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热捧的芬兰现象式教学大起底

全球热捧的芬兰现象式教学大起底
全球热捧的芬兰现象式教学大起底

全球热捧的芬兰“现象式教学”大起底

2016年,是芬兰全国范围内实施“现象式教学”的元年,消息一出,轰动全球。世界各地的教育考察团纷纷到芬兰取经,想要把“现象式教学”的真经带回本国,其中也包括中国。现象式教学(Phenomenon Based

Learning),或称“跨学科学习模块”,由芬兰国家教委会20 14年12月发布的1-

9年级《基础教育国家核心课程大纲》提出。新大纲明确提出,每所学校每一学年至少要进行一次跨学科学习模块,也即现象式教学(现象一词,指事物的整体面貌,而非分割为各个领域与学科)。这次芬兰新课改的实施,曾被国外和国内媒体报道为“颠覆性的改革”,所谓“颠覆性”是指芬兰在沿用传统分科制教学的基础上,向“跨学科学习模块”转变,以培养学生贯穿于不同学科和领域所需要具备的横贯能力(transversalcompetence)。那么,新大纲之前,芬兰已有哪些条件能够支撑他们开展现象式教学?笔者将解剖芬兰高质量的教师,到解读师范生培养的课程大纲,再到深入参观芬兰学校的教育资源等,逐一剖析芬兰能够实施现象式教学的土壤。一、芬兰“现象式教学”的实施土壤笔者在芬兰中小学听课时,了解到芬兰的“现象式教学”有两种模

式:一种是由一位教师独立完成跨学科教学;另一种是由多位教师在同一时间和空间中“合作教学”,完成多学科融合的教学任务。为什么芬兰教师有这个能力“独立”或“合作”开展“现象式教学”?首先,是因为芬兰教师兼具全科制、研究型和自主权于一身,即高质量的教师为“现象式教学”提供了师资保障。芬兰自20世纪70年代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开始,就在小学实行全科制教师(class

teacher),即一位班级教师负责几乎全部科目的教学(体育除外),几十年来,教师对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在教学中也常常涉及到学科融合。加上,70年代至今,所有中小学教师都必须具备硕士及以上学历,接受过至少五年的教育学专业课学习、教学法学习和教学实践,这就让芬兰教师不同于按教科书教学的传统教师,而是成为具有自主权的“研究型”教师,他们运用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方法,去搜集资料,去设计适合自己风格和班级特色的教案,这就是“研究型”教师的最大意义:不在于是否写学术文章,而在于用科学思维设计教学。其次,芬兰高校的师范生培养课程,为未来教师落地“现象式教学”提供教学法训练。以我所在的于韦斯屈莱大学师范系为例,师范系学生要在5年左右完成300学分的本硕连读,其中跨学科学习(m ultidisciplinary

studies)竟占了60学分,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才可完成。换

而言之,芬兰的“现象式教学”的培养从师范生的学习阶段就已经开始了,师范生再带着习得的教学法在学校里的“教”,最终回到学生的“学”。这放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所高校,都是高要求。芬兰敢这么做,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师范生素养有信心,毕竟师范生是这个国家最优秀的一批学生,且入学门槛和竞争极高。据师范系主任Sirpa Eskel?-

Haapanen介绍,2017年于韦斯屈莱大学小学师范生项目有1 586位申请者,录取90名,录取率仅有5%。第三,芬兰当地学校的教育资源,特别是“1+N”开放型教室模式,为实施“现象式教学”提供了空间支持和基础设施保障。在参观芬兰学校过程中,我最大的感触是师生不固定在一间教室学习,他们活跃在学校的厨房、手工房、木工房、车间、音乐教室、语言教室里,也会走进森林、博物馆、社区,甚至与当地的教育机构合作,比如去建筑学校Arkki,亦或邀请芬兰的职业启蒙教育公司Me and my

city来学校授课。教室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空间,而是与社会、与大自然联通,这让“现象式教学”的实施有了空间上的灵活性。在教室外的小组讨论这三方面保证了芬兰具备实施现象式教学的能力。具体怎么做?这里分别以小学全科教师“独立”实施现象式教学、以及中学教师“合作”展开现象式教学为例。二、芬兰“现象式教学”案例分析2017年12月6日

是芬兰独立百年。我在于韦斯屈莱大学附属学校参观时,了解到三年级在独立日之前已开展以“芬兰独立百年”为主题的现象式教学。该班全科老师告诉我:“这两天,我要做的就是带着学生寻找与芬兰独立日有关的一切。在做课时规划时,有的学生想拍视频介绍他们眼中的芬兰,有的学生想组建一个乐队演奏芬兰国歌,还有的学生想用画画的形式庆祝芬兰百年,把大家的作品集中起来,在学校展示……这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就是我的备课内容。”以“芬兰独立100年”为主题的现象式教学,图片by钱文丹对小学全科老师而言,由于平时他们就在教授母语、数学、英语、手工、视觉艺术、音乐、宗教伦理、综合环境等课程,像综合环境这样的课程,本身就涵盖了生物、地理、物理、化学和健康等内容,所以他们整合教学相对容易。但中学科目老师不同,他们需要彼此协作、共同备课与教学,才能完成基于主题的教学目标。以“欧盟”为主题的现象式教学为例,内容涉及地理、历史、语言、宗教、政治、经济等多个学科,需要几个教师在同一时间和空间中合作教学,才能完成教学任务。以“欧盟”为主题的现象式教学,图片by陈式华此外,芬兰中学生的课程设置里,有一些科目本身就是“跨学科学习”,比如“家庭经济课”,烹饪时既要让学生读懂食谱并测量食材,又要让学生知晓食材的生长季节和产地、懂得营养搭配和食品安全——

这可不就是融合物理(测量)、自然科学(植物的生长)、健康(营养搭配和食品安全)、视觉艺术课(颜色搭配)、手工课(动手操作)、化学课(加工食材)、宗教(饮食文化)等的跨学科学习嘛。再比如“职业启蒙与咨询课“等,学生到“模拟城市”中去体验真实职员的真实生活,去银行办理业务、去税务局办理个人税收、去邮局分配信件、去超市销售食品等,这样的“模拟城市”空间,让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不知不觉进行了数学、政治、地理、社会历史、语言、环境等跨学科学习。一言以蔽之,芬兰的现象式教学是师生共同选择现象或主题进行课时规划,教师整合多学科内容,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自我评估的实施过程。三、芬兰“现象式教学”的实质和挑战有“能力”做是一回事,有“动机”去做是另外一回事。那芬兰开展现象式教学的动机到底是什么?芬兰教育委员会课程发展中心主任Irmeli Halinen 回应道:“在我看来,因为世界一直在变化。我们必须要思考和重新思考有关学校的一切事物,我们还必须认识到社会和工作中需要的能力已经发生了改变。”这意味着:首先,学校教学要紧跟世界的变化,21世纪是高度个性化的时代,又是人与人之间高度合作和联通的时代,这就要求教育既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又要在团队合作中增强学生与世界、学生与社会、学生之间的连接。其次,学校教学要满足社会和工作中能力的需求,特别是要满足21世纪

