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性研究

汽车安全性研究
汽车安全性研究

10.16638/https://www.360docs.net/doc/f115010580.html,ki.1671-7988.2018.15.059

汽车安全性研究

刘毅坤

(长安大学汽车学院,陕西西安710064)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飞快发展,汽车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非常惨痛的伤亡与经济损失。然而,汽车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密切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对汽车安全性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与概述展现了研究它的目的与意义。随后对汽车安全性的一些主要装置和技术做了简单的介绍,并简单介绍了汽车安全性的研究方法。最后对这一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汽车;安全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U461.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7988(2018)15-160-02

Automotive Safety Research

Liu Yikun

(Chang'an University Automotive College, Shaanxi Xi'an 710064)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the convenience brought by automobiles has also brought about unfortunate casualties and economic losses. However, the issue of vehicle safe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that is closely watched by governments and societies around the world. 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and summarizes the safety of the car and shows its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After this, it briefly introduced some major vehicle safety devices and technologies, and briefly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methods for vehicle safety. Finally, the status quo of this study is analyzed and the outlook is given.

Keywords: automotive; safety; research

CLC NO.: U461.91 Document Code: B Article ID: 1671-7988(2018)15-160-02

1 引言

汽车在当代社会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工具,在给我们的生活与生产等方面带来巨大利益和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相当严重的灾难性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活造成了不容小觑的威胁,那就是具有让人吃惊的数字的交通事故。但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高速公路和高速公路的不断改善和扩展,以及汽车越来越高的速度,导致了越来越多的汽车交通事故。汽车安全问题的研究也就成了汽车研究中的当务之急与重中之重。2 汽车安全性

2.1 概述

大的来说,汽车安全性是按汽车事故发生的前后加以分类,分为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两类。

2.2 汽车的主要安全措施

1)碰撞缓冲区。这个措施的设计理念是:在此区域汽车发生碰撞的时候车身会逐渐发生变形,从而以这样的方式吸收在事故中产生的很大一部分部分撞击产生的能量。

2)溃缩式转向柱。,这个装置可以利用它特殊的装置让转向柱将驾驶员离移,这样以来,撞击中的能量就会被被更大程度的吸附。

3)悬浮发动机防撞保护装置。车辆在受到猛烈的正面撞

作者简介:刘毅坤,就读于长安大学汽车学院。

160

浅谈汽车碰撞安全研究

汽车碰撞与安全研究 车辆工程陈国强 摘要:汽车的碰撞安全性问题是当今世界汽车工业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提高汽车碰撞性能的最基本的途径是发展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与改进技术。文中主要介绍了汽车碰撞技术的发展现状,国内外相关的法规,并对汽车碰撞安全性的设计方法,如经验法、解析法、多刚体动力学法、试验法以及有限元方法进行了归类和总结。 关键词:汽车碰撞;安全;现状与发展 Abstract: Vehicle passive safety issue is a big and urgent problem for world-wide automobile industry to solve as soon as possible. The basic approach of protecting people from being hurt or killed in an accident is to improve crashworthiness of vehicles. This paper starts with discussing theories and methods for vehicle passive safety design, which included experiential methods, analytic methods, multi-body dynamics methods, crash test methods and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Key words: Auto collision; safety; current conditions and development 0 引言 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己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而在汽车交通事故中每年的死伤人数,常常超过世界的局部战争,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重大公害之一。从全世界的统计数字来看,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数已高达50多万人[1]。与世界其他各国相比,我国的汽车总拥有量只占5%,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却占100%[2],并且碰撞事故中的死亡率也大大高于欧美、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其中除了人为的因索外,车辆本身的碰撞安全性达不到要求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汽车的碰撞安全性问题,已成为近十多年来汽车工业的主要研究问题和攻关方向,世界各发达国家都对汽车碰撞安全性做出强制性要求,并建立了各自的法规。 1 汽车碰撞国内外法规 最早的汽车碰撞安全性法规诞生于60年代中期的美国[3],在此之前,世界上并没有任何对车辆的碰撞安全性能进行要求限制的法规,一些有关汽车碰撞安全性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依赖于汽车生产厂家的自觉性及对公众的责任感。1965年,美国汽车工业部门拨款一千万美元给密西根大学建立公路交通安全研究所[4]。1966年,设立了运输部,并颁布了公路安全法规和国家交通与汽车安全法规,其中的汽车安全法规即著名的FMVSS系列法规[5],它提

