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练习题及详解答案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练习题及详解答案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练习题及详解答案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练习题及详解答案

1. (2013 ?广东) 该漫画(作者:周锐) 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

②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

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之间相互的否定

④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 ②④

1. B

2. (2013 .江苏) 正如当初无人能预测1450年的印刷术、1750年的蒸汽机、1950年的晶体管会带来何等影响,而今我们仍然无法预测3D打印将在未来漫长的时间里如何改变世界。这说明()

A. 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B.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D. 通过实践可以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 C

3. (2013 ?重庆) 莫言的文学创作拥有深厚的地域和民间渊源,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融会在一起,从“高密东北乡”的历史与现实中提炼出富有张力的“民间深层经验”。这表明()

A. 丰富的想象力对文学创作起决定作用

B. 文学创作是可以脱离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

C. “民间深层经验”体现文学创作的主观性与社会的物质性的统一

D. 莫言作品中的“高密东北乡”是对其家乡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描述

3. C

4. (2013 ?天津) 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作者称图为“剁肉图”,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后有研究者结合该书图二“烤肉串”和图三“厨师煽风”,认为古人右手拿的都是史称“便面”的中国古扇,因此图一应叫“烤肉图”。对文物图像命名中存( )

A. 真理是客观的,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

B. 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

C. 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D. 真理是具体的,是相对特定的过程而言的

4. B

1. (2015 .镇江模拟) 下列对“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在对同一对象的不同认识中,真理只有一个

B. 真理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C. 任何人都必须承认认识的真理性

D. 在真理面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1. A

2. 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这说明了()

A. 真理是普遍的

B. 真理是有条件的

C. 真理是主观的

D. 真理是绝对的

2. B

3. (2013 .全国大纲) 毛泽东说:“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 这段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真实和可靠

②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形成“好主意”的前提条件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冥思苦索无助于“好办法”“好主意”的产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③④

3. C

4. (2013 .安徽)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各地要大力扶持和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为破解当前家庭经营中存在的“低、小、散” 难题,推动传统农业升级,党和政府强调要发挥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作用。这表明认识是

()

①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②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上升过程

③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④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A.①②

B.①④C②③ D. ③④

4. B

5. (2013 ?浙江) 十年前,科学家只把几十种基因突变与疾病挂上钩,现在已经把三千种左右基因突变与疾病对上号,但要搞清所有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尚需时日。这是因为()

①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5. D

6. (2013 ?海南) 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离不开计时,而要做到准确方便计时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时”到“立杆测影,划分一日”,从“滴漏计时”到机械钟,从石英钟到原子钟……人类对时间计量技术和方法的探索历程表明()

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

②真理的发展是一个超越自身而不断完善的过程

③人类认识的反复性决定了真理探索的过程性

④人类认识的无限性决定了人能够获得全部真理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 A

7. (2015 ?重庆模拟)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髙一级的程度。”对毛泽东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运动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③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④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7. B

8. (2015 .镇江模拟) 鲁迅先生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如果诸葛亮出来说明,道是“吃饭不过是要发生温热,现在打起嘴巴来,因为摩擦,也有温热发生,所以等于吃饭”,则我们必须撕掉他假科学的面子,先前的品行如何,是不必计算的。这段论述表明()

A.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 主体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不起任何作用

C. 真理等于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 真理是无法判断和证明的

8. A

9. (2015 ?广州模拟) 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DR识具有创新注,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④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9. A

10. (2015 ?苏州模拟) 英国哲人培根说过:“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他主张打破“偶像”,铲除各种偏见和幻想。这表明()

A. 真理和权威是相互排斥的

B. 真理要靠科学理论来检验

C. 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

D.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10. D

11. (2015 ?扬州模拟)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圆球体”、“扁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

A. 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

B. 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

C. 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D. 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11. B

12. (2015 .镇江模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在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里取得的摆脱贫困、加快现代化进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少数人因为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企图否认改革开放,这是错误的。改革开放是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的,它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

辨析:真理必须得到多数人的承认,这就是真理的条件性。(18分)

12. 解析:本题是一道辨析题。辨析点有“多数人的承认”和“真理的条件性”,既要肯定真理最终会为多数人承认,又要说明真理一开始常常掌握在少数人手中,需要用全面的、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答案:(1)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的正确性决定了它最终一定能得到多数人的承认。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是正确的选择,不能因为少数人的反对而停止。

(2)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实践。不能以承认人数的多少作为标准,由于人们知识构成、认识水平的限制,真理一开始常常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3) 真理都是有条件的,真理的条件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

谬误。

因此,要在实践中认识、发现、检验、发展真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题中的观点是不科学的。

13. (2015 ?连云港模拟) 民富是一个很悠久的愿望。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民不富则国不强的提法。把“民富”与“国强”放在一起,大约出自汉朝历史学家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内实府库,& 其田畴,民富国强,众安道泰。”他把“民”放在“国” 的前面,把“民富”放在“国强”的前面。“十二五”规划重点和精彩内容,就是强调由“国富”到“民富”,这也是一次华丽的转身。从“国富”到“民富”将人民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

