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疏运系统

集疏运系统
集疏运系统

集疏运系统考试

一、名词解释

1.港口集疏运:与港口相互衔接、主要为集中与疏散港口吞吐货物服务的集水路、铁路、

公路等为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

2.港口装卸工艺:是指在港口实现货物从一种运输工具(或库场)转移到另一种运输工具

(或库场)的空间位移的方法和程序。

3.国际中转:是指由境外启运,经境内中转港换装国际航线运输工具后,继续运往第三国

或者地区指运口岸。

4.沿海中转:是指由沿海港口启运,经境内沿海中转港换装后,继续运往国外或地区指运

口岸。

5.内河中转:是指由内河港口启运,经境内中转港换装后,继续运往国外或地区指运口岸。

6.启运港退税:货物在启运港装运后,只需确认离开启运港发往洋山港(即政策适用港口)

中转至境外的,即被视同为出口并办理退税。

7.同船捎带:又叫“国轮捎带”,是指国内船舶在从事外贸集装箱运输的同时,利用航线

便利,捎带集装箱进行国内沿海段的运输。

8.提前报关:在指运地或启运地海关提前以电子数据录入的方式申报进出口,待计算机自

动生成《转关货物申请单》,并传输至进境地海关或货物运抵启运地海关监管现场后,办理进口和出口转关手续。

9.进口直转转关:是指进境货物在进境地海关办理转关手续,货物运抵指运地再在指运地

海关办理报关手续的进境货物的进口转关运输方式;

10.出口直接转关:是指在货物运抵启运地海关监管场所报关后,在启运地海关办理出口转

关手续的出境货物的出口转关运输方式。

11.进口中转转关:是指持全程提运单需换装境内运输工具的进口中转货物由收货人或其代

理人先向指运地海关办理进口申报手续,再由境内承运人或其代理人批量向进境地海关办理转关手续的转关。

12.出口中转转关:是指持全程提运单需换装境内运输工具的出口中转货物由发货人或其代

理人先向起运地海关办理出口申报手续,再由境内承运人或其代理人按处境工具分列舱单向起运地海关批量办理转关手续,并到出境地海关办理出境手续的转关。

13.保税港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在港口作业区和与之相连的特定区域内,具有口岸、

加工、物流等功能的特殊经济区。

14.保税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海关实施特殊监管的经济区域,是我国目前开放度和

自由度最大的经济区域。

15.物流园区:是指在物流作业集中的地区,在几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将多种物流设施和不

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也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和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的集结点。

16.交通规划:确定公路和城市道路交通建设的发展目标,设计达到这些目标的策略、过程

和方案。

《“十三五”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方案》解读

《“十三五”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方案》解读 交通运输部 日前,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合印发《“十三五”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方案》(简称《方案》)。《方案》明确了车购税资金支持集疏运铁路、公路建设的重点和投资标准,将重点突破铁路、公路进港“最后一公里”,加快推进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为促进港口转型升级、多式联运发展、物流业“降本增效”以及推进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三大战略”提供支撑和保障。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近年来,我国港口服务能力和水平突飞猛进,沿海亿吨级大港已经超过30个,但从总体发展水平看,集疏运系统相对滞后于港口发展。目前,交通运输部划定的70个重要港区中,铁路进港率仅为37%,全国52个主要港口中,仍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主要作业区没有实现二级及以上公路连通,集疏运系统已成为整个港口运输体系中的明显短板。 《方案》以加快港口多式联运发展为导向,以提升港口集疏运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核心,着力完善布局、优化结构、强化衔接、提升服务,加快打通铁路公路进港“最后一公里”,补齐港口集疏运基础设施短板。“十三五”期,拟支持约2000公里的集疏运铁路和1300公里的集疏运公路建设,到2020年,初步形成能力充分、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衔接顺畅的港口集疏运系统。 《方案》明确,“十三五”期,拟安排车购税资金支持港口集疏运铁路和公路项目建设,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有效拉动上下游产业发展,为实现经济稳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统筹确定建设重点发挥综合交通整体效能 《方案》根据“功能为先、需求导向”的原则,结合项目的集疏运衔接功能、公共服务属性等因素,统筹确定建设重点。铁路方面将重点解决提供公共服务的港口铁路支线或专用线建设问题,实现铁路支线(专用线)与港口及干线铁路的顺畅衔接,2020年重要港口铁

大型集装箱场站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方案

大型集装箱场站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一.大型集装箱场站的涵义及其面临的问题 (2) 二、大型场站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3) 2.1组织扁平化管理 (3) 2.2统一的面向客户的流程化管理 (5) 2.3有效的资源计划管理 (7) 2.4全面的绩效考核 (9) 2.5全面的实时数据采集技术 (10) 2.6完全基于交易的费用、成本处理 (10) 三.设计总结 (11)

