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梁山隧道溶洞段多作业面平行施工通风技术
基于科学调配的隧道出口快速施工——渝怀铁路圆梁山隧道出口快速施工实证分析

在 实 际 施 工 中 , 由 于 D 3 6 80 K 5 +0 一
工任 务 。横 通 道 1 9个 (# 2 # , 1线 路 隙水 、 溶 水 和 岩 溶 承 压 水 丰 富 。 口端 有 D 3 5 3 0 1#通 和 1#通 之 间 ) 为 背 8一6 )出 5 1 岩 出 K 5 + 4 (2 3 段
运输干扰较大等不利因素 ,难 以保 持平导
本 隧 道地 质 情 况 复 杂 ,施 工 技 术 含 量 的 快 速 施 工 . 长 隧 道 贯 通 性 平 导 下 . 有 特 没
侧 3m 的位 置 设 置 贯 通 平 行 导 坑 。隧 道 正 高 ,主要工程难 点及重点是岩溶及岩溶 高 平 导 的 快 速 施 工 就 没 有 整 个 工 程 的 快 速 施 0
了压缩各工序循环时间 。提高各工序 的进 其余均为曲墙带仰拱 。进 1 范围毛坝向斜 后 面进 行 扩 挖 : V级 围 岩段 。 平 导 支 护 5 1 在 视
度外 . 要依 靠 多 开 工 作 面 。 主 因此 开挖 面 的 高 水 压 地 段 ( 1 m) 出 1 端 冷 水 河 地 段 的情 况 。 需要 大量 的格 栅 支 撑 , 导 不 进 22 0 。 5 1 如 平
选 择 及 在 多 工 作 面 下 的施 工 组 织 管 理 , 就 (0 m) 衬 砌 承 受 部 分 水 压 , 其 衬 砌 为 人 正洞 ; 20 在冷水河浅埋高压富水地段 、 1 出: 3 显得 尤 为重 要 。本 文 着 重 叙 述 圆梁 山 隧道 1 MP 、.M a 2 MP 。抗 水 压衬 砌 结 构 毛 坝 向斜 高 压 富 水 地 段 ,视 平 导 开 挖 后 地 . a 1 P 、. a 0 5 0
圆梁山隧道是渝怀线上最长的铁路隧道

简介:圆梁山隧道是渝怀线上最长的铁路隧道,隧道出口掘进至PDK355+020时遭遇岩溶涌水突泥,导致开挖面被淹,严重影响了正常施工,通过地质钻探等综合预测预报手段并结合涌出物分析,决定采用全断面预注浆技术进行封堵,有效地堵住了地下水,并对围岩进行了加固,恢复了正常施工。
关键字:隧道岩溶涌水突泥全断面注浆1 概述:圆梁山隧道全长11068m,是新建铁路渝怀线上最长的单线隧道,隧道主要穿越毛坝向斜和桐麻岭背斜,其中毛坝向斜高压富水区总长2200m,向斜翼部最大埋深780m,核部最小埋深550m。
该段岩溶和岩溶水异常发育,岩溶、高压富水是地质难题。
根据设计资料,毛坝向斜段正常涌水量为55000m3/d,,最大涌水量83000m3/d,且洞身处存在4.6MPa的高静水压力。
毛坝向斜高压富水区大量排水将会引起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可能被疏干,直接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也可能引起局部地面的塌陷或开裂。
为了减少隧道修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针对圆梁山隧道高压富水区采取了“ 注浆堵水,限量排放”的施工原则。
2 开挖面超前地质探测及涌出物分析为确保圆梁山隧道的安全优质、快速顺利施工,有效地采取施工方案,选择合理的注浆方法,在圆梁山隧道施工中采取了多种地质超前预测预报手段,如超前探水孔钻探、红外线、TSP地质雷达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和地质素描等手段,通过对地质预报信息的综合分析,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明前方地质情况。
2.1 探测过程圆梁山隧道出口端平导掘进到毛坝向斜高压富水区后,独头掘进达7133米,并在PDK355+058处开始进行反坡开挖,为了确保施工安全,每30m进行一次超前钻孔,以探明前方地质情况,圆梁山隧道出口端平导开挖至PDK355+019时,于2003年6月27日6点开始在掌子面采用MKD-5S地质钻机进行常规超前探测工作。
Fig.1 Layout of water-exploring holes Fig.2 Geologic profile of grouting segment在探水孔施作过程中,探1#在整个钻进过程中,岩粉为深灰色颗粒,有白色方解石颗粒,有刺激性气体逸出;钻至3m处为破碎岩层,宽度约0.2~0.3m,钻孔内有水涌出,涌水量为20m3/h,充填有黄泥;8~40.6m岩粉为深灰色,较坚硬,局部有破碎灰岩,发生卡钻。
隧道施工通风方案

xx工程建设项目xx隧道施工通风方案编制:审核:审批:xx工程有限公司xx隧道项目经理部2017年10月目录一、编制说明 (1)1。
1 编制依据 (1)1。
