶意点击网站,或发送大量垃圾包,具体是什么不清楚,但是很明显是故意的,造成80端口无法正常访问,或访问速度极慢。

论语学而教学设计

《论语·学而》前四则教学设计 青田办贺家联小翟江涛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2、熟读《论语·学而篇第一》中的四则,并能做到当堂成诵; 3、初步了解孔子对学习、做人、修身的一些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并背诵《论语·学而篇第一》中的四则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2500多年前,在我国山东省,诞生了一位我国最伟大的教师。这位教师勤奋学习,博学多能,一生致力于教育,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他的思想两千多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甚至影响了全世界。美国曾经出版一本《名人年鉴手册》,其中所列出的世界十大思想家中,他被排在第一位。这位伟大的教师就是孔子。(出示孔子像) 孔子一生有弟子3000人,其中特别优秀的有72人。孔子用他的言行给弟子们留下深远的影响。孔子去世后,他的这些弟子将他和弟子们的言行整理编成一本书,这本书就是《论语》(板书:《论语》,提醒注意“论”的读音),你对《论语》还有哪些了解?或者你还想了解《论语》的哪些内容?(课件出示:《论语》及四书五经,及《论语》的篇章)这本书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本书,学习其中的第一篇。(板书:论语·学而) (二)古代的学生如何读书。 1、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古代的学生怎么学习吗?(请几个同学发言,随便说)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影片,看一看古代的学生是怎么学习的? 2、(看完后)你看懂了吗?你们想像他们一样学习吗?(学生答想)为什么?(学生答:可能会说可以喝酒吃肉,等等(同学随便发言)师小结:其实也就:能在轻松自由氛围中做学问,而且喜欢辩论。你们想不想在这种氛围中学习?那你们就轻松点,行不?为了轻松,首先给同学们讲个故事吧。 (三)学习第一则 1、讲述故事:一天,孔子正在家里读书,他时而大声朗诵,时而低头思考,时而为书中的内容拍案叫好。读着读着,孔子感觉到一种快乐的情绪在自己的心中慢慢荡漾开来,于是他取出一札竹简,在其中一片上写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课件出示) 放下毛笔,他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阵急促的马蹄声。“是我的朋友们来看我了吗?”他一阵欣喜,又拿起笔,在竹简上写下另一行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课件出示) “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管来的是谁,我都可以把我读书的心得、体会告诉他,他也可以和我谈谈他最近的收获,这不也是人生的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孔子静静地等待着,沉浸在一片幸福之中。 可是,马蹄声并没有停下来。孔子叹了叹气,默默地在第三片竹简上写下又一行字:“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课件出示) 他想,我日积月累地做学问,可是有谁能够理解我呢?哪怕没有一个人理解我,我都要宽厚待人,不恼怒,不怨恨,这样做才是真正的君子啊! 2、(出示完整的第一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则论语。 3、师示范读,提醒学生注意今天学习的内容和平常学习的课文在读法上有什么不同。 4、引导学生汇报读法有什么不同。 5、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1)朗读速度慢;(2)停顿多;(3)语气词多;特别指出虽与阅读无关,但也很重要的一点:(4)字数很少,但是意思很丰富。

六年级论语经典诵读50句

六年级论语经典诵读50句 《学而篇》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同“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同“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篇》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同“惘”),思而不学则殆。” 7 子曰:“由,诲女(同“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八佾篇》 8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里仁篇》 9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同“智”)?” 11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12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3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公冶长篇》 1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雍也篇》 17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8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9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述而篇》 20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1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2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3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4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2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泰伯篇》 26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罕篇》 27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8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29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颜渊篇》 32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33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子路篇》 34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5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6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宪问篇》 37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38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卫灵公篇》 39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40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41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42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43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4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5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46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47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48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49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5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经典诵读《论语》_初一作文