结合材料,说明从把“民富”放在“国富”前面到“十二五”规划的华丽转身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18分)

13. 解析:本题以“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国富” 到“民富”为素材,考查党和国家重视民生的民本思想。本题知识点非常明确,即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然后根据材料,从古代思想到党的执政思想的变化作答。

答案:(1) 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很悠久的愿望直至“十二五”规划的华丽转身,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习题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习题1.(2010江西上高二中月考)温家宝总理指出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2010年的各项工作,其中科学发展观属于 ①意识②认识③真理④科学理论 A.①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下列关于真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B.真理是人的思维结果 C.真理是对规律的反映 D.真理是主观的 知识点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3.(2010福建厦门六中期中)上海迪士尼项目获国家有关部门核准,“米老鼠和唐老鸭”等动漫产品将对以“喜羊羊和灰太狼”等为代表的国产动漫业构成严峻挑战。业内专家表示,在美国曾经有过“沃尔玛定律”,即一般超市难以在沃尔玛超市的周边地区生存下来,但这条定律在中国并未得到印证。因此,我国民族动漫产业也有望与上海迪士尼形成“竞争共存”的态势。“沃尔玛定律”现象,表明 A.真理是具体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C.正确的认识只有一种,应当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D.真理具有普遍性,必须把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运用于另一条件中 4.(2010福建厦门六中期中)有人在网上发帖《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短短两天内回复数达30多万条,点击人数超过760多万。而真实的贾君鹏本是一个普通的正常人。网友对他展开了“人肉搜索”,他的家庭等隐私在网上被披露,许多网民张冠李戴,还常常添油加醋,致使贾君鹏被公司除名、亲人离他远去,最后被逼疯进了精神病院。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件事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是 A.网络上的言论毫无真理可言,必须远离网络 B.在利用网络信息时,必须正确甄别真理和谬误 C.人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总是难免的

2017考研政治马原:真理与价值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2017考研政治马原:真理与价值 考研政治中马原是重头戏,其中考点众多,而且考察频率相当高。2017考研的小伙伴们在基础复习中应该注意把这部分考点吃透,把基础夯实。今天带领大家一起复习一遍其中的一个高频考点: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的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题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决定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绝对真理包含三层含义:1、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2、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3、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有限性。相对真理包含两层含义:1、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2、真理所反映客观对象的准确程度也有条件的、有限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优势辩证转化的。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特点,是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依据。逻辑证明是对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 实践标准具有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时间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真理和价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统一为前提的;2、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有必然是具有价值的;3、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4、坚持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梳理了一遍知识点,相信你一定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点理解更深了。所以不要忘记把从书上学到的真题放到做题的实践中去检验哦!可锐考研村希望大家都能掌握真理、用于实践,勇夺高分! 第1页共1 页

(完整版)动量试题精选及答案解读

“动量”练习题 1.下列运动过程中,在任意相等时间内,物体动量变化相等的是(BCD ) A .匀速圆周运动 B .自由落体运动 C .平抛运动 D .匀减速直线运动 2.从同一高度落下的玻璃杯掉在水泥地上易碎,掉在沙地上不易碎,这是因为玻璃杯落 到水泥地上时(B ) A .受到的冲量大 B .动量变化率大 C .动量改变量大 D .动量大 3.如图所示,某人身系弹性绳自高空p 点自由下落,图中a 点是弹性绳的原长位置,c 点是人所到达的最低点,b 点是人静止时悬吊着的平衡位置.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D ) A .从p 至b 的过程中重力的冲量值大于弹性绳弹力的冲量值 B .从p 至b 的过程中重力的冲量值与弹性绳弹力的冲量值相等 C .从p 至c 的过程中重力的冲量值大于弹性绳弹力的冲量值 D .从p 至c 的过程中重力的冲量值等于弹性绳弹力的冲量值 4.如图所示,铁块压着一纸条放在水平桌面上,当以速度V 抽出纸条后,铁块掉在地 上地P 点,若以2V 的速度抽出纸条,则铁块落地点为(B ) A .仍在P 点 B .P 点左边 C .P 点右边不远处 D .P 点右边原水平位移的两倍处 5.有一种硬气功表演,表演者平卧地面,将一大石板置于他的身体上,另一人将重锤举 到高处并砸向石板,石板被砸碎,而表演者却安然无恙.假设重锤与石板撞击后二者具有相 同的速度,表演者在表演时尽量挑选质量较大的石板.对这一现象,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重锤在与石板撞击的过程中,重锤与石板的总机械能守恒 B .石板的质量越大,石板获得的动量就越小 C .石板的质量越大,石板所受到的打击力就越小 D .石板的质量越大,石板获得的速度就越小 6.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两个相同的弹性小球A 、B ,质量都为m .现B 球静止,A 球向B 球运动,发生正碰.已知碰撞过程中总机械能守恒,两球压缩最紧时的弹性势能为E P ,则碰 前A 球的速度等于(C ) A . m E p B . m E p 2 C . 2m E p D . 2m E p 2 7.一辆小车正在沿光滑水平面匀速运动,突然下起了大雨,雨水竖直下落,使小车内积 下了一定深度的水.雨停后,由于小车底部出现一个小孔,雨水渐渐从小孔中漏出.关于小车 的运动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 A .积水过程中小车的速度逐渐减小,漏水过程中小车的速度逐渐增大 B .积水过程中小车的速度逐渐减小,漏水过程中小车的速度保持不变 C .积水过程中小车的速度保持不变,漏水过程中小车的速度逐渐增大 D .积水过程中和漏水过程中小车的速度都逐渐减小 8.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质量为1500kg 向南行驶的长途客车迎面撞上 了一质量为3000kg 向北行驶的卡车,碰后两辆车接在一起,并向南滑行了一小段距离停止. 根据测速仪的测定,长途客车碰前以20m/s 的速度行驶,由此可判断卡车碰前的行驶速率(A ) P