2 编制原则 (1)二、工程概况 (2)2.1 项目概括 (2)2.2 气象特征 (2)2.3 水文特征 (2)2.4 瓦斯情况 (3)三、施工通风设计原则 (5)3。
1 施工通风的目的 (5)3。
2 设计原则 (5)3.3 洞内有害气体与卫生指标要求 (5)3.4 瓦斯隧道安全要求 (7)四、通风参数计算 (10)4。
1 通风计算基础参数 (10)4。
2 施工范围及送风距离 (12)4.3 开挖面需风量计算 (13)4.4 隧道防瓦斯集聚风速验算 (18)4。
5 风机配置 (20)五、隧道进口段与出口段施工通风方案设计 (21)5.1 巷道式通风(轴流风机+射流风机) (21)六、隧道一号斜井段施工通风方案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1 方案(风管+风仓+风管) (39)6。
2 一号斜井段风机配置 (68)七、隧道二号斜井段施工通风方案设计 (69)7。
1 方案(风管+风仓+风管) (69)7。
2 二号斜井段风机配置 (99)八总结 (99)8。
1 进出口段通风配置 (99)8。
2 一号斜井段通风配置 (100)8。
3 二号斜井段通风配置 (101)一、编制说明1.1 编制依据(1)xx隧道标段施工方案;(2)《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3)《现代隧道施工通风技术》;(4)《工业企业设计暂行卫生标准》(GB J1—62);(5)《公路隧道工程设计规范》(JTG D70-2004);(6)《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细则》(JTG/T D70-2014);(7)《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1.2 编制原则(1)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相关的工程施工规范、规定,当地政府的相关制度;(2)确保满足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管理要求;(3)遵循合同条款,响应合同文件要求,确保实现业主要求的工期、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和造价等各方面的工程目标;(4)符合国家和地方关于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水土资源及文物保护、节能减排的要求,尊重当地的民风民俗;(5)以施工技术先进、施工方案可行、重合同守信誉、施工组织科学、按期优质建成,建成后不留后患为指导思想;(6)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严格贯彻《中华人员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及建设部关于安全生产的相关规章制度,确保施工安全。
隧道通风方式

一般隧道通风方式用以下几种:1、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
这种通风方式不设置专门的通风设备,利用洞口间的自然压力差或汽车行使时产生的交通风力,达到通风目的。
但双向交通的隧道适用的隧道长度受到限制,对于单向行使的隧道长度影响不大,即使隧道很长也有足够的通风能力。
2、横向式通风。
美国纽约市的荷兰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圆形断面,所以车道下面作为送风道,上部作为排风道,气流从下往上横向流动。
世界上首次采用全横向通风方式。
3、半横向式通风为了对于除圆形断面之外的其他断面形式的隧道换风便利,1934年,英国人在修建莫尔西隧道(长3226米)时,对尽量减少管道断面的方式做了研究,首次采用半横向通风系统。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全横向和半横向通风方式,需要隔离较大的隧道断面空间作为风道,需要大功率的轴流风机通过斜(竖)井排出洞内废气,因此需要花费较大的工程费用和营运费用。
纵向通风方式浮出水面。
对于纵向通风的研究,日本人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
3、竖井式纵向通风。
1976年,日本在修建关越隧道(长10855米),首次将纵向通风应用10km以上的隧道。
4、混合式通风。
根据隧道的具体条件和特殊需要,由竖井与上述各种方式组成最为合理的通风系统。
而汽车会排出含有多种有害物质的尾气,而通风的方法从洞外引进新鲜的空气冲淡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成分,使有害物质浓度降低到安全浓度。