所需要的4C核心能力,包括创新能力(Creativity)、合作能力(Collaboration)、沟通能力

(Communication)、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不同国家都在提出自己的应对策略,芬兰的现象式教学是其一,其他国家的STEM教学、项目制学习、主题教学、综合实践课程等也是对21世纪核心技能的探索和尝试。芬兰的现象式教学之所以能够满足21世纪核心素养的需要,实质在于:首先,它让所学回归生活,鼓励学生以生活中的真实现象或学生关心的主题为学习内容。这继承了杜威提倡的“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其次,现象式教学又传承了在“做中学”的理念,让学生在项目合作中学习沟通技能、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对他人的观点或身边现象,进行反思批判,是一种将21世纪技能培养和科目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方法。最后,现象式教学是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从现象或话题的选择、到课堂实践和学习,再到学习效果评估,学生都是实施的主体。在访谈于韦斯屈莱大学师范系主任Sirpa Eskel?-

Haapanen时,她总结道:“我们在新大纲中提出现象式教学,是为了指引学校寻找提高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和学习参与度的方法,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在现象式

教学过程中,师生要共同探索学习的主题或现象,学生要自己去设定学习目标,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并根据既定的目标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经验、知识、感受、兴趣爱好、与他人的互动都得到关注,而教师此时的角色更像是一位“旁观的军师”,要去观察每个学生的个别需求,并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支持。”学生专注于“做中学”的手工课值得一提的是,芬兰的现象式教学并不是一时起意,而是多次课程改革的历史延续。据北师大教授曹一鸣在《跨学科教学研究:以芬兰现象教学为例》讲述:芬兰早在2004年《国家核心课程大纲》中就提出“综合”和“跨课程主题”的概念,指出跨课程主题是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点,并确立了七个主题,分别是“作为人的发展”、文化认同与国际化”、“媒体技能与沟通”、“积极参与的公民和创业者”、“对环境的责任、福利和可持续未来”、“安全与交通”、“技术与个体”。接着,在2011年制定的《2020芬兰教育与培训战略目标》中,继承提出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巩固公民技能和促进“跨课程教学与学习”……芬兰将成为世界上学习文化构建的领先者,学习和教学将更加强调合作的方法。2012年再次明确提出学校中将会有更多更广泛的、跨领域的专题教学。《2014国家核心课程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基于现象的教学”这一新概念,主要将以多学科、基于现象、基于项目的

形式进行教学。当然,在落实现象式教学的过程中,芬兰老师也遭遇了一些挑战。一些科目教师认为,他们通常对所教的学科比较擅长,并不擅长与学校中的同辈合作;加上,教师平时享受高度的自主权,已让他们形成自己的个性风格,很难调动教师合作备课的积极性。(本文转自芬兰吧,作者钱文丹)

芬兰教育的理念及特色

芬兰教育的理念及特色 芬兰,一个北欧小国,通过高质量的教育,近几十年来,造就了高素质的人才,并因此提升了国家竞争力,据达沃斯经济论坛公布的《2006-200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芬兰在全球125个国家和地区中名列第二,而此前连续三年排名第一。在反映教育质量的“国际学生评估计划”(PISA)①评估报告中,芬兰学生在阅读、解决问题能力上名列榜首,数学、自然科学等项目,也不居人后。全球各地的教育机构和教育专家纷纷造访芬兰,探寻这个北欧小国教育成功的奥秘。 芬兰的教育方针由国民会议制定,政府的教育部及其下属的全国教育委员会负责贯彻执行。芬兰在教育上的投资是全球最慷慨的。多年来,教育投入占GDP 的比重都在6%以上,教育开支在政府预算中位列第二,仅次于社会福利支出。以2008年为例,芬兰教育部的预算达到69亿欧元,占政府总预算的16%。②芬兰各类正规教育全部免学费,国民基础教育阶段,除了学费全免,文具费、课本费、教材费也全免,还要免费提供在校日午餐及交通。中央政府对各类教育的投资比例,大致而言,基础教育占40%,职业教育占20%,高等教育占15%,成人教育和其它教育占25%。③为了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合理布局,中央政府根据各地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情况,把全国划分为10类地区,按照“贫困地区多助,富裕地区寡助”的原则予以资助。 一、芬兰教育的理念 (一)人是最宝贵的财富。芬兰是一个自然资源缺乏、人口稀少的小国,他们深知自己没有资本浪费任何一个孩子,体现在教育上就是“不让一人掉队”(No Child Left Behind), 不论是家长、老师,还是社会各界,都付出超常的耐心和努力,通过各种方法,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也获得课本和生活知识,建立起自尊和自信。芬兰人总是说:“我们尊重每个独立自主的个体,因为我们非常需要各种不同的人才”。在芬兰,没有所谓朽木不可雕的“差生”,他们不会早早地对孩子进行筛选,贴上优劣不同的标签,他们不鼓励也不强调学生从小就与人竞争,在压力下学习,而是耐心启发、协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建立起可以受用终生的积极学习心态。 (二)教育是最好的投资。长期在强国的夹缝中求生存的芬兰人,深切地体会到唯有通过教育培养人才,才能延续民族的生命!芬兰在17世纪的典章中就