2017考研政治马原真理8大知识点

2017考研政治马原真理8大知识点 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客观的,这是因为: (1)真理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来源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2)检验真理的社会实践是客观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或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真理的两重属性(同人的认识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相联系),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 (1)二者是有区别的。绝对真理或真理的绝对性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①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具有不依赖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②人的认识按其本性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③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相对真理或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条件性。表现为: ①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的认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的一定范围的正确反映,有待于扩展。 ②从认识的深度看,任何真理都是对特定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有待于深化。 ③从进程上看,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结的 ①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另一方面,绝对之中也有相对,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②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中的一个环节。 (3)割裂二者的关系犯两种错误:绝对主义真理观和相对主义真理观。绝对主义真理观只讲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相对主义真理观则只讲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易考分析题) (1)含义:真理是对事物正确的认识,谬误是对事物错误的认识。 (2)辩证关系:对立统一 ①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 ②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相比较存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真理转化成谬误,谬误转化成真理。 ③坚持真理,修正谬误,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要善于坚持和发展真理,敢于和善于同谬误做斗争。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导致成功的实践,而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的实践活动也会达不到自身所期待的结果,导致失败。只要人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就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变失败为成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标准的唯物论)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即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所要求和实践的本质特点,即直接现实性所决定的。 (2)真理的本性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而主观和客观事物本身都不能作为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只有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的东西,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唯一有这个

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考物理精讲专题动量守恒定律 1.如图所示,质量M=1kg 的半圆弧形绝缘凹槽放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凹槽部分嵌有cd 和ef 两个光滑半圆形导轨,c 与e 端由导线连接,一质量m=lkg 的导体棒自ce 端的正上方h=2m 处平行ce 由静止下落,并恰好从ce 端进入凹槽,整个装置处于范围足够大的竖直方向的匀强磁场中,导体棒在槽内运动过程中与导轨接触良好。已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0.5T ,导轨的间距与导体棒的长度均为L=0.5m ,导轨的半径r=0.5m ,导体棒的电阻R=1Ω,其余电阻均不计,重力加速度g=10m/s 2,不计空气阻力。 (1)求导体棒刚进入凹槽时的速度大小; (2)求导体棒从开始下落到最终静止的过程中系统产生的热量; (3)若导体棒从开始下落到第一次通过导轨最低点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为16J ,求导体棒第一次通过最低点时回路中的电功率。 【答案】(1) 210/v m s = (2)25J (3)9W 4 P = 【解析】 【详解】 解:(1)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212 mgh mv = 解得导体棒刚进入凹槽时的速度大小:210/v m s = (2)导体棒早凹槽导轨上运动过程中发生电磁感应现象,产生感应电流,最终整个系统处于静止,圆柱体停在凹槽最低点 根据能力守恒可知,整个过程中系统产生的热量:()25Q mg h r J =+= (3)设导体棒第一次通过最低点时速度大小为1v ,凹槽速度大小为2v ,导体棒在凹槽内运动时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故有:12mv Mv = 由能量守恒可得: 22 12111()22 mv mv mg h r Q +=+- 导体棒第一次通过最低点时感应电动势:12E BLv BLv =+ 回路电功率:2 E P R =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练习题及详解答案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练习题及详解答案 1. (2013 ?) 该漫画(作者:周锐) 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 ②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 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之间相互的否定 ④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围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 ②④ 1. B 2. (2013 .) 正如当初无人能预测1450年的印刷术、1750年的蒸汽机、1950年的晶体管会带来何等影响,而今我们仍然无法预测3D打印将在未来漫长的时间里如何改变世界。这说明() A. 新代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B.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D. 通过实践可以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 C 3. (2013 ?) 莫言的文学创作拥有深厚的地域和民间渊源,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融会在一起,从“高密东北乡”的历史与现实中提炼出富有力的“民间深层经验”。这表明() A. 丰富的想象力对文学创作起决定作用 B. 文学创作是可以脱离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 C. “民间深层经验”体现文学创作的主观性与社会的物质性的统一 D. 莫言作品中的“高密东北乡”是对其家乡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描述 3. C