一.大型集装箱场站的涵义及其面临的问题 大型场站一般是指规模较大,面积在十万平米左右,静态存量10,000标准集装箱(TEU)左右,年吞吐量30万TEU以上,月均吞吐量25,000TEU左右,日均吞吐量800 TEU左右的大型集装箱中转场地,大型场站除了完成集装箱堆存、转运(堆场CY)职能之外,一般还包括装卸货物的货运站(CFS);集装箱修理;装卸货物的转运仓库、集装箱运输等辅助职能,大型场站由于面积大、集装箱进出频率高,同时覆盖堆存、仓储、装箱、拆箱、修箱、运输等几乎所有职能,其管理的复杂程度一点不亚于一个大型的综合物流配送中心,而且集装箱由于属于大件物资,其作业需要大型专业机械,呈现出设备造价高,维修费用高、因而集装箱表现出单体作业成本很高的特点。 目前随着长途货物运输集装箱化趋势的加快,集装箱场站呈现出发展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的趋势,并且开始覆盖海运、铁路、公路、空运等各个运输领域。而与此相应的集装箱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手段却没有随着企业规模扩大而提高,集装箱业务量的快速增长同时带来了管理的难度和混乱程度的不断增加,管理成本大幅度上升造成企业的经营成本与规模的扩大不成正比,就是说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企业经营的单箱利润出现不成比例的下降。 具体问题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

港口集装箱堆场管理系统操作手册

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港 口 集 装 箱 堆 场 管 理 系 统 操作手册

目录 1引言 (3) 1.1 编写目的 (3) 2功能概述 (3) 2.1 系统登录和界面介绍 (3) 2.2 通用界面和操作 (4) 2.3 我的工作台 (8) 2.3.1个人日记 (8) 2.3.1.1 日记 (8) 2.4 集装箱进出存管理 (8) 2.4.1进场管理 (8) 2.4.1.1 进场批次 (8) 2.4.1.2 进场管理 (10) 2.4.1.3 进场批次查询 (10) 2.4.2出场管理 (10) 2.4.2.1 出场批次 (11) 2.4.2.2 出场管理 (12) 2.4.2.3 出场批次查询 (12) 2.4.3箱柜管理 (12) 2.4.3.1 箱柜登记 (13) 2.4.3.2 箱柜操作 (13) 2.4.3.3 移箱管理 (14) 2.4.3.4 锁柜和解锁 (15) 2.4.3.5 超期柜 (16) 2.4.4箱位管理 (16) 2.4.4.1 箱位设置 (16) 2.4.5修箱管理 (17) 2.4.5.1 修箱估价 (17) 2.4.5.2 修箱审批 (18)

2.4.5.3 修箱完成 (18) 2.4.5.4 修箱查询 (18) 2.4.6EDI数据生成 (18) 2.4.6.1 堆存报文 (19) 2.4.6.2 进场报文 (19) 2.4.6.3 出场报文 (20) 2.4.7统计查询 (21) 2.4.7.1 出场统计 (21) 2.4.7.2 进场统计 (22) 2.4.7.3 进场统计 (22) 2.4.8统计费用 (23) 2.4.8.1 出场费用统计 (23) 2.4.8.2 进场费用统计 (23) 2.4.8.3 堆存统计 (24) 2.4.9基础管理 (24) 2.4.9.1 费用设置 (24) 2.4.9.2 维修代码 (25)

我国港口集疏运系统发展现状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113159322.html, 我国港口集疏运系统发展现状分析 作者:陈羽 来源:《大陆桥视野·上》2017年第05期 日前,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合印发《“十三五”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方案》,明确了车购税资金支持集疏运铁路、公路建设的重点和投资标准,将重点突破铁路、公路进港“最后一公里”,加快推进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为促进港口转型升级、多式联运发展、物流业“降本增效”以及推进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三大战略”提供支撑和保障 一、我国港口集疏运系统发展现状 1.港口基础设施体系逐步完善,国有港口企业是我国港口行业的发展主体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齐全、河海兼顾、优势互补、配套设施完善、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港口体系。港口向着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发展。在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五大区域形成了规模庞大并相对集中的五大沿海港口群,以煤炭、矿石、油品、集装箱、粮食等货种和客运为重点,构架了水路客货运输系统。我国沿海主要港口软硬件设施已经步入了世界一流水平,港口装卸技术和服务效率处于世界前列。此外,我国内河主要港口面貌有了重大改观,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京杭运河和淮河水系、黑龙江和松辽水系形成沿江(河)港口带。在长江、西江干线和长三角、珠三角水网地区建成了一批集装箱、大宗散货和汽车滚装等专业化泊位,内河港口机械化和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31,259个,其中:沿海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5,899个;内河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25,360个。全国港口拥有万吨级及以上泊位 2,221个,其中: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807个;内河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414个。全国万吨级及以上泊位中专业化泊位1,173个,通用散货泊位473个,通用件杂货泊位371个。