汽车安全性研究

汽车安全性研究1.1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的意义与现状 研究的意义1.1.1近年来我国的汽车工业飞速发展,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 这同时也导致了 与汽车相关的各种事故的迅猛增长。根据国家安全生产局发布的全国安全生产形势通报,2002年全国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107. 3万起,死亡13. 9万人。其中,道路交通事故77. 3万起,占全部的72%,死亡10. 9万人,占全部的78% , 56. 2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3. 2亿元。2003年我国一共发生交通事故607507起,总伤亡人数为598546人,其中侧面碰撞占32%,因侧面碰撞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占31.1%2006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78781起,造成89455人死亡、。431139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4.9亿元。与2005年相比,事故450254起,死亡人数98783人,受伤人数469911人,直接财产损失18.9亿元。汽车交通安全已经成为公共安全问题中举足轻重的部分。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汽车保有量只占全世界的1.9%,但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却占全世界的15%左右。可见汽车安全性研究在我国的重要性。大量交通事故的发生,无数生命的代价换来民众、生产厂商和政府部门对汽车安全性的重视并开始采取各种措施来减少人员及车辆的损失。通过提高汽车安全性能,达到事故无法避免时“车毁人不亡,车损人不伤”。[1] 汽车被动安全性是汽车最为重要的一项整车性能指标,人们一直致力于汽车安全性的研究和安全技术的开发。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日本,随着汽车安全性研究的深入和安全法规的贯彻,虽然汽车保有量在增加,但交通事故的死亡率大大降低,成效十分显著。这证明了先进的安全技术可以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及减少财产的损失。我国目前已进入交通事故多发期,而且汽车安全水平落后,这已经成为阻碍我国交通运输业和汽车工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开展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为了促进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中国汽车被动安全技术专业委员会于1995年9月成立,标志着我国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工作走上系统化和正规化的发展道路。而2000年1月1日,CMVDR 294《关于正面碰撞乘员保护的设计规则》的实施则标志着我国的碰撞法规正逐渐与国际接轨。 1.1.2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有关汽车被动安全性的研究主要围绕汽车抗撞性和乘员约束系统两方面开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1. 2.1车身结构抗撞性 是汽车问世以来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车身结构抗撞性研究提高汽车安全性,一。车身是安装悬挂部件的基础,其坚固可靠可为行车安全提供必要的条件。在实际的新车开发中,应以此为目标,努力实现车身结构高强度化。然而,车身能够直接发挥的最大作用还是提高整车的安全性。为此车身应有如下功能:(1)为了尽量缓解乘员受到的冲击,必须尽可能缓和吸收车辆和乘员的运动能

2020年汽车安全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分析论文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年汽车安全性能的影响因 素及分析论文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2020年汽车安全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分析论 文 摘要:本文以汽车安全性能影响因素为起点,介绍了汽车车身结构、、车身吸能、主动安全装置、被动安全装置,着重介绍了几种发展比较成熟的现代汽车安全装置,通过对其功用、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的介绍,让大家更加了解现代汽车安全系统的安全性。随着电子技术以及电子行业的高速发展,我相信将来的汽车制动系统安全技术会越来越依靠电子,这样制动的效果,制动可靠性会越来越高。将来的安全性能也会越来越成熟。 关键字:车身结构、防抱死系统、驱动防滑转、碰撞吸能 1安全性能评价概述 安全性指标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 1.1安全性能的概念

主动安全性是指汽车本身防止或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性能。主要取决于汽车的尺寸和整备质量参数、制动性、行驶稳定性、操纵性、信息性。 被动安全性是指汽车发生事故后,汽车本身减轻人员伤亡或减少货物受损的性能。 1.2安全性能评价指标 安全性评价指标通常说的是汽车的制动性,主要有以下评价指标 第一制动距离是衡量一款车的制动性能的关键性参数之一,它的意思就人们在车辆处于某一时速的情况下,从开始制动到汽车完全静止时,车辆所开过的路程。第二制动时间一般指行驶中的汽车从开始刹车到汽车完全停下来所用的时间。第三制动减速度反映了地面制动力的大小,与制动力和附着力有关。第四制动效能亦称热衰退性长时间使用制动,制动器不可避免的升温,制动效能的恒定性主要指抗热衰退性。 2车身结构对汽车安全性能的影响因素

汽车碰撞安全法规大全

汽车碰撞安全法规大全(中文版) 中国篇 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GB 11551-2003) 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GB 20071-2006) 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要求(GB 20072-2006) 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的规定(GB 11557-1998) 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GB 15083-2006)汽车安全带固定点(GB 14167-2006) 汽车前、后端保护装置(GB 17354-1998) C-NCAP 前部正面刚性壁障碰撞试验方法 C-NCAP 前部偏置碰撞试验方法 C-NCAP 侧面碰撞试验方法 C-NCAP 评分方法 欧洲篇 防止汽车碰撞时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认证的统一规定(ECE R12) 关于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认证的统一规定(ECE R14) 关于车辆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认证的统一规定(ECE R17) 关于车辆内部安装件认证的统一规定(ECE R21) 关于后面碰撞汽车结构特性认证的统一规定(ECE R32) 关于正面碰撞汽车结构特性认证的统一规定(ECE R33) 关于车辆火险预防措施认证的统一规定(ECE R34) 关于汽车前后端保护装置(保险杠等)认证的统一规定(ECE R42) 关于车辆正面碰撞乘员保护认证的统一规定(ECE R94)