经典诵读《论语》 经典诵读《论语》暑假里,妈妈要我背《论语》。我接过一看,“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映入我眼帘。妈妈郑重地对我说:“泠杉,以后你每天背一章,要记住圣人的教诲哦!”尽管我心里有一千万个不愿意,但是看着妈妈那种严肃的眼神,我特意装出很乐意的样子,兴奋地说:“嗯,我很乐意”一开始,我为了让妈妈觉得我愿意背,就装着一副很认真的样子,其实我都是装模作样、死记硬背,一点也不理解其中的含义,也没有去理解。 可是慢慢的背到后面,我会看懂一些了,有时自己也会去查阅资料,理解意思。于是,我发现《论语》里有很多有意思的小故事,教给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比如,《论语》中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溪不曰,其为人也。 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就是说:叶公问子路,孔子这个人怎么样,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呢?我这人呀,发奋时忘记了吃饭。高兴时忘记了忧愁。 不知道老就要来了。仅此而已。”从这个小故事我发现孔子是个跟我原本想象的圣人不一样。原本我想,孔子,是一个圣人,千年才这么一个呀,一定是高高在上,每一句话都是高深莫测的,但是,在这个故事里孔子却说自己“仅此而已”。 这让我体会到:做人不能太骄傲,连孔子这样的大圣贤都这

样的谦虚,更何况我们这些无名小辈呢。《论语》中还说过:“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于不足观也已。”周公是一个连孔子都佩服的圣人,可孔子还说如果他骄傲而且吝啬,那就没有什么可赞扬的了。从这里可以教会我们不一定圣贤就什么都是对的,如果他有缺点,那这些缺点也是一样可以批评的。 我相信,正如妈妈说的,《论语》是一本会让我我终身受用的好书,它告诉了我应该怎么样去做人,要谦虚、要谨慎,要努力,要表里如一。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四年(5)班刘泠杉

国学经典:论语(三)论语第十一至第十五篇译文

国学经典:论语(三)论语第十一至第十 五篇译文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 1、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译文】孔子说:先进一辈,从礼乐方面讲,像是朴野人。后进一辈,从礼乐方面讲,真像君子了。但若用到礼乐的话,吾还是愿从先进的一辈。 2、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译文】孔子说:以前从我在陈蔡的,此刻都不在我门下了。

德行: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有宰我、子贡。政事:有冉有、季路。文学:有子游、子夏。 3、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译文】孔子说:颜回不是对我有帮助的人,他对我说的话没有不心悦诚服的。 4、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译文】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呀!人们对于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没有什么异议。 5、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译文】南容反复诵读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不玷,不可

为也。的诗句。孔子把侄女嫁给了他。 6、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译文】季康子问孔子:你的弟子哪个是好学的呀? 孔子对道:有颜回是好学的,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是没有了。 7、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译文】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卖掉车子,给颜渊买个外椁。孔子说:(虽然颜渊和鲤)一个有才一个无才,但各自都是自己的儿子。孔鲤死的时候,也是有棺无椁。我没有卖掉自己的车子步行而给他买椁。因为我还跟随在大夫之后,是不可以步行的。

《论语》教案

12 《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 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能流畅地朗读、准确的翻译并背诵课文。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3.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体会学习和修身方面的方法和道理。 学习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完整地表达,准确的背诵。 学习难点 文言文词语、句子的理解与积累。 学习方法 1.板块式教学思路。分“章”朗读课文,每读一章,结合注解进行翻译。 2.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解注释,说译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 学习准备 1.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 2.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 学习时间 3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

语〉十二章》。 二、预习交流,整体感知 1孔子及《论语》作品简介: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搜集整理的资料。 明确: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2诵读感知: (1)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自读:学生自读课文。 (3)感知: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明确:本文主要包括学习方法与态度、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九章着重谈学习,后三章着重谈修养做人。 3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多媒体展示下列词句,先让学生读,其他学生评价,最后教师再出示正确读音。 人不知而不愠(yùn) 学而不思则罔(wǎnɡ)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不亦说(yuè)乎 三省(xǐnɡ)吾身一箪(dān)食 四十而不惑(huò)不逾(yú)矩 曲肱(ɡōnɡ)而枕之博学而笃(dǔ)志 三、合作探究,重点学习课文前四章 1学生自由讲解前四章。 2齐读。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如字音、语速、语调、停顿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