应用于港口的信息系统

(一)用于码头作业方面的信息技术 1.码头操作系统(Terminal Operating System , 简称TOS) TOS 是用于管理和控制码头作业各个环节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船舶计划、堆场控制、装卸船控制、检查桥、计费、受理等,是码头生产管理的核心。多数集装箱码头采用了先进的动态实时TOS 系统,实时反映系统中箱信息,为码头计划和控制作业、收发箱提供最优方案,为客户提供便捷的服务。目前多数码头公司直接采购国内外先进的TOS系统,主流的有美国Navis 公司的Sparcs/Express,比利时的COSMOS, 韩国的 TBS 系统,国内有上海海勃公司TOPS 系统,华东电子的CTMIS, 另外,和黄、新加坡港务在国内合资码头中使用的系统也非常出色。TOS 系统是码头作业的灵魂,估计没有一个年吞吐量超过100 万标准箱的集装箱码头能够容忍TOS系统停止运行超过8小时。究其原因,是因为大型码头利用TOS 的自动处理能力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最大程度减少了人力,当系统停顿时,这些员工的手工处理能力根本不能替代系统处理能力,从而无法满足码头正常运作的数据处理需求。 2 . 无线终端( R a d i o D a t aTerminal, 简称RDT) 无线终端主要用于控制桥吊、轮胎吊、叉车和内拖车等装卸设备上,指挥司机操作。中央控制中心的操作指令通过无线信号传输到这些设备上,司机根据无线终端上显示的指令进行操作。目前集装箱码头使用的主流传输频段是400MHz 和 2.4GHz。无线终端通常与T O S 系统配合使用,从TOS 系统获得工作指令并将操作结果传回TOS 系统。采用无线终端技术彻底改变了通过对讲机指挥生产的传统调度模式,通过司机的操作达到实时确认集装箱的场位变化和装卸状态。无线终端是目前大码头用于实时确认集装箱位置变化的主要工具。由于无线终端设备价格昂贵,许多码头仅限于轮胎吊、叉车和船边理货作业,但随着吞吐量的提高和对管理的要求提高,各码头正投入巨资在集装箱卡车上安装无线终端,实现所有设备的集中调度。目前国内集装箱码头采用的无线终端设备以国外产品为主,投资较大,难以为中小码头所接受。国产替代产品正在走向成熟。 3 . 电子数据交换系统( E l e c t r i cData Interchange,简称EDI) EDI 主要用于集装箱码头与外界的数据交换。EDI基本功能:数据转换、数据格式化和报文通讯。在集装箱码头信息技术发展中,EDI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传统信息过程是:生产企业货物出口,首先会把这个信息用非标准格式传给货代公司,货代公司接到后再用另一个非标准格式传给报关行,然后再依次传给海关、商检、班轮公司、箱站、外轮理货、船代,在这个信息的传递过程中,每一个传递环节都在使用自己的非标准格式,而主要数据基本是一样的,这样做造成的最严重的影响就是使口岸通关速度大大降低。EDI 就是在口岸建立一个公共平台,把口岸进出口货物流通过程中数据采用标准格式流转,使同一信息实现一次性输入反复使用,最大化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整合和标准化,同时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通过这些标准化报文,收发信息的各方可以利用自己的软件自动接收或生成文件,保证了船公司、码头、箱站、海关的数据的一致性,保障了基础数据的准确和有效传递。目前各码头广泛使用的EDI信息有:船舶积载图(BAYPLAN),舱单(MANIFEST),装箱单(C O S T C O ),集装箱动态(COARRI/CODECO),

港口集疏运通道需求分析与发展建议

港口集疏运通道需求分析及发展建议 刘梦涵安旗林奚宽武赵晓辉马明 港口集疏运通道是以港口为起讫点,与经济腹地相互联系的货物运输通道,是港口与广大腹地之间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实现货物一体化运输组织的关键,是港口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完善港口与经济腹地之间的集疏运通道对于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强化港口辐射和集聚能力,促进内陆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港口集疏运通道通常涉及公路、铁路、管道、水运四种运输方式。 一港口集疏运通道层次划分 根据集疏运通道所承担的不同服务功能,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对外集疏运通道;二是衔接集疏运线路。 对外集疏运通道:港口联系内陆经济腹地的货物运输通道,是提升港口辐射能力和拓展经济腹地的重要基础设施,通常由一条或者多条高速公路、国省干线、铁路干线等交通干线共同组成。 衔接集疏运线路:连接港区与港口城市、交通干线的货物运输线路,是与港口联系最为紧密和直接的交通基础设施,通常表现为疏港公路、城市道路、疏港铁路、铁路专用线等交通形式。 二集疏运需求预测思路与方法 本文以山东沿海港口集疏运通道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港口集疏运需求预测思路和方法,在对各种集疏运方式的运输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公路集疏运需求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 1、预测思路 沿海港口集疏运通道的主要功能是满足港口发展对各种运输方式的集疏运需求,因此进行集疏运需求预测是重要前提。 集疏运需求预测的主要思路是: (1)以山东沿海各港口的总体规划基础,结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产业发展形势的研判,对未来山东沿海各港口的集疏运量进行预测; (2)依据沿海港口交通基础设施规划,按照“宜水则水、宜公则公、宜铁则铁”的原则,预测各种运输方式在沿海港口集疏运体系中承担的比重; (3)根据对港口与经济腹地的联系紧密程度,预测山东沿海港口分方向集疏运量; (4)山东沿海港口的集装箱运输主要通过公路完成,散杂货物中也有部分通过公路集疏,公路在集疏运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需要预测港口生成的公路交通量。预测依据是根据相关研究和调查数据分析得出的公路集疏运量与交通量的换算关系。 港口集疏运需求分析预测思路见图1。