4. (2013 ?天津) 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作者称图为“剁肉图”,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后有研究者结合该书图二“烤肉串”和图三“厨师煽风”,认为古人右手拿的都是史称“便面”的中国古扇,因此图一应叫“烤肉图”。对文物图像命名中存( ) A. 真理是客观的,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 B. 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 C. 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围 D. 真理是具体的,是相对特定的过程而言的 4. B 1. (2015 .模拟) 下列对“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在对同一对象的不同认识中,真理只有一个 B. 真理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C. 任何人都必须承认认识的真理性 D. 在真理面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1. A 2. 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围,这说明了() A. 真理是普遍的 B. 真理是有条件的 C. 真理是主观的 D. 真理是绝对的 2. B 3. (2013 .全国大纲) 说:“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这段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真实和可靠 ②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形成“好主意”的前提条件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冥思苦索无助于“好办法”“好主意”的产生

马原知识点-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马原知识点“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在人类通过实践改造外部世界的过程中,不仅存在着主观符合客观的真理问题,而且存在着按照主体的需要和尺度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价值问题。 (一)价值及其特性 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实践的真理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实践的价值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必须遵循的,已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特定的实践目标。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价值的特性主要有: 第一,客观性。价值关系的各个环节都是客观的。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因为人的所有需要都是由人的实际生存状态决定。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也具有客观性,因为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是由客体本身客观存在的性质,属性决定的。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也具有客观性。 第二,主体性。价值的具体的主体性是指价值本身的特点直接同主体的特点相联系,价值的特点表现或反映着主体的内容。 第三,社会历史性。由于价值关系的主体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因此人们的需要,实践以及需要被满足的形式都表现出了社会性和历史性,这就决定了价值的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第四,多维性。任何一个层次的主体都表现为一定的整体,由于其结构和规定是复杂的,立体的和全面的,因而每一主体的价值关系具有多维性和全面性。 (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第一,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评价性的认识是以客体和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为反映内容,以获得关于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即“善”“美”的认识为目的。 第二,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评价是关于主客体之间价值关系的认识,是对客体对于主体需要意义的判断。只有当人们对主体和客体都有了正确的知识性认识之后,人们才能依据这种认识作出关于主客体间价值关系的正确评价。 (三)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第一,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的作用。 第二,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 第三,正确的价值观是先进的社会集团或阶级在实践中形成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促进作用。 (四)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真理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价值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主要体现在: 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指引,相互促进的。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及答案及解析

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及答案及解析 一、高考物理精讲专题动量守恒定律 1.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放置一质量为m 的物块B ,B 的下端连接一轻质弹簧,弹簧下端与挡板相连接,B 平衡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 0,O 点为弹簧的原长位置.在斜面顶端另有一质量也为m 的物块A ,距物块B 为3x 0,现让A 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A 与B 相碰后立即一起沿斜面向下运动,但不粘连,它们到达最低点后又一起向上运动,并恰好回到O 点(A 、B 均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A 、B 相碰后瞬间的共同速度的大小; (2)A 、B 相碰前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 (3)若在斜面顶端再连接一光滑的半径R =x 0的半圆轨道PQ ,圆弧轨道与斜面相切 于最高点P ,现让物块A 以初速度v 从P 点沿斜面下滑,与B 碰后返回到P 点还具有向上的速度,则v 至少为多大时物块A 能沿圆弧轨道运动到Q 点.(计算结果可用根式表示) 【答案】20132v gx =01 4 P E mgx =0(2043)v gx =+【解析】 试题分析:(1)A 与B 球碰撞前后,A 球的速度分别是v 1和v 2,因A 球滑下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有: mg (3x 0)sin30°= 1 2 mv 12 解得:103v gx = 又因A 与B 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有:mv 1=2mv 2…② 联立①②得:21011 322 v v gx == (2)碰后,A 、B 和弹簧组成的系统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则有:E P + 1 2 ?2mv 22=0+2mg?x 0sin30° 解得:E P =2mg?x 0sin30°? 1 2?2mv 22=mgx 0?34 mgx 0=14mgx 0…③ (3)设物块在最高点C 的速度是v C ,

动量例题练习题及测试题大全(含解析答案)

定律成立的条件 ⑴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 ⑵系统受外力,但外力远小于内力,可以忽略不计; ⑶系统在某一个方向上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则该方向上动量守恒。 ⑷全过程的某一阶段系统受的合外力为零,则该阶段系统动量守恒。 2.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形式 (1)朋口 巾=朋科 +禺卩;,即 p i p 2=p l/ p 2/ , (2) 巾1 Zp2=0,巾仁-巾2 3.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一般方法 (1 )分析题意,明确研究对象。 (2) 对各阶段所选系统内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判定能否应用动量守恒。 (3) 确定过程的始、末状态,写出初动量和末动量表达式。 注重:在研究地面上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时, 各物体运动的速度均应取地球为参考系。 (4)建立动量守恒方程求解。 V 1 V 4.注重动量守恒定律的 整体性;③矢量性;④相对性; 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两个物体作用时间极短,满足内力远大于外力,可以认为动量守恒。 碰撞又分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三种。 五性”①条件性;② ⑤同时性. 如: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 m 1的物体A 以速度v 1向质量为m 2的静止物体B 运动,B 的左端连有轻弹簧