射流风机•射流风机是一种特殊设计的轴流风机,风机出口的气流平均速度30m/s左右。
由于其具有较大的出口动量,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中短距离的隧道通风,以降低隧道内废气浓度,提高可见度,维护人员的健康和车辆通行安全。
隧道通风目的:1 公路隧道•稀释CO,保证卫生标准•稀释烟雾,保证可见度•排除烟雾,用于火灾防排烟2铁路隧道•稀释氮氧化物,保证卫生标准•排出余热,保持正常工作条件•排除烟雾,用于火灾防排烟。
6.6隧道施工的地下水控制与通风防尘

广渝高速公路华山隧道施 工通风(左下)
王丽琴主讲
2. 巷道式通风
适用于有平行导坑的长隧道。
王丽琴主讲
二、防尘
(一)防尘的必要性 在隧道施工中,凿岩、爆破、装碴、喷射混凝土等项作 业都有粉尘产生,其中以凿岩和喷射混凝土产生的粉尘最多。 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把粉尘浓度降到2mg/m3以下的标准。
王丽琴主讲
或被迫停工,影响工程进展等。
1.洞内外施工排水 2.人工降低地下水
王丽琴主讲
隧道开挖涌水处理措施:
(1)采取超前钻孔或采用辅助坑道排水。 (2)采取超前小导管预注浆法堵水、止水。 (3)采用超前围岩预注浆堵水。 (4)采用井点降水及深井降水施工等方法。 涌水的对策大体上分为两大类,即排除涌水的方法(排水方法)和阻止涌水 的方法(止水方法)。止水方法有压注法、压气法和冻结法等。排水方法有利 用重力的自然排出的排水钻孔、排水坑道以及利用井点的强制排水方法。 在选择上述方法时,首先要进行详细地涌水调查,掌握地下水的动态和水量 的大小及动向,同时考虑围岩条件、涌水量、埋深、周边环境条件等综合因素 确定。实际上,排水和止水常常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两者并用的方法时经常采 用的方法。
王丽琴主讲
第六节
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下水控制
在施工期间,地下水的作用不仅降低围岩的稳定性 ( 尤其是 对软弱破碎围岩影响更为严重 ) ,使得开挖十分困难,且增加了 支护的难度和费用,甚至需采取超前支护或预注浆堵水和加固围 岩。此外,若对地下水处理不当,则可能造成更大的危害。如地 下、地上水位下降及水环境的改变,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王丽琴主讲
无钉铺设塑料防水层技术
渝怀线圆梁山隧道注浆技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e5隧道独头多作业面施工通风技术研究

风量/(m3/min) 21134116
l 550—2 912
风压
6 860 5 355
数量 2台(左洞一单元、二单元各1台) 2台(左洞一单元、三单元各1台) 4台(左洞一单元、二单元各l台。另在斜井
121与主隧道交叉处一台,匝道口布置一台)
55x2
1 015—1 985
4 150
钻孔 钻孔后30rain 钻孔后60min 钻孔 钻孔后30
min
N,n /(mg/m3)
8 3.5 3.5 10 4 3.5 55 4 3 6 3.5 3.5 70 10 7
CO
/(mg/m3)
56 25 20 40 20 20 160 20 15 43 20 20 185 30 25
钻孔后60min 爆破 爆破30mln 爆破60min 出碴
・475・
现代隧道技术 第二阶段(1号一2号口主隧道贯通):服务隧道 陆域方向贯通,2号通风竖井施工完成。主要利用2 号竖井,设置通风系统。l号通风竖井(与左线隧道 通过巷道连通)设置抽出式通风。 第三阶段(2号一4号口主隧道贯通):服务隧道 陆域方向贯通,2号通风竖井施工完成。主要利用2 号竖井,设置通风系统。1号通风竖井设置抽出式通 风机。缓解服务隧道回头半径小的排烟困难问题。 第四阶段(3号。4号口主隧道贯通、服务隧道 贯通):利用2号竖井,设置通风系统,服务隧道作为 巷道。1号通风竖井(与左线隧道通过巷道连通)设 置抽出式通风机.缓解服务隧道回头半径小的排烟 困难问题。 2.2相关通风标准 (1)青岛海底隧道施工主要污染源有以下几 项:
28
m,采用CD法、全断面法、双侧壁导洞法施工,各
施工步序中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较多。所需通风量 增加,通风更加复杂。因此,对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 进行独头多作业面施工通风技术研究十分必要。
隧道遇到溶洞处理的一般措施(一)

隧道遇到溶洞处理的一般措施(一)隧道遇到溶洞处理的一般引言在隧道建设过程中,遇到溶洞是一种常见的地质问题。
溶洞的存在可能给隧道的施工和运营带来很大的风险。