当前报考公务员热的原因剖析

当前报考公务员热的原因剖析 观察近几年报考公务员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都在报考,而且以应届大学毕业生居多。今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北京考区一共有11万4千多名考生参加了考试,由此可见,全国报考的人数是多么巨大。针对这种现象,我通过网络媒体的调查和在现实中身边人的了解,对报考公务员热的原因作出以下分析和说明: 针对社会热议的“公务员报考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局长尹蔚民表示,公务员报考热有四个原因: 一是当前就业压力大。 二是公务员考试高举“凡进必考”的旗帜,公平、公正、公开,这种制度也吸引了更多人报考公务员,在这样一种玻璃房子里的竞争下,只要有真本事,就能考上公务员。 三是公务员职业的稳定性,还有职业声誉较高,能够给人一个好的职业发展空间。 四是公务员的报酬待遇比较稳定,也有相应的福利。 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经济得到巨大发展。但随着与国际社会更加紧密的接轨,高素质且有经验的人才逐渐成为企业所需要的“理想职工”。针对这种情况,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加大了高等院校招生力度,为社会提供更多经过高等教育的人才。事实证明,这种措施已经有效的解决了社会与人才之间供求关系的问题。然而,各高校持续的扩招也逐渐使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显现出“过剩”的趋势。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造成大量人才积累,通常会出现一个工作职务几十上百人竞争的局面,而这其中也不乏硕士博士。因此,就有人认为当前就业压力的加大是高校扩招惹的祸,但仔细分析,这种说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前些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有很大的发展,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对国家和民族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其实,2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各个国家都在努力培养和挖掘人才,以便于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据“制高点”。对于向我国这样发展中大国而言,人才更是我们在未来竞争中唯一可以依靠的本钱了。同时,接受高等教育也是老百姓们所期望的,因为作为性世纪的现代人,都坚信事实就是力量,虽然不懂行大学也能够就业,但对也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如果没有经过高等教育阶段的文化、技能的培养,在今后,他们的就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困难。正是由于这种心态的影响,和国家有意的引导,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也在逐年稳定的增加着。这就造成了社会上就业压力普遍增加的结果。而作为政府部门的公务员这一收入稳定、福利待遇又好的职业,自然也就成为人们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们争先追捧的对象。因此说当前社会就业压力过大时造成公务员报考热的原因之一了。 通过考试录用公务员的制度为人们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给那些真正有才能的人提供一个才与社会公共管理的平台。因为公务员考试作为一种选拔政府工作人员的制度,相较于其他行业而言,更加具有广阔的竞争环境,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杜绝了某种“暗箱操作”似的录用规则,这对于那些有能力但屡遭妒忌排挤的人来说更是个很好的机会。可以说,国家公务员考试所打出的公平、公正、公开旗帜对于那些高校毕业生而言,更加坚定了他们报考的决心。因为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对于大学生就业所遇到的一系列困难也是深有了解。有些用人单位的招聘人员总是喜欢“挑肥拣瘦”,认为刚刚走出校园的学生既没工作经验,而且所要求的薪酬过高。不否认有些学生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但只要有一个稍微合理的工薪待遇和就业机会,我们也不会处在这种尴尬的境地了。参加工作后,在工作单位,一些领导和老职工总是摆出一副“你是小孩”的,应该尊敬我的姿态,即使工作能力再突出,但在按资排辈的固定思维影响下,也不会很快的得到发展。而公务员考试恰恰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平台,所以我们对这种选拔方式是持肯定态度的,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在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后感

自由,平等的芬兰教育 ----读《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有感 邱渝雁 初见《芬》这本书时,我疑惑了:芬兰这个靠近北极的小“冰国”,真的是教育全球第一吗?作者太夸张了吧。书的封面上印着“芬兰征服世界的‘奇迹教育’”的字眼和下面的条条款款,让我怀着探索与发现的精神开始阅读这本书。与其说是阅读还不如说是欣赏,这本书我并不是一口气就将他读完的,途中大部分的时间我都在要么回味作者笔下的美丽的雪景,要么上网查找作者去到的地理位置与地理特征,要么则是在思索与肯定着这奇迹般的教育的来龙去脉…… 纵观整本书,笔者从历史、社会、移民等方方面面为我们讲诉了芬兰教育的发展与奇迹史。其实,芬兰教育有今天的成就,与芬兰人民的坚持和毅力以及整个芬兰社会对教育的重视是密不可分的。在作者眼中,芬兰教育成为全球第一有很多很多的因素,但我感受最深的,也是我认为是中国教育比较缺乏的,是自由,平等的芬兰教育。 自由的芬兰教育。这里的“自由”主要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讲的,但也不是所谓的芬兰的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更多是的一种良好的自我的管理能力。看看他们的课程表(P50-52)吧,每天没有固定的上下课时间,特殊的教育制度将芬兰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凸现了出来;再看看他们的课后生活吧,没有多少作业,大多是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学习活动,或是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或是观看配有芬兰字幕的外语电视节目,老师和父母更多的是参与而不是干涉;再看看他们的寒暑假吧,孩子们享受的假期有时可长达近半年的时间,这是别国的教育者们都不能理解的,孩子们如何收心学习呀!可对芬兰教育者们来说,他们觉得假期里是孩子学习的乐园,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自己的喜欢的,去看,去玩,去探索,去发掘,因为他们认为“自由式”的自我学习才是最有意义的,也是最有效率的;再看看他们的作业本吧,几乎没有老师的批阅,全是自己或是同伴的修订,因为在芬兰老师们的眼中:“我

【最新范文】《反思教育 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 》阅读心得

《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阅读心得 我是工作于一个农村小学的教师,本来觉得我校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快乐!”还是紧紧跟随着时代发展的步伐,以学生为本,我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也还可以,教师们的敬业精神一直都是值得肯定的。 这周伴随着自读,导读,小组、大组的讨论交流、班级交流分享,让我有了新的思考。在听到学员们分享“教育改革的中国经验、中国理念在促进全球教育改革创新实践发展方面,究竟有哪些贡献?”时,教师队伍的建设、教育的公平、教育的投入、中职教育等,在我们引以为傲,觉得我国的教育处在了一个不断的飞速发展的时代。这时,导读专家苟教授引导大家要从中国、外国、国际的角度作对比的时候,我顿时觉得自己的坐进观天。蔡玉琢教授为我们作的讲座《如何学习芬兰教育的经验》中,我们看到了芬兰的学校和教师在教学上有较大的自主权,芬兰的职业教育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而选择,这样就能学生的参与性高,学以致用能力强,创造力高。反思我们教育:当教师拥有了较大自主权的时候,我是否真正的了解孩子吗?我们能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并施以发展性的教学吗?如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寻适合的 方法才是出路。 站在国际的视野看教育,全球的失业率增加,贫富差距过大,各国的教育经济状况投入不同,教育的不平等,部分地区还没有得到受教育的权利,女童问题等,可谓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局面。以上的综合问题都需要我们去关注,去了解,找到强有力的数据支撑,才能找到我国所处的形