最新港口信息管理系统技术报告

港口信息管理系统 技 术 报 告

目录 1 概述 (5) 1.1 文档说明 (5) 1.2 立项依据 (5) 1.3 研究目的 (7) 2 整体技术方案 (8) 2.1 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 (8) 2.2 运行环境 (10) 2.3 需求分析 (11) 2.4 总体设计 (13) 2.4.1 系统网络拓扑 (13) 2.4.2 系统整体结构 (15) 2.4.3 系统整体流程 (16) 2.4.4 系统数据接口 (18) 2.5 功能说明 (21) 2.5.1 港口企业部分 (23) 2.5.1.1 货物申请 (23) 2.5.1.2 企业名录 (23) 2.5.1.3 知识管理 (23) 2.5.1.4 港口分布 (23) 2.5.2 管理部门部分 (24) 2.5.2.1 港口管理 (24)

2.5.2.2 企业管理 (24) 2.5.2.3 会员管理 (24) 2.5.2.4 系统管理 (24) 2.5.2.5 知识管理 (25) 2.5.2.6 港口分布 (25) 2.6 数据库设计 (25) 2.6.1 普通货物类别表 (25) 2.6.2 港口企业类别表 (25) 2.6.3 危险货物登记表 (28) 2.6.4 用户表 (29) 2.6.5 信息表 (30) 2.6.6 信息类别表 (30) 2.6.7 信息附件表 (31) 2.6.8 信息模板表 (32) 2.6.9 出入港登记表 (32) 2.6.10 搬运机具设备表 (33) 2.6.11 类别字典表 (34) 2.6.12 权限列表 (34) 2.6.13 权限分配表 (35) 2.6.14 权限组表 (35) 2.7 主要技术 (36) 2.7.1 危险货物数据库 (37)

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后,港口集疏运网络体系

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后 港口集疏运网络建设规划研究 浙东经济合作区交通专业组 二00六年十月

目录 一、序言 二、宁波-舟山港基本特征分析 1、港口性质与定位 2、港口规划布局 3、港口吞吐量与集疏运规划 三、宁波—舟山港集疏运简析 1、各港区货物吞吐量及集疏运需求预测 2、港口集疏运系统现状 3、规划集疏运系统适应性评价 四、两港一体化后,解决港口集疏运问题的基本思路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港口开发和集疏运规划,实现规划指导思想从需求引导向供给引导转变 2、完善港口及其集疏运规划,确保规划科学性和可行性 3、构建港口综合集疏运系统,重视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4、加快集疏运网络建设步伐,配套建成与宁波—舟山港相适应的现代化港口集疏运系统 5、重视港口运输组织管理,提高港口集疏运效率,降低集疏运成本 五、几个具体建议 1、加强规划研究 2、梅山、六横港区功能定位以水水中转为主 3、扩大路网容量,完善集疏运系统 4、省和两市共同出资建设宁波-舟山港后方集疏运网络 六、参考文献

一、序言 宁波-舟山港作为我国突破行政区划、联合建港的第一例,其建设发展不仅将对我国港口未来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并将深刻影响长江沿线及浙江省经济的发展。为充分发挥宁波、舟山深水港优势,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推动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致力于实现两港“四统一”:统一品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2006年1月1日,浙江省宁波—舟山港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启用“宁波-舟山港”的名称,目前正在开展宁波-舟山港规划编制工作,并形成初稿。根据《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初稿)(简称规划(初稿))预测(不含洋山港区),2010年、2020年货物吞吐量分别为5.8亿吨、8.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1200万TEU、2500万TEU。 要实现上述规划目标,离不开集疏运网络系统的支持。港口集疏运网络系统的规划、建设应当是港口规划、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两港一体化后港口吞吐量的巨增,集疏运需求势必激增。这就带来了一个大问题,即目前我市规划并正在实施的集疏运网络系统是否有能力满足两港一体化后的集疏运需求、特别是集装箱集疏运需求?遗憾的是规划(初稿)没有回答这个重要问题。 港口的集疏运网络系统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由远洋干线和近洋支线及沿海内支线组成的海上集疏运扇面;二是由铁路、公路、内河水运、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后方集疏运扇面。

港口发展指标体系

附件 港口发展指标体系 类别序 号 指标名称指标内涵评价说明 安全便捷1 风险分级管控 与隐患排查治 理双重预防体 系建设水平 反映港口安全生产 管理水平。 对港口风险分级管控和隐 患排查治理的相关管理制 度、人员配置等情况进行 综合评价。 2 百万吨吞吐量 死亡率及经济 损失 反映港口安全生产 的最终结果。 由港口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经济损失)与港口货物 吞吐量的比值确定。 3 运输便利化程 度 反映港口运输服务 水平、口岸监管环 节简化程度和流程 优化程度。 对作业单证电子化率、服 务项目在线化率,以及单 证合规和边境合规时间等 情况综合评价。 智慧绿色4 码头新技术应 用及自主可控 水平 反映码头自动化程 度和5G、北斗、区 块链等新技术在港 口设计、建设、运 营中的应用水平及 相关核心技术自主 可控程度。 对码头设计、建设、运营 领域新技术应用程度、自 动化设备设施数量和比 例、设施设备在线实时监 控数量和比例,以及相关 技术自主可控程度等情况 综合评价。 5 港口物流智能 化程度 反映港口仓储、集 疏运系统自动化、 数字化、智能化水 平。 对港口仓储控制、管理系 统的智能化程度,以及智 能闸口、无人驾驶集疏运 车辆应用、智能化集疏运 调度等情况综合评价。