因此,在处理隧道遇到溶洞时,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措施一:勘察和评估1.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确定洞穴的位置和规模。
2.对溶洞的稳定性进行评估,了解洞穴可能对隧道造成的影响。
措施二:加固与支护1.根据洞穴的规模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加固方式,如喷锚、补强灌浆等。
2.使用支护结构,如锚杆、喷射混凝土等,来加固洞穴周围的岩体。
措施三:排水处理1.针对洞穴内的积水问题,采取排水措施,以保证施工和隧道运营的安全。
2.使用高效的排水设备,如抽水泵和管网系统,将洞穴内的积水排走。
措施四:监测和预警1.建立洞穴监测系统,对洞穴的变形和稳定性进行实时监测。
2.设置预警机制,一旦监测到洞穴出现变形或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措施五:定期维护1.隧道建成后,定期进行巡视和检测,及时发现洞穴问题并及时处理。
2.对洞穴周围的支护结构和加固设施进行维护和修复,保证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结论在隧道遇到溶洞时,勘察评估、加固与支护、排水处理、监测和预警以及定期维护是常用的处理措施。
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案和有效的措施,可以降低隧道施工和运营中溶洞带来的风险,保障隧道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措施一:勘察和评估•进行地质勘察:通过地质勘察,确定溶洞的位置、规模和形态,了解溶洞的地质特征。
•评估洞穴稳定性:通过岩石力学测试和数值模拟,评估溶洞对隧道的影响,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
措施二:加固与支护•喷锚固结:使用喷锚技术,对溶洞周围的岩体进行固结,提高其稳定性。
•补强灌浆:通过灌浆材料填充洞穴和裂缝,增强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支护结构:设置钢支撑、锚杆、喷射混凝土等支护结构,保护隧道周围的岩体。
措施三:排水处理•抽水泵:利用抽水泵将洞穴内的积水抽出,降低洞穴对隧道工作面的影响。
隧道通风施工方案

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汶川至马尔康高速高速公路维关隧道通 风施 工 方 案中国中铁编制: 年 月 日审核: 年 月 日批准: 年 月 日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汶马高速C10合同段项目部二〇一五年三月二十二日目录1 编制说明 (1)1.1编制依据 (1)1.2 编制原则 (1)2 工程概况 (1)2.1主要工程数量 (2)2.2工程地质水文自然条件 (2)2.2.1工程地质 (2)2.2.2气象及水文地质 (2)2.2.3自然条件 (2)3 通风设计要求 (3)3.1总体施工方案 (3)3.1.1施工作业环境卫生环境 (3)3.1.2最小风量及风速 (3)4 通风方案的选择 (4)4.1通风方式设计 (4)4.2通风管的布置 (5)5通风量计算 (6)5.1计算参数确定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供风量计算 (6)5.3风压的计算 (8)5.4风机选型 (9)6通风设备的安装调试 (10)6.1风机安装 (10)6.2风管悬挂固定 (10)7 通风效果的检测与评定 (10)7.1通风效果检测与优化 (10)7.2通风设备的维护保养 (11)8 加强隧道通风的保证措施 (11)8.1搞好岗前培训,提高管理使用技术 (11)8.2健全制度、落实保障措施 (11)8.3自制水幕降尘器,最大限度降低炮烟、粉尘污染 (12)9 施工通风与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2)1 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1)四川省汶川至马尔康高速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第三册;(2)《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细则》(JTG/T D70/2-2014);(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4)《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 B03—2006);(5)《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T B05—2004);(6)《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 B04—2010);1.2 编制原则(1)本着经济适用、维修方便原则,尽量选用国产先进通风设备,确定通风机、通风管的品种、型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施工安排 页脚内容1 圆梁山隧道溶洞段多作业面平行施工通风技术