关于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认证的统一规定(ECE R95)EuroNCAP 前部碰撞试验方法 EuroNCAP 侧面碰撞试验方法 EuroNCAP 侧面撞柱评估标准 EuroNCAP 车辆对乘员颈部保护的动态评估试验方法EuroNCAP 行人保护试验方法 EuroNCAP 儿童保护评估方法 EuroNCAP 评估方法与生物力学极限 GTR 行人保护法规 EC 行人保护法规 北美篇 内饰件碰撞特性要求及试验方法(FMVSS 201) 头枕的碰撞保护(FMVSS 202a) 转向机构对驾驶员的碰撞保护(FMVSS 203) 对方向盘后移量的要求(FMVSS 204) 座椅系统(FMVSS 207) 乘员碰撞保护(FMVSS 208) 乘员离位(OOP)保护(FMVSS 208) 儿童约束系统要求(FMVSS 208) 安全带安装固定点认证的统一规定(FMVSS 210) 儿童约束系统(FMVSS 213) 侧面碰撞保护(FMVSS 214)

基于虚拟试验的轿车正面碰撞安全性分析(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基于虚拟试验的轿车正面碰撞安全性分析(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2394-61 基于虚拟试验的轿车正面碰撞安全 性分析(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引言 长期以来,轿车安全性能一直是汽车工业界非常关注的课题。用实车碰撞试验可测定轿车安全性能,但因其需在实物样机上安装各种测试设备,进行实地试验,成本高、时间长,所以探索新的试验方法一直是汽车工业界所追求的目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各种应用软件的出现,人们可以用计算机来模拟轿车碰撞试验。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的汽车虚拟试验场可逼真地实现试验过程,通过交互改变汽车设计参数、试验道路环境,可以验证设计方案,从而达到缩短设计周期、降低开发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与传统的实车试验相比,应用虚拟试验场具有快速、逼真、可重复性等特点,可无危险、无损坏地进行碰

车辆被动安全性研究现状及发展.

车辆被动安全性研究现状及发展 武汉理工大学乔维高 [摘要]本文在阐述了国内外道路交通和车辆安全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 目前车辆被动安全性研究的状况和主要研究方法,并针对我国道路交 通的特点,提出我国车辆被动安全性的研究特点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车辆,被动安全,碰撞 1、前言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道路交通事故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大公害。以美国为例,1965年由于2000万辆汽车引起的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为4.9万人,伤180万人。1994年,因公路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达43536人,约占各种事故造成死亡人数总和的一半。就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而言,美国1965年为85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1975年为144亿美元,1985年为825亿美元。在欧洲,据1997年10月9日欧洲交通部长会议公布的统计数字,平均每年有45,000人死于汽车交通事故。另据报道,法国30年间因车祸死亡40万人,受伤300万人。法国政府每年为交通事故而付出的抚恤金和处理毁坏车辆的费用高达几百万法郎。韩国平均每万辆车因交通事故造成丧生的人数超过了发达国家的10倍,其经济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5%,占国家预算的11%。德国、日本、意大利、英国每年因车祸死亡的人数分别大约为2.7万人、9千余人、9千余人和6千余人。 汽车诞生至今的110多年时间内,全世界死于汽车交通事故的总人数达到3100万人以上,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的两倍,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的一半还多。据研究表明,全世界范围内每年因汽车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为70万人,受伤人数为1500万人,其中500万人需要住院治疗,而且预计本世纪开始不久伤亡人数将增加一倍。由此所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和给上千万个家庭带来的灾难以及残疾人口的增长引发的社会问题已经日渐严重。 全世界汽车保有量约6亿多辆,我国仅占1.6%,而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却占全世界的1/9。1999年,我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共受理道路交通事故近41.5万起,其中有8.3万多人死亡, 28.6万多人受伤, 直接经济损失达21亿多万元。根据对1990—1996年我国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比较,发达国家汽车保有量在逐年增加,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却逐年减少,万车死亡率很低(大约在1.5—3.5之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也在

提高车辆安全性的措施示范文本

提高车辆安全性的措施示 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提高车辆安全性的措施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汽车的安全性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做“主动安全 性”,又称“积极安全性”,所谓主动可理解为防范于未 然。重点是将车轮悬架、制动和转向的性能达到最好的程 度,尽量提高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和舒服性,减少行车时所 产生的偏差。例如安装制动防抱死装置ABS以提高制动性 能防止甩尾现象,安装驱动防滑装置ASR防止汽车产生侧 滑,采用转向动力辅助减轻驾驶者的疲劳程度,采用新式 光源提高照明射程,等等。另一类叫做“被动安全性”, 又称“消极安全性”,顾名思义就是一旦事故发生时,汽 车保护内部乘员及外部人员的安全程度。 一、主动安全性 (一)车辆的制动装置