别号 指标名称指标内涵评价说明 6 港口铁路、水 路、管道集疏 运比重 反映港口集疏运体 系通过结构化减排 实现绿色发展的水 平。 由铁路、水路、管道集疏 运量占港口集疏运总量的 比重确定。 7 港口污染防治 水平 反映港口大气、水 等污染防治水平和 能源消费结构优化 成效。 由港口单位货物吞吐量所 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和新能源、清洁能源消耗 量占港口综合能源消耗总 量的比重确定。 经济高效8 口岸综合成本 反映单证合规成 本、边境合规成本、 其他口岸收费等口 岸综合成本。 对口岸收费项目透明化程 度、收费标准、单证合规 和边境合规成本等情况综 合评价。 9 港口作业效率 反映码头装卸效率 和船舶在港平均停 留时间。 对码头单机效率、单船效 率、旅客上下船效率,以 及船舶进出港平均停时等 情况综合评价。 10 泊位专业化率 反映煤、油、矿、 集装箱四大货类专 业化泊位比重。 按照煤、油、矿、集装箱 四大货类分别计算,由各 货类专业化泊位数与用于 各货类装卸的泊位总数的 比值确定。 支 撑有力11 港口能力与功 能适应性 反映码头、航道、 锚地等设施能力对 腹地货物运输需求 的保障程度,以及 对客货运码头能力、航道 等级、锚泊时间,以及各 类港口服务、危险货物作 业功能完备性等情况综合

集装箱堆场信息管理系统

堆场管理部 集散中心堆场新通海堆场 海铁联运中心 堆场 物捷一堆场物捷三堆场 物流四堆场 东疆联合查验 中心 十六万堆场 费收财务 (现场)调度员 (现场)理货员 作业司机 机械队 航运中心业务员大厅业务员中控调度总公司 各堆场机械部运输部(集卡)车队(陆运队)车队(航运队) 技术部 机械队 机械队机械队 …… 道口 科技处工艺部业务大厅 集 装箱堆场信息管 理系统 企业组织结构图 图1 企业组织结构图

一.集装箱堆场信息系统规划 1. 识别过程 1.1 集装箱堆场业务过程 表1 集装箱堆场业务过程表 计划控制调度作业支持资源 堆场布局规划装船作业进出口舱单 进口空箱计划卸船作业集装箱信息 提空箱计划集卡进场登记客户信息 回空箱计划道口确认设备信息 进场计划进场选位中控信息 出场计划落箱确认道口信息 设备管理计划提箱确认箱位动态信息 集装箱管理计划设备调度气候信息 财务管理计划集装箱维修人员绩效评估 查验计划集装箱查验 堆场安全监督 1.2 过程的简单说明 计划控制过程 堆场布局规划:根据业务流程以及集装箱流量,确定堆场布置。 进口空箱计划:对进口空箱进入堆场进行接收并核实。 提空箱计划:根据货主提出的提货申请,制定集装箱空箱的提取计划。 回空箱计划:出借的空箱回收至堆场的计划。 进场计划:进口集装箱堆放在堆场的场地规划。 出场计划:出口集装箱堆放在堆场的场地规划。 设备管理计划:对堆场中设备的使用、保养和维修等进行管理。 集装箱管理计划:根据集装箱类型,对其进行日常维护、检验和修理。 财务管理计划:统筹企业资金。 查验计划:对查验集装箱及箱内货物进行计划。 调度作业过程 装船作业:根据出口舱单,对集装箱进行装船。 卸船作业:根据进口舱单,对集装箱进行卸船。 集卡进场登记:登记进入堆场的集卡信息。 道口确认:在堆场道口,确认集卡信息。 进场选位:根据集装箱类型、出场时间以及堆场场地安排确定其堆场位置。 落箱确认:确认集装箱放置于正确位置,并将信息反馈于信息中心。 提箱确认:确认集装箱已被正确提出堆场,并将信息反馈于信息中心。 设备调度:根据堆场业务,合理调度设备。 集装箱维修:根据国家标准以及集装箱现状,对其进行保养及维修。 集装箱查验:查验集装箱及其箱内货物。 堆场安全监督:对堆场进行全方位安全监督检查。