摘 要 对圆梁山山隧道进口溶洞段多个作业面平行作业时的施工通风情况作了介绍。
关键词 隧道施工 通风 1 工程概况 圆梁山隧道全长11068m,是新建铁路重庆至怀化线上最长的隧道,是全线十大控制工程之一。隧道起讫里程为DK351+465~DK362+533,距隧道正线右侧30m的位置设置贯通平行导坑。
圆梁山隧道进口地质情况复杂,主要的不良地质结构有岩溶高压突水、煤层瓦斯、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和硬岩岩爆、石油天然气、断层破碎带等,几乎集中了山岭隧道的所有不良地质。尤其是2002年4月揭示的2号溶洞和2002年9月揭示的3号溶洞,地质情况极其复杂,施工难度极大,被专家定性为“国内外罕见,具有挑战性技术难题”。2号溶洞为粉细沙充填性质溶洞,高压富水实测水压:正洞3.01MPa,平导2.016MPa,在施工过程中多次发生涌水涌沙涌泥,最大涌水达到8900m3/h。
2 溶洞段开挖施工方案 针对2号、3号溶洞等不良地质所采用的整体施工方案是:迂回包抄,两端夹击,一、施工安排 页脚内容2 帷幕注浆,管棚支护,分部开挖,衬砌紧跟。具体施工开挖方案是:在正洞左侧DK354+373.9处开挖1号迂回导坑,迂回绕过2号溶洞,在DK354+582.4处与正洞贯通,然后施工开挖出6-1通道,进入平导后正、反向开挖,以形成2号溶洞正洞正、反向全断面施工作业面和平导正、反向施工作业面;在正洞左侧DK354+690处开挖2号迂回导坑,迂回绕过3号溶洞,在平导PDK355+046处与平导贯通,同时施工开挖6-2通,进入平导后向3号溶洞开挖,扩挖正洞3号溶洞正向前面一段,以形成3号溶洞正洞正、反向全断面施工作业面和平导正、反向施工作业面。这样,就实现了对2号、3号溶洞两端夹击的目标。溶洞段的整体开挖施工方案见图1所示。
6-2通1号迂回导坑平导正洞DK354+373.9进口正洞正向施工面平导正向施工面2号 溶洞37+440.3PDK354+564.8PDK354+734.8正洞反向施工面平导反向施工面6-1通+516DK354+582.4DK354+690+756正洞正向施工面7通平导正向施工面2号迂回导坑正洞反向施工面
号
溶洞
8通平导反向施工面
PDK35
5
+064
出口
图1 圆梁山隧道进口溶洞段整体施工布置示意图 一、施工安排
页脚内容3 3 通风方案设计
3.1通风系统布置 根据2号、3号溶洞段的整体施工方案,对溶洞段的施工通风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其施工通风布置如图2所示,用射流风机形成正洞进新风,平导排污风,用SDF-№10风机通过管路为2号溶洞平导反向掌子面和正洞反向掌子面通风,用SDF-№11风机通过管路为3号溶洞平导正向掌子面和2号迂回导坑掌子面通风,用SDF-№6.5风机为2号溶洞正洞正向掌子面送风。
第二阶段,当2号迂回导坑贯通后,进、出口工区作为一个整体,施工通风采用系统通风,其通风布置如图3所示。根据自然风的风向为进口流向出口的特点,采用隧道进口进新风,出口排污风。溶洞段的施工通风为:用两台SSF-№16射流风机形成隧道进口进新风,出口排污风,用SDF-№10风机为2号溶洞平导反向掌子面和正洞反向掌子面通风,用SDF-№11为3号溶洞正洞反向掌子面和平导正向掌子面送风,用SDF-№6.5风机为2号溶洞正洞正向掌子面送风。
第三阶段,当天气逐渐变冷,自然风风向改为隧道出口流向进口时,施工通风根据自然风的特点,改变射流风机的风向,采用隧道出口进新风、一、施工安排 页脚内容4 进口排污风,进口工区施工通风布置如图4所示。两台SSF-№16射流风机分别放在2号迂回导坑和平导内,其风向与自然风同向,用SDF-№6.5风机为2号溶洞正洞正向掌子面和平导正向掌子面送风,用SDF-№11风机为2号溶洞正洞反向掌子面和平导反向掌子面送风,用SDF-№10风机为3号溶洞正洞正向扩挖掌子面送风,用SDF-№6.5风机为3号溶洞正洞反向掌子面送风。
第四阶段,当隧道正洞和平导全部贯通后,只用射流风机来解决隧道的施工通风问题,其通风布置如图5所示。
3.2风量及风压的确定 3.2.1风量的确定 因为圆梁山隧道进口采用有轨运输,开挖施工掌子面需风量按排炮烟所需风量计算,由(1)式计算可得。 ]1[32
0)(8.7SLAtQQd
炮
(1)