分析:在I位置A B刚好接触,弹簧开始被压缩,A开始减速,B开始加速;到n位置A B速度刚好相等(设为v),弹簧被压缩到最短;再往后A B远离,到川位位置恰好分开。 (1)弹簧是完全弹性的。压缩过程系统动能减少全部转化为弹性势能,n状态系统动 能最小而弹性势能最大;分开过程弹性势能减少全部转化为动能;因此I、川状态系统动能 相等。这种碰撞叫做弹性碰撞。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可以证实A、B的最终速度分别为: t刑]-刖T十2拠1 V1 二--- -------- 二------------------------- 巧 :;-1 ■ -\ ;r. - 。(这个结论最好背下来,以后经常要用到。) (2)弹簧不是完全弹性的。压缩过程系统动能减少,一部分转化为弹性势能,一部分转化为内能,n状态弹性势能仍最大,但比损失的动能小;分离过程弹性势能减少,部分转化为动能,部分转化为内能;因为全过程系统动能有损失。 (3)弹簧完全没有弹性。压缩过程系统动能减少全部转化为内能,n状态没有弹性势能;由于没有弹性,A B不再分开,而是共同运动,不再有分离过程。可以证实, A B最r ~r 叫 v L = v2 =——-—片 终的共同速度为“1 ;一。在完全非弹性碰撞过程中,系统的动能损失最大, 为: (这个结论最好背下来,以后经常要用到。) v1 【例1】质量为M的楔形物块上有圆弧轨道,静止在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球以速 度v1向物块运动。不计一切摩擦,圆弧小于90°且足够长。求小球能上升到的最大高度H和物块的最终速度V。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练习题(附答案)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练习题(附答案) 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知识点一:真理是客观的1.(2010江西上高二中月考)温家宝总理指出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2010年的各项工作,其中科学发展观属于①意识②认识③真理④科学理论 A.①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下列关于真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 性 B.真理是人的思维结果 C.真理是对规律的反映 D.真理是主观的 知识点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3.(2010福建厦门六中期中)上 海迪士尼项目获国家有关部门核准,“米老鼠和唐老鸭”等动漫产品将对以“喜羊羊和灰太狼”等为代表的国产动漫业构成严峻挑战。业内专家表示,在美国曾经有过“沃尔玛定律”,即一般超市难以在沃尔玛超市的周边地区生存下来,但这条定律在中国并未得到印证。因此,我国民族动漫产业也有望与上海迪士尼形成“竞争共存”的态势。“沃尔玛定律”现象,表明 A.真理是具体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C.正确的认识只有一种,应当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D.真理具有普遍性,必须把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运用于另一条件中 4.(2010福建厦门六中期中)有人在网上 发帖《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短短两天内回复数达30多万条,点击人数超过760多万。而真实的贾君鹏本是一个普通的正常人。网友对他展开了“人肉搜索”,他的家庭等隐私在网上被披露,许多网民张冠李戴,还常常添油加醋,致使贾君鹏被公司除名、亲人离他远去,最后被逼疯进了精神病院。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件事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是 A.网络上的言论毫无真理可言,必须远离网络 B.在利用网络信息时,必须正确甄别真理和谬误 C.人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总是难免的 D.真理是有条件的,超出一定条件,真理会变成谬误 知识点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5.(2010浙江温州二中期中)2010 年楼市“疯狂”,房价将继续上涨,房价将彻底崩盘,房价将深度调整,业内人士莫衷一是。这说明 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B.公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学设计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基本属性;列举分析历史史实,理解真理的具体性。通过分析材料理解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分析说明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真理论的内容,形成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与谬误的能力,正确地对待真理和谬误,坚持真理反对谬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追求真理的永恒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重点难点】 重点: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难点:理解真理的客观性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仰望星空》) 仰望星空,我们感到自身的渺小与人类的渺小。探索宇宙的真理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这节课我们将跟随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来学习《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新课讲授』 一、仰望星空探索真理 (一)真理是客观的 教师设问:人类在探索宇宙时,无疑,非常好奇的一个问题是:谁是宇宙的中心对这个问题,科学家们曾提出过哪些不同的观点 学生回答。 呈现文字材料——三种观点 教师设问:他们的认识是正确的吗请你判断一下。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反之就是谬误。