完整word版,0.5MW-1MWh集装箱储能系统方案

0.5MW/1MWh集装箱储能系统 技术方案

目录 1.储能的应用-----------------------------------------------------------------------------------4 2.系统概------------------------------------------------------------------------------------5-6 2.1 系统组----------------------------------------------------------------------------------5 2.2 系统特----------------------------------------------------------------------------------5 2.3 系统运行原-----------------------------------------------------------------------------6 3.系统设------------------------------------------------------------------------------------7-14 3.1 储能变流器(PCS) ------------------------------------------------------------------7-8 3.1.1 储能变流器特点-------------------------------------------------------------7 3.1.2 储能变流器通信方式-------------------------------------------------------8 3.2 电池管理系统(BMS)---------------------------------------------------------------9-10 3.2.1 BMS系统架构---------------------------------------------------------------------8 3.2.2 BMS功能说明-----------------------------------------------------------------9 3.2.3 BMS电池管理系统构成及功能描述--------------------------------------------10 3.3 能量管理系统(EMS) ------------------------------------------------------------10-11 3.3.1 设备监控模块----------------------------------------------------------------10 3.3.2 能量管理模块---------------------------------------------------------------10 3.3.3告警管理模块----------------------------------------------------------------11 3.3.4 报表管理模块---------------------------------------------------------------11 3.3.5 安全管理模块--------------------------------------------------------------11 3.4 监控系统---------------------------------------------------------------------------12 3.5 消防与空调系统--------------------------------------------------------------------12 3.6 电池成套系统------------------------------------------------------------------12-16 3.6.1 电芯参数---------------------------------------------------------------------12 3.6.2 电池PACK及成簇-----------------------------------------------------------13 3.6.2 电池组在集装箱内的分布-----------------------------------------------------15 3.7 集装箱系统设计要求----------------------------------------------------------------15 4. 主要设备清单---------------------------------------------------------------------------16

大连港铁一体化集疏运体系研究

大连港铁●÷÷俸他 集疏运体系研究韩建成:沈阳铁路局大连铁路办事处,秘书,辽宁大连,11600 摘要:大连港口和铁路作为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 心的重要基础设施,承担着区域性的运输、货物集散、 物流中转等任务。实现港铁一体化发展,要降低流通 成本,畅通流通体系,建立适合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的大连铁路运营模式。通过对大连港铁集疏运状况的 综合分析,明确大连铁路要适应港口规模的扩大和运 输结构的调整,必须提高枢纽及铁路的集疏运能力。 关键词:集疏运;港口;枢纽;铁路 上连港作为区域性的运输、货物集/\散、物流中转、投资服务的枢纽,即将建设成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除了港口码头和船舶等航运设施外,加快铁路集疏运体系建设,实现港铁一体化发展,降低流通成本、畅通流通体系,研究铁路如何适应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需要是亟待探讨的问题。 1铁路集疏运现状 大连铁路枢纽是辽南地区主要的客货运输物流中心,连接大连、营口等8个市区以及大连、大窑湾、旅顺等5个港口,并与全国路网相连,担负着大连、营口两市主要物资及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港口物资转运的任务。线路 总长1384km,年货物发送量2900 万t,到达量7000万t,周转量200亿 t?km。其中,南部大连枢纽地区到发 量占总量的65%,港口到发量占铁路总 量的53%,铁路运输占大连港吞吐量的 40%以上。大连至东北腹地4列集装箱 班列的开通和3个内陆港的建立,形成 了东北经济区域集装箱物流网络;烟大 轮渡的开工兴建,将连接东北、环渤海、 长江三角洲三大经济区,开辟一条我国 南北物资交流的新通道,大连即将成为 跨海连接华东铁路的枢纽城市之一。 2加快建设铁路集疏运体系 大连港以我国东北地区为经济腹 地,东北地区70%以上的海运物资通过 中国铁路CHINESERAILWAYS2006/5 铁路、高速公路和地下输油管线经大连 港进出。大连港不仅是连接东北、华北、 华东等地区的水路交通枢纽,也是东北 亚、东南亚与欧洲各国连通的最佳海陆 交汇点。经东北铁路网,大连港还连接 着俄罗斯和朝鲜,可通过西伯利亚大铁 路,成为欧亚大陆桥的起点。港铁一体 化集疏运体系必将成为东北亚航运中心 的构架。 2.1调整和优化区域经济布局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规划启动后, 东北铁路网出现了严重的“梗阻”。从 2004年年底开始,通过大连铁路到发的 粮食、石油、钢材、原木等物资源源不 断,而由于铁路运能不足,无法满足货 运量增长的需要。以2005年为例,经铁 65  万方数据

集装箱堆场管理信息系统方案

word 格式可编辑 堆场管理部 集散中心堆场新通海堆场 海铁联运中心 堆场 物捷一堆场物捷三堆场 物流四堆场 东疆联合查验 中心 十六万堆场 费收财务 (现场)调度员 (现场)理货员 作业司机 机械队 航运中心业务员大厅业务员中控调度总公司 各堆场机械部运输部(集卡)车队(陆运队)车队(航运队) 技术部 机械队 机械队机械队 …… 道口 科技处工艺部业务大厅 集 装箱堆场信息管 理系统 企业组织结构图 图1 企业组织结构图