势以及扮演的角色,客观公正的定位好自己。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大幅提升,中国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未来的教育工作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中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正在逐步实现从谨慎观望者到全面学习者,再到深度参与者的角色转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第一个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联合国专门机构,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持了长期、天然的友好关系。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担任重要职位。特别是我国义务教育改革的快速提升:从普九,到两基,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府加大了投入,改善了办学条件,师资的配置等都大大缩小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全球教育发展不平衡、各具特色,也有共同要面对的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这时,教师就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教学服务提供者、设计实施定制化学习方案的成长咨询顾问,成为学生学习的陪伴者、动力的激发者、情感的呵护者,真正成为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主动拥抱人工智能,应该积极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同时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造力。创新思维的培养,就是要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发现问题。人工智能将引发现代教与学的革命,众多语音图像识别、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成像技术渗入课堂,使得现行的教学媒介、师生评价反馈、深度学习等都发生改变,学生个性化、任务单式的学习,团队项目式的学习,多学科的统整融合实践等,都将在智能设备的支持下变得更便捷。 教师要不断增长本领,善用人工智能,提高教学效果,扩展知识疆域,调动学生兴趣,不能对其漠然置之、不屑一顾。要体现主体地位,永做

如何看待大学生对于国家公务员考试热的现象

如何看待国家公务员考试热现象 【刊名】《光明日报》2008-11-03 【馆藏位置】报纸阅览室 【内容简介】 2009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录公务员(俗称“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审核工作日前结束,通过审核的报名人数创纪录地超过105万人,而国家公务员拟招录人数为13500 余人,这意味着各职位平均竞争比例已达78比1,而这一比例在去年为60比1。更令人咂舌的是,在今年的报考中甚至出现4723人竞争中残联1个职位的火爆场面。今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与历年相比有什么共性和特性?持续升温现象背后透露出哪些信息? 趋热原因:就业压力、公务员比较优势和队伍建设成效驱动报考热潮 一般而言,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是在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实施之后,伴随现代公务员制度引进而得以确立和全面推行的。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白智立多年从事国家公务员制度研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代公务员制度的确立是很多国家现代化成功、国家稳定发展的要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转型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不高的考试成本和相对公正的录用程序使很多人将国家公务员考试作为职业规划的备选,而长期以来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成效和明显的比较优势,也成为人们报考国家公务员的主要考虑因素。 “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实施以来,应该说取得了很大成绩,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得到了较好贯彻,较为全面地向社会开放公共职位,吸纳了大量的社会人才进入公共部门工作,公务员队伍的能力和效率得到了较为全面提升,也正是这一改革成果使得公务员职位成为众多应届毕业生和社会人才最为关心的职业选择。近年来,由于就业压力的增大,公务员报考热进一步升温。特别是中央国家机关以及省市机关公务员职位更深得求职者青睐,这主要与这些地区或部门在户籍制度、生活条件、工作条件、薪酬水平、自我实现等方面所具有的比较优势有关。”白智立说。 那么,应如何看待国家公务员考试炙手可热的现状呢?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国家公务员法起草小组成员宋世明认为大可不必对此担忧。他对记者表示:“‘凡进必考’的考试录用制度,是从源头上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的基础性制度设计。同时,公务员职位具有公共性,公务员报考具有开放性。报考公务员,也只是多了一种职业选择尝试而已。一次考不中就寻死觅活者少有耳闻;准备像‘范进’那样用几年的努力来实现做公务员梦想的报考者,也比较罕见。” 对于未来国家公务员报考趋势,白智立明确表示:“报考国家公务员应该说是众多高校毕业生经过理性思考后的一种较为现实和稳妥的择业行为。只要巨大的就业压力存在,国家公务员报考热的现象就还会持续。” 报考规定:基层工作经历可提高公务员队伍成熟度,却非“一劳永逸” 此次国家公务员招录的最大特点是更加注重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报考者。按照计划,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用于招录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的计划数不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后感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后感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后感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后感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后感 在翻到这本书之前,我对芬兰最大的印象是NOKIA,曾经的手机行业巨头,但这本书,从教育的角度让我重新认识了芬兰。 它的国土面积与德国一样大,许多国土处在北极圈内,因此它实践的是真正的小班化教育;它被瑞典多年殖民,因此国民十分珍惜独立,也特别重视教育。一个低调的北欧小国,却有着许多令我们惊讶的事实: 1、芬兰教育是全球最均衡、学生成绩落差最小的教育体制; 2、芬兰学生多次在全球PISA测试中名列前茅,被评价为整体表现第一; 3、芬兰的高等教育,几乎被每一届世界经济论坛评为最佳; 4、与上述三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四条,芬兰是全球课时最少,课后复习时间最短,假期最长的国家。 如此轻负高效的学习,让我忍不住一口气读完此书,并且深深为之打动,书中的内容平实但精彩纷呈,到处可以碰撞出教育思维的火花。作者陈之华女士,旅居芬兰六年,两个女儿都得益于芬兰的教育。她本人的众多头衔,使她有机会全面地了解芬兰的教育。本书从初到芬兰的新生活,芬兰教育的特点,芬兰的基础教育,走访各地的感动,以及教育的未来这五个章节展开。那么,芬兰教育究竟是怎样做到全球第一的呢?我想说说令我印象最深的四点。 一、见树又见林的教育全局观。 通常,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点接着一个点,一个动作学会再学另一个动作,就连我们的教材也大多这样设计。但是学生学完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将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因此,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芬兰人则站在全局的角度,先启动孩子的学习兴趣,以及对整个学科即森林的了解,这样做的效果远胜于对着一棵棵树木的细节雕琢,将精力消耗在题海中。

芬兰基础教育模式成功因素探析

MS-DOS 计算机开发的Word 的第一代于1983 年底发行,但是反响并不好,销售落后于WordPerfect 等对手产品。尽管如此,在Macintosh 系统中,Word 在1985 年发布以后赢得了广泛的接受,尤其是对于在两年以后第二次大型发布的 Word 3.01 for Macintosh Word 3.00 由于有严重bug 很快下线。和其他Mac 软件一样,Word for Mac 是一个真正的所见即所得编辑器。由 自己特殊的,而且往往是复杂的命令组需要使用者去记忆。比如在Word for DOS 中,保存文件需要依次执行Escape-T-S ,而大部分秘书们已经知道如何使用WordPerfect 公司就不大愿意更换成对手产品,何况提供的新优点有限。Microsoft Word 在当前使用中是占有巨大优势的文字处理器,这使得Word 专用的档案格式Word 文件成为事实上最通用的标准。Word 文件格2020 最新内容完整素材整式的详理细资料并不对外公开 芬兰基础教育模式成功因素探析于MS-DOS 是一个字符界面系统,Word for DOS 是为IBM PC 研发的第一个文本编辑器,在编辑的时候屏幕上直接显示的是黑体斜体等字体标识符,而不是所见即所得。其他的DOS 文本编辑器,如WordStar 和WordPerfect 等,在屏幕显示时使用的是简单文本显示加上标识代码,或者加以颜色区别。尽管如此,和大多数DOS 软件一样,程序为了执行特定的功能,都有