①鼓式制动器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鼓式制动器,鼓式制动器是有两个弧形制动蹄表面装上制动摩擦片,在液压制动中制动分泵的活塞直接推动制动蹄,在气压制动系中,压缩空气推动一个凸轮旋转,使制动蹄向外张开以形成对车轮的制动作用。 鼓式制动器可以有自动增力的作用,由于制动鼓与制动蹄片(俗称刹车片)的接触面积大,所以在低速时制动效果较好,但是由于鼓式制动器的制动摩擦是在一个封闭条件下完成的,所以其散热能力差,在制动过程中会产生高温容易引起制动效能下降,所以不适合高速及长时间连续制动,另外在车辆涉水时鼓式制动器也很容易进水,如果进水后其制动效果会大大降低,这也是为什么在我们学车时教练会在车辆涉水后叫我们会在车辆出水之后要保持低速行驶同时还要多踩几脚制动的原因,这样的做法就是

车的颜色与安全性的关系

浅色好 主要是安全性高 在天气晴好的条件下,浅色系的汽车安全性能高于深色系汽车。而黑色汽车的事故率竟是白色汽车的3倍! 清华大学汽车碰撞试验室主任张金焕介绍了试验的方法和过程。工作人员选取了黑、绿、蓝、银灰、白5种颜色的汽车进行试验。时间在7月25日、26日天气晴朗的条件下,对清晨、白天、傍晚及夜间进行了24小时的观察,并在不同时间段进行了拍照。对比试验结果照片发现,黑色车辆在清晨及傍晚时段光线不好的情况下,最难被人眼识别,所以黑色车颜色的安全性比白色及银灰色车差一些,而绿色及蓝色车辆的颜色安全性位居中间。 大陆汽车救援俱乐部的事故数字统计也印证了上述结论。大陆汽车救援俱乐部副总经理高峰介绍,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拖车救援的事故统计,发生在黄昏和清晨视线昏暗条件下的交通事故有5158起。结果发现,浅色系的汽车视认性佳,交通事故率低,行车安全性较高。然而,黑色汽车的研究结果却令人担心。而黑颜色汽车事故率是白颜色汽车的3倍。 大陆汽车救援俱乐部2004年7月到2005年6月的拖车救援统计数据,针对发生在黄昏、清晨的5158起交通事故分析,得到各颜色车辆事故率排名。从左向右事故率逐渐降低,颜色安全性逐渐升高。 色彩特性与安全性有一定关系。 首先,颜色具有进退性,进退性就是所谓前进色和后退色。例如,有红色、黄色、蓝色、绿色共4部轿车与你保持相同的距离,你就会觉得红色车和黄色车要离自己近一些,而蓝色和绿色的轿车看上去较远。这说明红色和黄色是前进色,而蓝色和绿色就是后退色。一般来讲,前进色的视觉效果较好。 其次是颜色给人的体积感觉不一样。相同车身涂上不同的颜色,会产生体积大小不同的感觉。如黄色感觉大一些,有膨胀性,称膨胀色;而同样体积的蓝色、绿色感觉小一些,有收缩性,称收缩色。膨胀色与收缩色视觉效果不一样。据日本和美国车辆事故调查,发生事故的轿车中,蓝色和绿色的最多,黄色的最少。可见,膨胀色的视认性较好。 第三,颜色在人们视觉中的亮度是不同的,可分为明色和暗色。红、黄为明色,明色的视觉效果较好。暗色的车型看起来觉得小一些、远一些和模糊一些。从安全角度考虑,轿车最好使用视觉效果较好的颜色。但如果进行合理搭配,有些视觉效果不太好的颜色,也可提高其安

汽车行驶的安全因素(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汽车行驶的安全因素(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汽车行驶的安全因素(新版)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道路交通也在逐步扩展,交通量迅速增长,而随之而来的汽车行驶的安全隐患逐渐成为如今大家关注的一个话题。由于道路交通系统是由人,车,周围环境共同组成的,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也十分复杂,不仅包括人的原因,车的原因,更与周围的环境有着紧密联系。下面,我们就人,车,环境三大点来逐步分析汽车行驶的安全因素。 一.人员因素 (人是道路交通系统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1.行人的交通安全意识 行人在行走过程中对交通规则的遵守,以及他们的交通意识,都是汽车行驶的安全因素之一。历年来发生的多起交通事故,很大部分都是由于行人无视交通规则,闯红灯,不走斑马线,或者图方便穿越隔离带造成的。因此,加强对过路行人的交通规范的灌输,