学生思考、回答真理的含义。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最基本属性-----客观性 教师设问:我们如何判断刚才的第三种认识是正确的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构成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人、 实践的对象客观世界、实践的手段如我们借助的工具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实践是客观的。另一方面,真理的内容是由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所决定的,因此,真理的内容也是客观的。因此,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教师设问:对宇宙的中心为什么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这些不同的认识都会是 真理吗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它不会因为你身份高低、相貌 的美丑而由真的变成假的,或者假的变成真的。 3、真理与谬误有着明确的界限,不能混淆。 教师设问:俗话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吗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真理与谬误有着明确的界限,不能混淆。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呈现文字材料——牛顿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的适用范围不同 教师设问:量子力学的发现是否表明,牛顿经典力学不再是真理为什么 学生思考得出结论: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2、真理都是具体的

高中物理动量定理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高中物理动量定理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一、高考物理精讲专题动量定理 1.如图所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4光滑圆弧轨道AB 与粗糙水平地面BC 相切于B 点。质量m =0.1kg 的滑块甲从最高点A 由静止释放后沿轨道AB 运动,最终停在水平地面上的C 点。现将质量m =0.3kg 的滑块乙静置于B 点,仍将滑块甲从A 点由静止释放结果甲在B 点与乙碰撞后粘合在一起,最终停在D 点。已知B 、C 两点间的距离x =2m,甲、乙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0.4、=0.2,取g=10m/s ,两滑块均视为质点。求: (1)圆弧轨道AB 的半径R; (2)甲与乙碰撞后运动到D 点的时间t 【答案】(1) (2) 【解析】 【详解】 (1)甲从B 点运动到C 点的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有:v B 2=2a 1x 1;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对甲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根据机械能守恒: 解得v B =4m/s ;R=0.8m ; (2)对甲乙碰撞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 ; 若甲与乙碰撞后运动到D 点,由动量定理: 解得t=0.4s 2.在距地面20m 高处,某人以20m/s 的速度水平抛出一质量为1kg 的物体,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m /s 2)。求 (1)物体从抛出到落到地面过程重力的冲量; (2)落地时物体的动量。 【答案】(1)20N ?s ,方向竖直向下(2)202kg m/s ?,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 【解析】 【详解】 (1)物体做平抛运动,则有: 212 h gt = 解得: t =2s 则物体从抛出到落到地面过程重力的冲量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必修四《生活和哲学》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二框题的内容。本框题所在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而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单元中最终是由本框内容来实现的。本框题是所在单元的归宿,是对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关系的整体呈现与升华,是如何正确看到我们周围世界问题在世界观上的升华。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等内容,基本具备学习本框题的相关知识和经验。但是本节课的容量偏大,理论性较强,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掌握真理的含义。 ②理解真理是客观的、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理解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具体的事例分析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和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进而懂得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道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会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去认识真理;感悟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从而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教学难点:真理是客观的(真理的客观性)。 五、教学方法 教法:案例分析法:用案例更加通俗易懂,利于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讨论法:针对某些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学会在学习中解决问题。 讲授法:通过教师对教材有逻辑的分析,引导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学法:体验式学习、交流合作学习、分析归纳式学习。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用PPT展示德国诗人莱辛的名言:“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宝贵”。让学生谈谈看到这句话后有什么感想?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回答。 (设计目的:开门见山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新的学习探究活动。创设形象情景,引起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讲授新课】 (一)真理是客观的 【教师活动】:创设情境,用PPT展示实用主义者詹姆士的话: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提问学生:詹姆士关于真理的说法错在哪里?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中,什么样的结论能够被称为真理?如何区分真理和谬误?小组讨论思考回答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总结】:讲解真理是什么: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应,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