芬兰基础教育模式成功因素探析 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2000年和2003年负责组织实施了由32 个主要工业化国家15 岁学生参与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The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在两次公布的评估结果中芬兰学生的总体水平远远超过了美国、英国、德国及北欧的其他邻邦,这也引起了国际教育界对芬兰基础教育的极大关注。芬兰基础教育不仅整体水平很高,而且不同地区间各校的差异很小。芬兰在其促进基础教育公平发展,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方面对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也能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芬模式”的特点 芬兰早在1921年就开始施行9年义务教育,为使全国坚持7岁-16 岁的义务教育,从1980年起在全国实行学费、书本费、医药费等全免的9 年制义务教育,并由综爸基础学校来实施。1998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法》,9 年义务教育结束不进行全国考试,学生按规定完成义务教育大纲的所有要求后,就可以填报五个志愿升学。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根据学生各学年的成绩及面试结果决定是否录取。 芬兰基础教育面向全民,人人享有免费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机会,立足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技能,义务教育课程“弹性”设置,9 年义务教育最主要的任务是向所有适龄学子提供接受免费教育的基本权利,通过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学会选择,并为其进入“不分年级制”高中学习做好心理和经验的准备。芬兰基础教育强调地方分权,448 个城乡政府因地制宜设芬兰语和瑞典语学校。国家教育部(Ministry of Education) 负责宏观上的 国家教育文化工作,国家教育委员会(National Board of Education) 很大程度上已从管理者角色转变成一个教育评价监督机构与智囊团。大多数学校有董事会,由5 名家长、1名教师、1 名学生和几名社会成员组成,讨论课程安排:与当地社团合作等问题,校长任秘书,而且在规定范围内学校和教师享有很大自由。 二、“芬兰模式”的成功因素分析

公务员考试热的思考讲解

公务员考试热的思考 近年来,公务员考试已成为众多成人考试中最炙手可热的考试, 对于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机关每年所组织的不同级别的各类公务员考试, 无数考生趋之若鹜,其报考人数更是 逐年攀升,其竞争激烈程度已远远超过高考。仅就 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报名情况而言,已可见一斑。 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共有97个部门8662个职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据人事部统计, 报名期间全国总报考人数已接近100万,比2004年的54万人几乎翻了一番, 最后通过审核的考生接近40万,报考合格人数与计划录用人数的比例平均为37:1, 其中38个部门职位的报考与计划录用人数之比超过100:1,甚至还有 5个部门职位的报考与计划录用人数之比超过了 1000:1。不仅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盛况空前,地方各级公务员考试 也是异乎寻常的激烈,许多考生考完省一级的考市县一级, 考完市县一级的考乡镇一级,考完一个地方的考其他地方,层层考, 重复考,考不上决不罢休。公务员考试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公务员考试热的原因 公务员考试热有其内在的必然因素。它是当前社会大背景下的客观反映, 是国家机关公务员选拔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 它也是新体制、新形势下社会大众个体理性选择下的集体非理性现象, 折射出当前某种普遍的社会心态。具体来说,形成公务员考试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当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随着近年来国有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校招生的不断扩大,每年都有数百万社会人员迈入就业大军行列, 而且高学历的就业者越来越多,在当前就业机会增长空间有限的前提下, 意的工作满者要找到一份令自己业就,峻严越来越势形业全国就. 越来越不容易。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行政机关每年不失时机的拿出大量职位面向公开 招考,使报考公务员无疑成为就业人员的必然选择之一。 (二职业本身具有吸引力。 据调查,当前在年轻人中最受青睐的单位是外企、银行、垄断性大国企、政府机关。相比较而言,公务员职业相对稳定,职业风险较小, 具有较高的职业声望和社会地位,同时又 具有完备的工资福利、退休养老等保障体系,还有房贴、

芬兰中小学英语教育及特点分析

【专题名称】小学英语教与学 【专题号】G393 【复印期号】2011年02期 【原文出处】《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沪)2010年9期第2~5,9页 【作者简介】张小情,重庆教育学院外语系。 【关键词】EEUU 一、芬兰中小学生外语学习概述 芬兰位于欧洲北部,国土面积近34万平方公里,人口仅528万,是典型的地广人稀的国家。芬兰曾受瑞典统治,因此,尽管瑞典人只占全国总人口5.5%,但芬兰语和瑞典语同为芬兰官方语言,全国设芬兰语和瑞典语学校。英语是芬兰基础教育阶段首选外语。芬兰的教育事业非常发达,崇尚教育是全体芬兰人最早共享的理念之一,优先发展教育,重点投资教育是芬兰政府一贯奉行的基本国策之一。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芬兰就为全国7~16岁未成年人提供9年制义务教育。1980年起,在全国实行学费、书费、医药费全免的9年制义务教育。芬兰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分核心课程(the core courses)和选修课程(the elective courses)。核心课程由国家教育委员会(the National Board of Education)规定,包括母语(芬兰语、瑞典语)与文学、外语(英、法、德、俄、西班牙语等)、公民学、环境科学、宗教或伦理学、自然科学(数学、物理、化学)、健康教育等19门课程,地方政府和学校则决定选修课程及其数量、类型、教学形式、开设时间等。1996年,欧盟提出“在校学生必须学习两门欧洲国家语言”后,欧盟成员国90%的中小学生首选英语,英语在欧洲中小学外语课程中的“霸主”地位,至今无任何其他欧洲语种能够与之抗衡。 芬兰等北欧国家向来注重外语教学,对英语更是情有独钟。早在19世纪末,芬兰中学就非常强调外语学习,学生学习外语时间最多可占总学时的50%。20世纪70年代,芬兰政府规定在综合中学设置两门必修外语课(自己母语之外的另一官方语言和一门外语)。1994年,芬兰政府颁布了《芬兰基础教育法》(the Basic Education Act),明确规定了小学1~6年级、中学7~9年级两个年龄段学生学习外语的学时。一般而言,义务教育阶段的芬兰学生除母语外还要学习两门外语(其中包括一门官方语言),高中阶段学生除了两门必修的语言课外,学校还要为学生提供可供选修的第三门外语课。其中,50%的口中生学习了第三门外语,16%的高中生甚至学了第四门外语。尽管在理论上芬兰学生可以学习任何一门外语,但是至今为止,英语仍然是芬兰中小学生的最爱。芬兰政府官方网站OSF(Official Statistics of Finland)2010年5月发布的全国中小学生外语课程选择报告表明,68%的小学生、99%的中学生2009年把英语作为必修或首选外语课程。上个世纪90年代前,芬兰中小学开设的外语课程种类相当丰富。据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官员Anna-Kaisa Mustaparta介绍,自1990年以来,芬兰学校提供的外语课程种类明显下降,中小学外语教学不再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而今,除了英语、芬兰语和瑞典语外,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校几乎不再开设其他语种的外语课程。 二、英语教学目标及中小学英语教学状况 (一)英语教学目标 1994年,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根据《芬兰基础教育法》拟订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目标:英语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正确理解和流利表达。英语词汇、句型和语法的掌握均以能得体交流、流利表达为基本要求。该课程目标明确了9年级学生应具备的英语语音能力: ●能够听懂正常语速的日常英语; ●能够以自然、流畅和正确的语音、语调参加一般话题的英语讨论; ●能够理解就一般话题写成的简单英语文章; ●理解基本的词法、句法结构和基础语法知识; ●借助外力帮助能够书写简短的英语描述文和记叙文; ●知道与英语为母语的人打交道的方式,并了解他们的文化; ●了解目标语国家的基本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情况。 1998年,芬兰政府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框架》(the Framework Curriculum)从听、说、读、写及文化意识培养等五个方面进一步细化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教育目标,提出8年级学生应具备以下英语能力: 英语听说: ●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如商店、银行、售票处、邮局或餐馆,能听懂他人的要求或指令,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与英美人就自己熟悉的话题交谈时,在请求对方复述或用身体语言辅助表达后能够理解对方的谈话; ●能够理解新闻媒体播放的、自己熟悉的话题的英语文章的大意。 英语文法: ●能够辨析基本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知晓常用词汇的基本用法; ●了解隐含在篇章中的语法知识和结构。 英语阅读: ●能理解用简明英语就一般题材写的文章; ●通过略读,能够理解报刊杂志登载的、自己熟悉的简短文章的大意,能搜寻自己需要的信息;借助帮助,能理解自己不熟悉话题的文章; ●能理解日常英语的各种表达形式,能看懂日程安排、火车及飞机时刻表、菜谱及不同种类的英语广告等;