以及明文规定对不遵守交通法则的行人的适当惩罚,将会大大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 2.驾驶员 作为驾驶机动车辆的人员,驾驶员是汽车行驶中最重要的因素。驾驶员主要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感官来感知车内外的各种行车信息,驾驶人员通过这种信息的处理来判断并执行操作。而驾驶人员对汽车的操纵直接影响了汽车行驶的安全。作为一个合格的驾驶员,需要熟练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突发事件的迅速反应能力,更重要的是,他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仅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生命以及社会安全与社会财产负责。疲劳驾驶,开快车,醉驾都是对生命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要保障汽车行驶的安全,驾驶员必须接受良好的培训,拒绝疲劳驾驶,适当放慢车速。对于醉驾,最近道路交通法出台了对醉驾的惩治方案,大大降低了酒后驾车的数量。 3.乘车人员 乘车人员在汽车行驶中,也是影响汽车行驶安全的因素之一。

全球汽车安全碰撞实验详细介绍及安全常识

全球汽车安全碰撞实验 详细介绍及安全常识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一)碰撞指标查询系统 1. 欧洲评鉴协会Euro-NCAP (1)NCAP碰撞简介 衡量性能好不好,不能由自己说了算,要经过试验验证。其中“碰撞性能试验”就是主要项目之一,也是人们最关注的试验项目,因为车祸大部分都是碰撞,这个测试结果基本反映了对乘员和行人的程度。 美国、欧洲和日本都制定了相关的乘员碰撞保护法规。例如美国国家公路交通管理局(NHTSA)颁布的FMVSS208《乘员碰撞保护》法规、欧盟重新修订的《正面碰撞乘员保护》法规、日本运输省颁布的TRAIS11-4-30《正面碰撞的基准》法规等,定期对本国生产及进口进行正面碰撞或侧面碰撞进行性试验,以检查内驾驶员及乘员在碰撞时的受伤害程度。但是,这些法规仅是这些国家或区域国家政府管理部门对产品性的最低要求,而生产企业追求的却是行业上公认的NCAP(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中文称为评估计划。它是一个行业性组织,定期将 企业送来或者上出现的进行碰撞试验,它规定的实车碰撞速度往往比政府制定的法规的碰撞速度要高,从而在更严重的碰撞环境下评价车内乘员的伤害程度,根据头部、胸部、腿部等主要部位的伤害程度将试验车的性进行分级。尽管NCAP 不是政府强制性实验,但由于它代表性广泛,标准科学,试验严格,组织公正,直接面向消费者公布试验结果,通过碰撞测试向消费者表示什么是的或是最的。

因此各大企业都非常重视NCAP,把它作为开发的重要评估依据,在NCAP试验取得良好成绩的,也将试验结果作为产品推广的宣传内容。 NCAP最早出现在美国,随后欧洲和日本等国都制订了相关的NCAP。其中欧洲的NCAP(European 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它由欧洲各国联合会、政府机关、消费者权益组识、俱乐部等组织组成,由国际联合会(FIA)牵头。欧洲NCAP不依附于任何生产企业,所需经费由欧盟提供,不定期对已上市的和进行碰撞试验,每年都组织几次。 欧洲NCAP的碰撞测试有两个基本项目,即正面和侧面碰撞。正面碰撞速度为64公里/小时,侧面碰撞速度为50公里/小时。在车辆碰撞时邀请生产企业直接参与以示公正性,还允许其产品有两次碰撞机会,当获知初次碰撞结果不理想时,会对产品进行改进或安装装置,再进行第二次碰撞,以获得最好的成绩为准。 NCAP的碰撞测试成绩通过星级(★)表示,共有五个星级,星级越高表示该车的碰撞性能越好,达到33分为满分。 (2)欧洲NCAP碰撞测试项目详解 ①NCAP正面碰撞测试标准详解

汽车行驶的安全因素

编号:SM-ZD-77131 汽车行驶的安全因素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汽车行驶的安全因素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道路交通也在逐步扩展,交通量迅速增长,而随之而来的汽车行驶的安全隐患逐渐成为如今大家关注的一个话题。由于道路交通系统是由人,车,周围环境共同组成的,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也十分复杂,不仅包括人的原因,车的原因,更与周围的环境有着紧密联系。下面,我们就人,车,环境三大点来逐步分析汽车行驶的安全因素。 一.人员因素 (人是道路交通系统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1. 行人的交通安全意识 行人在行走过程中对交通规则的遵守,以及他们的交通意识,都是汽车行驶的安全因素之一。历年来发生的多起交通事故,很大部分都是由于行人无视交通规则,闯红灯,不走斑马线,或者图方便穿越隔离带造成的。因此,加强对过路行人的交通规范的灌输,以及明文规定对不遵守交通法则