一.集装箱堆场信息系统规划 1. 识别过程 1.1 集装箱堆场业务过程 表1 集装箱堆场业务过程表 计划控制调度作业支持资源 堆场布局规划装船作业进出口舱单 进口空箱计划卸船作业集装箱信息 提空箱计划集卡进场登记客户信息 回空箱计划道口确认设备信息 进场计划进场选位中控信息 出场计划落箱确认道口信息 设备管理计划提箱确认箱位动态信息 集装箱管理计划设备调度气候信息 财务管理计划集装箱维修人员绩效评估 查验计划集装箱查验 堆场安全监督 1.2 过程的简单说明 计划控制过程 堆场布局规划:根据业务流程以及集装箱流量,确定堆场布置。 进口空箱计划:对进口空箱进入堆场进行接收并核实。 提空箱计划:根据货主提出的提货申请,制定集装箱空箱的提取计划。 回空箱计划:出借的空箱回收至堆场的计划。 进场计划:进口集装箱堆放在堆场的场地规划。 出场计划:出口集装箱堆放在堆场的场地规划。 设备管理计划:对堆场中设备的使用、保养和维修等进行管理。 集装箱管理计划:根据集装箱类型,对其进行日常维护、检验和修理。 财务管理计划:统筹企业资金。 查验计划:对查验集装箱及箱内货物进行计划。 调度作业过程 装船作业:根据出口舱单,对集装箱进行装船。 卸船作业:根据进口舱单,对集装箱进行卸船。 集卡进场登记:登记进入堆场的集卡信息。 道口确认:在堆场道口,确认集卡信息。 进场选位:根据集装箱类型、出场时间以及堆场场地安排确定其堆场位置。 落箱确认:确认集装箱放置于正确位置,并将信息反馈于信息中心。 提箱确认:确认集装箱已被正确提出堆场,并将信息反馈于信息中心。 设备调度:根据堆场业务,合理调度设备。 集装箱维修:根据国家标准以及集装箱现状,对其进行保养及维修。 集装箱查验:查验集装箱及其箱内货物。 堆场安全监督:对堆场进行全方位安全监督检查。

集装箱场站系统

智能集装箱场站操作系统白皮书Intelligent Container Yard Operationg System https://www.360docs.net/doc/f113159322.html,/wbs/webpages

引言 集装箱场站作为物流链中的重要环节,其作业效率的高低、服务品质的优 劣直接影响这整个物流链的运转效益,越来越多的集装箱场站都在寻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服务的有效手段,先进的信息技术、物流设备和先进的物流管理 理念无疑成为首选。 传统方式下,集装箱场站一般将各业务功能交由相应职能部门进行控制管理,如箱管、操作、仓库、客服、计费……。此种方式下,各项业务功能间的配 合协调不够紧密、而且彼此信息相对孤立、滞后,难于对整个物流过程进行精细 控制、难于有效地控制成本、系统地改进服务体系。另一方面,此种方式很难随 市场的不断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当场站规模逐渐增大、业务功能逐渐扩展时,企 业的管理难度将呈几何级数增长。 现代物流追求敏捷、透明、优化,越来越多地关注客户价值的不断增长, 如果能够通过必要的信息技术、设备,不断优化改进业务流程,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协同运行,建立满足客户需求、符合现代物流体系要求的物流操作、企业管理与客户服务模式,必将能帮助集装箱场站持续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1.海勃公司简介 上海海勃物流软件有限公司(Shanghai Harbor e-Logistics softwar Co.,Ltd.)成立于2001年10月,是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SH.600018)旗下高科技企业。公司目前从事的业务范围涵盖了系统集成,软 件开发,网络通讯,信息规划,项目监理等各个方面,具有国内、外各类型物流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丰富经验,能够为港口物流企业提供完整的业务信息化解决方案。

集疏运系统

集疏运系统考试 一、名词解释 1.港口集疏运:与港口相互衔接、主要为集中与疏散港口吞吐货物服务的集水路、铁路、 公路等为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 2.港口装卸工艺:是指在港口实现货物从一种运输工具(或库场)转移到另一种运输工具 (或库场)的空间位移的方法和程序。 3.国际中转:是指由境外启运,经境内中转港换装国际航线运输工具后,继续运往第三国 或者地区指运口岸。 4.沿海中转:是指由沿海港口启运,经境内沿海中转港换装后,继续运往国外或地区指运 口岸。 5.内河中转:是指由内河港口启运,经境内中转港换装后,继续运往国外或地区指运口岸。 6.启运港退税:货物在启运港装运后,只需确认离开启运港发往洋山港(即政策适用港口) 中转至境外的,即被视同为出口并办理退税。 7.同船捎带:又叫“国轮捎带”,是指国内船舶在从事外贸集装箱运输的同时,利用航线 便利,捎带集装箱进行国内沿海段的运输。 8.提前报关:在指运地或启运地海关提前以电子数据录入的方式申报进出口,待计算机自 动生成《转关货物申请单》,并传输至进境地海关或货物运抵启运地海关监管现场后,办理进口和出口转关手续。 9.进口直转转关:是指进境货物在进境地海关办理转关手续,货物运抵指运地再在指运地 海关办理报关手续的进境货物的进口转关运输方式; 10.出口直接转关:是指在货物运抵启运地海关监管场所报关后,在启运地海关办理出口转 关手续的出境货物的出口转关运输方式。 11.进口中转转关:是指持全程提运单需换装境内运输工具的进口中转货物由收货人或其代 理人先向指运地海关办理进口申报手续,再由境内承运人或其代理人批量向进境地海关办理转关手续的转关。 12.出口中转转关:是指持全程提运单需换装境内运输工具的出口中转货物由发货人或其代 理人先向起运地海关办理出口申报手续,再由境内承运人或其代理人按处境工具分列舱单向起运地海关批量办理转关手续,并到出境地海关办理出境手续的转关。 13.保税港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在港口作业区和与之相连的特定区域内,具有口岸、 加工、物流等功能的特殊经济区。 14.保税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海关实施特殊监管的经济区域,是我国目前开放度和 自由度最大的经济区域。 15.物流园区:是指在物流作业集中的地区,在几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将多种物流设施和不 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也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和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的集结点。 16.交通规划:确定公路和城市道路交通建设的发展目标,设计达到这些目标的策略、过程 和方案。