浅析当前中国公务员考试热之现状

浅析当前中国公务员考试热之现状 ◇王 霞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 要】公务员,在众人看来是很风光,很体面的职业。“铁饭碗”和高福利是人们赋予它的代名词。所以导致了最近几年的公务员考试热。据有关统计表明,近年来甚至到达了几千人竞争一个职位的程度。 【关键词】公务员 公务员法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同时公务员这一职业也是人们争相追逐的一个热门职业,“铁饭碗”和高福利是人们赋予它的代名词,所以导致了最近几年的公务员考试热。据有关统计表明,以国家和中央公务员录取为例,自中央机关招考实行网上报名以来,合格的报考人数大幅度攀升,由2001年的32904人次上升到2005年的541552人次。其中2003年招考报名人数为121165人,比上年增长95%,2004年招考报名人数达到了360240人,增长了197%: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招考报名人数为541552人,通过资格审查的合格人数达到310645人,均创历史新高,职位供求比例高达1:37.3;2006年的招考,全国总报考人数接近100万人次,除海关职位外,通过审核的考生接近40万,平均录取比率接近1:50,一些热门职位的录取比率甚至超过了1:1000。然而,公务员就真的这么好吗?值得大家追之若鹜吗? 一、公务员的涵义及理解 依照2005年4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2006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规定,“本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它主要包括以下七类人员:中国共产党的各级机关、人大各级机关、各级政府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政协机关和民主党派机关中具备上述三个条件的工作人员。参照实施,共青团、工会、妇联等人民团体的各级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去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经批准参照实行。 公务员考试,是国家为了吸引人才而采用的统一录用考试,他有一套严格的程序,首先要发布招考公告,然后报名,笔试,面试及心理测评,体检,考核,审批、录用。一旦经过统一考试录用的公务员都必须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负担工资福利,这就都成为公家的人了,公务员应有的各种保险,医保,社保,住房公积金都一样不少,这等优厚的待遇自然对于当今的大学生们有很大的吸引力。 二、为何公务员考试如此热 近年来,人们之所以如此热衷于考公务员,之所以挤破头都要往公务员队伍里面扎,这是有原因的。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是一个薪资福利地位等都很不错的行业,是值得奋力考取的。 1.公务员工作轻松,薪水高,福利待遇好,灰色收入多;这是一种对于公务员的误解,在大多数人看来,公务员就是稳定、高薪、社会地位高、福利待遇好且很悠闲的工作。并且,如果干到一定级别,还有一笔不菲的灰色收入可以进账,这岂不是名利双收吗?确实,公务员的工资每月有财政每月按时足额发放,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经济相对稳定。而其他职业的人却是拿自己的劳动所得,有的时候还得看上级或者老板的脸色,而且工资的发放还不一定能有一个固定的时间。公务员的福利好,除了正常的工资和津贴外,该有的保险一样不差,每年都有的公休假和探亲假什么的,而且退休后每月还可以领一定比例的退休工资。除了住房公积金外,单位好的甚至还有集资房。这些都是其他职业难以媲美的 2.进入公务员行业后,没有特殊原因,是不能被轻易辞退的;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职业相对稳定,不像其他职业人一样,今天做这项工作,明天由于种种原因又改行做其他了,而且公务员的工作环境相对其他职业而言相对的轻松。 3.低迷的就业形势;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找份工作难,找份好工作更难,面对这样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们都失望了,曾经的美好计划感觉难以实现了。一提到什么是好工作,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会说公务员等稳定、福利待遇好、社会地位也高的职业。 4.高校毕业生大增;自高校扩招之后,高校毕业生的数据就突飞猛进,《2006中国发展报告》显示,2004年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239.1万人,2005年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306.8万人,到2010年631万,涨幅一倍。试想,这么多的高校毕业生要就业,将面临的是何等的竞争与压力。在这种形势之下,高校毕业生们也希望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最好就是高薪、福利待遇好的,当然,公务员就成为了首一选择。 5.当代大学生意志力和自信心的受挫和降低,对自己缺乏了解,导致不敢选择挑战性和风险性的行业;我个人认为,当今公务员考试如此之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自己意志降低,干劲不足,刚毕业就想做悠闲的工作,刚走出象牙塔就想稳定,就在想着过相对稳定衣食无忧,老有所养的生活,缺乏长远的计划和信心。另外,他们对自己也不怎么了解,不管自己是否适合这一职业,都随大流,争相备考,这就再一次增加公务员考试的压力和竞争性。 三、对公务员的误解 这些都是人们眼中的公务员,然而,又有谁知道在美丽的光环下有着什么样的影子呢?公务员真的就像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好吗?其实不然。现在的公务员再也不是过去那种一壶茶、一张报就能过一天的“神仙”日子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公务员行业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或许是你不曾了解的。公务员也存在以下实实在在的问题和压力。 1.工作压力大;虽然公务员没有失去工作的压力,但是他们跟其他所有的行业一样,面临晋升等方面的压力。现在的情况是,入职要考试,任职要竞聘,升职要考核,平时还要应付繁重的公务和大堆的工作,不称职的还可能换岗甚至是下岗,在公务员中曾经流传过这样的一句话:不换脑筋就换人。 2.工作时间长;虽然我国的各级政府部门目前基本上都实行每周五天工作制和每天八小时工作制,但由于种种原因,公务员常常需要加班加点,主动或被动延长工作时间的情况十分普遍,有时甚至要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因工作繁重而累倒在工作岗位的先进典型不时可以在媒体上看到。 3.人际关系复杂;公务员所面对的人际关系普遍来说比较复杂,打交道的人既有领导、同事,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还有各式各样的办事对象,社会各个阶层都有。因此,要处理好各种关系,就要求公务员长袖善舞、八面玲珑,方方面面都要照顾到。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需要一定的技艺,时间长了就会产生心理压力,烦躁、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也会随之出现。 4.特殊工种的公务员更是承担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比如各种人民警察,公安边防,监狱警察等。他们的工作环境单调紧张,工作的时候要随时保持高度警惕,稍微出点差错就会造成难以弥补的国家和个人损失;他们节假日不能照常休息,甚至加班加点,春节等团圆的节日也不能和家人团聚,这些都是很多人未曾了解的。 以上便是众多公务员在工作中的不利因素,这是局外人无法体会和理解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往往以点带面,看到单位好的公务员,就认为所有的公务员都是那样。然而公务员的工种和岗位多种多样,职务和职位千差万别,工作性质和工作方式也各有不同。如果你进入到比较特殊的公务员行业,或许你就不会认为公务员是“肥差”了。正是因为人们对公务员的误解和对自己不正当的评估,对于公务员考试随大流,争相追逐,才造成公务员考试一年比一年热.然而,有些考进公务员队伍的人他们虽然不适应现在的工作,但也不愿意退出,或者说不敢退出去选择自己喜欢和适合的工作,这也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06(1). [2]杨晓安.公务员考试热现象研究(J).武汉:现代商贸工业.2009(11). [3]郎成爽.赵芸霄.公务员报考热的制度分析(J).云南:法制与社会.2007(11). 205 人力资源