汽车碰撞安全性研究现状及趋势

汽车碰撞安全性研究现状及趋势 发表时间:2019-01-14T16:17:21.70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1期作者:章辉 [导读] 汽车碰撞的安全关系到车体的安全和乘员的安全。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 摘要:自从汽车诞生以来,汽车的安全性就有了提高。如今,汽车已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汽车作为一种便捷的现代交通工具,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因为汽车所造成的交通事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关键词:汽车;碰撞;模拟;抗撞性 引言 汽车碰撞的安全关系到车体的安全和乘员的安全。这在我国汽车研究领域还没有深入到这一领域,技术的研究和发展需要很长的时间,尤其是在车身碰撞的情况下。如何提高车体的防撞能力,减少伤害事故,车体结构的改进已经比较完善,车体结构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相当困难。 1汽车碰撞安全性研究现状 1.1车辆建模技术与数值模拟计算 车辆建模技术是汽车主动避撞系统开发及评价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已经运用混合建模技术将理论分析模型和车辆实验数据结合,充分利用各动力总成现有的标准数据,建立模拟汽车主动避擅系统中车辆行驶复杂工况的纵向动力学模型,并实现了基于通用软件的仿真,现有的建模技术基本可以满足汽车主动避撞系统的要求。比较简洁的模型如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的应用于汽车主动避撞系统、可模拟车辆运行全过程的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它分别实现了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简化、发动机模型简化、液力耦合器及自动变速器模型和车辆驱动系模型。各单元模型按照图1所示动力传递路线组合,就能得到适用于汽车主动避撞系统的纵向车辆模型。基于Matalab软件实现整个模型,再利用汽车主动避撞系统实车实验平台进行实车实验验证。数值模拟计算对汽车的碰撞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碰撞过程中,汽车结构经历复杂的变形,具有物理非线性、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的特点。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飞速发展,商品化有限元软件结合并行有限元方法和并行计算技术开始利用多个CPU并行处理,以求解大规模动态非线性复杂问题。它们都是基于区域分解的并行有限元法,例如并行版的LS—DYNA 3D的RCB方法,该类方法适用于任意复杂的模型,同时也尽量减少处于内部的分区边界,将分区之间的影响减到最小。 1.2仿真实验 汽车与行人碰撞安全性的实验评价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实际车与实验用碰撞假人进行碰撞实验,另一种是利用模拟假人的部件对实际车或汽车部件进行冲击实验。实验过程中,假人的运动特性与实际事故中行人表现出来的特性差别较大,因而常利用模拟假人的部件对实际车或汽车部件进行冲击实验。目前欧洲和日本正在开发完善生物拟合性能较好的假人,如本田公司开发的POLARII——DUMMY。美国UN ECE工作组正在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开发行人碰撞GTR(Global Tech—nicalRegulation),而且根据JARI(日本汽车研究所)和日本MLlT(国土基础设施交通厅)的工作,制定了头部冲击实验程序,他们下一步将制定下肢与保险杠冲击的实验方法。目前已经开发出具有较好生物拟合特性的行人仿真计算机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行人在碰撞过程中的运动学特性计算机仿真的结果与实际碰撞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尤其是头部与汽车的冲击部位,其平均准确率可达到91.9%。因此,采用计算机仿真与实验相结合的混合实验方法在汽车与行人碰撞性能评价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1.3实际科研开发 从事汽车安全的科研机构分别从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方面着手研究,主动安全方面的研究项目有辅助制动装置、电子行人发射器和接受器、自动弹出式发动机罩、汽车前保险杠安全气囊和前风窗安全气囊,以及一些科学的安全管理措施;被动安全方面的研究项目有改变保险杠结构和性能、改变发动机罩结构和性能、改变翼子板支撑结构和性能、改变汽车前端造型。目前在成员防护系统方面的研究异常活跃。一些汽车制造厂商也采取措施来提高汽车碰撞的安全性。著名的钢铁公司正致力于研究制造高安全性能的轻型钢材料。通用汽车内侧板和前后梁采用激光焊接技术,从而减少总重和焊接数量。底盘总成的各零部件采用逆向淬火双相钢,提高刚度和抗撞击特性。F一150皮卡车架液压成型制造,车身采用最优化抗碰撞特性设计,在撞击传到客仓之前吸收能量,前梁呈折叠式坍塌,消耗撞击能量。美国汽车商正在优化汽车前端结构件几何形状匹配,加大结构件吸收撞击力的能力。 2汽车碰撞研究 2.1直接碰撞过程 直接碰撞过程是指汽车和汽车从开始接触瞬间到脱离接触的瞬间所经历的时问。一般情况下,碰撞作用阶段经历的时间在70—120ms 以内,在碰撞前期及变形阶段汽车的横摆角速度、横摆角等参数都几乎不会有变化。而在后期及恢复阶段这些参数会发生变化,因此,在研究碰撞变形有关的内容时,以碰撞接触后恢复阶段作为研究阶段。 2.2碰撞后过程 汽车与汽车脱离接触瞬间到车辆停止的时间,当脱离接触后和可能会发生二次碰撞的问题,也可能在脱离接触后汽车与周边固定物再次发生碰撞的问题,这也是汽车安全性能研究的问题。 2.3碰撞研究的方法 汽车碰撞安全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撞试验研究和虚拟试验研究两种方法。汽车实车碰撞试验主要通过实车碰撞试验,根据碰撞试验结果做分析研究。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采用虚拟仿真模拟碰撞试验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现在作为碰撞试验的主要手段。 3解决汽车碰撞安全性问题的发展趋势 车辆建模技术水平直接关系着安全性研究,更贴近实际运行工况的混合建模技术是车辆建模的发展方向,优化数值模拟计算从而提高仿真运算速度是汽车碰撞仿真技术发展的核心。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来可以利用商品化有限元软件结合并行有限元方法和并