港口信息化建设

《港口信息化管理》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水运在世界经济运行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现代港口的发展呈现出布局网络化、业务物流化、格局港城一体化和管理信息化等特点。这些特点要求港口全面实现信息化。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港口信息化的建设,并在这方面已取得了重大进展。 一、信息化应用的理论 中国港口大多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粗放型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和竞争压力。使用信息化管理可以使得公司工作改变过去粗放的工作作风,使得港内工作更加精细化,就能起到提升自身竞争力的目的。 精细化管理就成为了信息化管理的理论依托。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是源于发达国家(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 精细化管理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的手段,是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 精细化管理是管理者用来调整产品、服务和运营过程的技术方法。它以专业化为前提、技术化为保证、数据化为标准、信息化为手段,把服务者的焦点聚集到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上,以获得更高效率、更高效益和更强竞争力。“精”就是切中要点,抓住运营管理中的关键环节;“细”就是管理标准的具体量化、考核、督促和执行。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在于,实行刚性的制度,规范人的行为,强化责任的落实,以形成优良的执行文化。 二、港口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第一,信息化发展水平将对港口竞争力产生重要影晌。 港口业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将为港口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将带来

_一带一路_建设对青岛港集疏运系统的影响_梁丽

DOI:10.16520/https://www.360docs.net/doc/f113159322.html,ki.1000-8519.20150812.002 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2 16:14:56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f113159322.html,/kcms/detail/11.3927.TN.20150812.1614.004.html “一带一路”建设对青岛港集疏运系统的影响 梁丽 王有江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 266404 摘要:青岛港是山东沿海第一大港,在全国沿海港口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推动青岛的工业化进程,促进青岛乃至山东的经济发展,推动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中西部地区经济 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现代港口,面对迅猛发展的国 际贸易,青岛港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集疏运体系,以满足国际市场的需要,“一带一路” 战略为青岛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青岛港要抓住机遇,顺势而为,积极对接“一带一路” 经济走廊,不断扩大港口辐射范围,营造高质量的产业空间。 关键词:“一带一路”建设;青岛港;集疏运系统 2014年度院级教学研究课题,编号GW2014B17 "Along the wa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Qingdao port collecting and distributing system Wang Youjiang Liang Li Qingdao Harbou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266404 Qingdao port is the first port in Shandong coastal area, in the national coastal ports in Qingdao, Qingdao, Hebei, Shanxi, Shaanxi, Shandong and othe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As a modern port, in the face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Qingdao port need to further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transportation system,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along the way" strate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Qingdao port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the Qingdao port to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roll with the punches. Actively docking economic corridor "along the way, continue to expand the scope of the radiation port, to create a high quality of industrial space. Key words: "along the way" construction; Qingdao port; transportation system 1 青岛港集疏运系统简介 港口集疏运系统是指与港口相互衔接,主要为集中与疏散港口吞吐货物服务的交通运输系统。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水路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研究 发现,港口集疏运系统的发展程度与腹地运输联系的规模呈正相关,即港口与腹地运输联系 规模越大,方向越多,港口集疏运系统线路越多,运输方式结构也越复杂;反之港口与腹地 运输联系规模越小,方向越少,港口集疏运系统线路也越少,运输方式结构也越简单。随着 世界范围内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进出口商品的物流量剧增,大型或较大型港口的集疏运系 统朝着多通路、多方向的联运方向发展。 青岛港是一个具有123年历史的特大型港口,依托于青岛市,现有泊位分布于青岛老港区、黄岛油港区和前湾新港区和董家口港区,主要的运输方式有公路、铁路、管道、航空, 其中以公路为主。2009年青岛港口的货物吞吐量为3.15亿吨,至2014年青岛港口的货物吞 吐量已达4.77亿吨,同比增长4.19%,形成了煤、油、矿、集装箱四大支柱货种的运输格 局,货物吞吐量逐年上升。目前,青岛港外贸吞吐量继续保持全国沿海港口第二位,原油吞 吐量稳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一位。(青岛港口货物吞吐量见图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