公务员考试热原因分析

当前,公务员考试已经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热门考试之一,与中考,高考一样决定着一些人的命运。虽然没有中考与高考那样的重要,但对于想从事仕途同坐的普通民众来说,公务员考试给了他们这样一个平台: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与自身价值。再次积极层面上,其意义甚至可以与大学扩招相并举。我相信,在历史的发展与检验中,公务员考试必将在促进公务机制改革,招贤纳士实现人生价值,给党与政府补充新鲜多元的血液,减少与放缓官员网络状腐败等方面成为一股积极的推动力量。 然而,在当下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各种体制仍然亟待完善的今天,报考公务员热潮的涌现却应该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与反省。究竟是什么原因是的报考公务员的人数连年激增呢?使我们民众的觉悟真的已经随着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也已经跨越式的上升到了“为人民服务”的水平,还是因为社会发展中的利益分配不合理而使得众考生趋之若鹜来争夺这种“百姓父母,人民牛马”的岗位? 也许,如我前例所言打的那些有着正面光明的信仰与追求,希望能够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与服务的,所是因为对现实状况感到不满而渴望通过仕途能够改变一些社会不良现象,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考生尚且有之,想必也只是凤毛麟角。而从每年能源、国税、海关等热门岗位的报考人数的持续井喷与农林、气象等冷衙门的无人问津的对比中,我们就可以发现,更多的考生不是为了奉献服务,而是为了牟取服务。而在此类考生中,其报考原因也不尽相同,分析总结其心态,认为有以下几种:

①认为在当下社会发展迅速,局势急剧变化的今天,做公务员就是端了铁饭碗,收入稳定,福利待遇好,而且前途还很光明。当下社会形势发展与变化迅速,虽然说是机会更多了,就业前景也更为广阔了,但是一场经济危机袭来,不管是百年的通用还是雷曼,不管是富足的冰岛还是希腊,都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倒闭的倒闭,破产的破产。而作为全球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企业也受到此危机的重大冲击,不管是本土的企业还是外企,国营的还是个体,都上演了一幕幕的裁员悲剧,但还真是很少听说哪级政府哪个部门有裁员了,与国外发达国家的诸多政府动不动就压缩开支,裁减员工的做法相比,中国的公务员的位置可真算得上是稳定。而在这种朝夕万变的形势之下选择职业:做金领吧,没几个人有那真本事;做白领吧,业务繁忙,工作时间长,一年到头累死了,还没有几次休假,虽然说工资报酬也还算不错,但据说因为工作,很多白领都三十好几了还是单身,搞得现在电视台的相亲节目异常火爆;至于说做灰领或是蓝领,又有几个大学生能看得上瞧得起的?于是乎,思来想去,要是能考上公务员,工作不算忙,压力又不大,每天按时上班下班,工资也稳定。混的好了,不断往上提拔,就算混的不太好了,也能调去有谁更多的岗位。每天一杯茶,一份报纸,一台电脑,几乎就是全部的工作。虽然看似极度无聊,但对于缺乏勇于创新与实践精神却希望不劳而获,喜欢仰人鼻息的中国众多大学毕业生而言是再为享受不过了。 ②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公务员的隐形身份地位很高,具有一般大众所默认的“呼风唤雨”的影响力。一般情况下,“当官的”也备受尊