汽车安全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115010580.html, 汽车安全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分析 作者:韩炜琛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5年第09期 [摘 ; ; ; ; ;要]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其生活各方面的要求在不断提高。特别是随着汽车的普及,人们逐渐开始关注汽车的安全性能。因此,车辆的检测工作对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主要针对汽车安全性能的概念,分析了影响汽车安全性能的因素。 [关 ; 键 ; ;词] ;汽车;安全性能;系统装置 [中图分类号] ;U461 ; ; ;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27-0164-02 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在汽车制造和检测行业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 用,这也对汽车安全性能的检测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此外,由于汽车安全性能不高而导致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不在少数,社会各界都在关注着汽车的安全性能问题。由此可见,研究和分析汽车安全性能的影响因素对安全隐患的预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汽车的安全性能概述 (一)汽车的安全性能简介 汽车的安全性能大体上可以分为主动安全性能和被动安全性能两大部分。其中,主动安 全性能主要是指汽车本身防止各类交通事故发生的性能。这一性能所取决于的因素较多,主要有汽车的型号、大小、行驶稳定性以及驾驶员的操作技能,等等。当然,外界的因素,例如,汽车行驶时所处的温度、降雨量等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对汽车的安全性造成较大的影响。此外,汽车的被动安全性能主要是指在事故发生之后汽车本身能够对人员或者汽车上所装载的货物应受伤害缓解的性能。 (二)汽车安全性能的评价指标简介 通常我们在评价汽车的安全性能时主要依据的是汽车的制动性,而制动性又包括了制动 距离、制动时间以及制动减速度三方面。首先,制动距离是最为关键的参数之一,其主要是指汽车在以某一时速行驶的情况下,从开始制动到汽车完全停止这一段时间内汽车所行驶过的路程长度。其次,制动时间在汽车安全性能的评估方面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主要是指汽车从其以某一时速行驶的状态到完全静止的状态所需要的制动时间长短。另外,反映地面制动力大小的制动减速度也是评价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标,制动力以及汽车的附着力都与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最后,由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很难避免会产生高温,我们在评定汽车的安全性能时,很多时候都要参考汽车的制动效能,这一因素主要是指制动器在高温环境下的工作性能,其抗高温能力越强,制动效果越强,汽车的安全性能就越高。

汽车安全论文

目录 摘要: (1) 引言 (2) 1、汽车常用被动安全系统 (2) 1.1 、侧门防撞杆 (2) 1.2、安全车身 (2) 1.3、安全玻璃 (3) 1.4、预紧式安全带 (3) 1.5、安全气囊 (3) 1.6、乘员头颈保护系统(WHIPS) (4) 1.7、车外人员保护技术 (4) 2、被动安全系统的发展趋势 (4) 3、被动安全系统的展望 (5) 3.1、预警驾驶辅助 (5) 3.2、智能化反馈 (5) 3.3、全方位保护 (5) 4、主动安全技术 (5) 4.1、底盘主动控制技术 (6) 4.2、安全预警技术 (7) 4.3、综合安全技术 (7) 5、NCAP对汽车安全技术的影响 (7) 5.1、安全约束系统的改进 (8) 5.2、假人和传感器的改进 (9) 5.3、NCAP规范本身的改进 (9) 结语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汽车安全技术的现状 晏斌11018228 摘要:面对中国交通事故伤亡率高的现状,企业、学校、研究机构都加大了对汽车安全技术研究开发的投入,加快了安全技术研发能力的提升和产品化进程。自主品牌汽车 C-NCAP 五星高分的获得标志着中国被动安全技术的飞跃性发展。进一步开展对行人保护、后排乘员保护、防后碰鞭打保护以及骑自行车人保护等被动安全研究的同时,主动安全系统、预碰撞系统、智能化汽车网络系统的研究开发已经成为关注的热点,更高层次的乘员、车和环境等相关主被动安全技术的统合协调,将推动零碰撞零伤亡汽车安全理念的实现。国家级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大课题的设立、法规标准的建立和完善将会成为汽车安全技术快速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汽车安全;主动安全系统;被动安全系统;NCAP Status of automotive safety technology Yan Bin 11018228 Abstract: Investments of automotive safety technology have substantially been increased due to heavy casualty in traffic accident in China. It thereby accelerates the improvement of R&D capability of safety technology and commercialization process. The fact that the domestic-brand vehicles have achieved C-NCAP 5-star rating marks a great leap forward in terms of passive safety technology in China. The research of passive safety is further performed with regard to pedestrian protection, rear-row passenger’s protection, whiplash protection and cyclist protection. Meanwhile,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ctive safety, pre-crash safety and intelligent automotive network system have become the focuses.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high level active and passive safety technology regarding to passenger, vehicle and environment will promote the accomplishment of safety philosophy of zero crash and zero casualty. The subject establishment of state-level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ization, and regulations constitution and perfection thereof will become the driving force of rapid growth of auto safety technology. Key words: automotive safety; active safety; passive safety;NCAP