动量练习题及答案详解

高一《动量》测试卷 A 卷(夯实基础) 一、选择题 1.如图为马车模型,马车质量为m ,马的拉力为F 与水平方向成θ在拉力F 的作用下匀速前进了时间t ,在时间t 内拉力、重力、阻力对物体的冲量的大小分别为 ( ) A.Ft 、0、Ftsin θ B.Ftcos θ、0、Ftsin θ C.Ft 、mgt 、Ftsin θ D.Ft 、mgt 、Ftcos θ 2.关于动量和冲量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末动量方向一定和它所受的总冲量方向相同 B.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的方向一定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C.如果物体的初动量和末动量同向,那么这段时间内合外力的冲量一定和初动量同向 D.如果物体的初动量和末动量反向,那么这段时间内合外力的冲量一定和末动量同向 3.两只相同的鸡蛋,从同样的高度自由下落,第一次落在水泥地板上,鸡蛋被摔破了;第二次落在海绵垫子上,鸡蛋完好无损。关于这一现象的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鸡蛋和水泥地板的接触过程中动量变化较大,和海绵垫子接触过程中动量变化较小 B.水泥地板对鸡蛋的冲量较大,海绵垫子对鸡蛋的冲量较小 C.两次减速过程中鸡蛋的动量变化相同,但第一次鸡蛋动量变化率较大 D.两次减速过程中鸡蛋的动量变化相同,但第二次鸡蛋动量变化率较大 4.某人站在完全光滑的水平冰冻河面上,欲达到岸边,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 A.步行 B.滑行 C.挥动双臂; D.将衣服抛向岸的反方向 5.一辆小车正在沿光滑水平面匀速运动,突然下起了大雨,雨水竖直下落,使小车内积下了一定深度的水。雨停后,由于小车底部出现一个小孔,雨水渐渐从小孔中漏出。关于小车的运动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积水过程中小车的速度逐渐减小,漏水过程中小车的速度逐渐增大 B.积水过程中小车的速度逐渐减小,漏水过程中小车的速度保持不变 C.积水过程中小车的速度保持不变,漏水过程中小车的速度逐渐增大 D.积水过程中和漏水过程中小车的速度都逐渐减小 6. 如图所示是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两物体碰撞前后的位移时间图象, 由图可知( ) A. 碰前两物体的速度的大小相等 B. 质量m 1大于质量m 2 C. 碰后两物体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 D. 碰前两物体动量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7. 如图所示, 质量为m 的人, 站在质量为M 的车的一端, 相对于地 面静止. 当车与地面间的摩擦可以不计时, 人由一端走到另一端的 过程中( ) A. 人在车上行走的平均速度越大而车在地上移动的距离越小 B. 不管人以怎样的速度走到另一端, 车在地上移动的距离都一样 C. 人在车上走时, 若人相对车突然停止, 则车沿与人行速度相反的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 D. 人在车上行走突然加速前进时, 则车也会突然加速运动 8.一小型宇宙飞船在高空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 如果飞船沿其速度相反的方向弹射出一个质量较大的物体,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s 2 s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案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西山一中朱自军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掌握真理的含义及特征。 2、通过自主学习及合作,理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3、通过情景设置,提高论证和探究能力,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教师:通过PPT展示故事明理的环节“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喜欢改诗。他为同时代的诗人改诗,而且还为古人改诗。有一次王安石看见一首诗中的两句诗:“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王安石看后不觉发笑,心想:“明月”怎么会叫?黄犬怎会卧在花心上呢,于是他提笔改成“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阴”。后来,他游历南方,发现南方有一种鸟叫“明月”,叫声婉转动听;有一种昆虫叫“黄犬”,常在花心飞来飞去。这下子他才明白,那两句诗是对的,而他给人家改错了。”引发学生思考 学生:思考该故事说明了什么?故事说明了①、实践决定认识;②、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 2、讲授新课 (1)、真理的含义 教师: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不符合客观对象的认识则是谬误。真理是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因此,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的特征 学生:阅读教材47页,对两个观点进行真理性判断,并指出真理具有什么特征? 观点一: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提示:三角形内角和在平面内等于180°,在 球形凸面上大于180°,在凹曲面上小于180°。 观点二:造反有理。 提示:在中国人民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时,毛泽东说“造反有理”,指人民要求解放。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十年浩劫中又打出“造反有理”,要造人民政权的反,造社会主义的反。 学生: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教师:正因为如此,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认识和改正错误。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学生:通过“我指你话”环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结合教材知识分析被指定内容的正误,并阐明观点。 规则:将全班分成4个小组,按小组依次选定相应内容并指定对应的小组(不能指定自

(物理)物理动量定理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物理)物理动量定理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一、高考物理精讲专题动量定理 1.蹦床运动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一个质量为60kg 的运动员,从离水平网面3.2m 高处自由下落,着网后沿竖直方向蹦回离水平网面5.0m 高处。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1.2s ,若把这段时间内网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当作恒力来处理,求此力的大小和方向。(g 取10m/s 2) 【答案】1.5×103N ;方向向上 【解析】 【详解】 设运动员从h 1处下落,刚触网的速度为 1128m /s v gh == 运动员反弹到达高度h 2,,网时速度为 22210m /s v gh == 在接触网的过程中,运动员受到向上的弹力F 和向下的重力mg ,设向上方向为正,由动量定理有 ()21()F mg t mv mv -=-- 得 F =1.5×103N 方向向上 2.如图所示,一光滑水平轨道上静止一质量为M =3kg 的小球B .一质量为m =1kg 的小球A 以速度v 0=2m/s 向右运动与B 球发生弹性正碰,取重力加速度g =10m/s 2.求: (1)碰撞结束时A 球的速度大小及方向; (2)碰撞过程A 对B 的冲量大小及方向. 【答案】(1)-1m/s ,方向水平向左(2)3N·s ,方向水平向右 【解析】 【分析】A 与B 球发生弹性正碰,根据动量守恒及能量守恒求出碰撞结束时A 球的速度大小及方向;碰撞过程对B 应用动量定理求出碰撞过程A 对B 的冲量; 解:(1)碰撞过程根据动量守恒及能量守恒得:0A B mv mv Mv =+ 222 0111222 A B mv mv Mv =+ 联立可解得:1m/s B v =,1m/s A v =- 负号表示方向水平向左 (2)碰撞过程对B 应用动量定理可得:0B I Mv =- 可解得:3I N s =? 方向水平向右