芬兰教育

作为一个拥有530万人口、国土面积仅有33.8万平方公里、自然资源贫乏、气候环境恶劣以及被瑞典和沙皇俄国统治长达近八百年的小国——芬兰,其中小学教育近些年来却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自2000年以来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每三年一轮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芬兰表现异常出色,而且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平稳和顺利推进并获得了较大的成功。因此,芬兰教育的成功备受全球关注,近几年来吸引了众多国家的教育朝圣者前来取经。笔者研究发现,芬兰成功的中小学教育得益于其素质一流的中小学教师。经验表明:教师是促进知识社会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当前芬兰中小学教师正在践行着以人为本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讲授式、自主式、合作式、体验式、讨论式、探究式和研究性学习等)。然而我国多数中小学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知识陈旧和教学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致使他们在教学中依旧采用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式,教学质量低下。因此,通过研究芬兰中小学教师教学方式变革,可为我国中小学教师合理有效地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学质量提供借鉴和启示。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前言。概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教学方式的内涵。本文中的芬兰中小学是指芬兰综合学校和普通高中。教师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在其发展性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内隐的教学思维方式、外显的教学行为方式的统一体。第三部分,芬兰中小学教师教学方式变革历程、现状及趋势。本部分详细介绍了芬兰中小学教师教学方式变革历程:独立至20世纪60年代末、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教学方式变革;芬兰中小学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现状和变革趋势:以人为本、灵活多样。第四部分,芬兰中小学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的影响因素。笔者认为影响芬兰中小学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的因素主要包括: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社会环境以及教师自身等五个方面。第五部分,芬兰中小学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的启示。本研究得出如下启示:完善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各中小学的支持体系;规范教师选拔和培训制度;健全各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实施以人为本的多样化教师教学方式。 北欧国家芬兰是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双赢”的典范。在OECD组织的连续两届“国际学生能力测评”中,芬兰学生蝉联总分冠军,引起世人瞩目。国际测评结果显示,芬兰学生在阅读、科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方面不仅整体水平高,且没有两极分化现象。更让人羡慕不已的是,芬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居发达国家榜首,与东亚国家形成鲜明对比。一时间,芬兰的教育尤其是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吸引了众多国家的注意力,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发达国家都在思考如何从芬兰教育中获得智慧。本文立足于芬中教育的分析与比较,目的在于全面介绍芬兰的教育体系结构及在各教育阶段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初步总结芬兰教育成功的原因,通过对比阐发出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几点启示,以期对现实能有指导。本次研究采用访谈专业人士以及教学实践考察等多种方法,通过阅读大量的芬兰教育文献资料,深入Sepon Koulu义务教育学校实地考察并听取阅读课,访查首都赫尔辛基及周边的10余家图书馆以获取教育专家学者提供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整理出芬兰各教育阶段的先进经验: 1、芬兰从义务教育阶段起就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高中教育阶段重视课程的灵活设置并在全国推行“无班级授课制”。 3、高等教育阶段则走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使研究成果几乎是产生的同时即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经过研究发现,芬兰教育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1、教育投资长期稳固并持续增长。 2、政府坚决贯彻教育平等并重视基础教育。 3、国家重视图书馆的建设与使用。根据上述结论对我国教育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1、坚持“以人为本”,确保教育平等。 2、坚持创新理念,使教育向着多元化、科技化发展。 3、改革传统封闭的旧课程观,树立开放的大课程观。 4、基础教育重点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5、加大教育投资并减少教育资源浪费。

公务员考试热现象的研究

公务员考试热现象的研究 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公务员考试在进入21世纪之后该项考试趋于成熟和稳定。近年来“公务员热”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现在不论是国家统一的公务员招考,还是地方政府的公务员招考,火爆程度已远远超过了前些年的“高考热”“、考研热”“、出国热”。公务员考试已经代替高考和考研成为中国竞争最激烈的考试――“中国第一考”。2009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录公务员(俗称"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审核工作日前结束通过审核的报名人数创纪录地超过105万人而国家公务员拟招录人数为13500余人这意味着各职位平均竞争比例已达78比1而这一比例在去年为60比1。更令人咂舌的是在今年的报考中甚至出现4723人竞争中残联1个职位的火爆场面。做公务员工作稳定福利好有保障公务员社会地位很高。对于那些一心想去大城市谋求发展的大学生来说做公务员可以给他们解决户口问题。公务员考试现状也反映出一些社会问题。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保持冷静的头脑和积极的心态千万不能在这股热潮中迷失了自己。今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与历年相比有什么共性和特性?持续升温现象背后透露出哪些信息? 趋热原因就业压力、公务员比较优势和队伍建设成效驱动报考热潮而在报考人数中绝大部分是大学毕业生他们成为“中国第一考”的主力军。这也无疑说明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将眼光投向了公务员这个“金饭碗”。之前人事部对89个城市的一项就业统计显示公务员职位只为大学毕业生提供1%的就业岗位但却吸引着30%大学生的目光。如此严峻的公务员录取形势却丝毫没有减退“考碗族”们的热情报考热潮是一浪高过一浪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公务员考试如此之热 1.公务员职业自身的吸引力。首先做公务员工作稳定压力小。大学生就业时最看重稳定、高薪、发展“三要素”。其次做公务员福利好有保障。再次公务员社会地位很高。“学而优则仕”是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在老一辈眼里公务员象征着非常好的社会地位是一种很体面、很令人羡慕的职业。另外对于那些一心想去大城市谋求发展的大学生来说做公务员可以给他们解决户口问题。2.严峻的就业形势。自1999年开始全国普通高校正式扩招以来毕业生数量大幅度增加。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考公务员对应届毕业生来说无疑又多了一条出路为了防止“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发生他们不得不抓住任何一丝机会在“公考”这一热潮中孤注一掷。3.大学生就业观念偏差。如今的大学生找工作依然追求高薪、舒适、体面都希望能够“一次就业定终身”他们缺乏吃苦耐劳、自主创业的精神。而公务员舒适稳定的工作性质正好迎合了大学生的择业观。很多大学生比较盲目缺乏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这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队伍里很多人都是盲目跟风看到别人报考自己也跟着报考缺乏理性看待问题的能力。不可否认的是公务员考试可以提升公务员队伍的素质。一方面公务员的录用结束了一靠国家从大中专院校直接分配、二靠单位自行选拔实际上多是依靠各种关系进入干部队伍的暗箱操作时代给人们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虽然没有绝对的平等但对于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也是一定意义上的平等。从更深的层次来分析公务员考试现状也反映出一些社会问题。首先社会发展不平衡公共资源配置不公平。公务员热表面上看是因为这个职业“医疗、养老有保障”根源却是社会发展诸多要素欠缺的并发症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政府投入的有限的医疗费用中80%是为850万名党政干部服务的。其次社会保障存在两极分化公务员考试的热正测出了其他职业的“相对冷”。在理论界有一个公认的说法是社会保障度决定社会和谐度但社会保障患寡更患不均针对这种“阴阳不调”中医学主张“不可盲目乱补”而应该“滋阴降火”。再次通过“公务员考试”这个温度计还可以一窥“灰色收入”、“腐败文化”的端倪。应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应当多角度来看问题。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加强宏观调控减轻大学生就业压力。国家应利用信息优势为广大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利用法律手段保证各种人才就业的公平性通过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强化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技能培训。从高校的角度来说深化教育改革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