汽车性碰撞星级安全交通运输管理知识分析

车辆安全性 现代瑞纳、丰田新威驰、起亚福瑞迪、 丰田雅力士、铃木天语SX4、

序号厂商类别车型星级 1 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A类乘用车YQZ7165(福瑞迪) 2 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A类乘用车YQZ7166E(SOUL) 3 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A类乘用车YQZ7162(赛拉图) 4 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A类乘用车YQZ7140(RIO锐欧) 5 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SUV YQZ6430(狮跑) 序号厂商类别车型星级 1 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A类乘用车DHW7181(思域) 2 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B类乘用车DHW7244CUASB(思铂睿) 3 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SUV DHW6454(CR-V) 序号厂商类别车型星级 1 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B类乘用车GTM7240G(凯美瑞) 2 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MPV GTM6480ADL(汉兰达) 3 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小型乘用车GTM7160G(雅力士)

序号厂商类别车型星级 1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A类乘用车HG7151A(思迪) 2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B类乘用车HG7241A(第八代雅阁) 3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MPV HG6481BAA(奥德赛) 4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MPV HG6480B(奥德赛) 5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小型乘用车HG7154DAA(新飞度) 序号厂商类别车型星级 1 湖南长丰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SUV CFA6501AA(猎豹CS6) 2 湖南长丰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SUV CFA6470M3(猎豹) 序号厂商类别车型星级 1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A类乘用车SQR7180M117(A3) 2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A类乘用车SQR7150A137(风云2) 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B类乘用车SQR7201A2F(A5) 4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小型乘用车SQR7130S187(瑞麒M1) 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小型乘用车SQR7110S21(QQ6)

汽车安全性发展历程

汽车安全性发展历程 车身结构的设计,对于汽车安全性,到底有怎样的影响?本文就以汽车在百年历程中的安全性变革和车身结构的变化为例,解读车身设计的重要性。汽车的安全性不是以钢板的厚薄,或是车身的重量大小来评判,优良的车架结构才是汽车安全的最终保障。 让我们从汽车诞生开始谈起。汽车的安全性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是越来越被看重的一环,在汽车刚刚诞生的年代,由于内燃机技术的限制,汽车的时速并不比马车快上多少,汽车的车身结构,也脱胎于马车。 1912年,福特T型车,车身采用非承载式结构,引擎,前后轴都和车底的大梁相连。驾驶者的坐姿跟当年的马车类似。T型车由于低

廉的售价,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讲,他解放了马车,但是那个年代对于汽车的安全性概念几乎为零。T型车以现今的安全角度去看,是一辆风险系数极高的车。 1920年代的劳斯莱斯,采用大梁式的非承载式车身设计,这样的设计虽然能让车子的底盘拥有不错的强度,但车身依然脆弱。如果发生碰撞,引擎会直接冲进驾驶室,虽然出现了和今天的汽车相似的A,B,C柱设计,但在事故中车身脆弱的结构根本无法保证驾驶室的安全。这个年代的汽车,注重的是豪华,马力,汽缸数量,安全性依然是被忽略的一环。

汽车的安全性开始得到重视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以后,奔驰W111是第一个拥有碰撞吸能区设计的车型,第一次将车身划分为刚性区域和吸能变形区域,在碰撞发生时,刚性较弱的吸能区域首先变形吸收碰撞的能量,而乘员区域为刚性较强的区域,则不易发生变形。

汽车史上的第一次碰撞试验,时间为1959年9月10日。测试车型正是奔驰W111,当年的碰撞测试以喷气引擎驱动汽车正面碰撞硬质壁障,已经具备了今天碰撞测试的雏形。由于碰撞测试的引入,汽车安全性方面的研发开始加速,安全带,可溃缩的转向机构,安全气囊相继出现。 当年的车体结构示意,引擎仓和尾箱部分,均采用强度较低的吸能区设计,而乘坐仓则经过特别的强化。这样的设计已经具备了现代轿车车身结构的雏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