高中思想政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3)》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学设计 识记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基本属性;列举分析历史史实,理解真理的具体性。通过分析材料理解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分析说明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真理论的内容,形成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与谬误的能力,正确地对待真理和谬误,坚 持真理反对谬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追求真理的永恒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 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重点难点】 重点: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难点:理解真理的客观性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观看图片——《你能看到什么》) 导入语:乔布斯是一位非常传奇的人物,他创办的苹果公司在科技界也是一段不朽的传奇。那么,他在追求和发展真理的过程中曾遇到过哪些困难与挫折?他又是怎样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乔布斯的脚步,一起《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新课讲授』 (壱)认识真理 材料:通过乔布斯的名言引出苹果强烈的未来概念:大多数时候,你还没把设计给用户看之前用户根本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乔布斯 呈现文字材料: 本世纪初,苹果公司的iMac 电脑一体机并没有配置软驱,而是设置了USB 接口,用它来连接外围的设备。软驱是当时所有的电脑的标准配件。iMac 的设计引起了消费者的强烈不满,甚至当时外界普遍质疑iMac 注定失败。但是,短短几年,软驱被市场淘汰,电脑的发展趋势证明了乔布斯的独到眼光。 教师设问:1)对同一个认识对象,人们的认识相同吗? 2)对于iMac 的设计,哪个观点是真理?什么样的认识,能被称为真理?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真理的含义 认识都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真理与客观对象不相符的认识谬误

物理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及答案.docx

物理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及答案 一、高考物理精讲专题动量守恒定律 1. 如图,足够大的光滑水平面上固定着一竖直挡板,挡板前 L 处静止着质量 m 1=1kg 的小 球 A ,质量 m 2=2kg 的小球 B 以速度 v 0 运动,与小球 A 正碰.两小球可看作质点,小球与小球及小球与挡板的碰撞时间忽略不计,且碰撞中均没有机械能损失.求 (1)第 1 次碰撞后两小球的速度; (2)两小球第 2 次碰撞与第 1 次碰撞之间的时间; (3)两小球发生第 3 次碰撞时的位置与挡板的距离. 【答案】 (1) 4 v 1 v 方向均与 v 0 相同 (2) 6L 9L (3) 3 5v 0 3 【解析】 【分析】 (1)第一次发生碰撞,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2)小球 A 与挡板碰后反弹,发生第 2 次碰撞,分析好位移关系即可求解; ( 3)第 2 次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从而找出第三次碰撞前的初始条件,分 析第 2 次碰后的速度关系,位移关系即可求解. 【详解】 ( 1)设第 1 次碰撞后小球 A 的速度为 v 1 ,小球 B 的速度为 v 2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 能守恒定律 : m 2 v 0 m 1v 1 m 2v 2 1 m 2 v 0 2 1 m 1v 1 2 1 m 2v 22 2 2 2 整理得: v 1 2m 2 v 0 , v 2 m 2 m 1 v 0 m 1 m 2 m 1 m 2 解得 v 1 4 v 0 , v 2 1 v 0 ,方向均与 v 0 相同. 3 3 (2)设经过时间 t 两小球发生第 2 次碰撞,小球 A 、 B 的路程分别为 x 1 、 x 2 ,则有 x 1 v 1t , x 2 v 2t 由几何关系知: x 1 x 2 2L 6L 整理得: t 5v 0 (3)两小球第 2 次碰撞时的位置与挡板的距离: x L x 2 3 L 5 以向左为正方向,第 2 次碰前 A 的速度 v A 4 v 0 ,B 的速度为 v B 1 v 0 ,如图所示. 3 3

政治必修4人教版教案: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教学设计】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一、教材分析 人教实验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第六课的第二框题。本框题所在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该问题也是《生活与哲学》整本书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单元中最终是由“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来实现的。 本框题是所在单元的归宿,是对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关系的整体呈现与深华,是如何正确看到我们周围世界问题在世界观上的升华,是单元的最基本的知识目标之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识记真理的含义;理解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有条件的、具 体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在实践中认识、发现、检验、发展真理;分析“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二)能力目标: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及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区分真理和谬误,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面临的挫折和困难,树立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丰富、发展真理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依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并有很强的德育功能)。 难点:真理的客观性(依据:比较抽象,理论层面较高)。 四、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学生已学习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等内容,基本具备学习本框题的相关知识和经验。 2、能力基础:学生已基本具备自主、互动、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和经验。但即兴探究的能力较差,需要老师的适时启发、引导和点拨。 3、心理基础:学生喜欢热闹,但动机不够明确,不太注重效率,在探究学习中有畏难心理;有的学生还习惯于“等、靠、要”。 4、与课联系:本节课实际上是对“实践与认识关系”的再现和深华,因此,完全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在教师的点拨、诱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个人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在力量,来活跃课堂,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但是,本节课的容量偏大,理论性较强,学习中难免会有学生在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上达不到应有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