式中:A——同时爆破炸药量,kg;t——通风时间,min; dL——通风长度,m;S——平导或隧道断面面积,m2。 根据0Q并考虑管路的漏风,来确定风机的风量fQ。 一、施工安排 页脚内容5 3.2.2风压的确定
为了使风机运转稳定,实际应用的风压不能超过最大风压的0.9倍,更不允许风机工况点落在个体特性曲线马鞍形区域内。
通风管路的风压可根据式(2)来计算。 ]2[22)(SQQgd
LHgjj
(2)
式中: —— 风管管路中局部阻力系数之和; —— 风管摩阻系数; L —— 风管长度m;d —— 风管直径m; —— 空气容重N/m3;
jQ—— 扇风机吸入风量m3/s; gQ—— 风管出口风量m3/s; S —— 风管断面积m2。 3.3通风设备的选择 根据所需要的风量、风压值及风管漏风率来选择相应的风机和风管,圆梁山隧道进口溶洞段施工时所选择的通风设备见表1: 主要通风设备表 表1 一、施工安排
页脚内容6 名称 型号 性能 数量(台) 风量(m3/min) 风压(Pa) 功率
(kw)
轴流风机
SDF-№6.5 500~800 720~3900 22×2 3(备用1)
SDF-№10 770~1500 550~3500 37×2 2
SDF-№11 1015~1985 624~4150 55×2 2(备用1)
射流风机
SSF-№6.3 600.4 15 1
SSF-№16 3727.6 55 2(备用1)
通Φ1200 双抗软风管 一、施工安排 页脚内容7 风管 Φ
1000
4 施工通风管理 针对圆梁山隧道进口溶洞段的施工特点,我们实施了下面的施工通风管理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1由专业通风队伍进行设计技术总承包 由专业通风人员进行通风方案的设计及实施,并随时对通风效果进行监测,根据施工进展及监测结果科学合理地调整通风方案和各作业面的风量,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完成。
4.2选用先进设备,抵制伪劣产品 通风设备、通风管道是向洞内输送新鲜空气的动力源和通道。在隧道施工通风中要具体实施设计合理的通风布置首先应选择合适的设备。应根据设备费、风管费、电费统筹预算,切不可只追求单价低而忽视整体效益。
4.3保证扇风机安全运转 保证扇风机正常有效的运转是保证隧道正常施工的重要条件,因此,对整个通风系统的开启和关闭,我们采用专人负责管理,每天二十四小时值班操作,为防止扇一、施工安排 页脚内容8 风机电动机烧坏,加强对扇风机和启动装置的检查与维修,及时更换老化的电气元件,排除潜在的隐患,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风机发生故障的可能性,使风机始终处在良好的工作状态。
4.4调配各工作面的新鲜风量 实际工作中,我们注重对通风工人的专业培训,对风管作到平、直、顺,吊挂稳固,经常对管路进行检查,及时对破损风管进行修补或更换,减少漏风,掌握各个作业面的工序进程,爆破时大风量,打眼装药时小风量,出碴时中等风量,配风人员必须随时对各工作面的风量、污染量进行检测,以保证作业面对新鲜空气的需求。
4.5员工管理 针对圆梁山隧道溶洞段的施工特点,我们加强了对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对所有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经严格的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制定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进洞作业人员严格遵守。
5 结束语 圆梁山隧道施工通风运用射流通风技术,采用专业化管理,由设计、管理、监测等人员组成的专业化通风队伍来进行通风作业,提高了管理的有效性,改善了隧道内的施工作业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施工进度。特别是在溶洞段多作业面平行作业的情况下,不断优化通风方案,提高管理效果,为实现对2号、3号溶洞一、施工安排 页脚内容9 的两端夹击以及全隧的提前贯通提供了保障。
由于溶洞段施工通风采用隧道进、出口工区整体通风方案,施工作业面多,使有的作业面不得不处在污风里,影响了这些作业面的空气质量,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一是必须加大总进风量,增加射流风机的功率和台数,以尽量改善轴流风机处污风的质量;二是加强施工管理,尽量避免几个作业面同时放炮;三是加强对风机的管理,处在污风处的风机尽量避免在空气质量差时开风机。
[1] 赵以蕙 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 1990年12月 [2] 铁二局 不良地质隧道的开挖及支护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